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商务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2-03-15 18:25:4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商务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商务管理

篇(1)

近几年来,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的发展己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获取信息,移动电话以无线通信方式方便地提供随时随地的交流与沟通。IT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给予我们研究的能量,将移动商务的服务发展,推向更具潜力的移动商务运用。

一、传统移动商务服务存在的问题

传统移动商务的应用一般采取的模式为,通过Internet得到的信息,将客户可能需求的服务和信息,通过企业自己的整理之后,投放到客户群当中,至于客户会不会接受,以及接受的程度如何,企业或者因为能力的有限,或者因为财力的不足,都不会对其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因此,其主要的不足之处,体现为几点内容:

1.针对性不强

由于在选取移动商务服务投放对象时,没有经过精心的挑选和定位造成服务消息在送达客户之后,不能确定是否是可接受服务的受众对象。

2.适时性较差

由于PUSH信息的发送时间是随机选择的,因此无法保证适时性,即用户在接收到服务信息时可能对服务中所涉及的产品毫无兴趣,相反却对另一类服务感兴趣,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时间上的错位。

3.生动性欠缺

由于在技术上的不足,以及网络方面宽带的普及不足,造成很多企业在选择服务信息格式时,普遍采用WAP文字广告服务,这样造成无法生动和形象地对服务产品进行展示,当然也无法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解决以上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商务服务应用模型,它将移动商务的服务由服务端驱动的模式转变为由用户驱动的模式,从而提升了移动商务服务的针对性和适时性。

二、基于位置的视频移动商务服务模型的设计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蓝牙技术、无线Internet、Wi-Fi、GPRS技术日趋成熟,笔者在无线通信环境下,结合移动定位技术、多媒体技术,在移动商务中提供基于位置的视频移动商务服务模型(videoandlocation-basedmobilebusiness,VLMB)。该模型的结构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整个VLMB模型可以分为两个模块,位置管理模块(locationmanagement)和视频浏览模块(videobrowse)。位置管理模块负责定位用户具体的位置;视频浏览模块保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方便地下载广告视频。

1.位置管理模块

(1)当用户进入某个区域(如某个商店),该区域内存在一个蓝牙传感器,这里可以使用一台支持蓝牙的PC或移动设备。传感器会侦测到用户带蓝牙功能的移动设备,并将蓝牙地址通过Socket传送给广告服务器(AdServer);

(2)移动商务服务器上存放着一个关于用户信息的数据库,它可以使用蓝牙地址(具有唯一性)在数据库中进行匹配,找出相应的移动账户,并且查看与用户当前位置相关的并且尚未发送过的广告信息,将待发送的信息和移动设备的地址发到推送发起者(pushinitiator,PI)。

2.视频浏览模块

该模块由3个层次组成,媒体服务器(mediaserver)、基站(basestation)、无线设备(wirelessdevice)。无线设备与基站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而基站与多媒体服务器之间通过高速的有线网络进行连接,同时基站所属层还包含了WAP网关。

媒体服务器层负责存储和分发视频数据,在本模型中该层采取Web中流行的3层结构,一台服务器作为应用服务器负责处理所有的业务逻辑;另一台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管理,这样处理是为了能够将目前相对成熟的电子商务应用移植到移动商务中,充分复用资源。多媒体数据服务器中存储所有的多媒体数据文件。由于在移动服务中所涉及的视频流长度都非常短,因此无须对视频文件进行分割,每个服务器中存储的都是完整的视频文件,用户一次下载整个数据文件而不是文件的某个片段。

当用户接收到Push信息后决定收看服务广告,首先向当前所处的基站发送请求,基站通过WAP网关对请求进行处理,WAP网关根据请求所包含的URL地址向相应的媒体服务器发送文件下载请求;媒体服务器按照WAP协议与无线设备建立连接并将文件下载到设备中;最后用户通过移动设备上的视频播放工具浏览视频服务广告。

三、结束语

本文中所设计的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服务模型,是基于移动商务广告针对性和适应性来设计的,这样可以实现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的移动商务服务的运用,在当前3G时代到了之际,也希望所研究的成果能对移动商务服务的发展,指引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篇(2)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所受的影响分析

对于企业来讲,财务管理制度是实施财务管理活动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财务管理组织、财务处理方法以及财务信息系统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方面的改革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制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企业的宏观财务管理制度。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不仅仅改变了企业原先的生产经营管理环境,也改变了其生产经营管理的流程,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大多数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控制时,还是较多地使用诸如财产保全、授权批准以及复式记账的传统的财务处理控制手段,尽管这些方式和手段能够实现财务管理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但是伴随着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程度的快速发展已经难以满足财务控制的需求,在全面性、及时性以及针对性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创新。当前,我国不少企业的财务管理软件从根本上还是受制于传统财务管理业务的模拟,改进的部分仅仅限于传统的会计处理流程。应当在新的财务管理软件中,进一步增加对企业管理业务的模拟,积极优化原先的自动化管理流程,

三、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第一,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结构。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讲,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使得原先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跟管理实际和需求相脱节,包括管理要素、管理关键点设计等方面都需要围绕电子商务模式下的企业管理来进行优化整合。面对电子商务的管理环境,企业管理者在财务管理组织方面的实践都表明原先的企业组织架构正越来越向着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发展演变。这对于财务管理的管理理念创新提供了管理实践基础,围绕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站在新的管理视角下对自身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进行创新、改进,以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模式下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

第二,切实整合改进企业财务处理流程。

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这对于企业管理者提高企业信息质量和信息广度、信息深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电子商务带来的信息化便利,企业管理者应当围绕信息技术对于财务管理的影响,积极进行企业管理流程再造。并紧紧围绕管理流程再造这一核心环节进行管理创新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能够切实满足管理的需要,实现财务管理流程的最优化。

第三,积极改进企业财务管理控制方法和手段。

一些先进的财务管理控制手段,诸如标准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管理以及企业无形资产计量评价等在企业的应用和普及都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需要企业管理者积极改进自身的思想观念,重视电子商务模式下财务管理的特点,积极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将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控制方法跟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密切结合,在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同时加大两者的协调配合,完善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体制机制,健全财务管理控制点,减少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财务风险。

第四,积极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原有的宏观财务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管理创新造成了制约和影响。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创新财务管理制度,围绕财务管理流程、财务管理组织以及财务管理方式等进行创新改革,依靠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落实推动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提升。

第五,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软件。

同时积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即宏观财务管理制度对于财务软件的制约以及软件供应商在市场环境下的开发制约因素。一般来讲,财务管理软件的管理模块越多,功能越复杂,则意味着该软件的价格也就越高,尤其是不同的软件公司提供的管理软件,在功能和模块使用上不兼容,很容易使得企业管理者在财务软件使用上陷于两难境地。从这个角度上讲,企业财务管理者在选择财务管理软件时应当紧紧围绕电子商务模式下事项会计、事项法会计信息系统等,站在全新的视角下设计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确保企业财务管理软件能够满足企业管理需求。

篇(3)

电子商务就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依托Inter-net进行营销宣传,业务洽谈以及支付结算等商务活动的新型网上在线贸易。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普及应用,电子商务在我国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网络用户规模飞速壮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实体企业借助电子商务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变化,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共同推动了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在此背景下,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要求具备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速度,这必然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电子商务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管理和在线管理。传统财务管理以局域网的财务软件为主要工具,不能真正打破时空限制,与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在运作上存在时间差,造成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连接不畅,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操作难以同步进行,从而影响了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各种新的更加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提供了可能,由此推动了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必须要适应时代变化特征,优化财务管理水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生存和发展。

一、电子商务时代对传统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活动是基于虚拟的网络空间来实现的,居于互联网具有的公开性和分享性的特点,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环境达到空前的一体化和透明化,企业不再仅仅是一个封闭的经济实体,而是在网络环境中形成了一个相对开放的价值链。信息不对称的有效缓解,经济信息环境相对透明和开放,这些变化造成财务管理的目标不能再像传统财务管理一样,仅仅只在企业内部追求财务数据的有效处理,并显示出利润数据的最大化。财务管理需要围绕企业的内外部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努力实现更多元化的目标,如资本增值最大化、社会经济责任最大化、员工收入最大化、企业绩效最大化等等。

