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校数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国高校高等教育一直处于扩大招生状态,这是为解决我国高等人才短缺问题而实行的对策。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学生的数量增加导致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差异过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压力也逐年加大,这之中以基础教育学科最为突出。高校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对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高校数学教育中,教师的教授模式始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课方法,而最终决定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只是期末的学习成绩。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果不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将很难在如今注重实践的高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3教师结构配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
基于政府、社会及各方面的因素,高校教师的结构配置并不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也一同被忽视了,这直接导致高校数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高校往往只注重教师的数学专业背景,而并不注重其教学能力,师资力量的薄弱也不能够兼顾已任职教师的再教育和培训工作[1]。
二、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及对策
2.1针对学生的教学改革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吸收数学知识,并将其转化成为其他学科的基石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大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向出发:首先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让教学为学生服务是教育的最终目标。高校高数教育需要真正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确切期望。应与学生换位思考,积极互动,通过学生反馈积极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深度,以达到动态发展,实现高校数学教育的有机发展。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进行积极互动。第三,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在每一次教学中都充分地体现高校数学的教育意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学习数学对以后的工作学习具有怎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2针对教师的教学改革
教师是高校数学教育的主导,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好地将自己的学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是高数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首先,教师应尊重教学规律,以教育为本。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该尊重教学规律,以授课为主,练习为辅,突出重点,多讲难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应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和思想素质。针对高校数学教师缺乏教学能力的普遍现象,学校应定期进行教学能力培养,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提高高校数学教师的思想素质,务必使教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在轻松、宽容、积极的环境中学习[2]。第三,培养教师的教育热情。教师的教育热情是课改的动力源泉。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调动教师的教育热情,才能够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的大融合,才能让教学效率大幅度地提高,
2.3针对学校的教学改革
二、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除了重视知识的传递外,还关注学生能力素养、精神品质的培养。既然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就要充分的重视小组活动,进而重视小组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就目前来看,小组成员合作在面对问题时,能够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考虑问题可能更加周全,体现了高校课堂的效率,同时会贯穿到整节课,不管哪个环节都需要团队意识。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既然是高校课堂,那么不同的课业内容也就要有相应的教学手段来适应。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开展美术学科教学,尽量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和精彩。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要研读学生和教材,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来补充我们的教学,同时敢于创新,可以领着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让学生体会“美”的内涵,体验我们美术课堂的魅力,进而打造高效的课堂。
四、情境创设,角色转换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事实上,很多时候,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就在于课堂缺乏以引力,而究其根源就是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教与学产生了脱节,所以吸引学生进而展现美术课堂的魅力,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比需要注意创设情境。
(一)有利于促进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传承保护脱节,致使各地大学生对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知识了解甚少,认识也不够深刻,影响和阻碍了地方高校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培养。而民间美术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因此,让大学生了解民间美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以及民间美术与美术设计创作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既能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拓展地方高校美术教学的空间,开发利用与传承创新丰富多样的民间美术资源,进一步促进了地方本土文化艺术的宣传、保护、弘扬与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利用与传承当地民间美术资源,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服务中办出美术教学特色,是地方高校应该积极思考的课题。如在民间美术教学中将民间美术造型观念与现代旅游艺术品设计相结合,即教学与产业结合,开发创新出既保持地方民间传统特色又融入现代生活内容的现代民间美术作品,不仅有助于挖掘、整理和保护当地民间美术资源,也为逐渐流失消亡的优秀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从而推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总之,将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传承发展,地方高校创新美术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艺术人才,办出地方高校美术教学特色,是地方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整合的措施
为了培养更多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使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必须对地方高校美术教学进行改革,建立规范的地方高校特色美术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有“土”味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使地方高校美术教学更具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创新性。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整合的措施,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传统式美术教学观念转变
