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合金是不是混合物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换位思考,设计问题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头脑里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途径,在无意中形成了对某些事物特定的看法和思维方式,且在头脑中沉淀下来.这些看法和思维与正确的科学概念并无冲突,但有时与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维方式大相径庭.由于在学生头脑中已有一些前概念的内容,教师应该在准备教案时,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形成前概念的原因,错误之处,再将正确的概念加以适时呈现,可通过提出几个问题去解释、疏通,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认识.例如,学生认为合金就是几种不同金属的混合物,而事实上合金不仅是金属与金属的混合物,甚至还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合金是不是由金属混合而成的?将大多数学生的认识在课堂上讨论.在讨论中发现还有其他可能时,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求知心理迫使自己找出正确答案.此时学生容易接受新的、正确的化学概念.通过表格列出几种常见合金的名称、组成、性能、用途.展示时,发现生铁和钢中有碳这种非金属的成分,自然而然伪概念被否定,正确的概念浮出水面.
三、理论与实验结合,设计问题
当问题用语言无法解释清楚时,教师还有一种最好的工具———实验.通过实实在在的现象,将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具体化、真实化.当学生形成“盐”的正确概念时,教师是利用中和反应引出盐这类物质.学生对盐的认识是酸、碱反应后的一种生成物.酸为酸性、碱为碱性,而盐呢?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根据对NaCl的认识类推盐应该为中性.实验室的药品,学生无法用品尝来判断,但可通过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教师提供的盐,既是常用的,又要具有代表性.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记录现象,交流讨论后,总结出答案.整个过程在纠正错误观念之余,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符合新课标下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
四、知识迁移,设计问题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
过程与方法
1.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正确的认识。
3.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铝合金和铝的性质,认识合金的特点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
教学重点
常见金属以及其合金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铜片、黄铜片、铝片、硬铝片、收集到的金属用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由于天气十分寒冷,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最后调查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原来造成煤油泄露的罪魁祸首是焊接油桶用的锡。
讲解:人类使用和制造金属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商代使用的青铜器到如今各种各样的金属制品,每发现一种新的金属,人类社会就会产生一个飞跃性的进步。可以说没有金属的广泛应用,就没有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就没有我们的现在生活。比如,没有金属,就没有现在的交通工具、电脑、电视、大楼等等。
二、新知探究
一、几种常见的金属
(一)1、金属材料包括
和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铜、铁、铝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____________
2、大部分金属常温下为
态(汞为
态),有
光泽;大多数呈
色(铜为
色,金为
色),有良好的
性、
性、
性。
3、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在选择使用哪种金属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因为物质的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
,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考虑
、
、
、
,以及
和
等多种因素。
4、课本第四页“金属之最”(资料卡片)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硬度最高的金属
(6)熔点最高的金属
(7)熔点最低的金属
(8)密度最大的金属
(9)密度最小的金属
5.合金定义:
铁的合金包括
和
,它们的
不同,因而性能不同。
(二)实验
1、取出铁丝,铜丝,铝丝,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每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①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
;②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
;
③用小刀割一下
;
④用铁锤锤一下
;
⑤用酒精灯加热
;⑥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性
。
2、归纳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
注意:不同金属也有本身的特性,如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
差别也较大。例如: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的,但铜却呈
,金呈
(三)课本3页:表8-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课本第4页的“讨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提问: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
结论:物质的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
、
、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
和
等多种因素。
二、合金
提问:
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
2、合金与纯金属组成不同,性能上有没有不同呢?
3、对比思考:
(1)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不用纯铝做门窗,而是用铝合金?
(2)为什么不用纯铁制作汤勺,而用不锈钢?
(3)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温馨提示:焊锡是锡与铅的合金;武德合金是铅、铋、锡和镉组成的合金)
铅
镉
铋
锡
焊锡
武德合金
熔点/℃
327
321
271
232
183
70
4、归纳
(1)合金一定是
物;
(2)合金性能较纯金属:硬度
、熔点
,性能更好,应用更广泛。
5.
和
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优点:(1)熔点高、密度小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用途: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共性:
物理性质
特性:
金属材料
性质决定其用途:
铁合金有:
合金
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用途
巩固练习
(一)完成课本第8页练习与应用
(二)增补练习
1.下列应用在高铁列车上的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
A.不锈钢
B.玻璃
C.铝合金
D.铜线
2.食品包装袋中经常使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
(
)
A.
导电性
B.
抗腐蚀性
C.
导电性
D.
延展性
3.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硬度
B
价格
C
耐腐蚀性
D
导电性
4.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
A
生铁和钢的主要成分都是铁,但二者的含碳量不同,性能也不同。
B
生铁和钢都是碳的合金
C
生铁就是含杂质较多的钢,钢就是含杂质较少的生铁。
D
生铁是混合物,钢是纯净物。
5.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A.不锈钢、黄铜B.24K金、铜导线C.生铁、钢D.钱币、铜钟
6.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中至少有两种金属
B.合金缺少金属光泽
C.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低
7.钛和钛的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等。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
)
A
用来做保险丝
B
用于制航天飞机
C
用来制造人造骨
D
用于制造船舶
8.下列铝制品的用途主要利用了铝的哪个性质?
A.导热性B.导电性C.延展性D.密度较小
(1)铝锅烧饭
;(2)铝锭压成铝箔
;
(3)铝线作电缆
:(4)硬铝制飞机。
9.下表列出了五种金属的一些资料:
金属
在地壳中的含量
(%)
每千克的价格
(¥)
相对的抗腐蚀性
(1=最低;4=最高)
金属的相对强度
(1=最低;3=最高)
Al
8.1
170
3
1
Cu
0.005
5
140
3
3
Au
0.000
000
4
1
100
000
4
2
Fe
5.0
20
1
3
Zn
0.007
160
2
2
(1)
(1)虽然金在地壳中上含量极低,但人类很久以前就发现了金。为什么?
