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卫生工作思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⒉加强卫生行业监管,解决群众“看病贵”;
⒊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解决群众“看好病”。
二、进一步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努力改善医疗卫生状况,满足农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⒈加快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
⒉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的步伐;
⒊认真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市工作。
三、认真落实农村卫生工作政策,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⒈进一步完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⒉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
⒊加强传染病控制,巩固和提高地方病、结核病防治工作。
四、强化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⒈加大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的卫生防护意识;
⒉加强执法力度,持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
⒊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执法,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人民健康。
五、续抓好血防、麻防工作,巩固血防、麻防成果。⒈稳步推进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计划的实施
⒉继续下大力气抓好新疫区的血防治理,严防急感发生。
⒊狠抓麻防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疫区内人员管理工作;
⒋认真抓好麻风病监测工作,重点抓好现症病人的治疗。
六、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医生的管理力度工作。
⒈认真做好乡村医生培训班工作;
⒉积极做好创建村级群众满意卫生所(室)工作。
七、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
⒈重点抓好“降消”项目工作,确保实现项目目标;
⒉继续抓好儿童计划免疫等基础工作,突出抓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为迎接年计免达标打下扎实基础。
⒊继续开展“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创建活动;
⒋继续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基础上作实施“关爱儿童”项目,推广应用“儿童保健卡”。
八、持续抓好爱国卫生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⒈积极开展“创卫”活动,打造卫生城镇;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卫生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水平,继续跟踪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运行机制问题,重点在财政投入方向,投入重点、资金监管、绩效管理、债务清理等领域和环节,不断完善保障措施。针对新体制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的效率不高,积极性难以调动,没有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修补“政策漏洞”,合理调整和完善财政补偿机制、绩效工资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改革的财政补偿机制,保障公立医院的平稳协调发展。
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完成一体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
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用控制机制。均次费用的控制是体现“民本卫生”的一大举措,将均次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平均住院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在费用支付制度改革上发挥医保基金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在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上多下功夫。遏制二均次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二、以管理为重点,提高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实效
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从合理分配,利于调动积极性的实际出发做好预算的编制审批工作。继续加强预算的执行与分析,在单位预算执行力度、进度的落实上加强单位财务综合管理工作。对预算中的专项资金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管。
加强基本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充分做好整体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按要求控制项目的规模和标准。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指导建设单位按建设规定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力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安全。
加强卫生统计报送工作。做好卫生统计年报、月报、医改监测季报、财务月报及季度分析等工作,及时分析汇总财务数据,为领导做好参谋。结合卫生信息化建设,更新完善卫生会计核算中心的软硬件,实现核算单位网上可查询的信息系统。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抓好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按要求实行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审计,单位食堂的财务审计。继续实行审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增强内审能力。
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根据现状合理编制采购预算,结合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审批采购。进一步扩大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范围,重点启动骨科植入类材料、检验试剂、造影剂等集中采购。
三、以提高能力为基础,加强卫生规划财务队伍建设
二、大力推进中医临床专病专科建设
一是加强省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区中心医院骨伤科要认真落实国家级农村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项目建设,改善床位设置、设备配备、人员经费等基础条件,完善基础管理,提高临床能力,培育特色优势,按标准落实年度人才、技术建设任务。二是加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区中心医院要加强现有的中医眼科、耳鼻咽喉科、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的建设管理,今年分别再创1-2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要做到早筹划、早安排。三是各镇卫生院都要建有一个特色中医专科,选择有稳定疗效、充足病源、经济适宜、具有地方影响、能带动医院发展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集中力量进行完善。
