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交流》创刊于2023年,办刊以来,融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发行周期为:双月刊,经过杂志社调整,不断提高了刊物的整体质量,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传播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并搭建中外教育信息交流平台。主要面向教育部及直属单位、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各级各类学校、中国驻外使领馆、各国驻华使领馆等单位以及教育外事工作者,致力于加强教育外事工作者能力建设,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引进世界先进教学理念、优质教育资源和成功案例,为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同时,杂志也致力于讲述中国教育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扩大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推进中国教育对外合作交流事业的发展。围绕国家重大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和教育部重点教育工作政策方向撰写。关注中小学教育领域内的国际化办学、教师发展、课程改革等热点话题。教育国际交流不仅是教育界内外人士了解国内外教育动态的重要窗口,也是进行学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的有效平台。通过阅读这本杂志,读者可以获得关于如何更好地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的深刻见解和实用建议。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一)论文应在15000字以内,部分高质量稿件可酌情放宽。
(二)文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逻辑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炼,图表简明,统计学处理方法正确、规范。
(三)前言:交代本研究历史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解决的问题,重点阐述本研究创新点。不需详述历史过程,不涉及本次研究的数据和结论。避免和摘要雷同。
(四)正文所引文献须在正文末尾列出。中文参考文献在先,外文在后。中文按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外文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每条文献必须顶格书写或打印,换行时前面空两格。
(五)来稿请在邮件标题中注明“作者姓名(所属机构)”,并以附件形式发送论文,同时注明作者姓名、所属机构、职称、学位、研究方向、联系方式。
(六)为避免审稿资源浪费,请勿一稿多投,并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如涉及抄袭、剽窃等问题,文责自负。
(七)书写规范,物理量和单位符号的使用要符合国家标准,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及白,黑体;上、下角标的位置应区别明显。
(八)如论文属于某科研课题或基金项目,在首页地脚处写出项目名称及编号;在首页地脚处写清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
(九)选用3~8个词或词组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同时应翻译为相应的英文关键词。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的英译置于文末。
(十)行文中的注释可使用脚注,注释应是对正文的附加解释或者补充说明,每页连续编号,脚注符号用①②……,如果参考文献中已经有完备信息的,可采用文中简注,注释内容置于()内。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逸夫会议中心,邮编:1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