(2)
(2)在上表中,哪几种金属最适合用来制造输送热水的水管接头?解释你的答案。(提示从抗腐蚀性、强度、和价格三方面考虑)
(3)
(3)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材料,但它的相对强度很低。试建议如何改进铝的强度使其符合制造飞机的要求。
(4)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7-005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7.018
学习顾名思义,由学和习两部分组成,学的方法有教师传授法和自我学习法。教师传授法目前大多数采用的课堂上的一对多。学生自学的途径有很多,如自己看书、上网查资料或看视频听名家讲解。习就是练习,实践证明,大多数同学只有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熟能生巧的程度。但习题讲评课,如果教师不精心安排,往往就是枯燥的、无效的,习题课的精彩高效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下面我以第五章金属为例,谈谈五彩缤纷的习题之旅。
一、设计探究实验质疑习题的严谨性
例题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铁与稀硫酸反应,所得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这种表格题,乍一看,高深莫测,学生通过层层对比,找到解题的关键:丙的稀硫酸完全反应,根据丙产生的氢气,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进而得出正确答案,看似无懈可击,很有道理,但这类题型真的有实际意义吗?我们判断反应结束的标准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肉眼看不到有气泡产生了,说明反应结束了,但没有气泡产生了,真的是稀硫酸完完全全没了吗?
带着这种疑问,我带领学生做实验――过量的铁粉和稀硫酸反应,等气泡不再产生时,测反应后溶液的pH值,反复多次实验得出结论:pH均小于7,事实证明:我们肉眼看到的没有气泡产生,并不是酸完完全全消耗掉了,而是酸的浓度太低,以致铁粉和稀硫酸反应无法继续。
但探究并没有戛然而止,机灵的同学立刻质疑:硫酸亚铁的溶液本身就是酸性的啊!对学生的质疑,我大加赞扬,设计实验,继续探究,已知氯化钙溶液是中性的,让同学动手实验――过量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当气泡不再产生时,过滤,测滤液的pH值,同学反复多次实验得出结论:滤液pH小于7,进一步证明酸没有完全反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2个简单易行的探究实验,质疑了这类习题的真实性,这也提醒出题者,不要为了出题而出题,要考虑题目的可行性,科学性,不要进入一种怪圈,出一些偏难怪的题目,来刁难误导学生,无形加重学生的负担。
二、设计趣味实验释疑习题之惑
1. “解疑福娃”
有这样一道题:现用蚀刻的方法制作福娃的印证模板,制作过程: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斑再进行打磨处理,在金属板上镀一层防酸材料---蜂蜡,在上面刻出福娃图像。用稀盐酸对其表面处理,稀盐酸就能吃掉金属,除掉蜂蜡,金属板上就显出福娃。几乎一半的同学都想不出,福娃是凹还是凸在金属表面?对着答案稀里糊涂似懂非懂,看着愁眉苦脸的同学,我善心大发,答应他们做“铝片刻字”趣味实验。
2. 铝片刻字实验
实验过程[2]将要刻字的铝片表面用细砂纸擦净,用毛笔蘸油漆写想写的字,用电吹风吹干,干后在字迹笔画周围滴稀盐酸,并用镊子夹棉花球轻涂,稍等片刻,用餐巾纸或棉花拭去盐酸,擦净表面。换一只毛笔蘸取腐蚀液(硫酸铜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涂在油漆写的字迹及其周围,稍等片刻,用水洗去,再涂一次或多次,最后用清水洗去腐蚀液,用镊子夹棉花蘸汽油擦去油漆字迹,这时变会看到铝表面出现的字啦!
同学在兴奋欣赏自己的成果时,我的“刁难”又开始了,问题1:稀盐酸的作用?
学生答:滴稀盐酸是为了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使下面的蚀刻能顺利进行。
问题2:铝片上的现象?发生的反应?
学生答:金属表面有黑色、暗红色粉末生成,并且有气泡产生。 反应原理:2Al+3CuSO4[=]Al2(SO4)3+3Cu
Al+FeCl3[=]AlCl3 +Fe
问题3:汽油轻易擦掉油漆的原理?
学生答:可能是汽油可以溶解油漆,形成了油漆的汽油溶液。
“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不需老师多解释,学生自然想明白了“福娃蚀刻”的原理。俗话说“沉默是金,雄辩是银。”生活中,我们喜欢少说多做的人,化学课上,老师是不是也需要少说多做呢?
3. 意外收获
做铝片刻字实验的第一步是:用砂纸打磨铝片,一同学用力拼命打磨,气喘吁吁问:“老师,铝片表面的氧化膜除掉了没有?”我看着满头大汗的她,心疼地喊道:“你磨了这么久,旧的氧化膜早该除掉了,摩擦生热,说不定又长出新的氧化膜了。”同学一拍脑袋幡然醒悟道:“对啊!会不会又长出新的氧化膜了。”
在师生不经意的对话中,我突然想到2009年苏州的一道中考题:一铝片用特细砂纸反复打磨数次,现象一:特细砂纸打磨过的铝片表面产生较多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的固体,现象二:特细砂纸打磨过的铝片表面无明显现象。现象一和现象二:对比说明了什么?正确答案是:打磨的用力程度和均匀不同和摩擦生热又产生了新的氧化膜。当时看到答案,不要说同学质疑,就连我也质疑,谁会想到这个答案呢?可今天同学在做实验打磨的时候,我竟然脱口而出了这个答案,学生纷纷点头赞同。
这一意外收获,让我深深领悟到:“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情不自禁地琢磨化学开篇第一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真心佩服:说的太好了!
