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市场营销计划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媒体覆盖最大化
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销售策略:
我们把目标市场定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深圳本地和港澳地区为第二市场,而外省游客主要在春节期间出现,靠本地宣传提高来访量。
我们应当采取以下策略进行销售:
1、确定目标市场并划分主要的区域,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群对兵马俑产生吸引的不同角度,采用平面宣传、文化挖掘、巡回展示等方式,进行市场营销。
2、借助兵马俑对香港市场的特殊吸引(特别是香港人、学生对中国古文化的向往),选择一至两家旅行社,通过合适的合作方式(让对方进行宣传和推广),打开香港市场。或采用合适的宣传方式(和媒体合作),打开香港市场。
3、细分市场,根据每块市场的特点和不同节令特点,区分营销、宣传受众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相应的宣传策略,进行宣传和营销。
4、在价格方面,提高价格虽然能提高利润,但也可能因此减少客流,我们可以在稳定原价格的基础上,采用提高入园人数来提高收入,同时可通过让利等方式借助中间商的宣传拉动,达到市场覆盖最大化。
三、市场分析:
1、市场选定:
1、珠江三角洲
2、广州
3、深圳
4、香港
2、市场评估:
1、珠江三角洲:营业额546万,
2、广州:营业额1049万,
3、深圳:营业额664万,
4香港:?
注:A以上数据来自02年总入园人数106万人,营业额9555、3万元人民币。的基础,有效细分的要求;
B历史数据并没有香港市场,习惯将其和深圳市场划归一起。在这里将香港市场单另列出,是考虑到兵马俑在香港市场可能产生较好高效应,所以进行针对性的市场开拓。
3、现状分析:
1广州:
客源总量:
人口810万人,港澳侨胞135万人
人均收入:
1、6万元。年人均消费1、14万元
市场特点:
团队组团分为散客,企业团体、地接团三大块。
散客出游多以旅行社组织出游为主要形式。时间上为一日游或二日游。
企业团体出游形式上有旅行社和自行出游两种方式。时间上也以一、二日为主。
地接团队市场,广州市内地接外省团队、境外团队深珠游。
今年地接内地港澳游团队出团量明显上升。
旅行社:
A共计126家。
广州本地旅行社以往每年组织深圳游旅客,大约30--40万人次。
B散客组团社实行零团费的组团方式。
C旅行社团费和利润来源于景点门票团散差价和购物回扣。
D旅行社组织企业团体出游多有事先计划和安排,主导权在企业自身。
E以地接团队为主的旅行社,线路安排事先已定,导游现场推荐是否有效是加点能否成功的关键。
社团:
A各省驻广州办事处共有160家。
B除企业自身组织的活动外,各类中介机构也会组织各种活动。
2、深圳:
旅行社:
共计55家。
A深圳旅行社共接待人数为20万人次,其中50%为中转,25%为游广珠线为主。25%为游深圳为主。
B主要以地接外省团队(包括中转,出境,入境为主)
C与明思克有业务往来的旅行社50家。占96%。03年9月接待6500人次,其中侨城中旅,报业国旅,机场国旅等旅行社来团量占9月总来团量的70%。
、酒店:
A、共有酒店200家,70%的酒店分布在罗湖、福田、南山三区。
B、主要以酒店外地散客,会议团队为主。
C、现与明思克合作的酒店有50多家,以二三星级酒店为多,占酒店总量的40%,销售方式以现付为主。
社团:
A、深圳各类企业十多万,小学180多所,中学60多所,幼儿园500多所
B、以华为,中兴、迈瑞等企业为代表的300-500家高新企业是企业中最活跃的部分,每年企业的接待量较大
C、政府机关和银行政券机构等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每年接待量和招待费较多。
D、工厂将在年终组织联欢活动和员工福利游
E、学生春游和秋游活动
F、以高新企业和政府机构接待是现阶段社团的主要收入,占社团总收入的60%—70%。仅华为一家平均每月就有600—800人。
G、企业联欢活动相对活跃,但由于活动策划要求较高,加上景区内硬件有一定的局限性,成功率较低。
3、珠三角:
市场总量:
人口6820万人,
流动人口1890万人,
人均收入:
1200元/月
集中地区:
东莞、佛山、汕头、湛江、茂名、江门。
发达地区:
东莞、佛山、中山、珠海、肇庆、江门。
市场特点:
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旅游的习惯;
销售现状:
只开展了旅行社平台的业务
旅行社:
A共计360家。
B东莞、佛山、中山、珠海、肇庆、江门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共有旅行社106家。
C出游方式多为旅行社组织出游,
D与明思克有业务往来的旅行社290家。
E该地区旅行社团队人数为占市场份额的15%。
F东莞、佛山、中山珠海、肇庆、江门等经济发达地区来团量占总来团量的80%。
社团:
A东莞、惠州地区号称“工厂之都”有台资企业8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16家。
外来人口590余万。
B人均年收入1。6万元。
C东莞、惠州地区的台资工厂,将年末组织员工旅游作为福利。
D台资企业[你阅读的文章来自:126]重视团队建设,航母的军事背景使两者有结合点。
E未组织人员直接销售。
四、解决办法:
广州:
旅行社:价格政策灵活
运用多样的销售方式将明思克纳入旅行社旅游线路。
采用其他方式给予导游利益保障,增加其加点的积极性
社团:招聘广州当地业务员,主攻社团市场
深圳:
旅行社:价格政策灵活
运用多样的销售方式将明思克纳入旅行社旅游线路。
采用其他方式给予导游利益保障,增加其加点的积极性
酒店:现付方式 + 配套报务
社团:对年接待量大的企业推广VIP服务,提高服务的附加值。
对工厂团封闭局部市场,特价促销。
增设参与性活动项目加大与其他景点的互动,吸引学校,联合促销
珠三角:
旅行社:由于是本地组团,旅行社对景点的价格要求不高
酒店:开拓。
社团:根据台资的特点,以定额包场的方式进行大型工厂团销售。
香港
旅行社:挑选一至两家较大规模的旅行社,联合操作香港市场的开拓,可以使用独家授权、优惠等方式换取选传。
媒体:适当的媒体投放,宣传活动主题,历史文化,开拓香港市场。
五、战略确定:
让目标市场更多的人的了解兵马俑,最终引发其到明思克一睹真颜的机会。从而真正将秦俑的优势发挥,结合其他景区无法比拟的军事特色,力争引起较高的认知度,吸引大量游客资源。
宣传推广是当务之急,是关系我们切身利益的。只有将这次秦俑展宣传推广工作做的有声有色,才能实现我们的最终利益。
1、宣传策略:
1特色定位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各景点都独具特色,成功的关键在于特色旅游的大力开发、宣传,从明思克这次秦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建议以“秦俑Vs航母”为主题,举办各种具有浓郁历史、军事特色的活动,突出重点地将此主题推向市场。
b、区域定位
目前,就秦俑产生的吸引而言,应当向南偏移,而港澳地区对中古传统文化的兴趣似乎又远高于大陆。所以,建议立足深圳,发展南部市场,全国可以华南片区为主。向港澳着重辐射。
2宣传对象定位
a、对象特征
本次调查着重调查了青年人的旅游情况,发现了两大对秦俑有强烈兴趣的人群。
广东地区的学生:
分析:由于学习任务繁重、经济限制,没有能力做远程旅游,对秦俑非常渴望;
比较喜欢一两日游项目,比如科教、游玩、探险等活动。
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来过明思克旅游。
深圳企业在职职员:
分析:工作压力大;长期生活压力,生活重心偏移,喜欢文化色彩较重的展览、表演;厌倦人造景观的氛围。
对象年龄层在16—31岁之间
对象消费能力分析
一般具有中、短途旅游消费能力,喜爱结伴而行,消费追求时尚。
3、可能出现的问题
从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占领消费群体易于从一点着手,向多元化伸展,以特色优势带动其它旅游资源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要避免出现旅游项目单一化、消费人群固定化带来的困扰,不断的开发和探索新的增长点。
2、营销策略:
1、总体目标:
通过高层次的营销企划和多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地提高明思克及秦俑的知名度,使其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据高位的市场份额。
2、阶段目标:(可分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展示期
在此阶段,我们处于秦俑形象宣传的展示期,为开展、元旦及旅游黄金周打下基础。
此阶段的时间预计:一个月时间。
b、此阶段针对的市场区域:建议区域为:深圳及广州。
c、在此情况下针对目标群:
1、力争使公众了解秦俑特色及其蕴涵的文化。
2、争取权威媒体、公众人物、政府代表前来感受秦俑的独特魅力并发表评论。
3、加强广告(报纸电视、网络等)力度,增加活动次数,从而强化其参与意识。
4、发展已知客户,进而扩大客户宣传面。
5、从本身特色出发,配合景点风光,加强硬件建设。
d、在此情况下针对中间商(旅游公司):
1、提升产品展示的位置(如在旅游公司的门前设置展版)。
2、增加对旅游公司的反点及回扣,促进其提高供游量。
3、与其共同在市场区间开展文化节等品牌促销活动(如图片展)。
e、价格定位:以票促宣。
第二阶段:市场开发期:
在此阶段,宣传造势已见成效,展会信息都已宣传到位,客源量日渐增长。
a、此阶段的时间预计:两个月时间。
b、此阶段针对的市场区域:
建议区域为:深圳、珠三角。
c、在此情况下针对目标群:
1、保持客户群体,刺激消费。
2、积极向还没有去旅游过的消费群体展示这次秦俑展的特色。
3、开展知识营销,推出明思克和秦俑的一切特色文化,并针对性的开展活动;
4、强大的媒体版面占有率。
5、争取其它旅游景点的消费者前来参观秦俑(如办联票)。
d、在此情况下针对中间商:
1、提出市场比率,增加回报,积极支持其工作;
2、维护品牌形象,使其抓住潜在客户;
3、提高服务意识。
e、价格定位:灵活把握尺度,寻求任何有益的合作。
第三阶段:第一期
在此阶段,由于节假日的休息和秦俑刚到深圳的效应,客源稳固上升。
a、此阶段的时间预计:开展到元旦结束。
b、此阶段针对的市场区域:
建议区域为:香港、珠三角。
c、在此情况下针对目标群:
1、保持客户群体,刺激消费。
