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1-09 07:37: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语文主题阅读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语文主题阅读论文

篇(1)

就特定的文本而言,老师和学生都是读者,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引导到文本中去,让他们从中接受熏陶、感染,发挥想象、创造,而不是把学生带到老师和“教参”那里。同时,作为文学文本不只是表层句子所构成,还有体现在话语中的深层意义,文学阅读是读者借助想象创造的一种想象话语,实现文本独特的意义指称,揭示话语背后的隐喻或象征意义。不同对象的阅读主体在理解和接受文本意义时是不同的。

首先,教师在对文本的教学设计上要树立整体观,着力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与感知力。任何形式的文本都是由词和句子组成的,但其意义并不是词和句子的简单相加,它的作用和意义必须从文本整体中认识,换一个语境,其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文学文本不只是表层句子所构成,还有体现在话语中的深层意义。对这种深层意义的把握,更需要从整体话语上去认识。传统文本阅读教学,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乃至于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把学生的悟性和情感淹没在冰冷的课文分析之中,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部分的拼凑不见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有机联系,从根本上违背了文本特质及其阅读规律。另外,文本的阅读必须通过语言材料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感知能力,才能走近文本,进入文本。从话语的角度看,文本中呈现的每个形象(包括物象),都溶注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想象,需要读者全身心地去感受,在二者的互动和碰撞之中,迸发生命的火花,体味生命的律动,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展现作品的意义。

其次,在文本阅读中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本的理解和接受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想象,从而创造出溶注学生自身情感和智慧的新形象,显现作品话语背后的隐喻和寓意。文本的阅读,就是要驱遣学生的生命原动力去发现,去填补这些“空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过去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注重知识灌输,不重视能力培养,特别是不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走进社会,成为“书袋子”、“书呆子”,这是语文教育的悲剧。

二、在文本阅读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关系,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赋予它鲜明的人文性、创新性,使之向文化发展,向文学发展,向生活发展,向人的需要发展。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它不仅需要我们在观念上的脱胎换骨,而且需要我们在实践上改弦更张。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适当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阅读中学生不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引导纠正,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教师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学会“容错”,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究能力特别重要。

填鸭式阅读教学,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阅读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让他们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在进行阅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度”。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阅读中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形成独到见解,提高阅读水平。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教师要规避单一的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学生在不同的交流方式中,观点相互碰撞,增进理解程度,实现了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篇(2)

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评价原则除了传统的科学性、客观性等原则性以外,同时还具有它自己的特点,如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坚持发展性原则是评价的核心。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发展性原则,要求学生在研究性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个体化的可实现的阅读目标,不断搜集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所搜集的各种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加以鼓励和引导,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发展性评价原则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它所追求的是学生在研究性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语文素养、科学的研究态度、良好的研究习惯及科学的阅读方法,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更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

2.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是指评价结果的高效和可信。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有效性原则,坚持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因此,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评价阅读的内容、方法和结果,还要评价学生的研究过程、研究精神和研究态度。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自我、他人和社会对学生的评价。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心理、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家庭和社会环境和当时心境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采取科学的的依据、方法,评价标准考虑指标本身的科学内涵和操作的方便实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小学生的研究性阅读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指评价贯穿在整个阅读过程之中。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过程性原则,不能简单地看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看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肯定学生在研究性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和亲身体验。因此,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在自学阶段,要注重评价课题的制定和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在研究阶段,要注重评价阅读资料的收集;在小组合作学习阶段,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态度和方法;在撰写研究结果阶段,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心得;在展示阶段,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分享和交流。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指评价在整个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开放性原则,坚持不仅评价学生课内阅读表现,也评价学生课外阅读表现。因此,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强调评价目标的开放,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强调评价资料的开放,所评价的资料不仅包括记录、论文、展示与交流,还包括演说、讨论、作品选和答辩会等;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强调评价成果的开放,评价成果不仅包括对阅读的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的分数和等级,也包括评语等描述性评语。此外,还包括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强调评价结果的公开等。

二、 评价的主体

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评价主体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团体。“评价主体的多元转变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扩展了评价者的角色功能,提高了评价结果的质量和使用率,在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自我、同学和家长。

1.教师

传统的阅读教学评价,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给予重新定位,要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个研究性学习者。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除了传统的对教师的要求以外,还要有以下三点要求:一是教师本身要实践研究性阅读。教师自己拥有了研究性阅读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从而受益匪浅,才能满怀信心地走进课堂;二是教师要精通研究性阅读模式。不同年级、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经验的儿童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性阅读模式,不能采用同一种模式实施阅读教学;三是教师要为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自学、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成果的撰写、成果的展示、对学生的评价都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有较大差别,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程序都需要教师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四是教师的劳动量加大。实施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以上大量工作以外,还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把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把研究的结果纳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袋。