对民间美术资源单纯鉴赏的传统式美术教学观念,积极尝试创新式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促进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开发利用,传承与创新,使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美术活动应以生活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中来,在生活中寻找艺术,欣赏艺术。对民间美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鉴赏与评价,而是要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再现、提升和创作的实践活动。
(二)构建具有时代精神与地方
特色的美术教学体系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利用、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任,要明确本校的艺术教育定位与办学思路,普及民间美术教学,调整教学内容,制定具有建立规范的地方高校本土化美术教学体系,体现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凸显“地方性、应用型”办学特色。地方高校民间美术教学通过普及教学的有效传播方式,可分为非美术专业与美术设计专业的民间美术学习。非美术专业学生美术造型基础相对较弱,可以开设公共课、限定性选修课课程,分阶段教学,先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对民间美术知识的认识了解,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转为限定性选修课课程,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手工实训实践活动。美术设计专业的民间美术教学应比其它专业学生有较高要求,将民间美术纳入课程体系,民间美术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民间美术理论教学可以通过公共必修课、讲座的方式向学生全面讲解,让学生更深层次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民间艺术文化以及地方本土艺术文化,让学生将当地民间美术资源与现代艺术设计创作相结合,将民间美术之中的精神元素融入到设计创作中,制作出具有本土文化的艺术作品。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精神与地方高校特色美术教学,使当地民间美术资源通过地方高校教育的方式得到不断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地方高校美术教学的改革,应创新教学方法,采取“三进”“三出”的方式。“三进”,即:进民间美术教材,进民间美术教师,进民间美术作品。近年来,已有不少专家对中国民间美术的研究出版了相关的著述以及科研成果,各个地方的民间美术研究也或多或少出版了一些书籍资料,可以从中选择一些优秀的民间美术教材作为参考教材;同时也可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现场表演。“三出”,即:出外实地考察;出外美术实践;出民间美术作品。地方高校还可以组织教师与学生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与民间艺人接触,虚心求教,从他们那里学习各种技艺,开发创新制作出更多的民间美术作品,使民间美术进一步发扬光大,振兴地方经济文化繁荣。
(四)课堂教学与科研、产业相结合将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
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体系,以校内手工实训室或校外实践基地为教学载体,教师、民间艺人、学生共同设计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民间美术工艺品和旅游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艺术产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开发。从而为地方高校和学生带来经济效益,让学生学有所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力争以高校课堂教学为开端使当地的民间美术工艺品和旅游产品个性化、品牌化、高端化。将美术教学同地方艺术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开发和公民艺术素质的提升相结合,把民间美术开发创新的艺术产品推向市场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五)设立地方高校民间美术研究机构
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利用、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因此,它不仅是地方民间美术的教育中心,而且也应成为地方民间美术的研究中心。民间美术研究机构可由本校民间美术教师组成,吸收部分兄弟院校教师和民间艺人参加,其主要任务是:具体组织和实施民间美术教学工作;搜集、整理民间美术资料,包括各种文献、著作、图片以及民间美术品实物等;进行民间美术理论研究;举办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和专题讲座;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和表现形式,开发设计现代民间美术作品,促进当地艺术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另外,将当地民间美术资源作为科研、教研的重点,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强化教师对民间美术观念、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地方高校可通过选派热爱民间美术专业、事业心强的教师前往进修,也可通过边学边教、实地考察与专题研究等方法来培养民间美术教师。另外,为了充实师资力量,聘请优秀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家、文化工作者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作技艺表演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情感和认同感,感受民间美术平凡中的神奇。通过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与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整合,能够有效摆脱地方高校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艺术人才,办出地方高校美术教学特色,为振兴地方文化繁荣、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气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难度较大,整体学习压力较大。而且,很多学生都认为高中数学十分枯噪乏味,甚至晦涩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严谨性院,因此实际课堂气氛往往会流于便沉闷,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院。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便要注意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各种数学问题展开教学。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紧密围绕学生这个中心。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很多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主宰着整个课堂。处于这样的模式之下,学生只能十分被动的、机械的跟随教师的脚步,接受教师对各种数学知识的讲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显然无法很好的开展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转变自身的角色,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将自己放在服务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并始终围绕学生为主体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并积极的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挥自身主体性院的空间。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并鼓励学生随时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积极完善教学方法
二、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中的问题所在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美术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还不是十分健全
