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法学评论是一本由西南政法大学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主办的政法期刊,2015年创刊,半年刊。该刊严控学术质量,努力吸引高质量论文,为该行业领域发展建设与科研成果传播做贡献,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或订阅。本刊主要栏目有:实务前沿、智能司法、理论争鸣、公益诉讼、法学教育研究。
《应用法学评论》创刊于2015年,办刊以来,融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发行周期为:半年刊,经过杂志社调整,不断提高了刊物的整体质量,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为法学理论研究者、法律实务工作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旨在通过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来促进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发展。杂志以推动法治社会建设为目标,关注国内外最新的法律法规动态及其实施效果,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它鼓励跨学科研究,特别是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如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以此探索解决复杂法律问题的新路径和新方法。每期都会围绕特定主题展开讨论,例如司法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法规执行等热点话题。对于从事法律教学、科研工作的学者而言,应用法学评论是了解国内外最新法学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而对于律师、法官等法律从业者来说,这份杂志提供了宝贵的实务指导和经验分享。此外,它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一)来稿应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和原创性,不得侵犯他人或者其他机构的权益。对有重要学术创新的来稿,本刊将优先发表。
(二)论文为确保图像资料的准确性,所提供图版均请详细标注尺寸信息和资料来源。如文中插入图版、符号或外文较多,请同时提交该论文的PDF版,以便排版时参考。
(三)文章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单位及正文;文后将文章的创新点和闪光点列条总结,建议200字符以内。
(四)注释要完整规范,至少包括作者(编者)、译者、文献题目、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及杂志出版期号)、所引内容页码等信息;外文注释从其原有体例;引文出自互联网的,请注明题名、详细网址及访问时间。
(五)项目背景和目标:在文章中清晰地介绍基金项目的背景和目标。说明该项目所属的研究领域以及解决的具体问题。
(六)所引用参考文献以“[阿拉伯数字]”的上标形式按序标注,篇幅一般控制在300~600字。
(七)文内标题层次一般不超过3级,一律用“1”“1.1”“1.2”“1.1.1”“1.1.2”等标识,均顶格写。
(八)本刊原则上只收原创类稿件,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国外刊物上发表或者准备发表的文章需如实告知,本刊将酌情刊登。
(九)正文一级标题为宋体,四号,加粗,居中,段前段后0行,固定值18磅。正文二级标题为宋体,小四,加粗,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固定值18磅。正文三级标题按正文内容排版,仅加粗,不单独成行。
(十)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4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