三、设计对比实验纠正错误思维
如何除去铜粉中的铁粉?题目一出,同学立刻回答:磁铁,我立即演示,用钕硼铁磁体放在盛有铜铁混合物的试管壁上,奇迹发现了,钕硼铁移到哪儿,铁粉就虔诚地跟到哪儿,非常好玩,学生们传着试管,玩的是不亦乐乎。
趁他们开心,我继续刁难:还有什么化学方法呢?同学回答:稀硫酸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哪一种方法最好呢?”我继续追问,大部分同学不假思索地都选择硫酸铜溶液,理由是可以回收到更多的铜,答案貌似很合理,我进一步诱导:我们除杂的目的是什么呢?同学答:当然是除干净杂质喽!
我点头微笑,继续设计实验,将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分成2等分,一份加足量稀硫酸,一份加足量硫酸铜溶液,然后放在教室的厨里,放置一天,让其充分反应。第二天课上,我拿2块同样大小的钕硼铁磁体分别放在试管璧上,同学惊奇地发现:铜铁混合物和硫酸反应后的固体,根本不理睬钕硼铁磁铁,任凭钕铁硼磁体孤零零的在试管上移动游走。铜铁混合物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的固体,被钕铁硼磁体牵着到处游荡。
短暂的惊喜疑惑后,聪明的同学立刻联想到铁棒放入硫酸铜实验的现象,生成的铜附在铁的表面,将内部的铁包裹起来,内部的铁不可能完全反应,铁证如山,在事实面前,同学终于领悟到:用稀硫酸除铁粉,反应更完全,除杂效果更好。
四、运用通俗诙谐的语言化难为简
1. 一道难题引发的思考
有这样一道习题: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 Zn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Mg2+ ;C.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D.滤纸上有Ag 、Cu ,滤液中有 Zn2+、Mg2+ 。遇到这类题型,同学彼此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下手?
2. 火眼金睛寻实质
我从铜和硝酸银反应的实质一步步引导:反应反应前溶液中的微粒是银离子、水分子,硝酸根离子,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是铜离子,水分子,硝酸根离子,反应前后不变的是什么微粒?变化的是什么微粒?同学对着板书一眼看出:银离子变成银单质,铜单质变成铜离子,水分子和硝酸根离子没变化。
3. 恰当类比化难点
我点头类比道:这就像教室里有人干了坏事,一群学生聚在一起看热闹,班主任来处理,当务之急是查找真凶,其他人都是打酱油的旁观者,水分子和硝酸根离子类似于打酱油的旁观者,真正起作用的是银离子和铜单质,所以铜单质和银离子不可共存的。至于为什么是铜置换银,反过来不行呢?我接着问:一般情况下,你乐意去招惹一个比你强的,还是一个比你弱的,他们笑答:当然是欺负比我弱的,招惹强的不是找打嘛!我继续点头道:人类社会也好,自然界也好,都是弱肉强食的世界,我们化学世界也一样啊!
4. 切忌形而上学的偏见
语言的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学生更容易接受,作为理科老师,切忌枯燥的理论说教,不要认为,理科就该是枯燥的,甚至故弄玄虚,让学生云里雾里。在文学领域[3],有读者可能想:这些文章多深奥啊,要是我没法理解,肯定是因为他比我高明。这些书很难懂,那无疑值得我们去研究,很少有人会把它扔到一边,大声宣称:这些东西只是一些令人无法忍受的胡说八道。学术界的受虐,反映了形而上学的偏见。那就是,认为真理一定要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获得,因此那些足够容易阅读或者容易学到手的东西一定无足轻重,靠不住。文章越是使我痛苦,它包含的真理一定越多,就像孜孜不倦研究黑格尔的学者们,深信他是个天才,其实,他不过是一个非常平常的思想家,不过有三个出色的观点,而且不懂得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同理,我们理科也一样,切忌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完全没必要用高深的理论刁难学生,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渴求知识的青少年学生,让学生轻松易懂地接受知识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5. 复合人才的培养
化学世界里,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复合材料比单一材料好,合金的某些性能比纯金属好,推而广之,我们是不是也要培养文理兼备的复合人才呢?现行的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其目的不就是培养既有理科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又兼有文科生口若悬河的表达能力,如果我们一线的老师经常在课上对同学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复合型人才的春天还会远吗?