2.对企业筹资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时代对企业筹资管理的影响表现在企业筹资的渠道和方式都趋于多元化。电子商务使基于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革新逐渐发展起来。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优势就是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使得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更加广泛。传统企业筹资不再仅仅依靠银行进行借贷融资,还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企业、网络借贷(P2P)等其他筹资渠道来实现借贷融资。这些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速度快、频率高、资金多的优点,同时也具有资金使用成本较高的缺点。电子商务时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既给企业融资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和方式,也为财务的筹资管理造成了影响。

3.对企业投资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时代对企业投资管理的影响既有正面性,也有负面性。首先,在电子商务的时代背景下,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再到生产销售以及服务,其产品价值链的全过程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网络交易的影响。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使得企业信息收集更全面、选择范围更广、操作更方便快捷。这大大降低了企业在商情沟通、原材料采购、生产管理以及商品配送等多个环节的成本支出。其次,企业在获得更大更快的收益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基于虚拟空间的电子交易和电子结算,不再是传统交易中的现金和支票、汇票、本票等实物凭证,一旦财务信息在此过程中出现问题,投资的风险性就会产生,增大了企业投资管理的风险控制难度。

4.对企业现金管理的影响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进行经营周转使用的日常性流动资金,它的投入和收回是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进行的,,只有现金处于良好运转,企业的供、产、销各阶段才能正常进行。现金持有的复杂性在于,既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有利于公司及时抓住投资机会,也有可能由于现金过度闲置的造成成本增加。电子商务经济的特征对传统的现金管理理论造成了影响,企业不再仅仅依赖现金持有来完成产供销;降低了资金流转的成本,现金闲置的几率减少,有利于现金流转周期的缩短,现金流转的效率得到提高。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1.交易的安全可靠性问题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交易的安全可靠性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虚拟空间的交易特点要求其中的数据传递、交换和处理需要很高的安全系数。然而,互联网同时具有开放性,客观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入到互联网的大小系统之中。除了技术因素,还包括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的安全可靠问题。电子商务交易没有时间和地点限制,速度非常快,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迅速扩散产生极大的损失。因此必须通过完善预警快速反应机制来强化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可靠性。而目前我国相关机制的建设还在逐步探索之中,需要时间和实践来不断完善。

2.电子商务下会计职能延伸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电子商务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发生变化,要围绕企业的内外部信息管理,努力实现更多元化的目标,如资本增值最大化、社会经济责任最大化、员工收入最大化、企业绩效最大化等等。基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化,会计工作的职能也将相应的延伸,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但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部门还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是以日常核算为主,单纯的接受指令,服务企业,侧重对管理控制进行事后分析。而很难做到在与企业管理目标一致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处理系统,对企业运营环节及时互联,分析和预测市场资源和信息,以此对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因此,电子商务时代会计职能的改进和延展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3.电子商务会计信息安全的问题

电子商务会计信息的安全归根到底就是会计信息失效的问题。第一,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复杂性,造成了电子商务交易中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大量的干扰。网络交易的安全性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安全。第二,交易时间和地点的模糊性造成传统的税务筹划和纳税筹划受到冲击,税务申报和征税依据出现问题。第三,会计信息的追踪审计困难,从审计工作的角度,,电子商务系统人为操作因素大,舞弊风险成本低,系统本身不利于传统的会计审查,造成难以追踪审计。第四,财务软件系统的不成熟,电子商务时代的形成只有短短十几年,目前的很多财务软件系统与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了不利影响。

4.电子商务实施软硬件配置的问题

电子商务时代的形成是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其交易活动的实施对企业的软硬件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中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有所提高,需要倚赖更多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人才和技术。首先,软件配置要求的提升,这里主要是指人才,财务管理需要多种计量手段的综合运用,传统的财务人员很少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和处理技术,根本无法达到电子商务信息在数量、类型、速度和关联性分析的要求,只有高素质的财务人才才能做到。其次,硬件配置要求的提升,这对于企业的资金投入提出了要求,不仅要投入资金进行信息网络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持续不断的投入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养和技能提高的培训,只有软硬件配置问题解决,财务管理水平才能真正的得到发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的优化对策

1.提高财务人员的应用水平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和基本职能都发生了变化。在深入了解电子商务时代的特点和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后,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培养,要遵循电子商务时代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特点和要求,制定适宜的方案,改进人才培养措施和环境,促进财务管理建设迈向现代化的发展局面。加大对信息网络平台的投入和专业人才的投入,对财务人员人员的知识水平进行更新,加强财务软件应用方面的培训,为企业培养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财务软件高素质人才,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在新时期下的同步发展。

2.实施网络安全保障措施

企业交易数据一经确认就不可修改,它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数据。面对电子商务下的人为因素多,信息安全风险较大的问题,要采取强有力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首先,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应对系统管理员账户严格管理。用户若要进入系统,必须进行安全等级判别。其次,企业应建立防火墙技术,以严密监控外部人员的访问。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息加密、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等技术,防止非法入侵。要加强核心数据的备份和硬件的维护,防止计算机出现故障导致信息的失效等。

3.整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延伸,管理目标更趋向于多元化。因此,在电子商务时代下,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之下,保证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转,来提高企业运营活动的综合效益。首先做好管理信息系统的选择,企业要根据经济、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做可行性分析,然后选择具有更好适用性和操作性的财务信息系统。其次,在财务数据支持方面对企业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合理分配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的职责,做好财务数据的传递、处理和及时交流。第三,加强数据挖掘利用的实践,将所有数据集中于财务信息系统,通过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持,来完成对产品生命周期内所有相关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分析,为企业运营提供更准确的决策支持。

4.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

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电子商务的时代特征对财务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积极应对电子商务的冲击和挑战时,还需要通过内控机制建设,保障企业内部和谐的内控环境,不断推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根据电子商务背景下财务工作的特点,首先是充分了解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的内容、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以及电子商务交易的活动规律。其次是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梳理完善,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经济运行管理文件。建立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制度,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等,重点在于建立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内外部控制环境,形成严格规范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

作者:王立峰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东,肇宇婕.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生态化财务管理[J].会计之友,2016(13):85-87.

篇(4)

云商务系统通过虚拟化技术运行,商务作业运行时只装入一部分作业,另一部分商务运行数据存储在远程磁盘上,当需要的时候再装入主存,这样,企业运行信息管理系统时不需要有大型的终端,在一个小的存贮空间就能运行一个庞大的商务系统,即商务运行时所有的终端都具备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供终端用户调取使用。根据业务管理和资源的需要,云技术可以动态地配置资源,有效地提高系统水平伸缩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在庞杂的商务应用中,很多事物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对上千甚至万台数据终端提供资源支持和响应。云系统的大数据处理可以协助发现可重复的商务事物模式,提高物流管理的智能化。

二、物流管理系统实施云商务模式后的变革

1. 突破物流时空局限

受产业链运营效率影响,物流行业是强调时效性的行业,同时物流行业本身具备地域分散、资源流动性强、时间协同要求高的特点,地域局限和时间协同局限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云商务系统中的移动商务技术,可以使物流业通过智能终端,持续地改变、优化业务流程,促进企业由原有的传统集中式管理向网络化、移动化过渡,从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物流资源调度、业务的处理与审批,实现物流管理的移动化。

2. 突破资源局限

物流产业所需资源包括仓储、运输、人力、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在传统情况下,物流信息技术管理只能做到局部的物流资源调度。云商务技术根据管理和计算的需要,动态配置物流资源的负载、数据源等资源,有效提高系统的水平伸缩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整合物流价值链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人才资产、智慧资产等资源和生态系统资源,实现海量数据的挖掘处理,让物流系统通过任何终端最大化地使用与分享内外资源并辅助决策,实现绿色物流。

3. 不受组织局限

物流产业是社会经济运转的纽带,物流系统的运行要服务于原料、生产、商业、消费、服务业等供应链上下游各个行业,所涉及的行业、资源数量和种类都相当繁琐。传统的物流信息系统受组织结构所限,物流运营过程中信息冗杂,资源浪费严重,错误率较高。云商务管理不再遵循传统组织架构,让全员参与物流企业管理。云商务技术基于社交化网络技术,提供各种联系和交流的交互通路,网络化信息通过社交化方式沟通传达,扩大影响力,增强物流行业客户粘性,促进团队沟通与协同,提升管理效率,迅速灵活推进工作,促进商业模式、产业模式创新。

