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研究论丛》创刊于2015年,办刊以来,融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发行周期为:年刊,经过杂志社调整,不断提高了刊物的整体质量,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除了收录原创学术专题论文外,该期刊还计划开设书评、学者访谈、名家随笔、史料汇集等专栏。
在书评专栏中,该期刊欢迎针对经典著作、新出版著作等与历史学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相关的书籍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这些书籍的评述和分析,可以促进学术界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为读者提供对相关著作的权威评价和指导。在学者访谈专栏中,该期刊将进行深入且有启发意义的访谈。这些访谈可以针对学界泰斗或中青年学者,探讨他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以及对于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见解。通过这些访谈,读者可以了解到学界的最新动态和思考,受到一定的启发。
在名家随笔专栏中,该期刊欢迎学者在学术之外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人生思考的文章。这些文章可以涉及个人的经历、见解和思考,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在史料汇集专栏中,该期刊欢迎各界提供独家的新见史料。这些史料可以来自档案、碑刻、契约文书等各种形式,只要是首次披露且经过独家整理的资料,都可以被收录。这样的专栏可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史料基础,促进对于历史的全面了解和解读。这样的学术平台为广大学者和读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分享的平台,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一)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可读性,力求重点突出,论点明确,资料详实,数据可靠,结构严谨,写作规范,表达准确,文字精炼。
(二)稿件请按以下顺序编写:题名(基金项目请注明基金编号),作者姓名,中文摘要(含关键词不少于4个),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三)参考文献的引用应遵循合理、正确、充分的原则,切忌漏引和盲目多引,并应把握参考文献引用的相关性,把好量和度,鼓励优先引用近5年内公开发表文献。
(四)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
(五)正文应层次清楚,方便阅读,行文符合规范。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分别为:“1”、“1.1”、“1.1.1”等。
(六)来稿的注释均为脚注形式,每页单独编码。其他格式要求及注意事项可参照本刊注释体例,对于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字数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七)请提供作者的详细通信地址(工作单位及所在地、邮编)、作者简介、联系方式(电话、邮箱),来稿处理结果,本刊将通过电子信函或电话通知作者。
(八)关键词是表述论文中心内容且具有实质意义的词汇,一般为3~8个,以分号分隔.尽量采用《汉语牛题词表》或各专业丰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九)基金项目论文: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级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十)图表每幅图、表应有简明的题目,题目需双语呈现。合理安排表的纵、横标目,清楚表达数据的含义;表内数据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100720。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