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生减负方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门诊咨询
即在心理咨询室坐等来访者上门咨询,一周集中两天进行,具体
安排如下:
每周二、三中午1:00——2:00下午5:00——7:00(冬令时)
中午1:00——2:30下午5:30——6:30(夏令时)
若在咨询时间外有来仿者,也接受咨询。
(二)、书信咨询
即通过书信交流形式进行心理辅导。操作简单,运用方便,非常适合对自己的心理障碍有顾虑,比较胆小、怯懦的学生,这种咨询方式随时进行,及时回复。
(三)、电话咨询
公布办公室电话、小灵通与学生通过电话进行交谈。
(四)、专栏咨询
专栏咨询是结合我校实际,通过广播、校报等形式对群体的典型心理辅导进行解答。这可充分调动学生会、广播站学生共同完成。每期办板报一次,广播则可根据实际随时进行。
(五)、开展团体心理讲座
即针对团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当面集中指导和咨询。结合我校实际,本期最主要的团体咨询对象是高三参加高考的学生及即将就业的学生,解决他们升学压力及就业压力问题。
二、考核方式
1、门诊咨询接受行政考核
2、对来访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随时记录并收集资料。
3、通过广播随时将学生普遍性的问题作出解答。
4、每期办板报至少一次。
5、期末有针对解决心理问题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屈凤杰(1978- ),女,吉林通化人,北华大学师范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教学。(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3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创新为驱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专业的发展决策关系到学校的资金投入、设备场地的建设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所以学院充分调研了社会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就业情况,在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环节中,学院形成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基础学科建设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构建了以“多元化的教育观为基础,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的高素质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生物科学专业研究领域及专业发展前景
生物是一门跨领域宽、覆盖面广、基础性强的,由多学科知识交叉形成的综合性学科。生物科学是一门极具生命力的前沿学科,其在医疗、保健、农业、食品、环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北华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隶属于北华大学师范分院(以下简称“学院”),其建立与发展依托于学院教育专业领域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制造业生物科学技术上的应用、生物化学产品以及生物能源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学院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贯穿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培养中,以适应当今社会对生物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
人才培养的考核标准是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定位在偏理的工科上,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在中等以上学校进行生物教学和生物学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及其他复合型人才。生物科学专业学生除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具有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即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面和科学素养,同时具有将知识、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素质;掌握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科先进知识及发展方向;了解国家相关生物科学产业的政策法规、产权专利等条款。
三、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教学内容是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可以通过整合传统的生物教育专业课程资源来构建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科体系,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原有的资源浪费与闲置,而且也为新专业建设提供了较高的平台。在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紧密联合生物与化学,对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在必要的主干课程以外,加入一些最基本的、具有前沿价值的知识以及能够反映生物学科和化学学科交叉的应用知识,譬如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课程。在跨学科基础必修课体系中,加入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和相关实验;在专业学科必修课、选修课中,有意识的侧重了与化学学科相连的课程。生物科学专业隶属师范类专业,因此在学科教育专业课中,安排了中学生物讲授的相关课程,如生物教学论、中学生物教材分析与课程设计等。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内容,不仅要改进教学方法,更加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譬如,植物学、动物学等课程在传统的生物科学专业中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但在生物科学专业中更强调应用性。所以在这两门课程的建设时,把资源植物和动物的开发利用作为重点来实施。不仅突出了重点、难点,形成了分层次的立体结构,还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了解了生物科学专业学科的发展前沿及未来趋势,熟悉生物化学技术的工程应用情况。
