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四年级册数学大全11篇

时间:2022-05-01 19:44: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四年级册数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四年级册数学

篇(1)

【设计理念】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以上已习得的知识、经验对本节课知识的构建非常有必要 ,因此我们在课的设计上力求沟通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教材以三峡工程——三峡发电了为素材引入课题,以“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着力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算理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在小数乘法到整数乘法的转化过程中逐步达成“理解小数乘整数”算理这一目标,最终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能说出算理,明白计算方法,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环节引导学生能进行有序的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3.在对算理的学习交流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思想,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规范数学表达。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探索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音乐、自制答题板。

【教学学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等数学活动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判断、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课例前测

班级: 姓名: 等级:

1.直接写出得数。

0.8×10= 25.6÷100= 0.37×100=

37.5÷100= 59.7÷1000= 0.37×1000=

缩小它的 ( )

2.按要求填一填。

0.568 扩大到它的10倍是( ),0.568缩小到它的100倍是( )

56.48扩大到它的100倍是( ), 56.48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是 ( )。

430.6扩大它的1000倍是( ) ,430.6缩小到它的一千分之一是 ( ).

3.列竖式计算

25×7= 48×16 =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我们上什么课?数学课。数学离不开算数这一关,快想想到现在你都学过哪些计算技能?口算是一种吧,……横式]竖式、简算。

让我们做个课前小热身,快速抢答得数!

21×9=

210×9=

2100×9=

我们之所以答得这么快,是因为这几道题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

再仔细观察这组题目及得数,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增加0,也就是把原数扩大到它的10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 21×9= 2100×9= 那这两道呢?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生:也就是说:从上往下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师:说的很好,咱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从下往上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师: 对,小小计算也存有大智慧!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齐读一下:

【设计意图:导入复习部分的创设意在唤起学生已有的旧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做思维方式和知识上的铺垫。】学生探索一下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后面的学习探索留下一点经验储备。

二、提出问题

师:智慧能够创造奇迹。2009年,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它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效益等诸多方面都闻名于世界。想不想亲自目睹下他的风采?(想)请看! [放录像]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想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意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小结: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以吗?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58.6×6

三、解决问题:

1、估算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用以前的方法先来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58.6≈60,60×6=360,58.6×6≈360(万千瓦时)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计算教学中,从而为后面学生计算精确值提供依据。)

2.精确计算

师:那么58.6×6?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学过的各种计算知识,来算出58.6×6的准确结果呢?(给点思考时间)

师: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

生:(读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评析: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同时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生1:58.6×6

三、 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2: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师:对!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数乘法。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6?

(生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师: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注意: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第二,小组长记录下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第三,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开始活动!

【评析:当学生发现了对“小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并且这些新知识的“根”就扎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片“沃土”上。】

3、交流方法:

师:哪位同学向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

第一种:连加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58.6+58.6+58.6+58.6+58.6+58.6= 351.6 我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2:我觉得有些麻烦,如果乘300多,你是不是就把300多个58.6相加啊?

师:确实太麻烦了。你不但理解了他们的方法,而且还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不过,这个小组小数乘法不会做,就想到用小数加法来解决,也动脑思考了!

【评析:“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的算法中做出分析和判断,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真正的沟通,我们还听到教师的评价不但对生2的质疑予以了肯定,同时也表扬了生1开动脑筋努力探索的解题方法。】

第二种:先×10,后÷10

师:还有哪个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们注意听,有疑问就问!

生1:×10就是把58.6变成586,按照586×6算出结果,还要再把得数÷10,这就能得到58.6×6的积。

师:对于这种方法,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2:你们为什么要先×10,最后又÷10?

师: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用心思考了。

生1:(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象我们小组加减分一样,早晨加了一分,可又被一位同学扣掉一分,互相抵消了,既没加也没减。

师:多形象的比喻!这样解释明白吗?还有问题吗?

生3:为什么要把58.6×10变成586?

生1:58.6×6不会做,变成586×6,这是整数乘法,我们熟悉、好算!

生3:噢!明白了!

师:真是个好主意!这个方法很巧妙。你们组不但会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学贵生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还有问题吗?”——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为实现生生互动创造基础。同时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

第三种:58×6+06. ×6

师: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

生1:我们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 0.6×6=3.6 3.6+348=351.6

师:大家明白了他们的方法吗?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生2把这种方法又介绍了一遍)

师:你知道为什么0.6×6得3.6,他们怎么算的?

生2:6×6=36,0.6×6=3.6。

师:哦!也是把0.6看成整数来计算!

【评析:学生的交流让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从同学身上学到的许多东西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第四种: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看看你们小组的方法!

生1:我们列了一个竖式。遮住小数点,不看。直接算586×6=3516,最后把小数点加上去。

师:注意到没有,他刚才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是什么?

生2:遮住小数点!

师:哎!把小数点遮住,他们先算什么?

生3:586×6

师:这个小组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

【评析:“遮住”虽然学生的语言是稚嫩的,但不难发现,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法更接近了转化的思想。教师就是要做一个发现者,随时注意学生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适时点拨,点燃学生想说、想表现的欲望。】

师: (把第二种方法和最后一种方法同时展示,进行对比分析。)哎?那大家看一下,这两个小组的解体思路就是不谋而合的?

生:(恍然大悟)都是变成整数来计算的。

师:(指一生)来!咱俩一起合作!把你们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

他们都是,先把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成为586。

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谁的得数?

怎样才能得到原来58.6×6的积呢?

生:把3516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这句话很重要我把它记下来。

小数点点在哪?

