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育资源大全11篇

时间:2022-07-26 22:27:2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育资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育资源

篇(1)

资源主要是指:“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辞海》将资源解释为“资财的来源”且多指天然资源。

教育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撑和拓展教育功能的事务的总称。能够对教育事业起到支撑和拓展功能的事务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

学生体质的下降除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家长不重视等原因外,体育人力资源起到很大作用。不可否定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的意义,也不能忽视良好的体育场地器材对于学生体育活动的作用。体育人力资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起到巨大作用。

一、国外研究现状

由雅克・德洛尔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指出:“当前世界现有文盲8.8亿其中2/3为女性,将近1.3亿的学龄儿童失血,60%为女性。”可见世界范围内女性的教育配置情况存在着不公平性。

美国的科尔曼《关于教育机会平等性的报告》一文中指出:在美国白种人自称为上帝之子,他们蔑视和瞧不起黑种人,因此,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黑种人受到更多的不公平待遇,使教育资源出现配置不公平的现象。为了解决国内这种学校中歧视黑色人种的现象,美国于今年颁布了《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实现了中小学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的政策,不论是在学生的择校和学校的普通教学的开展、师生的关爱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黑种人都与其他肤色的人种一样享有同等待遇。

综上观点,当前国外对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更多的是关注教育资源的公平,强调让任何肤色任何性别的适龄儿童来接受教育,这其中更加关注失学的女童和肤色黝黑的黑种人。再就是更加强调教育资源的配置应该以市场为调节器,重视市场的选择,淡化政府的调节功能。国外这些研究方向也为我国今后的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课教育资源的研究,可大致分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资源的概念与构成的综述

岳怀玉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研究》一文中指出:“教育资源,一般是指保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也称教育条件。

张素蓉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是缩小基础教育质量城乡差异的根本保证》一文中指出:教育资源主要由人力、财力和物力组成。其中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工勤人员等。

当前我国对于教育资源的概念研究相对较多,多认为教育资源主要涵盖人资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等。仅仅是概念亦或是在理论角度来论述教育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对于教育资源的概念认识相对统一,但对于教育资源的分类方式的论述也相对统一,缺少对学校文化资源、社会对于对教育的希望等方面进行论述,仅仅是就教育资源而论教育资源,缺少与国家和社会的必然联系与衔接。

当前我国对于教育资源在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的认识相对统一,均对教育资源对于教育的作用给予较高评价,且在这的理论指导下很多学校纷纷加大教育投入,进行内涵建设,来丰富自己的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品牌以及教学质量,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学校以及学生来说均是一件好事情,是能够推动教育事业进步的事情。

(二)农村小学的体育人力资源现状综述。

刘成,司虎克,莫兰加在《衡阳市高校体育人力资源优化整合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主要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衡阳市高校的体育人力资源进行研究,指出当前衡阳市体育教师的师生比偏高,均值达1: 401,远远超过教育部规定的1: 120- 150比值要求;财力资源投资不足,学校的体育维持费在17- 40万元/年、生均14. 2- 20元/人。体育锻炼的场地与器材紧缺,生均体育锻炼场地每人不足3平米。

陈飞在《促进农村公共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一文中指出:农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师资缺乏新鲜血液;财政拨款难以满足学校的发展;“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难以缩小农村性教育差距;学校的教学设施阻碍了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三)农村小学体育人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研究。

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人力资源多指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从事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管理、竞赛工作的人员。理论可以包括体育教师以及主管体育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其中主要是指体育教师。

郭彩琴,曹健在《教育公平:配置教育资源的合理化原则》一文中具体指出:实现教育公平的三条原则,分别是:教育公平的平等性原则;教育公平的差异性原则;教育公平的补偿性原则等。

三、结语

综上观点,当前国外对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更多的是关注教育资源的公平,强调让任何肤色任何性别的适龄儿童来接受教育,这其中更加关注失学的女童和肤色黝黑的黑种人。再就是更加强调教育资源的配置应该以市场为调节器,重视市场的选择,淡化政府的调节功能。国外这些研究方向也为我国今后的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当前我国关于农村地区,也可以了理解为对相对落后地区小学人力资源的现实状况的相对较多,多是通过调查得知当前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经济等原因人力资源的配置相对落后等结果,这些研究结果的得出对于提高我国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1共享单车发展

1.1问题

共享单车给政府、公司、用户带来不同的难题。共享单车对政府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单车数量之多出现了城市交通混乱现象;共享单车调度、维护、维修等对企业提出较高要求;共享单车中“共享”名不副实。

1.2原因

2016年被称作为共享单车的元年,共享单车发展时间短,经营模式新,存在很多问题。问题出现之后,首先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以下是对共享单车出现问题的原因的分析。①共享单车共享范围小,用户APP与该品牌单车成映射对应关系,每个品牌都有各自APP,APP之间没有共同的接口,不能实现“跨越”骑车;②单车用户服务质量低,大量缺轮、少座、没气的单车随处停没人修的现象严重,售后服务不及时;③标准不完整,单车投放市场之前,没有制定一套完整的标准,在后来遇到问题时,没据可依;④共享单车市场预测能力弱、市场风险大,规划不全面,在投放市场之前,没有做好政府、企业、用户三者之间协调关系,没有落实三者各自责任与义务。

2共享单车与教育资源之比较

共享单车和教育资源库都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共享单车和教育资源库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①两者的目的相同—共享;②两者现状一样—缺少管理;③两者之间的数量上一致—多,共享单车数量以万辆为单位,教育资源库以百G为单位;④两者的操纵对象关系一样,需要协调好政府、企业、用户之间的关系。剖析共享单车问题后,加强教育资源库管理。

3教育资源建设需求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在2015年12月已达6.88亿,其中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人数已达3.4亿[3]。现在提倡终身性学习,而终身性学习将来发展的趋势是利用互联网中终端设备,以数字化的教育资源为基础,实现非正式的学习[4]。非正式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充足的教育资源,方便学习者们学习。随着教育资源数据量、内容与形式的极大丰富,教育资源管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方便学习者搜索、筛选信息,教育资源必须进行管理[5]。

