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帮扶工作方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为进一步搞好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县卫生局成立以为组长、为副组长为成员的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三结合”帮扶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的领导,将帮扶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和目标考核内容,做到有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帮扶措施具体落实。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各中心卫生院均应成立计划生“三结合”帮扶工作,并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
二、落实帮扶任务
完成市卫生局、县委办、县府办下达的帮扶任务。
三、主要工作要求
1、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任务,做到计划、帮扶对象、责任三落实。
2、充分发挥医疗卫生单位的优势,提供健康体检、开展义诊、健康咨询。特别要为帮扶户、独生子女户家庭建立档案,发放“就医优惠证(卡)”,实行优先就医、优先检查和减免部分医疗费等方面的服务。
3、结合“关爱女孩行动”,把帮扶对象向独生女孩户倾斜。拓展帮扶思路,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帮扶户自我发展能力,使计划生育帮扶户不仅成为当地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而且还应是文明先进生活方式和先进生育文化的传播者,通过各种途径对被帮扶户、联系户及帮带户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多种经营方面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并酌情给予一定的物资援助。每年入户指导必须在四次以上,使被帮扶户有一个以上稳定的致富项目并学会相应的技术,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勤劳致富,被帮扶户年均经济增长超过当地水平20%。
4、认真宣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帮助解决被帮扶户参农合,缓解他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5、加大计生宣传工作力度。宣传计生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优生优育和妇女儿童保健知识,达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各单位须有1—2幅永久性标语。既要在群众就医时不厌其烦进行沟通宣传,更要充分利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预防处置知识宣传,并根据季节变化,及时更新;除了日常宣传资料,以多种形势,为群众进行喜闻乐见的宣传。
6、继续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登记、上报等管理工作,严禁利用B超等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做假手术、开假证明现象发生。
7、进一步搞好产科技术和计生技术服务工作,严格技术规范进行管理;坚持施术人员持证上岗,认真按照操作程序提供优良的技术服务,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8、各帮扶单位对被帮扶户均要建立花名册、签定协议书、悬挂明显的标识牌。半年和年终各进行一次自查并写出总结,要帮扶计划、总结、帮扶协议书(半年可不报协议书),协议及登记表需加盖当地计生部门的印章。(无具体帮扶任务的单位可只报无任务说明材料和其它方面的材料)。
9、认真组织单位职工学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省计划生育条例》、《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法规,并作好记录备查。
县27所受援学校与市27所学校建立“校对校”结对帮扶关系。
二、结对帮扶内容
(一)“教师交流互派”项目
由教育局选派27名教师来县结对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11名挂职干部到结对学校指导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县选派5名教育管理人才和后备干部到结对学校挂职锻炼;30名骨干教师到结对学校跟岗学习。
(二)“讲师团”讲学交流项目
由区教育局牵头,选派30名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来县讲学交流。
(三)“金凤凰异地代培”项目
县选送20名初一学生到去就读,该项目由经开区实验中学校具体实施。
(四)日常教育教学交流
以“校对校”结对帮扶为载体,各结对学校加强沟通联系、深化结对帮扶,通过开展送培送教活动、工作坊研修、心连心、手拉手活动等智力支教活动,促进学校间、师生间的交流交融,为帮扶学校提供物资资金支持,帮助藏区学校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三、组织管理和考核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各校(园)要按本方案的要求,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帮扶学校共同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帮扶方案,加强日常管理,专人负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管理,督促考核。
1.建立和完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对卫生院技术帮扶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派出一批技术骨干,培养一批实用人才”的方式,探索建立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支援卫生院的新途径、新机制。
2.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改进服务流程,规范制度管理,拓展服务功能,逐步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增进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与卫生院的协调合作,更好地落实会诊、双向转诊制度。
二、组织要求
1.局成立技术帮扶工作协调小组。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技术帮扶工作责任制,明确分管领导,确定具体业务科室和具体联系人,统筹协调本单位技术帮扶工作,做好上下级单位沟通协调,统计上报有关技术帮扶工作数据,检查、考核技术帮扶工作情况。统计报表及培训PPT年底由帮扶单位汇总报卫生局医政科陈影科长处。
2.技术帮扶工作每一年为一个周期,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卫生院工作的实际需求,按照工作方案和技术帮扶要求,制定全年具体工作计划,选派相应的技术骨干深入卫生院进行帮扶。
3.帮扶人员要做好帮扶日记,详细记录各卫生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重点考核对象考核情况。