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参与启发式、案例讨论式大量应用于课堂教学,论文式的考题及综合实验技能考核作为重点的考试方法。
(二)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
1.实验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改革,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教学良好条件。适当地减少理论授课学时,加大实验课教学的比重。结合学院教师的科研实际项目或大学生创新项目来开设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接触实际的科技前沿。教学内容以技能训练为主,着重实验技术的原理与程序的训练,减少验证性和模仿性实验,加大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比重,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的实验教学体系。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或者科研项目,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学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化学与生物实验中心已经建成。实验中心是大学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实验教学基地。实验室长期坚持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在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尝试,构建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与综合设计”一体化的“层次综合”实验教学模式。该实验中心强化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不断探索和建设具有生物科学专业特色的实验课课程体系,探索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和信息化水平,提升科研实力和服务地方的能力。
2.实习课程。实践中加强对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鼓励学生从社会实践、科研项目中寻找研究课题,独立设计、自拟实验方法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有效地缓解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外派大四毕业生到校外企业实习兼完成毕业论文的形式,既可满足企业的需求,锻炼学生,又可以扩大实习基地。学院师生动员各种力量,整合办学资源,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扶持实践教学方面的教研项目,使学校与基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促进合作关系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四、教师队伍的建设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数量较多,知识内容更新速度快,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授课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教授、副教授帮助年轻的教师参与项目,同时聘请企业中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人员举办生物科学知识的讲座,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不仅积极引进人才,还要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到国内外高校进行深造读博、访问交流。实行淘汰制度,为有能力的高学历的人才让路。
多年以来,学院形成学术梯队合理、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教师能够自觉地吸取前沿知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完善教育思想、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
五、管理机制的完善
为适应生物科学专业建设的水平要求,不断完善生物科学信息平台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建设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考核、考试、评估体系。对已毕业的学生保持密切关注,这样不仅有助于开发校企合作项目,还能为在校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帮助。
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诸多的部门,需院校上下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各司其职,在学科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夯实基础,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引言