4教育资源管理建议

4.1标准化

教育资源管理要有一套完整的标准,没有标准,何来教育资源管理?教育资源管理就是依据标准化规则,对教育资源进行管理,实现教育资源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用户的目的。古人用“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等语言来告诫我们用标准规则约束自己行为。教育资源标准化有以下好处:①教育资源标准化就是用标准设计教育资源框架、约束使用者、规划资源模块、限制资源内容;②教育资源标准化就是使教育资源中的模块设计、模块实现、模块操作、模块管理等每一部分都有理可讲、有据可循,而不是像共享单车一样随时随地停放,没有规则;③教育资源标准化实现教育资源管理合理化,以用户为中心,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目前,在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上已经体现了标准化,如佛山学科群资源网站的建设。我国教育资源库标准一般套用LOM或对LOM标准适当修改[6]。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教育资源库标准是当前第一要务。

4.2无门槛

无门槛就是免费性或公益性。教育资源库以用户为中心,具有无门槛性和公益性。但是我国绝大部分的资源库主要由政府牵线,企业开发[7],而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赢利。数据资源库具有商业性,数据资源库以费用为门槛,收取用户一定费用。教育资源库建立目的就是提高我国人民的素质,发挥众人的创新能力,教育资源要具有无门槛性、公益性。教育资源实行无门槛能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降低教育资源库建设成本、激发国人创新意识、促进教育领域发展、提高科研能力。实现教育资源库公益性必须做好政府、公司、用户之间的工作,三者之间协同合作,共同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库公益化。以共享单车为警示,不能将全部压力直接转化到公司、政府或用户,造成某一方压力大,政府、企业、用户之间不协调的关系。通过沟通交流,做好政府、公司、企业之间的工作,构建三者之间平衡关系,提高教育资源库的服务质量[7]。

4.3操作简单、用户中心

教育资源库以用户为中心,应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利用互联网技术,减少数据库操作流程,实现技术改变生活。不同用户检索信息能力不同,检索教育资源库的方法要简单。用户在下载资源时,要经过注册、登陆、筛选资源、下载资源等一系列复杂流程,教育资源库管理要化繁为简,方便用户操作,给用户带来满足感。共享单车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骑车只需输入车牌号或扫码完成开锁。教育数据资源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快速登录网站;以用户为中心,给用户提供便捷的登录方式,向用户提供一个友好、自主、协助、研究性的使用环境。

4.4共享目的

教育资源共享就是将教育资源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他人共同拥有。教育资源库是一个分类多、数据庞大、形式多样的数据库,只开发一个数据库,进行集中管理、集中存储是不符合现实的。所以,需要开发不同功能、不同内容、针对不同对象的数据库,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就是要每个数据库之间实现共享,共享包括两个方面的共享:①数据库之间内部共享,实现各数据库之间顺畅无阻的数据访问,满足不同用户需求;②数据外部共享,通过外部链接方式,实现外部数据共享,便于用户查找信息,提高用户数据搜索能力。

4.5优化资源

网络教育资源存在资源利用率低、使用效果不佳的情况,造成教育资源库“数字废墟”的原因:①内容重复。教育资源库由于市场定位不清,造成资源内容多、杂且重复,如云南、湖南、安徽、河南等地方性基础教育资源网、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等资源库,内容存在大量重复。②无更新。教育资源库建设完成之后,没有数据的更新。教育资源库由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采用项目招标方式,教师只负责“生产”,不负责“销售”,更不负责“产品升级”和“售后服务”[8],教育资源库没有更新,赶不上时展,降低教育资源质量。③无深度。教育资源库内容多、范围广,资源不精,例如某资源中心有488G资源,囊括了小学、初中所有科目的内容,平均下来每门每节占的空间很小,不能深度解析知识点。教育资源库内容建设要充分考虑各学科特点,向专业化“深度”发展。

5结语

教育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也是教育信息化重点建设的内容[9]。本文以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为警示,从教育资源库的标准性、门槛性、目的性、共享性、优化性等方面研究提高教育资源库服务质量、增加教育资源库风险抵抗力、缓解无人用教育资源库、无教育资源库可用的窘境,协调政府、企业、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优化教育资源服务系统[10]。

参考文献:

[1]石海娥.共享单车:千亿市场待挖掘[J].光彩,2017(2):48-49.

[2]张燕.共享单车如何与城市共享共融?[N].宁波日报,2017-01-05(5).

[3]马晓珊.非正式学习背景下线上组织学习中的知识传递研究———以微信讲座为例[J].管理观察,2016(25):53-54.

[4]刘新鸽.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2.

[5]余胜泉,朱凌云,曹晓明.教育资源管理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3(9):96-99.

[6]陈向华.构建教育资源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4(1):50-52.

[7]俞毅.教育资源库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教育学院报,2008(6):26-28.

篇(3)

李玉顺:自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颁布以来,大家对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话题愈发关注。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前提是我们要对“优质教育资源”有明确的界定。不同的教育资源,服务对象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对象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首先是教师资源。一直以来,尤其是在中小学领域,教师资源一直以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为主,而真正能辅助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却十分匮乏。《规划》中提出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就是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而只有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原理、掌握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方式,才能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常态化发展。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我认为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才是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是学生资源。在我国教育资源建设前期,主要以教师教学应用的课件、教案等资源为主,而学生的学习资源较匮乏。学生资源包括学生的日常学习资源和能够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资源。在如今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利契机下,全社会都在共同推动育人机制的创新实践,在新时期、新阶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认知目标,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能力的资源,才是优质的教育资源。

再次是家长资源。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是理论上的素质教育,实际上的应试教育。这种教育环境、教育体系导致我们的学校、教师去做应试行为,而这种行为将制约学生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要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就必须通过优质的家长资源将信息化思想渗透给家长,辐射整个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能够适应教师教育教学应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够满足学生成长、健全学生人格,能够帮助辐射家庭、社区直至辐射社会的教育资源才是真正优质的教育资源。

记 者:作为教育资源建设领域专家,在您看来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如何?

李玉顺:根据国内资源环境,可将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为三个层面,即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

首先,以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为例,从该平台可以看出,国家对资源平台建设的推进力度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该平台新改版之后,更加体现了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例如,新平台中增加了知识点资源、探究性资源等模块;在技术角度上更加适应教师的应用需求……此外,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国家精品课程网、高校资源网、大学视频公开课等平台,都汇聚了大量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优质教育资源。所以从顶层设计上看,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架构是完整的,并且已经形成了基本态势及一套完整的体系。

其次在地方政府层面,北京教育资源网、北京高校特色资源网、北京数字学校、开放大学等,广东名师网络课堂,深圳、湖南、江苏、上海等地的“学习资源超市”,无不说明了地方政府对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关注与重视,并且都形成了各自稳定的发展机制与体系,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如火如荼。

再次是社会层面,新浪教育频道、百度文库等社会教育平台已聚集了海量的教育资源,众多商业平台也将注意力转移到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领域,如中学学科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等,为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可以说是海量的、丰富的,国内各级、各方面对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认识是十分清醒的,所以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

记 者:请您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谈谈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建设还面临着哪些问题,并有哪些对策?