生:点在6的前面。

师:这个小数点可不是随便点上去的。是把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绍一遍竖式方法的思路。)

【评析:在这里,你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4、总结思想

师:多清晰的思路!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咱们在这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

【评析: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如果没有思想的引领,方法也只能是一种笨拙的工具。在此,学生在经历了一个数学家发现的过程后,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这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实际计算时不用写出来。只需像这样列竖式计算。

四:巩固练习

师:我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会算吗? 13.2×4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不对!

师:再看这个问题,“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列出算式!观察这个算式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生:刚才我们做的是小数乘一位整数,这是小数乘两位整数。

师:试试看!写在题板上。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出示错题)刚才,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对他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看法?

生:因为这次是乘两位整数,其实这都是计算过程,都要按照整数乘法计算,不用点小数点。到了最后的结果我们再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其实呀!我们还要好好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还有错的也不要着急。就像这样,先仔细找找原因,再改过来!

【评析: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是难点,学生出错很正常。老师抓住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错误原因,再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计算一位小数乘整数时,先把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然后把结果缩小到原来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数。

五、实际应用:

师: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最 后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段有趣的小故事,一起来看!

(故事内容:老爷爷在卖苹果,1.5元一斤。小姑娘过来讲价:“太贵了,5元钱3斤卖不卖?”,老爷爷说:“不卖!不卖!”)

师:看到有的同学笑了,能不能说说你笑什么?

生1:3斤只有4.5元。如果卖5元钱3斤能多赚5角,老爷爷居然还不卖!

生2:小姑娘不会讲价,5元钱3斤,越讲越高!哪有这样讲价的?

师:看来不学会小数乘法的知识是不行的。刚才大家都认为老爷爷傻,其实呀,换一个角度想,老爷爷可能并不傻,他不贪图眼前的小利,讲究的是诚信经营。

【评析:摆脱了唯知识的教学,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小故事在本节课里起到了联系实际,重视应用的作用。最后那句平时无华的话,拥有着一种大教学的观念,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铺垫着点滴基础。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辩证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同时,认识世界、评价他人时不会那么狭隘。】

师:这节课,还有几个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以后继续研究。今天咱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看了四年级册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的人还看:

1.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建议

2.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

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篇(2)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末尾有0时,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中间有0时,这个0要参加运算。

2、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因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先把两个因数的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把这两个近似数相乘。

【补充知识点】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也就是估算的方法问题;

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注意,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实际生活中的估算: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

a、350名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车有56个座位,估一估要几辆车?

b、桥在重量3吨,货物共6箱,每箱重285千克,车重986千克,这辆车能过去吗?

【知识点】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知识点1.直线、射线、角

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4.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把半圆平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度。记做1°,角大小的测量借助量角器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篇(3)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角的度量

知识要点

1.直线、射线、角

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如下图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4.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记做1°,角大小的测量借助量角器,如下图。

测量方法:

量角注意两对齐:

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对齐;

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对齐。

做到两对齐后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刻度线几,这个角就是几度。

看刻度要分清内外圈。这里我教大家一个小窍门:

分清内外圈,紧跟0刻度;

0刻度在外圈就看外圈的刻度。

0刻度在内圈就看内圈的刻度。

牢牢记住不忘记。

注意: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5.角的分类:

锐角

6.画角步骤:

以画65°的角为例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小学数学学好的方法01重视计算

数学的计算学习就像语文的识字学习,是最基本的。

不识字,语文读不好;计算差,数学同样学不好。而且计算好,会给孩子数学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家长可以每天让孩子做2分钟口算。一开始,2分钟内能只能做完 20道口算,但之后,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快,正确率越来越高。

02重视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数学的学习对生活的影响很大,它能提供很多的帮助。

例如:

买东西、计算利率、盈利等等,这些都用到数学。你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跟孩子提数学问题,让他解答。很简单,你带孩子去买菜,一斤苹果5元,买3斤多少钱,给阿姨20元,找回多少钱。

别小看这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占的分数是最多的,而解决问题无非就是判断用加减乘除中的哪种来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的问题,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多,自然就会解答。

03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有些家长头疼孩子上课效率很差;这其中很关键的原因是没有做好预习;自然也就做不到有的放矢;

学好小学数学的五大技巧技巧1.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技巧2.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得:X=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技巧3.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

(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技巧4.拓宽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这时学生要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这样启发学生多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篇(4)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认真思考——填一填。

(共20分)

(共9题;共20分)

1.

(2分)

(2016四下·泗阳期中)

一个数,千万位和万位上都是6,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________,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

2.

(1分)

91200000≈10亿,里最大可填的数是________。

3.

(1分)

(2019三上·惠阳月考)

一条游泳道长50米,小明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________米。

4.

(3分)

一个装满白球的盒子里,________摸出红球,________摸出白球。

5.

(3分)

计算

例:27×3=?

18×3=________

24×3=________

15×3=________

6.

(5分)

(2019四上·天等期中)

将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20041     302410    314020    300214

302041

________

7.

(2分)

在同一平面内有三个点,用数对表示是A(2,1),B(2,5),C(7,1)。把这三个点连起来围成一个三角形,这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

8.

(1分)

根据“5×19=95”填空.

50×19=________

1900×50=________

500×19=________

190×50=________

5×1900=________

190×500=________

9.

(2分)

小明面向西方,他向左转,这时它面向________方。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共8分)

(共8题;共8分)

10.

(1分)

(2019四上·龙华期中)

10305007能读(

)个零。

A

.

1

B

.

2

C

.

3

D

.

4

11.

(1分)

规定10米记为0米,12米记为+2米,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8米记为-2米

B

.

