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资源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引言
企业资源计划(ERP)作为一种有效的对企业供应链进行整体管理的工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明显加强企业对于生产过程前、中、后的控制管理,从而使企业的效率与效益大幅上升。当时代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后,计算机的应用与Internet的互联得以实现,企业的发展也随之步入电子时代。电子商务对于许多企业都已经不再是陌生的,并且成为企业打开另一种经营思路的方法和提升企业管理层次的良好手段。特别是,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方法与电子商务技术、工具进行有效整合。成为许多研究人员的探讨话题。实现ERP企业内部管理技术与企业外部的电子商务技术的互联,可以更加全面、动态地对企业整个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监控与管理,让管理者在第一时间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并以此为基础采取相应正确有效的管理措施。
现代企业资源计划主要是由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逐步演变并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而发展起来的。ERP是一个面向供应链管理(SupDly Chain Management,SCM)的管理信息集成。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除了传统MRPH系统的制造、供销、财务功能外,还集成了企业其他管理功能,如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管理、仓库管理、运输管理、项目管理、市场信息管理,支持远程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支持工作流动态模型变化与信息处理程序命令的集成等。当前一些ERP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制造业的应用范围,成为一种适应性强、具有广泛应用意义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尽管ERP的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但是目前大多数ERP系统还主要用于企业内部流程的优化,并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企业自身运转更加有效上。然而,随着现代企业内部流程的加速运转和自动化和外部企业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国家部门等的联系日益密切,如果还单单只将ERP在企业内部这样一个小环境中应用的话,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的作用就明显不够了。具体来分析,现在的ERP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ERP系统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管理的需求:2,ERP虽然面向供应链管理。但其重心仍在企业内部:3,基于Inter-net/Intranet、B/S体系结构的ERP软件系统还处于初始阶段,对电子商务的支持也尚未成熟:4,ERP与EC的集成程度低。造成前后台信息的脱节,导致客户满意度的下降,甚至失去很多客户;5,作为管理软件,ERP系统还不能包括工厂基础自动化控制部分,管理系统与生产系统缺乏有机的结合。
二、ERP管理的电子商务环境分析
在电子商务中,B2B作为一个开放的交易平台,突破了区域、时空的限制和市场机会的壁垒,加快了信息流动的进程,简化了传统模式下的层层流转方式,减少了部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首先,电子商务模式使得企业内外部的运作方式将会有很大的变化。由于Intemet大大缩小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企业内部部门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模式将有很大变化。在内部工作和业务流程的控制方面,企业将会主动地大量采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交流。
其次,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大大扩展了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传统的系统一般只能提供电脑终端给系统使用者,而电子商务时代的终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使企业对外的接口界面大大扩展。除了固定的或可以移动的电脑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各类数字终端,同时,这也就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
再次,企业管理的内涵也在进一步地延伸,除了传统的企业财务、库存、销售、采购、生产等管理以外。涉及整个企业价值链的许多环节也被要求进入管理范畴。企业管理由面向内部资源管理转变为面向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这就对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导致了新一代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三、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发展
(一)电子商务与EKP整合的要素前提
首先,需要基于供应链的兼容性。企业中存在三种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信息流反映了物资和资金流动前、流动中和流动后的状况。对应于三种流分别存在三条供应链:物资链、资金链和信息链。市场营销部通过网络ERP软件及时准确地掌握客户定单信息并按时间、地点、客户统计出产品的销量和销售速度、经过对这些数据的加工和分析,对市场前景和产品需求做出预测:同时把产品需求结果反馈到计划与生产部门,以便安排某种产品的生产和相应投人品的购进。
电子商务主要涉及到采购与销售业务,因此设立两个新部门:网上采购部和网上销售部。使企业原有物资和资金流分别增加一个入口和出口,并成为新物流与资金流的一部分。同时通过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电子商务可以纳入供应链中。但网上模式中客户的订单、企业的采购单由网上形成和支付,货币收支亦由网上进行。
其次,需要有侧重点的差异性。ERP系统作用于企业的业务流程,它的应用层次有三个:决策层的数据查询与综合分析、小间层的管理与控制、作业层的业务实现。而电子商务主要在于作业层的业务实现,即采购和销售业务的网上实现,也包括行为市场营销提供网上辅助手段。如网上广告、网上消费问卷调查等。
最后,需要应用性的互补性。根据我国企业目前的条件,企业在引进电子商务时。不会完全放弃传统的采购与销售模式,而是两种模式、两个系统共同存在,互为补充。这将是以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
(二)电子商务与EILP的整合实现
电子商务与ERP的整合需要有业务流程重组相配合,同时也要求应用软件各模块合理划分和有机集成。在实现两者的整合时,ERP方面应优先考虑采购、生产计划、市场营销、销售、库存、财务等与物流、资金流密切相关的模块;电子商务方面应考虑网站管理模块、网上销售模块、网上采购模块和网上资金收购模块,把两者的模块集成到一起,构成一个新的系统。整合系统要为今后模块的扩充留有接口。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
1 传统销售模式和网上销售模式都必须对同一产品库存进行减量,两种模式下的销售额都必须反映到市场营销部,并在市场营销部进行汇总。为市场需求分析提供数字依据。
2 传统采购模式和网上采购模式都必须对同一投入品库
存进行加量,两种模式下的采购额都必须反映到计划与生产部,并在该部门进行汇总,为市场供给分析提供数字依据。
3 两种模式可以共享投入品编号或产品编号数据库、供应商数据库、存户数据库和其他相关数据库。
4 两种模式下的资金收入与支出,包括应收应付,都必须反映到财务部。在财务部进行汇总,并做一些财务指标分析。
所以,在两种模式并存的情况下,如果电子商务与ERP不进行整合,就很难保证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也很难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明确性。
(三)企业间ERP互联实现B2B电子商务
在电子商务实务中存在B2B、B2C等几种主要模式,而按其发展前景及应用效率性来看B2B模式的电子商务更加具有发展性。因为它可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和库存周转,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方便客户信息记录,改善客户服务体系。增强客户关系管理:促进企业从面向生产的管理转向面向市场的管理。
在实现企业间ERP互联以促进B2B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设立和使用一种通合大多数软件的数据标准格式。这些格式包括上面提到的订单、发票、库存事务、产品数据等。
2 在ERP的用户端安装数据转换软件,从企业ERP软件数据库中提取要发送的数据并转换成标准格式数据,通过互联网发送。接受方收到标准格式的数据,仍然以相应的数据转换软件注入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互通。
3 数据的传输以数据包的形式采用电子邮件传输。大大降低实用技术难度和他用成本。数据包技术将数据在发送前封装起来可以避免数据窃取或差错。
4 对还未实施ERP系统的企业,可以运用一个简单数据界面直接产生标准格式的数据,通过数据发送程序发送。在收到数据的同时,也可以报表形式打印,以此弥补使用ERP的企业与末使用ERP的企业之间的交流障碍,降低企业间电子商务的技术门槛。
5 在互联网上建立数据交换中心,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缓存。规模较小的企业可通过WEB方式访问数据,实现网上订购,平等地和使用ERP系统的企业进行网上交易。
总之,ERP系统在电子商务的推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互联的ERP系统将大大发挥ERP系统的功效,更多的企业纳入这个轨道。
(四)i-ERP概念及拓展
Intemet的广泛应用对ERP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商务改变了ERP市场原有的发展轨迹:传统的专用增值网络由于成本高,且技术性强正迅速被Internet技术所取代,传统的ERP技术转移到Internet网络平台上,同时,传统的、集中于内部业务流程、功能扩张及企业内整合的ERP系统显得力不从心,想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ERP系统从架构技术到功能上必须适应电子商务的特点,实现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ERP将向i-ERP转化。成为以客户为中心,开放式、模块化结构的,以Intemet为基础的企业管理平台。Intemet与ERP的结合不是简单的技术相加,它使原来的ERP的双重核心、管理方式、信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用下表解释基于Intemet技术的i-ERP的优势:
(五)应用基于电子商务的ERP的典型案例
现今有许多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得非常迅速,而且势头良好。如易趣网、携程网、商之行等等。可以说其所包含的经营范围、经营程度都已经非常广泛。这些企业将电子商务与自身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许多甚至将企业管理系统和网上销售系统结合在了一起。下面以携程网为例,来说明其将电子商务技术与整个企业的资源管理体系结合的流程。
携程网拥有一个面向客户群和合作企业的网上平台(省略)作为其基础。通过网站以及电话声讯的方式,携程网与其上家(顾客)以及下家(对应企业)形成了良好的联系。这些成绩应该说都是电子商务的企业化所带来的。
而携程网的基于平台系统所形成的企业管理系统则更是将企业资源管理与电子商务结合,使用网上的企业资源计划(i-ERP)的良好案例。它的整个系统开发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由客户端、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组成。其中,客户端仅安装浏览器,应用程序安装在应用服务器上,web服务器负责向外信息,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对数据的存取。
通过这样一个系统,携程网将客户联系、产品经销、财务管理、服务生产等几块内容都结合在了一起。整合后的系统将电子商务的即时优势与资源管理系统的综合性优势结合在同一个平台上,使得管理者能在最直接的数据下对企业的运作做出合理的安排。从而使企业效率大大提高。
从成功的电子商务系统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对竞争环境和自身能力的充分了解;对电子商务的强烈渴望和对企业战略的清晰把握:以及对快速实现业务革新的追求。通过对携程网等一些现代电子商务企业的分析。展望电子商务和企业资源管理的共同发展趋势,未来的i-ERP将通过在各种企业业务中实行电子化运作,使企业所获得务实的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效率和回报越来越高。
另外,以往Intemet只是被当作信息和企业宣传的工具。但现在,Internet的技术特别在与SCM、CRM等新型业务模式相结合以后,充分显示出了它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将来的发展中Internet应用不仅可以改善供应链中各部分间的沟通,提高供应链效率,更重要的是Internet将会改变供应链的结构,对现有的销售及服务体系进行重组。Internet还能使为每个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现实,甚至包括提供网上的自助式服务。从长远看Intemet与ERP结合的深度将从眼下在网上管理业务数据,发展到将来直接开办网上业务。
四、结论与相关对策
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市场竞争的范围以及市场与客户需求变化的速度这些因素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们对企业的ERP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ERP系统将朝着集成化、网络化、模块化、智能化、快速高效和注重客户关系管理的方向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ERP的内容还会不断扩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ERP的发展趋势将与电子商务系统实现无绝对性。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它将企业的传统业务和管理网络化,通过网络,实现企业内外资源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的,真正体现网络经济“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和电子商务“端到端”的实质。将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与企业间商务融合在一想,实现企业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电子商务流程的自动化、高效化和准确化,真正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一军,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新进展,高技术通讯,2002(4).