2、开展各种主题营销活动。
3、强化产品品牌。
d、在此情况下针对中间商:
1、维护品牌形象,使潜在消费者成为忠实的客户。
2、继续提高服务意识。
e、价格定位:大量的优惠促销(公益)
第四阶段:第二期:
在此阶段,由于春节的到来,客源量增大、消费能力增强。处于投入少回报高的状态。
时间预计:2004春节左右
由于前阶段秦俑浪潮已逐渐降温,宣传的难度会非常突出,所以必需增添新的元素以弥补这一需求。同时加强原有产品的开发,提高服务创新意识,以维护市场的后期发展,可根据情况条件多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关心公共事业提高企业内涵,发展品牌优势。
六、工作计划预案:
区域负责人:
1、维持原有客源,巩固明思克品牌形象。
2、传达秦俑展信息,制定区域工作计划(含宣传和活动)。
3、开展创新营销,针对所辖区域的特性进行推广宣传活动,提前报计划。
4、开展适合本次秦俑展的促销活动,力争作到谋定而后动。
5、开展客户回报、客户俱乐部等活动密切关系。
6、与旅行社保持互动联系,共商秦俑展工作。
7、灵活、适当利用价格变通,进行快速销售。
企划系统:
1、强化品牌形象,巩固品牌忠诚度(各种宣传形式)
2、开展文化、知识营销,完成内部硬件设施,强调宣传导向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影印古籍类图书的市场营销
1.影印古籍类图书的营销渠道
(1)综合类及学术类书店综合类书店通常规模较大,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图书品种较为齐全,具有较好的展示功能,多年来一直是图书的主要销售渠道。学术类书店,比如北京的万圣书园、福建的晓风书屋、广东的学而优书店等,它们的主持者多是文化人,他们与一批专家学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真正做到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所以对于影印古籍类图书来说,学术类书店无疑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销售渠道。(2)网络书店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人们的购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近年当当、卓越、京东商城等网络书店的迅猛发展,及其低成本运营而带来的低折扣的销售方式已使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网上购书的便捷与实惠。目前到书店看书到网络书店买书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采取的一种购书模式。网络书店的影响力及其销售潜力正在日益提升。(3)图书进出口机构近年随着中国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及汉学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国外汉学研究者及研究机构开始大量购买中国原版古籍类图书,古籍类图书走向世界的主要通道就是图书进出口机构。目前图书进出口机构主要有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等。(4)直销渠道古籍类图书相对来说是属于“小众市场”的图书,这就决定了古籍类图书,尤其是部头较大、定价较高的古籍类图书比较适合于直销。一方面出版社可以利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图采会的机会将古籍类图书(包括影印古籍类图书)直接推销给图书馆的相关采编人员;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遍布于全国各地的批发、零售商,通过它们的直销渠道,直接将图书销售给终端消费者。与其他销售模式相比,直销不仅销售成本较低,而且可以直达目标群体,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和效率,克服了分销模式中供需错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降低了市场风险,所以往往能取得较好的营销效果。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061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123- 02
1 引 言
众所周知,从实体油田到数字油田、迈向智能油田,信息化不是为了赶时髦、树形象,是要提高效率和效益,为更好地服务于油田核心业务,信息化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油田公司的统一部署下,采油厂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增储上产工作目标,挖掘生产需求,利用数据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特长,满足生产需要, 实现增储稳产和降本增效。我们建立了具有采油厂特色的综合井史系统、地质台账系统、EPDM日月报采集处理系统、分析化验系统、油水井大调查系统等,通过不断优化完善系统,成熟一套推广一套,保障数字油田的活力及生命力, 为智能油田建设夯实基础。
2 以老油田综合治理为重点,建立措施效果跟踪系统,向措施井要效益
新疆油田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实施压裂、酸化、挤液隔堵、调剖、增注等增产增效措施,但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延长,油水井措施逐渐增多,措施单井增产下降,全年措施井总增产量上升,工作量及管理难度逐步加大。在油田生产与管理中,抓油水井措施,对重点措施井全程监督,根据第一手资料分析措施井效果,找准原因,及时调整措施方案,科学选井,是二次开发调整阶段采油厂的主要增效手段。
2.1 措施效果跟踪系统开发应用实践
(1)基于EPDM模型的数据库扩充与应用,建立了增产增注措施效果跟踪系统。实现措施增产效果从单井到单元的按照各类查询条件组合的数据统计分析及图形分析功能。自动统计分析不同时段不同开发单元不同类型的措施增产效果。系统每天自动从EPDM模型中提取日报数据,自动提取出压裂、酸化、挤液、隔堵水、转抽、补返层等增产类措施,提供了按分类对比的任意组合查询。可以输出某日期阶段、某井、某区块、某作业区的产油量产液量曲线、含水率曲线、油套压变化趋势、增油量变化趋势等。根据业务需求,系统可在“一张看板” 上链接单井日志、单井月报、抽油井功图、区块月报、作业区日月报等,提高了地质人员分析效率。增注措施效果跟踪系统功能与上述相同。通过对指标的对比分析,对协助措施前选井选层、措施后跟踪产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2)为加强三率管理,督促作业区工作指标的完成。油田公司提出了“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对于低产井也需要新的管理思路与信息技术进行完美结合。根据上产管理业务需要将油水井按换油嘴、换泵、抽油机调参、捣开、模规律、放压带修、大排量热洗、收油、转采、转排分类汇总,用帕莱特分析法,绘制上产措施分类产量贡献率图,优化措施类别, 确保各项生产经营业绩目标的顺利完成。该系统分为单井增产查询、月增产查询、历史对比查询3大模块。系统可按作业区或全厂统计查询出任意时间段对比后的上产管理10大类措施的井次、月增油、月增液情况。通过该系统分析工具,不断摸索适合本油田不同油藏的措施方式,为精心选井(层),编制油水井措施计划提供支持。
2.2 措施效果跟踪系统在采油厂应用效果评价
采油二厂目前油田主力油层已陆续进入高含水期。2013年以来,借助措施效果跟踪系统,做到了主管领导及基层管理人员每天共同跟踪措施井增油效果情况,为及时调整方案,优化区块措施选井提供了支撑。系统的投用,保证增产措施井实施过程中地质、工程及采油作业区和各生产科室在重点环节的衔接,缩短增产措施实施进度,从而保证措施效果,助推该厂连续4年保持稳产200万吨。通过系统按日跟踪措施效果,充分发挥作业区地质员熟悉单井情况的优势,和地质所动态室加强沟通,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加强增产措施井的各环节把关工作。2013年全年措施增产10.75万吨,措施有效率从上年的80%提高到82.0%,单井增油保持在250吨以上,其中压裂措施单井增油在400吨以上,挤液措施单井增油从2012年的110吨提高到125吨,增加幅度13.6%。该系统的应用对于采油厂控制递减、全年稳产做出了贡献。
3 结束语
本文抛砖引玉地列举的典型案例是深化应用与实践的完美组合。诠释了数字油田深化应用工作只有与生产管理业务融合后才能发挥出信息化的优势,所建立的系统才能成为油田管理、科研不可或缺的工具。信息系统的建设并没有既定的模式照搬,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系统,更没有一蹴而就的系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深化应用工作以满足油田需求为前提,数据建设为基础;以系统应用为主导,效率及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这项工作永无止境,是一个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调研整理需求,不断完善及增加新业务新功能的累积升华过程;同时数据是赢得效益的宝贵财富,只有优化完善数据资源,不断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智能油田建设的康庄大道。量变必然导致质变,在提高采收率的进程中, 当我们用汗水加智慧,赢得一个个数字油田深化应用成果的盛宴时,智能油田的新篇章,已缓缓揭启。
主要参考文献