4. 建立物流协同增强企业应变力和亲和力

物流产业链是一个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在物流行业建立协同发展机制,例如整合全部资源进行研发协同创新,充分利用云商务媒体,物流企业能够更敏锐地洞察与响应客户,灵活地应对内外部变化,响应速度更快。云商务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结合,突破了时空局限,实现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使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之间更容易接近和交流。云商务媒体不仅改变了物流企业与客户的沟通渠道,也改变物流雇主与雇员、产业链合作伙伴间的沟通方式。

三、基于云商务系统的物流管理设计

云商务系统的物流管理,从宏观到微观,整合物流资源,将包含雇主资源、仓储资源、配送资源、运输资源、服务资源和财务信息资源等各个产业链资源集中到云商务技术的信息池中,将各个产业链资源在云系统中重新规划、编排、组合,统一搭建部署在云商务平台之上,搭建一个由雇主资源系统(服务云)、仓储服务(仓储云)、配送服务(配送云)、财务信息(财务云)等几个服务功能域组成的“物流管理云”,并通过一个服务终端提供给各个环节的用户使用。

基于云商务的物流管理系统建设,应从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应用层入手。

1. 设施层(LaaSLayer)

这一层又分三个子层:硬件层、虚拟化层、虚拟系统层。

硬件层:将物流系统各个参与机构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信息资源以资源池的形式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共享、使用资源。

虚拟化层: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从而提供更细粒度的资源:虚拟CPU、内存、存储、虚拟网络等。

虚拟系统层:由于虚拟化技术的引入,IT的基础设施不再需要将物理资源直接暴露给外部使用,而是以业务驱动、资源动态调配的方式来提供计算资源,虚拟系统则是资源分配和提供计算能力的最小单元,通常包含通过虚拟化创建的操作系统、ACP程序及业务应用。

服务器:要求服务器具备较高的性能,通常使用小型机来运行I/O带宽,内存带宽要求更高的数据库系统。

2. 平台服务层

云平台提供了开放、可靠的平台服务层。平台服务层提供统一的应用平台装配机制,解决不同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的异构、管理多样性问题,具备与中间件产品的集成能力。这些中间件基础软件所提供的服务在云平台中都作为平台服务的一部分,共同为业务开展提供强劲支持。

3. 应用层

基于基础设施层与平台服务层的能力,云平台可以支撑多种类型的应用,包括雇主服务系统(服务云)、订单管理(订单云)、配送服务(配送云)、仓储服务(仓储云)、财务信息(财务云)等几个服务功能,同时也包括行业审批、电子监察软件、应急指挥、数字城管、办公自动化0A平台以及未来的SaaS等应用。

(1)服务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面向物流产业用户(雇主、客户、公司、个人)提供多样化的(查询、配送、仓储、运输等)物流业务服务。服务云能够满足用户的查询需求,并根据物流用户的需求,进行业务能力的评估,提出合理的时间、服务(配送、运输、仓储等)方式,评估价格,在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完成在线下订单。

服务云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做好物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服务云建立分类管理的客户信息档案,做到企业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迅速响应机制。

服务云对客户信息档案进行数量分析,从而对市场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做好物流业务预测报表,进行物流资源的调度。

(2) 订单云。订单云在物流业务完成过程中,完成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任务交接、记录、说明工作,同时也是物流任务的监督凭据,实现物流业务的计划性控制,使物流活动处于有序、流畅、高效的状态。在接收到物流任务后,订单云系统自动生成订单,并在接收、仓储、配送、回访等环节,进行订单的交接、拆分合并、送达、回收和监督工作。

(3) 配送云。配送云主要完成运输设备资源管理和运输路线管理。配送云利用资源池和移动定位技术,对所有运输资源进行登记、定位和管理,

其中包括所有固有车辆、协作车辆和临时雇用车辆。根据云数据的计算方法,对货物、车辆承载能力、配载方式、最佳路径进行选择搭配,从而得出最优化的运输工具选择、运输路线地图、承运商选择及管理、运输作业调度、运输移动定位、单证管理、货物交接等方案的最优化配置,从而进行配送题方案的订制。

(4) 仓储云。仓储云具备企业物料资源计划的功能,按照用户的需求,对物流运作的业务规则和法则进行设计,对信息、资源、出入库、存货等系列业务进行管理,包括库内作业、拣货作业、越库操作、月台管理、上架管理、收货处理、补货管理、加工管理、循环盘点等。

仓储云管理系统打破传统数据管理的资源配置局限问题,利用自动识别技术和无线网络定位技术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和仓储管理的精准度。同时仓储云可以发挥云商务技术的管理模式重新定义特长,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特点量身定做仓储管理商务模式,实现真正的灵活管理。

(5) 财务云。财务云系统通过针对物流产业中各个物流资源体系的多套核算体系的设置,实现物流企业外部财务报告和内部考核报告分离。当物流产业链、物流企业组织架构发生变化时,通过新增核算体系来快速响应变化的财务需求;根据物流企业不同的会计政策,为物流产业建立多个账簿,帮助物流体系中的各个企业快速出具不同制度下的财务报告;通过智能平台设置,对一套物流业务单据生成多账簿的会计凭证,实现物流业务的即时发生,产业链中订单、财务即时核算的管理需求;通过物流企业、组织间交易关系设置,充分实现物流企业间交易的结算,帮助物流供应链企业正确考核不同组织的经营绩效(参见图1)。

这种云服务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业务量大且集中。实现所有硬件资源与应用体系统一部署、统一管理、业务和IT解耦,提升物流价值链管理能力;IT运维变得简单。物流产业管理人员可以从云计算平台监控大量信息,无需像以前那样逐个检查,同时以前的很多人工操作也可以让云商务管理平台自动处理,提升IT运维效率;基于云平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供各类用户随时随地享受社会服务资源,实现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作为云商务的信息枢纽,全面提升物流产业链的效能。

四、实施云商务系统物流管理的关键问

1.建立云商务系统管理思想

云商务系统是一个全新的管理部署架构,具备更灵活、闻效的商业服务方式。云商务系统整体规划物流产业,设计系统,并协调物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资源和功能模块,改变业务交接方法和响应效率,便利信息查询和共享,各个环节都可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还能保护商业信息的安全性。

2. 科学规划物流业务流程

云商务系统的物流管理理念集成与优化了物流产业资源,整合了服务器、虚拟化、存储、数据库、企业管理、物流仓储、配送、运输、物流服务等物流资源,这要求物流信息系统具备能够安全管理、高可用性、弹性计算、性能管理的云商务计算架构,才能够达到云商务系统预期的目的。

3. 各类型层的人才培养

实施物流管理的云商务系统,需要用户维护、配送、仓储、运输单据、财务及其他环节的决策人员、部门主管、业务员等的共同参与,这些人员都要重新认识物流产业链的业务流程组合,适应云商务管理模式。对原有物流行业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的同时,还要进行云商务技术中IT人才的引进与配合,培养各个云商务物流管理层次人才梯队。

五、结束语

篇(5)

在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下,企业经营活动的电子商务环境正在逐渐形成,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式、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根本的变革。主动迎接管理模式的变革,积极推动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电子商务环境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指企业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而建立的财务组织结构、财务处理流程、财务处理方法、财务制度和财务信息系统的总称。在不同的企业中,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不同,从而形成财务组织结构、财务处理流程、财务处理方法、财务制度、财务信息系统方面的差异,导致财务管理模式的不同。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一经形成,在一定时期表现出稳定性和协调性,但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其表现出动态发展的特性。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环境正在逐渐形成,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电子商务,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各种活动更加融合,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外部之间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处理业务,使财务管理活动处于电子商务环境中。电子商务环境正在对财务管理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其表现在:

1.财务组织结构的影响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融合,出现模糊分工状态,以往由财务部门处理的一些核算业务将按其业务发生地点归到制造、营销、供应等部门来完成。财务部门从人员集中实体部门机构向人员分散的虚拟部门机构转变。财务部门内部的人员分工、岗位设置也将发生较大变化。传统财务部门萎缩,职能分解,包括决策和业务在内的网络虚拟的财务机构代替传统的财务管理机构。

2.财务处理流程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计算机网络代替了纸笔、算盘、计算器,电子单据在线录入,电子货币自动划转,财务业务协同,所有信息,即时产生,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财务管理无需再建事先固定地划分成一个个各自独立的环节,所有信息汇成了一条连续的信息流,所需的任何财务信息都可直接从网上获得。传统的财务处理流程将面临着一次全面的重组。