生态安全是指在一定时空领域内,人类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系统处于良性循环,能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1],福建沿海地区的防护林对沿海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保护作用,是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也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同时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也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容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甚至对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构成威胁。本文主要针对沿海地区防护林的生态安全进行研究。
2 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区域介于东经117°11′~120°26′和北纬23°37′~27°10′之间,包括沿海地区的33个县(市、区),从福鼎市到诏安县自东北向西南展布,长约535km,宽70~100km,占全省总面积的22.1%。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在500m以下,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小。受海洋的调节,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为17.3℃~21.3℃,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200mm之间,具有风力大的特点,受台风等影响,最大风速多出现在夏季。本区原生植被受到人为破坏,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植被和小面积次生群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同时本区的经济发展最快,人口也相对集中,自1990年到2000年人口更进一步向沿海集中,比重从72.8%提高到76.3%,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根据研究区的范围,利用已有县(市、区)的矢量图,通过ERDAS IMAGINE8.7对两期已经配准过的影像进行剪切,结合野外考察工作所收集和总结的基础数据和各种资料,以及1:160万森林分布图和1:160万植被类型图等基础材料,建立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并进行精度评价,精度达到80.9%。运用GIS软件对图件进行数字化处理,最后进行图像的信息提取,绘制沿海防护林景观类型图,如图1和图2。
图1 1994年沿海防护林功能景观类型图
图2 2005年沿海防护林功能景观类型图
3.2 防护林生态安全景观指标选取
运用景观格局进行区域生态安全研究也需要引入相应的景观结构指标,它也是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因子群组。对于一个特定的研究,需要在充分了解所用指标特点的前提下,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的,选取能说明问题、尽量简单的指标[2-3]。本文将研究区的防护林按功能用途划分为6种类型,分别为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海岸防护林、道路防护林。并选取能够反映其生态安全的景观指数,包括斑块数量(NP)、平均面积(AREA_MN)、分维数(FRAC_MN)、景观密度(PD)、分离度(SPLIT)以及蔓延度指数(COHESION)。
4 防护林景观生态安全分析
4.1 景观格局变化对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
根据Fragstats3.3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的计算,得到景观格局指数如表1,经过10多年的变化,各项景观指数也随之发生变化,斑块个数的6种类型均在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是防风固沙林,增加了32.79%,道路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增加幅度相对较少,只有14.71%和11.14%;从斑块密度上来看,防风固沙林、海岸防护林以及农田防护林均有所增加,其中防风固沙林增加了0.2623,通过斑块个数和斑块密度的变化,表明防护林整体的破碎程度均在不断地加深,防护固沙林的破碎程度最大,说明人类活动对防护林的影响越来越大。
平均面积总体在不断减少,其中海岸防护林的平均面积下降了41.86%,其它类型下降均在10%以内。由于海岸防护林在沿岸最前沿地带,受各种大风天气影响巨大,加之近年来对沿海地区的开发,大面积的防护林被砍伐,使其平均面积在不断减小。分维数的变化中,水源涵养林变化较大,上升了0.0195,说明水源涵养林的形状更趋向复杂,而海岸防护林和农田防护林的分维数有所下降,说明受人类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形状趋于简单化。
防护林蔓延度增加幅度为:道路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说明各种类型的连接性不断增加,虽然道路防护林的连接性增加最多,但是其面积较小,所以对整体防护林的影响不大;农田防护林和海岸防护林的蔓延度下降较多,主要由于这两种类型分布在平原地区,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破坏程度较高,导致其连接性变差。防风固沙林、海岸防护林以及农田防护林的分离度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农田防护林分离最大,表明这三种类型景观斑块间的分离程度在加大。景观类型的连接性逐渐降低,分离程度不断扩大,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改造程度不断加深,并使得防护林的防护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在前沿地带的防护林以及农田防护林的防护功能已经大大降低。
4.2 防护林结构对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
沿海防护林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改善陆地表面的物理特征,阻挡风害速长驱直入,减弱风害能量。现有农田防护林和海岸防护林被伐较多,残缺不全,未能构成完整的防护网络体系,防御风害的能力脆弱。根据平潭岛芦洋农场林网风速测定研究,选取两条较密和两条较疏的林带进行测定,分别在林带前和林带后60m和30m进行测定,对每条林带分别观测3次,观测时间为2009年3月1日,风向北偏东30度。研究中,林后30m和林后60m降低的比例都是以林前30m为基础,由于农田防护林网林前60m,与其前一林带的距离较近,观测的结果可能受前面林带的影响,所以选林前30m的值。表2和表3分别为观测林带的基本情况和测定结果,观测结果得到在两条较密的林带在林后30m和林后60m风速分别平均降低44.13%和23.34%、55.93%和34.58%,而两条较疏的林带分别平均降低11.86%和10.20%、20.19%和17.68%。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防护林的疏密程度对防风固沙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农田的生产力和农田的生态安全,以及人类各项经济活动。
