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化学实验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化学实验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验教师、任课教师又得劳神费力,一不小心,会出现各种事故。更有的教师怕因此影响自己教学进度和质量,实验还在以讲代做。可素质教育的核心本质就是实践、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最核心的软实力。化学实验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而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能为了让学生一时考高分而放弃学会学习的机会,失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笔者感觉上好一节实验课很不容易,这其中不仅实验教师付出好多辛苦,任课教师也得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教师既是职业更是事业,必须在努力中体验付出的快乐。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传统的实验教学,学生只是用同一种方法和相同的实验仪器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出相同的结论。这完全是一种验证性的实验。而这种验证性的实验,与现在的化学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这种理念背道而驰,同时也大大降低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要想上好一节课,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在这方面笔者却犯过一个错误。那是一节化学基本操作实验课,为了保证实验中学校财产和学生人身安全,笔者在教室反复强调实验操作规则和注意事项,可来到实验室刚上课,正在演示基本操作时,一个学生可能是出于好奇,拿起试管架上的一支试管,一不小心“啪”地摔到地上。安静的教室被这不和谐的“啪”声打破了,笔者当时对这个学生大发雷霆,为杀一儆百,还对其罚站,责令他照价赔偿损坏的试管。这样的处理,本想会起到好的效果,可这节课下来,大多数学生对笔者产生强烈的反感。本来应该是特别有趣的一节课,学生实验练习中却畏手畏脚,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大减。
这说明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分寸,不要求全责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楷模
化学实验的操作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教师在强调实验安全意识的同时不应该夸大化学实验的危险性,那样初学者可能会对它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学生会在实验中放不开手脚。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预习工作,让学生对实验有客观的认识,了解正确的操作规程之后去做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中良好的实验意识的培养。
化学是-f-j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验教学在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中具有理论教学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为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认为要上好化学实验课,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认真备课
备好课,这是教师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决不能因为实验课是以学生的实践为主,教师就忽视备课,也不能由于已有几年的教学实践而放松这方面的要求。备课的内容应该包括:(1)研究每次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确定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具体实现的方案;(2)钻研与实验有关的原理,思考如何在实验课中启发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3)反复做准备实验,钻研使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可能出现各种异常的原因,掌握各项操作的规范和要领;(4)研究实验教材内容应如何改进和完善:(5)实验课前检查实验室有关设备和各项实验器材的准备情况。
2.重视课前预习
实验课是由教师组织指导并由学生独立实践的教学活动,学生只有经过认真的课前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理解实验原理,弄清操作步骤,设计好记录格式,然后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操作。因此,应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对尚未完成预习准备的学生决不允许其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特别是当学生尚未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和还未养成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更要认真检查。否则,那些未作好准备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后,他们实践的盲目性很大,经常处于忙乱状态,实验中难以获得应有的收获。
3.遵循实验教学规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是在学生独立实践活动中进行教学工作的。实验教学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说明,而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学生在实验中会反映出知识水平、动手能力、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和习惯等各种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既有专业知识的传授,又有工作方法和思想的交流。因此,教师不只是“宣讲员”,更是“教练员”,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启发学生思想进步的导师。
在实验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主要体现在:
(1)启发教育学生认识实验教学的目的、意义,组织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各项实验作业,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某个实验或某项操作的方法和规程,而且要对本科的整个教学目的和要求有全面的认识。同时,对所指导的每个学生对待实验课的看法和所持的态度也要有所了解。然后通过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积极性。
(2)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每次实验课中,教师应有计划、有重点的用较长时间系统而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然后对他们在实验中所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一一给予耐心指导;特别是对于实验操作中所存在的习惯性的毛病,要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指出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那种“巡逻兵式”顺手牵羊的巡回指导,只能一时或偶尔为学生解决一些困难、或纠正一两项操作缺点,对学生整个实验工作能力的成长和实验工作素质的培养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时还会使学生滋长依赖教师的心理。
(3)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要贯穿于课前预习、课堂实践、课后书写报告以及考核评定成绩等各个教学环节。应包括业务学习和思想作风。
4.建立实验结果的考评制度。