在外太空有很多四处漂泊的大大小小的物体,它们的组成成分各不相同,当它们掠过地球时,由于地球的引力将它们俘获,此时它们穿越地球的大气层,这时候它们还没有资格叫陨石,只能叫做流星。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到达地面之前就已经完全烧成灰烬了,一旦到达地面,它们便有了陨石的称号。但是陨石可不一定就是石头,它们之中有一部分是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物质,也称“陨星”。大多数陨石来自小行星带,少部分来自月球和火星。
经研究统计,每年掉落到地球上的陨石,重1kg以内大约有19000块,在1kg以上的有4100块,在10kg以上的有830块。但是约有70%的陨石是落在海中的,剩余的30%绝大部分掉在沙漠、戈壁、森林和广袤的无人地区,因而每年能被人们拾获的陨石数量非常之少,所以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
陨石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客人”。根据陨石本身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铁陨石,也叫陨铁,它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石铁陨石,也叫陨铁石,这类陨石较少,其中 铁镍与硅酸盐大致各占一半;石陨石,也叫陨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这种陨石的数目最多。
陨石包含着大量丰富的太阳系天体形成演化的信息,对它们的实验分析将有助于探求太阳系演化的奥秘。陨石是由地球上已知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在一些陨石中找到了水和多种有机物。这成为“地球上的生命是陨石将生命的种子传播到地球的”这一生命起源假说的一个依据。通过对陨石中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含量测定,可以推算出陨石的年龄,从而推算太阳系开始形成的时期。陨石可能是小行星、行星、大的卫星或彗星分裂后产生的碎块,它们能携带来自这些天体的原始信息。著名的陨石有中国吉林陨石,中国新疆大陨铁,美国巴林杰陨石,澳大利亚默其逊碳质陨石等。
天外飞石渐成收藏热点
陨石收藏从上世纪90年代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当时全球陨石收藏不过几百人,现在包括陨石猎人、收藏家、研究者和商人在内,全世界真正参与陨石收藏、交易的不过1万人。而国内真正的专业陨石收藏者也就100多人,一般的收藏爱好者大约五六百人。
在国外,一般的陨石每克售价在100美元左右,一些来自火星或者其他外星球的陨石每克最高可以卖到几千美元,远远高于黄金,甚至钻石。正因为国际陨石市场价格水涨船高,但并不是只要一张巨额支票就能买到这些疯狂的石头,国内外专业的陨石收藏者往往不惜路途遥远、环境恶劣,不惜动用一切手段,一定要收集到这种珍贵藏品。收藏陨石的“旅途”有时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在国内,陨石收藏爱好者收集陨石有些是通过陨石交流会、私下联系,有的甚至时刻关注天文信息,一旦发现有流星雨下落的消息,他们就会立即赶赴当地进行收集,有的还到大西北荒漠和戈壁滩上开车寻找。其热衷程度,可见一斑。但国内一般的收藏者仍停留在陨石外形像什么、外表美不美等方面,从全球各大拍卖行的陨石拍卖纪录中,陨石的品种和来源才是收藏关注的重点。
在众多陨石中,最珍贵的是月亮陨石,其次是火星陨石,第三则为石铁陨石。陨石的发现总重量也决定它们的价格,发现总重量越小,价格越高。另外,一些陨石若没有经过研究或国际申报,则称为“无名陨石”,据说其价格一般都在十多元以内。物以稀为贵,随着陨石收藏不断升温,爱好者越来越多。因为稀有,陨石价格被炒得越来越高。但陨石交易价格在圈内一般不公开,因为目前没有权威机构能够对陨石定价,线下交易双方一般都会根据市场行情来定价。将陨石作为收藏,很多藏家考虑更多的还是其科研和文化价值,而不是表面价格。
真的陨石可以流传百世,那可是一个无价之宝。每一块陨石都有一个传奇故事,只等着有心人去破解,也许某块陨石就藏着神秘的信息,或许能载着人类飞向宇宙,实现星际旅行的伟大梦想。
假多真少 鱼龙混杂
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陨石坠落事件发生后,便有人在网上出售陨石碎片,我们现在随便搜索淘宝网,输入关键词“陨石”,发现有14009件相关商品,售价从1元到百万元,产地有俄罗斯、捷克和我国广西等地。虽然陨石价格高低不一,但前提必须是真货。然而,由于陨石数量非常稀少,市面能见到的陨石多是假冒的,尤其是网络上的,几乎全是假的。
我国民间陨石交易和收藏流行始于2008年,民间陨石收藏的兴起使陨石的数量逐年攀升,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戈壁石与铁矿石。市面上流通的陨石大都是“挂靠”在发现陨石的某个地区叫卖,但陨石的来历,甚至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陨石都很难确认。
虽然陨石有特征,但普通人很难识别,即使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也很难鉴定。陨石不但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比如陨石内可能含有某些未知的耐高温合金,稀有的金属元素等,这些信息对航天工业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陨石鉴定很复杂,单凭“气印”与外表熔壳已经很难鉴定,现在的高科技造假制造一些“气印”很简单。因此,鉴定陨石,应更多从材质上去考虑,还要结合历史考察,比如广西南丹曾发生陨石雨,那么该地区的陨石的真品率可能会高一些,还有沙漠地区陨石也极易区别,真品率也会高一点。
由于陨石造假太多以及陨石真假难辨,所以对于收藏者来说,收藏风险很大,国内关注陨石的专业人士也是少之又少,建议广大收藏爱好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擦亮双眼 去伪存真
1.看外表熔壳:陨石在降落过程中与大气发生摩擦产生高温,使其表面发生熔融而形成一层薄薄的熔壳。因此,新降落的陨石表面都有一层黑色的熔壳,厚度约为1毫米。
2.看表面气印:由于陨石与大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陨石表面还会留下许多气印,就像按下的手印。
3.看内部金属:铁陨石和石铁陨石内部由金属铁组成,这些铁镍含量很高(5%-10%)。球粒陨石内部也有金属颗粒,在新鲜断裂面上能看到细小的金属颗粒。
柯达也是第一个设计制造出数码相机的厂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柯达就已经成功制成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化的数码相机。整个20世纪的最后20年,柯达都是数码影像市场上的绝对领头羊,当之无愧 (当时,索尼等其他厂商在影像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工艺实现能力上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20世纪90年代,柯达利用佳能、尼康的胶片机身二次开发生产的DCS系列数码单反独霸全球的专业市场。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柯达大规模进军消费级数码相机市场,它的产品以性能表现成熟稳健著称,上市之初就获得消费者认可。但随着柯达数码相机的热销,柯达却让人无法理解地停止了进步,据说他们甚至担心数码相机会对柯达胶卷的销售造成重大打击,于是,在2000年柯达DC4800后,柯达放缓了对于数码相机产品的研发。
然而,事实证明,柯达根本无法阻止由自己打开的 “潘多拉魔盒”,数码影像技术的成长速度显然超出了其始作俑者柯达最初的规划。柯达的片刻犹豫不仅让其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大块市场份额,甚至将其技术上的垄断宝座让出。2003年后,柯达虽然意识到策略上的失误,加大了在数码相机研发方面的投入,但失去大好时光的柯达最终败给了自己。柯达自身不是单反生产厂家,更没有镜头群的支持,产品研发又不积极。柯达是4/3英寸联盟的创始成员,它虽然在早期垄断了该联盟的CCD芯片供应,但随着奥林巴斯、松下联手摆脱了对柯达CCD的依赖,其在这个领域也落得两手空空。虽然柯达手头仍有众多与数码影像有关的专利技术可卖,它研发的大尺寸CCD感光元件也依然处于领先水平,但毫无疑问属于柯达的好时光已经随风而逝了。柯达的终结,与康泰时品牌的关闭,美能达相机的转手,禄来中画幅业务的中止并不相同,它的滑稽之处在于,它繁荣和衰落的全过程就像是自己有意导演的一出大戏,正当各路演员正在为这部大戏忙碌不停且收获颇丰的时候,他们的导演却突然宣布,大家继续玩,我洗手不干了……
2012年,各大数码相机厂家都在转型,巨星陨落的故事其实才刚刚开了个头。相信各大厂家都不会希望成为新故事的主角,但并购、退出市场的案例或将在今后一两年内不断出现,影像产业的老字号们安能独善其身?