15米记为+5米

C

.

+3米表示13米

D

.

5米记为+5米

12.

(1分)

明明画了一条(

)长3厘米。

A

.

直线

B

.

射线

C

.

线段

D

.

13.

(1分)

修一条公路,某工程队4天可以修320米,那么6天可以修(

)米。

A

.

1920

B

.

480

C

.

800

14.

(1分)

下面哪个数最接近600?(

A

.

546

B

.

405

C

.

603

D

.

678

15.

(1分)

简算36×27+36×73方法正确的是(

)。

A

.

36×(27+73)

B

.

(36+36)×27×73

C

.

(27+73)×36×36

16.

(1分)

(2020四上·尖草坪期末)

某商场举行促销抽奖活动,一等奖2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50名,如果该活动中奖率是100%,消费者最有可能摸到(

)。

A

.

一等奖

B

.

二等奖

C

.

三等奖

17.

(1分)

(四上·江干期末)

如图,两根小棒a和b,相交于O点,∠1=40°。如果(

),则ab。

A

.

小棒a顺时针旋转50°

B

.

小棒a逆时针旋转50°

C

.

小棒b顺时针旋转40°

D

.

小棒b逆时针旋转40°

三、看清题目——算一算。

(共34分)

(共4题;共34分)

18.

(10分)

口算题.

1000-60=      50×20=       250÷5=     47×3=

30×50×0=

290×30=      260÷1=

680÷4=

19.

(6分)

列竖式计算.

(1)

372÷31=

(2)

208×34=

(3)

272÷34=

(4)

780×35=

20.

(9分)

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63×8+37×8

21.

(9分)

脱式计算。

(1)

99×5-195

(2)

106×5×3

(3)

(403-187)×4

四、动手操作——画一画。

(共10分)

(共3题;共10分)

22.

(4分)

(2019四上·新会月考)

过P点画出AB的平行线,画出BC的垂线。

23.

(2分)

(四上·路桥期末)

在下面方框中画一个135的角。

24.

(4分)

(2018五上·澄迈期中)

描出下列各点并依次连成封闭图形.

A(4,7)B(2,1)C(7,5)D(1,5)E(6,1)

五、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共28分)

(共5题;共28分)

25.

(5分)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a-b)×c=

26.

(5分)

(2018三下·云南期中)

张师傅3天加工了216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张师傅1月份(31天)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

27.

(6分)

(2020四上·兴化期末)

一个工程队要修一条长860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8天还剩下86米没修,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8.

(6分)

她能在开学前看完吗?

29.

(6分)

学校开设了美术、音乐和体育三门课,王、李、张老师分别教其中一门课。王老师不是美术老师,李老师从不在操场上课,张老师上课要有钢琴。这三位老师分别教哪一门课?

六、附加题。

(5分)

(共2题;共5分)

30.

(2分)

(2020四上·龙华期末)

涛涛要从艺术楼到教学楼,再到操场。

(1)

请你画出涛涛从艺术楼去教学楼,再到操场最近的路。

(2)

从艺术楼去教学楼,再到操场最近的距离是186米。如果涛涛平均每分走62米,从艺术楼沿最近的路先到教学楼再到操场要多少分?

31.

(3分)

(2018四上·祁东月考)

盒中红球、白球、黑球共186个,白球比黑球多12个,红球比白球的3倍多3个,求盒子中红球、白球和黑球各多少个?

参考答案

一、认真思考——填一填。

(共20分)

(共9题;共2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共8分)

(共8题;共8分)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三、看清题目——算一算。

(共34分)

(共4题;共34分)

18-1、

19-1、

19-2、

19-3、

19-4、

20-1、

21-1、

21-2、

21-3、

四、动手操作——画一画。

(共10分)

(共3题;共10分)

22-1、

23-1、

24-1、

五、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共28分)

(共5题;共28分)

25-1、

26-1、

27-1、

28-1、

29-1、

六、附加题。

(5分)

(共2题;共5分)

篇(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教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经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无论是理解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这批孩子基础扎实,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的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拉。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在各方面都会更上一层楼。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5、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6、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7、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8、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三(2)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上学期三(2)平均分在80分左右,及格率为95%左右,优秀率为65%以上。三年2班优秀生比较突出。班级后进生与年段班级相比也偏多,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能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5、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6、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7、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8、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9、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10、立足“数学家摇篮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四(5)班数学,由于是刚新接任班级,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暂时了解不太全面,但从学生三年的考试成绩来看,本班学生数学成绩特别差,学困生较多,一直处于本级的最后一名并且成绩与其他班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短短的几天的教学可看出,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知识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欠,因而感到本学期的教学压力较大。本学期的数学课我将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喜欢数学,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教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教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3、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4、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

2、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针对我们班部分学生不爱做作业的情况,在作业检查过程中,主要采取"分工责任制",将每个大组分成三个小组,由小组长每天早中两次检查组员作业,没有完成的由小组长负责监督补充完整,小组长的作业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监督,对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生给予一些奖励,而对于拖欠作业或作业质量低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若达到三次以上没达到要求的,将请家长到校进行沟通,并且一周内不能参加学习星的评比。让每个班干部分工明确,加强监督力度,做到赏罚分明,杜绝学生养成拖欠作业的习惯。

3、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控制训练量,把握训练密度,以达到的训练效果。

重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讲求精讲多练,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针对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要完成一页口算题卡的练习,针对笔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天将完成3题笔算练习,并且要家长批改,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补差工作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对后进生做到:诚心、爱心、耐心。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老师的辅导要及时,课堂上设计部分适合后进生的问题,多给后进生机会,适时的给与辅导,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后进生的作业要做到面批面改,及时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6、多进行家校联系,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齐抓共管,促进进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一、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空间与图形