李玉顺:一是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整体架构问题。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正处于从无序化向有序化转变的过程中。我认为国家、省市不需要身体力行参与到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中,而是要代表国家、政府根据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规律形成合理的整体架构、机制和体系。

二是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要建立正确的协作关系。政府要将建设经费投入的重点从硬件建设向实践应用转移,向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延伸,建立常态化机制。学校要积极共享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

三是对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应注意对教育资源的合理规范,形成资源“圈子”,为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按需推送,建立良好的资源服务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此外,还可以通过积分、货币等交易机制,使平台具有商业和共享双重属性,形成良好的、能够促进政府、学校、企业协作的环境。

篇(4)

二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现状目前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呈现的差距较大,尤其是2001年以来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以来,使本来薄弱的农村教育发展更加雪上加霜。笔者将以2005年为例,对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从教学条件、师资等方面做简要的分析。1.教学条件。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趋于老化。2005年罗新云在对湘南B区城乡中小学师资调查中显示,城市教师中35岁以下的占43%,而农村仅有30%,51岁以上年龄的教师中,城区仅2位,占城区教师的11%;农村中有476位,占农村教师的36%。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城区教师年龄结构的差异,反映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城区教师结构的差异。[1]开县中小学专任教师队伍中,50岁以上的教师占了17.1%。其中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46岁以上教师有2591名,占小学教师总数的40.7%。他们的进取激情相对不够,职业倦怠明显,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这部分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不强,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课余抓业务自修的少,搞休闲娱乐的多。[2]教师的年龄结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教学质量。

三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的原因分析

1.城乡二元体制。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源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我国长期以来“城市优先发展”策略使教育在城乡间进行了事实上的分割,形成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二元管理模式。农村教育经费主要是农民来负担,而城市教育则由国家财政来承担,当城市学校致力于创建文明校园、示范性学校时,农村学校还处于解决无危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入学率的起点上。

2.现行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主要不是来自政府的财政支出,而是依靠收取学杂费和教育附加费来维持,义务教育投入使乡镇财政不堪重负。随着基础教育管理层次的逐渐下放,乡镇政府承担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近年来,由于农村义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加之一些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乡镇政府财力薄弱,难以支撑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育困境,使教育资源在县城区域内得到配置。但农业税取消后,县乡镇收入减少,教育经费所占财政比例增加,有调查显示,县乡镇赤字和负债严重,偏远和落后地区尤其如此。[3]

3.教育资源分配操作中的“权力效应”和“政绩效应”。边际效益理论认为,市场中的经济实体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多次进行扩大生产,每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都会与上一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有个差额,这就是边际效益。但在教育领域与此不同的是,教育效果具有滞后性,即教育成绩可能会在投资后的几年或十年后出现。城市较为优质的学校,本身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环境较好,与农村学校相比教育效果更显著。在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掌握教育分配权力的领导者为维护其自身的利益,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条件较好的优质学校。对优质学校的投入能更容易的体现教育部门和政府的政绩与形象。城市学校不管在区域位置还是在学校条件上都占有优势地位,因而能更容易的在经费投入、课题申请等方面取得农村学校不能或很难享有的机会。

4.“城市取向”的教育资源配置观念偏差。长期的城乡二元制经济使得教育资源配置忽略了农村特点,体现出典型的“城市取向”。教育资源配置过去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决策的制约与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教育也秉承了这种思想。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观念指导下,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市学校、重点学校,而牺牲了更多的农村学校、普通学校的发展。在课程设置与教材安排上,城市取向严重。教学大纲、教材根据城市学生能力和特点编排,忽视了农村和地区的差异性。多项调查表明,教学难度高,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是仅次于经济负担的第二位辍学原因。城市取向的规则使农村学生输在了起跑线上,是教育不公平最大的不公平。

篇(5)

科技教育的内涵与“科技”内涵的理解紧密相关,从强调“知识系统”到强化“方法体系”,到突出“探究过程”,到关注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再到对科技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强烈呼唤,科技教育的内涵不断发展,科技教育资源和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途径也会不断丰富。

一、高中科技教育资源的分类

高中科技教育资源是多层面的、多元化的综合资源,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区、社会之中,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少年宫、社区科技教育中心和科学家、工程师,以及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广泛的社会资源。校内资源主要有教师与学生,与科技教育有关的课程,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校园科技环境(如实验室、图书馆、科技实践基地)等。

1.教材

一般是指教科书,它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科技教育中最重要的资源。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史、政治、语文等学科在培养学生形成世界观、运用辩证法,以及客观地认识世界等方面有着启蒙作用,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学科教材中有关科学知识、实验探究、理论探索、科学发展史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等内容,都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素材和资源。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中蕴含的科技教育资源,并善于运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校本教材也是科技教育资源不可或缺的部分。校本教材是以学校为本位、在由学校自主确定的校本课程中开发出来的教材。校本课程是落实学校办学方针,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课程,具有传承性、特色性和地方性,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传承的载体。校本科技教材是学校坚持发展自己的科技教育特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科技教育资源。

2.学校实验室、图书馆

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实验室是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实验技能的主要场所。图书馆的大量科技书籍是学生查找科技资料、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信息来源。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高科技的数字实验室也进入了数学、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使学生能及早地接触高科技,并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传统实验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实验观察的视角和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室资源是在高中科技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资源,应当不断进行创新开发和利用。

学校各类专用信息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装备大量高科技设计和多媒体设备,是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讨的理想场所,理所当然成为学校科技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校园文化环境

从广义上讲,学校环境是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良好的校园环境也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科技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建设学校的科技环境。