三、努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的脱产培训项目。继续遴选一批乡镇卫生院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或执助医师参加省组织的乡镇中医骨干脱产培训,精心组织镇、村中医技术骨干的临床强化进修工作。二是开展中医类别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省、市要求,开展以院内跟师学习为主的临床师承教育。三是加强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带徒教育的组织管理,吸收安排优秀的中医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至临床第一线,开展中医诊疗技术经验的继承工作。
四、加强卫生院中医药特色建设
以中医特色科室建设、中医专业技术人才充实、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方面为重点,加强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规范建设,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按照中医先进区创建标准,努力提高中医药在临床的运用,确保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率达总药品量的35%以上;门、急诊人次占总人次的30%以上;中医处方书写合格率在90%以上。促使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取得成效。
五、积极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
(一)、门诊、住院业务 2、收治住院病人 1120人次,同比增长 9.6%;出院人数1204人,治愈好转率 98.7 %;
3、手术情况
完成手术554 台次,同比增长 30%;
〔二〕、财务收支情况 二、完成相关工作内容。
〔一〕、政风行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2007年,区卫生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指导下,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扎实推进“试验区”建设,认真落实全国和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新”目标,全力推进卫生事业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一、盯住关键指标,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项目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1、协助完成市第六人民医院迁建的选址工作。前期经过大量选点工作,目前市卫生局基本同意将街道向龙社区地块作为市六医院迁建地址,已报市政府。
3、完成区第四人民医院美沙酮门诊的建设工作。目前门诊已投入使用收治病人,运作良好。
4、完成区第三人民医院的拆迁工作。我局积极动脑筋,主动想办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提前一天完成规定搬迁任务。12月4日,我局汇同区三医院与睿华公司就建设方案进行了具体商讨,就医院建设的各项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建设方案将于近期定案。
5、建成万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选址立项、比选等相关工作,该项目装修已近尾声,同时医疗设备及人员配套已基本到位,将于近期正式开诊。
(二)惠民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2、以民生为重,认真搞好惠民医疗服务。一是继续在区属医疗机构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疗优惠服务活动。全年惠民门诊共服务30.05万人次,优惠经额达94.47万元。二是积极与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协调,配合区政法委落实了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为成华区见义勇为特约医院。三是区三医院成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项目合作伙伴。该项目将通过三年免费治疗,为辖区200余名高血压病人免去100万元以上的检查治疗费用。
(三)各类控制性指标全部达标。
3、加强督查,狠抓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不定期抽查及节假日前定期督查的方式,全面抓好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卫生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抓好日常卫生监督工作。共监督检查食品、公共场所、学校、饮用水、放射、职业卫生共11386户(家)次,处罚违规户195户;监督检查医疗机构1641户次,处罚违规户31户。二是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开展对餐饮经营单位和集体食堂猪肉原料专项检查,共检查餐饮经营单位和集体食堂179户次,未发现采购加工无“两证两章”猪肉、引胆猪肉和病死猪肉情况;开展无证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检查无证小作坊143户;牵头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共取缔非法行医57户次,没收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物品价值约6.5万余元。
(五)爱国卫生和红十字会工作成效明显。
2007年,区卫生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指导下,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扎实推进“试验区”建设,认真落实全国和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新”目标,全力推进卫生事业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一、盯住关键指标,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项目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1、协助完成市第六人民医院迁建的选址工作。前期经过大量选点工作,目前市卫生局基本同意将街道向龙社区地块作为市六医院迁建地址,已报市政府。
3、完成区第四人民医院美沙酮门诊的建设工作。目前门诊已投入使用收治病人,运作良好。
4、完成区第三人民医院的拆迁工作。我局积极动脑筋,主动想办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提前一天完成规定搬迁任务。12月4日,我局汇同区三医院与睿华公司就建设方案进行了具体商讨,就医院建设的各项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建设方案将于近期定案。
5、建成万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选址立项、比选等相关工作,该项目装修已近尾声,同时医疗设备及人员配套已基本到位,将于近期正式开诊。
(二)惠民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2、以民生为重,认真搞好惠民医疗服务。一是继续在区属医疗机构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疗优惠服务活动。全年惠民门诊共服务30.05万人次,优惠经额达94.47万元。二是积极与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协调,配合区政法委落实了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为成华区见义勇为特约医院。三是区三医院成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项目合作伙伴。该项目将通过三年免费治疗,为辖区200余名高血压病人免去100万元以上的检查治疗费用。
(三)各类控制性指标全部达标。
3、加强督查,狠抓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不定期抽查及节假日前定期督查的方式,全面抓好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和发生。
(四)卫生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抓好日常卫生监督工作。共监督检查食品、公共场所、学校、饮用水、放射、职业卫生共11386户(家)次,处罚违规户195户;监督检查医疗机构1641户次,处罚违规户31户。二是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开展对餐饮经营单位和集体食堂猪肉原料专项检查,共检查餐饮经营单位和集体食堂179户次,未发现采购加工无“两证两章”猪肉、引胆猪肉和病死猪肉情况;开展无证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检查无证小作坊143户;牵头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共取缔非法行医57户次,没收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物品价值约6.5万余元。