1.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

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2.将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置;

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三、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数与代数”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乘法分配律,认识“生活中的负数”

“空间与图形”中“线与角”

2、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标准》的要求与本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虽然,在教材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直观形象的素材,以便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但毕竟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材中所揭示的数学知识的难度在逐步加深。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二)关注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重要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对一个新的知识的出现,要力求让学生体会到它是如何产生的,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对一个连续发展的知识,应结合第一学段的内容,进行前后对比,理解各自的不同特点与联系。

(三)提供独立探索问题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目标,为将这一目标落实到每个单元的教学中,不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的内容,教材中都提供了学生可以开展探索活动的题材。当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除了课堂上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共同探索的活动方式外,也应适当地安排一些个人独立探索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随后再开展小

四、学生分析

本班共56名同学,其中男生有30人,女生有26人,人数比较多,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个班上学期数学考试成绩20个对比班级,倒数第一名,平均分和优秀率以及及格率都让倒数第二落下很大的一节。班级学生纪律性和组织性较差,开学初首先整顿纪律,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时安排以及教学进度表

数与代数:46课时

空间与图形:18课时

统计与概率:9课时

总复习:24课时

认识更大的数(10课时 1-3周)

线与角(8课时 4-6周)

走进大自然(2课时 第7周前两节)

乘法(9课时 7-10周)

整理与复习(一)(5课时 11周)

图形的变换(3课时 12周)

除法(14课时 13—15周)

方向与位置(4课时 16周)

生活中的负数(4课时 17周)

整理与复习(二)(8课时 17-18周)

统计(4课时 19周)

数据告诉我(2课时 19周)

总复习(24课时 20-24周)

六、教学改进措施以及注意问题

本册教材的特点比较灵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使用教师教学用书安排的一些教学案例片段及点评,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自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进行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一、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8)班现有人数为80人,其中男同学55人,女同学25人。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

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

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10来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

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对此我将在培优补差计划中作具体的安排。

5、其他因素:

大部分学生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简析:(教材知识结构体系、重点、难点、德育渗透点等)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

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

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

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转差)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篇(6)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1一、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8)班现有人数为80人,其中男同学55人,女同学25人。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

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

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10来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

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对此我将在培优补差计划中作具体的安排。

5、其他因素:

大部分学生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简析:(教材知识结构体系、重点、难点、德育渗透点等)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

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

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

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_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转差)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2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教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经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无论是理解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这批孩子基础扎实,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的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拉。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在各方面都会更上一层楼。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5、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6、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7、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8、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3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四(5)班数学,由于是刚新接任班级,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暂时了解不太全面,但从学生三年的考试成绩来看,本班学生数学成绩特别差,学困生较多,一直处于本级的最后一名并且成绩与其他班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短短的几天的教学可看出,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知识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欠,因而感到本学期的教学压力较大。本学期的数学课我将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喜欢数学,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教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教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3、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4、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

2、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针对我们班部分学生不爱做作业的情况,在作业检查过程中,主要采取"分工责任制",将每个大组分成三个小组,由小组长每天早中两次检查组员作业,没有完成的由小组长负责监督补充完整,小组长的作业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监督,对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生给予一些奖励,而对于拖欠作业或作业质量低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若达到三次以上没达到要求的,将请家长到校进行沟通,并且一周内不能参加学习星的评比。让每个班干部分工明确,加强监督力度,做到赏罚分明,杜绝学生养成拖欠作业的习惯。

3、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控制训练量,把握训练密度,以达到的训练效果。

重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讲求精讲多练,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针对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要完成一页口算题卡的练习,针对笔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天将完成3题笔算练习,并且要家长批改,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补差工作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对后进生做到:诚心、爱心、耐心。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老师的辅导要及时,课堂上设计部分适合后进生的问题,多给后进生机会,适时的给与辅导,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后进生的作业要做到面批面改,及时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6、多进行家校联系,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齐抓共管,促进进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4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成绩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有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8、对个别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进行辅导,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五、教学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

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

2、以《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3、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4、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5、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6、结合实际问题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7、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篇(7)

一、在教学工作中

1、能认真备课,学生进入四年级后学生的的空间概念加强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增多了,教师如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挪入课堂,这是当今教师能力的体现。和三年级相比每一节课的课后练习量有所增加。数学活动课后也有一定量的练习,同时学生还要面对课外活动学习的压力。所以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不能存在任何死角。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备课时先想到他们。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使他们能够听得懂、听的高兴。就可以保证全班学生都能获取新知。例如四年三班有个学生叫张言明。他平时无论做什么都慢,就象对数学不开窍是的。学期开始时我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他平时作业完成的也很好,可是期中考试他得了十九分。全班有十多个学生不及格。我很意外、很惊奇,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就找他谈话。他才说平时的作业都是抄别人的。通过检查我才发现他不是一般的差。书本上的知识怎么讲他都不懂。如果把书本上的知识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来描述,效果就不一样了。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因此备课时多备他们,视为重点内容之一。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精讲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采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教师讲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精练指的是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选用的习题必须是符合学生的特点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有趣的。用少题精题使全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达到举一反三、甚至达到举一反十的作用。这些精选题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也可以进行提高练习。此时的练习使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即达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达到对知识能准确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二、教研教改方面。

能虚心请教其他老师。特别是尹艳红老师给我的帮助非常大。在教学上,有疑必问。他经常给我讲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如何抓差生如何抓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在一学期的合作中使我体会到她是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三、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的含金量:

1、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特别对后进生课本上的课后练习不一定要求学生全都做完,布置的家庭作业要尽量避免大量的重复。也可以设计为"基本题”,"技能题”"能力题”的模式。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就象前面我提到的张言明同学,后来我根据他又发现三、四班一共有近十个学生课后抄别人的作业。当时困惑了,怎么办呢?只有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习,根据实际制定计划。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效果的补。做到"有的放矢”。就这样在短短的两个月的努力。在期末考试中这些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提高。及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全班最低分是六十三分。在平时的教学中除

了抓班级的后进生外还要兼顾班级的尖子生。在设计练习时要巧要有梯度,使他们也能吃的饱。

五、教书育人是我的使命,在教育岗位上我一定把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本学年来,本人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教学反思”的力量。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学反思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因为教学反思让我觉得我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反思我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发。具体来说,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第二,教学反思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可能和内在动力;第三,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经验,并将其升华为实践智慧。

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该如何进行反思呢?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但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一)思想和认识上要做好准备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认识到由于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而且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解决。因此,碰到问题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想办法来克服或者解决。另外,要注意教学反思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上些问题,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而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和探论。

(二)不断积累具体经验

进入教学反思后,教师要不断积累经验。写反思日记是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把教学活动记录下来,总结自己的经验以供日后分析、概括和验证。当然,他人经验、各种理论原理都可在自己写反思日记时有所体现。我们可以多听课,尤其青年教师往往经验不足,这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一点,就是请别人来听自己的课,让其他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之后自己再结合这些评价和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

(三)认真分析和讨论问题所在

篇(8)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46、47、48页,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

2.了解自然数的特征,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把知识与技能目标分解如下:

得到以下几个学习目标:

1.结合数星星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自然数的概念。(面向全体)

2.通过观察直线上的自然数,准确地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面向全体)

3.通过观察直线上的自然数,自主地了解自然数的特征。(面向全体,重点关注待优生对“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一特征的理解)

4.通过观察影院座位示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面向全体)

5.通过观察奇数和偶数,准确地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面向全体,预设重点)

6.通过贴号码牌的活动,自主地了解奇数、偶数的特征。(面向全体,关注待优生)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数、奇数、偶数的概念及特征。

预设难点:体会“自然数是无限的”。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一幅美丽的星空图,咱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夜空)咦?星星呢?在这呢,1颗,2颗,咱们一起数一数,到底有几颗星星?

生:3颗、4颗、5颗、6颗、7颗、8颗、9颗、10颗、11颗、哇!

师:怎么不数了?

生:数不清了。

师:像刚才数星星时用到的数,都是自然数。你们数不清了,我也写不完了,那想个办法,用个什么符号表示?

生:省略号。

师:你这方法不错,听你的。(板书:……)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师:如果天空中一颗星星也没有,用什么表示?

生:用0表示。

师:你说说。

师:你再说说。

师:0也是自然数。(板书:0)

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自然数。比如,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3000颗,3000就是自然数。再比如,一年有365天,365也是一个自然数。你也说一个。

生:……

师:生活中的自然数真多啊!其实,自然数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直线上的这一点表示0,这一点表示1,那么2应该画在哪?

生:2和1的距离跟1和0的距离一样。

师:真是个严谨的孩子,找个小伙伴问一问,看看他听懂了吗。

师:听得多认真!来,我们继续。下一点是2,3,4,5,6……13,还能再点吗?

生:不能/能。

师:这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课件延长直线,画出14)

师:接着点下去,可是屏幕就这么大,数学家想了一个好办法,在直线的最右端,画上一个箭头,你来说说这个箭头是什么意思?

生:箭头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数。

师:你跟科学家想一块去了。找个小伙伴问问,看看他明白了吗。

师:观察直线上的数,你发现了自然数的哪些特征?(思考1分钟)

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限时1分钟,开始!

师:时间到!快跟大家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个,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

师:刚才我们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自然数,其实自然数还有许多用途,你看这里有自然数吗?

生:有,2排7号和2排8号。

师:他俩能挨着坐吗?

生:能/不能

师:我们到影院里面去看看吧。他俩没有坐到一起,为什么?

数学中把1、3、5、7、9、11……这样的单数,又叫做奇数。这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念jī。我们一起读一下,奇数。

像2、4、6、8、10、12……这样的双数,又叫做偶数。

师:自然数里,我们把谁给漏掉了?

生:0

师:0也是偶数。

师:自然数有那么多,我随便拿出一个自然数,你有办法快速判断出它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生:看个位,个位上是1、3、5、7、9的数是奇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偶数。

师: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简单的办法!找个好朋友问问,他会了吗?

师:这么好的方法,咱来试试。

师:刚才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号牌,翻开你手中的号牌,静静的判断一下你的号码是奇数还是偶数。

师:谁拿的奇数向我挥挥手,谁拿的偶数向我挥挥手。

师:请手拿奇数号牌的同学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把号牌贴到黑板的相应位置上。谁先上来?

生:1.

师:为什么1先上来?

生:1最小了。1是最小的奇数。

师:1号赶紧上来吧,下一个做好准备。

师:孩子们,你们贴的真整齐,而且我发现了,你们有窍门,还没贴呢,你都已经知道下一个该谁了。相信一会儿贴偶数的时候,你们会贴的更快。

师:请手拿偶数号牌的同学,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把号牌贴到黑板的相应位置上。这次谁先来?