3.财务处理方法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业务活动,如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网上营销、网上采购、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等,都将在网上进行处理。传统的会计计量方法、财务预算方法、资本管理方法、财务分析方法等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4.财务制度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全新的经济形态改变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规则。国家规范企业活动的各种制度面临新的要求。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必将适应新的环境要求而发生变革。就企业本身而言,财务组织、财务流程、财务处理方法的变革必然要求建立新的财务制度。

5.财务软件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正从被动地汇总业务职能部门的财务数据,转向与业务协同,主动地在业务发生时获取详细信息;财务软件正从部门级、企业级向供应链级发展,并与其他子系统相互渗透,彼此的界限日益模糊。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财务信息系统的改变,不再是简单的修补,而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未来财务系统不仅仅是面向财务处理,其触角延伸到企业内外活动的各个末端,系统功能的可变更性、可扩充性,系统内部外部数据的共享和一致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未来的财务软件本身就是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它将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变革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二、电子商务环境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电子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表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财务与业务协同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内部网络使采购、入库、付款、出库、销售等业务与财务协同运作。外部的网络使企业与客户、供应商、政府管理部门乃至整个联盟企业之间协同运作。

2.实时财务控制

电子商务环境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经营活动的数据,最短的时间内采用多种方法生成财务信息,最短的时间内反馈到信息使用者,最短的时间内将控制指令到业务活动中,实时校正经营活动。

3.远程财务处理控制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通过互联网络,财务处理控制跨越物理空间,延伸到企业内的每一个部门,延伸到企业外部的所有可利用资源,延伸到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国家、甚至全球。

4.集中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数据集中、信息集中、管理权集中。财务系统实时、直接采集业务活动的源头数据,对数据集中管理,达到信息共享,实现整体集中管理,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着力点

1.从财务组织结构设计

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企业组织的实践和理论均表明,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呈现出扁平化的变化趋势。有些学者针对财务组织提出了“水平总线型组织结构”、“星型组织结构[4]”、“网络型组织结构”、“虚拟组织”等概念,为财务组织结构的创新提供新的视野。

2.从财务处理流程重组

20世纪9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哈默针对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提出了“企业流程再造”思想,并在欧美等国企业掀起了“以流程再造”为核心的企业管理革命浪潮。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对组织结构和流程重新设计,合并重复的环节,尽可能减少无效或不增值的活动,从整体流程全局最优的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

3.从财务处理控制方法改进

长期以来,很多财务处理控制方法在财务管理中得到应用,如授权批准、财产保全及复式记账等。但是,还有许多先进的方法,如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控制及无形资产计量评价(EVA、FIMIAM)等方法,在我国应用程度非常低。究其原因,除了经济环境、思想观念、财务人员素质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把这些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

4.从财务制度的创新

财务组织、财务流程、财务处理方法、财务信息系统的创新都受到财务制度的制约,尤其是宏观财务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宏观财务制度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瓶颈。探索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财务管理制度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5.从财务软件的开发

目前,国内财务软件大多数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传统业务的模拟,只是对传统会计处理改进基础上,增加了对其他业务的模拟,传统流程自动化的思想仍然存在。原因一方面宏观财务制度因素。另一方面、商品化软件开发商的因素。财务软件模块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高,使用难度越来越大,不同软件的模块难以兼容,很多企业陷于两难的困境。事项会计、事项法会计信息系统为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的设计展现了全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张瑞君:网络环境会计实时控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

篇(6)

一、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它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和个人从事数字化数据处理和传送的商业活动,包括通过公开的网络或非公开的网络传送文字、音像等。截至1999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约1.9亿,4000多万企业参与电子商务活动。1998年,全球电子商务贸易交易额约为450亿美元,1999年猛增至2400多亿美元。预计2001年将增至3500亿美元,2002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2003年将增至13000亿美元。在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目前使用互联网的人数只有1000万,其中直接从事商务活动的只有15%。但是,我国的电子商务具有很大的潜力。据预测,我国的上网人数将以年均40%的速度增加,至2004年,将增至4000万。这将大大地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不仅对传统贸易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对传统税收原则、税务管理提出了挑战,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与传统商务相比,电子商务具有下述特点:1、全球性。互联网本身是开放的,没有国界,也就没有地域距离限制,电子商务利用了互联网的这一优势,开辟了巨大的网上商业市场,使企业发展空间跨越国界,不断增大。2、流动性。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部电话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国际贸易活动,不必在一地建立传统商务活动所需的固定基地。3、隐蔽性。越来越多的交易都被无纸化操作和匿名交易所代替,不涉及现金,无需开具收支凭证,作为征税依据的帐簿、发票等纸制凭证,已慢慢地不存在,这使审计失去了基础。4、电子化、数字化。电子商务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传统的实物交易和服务被转换成数据,在互联网上传输和交易,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成本。正是这些特点影响了传统税收原则的运用,并给税务管理带来困难。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税收概念和原则的挑战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及其特点,对税收概念和税收原则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常设机构标准难以适用

在现有国际税收制度下,收入来源国对营业利润征税一般以是否设置“常设机构”为标准。传统上以营业场所标准、人标准或活动标准来判断是否设立常设机构,电子商务对这三种标准提出了挑战。

在OECD税收协定范本和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中,常设机构是指一个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营业的固定场所。只要缔约国一方居民在另一方进行营业活动,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如管理场所、分支机构、办事处、工厂、车间、作业场所等,便构成常设机构的存在。这条标准判断在电子商务中难以适用,如果一国管辖权范围内拥有一个服务器,但没有实际的营业场所,是否也构成常设机构呢?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技术出口国,为了维护其居民税收管辖权,认为服务器不构成常设机构;而澳大利亚等技术进口国则认为其构成常设机构。

在传统商务活动中,如果非居民通过非独立地位人在一国开展商业活动,该非独立地位人有权以非居民的名义签订合同,则认为该非居民在该国设有常设机构。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国际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是否构成非独立地位人呢?各国对此也存在争议。OECD财政事务委员会主任奥文斯认为,若ISP在一国以外,而通过它进行的活动,在该国范围内,则不应将其视为常设机构;如果在一国范围内,但ISP客户进行活动只是其正常业务的一部分,那么,该ISP也不成为常设机构;只有当在一国的ISP活动全部或几乎全部代表某一非居民时,该国才可将ISP视为常设机构。

如果一个人没有代表非居民签订合同的权利,但经常在一国范围内为非居民提供货物或商品的库存,并代表该非居民经常从该库存中交付货物或商品,传统上认为该非居民在一国设有常设机构。在电子商务中,在一国范围内拥有、控制、维持一台服务器(服务器可以贮存信息、处理定购),是否构成常设机构呢?美国与其他技术进口国就此又存在意见分歧。

(二)电子商务的所得性质难以划分

大多数国家的税法对有形商品的销售、劳务的提供和无形资产的使用都作了区分,并且制定了不同的课税规定。然而在电子商务中交易商可以将原先以有形财产形式表现的商品转变为以数字形式来提供,如百科全书在传统贸易中只能以实物的形式存在,生产、销售、购买百科全书被看作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购买。现在,顾客只需在互联网上购买数据权便可随时游览或得到百科全书,那么政府对这种以数字形式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应视为提供劳务还是销售产品?怎样确定其所得适用的税种和税率?