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科技教育环境的建设,除了有先进的图书馆、专用科技教室、先进的教学设施外,在校园内设置了创生石、“创”“生”浮雕,建设了现代农业实践大棚,为各类树木悬挂介绍牌,建设介绍学校科技教育成果的科技馆、电离层实验室、航模室、陶艺室等,并在教学楼和实验室内张贴介绍著名科学家事迹的画报,设置科技实践活动专栏橱窗。我们大力营造充满科技教育特色的校园氛围,让教师和学生一走进校园,就有一种震撼,有一些思索和渴望,从而使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理念与师生的创新思维在校园内交相辉映,努力创设“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科技育人环境。

4.学生社团

科技社团是集合有共同兴趣的学生进行专项科技活动的大本营。有活跃的科技社团,才能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为学校科技活动的持续深入发展,形成学校的品牌和特色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校科技社团分为永久社团和临时社团。适合长期开展的科技专项活动,可建立永久性社团,如航空航海模型俱乐部、天文观察小组、陶艺馆等。属于临时性科技活动的则可建立临时社团,如汤山翠谷现代农业考察专项研究小组、阳山碑材与南京旅游文化开发研究小组、关注食品安全―揭开地沟油变清的秘密科技活动小组等。

5.教师资源

学科教师是传播科技文化的关键要素之一。学校中从事自然科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具有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科学发展、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方法有全面的了解。因此,从事自然科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中坚力量。而人文学科教师丰富的人文素养,对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也会起到互补和提升人格的作用。

6.校外资源

社会上蕴藏着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如互联网、各类科技场馆和科学研究所、高科技工业园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科技专家、学者等。将这类资源与学校科技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科学家的过程中了解最新科技成果的运用和开发,感受科学技术为推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关心治理环境污染的科技方法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多年来,我校始终致力于校外科技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建设,与在区高校开展广泛的科技教育合作,建设了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科技教育合作基地,并在紫金山天文台专家的指导下建立了电离层观测中心,成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电离层观测网的中国监测中心之一。我们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科技教育紧密结合,将南京汤山翠谷现代农业园区、南京阳山碑材景区、汤山古猿人生活溶洞、南京汽车制造厂、南京高淳慢城等纳入学校科技教育的场所。校外科技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我校获得了丰厚的校外科技教育资源,为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接受科技教育创设了优良的社会教育环境。

二、高中科技教育资源的分布现状

高中科技教育有着丰富的校内、校外资源,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资源分布、资源应用、观念认识不均衡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差距大: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突出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应试教育过于强调知识本位,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育模式离社会、生活、实践越来越远,其固有的一套程序,无论如何变异,最终都收敛在试卷上,即对知识的记忆。这种教育违背教育规律,严重背离了树人、育人,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追求,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只能应付考试,缺乏实践中的创造能力,难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高中教育中,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家长对子女的升学有极高的期望,教育行政部门也把高考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办学质量、评定学校办学绩效的重要指标,因而学校难以正常开展全面育人理念下的素质教育。

学校科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试教育长期把持学校的局面,必然影响到学校科技教育的正常开展,造成学校科技教育资源现实存在但却未充分开发利用的局面。例如:我校的水塘,可以进行水质净化植物和生态循环的研究,但未能被合理地规划和利用;数字地理实验室、数字数学实验室在多数时间内处于闲置状态。网络图书馆具有信息量大、查找方便的特点,但学生应用网络查找资料的机会不多,应用网络设计研究性课题的能力不强。再如我校已开发的《化学科学探究手册》校本课程教材也未能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中。

2.观念旧:精英教育与全体教育的差距

在“高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科技教育是学校的风景线”的办学理念的影响下,滋生出功利型的“精英拿牌”式科技教育模式。学校往往花费巨额经费和人力物力,让少数学生能在世界或全国有关比赛中拿大奖或获取大学保送资格,从而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并成为学校应付上级“素质教育”检查的名片。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教育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应成为一种精英式的教育。将让少数学生受益的科技教育转变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科技教育,学校才能以科技教育的特色来丰富自身发展的内涵,使学校真正成为科技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出大批的具有文化知识和初步科学素养的现代公民。

学校的科技教育是培养精英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导向,必然影响到学校科技教育资源的配置。精英式的科技教育以国际、国内科技创新比赛拿大奖为目标,需要高精尖的设备、巨额资金的支持。而大众化的科技教育,提倡整合学校、社会已有的科技资源,从生活实践中提出科技研究的课题,尽量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选择从事科技活动的项目,发挥特长,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3.衔接少:资源整合与内外合作不足

在校内,从单门学科看,教师过多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较少关注科学过程及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即使涉及科学方法,也多以讲授的模式进行,缺乏运用科学观念分析生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活动。这种模式导致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均衡。从学科综合看,各科学学科之间缺少沟通与关联,教材中重复的内容比比皆是,如生物与化学学科“糖类”的教学内容大致相同,又如在环境保护教育方面,生物、地理、化学学科的教材内容都有雷同之处。同时,在学校层面上组织学生进行科技主题活动时,各学科基本上是各搞一套,在利用既有资源上,未能发挥出各学科的优势,缺少对学生科技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校外,由于课时安排、安全因素,以及学校和相关单位协调不够等原因,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科技教育,学校内外共同开发利用科技教育资源的氛围。学校以外的科技活动并没有和学校紧密联系,造成了教育单位的孤立性,以及教育资源的垄断和封闭。

4.评价难:目前对科技活动及资源建设尚未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把学校办学绩效的考核重点放在高考成绩上,对科技教育虽有考核指标,但主要是看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中拿了什么奖,对学校进行全面育人理念下的科技教育活动没有硬性指标。学校也总是把学生在重大赛事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作为科技教育的主要成绩,对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过程没有必要的评价机制,学生的整体科技素质水平难以得到全面的评价。

我校在科技教育实践中独创了学生科学素养“学分+证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从学生的学科学习、校本课程的表现、科技活动的表现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学科学习的评价依据其学业成绩;学生的校本课程表现评价采取“学分”制;对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表现采取“证书”制。同时对参加科技活动项目的学生,折算个人成绩和积分,再将积分加入班级总积分,这样既注重“个人科技荣誉”,又注重“集体科技荣誉”。这种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参与学校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但在实践中操作难度大,涉及面广,操作程序和评价项目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细化。

5.教师科学素养与理念

教师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中坚力量。学校教师的科学理念和科学素养水平对学校全面实施科技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关键的作用。现实中,教师的科学教育理念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科教师在应用学科素材、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认识还不到位。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有些教师自身的科技知识跟不上时代的要求,需要更新和学习。