不同于其他教育类学科,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独特的教学特点。因此,美术教育在进行教学考核或是评估的时候也要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不能照搬同一套考核体系。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教师在现场而失去自己独立的绘画精神。他们在确立自我风格之前就先学会了察言观色,往往去观察教师的判断,有的只是去模仿教师的绘画模式和绘画思维。这样的美术教学无疑是失败的。首先,各高校的美术教育体系教学质量评估措施落后或不完善。美术教育是种有别与其他教育门类的教育体系,必须借助相对全面具体的评估措施来进行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老师在场而不能真正的将自己投入到绘画实践中,很多学生在完成其绘画操作的时候,往往去观察老师的判断,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按照教师的绘画模式和绘画思维走。这样就造成美术教学失去了真正的含义。
(二)忽略了高校美术教学的本质所在,无法真实的对学生水平进行检测
我们在实际进行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常常会发现这种情况。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进行美术的人体结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高校的做法是只采用理论考试来监测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这显然是毫无养分和营养的。人体结构课程开设的初衷是教导学生掌握人体的各种结构组织,这是美术人体素描的基础所在。而我们在实际考核中,根本没有一套完善的检测方法,这使得高校对于该项课程的投入可以说是全然白费。
(三)关于高校美术教学的毕业方法也完全不适合以实践为核心的美术教学理念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美术教学都以毕业论文为终极测试。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高校中关于美术教学无论是做科研还是毕业检测都只是凭借着一纸论文。这显然是与美术教学的核心相违背的。要知道美术教学实质性目的是对艺术作品的创造而理论创造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教导出来的学生没有艺术创造思维,只是单纯具有理论素养,这样的教育无疑也是失败的。
三、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完善性策略分析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美术教学理念
现如今教育提倡能力本位说,这种观点下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核心和主体所在,而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咨询并解决实际生活所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以学生为主体”观点的提出符合现代人本理论观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要求了我们彻底颠覆以往传统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真正实际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法推到到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管能动性,加强现阶段课堂互动教学。
(二)从实际出发,创新高校美术教学体系
新的美术教学体系的创建应从充分考虑本专业的教学特点来出发。具体到高校美术教学,我们首先要从对美术教学的要求和实际出发,进一步系统的调整并有选择性的开设各项美术相关课程。重新设计新的高校美术教学大纲和具体目标要求,深化调整高校美术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比例,既要满足学生的理论学习要求,又要将美术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为高校美术专业学生重新选配一条符合时代气息和特征的配套教材。我们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三个原则权威性、专业性、实用性。辅教材也应当尽量做到配套性选择,一般来讲,拥有大量习题、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资料为好。
(三)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
1、在美术教学中,可以用素描的结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如要实现所画线条的轻重、浓淡、宽窄在透视的过程中实现空间的丰富变化,激发学生想象空间变化的细节美、节奏美、层次美。
2、积极训练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因势利导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好处。
(四)加强高校美术教学实践性
高校美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美术学习过程之中,如果不能够勤思考、勤动脑、勤动手,则很难把握美术学习的基本规律。同时,在高校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如果仍然像传统教育那样,教师不停的演示操作,学生单纯的进行枯燥模仿,则会使得高校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日益降低。反之,如果在教师科学理论地细心指导下,让学生成为高校美术教学的主体,在此过程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思想表达、个性的抒发,在沟通之得以升华,进而可以更好的促成我国高校美术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提高我国高校学生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合格的主力军,这也正是我国高校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学习音乐艺术对大学生的影响
从就业角度来讲,音乐艺术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我国的音乐艺术文化还是比较源远流长的,古典音乐艺术、流行音乐艺术等在我国有着深远的文化影响。我国的老艺术家对我国的音乐艺术有着重大的贡献,对于新一代的青年大学生应该延续音乐事业的发展,音乐本身是具有影响力的,它不像其他课程给人带来的是知识的传播。音乐不仅可以传播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心灵的洗涤,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正能量,可以提升自身的修养,陶冶情操,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可以在人失意时给人带来心灵的抚慰,从精神层面得到升华。作为一个高校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认识和学习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两者既有差异也有共通之处。国外对中国的音乐情有独钟,喜欢中国古典音乐丰厚的底蕴和文化涵养,对下一代古典音乐的教育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对音乐艺术教育要提高重视。
三、针对目前高校音乐教学的解决对策
学校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合理安排音乐课程,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应该更注重音乐基础知识和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学习,而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公共选修课上,注重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利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做到课程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提高学校和自身对音乐的重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解决高校音乐设备不足的问题
解决学校音乐设备不健全的问题,在学校里加强对音乐设备的管理,加强音乐教室的建设,对音乐设备的选择也要适当合理,尽量有健全的设备,无论声乐室还是琴室,都要加强建设,实现音乐教学的丰富多样化。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音乐教学的方式有许多,音乐是一门艺术,采取一种死板的方式是不能领会到音乐的真谛的,要多种方式相结合,如多媒体教学、形体教学、表演教学等。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到、听到真实的画面,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表演节目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置课程,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结合时势的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节目,节目教学增加了表演性,通过节目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音乐的内涵,达到更好的舞台效果。
(四)结合传统教学,走创新道路