当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应与学生就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对学生的优点和做得好的地方予以表扬和肯定;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及时指出,并和他们一起认真分析、讨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说明对、错的道理;对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学生要求重做,直至达到要求。最后结合实验报告评出优、良、中、差,作为实验技能考分的参考。实验结果的评比给了学生一个机会,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取性,而且培养了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5.通过实验报告沟通教与学。
实验报告是实验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理论联系实际的反映。实验报告既反映了学生的素质,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情况。所以,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实验报告,要求他们对整个实验加以总结性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找出误差,分析起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见、提出各种问题、提出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化学学科与物理学科差不多,它们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验教学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当然这与它们的学科性质是分不开的。而单就化学学科而言,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习化学知识,培养他们追求科学的精神……这些都要靠实验课来完成。由此可见,化学实验在整个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为此,我们要向课堂要效益,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就显得至为关键。
一、吃透要求,提高认识度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实验教学?这一问题可能一直困扰着我们,而我们还是不得其解。事实上,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新大纲之中觅得答案。凭着对新大纲的仔细学习和解读,笔者发现,新大纲对于实验教学地位的界定是十分明确的。而更为明确的是,新大纲对于要进行多少次教师演示实验都有明确的数字要求和“必须”字眼上的要求。而对于学生的分组实验同样也是提出了类似的标准和要求的。就拿教学要求来说,新大纲具体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笔者将这五个方面的要求用“用、操、察、写、遵”五个字来概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严格按照这五个关键点来操作、执行和落实。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的,我们要校正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一个倾向,从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发现这个倾向很严重,说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一点也不夸张。这一倾向就是我们很多教师还是热衷于不知麻木地讲解知识点,而对实验教学还是避而远之,哪怕是非做不可的实验,即便做了,也是草草对待。这种极端轻视实验教学的倾向实在是不足取。为此,我们要对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用教师的强讲硬灌讲实验、逼读逼背实验步骤、要点,来取代学生做实验的行为大胆说“不”。当然,对此种行为和表现,学校应该出台相关规定,细化考核标准和规则,强化实验教学;而更重要的是学校应该抛弃唯以分数论优劣的做法,真正的做到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不能为了学校的一己之利、一时之利,而阻滞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逃不出老师和学校手掌的人。
二、放手实践,保持好奇心
就初中学生而言,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才真正系统地接受化学这门学科。可以说,在九年级开设独立的化学学科,对学生整个学习经历来说,是居于“启蒙”的地位的。学生刚接触这门学科,是有着天生的好奇感的。因此,在这一阶段,作为化学教师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围绕学生的这一“好奇”来做。我们知道,学生的好奇是转瞬即逝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措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且能够保持其好奇心。听一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做实验贵在手勤心专。这样,才能有所发现,而对于自己的发现胜过我们教师的千叮咛万强调。《溶液的酸碱性》这一节的实验要求是,着重看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动性如何,以及操作上能不能是不是做到了规范。因此,这两点必须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落实好了,就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高温度。为此,我们要注意做到对学生的精神鼓励。比如,有的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有的学生提取一些花的液汁并选取合适的瓶子装起来,对于这些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积极完成、乐于参与的学生,我们就要提出表扬,给他们应有的鼓励。当然,对学生的鼓励的方式是多方面的,我们在这方面也要采取灵活而又新颖的方式,不能随意为之。当然,也没必要去刻意为之,能够做到既自然又有效就是最好不过的了。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具体做这一实验之时,就要做到不加顾虑的、尽可能的把学生们所制作的有关指示剂,在课堂上予以展示,并用之于实验来检验。这种做法,其实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认可。这样的鼓励是就是有效的,而且是自然的。
三、严格要求,养成好习惯
化学实验的专业性、科学性是相当强的。这来不得半丁点儿的马马虎虎和随随意意。要让学生身上少有甚至没有这种“马虎”和“随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良好的实验习惯主要包括仪器的使用、操作的程序和对相关现象特别是一些细节现象的记录……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这些实验习惯,不能等闲视之,这要靠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和细化的恰当举措来作为保障。笔者在具体操作上,就从严格上来做文章。比如,在学生写实验报告时,就要要求他们写清楚自己是怎样观察的,特别是都观察到哪些细节等方面。再比如取药品时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1)如果实验中没有说明用量,一般要遵循什么原则。分开来说,对于固体药品只需做到怎样就行,而液体的取用,又需要做到什么程度;(2)要做到这些方面,我们教师可以在取之前不动声色,取之中有所暗示但不明说,就是看看学生能不能做到认真的观察。自然,学生如果观察不认真,就很难发现这一点,这时再提醒他们注意就会让他们印象更深。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怎样提高化学课实验教学的正常和高效开展进行了探索。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的一些浅显做法,可能不适合你。但是,如果这一话题能够引起你的重视,这也就触及到了笔者的一番良苦用心。
作者:孙守传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堰头中学