[2]王欣,企业建立ERP与电子商务整合系统的必要性,现代管理之窗,2003(9).
[3]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综合调查报告,国家商务局,2004(2).
1.采购管理
系统提供了物料和服务外部采购的全过程管理,支持标准采购、供应商寄售、委托加工、直接消耗物料等多种采购方式和灵活、易用的采购价格策略。采购管理为供应商评估提供统一的标准,提供询价、报价、合同、协议、采购订单等多种采购处理方式,提供采购发票的三方校验控制手段。采购管理保证了业务人员在正确的时间、从正确的供应商、以正确的价格、买到正确的商品。
2. 库存管理
系统对库存物料的入库、出库、移动和盘点业务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同时,每个库存物料区分常规库存、检验库存、冻结库存等多种库存状态。系统提供批次管理、序列号管理功能,并支持多种计量单位的自动转换。通过库存管理模块可以达到减少库存、降低库存资金占用、控制盘盈盘亏、避免物资积压与短缺、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目的。
3.生产管理
系统通过生产计划和生产控制来指导和控制生产全过程。生产计划包括:销售运作计划、需求管理、主生产计划、顺序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计划体系。用户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设定不同的计划策略,有效地利用可用资源来安排生产。
4.销售管理
系统可以完成销售订单生成等各种业务处理工作,支持销售订单、合同、计划协议等多种形式的销售业务处理。支持按照客户、批量、地域等实现多种灵活的产品定价策略。支持包括标准销售、现金销售、第三方销售、寄售、可配置销售、公司间销售等多种销售形式。通过不同类型订单的处理流程,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要求。信用管理功能可以在销售过程中的任何时间内,对客户的信用限额进行检查,做到事前控制,避免信用风险。
5.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生产、库存、采购、销售等模块的枢纽,是企业数据汇总的媒介,是监控会计事务、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综合管理的平台。系统具有灵活可定制的科目体系,可支持集团或单一的财务模式;应收管理提供的多维度查询可使企业随时监控客户信用状况、减少坏账发生;应付管理可为管理人员制定有效的付款计划,为欠款支付提供可靠的依据;固定资产管理可定义多套折旧策略,为同一企业同一资产平行出具多套折旧报表提供完美解决方案;预算模块与其他模块高度集成,可在业务发生时进行预算控制,降低企业管理风险。
6.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包括间接费用管理、产品计划和实际成本计算及分析。间接费用管理实现间接费用的差异分析,为部门费用考核和产品成本计算提供依据。产品计划成本管理提供多种方式快速准确地计算产品的计划成本,为企业制定定额成本和合理定价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产品实际成本管理与生产管理模块实时集成,在进行生产统计的同时完成成本数据的收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详细地分析出产品的各种成本差异及差异点,可以据此查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企业制定成本改进措施,实现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7.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组织管理、招聘管理、人员管理和工资管理。组织管理用于确定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职责分析、职务分析,同时确定人员配备。招聘管理处理招聘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制订招聘计划、招聘广告、收集应聘人数据、招聘业务处理、招聘活动处理、应聘人选择等。人员管理:全面、准确、及时、灵活地维护人力资源主数据,完成人事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各种日常业务。工资管理主要是对员工工资信息变更、核算及相关后续活动的管理。
8.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模块运用质量计划、检验、控制、分析等功能,实现采购、生产、销售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数据采集、分析、控制及质量改进的功能。可以制定质量管理的相关策略,通过质量数据采集的过程、规则、方法,质量控制的规则与方式的定义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定等。
系统可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实时进行数据采集与控制,监控异常波动。通过质量通知单及时将问题反馈到责任部门,确定采取的措施,明确任务,监控问题的解决过程,并记录质量成本相关信息。
9.工作流管理
变化是永恒的,企业必须不断地适应企业的变化。通过强大的工作流管理功能,启明ERP软件可方便地实现管理流程的定制,很好地完成对企业经营过程运行的支持,支持企业过程重组,同时在更广的范围内、不同的时间跨度上帮助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作者简介:刘永萍(1956-),女,新疆石河子人,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计量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2-0015-05
引言
21世纪全球电子化的趋势使企业的竞争力从有形制造力转向无形信息科技的基础建设上。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不断普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以下简称ERP)应运而生。它以制造资源计划为基础,将企业的生产、原材料、质量、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集合起来。它超越了范围的集成功能,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动态监控、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环境,吸收了全面质量管理、准时生产、实验管理、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内容,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以计划和控制为主线,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平台,集客户、市场、销售、采购、计划、生产、财务、质量、服务、信息集成和业务流程重组等功能为一体,面向供应链管理,强调人、财、物、产、供、销的全面结合与全面控制,追求效益最佳、成本最低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但同时,ERP用户的实施成功率只有10%-20%,国外成功率也不高。这样一个并不成功的记录,为何仍有很多企业希望引入ERP呢?ERP真的能提高企业的绩效吗?本文从企业引入ERP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出发,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证明了企业引入ERP一年后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为ERP的普及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文献综述
理论和经验证据表明,成功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企业战略的公司将获得较好的财务业绩(Bharadwa2000;demons and Row 1991;Konsynski and Mc―Farlan 1990;Mata et a1.1995;Mc Farlan 1984;Porter and Millar 1985)。但同样也存在所谓IT生产率悖论的文献,其中的研究发现,IT投资与公司业绩(1oveman,1980;roach,1987)之间只有很少的、甚至完全没有关系(如Barua等人,1995 BRynjolfson,1993)。那么,ERP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技术投资,到底对企业的业绩有什么样的影响?很多学者通过经验证据研究了这一问题。McAfee,A(1999) 研究显示,ERP的实施引起了公司在很多方面的业绩有实质性的提升,包括向顾客提供信息的能力、周转时间以及准时完成率。Murphy and Simon(2001)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ERP进行了评价,在考虑顾客满意度等无形效益后认为,ERP对企业业绩有显著影响。Poston and Grabski(2001) 研究发现,在剩余收益、总销售率和ERP系统实施3年以来,每年的管理费用方面没有显著的改进,但是,在公司业绩方面的一个显著改进是ERP系统实施3年后。另外,在检验ERP实施后的3年中,每年的雇员/收入的比率都有显著的降低。Hitt et a1.(2002)使用了多年份多公司实施ERP的数据,发现投资ERP的公司往往通过不同的财务指标显示出较高的财务业绩。尽管在刚刚实施不久,公司业绩和生产力会有下降,但资本市场始终对采用ERP的公司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回报。Huntoneta1(2003)研究结果显示,在3年内,使用了ERP系统的公司,在资产收益率、投资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3个方面均显著好于没有使用ERP系统的企业。但是,ERP作为一项投资,往往伴随着漫长的投资回报,在业绩提升方面的潜在利益不能在短期内实现(Nicolaou,2004)。此前,国外学者指出,企业会因为ERP的实施而持续一段时间的混乱状态,企业的业绩也会较实施前差(Deloitte Consulting,1999),企业不会在ERP实施后当即产生效益,必须等到员工熟练系统或企业流程顺畅后,效果才会逐步显现(Koch et a1.,1999;Ross,1999),ERP大约需要2-5年甚至更久才会对企业业绩产生正面影响(Deloitte Consulting,1999;Daveport,2000)。这些研究显示ERP对企业业绩存在时间延迟现象。ERP实施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是ERP绩效研究的重要方面,研究者大多采用档案数据进行事件研究。研究中业绩指标的选择主要以财务指标为主,部分考虑了顾客满意度等无形效益。