(五)爱国卫生和红十字会工作成效明显。
以病人为中心,创一流文明优质服务;以改革为动力,倡导竞争、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不但提高医疗质量;以安全治理为重点,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以分级治理为基础,创“一甲”最高分;以目标治理为主线,强化治理力度。努力完成各项医疗工作和任务。
二、目标与任务
(一)内感染治理
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具体体现,是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途径,是以病人为中心、文明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
1、成立院感控制机构,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2、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宣教和培训,强化院内感染意识。
3、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4、以“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产房”为突破口,抓好重点科室的治理。
5、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二)医疗安全治理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思维意识的转变,各地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医疗安全工作一直是每一个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防范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成为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
1、成立以院长为首的医疗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急诊急救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医疗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2、认真开展医疗安全知识宣教,深入学习岗位差错评定标准和卫生部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严格落实差错事故登记上报制度。
3、及时完善各种医疗文书确实履行各项签字手续,抓好门诊观察病人、新入院病人、危重的病人治理。
4、坚持会诊制度,认真组织急危重病症及疑难杂症讨论,积极请上级医院专家到我院会诊。
5、手术病人要严格遵守手术规则,认真开展术前讨论,严禁超范围手术,非凡手术要要报请院方批准,以便给手术提供条件。
6、切实加强急危重病人的治理急危重病人病情急,症状重,随时可能出现危生命的症状和征象,应严密观察和监测,随时出现随时处理,以便为拯救生命赢得时间,并及时做好抢救纪录。
7、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医务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努力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思想,避免因服务不周而引起的医患纠纷。
(三)医疗质量治理
医疗质量治理是针对医疗系统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医疗治理从而提高全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广大患者服务。
1、建立健全质控职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组建质控办,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求质控办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指导工作,定期召开例会,汇总检查结果,找出问题,及时整改。
2、不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标准,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的治理模式。
3、进一步加强医疗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努力提高医疗业务水平。
(1)组织各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处方、辅助检查申请单及报告单的规范化书写,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医疗文书质量。
(2)及时督导住院医师按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肠道门诊登记、发热病人登记。
(3)切实注重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认真要求住院医师注重病历记录的逻辑性、病情诊断的科学性、疾病治疗的合理性、医患行为的真实性。
一是完善新农合相关政策与措施。及时调整统筹补偿方案,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扩大受益面,让新农合制度更具吸引力。根据国家最新筹资政策,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完善全市相对统一的补偿方案,防范基金风险。推进定点医疗机构直补工作,保证一次报账率达到90%以上。
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创建活动。以创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农村卫生政策,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建设工作。
三是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探索乡镇卫生院财务县管体制改革,实行“乡财县管乡用”,在县(市、区)卫生局设立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管理中心。积极探索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规范村卫生室的设置、功能,鼓励县、乡、村卫生机构开展业务纵向合作,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网的整体功能。四是加强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深入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开展二级以上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进一步丰富支援工作内涵,探索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
(二)着力加强公共卫生。
一是继续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与各部门建立卫生应急合作机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会诊制度、值班制度、疫情处置制度等各项制度;加强演练和培训,组织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专家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二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抓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宣传工作,加强全市预防接种人员培训和疫苗准备,确保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方案能正常实施。继续加强疾控机构体系建设,提高全市疾控机构服务能力,大力实施结核病、艾滋病、职业病、乙肝防治等10个工作规范。
三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重点抓好产科基本服务标准的贯彻落实,对县级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进行达标验收;做好“降消”项目工作,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快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步伐,组织一次专题督查;加强儿