1.学生积极性差。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中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上普遍体现出积极性较差、参与度较低的现象,教师在进行实验课教学的时候,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和学习,或者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完全照做,对于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极度缺乏,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整个课程较为枯燥,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被集中,难以提升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验证性实验是课堂的重要组成。目前的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教师和学生一般都是参照教材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同时也违背了实验教学的本质要求。对于旧知识进行验证学习仅仅只是实验教学的内容之一,开展实验课程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实验考核方式不够完善。就传统的考核方式来看,在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课相关考核的时候,主要设置的考核内容多为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在实验课上更重视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理解实验课的教学重点严重偏离方向,直接导致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严重下降。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在中学化学科目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设置教学情境。中学化学教师在展开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如,可以在引入实验内容以前,通过设置问题、讲述一些化学历史、化学名人的故事的办法先使得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产生一些化学方面的疑惑,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化学实验。例如,教师在进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的讲授以前,可以先引入一些有关酸雨危害到人们生活的电影如《酸雨幽灵》,通过电影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进行实验内容的引入,让学生在进行实验研究的时候带有兴趣和好奇心。有利于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
2.注重方法的传授。化学教师在上实验课的时候,不应该仅仅着手于教材,按照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传授实验的步骤、内容以及结果和原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懂得化学实验的本质原理,更好的为学习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是探究式教学方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必须根据实规划好的教学目标,提前进行探索步骤的设计工作。让学生都能够在实验课上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分析和观察,与同学展开探讨和交流,并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建立起自信心,除此之外,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后所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和深刻,使得学生的智力被充分开发出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推动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比如,中学化学教师在为学生讲授盐类水解相关实验的时候,想要让学生能够碳酸钠的水溶液中[OH-]>[H+]的原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类似于“水中含有哪些离子,为什么不能引发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在碳酸钠中是否可以电离出H+离子或者OH-离子”等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思考,逐步探究盐类水解相关知识。
4.知识的巩固和升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是化学实验课的重要目的,同时也是探究式教学方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将已经探究出来的结论和知识不断的巩固和拓展。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最终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产生较大的飞跃,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灵活性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应用已经探究出来的结论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的思路获得较大的拓展,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学会举一反三,提升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能力。
5.注重练习和实践。探究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实验课程结束以后,能够为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这种办法不仅能够有效的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智能结构,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扎实。
近几年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实验教学仍然是化学教育中薄弱的一环。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实验教学由原来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口头”实验变为由教师、学生的实际操作,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只是从实验中简单的“验证”某一原理、某一结论,对于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甚微,必须对这种实验教学予以优化、创新。本文探讨通过创新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必须强化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这是掌握化学科学知识的需要。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又是掌握化学知识规律的入门的向导和手段。学生从实验事实出发,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化学规律,进而编织知识网络,建筑知识架构,非经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由感性上升至理性不可。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适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观察过程,激发思维活动,实现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的飞跃。
例如,教师忽略了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教材,以致不少学生对实验目的、内容、操作步骤不甚明确。有的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态度来实验。到实际操作时,就形成盲目混乱。又如,教师在课前没有准备好实验用的仪器和药品,到实验开始时,学生发现没有某种仪器或药品,或仪器已有破损,就会围住教师要这要那,造成混乱局面。再如,教师没有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和学生实际,作好周密的指导计划上课时,往往顾此失彼,陷于被动、忙乱。有困难的学生常因得不到及时指点而呼喊教师;实验技能比较好的学生,又因提前完成了实验而未得到很好安排,就无事可作,互相谈论,甚至来回走动,影响别人操作,等等。因此,要上好学生实验课,就提高学生实验课的质量。