纵观以上研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是理论模型的不足,部分研究中虽然也建立了简单的回归模型,但没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其次,时窗太短,因为信息技术投资的回报是比较缓慢的过程,所以,一至二年的时窗有一定的缺陷;再次,数据的缺陷,因为ERP信息一般属于公司机密,有一定的保密期限,所以研究数据的来源令人生疑。以上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可以简单的总结为三类:一是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出客户的满意度从而体现企业的绩效。此方法的不足是主观性较强。二是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个别使用ERP的企业进行案例研究。此种方法只能证明ERP的引用对极少数企业产生了影响,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三是以多家引入ERP的公司为样本,采用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绩效。本文采用第3种方法,以我国沪深两市使用当年正式使用ERP的企业为样本,研究其引入ERP的前两年与后两年的财务指标的变化来说明ERP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框架
Matolcsy(1985)认为,价值链理论将企业活动看作是相互分离但又相关的生产智能的集合体。任何企业的基本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几个基本类型:资金投入与回收、生产活动、经营活动、销售及分配。ERP系统提高企业的绩效与否,取决于是否价值链各个环节绩效的提升。
资金的投入与回收:包括 ERP系统可以使资金运转更加迅速,应收账款回收期、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很好地衡量企业资金的回收情况。
生产活动:此环节涉及到投入与产出的价值链活动。包括: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物料单的设定和生产线的最优化使用等。固定资产回收率和存货回收率这两个指标能够很好地代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使用状况和库存成本的节约。
经营活动:包括采购、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资产收益率和股东权益收益率这两个指标能够很好地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状况。
销售及分配:销售环节是 ERP管理系统开始环节。订单管理模式的出现有利于企业选择最优的方案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订单的生成为ERP采购模块合理的采购计划形成了依据,为ERP生产模块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提供了保障。
本文拟从价值链的理论体系出发,确定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从而确定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研究假设
大量的ERP开发商认为,企业成功的实施ERP能够提升企业的绩效。但这仅仅是软件供应商的一家之言,是否可信值得商榷。ERP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技术投资,到底对企业的业绩有什么样的影响?企业使用ERP软件后,企业绩效在未来的几年内是否提高的很明显呢?企业引入ERP的目的是更好的提升企业绩效吗?还是把是否引入ERP作为一项重要的信息披露,从而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综上所述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1:企业在实施ERP后,企业绩效会有显著的提升。
假设2:实施ERP的上市公司在没有使用ERP之前,公司业绩已经优于未实施ERP的企业。
假设3A:实施了ERP的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显著地好于未实施ERP的上市公司。
假设3B:这种绩效的提升在ERP使用后第二年比较明显。
三、实证研究的设计
本文的样本收集来自于手工搜集 2001~2004 年中国所有的上市公司的年报中的文字说明部分获得。其中,2001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中正式开始使用ERP的公司总计31家,2002年14家,2003年38家,2004年59家。样本总数142。其中20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部分不可得,予以剔除。最终确定样本数122。同时根据行业和公司规模确定配对样本122。1999~2006所有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都来自CCER的色诺芬数据库。这122家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如下表:
公司绩效的衡量本文采用应收账款的回收期的自然对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回收率、存货回收率、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收益率作为企业绩效的财务指标。并且使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作为控制变量。
三、实证结果分析
对于假设1的检验,把当年使用ERP的时点设为0。-1,-2,1,2分别代表使用ERP的前两年与后两年。上表分别列示[0 -2][0 -1][0 1][0 2]4个视窗的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发现在[0 -2],总资产(t=11.148***)、资产负债率(t=3.765***)、股东权益收益率(t=-1.762*)、流动比率 (t=-3.975**)、存货周转率(2.368**)差异比较明显。这表明上市公司在使用ERP的当年在企业业绩方面较两年前有了较大的提升。其中总资产、资产负债率和存货周转率有正的显著提升。说明企业在引入ERP之前业绩提升明显。[0 -1]显示在第0年与第-1年的配对样本t检验中,总资产(t=7.317***)、资产负债率(t=2.673***)、股东权益收益率(t=-1.850*)、存货周转率(2.365**)和应收账款回收期(t=-2.196**)这几个指标差异比较明显。这表明企业在引入ERP管理软件的当年,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都有显著的提高。而股东收益率和应收账款回收期这两个指标降低的也比较明显。说明企业在ERP最终使用的当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大。[0 1]结果显示企业在引入ERP后一年,在总资产(t=-4.683***)和资产负债率(t=-3.259***)都显著降低的情况下,仍然很好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其中应收帐款周转率(t=2.043**)和应收账款回收期(t=2.145**)两个指标都显著的提升。这与以往的研究不同。说明企业在引入ERP后一年已经对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说明ERP的引入已经开始影响企业的绩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存货周转率这个指标却在引入ERP后的第一年有所下降,这也许是由员工对ERP使用的熟练程度造成的。[0 2]的统计结果表明企业在引入ERP的第二年开始,业绩提高的并不明显。
对于假设2和假设3的检验,根据行业和资产规模确定配对样本。对检验组和配对组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检验组在T=-2的时点上和配对组在总资产(t=-1.855)和资产负债率(t=-1.537)的水平上没有明显的区别,这表明配对样本的选取比较科学。而研究发现检验组在股东权益收益率(t=2.015**)和资产收益率(t=4.852***)这两个指标上明显的优于配对组。这表明检验组的企业在未引入ERP之前相对于配对样组的企业来说在公司绩效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表现。对于假设3的成立提供了证据。T=-1也证实这一点。
检验组与配对组在T=0这个时点上在企业绩效方面没有任何的差异,这表明在引入ERP的当年,引入ERP的企业与未引用ERP的企业在企业绩效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别。
在引入ERP的第一年(T=1),检验组与配对组相比在股东权益收益率(t=2.012**)和资产收益率(t=2.038**)这两个指标上有了显著的提高。这表明引入ERP的企业在资产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比未引入ERP的企业有很大的提升。假设3A成立。
ERP使用后第二年(T=2)的检验结果发现,除了股东权益率(t=1.928*)这个指标在10%的置信区间显著以外,其他指标并不显著。从而拒绝假设3B。
四、结论
本文研究ERP系统实施与公司业绩增长之关系。研究发现,实施了 ERP 系统的公司在实施后的公司业绩增长显著。这一结果在ERP实施的第一年显著性较强,但是第二年公司的业绩指标变化并不显著。这表明企业在引入ERP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了短暂的刺激,企业披露ERP使用的信息在资本市场上是一个好的信号,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但是,由于员工对ERP软件使用不是很成熟的缘故,企业绩效在引入ERP后第二年变化不明显。从配对样本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已经引入ERP的上市公司在公司绩效方面要优于未引入的公司。这也为ERP更加广泛的普及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立彦、张继东.ERP系统实施与公司业绩增长之关系[J].管理世界,2007,(03).
[2] McAfee, A .“The Impact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s on Company Performance”, Unpublished pre-sentation at Wharton Supply Chain Conference. 1999.