2.学生自我

在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己从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出发,自己去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作为评价主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是口头的、文字的,也可以是表格形式的;可以是在研究阅读过程中评价,也可以在研究阅读完成之后评价;可以写自己的经验,也可以写得到的教训;可以写本次研究性阅读的分析,也可以写改进的措施和方法。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掌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笔者选择一些学生较为关注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科学的自我评价方法,客观地评价自己,促进学生能力的快速提高。

3.学生互评

在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评价中,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能够发现对方的优点,吸收别人的长处,并发现自己的弱点进行改正,对阅读教学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信任、相互合作、相互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互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包括谈话评价、书面评价和表格评价等形式。在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互相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让学生熟悉评价过程。对学生研究性阅读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学生要真正掌握,评价过程才能有序进行。二是要让学生公平公正。只有以严肃认真的和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评价,才能达到互相进步的目的。三是要让学生积极评价。尽量关注被评价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要尽量鼓励。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221-02

在语文教学当中,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全部都会运用到名著。古人在治学当中就是以先贤的名著与理论为基础,背诵大量的名著才能考取功名,而在现代语文教学当中,不论是课文还是课外的扩展阅读都引进了大量的国内外名著。名著的阅读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审美情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现当代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降低了教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视。在现当代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开始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综合声音、图像、视频,等等元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然而大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让现当代的语文教师忽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名著阅读的重视正在逐步下降。名著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显著意义,同时也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能力与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极大的影响。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如沈从文、老舍等都对于古典名著了如指掌,因此对于阅读名著的忽视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降低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多种多样的读物与阅读方式分散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由于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充斥在如今的中学生身边,不论是手机、掌上游戏机还是IPAD,等等,都能够为中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并且如今大量漫画、网络小说与奇幻魔幻小说的出现,让中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读物的时候面临了更多的诱惑,这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与意愿,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大量漫画、网络读物甚至不良读物的阅读,让中学生对于语文产生了极大的不认同,认为模式化的语文学习并不能够体现文学的魅力,甚至与语文教师产生分歧,进一步导致了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出现,从而抵制学习语文。

二、阅读名著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1.语文素养的内容及其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所谓语文素养,其实就是一种以语文文学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的表现,语文素养包括了语文知识、语文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能力以及文学素养与思维能力等。同时,语文素养也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比较基本的、稳定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核心思想与观念,可以说,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是语文教学所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与核心思想。语文教学正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通过对于文字、词语、语法、句子与段落的教学,培养出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

2.阅读名著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个人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情操逐步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情操,那么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而语文素养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由于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避免地接触与学习语文,因此语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而阅读是获取知识与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也是体现了语文学习中交流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长久以来语文教学的实践表明,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单单靠教材内所提供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文教学当中必须要引入名著的阅读。首先,通过阅读名著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学习到一些语法知识、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以及大量的文学知识,这对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很大影响。同时,阅读名著又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文学名著通常都是经过作者的精心撰写,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文学艺术明珠,其中通常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与美轮美奂的艺术感染力,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名著当中往往蕴含着大量的传统美德,在语文教学当中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谦逊礼貌的传统美德,发扬尊师敬教、爱国为民的优良品质。

三、通过阅读名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名著中的诗文。在名著当中,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名著,其中都会流传这大量优美而又富有意义的诗文,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与《西游记》这四大名著当中,就有着大量的优美诗文与语句,这些诗文是学生阅读名著、了解名著的重要前提,更是让学生喜爱上阅读名著的关键。

2.帮助学生掌握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名著作为全人类文学的精华,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精髓是十分纯粹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通过吸收其中的艺术精华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情操。而组成名著的重要部分便是其中的情节,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红楼梦》等名著,其中的情节往往引人入胜。因此在阅读名著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情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与文化素养。

3.指导学生领悟名著中的思想观念。在所有的名著当中,都是蕴含着积极向上与正确完善的思想道德观念的,不论是通过赞扬美德还是批判罪恶来表明其核心思想,名著当中的核心思想都是符合人类社会正确观念的。因此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名著当中的思想观念,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四、结束语

名著作为人类历史文明当中的精髓,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精华与思想观念正是现当代语文教学所需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与影响。因此,通过阅读名著的方式能够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情操,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万淑萍.读经典名著,享知识人生――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篇(4)

【考点详解】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对于议论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除了议论文文体所特有的知识点外,还考查非议论文文体的有关考点。议论文文体阅读能力的主要考点有:⒈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⒉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补写;⒊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⒋论证结构的理解;⒌议论文语言风格的体会。非议论文文体阅读能力的主要考点有:⒈考查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⒉理解、概括文章的内容;⒊考查把握句子、段落的过渡、衔接、呼应及其作用的能力;⒋考查评价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考向预测】