在音乐教学和音乐的选择上要加强音乐的创新,不能一味的追求音乐的特殊化,选择多种教学方式共同发展,推崇出新,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条件创造出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音乐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一种音乐艺术的高境界。
市场检验设计专业的学生是通过学生能不能够拿出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品来评判教学体系的好与坏,合理与否。与其它专业相比,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疑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当下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实践型人才的需求是即刻加入岗位,从学校到社会无缝对接。因此要求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实践环节,构建完善的多维实践型教学体系,以保证学生具备开阔的设计思路,与社会接轨的实践能力,并将自己对设计问题的构想通过可行性极强的作品展现出来。要完成上述问题的改善,必须要强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从多维度、多层次打造实践型的教学体系。
一、实践型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打造
进入21世纪后我们所面临的新问题在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时代的剧变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的创新,才能保持设计学科的敏锐性。当下高校艺术设计的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与时代不符的老旧课程,与市场脱节的技法课程等。在实践型课程体系完善与打造中必须淘汰与时代不符的,与实际脱节的课程,更新使之成为新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淘汰旧课程的同时要保留传统、更新具有深远价值的课程,国际化的目光可以让我们及时引进新课程。新课程体系的建立应围绕市场方向去挖掘,用多维的思维方式去设置课程,创设新的课程体系。同时,作为时代性与实践性极强的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评判标准也需要不断推进,作品考核标准也应与时俱进。用新的评判标准去考察,考核过程里面应该引入一种对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创新意识的强调,并非单方面去衡量它,应以多维度的形式去考核。
二、实践型教学意识的渗透以及过程的严格执行
要构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多维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转变传统以理论式教学为主的观念。以社会实际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强化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意识,改脱离市场实际的教学为实践型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市场分析教学等等。所有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链条式的教学模式,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都有实践型教学意识的渗透。不同课程的每位教师在具体执行实践型教学过程中,通力协作严格按照多维度的方式去实施,摒弃现在高校教师的单打独斗的场面。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必须在教学阶段就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状态紧密联系起来。高校艺术设计类教学要转变以往以理论式、技法类教学为主的思想,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都要适当的融入一些实践环节。例如,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界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就可与社会上的新媒体企业建立合作。借助企业开发新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的设计环节中,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好的创意应用于项目中,同时也充分释放学生在其它课程中所学的设计知识与技能。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整个界面设计的流程,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另一个方面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设计团队的协作力量以及群智慧对于设计项目的影响,学习到相关的协作经验,反馈过来成为增强学生学好艺术设计专业的动力。
三、具有实践型素质教学队伍的建设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梯队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实践课程效果的不理想,很大原因在于缺乏艺术设计教师与高素质的教工梯队的完美结合,导致其实践教学深入不足,无法完成最后的一个环节。由此,高校需要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以及教工队伍的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注重实验室教工队伍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并协调好教师与教工的协作关系。艺术设计类的一线教师都应拥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并定期下企业进行培训,增强其实践教学水平。通过参与企业的实践项目,不仅能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还能使教师了解企业的最新用人标准,从而能够在教学中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实验室中的教工,应重视其人员配置问题,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背景,能辅导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操作,多维实践型教学中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人员具有实际的执行力。另外,邀请国外优秀的艺术设计师到校讲课,将行业最新动态和信息与教师、教工队伍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制定一个项目合作以工作室的课程形式来打造实践型的多维教学。总之通过从不同的渠道对教师梯队进行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打造出一支优秀的艺术设计教学队伍,并通过具体的课程直接影响艺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接轨市场的实验室和工作室
实践能力是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最基本的要求,要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市场有关的项目。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室和工作室,一般只具有实验的一些性质和功能,并不具备真正的接轨市场的运作能力。因此,需要在建设相应的艺术设计实验室和工作室的基础上,鼓励并支持教师带实际的项目介入实验室使其成为接轨市场的前沿阵地。教师可以在整个的实验室范围内建立自己独立的创意场地或者工作室,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完成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论、技法,脑手配合完成课程的推进。另一方面,在硬件方面学校要加大对艺术设计实验室的投入,配置最新的相关设备,不断更新实验器材。在管理层面的软件方面,应该不断提高实验室与工作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使用频率,鼓励创新探索的实验项目。
五、结论
艺术设计专业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有别于其它专业的特性,要求我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必须以实践型为核心,打造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并举的切实可用的教学体系,以保障培养合格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实时对接上当下社会的需求并体现设计教学的价值意义。在实际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实践型的教学体系是需要各个方面协同运作才能起到最后的效果作用,任何的单一的、片面的做法都是没法完成多维实践教学体系的打造,也就没法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因此打造一个多维实践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势在必行,也是我们高校艺术设计类教学体系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作者:林峰 姜钰莹 单位:东华大学
参考文献:
[1]周鑫,严斌,汤小胤等.多维实践平台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美术界,2015,(12):67.