[1]新疆油田公司.新疆油田勘探开发数据服务平台建立与应用技术报告 [R].200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41-03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课堂,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时代感和丰富性,同时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随着翻转课堂的出现,教学时间被重新分配,课堂活动也不再局限于45分钟,课前的任务学习和课后的任务拓展也成为课程学习的一部分。在这个条件下,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课前、课上和课后完整地联系起来,解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可能出现的时间碎片和信息不连贯等问题。同时,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为教师提供检查和督促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十分重要。
1 课程介绍
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课程可以将教学活动从职业岗位工作中提炼为7个教学项目、26个学习任务,其中药品人员推销学习任务属于项目七“药品促销设计”中的学习任务三,要求学生从药品人员推销含义这一知识目标入手,通过学习形成药品推销人员良好的职业意识这一素质目标。其中药品推销人员推销药品的能力和如何将药品销售能力转化为职业意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课程依托于电子商务(医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职业技术课,课程学习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同时需要掌握药品销售的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药品网络营销教学奠定基础。
2 课前信息化设计
在开展课堂教学前一周,教师需要通过腾讯微云及时将“课前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给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针对本次药品推销人员学习任务,教师提前录制5分钟微课“小刘的烦恼”药品销售情景剧,同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如PPT、药品使用说明书等)帮助学生理解药品销售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依据情景剧的形式自选一种OTC药品。通过设计情景,自导自演拍摄3~5分钟的药品销售视频,同时通过手机微信的扫一扫功能,填写“药品销售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调查问卷,该问卷由教师在问卷星网站上提前设计完成。其中,视频需要在课前通过QQ群提交给教师,电子化的调查问卷答案会自动汇总反馈到教师的手机[1]。
课前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任务设置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学生提前学习、积极参与的重要手段,也是促成课上顺利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要保障。所以课前学习任务单要给学生留有学习知识的空间和参与互动的空间,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3 课上信息化设计
该学习任务共需2学时完成,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如下安排。
教师反馈(5分钟) 首先,教师要将学生课前完成的调查问卷的汇总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大家思考:投票多的能力为什么重要?投票最少的能力就不重要了吗?大家的结果与自己的结果有出入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进行课前学习任务的反馈,反馈的形式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采用提问、互动、学生互查等形式,但是此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反馈和检查是督促学生在课前能够认真完成任务的保障。只有学生觉得自己的学习得到认可,才能激发他们不断学习和提高,而一开始没有认真完成课前学习的学生也会因为激励因素而有所改变。
视频播放和学生记录(15分钟) 接下来就要将学生课前拍摄的药品销售视频进行播放,要求学生边看边记录药店推销人员应具备的具体能力内容,思考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视频是学生自己编排和制作的,所以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大家也愿意关注课堂教学活动。
小组讨论、教师答疑和小组代表发言(10分钟) 在播放完视频后,就以“你认为药店推销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为核心问题,先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如果遇到意见不统一和疑问时,可以由教师进行启发和解答,最后需要小组形成统一意见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提高(30分钟) 学生发言的内容一般是零散的知识点,所以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提高。例如:教师可将药店销售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归纳为药品知识、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亲和力。
在讲解药品知识能力时,大部分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都可以总结出掌握药品的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是推销药品的必备知识,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这时要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药品说明书,然后对照说明书逐项分析哪些内容是推销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借助网络资源,学生可以直观地对药品知识进行总结。比如:药品的英文名称可以不掌握,药品的化学成分也不需要,但是药品的药理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这就加深了学生对药品知识这一内容的理解,也找到了学习其他药品的方法。利用网络资源能够大大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在讲解沟通能力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顾客类型播放Flas,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话内容来完成药品的销售,因为动画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难以说清的理论知识以幽默风趣的形式表现出来,保证了学习质量。
职业道德是作为一名医药从业人员最重要的素质,为了体现这一内容的重要性,仅靠直白的讲解是不易实现的。因此,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3],先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销售毛利和合理用药哪个更重要?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结合电视剧《大宅门》中白颖园救助素不相识老人并赠药赠钱和白景琦焚烧大量不合格药材的片段,再通过搜集的负面新闻报道,一正一负,让学生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体会到从事医药工作职业道德的内涵。
在讲解亲和力知识点时,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就是先让学生用手机自拍微笑表情,然后通过拼图APP将药店礼貌用语与微笑表情编辑在一起,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将拼图照片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对表情和礼貌用语的准确性进行评价。这样既将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又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展现了他们的个性。
现场互评成绩(10分钟) 在内容讲解完成后,学生对药品推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深入的掌握,这时可以让学生对拍摄的视频进行投票和评分。教师通过投票吧等在线投票系统提前设置好投票选项和方式,学生将选票投给推销人员销售能力表现最佳的小组,投票的结果会在电脑上实时反馈,票数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训成绩。这样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在今后的学习中督促学生用心完成任务[2]。
拓展与分享(20分钟)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药店店员的推销素质和能力,但是课堂教学的完成并不代表课程学习的结束,教师还可以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实际工作中网上药店的销售和服务,让学生通过对比网上药店与实体药店销售模式的异同,通过网上查找药品,模拟顾客购买行为等方式,切实感受药店客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并积累网上药店药品销售经验,然后在医药联盟论坛上发帖和进行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销售能力。