4.3 木麻黄林的变化对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
木麻黄防护林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在沿海地区种植,显著改善了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发挥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方面的防护作用,但经过几十年的生长,加之滨海沙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成为防护林类型中生态安全问题最严重的树种类型。首先是木麻黄二代更新不良,经过几十年的生长导致土壤肥力大量消耗,特别是土壤中的钼元素被大量消耗[4];其次木麻黄的病虫害也是影响生态安全的一个主要方面。目前我国木麻黄主要受蛀干害虫星天牛、多纹豹蠹蛾,食叶害虫木毒蛾、棉蝗等影响,其中星天牛、多纹豹蠹蛾、相思拟木蠹蛾等3种蛀干害虫的危害更严重,受害率可达20%[5]。人为活动对木麻黄林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上世纪90年代前人们把木麻黄林下的枯枝落叶全部收走,使得土壤的养分不能够重新回到土壤中,导致土壤肥力越来越低,影响直至今日,加上近年来对海滨的开发,东山佰亿新城的建设和平潭岛龙王头堤坝的建设,沿海岸砍掉了数百米宽的木麻黄林,使最前沿地带的防护林带缺失,导致林带中的沙不断堆积,减弱或失去了防护林的防风功效;东山沿岸鲍鱼的养殖,土壤中pH值的含量也在不断增高,以致木麻黄大面积死亡,面积不断减小,以及低效林不断增加,使生态安全受到十分严重的威胁。
4.4 病虫害对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
森林病虫害是制约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沿海防护林的类型及某些生态因子的改变导致病虫害的频繁发生发展,甚至暴发成灾。目前,危害福建沿海防护林的病虫近200种,主要的有马尾松毛虫、木麻黄青枯病、松针褐斑病、松枯梢病、星天牛、多纹豹蠹蛾、相思拟木蠹蛾、丽绿刺蛾、棉蝗等,严重威胁着沿海防护林的生长安全。木毒蛾早在1977年蔓延到所有沿海县(市)、区,面积达到615万hm2,占沿海木麻黄面积的1/3;松针褐斑病至少已达2000hm2[6];松枯梢病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毁灭性病害,在福建沿海大部分地区的防护林中普遍发生和蔓延[7];多纹豹蠹蛾危害也相当严重,严重的年份达2300hm2;马尾松毛虫近年有216万hm2左右暴发成灾[6];棉蝗在惠安、长乐等一带沿海偶发性猖獗危害;近年来在云霄县和龙海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发现有100hm2的红树林受丽绿刺蛾危害,平均被害率达40 %左右[5]。这些病虫害严重制约了沿海防护林各种防护功能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对防护林的生态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5 结果与讨论
本文从景观格局指数、防护林的不同结构、木麻黄林及病虫害等方面对防护林的生态安全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根据各种景观指标的结果分析,防护林整体的破碎度在不断加大,特别是防护固沙林的破碎程度最大,防护林的平均面积也在不断减小,在平原地区的防护林受人为因素影响,形状越来越趋于简单化,蔓延度和分离度的变化也表明农田防护林和海岸防护林的连接性在降低,人类活动对防护林景观的改造也不断加深,使得防护林的整体防护功能在降低,对防护林生态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其次,对不同的防护林结构研究表明,林分较稀疏的防护林的防护功能很低,存在一定的生态安全问题,对农田的产量以及人类活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三,木麻黄林防护林受到的威胁最为严重,生态安全问题最为显著,其最主要原因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第四,防护林病虫害问题对沿海防护林的生态安全影响较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防御和治理工作,减少它对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的威胁。
参考文献:
[1] 林福柏.福建沿海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陈文波,肖笃宁,李秀珍.景观指数分类、应用及构建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21-125
[3] 李秀珍,布仁仓,常禹等.景观格局指标对不同景观格局的反应[J].生态学报,2004,24(1):123-134.
[4] 曾焕生.福建沿海地区木麻黄迹地更新问题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5,(5):6-8,
学校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条例》的和施行,是我省教育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一个重大举措,它就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人身安全所负的职责,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预防及处理等事项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对于保障师生安全,促进我省中小学安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构建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推进我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校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以人为本”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