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这一概念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媒体融合”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新闻客户端等;而广义的“媒体融合”则是指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将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并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术期刊是展示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是一个学术交流的过程。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专业化学术研究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学术水平,其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播,进一步推动学术发展。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交流呈现出来的新特征,探究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途径,不仅可以使学术期刊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实现学术期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加强
媒体融合使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学术传播的主导权也开始回归著作者本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术成果的传播不再依赖传统意义上的出版商,而是可以选择网上学术论坛、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媒体融合为著作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展示平台,著作者可以自由、及时、有效地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学术交流的范围也更加广阔。
二、学术交流方式多元化
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交流,主要是通过出版物、电话交流、会议和学术沙龙等方式进行。然而,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以网络为基础的学术交流方式正逐步代替传统模式。首先,受众进行学术交流的途径早已不再限于纸质刊物,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网上平台进行交流。对受众而言,互联网时代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海量的文献及资讯,更为他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获取资讯的方式。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通常情况下他们不会一期期翻看纸质学术期刊,而是会选择网络检索,而检索的主题往往不是刊名,而是直接输入自己关注的话题,学术交流方式呈现出网络化的特点。其次,学术交流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电子邮件、个人网站等多种交流媒介都已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这对传统的以纸本刊物阅读为主的交流模式带来很大冲击。
三、网络学术资源共享性增强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学术交流的限制被打破,网络学术资源共享性大大增强。科研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共享学术信息,更广泛地获取世界各地同行的研究成果及科研动态,掌握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互联网+”时代为广大受众提供了多种资源共享途径,如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存取仓储等,越来越呈现出“云资源”状态。另外,其他一些信息渠道,如个人网站、博客等,虽然缺少学术权威性,但因其内容更新及时,更易从网上免费获得,同样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