三、合理利用高中科技教育资源

1.立足校内和课堂

学校是对学生实施高中科技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开设的课程、学校教育环境、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以及学科教师是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它们为学校实施科技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能基本满足学校开展正常科技教育活动的需要。因此,实施科技教育的主要资源应当立足于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应当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科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科学素材,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落实课程标准所指向的科学素养培养目标,寻找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高中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理解科学本质,提升科学思维品质,学会科学探究方法,并能将科学知识与方法运用于实践之中,成为能“科学地生活”的公民。

2.综合利用资源

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的综合利用。校内科技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包含学科间科技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图书馆、实验室的资源整合利用。校外科技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指对本地区的科技教育资源以及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寻找与学校科技特色项目和科技发展项目相一致的合适的社会科技资源并进行整合利用。

学生的科技实践、社会调查和研究课题,与高中所学习的各学科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实践活动时,应当对项目进行综合性研究课题的设计和开发,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我校阳山碑材项目研究,科技中心组织发动各科教师确定了阳山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地理)、阳山碑材体积和质量的测量研究(数学)、阳山碑材耐腐蚀性研究(化学)、如何搬运阳山碑的研究(物理)、阳山地区植物群落的调查研究(生物)等题目。在研究中学生们进行现场堪察、采集样本、访问,充分应用各种测量工具、实验室设备、网络工具进行物理、化学实验和数据分析,取得了综合性的研究成果。

我校聘请紫金山天文台的科学家、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等作为校外科技辅导员,每年到校给学生开设讲座,普及天文知识和南京地方地理知识。结合每年的春游和秋游活动,对阳山碑材及地区进行综合性科技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汤山翠谷的现代农业等。在每次科技活动前,科技活动小组的成员都会自觉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我校与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签订了“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的协议,利用紫金山天文台科技优势,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组织开展的全球太阳监测活动,开设了电离层监测等特色课程。我们还组织学生参观地震馆,体验地震过程;参观南京汽车制造厂的生产线,了解汽车生产的奥秘;参观紫金山天文台,深入体验天文监测知识与技术。

四、结束语

学校科技教育离不开科技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充分利用科技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逐步使学校科技教育规范化、系列化、制度化,从而构建具有科技教育特色的学校校本课程,让少数学生受益的科技教育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科技教育,才能全面提升师生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篇(6)

如何办好校外教育,让青少年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同时,心灵得到造就,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就目前来看,各地青少年活动中心普遍处于两种不健康的状态之中:第一,办成了校外补习机构,一到节假日,家长将孩子送来,补习各种文化知识,成了加重学生负担的“第二课堂”。第二,放弃责任,将中心租赁给个体工商户盈利,办学者从中分成。

我们也曾把校外活动中心办成“补习中心”,开展各科培训,甚至小学、初中的升学培训。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而实质上却与“校外活动”的宗旨格格不入,经过努力,我们实现了四大转变:(1)思想转变;(2)社会舆论转变;(3)效果评价转变;(4)教学资源观念转变。现在,我们又通过多方挖掘校外教育资源,为学生进行理想、人格塑造,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让红色教育资源发挥强大的教育作用

和顺县是太行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内外敌人浴血奋战的岁月里,和顺人民为革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也为这块土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在一次语文写话活动中,我们请来县光荣院的老八路给孩子们讲他们亲身战斗的故事,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听到的写一段话。不知是老人讲得生动,还是孩子独特的视角与理解,他们把这篇“我听爷爷讲故事”写的很有声色,大大超出了老师的预料。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极大地启示――挖掘和顺红色教育资源,让活动别开生面。从此,我们就把革命传统教育有意识的渗透到各类活动培训之中。

开展红色教育最重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而不讲实效的徒有其表,虽能取得一时的轰动效应,却难持久。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讲形式但不过分追求形式。如“为老八路做好事”活动,是每期培训活动的必有内容,一般都安排在活动结束时进行,但为了让孩子更自觉地尊重老人,感恩老人,饮水思源,懂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也常和“听爷爷讲故事”同时进行。

因为灵活处理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挖掘红色教育资源的目的重在育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我们就能做到因地而宜,因事而宜,因时而宜,不刻板单一,并能随时深入,开拓发展,不断加入新的教育内容。所以,这项活动开展至今,越来越能体现它的育人功能,越来越富于朝气。

二、让乡土教育大有用武之地

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所以传统的乡土的教育严重缺失,多数孩子生长于斯,却对这块土地相当陌生,不知道它的过去、现在,不知道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有过的那些人和事。因此,我们在狠抓红色教育的同时,狠抓乡土教育,让孩子从小认识家乡,让乡土教育发挥育人功能。

开展乡土教育和开展红色教育不同,一定要让孩子用脚走路,用眼观察,用耳听讲,用心感受。即一听、二看、三想、四写。一听,就是聘请县史志办的专家、社会上见闻广博的老人,来中心给孩子们讲和顺的历史。二看,就是组织孩子去看和顺美好的自然风景,看农民的乡村小屋,看过去难民留下的土窑洞。三想,就是引导孩子开展讨论,比过去,看现在,认识开放改革以来家乡的巨大变化。四写,就是动手写自己的观感,畅想家乡美好的明天。不会写字的学龄前儿童,就拿起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家乡。这项活动很受家长的欢迎,并从中受到启发,认识到“校外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心身受益,既要阅读“有字之书”,更要阅读“无字之书”。

三、让艰苦奋斗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今天的孩子从小锦衣玉食,自私、放任。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怕苦怕累,逃避困难,不能正面挫折。适当地对现在的孩子开展挫折教育,失败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勇气,对他们成长是大有益处的。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乏艰苦的人,但艰苦的人未必是奋斗者,而真正的奋斗者,必定是能忍受艰苦的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开展艰苦奋斗传统美德教育,是从讲故事开始的,我们组织人编写了一套“古今勤学者的故事”,作为每期入园培训的必修课。告诉孩子们道路并不平坦,有崎岖坎坷,荆棘泥泞,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能攀登上知识的高峰(孔子、张海迪);告诉孩子,学习会遇到暂时的困难和失败,只有不怕挫折,勇于坚持的人,才能学有成就(李白、华罗庚);告诉孩子,学习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司马光、鲁迅)。通过这些灵活生动的小故事,让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形成自觉。要求他们把书包收拾整齐,把字写好,当日事当日毕等等,这些虽然都是生活小事,但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却是人生大事,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开展艰苦奋斗传统教育,要与时俱进。我们继承的是精神,而不是照搬过去现成的做法。如在时代,每日“红米饭,南瓜汤”。今天当然不需要如此,但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之中,有如此乐观旺盛的战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四、让传统礼仪教育入心入脑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美好的传统,已被人忘在脑后。今天的孩子。吃着糖果,玩着电脑长大。在他们的心目中,礼貌、礼让、礼仪这些曾被奉为至宝的东西,完全缺位。不少孩子养尊处优,唯我独尊,性格孤僻,很难合群。所以,对他们加强礼貌、礼仪、礼让的传统美德教育,不仅适时,而且,必要。