2000年的柯达DC4800数码相机。需要注意的是,伊斯曼·柯达公司是胶卷制造商,也是相机整机制造商,更是半导体数字影像传感器的制造商,它还深度地涉及电影工业,甚至是打印和办公设备制造商……历史上的柯达还能和飞利浦一起设计制造高级影音娱乐设备……很难找到像柯达的产品线跨度这么大的专业影像厂商,也许柯达死亡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胶卷业务丧失价值之后,柯达在多条发展路线面前彻底迷失了。
首款135相机——柯达RETINA,20世纪中叶柯达先进的RETINA(雷丁娜)系统及其独特的DKL卡口镜头是唯一可以和徕卡以及康泰时在技术层面上完全抗衡的可换镜头旁轴相机系统。
延展阅读: 部分柯达反转片的特点
柯达Elite Chrome 100:常用于人像、风光摄影等多种题材,各方面比较平衡,性价比较高。
柯达Ektachrome E100S:适合人像摄影,细腻的颗粒、适中的对比度与饱和度。
柯达Ektachrome E100SW:适合阴天摄影,颗粒超细,色彩偏暖色调,反差适中。
柯达Ektachrome E100VS:风光摄影的好材料,色彩鲜艳、对比度很高,宽容度较好,但颗粒感较强。
流言终结者: 金属快门最可靠?
快门单元是数码单反的重要部件,它不仅决定了产品的最高快门和连拍速度,而且还影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早期入门级数码单反的快门寿命仅3-5万次,中端产品的快门寿命在10-15万次左右。如今,入门级数码单反的快门寿命一般为5-10万次,中端产品则在15万次甚至更多,高端产品的快门寿命可达30-40万次。数码单反大多采用电子操控纵走式焦平面快门,快门由多片快门叶片构成,快门的寿命与快门叶片采用的材质有一定关系 (实际受快门驱动和传动部分的设计影响更大),是不是金属快门叶片就更可靠呢?在胶片时代,金属制快门叶片 (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等)普遍应用在传统单反上,但由于金属快门的自重较大,快门叶片高速运动的震动与冲击较明显,应用上缺点是很明显的。因此随着单反产品的发展,塑料快门叶片开始与金属叶片混合搭配使用,普通塑料材质的叶片寿命大多不及金属叶片。随着新材料的研发,新型复合材料大量应用到数码单反产品上,如佳能EOS-1D X采用碳纤维材质的快门叶片,轻量化的同时提高了刚性;尼康D3s的快门叶片由碳纤维和凯夫拉纤维的混合物制造,它们的快门寿命高于普通金属快门,且拥有高速快门、高速连拍性能,让非金属材质快门的可靠性脱胎换骨。
大变焦数码相机落伍了?
现在买大变焦数码相机是否落伍?它们的机身参数真是诱人,3000元左右的产品性能究竟如何?有何好推荐?
如今,传统的类单反 (桥式) 数码相机产品确实受到入门级数码单反、数码微单的挑战,市场较几年前锐减。受制于感光元件尺寸,长焦数码相机产品在低照度下的噪点控制能力明显弱于数码微单、入门级数码单反,解析度也不及它们。但由于动辄20-30倍的光学变焦镜头的存在,大变焦数码相机的“粉丝”还是为数不少的,一机走天下的便捷性很符合家庭用户的需求。因此近几年,数码相机厂家依然较重视这块市场。佳能PowerShot SX40 HS (约3200元) 与索尼DSC-HX100 (约3150元) 是两款性能较出色的大变焦数码相机,它们均采用仿单反设计。SX40 HS配备1210万有效像素1/2.3规格高感光度CMOS感光元件,提供35倍光学变焦能力,等效焦距涵盖24mm广角端到840mm长焦端,它还搭载智能IS光学影像稳定器,并能拍摄全高清影片或慢动作短片。HX100的像素更高一些,达到1620万。它使用卡尔·蔡司Vario Sonnar T*镜头,等效焦距涵盖27mm-810mm (30倍光学变焦)。这款产品还提供3.0规格 Xtra Fine 可折叠液晶屏,并能在拍摄全高清动态视频的同时捕捉静态照片。
摄影百科: 双十字对焦点
数码单反依靠自动对焦感应器模块进行相位检测来实现自动对焦操作,产品的对焦点数量是由对焦模块决定的。比如尼康D4配备的Multi-CAM 3500FX对焦模块就提供 51 个对焦点,佳能EOS-1D X则采用61点高密度网状阵列自动对焦感应器。但是,可别以为对焦点数量是决定数码单反对焦性能的关键,其实对焦点的类型更重要。比如最基本的横向或纵向型呈 “一字”线性对焦点,它对横向或纵向光束比较敏感,它们都有各自不太擅长检测的被摄体形状或图案。“十字”对焦点可利用横向线型感应器和纵向线型感应器,对水平、垂直光束均敏感,对焦性能明显优于 “一字”对焦点。双十字对焦点即叠加了两组十字对焦点,它有两种形式:“井字”型、“米字”型,其中,美能达在Dynax 7型单反相机上首次应用的“米字”型对焦点不仅能在水平、垂直方面获得高速对焦性能,而且还对斜向的条纹敏感,如此大大提升对焦的精度与速度,它将是中高端数码单反的发展趋势。有趣的是,索尼在收购了美能达单反部门后,在其新一代高端机型上居然放弃使用 “米字”型双十字对焦点,转而应用了一种独特的井字形双十字对焦点,并在两条水平传感器中间增加一条高精度水平传感器。
液晶屏遮阳罩实用吗?