童保健工作,逐步在全市推行统一的儿童保健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农村儿童体检率;继续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项目。继续开展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创建活动,90%开展助产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母婴安全乡卫生院”标准。
四是配合做好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积极开展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加强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工作的管理,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特别是章贡区要强化城区小餐饮等整治,规范“六小”行业管理,做好迎接省级考核的准备。以春秋两季公共卫生周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三)着力加强社区卫生。
一是落实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配套经费。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项目要求提供优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政府集中采购。
二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的准入,加强监管,完善机构职责、工作内容和绩效考核办法,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培训业务骨干12名、社区公共卫生人员7名、全科医师60名、社区护士100名,继续办好社区卫生人员夜校,加强社区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四)着力加强医院管理。
一是扎实开展好医院等级评审。全面开展第二周期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全市各级各类医院均要积极参与等级评审和达标上等工作,争创高等级医院。
二是落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相关措施。制定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院务公开,继续实施单病种限价与医学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努力降低门诊、住院人均费用和药品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继续实行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市县级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全部参与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一是完善新农合相关政策与措施。及时调整统筹补偿方案,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扩大受益面,让新农合制度更具吸引力。根据国家最新筹资政策,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完善全市相对统一的补偿方案,防范基金风险。推进定点医疗机构直补工作,保证一次报账率达到90%以上。
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创建活动。以创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农村卫生政策,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建设工作。
三是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探索乡镇卫生院财务县管体制改革,实行“乡财县管乡用”,在县(市、区)卫生局设立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管理中心。积极探索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规范村卫生室的设置、功能,鼓励县、乡、村卫生机构开展业务纵向合作,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网的整体功能。四是加强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深入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开展二级以上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进一步丰富支援工作内涵,探索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
(二)着力加强公共卫生。
一是继续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与各部门建立卫生应急合作机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会诊制度、值班制度、疫情处置制度等各项制度;加强演练和培训,组织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专家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二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抓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宣传工作,加强全市预防接种人员培训和疫苗准备,确保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方案能正常实施。继续加强疾控机构体系建设,提高全市疾控机构服务能力,大力实施结核病、艾滋病、职业病、乙肝防治等10个工作规范。
三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重点抓好产科基本服务标准的贯彻落实,对县级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进行达标验收;做好“降消”项目工作,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快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步伐,组织一次专题督查;加强儿
童保健工作,逐步在全市推行统一的儿童保健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农村儿童体检率;继续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项目。继续开展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创建活动,90%开展助产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母婴安全乡卫生院”标准。
四是配合做好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积极开展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加强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工作的管理,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特别是章贡区要强化城区小餐饮等整治,规范“六小”行业管理,做好迎接省级考核的准备。以春秋两季公共卫生周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三)着力加强社区卫生。
一是落实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配套经费。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项目要求提供优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政府集中采购。
二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的准入,加强监管,完善机构职责、工作内容和绩效考核办法,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培训业务骨干12名、社区公共卫生人员7名、全科医师60名、社区护士100名,继续办好社区卫生人员夜校,加强社区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四)着力加强医院管理。
一是扎实开展好医院等级评审。全面开展第二周期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全市各级各类医院均要积极参与等级评审和达标上等工作,争创高等级医院。
