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适合农林院校自身特点的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目录,不仅为评价学术成果提供标尺,而且对引导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追求、提升学校的学术竞争力意义重大。本文对重点农林院校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目录》制订的基本原则、模板体系、总体数量、等级划分与数目分配等作了分析和讨论,以南京农业大学的学科现状为基础编制了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目录。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奉行“专家评审”制,这种以定性为主的评价方法,由于受专家学术水平、道德水准等影响,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任意拔高和随意贬低的现象在所难免。核心期刊的出现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简易途径。但核心期刊被引入大学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时,也存在是否具有普适性的问题。国内进入“211”工程的8所重点农林院校,优势学科多集中于农学、生物、工程、食品及管理等一级学科,也注重多学科协调发展,但学科总体竞争力弱,在历年SCI收录的我国论文中,农林类论文只占论文总数的1.61%。因此,探索重点农林院校如何“量体裁衣”,结合学科现状制订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目录,对于规范科研人员的学术追求、提升学术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所谓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目录,就是目录制订者所认定的自然科学领域学术期刊的集合,从学科门类来说,一般是指12大学科门类中的6类,即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的学术期刊及其综合类期刊。其中,管理科学是交叉学科。
一、重点农林院校制订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目录的意义
(一)评价学术研究成果
一般而言,学术期刊是通过专家审稿制度来控制期刊质量的,只有那些有创见、有水平的论文才能发表。期刊的审稿制度越严,论文水平就越高,就越有可能被评为核心期刊,从这个角度讲,核心期刊目录可以作为评价个人和单位学术成果水平的参考工具。尽管国内各种核心期刊存在各种缺陷和先天不足,也饱受理论界的批评,但在没有更加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情况下,用核心期刊上刊发的论文以及被国外著名检索工具如SCI、EI、ISTP等收录论文的统计数据作为参考,仍不失为一种可行办法。核心期刊目录具有学科性、集中性、代表性、权威性等特点,比较适合于科学研究的数字化管理需要。
(二)提升学术竞争力
现代大学竞争的核心已不仅仅体现在资金、人才和技术方面,更重要的是制度建设。如何制订适合大学发展的学术引导性规范,对于提升大学的整体实力至关重要。目前某些权威机构和社会评价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学术排行榜,对大学的招生、就业、争取科研经费等影响不可忽视。但由于长期受社会偏见的影响,农林院校的学术竞争力不高,一些反映学术实力的重要指标不容乐观。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供的年度分析报告显示,2003年国内所有院校中,尚无一所农林院校进入国内论文数与SCI、EI、ISTP收录论文数前20名。这固然与SCI、EI等收录期刊所属学科和农林院校的优势学科之间存在差距有关,但农林院校发表的论文整体水平不高“难辞其咎”。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被SCI收录论文171篇,不及排在第20位的兰州大学的一半;它被EI收录21篇,不到排名第20位的同济大学的5%。
(三)引导重要学术期刊汇聚
当代各国期刊数量众多,而我国高校经费有限,高校图书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订购所有期刊,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筛选就成为期刊订购工作中的难题。根据布拉德福(Brad-ford)文献分布规律:对于某一学科或某一主题来说,大量的(约1/3)该学科或主题的论文,特别是高水平的论文,仅分布在少数(约3.2%)期刊中。这类期刊一般就是图书情报部门需要选中的期刊,亦是比较核心的期刊。鉴于核心期刊所具有的功能,许多高校纷纷制订适合本校实际的各种核心期刊目录表,从而为统计、评价和学术成果奖励提供重要参照。通过分析发现,许多高校在制订“核心”期刊目录时,通常依据一种较为公认的确定核心期刊的工具,同时结合自身学科特点以及院系的具体情况,自主选定并补充一些期刊作为核心期刊。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作为本校的核心期刊;上海交大、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等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出版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简称CJCR)来源期刊作为本校的核心期刊目录;北京大学等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制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统计源期刊作为本校的核心期刊目录。还有院校根据多种期刊统计源制订本校的核心期刊目录,如厦门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浙江大学等。在农林院校中,中国农业大学以《要目总览》或CJCR来源期刊作为本校核心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在大学学报中选出132种期刊,另根据本校学科现状选择了159种期刊作为核心期刊目录;华中农业大学也以CJCR来源期刊作为本校核心期刊。当然,各高校制订的核心期刊表在编制完成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都要根据期刊影响因子变动等情况,每隔1-2年作局部调整,以保持连续性、权威性和适时性。