性,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结合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福建省学校综治安全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实施办法》以及平安先行学校创建和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等工作,把对《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提上议事日程,作为近期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要以《条例》的贯彻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广泛宣传,加强培训,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利用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班队会、专题讲座、家长会、家长学校以及向学生、家长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大力宣传《条例》的内容。采取多种渠道,通过多种方式,使社会各方面人员都能明确在学校安全管理中自己的职责和责任,营造全社会学习、宣传和落实《条例》的良好氛围,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学校安全工作的格局。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根据小学生独特的学习特点而制定了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认字识字、组词造句,还有作文。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集中注意力主要解决的就是“培优补差”这一问题。然而,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它有其自身独特的学习特点,这些特点就决定了语文学困生相较于其他学科的学困生来说,更不容易提升成绩。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潮流之下,要求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必须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困生作业减负这一问题,从而帮助学困生对知识进行详细的掌握,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绩。为了更好地帮助学困生进行作业减负,教师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对更加具体、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减负措施,也可以在各个不同的方面实现减负。
一、作业减负
在为小学语文学困生实现作业减负的问题上,教师应该对每个学困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从而制定更具体、更符合他们学习能力的减负方案。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对小学语文学困生作业数量方面的减负。教师适当地减少学困生的作业数量,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1.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抄写词语、句子之类的作业,教师可以对那些规定抄写两遍的部分,特殊交代学困生只需要抄写一遍即可,但是对完成的工整效果需要有一个较为严格的要求。
2.对于小学语文课后练习题或者是练习册上出现的问答题,教师可以规定学困生完成三道习题中的两道或者一道,但是需要教师强调的是,学困生做的题目一定是要自主完成,不能有抄袭或者其他的行为。这样一来,学困生虽然没有做很大数量的练习题,但是这样也十分有效地保证了他们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深入了解,成功地为日后提升语文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3.在写作文这项作业上,原本是要求400字的作文,教师可以规定学困生完成300字,但是重要的是需要保证作文是由学困生认真完成的,同时也要保证作文的工整程度。在对语文学困生作业进行减负的任务上,需要教师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使学困生能够根据题目的难易水平选择自己要完成的题目。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效地帮助学困生夯实语文基础,为更好地语文学习做良好的铺垫。
二、心理减负
教师在对学困生手写作业减负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到为他们进行心理上的减负。心理减负,主要是指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内容,激发起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心理方面减轻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难度。
1.作业的实用性
小学语文课堂上,具有实用性的作业将学生学习的空间延伸到家、社会以及大自然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课文知识布置课后作业,并且尽量使作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2.作业的趣味性
学困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比较缺乏自制力,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只有通过激发学困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小学学困生提高语文成绩。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设置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作业,成功地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烦感。