关键词 :企业资源计划;会计;业务流程
一、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下会计业务流程优化的概述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下的会计业务流程优化即会计流程重组,也就是对企业的会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大幅度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节约会计成本,获得在会计成本、会计信息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业绩的改善,使得企业的会计业务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首先,企业会计业务流程要实现数据的共享,当前企业的职能管理模式,使得会计数据无法共享,导致管理不能发挥其作用。企业实行这种职能管理模式,致使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分离,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难以集成和交换,其搜集和整理的数据都是从本部门利益出发,难以为公司层面的会计业务提供真正、可靠的数据。因此,基于资源计划系统的会计业务流程要集成信息和共享数据,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其次,企业整合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加强内控管理。传统职能管理模式下,企业的会计业务仅仅为本部门服务,而会忽略公司或集团的总体利益。这种传统管理模式使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交叉重叠,业务流程冗长,不仅浪费企业资源,还容易导致数据出错,会计业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资源计划系统能够构建一个大会计环境,将企业整个会计链有效地衔接起来,减少了不必要的流程,加强了内控管理,会计信息和数据相对更为精准。第三,基于资源计划系统的会计业务能够更好地掌握企业信息,进而逐步完善自身业务流程使其更适合企业和市场的发展。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会计业务流程过于模式化,与企业自身发展不匹配,甚至会制约企业的发展。不同行业的企业具备自己固有的特征,即使是相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会计业务的具体流程也各有不同。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会受到企业所处环境、规模、企业文化、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会计业务流程要依据资源计划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和企业自身的情况,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流程。
二、当前企业优化会计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企业优化过程中首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数据安全问题。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优化主要依赖于对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但由于网络和信息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比如系统故障所造成的风险、企业内、外部人员恶意破坏造成数据损失等,这些因素在优化过程中都要慎重考虑。
其次,企业优化过程中要考虑人员的素质问题。基于资源环境计划下优化流程要求业务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他们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会计知识,还要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和软件操作知识,但目前企业这方面的人才相对较少,给优化会计业务流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优化业务流程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各个部门相关人员的配合,因此要求其他员工也应掌握一定知识,以承担相应的协调工作,但企业对员工相关知识的培训较少。
第三,企业优化过程中面临的另一问题就是如何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如何有效地考评企业的投入、营运和产生的业绩,向管理者及时提供有效的数据,进而使得企业各部门能从会计流程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运用效率。但目前会计信息和数据很少跟踪和反映从投入到产出这个循环周期中企业资源计划运营的情况,尤其是依据实际成本对投入物资进行计价,即使按计划成本计价,最终也要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这使得成本核算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去计算成本差异额等,工作效率的降低导致会计部门无法为企业拓展业务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决策。
三、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优化会计业务流程的具体策略
首先,企业优化会计业务流程的理念要从事务处理到自我服务。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以提高流程事物处理效率为基础,企业在安排生产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来规划,但资源计划系统需要以原始数据为支撑点,但大部分企业则是进行数据的二次输入。因此,许多企业优化会计业务流程不到位都是因其对原始数据处理不当。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会计流程优化的理念应从事物处理转向自我服务,会计业务人员直接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而不进行二次录入。
其次,基于资源计划系统企业优化会计业务流程设计。企业在资源计划系统的指导下,企业的业务流程主要运用所获取的会计系统数据对原有以职能模式的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构,依据企业生产流程,当某一流程事件发生时相应的信息数据可通过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子系统加以保存。同时,资源计划系统下可运用系统化改造的方式来重新设定业务流程。
第三,基于资源计划系统的指导下会计业务流程优化设计。从资源计划系统角度考虑,企业会计流程主要是企业要重构以原来职能为导向设计的会计系统数据和技术,根据企业当前的生产情况,系统中某一流程事件发生时各个部门的系统就会对其信息进行收集,并将整个业务事件相关数据传输给总信息数据库来保存。同时,资源计划系统下要用系统化改造方法来构建新业务流程,即分析现有业务流程,最小化会计业务流程中的非增值活动,并调整核心增值活动,以达到完善现代化会计业务流程的目标。系统化改造业务流程基本步骤为:清除—简化—整合—自动。
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视角下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目标
(一)实现信息集成,数据共享
在原来的职能制管理模式下,工业企业会计数据不能共享,导致管理的效率不高,这是因为在职能制模式下,按照职能为导向的管理部门设计将会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分离,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与集成相对而言比较困难。各个部门都是从自己部门利益为出发点来搜集和整理数据。而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工业会计流程优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信息集成与数据共享,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工业会计管理的效率。
(二)整合工业企业业务流程,加强内部管理
在职能模式的引导下,工业企业在会计管理流程设计上存在的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各个领导都是以本部门作为中心来设计业务流程,很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在业务流程上存在重叠交叉的部分,使得业务流程过长,从而影响管理效率。而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优化侧重于通过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三)建立适合本工业企业自己的会计流程
传统管理模式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设计过于公式化,不能够有效体现工业企业自身的特色。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都具备自身一定的特征,即使是同一行业中的工业企业在具体的业务流程上也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区别,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设计都会受到工业企业所处的环境、规模、企业文化、发展路径以及管理风格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工业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构建起具备自己特征的会计流程。
二、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优化实施的难点
(一)安全性
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的会计流程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对网络及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程度的依赖性,这主要是基于网络及信息技术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例如系统故障造成的风险、企业内外部人员的恶意破坏造成的风险,所以安全性问题是工业会计流程优化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员工素质
员工素质是影响资源计划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资源环境计划下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对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例如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相应软件操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资源计划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还同时需要其他各部门员工的密切配合,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形式也要求员工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以承担相应的工作协调。
(三)企业内部条件
按照企业资源计划的要求,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工业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条件都需要具备。一方面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优化周期相对比较长,需要工业企业的领导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努力和耐心,同时也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配合;另一方面,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需要有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要以优化流程为核心,进行组织结构的整合,重构作业链。
(四)投入、营运和产出三个层面相结合进行业绩考评管理
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优化的另一难点就是关于工业企业投入、营运和产出的绩效考评管理方面,如何真实的反应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向管理者提供客观有效的信息,促使企业各个部门能够从会计流程和信息中获取有价值信息促进企业提高运营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难点。按照企业资源计划应该重点从工业企业的投入、营运及产出三个流程来加强工业企业的业绩评价管理,通过跟踪和反映从投入到产出这个循环的周期得到企业资源计划运营情况及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使得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始终指导企业自我考评、自我管理的全过程,为企业扩展业务做出新的投资决策。
三、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优化所采用的方法
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优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系统化优化法,另一种是全新设计法,不同的工业企业适用于不同的方法。
系统优化的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在进一步熟悉现有流程基础上构建新的流程。该方法的优点是这种流程优化方法具有渐进性,风险相对较低,对工业企业正常运营的干扰小,尤其是在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可以充分消除流程中重复的处理过程,使整个工业企业价值链上的任何信息只须在某个作业点上输入一次,便可进行多重处理,省去重复性的信息输入及汇总统计的环节,减少财务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工作量。
全新设计法的最根本内涵是对原有流程的颠覆和否定,而是根据工业产品的生产路径,按照产品生产流程重新再设计新流程。在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考虑由企业财务人员全程参与,同时与其他部门的员工一起设计子系统,或者在其他部门的模块中加入账务处理模块,在由非财务人员完成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同时,完成相关财务信息的汇总和相关账务处理。
四、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我国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优化策略
业务流程优化的基本原则是:执行流程时,插手的人越少越好;在流程服务对象(顾客)看来,越简便越好。根据这一原则的要求,我们可以采取下面一些优化策略:
(一)我国企业资源计划的首要改变:从事务处理到自我服务
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里面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提高流程事物处理的效率,工业企业在安排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不再需要人工画表,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进行规划,但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做这些事情却是重点需要最原始的数据,然而我国很多工业企业却并没有做这项工作,需要用人工进行数据的二次输入。