在今后的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的设计上,将会更加贯彻新课标理念和精神。“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等理念将进一步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体现出来。今后,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的命题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文本材料注重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从近年的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看,其文化内涵已融入到阅读材料中。选文力图反映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对学生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等方面的引导。

2.重视基本阅读能力,兼顾文体阅读能力。近年中考议论文阅读题的设计,都注重了对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有的地区议论文阅读设题几乎都是基本阅读能力。可以预见,今后的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对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比重将会加大。考查文体阅读能力,主要是考查运用文体知识阅读议论文的能力,直接考查识记、判断文体知识的题目将会很少出现。

3.更加强化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悟是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有助于改变阅读教学中片面肢解课文和机械训练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心论点,即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的见解和主张,也包括对文中某个观点的理解。②对文章思路的理解。文章思路是作者运用材料布局谋篇,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议论文的思路理解主要体现在论证方式、方法的考查,论述层次的划分等。

4.试题的开放性将会增加。近几年在中考中不断增加开放性试题。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主题,是教育肩负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开放性试题承载着创新的火花,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开放性试题既有开放的一面,立足于“灵活”,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考生能够充分张扬个性,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有限制的一面,即关于内容、形式等,提出显性或隐性的要求,成为评定答案的重要依据。总之,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议论文阅读的考点将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复习时,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悟,用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去解读议论文,用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自己的视野。

【解题指导】

1.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在议论文阅读中,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词语:①体现作者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阅读议论文,就要抓住这些关键性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反复琢磨。好的议论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性色彩。其中的语言饱含感情,掷地有声。仔细体味这样的语言,作者的见解、主张就会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同学们在品味词语含义时,容易停留在一般理解的浅层次上,导致词义理解的不完整或表面化。正确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在文中”是关键,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联系语境,从作者的思想倾向、词语的感彩、语体特点、风格特点等方面揣摩才能准确解释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具体地说,就是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 ?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对于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的理解,则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点,进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

2.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关键性语句,就是文中对表述内容、点明(暗示)中心、表达情感起重要作用的语句,如中心句、过渡句、照应句、总结句、抒情句、议论句等。关键语句往往带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找关键语句目的在于找出“画外音”,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

阅读议论文时,孤立地理解语句特别是关键性语句,是不能正确把握句意的,只有将关键语句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深刻含义才会浮出水面。一是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运用分析词义的办法,联系整个句子甚至全文中心,分析词语的作用,说明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或思想感情。二是根据修辞方法来理解。先弄清楚该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是什么含义,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摘取或归纳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是作者观点的核心。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位置因文而异,多放在文章开头,但也不尽相同。放在开头的,较易把握,但也要慎重,必须通读全文审读才可确认是不是中心论点。放在结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放在文中的,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辩后,再提出中心论点,驳论文、读后感,多采取此法。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需要读者很好地研究文章和题目的各种关系,才能归纳出来。很多时候,题目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不管放在何处,只要留心题目、论点的位置、分析议论展开后的段落、层次结构,中心论点是可以找到的。另外,需要注意论点语句的特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它不能以疑问句式、短语、比喻等形式出现。

4.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论据的补写。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事实和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等。论点和论据是密不可分的,论据应当是典型的,符合科学或事实的,有力量的。论据的补写也是近年常见的议论文考查题型,答题的关键一是把握论点,二是要分析补写的论据与论点是否一致,论据是否能够证明论点,论据的可靠性、正确性如何。

5.论证方法的判定及作用分析。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证的方法较多,其作用都是为了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判定和分析论证方法的前提是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主要特点。论证的方法常见的主要有:演绎论证,先提出中心论点,再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归纳论证,即先摆事实讲道理,再归纳结论。举例论证,即列举事例作为论据来论证论点。引用论证,即引用理论(名言、格言、定理、法则)来论证论点,又叫理论论证。对比论证,就是把相对立的事实或相悖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以证明作者的观点。比喻论证,即以形象的比喻证明观点,从语言上,表现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论述的对象作本体,再设出与这个对象本质上有相似点的喻体,进行阐述。归谬论证,也叫引申法,由反面论点,引申出错误的结论,以对方反面论点。这几种方法在文章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6.文章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程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综合式,等等。要注意分析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分析段落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在分析问题时,还要注意论证方法的使用,如有的段集中使用事实举例的论证方法,有的段则侧重引用名人名言进行论证,有的段则集中阐述道理进行论证。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认知。

7.内容探究。

篇(5)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Key words)

篇(6)

摘要:“新材料作文”近几年来正往高考作文焦点的方向发展,这种形式的作文更多的要求学生有发散性思维及对事物的广泛认知,从而检测学生的审题能力。

其实这种类型的作文比以往类型的要简单得多,因为新材料作文的内容比较开放,是在有关材料已经由命题者给出的情况下,考生按材料在不脱离中心点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此时就会有很多的考生因会错了意而创作出脱离中心点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本文以审题立意和教学策略为主体,探究如何才能让学生快而准地命中主题以及审题立意方面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

