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诠释学是一本由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教育期刊,2002年创刊,半年刊。该刊严控学术质量,努力吸引高质量论文,为该行业领域发展建设与科研成果传播做贡献,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或订阅。本刊主要栏目有:西方诠释学、诠释学与政治哲学、诠释学与实践哲学、中国经典诠释、汉语本位的西方哲学研究。
《中国诠释学》创刊于2002年,办刊以来,融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发行周期为:半年刊,经过杂志社调整,不断提高了刊物的整体质量,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其核心在于探索文本、语言、历史及文化的解释方法与意义,该杂志致力于推动诠释学在中文语境中的深化研究,促进东西方诠释学之间的对话,并强调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挖掘诠释学的思想精髓。它不仅关注西方诠释学理论的发展动态,更加重视中国传统经典解读方法与现代诠释学理论相结合的可能性。
为了进一步拓宽视野,也会不定期地推出特辑或专题研讨,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如“儒家经典的现代诠释”、“数字时代下的文本解读”)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撰稿,集中展现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观点。这有助于加强国际间的学术合作,提升中国诠释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杂志凭借其独特的定位——即立足本土文化根基的同时积极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成果——已成为推动中国诠释学研究深入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无论是对于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士,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来说,都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知识资源和思考空间。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一)投稿时请附一简短的第一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硕士以上者)、职称、职务、研究方向、联系电话(至少给出办公电话)和E-mail地址及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ORCID等。
(二)文题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等所遵循的原则,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
(三)摘要以提供文章内容的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章重要内容,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能够脱离全文阅读而不影响理解。
(四)参考文献应注意引用近两年国内外及本刊的近期文献,所引文献应是作者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
(五)凡属部级、省部级或其它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请在文稿首页地脚标明基金名称及基金项目编号。
(六)提交方式:在提交之前,还可以考虑向其他作者或编辑咨询他们的经验和建议,以确保你的稿件能够符合杂志的标准并提高被接受的机会。
(七)注释采用页下注(脚注)的方式。页下注(脚注)中引证文献标注项目一般规则为:中文文章名、刊物名、书名、报纸名等用书名号标注;英文中,文章名用双引号标注,书名以及刊物名用斜体标注。
(八)文中的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并须附相应的英文名。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必须绘制在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上。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九)正文中例句排列采用(1)(2)(3)……的形式(起三回一)。正文中涉及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计数等,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十)来稿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剽窃。本刊对录用文稿有修改权。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刊使用其作品,包括网络出版权、新媒体增值服务权等。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0号,邮编: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