因此,很多工业企业实施企业资源环境背景下会计流程优化改造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都可以归结于对原始数据的处理不到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优化目标,可以将事务处理转向为自我服务。它的根本理念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数据,而不需要二次录入。比方说,由销售人员自己输入订单,员工直接输入借贷或报销申请,经理人员直接将招聘要求放入系统中。在授权的情况下,供应商可以直接查看工业企业的库存情况。
(二)优化流程
改变工业企业基本业务流程是对工业企业流程的优化。优化通过分解和整合来实现。
1、业务流程的分解。指工业企业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价值链中,从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发,放弃处于劣势的某些增值环节,选择若干优势环节培育并增强其竞争能力,即核心竞争力,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1)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下,工业企业的核心在于建立工业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工业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关键技能、隐性知识、智力资本以及文化理念等方面对工业企业的本质和边界作了规定,他们是顾客价值创造的源泉,最终决定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业绩。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广泛的被工业企业加有效利用,为工业企业提供通向不同广阔市场的捷径;二是能够通过流程优化为顾客价值的最大化作出贡献,使得顾客能够清醒的认识到流程优化是工业产品最终受益者;三是从竞争对手角度讲,难以迅速模仿。
(2)业务外包。业务外包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趋势之一,针对工业企业而言,可以有效的将一些非核心的、不是很重要的业务功能或业务外包给工业企业以外的专业第三方服务机构,他们在某些业务方面更具有很大的优势和专业水平,从而可以有效利用他们的专业水平来提高工业企业整体效率和竞争力,让工业企业仅仅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流程。
2、业务流程的整合。业务流程的整合主要是基于集成化的观念,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工业企业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体系,各个企业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项目与环节,通过组成战略联盟,携手合作,从而完成价值链的全过程,从而最终实现产品成本的降低与更高的现实效益。
3、优化作业。作业优化是指在工业企业竞争战略目标指导下,从顾客价值出发,对构成流程的各项作业进行分析、控制和优化,从而保证工业企业价值链管理目标的实现。
(1)按照工业企业的作业流程,首先就需要对工业企业内部的价值链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工业企业的价值活动形式有哪些?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分布状态以及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位置,与此同时,需要将整个流程中所耗费成本与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工业企业流程中作业环节对创造价值的行为,确定其合理性,从而决定对流程是否进行消除或改进。
(2)横向对比,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横向对比主要是通过选取相关行业比较先进的工业企业作为标准,通过学习该先进企业的相关资料,到该先进企业进行参观、听取报告等形式获取必要信息,在获得这些信息之后与本公司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到对本公司有价值的工业会计流程优化信息。
(三)会计业务流程优化设计
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指导下,新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主要是运用获得的会计系统数据和技术对原有的按照职能为导向的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构,按照工业企业生产流程,当某一流程事件发生的时候,其相关信息数据便由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子系统加以收集,再按照一定的编码将业务事件通过网络途径传输到信息数据库中加以保存。
(四)重新规划和设置财务部门的工作岗位
在会计业务流程优化设计过程中,一般都会涉及到财务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的整合,这些整合必然会影响到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所以在新会计业务流程确定后,我们需按照新的流程来重新规划和设置财务部门的工作岗位,如原先的一些工作岗位要被取消,哪些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改变,有的时候还要新增一些原来不存在的工作岗位。例如,在会计业务流程优化后,供销存等业务会与财务就得到整合,形成一体化管理。财务记账的工作会在业务被输入系统内时自动由计算机完成。而在执行采购业务时,相应的入库单会自动生成,库存管理模块进行出入库等处理的同时自动进行存货成本核算,并将该核算凭证转入总账模块。这样,原来财务部内的材料岗、成本岗等岗位就可以取消了。
五、结论
在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工业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财务记录工作在工业企业经济业务发生时就已由业务执行人员进行了记录,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根据记录的信息自动生成相关的会计凭证。财务人员在工业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后工作量减轻了,而且在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工业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都能共享。这样,财务人员就可以随时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监控。工业企业在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后,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率提高了,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工业企业管理者能够获得快速决策所需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姜金香.论企业资源计划对企业会计变革的影响.商业研究, 2004;09
我国企业虽然积极与国际接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收到较大的限制,产品推广、设计、生产等等,都需要依托会计财务管理提供的各项数据来决定如何去做。为了能够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引进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该管理将会集合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的市场谋划,做出合理的资源配置。一方面可帮助企业告别之前的冗费、冗员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的平稳发展,不会出现发展过速的情况。例如,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太子龙服饰有限公司分别与英坦峡公司合作,就是企业资源计划利用的突出案例。雅戈尔集团与英坦峡(中国)公司签约项目的实施将随后进行,一期实施范围为雅戈尔衬衫厂,项目实施包括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计划管理、仓储管理等,预计实施周期为7个月。太子龙公司与英坦峡(中国)公司签约的项目将分三步实施:针对生产和物流方面进行监控和优化;规范和整合资金流,将财务信息透明化;对分销以及供应链的各环节进行监控和进一步优化。目前,该项目已经启动,第一阶段顺利结束,现已进入第二阶段。由此可见,企业资源计划对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企业资源计划能够使企业的决策运作更加及时
现阶段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已经达到了一种相对普及的效果,在大部分企业当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企业资源计划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影响,还表现在能够使企业的决策运作更加及时,提高执行力和各项标准的落实力度,减少了拖沓的情况,给企业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和资金。现阶段的企业都想做大做强,但在市场的竞争下,很多客观条件都没有办法去更改,为此,企业只能从内部着手。会计财务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不仅解决了众多的麻烦,同时可以建立相应的问题解决体系,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解决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问题,防止恶性事件出现。例如,面对当前高速变化的市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可以自动收集与企业相关的市场信息,并保证其即时性和有效性,改变过去市场信息的收集方法,通过这种信息收集方法,增强了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准确把握,能够让企业有效避免各种因为市场信息不全,而造成的一些金融风险,提高企业风险的规避能力。从以上的表述来看,企业资源计划对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影响偏向于积极,能够在多个方面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
二、关于企业资源计划与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讨论
由于企业资源计划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在应用到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审计的一些问题。严格来讲,审计虽然隶属于会计财务管理的范畴内,但又高于会计财务管理,所以审计的企业资源计划应用,应独立的设定相关标准和执行方式。审计工作将会为最终的财务管理,提供必要性的参考和决断,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公司的客观情况,包括审计范围、力度、数据收集时间、分析结果等等,这将对公司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积极或者消极则需要把握好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方式。例如,企业资源计划能够减轻企业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强企业的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以往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不仅非常繁重,而且很多方面都要反复核算,无论是在工作效率上还是在工作质量上,都未取得理想的成果。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后,会计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部分工作仅需要将数据和信息输入系统即可,充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季度、年度总结以及审计工作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综上所述,企业资源计划对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影响偏向于积极,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都可以通过企业资源计划来完成。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企业资源计划仅仅是众多管理手段中的一种,并不能将所有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都做到出色的效果。现代企业的发展与社会、与国家仅仅相连,盲目的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只会导致企业会计财务越来越糟糕。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深入了解企业自身的会计财务问题,之后再选择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中合适的板块去应用,逐步的解决自身问题,然后才能建立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模式,为企业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压缩成本。
教师在年龄、职称、专业、学历、师资来源等结构上存在着不平衡,大多数的有企业经历的兼职教师缺乏很高的教学经验,不能够很好的了解实际的教学。而在校的专任教师则缺乏企业的实践,这就造成了教学的理论水平高,但是却不能进行实践教学。这些都将影响教学团队的效率,降低教学效果。
2.团队成员沟通较少
在整个教学团队中,大多数的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能够相互的配合完成任务,相对容易进行交流沟通,不会指责对方。但是也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尤其是没有进行深入的沟通,大家的交流仅仅是表面的,有一些自己的深层次的想法不会说出来,也不会刻意地指出别人的错误。
二、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措施
1.高职院校企业资源计划的目标
高职院校企业资源计划在建设教学团队时,就要求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都能够掌握六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亲身经历企业中的不同角色,体会这些角色的酸甜苦辣,能够建起沟通的立共同语言。二是掌握能够提升企业执行力的方法、流程。三是能够展示经营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掌握全局。四是将强战略思维意识以及掌控能力。五是能够体会决策不同造成的影响不同。六是能够掌握怎样才能将一项决策化为行动,并且进一步取得结果的整个过程。
2.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些建议