引言:

“审题”和“立意”作为新材料作文的重难点经常使学生教师手足无措,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分不清主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考试时的作文立意及命题,更是会出现“偏题”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多进行一些有利于构建思维的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审题与创作水平大幅提高。

一、语文学习中,新材料作文占重要地位

(一)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新材料作文非常考验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因为写作一直与阅读理解紧密相连,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极为罕见,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这门课在当今社会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也越来越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使语文教学在教学改革中成为一项重要任务[1]。这种形式的作文要求学生先对材料进行“精读”并标出关键词,而后再考虑这一段材料的主题并对其作出总结,最后根据上述进行创作。如在分析“IBM公司信守承诺”的材料时,可以发散思维逆向思考,如果企业想要拥有市场就必须有客户,而拥有客户的前提是取得客户信任,这一要求就需要以诚信为基础,从而依据上述判断为材料准确立意。因此在这里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用发散性思维将材料主题丰富化,同时这样的思维能力也可以直接决定立意的合理程度及作文分数,所以考验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发散程度是新材料作文中的加分点。

(二)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的写作能力高低不仅仅靠书面表达来体现,更多的是靠好的思维能力,“新材料作文”是要求学生在精读材料的同时尽可能多方面的考虑以确定立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探究材料主旨,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自己对材料的理解,确定立意过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一句话理清文章脉络伴随清晰的思路开始创作,在创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与学生的思维密不可分,同时华丽的词藻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在给文章添加一些色彩的同时让教师觉得该学生的知识储备量高、语文功底深厚,这很利于教师加分。

二、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的探究分析

学生的阅读水平直接决定了审题能力,新材料作文重点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能否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文章中心思想并作出多方面的考虑而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并不突出,那么就要从其精神世界入手[2]。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只是对接触到的东西进行机械化解读导致思维固化,这就影响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得学生的思路单一且偏离正确轨道。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引导学生将所接触到的语言,所学到的知识与精神世界联系在一起,使得精神世界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材料观点和思想。同时学生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表观点且使自己脱离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如教师在教学新材料作文“一诺千金”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着手深入思考判断出材料中心点,而后带动学生讲述一些自身经历或是让学生以发散性思维反向立意,从这些开始进行创作,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的课堂气氛不只会让学生觉得轻松,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引导学生了解时事大事

在传统语文教学形式的影响下,大多数高考作文都是“现象型”的,因此大部分学生判断立意的出发点会比较单一,其实这些本没有问题,但事实上如果只是这样简单的判断难免会有急功近利之嫌,写作并不是为了比较高低好坏,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写作中得到启发升华自己去感受生活,这才是写作的真正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焦点,从中受益并得出有价值的观点用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如在分析“毕福剑不雅视频”事件时,可以一改往日从批判角度出发的写作方法,从鼓励社会的角度出发,在事件中可得出的结论:对社会公众人物的言行明确衡量标准不放松并不是社会退步,反而是社會进步的表征,而后引出舆论场和媒体平台来确定立意为言论自由或是责任等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就是主题内容丰富广泛,对此教师应该抛却旧观点而进行新时期的开放性写作教学,拓宽学生思维,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深化每一次得到的启发,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准确性。

高中语文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发展中的文明成果。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从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优质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近些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播更是牵动了全民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師,就文言文这部分教学内容而言,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能够提高学生兴趣为目的,在符合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落实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实现优化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目标。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策略作以下几方面论述:

一、以直观画面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少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故事经过合理的改编搬上了荧幕,而当下的课堂环境也有着先进的教学设备的应用。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可通过以直观画面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文言文的情境当中,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在新课改背景下达到优化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滕王阁序》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我以多媒体技术将滕王阁的场景映在了学生的眼前,将学生的精神集中在了课堂上,让学生想象如何用语言描绘眼前的画面,进而为学生介绍了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我引导学生划分了文章层次,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中的场景,指导学生赏析了本文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了解了骈文的两大特征。之后,我通过带领学生赏析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带领学生学习了文章表达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对偶和用典的作用。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我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画面,培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切实在新课改背景下达到了优化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以诵读情境激发学生文言文情感体验

从表面上看,文言文的文字过于枯涩,很难一气呵成的进行诵读,但是通过对文言文的深入研究不难发现这是具有韵律美的一种文本。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懂得将诵读情境落实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让学生带着感情去理解文言文,从而实现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目标。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赤壁赋》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我为学生播放了这篇文章第一段的音频,让学生想象所描绘之景,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文言文的情感,进而为学生介绍了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认识了“赋”这种文体。然后,我播放了这篇课文的朗诵音频,旨在使学生感受到文章声韵美的同时对课文进行正音。之后,我引导学生分析了文章内容,使学生了解了本文写景、议论、抒情、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最后,我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处境交流了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这样,我以诵读情境激发了学生文言文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理解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切实实现了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目标。

