自然资源信息化是一本由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主办的科学期刊,2001年创刊,双月刊。该刊严控学术质量,努力吸引高质量论文,为该行业领域发展建设与科研成果传播做贡献,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或订阅。本刊主要栏目有:技术探讨、建设实践。
《自然资源信息化》创刊于2001年,办刊以来,融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发行周期为:双月刊,经过杂志社调整,不断提高了刊物的整体质量,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
《自然资源信息化》杂志是一本专注于自然资源信息化领域的学术期刊,该杂志旨在加强自然资源管理与研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自然资源信息化与数字化的进程,提升自然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与管理效能。杂志涵盖了自然资源信息化的广泛议题,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地球观测与监测、空间数据分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应用、数据挖掘与模型建立等。它关注自然资源信息化的技术发展、方法研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为解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估、规划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科学的信息支持。
该杂志接收原创研究论文、学术综述、案例分析、方法论评述以及技术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投稿。所有的稿件都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流程,确保学术质量和内容的可靠性。它注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鼓励自然资源信息化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其编辑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的自然资源信息化专家学者组成,他们负责编辑和管理杂志的出版工作。杂志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和论坛等活动,促进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自然资源信息化领域的学术进步和创新。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一)摘要:中文摘要为200~300个汉字,应完整,概括出文章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简洁,排除常识内容,避免重复题目;具体,尽量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该项工作取得的进展或成效,避免“效果很好”这类的含糊其辞;便于收录,摘要、题目中避免包含公式、上下标等,以方便文摘和数据库收录文本数据。用第3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内容相一致,首次出现英文缩略词时应注意写明英文全称。
(二)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选取3~6个词语作为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三)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基本情况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学历,职称,专业领域,E-mail,在文章结尾注明。
(四)基金项目:投稿论文若属于基金资助或项目课题,请在文章结尾注明项目名称和编号。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祁连山生态修复机制研究”(编号:20213503)。
(五)正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每级标题以序号开头,如1、1.1、1.1.1,序号顶格,后空一格,夹在段落内连排的序号可以用(1)(2)(3)......。如有前言、概论、引言或其他类似形式的章节,应以阿拉伯数字“0”作为该级层次前置部分的编号。
(六)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按在正文中被提及的先后排列各篇参考文献的序号,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提及);对于文献有多个作者的,只著录前3位作者,从第4位开始用“等”(英译文中用“et al.”)代替,按表1标识不同的参考文献类型。
(七)文题应简洁、准确,能恰如其分地概括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中文题名不超过25个汉字,英文题名不超过15个实词),太长时可增加小标题,尽量不用外文或缩略语,避免使用希腊字母和上下标。英文题名中每个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他均为小写。
(八)署名:人数不超过5个,排序应协商一致。不同单位的作者,在署名右上角进行标注。姓名的英译采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如:ZHANG Ying(张颖)、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
(九)单位:包括单位名称(应写全称,不用简称)、所在城市(地级市名称)、邮政编码,单位顺序按论文作者顺序依次排序。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邮编:1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