根据职业岗位与技术领域的需求,并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对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立能够规范课程教学、突出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与课程标准,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我认为首先要鼓励教师间的交流,让教师充分的理解组织合作的意义,形成具有良好氛围的教师团体。对于能够在教学中提出自己观点,摸索出有代表性的教学经验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来进行鼓励,并在校方进行表扬,为其他教师树立榜样,以激发教师主动探索。对于兼职老师经验不足的问题,我建议用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企业经验丰富的兼职老师做搭配,前期要以老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从中学习教学方法,后期兼职教师为主,老教师辅助以解惑,从而达到教师资源的最大利用。在团队中,不仅需要专业教师,还需要具有网络、计算机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合作互补,提高教学治量。团队中,老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性、体验性、竞争性、实战性、互动性、参与性等一些综合的素质。要建立一个有共同心智的团队,打造团队性人才,增强执行力,建立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增强团队的创新能力。
三、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高职院校中,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团队建设。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1.教学团队建设是进行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
高职院校企业资源计划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人才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很好的将工作与学习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进行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学习。
2.教学团队建设是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随着学校与社会之间、专业之间、课程之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将团队作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培养,并且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与配合,能够有效的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难题,提高培养的人才质量。
3.教学团队建设是进行课程改革的需要
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靠的就是课程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难点与重点,也是人才质量培养提高的核心所在。4.教学团队建设是进行开放式教学的需要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个性培养、自我发展的空间,就必须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5.教学团队建设是实现优势互补的需要随着学生对知识需求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加多加深。这就需要经过团队学习来实现教师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且新老教师、专兼职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取长补短,在互相交流中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我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适时引入ERP理念,从最初的HIS系统的基础模块,发展到如今以HIS、LIS、PACS三大核心主营系统,并配合周边的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办公应用系统(OA系统)、绩效系统等为辅助的全面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初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全院级信息体系,并逐步积累起丰富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为下一步的信息化深入改革和发展,构筑更加完善的医院ERP基本框架(图1)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主要措施
为达到人、财、物的有效统一,我院结合实际情况,在进行基于ERP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从细节入手,对原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不断优化,增加了部分软件子系统,加强各子系统之间的衔接,强化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整体耐受性,逐步实现了临床业务和各项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各种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在各部门乃至全院进行数字化传递,并提供可供参考的统计数据,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医院管理者控制、管理和决策的能力。主要措施:①充分利用系统平台可控功能,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品质,加大系统对日常业务工作、物资和财务数据的采集范围和采集量,增加数据传输速度和质量;②配置和改善各子系统数据交互接口,完善终端硬件控制功能,确保网络流畅与安全;③加大信息化系统对财务行为的干预和支持;④通过优化系统内置管理流程,设立标准化的电子化单据模板;⑤对系统数据库进行规范化和结构化改造,使医院岗位状况、人员流动信息等情况更加明晰,同时,数据库与医院现有的HIS系统相连,可读取设备运行数据并进行监测和分析,对设备的效率和效益情况能够随时掌握;⑥借鉴多家医院经验,绩效考核实现信息化支撑;⑦通过设置权限,系统软件适时监控功能得到增强;⑧自主开发满意度测评等信息子系统,增加服务型软硬件。
2实施效果和评价
2.1实施效果
通过更新管理理念与思维,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我院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多项功能:①最大限度保证医疗资源实时共享;②办公一体化更加流畅;③财务管理条理清晰,院科两级成本核算趋于一致;④设备、物资管理可控性增强;⑤人事管理信息明了,考核更加准确;⑥绩效考核信息化,全成本核算成为可能;⑦医院风险防范能力提升;⑧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2.2内外部评价
该信息化系统实施后,通过内外部问卷调查,医院满意度明显提升。由于工作程序的简化,使流程更加清晰,职工反映工作量大大减少,医护人员从繁琐的杂事中解放出来
,工作积极性与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医院管理者则认为该系统的实施,让管理变得更加易操控,协调类工作明显减少,职工集体意识加强,全院各科整体能动性增强,同时,医院内耗减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运营成本也得到有效控制;大多数患者认为,信息化系统实施后,医院看病方便、消费明白、服务人性化,医院的整体形象因此得到提升。
一、ERP的核心管理思想
其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二)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同步工程的思想;
(三)体现事先计划与事前控制的思想。
二、ERP实现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企业实施ERP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这个过程就是将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根据新的管理需要并结合ERP软件的功能进行重新划分和制定,最终在系统中分配不同的职责权限,以完成业务流与信息流的同步运行。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个过程也是部门职责、工作任务的重新分配。
首先,由于业务流程的重组,财务部门不再负责对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确认和核算工作,这项工作分别由商务管理部和生产运营部来完成,而且此项工作是在ERP系统中随着“发货”指令的发出而自动完成的。商务管理部将销售合同的信息输入系统中,创建销售定单;系统运行市场资源计划(MRP)后就会由销售定单自动触发生产计划(生产定单),生产计划又会触发采购计划;生产部门按照生产定单上显示的物料需求进行领料和生产;每个产品被发货后,系统都会自动生成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财务凭证,无须财务人员做凭证。
ERP系统的这一功能不仅严格保证了收入和成本的相互匹配、业务流与财务信息流的高度统一,而且使从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的财务人员有精力仔细检查:每个销售定单的毛利率是否正常,偏离预算毛利率的原因是什么;每个生产定单的完工状态有无问题,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产生在哪个环节;客户和供应商的库存状态是否正常,有多少存货是处于滞留的状态,对采购量和采购价进行分析;查询应收款和应付款的动态、账龄状况等。这从根本上实现了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三、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ERP系统的实施
(一)公司背景
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泰公司)成立于1997年,公司主要经营原料药、无菌原料药的生产,医药中间体生产及销售;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
公司的核心文化是“业绩文化、创新文化、效率文化”,以此为经营理念,从而实现公司的愿景:“建设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公司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阿莫西林生产基地,销售量在国内市场居于首位,市场占有率在30%左右,其另一主导产品氨苄西林钠在国内市场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占有率在8%左右。
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法则,以强势胜出,已成为现代化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先泰公司从2003年开始与北京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合作推行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成为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进行流程再造,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最终达到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二)ERP实施前管理背景
先泰公司以往的物流管理不到位,例如库存产品的流程监管及日常进销存管理上,管理部门即是库存商品的“会计”,同时又是“出纳”,其物流工作没有处于其他任何一个部门的有效监管范围内,而且手工记账繁琐,各项信息数据不能共享,很难分析问题。在日常工作上,各部门汇总上报的进销存数据口径不一,库存管理的“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互混杂在一起,使得领导对数据的准确性产生怀疑,可比性差,无法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的决策依据。更有甚者,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误导。另外,在成品、原料及备品备件等管理流程上,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有待去规范和解决。为此,多年来先泰公司一直尝试和摸索着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直到2003年公司成功开发和上线实施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才将以上所面临的问题逐一加以解决。
(三)公司实施ERP系统
就企业内部而言,ERP系统是企业范围内进行预测、计划及制表的一套工具。它能够将客户与供应商完整地连接在一条供应链上,先泰公司通过应用,已证明了销售、市场、生产、采购、财务、新产品开发和人力资源等部门的整体协调与运作。
1.ERP系统的逐步建立。先泰公司进行了基本信息、管理维护、自定报表、物流管理存货、订单、采购、应收、应付、会计总账、自动分录、工单、物料需求等共15个子系统的上线实施工作,形成:
(1)物流监控体系包括:原材料从计划到采购、检验入库,再到车间领用等一系列监控流程;产成品从车间生产出来,经过检验、入库直至销售等一系列监控流程;原料库、成品库、备品备件库等库存数量随时查询。
(2)资金流监控体系包括:客户信用控制;应收款项账龄分析及回款考核;应付账款账龄分析及采购付款控制。
经过近三年的实施,先泰公司已基本实现对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机结合运用,使企业具有了现代企业应具备的管理水平。
2.ERP使各项信息及时、准确汇总,达到查询共享
企业实施ERP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打造一个集成的、实时的信息平台,打造 “整个公司是一个整体”。所有可公开的业务信息,经逐级授权后可在公司内部充分交换和共享,公司员工(包括决策层和执行层)在可获得信息后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及时响应,从而提高公司整体的工作效率及反映能力,以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就像大多数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状态一样,先泰公司在实施ERP系统之前,业务系统、账务系统、办公系统等多套不同的系统在支撑各职能部门的运作。就职能部门内部而言,这些系统运行得不错,但由于这些系统不集成,每月业务系统与账务系统的对账工作量很大,而且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决策层所需要的各种管理报表。同时,由于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扩张,企业的管理者明显感觉到各部门信息孤立,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统一的信息平台是企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三年的实施,公司内部成功建立了ERP系统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生产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变化,合理安排生产;销售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公司的生产状况,确定市场开拓的节奏;财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种业务信息,转化为数字语言为决策层提供支持。
3.借助ERP的实施,流程得以优化
ERP的上线过程,其实也优化预期流程的过程。ERP系统正式应用以前,企业的流程不顺。应用及根据公司管理现状,对领料流程、销售流程、出库流程等进行了优化。企业管理开始由强调流程管理向以流程管理为技术约束条件方面的转变。
4.ERP实现了公司信息的整体管理与控制