三、以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文言文积累习惯

篇(7)

二、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校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要紧紧围绕镇创建教育品牌这个总目标,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宗旨,以“一个主题,两个推进,三个重点”为思路开展工作。

“一个主题”:指以开展语文常态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为教研主题。

“两个推进”:一是推进语文教学常规管理;二是推进语文校本教研。

“三个重点”:一要加强师资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二要加强网络建设,促进语文教研信息化发展;三要加强以赛促研,提升语文教学生命活力”。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语文常态课堂教学的研究,突出今年语文教研主题

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常态课在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作用。

常态的课堂是实施新课标的主阵地。对于广大一线老师来说,只有重视常态课,发挥常态课的教学实效性,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广大一线语文老师,一定要更新语文教学观念,认清语文教改的方向。各校要围绕常态教学这个主题展开研究,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以务实的态度扎根于每一堂语文常态课。

2、改革语文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已经实施了多年,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深远。但是语文教学存在的“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状况,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原因很复杂,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各校要着重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大量识字,提前阅读。

要重视低年级大量识字,提前阅读的指导,这是小学语文一项战略性的变革。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要继承我国优秀的识字教育传统,古为今用,又要探索发展现代的识字教学方法,吸取精华;不仅注重语文课文识字,还要注重在生活中识字,游戏中识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开发蒙学识字校本教材,尽早让学生大量识字,提早进入阅读的状态。本学期,镇文教办将对各校语文识字教学进行专题调研。

(2)加强自学,大量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用“繁琐的内容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得不到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阅读量也仅限于语文课本。据统计,我国小学生的阅读量仅为美国小学生的六分之一。这是我们不注重孩子大量阅读的结果。我们要把读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加强课内外大量阅读的指导。各校要继续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根据实际开展系列课内外读书活动,重视古诗词的背诵积累。

(3)识写分步,强化写字

要求从一年级起,按照写字规律严格训练写字。各校要按规定严格开设写字课,加强写字指导,特别是毛笔字训练,人人做到字写得正确、端正,部分同学做到美观、大方。本学期,全镇小学毕业班毛笔字考核计划在第10周举行。各校语文老师也要积极练习毛笔字,把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作为语文老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抓好日常训练工作。

(4)善说乐写,顺畅表达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特别是在阅读课和口语交际课上,要鼓励学生敢说善说;要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欲望,实现顺畅表达,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二)推进语文教学常规管理和语文校本教研,提升语文教研品味

1、推进语文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常规检查将重点检查作业情况,主要检查的作业本有:写字本、读书记录本、作文本等,教师的批改及学生的书写质量将作为重点检查的内容。

2、推进以校为本、区域协作的教研模式,促进教研水平的提高。

各校要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研组的建设,重视对教研组长的培养和使用,发挥其带头人的作用。市要求强力推行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特征的校本教研模式。倡导以镇或教研片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校际交流。根据我镇公民办学校帮扶措施,建议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多开展校际协作,共同开展专题研讨、课堂教学展示交流等活动。

(三)加强师资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

去年评出的语文学科带头人要加强学习,掌握信息,把握当前语文教学新方向,认真履行各项职责。每一位学科带头人都要上好示范课或开展专题讲座,根据镇的规定,各学科带头人还要开设实名博客,力争为全镇语文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各校骨干教师要上好“优质课”。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还要指导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指导新上岗教师上好“亮相课”。

2、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要加强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培训,如三笔字培训、教师演讲、板书设计、普通话等。

(四)加强网络建设,促进语文教研信息化发展

全体语文老师要积极支持我校教育信息网的建设,充分利用教育网的功能,发挥其在教研教改中的重大作用。各校也要建立学校网站,语文教研组要有自己的栏目,内容要丰富,及时更新,为语文教师教学交流提供平台。

要继续重视市小学语文教研网在发挥教研教改的重大作用。市通讯员要积极做好对本单位教研信息的上传工作。网站优秀管理员和网站资源建设先进单位要继续发挥带头作用。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知道市的网址和资料上传方法。

(五)加强以赛促研,提升语文教学生命活力

1、积极参加翱翔杯素养大赛。

依兰县小学语文素养大赛于四月份举行。竞赛内容为书写展示、朗读展示、才艺展示、课堂教学展示及素养答题。大赛将选取优秀选手参加哈市教师素养大赛。

2、认真做好教学论文评选工作

20**年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评选工作将于5月份举行,请各校积极组织老师参加本校的论文初评工作。上送名额按语文教师总数的一定比例划定。参赛论文在4月19日前上交进修初教办。同时上报一名梯队名师。

各校要通过以上两种赛事,加强语文教学的改革与研究,积极发挥比赛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及时总结经验,为今后进一步改进语文教学提供强力支撑。