4 课后教学信息化设计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内容,又对课程的学习充满兴趣。在课后的作业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方便学生提交个性化作业。比如:学生可以选择完成视频作业,通过课前拍摄的视频和课上学习,对原有视频中的错误进行修正和补充,从而更新版本并上传至优酷等网站分享;或者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感触较深,可以写成课程学习体会或感想;还可以把学习小组的讨论、课堂笔记、查阅资料等过程学习图片进行组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提交给教师。总之,不管学生以什么样的形式完成作业,都是对知识点的巩固和提升。另外,教师在课后可以借助QQ群、微信群、短信、电子邮件等与学生交流,实现个性化的辅导和学习跟踪。
5 教学提高与反思
信息化的使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原有抽象枯燥的素质能力通过视频展现出来,又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使得学生加深了对这一内容的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点在设计,这对教师的信息化掌握程度提出新的要求。
教师要有使用视频拍摄和制作软件的经验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无论是从课前的学习任务准备,还是到课堂的互动交流,又或者是课后的学习分享,视频都成为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的重要媒体,这就对视频的制作完整性、精美性、趣味性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备课堂教学内容,还需要备视频制作方法,要做到至少能够熟练利用一种操作系统完成视频的拍摄和剪辑。
教师要打破教学壁垒,实现多方的资源共享 在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工作量的增加,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采用资源共享。如在药品人员推销任务中的药品推销视频,可以借用该专业学生在常见病用药指导技术课程中问病荐药环节的视频,这样就省去重复拍摄的工作量。同时,医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网页制作课程时学习了Flas,也可以跟课程内容结合起来。
教师要扩展自身眼界,对信息化产品保持敏感度 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新软件、新功能不断涌现。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姿态迎接不同的信息资源,只有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让学生进行探索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4-0018-04
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深度融合,引领创新,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何为融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我们以为它是更深层次的整合,有犹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的境界。“班班通”是继“校校通”后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又一种信息技术应用形态,探讨班班通与教育融合的时机、广度、深度和实效,研究其应用的频度和有效度及其之间关系,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下文根据我校探索历程,从“建设、管理、使用、效果”这4个维度作一阐述。
一、 “建设”中的融合是推手:助力推进应用
这个“建设”既非购买设备也非安装设备,而是指服务于基础运行环境的设备或技术的集成整合,以发挥最大功效、极大提高用户易用性等应用策略的谋划及其实施,其核心是服务,涵盖软件、硬件、活动、流程和关系等,它贴近学校信息化现状,匹配师生当下应用能力,并随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学校信息化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和更新深入,所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与现状的匹配度将直接影响着应用。“建设”中的融合是班班通与教育融合的初级形态。
案例:技术问题,充分谋划用时淡化,操作简捷
班班通建设一年后,负责售后的某投影仪公司副总裁带领一行人,就灯泡问题来校调查,经过三个多小时检查后评价如下:“我到过中国上百所学校,还未见过56台投影仪用了近一年,没有一台有过非法关机的,非常的好”。没有非法关机如何做到的呢?这要归功于实施方案中的“一键开关机”策略,一键能开启或关闭所有相关设备,而非法关机反倒麻烦。
【解析】根据“先行组织者”基本策略,贴近教师现有水平集成技术资源,不让教师对技术望而生畏,从技术的最低点起步,先让教师用起来再逐步提升。谋划时用足技术而在使用中淡化技术,这个当心那个注意等一概不提,技术问题通过技术来解决。2003年我们提“一键开关机”概念要刻意去整合,随着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十年后的今天对此已无需求,况且双向作用后的班班通也已标配这个功能了。
案例:应用环境,坚持共性兼顾个性,运行顺畅
不同批次异种配置的电脑,操作风格相同,使用习惯一致,呈现班班通的共性;不同年级提供不同教学资源,具有差异化的个性;个人盘收藏夹等个人设置可自我设定不被还原,体现管理灵活性;即使上课时系统有问题,也可远程启动XPE,基本功能一应齐全,教学依旧顺畅连贯。这一切得益于“班班通软件安装维护规范”的服务供给。如实施层面上网管“管”系统,教师“搞”应用;技术层面上,应用穿透还原技术实现还原状态下的更新功能,采用绿化技术实现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的分离,采用虚拟技术实现本地软件的“无限”扩展,采用系统封装技术实现多类配置镜像通用的高效网克等。
【解析】班班通安装位置分散,使用人员不定,应用需求多样,所以服务需要规范性。如软件安装,大到软件兼容小到输入习惯,甚至数据存放位置等都应考虑,否则都有可能影响应用效能,因此在持共性顾个性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相对统一的公用设施服务规范是必要的。技术层面上,2004年提出“穿透还原”、“绿化技术”、“虚拟技术”和“系统封装”等可谓超前,实施难度也极大,经多年磨合和发展,目前理念与技术已融合,相似功能的商品已开始销售,如某著名公司销售的KACE套件[2],这说明了融合是双向作用的过程。
二、 “管理”中的融合是旗手:引领有效应用
“同样的信息技术在不同的地域和组织中有着不同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信息技术不再作为一种‘技术’独立存在,而更多地承载了一种管理思想”,“信息技术的实现过程是技术与社会环境、组织结构、人员水平密切联系、互动的‘社会――技术’过程”,“这种基于文化视角的互动过程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引入、实施和应用效果”[3]。所以,有效应用应逐步递进,目标设置需要匹配学校的应用环境,且随应用形态的发展和应用节点的推进而动态升级、逐步更新。制定符合学校阶段实际的有效应用推进目标和恰当的有效应用评价标准尤为重要,融合需要渐进,实现跳一跳摘桃子的功效是技术与管理融合的体现,因为贴近“人的需求”来实施导向,可保障应用的有效和推进的有序。
案例:启蒙应用,范式领衔模仿使用,恰当就好
目前苏科版教材大多提供教材配套资源,每个知识点基本能涵盖,实行拿来主义,以配套资源为范式引领教师模仿使用。初始目标:充分应用这些资源,领会设计理念,把握应用时机,感悟恰当意境,逐步增强班班通有效应用的意识。
【解析】理念先行,引领教师理解有效应用首先是恰当应用,恰当的资源只有在恰当的时段应用,才能取得最大化教学效果;技术上讲基本知识练基本操作,不搞课件制作类培训,纠正“要应用先要学会做课件”的片面认识;应用中增加“媒体和资源的应用”备课栏目,对资源来源、特色及其应用的预期效果等加以描述,通过集体备课审定环节,研讨资源的恰当应用和有效性。如此,让“范式”、“模仿”、“恰当”、“应用”之间产生有效关联,保障应用的有效。可见,融合是探寻结合点的过程。
案例:入门应用,收藏夹式个性建库,收集就行
教材配套资源范式领衔使用一段时间后,因其满足不了个性化教学需求,教师们渴望拥有归档整理好的适用新资源,于是我们顺势提出注重“超链接”类资源,讲究资源易用可操作性;倡导搜集整理归档资源,建设具有人文个性特色的网络收藏夹式个人资源库;架构“完整教案+个人资源库”的备课模式。
【解析】网络收藏夹式个人资源库,虽不华丽但适用有实效,其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是教师对资源选择标准和使用时机把握的体现,折射教师的教学理念,这种人文个性个人资源库是任何专业公司无法代劳的。通过应用目标的动态更新,让教育需求与技术应用柔和地自然亲近,有效应用的引领和推进水到渠成,体现了融合的渐进性。
三、 “使用”中的融合是抓手:保障常态应用
如果把班班通当作通向教育现代化的一段路,那么司机、货物、车分别就是师生、信息资源和应用运作机制,只有三方协调联动才能正常前行,所以,“不再局限于技术方面,而愈来愈重视人、信息、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人与信息环境的相互关系”[4],以“与人的关系”为中心,同步进行人力(师生)资源、信息资源和运作机制的建设,这是班班通常态应用的基础要求。“用就是建,建即为用,三项建设均衡匹配协调,人为中心,建用相融,三类发展螺旋生态和谐”,这是班班通与教育正在逐步融合的标志。
案例:提升素养,融于日常小步快走,螺旋发展