请问有没有专为数码微单相机设计的液晶屏遮阳罩?
数码微单相机基本未配备光学取景器,电子取景器也通常为可选配件,取景主要依靠机背液晶屏。虽然厂家在液晶屏抗眩光方面做足了功夫,但当旭日当空、艳阳高照之时,液晶屏的画面仍会显得较为暗淡,影响用户对画面色彩、曝光等的判断。为产品安装液晶屏遮阳罩是较简单的遮阳解决方案,国内产品的价格较为低廉,通常百元以内即可买到。液晶屏遮阳罩由两部分组成:粘贴在机背液晶屏上的保护盖、可拆卸的遮阳罩。遮阳罩通过扣件或磁条吸附在液晶屏保护盖上,同时遮阳罩折叠后又可起到保护液晶屏与防尘的作用。它的使用较为简单,不过安装后会增加机身整体厚度,略微影响便携性。由于不同型号的数码微单相机液晶屏尺寸不完全相同,机背结构也有所差异,因此选购液晶屏遮阳罩时要注意对应的机身型号,以免选购的产品安装不上。
有必要选购可视快门控制器吗?
最近,在市场上看到一些不同品牌的可视快门控制器,比普通快门遥控器功能丰富不少,价格也不算太贵,不知道这类附件实际使用效果如何?
可视快门控制器就是结合了取景系统与快门控制器的一种装置,它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只要数码单反带有视频输出端与快门线接口,即可使用它。有线的产品价格较为便宜,如爱图仕、永诺等国产品牌产品的价格通常在500元以下。但如果你的数码单反已经拥有可翻转液晶屏,那选购有线快门控制器的意义不大。无线可视快门控制器不仅能实现无线遥控拍摄,还能无线取景。如果你经常使用三脚架,且常使用数码单反拍摄视频,那无线可视快门控制器的离机取景、遥控拍摄功能让拍摄过程变得更轻松、方便。当然,它们的价格明显高于有线产品,如德国的富达时、国产永诺等品牌的产品价格都在千元以上。
影棚安装背景布的相关问题
正在考虑搭建一个小摄影棚,准备买一套摄影灯并安装背景布。我看到过专业影楼的背景布是可以快速更换的,这种装置贵吗?家庭是否可以实现?
你说的就是影棚背景布升降器,它挺简单的,价格并不贵,安装并不困难。影棚背景布升降器提供多轴设计,可同时安装多块背景布,拍摄时可仅放下需要的那块。这种装置分为电动的和手动的两种。手动产品采用拉帘的设计,通过拉绳将背景布卷起或放下,三轴的产品(即可安装三幅背景布)价格在200元左右。电动的产品则依靠马达来实现背景布的升降,它们通常可遥控操作,使用更为简单,四轴的产品(即可安装四幅背景布)市场价格约500-600元。
微距镜头的选购
我已经选购了EF28mm F1.8和EF85mm F1.8两只镜头。能否为我推荐一款微距镜头?
佳能的百微(EF100mm F2.8 USM)和百微IS(EF100mm F2.8L IS USM)无疑是最受关注的微距镜头之一,因此还是建议你将它们列为首选,将来再填补标准镜头的空白。如果你还是坚持希望选购50-90mm焦段中的微距镜头,那首先可以考虑腾龙 AF SP60mm F2 Di II Macro。腾龙微距镜头也是久经市场磨砺的,其SP60mm F2 Di II Macro市场价约3000元,最大光圈F2,是微距镜头中少见的。它配备大直径LD镜片、BBAR宽频抗反射镀膜能有效抑制鬼影耀斑,支持全时手动对焦功能。可拍摄各类微距作品,特别适合在弱光下拍摄照片,它的唯一缺点是小像场设计,成像圆只能覆盖APS画幅(如EOS 7D)的数码单反。
三脚架包的选购
原配的三脚架包质量较差,使用不便,能否帮忙推荐一款价格实惠且防震、耐磨的三脚架包?
我们认为多数知名国产脚架品牌,如百诺等配送的三脚架包已经可以满足需要。如果仍不满意,进口品牌三脚架厂家基本都有零售的三脚架包(桶)类产品,如捷信、曼富图等品牌的三脚架包价格在500-1500元。考虑价位问题,建议你选择国产品牌,如柯士比得、赛富图等。柯士比得SY-754帆布三脚架包外观较为时尚,产品的整体防护性能出色,耐磨性、防水性均较理想。赛富图G系列三脚架包均采用1680D尼龙面料,内衬16mm加厚珍珠棉防护层,防震性能出色。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系列的三脚架包都有多个尺寸选择,以对应不同长度和管径的三脚架,当然它们的价格也随尺寸不同而略有差别(最大号的一般在150元左右)。
尼康超广角变焦镜头的选择
我打算为尼康D700配备一只F2.8恒定光圈的超广角变焦镜头,当然原厂是一定的,请为我介绍一下。
根据您的需求,建议从尼康AF-S 17-35mm F2.8D IF-ED(约10800元)或尼康AF-S 14-24mm F2.8G ED(约13500元)入手,这两款产品均配备超声波对焦马达。AF-S 17-35mm F2.8D IF-ED被誉为金广角,它内含精密玻璃模铸非球面镜片与ED镜片,解析度高,逆光下表现出众,镜头畸变控制理想。AF-S 14-24mm F2.8G ED于2007年,它的焦距涵盖范围非常前卫(至今在同类产品中未被超越),它拥有更多的ED镜片和精密模铸非球面镜片,还覆有纳米结晶涂层可消除内部镜头元件的反射。不过由于视角极宽广,造成前组镜片曲率太大,无法安装任何滤镜,驾驭起来也较困难。建议你结合手中现有器材的情况来最终决定。
多用途双肩摄影包
有没有双肩摄影包既能放器材又能装少量换洗衣物以及个人用品?