二、作好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要求教师做好实验的预试。与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的预试相比,对学生实验课的预试实验的要求应更高一些。除掌握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拟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并作好课中巡视指导计划。指导计划应包括重点指导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重点指导的学生以及巡视指导的路线等。
其次,应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仪器,药品等放置有序,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
最后,按实验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尽量照顾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防止造成某些同学只能作“观察员”或“记录员”的机会,还要拟订实验思考题,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教材和学习有关章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作到明确实验目的,搞清实验内容,并理解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用量、观察现象、废物处理,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扼要地作好笔记,为能自觉地、‘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三、加强上课时的组织指导
实验课开始时先要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有时还要进行课前讨论和个别操作示范,然后挂出事先写好了实验项目以及重点内容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小黑板,待学生检查实验用品齐全后,再允许学生动手实验,检查时间不宜过长,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通常采用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即在重点指导的学生中发现问题,立即普遍巡视,如发现某个问题具有共同性,则立刻在全班作必要的提示。一般应着重从下面两个方面巡视指导:
一是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化学实验操作规程。在中学里,学生违反操作的情况是存在的。如未垫上石棉网,就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烧杯,不按需要量取药品,常将剩余的药品倒回原瓶,不是用手腕而是用整个胳膊的活动来振荡试管;手握试剂瓶倾倒液体药品时,瓶上的标签不是向着手心,而是向着下方,面部靠近瓶口去闻气体,用同一支滴管吸取一种液体试剂后,未经冲洗清洁,又去吸另一种液体药品等。指导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是一项必须坚持不懈进行的重要工作,指导中既应重视使学生明确每一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认识错误操作可能发生的危害,更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操作的习惯和熟练的技巧。”不能代替学生操作如需教师示范,示范后也要求学生重做,在纠正错误中向学生分析说明原理。
二是通过答疑与质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维。教师在巡视指导中,要善于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情况给学生恰当地揭示观察要点。例如,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某些特征性质,反应中发生的某些特殊现象等。要善于对学生恰当地启发提问。例如,在讲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黑色粉未逐渐变为亮红色,证明有铜生成,同时试管口有水珠,证明反应后有水生成,概括出发生的现象,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等;要善于及时启发学生解决实验失败的问题。例如,当学生观察到反常现象或实验失败而不知如何解决时,教师必须及时地给予提示,或从理论方面,或从仪器装置方面,或从操作方面去仔细检查,找出原因,使之重新做实验并获得成功。这样,既保证了实验进度,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三是指导学生作好实验记录。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实验题目,所用仪器、药品、操作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对现象的分析解释和结论。
四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应随时记下学生在以上各方面的具体表现并作为小结中讲评的依据。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81
教育信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教育教学方式也在迅速更新,微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应运而生,不断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与传统课堂接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微课的教学功能,对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化学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均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一、发挥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功能
微课,形式上“微”,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5分钟一学习,300秒一思考”,碎片化知识点,点点精致解读。相比传统教学,微课在突破难点、分散重点上更具优势,学生接收效果更佳。初中化学,对于学生来说略显陌生,笔者尝试用微课作为切入点,挖掘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功能,从而构建教学新局面。
(一)用于验教学的课前预习
九年级化学教学容量大、时间紧,学生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普遍,若能录制相关知识点的微课,供学生课前课后观看,对学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初中生初进实验室,实验仪器种类繁多,基本操作技能要求高,课堂中教师要先讲解,再让学生操作,时间有限。通过课本的课前实验预习仅有文字和图片,并不能为学生提供太多的帮助。这就需要将实验教学内容分段录制成微课,更好地促进实验课的进行。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了解实验中所用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然后再对照文字描述实验步骤,做到课前心中有数。
(二)为演示实验提供新的教学平台
描述性知识是指描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应用等内容,化学教学中多以演示实验的方式来介绍物质的性质。但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真正参与实验演示过程的学生不多,距离越远,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越不全面。当微课出现后,可以将这些演示实验制作成微课,辅助课堂教学。微课画面清晰,在播放过程中还能将现象停留在某一瞬间或回播。微课与简单的录像不同,不但配有教师的讲解旁白,还有相关的知识讲解,不但可用于课堂教学,还能用于学生的课后复习或自学。
(三)建立实验微课系列,促进考点立体化
中考化学实验知识考点及考查形成相对比较固定,在备课时路线比较清晰,平时的训练、模拟考试也相对有题可依。在这种情况下,可将部分热门小知识点录制成微课,形成系列,提供给学生课后反复观看。微课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和思维等多方面感官的冲击,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扎实。而对
教师来说,这也是一种教学素材的积累,在不断地改进的过程中,逐步将这部分内容系统化,促进考点立体化教学。
(四)为中考实验探究复习开辟新路