二、重点农林院校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目录的基本制订原则
在制订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目录时有两个方面应该重点加以考虑:一方面,选择参照系时注重权威性;另一方面,从学校学科实际出发,对学校明确需要强化的农林学科以及生命科学等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予以重点保障,对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应给予一定的扶持。在目录制订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客观公正原则
尽管国内各评价机构对核心期刊的评价方法和筛选结果存有差别,但作为核心期刊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是公认的,如期刊内容质量高、被引率高、利用率高、信息量丰富、代表某一学科的发展水平等。在制订核心期刊目录过程中,研究人员应站在学科平等的立场上,收集、整理和评析资料。尽量消除由于自身学科背景而可能产生的偏见,客观公正地筛选出各学科影响力大、业界认同度高的期刊,并与一些确定的中文核心期刊工具,如CJCR来源期刊、CSCD来源期刊、《要目总览》作比对,以提高可信度。事实上,许多高校的核心期刊目录就是以这几个工具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筛选来确定的。
(二)专家指导原则
在一个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可以明确地讲,没有比专家的判断更为有效和直接的确定方法。专家是校内各学科中让人信赖的学术内行,学术影响力大,威信高。各学科专家针对目录草稿所发表的意见应该得到尊重,在对目录草稿进行修改和调整时应重视专家的意见,以提高目录的权威性和适用性。但修改和调整幅度不宜过大,而且要有较为充分的理由,以保证目录的严肃性。
(三)公开讨论原则
由于核心期刊目录的出台极具政策意味,涉及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实际利益,因此,仅靠几个研究人员和一部分专家来决定不免有“暗箱操作”之嫌,也不符合高校实行民主管理的要求。在目录草稿确定以后,应该及时告知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公开讨论,特别是汇聚学院学科带头人的建议,尽可能让每一个教师和科研人员都有发言权,权衡各方的意见,从而使目录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减少应用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
(四)学科协调原则
由于导向性极强,核心期刊目录在入选期刊总量确定的情况下,学科之间的竞争必然是一个“零和”博弈过程,如何恰当分配学科间的名额,是制订核心期刊目录又一关键性问题。重点农林大学应该拥有结构比较优化、门类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在学科整体水平较高的基础上,有若干个学科具有明显优势和国际影响力。因此,在考虑入选期刊时,在质量优先的基本前提下,按“核心学科”、“强势学科”、“衍生或非农林学科”的顺序考虑入选期刊,优先考虑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兼顾与本校本科专业相对应的期刊,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
三、重点农林院校自然科学核心
期刊目录编制基本思路作为适用于具体高校的一本核心期刊目录,不仅要求采用的体系和入选数量合理,对入选期刊进行适当等级界定也显得非常有必要。如果入选期刊过多过泛,不分等级,难以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过少过窄,又限制了学科的发展,极易挫伤学术人员的积极性。
(一)《目录》体系的采用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CJCR来源期刊数量适度,代表性较强,而且是按影响因子进行排序,相对比较客观,但由于影响因子呈逐年扩大之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同时CJCR收录的期刊逐年增多,完全以CJCR来源期刊作为核心期刊目录并不足以令人信服。CSCD核心期刊数据库的选刊方法与国外SCI做相似,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推选人指定查询库”、“自然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指定查询库”、“自然基金委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查询库”,但核心库期刊数量明显偏少。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上述两个体系存在较大的交叉。鉴于此,以两大体系为基准,再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科发展需要,兼顾CJCR和CSCD范围以外但被SCI收录的国内刊物,对期刊目录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目录》数量的确定