3.作业的操作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具有操作性质的作业,使学生觉得做作业是一件有趣、有实践意义的事情。教师可以将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的过程中能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例如,教师在讲到《草船借箭》这一课的时候,便可以在讲授完课文以后,布置学生在课后自行折几条纸船,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进行模拟演练。这样一来,便很好地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困生的作业减负以及特别培养,在广大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之下,将会得到良好的收益。在对学困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方式,为日后的学困生实行作业减负以及教育培养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材料与意见。
参考文献:
[1]赵仁祥.小学语文学困生作业减负的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学习:上,2012(12).
一、加强考研宣传动员,树立学生的考研信心
1、考研学子风采展--以宣传展板、宣传专栏、网页专区等多种宣传渠道将历年来考取研究生的学子事迹和考取的院校及专业进行广泛宣传,以我院考研成功的实例为广大学生树立考研信心。2、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类考研动员会和经验交流会。对于大一新生,在入学教育时就增加考研相关的内容,从大一起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和前进方向;对于大二、大三年级学生,通过辅导员组织的主题班团会和考研动员会等形式,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宣传考研政策,提供考研信息,并邀请部分被录取毕业生进行现场咨询,鼓励更多的学生立志考研,并利用暑期参加考研培训班的学习; 对于即将面临考研的大四年级学生,主要通过班会和网络,及时提供考研信息和报考流程,邀请专家、老师和我院考取研究生的学长召开考研经验交流会,为临考的学生答疑解惑,介绍考研备考复习经验和临场发挥经验,鼓励大四学生报考研究生。
二、创造良好考研环境,提供可靠考研保障
1、每年九月起,根据考研备考学生人数和需求,协调开设供我院学生使用的固定考研复习教室,保证供电和饮水服务,满足考研备考学生的自习需求。
2、根据专业学科特色,结合有经验的教师和往届考研学生的意见,进一步加强考研复习资料等资源的搜集、整理、建档工作。
三、精心组织,多渠道提供各类考研辅导
1、鼓励和邀请专任教师、基础课部专任教师定期给予到学生考研辅导。
2、与考研培训机构合作,邀请专家,辅导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让备考学生熟悉考试要求,明确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备考。
3.学部内充分利用党支部和团学联等组织,加强相同专业、相近专业的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自发开展各类专业学习交流活动,形成学部内“传、帮、带”的良好风气。
四、关爱考研备考学生,为其排忧解难,疏导不良情绪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上午好!欢迎大家莅临西郊中学指导工作!我校根据《绍兴市现代化学校评估操作标准》,对照各项评估指标开展自查自评自纠,结合今年5月份预评估时专家的建议,针对近三年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特殊校情,要求重点完善、落实2019年学校工作和资料整理。据此指导意见,现从学校概况、预评估后整改情况、特色亮点、指标达成、努力方向五个方面来汇报。
一、学校概况
新昌县西郊中学,位于新昌县大道西路333号,隶属七星街道,始建于1990年。2007年,新昌县孟家塘中学因学校布局调整并入本校。2015年,西郊中学扩建工程纳入县、局“十三五”规划,政府投资八千多万,历时三年,到2018年秋基本完成在原址上的重建、扩建。并于当年与新昌县城关中学结成教育集团,一校两区,实现资源共享。现西郊中学校区占地面积31187平方米,建筑面积25446平方米,有33个教学班,1495名在读学生。在编教职工101人,专任教师96人,市县级教坛新秀9人,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
三十年来,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推进教育标准化、均衡化和现代化,全面提升育人氛围和育人质量。先后荣获省农村示范初中、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市文明单位、市绿色学校、市“群体师德创优”先进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浙江省校园足球体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师生们在省、市、县各级各类活动和竞赛中获得荣誉逐年增多。2017年度,获得60个奖项和荣誉,其中一等奖8项。2018年度,获得奖项和荣誉130多人次,其中一等奖10项,县素质比武中一等奖和教坛新秀人数增多,有3项课题在市级立项。2019年,已获91个奖项和荣誉,其中语文、社会两门学科校本作业设计获县一等奖,学校领导干部素养测试获县团体一等奖,教师素养测试获县团体二等奖。2019年已申报市级课题14项,省级课题2项。
2019年1月在行政扩大会议和教职工大会上开展了办学思想大讨论,达成了认识上的一致,确定以“大道至简”为办学理念,以“崇文·尚贤”为校训,以“引领·追寻”为校风,以“专业·合作”为教风,以“闻道·勤行”为学风。
二、预评估后整改情况
25条B级指标中,在预评估时有7条基本达标,2条不达标,之后我们仔细研究,从学校层面重新进行了梳理和整改。
(一)完善顶层设计,提升内涵发展
1.加强理论顶层设计(B1办学理念)
之前,学校办学目标、育人目标等顶层设计都不完善,未真正理解理念和目标等之间的关系,经过专家的指点,我们对办学思想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了深入研究,完善和清晰了办学理论体系,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目标的国家意志,依据国情、校情,把办学目标、一训三风溶铸于三级课程体系中,升华于实践活动中,实现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2.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B2学校文化)