此外,税收协定和各国税法对不同类型的所得有不同的征税规定。例如,非居民在来源国有营业利润(即出售货物所得),只有通过非居民设在该国的常设机构取得时,该国才有权对此征税。而对非居民在来源国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和劳务报酬,来源国通常只能征收预提税。但目前电子商务使所得项目的划分界限更加模糊,因为商品、劳务和特许权在互联网上传递时都是以数字化的资讯存在的,税务当局很难确定它是销售所得、劳务所得还是特许权使用费。如软件的销售,软件公司以为,他们卖软件,从理论上说正如卖书一样,是在销售货物,这是一种货物销售所得。然而从知识产权法和版权法的角度看,软件的销售一直被当成是一种特许权使用的提供。各国就如何对网上销售和服务征税的问题尚未有统一意见。

(三)税收管辖权面临的难题

首先,电子商务的发展必将弱化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外国企业利用互联网在一国开展贸易活动时,常常只需装有事先核准软件的智能服务器便可买卖数字化产品,服务器的营业行为很难被分类和统计,商品被谁买卖也很难认定。加之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服务也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提供服务一方可以远在千里之外,因此,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各国对于收入来源地的判断发生了争议。

其次,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目前各国判断法人居民身份一般以管理中心或控制中心为准。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国际贸易的一体化以及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企业的管理控制中心可能存在于任何国家。税务机关将难以根据属人原则对企业征收所得税,居民税收管辖权也好像形同虚设。

此外,电子商务还导致税收管辖权冲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并行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和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并坚持地域税收管辖权优先的原则。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必将弱化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比如通过互相合作的网址来提供修理服务、远程医疗诊断服务,这就使得各国对所得来源地判定发生争议。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促进跨国公司集团内部功能的完善化和一体化,使得跨国公司操纵转让定价从事国际税收筹划更加得心应手,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逃税的机会与日俱增。如一些国际避税地,已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网址,并宣布向使用者提供“税收保护”。美国作为电子商务的发源地,则基于其自身利益,明确表态要加强居民税收管辖权。因此,地域税收管辖权虽然不会被抛弃,但其地位已开始动摇。

三、电子商务对税务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在影响税收原则的同时,还给税收征管的具体工作带来一些难题。由于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各国税收征管对策难以跟上其步伐,这将造成国家税收收入的流失,因此在研究电子商务影响税收原则、概念的同时,必须注意其对税务管理的影响。

1.各国税收征管都离不开对凭证、帐册和报表的审查,为了确认纳税人申报的收入和费用,纳税人需要保留准确的会计记录以备税务当局检查。传统上,这些记录用书面形式保存。然而,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订购、支付、甚至数字化产品的交付都可通过网络进行,无纸化程度越来越高,订单、买卖双方的合同、作为销售凭证的各种票据都以电子形式存在。电子凭证可被轻易修改而不留任何线索,导致传统的凭证追踪审计失去基础。电子商务还可以轻易改变营业地点,其流动性与隐蔽性,对税收征管造成极大的压力。

2.互联网贸易的发展刺激了电子支付系统的完善。联机银行与电子货币的出现,使跨国交易的成本降至与国内成本相当。一些资深银行纷纷在网上开通"联机银行"业务,已经被数字化、电子化的电子货币,可以迅速将钱转移到国外,通过互联网进行远距离支付。一些公司已开始利用电子货币在避税地的"网络银行"开设资金帐户,开展海外投资业务,电子货币的转移不易被监督,将对税法的执行产生不利影响。

3.电子商务为纳税人逃避税务稽查提供了高科技手段。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电子邮件、可视会议、IP电话、传真等技术为跨国企业架起了实时沟通的桥梁,跨国关联企业通过转让定价,轻易地就可以将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的成本"合理地"分布到世界各地。在避税地建立基地公司也将轻而易举,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部电话,任何一个公司都可以利用其在避税国设立的网站与国外企业进行商务洽谈和贸易,形成一个税法规定的经营地,而仅把国内作为一个存货仓库,以逃避国内税收。

4.随着计算机加密技术的成熟,纳税人可以使用加密、授权等多种方式掩藏交易信息,加密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税务机关掌握纳税人身份或交易信息的难度,税务机关既要严格执行法律对纳税知识产权和隐私权的保护规定,又要广泛搜集纳税人的交易资料,难度很大。

四、国外电子商务税收对策

针对电子商务所带来的税收问题,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OECD等许多国家和区域性组织,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提出各自的对策。美国是电子商务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对此作出政策反应的国家。美国财政部于1996年发表了《全球化电子商务的几个税收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以下税收政策:1、税收中性原则,不能由于征税而使网上交易产生扭曲;2、各国在运用现有国际税收原则上,要尽可能达成一致,对于现行国际税收原则不够明确的方面需作适当补充;3、对网上交易"网开一面"不开征新税,即不对网上交易开征消费税或增值税;4、从自身利益出发,强化居民税收管辖权等。1998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互联网免税法案”,对网上贸易给予3年的免税期,并成立电子商务顾问委员会专门研究国际、联邦、州和地方的电子商务税收问题。该委员会于2000年3月20、21日在达拉斯召开第四次会议,建议国会将电子商务免税期延长到2006年。

1998年5月20日,世界贸易组织132个成员国的部长们在日内瓦达成一项协议,对在因特网上交付使用的软件和货物至少免征关税一年。但这并不涉及实物采购即从一个网址定购产品,然后采取普通方式越过有形边界交付使用。

作为协调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OECD早在1996年6月就着手研究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多次召开部长级会议对电子商务税收原则进行磋商。在1998年渥太华会议与1999年巴黎会议上,就电子商务税收问题达成如下共识:(1)保持税制的中性、高效、确定、简便、公平和灵活;(2)明确电子商务中消费税的概念和国际税收规范;(3)对电子商务不开征新税,而是采用现有的税种;(4)提供数字化产品要与提供一般商品区别开来;(5)在服务被消费的地方征收消费税;(6)要确保在各国间合理分配税基,保护各国的财权,并避免双重征税;(7)在定义常设机构时,要区分计算机设备的硬件与软件,只有前者构成常设机构等。

五、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与管理的建议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电子商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电子商务引发的税收问题还不突出,我国尚没有对付电子商务的税收规定。我们应密切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及其对税收的影响,尽早提出应对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和管理措施。针对电子商务对税收管理的挑战,我们应采取如下具体对策。

1.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确定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原则。一是在制定相关税收政策时,应以现行税收制度为基础,针对电子商务的特点,对现行税收制度作必要的修改和补充。二是暂不单独开征新税,不能仅仅针对电子商务这种新贸易形式而单独开征新税。三是保持税制中性,不能使税收政策对不同商务形式的选择造成歧视。四是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在互利互惠基础上,谋求全球一致的电子商务税收规则,保护各国应有的税收利益。

2.完善现行法律,补充有关针对电子商务的税收条款。考虑到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是先进技术的纯进口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时,应坚持居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并重的原则。尽管从短期来看,无须对电子商务征收新税,但从长远来看,必须研究制定相关的税收法规,明确网络交易的性质、计税依据、征税对象等,在我国现行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关税等条例中应补充对电子商务征税的相关条款。

3.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实行电子商务后,企业形态将发生很大变化,出现虚拟的网上企业,因此,必须要求所有上网单位都向税务机关申报网址、电子邮箱号码等上网资料,公司的税务登记号码必须展示在其网站上。实施税务稽查时,稽查人员可以通过查询企业网站,来获取企业的信息是否与申报信息一致,以便及时对企业实行监控。

4.加大税收征管科研投入力度。从硬件、软件和人才上改善监控条件,提高硬件的先进程度和软件的智能程度,大力培养既懂税收业务知识又懂电子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要提高稽查人员通过操作财务软件查看企业财务报表的水平。建立备案、核算、代扣代缴等税收征管制度,开发自动征税软件等专业软件,利用高科技技术来鉴定网上交易,审计追踪电子商务活动流程,简化纳税登记、申报和纳税程序,对电子商务实行有效税收征管。

5.紧紧围绕银行资金结算这一关键环节展开税务稽查。目前,在我国通过网上银行,还未实现大额、实时、跨国资金结算,电子货币还未推行,电子商务法律不健全,电子票据的法律效力尚未确立。因此,付款手段不可能发生根本变化,通过银行资金帐户往来情况进行税务稽查是当前对付电子商务的重要手段。

篇(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企业的国际商务谈判增多而获取信息手段与国外企业相比相对落后,分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务谈判产生的连锁反应有着重要意义。

1理论前提假设

为了分析的方便,以某国企业甲与另一国企业乙进行国际商务谈判为例,我们事先作出如下前提假设:①企业甲与企业乙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甲的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都比企业乙多。②企业获取信息需要成本,为获取信息需要时间成本与直接的货币成本。③企业甲与企业乙双方谈判代表水平相同,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同,都不轻易免费显示成本信息。④根据交易费用学观点,企业甲与企业乙的行为都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二是人的行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在商务谈判中,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企业在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有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包括提供不确定信息,利用对手的不利地位施加压力等行为。⑤企业甲与企业乙合作是他们的最优选择。双方都有谈判的利益动机。如果他们选择合作,企业甲与企业乙将分别获得100个与80个单位货币,一旦谈判破裂,企业甲与企业乙将分别损失10个与5个单位货币,因为他们在获取信息中存在成本。并且机会主义行为一旦成功,能够获得额外利益。企业甲的机会主义行为一旦被企业乙接受,企业甲将获得120个单位货币,而企业乙将减少到60个单位货币。⑥国际商务谈判需要成本。国际商务谈判中谈判人员的花费与时间成本,还有可能需要外语翻译成本。假设双方每一场谈判都需要花费1个单位货币。