三、具体内容
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派出的技术骨干要深入卫生院,围绕帮扶内容开展检查、指导、培训和考核。每个卫生院帮扶时间不少于半天。
1.检查。围绕帮扶内容,详细检查,查找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逐一列出。
2.指导。对列出的问题及不足逐一分析,手把手进行指导。
3.培训。围绕帮扶内容进行全员培训。
4.考核。每项帮扶内容卫生院要指定一人作为该项工作的带头人,培训结束后对带头人进行重点考核,做到带头人能熟练掌握相应技术要领,并在今后工作中指导本院开展好此项工作。
四、考核评价
二、工作原则
(一)中央指导、地方实施。文化部、中央组织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负责规划指导,提出工作目标和要求,开展选派和培养工作。省、市、县三级文化行政部门、党委组织部门、财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扶贫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落实选派和培养任务。
(二)统筹规划、整体安排。将“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与当前全县文化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县和各乡镇人才的上下交流,帮扶全县文化工作的开展。
(三)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从受援乡镇文化单位实际需要出发,由受援乡镇和民间文艺团体提出需求,结合派出地文化工作者专业特长,选准专业门类,派出优秀文化工作者,培养专业文化工作者,切实提高受援地文化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基本要求
(一)受援范围:我县“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受援范围为全县19个乡镇。
(二)选派和培养文化工作者的范围:市文广新局分配到XX县选派名额24人。(具体人员名单见附件1)
(三)相关要求
1、资格要求:原则上选派具备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文化工作者。
2、工作要求:原则上选派人员必须到受援乡镇文化专业岗位工作1年。具体要求主要有三项:一是选派对象必须在2015年3月底以前到岗,并和受援地签订协议。即选派方、受援方及选派人员本人三方应签订工作协议以明确权责。(具体协议见附件2)选派对象应和当地综合文化站沟通,根据当地需求制定年度文化帮扶计划,年底要作好工作总结。二是选派对象要尽力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确保综合文化站不得占用,并能正常运行,开展日常文化活动。三是选派对象要结合自身特长,年内开展一到两项文化建设活动,力争创特色。
四、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选派到各乡镇的文化工作者,选派期间人事关系和工资福利待遇不变,选派期满后仍回原单位工作。其选派工作经历视同到艰苦地区工作经历。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在工资、职务(职称)晋升、计算基层工作经历、研究生考试等方面,按现有倾斜政策执行。对于选派工作期间业绩突出、基层欢迎的优秀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二)经费保障:选派工作经费按每人每年2万元标准补助,用于购买人员保险、按规定解决差旅费等。培养工作经费按照每人每天120元标准补助,用于教育培训、按规定解决差旅费等。中央财政负担我县50%专项经费(1万元),其余50%专项经费由省、市财政各负担一半(各0.5万元)。为保证选派、培养工作落到实处,经费采用计划内据实结算方式审核下达。
县27所受援学校与市27所学校建立“校对校”结对帮扶关系。
二、结对帮扶内容
(一)“教师交流互派”项目
由教育局选派27名教师来县结对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11名挂职干部到结对学校指导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县选派5名教育管理人才和后备干部到结对学校挂职锻炼;30名骨干教师到结对学校跟岗学习。
(二)“讲师团”讲学交流项目
由区教育局牵头,选派30名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来县讲学交流。
(三)“异地代培”项目
县选送20名初一学生到去就读,该项目由经开区实验中学校具体实施。
(四)日常教育教学交流
以“校对校”结对帮扶为载体,各结对学校加强沟通联系、深化结对帮扶,通过开展送培送教活动、工作坊研修、心连心、手拉手活动等智力支教活动,促进学校间、师生间的交流交融,为帮扶学校提供物资资金支持,帮助学校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三、组织管理和考核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各校(园)要按本方案的要求,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帮扶学校共同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帮扶方案,加强日常管理,专人负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强管理,督促考核。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深化平安建设的要求,以提升公众安全感为主线,以基层平安创建为重点,以打造基础更牢、水平更高、群众更满意的平安为目标,完善机制,深化管理,依法治理,通过基层平安创建推动全社会平安建设,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幸福区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指导帮扶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规范村民代表议事、监督机制落实,把预防矛盾纠纷作为“前置程序”,防止决策不当引发矛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体系和“三调联动”机制,推动行政调解进村,实现调解组织、调解人员、调解场所、调解工作、经费保障“五个到位”。积极参加进村入户下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二)指导帮扶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构建村治安巡逻防控网,预防和减少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问题。加强农村“天网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平安信息村”建设,不断普及技防设施,提高防控科技含量。建立健全护村护院治安巡防队伍,发挥群众自我防范作用。
(三)指导帮扶创新社会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帮助建立完善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对象和留守妇女儿童等教育帮扶制度,做好教育帮扶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四)指导帮扶深化基层行业平安创建。积极协助新港镇深入开展平安村、平安家庭及平安边界创建活动,解决影响基层农村平安的突出问题,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基层的首创精神,总结推广基层村平安创建成功做法,培育一批平安创建先进典型,打造一批零发案、零犯罪、零事故、矛盾零上交的自然村(组)。