进口的天域(Tamrac)3385与乐摄宝Rover AW II和国产的百诺(Benro)锐步(Reebok)系列都能满足您的这类需求。天域3385使用杜邦Cordura(考杜拉)面料,耐磨、耐撕裂,防水性十分出色。它采用上下两层设计:下层摆放器材,可放置1台机身、2-3只镜头(包含70-200mm镜头);上层可放置衣物,空间不是特别大,但还是可以应付夏日的短途旅行。百诺锐步(Reebok)系列摄影包也采用了上下两层布局的设计,上层既可以放置小件衣物等杂物,也可以安装内衬变成存放相机的空间,另一大特点针对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优化了背带和笔记本舱的位置,采用了防盗的主舱设计(主舱盖紧贴背部,背负时器材几乎不可能被盗取)。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如何创建更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情境成为教师们日益关注的课堂切入点。笔者从2005年开始在日常教学中探索创建合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多元策略,2013年,在整合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驱动、情境突破”教学范式的雏形,得到了区教研室领导的高度评价。尤其在读过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之后,明确了情境课程的五点操作要义(“美”为境界;“思”为核心;“情”为纽带;“学生活动”为途径;“周围世界”为源泉)[1],并感到由衷欣慰。虽然自己在情境教学的摸索过程中走过很多弯路,但最终方向和李老师是一致的———无论课堂教学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何种教学手段,思想和情感永远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甚至直指课堂的终极意义。从教学实践来看,中学化学课堂创建更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一、故事导入,让课堂妙趣横生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饮食中的有机物》“乙酸”这一部分用这样一个故事来引入课堂———“相传唐代名相房玄龄之妻善妒。唐太宗觉得老房劳苦功高,有一次赐给了他两个美姬。哪知老房之妻一顿乱棍将两个美姬打得抱头鼠窜。唐太宗大怒———这悍妇也太不给寡人面子,于是把老房之妻找来,摆上一壶毒酒,给她两个选择:要么把美姬带回家,妻妾和平共处,把老房的后勤工作搞好;要么饮下毒酒,还老房一个自由之身。这妇人也真刚烈,二话没说一仰脖把毒酒喝了个底朝天,却酸得眼睛鼻子皱到了一起———原来是一壶山西老陈醋。‘吃醋’一说便由此而来!”学生大笑之余,肯定会对“食醋”的性质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再适时引导:“同学们一定想知道,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这堂课要研究的对象———乙酸!”如此,课堂便具备了良好的“凤头”效应,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思维碰撞提供了先决条件。再如“铝与铝合金”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教师抛出这样的问题———“你知道吗?在历史上,拿破仑三世曾经以拥有一件铝制器具为身份的象征,其价格远远超过相同质量的白银甚至黄金。”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子便被调动起来,接着教师可以设置思维平台,让学生从铝的性质的活泼程度以及金属的冶炼方法等角度进行思考,学生讨论总结后,适时提供信息———“是不是跟当时铝的冶炼工艺有关”。此时再引导学生回顾金属钠的工业制法———由于性质非常活泼,钠不能用常规的还原方法进行提炼,必须采用电解法。[2]学生在层层推进的问题引入中获得了思考的愉悦并解决了问题:电力的大规模应用只不过几百年时间,由于铝也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常规冶炼方法显然很难得到大量的铝单质,所以在相应的历史阶段,铝制品的价格超过白银、黄金就不足为奇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搜集素材,让那些与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故事、趣闻、典故与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课堂的趣味性和问题的针对性便能得到有效提升,进而驱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课堂呈现出更加蓬勃的思维互动。
二、场景模拟,让问题深入浅出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注意创造性地运用演示实验或者分组实验,将有效地帮助学生摆脱思维障碍,直抵问题的知识内核。很多教师把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割裂开来,把实验教学当成课堂的附庸,而忽视了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取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一特点。但实验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不要局限于教材设置的演示实验或者分组实验,而要创造性利用实验手段,模拟教学场景,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恰当的信息与思考切入角度。在“海水中的元素———钠”这部分的教学当中,有一个典型思考题:“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煤油和水的混合溶液,静置分层之后加入一小块金属钠,问此时钠与混合物可能出现的反应现象。”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教师们往往会通过详细的分析来推导“钠在水和煤油的界面上下浮动”这一结论,却容易忽视最直观的呈现方式———只需设计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现象一目了然。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更锻炼了他们自主的学习思维。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唯一手段,不仅如此,教师应根据知识脉络灵活组织实验教学,把一些僵硬刻板的理论问题转化成鲜活生动的实验现象。这样一来,课堂的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丰富与深化,而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态度等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三、贴近生活,让学生产生共鸣
让很多学生对学习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就是:现行的教材中很多内容远离生活,缺乏鲜活生动的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曾有研究者进行过专门的实验,分别选取认知水平、学习成绩接近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分成三组,进行对比理解识记实验:一组只提供一批烦琐的数据让学生进行背诵记忆;另一组则提供情景图片让学生分类处理数据;最后一组不仅提供了情景图片,还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进行相互提问。结果三组的对比数据大相径庭,识记结果呈阶梯状分布,第三组的认知数据比第一组平均要高出20个百分点。这也从另外的角度揭示了创建合理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创建更加生活化的场景,让知识的落点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中化学“物质的量”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公认的教学难点,作为一个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物理量,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且学会应用,一直困扰着众多化学教师。而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是这样处理“物质的量”概念引入的———“我们到集市上买白菜,论‘斤’买;我们衡量一棵树的高度,多少‘米’;我们说从早晨到现在,过了两个‘小时’,这些问题,都是单位和物理量的关系……”通过学生熟知的内容,把问题的理解设置成多个梯度,学生便可以明确“物质的量”是一个衡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而“摩尔”则是这个物理量的单位。在处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农村盖新房时常见的场景———将水倒入盛有生石灰的地窖,水很快便沸腾起来,此时把生鸡蛋投入其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鸡蛋便被“煮熟”。此时提出问题:“在生石灰和水反应的过程中,除了物质的变化,还存在着什么形式的变化?”或者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生火做饭时,‘火’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这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新知识的分析,就可以更加有效地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