篇(9)

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1-52页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本节内容位于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三个课时,这部分内容在掌握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将为以后学习3的倍数打下基础,同时它也是学习分解质因数、通分和约分的重要基础知识。因此,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

从学生年龄特点看,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还比较弱。而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讲授这节课时,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思考。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5和2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否是2或5的倍数。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论,并尝试用语言描述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重点】

归纳、概括2和5的倍数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探索2和5的倍数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教学准备】

课件、数位表纸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说出1到30以内2所有的倍数(点名让学生回答)。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

二、探索新知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0以内的数)

师:同学们,2的这些有倍数有哪些特征?

(用红颜色把个位上的数字强调出来,方便学生更清楚观察出来)

生:这些数的个位上是0、2、4、6、8。

师:那同学们这些数都是什么数?

生:这是数都是偶数。

师: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什么数?

生: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

2.

师总结:(板书)

2的倍数特征

l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l

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3.

课件出示数字卡片;

例一: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2的所有倍数,用黑笔圈出来

师:不用计算,谁能快速说出来?并且向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点名让学生回答)

生:(说出具体数字)我是根据2的倍数特征的得出来的。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师:同学们学完2的倍数特征,我们再来一起探讨一下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写出50以内5所有的倍数。

师(点名让学生分享自己写出的数)

生:5、10、15、20、25、30、35、40、45、50

师:这些数字有哪些规律?(把个位上的数字用红颜色表示出来,方便学生观察)

生:这些数的末尾不是0就是5。

2.教师总结:(板书)

5的倍数特征

个位数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课件出示数字表

例二,在同一张数字表上(2的倍数已经在例一的时候圈出),圈出5的倍数,

师:提出要求,不计算,快速准确的圈出来,并且分享方法。

生:根据5的倍数特征,快速准确的圈出来。

4.师:同学们,在这张数字表上有哪些数比较特殊?为什么它们同时拥有两个圈?

生:因为它们既是2的倍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

(三)2和5共同的倍数特征:

师:这些数有哪些特征?

生:这些数的末尾是0.

师总结:板书

2和5共同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

三、巩固练习,学习课堂检测。

1.圈出2的倍数。

324

693

80

35

77

2.圈出5的倍数

90

99

65

130

521

285

3.说出2和5共同的倍数。

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

130

521

28

四、进入游戏环节

此阶段共分两个游戏:

第一个游戏:

请四位同学上台,每人拿一个数位,每人说出一个不大于9的自然数,让其他同学判断是不是2的倍数,或者是不是5的倍数。(此游戏主要是加深学生对于判断是否是2和5的倍数时,个位的重要意义。)

第二个游戏:

找三名同学,一名同学出题,一个同学答题,最后一名同学来判断答题人答题是否正确,出题人考察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

【作业布置】

课本“练一练”3、4题。

【板书设计】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特征:

1)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

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2.5的倍数特征:

个位数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释解决简单实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等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晋州有个儿童乐园,在摩尔新街,叫童乐湾儿童乐园,你们谁去过?

生:举手。

师:你们知道王老师最喜欢在童乐湾玩什么吗?猜猜看!

生:碰碰车。

生:快乐单车。

师:猜不到吧,告诉你们吧,我最喜欢的是投篮,在童乐湾,我练成了投篮高手,你们相信吗?

生:有的相信。有的不相信。

师:不过还别说,我们班上的吴彧航、陈博豪、位硕男对我的投篮技术也深表怀疑。就在前几天,他们三人还约我进行了一场“1分钟投篮挑战赛”。怎么样,想不想了解现场的比赛情况?

生:(齐)想!

二,初步感知:

师:首先出场的是吴彧航,他1分钟投中了5个球。可是,吴彧航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投两次。如果你是王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

生:我不同意。万一他后面两次投中的多了,那我不就危险啦!

生:我会同意的。做老师的应该大度一点。

师:呵呵,还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吴彧航后两次的投篮成绩很有趣。

(师出示吴彧航的后两次投篮成绩:5个,5个。生会心地笑了)

师:还真巧,吴彧航三次都投中了5个。现在看来,要表示吴彧航1分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生:5。

师:为什么?

生:他每次都投中5个,用5来表示他1分钟投中的个数最合适了。

师:说得有理!接着该陈博豪出场了。陈博豪1分钟又会投中几个呢?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师出示陈博豪第一次投中的个数:3个)

师:如果你是陈博豪,会就这样结束吗?

生:不会!我也会要求再投两次的。

师:为什么?

生:这也太少了,肯定是发挥失常。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陈博豪果然也要求再投两次。不过,麻烦来了。(出示陈博豪的后两次成绩:5个,4个)三次投篮,结果怎么样?

生:(齐)不同。

师:是呀,三次成绩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陈博豪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

生:我觉得可以用5来表示,因为他最多,二次投中了5个。

生:我不同意,吴彧航每次都投中5个,所以用5来表示他的成绩。但陈博豪另外两次分别投中4个和3个,怎么能用5来表示呢?

师:也就是说,如果也用5来表示,对吴彧航来说——

生:(齐)不公平!

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可以用4来表示,因为3、4、5三个数,4正好在中间,最能代表他的成绩。

师:不过,陈博豪一定会想,我毕竟还有一次投中5个,比4个多1呀。

生:(齐)那他还有一次投中3个,比4个少1呀。

师:哦,一次比4多1,一次比4少1……

生:那么,把5里面多的1个送给3,这样不就都是4个了吗?

师: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移完后,陈博豪每分钟看起来都投中了几个?

生:(齐)4个。

师:能代表陈博豪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吗?

生:(齐)能!

