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稿件被《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期刊退修后,可按以下流程进行修改,以提高录用概率:
一、分析退稿原因
1.仔细阅读退稿通知:明确编辑或审稿人指出的问题,如选题不符、创新性不足、数据缺陷或语言表达问题。
2.区分退稿类型:可修改退稿、拒稿(若意见表明“研究方向不符”,建议改投其他期刊)
二、针对性修改策略
1.深入探讨研究问题,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2.增加相关理论背景和文献综述,以支持研究论点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三、重新投稿准备
1.附修改说明:逐条回应审稿意见,说明修改内容及依据。
2.核对期刊要求:
(一)审稿流程:本刊对来稿实行严格的审稿制度:编辑初审、两位或两位以上同行专家外审、主编终审。无论稿件是否录用,均会给出具体的审稿意见。稿件处理时间一般为2个月,如超过2个月未处理完毕,作者可打电话咨询稿件处理情况。
(二)申辩流程:对于退稿的稿件允许作者就审稿意见问题提出申辩。具体申辩流程:作者必须提出书面申辩意见,全体作者签名之后通过投审稿系统重新投稿,并在备注中注明申辩稿件及原稿号方可启动申辩程序。对于申辩稿件,编辑部会另请第三方专家审查,然后由编委会或主编进行仲裁。
(三)审稿要求:本刊选录稿件主要视其是否有创新点及其学术价值,并综合其在下述方面的表现:①立题的科学/工程意义;②对科研进展的了解和引用;③方法或其应用的创新性;④方法和论证的科学性;⑤结论/结果的合理可信;⑥工程应用的前景与效益;⑦写作质量。
(四)本刊稿件从投稿到纸质印刷出版通常在8个月左右。论文发表后,将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录。编辑部对录用稿件有权作必要的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稿件刊出后,作品版权(含各种介质、媒体的版权)将转让给《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编辑部,但作者仍保有在总结、学习、研究或教学中使用作品的权利。
(五)本刊所有在处理稿件不得同时投往其他刊物,,且本刊暂不收取人工智能生成的稿件。如编辑部发现有一稿多投现象,则该稿件直接按退稿处理;本刊严禁一稿两发,一经发现,则取消该稿在本刊发表的资格,同时稿件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在两年内不得向本刊投稿。
(六)建议不少于8页。来稿应含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说明研究目的、创新试验方法、研究成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方法创新和成果结论。中英文摘要对应,英文摘要最好在150个实词左右)、关键词(5~8个)。引言应说明课题的背景,引述该领域的国内外同行已经取得的进展,以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创新点所在。
(七)量和单位应符合国家规定。外文字符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
(八)图、表应提供中英文图题、表题;图、表的设计请考虑杂志》双栏排版的特点,宽度一般不超过8 cm。
(九)参考文献的引用应遵循“最新、关键、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数量以不少于10篇为宜,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文献著录要准确,著录格式如下:专著:[序号] 编著者. 书名[M].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内容所在起止页码.
(十)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EB/OL].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其他未定义文献类型:[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综上所述,通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提高稿件的质量和学术水平,增加被期刊录用的机会。
《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是一本在计算机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术理论期刊,于2001年创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为月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10-1910/V,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2097-4191。
该刊设置了封面文章、研究论文等栏目,覆盖计算机领域多个研究方向,以反映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公开平台,如遇信息错误,请及时通过在线客服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