中考复习时间有限,想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能够快速提高应用、应变能力,微课和化学实验复习巧妙地结合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中考中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实验探究题,离子共存题,常常是学生的丢分点,这些内容涉及的实验又属于可不做实验范畴,并且九年级学生的逻辑推理、联系能力有限,只是通过练题、讲题训练,复习效果并不佳。教师可以将相关内容制作成微课,包括实验视频和分析讲解,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必然能解决这一难题。
二、合理利用微课
教育要适应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微课就是其一。微课具有三“微”:第一,时长微,学习者可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第二,内容微,旨在将某个知识点讲解透彻;第三,使用微,可便捷嵌入各种教学活动:课前与课后的自主学习、当堂教学、集体培训等。
但是,微课仍是一种“接受性”“灌输性”“情感单向性”的教学,缺乏师生互动。而化学学科知识有理论性知识、描述性知识、操作技能性知识等,单靠微课视频的播放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
其次,微课是服务于教学的,而不是教学为微课服务的。一节微课视频的录制,虽然只有5~10分钟,但录制的过程很不容易,教师要备课、精心设计流程、细心录制剪接等,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基于这种情况,教学者应该在设计时间和教学功能上作比较,要认真思考是否已将教学方式最优化。例如,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实验,本可以在学生的探究中生成结论,并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若将其录制成微课,这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与教学目标有些相悖。
另外,微课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平台,如电脑、网络等。教学者设计的微课,基本上都是带有校本性质的,那么就得考虑几个现实问题:学生是否有播放平台?是否会影响学生的休息时间或占用其他学科的时间?总之,微课的使用,要讲究实效,不要流于形式,要让微课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以教为主”,这种“灌输式”、“手把手”、“抱着走”的实验教学方法多是由实验课老师预先配制好试剂、准备好实验用品、调试好仪器,学生到实验室后先由老师讲解实验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计算、完成实验报告。学生对整个实验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遇到实验结果不符时,不知道如何分析原因,而是随意更改或抄袭他人实验结果。学生即使完成整个实验,对实验中所用试剂的特性、配制方法、保存等仍不了解,对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仍不能系统分析,到实际工作岗位仍不能完成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中的处理工作和操作后的整理工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极不利于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医学检验专业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的措施
2.1优化实验教材,改进实验内容
教材是培养人才的知识载体,一本优秀的实验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实验教材的编写应紧密结合临床和检验前沿,在保证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的前提下,删掉实验教材中陈旧、落后的实验,合并压缩同类方法学原理的实验,尤其是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值再计算待测物浓度的终点法、定时法及速率法等实验只要挑选3~4个有代表性的试验进行实际操作即可。实验内容的不断优化最能体现出实验教学的真正实力,选择新颖、适用的实验内容是提高实验教学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前提。在注重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删减单一临床检验项目测定与传统测定技术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强、具有研究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按照少单一、多综合,少验证、多设计,少演示、多操作的原则,精选实验项目,以确保所开实验既有实用性,又能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2.2密切联系临床,增加临床见习机会
现代生物化学检验操作与医学检验仪器有着紧密联系。然而,医院检验科的全自动分析仪价格昂贵,且更新速度很快,作为单纯的教学单位不可能跟上医院检验科的发展。因此,实验教学一方面加强手工操作和半自动仪器操作,确保学生将来在基层医院用得上,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学生去医院检验科见习的机会,以弥补实验室条件和仪器的不足造成的知识欠缺。这样既达到了所需的实验教学效果,又减少购置大型全自动分析仪器设备造成的资源浪费。
2.3改革教学模式,变“以教为主”为“以导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BL),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学习。在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实验的准备、实验的操作、实验过程中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方案,让学生学会思考和选择。如为什么选择这个实验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实验方法?参考方法是什么?有没有金标准?临床上采用什么方法?用什么仪器操作?等等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谈论、去动手操作验证。这种启发式、探讨式的实验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
2.4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
实验室是高校为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搭建的一个平台,实验室开放是对传统封闭式教学方法的一种改革,意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开放实验室提供了学生动手训练的机会,可以加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其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过程,如试剂的配制、保存和摆放,仪器设备的调校和实验后的整理,以及废液、污染物的处理工作,增强其独立工作能力。
2.5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以趣味实验开头,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实验现象是千变万化的,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可以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
2.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载体,在化学实验课上,做“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使学生的思维从表面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的作用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而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
4.让学生了解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教材,老师安排较多的演示实验,也安排一些可以动手进行的简单实验。演示实验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二、初中化学实验课优化对策
1.精心设计课堂实验