2连锁反应

由于企业甲获取的信息比企业乙多,在私人信息上表现在企业甲对企业乙的情况比企业乙对企业甲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在公共信息上表现在企业甲对市场有更多的了解,例如谈判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需求弹性等。在开始的谈判过程中,企业甲处于谈判的有利地位,企业甲的机会主义倾向导致企业甲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利用企业乙的不利地位对其施压。同时,在商务谈判信息显示过程中,企业甲给企业乙提供不确定信息,进行信息欺诈,以误导企业乙,企图使企业乙获得虚假信息而处于更加不利的谈判地位。例如企业甲可能夸大国际市场价格来误导企业乙,使其让出更多的利益。企业乙谈判代表在谈判中不但要应付企业甲谈判代表,引出更多的信息,而且需要对企业甲的信息进行甄别,以获取更多的高质量信息使自己与企业甲谈判的地位平等。由于双方谈判代表水平相当,企业乙谈判代表的任务显然比企业甲谈判代表的任务重,因此企业乙处于更加不利地位,企业甲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由于在前面的谈判中企业甲居于上风,企业乙处于更加不利地位,企业甲会显得更加咄咄逼人,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更加强烈会导致企业甲的谈判目标的上浮,企业甲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对企业乙施压。企业甲谈判利益的一直上升,而企业乙的谈判利益一直下降,呈现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弱者更弱强者越强的连锁反应现象。

3企业乙的对策

企业甲依靠信息优势条件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引发的连锁反应使企业乙处于更加不利的谈判地位。作为谈判水平与企业甲谈判代表相同的企业乙谈判代表,不会轻易屈服于企业甲的压力而减少自己获得的利益,他会采取一系列对策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1)拖延法。由于企业甲与企业乙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获取信息能力相同,谈判水平相同,企业乙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会通过拖延合同签定时间或某种借口将议题搁置起来的方法给企业甲施压。对于企业甲来说,一方面,如果商务谈判走向破裂的话,从经济角度看,企业甲不但得不到任何利益,反而会损失10个单位货币。从心理角度看,他获取的利润比企业乙多,心理上会更注重谈判的成功。另一方面,每一场谈判都要花费一个单位的成本,对于理性经济人企业甲来说,他肯定不愿意把更多的利益花在谈判桌上。对于企业乙来说,他拖延合同签定时间或把议题搁置起来,一方面基于企业甲的顾虑给企业乙施加压力,让企业甲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显示出正确的高质量信息。通过企业甲向企业乙的信息差别流动使双方信息趋于平衡,同时通过更长时间的谈判,企业乙谈判代表的经验积累使他们对企业甲代表发出的信息更容易甄别,筛选出有用信息。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发达,企业乙可以一边谈判,一边另外派人通过多渠道搜集更多的与谈判有关的信息。

(2)引入第三方参与法。企业乙在与企业甲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企业乙应努力引入第三方参与谈判。一方面第三方参与调节可以抑制企业甲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谈判,增强企业乙的谈判力与信心。另一方面第三方介入可能带来新的建设性方案,避免谈判陷入僵局。另外,在双方达成协议后,第三方还可以监督协议的执行。例如企业乙可以邀请行业协会来参与谈判,行业协会对行业的了解程度与行业影响力可以抑制企业甲的机会主义倾向与商务谈判的连锁反应,从而使谈判趋向公平。

(3)长期合作法。企业乙在谈判不利的条件下,应突出这次合同签定以后对企业甲的依赖程度。以长期合作、更大的利益为诱惑,使企业甲做出让步。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这种做法让企业甲对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所顾虑,尤其是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企业甲不会为了近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另一个国家发挥更大的企业影响力也许是企业甲的梦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甲会注重平等合作,为以后的利益打基础。

4双方最优选择:双赢理念

双赢理念是指谈判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寻求合作来达到双赢结果的一种思想,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利益的一致性与共同的胜利。要实现利益的一致性,企业甲与企业乙应努力挖掘各方利益相同部分,努力将利益的蛋糕做大,如此双方获得更多利益。一方面,企业甲与企业乙能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成本。以获取的公共信息资源为例,假设企业甲有A个单位公共信息,企业乙有B个单位公共信息,双方都有的共同信息为C个单位信息。如果企业甲与企业乙一开始就开诚布公,双方都能获得(AUB-C)个单位公共信息。因此,再适度进行信息成本分配,企业甲与企业乙都能以最小的公共信息成本获得最大的公共信息,双方都能获得更大利益。另一方面,降低谈判成本,提高企业双方福利。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企业的机会主义只会导致谈判成本的上升。关于企业甲谈判利益与谈判成本的关系,以理论假设为例,从谈判一开始,企业甲利益为100单位货币,由于信息优势下的机会主义行为,企业甲利益从100个单位货币上升到了120个单位。但是由于企业乙的对策,企业甲的谈判利益又降到了开始谈判的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甲与企业乙的谈判利益最终都没有变,而双方谈判成本一直在上升,导致企业甲与企业乙双方福利的减低。因此,在谈判中,双方减低谈判成本就是提高了企业双方的福利。要实现共同的胜利,企业甲应抛弃传统的谈判利益,倡导双赢理念。在谈判开始,企业甲对企业乙比较了解,应在取得自己角度的一些问题时,使企业乙利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提出合作性的最佳方案。只有在双赢理念的指导下,企业甲与企业乙才能共同取得谈判的最佳利益。

参考文献

篇(8)

2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国内外学者大多将研究热点集中在有关电子商务的理论、方法、伦理、法律和安全等方面,很少有学者致力于电子商务管理方面的研究。从发表的学术论文的内容来看,基本都只是从某一个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系统性的、理论性的研究较少;从研究论文的数量来看,有关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论文也只是近几年才问世,不仅数量少,而且深度与广度都远远不够。笔者于2006年上半年在网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篇名、关键词”为检索项对“电子商务管理”进彳行检索,结果如下:从1999年到2005年共26篇。另外,笔者利用Dialog、Inspec、EBSCO等外文数据库和Yahoo、Google等国外著名搜索引擎工具,以“ElectronicCommerceManagement”、“E-Commercemanagement”为关键词,检索到较高相关度的文献数量也很少,仅有几十条。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术界对有关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还不够重视,成果较少。从研究论文的内容来看,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从国内外对有关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来看,系统性、理论性的研究较少。这些研究大多仅仅从某一个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没有从整体上对电子商务管理进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

20世纪末,国外在信息化引起管理变革的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新的较为成熟的观点和理论,如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流程再造、虚拟企业、供应链管理等[3-4]。这些新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都与电子商务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国外学术界也已开始以上述管理变革的观点和方法为出发点来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问题。目前在国外,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管理理论框架已初露端倪,一种以信息流为直接管理对象,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为目标的管理理念正在形成[5]。例如,RaviKalakota的著作《电子商务管理指南》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指导企业怎样从事电子商务活动。MartinV.Deise等编著的《电子商务管理者指南:从战术到战略》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各个层面的管理实践操作。

从2001年起,国内学术界开始重视电子商务管理领域的研究。2001年,大连理工大学杨德礼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将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与方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方法'“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管理的特点与相应方法”等12个方面全面研究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将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与方法推进了一个新的台阶[6]。在学术著作方面,程大为编著的《电子商务管理》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电子商务管理理论。在王学东主编的《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一书中,第一次论述了电子商务的组织形态、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运营模式和运作平台等理论,随后又在“十五”规划国家级教材《电子商务管理》中再次较为完整地提出了电子商务管理原理: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与职能、电子商务组织与管理体制、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和电子商务运作流程。

然而,目前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割裂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所有管理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比如,在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时,并没有同时探讨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信用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更没有将这些管理活动纳入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加以考虑。

