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评价是当前学术评价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几乎所有的学术评价如职称评审、学位授予、国家课题基金立项、高校排名等都离不开学术期刊评价。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相关的数据库作为重要的计量数据来源,数据库的权威性、科学性、便捷性能对学术期刊评价产生重大影响。但数据库本身不具备学术评价功能,数据库所提供数据的科学意义让学术评价机构直接用来评价期刊,这种评价方法尽管在学术共同体之中存在不同的意见,但还没有其他公认的或更好的做法。因此,要推动学术期刊评价的科学、公正,对数据库的科学研究颇为重要。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国数据库与学术期刊评价的研究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成果。在对数据库的基础性研究之外,期刊界与学术界对数据库与期刊评价之间的关系与存在问题给予了诸多关注。张志强指出每次核心期刊目录公示均能引起期刊界的反响,是期刊界对学术评价体系建设的理性自觉,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和制度建设可以推动评价体系发展。许家伟梳理了学术期刊评价发展的过程,指出新媒体、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职称评定、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等推动学术期刊评价重新发现数据库的价值,其表现之一就是利用数据库来纠正学术期刊评价缺失公正性的偏颇。这些研究明确指出了数据库对学术期刊评价产生的重大影响,但在对策方面,都是对管理部门制度建设、新技术应用等外部条件的改进,以推动学术期刊评价的公平公正。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国际化发展,推动学术期刊与数据库的国际化成为学术界特别关注的领域,学术界在介绍与对比分析国际数据库方面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其中王传池等对比了中国和美国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发现中国的评价体系存在过分依赖定量评价方法和结果、评价时滞较长以及监督机制缺乏等问题,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仅在宏观上建议通过调研论证,从学术价值和创新性等角度建立更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数据库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学术界对数据库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在数据库与审稿工作的结合、特色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定价及合作模式等方面。而在学术期刊评价方面,学术界也产生诸多研究成果,如许玉清等指出了现行期刊评价的4个问题是指标单一、定量为主、以刊评文、评办分开,提出的优化评价路径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主体与评价指标体系多元化等。近年来,每次核心期刊目录的公布,都能引起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广泛关注甚至争议。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数据库的优劣,并对商业数据库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对当前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问题也有明确的揭示,并提出了诸多对策。但对于数据库与学术期刊评价的研究,立足点大都是在学术期刊的管理层面、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鲜有从数据库自身的角度来反思、论证其对学术期刊评价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在学术期刊评价中因数据库而产生的问题极大地影响着学术期刊评价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因此,本研究从商业数据库与学术期刊互动发展的脉络出发,找出因数据库自身体系建设不足而导致的学术期刊评价偏差问题,并提出针对数据库的改进对策,一方面回应核心期刊评价中引发争议的部分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学术期刊评价的科学公正。
一、中国商业数据库与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商业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公开出版的期刊,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竞争关系。根据各数据库官网显示,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收录期刊11188种,万方的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共收录中文期刊8000余种,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共收录现刊9000余种,大多数的期刊都同时被收录在这3个数据库中。近年来,这些数据库推行学术期刊与其独家合作的方式,即某一期刊的电子版只在某一数据库中检索、预览、下载,这样的合作模式对于学术期刊来说,能够获得更多的合作费,对于商业数据库来说,能够吸引更多的固定用户和获得更多的流量。各商业数据库的官网数据显示,中国知网独家与唯一授权的期刊有3964种,占期刊总量的43%;万方的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得220余种中外文医学期刊、1000余种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的独家数据与网络发行权。因此,尽管这些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有别,但无一例外地都是中国学术期刊评价重要的数据来源,直接影响着学术期刊的层级、学术与社会影响力。
二、中国商业数据库发展给学术期刊评价带来的问题
1.被引频次
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是期刊各项数据中的核心数据,在核心期刊评价中占有重要的主导地位。当前商业数据库采用的独家合作、优先出版和网络首发等方式容易对被引频次造成不公。中国知网和万方的独家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一部分读者的阅读与下载权。优先出版和网络首发这两项商业数据库业务的初始目的是缩短部分论文的出版时滞,提高期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但问题在于这两项业务并不是对所有期刊开放,如中国知网的网络首发期刊仅973种,占数据库收录期刊总量的9%,且大都是核心期刊。所有的学术期刊评价都是基于一定时间内期刊的相关数据,优先出版和网络首发是数据库利用技术手段将这一时间区间延长了,利用了这两项出版模式的期刊和论文,得到的读者关注时间延长,被下载和被引用的频次相对来说会更多,这为学术期刊评价的公平性带来影响,加剧了网络首发期刊与非网络首发期刊相关数据的两极分化。
2.下载量数据
下载量数据在核心期刊评价中的指标是web下载量和web下载率,这两个指标的数据依赖于用户在数据中的下载点击次数,但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商业数据库中,均有在线阅读或HTML功能,但在线阅读并非对所有期刊统一推行,在万方数据库中即使同一期刊的不同论文也并非全部具有该项功能。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读者通过在线阅读,减少了论文的下载频次,这就会导致web下载量并不能完全代表论文真实的阅读量。此外,当前很多期刊都采用开放获取(OpenAccess,OA),这些期刊论文能通过官网阅读和下载,根据笔者的抽样统计,有些开放获取期刊论文在官网的下载量甚至远远高于数据库,而当前的数据库和搜索引擎均缺乏相关的技术手段对这些开放获取期刊的下载浏览数据进行搜索与统计。因此依赖数据库来进行的web下载量与web下载率统计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偏差。
3.审稿专家库
对于学术期刊评价来说,数据库所统计的数据是外在的显性质量,而论文的选题、论证等内在质量则是由审稿专家把控。关于学术期刊审稿专家库的建立,学术界早有学者提出建议,当前中国知网已经初步建立了学者库,大致罗列了学者的基本信息、学术成果概览,汇集了69万学者,已经有超过10万学者响应。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专家的信息中大都是从专家所在高校的官网复制的,且没有任何联系方式。众所周知,审稿人制度是学术期刊评价的重要一环,从利用和推动学术期刊质量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数据库仅仅是将现有信息以作者为关键词进行集结整理,对期刊与外审专家的沟通联系难以起到直接的桥梁作用。
商业数据库作为学术期刊评价中重要的基础性数据来源,其各项数据的科学完善,是数据库未来能有更大发展的基本要求。本研究通过分析商业数据库给学术期刊评价带来的问题,提出商业数据库开放现有业务、拓展审稿人专家库等对策,以使学术期刊评价更加科学公正。本研究对中外数据库的对比研究较少,且仅针对商业数据库,一方面源自于研究范围的限制,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命题与内容均甚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单次研究很难较为全面地论述完整,这是本研究的不足,也是未来其他相关研究能够开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