以“大道至简”为办学理念,以“塑高品位教师,创高品质学校,育高品格学生”为办学目标,将学校的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把这些理念融于教室、连廊、党建室、功能室、开放式书吧、宣传窗等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通过多方面研讨,确定了校园环境文化设计方案,新建党建活动阵地,增设开放式书吧,重新设计教职工阅览室和家长委员会活动室。校史陈列室规划也于7月启动,按规划方案,郊中校史陈列室由封闭和开放两部分组成,分别设计在综合楼一楼东侧功能室和东侧1至5楼的长廊。拟有立德树人三年行动计划。文化育人有系列持续主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在原有足球社、篮球社、书画社、声乐社、健美操队的基础上,本学年新建了青禾文学社。学生社团活动,搭建学生成长的平台,提升校园文化生活质量。
3.严格规范办学行为(B5办学行为)
在开齐开足课程方面,我们制定了《“有责任•能担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框架结构与门类,并规划了生活、学科、体艺、社会等四个板块的主题活动。从2019年6月课程规划方案制定以来,已布置系列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本学年的劳动技术课上开设美味佳肴、清洁家园等活动课。
在减负方面,首先,我们由纸质的减负问卷调查方式改为用问卷星进行网络调查,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其次,切实加强校本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2018年,教务处制定的校本分层作业的建设性方案获得县一等奖。2019年,在县教研室组织的比赛中,我校各学科作业分层设计取得好成绩,语文、社会两门学科均获县一等奖。
在招生方面,因本学年开始招智慧班,我们完善了阳光编班的实施方案和智慧班分班方案,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分班的过程中。智慧班招生公开摇号,现场公布,真正做到了公开透明、公平合理。
4.落实三级课程建设(B7课程建设)
今年下半年,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调整了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把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地方课程有机结合,把教务线、政教线和校团委的各类活动有机整合,构建了“两有”(有正确追求,有社会责任感)的课程体系和框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今年新开设的拓展性课程《历史的丰碑》、《校园植物学理论与实践》已申报为县第五届精品课程。
5.完善德育工作(B14德育工作)
我们紧紧围绕《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完善了西郊中学德育工作体系,教务线、政教线、团队线合作商讨,调整了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在原先政教、团委主题德育活动的基础上,各学科备课组长负责统筹编写本学科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学计划、教案,让德育工作有效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中。同时加强德育课题研究,本年度已申报市级德育课题2个,并着手汇编年度学校教师德育论文集。此外,我们还推行家务劳动和自然劳动体验教育,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在劳动实践中磨砺心志。
(二)科学配置,提升办学条件
1.改善教学资源(B18教学资源)
重扩建后的西郊中学各类功能教室齐全,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和电脑、录播、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科技创新等专用教室,有专用图书馆、师生阅览室、卫生站、省级标准化心理辅导站,并置有双向闭路电视、智能广播、安全监控系统及以千兆光纤为主干的校园局域网。自预评估后,学校陆续加大投资,用于改善校容校貌、办学条件,如校安工程建设、校史陈列室、数字星空创新实验室、文化连廊、开放式书吧、风雨操场亮光工程等,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聘请专业人士参与设计。
2.提升应用服务(B20应用服务)
在提升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我校努力接轨大数据信息时代,着力打造智慧校园。这学期我们由学事通改用功能更完善的翼学云和钉钉办公系统,更有效地增进了家校联系,也用于学校各类办公,同时丰富了学校微信公众号上的栏目和内容。每周在西郊中学党支部微信工作群和钉钉工作群开展党建知识“微推送”。发动教师在之江汇教育广场建设校本资源库,资源库资源涵盖各个学科,建有学校自己的微课和视频课资源,建有校本资源1983条,总资源数2947条,年度活跃空间比率达100% 。在县之江汇教育广场教师个人空间评比活动中,我校梁根英老师获得一等奖。本学期,我校七年级开设了两个智慧班,采用平板教学,智慧班任课教师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在教务处的引领下,各年段教师积极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紧密整合。
(三)联谊共建,推进国际交流(B24国际交流)
在参加城关中学教育集团与美国圣费迪南德学校“千校结对”的基础上,上半年,我们又创造条件积极申报省厅发起的与日本静冈县的“千校结好”校际交流项目。这学期,组织了“外教进校园”活动,邀请美籍教师为我校学生上英语外教课,邀请马来西亚教练为师生上体育运动外教课。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师生国际视野,提高师生国际化素养。
(四)发挥优势,辐射引领(B25辐射引领)
虚心学习各地名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加强城关中学教育集团之间的紧密合作,学习城关中学校区优秀的办学经验,定期开展行政线、教研组研学活动;潜下心来练内功,加快自身发展。同时,与儒岙中学、大市聚中学、道南中学、镜岭中学等农村学校结成联谊学校,与沃西中学、镜岭中学结成城乡互动学校,精心组织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发挥我校新建的硬件及学科专业团队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管理互通、师资共建,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优质均衡与整体发展。与城南乡潜溪村开展文明联创联建活动。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在提高。
