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科学与磷氟工程是一本由郑州大学;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主办的农业期刊,1985年创刊,月刊。该刊严控学术质量,努力吸引高质量论文,为该行业领域发展建设与科研成果传播做贡献,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或订阅。本刊主要栏目有:新质生产力与产业态势、研究开发与生态设计、简评与要讯、磷及关联产业技术创新、提质增效产品创制技术、磷氟产业耦合与高端材料创制。
《生态产业科学与磷氟工程》创刊于1985年,办刊以来,融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发行周期为:月刊,经过杂志社调整,不断提高了刊物的整体质量,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作为一本专注于生态产业及磷氟元素资源加工的权威期刊,通过专家评论的形式,深入阐述并分析了业内和社会高度关注的多个关键领域,包括产业规划、技术研发、市场前景、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这些评论不仅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也为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产业规划方面,杂志特别关注了磷氟等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日益紧张的挑战,这些传统资源加工产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化改造,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杂志中的专家评论详细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强化与氟化工等产业的耦合协同,来推动磷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还分析了在“双碳”背景下,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创新,促进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技术研发领域,杂志重点报道了磷氟等资源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这些技术涵盖了从原料预处理、加工过程到产品制造的各个环节,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并推动产业向更高附加值领域延伸。例如,杂志介绍了湿法磷酸深度净化技术、中低品位磷资源直接利用技术等创新技术,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仅提高了磷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为磷化工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一)文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条理清楚,文字简练,除“简评与要讯”栏目外,其余栏目文稿要求9 000字以上,并附200~300字的摘要及3~8个关键词。题目、摘要、关键词需中英文对照。
(二)所附图、表应放在正文中,按出现先后次序编号,表格用三线表,中英文表题放在表格上方,居中排列,表头用中文,栏目中物理量与单位之间用“/”隔开;图片要清晰,曲线图中横纵坐标由物理量及单位组成,中英文图题放在表格下方,居中排列。
(三)根据科技期刊标准化要求,文章首页中题名下应附作者姓名、单位全称、省市地名、邮编,脚注附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性别、籍贯、民族、职称、职务,属基金项目的课题需附基金项目及编号。
(四)文中计量单位按照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以及国际标准中关于量和单位的规定书写。
(五)参考文献需遵循“最新、重要、必要”原则,综述类不少于20条,研究类不少于10条;只需列出已经公开发表,并且文章中直接引用的文献,同一处引用文献一般不超过4条,同一文献多次引用不重复编号;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请勿列入,必要时可在正文中用括号加注;参考文献编排格式需参考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文中的中文参考文献需要列出对应的英文条目;正文中出现引用文献时,文献序号须加[ ]用上标表示,并依次按照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
(六)本刊对文稿有权作文字性修改和删减,作者有不同意见可提出商讨。请自觉遵守国家保密规定,文章内容勿涉及国家机密。
(七)论文自发表之日起,即代表作者同意将该论文的著作财产权转让给郑州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生态产业科学与磷氟工程》编辑部(下称“期刊社”),期刊社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权予第三方使用。
(八)来稿文责自负。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
(九)论文一经发表,编辑部将赠送当期样刊。作者在文稿后面须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通信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以便沟通联系。
(十)收到文稿后约1月(外审稿件2月) 内,将发出稿件处理意见(录用、退修或退稿)及相关要求,请作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求的工作。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郑州市大学路40号,邮编:45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