人力(师生)资源建设策略:小项目低门槛准入,预设目标匹配师生实际接受能力,细化并随时调整;重应用勤练习,确保各层次师生都有适合的应用实践机会;小步快走常态化应用,每次只讲一点,时间控制在几分钟内,给予充分的练习“消化”时间。
【解析】让教育理念和信息技能融合转化为教或学的行为,是多次培训多次实践多次探索的渐进内化过程,其关键是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让低起步常培训勤实践,贯穿于日常教与学之中,有利于持续开展,能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而素养提升反过来又可促进师生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充分发挥技术性能,有助于实现应用常态化和提升应用有效度。
案例:信息资源,流动与归档相统一,生态发展
信息资源建设策略:“①流动策略。在主要节点或设置‘加油站’,加油添能,助力流动;或增加‘岗亭’,规范流动,提供服务;或增设‘港湾’,自我调整,互助优化,促进信息有序流动。②归档策略。切实保护师生积累的资源信息,不定期组织辅助人员或所有教师,对信息资源整理优化,及时归档提供共享,保障信息有效可靠。③生态策略。引导师生恰当合理地利用信息,让信息在有序流动中过滤,过滤中优化,优化后归档,使信息流动高效,优化再生,生态发展。④合作策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资源需要共建共享”[5]。
【解析】信息流动不归档,到头一场空,信息归档不流动,一场空到头,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类信息资源,在现时和将来都有应用价值,我们应当及时顺流过滤,优化归档提供共享,这样既可保障信息有效性,提高信息可靠性,又可促进信息流动与归档的统一,保障信息资源生长增值和有效共享。
案例:运作机制,把握核心全面均衡,和谐发展
运作机制建设策略:依事物发展内在规律顺势而为,立足全局,围绕技术、管理、应用和保障等方面,搭建运作机制全局框架,在均衡各方基础上把握核心内容,抓应用中的关键节点。如技术上核准账户标识、约定角色分类等;管理上分配相应权限,控制资源生成、流向和归档等;应用上正确操作、业务流程执行到位等;制度上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奖励机制等。
【解析】常态应用技术必然会增强技术与需求的双向融合,基于班级源自课堂只用于教学的班班通,应当走出教室应用于学校的各个方面,在现代管理思想引领下,遵循客观事物内在规律,通过对现有业务流程的再设计重建构,建立健全完善班班通全局运作机制,实现学校业务模式的变革。另一方面,世界永恒运动,业务流程会不断发展,运作机制应当适时更新,我们生活的空间已经被技术所改造,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环境,为适应并生存于这种新环境,不断对业务流程进行生态性改造甚至再造是必须的。
四、 “效果”里的融合是能手:常态有效两相和
《易经・系辞》曰:“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文化底蕴归于“道”,展现文化精神价值;文化功能纳为“器”,呈现文化工具价值;“有道须有器,有器须有道;器不是道,但不离道;道不是器,却在器里”。
有效应用研究的是技术整合于课程,是以课程为中心的技术课程化,常态应用研究的是课程整合于技术,是以技术为中心的课程技术化,“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整合的作用应该是双向的,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仅会引起学科课程的组织机构、形式和内容、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的整体变革,而且同样也应该引起信息技术在应用层面、技术层面以及研究层面的重新建构与发展”[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历史使命,无疑就是建构新型的信息化课程文化”[7],因而,我们说班班通常态化有效应用“实质是建构信息文化背景里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8],这是“道”。
从研究哲学看,需要研究“常态化下的应用有效度”和“有效度下的应用常态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常态化下的应用有效度是动态的,是跟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提高、民众文化结构以及生活环境相匹配的,如:人机交互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但常态化运用会淡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弱化教学相长的交流顿悟体验;学习控制权的转移开始时确实导致了某些学生求知的盲目,但常态化使用能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0多年前都认为“用电脑来打字”是浪费,而今天却不然等等;有效度下的应用常态化需要变通,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如:人有模糊灵活处理事务的本性,而技术强调目标精准、流程规范,常态被整合于精密流程中的人会有问题,甚至人性异化,人的懈怠或抗拒会使有效度难于得到保证。如何破解两难呢?“应用哲学平衡论”认为,“矛盾统一体中的双方都有首先趋向自身平衡的本性,事物发展的方向总是趋向综合的、最佳的动态平衡”,“解决技术对人的奴役的根本途径在于技术和人与精神的融合,创造新的秩序、范式与文化”[9],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人的需求”内环境,融入“人的精神”,创建一种技术、人、精神三者互融的平衡形态,这个平衡的把握,既要在一堂课中,也要在一个阶段或者一门课程教学中,甚至要在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中进行,为获取满意的应用有效度,在不同应用阶段应有着不同的使用频度。常态化有效应用是常态和有效之间平衡适度的体现,标志着课程技术化与技术课程化的阶段统一,它呈现了融合的平衡性,这是“器”。
“当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与教育一起成为学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时候,就真正实现了技术的融合,达到技术进入教育中的最高境界――消融”,“当技术应用渐趋广泛,逐步出现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所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时,它就会成为一种文化”[10]。从这意义上来说,获得了这种常态化有效应用的效果,并以此为核心实现了班班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就是“道器合拍”。
案例:教学策略,常态与有效两相和,平衡适度
“教学策略”属于“器”,包括教的策略和学的策略,是现阶段技术课程化和课程技术化的一种动态平衡形态。从课程角度看,它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实现某一教或学的目标,根据学习者内在需求及认知特点、过程,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而形成的教(学)案;从技术角度看,它是指教或者学的内容展开、信息呈现、过程控制、模式选择、反馈评价以及人机交互等策略集成的组策略。
通过对10种班班通环境模式应用的研究[11],我们发现各种模式形态在“消融”过程中,都具有显著的“继承、借鉴、整合、超越”的发展特点,期间形成的“教学策略”都具有特定的模式特征,目前我校的“教学策略”呈现方式是一份完整教(学)案加上一个以数字化信息为内核的配套资源包,它既反映师生在班班通现阶段模式形态下,适应技术和掌握技术规则的水平,也反映该模式形态下学校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缩影。
【解析】“教学策略”是教师把握班班通使用频度和应用有效度的显性,是一定阶段“常态化下的有效度”和“有效度下的常态化”的平衡统一,是一种阶段性平衡之境,当班班通某种模式形态下“教学策略”极大丰富之时,就是该种模式形态消失之时,老去新来如此直至班班通形态的最终消失,如同电灯、电话“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样。我们关注“形的向上提升”,也关注“形的向下落实”,向往班班通常态化有效应用的“道器不离、道器合拍”,最终融合沉淀为文化。
五、 结语
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优势互补逐渐靠近,探寻结合点并产生有效关联的,没有主客体之分犹如熔化那样逐步融成一体的过程,通过两者双向作用,促进信息化教育形态的生成,并经不断地动态平衡、形态更新与生态发展,最终形成信息化教育文化。融合具有双向性、渐进性、生态性和平衡性,起始于人的需求,伴随于人所赖以生存的文化。
参考文献:
[1][11]中央电化教育馆. 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
[2]DELL网站.领先的系统管理和部署应用方案-Dell KACE?[DB/QL].http:///cn/products /overview, 2013-10-06.
[3]胡安安,黄丽华,凌鸿.基于文化视角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3):98-104.
[4]余胜泉,赵兴龙.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J].中国电化教育,2009,(8):33-40.
[5]倪正辉.浅谈乡镇联校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79-81.
[6]张际平,高丹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层面实质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7):8-14.
