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立“学习型”团队,打造“学习型”编辑
在改革强军的新形势下,创建学习型编辑团队,让编辑进行补充性、增容性、常规性、实用性学习,显得非常必要。一是理论化学习。军队期刊各编辑部应建立起促进编辑学习的长效机制,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对于新到岗的编辑,要安排其参加全国、军队或编辑部内部组织的编辑业务培训班,使其从期刊建设到编校知识及编辑行为准则等有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以便更快、更好地融入。对于编辑部内部经验足、知识广的老编辑、名编辑,可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青年编辑向资深编辑学习基本业务技能及各个出版流程中该注意的问题,学习他们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在此过程中,青年人活跃的思想和新鲜的理念也会“传染”给老编辑,“导师”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二是实践学习。军队期刊各编辑部之间可以与自己办刊风格相近、学科相似的期刊建立长期的合作交流、互评互促的联系,加强互相之间的走动、访问、调研等,加大编辑之间的交流,使其在不断接触中总结工作经验。要推荐优秀的编辑参加相关学科专业的年会或者学术论坛,让其通过参观走访及时总结经验、扩大交流范围。同时要与部队和科研院所、研究团队建立关系,走进战斗与科研的“第一线”,了解军队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了解军队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研究单位最新的课题成果、了解基层部队官兵的知识需求,这些都对编辑的知识积累与学科知识的建立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只有了解了最新、最关注的问题,才可以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把准方向、找准问题、解决问题。
二、实施目标管理,打造“精品型”编辑
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MBO)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提倡以员工为中心以及员工参与管理,并力图实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一致。军队科技期刊虽不适宜直接套用MBO模式进行直接管理,但是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管理措施。一是合理制订目标。军队期刊可根据自身情况,制订适宜期刊发展的“大”目标,如提高刊物知名度,再将这个“大”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便于执行的“小”目标,如外出学习时长、提高编校质量、降低差错率、增加外稿的刊发、组稿约稿比例等。在制订目标时,编辑部管理者要让每一位编辑参与制订、分解目标,让每一位编辑清楚自己的具体目标、责任,以及完成目标结果好坏带来的奖励或处罚,以增加编辑人员的竞争意识与工作紧张感。二是对执行过程的调控。在初期制订目标时,因为只是宏观上的臆想目标的实施,并没有具体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因此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偏差,期刊管理者要及时与编辑进行沟通与交流,调整不合适的目标,可以以定期召开讨论会的方式进行问题的筛查,对完成情况较好的给予肯定,对完成情况不理想的要查明原因,给予警示。三是对目标成果的考评。在目标实施结束后,要针对结果进行总结与考评,如对于编校差错率较高的编辑进行总结与反思,查找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惩处,使其增加紧张感,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改善这种不良情况。对于表现突出的“精品”编辑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总结交流会议上做个人工作经验汇报,介绍其编辑工作中有哪些方式方法值得借鉴等。
三、消除职业倦怠,打造“创新型”编辑
编辑工作本身是单调、乏味、重复的劳动形式,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只有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才能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解心理疲劳、防止职业倦怠,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不断激发工作热忱,激励工作创新。一是重视内部环境的营造。军队期刊编辑部领导要帮助编辑人员解决在工作中、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努力营造出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内部工作环境;同时要了解掌握编辑的个人性格特点、专业优势特长等,分配与其特点相对应的工作,充分发挥每个编辑人员的潜能,使其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减少不满情绪及工作压力造成的心理负担与职业倦怠。二是激励编辑重视创新。“夫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编辑工作是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在固定的工作形式中发现创新点,才能不断推进军事科研文化的进步。首先要引导编辑搞好选题策划。要带领编辑人员多走近科研创新最前线,让其了解相关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激发编辑的原创性策划,这将起到引领导读文化、优化作品传播的功能。其次要注重与读者的互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编辑可以与读者非常方便快捷地实现双向信息交流,受众不再是单纯地被动接收信息,他既是一个读者,也是一个评论人,还是对信息再加工的传播者。而编辑作为公共交流平台服务者的角色将增强,更要加强读者的本位意识,增加互动,提升编辑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