篇(7)

1. 完善机制,明确目标。建立健全和完善家长委员会,把幼儿园管理目标和幼儿发展目标交给家长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发给全体家长,让家长清楚地知道幼儿园的管理要求和办园目标与宗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家长是家长委员会工作的主人。这样家长在百忙之中仍积极支持幼儿园的工作,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及活动中,给予教师们有力的支持。他们无偿为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出人出力,他们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幼儿园的发展不断的出谋划策。

篇(8)

关键词

远程教育资源;教师教育技术;培养

一、远程教育资源支撑教师教育技术的现实诉求

远程教育资源是指远程教育活动中所必需的教育资源,包括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类的硬件资源,以及专为远程学习者设计、开发、制作的信息产品类的软件资源。现代远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21世纪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时事中心、教研论文、课程改革、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等栏目,远程教育资源具有海量性、共享性、超链接性、低成本性和便捷性等优点,为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在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教师教育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技能。首先,教师传道的前提是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体系和知识技能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自己要专攻某个学科,并且对本专业的研究动态有较清晰的了解。教师拥有了丰富的教育技术,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其次,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为了提高远程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能够适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远程教学技巧,这样才能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远程教学。最后,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为了应付多样化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要充分掌握网络技术并熟悉多媒体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只有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在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灵活地应对复杂的教学活动设计[1]。

二、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教师教育技术的特点

1.教师教育技术的终身性

教师教育技术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是社会进步、教育发展和自身价值取向共同形成的趋势,是永无止境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变动,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新知识会逐渐的代替老知识,教师个体的知识储备需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在知识与技术的不断更新下,教育技术是终身性的,教师要掌握最新的远程教育理论与技术。教师只有不断促进自身教育技术的发展,以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才能从最初稚嫩型教师发展到骨干型教师,才能确保知识和能力符合时代的需求。

2.教师教育技术的多样性

在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除了一般性的教学工作之外,教师需要能够运用远程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需要掌握远程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如:教师采用直播课堂、BBS、双向视频等多种形式,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教学,或者进行远距离教学。由于教师教学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具有了多样性。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新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提高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同时,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传授知识,从而达到了教学相长。

3.教师教育技术的阶段性

教师的教育技术不是静态的、线形的,而是动态的、灵活的。教师教育技术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教师在知识储备与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在不同阶段中,教师教育技术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曾经有人把这个过程划分四个阶段,四个不同阶段是层层递进的,即:职前、入职、职中和职后阶段[2]。其中,职前阶段是教师具备相关学科知识结构的准备期;入职阶段是教师积极寻找新资料、新策略、新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技能和能力,接受新观念,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积极参加教师培训的阶段;职中阶段是当教育技术发展上升到相对成熟的时候,教师会具有良好的教学监控能力的阶段;职后阶段是教师退出了教师职业的阶段。

4.教师教育技术的自主性

教师教育技术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指教师能够自主地进行课程设计和规划教学活动,能够充分自主地选择教材。教师对自身教育技术进行规划,要具有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未来教育技术前景的意识,也包括对自己过去教育技术的意识。为了逐步取得教育技术能力,教师教育技术的自我意识能够让教师不断探求自我发展的机会,增强教师的责任感。除了自我意识之外,为了引导、监督和反思自身教育技术,自我规划是任何教师教育技术提升的重要环节,是为自己教育技术设计的蓝图。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1.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质,要依托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

远程教育资源具有海量性、超链接性、共享性和低成本性等优点,能够为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提供良好的支撑。而校本培训是一种具有实效的培训方式,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单元,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质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具有经济性、灵活性、有效性、多样性、可持续性等优点。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校本培训机制的构建步骤如下。

(1)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需求学校应该预先计划培训的时间、途径、费用,制定出学校年度计划、教师个人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年度计划等,提前一年对教师培训作出分析,并且要及时监控与评价,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3]。同时,为了使教师能够接受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要充分利用和开发现有教师培训资源,学习和借鉴国内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与教师的培训需求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2)明确培训目标,强调培训职责为了使教师对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对教师意识与态度理念方面的讲解培训,使其具有随时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并具有应用教育技术意识的习惯性。同时,为了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内容等,通过实践培训,使教师能够独立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常见的教学辅助软件。学校要定期检查和指导培训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参加培训业务档案和评估考核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与教学中的疑惑、困难。

(3)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为了树立应用教育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终身学习的意识,要使教师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运用丰富而先进的教育理论重塑其思想。如:为了逐渐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思想,以专题讲座结合讨论的形式开展,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研论文”栏目。在职后培训中,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设备和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如:为了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持续不断的系统思考,根据学校教师的需求,结合教学实践,利用远程教育设备,以资源中教学课件的使用和再加工等内容为主题。

(4)培训的管理与考核、评价培训的过程中要对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做好培训记录,如:培训过程中填写考勤考核表、培训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同时,要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采用学校整体和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采取自评和互评结合的评价方法,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对培训进行积极、客观、合理、有效的评价。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以学校为基地开展教师培训是校本师资培训模式的基本精神。如:在学校中指定专人负责新任教师的入职训练;设立中心学校,为邻近的学校提供各种进修服务;指配师资培训联系人,定期收集教师信息,与教师教育机构沟通。为了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将远程教育资源与校本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培养骨干-示范引路-共同提高”三步走的形式。信息技术将促使学校校长观念发生转变,成为培训计划目标、需求的制定者,使其成为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和培训教师的支持和帮助者。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建立教师学习支持系统,开展校本教研