1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的关系
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人们的消费不足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之一,在当前买方市场的态势之下,创造经济需求,提高市场供给水平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之中的重要问题。在现代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科技创新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手段之一。企业的生产技术创新具有创造消费、拉动消费购买需求的作用,在生产更新之中将新技术新产品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新的服务,可以创造出当前市场之中不存在的消费概念和新的消费市场。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和网络消费产品的逐渐普及就创造出了当前最大的消费行业之一的互联网信息行业,创造了巨大的消费空间和经济收益。美国经济持续提高的优势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成果和不断应用为前提,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当前经济市场的发展情况之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和服务的更新,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是一种市场行为,这就需要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企业的市场经营,综合考虑市场影响管理,确保技术更新不会影响企业的市场销售和生存。在企业的发展之中,技术的创新主要是指生产工艺创新和产品质量的创新,主要包括新产品的营销或是新工艺的商业化使用,在经济学家眼中,技术创新和企业的营销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技术创新在实质上是企业将生产技术、产品设计和营销管理等多项职能协作之后进行的商业行为。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企业的营销管理是企业对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宏观管理,其管理的本质是对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以便于企业进行对应的生产调整,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与市场进行交换以达到企业的发展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主要进行的努力包括制定战略、改善经营理念、产品销售策划、服务的构思优化等,技术创新过程在企业经营之中属于服务优化范畴中。因此,企业技术创新和营销管理均属于企业满足消费需求的策略,在设计上立足于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方便企业的顺利经营。
2技术创新中强化市场营销管理的意义
2.1企业技术创新立项需要市场营销
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渐深入,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许多规模较大的企业。大中型企业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市场竞争的程度,部分企业在经营之中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因此,为了优化企业的发展环境,不少企业开始以市场营销导向为决定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参考,也就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开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来对自身的产品生产以及产品开发为主要的经营方式。技术创新作为企业优化产品生产方式,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路径,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也需要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在满足市场销售缺口的情况之下开发对应的产品和技术。因此,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立项必须在市场营销的导向之下进行,纯技术研究的技术创新可能无法适应市场的竞争条件。
2.2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需要提高市场营销水平国
外经济学家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并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成败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该研究表明,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要了解市场和用户需求,并根据需求来翻新产品和生产工艺,研究开发符合用户需求的技术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做到技术指导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的合作与职能的一体化,外界市场和企业生产的一体化等。企业经营之中市场营销的主要作用是在调查过程中分析市场和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并将需求和市场倾向作为企业改变经营策略的主要参考因素,因此,强化企业营销管理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之一。在我国的市场发展之中旧有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由于不重视市场需求,造成了发展失误,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2.3市场营销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
在企业的发展中,技术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在实际经营中通过创新技术和生产手段来推动企业产品的经销和企业发展。就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讲,管理人员为了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度和行业之中的比例,会在产品的生产或是服务中引入新技术,使企业满足市场经济的消费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具有足够的技术资源、创新管理能力、技术创新研究水平以及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员。营销行为不仅是指在产品上市之后的推销,还包括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并根据需求来塑造企业新产品的品牌概念,接受用户以及市场反馈的信息来对产品进行优化,以提高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目的进行工作。因此,在技术研究之中企业更应该加强市场营销的作用,综合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技术创新中强化市场营销管理的途径
3.1树立以市场营销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战略
当前的市场发展态势对消费者的购买结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消费结构的改变对于买家消费心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实际购买中,买家消费心理的预期和消费需要更为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市场经营中如何满足买家多样化的需求,已经成为企业在经营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我国逐渐开始进入国际化市场,更大的市场在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竞争形式和需求更为多样化的全球化国际市场之中生存发展更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树立正确的发展战略理念,有计划、有目的性的进行产业规模和产品技术的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要满足新市场的需求和消费空间,其实现的关键是企业要对市场变化和营销环境的微观和宏观环境变化进行调查,保证发生的动态变化不会对企业的发展战略造成影响,假如出现不良变化,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对企业的技术发展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避免或降低市场变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在新的市场背景下,这种发展战略被称作市场营销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在这类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全面重视市场营销管理,通过加强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分析来发现当前市场对于不同产品的需求,扩展和深化企业的创新思想,促进企业创新技术的发展管理,加快技术发展,提高技术成果,保证技术生产成果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3.2科学开展市场调研
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风险,主要边线在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投资法律风险。在近些年的市场发展和竞争过程中,技术发展和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变化造成了市场的难以预测性。传统的企业经营中,管理人员会根据市场预测的内容和趋势来决定短期和中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但是,当前市场变化较快,市场预测的准确度降低,企业无法通过短期的预测来决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可能出现的风险也逐渐增大,对企业的开发创新工作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在企业发展之中规避市场风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在当前的企业发展过程之中,企业必须强化市场营销和调研在创新管理之中的作用,使用科学的调研和管理手段,对市场环境之中的变化进行调查和研究,并用经济学的观点对市场和国家经济环境的动态变化提出前瞻性的预测,综合企业的管理职能、综合市场竞争情况分析来对技术创新战略计划进行研究,以便于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除了人工调查和预测之外,在市场调研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络来进行信息营销,网络可以满足企业进行大规模调研的需求,企业可以凭借互联网调查建立大型的客户数据库,分析客户的购买嗜好,增加技术创新的可行性。
3.3提高企业技术管理水平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要保证研究部门、设计部门、营销管理部门等不同的功能部门的协调合作,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对于技术创新的成功有很大的意义。当前我国开发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是管理工作不成体系,其给技术开发和技术实用的高效率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提高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企业要对当前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改革,在管理上,将技术管理工作和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分开,根据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的各类要求和流程,建立完整的技术监管体系。其次,在监理技术管理体系之后,要对当前我国的常规生产流程进行分析,按照生产和市场营销的不同阶段对不同时间段技术监管工作进行划分,使技术管理工作更为全面有效,将技术管理的主要目的落实到实际施工中,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要提高技术管理的水平,首先,管理人员要以生产技术要点作为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基础,并设置与该生产技术相对应的施工管理标准,成立对应的技术管理小组来进行对应的管理,专门化的技术管理工作可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推进生产技术的进展,减少技术使用中的错误。其次,随着我国技术的逐渐发展,技术管理的难度也逐渐增加,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技术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一般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素养,并对企业生产中的一些问题比较了解,才能较高质量的完成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这要求企业在管理人员的选拔过程中,需要进行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从管理人才的培训和教育阶段做起,从生产技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开始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教育,保证技术管理的高质量完成。。
3.4制定技术创新的营销规划
首先,创新构思搜集工作中需要营销管理者的积极参与。顾客是企业创新构思来源的主要渠道,而营销管理者是最接近顾客的企业员工,因此需要营销管理者加强与中间商、供应商等的协作,更好地与顾客沟通,采取科学方法测试创新构思的市场可行性效果,避免误舍或误用。其次,创新构思需要营销管理者将其转化为完整的市场产品概念。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商业化应用,创新构思不能局限在研究开发部门进行封闭式产品设计,而应及早将其转化为消费者可接受的市场产品概念,即要求营销管理者用营销术语准确表达新产品的消费效用,对产品规格、品质、款式、包装、品牌、目标市场等给出合理描述,并初步确定新产品在未来市场上的定位。
4结语
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的战略目标均应该立足于满足消费需求,创造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研究出发点也均立足于对现实或潜在市场需求的预测分析,为具体执行过程的顺利进行寻找可行性技术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春波.创新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8):170.