(六)其他工作

篇(8)

诗歌教学既是种知识教育,也是种审美教育,史是种情感教育。语文教育中的诗歌教学小仅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助益,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健全有导引作用。我们知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言志”,“诗言情”,诗歌所具有的内倾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特别适介培养种丰富细腻的感情与健康美好的人性,使我们变得“多情”、变得“爱美”、变得“乐善”。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相比古典诗歌而言,论文现代新诗似乎更难理解,也更难讲解,所以“读小随".“讲小好”的问题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也成了很多教师颇感棘手的教学难题。以笔者浅见,要解决现代诗歌教学中现存的这些问题,教师至少要注意以下二个方而:

第一,要有宽广的诗歌背景知识作为扩展讲解。在教学中,教师小能机械地就诗论诗,而应通过知识性的扩展讲解使学生达到扩展阅读的口的。扩展阅读叫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扩展讲解的内容小必而而俱到,应尽量简单准确,点到实质,但切忌语焉小详。具体内容应包括诗人简历、诗歌常识等,对于现代新诗中的术语名词,如什么叫象征主义,什么叫浪漫主义,什么叫感伤主义,什么叫现代主义;些特殊的诗歌形式如}四行的美学原则是什么。在口前学生普遍喜欢徐志摩诗歌的情况下,叫以讲讲新月诗派及其主张的格律诗的“二美”原则,并结介具体作品解释清楚这“二美”具体的内涵。讲到舒婷的《致橡树》时,也应该扩展讲讲“朦胧诗”的名称来源及其思想艺术特征。如果按照主题划分为爱情诗、乡愁诗、爱国诗,论文或者按照艺术特征划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史诗等,叫以尽量归纳、总结同类主题或同类形式的些诗歌;如果按照流派划分,叫以对各个流派的特色以及 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作出归纳分析。囚为很多诗歌需要放在具体大背景和新诗史中阐释,所以诗歌背景和简单的诗史也应有所涉猎,比如讲授韩东、于坚的诗时,应该提及第二代诗歌运动,而对于郑敏的《金黄的稻束》,则应该讲讲九叶诗派、西南联大诗人群的概况。

第二,要进行开放式的解读与赏析。解诗中所说的“诗无达话”,并小是说丧失标准任意而为,而是说对于些具有丰富复杂内涵的诗歌叫能会有多重解释,叫以从小同角度进行分析,力求找到最符介原意的“叫能性”解读,这是,n::近式的解读,而小是远离或僵化的就诗论诗。笔者以为,这种开放式的叫能性解读首先应该是种深度而准确的讲解,小能只是泛泛而谈,更小能是离题的解读,而应是 种“细读”(close reading)。这就需要考虑到时代背景、历史现实和文化内涵等囚索,以及字句中复杂幽微的意蕴,当然,丰富的轶闻史事也叫以从旁充实。比如闻多的《色彩》,这首诗写的虽是“色彩”,其实是在写“生命”,“色彩”的丰富多彩(红黄蓝黑等)就是“生命”的丰富多彩(爱恨生死等),关键的诗句是“生命是张没价值的自纸”,“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囚为我爱他的色彩”。就我所知,有些教师对这首诗的解释很肤浅僵化,居然让学生把各种色彩对应代表的意思背会,考试中居然会给出“红黄蓝黑’毕业论文夕各代表什么意思的考题,想到学生在“绿―发展、红―热情、黄―忠义、蓝―高洁、粉红―希望、灰自―悲哀、黑―死”之问划上对应号,我觉得这样的诗歌教学是失败的。其实,对这首诗在色彩上的隐喻运用,教师也叫以结合闻 --- 多绘的功底讲讲他诗歌中的绘美,也叫以讲讲色彩的主观险。而现在有些教师们们把些饱含情感、极为感性、意味无穷的诗歌给程序化了,把传达丰富细腻感情的灵性美简单化为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符号,恨小能把学生的大脑当做个知识的硬盘全部拷贝储存进去,而思想的深沉、语言的美感、情感的撞击、精神的愉悦等等都被稀释掉了。所以深度准确的解读应放在第位,小是浅显的阐释,毕业论文更小能是离题的阐释,或是断章取义、只顾字而意思的解释。

教师叫以把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方法相结介,从各种角度比较小同诗歌作品的共性或相异的特征,从主题角度、性别角度、历史时代文化角度,以及诗歌构思的方式,提供种立体式、多角度而非单化的解读方法。比如,同样是爱国主题,讲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闻多的《一七子之歌》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应是小同的,叫以比较小同的时代背景,小同的历史环境,小同的诗美诗意,而共同的地方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又如,在讲解余光中硕士论文《乡愁》和席慕容《乡愁》时,叫以让学生比较、总结从古到今中国诗歌(文学)中的“乡愁”主题,并体会“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普遍情感,教师叫以与古代边来诗与田园诗相比较,把现代诗人与古代诗人李自、高适、陶渊明等比较,从乡愁意识扩展到人类的归乡意识、乡土情怀和家园感。