2.美术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高校美术教师多数毕业于师范院校,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虽然美术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一是大多数高校由于基本建设任务繁重、建设资金紧张,对美术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在教学硬件建设、教师队伍培训资金上投入不多,导致学生实践教学分组率不高,实践教学效果不好。二是美术教师队伍知识结构老化。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美术教学改革必须紧跟形势。但是部分教师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很少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法,只是在教学和工作中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美术教师专业知识老化,教学形式和手段单一,甚至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三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美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广泛涉猎与美术专业相关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3.忽视文化课程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目前我国教育考试制度还是“严进宽出”,这就造成了高考就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形势,家长和考生面临高考的激烈竞争和巨大压力,有些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就选择美术或者音乐,但是自己并不喜欢美术或音乐这类专业。另外,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是对艺术考生放宽上线分数,艺术生相对于普通考生更容易考上理想的大学。在这种制度和观念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高校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忽视了文化课的重要性,学生自己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认为只要把美术专业课学好了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事实上,美术的内涵和精神只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能理解,美术的创造力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只有绘画技巧而没有文化内涵和底蕴的人不是新形势下需要的人才,这样的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美术教育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和训练,但是有些高校缺乏美术实践教学基地和设备,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4.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美术学习兴趣不浓。当前,大多数高校把办学效益放在首位,单纯追求办学规模的扩大,不断扩大招生数量,忽视生源的综合素质和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下降。而且,受到社会功利性和浮夸之风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90后”学生的非主流思想的广泛存在,导致很多美术专业学生只追求另类和独特,忽略培养扎实的绘画功底,不能体会真正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内涵。高校美术教师很多时候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对学生的个人内涵、品德和思想养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学生学风不好,学习兴趣不浓,如课堂上使用手机玩游戏、沉迷网络等现象目前已经成为共性问题,高校和教师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不断提高美术教学效果,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新形势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方式在完善人格、提升素质、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同样需要在教育发展理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定位、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顺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是保证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因此,高校美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一是教学思想的改革。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教学思想的改革要求师生首先要共同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美术家,而不是只会照葫芦画瓢的“美术匠”。如在进行色彩的静物写生训练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先让学生对静物进行临摹,学生能熟练搭配色彩后再进行全新的色彩搭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是高校在确定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紧跟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开展调查研究,邀请行业、企业的技师和工程师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同时,邀请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为学生授课或者做学术讲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后实践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要想提高美术学生培养质量,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通过国内外研修和项目支撑,培养国内知名的美术专业领军人物;二是通过选送美术专业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轮训、实训和顶岗,提高教师美术教学实践能力;三是实施校外美术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和校内专任美术教师“结对子”,兼职教师全程参与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以上三点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使美术教师成为具备深厚艺术知识底蕴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传授者,并使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的传道授业中渗透人文精神,使教师可以借助美术教育帮助学生净化心灵,从而使学生的自我人格得以升华。
3.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培养实际的美术专业教学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一是高校要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和美术专业基本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开设美术相关理论和实践课,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理论素质。二是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学生课程较多、学校设计的课时量是有限的,教师的授课内容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决不能泛泛而讲,要学有所用;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因为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三是在教学手段上要不断创新,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要结合专业发展和学生实际,运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种媒介,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广泛涉猎相关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充分备课,扩大课堂的知识面和内容含量,授课内容既丰富多彩又重点突出,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4.提升学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艺术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专业学生由于从小就侧重艺术理论和专业课学习,忽视文化基础课学习,导致学生文化课底子薄、基础不好。但是,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对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艺术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涵盖历史、文化、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感受领会高雅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寓意,才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汇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因此,高校在做好美术学生专业课教学的同时,要有重点加强学生文化国学等课程教学,切实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内涵。而且,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启迪、引导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和想象力,这是教师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
高职院校一向是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往往会偏重实践操作课程而忽略各种基础理论课程,以致理论课程课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剪裁,其中就包括经济数学这门基础理论课。这样压缩了经济课程的学时,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另外,经济数学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但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偏低,导致学生学习投入不够,热情不高,严重地影响教学的开展。
2.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经济数学课程仍采用“以教师为主,以书本为主”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地沿用“引出定义、证明定理、例题讲解、布置作业”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大量定义、定理和解题技巧。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只是把学生打造成装载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生考核方式单一