(五)指导帮扶开展宣传活动。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发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制定宣传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区委关于建设平安区的决策部署,广泛宣传平安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工作成果。深入乡村,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平安建设知晓率、参与率和公安安全感指数及满意度。
(六)指导帮扶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加强和改进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教育村两委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认真执行政策法规。积极推动信息网络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特殊人群管理等依法管理,扩大依法治理的覆盖面,提高依法治理实效。
(七)指导帮扶夯实综治基层基础。协助新港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综治办)不断加强村综治工作室的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农村实施“五大民心”工程。加快建设综治信息化平台和网上管理服务平台。配齐配强村综治工作室专职主任,努力解决无人办事问题。
三、工作要求
一、结对帮扶活动对象
Xx乡Xx村
二、结对帮扶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结对帮扶活动主要内容
1、组织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培训优势,结合帮扶村实际,积极开展政策法律、农村实用技术、科技文化、道德规范、健康卫生等知识培训,初步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讲文明、守法纪、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开展乡风建设与环境整治。指导帮扶村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为内容,以创评“五好家庭”、“文明家庭”为活动载体,广泛开展礼貌、礼仪、礼节主题教育,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帮助制定村规民约,建立“道德评议会”、“红白事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反对封建迷信和婚丧大操大办,革除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对照文明卫生标准,帮助建立村民组保洁队伍,促进保洁机制的建立,完善保洁设施,组织村民开展卫生大扫除,净化庭院,粉刷墙壁,打扫房屋。发挥群众自治精神,整修坑塘沟渠,清除残垣断壁,解决农村“五乱”现象,使村貌整洁美观。
3、帮建文化设施组织文化活动。积极帮助帮扶村建设文化大院(室),配备文体器材,努力达到“三室一场”(图书室、活动室、多功能教室、文体活动广场)、“四有一建”(有电视、有音响、有广播、有科技书架,建有宣传橱窗)标准。指导帮扶村开展群众开展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广大干部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两个包保村目前的产业比较稳定,特别是村的产业收入较高,光伏发电和大棚收入已足以满足村脱贫工作所需;但村产业发展较弱,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这种形式下,人社局党组和扶贫领导多次对两个包保村进行走访调研,在村确准了由三十亩油葵种植改为钙果种植,在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走合作承包的道路,年收入三万元左右;拟建民族食品加工厂(加工高丽咸菜,打糕、高丽血肠、锅巴……);村也将钙果种植作为2019年新的产业项目进行运作。同时督促两个包保村对两个已有的大棚鱼塘等项目进行妥善管理,力求稳定产业收入,为两个村的脱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两不愁三保障”工作
包保贫困户的局工作人员加大对包保户的走访工作,随时了解包保困难户的生活困难,及时发现包保户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并积极主动研究解决措施。继续关注村的自来水吃水问题和村一户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难问题,不使问题复发。
三、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新居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14年村减少贫困人口21户68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素质技能和村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发展信心和幸福感指数明显增强。
三、工作任务
1、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明确1人驻村,确保69户贫困户有1名帮扶干部。要建档立卡。对前期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建立精准扶贫对象管理档案,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档。要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要算好帐。以户为单位,了解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算好时间帐、经济帐,找准脱贫致富路,“一户一策”制定年度目标、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
2、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围绕全县农业产业规划布局,针对村和贫困户实际,按照市场需求,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领群众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覆盖到户的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产业扶持到村到户。2014年,计划种植红薯700亩,玉米500亩,稻谷1000亩,同时发展家庭养殖,计划每户养鸡10羽,养猪2头以上。
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加大对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的资助力度,帮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杜绝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进一步加大贫困学生家庭救助力度,力争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以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卫生进家庭”等活动为载体,着力改变群众传统生活陋习,树立文明卫生新风尚。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以适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和就业创业等为主要内容,确保年度拟减贫且有劳动能力的每个贫困户至少1人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能。