师:轮到位硕男出场了。(出示图)位硕男也投了三次,成绩同样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几来代表他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可以用4来代表他1分钟的投篮水平。他第二次投中7个,可以移1个给第一次,再移2个给第三次,这样每一次看起来好像都投中了4个。所以用4来代表比较合适。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先把位硕男三次投中的个数相加,得到12个,再用12除以3等于4个。所以,我们也觉得用4来表示位硕男1分钟投篮的水平比较合适。

[师板书:3+7+2=12(个),12÷3=4(个)]

师:像这样先把每次投中的个数合起来,然后再平均分给这三次(板书:合并、平分),能使每一次看起来一样多吗?

生:能!都是4个。

师:能不能代表位硕男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

生:能!

师:其实,无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合并再平均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生: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后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比如,在这里(出示图),我们就说4是3、4、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那么,在这里(出示图),哪个数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生:在这里,4是3、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师:不过,这里的平均数4能代表位硕男第一次投中的个数吗?

生:不能!

师:能代表位硕男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吗?

生:也不能!

师:奇怪,这里的平均数4既不能代表位硕男第一次投中的个数,也不能代表他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那它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个数呢?

生:这里的4代表的是位硕男三次投篮的平均水平。

生:是位硕男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

(师板书:一般水平)

师:最后,该我出场了。知道自己投篮水平不怎么样,所以正式比赛前,我主动提出投四次的想法。没想到,他们竟一口答应了。前三次投篮已经结束,怎么样,想不想看看我每一次的投篮情况?

(师呈现前三次投篮成绩:4个、6个、5个)

师:猜猜看,三位同学看到我前三次的投篮成绩,可能会怎么想?

生:他们可能会想:完了完了,肯定输了。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你们看,光前三次,王老师平均1分钟就投中了5个,和***并列第一。更何况,王老师还有一次没投呢。

生:我觉得不一定。万一王老师最后一次发挥失常,一个都没投中,或只投中一两个,王老师也可能会输。

生:万一王老师最后一次发挥超常,投中10个或更多,那岂不赢定了?

师:情况究竟会怎么样呢?还是让我们赶紧看看第四次投篮的成绩吧。

(师出示图)

师:凭直觉,王老师最终是赢了还是输了?

生:输了。因为你最后一次只投中1个,也太少了。

师:不计算,你能大概估计一下,王老师最后的平均成绩可能是几个吗?

生:大约是4个。

生:我也觉得是4个。

师:英雄所见略同呀。不过,第二次我明明投中了6个,为什么你们不估计我最后的平均成绩是6个?

生:不可能,因为只有一次投中6个,又不是次次都投中6个。

生:前三次的平均成绩只有5个,而最后一次只投中1个,平均成绩只会比5个少,不可能是6个。

生:再说,6个是最多的一次,它还要移一些补给少的。所以不可能是6个。

师:那你们为什么不估计平均成绩是1个呢?最后一次只投中1个呀!

生:也不可能。这次尽管只投中1个,但其他几次都比1个多,移一些补给它后,就不止1个了。

师:这样看来,尽管还没得出结果,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最后的平均成绩应该比这里最大的数——

生:小一些。

生:还要比最小的数大一些。

生:应该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是不是这样呢?赶紧想办法算算看吧。

[生列式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4+6+5+1=16(个),16÷4=4(个)]

师:和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怎么样?

生:的确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现在看来,这场投篮比赛是我输了。你们觉得问题主要出在哪儿?

生:最后一次投得太少了。

生:如果最后一次多投几个,或许你就会赢了。

师:试想一下:如果王老师最后一次投中5个,甚至更多一些,比如9个,比赛结果又会如何呢?同学们可以通过观察来估一估,也可以动笔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生估计或计算,随后交流结果)

生:如果最后一次投中5个,那么只要把第二次多投的1个移给第一次,很容易看出,王老师1分钟平均能投中5个。

师:你是通过移多补少得出结论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列式计算的。4+6+5+5=20(个),20÷4=5(个)。

生:我还有补充!其实不用算也能知道是5个。大家想呀,原来第四次只投中1个,现在投中了5个,多出4个。平均分到每一次上,每一次正好能分到1个,结果自然就是5个了。

师:那么,最后一次如果从原来的1个变成9个,平均数又会增加多少呢?

生:应该增加2。因为9比1多8,多出的8个再平均分到四次上,每一次只增加了2个。所以平均数应增加2个。

生:我是列式计算的,4+6+5+9=24(个),24÷4=6(个)。结果也是6个。

三、深化理解

,延伸思维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下面的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出示三图,并排呈现)

(生独立思考后,先组内交流想法,再全班交流)

生:我发现,每一幅图中,前三次成绩不变,而最后一次成绩各不相同。

师:最后的平均数——

生:也不同。

师:看来,要使平均数发生变化,只需要改变其中的几个数?

生:一个数。

师:瞧,前三个数始终不变,但最后一个数从1变到5再变到9,平均数——

生: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师:难怪有人说,平均数这东西很敏感,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平均数发生变化。现在看来,这话有道理吗?(生:有)其实呀,善于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这正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将就此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大家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平均数总是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师: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生:很简单。多的要移一些补给少的,最后的平均数当然要比最大的小,比最小的大了。

师:其实,这是平均数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我们还可以大概地估计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生:我还发现,总数每增加4,平均数并不增加4,而是只增加1。

师:那么,要是这里的每一个数都增加4,平均数又会增加多少呢?还会是1吗?

生:不会,应该增加4。

师:真是这样吗?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展开研究。或许你们还会有更多的新发现!不过,关于平均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隐藏在这几幅图当中。想不想了解?

生:想!