一 个作家的其他诗歌作品既叫以作为扩展阅读,也叫以作为比较阅读,教师最好能加上诗人同时期创作的另些同主题诗歌,或者小同诗人在小同时期的同主题诗歌。

参考文献:

篇(9)

作文作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在高考中近年来常常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引起很大的重视,但是训练的次数并未和分数的提高成正比,很多学生在高考中仍然写不出立意明确、文从字顺的议论文。针对这样的现实境况,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路整理的训练,从根本上扭转议论文写作的态势。

一、以大量阅读为基础,连接生活巧构思

议论文不同于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其最大的特点是行笔之前先构思。关于构思,现代文学大师鲁迅以笔代枪,针砭时弊,其杂文可以说是现代议论文的雏形。在他的创作过程中,鲜少有摊开纸笔就写作的情况,总是要先打腹稿,这个打腹稿的过程就是构思。

构思的基础是什么呢?是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个发现文章中心思想的过程,这个中心思想不是读者的主观臆想,也不是作者的任意捏造,而是一个逐渐深入,将创作与阅读进行连接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发现中心思想的过程看做是发现作者构思意图的过程,因为构思的成立本身就是在对社会生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构思是一个消化的过程。文章的构思必然要锁定一部分内容,而这部分内容最可能是来源于生活。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并不算丰富,要完整地经历这样的过程,就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和生活在学生发现构思进而主动构思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因此,构思是基于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没有活生生的材料,就无从构思。在构思过程中,随着对生活理解的深入,文章主题思想会逐步明确。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整理、选择,进而深化主题。所以,大量阅读是为自己提笔写议论储备,储备达到一定的量,学生的构思提纲就将成型。

构思确立后要明确观点。观点的形成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上,各种联想、对比、质疑、想象等方法无非是为更好地体现观点所采取的外部方法。阅读的深刻程度决定着阐释的深度,也决定着论述观点的辩证性。由此可见,阅读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石。

二、以整体布局为出发点,搭建思维路径

议论文的构思和行笔都离不开整体布局。整体布局是一种原则,指引着思维的轨迹,最终又呈现出思维的质量。一般来说,议论文的写作有比较固定的布局模式:首先是提出(发现)问题,然后是分析问题,最后是解决问题。因此,常见的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对比式、递进式和综合式等。

并列式与总分式都是首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横向思维,并排从几个方面对某一观点进行论证。提出论点的同时,齐头并进地阐释论点,最后进行总结与升华。这种模式的关键是用客观真实的眼光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与分析,认识事物运用理性的头脑,找到事物的共同共融之处。

递进式则是运用纵向思维,逐层深入论证,达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目的。以“诚信”为例,学生可以先从社会上的信用危机入手,逐步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就这一原因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阐述,引领读者的思维层层深入,那么文章的层次就会分明递进,一以贯之。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分论点地提出要逐步深入,每一步的深入都有理有据地论证,它们之间是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前一个分论点派生出后一个分论点,论据也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其最终都是要为共同的中心服务。

对比式的结构是提出观点,然后运用反向思维,正反对比论证。如论证“微小”可以从“巨大”入手,论证“柔软”可以从“坚硬”开始,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论点更清楚,启示的意味更浓厚,主张的阐明更具有戏剧冲突。

综合式的结构是将上述结构模式综合运用。其实,写无定法,只要是立意明确,观点清晰,阐释到位,运用哪种结构模式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反而是创造性地运用对于议论文的写作更有利。

三、以行文为依托,处处皆是教学

在确定全文的中心论点,设计好全文的结构思路之后,就开始进入提笔写作的实质阶段。每一个自然段所要表达的意思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否则整篇文章很难整齐划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作文常常出现文章脱节、衔接不够的现象,就是在行文中不注意合理安排的结果。因此,把握行文的流向,使文从字顺,逻辑严密,是议论文写作思路训练的重要一环。

首先要做好段内的安排。每一句的顺序都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秩序与规律的,先写什么,为什么先写,后写什么,都要有意为之,不能说整体架构完了,每一个段落开始都是“胡言乱语”。段内的层次,句子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运用好起承转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优秀的文章进行讲读,并立刻让学生付诸实践,引导学生在别人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中分析、揣摩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组合顺序,从而培养学生行文的秩序感,达到文从字顺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语言感受能力决定思路的流畅程度。平时一定要注意读写不分家,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复述、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等进行练习,以达到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思路与语言的清晰与完整的目的。

本文分列的三个步骤将高中议论文写作进行清晰的思路训练整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为考试,更是为个人的语文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