为遏制新增逾期应收账款,防止“坏账”给企业效益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通过在ERP系统中完善和细化信用管理制度,明确销售流程,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了市场管理体系,规范销售员的工作职能等。针对公司销售控制点预测出的问题,在建立健全信用、服务、考核政策的基础上,强化逾期应收的管理,逐步由事后追讨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控制,将重点放在产品销售的事前和事中,以达到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目的。同时,借助ERP账龄分析系统监控应收账款超期情况,以天为计算单位,超出合同约定时间的款项,ERP自动预警并停止发货,进入催收程序,由业务员或专职人员负责清欠,取得了显著成绩。
5.ERP促进了传统管理思想的转变
ERP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要求企业管理人员的岗位有明晰的职责,权责分明,强调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流程节点的每一个环节都实施ERP对整个企业所有资源的计划管理。通过ERP系统流程得以优化,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行为起到约束和控制的作用。
(四)实施ERP取得的效益
经过对ERP管理系统三年来的摸索、开发与深挖其潜能,先泰公司已取得显著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1.管理效益
(1)规范并加大物流管理力度,理顺公司物流管理流程,使得物流库存成本处于最佳成本底限。通过有效的日常监管,以达到节约资金,降低库存成本的目的。杜绝了物流方面违章、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增加了管理效果。
(2)通过ERP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相互核对、补充,不断寻求物流与资金流的最佳结合点,提高了产品周转频次,加速了流动资金的周转,并通过ERP系统的信用控制模块,加强了对应收账款的分析与考核,加速了资金周转,杜绝“坏账”发生,减少坏账近500万元。
(3)随着ERP项目的开展,尤其是ERP流程的不断完善,克服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随意性,促使员工逐渐改变以往处理事情的逻辑思维,明白自己的作业不仅把现有的操作流程要引入系统,更重要的可以发现原有工作的不合理处,把ERP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融入到流程中,并通过“为下道工序”着想,使为“创造客户”服务思想的宗旨不断巩固。
2.经济效益
(1)库存下降30%-50%
这是人们说得最多的效益,因为它可使企业的库存投资减少40%-50%,库存周转率提高约50%。
(2)延期交货现象减少50%
当库存减少且很稳定的时候,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25%,误期率平均降低25%,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信誉。
(3)采购提前期缩短40%
采购人员有了及时准确生产计划的信息,能够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源选择,研究谈判策略并了解生产问题,从而缩短了采购时间,节省了采购费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2012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952.92万辆和959.81万辆,累计同比分别增长4.08%和2.93%,均为世界第一。国外汽车企业和品牌对我国市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汽车进口关税的下调及汽车产业投资和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外汽车制造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而国内的民族汽车制造企业借助于技术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以吉利、奇瑞、长城等品牌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企业的兴起,使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面对国外汽车制造企业的竞争压力,国内汽车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一、ERP系统概述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总结MRPII软件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信息化管理系统。该公司给ERP系统的定义是:超越MRPII范同的集成功能;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模拟分析和决策支持;支持开放的客户/服务器计算环境。ERP系统出现以后,立即受到西方管理学者的热捧,很快就成为西方最先进、最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式。它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一个信息化集成管理解决方案,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协调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进行供应链协同和控制MRPII中的MRP计划过程和供应链管理流程,其目的就是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20世纪90年代ERP系统出现后,很快就被应用到汽车制造企业管理当中,丰田、通用等世界知名汽车企业都应用了这一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使之与企业的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丰田和通用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之一。
二、ERP系统在我国汽车制造业中应用的可行性
ERP系统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有企业开始使用这一管理系统。到现在,各种各样的ERP管理系统不下百种,很多制造企业开始应用这一管理系统。但是,在汽车制造企业中还鲜见其踪。这并不意味着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不适合这种管理系统,主要是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
(一)发达国家汽车制造企业的应用提供了先例
汽车制造企业应用ERP系统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制造企业最先运用了这一管理系统,对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日本的丰田公司,该公司早在1991年就开始运用这一管理信息系统。对此,美国密歇根大学工业与运营管理工程教授杰弗瑞·莱克评价丰田公司的ERP系统的时候认为:“丰田模式着眼于长期发展的思维理念,以杜绝浪费为核心的流程,以员工为事业伙伴,并与他们共同成长,以及在持续改进和学习中解决问题,可以说是最经典的、最成功的生产组织方式。”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丰田公司以ERP系统为基础形成了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将管理渗透到供应商的产品研发、生产和质量等经营环节,大大缩短了汽车新产品的生产周期,并提高了产品质量。虽然,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上也存在不同,但共同的汽车制造业务意味着这一系统也能应用到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当中。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可以充分借鉴国外企业的经验,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需要,选择合适的ERP管理系统。实际上,一些外资汽车企业已经开始应用ERP系统,如上海通用等,这些企业的应用也为国内其他汽车企业积累了经验。
(二)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达到了ERP系统的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汽车制造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不管是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还是民族汽车企业,都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随着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视,国内汽车制造企业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公司治理机构也越来越完善,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不断得到加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应用了一些比较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也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这些无疑为实施ERP系统准备了基本管理条件。此外,随着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企业积累了一批高学历、高能力的管理人员,这些人才对于ERP系统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有的管理人才甚至借助于在校学习及国外工作的经历,对ERP系统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实施经验,这为ERP系统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准备了人才条件。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国内的一些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公司已经意识到了ERP系统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潜力,已经有不少专门针对汽车制造业的ERP系统软件出现,如上海达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SAP ERP汽车制造行业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见图-1)。这是一款专门针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ERP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开始在郑州日产、吉利等企业中应用,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就解决了ERP系统应用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软件的问题。
三、ERP系统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的步骤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是实施ERP系统的一个重要前提,其目的就是扫清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与ERP系统不协调的地方。一般来说,从汽车制造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开始,到ERP系统项目选型实施,中间的准备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 成立实施小组。汽车制造企业应该成立ERP系统实施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企业的主要领导、各个部门的主管、供销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信息化主管和技术人员。
2 做好企业管理现状分析。主要分析在现有的经营管理体系之下,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组织形式、生产流程、品牌市场状况和技术现状等,通过对企业自身情况的全面了解,从而为实施ERP系统确定了方向。
3 管理问题诊断。简单来说,就是要详细分析在现有管理体系和水平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成因,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节点。
4 管理需求分析。在分析现有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在现有的经济技术约束的范围内对照ERP系统的基本要求,确定现有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找到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具体需求和目标,增强ERP系统实施的针对性。
(二)实施条件
ERP系统是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的,对于实施单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系统运行所需的信息化基础环境。为此,汽车制造企业必须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平台,这也是供应链关系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平台的起点是供应商,终端是最终的用户,中间是汽车制造企业,在中间环节上应该包括供应网络、制造网络和分销网络三大体系,利用三大网络连接供应商与最终用户(见图-2)。此外,选择合适的ERP管理软件也是实施这一管理系统的一个关键条件。目前国内市场上的ERP管理软件众多,这些软件当中既有国内企业开发的,也有一些是国外企业开发的,但是适合汽车制造企业需要的专业化ERP管理软件却很少。
(三)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是整个应用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从系统实施的基本要求来看,一般将其分为四个步骤。
1 实施启动。汽车制造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实施小组,定期召开系统实施会议,组织相关技术及专家根据所选择的ERP软件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并根据需要确定使用范围和实施方法。
2 制定完整的解决方案。对于企业来说,ERP系统软件是相对不变的,而每一个企业管理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实施小组根据管理需求分析及业务调研资料,根据选定软件系统的功能与特点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解决方案。
3 系统安装及实现。根据新的业务流程,将购买的软件按照要求进行软硬件安装,并设置相应的参数,导人事先准备好的相关数据,对系统的功能单元进行测试。针对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下一步的开发和完善,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要根据管理的需求进行权限分配,收集动态数据资料,制定集成测试方案,准备好测试数据,并对最终用户进行培训。
4 系统上线运行。通过完整的解决方案,利用系统参数设置及二次开发,使新的业务流程能够在系统中正常运行。在确保系统功能和运行达到管理要求的基础上,要进行上线准备及系统切换,并根据系统运行的需要编制用户操作手册。
(四)支持运行
一般来说,系统上线就意味着系统在汽车制造企业内部已经开始全面应用,但这并不代表ERP系统能够成功应用。事实上,系统运行后的初始运行是确保系统成功应用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汽车制造企业应该制定详细的日常维护策略,定期进行实施效果评估,并针对功能和模块中的不足以及系统运行的相关应用支持、运行环境等进行跟踪和维护,根据需要对系统进一步完善(蒋菊芬,2009)。同时,还要根据系统运行需要及企业发展需要进行持续性的业务流程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ERP系统达到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要求。