2.2 电子商务管理的系统性研究

从2000年起,国内外学者探索性地开展了电子商务管理的系统性理论化研究。他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电子商务管理活动。在美国,RaviKalakota等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以大量生动的电子商务实践案例来指导企业应如何从事电子商务活a[7];MartinV.Deise等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战略、战术等各个层面的电子商务管理实践操作阁;SandeepKrishnamurthy通过对著名公司成功或失败的电子商务案例研究,帮助现在和未来的管理者借助整合的商务模型、市场和因特网技术更好地了解电子商务管理过程[9];BrendaKiena探讨了企业如何规划和维护网站,从实务的角度研究企业的电子商务管理活动[1。]。在国内,程大为研究了电子商务运行的经济规律,并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电子商务管理理论;黄建康则主要对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与战略的原理、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在国内,最早初步系统性地提出电子商务管理的知识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是华中师范大学的王学东教授。2001年,王学东从三个部分系统构建了面向企业应用的电子商务管理体系: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企业电子商务的组织形态,明确虚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和企业电子商务之间的演进发展与联系;第二部分主要概括和抽象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原理,阐述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运营模式、运作流程,并运用系统的观点剖析了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内容,即宏观层面的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战略和微观层面的以企业电子商务的“三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主线的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具体内容。随后,王学东于2005年明确提出电子商务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三流”的协同与和谐的观点,初步构建了电子商务管理体系,具体阐述了电子商务管理的原理、内容和方法,深入剖析了电子商务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明确其性质、职能、对象与体制,架构了电子商务管理的组织与运行平台。随后,在2003年10月,由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支持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管理”国际会议在江西财经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探讨电子商务管理问题。本次国际会议是国内第一次正式地将电子商务研究引入管理领域,这次会议所倡导的从管理视角研究电子商务、“点面结合”深入研究电子商务管理,必将掀起电子商务管理研究新的。

总体来看,国内外对电子商务管理的系统性研究刚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深度不够、范围不广、成果不多,还未能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电子商务管理理论体系。

2.3电子商务管理的协同问题研究

在电子商务管理领域,协同思想的引入还只是刚刚起步,出现了一些电子商务活动中某一方面的“管理协同”问题研究,而“协同管理”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必要性等方面,没有形成系统的“电子商务协同管理”的思想、模式、对策。根据文献统计,目前关于电子商务协同管理的系统文献还没有,在电子商务领域有少量关于“协同电子商务”的文献。

总体看来,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2.3.1 试探性地提出电子商务“三流”协同管理平台和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模型2001年,王学东运用系统和协同的观点深入剖析了电子商务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机理,构建了“三流”协同互动的5大平台;高维娜将网络企业、项目管理、协同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网络企业中的项目协同管理模型,并提出了基于WebSer-wces的网络企业项目协同管理平台;李灵运用了协同学、系统科学、博奕论的方法,初步建立了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的系统模型和电子商务项目协同管理的机制。

2.3.2 探讨虚拟企业的协同管理问题王硕探讨了协同理论在虚拟企业协调发展中的应用,关注虚拟企业各要素非线性关系,并运用协同学理论建立了虚拟企业目标函数;荆琦给出了虚拟企业实现协同管理的几种管理模式,如层次管理、阶段管理、职能管理、目标管理、盟员管理等;王学东针对虚拟企业合作过程中各主体间的冲突,对虚拟企业的协同管理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协同管理体系。

当前,在电子商务管理的协同问题研究中,供应链协同管理已经成为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国外,供应链协同管理思想受到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1995年,由国际著名的商业零售连锁店Wal-Mart等5家公司联合研究提出了面向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有效策略协同计划、预测与补给(CPFR);HauLee和Anderson分析了协同供应链应具备的基础条件、面临的诸多挑战和价值收益等问题;2000年,Ito和Salleh指出供应链各成员间的协同是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关键,并提出了协同供应链系统基于电子黑板的协商问题;2003年,R.McIvor等人研究了电子商务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支持;Akkermans和PaulBogerd等人建立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理论模型,侧重研究了非技术因素对实现协同的重要影响。在国内,有关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刚刚开始。李勇等对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协同进行了研究,认为战略协同是对供应链管理中核心问题的合作与协调,是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的重要基础;张翠华等从战略协同、策略协同和协同技术三个方面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外有关电子商务管理的协同问题的研究中,分散的、间接的研究成果较多,大多是针对电子商务活动中某一方面的协同管理进行研究。而协同学在电子商务管理中系统化、理论性的研究成果较少,没有将协同理论、和谐理论与电子商务管理理论有机地、系统地结合起来,也未触及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如电子商务管理的协同理论、方法与模式研究,电子商务协同管理的方法与模式研究等等。

3结语

综上,国内外学者围绕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不仅数量少,而且深度不够。具体来说,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理论研究的滞后性。尤其是在中国的电子商务管理中,理论脱离实际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情形是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

分散的、应用性的研究较多,而系统的、理论性的研究较少。目前有关电子商务管理的研究各行其是,没有条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也尚不能对我国电子商务管理的实践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篇(9)

正如同志所说:“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方面,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电子商务档案管理智能化事业是一项典型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事业”。目前电子商务档案管理朝着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会直接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由此可见可见,在新形势下加强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逐步的完善,因此加强电子商务档案智能化管理工作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2目前电子商务档案智能化管理的特征

首先,与传统的档案管理相比较,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具有自身的特征,其不是可以直观看见的,都是以光盘、U盘、硬盘等方法进行存储的,因此其网络性、虚拟性程度较高,电子商务的活动中信息存储和档案管理相同,都是虚拟的,例如:支付宝、网银、淘宝等广泛应用,都不需要开出具体的纸质的票据。换言之,电子商务中档案文本的管理都具有智能化、虚拟化的特征。其次,由于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并不能够通过肉眼来定位,也不需要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管理和抄写,都是通过人工计算机智能模式来完成的,因此其存储形式、信息数字化程度都不同,这就导致了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具有繁琐性、复杂性。最后,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具有集体性、系统性。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的数据信息不仅集中于一种文字或者数字上,而是能够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储存,例如音频、音效、图表、视频、录音等。

3提高电子商务档案管理智能化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方面,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严格按照国家下发的相关文件进行合理有效的归档,电子商务行业必须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把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行业发展重中之重,这样不但能提高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同时还能确保其朝着智能化趋势发展。因此在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电子商务行业要为企业与客户建立一种新型的沟通模式,让企业通过智能化管理方法,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当前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这就要求电子商务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代接轨,改变过去单一老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朝着智能化趋势发展。电子行业必须及时变革电子商务档案管理方式,转变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促进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的建设。运用智能化存储数据,满足不同的客户要求,将电子商务档案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从根本上完善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制度。在新时期下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是电子商务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今后企业和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电子商务行业要加快进行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重视提高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提升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整体服务素质,使电子商务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篇(10)

所谓电子商务,就是商务信息的数据电子化,通过网络实现商务流程(包括报价、合同、结算、文件数据传送、备货进度、发货通知等)。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企业营销模式的革命,也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一、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的可行性论证

项目管理是本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一门管理学科。从项目管理学的产生到现在,人们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项目管理的认识也不断深入。现代大型项目的基本特征是所需资源昂贵,技术复杂,涉及的人员、机构和职能相互依存的程度高,风险大。在这种项目中,有一个能对项目信息和活动进行系统性管理的充分开放的系统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电子商务(ElectronicalCommerce)引发了管理学的革命,开发和研制基于电子商务的重大项目管理已迫在眉睫。

计算机在现代项目管理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和决策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合国外的情况来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综合的学科已有相当的深度,尤其是如何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上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计算机技术使现代项目管理从理论和方法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目前,国外各项目管理商家正着手于电子商务与项目管理结合的开发。

新技术(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发展下的项目管理(ProgectManagement)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日益严重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开发和研制基于电子商务的项目管理时,就有必须确定可以满足这些企业集团需求的各种电子商务计划的技术可行性。一个基本的原则应该是使用那些最能提高企业集团业务能力的电子商务技术,如EDI、条形码、电子邮件、WWW、产品数据交换、电子表格等,目前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以及信息网络推动下的21世纪的电子商务对投资及管理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管理的概念、理论和管理方式及模式正面临信息化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对项目进行项目前期的审核和评估,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进度等项目建设周期全过程、动态化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使企业管理的控制性能更好,组织结构更为有机化,更能满足系统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替代了人的监督,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管理者监督和控制组织活动的能力,其结果是控制的范围更广,组织的管理层次更少,对人员的需求也更少。另一方面,管理网络一体化增强了企业收集、综合、整理、监督和传播信息的能力,而这种变化又引起了组织交流方式的巨大变革。