为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校本教研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为基地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活动,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即: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在我国,教育研究工作一直被认为与广大教师无关,是少数专家学者的事。而实际上,教师要具备课堂知识、技能,还要对教学方法、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因此,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以研究的精神工作,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才能体现出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才能在应用与创新中符合教师科研与发展的要求,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为校本研究创造条件,改善学校单一的教学软环境。

(1)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的教师学习支持系统的建立第一,技术及资源支持。采用以单向卫星传输为主的资源传输方式,建立以卫星传输、地网、人网为依托的远程教育信息传输平台,将教学资源发送到培训中心,解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同时为了推进教师的继续教育,要把分散在学校和教学点的教师、校长集中起来,建立教师学习支持系统,有目的、计划和组织地进行校本教研,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二,人力支持。着力于不同教师的自我锻炼、发展需求,着眼于教育教学的需要,按照不同教学经历,建立“教师成长链”,因人而异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校本教研的具体形式第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为学校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形成使本地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课件,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为学生架起沟通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桥梁。第二,开展优化远程教育资源的课题研究。学校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构建远程教育资源平台,组织全体教师整理下载资源,保证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快捷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查找和加工远程教育资源的技能。第三,开展“有效教学”的系统设计研究。学校设立学科备课组,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学资源”范例,采用“系统设计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设计每一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使教师胸中有全局,着眼于整体,兼顾各个方面循序操作。第四,倡导“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研究。通过课堂教学现场观摩、观看课堂实况录像等形式,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课堂实录与点评”组织开展“一课例多阶段多反思”的校本教研活动,让教师开展教师教学的自我反思,用新的理念和观点剖析典型案例,实现向教学行为的转变[4]。

(3)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校本教研的具体实施首先,选择一名正在培养的年轻教师来做案例研究,教师们一起观摩空中课堂,集体交流备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第一次研究课教案,即把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加以修改。其次,教师们一起评课修改教案,教师之间进行同伴互助,不断改进,一起总结收获。再次,经过多次集体备课、反思、评价、改进,再进行反思小结,内化实践,使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收获,并且写一份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反思。为了把自创资源与大家共享,可以发表在校园网、远程教育资源博客上。最后,为了不断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达到研究以致用,教师们把自己的收获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了使更多教师从远程教育资源中汲取精华,让校本研究从课堂中来,回到课堂中去,再生远程资源。由此可见,从资源中来的课例校本研究,能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远程教育资源,通过教师进行讨论研究,在学习资源中的课堂实录基础上,修改并进行教学实践,最后使教师教学真正实现了研究反思、资源共享的目标。

作者:张春苏 孙刚 单位:北华大学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 北华大学化学与生物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红磊.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8).

篇(9)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8-0074-02

【作者简介】滕婉俐,江苏省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在当今倡导“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学习、有效学习”的情况下,社区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幼儿园有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对于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提升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和长远的价值。

一、幼儿园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必然性

个体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它首先必须是社会的存在。幼儿自出生开始就进入了社会生活,除了幼儿园和家庭之外,社区是幼儿生长的大环境,社区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幼儿期具有的独特性和特殊性,这一时期的幼儿思维发展正处于感知运动和前运演阶段,对事物的感知是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的。而社区中的教育资源均是生活化、自然化的,适宜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更为贴近幼儿本身的生活。幼儿通过体验社区中真实的生活,获得满满的安全感,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色的课程。”这就意味着幼儿园在课程的开发上有自和选择权。现实中,幼儿园均坐落在具体的社区之中,社区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就是幼儿园课程的资源。幼儿园优化整合所处社区的教育资源,不仅充分体现幼儿园课程的本土化和特色化,而且能够突显幼儿园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和生成性。瑞吉欧的课程体系其实就是幼儿园整合家庭资源与社区资源所形成的“动态课程”。

二、幼儿园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现实问题

1.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缺乏主动意识。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理念影响下,幼儿园越来越认识到幼儿教育与社区生活相融合的重要性。然而,部分教师对于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仍处于相对保守、被动的状态。他们把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等同于带幼儿外出玩耍,认为幼儿并不能学到东西而且费时费力、劳民伤财。

2.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流于形式。教师组织活动的内容很丰富,但是形式单一,以幼儿观看、聆听为主,参与、交流较少。例如:在消防队员向幼儿做消防演示时,孩子们只是在一旁静坐观看表演,而无法真正地参与、体验以及同消防队员进行对话、交流。尽管幼儿园组织一场这样的活动也费时费力,但是由于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流于形式,以至于并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3.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频率不高。教师存在普遍的“惯性思维”,习惯性地把教育Y源局限于园内,习惯性地依据教材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若是活动的需要,教师更倾向于家长资源,对社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利用率并不高。教师缺少对社区教育资源的深入探究,未能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社区内的教育资源,从而造成教育中的浪费。

4.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适切性不够。教师选定社区中某一教育资源后,通常考虑的是如何让活动正常地开展,对该项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关联性、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的适宜性,并没有深入、细致地思考。有的教师认为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的活动能够激起幼儿的兴奋就是活动最大的成效。他表面上能引起儿童的兴奋,然而兴奋所能维持的时间是短暂的,仅给幼儿带来情绪上愉快的体验,并不能丰富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的有效性学习。

三、幼儿园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应然之策

1.提高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的主动意识。教师是社区教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的主力军,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大小直接决定着幼儿园社区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情况。因此,必须要打破教师在资源利用上的保守和被动状态。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实际操作者,应当承担起一切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责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执行者”转变成“设计者”“参与者”和“探究者”。在与社区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园与社区关系的“桥梁”,要以真诚、开放的心态与社区沟通、联系,进一步认识到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价值,积极主动地对社区教育资源进行发现、设计、运用以及评价。幼儿园的园内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教师提高对资源的主动利用意识,努力构建“综合资源库”,才能促成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上“质”的飞跃。

篇(10)

英特尔公司的教育网站,它致力于为人们提供资源和工具以适应21世纪的学习需求。网站分为全球化教育、教与学的资源、K-12教育、高等教育、技术解决方案和研究6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由若干个独立的项目、比赛或者课程计划组成,支持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网站中设立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专栏,提供分年龄段的综合性课程资源。schoolTM栏目是一个免费的在线游戏网站,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和科学技能,该网站有中文版本。