三、办学特色和亮点
1.校园文化顶层设计,集思广益。“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既是新郊中人的当务之急,也是学校化压力为动力的契机。我校校园文化设计邀请专家团队合作商讨、出谋划策。我校与绍兴文理学院艺术系师生经过多次座谈、研讨和论证,先后出台校园文化设计一、二轮方案,并向社会公开设计方案,力求集思广益。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郊中人以目标、问题、需要、价值、实践为主要导向,从外显层(包括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和文字书画等物化形态的布局)、核心层(包含核心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一训三风等理念系统、)和实践层(涵盖三级课程体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逐步建构属于西郊中学的文化体系,尽快凝聚郊中“灵魂”。2018年,我校申报了绍兴市规划课题《城郊扩建学校校园文化顶层设计的实践探索》,课题已市级立项。
2.制度管理,规范有序。合理的制度是提高管理效率和实现办学水平最大优化的保证。随硬件建设的升级和办学规模的扩大,我校的一些管理制度也随形势发展需求不断完善。我们经过行政会议、教职工会议和部门会议认真商议,完善了教师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完善后的《新昌县西郊中学教职工德绩勤能量化考核方案》、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公平合理”的原则,也融入了诸多人文关怀的元素,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2018年,我们增设了班主任节、二十佳教师表彰等活动,教师幸福指数和职业认可度在提高,涌现出很多敬业的老中青优秀教师。以制度治校,学校才能获得长久发展。以制度治校,规范管理,我校各项工作呈现了良好的态势。
3.打造教研团队,科研兴校。我校以“专业·合作”为教风,引领每一位“教师”成为优秀的管理者、懂方法的教育者、有素养的教学者。学校扩建后,年青教师队伍迅速膨胀,因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工作室以“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问题精准化和教学常规科研化”为科研兴校思路,以课堂研究、优课评比、命题比赛、课题论文、读书研讨、外出活动等为实践载体,根据教龄长短组建三个培训与研究团队:“自立”团队通过“青蓝携手师徒结对”,尽快站稳讲台;“自信”团队主要通过优质课、论文、课题、命题及学生竞赛,延伸自己“长板”;“自傲”团队主要除指导年轻教师外,还积极参与课程拓展,朝带系、名系和佳系等名优骨干教师方向努力。三年来,各级课题呈井喷式增长。如2018年,社会概念“适度教学”与利用“课堂观察”促进有效教学两项课题分获市二、三等奖,“校园文化顶层设计”、社会“图示法教学”、“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市立项课题;2019年我校提交绍兴市市级课题14项,省级课题2项。
4.社团活动,红红火火。学校建有足球社、健美操队和书法社,由我校这方面有专长的教师负责,定期展足球、健美操班级联谊赛和书法比赛,开展校内外交流。足球社建有校外联谊机制,定期邀请校外专业人士来校指导。2019年,我校被评为浙江省青少年足球体育特色学校。校园运动场上,我校的足球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校的健美操队参加绍兴市校园艺术体操比赛,获团体第四名。王芳芳老师的《健美操——活跃青春》被评为县级精品课程。每日大课间活动,学生们随着优美的旋律跳“活跃青春”健美操。体育组教师对学校健美操课程的开发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下半年,我校已申报新昌县健美操体育特色学校。书法社社员在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奖,这学期,我校赵贝贝同学获全国书法比赛优秀奖,赵力伟、陈佳敏分别获绍兴市“兰亭奖”书法赛一、二等奖。
5.全体教职工,精诚团结。在崭新的校园环境里,在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下,在体现人文关怀的温馨氛围中,我们的郊中人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全体行政不计较个人得失,团结协作,为学校发展倾尽才情;全体教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积极进取;我们的学生不甘落后,敢于拼搏和超越。在县组织的学校领导干部素养测试中,我校行政团队获团体一等奖,教师素养测试获县团体二等奖。全体教职工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全校师生体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指标达成情况
我们对照《绍兴市现代化学校评估操作标准》,认真进行了自查自评,各项指标达标情况如下:25项二级指标中,23项达标,2项基本达标,无不达标指标。其中基本达标2条:B6办学规模九年级班额超出45人;B25辐射引领作用未能明显地体现,25项指标自评得分97分。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夯实现代化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顶层设计方案虽已拟定,但属初生阶段,完整、立体和鲜活的校园文化体系待形成;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待全面、协调发展;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待加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长期践行,且行且思,让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建设,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2.培养现代化专业教师。办高质量的学校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待。扩建后的西郊中学底子薄,需继续潜下心来谋发展,静下心来办实事。我们将继续以教科研为教师成长的支点,发挥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的引领作用,把教科研制度常规化,带领和培养全体教师走向专业化。凝聚校内外力量,合力助推教师专业成长,锻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