采用笔试方式进行学生考核,是高职院校一直贯彻的理论课考核模式,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虽然对维持教学秩序有一定作用,却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以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状况无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反而增加学生心理负担,降低学习的热情。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学生只会疲于应付,无法做到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经济数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基础课程,目前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揭示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笔者从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素质的角度,对如何有效促进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校本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经济数学》教材往往不能结合高职学生的课程特点进行教学工作,一方面,教材内容上偏重理论知识,没有突出经济数学的实用性与应用性;另一方面,教材中所用到的定义、概念等基础知识过于严谨,使学生很难从抽象、严密的逻辑体系中脱离出来,真正理解掌握教材知识。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可以制定以经济应用为主线,对严谨的数学定理、概念等进行合理整合的校本教材。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减少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强调经济数学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据调查,经济数学教材中有关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实例非常少,导致学生不理解经济数学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出相应的数学概念,避免采用过于专业化的叙述来表达概念的定义,减少经济数学的理解难度。例如,在介绍极限的这一抽象概念时,可以从庄子所说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例子出发引出极限的定义,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直观表象,降低理解难度。另一方面,教师要将经济数学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例如,运用极限的知识解释细胞的繁殖、树木的生长等问题。这样结合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经济数学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意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3.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如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关键。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往往遵循“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忽略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因此,在经济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要结合学生专业特色,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更高的教学质量。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方法,把数学问题具体化,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各种经济数学问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数学学习枯燥无味的印象,提高了经济数学在学生中的地位,还培养了学生从问题中不断探讨解决方法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完善经济数学课程考核模式
单一的经济数学课程考核,不仅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反而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从学生出发,优化并完善经济数学的课程考核机制。一方面,院校在考察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能力的基础上,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核。杜绝采用单一片面的考核方式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除了笔试这种常用的方式外,还可以采用调查报告、论文研究、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促进了学生技能方面的发展。
2.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独立学习,学生学会了独立自主学习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可以通过独立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探索“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这一章节中,由于前一个章节与这个章节使用的教学方式有相通之处,教师在完成前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后,与学生共同梳理和归纳教学中所用的教学方法,然后在学习“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内容时,让学生根据上一章节的教学方法,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期间,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学会在自学中发现、提出疑问,并尽可能通过分析自己找出疑问的答案。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归纳提高独立学习能力,学习的归纳与总结其实就是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回顾。学生通过学习归纳与总结,能够从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每一堂课后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1.对新课改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追求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积极自主的学习。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相关教育理念的培训且自身也很少主动补充关于新课改的理论知识,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很多老师对学生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虽然部分老师在新课改的带动下在教学环节上增加了诸如分层教学法的教学形式,但是由于老师对新课改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并没有带来突破性的提高,学生甚至开始厌烦小学数学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成果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讲解的也是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严重缺乏创新性,导致没有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且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老师也没有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最终导致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成果低下,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是他们系统的接受数学知识的开端,但是关于数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甚至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对于低年级的基础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一些老师并没有对这一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没有认识清楚,即便一些老师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基础良莠不齐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也采取了分层教学的形式,但是由于没有深入理解分层教学的实践意义,导致在实践过程中生搬硬套,学生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数学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新课改教学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力求为学生创建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所以,在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后,应该采取科学高效的具体措施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了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作用,在课堂开始前,老师的导入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形式一定要注意趣味性,主要有以下两种导入形式:其一,利用故事进行导入。小学生由于还是处于孩童阶段,故事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用小故事的形式把数学知识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利用游戏进行导入。小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爱动,老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给学生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圆的半径,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常常认为这是一门既枯燥又难以理解的学科。但是,事实上,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具体事例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多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数学知识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将抽象的数学具象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老师还以将生活中的实例制作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争取实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再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深入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建立反馈机制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应该建立反馈机制,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堂教学之后都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更要及时纠正。同样,这样的反馈机制有利于方便学生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给予指导,有针对性的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反馈机制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实现整合和生化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