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学术期刊选题策划与组稿实践

时间:2022-10-09 03:03:41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稿和内容分发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一是传播过程的分散、无序和碎片化,二是知识信息的巨量化,三是知识传播的共时性要求更高。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期刊运营中,通过更加富有创意和人性化的方法,尽量贴近受众需求,是提高期刊选题策划、组稿和内容分发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当今,技术、知识和信息突破了地域和空间的界限。从纵向传播的传统模式,变成了横向、共时态传播。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消息的推送和内容分发更加方便、可得,呈现碎片化特征,这一方面加速了读者群和作者群的分流,另一方面又为一个个具有相同专业领域的小众群体提供了高度聚合的可能。对科技期刊来说,顺应时代的变化,在选题策划、高质量稿件的组稿、约稿和内容分发过程中进行转型实践,用更加人性化和富有创意的方式,贴近读者的需要,对保证期刊的内容特色与核心竞争能力非常关键。因此,本文拟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的选题策略和媒介融合的方式,对技术发展环境下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稿和内容分发等做一些探索。

一、选题策划、组稿和内容分发所面临的问题

(一)选题策划环节:学术动态的海量化

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学科内部各个领域的高精尖趋势,都使得前沿的学术信息更加分散、无序,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中,时不时还会受到肤浅或虚假、不实学术成果的干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互联网时代学术动态也已经日益海量化。然而,选题策划却要求编辑能够把握学科发展走势、热点领域、交叉和新兴领域以及存在的亟须解决的难点问题。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巨量信息,编辑必须通过查询、搜索、积累原始选题,并在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视角。在海量化的知识信息中进行查询、搜索,积累选题,依靠人力作用非常有限。通过互联网或人工智能技术,积累得越多,挖掘得越深,就越有利于提取出正确的信息,找到合理的选题角度。

(二)组稿和内容分发环节:媒体环境的全媒化、智能化

媒体环境是各种媒介所营造的一种社会情境。首先,“互联网+人工智能”支配的媒体环境在从两个相反的方向构建受众:一是不断地细化受众,使特定的受众群体变小;同时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媒介又为聚合大规模的受众群体提供了可能。比如,今日头条就是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它根据用户需求推荐有价值的、个性化的信息。其次,“互联网+智能技术”为科技文化产品的传播载体和内容形式提供了各种新的可能。例如,期刊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微博进行信息传播,推送摘要,突出“快”;也可找准出击点,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展示论文,吸引读者,突出“巧”。同时,在后续的不同时间节点,跟踪传播动向,不断深化和拓展同一主题,以巩固期刊栏目的传播效果。在这种情形下,组稿和内容的分发变得不再是一个主动搜索的过程,而是一个通过关系匹配、兴趣耦合,应运而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稿和分发的内容要十分贴近受众,才能将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三)组稿和内容分发环节:新媒体及其互动生态化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新的信息传播与接收的方式。“融合”是新媒体技术最大的特征。网络、数字化与信息内容本身的融合和叠加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和繁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媒体”已经进入生态时代,开始从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转型。在生态互联网时代,期刊和传播平台的知识对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是开放的,作者或读者可以通过整个传播圈的任何一个节点参与科技成果的共享。因此,通过依附于互联网的社群,科技文化产品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开始分离。比如,有些精读外刊使用付费阅读、学习社群、分享打卡的运作模式来进行运营。同时,通过社群互动,作者、读者和出版者的角色也出现了多元化和互换的可能。读者可向传播者推送新的选题;传播者也可以借助积累的选题资料,参与作者的选题,并就新的选题组稿、约稿。

二、多源数据融合的选题策略

科技领域如同整个社会一样,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不仅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而且实时性强、数据所蕴藏的价值大。它的特点是无法通过人脑在一定时间内撷取、处理,并整理成帮助决策的资讯。选题策划的实质是编辑立足本刊、本栏目的定位,依据现有的学术资讯,按照学科发展和读者需要实施的决策经营活动。结合当前技术发展的特点,笔者所在编辑部采用学术情报检索、在线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等方法,建立了多源数据融合的选题策略。多源数据融合的选题策略由三个步骤组成:多源数据准备(学术情报检索)、数据挖掘、结果的表达和解释。

(一)多源数据准备

1.编委会的推荐

以编委会定期会议提供的关键词作为依据,在数据库中查询专业领域信息,对新兴交叉学科可适当扩大匹配范围,将情报检索结果列入备选。以分子筛研究领域为例,编委会提供了“Molecular”“Zeolite”“Zeolum”三个词作为主题检索的关键词。

2.学术会议论文及其参考文献

选取行业内最高级别或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以论文和参考文献的关键词为依据,将情报检索结果列入备选。国际分子筛协会的国际分子筛会议、无机材料的国际会议(ACIN)被作为分子筛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入选。

3.学科研究热点

在AMiner数据库中,按照学科字段进行专业领域的论文筛选,并按照论文引用次数等指标排序高被引作者。然后,在荷兰ElsevierScopus数据库中提取相关作者的论文,进行关键词统计。采取上述办法选取学科研究热点,将情报检索结果列入备选。以“MolecularScreen”或“Molecular”作为学科字段,发现分子筛研究领域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4位作者。

