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研究是一本由浙江音乐学院主办的艺术期刊,2017年创刊,季刊。该刊严控学术质量,努力吸引高质量论文,为该行业领域发展建设与科研成果传播做贡献,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或订阅。本刊主要栏目有:歌剧学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音乐丝绸之路研究、纪念周大风100周年诞辰专题、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
《音乐文化研究》创刊于2017年,办刊以来,融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发行周期为:季刊,经过杂志社调整,不断提高了刊物的整体质量,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为音乐学者、文化研究者、音乐家及所有对音乐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交流的专业平台。从民族音乐学到全球音乐文化的广泛领域,致力于促进跨学科的研究与对话。每期都会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深度探讨,例如“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音乐传承”、“音乐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或“数字时代音乐文化的变迁”。
为了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音乐文化研究积极引入国际化视野,定期翻译并发表国外优秀文章,并邀请海外学者撰写专稿或接受访谈。这种做法不仅拓宽了国内读者的国际视野,也为中外学者之间的思想碰撞搭建了桥梁。值得一提的是,它高度重视教育功能和社会责任。杂志通过举办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加强与高校师生及业界人士的合作,旨在培养新一代的音乐文化专业人才,同时提升公众对音乐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此外,杂志还关注音乐文化的普及工作,鼓励更多人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促进社会和谐与多元文化交流。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一)缩略词的使用应采纳本学科、本专业的机构或学术团体所公布规定的或是约定俗成的缩略词,不得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缩略词。
(二)引用报刊资料,请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刊名、刊期 ;引用书籍资料,请注明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和页码 ;引用互联网资料,请注明作者姓名、文献名、网址和时间。
(三)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2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四)本类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或者各种不宜列人参考文献的引文,如档案资料、内部资料,转引类文献。
(五)带圈数字与脚注内容之间空一个字符。对文章中所引用的资料第一次进行注释时,必须将该文献的作者姓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资料所属页码一并注出。
(六)稿件中所用名词术语、人名、地名等的中、外文和汉语拼音均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使用。计量单位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计量单位应使用字母符号而非中文符号。
(七)科研基金资助的课题原则上著录国家或省、部级以上的课题,需注明科研基金机构全称和自主好,中、英文双语著录,分别置于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下方,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八)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一般不设副标题;尽量避免使用英文缩略语、字符和代号,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题名中的外文人名用原文;文稿最好独立成篇;英文文题应与中文文题含义一致。
(九)参考文献尽可能使用近5年公开发表的文献,数量在10—30条,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
(十)采用匿名审稿制,由编辑部约请专家评审。请作者将个人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单位、职务或职称、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单独置于首页,稿件正文勿出现个人信息。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浙音路1号,邮编:31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