在初中阶段,学生尚处于学习化学课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对化学课的特点、如何学好化学课等问题都缺乏认识,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好的引导。化学实验课也不例外,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实验,加强实验演示,能够最大限度地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正确的实验概念和基本的实验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演示实验设计的时候,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其一要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对突破重难点有帮助;其二是不要离学生的认知太远;其三要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奥妙。例如,演示“瓶吞鸡蛋”的实验时,在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NaOH溶液,迅速将一个煮熟去壳的鸡蛋放在瓶口,可看到鸡蛋会被逐渐“吞”进瓶内。演示“魔棒点灯”的实验时,在蒸发器中倒入少量的KMnO4,再滴几滴浓H2SO4,用玻璃棒搅拌后蘸取少量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着。这样既增添了课堂效果,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创设学生动手参与实验的环境和条件
实验课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验演示虽然能够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但是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内容,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则必须让学生自己积极动手,参与实验之中。目前,我国很多中学的硬件设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已经初步具备,这为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提供了有效保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实验课创造好的契机和氛围。在学生实验课开始之前,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所做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等,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做实验,不同的学生化学基础和动手能力有着较大差异,那么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实验课程中有所收获,教师还必须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让基础好的学生带领基础差的学生。此外在学生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也必须在实验室来回走动,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并给予学生以必要的单独指导。
3.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
初中化学虽是起始学科,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耳濡目染了许多物质变化、化学反应的例子和现象,化学科正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熟悉事例人手,引导学生从学科的角度将日常生活事例上升为化学理论和技能,进而深人探究生活事例中的一些困惑和谜团,因此初学化学时,学生往往带有很浓的兴趣和很高的期望。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起始内容也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人手,通过实验对知识进行展现和延伸。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要求,积极创设学生动手参与实验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动手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揭开生活事例中的一些谜团,并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上升为化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地、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学生在动手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也能发现新的问题,这也为化学知识的深人学习积累素材,埋下伏笔。
4.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虽然现在很多中学开展实验课的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但仍然有很多实验,在中学现有的条件下是无法进行的,有的实验因为缺乏安全性,也不适合开展,而且很多实验现象稍纵即逝,难以观察到重点的现象和详细变化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利润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截取实验的视频片断在多媒体平台上进行播放展示,从而弥补实验教学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通过多媒体视频,稍瞬即逝的实验现象可利用多次播放观察、重点现象暂停定格等方式使现象清晰明了;对受课堂容量限制的实验,视频展播可截取须重点观察部分在短时间内播放也能观察到现象;对受安全及实验条件限制、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无法实时实地观察的实验,视频播放都能轻松解决。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还能集中精力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重点,有效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
建议条件较好的学校,应积极开展改进、创新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一些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努力提高实验条件和实验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素质教育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依靠人才素质的提高,而人才素质的提高是依靠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的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特点。素质教育应结合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培养,而且在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学家戴安邦教授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那么就如何利用好各种实验形式,使学生的能力全面得到发展,谈一点自己个人的做法。
1. 在化学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演示实验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挖掘实验素材、创设情景,有的放矢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时经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达不到1/5的原因是什么?质疑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争辩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由争辩而得到结论,学生难以忘却,水的体积达不到1/5的可能原因是:装置不气密;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的温度未冷却到室温等。另外,由于化学实验多数是在试管中进行,小小的试管中所发生的变化现象要让后排学生看清楚是不可能的,这样使后排的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允许应用实物投影仪,提高观察的细微变化程度,使一般难以观察的细微变化清晰的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演示实验既生动、直观、有趣、强烈的刺激了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指导学生细心观察,从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此话题进行论述。