四、ERP系统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的风险及控制
(一)ERP系统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的风险
1 软件的选择风险。这类风险包括软件的功能风险、支持和扩展风险、实施条件与技术风险、费用风险等等。如费用风险,选择的软件在系统安装及使用过程中的造价超出了预算,或者后期的维护费用超出了预算,都会引发费用风险。
2 实施风险。实施风险主要体现在汽车制造企业的需求与软件功能对需求的满足方面。汽车制造企业对于自身需求的分析结论偏离了客观要求,所选择的项目合作单位不合适,系统在实施之前对功能和作用没有明确的定义,现有的硬件、软件设施及技术人员不能适应系统实施功能和应用的要求,实施过程中数据输入和参数设置不正确,忽视了系统的测试运行等都可能导致系统应用失败(陈宪宇,2009)。
3 变革风险。ERP系统是管理而非技术项目,尽管已达成共识,但有的汽车制造企业对于其难度和风险显然缺乏准备。具体表现在管理观念的转变、组织架构的调整、业务流程的变更以及业绩考核体系的转变等方面,这些方面如果不适应系统的运行要求,会对系统运行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ERP系统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的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03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项目管理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职业基本技能学习领域课程,工商管理专业群中其它专业的可选修的课程之一,更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ERP实施与推广方向的必修课程。课程涵盖了ERP原理及应用、ERP实施、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属于一门应用性较强、综合性很高的课程。课程紧紧围绕专业培养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以培养ERP操作员、系统管理员、实施顾问(即实施工程师)、ERP应用工程师为己任,为此形成了“课证融合、任务导向、实战演练,多渠道培养ERP应用型人才”的教改思路与鲜明特色。
通过ERP项目管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从事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应用与实施的必要知识与技能。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项目管理基本观念、原理、方法,还要求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运用到项目管理实践中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 课程教学的建设理念和思路
ERP项目管理课程在教学中突出体现为对学生ERP项目管理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ERP系统处理知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等内容的整合教学,让学生熟练地运用项目管理知识进行ERP项目的实施。根据ERP工程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把ERP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理论教学突出了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教学加强了实际项目管理技能的训练。
通过“订单班”的开设,把ERP项目管理的课程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把课堂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企业的ERP项目实施工作中;同时,也把课堂搬进企业,把企业的实施ERP项目实施工作搬进课堂。通过“用友订单班”、“鼎捷订单班”让学生进行真实企业ERP项目的实施工作。
1.1 理论教学的建设理念和思路
根据ERP项目管理这门学科的特点,从企业计划开始实施ERP项目的角度出发,课程详细介绍了一个企业实施整个ERP系统的过程和方法,为用户具体管理企业业务提供了理论支撑,着重在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便学以致用。
课程首先使学生认识项目,能区分项目与日常运营,同时各个学生提出适合自己的行业企业ERP项目并对该项目展开调查研究和决策,再根据具体项目管理的手段,运用WBS等工具对项目的成功进行管理。通过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具备ERP项目管理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达到企业ERP项目管理岗位的上岗标准。
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ERP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岗位技能,强化项目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结构合理化,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职业素质。
1.2 实践教学的建设理念和思路
ERP项目管理的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在课程设计上突出了实践教学的内容,采用模块化方法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将Microsoft Project 2007项目管理软件与ERP集成形成资源共享,实现多目标的实践教学。教师提供企业基本资料、基础数据,由学生按照企业经济业务模拟实践,生成各种账、表,进行项目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能够在ERP项目的前期工作、ERP项目的实施管理、ERP项目的项目执行管理、ERP项目的交付管理和日常管理方面得到锻炼,能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ERP项目。最后,通过企业真实项目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2.1 实践教学方法的建设思路
ERP项目管理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与情境模拟的技能训练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训练,以职业情境模拟,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在实训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仿真或真实企业环境中,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实训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实现素质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思路。
情境模拟:通过精选企业案例,成立虚拟企业,通过分解企业真实项目任务,推行“学练结合”的教学和情境模拟,讲、练、做、想有机融合,使学生熟悉模拟企业ERP项目实施的工作流程和具体工作职能。
任务驱动:通过对真实企业的ERP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形成企业内各个模块的细任务群。每个练习性任务课后附录均有相应的练习资料可供操练,在对任务群的问题分解/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岗位意识、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
任务模块化教学:在针对虚拟企业的情境模拟过程中,把企业的任务群分成四个大的模块(ERP项目的前期工作、ERP项目的实施管理、ERP项目的项目执行管理、ERP项目的交付管理),使这四个企业基本工作岗位群与任务群相互融合,构成“职业导向,实践主线,项目载体”的课程实训体系,确保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1.2.2 校内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建设思路
硬件方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设有多个教学实验实训室,ERPU8实训室、K3ERP实验室、东区ERP/PDM体验区以及物流体验区的设备齐全,能够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完全模拟实际工作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可接受企业的委托进行ERP项目的全程实施工作,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实训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内容进行训练,还可以运用软件操作,具有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
软件方面:ERP项目管理采用较先进的软件平台,要及时安装企业实际应用的各种管理软件,适应学生未来职业工作和考证考级的要求,目前采用的是金蝶K3ERP V10.3企业版软件系统、Microsoft Project 2007、Microsoft Visio 2007。软件产品及时与社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挂钩(K3操作员证书),同时还与金蝶公司、用友公司长期合作,软件产品也完全可以满足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在后期,还要安装用友U8系统、KIS系统、鼎捷易飞V7.0和用友通软件系统等多家企业信息化软件。
企业真实案例库:由于在实践性中采用一体化教学,企业信息化实施顾问现场教学的方式,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大量的企业实际数据和案例库,这些数据要来自于真实的企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以真实的业务或资料来练习。引入企业信息化实施顾问式现场教学,资深ERP实施顾问在实训现场进行实际实施过程的现场模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整个ERP项目实施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在不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的情况下,以企业的真实数据来进行模拟。
虚拟项目环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立即投入角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在学校内的教学过程中,模拟出企业、工作现场、项目等,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在课程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现场、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ERP项目管理的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情境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教学要让高职学生吃透理论、理解并掌握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以实际企业的企业ERP项目实施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学中练、练中学,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学习驱动,以实际情境来模拟。不务虚、不空谈、真动手、真实践,真正地让课堂变成工作现场。
1.2.3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课程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校外实训基地和工学结合实践基地。现在已经建立了15家合作单位,这些企业将成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基地,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也将是他们以后工作的内容。建成的各家实践性教学基地包含各个行业、各种生产经营方式,从而把课堂教学与行业企业实际联系起来。最后,通过每年开设的两个“用友订单班”、“鼎捷订单班”让学生真正融入到ERP的实施和项目管理当中。
2 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课程教学中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推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设施以及教学手段,从多个方面实现实用性的人才培养。
第一,深入企业调研,确定关于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的内容,探讨基于该课程可能实施的工学交替方案,每年进行三个月的工学交替,让学生真实融入实际的ERP项目实施中。同时,通过每年开设的两个“用友订单班”、“鼎捷订单班”,共同联合培养ERP项目实施与管理人才。
第二,多途径多方式联系已就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毕业生,了解工作过程中对课程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对该课程教学工作的建议。
第三,积极探索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模块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教学改革模式,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完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和试题库建设,通过教学资源上网实现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四,根据企业对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安排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形式。按照专业技术证书考试的要求(ERP项目管理师),注意与其它专业课程结合的基础上合理安排。
第五,在适当的时候推出专业技能竞赛,以激发教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ERP实施与管理职业技能的进一步掌握。
第六,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和实训资料。
第七,联系多家行业企业,开展工学交替/实训基地建设(现在正在实施的是“用友订单班”、“鼎捷订单班”,用友订单班每年有为期6个月的工学交替,鼎捷订单班每年有为期2个月的工学交替)。
第八,建立企业案例库和兼职教师库,校企共同培养信息化类人才。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在培养具有ERP系统应用和实施技能的制造业信息化专门人才中,要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构建相关课程体系,ERP项目管理课程建设中更加注重校企合作,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推行技能训练式教学,注重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课程教学与学生职业成长的融合,为我国制造企业两化融合培养出更多的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鲁少勤,宋卫.论我国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