4、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对仍未参加农村危房改造的农户实施危房改造。对已进行危房改造的农户进一步提升改造,完善功能、美化环境。
5、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以推进小康创建水、电、路、讯、房计划为抓手,引导和支持农户改厕、改圈、改厨、改灶,建沼气池、文化室、宣传栏等,改善村生产生活环境。按照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探索建立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新建和改造村水源点和供水管网,解决全村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推进电网升级,实现一户一表率100%,农户端电压合格率达95%;硬化部分社道路、实现户户通广播电视;力争将村打造成为文明示范村。
四、保障措施
1、组织协调到位。精准帮扶驻村工作队要积极争取各类帮扶项目,加强与项目涉及部门的对接协调,统筹解决好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镇政府、村“两委”是项目组织实施的主体,协调处理好各类矛盾纠纷,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2、帮扶措施到位。对具备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实施转移培训和产业扶贫;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人口,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边远贫困人口实施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协调民政部门实施社保兜底。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县领导各联系1户重点工业企业,并各确定1个县直部门作为联系挂点协调部门。
二、联系挂点工作内容
围绕“五个一”(即:一个县领导、一个工作部门、推进一个重大项目、协调解决一批问题、推动企业发展上一个台阶)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若干意见》赋予的各项扶持政策和县政府支持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培育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打造一批科技型、成长型企业,重点培养一批优质企业。
(一)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做优。指导企业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创新步伐,推进结构调整;推动企业扩大规模,完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支持企业“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完善经营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推动企业重大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推动企业加强与央企、大型民企以及行业龙头的对接,帮助引进更多的合作项目。督促企业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企业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推动落实企业帮扶政策。帮助企业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坚定企业发展信心,着力破解企业融资、用工、市场等方面的发展难题,指导企业用好各项涉企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三、联系挂点工作要求
开展困难群众精准施策和精准帮扶工作,以困难群众增收解困为主要目标,确保我区困难群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落。
二、困难帮扶对象
按照文件要求,通过“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复审”程序,精准确认的我区困难帮扶对象。
三、困难帮扶内容
(一)民生工程惠民政策
由农业农村局牵头和配合实施的民生工作和民生工程,对标民生项目目标任务,检查、梳理、贯彻落实民生工程惠民政策。
(二)产业脱困
1.产业帮扶。围绕全区农业产业规划布局,辖区内各类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通过送技术、送信息、上门指导等方式,带动和帮扶困难对象发展特色农、产业,打通“产、销”渠道,实现困难对象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对困难对象自种自养予以政策倾斜支持,统筹、整合资金实施特色种养帮扶到户项目,对自主发展特色种养的困难对象进行奖补。
2.乡村旅游帮扶。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和地形地貌特点,依托区域资源,按照“宜游则游”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配合开展乡村旅游帮扶。
(三)生态脱困
优先让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困难群众参加生态管护工作,做好“管护+困难户”的模式,以湿地公园和乡村旅游为重点,优先配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参与服务和管理。
(四)就业帮扶
根据帮扶对象家庭成员的劳动能力状况和就业要求,积极扶持家庭自主创业,联系一批企业单位协作帮扶,优先为帮扶对象家庭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其家庭收入。
(五)社会扶困
充分挖掘社会潜力,动员和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困难帮扶,创新建立“愿为、可为、能为”的社会共同参与帮扶行动。
(六)对口扶困
发挥农业部门系统内统筹优势,聚焦精准施策和帮扶创新,围绕帮扶需求,探索落实“需要什么,帮扶什么”的对口扶困模式。
四、工作要求
(一)组建“工作队”,确保帮扶工作有效落实
为保证我区困难群众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组建“工作队”。对困难群众进行上门走访,摸清帮扶需求,制定帮扶计划,有效组织实施。
(二)提高政治站位
民生工作、民生工程和产业脱困是帮扶解困的根本保障,委属各部门要站在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帮扶解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扛起政治责任,以真抓实干的作风,落实帮扶措施。
(三)明确责任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