二、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的关键技术分析

1.多层软件体系结构。随着Internet的成功和普及,目前多层式系统正在逐渐成为企业注目的焦点。与客户/服务器系统的客户、服务器两层结构相比,多层结构在中间多了几层部分,其目的是集成后端的不同服务器,使它们的资料以及操作界面能以统一的方式呈现。多层软件体系结构的优势还在于它使得客户使用成为可能,方便了系统的维护和升级等。

2.工作流管理技术。工作流管理是近几年来计算机应用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几项新技术之一,它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人与计算机交互事件结合过程中的自动化。工作流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工作任务的整体处理过程、工作组成员间依据一组已定义的规则及已制定的共同目标所交换的文本文件、各种媒体信息或与任务相关的信息。网络时代下的商务活动使得分布环境下的虚拟企业、协同工作成为可能,也使对象按照某种规则在网上进行的流动成为可能。项目管理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为工作流技术的实施提供了极好的应用背景。

3.系统集成技术。鉴于基于电子商务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的复杂性和多学科性,在系统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强调系统的集成,这主要包括与单位原有的系统的集成、与新购的软件系统的集成等以及部分软件的二次开发等,以节约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4.系统开放性和信息的安全性。基于电子商务的项目管理必须既要开放又要安全。开放使我们的系统与外部的系统相连接,以便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安全保证我们的系统稳定可靠,对于电子商务时代的系统安全性能尤其重要。

5.现代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项目管理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完善了几十年,在我国的应用尚属发展阶段,为此,对于现代项目管理我们也要予以重视,这当然不仅是一个技术的问题,还有体制等有关的问题。新晨

三、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的解决对策探析

当今的企业集团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逐步实现电子商务。企业集团建立和实现电子商务的步骤,可以分部实施,逐步完善。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入,企业可以逐步建立电子商务应用系统。通过这样的系统与一些有固定关系的合作伙伴建立联系,通过它直接建立电子商务活动,以便更加快捷地与客户和供应商交往,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这样的系统也同时提供给可能分布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联营公司、办事处等企业内部使用,极大地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

面向西部大开发的重大项目,以某一行业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切入点,参照国际项目管理模式,分步实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以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

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综合了最新的网络交互技术和数字技术,代表了未来信息管理技术发展的趋势,对企业的信息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变革作用。虽然这些技术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不久的将来,它的发展将使信息管理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手段和方式都发生巨大变化。

参考文献:

篇(11)

1电子商务概念

电子商务的定义主要有:

(1)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0ECD)在有关电子商务的报告中对电子商务(EC)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发生在开放网络上的包含企业之间(BusinesstoBusi,ness)、企业和消费者之间(BusinesstoConsumer)的商业交易。

(2)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律委员会(UNITRAL)对电子商务的定义:电子商务是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Dl)和其他通信方式增进国际贸易的职能。

(3)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GIIC)电子商务工作委员会报告草案中对电子商务(EC)的定义:电子商务是运用电子通信作为手段的经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对带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宣传、购买和结算。这种交易的方式不受地理位置、资金多少或零售渠道的所有权影响,公有私有企业、公司、政府组织、各种社会团体、一般公民、企业家都能自由地参加广泛的经济活动,其中包括农业、林业、渔业、工业、私营和政府的服务业。

2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目前,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2003年销售额继续增长制造业的电子商务最为突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8426,7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21,1%:批发贸易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69,2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13,1%。2004年美国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了1170亿美元。据美国统计局的数据,制造业和批发贸易中的电子商务所占比重最大,从2000年到2003年零售业中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从0,9%增加至1,7%。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UnitedStatesCensusBureau)2005年的统计,美国B2C电子商务的零售额达到863亿美元,已占到社会全部零售额的2,4%。

加拿大互联网的销售额连续大幅度增长,2004年达到229,4亿美元。其中B2B互联网销售额占75%,主要是在大公司企业之间。就行业而言,批发贸易部门占全部互联网销售额的1/4,其后为运输和仓储(17%1。在2003年,大约有320万户加拿大家庭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比上一年的280万户有所提高。

2005年,随着欧洲联盟(EuropeanUnion)各个国家对ICT(信息通信技术1应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增大,90%以上的企业都可访问Inter,net。互联网销售从2002年占社会总销售额的0,9%增加到2004年占2.2%。在重要的软件出口国爱尔兰,互联网销售占其总销售12,9%。在丹麦互联网销售比例为4,4%,如果加上基于EDI等其他在线网络的销售,该比例为8,5%。

2.2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基础环境不断改善。截止到2005年12月30日,中国上网计算机总数为4950万台,中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11100万人,宽带上网用户超过了拨号上网用户人数,并超过了网民的一半。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大陆的IPv4地址数已达到74391296个,域名总数达到2592410个。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一些领域及区域的电子商务认证机构,为保障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初步提供了一个安全、实用、高效的安全认证体系。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拥有70多家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并已经发出上百万张数字证书。

近几年我国银行业纷纷开办网络银行业务。银行卡在线支付已在部分金融机构实现。电子钱包、数字货币、智能卡等其他支付手段正在积极发展中。据央行最新统计,截至2005年6月,我国银行卡发卡机构超过160家,发卡量8,75亿张。2005年1~6月,全国银行卡交易额为24,06万亿元:据市场调查机构艾瑞咨询的统计,2004年全国网上支付总金额达6,8亿元,网上支付显示强大的增长势头。

截止到2004年末,中国已建立的各类配送中心1000多家,许多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在数量上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尽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而且基本上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步推出了一系列宣传、引导、鼓励、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促成了我国电子商务与目前的电子商务大国同时起步。但是,我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各项社会性基础设施不甚完备,虽然电信网络设施近些年发展很快,但相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而保障电子商务活动规范、顺畅、安全运行的社会法规、诚信环境不完备则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更直接、深层的因素。

3国外政府对电子商务的管理方法

3.1美国

为了更好地促进本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美国政府制定了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原则:应当由私人企业领导和驱动电子商务:政府必须避免对电子商务过度管理;当政府必须参与时,目标是致力于支持和实施可预见的、最少的、一致的和简单的法律;政府必须认识互联网的独有特性: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必须基于全球基础。

美国政府推出一系列的计划时间表,推动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美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有: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度;倡导竞争,消除限制,加速网络设施的建设;推动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社区的网络建设,消除网络使用中的不平等,使人人享有上网机会;促进国际合作,推动电子商务的国际化;重视研究与开发,保护知识产权;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激励电子商务的发展;重视对数字经济的跟踪研究,研究建立可靠的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3.2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制定了发展电子商务的4项战略:增强公众的网络经济意识和信心;确立新型电子商务市场规则:加强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为配合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实施,加拿大政府采取了3项主要措施:制定配套的有关电子商务指导框架和政策法规:积极与别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国际对话和讨论,建立全球电子商务系统;政府部门率先施行网上作业和电子商务。

面对网络经济的挑战和机遇,为实现在电子商务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目标,加拿大政府提出了6项对策建议:建立一个具有良好声誉的电子商务市场,变革传统商务观念,增强公众对电子商务的信心和紧迫感;加速传统商务体系向电子商务的转换,制定优惠税收刺激政策,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采用网上交易;促进电子商务的创新和快速增长;开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资源,提高待遇,吸引人才和防范智力流失;政府机构应率先开展网上作业和数字化管理:健全国际互联网的各项政策法规。

3.3英国

英国政府已将使用电子商务作为创造知识经济的一项重要战略,政府认为。保证企业更积极、更方便地使用电子商务,这应成为英国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政府主要在下列3个方面发挥作用:帮助企业界和用户更好地从电子商务中受益,鼓励和培养用户对电子商务的强烈需求: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提供用户所需的新的解决方法:制定合理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框架,以保证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繁荣。

英国政府有关部门指出,认真制定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并加强管理,对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遵循下列4项基本原则:中立性、确实和透明度、实效性、有效率。

4我国电子商务的政府管理启示

世界各国情况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政府管理的方法、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本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更应该积极借鉴国外政府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制定相应政策措施。

4.1及时制定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战略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必须制定有明确的总体发展战略才能够引导本国电子商务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明确的总体发展战略,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追求短期目标,忽视整体发展等问题。我国政府应该尽快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和规划。

4.2努力营造健康的电子商务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