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业》期刊评职称是否可用,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可以通过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获取更多信息。
评职称需结合以下因素综合判断:
一、期刊资质与收录情况
(1)国内期刊基本要求:若具备国家新闻出版署备案的CN刊号(国内统一刊号)及ISSN号(国际标准刊号),且未被列入预警名单,则符合多数单位对职称论文的资质要求。
(2)数据库收录情况:若被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国内主流数据库收录,认可度更高;若仅为普通期刊或电子期刊,部分单位可能限制使用。
二、单位政策与学科差异
(1)单位明确要求:部分高校或教育机构可能指定需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而《中国种业》期刊若未入选此类目录,则可能无效。
(2)学科倾向性:农业类职称评审中,国内期刊通常更受重视。
三、论文质量与作者身份
内容相关性:论文主题需与申报职称的专业方向一致,且需为独立或第一作者完成。
加分权重:普通期刊论文通常用于中级职称评审,高级职称可能要求核心期刊或更高影响力成果。
综上,期刊能否用于评职称需以单位政策为准,建议结合期刊实际水平和个人职称等级综合考量。
《中国种业》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种子协会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农业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国内统一刊号CN:11-4413/S,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895X,在农业学术领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该刊出版周期为月刊,主要栏目有:种业论坛、专题论述、种业管理、地方种业、问题与探讨、研究论文、育繁制种、良种良法、新品种等,其内容突出理论性、学术性和探索性,为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和农业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和发表成果的平台。
其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现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多个电子期刊数据库收录,其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广泛的传播度,曾被
- 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
等收录,这些收录情况进一步提升了的学术影响力和认可度。
此外,还获得了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期刊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激励。
中国种业发表范例
-
《中国黍稷种质资源研究》出版了
作者:--
-
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践与体会
作者:陈小央
-
浙江省玉环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主要做法及成效
作者:屠昌鹏; 颜曰红
-
《蔬菜种子生产技术》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
作者:程蛟文; 赵普艳; 柴喜荣; 汪国平
-
油用向日葵引种筛选试验
作者:陈捍军; 唐雪辉; 刘克钊; 刘金波
-
江苏淮北地区29个玉米新品种耐高温胁迫筛选
作者:任仰涛; 金彦刚; 李辉晖; 李珍富; 杨永乐; 赵其兵; 常东伟; 满锡玉; 宋红芳; 夏中华
-
5个周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及其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作者:董国玉; 吴和平; 韩玉林; 王丽娜; 邹少奎; 吕永军; 李楠楠; 张倩; 李顺成; 杜晓宇; 李艺; 黄峰; 杨光宇
-
油菜良种研发及推广研讨会暨长江中下游区域油菜新品种现场展示观摩活动
作者:--
-
云南耐旱鹰嘴豆评价筛选
作者:于海天; 何玉华; 吕梅媛; 杨峰; 牛文武; 张玉荣; 胡朝芹; 杨新; 王丽萍
-
小麦品种兰天19号持久抗病、高产与广适性解析
作者:白斌; 杜久元; 张礼军; 张文涛; 周刚; 张怀珍
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公开平台,如遇信息错误,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