1. 开展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活动和直接实验为基本方式,开展实践性教育活动的课程。化学活动课最易达到的是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学化学时,多数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随着一些抽象概念的引入,分子、原子等看不见的粒子的出现,大量化学用语的记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渐淡。家庭小实验就是加强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的一种手段。实验中要不拘泥于器材、场所的束缚。勤俭节约,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坛坛罐罐进行实验。例如,在家如何自制净水器;发酵粉加水产生二氧化碳的验证;用方便材料制作分子模型;测定雨水的pH;用食醋和纯碱稀溶液改变花的颜色;用铁刷子将铝锅擦亮后很快铝锅表面又变暗;用鸡蛋清做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实验等。课余家庭小实验的完成,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而且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用“探索法”组织教材和教学
通常情况下,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讲完新课后进行的,而且大多是让学生重复教师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属于验证性实验。它有如下弊端:
(1)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挫伤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
(2)验证性实验的一切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已知的。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把学生的智慧、手脚束缚得死死的,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3)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反正书上的结论是正确的,做不做一回事。”“如果实验事实与书上有矛盾,照书上写的填不会错。”这些想法反映了学生们的惰性和无可奈何。
3. 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忠诚老实地记录。谁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
(2)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探索法”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例如,我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②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③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④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⑤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
让五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
4. 灵活变通各种实验,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因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最成功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实验教学,我把教材规定的实验做了如下的改进和变通。
(1)演示实验本来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做并指导学生观察的实验,在初学时,这种演示实验必须由教师亲手去做,它对于以后的学生实验有着示范的作用。到了一定阶段,在学生们做了几个分组实验之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演示实验。高中学生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欣喜。一些学生在前面做实验,下面的同学也仿佛自己在做实验,使得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动手做实验的学生由于是在全体同学面前做实验,注意力特别集中,收效特别好。这不仅创造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大胆、心细、勇于表现的良好品质。
(2)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明显,可见度校尽管操作较简单,但如果由教师在前面做,学生们在下面观察,效果就会很不好。而把它改成边讲边实验,效果就很显著,由不受学生欢迎到很受学生欢迎。
(3)将分组实验改为单人实验。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而且独立进行。它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们懂得:办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有计划,还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这也是教育本身所急需培养的一种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1],已成教育界的新常态。近几年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不断被一线教师所采用,同时,微课的应用逐步受到教师的重视。结合学科性质和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发微课资源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进而实现教与学的“双丰收”。化学实验复习是高三化学复习的主阵地,主要围绕着实验仪器、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制备、性质和定量分析等内容,知识点界限明确便于分割,属于碎片化知识,因此借用微课形式辅助复习具有天然的优势。微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传播融合的一种产物,拥有短小精悍、主题鲜明、内容具体等特点[2]。其核心组成是教学视频,另外还包括教学任务单、训练测验、教学评价等内容。
一、微课设计的程序
微课设计是系统“工程”,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又要结合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还要灵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使设计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引发深度思考。
(一)确定课题
相对于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一般一个微课围绕一个课题,因此,微课的课题确定主要考虑以下三点。第一,要有鲜明性,能引发学生的自主观看和保持良好学习的欲望。第二,要有针对性,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最近思维发展区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第三,要微型化,围绕教学中的某个小问题或小专题,如知识的疑点、易错点、考点、薄弱点等,从而有序、科学地组织内容。
(二)精炼内容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观看视频一般在10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才可以集中注意力。因此,在确定课题后,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安排问题,尽可能让设计的微课播放时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为此,做好内容的精炼很关键。①内容应突出教学重点。学生学习重点内容有利于去伪取精,深刻理解知识,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②内容要突破教学难点。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多注意教学支架的设计,在化解难点的同时,能引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③内容要有层次。内容设置层次分明,由易到难,不断螺旋提升,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都能有所收获,维持稳定的学习热情。④内容要巧妙使用图像、图表、模型等直观素材,便于理解。⑤内容要适应视频传播,做到动静有机结合,保持良好的视觉效果。如实验仪器、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操作过程等内容,就特别适合使用微课来讲解。