师:以图6为例。仔细观察,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些数超过了平均数,而有些数还不到平均数?(生点头示意)比较一下超过的部分与不到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生:超过的部分和不到的部分一样多,都是3个。

师:会不会只是一种巧合呢?让我们赶紧再来看看另两幅图吧?

生:(观察片刻)也是这样的。

师:这儿还有几幅图,情况怎么样呢?

生:超过的部分和不到的部分还是同样多。

师:奇怪,为什么每一幅图中,超出平均数的部分和不到平均数的部分都一样多呢?

生:如果不一样多,超过的部分移下来后,就不可能把不到的部分正好填满。这样就得不到平均数了。

生:就像山峰和山谷一样。把山峰切下来,填到山谷里,正好可以填平。如果山峰比山谷大,或者山峰比山谷小,都不可能正好填平。

师:多生动的比方呀!其实,像这样超出平均数的部分和不到平均数的部分一样多,这是平均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把握了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巧妙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师:下面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我们借助平均数的特点来解决。瞧,学校篮球队的几位同学正在进行篮球比赛。我了解到这么一份资料,说李强所在的快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那么,李强的身高可能是155厘米吗?

生:有可能。

师:不对呀!不是说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吗?

生:平均身高160厘米,并不表示每个人的身高都是160厘米。万一李强是队里最矮的一个,当然有可能是155厘米了。

生:平均身高160厘米,表示的是篮球队员身高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队里每个人的身高。李强有可能比平均身高矮,比如155厘米,当然也可能比平均身高高,比如170

厘米。

师:说得好!为了使同学们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合影)画面中的人,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生:姚明!

师:没错,这是以姚明为首的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老师从网上查到这么一则数据,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00厘米。这是不是说,篮球队每个队员的身高都是200厘米?

生:不可能。

生:姚明的身高就不止2米。

生: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

师:看来,还真有超出平均身高的人。不过,既然队员中有人身高超过了平均数——

生:那就一定有人身高不到平均数。

师:没错。据老师所查资料显示,这位队员的身高只有178厘米,远远低于平均身高。看来,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个数据。好了,探讨完身高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池塘的平均水深。

(师出示图)

师:冬冬来到一个池塘边。低头一看,发现了什么?

生:平均水深110厘米。

师:冬冬心想,这也太浅了,我的身高是130厘米,下水游泳一定没危险。你们觉得冬冬的想法对吗?

生:不对!

师:怎么不对?冬冬的身高不是已经超过平均水深了吗?

生:平均水深110厘米,并不是说池塘里每一处水深都是110厘米。可能有的地方比较浅,只有几十厘米,而有的地方比较深,比如150厘米。所以,冬冬下水游泳可能会有危险。

师:说得真好!想看看这个池塘水底下的真实情形吗?

(师出示池塘水底的剖面图)

生:原来是这样,真的有危险!

师:看来,认识了平均数,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真有不少帮助呢。

(师出示图)

师:谁来读题?

生:宾馆要订购一批新床,如果按照旅客的平均身高来订购这批新床,合理吗?为什么?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忆学习方法,铺垫本节教学

1、师:大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叫“温故而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和5的倍数,先来看一道题:

下面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364

420

75

736

1028

905

302

谁来介绍一下他们各有什么特征?(生回答)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2、游戏活动:猜一猜

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作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

【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展开探究

1、观察数据,寻找探索规律

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

2、操作观察,初步发现

师:在刚才找出的3的倍数中任意选一个,用计数器把他拨出来,并记录下用了几颗珠子。

师:观察所用颗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所用颗数都是3的倍数。

师:其他小组所拨的数,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生:是的。

师:这个发现很重要,我们的研究有进展了。我们发现计数器上拨的3的倍数,所用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

【设计目的:利用计数器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一方面,研究对象直观化降低了学生观察发现特征的难度,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聚焦于对数的特征的研究。】

3、逆向思考,完善新知

师:有了刚才的发现,我们能不能说“一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它,所用珠子的颗数是3

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么说会不会有问题?

生:有可能不是。因为不是3

的倍数的数,用的颗数究竟是不是3

的倍数,我们还没验证呢?

师:接下来我们就找一些不是3的倍数的数,把他们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看看他们所用的颗数是不是3的倍数。然后全班在一起交流。

学生操作、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

【设计目的:根据课前谈话,使学生自然地想到初次探究得到的结论倒过来说未必成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引导学生将这两种思路的操作过程做一比较,然后对研究方法做出选择。】

4、初步应用,归纳特征

师:现在给你一个数,不作除法,你怎样很快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师说数,生判断,说方法。

师:现在让你来说说3的倍数具有怎样的特征,你会怎么说?

生回答:(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目的:在应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把先前发现数颗数的特征转化为数本身的特征,让学生在操作中自然归纳得出。】

三、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下面各数是3的倍数的有哪些?

14

350

100

332

74

188

502

363

210

102

990

(这是一个基本练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对新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快乐游戏,应用新知

1、看谁最聪明

用你的方法判断下列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693693693

13693692

121212127

9233......3

(这道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挑战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巧填数字

在口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口7

4口2

44口

65口

12口1

(这是一个综合练习,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五、教学总结,提炼方法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

六、思维拓展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一下其他数的倍数的特征吗?老师给同学们留一个探究作业:同时是2、3、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把你的研究成果与同学或老师分享。

【设计目的:在课堂探究之后,把学生引向独立的探究活动,给学生提出新挑战,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3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一定的难度。而2、5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基础。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用复习2、5的倍数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上来,并设计了“猜一猜”环节,让学生随意报数,老师快速判断所报数是不是3的倍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调动了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的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