一、 中国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播现状
(一) 中国设计艺术市场、教育现状:回顾设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在中国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历史,我们的设计艺术,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而兴起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产生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在商品化经济的大潮中,急匆匆地紧随商品化经济爆炸式的发展,追逐潮流、赶超世界,却无法冷静下来,审视自己的文化,研究自己的教育。诚然,新的设计形式的不断涌现,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作品和造就了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但总体来看缺乏原创性和个性语言,形式与语言一直是在跟着外国走,具体的陈述与表现上也失去了该有的民族人文精神,丢掉了民族的风格和传统的神韵,是令人深思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空间被改变之后,设计师的责任是重新营造一个适合现代人的人文语境和存在空间,而不是打破重来或盲目模仿、移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物质虽然丰富了,但地方文化溃散、传统文化失根、民间技艺失传已成为现实。面对如此的文化缺失,作为传承文化与创新未来,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应从全民教育入手,从设计艺术教育做起,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融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于设计艺术教育中,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的现、当代设计艺术理论和教育,是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 传统文化在当今教育中的传播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根植于中华大地,世世代代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当今的传统文化教育对我国现实的教育体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点中:
1.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开拓进取、积极上进。
2.厚德载物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人格与品质。
3.和谐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妥善的与人交往。
4.“以义导利”观点,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5.爱国主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与民族精神。
二、 传统文化教育在设计艺术教育中传播的重要性
(一) 传统文化观念在现代设计教育中传播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即能体现文化的独特性又能彰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符合东方传播语境下的内在要求,因而在设计所涉及的领域中广泛运用,掌握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优秀的经验,我们才能够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二) 传统文化的元素、形式在现代设计教育传播中的重要性:优秀的设计师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的技巧,更重要的还包括设计师的修养和对设计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对市场的把握,若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与元素的设计则更要求设计师及其设计团队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扎实的修养积累,能够在运用的过程当中抓住精髓,而不是肤浅的搬用模式化得样式与元素。
三、 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一) 国际化背景下现代设计观念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的传播思考对于现代设计发展起步较晚的国家来说,只有从认识上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才有可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西方现代设计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确实具有可供借鉴的实际意义,高起点上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设计后,再进行设计上的创新。民族性是指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设计者应有意识地挖掘民族文化的精神,应将民族文化放在全球的背景上,以全球的视角来俯视民族文化,这样才能设计出全球所认同的精品来,在国际市场中建立有效的传播需要有世界语言的民族文化。
(二)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增强文化的归属感: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无数的璀璨文化宝藏,对于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应该珍视、继承、发扬,设计师作为不同时代新观念、新思想、新事物的创造者,就更应该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充满认同与归属,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文明之根,我们应该把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当做一种责任,一种自豪。这种观念和思想应该渗透到我们艺术设计教学的整体活动中。
2. 设计呈现形式与元素的提炼要具有时代性:人类的审美是存在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的审美与需求呈现的趋向是不同的,设计师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与元素的生搬硬套,应该传承文化中的精神内核,以具有时代特征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的审美特征。
(三) 在设计艺术专业基础教学环境中如何有效建立传统设计艺术的传播。
近年来,市场营销一直是人才市场招聘的热门专业,全国已有515所高校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且每年以10%~20%的幅度增长,因此,营销人才既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又面临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为适应企业用人制度对营销执业资质的要求,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了职业资格认证,针对实际情况,采用最优的认证模式进行培训,提高“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的含金量,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有效实施“双证制”的重要保证。
现行cmat认证模式分析
市场营销职业管理人员执业资质规定了三个等级:市场营销总监、市场营销经理、市场营销经理助理。市场营销经理助理是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协助部门经理完成日常的事务性工作,是营销专业毕业生最先从事的职业岗位。
现有的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认证考试(简称cmat)在分析市场营销经理助理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确定综合知识与能力考核的内容,主要由营销原理和营销实务两个模块构成。经理助理级别的评定方法采用百分制,成绩60分以上为合格,采用闭卷笔试形式。目前,cmat助理认证已在全国多所高校举办,来自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和社会学员通过认证已在市场营销经理助理的职位上发挥作用。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大学期间已学过cmat培训的两个模块的理论知识,90%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cmat认证,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课程置换”方式进行cmat认证模式的创新,是将营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市场营销专业实施“双证制”的新尝试。
市场营销专业开展cmat认证的模式创新
从2009年开始,经教育部考试中心和中国市场学会批准,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申请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无须参加cmat考试,而是以“课程置换”的方式,考核评估依据学校教务处开具的该学生《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任意一门课程的校级考试成绩为准(课程考试成绩不能低于60分),同时撰写一份《营销计划书》,经过评审合格后即可颁发证书,其认证培训的流程如图1所示。
该模式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调研计划,设计调查问卷,收集企业第一手资料,处理和分析数据,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撰写《营销计划书》。能够锻炼学生的市场调查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市场营销专业以课程置换开展cmat认证的实践
黑龙江科技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营销技能训练,实施了“课程置换”的cmat认证新模式。该项目从第四学期的第14周开始,二年级的学生已有《市场营销学》、《现代推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等专业课为基础,cmat认证相当于本科生的学年论文,学生按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导师,实行“一对一”的指导。具体步骤如下。
进行个性化分析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并对自身的成长经历进行描述,对性格特征、处事风格、兴趣爱好进行自我剖析,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为其大致选定某一个行业的研究方向,指定参考书目,制定为期3个月的认证实施计划,让学生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加深对选题行业的认识,最终确定个性化的cmat专业学习计划。
合理确定选题研究选题是《营销计划书》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好的选题可使学生的调研容易实现,资料的收集和写作相对容易。一般先针对企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供若干选题方向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专题,也可自由选题;确定选题后,要向指导教师上交6~8篇相关参考文献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选题细化为宜于调查研究和可操作的子题目;子题目确定后,学生围绕课题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拟定调研计划并收集相关的二手资料,研究选题一般在第17周之前完成。
深入企业调研实践分为两个环节,第17周由指导教师进行集中辅导,对《营销计划工作表》和《营销计划——决策指南》进行讲解和指导,并对企业调研工作进行前期准备,如明确调研计划、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与企业人员接触的注意事项等。这个环节中确定调研企业很重要,可通过实习基地或由学生自主联系;第18周进行集中调研,教师可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全程指导,学生在获取第一手资料后,可以利用暑假实践机会深入了解企业,以便做出有针对性的营销计划。学生的资料整理、数据分析等研究工作可以在暑假期间独立完成,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及时沟通,给予指导。
撰写市场营销计划书市场营销计划书的撰写在第五学期的前5周完成,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将市场调研报告和已完成的《营销计划工作表》和《营销计划——决策指南》交给指导教师,根据营销计划写作大纲的要求,师生共同确定写作提纲,按照市场分析、营销策略和行动计划三部分内容进行撰写,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数据要利用统计学软件和图表进行处理。报告结构要完整,分析要充分,选择同一企业不同题目的学生可以互相研讨。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对提交的《营销计划书》进行最后把关。
进行测评认证在9月末,汇总学生置换课程的考试成绩,并到教务处盖章后,将考试成绩单、学生的《营销计划书》和认证费统一交到中国市场营销资格认证培训办公室,由中国市场学会指定行业内知名营销专家组统一进行评审,成绩合格者颁发“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美国市场管理协会(amma)营销人才评价标准已与cmat评价标准达成互认,通过cmat考试的学生还将获得amma证书,cmat-amma联合认证更能体现证书的国际性、发展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具有更高的获取价值。
目前,我校已有多名专业学生选择“课程转换”的认证模式,选题涉及连锁经营、零售、轿车市场、消费品市场、网络营销等不同领域,完成了《营销计划书》的写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提高学生的营销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完成后两年的专业学习帮助很大。实践证明,在市场营销专业以课程置换方式进行cmat认证模式的创新具有可行性,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增强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cmat价值的认可,有利于cmat认证在本科院校的进一步推广。
以课程置换开展cmat认证应注意的问题
要做好学生的选题工作(1)选题不要过大,应具有可操作性。选题若过于宽泛,学生便无从着手,研究的针对性就差,获得资料的难度也大,最后往往进行不下去。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选题,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比如,选择某一市场或企业某一产品的研究比较容易,第一手资料容易得到,也有研究意义。(2)选题要有价值和时效性。选题要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应是企业或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或焦点问题,对实践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选题要新颖,有一定的创新性。(3)选题应尽量与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一致。这样教师就可以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为学生提供研究资料,同时,学生也可为教师的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使研究成为教学相长的过程。
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cmat认证重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要求较高。目前,多数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应制定有效的师资培养规划,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可到高校去“盯课”;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可去企业挂职锻炼。在鼓励教师以老带新开展企业营销培训、项目咨询的同时,可引导教师将咨询项目的经验与cmat认证项目相结合,实现教师科研与cmat认证的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中国市场学会应更多地组织相关的师资培训和企业调研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提高cmat培训的实效。
要加强指导教师全过程管理以课程转换方式开展cmat认证,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为此,师生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加强全过程管理。指导教师对于选题、调研、写作、提交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指导和管理,与学生一起完成任务,真正帮助学生在全过程中受益,并形成口碑效应,使cmat认证能够长期开展下去。
要建立稳定、充足的实践基地《营销计划书》的撰写要求学生必须深入企业调研。实践基地建设是cmat认证项目成功的关键,也是制约cmat认证开展的“瓶颈”问题。要动员各种力量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和分散性的实习单位,拓宽实践渠道。同时,可以聘请企业人员担任第二指导教师,制定学生深入企业实习的各种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调研的实效性,真正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市场营销经理助理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扬,魏拴成.市场营销本科课程体系设计及专业特色培育[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5-9.