二是落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相关措施。制定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院务公开,继续实施单病种限价与医学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努力降低门诊、住院人均费用和药品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继续实行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市县级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全部参与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市现拥有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69家,其中政府办医院29家(三级2家、二级3家、一级17家,未评级7家),另有市卫生监督所、市疾控中心、皮肤病防治所、结防所、中心血站各1家。社会医疗机构(含医院、门诊部、诊所等)87家。病床数5571张,每千人口病床3.9张;每千人口医生数2.37人。我市现有卫生技术人员804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720人,中级职称人员1427人,高、中、初级比例日趋合理。博士15人,硕士147人。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如/!/市XX医院开展的多种器官移植技术、心脏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手术等技术、市XX医院开展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市XX医院的骨伤科都已达到省的先进水平。从城市到乡村,形成较合理的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群众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在15分钟内即可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趋于完善
“非典”过后,我们协助市政府,制订了《XX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按照市政府《XX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的工作思路,经过三年的努力,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架构不断完善,并建立起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基础建设,市政府斥资2.3亿元新建市疾病防控制中心和市XX医院(市传染病院),新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在20__年完成,将于20__年初投入使用。在镇区建立了21个相对独立的防保所和3个卫生监督分所,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含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为加快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市卫生监督所编制由20人增加到50人,另有178名卫生监督员分散在各个镇区医院;市疾病控制中心人员编制由153人增至203人,为稳定镇区医院公共卫生队伍,市政府根据服务人口数,特设252名镇区公共卫生技术人员编制,在镇区专司公共卫生服务。而在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已设立了专(兼)职防保员256人。20__年,完成延伸各镇区医院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由此自上而下,公共卫生服务架构健全和队伍稳定,从而使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医疗急救体系和血液管理不断完善
依托市XX医院的市“120”急救中心,下设包括市XX医院、市XX医院在内的28家医院急救站,形成市、镇(区)二级急救网络,覆盖全市各个区域,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了现代化的指挥调度系统,中心与28个急救站之间实行微机联网,全面实现微机化调度。全市现拥有“120”救护车50辆,从事急救医疗的医务人员共有393人,整个医疗急救体系实行统一调度、统一医院救护车标识、统一车载急救配置、统一急救人员服装、统一急救质量标准的管理模式。“120”急救中心依据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各网络急救站的紧急救治情况实施监控和动态考评,以保证整个急救体系快速、有效、安全、有序运作,全面提升了我市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
市__血站自1991年成立以来,严格采供血管理,至今从未出现因采供血失误而导致的医疗差错事故。98年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后,共有14多万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年供血量约6-8吨,无偿献血连续六年100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并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奖。
(四)是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拓展
我市从20__年启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由于各级领导重视,部门合作,逐年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0个(规划建站272个),建站完成率为47.79。社区卫生服务人口__1879人,覆盖率为81.09。其中东凤镇已建成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100。这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够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功能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为我市城乡居民人提供了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用比较低廉的费用就能得到便捷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五)是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__年,全市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0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95.8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96.8。目前,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已达10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5.9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97,已经覆盖全市24个镇区和所有行政村。提前实现了省对__三角州地区提出的要求。
(六)、爱国卫生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
目前,我市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已创建国家级卫生镇9个,省级卫生镇18个。全市城乡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98,全国提出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城乡居民的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要达100。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由20__年的80.7和81提高到20__年的96.7和100。
(七)、医学科教成果显著
市卫生系统坚持实施“科技兴医”战略以科技逐步促进医疗卫生技术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市《科技兴医“十五”规划》我市目前共建有10个市重点专科(实验室),并完成13个重点科研项目。为促进科研工作发展,市XX医院还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__年以来,全市卫生系统获局、市、省科研立项项目874项(其中市卫生局441项;市科技局367项;省中医药局14项;省卫生厅52项),获资助项目共486项,金额为301万元。获市科技技术成果奖励108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63项)。其中,市XX医院“大规模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课题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并获XX市科技重大贡献奖。__医院“XX__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综合防治系列研究”获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八)、中医工作进一步加强