(二)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指通过统计分析、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依靠过去的经验法则)等方法发现多源数据准备中的关键词隐藏的规律。本文的数据挖掘依靠学科领域的活跃度、学科领域的影响力、肤浅学术排查等3个初选策略,对选题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

1.学科领域的活跃度

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经多源数据准备得到的分子筛研究领域关键词的突发强度和突发历史。具有高突发强度的关键词代表着某个时间段内,这些学科领域的研究兴趣在急剧增加。由此,“nanosheet”“reduction”“adsorbent”“metalorganicframework”可被视为较活跃的学科领域。突发历史较近的关键词则被视为新兴学科领域。

2.学科领域的影响力

引用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系数(CategoryNormalizedCitationImpact,简称CNCI)的指标设计,衡量较活跃的学科领域和新兴学科领域的影响力。CNCI由被引次数除以同文献类型、同出版年、同学科领域的期望被引次数获得。通过引文影响系数指标,对突发强度较高的学科领域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影响力较高的文献,首先值得注意的是,ThommesM等主要是对分子筛吸附气体的纳米孔结构研究。另外的则是研究沸石分子筛的催化性,并涉及有烃化和金属有机骨架,与两个高强度突发的关键词“metalorganicframework”和“adsorbent”对应。

3.肤浅学术排查

针对突发历史较近的关键词的来源文献,作肤浅学术排查。主要排查来源文献是否基本上无法重复,来源文献是否是通过拆分或稍作修改同时向多个刊物投稿的无质量的重复发表,来源文献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与其他学者是否有相对紧密的学术关系,以排除无法高质量重复的肤浅或虚假、不实学术成果的干扰。与近期有高强度突发的两个关键词“metalorganicframework”和“adsorbent”对应,经过肤浅学术排查后发现7篇相关论文的内容为分子筛的催化应用,5篇论文的内容为分子筛的合成机理,3篇论文涉及沸石纳米片。

(三)结果的表述和解释

最后,依靠专家或编委对结果进行复选,完成结果的表达和解释。依靠多源数据融合的选题策略,我们认为近期选题策划的领域应为:沸石纳米片的催化机理及其应用。毫无疑问,多源数据融合的选题策略有助于编辑在巨量资料中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避免选题环节对编辑个人经验的高度依赖,提高了遴选的效率。

三、基于媒介融合的组稿和内容分发

(一)科技期刊媒介融合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的组稿和内容分发都开始走向媒介融合,以通过全媒体运作,扩大期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吸引受众的参与和互动。但是,现阶段的媒介融合也存在一些问题:(1)过于迎合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对感性体验关注较多,对受众群体的参与度、所分发内容的知识含金量等因素考虑不多;(2)在媒介融合的形式上选用“刊—网”“刊—网—公众号”的简单模式,内容千篇一律、没有新意,组稿信息的推送和内容分发只是在不同媒介上的复制,其效果大打折扣。

(二)对策和措施

2016年2月11日,美国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科技导报》马上决定策划出版“引力波”专题。专题包括4篇专题论文,以及通过微信公众号、其他新闻媒介发表的卷首语、科技风云、科技事件、科学人物等8篇相关文章,以及6篇由学科编辑对该领域专家以访谈的形式进行采写的评论性文章,总计共18篇原创文章。文章体裁丰富、分发载体形式多样,不仅对专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而且满足了不同背景读者的工作和文化生活的双重需求。针对“引力波”这一热点,通过深入挖掘它的新闻性、社会性和科学性,引发了学界读者的高度关注。受此启发,在期刊的组稿和内容分发方面,我们采取了如下媒介融合的措施。

1.丰富稿件题材

通过同一领域不同题材的文章,例如综合性论述、研究论文以及编委会对专题的解读、解说等,吸引读者参与,兼顾科技传播的创新性和影响力。在相应的时间节点,转载主题领域的科技风云和瓶颈问题等,实现科技知识的合理延伸和适度丰富,不仅实现了期刊内容的分发,又可以提供新闻、社交等服务,以满足读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多重需求。同时,通过科技文化产品的形态重组,把知识变成产品和服务,实现科技传播效果的增值。

2.利用新媒体,保持内容分发载体的多样性

为不同题材的稿件提供完善的媒体供应链,以多元化的内容黏合或聚合读者,并借助Web2.0公众平台社交网络、QQ社群等方式,使读者与期刊之间的链接方式多样化。一方面,这有利于直接观察信息的流动路径、读者的阅读深度;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中的每一个读者都是网络中的一个传播节点,同时扮演接收者、传播者和反馈者(信息生产者)的角色。期刊可以参考这些不断调整自己的信息来源以及与读者的关联关系,减少那些与自己有冲突或无关的信息,动态地细化受众,更精准地投放内容。通过以上突破传统模式的组稿和内容分发流程,期刊内容分发到读者或作者的路径将会是多元化、复合化和生态化的。综上所述,多源数据融合的选题策略以及基于媒介融合的组稿和内容分发实践,不仅提高了选题策划的效率,也增加了期刊文章来源和内容分发的深度和广度,对推动期刊在高效和高质量的轨道上运行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探索。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