(三)制定方法
微课的设计应考虑教学方法,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由于使用微课的教学是单向性的,纯粹是“人机对话”,因此微课的设计要突破这个问题,做到微课的使用与教学方法深度融合,让教与学的互动性有所体现,以提升教与学的效率。目前的常见做法有以下两种。①从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法。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安德森的说明,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3]。中学化学的实验知识中,实验仪器、实验基本操作等属于陈述性知识;而物质的制备、性质和定量分析等属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复习一般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逐步构建知识体系;而程序性知识复习一般采用专题练习法,通过“求异、求变、求新”的做法,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构建知识体系。②从学生的实际来制定教学方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微课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创设不同层次的学习情景,让教师的“因材施法(教学方法)”在模拟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四)技术制作微课制作是技术层面上的事,除了要综合考虑信息技术的多种手段和软件应用外,还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巧妙地穿插图形、动画和声音甚至音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设置多种功能的操作,让暂停、回放、重播和录制等操作成为可能,方便学习个体的人性化需求。③技术上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实现“我要学”的转变。
二、微课在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中的应用
高三化学实验复习是高考备考的重要环节,其复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化学成绩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复习中引人微课可以促进传统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也可以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
(一)运用微课做好化学实验预习
中学化学实验内容多,涉及面广,若所有内容都安排在课内复习,时间上不允许,考虑高三学生的知识储备,复习时只能针对考纲和高考的实际内容,对所学的实验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整合,甚至拓展延伸,力求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为此教师要提供微课视频(内容为一些易理解、碎片化的实验知识)由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初步构建知识体系。如复习气体实验室制法前,教师根据课题制作微课视频,内容围绕着几种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基础知识(反应原理、装置的选择、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等),让学生观看微课时自主复习。相反地若按传统做法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只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浅显的理解,而不能做到知识的条理化。因此有了之前的有效预习,课堂中教学重点就可以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对气体制备操作、各个制备装置功能和应用装置制取其他气体上做分析、比较、综合和拓展,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微课做好化学实验演示
化学实验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当场操作完成。例如,复习装置气密性检查实验时,考虑到实验装置的多样,检查方法的多变,实验操作的多步骤,因此不适宜在课堂上由教师演示或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当然也不能转换成口头上“讲解实验”的做法。为了不影响复习效果,笔者事先把气密性检查制作成微课。教学设计具体如下:①展示并介绍三套典型的气体制备实验装置图;②分析、讲解三套典型的气体制备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原理和方法;③教师动手操作其中一套典型气体制备实验的气密性检查;④以近几年全国理综的实验题为例,通过训练、归纳、拓展、总结,并提出气密性检查的解答思维模型。值得说明的是,对一些无法在课堂上当场演示的实验,若灵活使用微课视频播放教师操作过程,让学生对照视频用手来模拟教师的操作,虽然无法做到全真的实验操作效果,但是在模仿过程中学生也能领悟某些实验原理,对更好地掌握实验知识也有帮助。
(三)运用微课做好化学实验的分层复习
由于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好学生个性差异的指导。微课的引人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空间,使教学中教师无法兼顾每位学生学习状况问题得以解决。如在实验复习中,由于涉及多个实验要素,教师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进度,导致因材施教无法实现。若将化学实验知识切分成若干点内容,制成若干个微课,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不同的微课视频进行复习,灵活地把控课堂上的时间,同时也可以自主查缺补漏,较好地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四)运用微课做好化学实验重点、难点讲解
在课堂上复习实验时,教师需要进行实验重点、难点和难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分清主次,把握主干知识、化解复习中存在的疑惑,使学生顺利地掌握实验知识。但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操作和讲解,并不能使学生完全吸收、消化,若不及时解决,实验的深度复习是不可能实现的。实践证明,笔者利用微课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做法是围绕着实验的重点、难点内容,通过微课来巧妙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搭建学习支架,从最近的发展区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促进学生了解实验重点、难点的内涵与外延,进而掌握实验的重点和化解难点。如应用微课视频可以细化实验操作的过程,慢化实验的演示,暂停、回放一些实验现象和规律的解释。让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原因、得出实验结论,最终自然地化解了难点,同时也深刻理解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提升了化学核心素养。
(五)运用微课做好化学实验题的训练
在巩固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的前提下,高三后期复习要注重对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应高考的能力要求,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有的放矢地设置一些适合每类学生训练的实验题,并通过微课视频由易到难的次序进行播放,让学生当场完成,自主控制答案和讲解点评视频的播放,自主完成学习评价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在及时做到“教、学、评”一体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提高。
(六)运用微课做好实验复习的补缺补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