语言:英语、中文

适用年级:小学到大学

使用人群:学生、科技辅导员

资源使用:免费浏览和使用

教师探索科学网

http:///

教师探索科学网,由纽约科学馆、IBM公司和工程学教育网站共同开发。网站中有免费的跨学科课程方案和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的兴趣。97个课程方案和22个教学策略用文字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网站还将教学策略和课程方案进行了匹配。除了对每个资源进行内容简介外,课程方案还支持学科、年级等关键词查询功能。在这个网站上,教师可以对已有的课程方案、教学策略进行讨论,并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上传与同行分享。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到高中

使用人群:科技辅导员

资源使用:免费浏览和使用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和教育机构合作开发的教育资源网站

http://dow.corn/education/index.htm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和不同的教育机构合作开发了一系列教育资源,帮助学生认识科学就在人们身边,隐藏在大家每天接触到的衣服、洗发水和食物等材料中。网站为教师提供分年级段的趣味实验方案、科学项目建议、教师专业发展建议还有一套平衡方程的课程。平衡方程的课程包括了以探究为基础的10个教学方案,教师可以下载使用。网页上还列举了陶氏化学公司支持的其他教育项目,感兴趣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提示在互联网中搜索。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到高中

使用人群:科技辅导员

资源使用:免费浏览和使用

英国约克大学CIEC科学教育促进中心网站

http://.uk/index.htm

英国约克大学CIEC科学教育促进中心网站,虽然这是个大学中的科学教育机构,但是它致力于与企业合作,将企业中真实的问题转化成供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资源按照小学和中学分类,每个年龄段下有数十项以主题构建的课程活动资源。网站可以下载包括组织流程和评估方法在内的课程资源方案、PPT辅助材料、相关的企业实况视频等。在小学部分,还提供了一些STEM课程中通用的技能训练方案。

语言:英语

篇(11)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并致力于社会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在出台的《中发[2004]8号》和《中办发[2006]4号》、《中青发[2005]28号》,以及浙江省配套出台的《浙江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开展农村中心镇未成年人校外日常活动场所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都强调指出要加快县级和农村乡镇、城市街道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青少年学生校外日常活动阵地的建设。但是,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整个县级校外教育的现状是:由政府举办的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往往只有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家,而且在中心城区,很多家住偏远的青少年学生因交通不便,很少有机会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活动。

位于浙北山区的安吉县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有着“竹乡”的美誉。连绵不绝的竹海,漫山遍野的树林,清澈的溪流,古朴的民居,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使安吉县已成为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安吉的优势是山水,潜力也是山水,生态环境是安吉最大的也是最可宝贵的资源。安吉根据县情,于2008年开始实施“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为目标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闯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城乡和谐发展的道路,创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专家评价:安吉已经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板。安吉农村由此发生了四大变化:农业变强了,农民变富了,农村变美了,城乡更和谐了。

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中所挖掘出的“一村一品”,以及安吉人兼容并蓄,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的竹精神等为我们校外教育提供了许多可供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如安吉竹乐已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民间舞蹈竹叶龙已走出国门、赴法国演出等,来自于大众,以能激发青少年爱家乡、爱祖国等情感、情绪为最大特色,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识价值,能让青少年产生丰富的构想。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民俗文化为我们校外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途径与方法,以新颖的方式在艺术熏陶中给青少年以真的启迪,美的享受。挖掘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乡土教育资源,我们可进一步拓展校外教育的空间,构建校外教育新品牌。

一、挖掘乡土教育地方特色资源,拓展校外教育活动空间

1.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寻找我心中的最美”系列活动,通过寻找身边最美的人,最美的事,开展“我心中的最美”评选活动,以艺术创作、文学写作、书画摄影等各种艺术形式来讴歌家乡的美丽,挖掘家乡美的资源。

2.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我爱家乡”青少年摄影大赛,通过孩子充满童真的双眸去发现家乡的美丽,达到即景生情、遐想万千的境地,激发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学习、热爱农村的激情。

3.开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为主题的墙体画展,以“我的乡村我来建,我的青春我来秀”为主题的才艺大比拼活动。以艺术美来渲染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气氛。

二、挖掘乡土教育资源的自然、人文环境,拓展校外教育基地空间

突破校外艺术教育仅局限于青少年活动中心内部的技能培训和城市的演出活动,在农村或社团建立青少年艺术基地或青少年艺术社团,将这些基地、社团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民间艺术(如竹乐文化、昌硕文化、孝子文化、畲族文化等)结合起来,拓展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教育新的领域。

三、挖掘乡土教育资源新载体,探索校外教育教学新方法

1.参观访问。根据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特色环境,选取地点或景点进行参观探究,一方面可以使青少年增强感受,了解安吉的历史与发展精神,了解安吉的竹文化、生态文化;另一方面可以积累更多的素材,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想象奠定基础。

2.实践体验。鼓励青少年亲身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通过竹编、竹根雕等艺术体验,通过为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演出等实践活动,了解安吉美丽乡村的本土特色与文化背景,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让青少年在实践、体验、探索、感悟中升华自己的人格品德。

3.专题构想。以“农业变强了,农民变富了,农村变美了,城乡更和谐了”等为主题,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乡土特色、古朴的民风民俗等为内容,提炼出创作素材创编舞蹈,创作书画,得到发自青少年内心的共鸣。

四、挖掘乡土教育资源特色品牌,拓展竹乡特色校教育的品牌空间

1.打造美丽乡村艺术作品。借鉴安吉竹乐、舞蹈《竹叶龙》等民间品牌艺术,创编舞蹈《竹林宝宝》、《笋芽儿》等竹系列的舞蹈、音乐。

2.打造美丽乡村艺术社团。在红舞鞋艺术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笋芽儿合唱团、笋芽儿记者团、笋芽儿书画社等笋芽儿艺术团的建设和扩展。

3.开展美丽乡村主题活动。美丽乡村的山水田园、衣食住行、文化气息、民风民俗,其认识和描绘,在我们的艺术学习和创作中也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发展。通过开展美丽乡村主题活动,来唱响安吉的发展远景,美好的蓝图在青少年的脑海中一一展现。通过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主题活动,激励他们爱国爱家、奋发图强、投入到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去,亲手描绘他们美好的明天。

五、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方式

1.课题研究拖带式。这种方式要求通过对社会生活实际、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研究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这种方式的活动可以成为系列,其核心思想是培养青少年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利用探究对象所形成的资源,拖带参与体验、社区服务、实践行动、劳动制作、才艺竞赛、交流合作等活动,使资源“活跃”起来,成为有机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