截至20__年底,我市“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一间,市级综合医院、镇区医院共设中医科28个。全市中医床位达457张,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327人,其中高级职称54人,中级职称112人,平均每千人占有病床0.33张。中医药资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市年中医诊疗人次821892人次,住院服务量9783人次。
(九)、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20__年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6.24岁,比“十五”期末提高1.22岁,比全省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高1.45岁;全市婴儿死亡率(4.26‰)和孕产妇死亡率(13.30/10万)分别比“十五”期末降低38和52,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8.83‰和20.73/10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1、“十五”期间,全市卫生事业费平均约占年度财政支出的3,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医疗卫生机构的合理补偿机制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2、病人过于集中到大医院就诊,城市大医院被迫不断扩大规模。卫生资源投入的整体成本效益比相对不高。
3,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影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发展。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防治和卫生监督专业人员配备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人口状况不相适应。
4、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服务规范尚不健全,尚未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双向转诊等规范化的长效机制。
5、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压力仍较大。
6、卫生监督执法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今后主要工作思路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建设,着力提高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紧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从而提升我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
注重体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形成政府投入的卫生资源与民营资本投入的卫生资源共存共荣的良好卫生资源配置环境。优化增量,提高质量,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根据《XX市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确立的新建或在建项目,进行积极跟进,确保市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在农村则大力推进镇村一体化医疗卫生管理,加快农村基层网点的改造,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建站率(明年争取达到50)。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卫技人员培训,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运行机制,与社保部门协商将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范围。
(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在现在有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组织部分统筹保障水平较高的镇区尽早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
(四)、强化行业监督管理
一、强化管理公卫管理班子管理意识,变管理工作之被动为主动。
由于人事改革及经费等原因,公共卫生工作人员配置相对受限。目前,我院人事改革限定公共卫生科只能上岗3人。3人必须完成11大公共卫生工作项目,不能再事事充当排头兵,事事亲力亲为,而必须加强管理意识,以管理为主,充分调动公共卫生工作的村级工作人员主动性,将繁复的公共卫生工作通过科学管理手段,简化并具体分解至一线村级工作人员完成。主要步骤是:公共卫生科3人转变观念,强调管理功能,对各方面工作先要熟悉、体验、参与,得出正解,然后,引导村级工作人员以正确方法完成相关工作,并时刻监督并纠正其工作中的不足及错误,以使村级工作人员逐步适应相关工作,并最终能独立完成相关工作,达成相关工作目标。这一过程中,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必须引导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转变工作观念、理解工作价值、掌握工作技能、形成工作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当前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不懂则等、等不到则不管的工作书面,才能转变村级工作人员不能切入相关工作时,院公共卫生科有限人员不得不一再抽调非公共卫生科人员及非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帮忙突击且突击效果不理想的劳民伤财却不能达成相关工作目标的格局。事实上,突击令阶段时间内的工作强度加大,至超出工作人员的负荷,却往往急行无好步,拿不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只有院公共卫生科人员主司管理之职,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管理上来,以引导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包村人员开展各自服务辖区内的公共卫生工作为主要工作形式上来,才能达到化繁复为简单、化临时突击为日常消化的良性工作局面。
二、充分解读各自工作职责,细致分析各自工作意义。
除院公共卫生科需要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之外,各包村责任人、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也必须充分解读各自工作职责,细致分析并理解相关公共卫生工作意义。避免将公共卫生工作视为与社会效益、与工作成绩无关的“搞形式”、“应付面子”的事情。
1、卫生改革的深入,必然令村级公共卫生工作成为村级卫生工作人员的主要服务内容。
很明显,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本着为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各级卫生机构担负的工作职责会越来越明确,并限定于某一可开展的范围。例如:一般乡镇卫生院不再被允许开展大型医疗手术业务。而村级卫生室,也必将以开展公共卫生为主。随着基药制度的推行,以药养医的村级卫生室必须转变思路,从顺应医疗制度改革、重视公共卫生工作入手,转变工作观念,全心搞好公共卫生工作。
2、卫生改革的深入,必然令村级公共卫生工作成为村级卫生工作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
实行基药制度后,乡医不能从药品销售中获得差价,只能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挂号费收入中获得一定补偿,但这远不能解决因药品零差价所带来的收入下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并从相关工作中获得相应补贴,作为解决基药零差价销售之后收入下降的唯一途径。
而公共卫生工作的相关补贴,并不是吃大锅饭、平均主义,而是必须有真抓实干。当前村级卫生室均开通了公共卫生专属帐号,因此,国家具备对村级公共卫生的实际表现及效果进行全面管理及监控的软件能力。村级卫生工作人员必须放弃侥幸心理,切实完成相关工作,才能得到相关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