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议论文阅读水平,把握中心论点,最主要还是要让学生掌握议论文文章开头的作用和分析论证思路。开头的作用主要有下面四点:

一、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

二、提出论点。

三、作为论据,论证论点。

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综合这四点,主要还是与论点有密切的关系,要么直接提出论点,要么间接引出论点,都是为了论点服务。

如201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现代阅读中的《感伤是一种情怀》,考题的第一题就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这一问就是与开头部分的作用有关系,前面提到开头作用有四点,要么直接提出论点,要么间接引出论点。《感伤是一种情怀》第一段作者先写自己对秋天的感伤,接着从柳宗元《江雪》中领悟到的孤独、感伤,这三段都提到了感伤,照应题目,感伤的程度却有加深。第四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位。”前三段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述中心论点,先论述,再提出论点,这整个就是一个论证过程,论证思路。接下来作者举了杜甫的感伤,文学艺术作品汇总的感伤及杞人忧天的例子来论证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但许多学生却没有把握这一知识要点,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位学生做的答案:

有学生是这样做的:“由秋天的伤感和凉意来慢慢引出。”她只分析了第一段的内容,后面的内容却忽略了,所以就没找到中心论点,也就没答出中心论点。

另一位学生回答的内容是:“中心论点:感伤是一种情怀;利用古人的名言和生活上的事实提出的。”这位学生知道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与题目有关,可是这个题目没有限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不具体,没有完全表达作者的观点,所以这个回答还是没找到中心论点,不过,比前一位同学的回答好一点。

还有一位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中心论点:感伤并非弱不禁风的感慨,感伤是一种有品位的情怀,是伟大的人类的情感。作者由自己的悲伤引出全文,由小及大,提出这一论点。”他懂得议论文的结尾是总结全文的作用,中心论点有可能在结尾部分,但他没有看到前面提到“大家就会和你一起落泪”,“让你心酸,让你惆怅,让你欲哭流泪,欲说无言”,“高明的文学艺术家,往往把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在作品中,以到达煽情的目的”等等词语、句子,所以也不能准确的找到中心论点。

由此看来,学生没有掌握议论文开头的作用,不晓得逐段去概括内容,不懂得分析运用论证思路,也就不能正确地掌握中心论点。

篇(11)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根据每个专题设置了写作训练点,最大的优点是写作训练点与专题内容结合得比较紧密。不足之处是每个专题写作要求之间缺少缜密的逻辑性。而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的作文训练点由记叙文到议论文,层次比较清晰。审视当下江苏省高中作文课堂,很多高中语文老师作文训练“东一榔头西一棒”,一会训练记叙文,一会训练议论文,一会训练考场作文。造成这方面无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写作规律的理解、对学生的训练达到的程度都有不同的标准。但是无论如何,写作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进行科学有序地训练,才能让学生写作少走弯路。

构建有序的作文训练课堂。作文教学首先把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训练区别开来,从文体训练的角度来看,高中学生先把记叙文写好,然后写作议论文。张克中先生在《中学写作教学观察》一文中说:“写作只是一种倾诉过程而已。写作教学也只是让学生逐步学会倾诉的一种过程。”笔者在平时批阅学生日记、随笔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这里写的作文远远比考场作文要好。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思想自由,随心所欲地抒发心中情感。整个高中阶段,贯穿写作是一种倾诉的教学思想,从记叙文训练开始,让学生会写令人心动的细节、会写构思奇妙的情节、会写真情实感的文章。记叙文训练每次确立一个重点,例如从语言、结构、构思等角度切入,每个训练点让学生反复揣摩,反复写,自然会有感悟。

记叙文训练好了,高二阶段可以确定议论文训练的主题。在近几年的高考阅卷中,很多老师发现学生的作文文体意识淡薄,高考中考生写成的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散文不像散文,这是平时训练不到位导致的后果。议论文训练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观点写起,让学生学会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其实,学好写记叙文对于写议论文特别重要,议论文的论据就需要简练的概括、精当的选材,论据才能够为观点服务。议论文的结构,让学生从并列式结构写起,即围绕中心论点,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再到递进式结构,即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逐层深入证明中心论点,“我手写我心”,让学生在写作中倾诉心声。在议论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提炼论据、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注重议论文结构等小的训练专题,让议论文训练有章可循。

二、作文训练读写结合不够紧凑,致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目前很多高中都专门安排阅读课堂,让学生阅读。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阅读中,教师指导的少,阅读与写作训练脱节的现象多。例如,一周有2节阅读课,让学生进入图书馆阅览室,学生由于经验的缺乏,阅读一些时文精粹之类报刊杂志,但是阅读之后缺少教师点拨,没有转化为写作能力,所以,缺少读写结合训练的作文课堂。假如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那么笔者认为两者教学效果都不会很好。

作文课堂需要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