[2]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营销总监、经理执业资质条件[ol].[2009-07-12].http://cmat.org.cn.
[3]宋彧.cmat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探索[j].市场营销导刊,2008,(4):13-15.
[4]宋彧.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35-137.
市场营销计划更注重产品与市场的关系,是指导和协调市场营销努力的主要工具、房地产公司要想提高市场营销效能,必须学会如何制订和执行正确的市场营销计划。
房地产营销计划的内容
在房地产市场营销中,制订出一份优秀的营销计划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市场营销计划包括计划概要:对拟议的计划给予扼要的综述,以便管理部分快速浏览。
1.市场营销现状:提供有关市场,产品、竞争、配销渠道和宏观环境等方面的背景资料。
2.机会与问题分析:综合主要的机会与挑战、优劣势、以及计划必须涉及的产品所面临的问题
3.目标:确定计划在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等领域所完成的目标。
4.市场营销策略:提供用于完成计划目标的主要市场营销方法。
5.行动方案:本方案回答将要做什么?谁去做?什么时候做?费用多少?
6.预计盈亏报表:综述计划预计的开支。
7.控制:讲述计划将如何监控。
一、计划概要
计划书一开头便应对本计划的主要目标和建议作一扼要的概述,计划概要可让高级主管很快掌握计划的核心内容,内容目录应附在计划概要之后。
二、市场营销现状
计划的这个部分负责提供与市场、产品、竞争、配销和宏观环境有关的背景资料。
1.市场情势
应提供关于所服务的市场的资料,市场的规模与增长取决于过去几年的总额,并按市场细分与地区细分来分别列出,而且还应列出有关顾客需求、观念和购买行为的趋势。
2.产品情势
应列出过去几年来产品线中各主要产品的销售量、价格、差益额和纯利润等的资料
3.竞争情势
二制定营销计划的基础
(一)市场营销计划的程序
1 swot分析 2 明确营销目标 3 制订营销策略
(二)营销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
1 市场环境分析
2 竞争环境分析
3 渠道环境分析
4 宏观环境分析
5 企业条件分析
(三)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1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型
2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a 确认某种需要 b 搜寻可行方案 c 评估可行方案 d 制定采购决策 e 采购后的行为
(四)组织市场购买行为的分析
1特点 2 类型 3 组织市场购买决策的参与者及其作用
(五)组织市场购买决策过程
1 识别问题 2 确定需要 3 搜寻可行方案 4 评估可行方案 5 制定采购决策 6 购后行为
(六)建立营销信息系统
swot分析举例
三市场营销战略在计划中的体现
1 市场细分的实践意义
2 市场细分的逻辑思想
当前,中职市场营销教材有多种版本,但大多是在传统的“学术型学科本位”指导思想下编撰而成的,注重学科体系,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侧重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系统的市场营销知识,忽视实践性教学。这种教材对学生营销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就业趋向重视不够,与职业资格鉴定缺乏衔接,几乎就是大学或高职教材的压缩版,与现实社会要求的“培养学生具备营销岗位工作能力”这一目标有较大偏差。因此,如何以“技能型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开发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市场营销创新教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校本教材《市场营销实务》开发思路
经过多年的探索,在不断总结自身教学经验和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营销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营销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用‘营销工作过程知识’取代‘学科系统性知识’,以‘1922能力链’为主线,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交融贯通、层级推进的市场营销课程校本教材建设开发思路”,并依此编撰了《市场营销实务》一书。
“1922能力链”是指即由1项综合能力、9项专业能力、22项知识技能构成的市场营销课程能力培养链条。我们根据市场营销这一职业的岗位需要(知识、技能、态度和素质),确立了学生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市场营销综合能力,并将其分解为市场营销认识能力、市场分析与机会发掘能力、确定目标市场战略能力以及制定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和网络营销策略等营销组合策略能力和管理营销活动能力等九项职业目标能力。然后,对9项专业能力进行分解,确定其各自应有哪些子能力,即有哪些具体的知识或技能组成,对其组合、优化,形成子能力教学模块。一项专业能力对应二至四个独立的子能力教学模块,最终组成22个教学模块,构成了市场营销综合能力体系“1922能力链”。
三、校本教材《市场营销实务》的创新点
1.在教材目标设计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着力于学生营销能力的培养
我们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每个教学单元,都精选了宝洁、可口可乐等著名企业以及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当地企业的一系列营销案例资料与相应的理论内容相匹配,以求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在同步性和连贯性上的紧密统一。同时,在每个模块的“能力培养与训练”栏目中,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训项目。为使项目操作更加便利可行,活动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尽量避开低发生率或学生不太了解的产品,多选择学校周边学生们熟悉的商场、超市、便利店等来进行。将学生实训项目与课程学习同步进行,随着课程内容的展开不断推进,从而实现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训教学交融贯通,有效达到培养学生营销能力的目的。
2.在教材结构体系上,以“1922能力链”为主线,采用分模块、多栏目设计,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方便教学
围绕着“1922能力链”主线,在教材的9个专项能力及其所属的22个教学模块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导学图示、模块目标、引导案例、理论知识讲述、案例分析、能力培养与训练以及学习评价等阶梯式学习训练栏目。这不但符合认知心理学——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六环节认知规律,也符合以学生为本位的课程设计理念和中职学生认知和技能培养规律。教材的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学习和能力训练单元,课时数也大致相同。这不仅方便了教师开展教学,也方便了学生学习。
3.以“实用、适用、够用”为原则,结合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对教材内容作了恰当合理的编排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和中职教育目标,结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营销人员从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四、五级的考核要求,本着“实用、适用、够用,学用一致”的原则,对传统教学内容做了合理的编排取舍。以学生能学会、易学会的知识为主,对学生难以理解、不愿学、不易学或已经学过的知识,或简化或删去或以“小知识”的形式出现。如教材将市场调查等部分内容删去,是因为市场调查乃营销专业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如果仍将其列入,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教材内容重复的现象,使得原本就沉重的学业更加不堪重负。同时,为了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协调统一,教材中还增设了“制定区域市场计划”等技能性内容,以满足学生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的需要。此外,我们还将相关课件、案例库、习题集、参考资料等全部教学内容整合进“课程资料包”,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大的学习平台。
4.注重对学生专项能力与通用能力,探究学习、团结协作意识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传统营销教材较多地关注学生的营销专业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能力、社会能力等通用能力缺少必要的指导,也忽视对学生探究学习、团结协作意识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此,本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的案例资料和探索性、开放性、没有标准答案的“讨论问题”以及实践性的课业,代替了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乃至死记硬背类的习题。这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习,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高尚道德情操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5.注重学生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教材开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