四、创设质疑,让思考开启智慧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敢于质疑与创新的精神。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被限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小圈子中,缺乏自主意识。而如果要改变这一局面,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乐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学时就必须创设质疑情境,把学生“机械接受”过程变为“主动探究”过程。以对“SO2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的分析为例,二氧化硫可以使红色的酚酞试液、品红试液和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分别褪色,很多教师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习惯于告诉学生结论———在三个过程中,SO2分别表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漂白性和还原性。但这样无疑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我们完全可以设计这样的质疑情境———“SO2能够使这三种有色试液褪色,那么它们的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呢?该怎样证明呢?”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形成实验探究思路———“可向褪色后的酚酞溶液加入NaOH等碱性物质,会看到溶液重新变红,从而证明使红色的酚酞褪色是因为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中和了溶液中的碱性物质;加热褪色后的品红溶液,品红溶液红色复现,证明使品红褪色是SO2表现了漂白性(暂时性漂白);而向褪色后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可以根据沉淀现象判断SO2-4的存在,证明SO2表现了还原性。”这样先以质疑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再以实验场景验证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更加符合现代教学论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必然产生更积极的影响。笔者尝试推行的“问题驱动、情境突破”教学范式,其核心正是这种通过质疑引发思考、以情境突破认知障碍的教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思考情境、合作交流情境,从而实现知识由点及面的传递与再现,并且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唤醒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最终达到开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目的。
五、角色转换,让互动激发共鸣
“记忆金字塔”理论是近年来很多教育专家重点研究的领域,这种理论详细表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内容的记忆产生的影响(其基本表述如图1所示)。图1充分说明更加开放多变的授课方式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必然需求,理想教学情境的创设同样有着科学的理论支撑。很多学校和教师的研究成果也充分体现出这种规律,例如在青岛教学界颇具名气的“小先生”教学法,其实质就是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互相充当“小先生”质疑、答疑的过程中渗透讲授体验、强化认知思维并培养合作意识。[3]分析一些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背景,往往会发现它们的理论内核殊途同归(例如蔡林森老师的“先学后教”教育思想,再如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教学模式”,都已经成果斐然引人关注,并且被推广到全国各地)。除去滋生一种教学模式所独有的教育土壤之外,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契合了科学的记忆规律,顺应了“记忆金字塔”理论体系的研究方向。[3]所以,如何创造科学的情境,让学生以主人公的姿态“代入”其中,体验讲授和教师角色的快乐,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研究常态。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通过不断学习昌乐二中等名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笔者任教的黄岛区第五中学在2012年正式开启了“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作为一所普通高中,承担着本地区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克服生源基础较差等不利因素,通过探索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开辟出了一条科研兴校的崭新路途。[3]在学校这种浓厚的科研氛围之中,笔者也开始了个人化学教学的探索尝试,当学生适应了“问题导入—合作探究—情境突破—成果展示”的课堂学习思路,他们就会在质疑、思考、释疑、展示的过程中体会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而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合作学习、共享成功的意识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并且发展壮大,“问题驱动,情境突破”教学范式就是在这种研究氛围中应运而生。[3]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会严重压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平台,让更多的学生拥有适度机会进行讲授体验和教师角色体验,这样不仅是记忆效果的简单提升,也是让学生体会成功愉悦感、塑造他们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六、灌注情感,让教育回归原点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经历了几轮高三教学的洗礼,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之后,教学往往经历一个“由绚烂回归平淡”的过程,他们不再致力于课堂形式的求新求变、授课内容的“奇峰崛起”或者“柳暗花明”,甚至省略了一些容易让课堂出彩的环节。有青年教师对这种现象感到困惑———为什么在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课堂上,师生互动却依旧和谐高效,课堂效果也并不比那些“花团锦簇”的课堂逊色?这里面不乏教学智慧的提炼,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眼中始终有“人”存在,他们把学生看作一个个有血有肉思维饱满的“人”,而不是一尊尊心无旁骛、被动接受的学习机器。在这些课堂上,始终充满教师和学生情感与思想的交流,教师的眼神、表情乃至肢体动作都传递着对学生的期待、信任与督促。同样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任教同一个班级,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深入课堂我们便不难发现,虽然存在学科特点造成的客观差异,但那些情感更饱满、交流更充分、空气更民主的课堂显然更受学生青睐,而致力于创造这样教学情境的教师也必然更受学生欢迎。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不是给学生传授什么,而是通过课堂让学生领悟什么,直至学生自身养成什么。笔者的一堂校级评估课,最后一张幻灯片上的这样一段文字深得同事们推许———“化学是求真的科学,让我们全力求索世界真知;化学是扬善的科学,让我们深情拥抱世态万象;化学是唯美的科学,让我们沉入其中,用心感受化学之美!”当我们的课堂充满着情感和思想的音符,师生在一种积极、和谐、明朗的氛围中互动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维、情感乃至人格的培养,这或许才是教育的终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