核心期刊数量的筛选是学术界的难题,布拉德福定律没有明确核心区期刊与非核心区期刊之间的界线,也没有为各个学科规定配额。《要目总览》第一版列出核心期刊2174种,社会各界认为过多,该书第二版将核心期刊总量减少到1578种(占期刊量16%),出版界部分人又认为太少。1969年,加菲尔德(EugeneGarfield)根据期刊引用报告(JCR)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52种期刊的论文占SCI数据库中期刊被引量的50%;2000种期刊所载论文就占到引文总量的84%左右。由此,加菲尔德(1964)提出了著名的文献集中定律,认为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总和不会超过1000种。CJCR2004年版收录源期刊1576种,并进行了相应的因子排名;《要目总览》2004年版按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林科学和工业技术四个部类共列举大约1128种核心期刊;CSCD2004年版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其中核心库来源期刊669种、扩展库来源期刊378种。经过比较分析发现,CJCR能涵盖上述诸多的核心期刊数据库,且基本不收录科普类、文摘类、通讯类期刊,同时按学科类别进行影响因子排名,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因此,我们以CJCR收录期刊数1576种作为目录数量的基本参数,同时兼顾虽不在CJCR和CSCD范围内但被SCI收录的国内出版的英文版期刊,如《真菌多样性》、《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海洋学报》、《亚洲男性学》、《中南工业大学学报》、《钢铁研究学报》、《自然科学进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等。
(三)《目录》等级的划分
国内目前较为流行的核心期刊表均没有对入选的期刊进行分级处理,从刊物的主办单位来看,主要有国家一级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分会、其它各级别学会、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院所、综合性高校、地方科研机构等6种机构,其中以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刊物学术水平最高,在行业内获得广泛的认同,影响因子也普遍较高。从衡量期刊学术水平的影响因子来看,不仅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同一学科的期刊之间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2004年版收录的1576种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为2.924,影响因子最低的甚至为0;地理科学类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1.012,而交通运输工程类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仅为0.159。通过比较核心期刊历年版本的变化发现,由于期刊自身载文量的增大以及期刊种类的扩张,大多数期刊的影响因子都略有增长,大约在0.2-0.5的幅度范围内变化,部分公认权威期刊的变化幅度则较小;在CJCR中,大多数入选期刊历年均分布在3个区域,即影响因子!0.8、0.3"影响因子≤0.8、影响因子≤0.3。尽管以期刊影响因子来划分期刊等级受到了理论界和许多学科专家的诘难,但毕竟平均被引率反映了学术思想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与期刊学术质量具有较大的正相关性。在综合考虑期刊学科影响力、刊物主办单位、专家意见和公开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建议重点农林院校将所编制的目录按重要性对期刊进行分类,参照上述影响因子分布的3个区域,划分为3个梯级,即一类期刊、二类期刊、三类期刊,其中对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刊物以及SCI全文收录刊物另类处理。
(四)《目录》等级数量的分配
在CSCD中,核心库的期刊数为669种,我们统计了2004年版CJCR收录期刊中影响因子!0.3的期刊,共计670种,两者交叉的期刊达429种,这部分期刊是自然科学期刊中的精华和核心,可以作为前二类期刊的主体部分。首先,按照影响因子区域划分标准,兼顾学科的均衡发展和适当向优势学科倾斜,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计算调整方法,每一类按429*N/1576(“N”表示CJCR来源期刊中各学科期刊数,例如物理学类有32种,就用32代入)的公式计算各学科专业的名额,将上述429种期刊分置于一、二类中;学科期刊入选不足数按学科内排名依次递补,基本上保证前二类中有各个学科的代表性期刊,同时添加学校优势学科所涉期刊;一类刊物影响因子划定标准区域为(0.8,+#)、二类刊物影响因子(0.3,0.8)。对于CJCR中影响因子!0.3而落选CSCD核心库的,则自动进入三类。其次,对于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刊物,原则上影响因子>0.5即可进入一类,SCI全文收录的国内刊源则不受影响因子限制,直接进入目录第一类;第三,对于医学类刊物经多次征询相关专家意见,结合近年来学校发表医学类文章所涉刊物的统计,保留动物医学专业涉及的有关刊物和部分影响因子较高的医学类刊物,按既定标准进入前二类,其余的医学类刊物全部列入第三类;适当提高地矿类刊物的分级标准,适量剔除部分非学校主流学科所涉期刊;第四,经统计,CSCD2004年版1047种刊源中,落选CJCR2004年版数据库共计86种(不含与文科交叉刊物),这86种落选刊物全部进入三类。在编制“南京农业大学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目录”时,我们以本校的学科现状为研究前提,结果列出一类期刊146种、二类期刊324种、三类期刊1094种,共计1564种。这样,在总量控制下,既能满足数量需求,从而有利于校内各学科的共同成长;又有质量保障,通过设立期刊梯次,引导学术人员向更高学术层次努力,提升学校的整体学术地位。
四、结语
要实现《目录》对学术发展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必须注重它的应用。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所讨论的核心期刊目录仅是国内出版的学术水平较高的中英文期刊,对于发表在国外高水平杂志上的论文,或是被国际几大著名检索工具(SCI、EI等)收录的学术论文,学术水平如何认定,值得进一步探索。可以采取大多数高校的通行做法,实施折算制,折算办法由学校相关部门制定。同时,对于个别新兴学科尚未确定核心刊物、新创刊刊物、尚未被列入本目录的其它学术刊物,或先被国外著名检索工具收录、后又滑落出检索数据库的刊物,坚持动态调整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