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语文毕业试卷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 ) ( ) ( ) ( )
bǎng yàng kǒng jù bǐng zhú yè yóu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8分)
援( ) 瓢( ) 卷( ) 呻( )
缓( ) 飘( ) 券( ) 伸( )
háo( ) xiáng( )
号 hào( ) 降 jiàng( )
xū ( ) diào( )
吁 yù ( ) 调 tiáo( )
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任选两个造句。(6分)
心( )神( ) 风( )浪( ) 置( )不( )
无( )无( ) 化( )为( ) ( )耳欲( )
四、选择填空。(8分)
“寒”的解释有:a、冷 b、害怕 c、穷困
1、冬天到了,天气渐渐地寒冷起来。( )
2、湍急的河水,叫人心惊胆寒。( )
3、旧社会,奶奶的生活非常贫寒。( )
五、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10分)
青山有幸埋忠骨, 。
江河不洗古今恨, 。
人之初, 。性相近, 。养不教 。
风一更,雪一更, 。 故园无此声。
欲穷大地三千界, 。
圣人千虑, ;愚人千虑,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六、选词填空。(5分)
沉痛 沉重
1、群众迈着( )的步子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灵车。
2、我们( )悼念为革命而献身的烈士。
即使......也...... 除了......还有...... 因为......所以......
3、( )王红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她花的时间少,学习效果好。
4、( )困难再大,我们( )要想办法克服它。
5、世界上的事物( )这样简单的联系之外,( )不少复杂的联系。
七、默写古诗《游园不值》,并说说最后一句的意思。(7分)
, 。
, 。
诗句的意思: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8分)
可爱的小尿童
妈妈从国外访问演出回来了,我去机场把她接回家。一回到家里,我就急着要把她给我的礼物拿出来,因为妈妈在信里告诉我,她给我买了一件十分珍贵的礼物。
妈妈笑笑着递给我一小包东西,我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绵纸,才看见一个小小的盒子。我打开了小盒子,一看,不禁哑然失笑,那是什么呀!是一个铜塑的光着身子撒尿的小男孩。
我笑了半天,红着脸把它给了妈妈,嘟嚷着说:“你不给我买金发洋娃娃,却给我这么一个撒尿的小男孩。”我撅着嘴巴,妈妈却笑了,她告诉我:“这可是一件珍贵的礼品呀!”我说:“什么珍贵不珍贵的,这连看都不好意思呢。”妈妈笑得前俯后仰,掰开我捂着双眼的手,叫我仔细看看这个小铜人,我仍然不肯看它。
妈妈严肃了,一把把我拉到了身边,给我讲了这个小男孩的故事。
“这个小男孩是比利时的民族小英雄。普鲁士士兵攻大比利时,准备用炸药炸毁整个城市,药线点燃了,嗤嗤直冒烟,大人们都在战场上抗战,这孩子急中生智,在药线上撒了一泡尿,炸药因此没有爆炸,他救下了整座城市,比利时人民感谢这民族小英雄,为他树的纪念碑就是这样子的。”妈妈举起了她手中的小铜人。我从捂着双眼的手缝里望去,这两寸高的小铜人闪闪发光,散发出一圈奇异的光彩,我一把夺过小铜人,轻轻地抚摸着。
妈妈接着又对我说;“直到今天,比利时人民还在怀念他,他们把小孩的形象制成大大小小的雕塑,在主要街道、商店出售,不仅卖给本国人民,还卖给外国朋友。”
这时,我紧紧地握着小铜人,爱不释手。妈妈叫我好好想想,为什么她要给我这件稀奇的礼物呢?
这一夜,小铜人在我的枕边度过,我好象在和它细细对语:你是一个爱国的民族小英雄,我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红领巾,我爱我的祖国,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的一切都属于育我成长的祖国,我们两个将成为最亲密的好朋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贵( ) 严肃( ) 抚摸( ) 怀念( )
2、按要求填空,并用“爱不释手”造句。
“释”的意思有:a、解释; b、消除; c、放开、放下;d、释放
“爱不释手”中的“释”的意思是( )
造句:
“前俯后仰”的“前”查 部首,再查 画。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成语。
哑然失笑:
急中生智: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课程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就业面向九年义务制小学,各类民办辅导学校提供的语文教师、班主任、教辅人员等相关岗位。学习《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达到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师范生对小学语文科课程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奠定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础并使其具有较为深厚的发展潜能。”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具备准确使用口语与文字表达的技能;具备小学语文课程设计与教学的技能;具备现代科学手段呈现与适度选用的技能;具备与学生沟通交流并对其产生良好影响的技能;具备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的技能。
二、实践教学标准的实施建议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推动实践教学标准实施的硬件基础,在具体建设中,以“环境建设多元化、实践场所职业化、课程教学理实化、实践项目企业化;职业训练平台、教学研发平台、交流服务平台;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3〕为设施建设的主要原则。教师教育专业应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建立能满足全部学生进行课堂模拟教学的多媒体实训室,并配备能满足教学需求的相关软件配套设施。在校外积极寻找并建立实践基地,以一线教学现场为教学依托,发挥其教学实践训练场,教学科研调研场的重要作用。
一、研课标,明过渡
新的课程标准是九年一贯制,更注重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它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将其列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一以贯之的目标。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就要仔细研究小学和初中在这三个维度上的要求有何具体不同。例如:在阅读方法上,由小学高年级的“学会默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到初中“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理解和分析评价层面,由小学语文的“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到初中语文的“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老师只有真正细细研读课标的这些变化,做到对课标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到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能渗透下一阶段学习目标的好方法。
二、 研教材,明目标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犹如飞驰的火车,我们的语文教材明显体现了这种变化。于是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初中语文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大学语文教材等就像这列火车上的一节节车厢,如何使孩子们能与火车头一起向前奔,我们就要细细研究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该如何过渡,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具体到小学高年级语文来说,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我们在处理课文内容时,首先要适度加深、适度渗透一些七年级语文的学习目标。小学高年级在教师研读教材后,确定教学目标时,往往着眼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目标定位,就小学教小学,缺乏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关照,因而不利于学生的科学发展。因此,我们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更要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关注一些与初中知识关联性强的知识增长点,确定好既适应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又能体现初中语文教学要求的目标,让孩子们跳一跳也能够得到,帮孩子在这些知识增长点上“飞一飞”。这样,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这两节车厢的联系就更紧密了,衔接的效果会好得多。
三、研过程,明方法
因老师们个人的理解不同并鉴于孩子们的成长经历的差异,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易沿袭中年级的一些做法,具体表现为,在对知识点的理解上,小学老师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朗读声音的轻重中去体会。而且小学的教学过程易限于课文内容,在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而孩子们进入初中后则需跳出课文内容,关注社会现象,从特殊的例子中,推断出一般的用词规律,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小学高年级老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初中学习方法的渗透。具体到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来说,我们可以在创设情境、通过朗读训练去感悟这一知识点后,将理解程度适当延伸、总结提高,从“一个词”扩展到“一类词”,进行初中学法的渗透,进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大自然的文字》中有这样一段话:“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生动之后,进一步拓展延伸,帮孩子们整理出这一类词的共性――采用了拟人手法,进而引导孩子们认识说明事物的文章里,这一类词语能够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有趣,这样就顺利实现了初中语文学法的渗透。有了这样的渗透与铺垫,将来孩子们在初中再学习这类知识点时,就会因为这个跳板的存在而水到渠成。
四、研学生,促过渡
从小学升到初中,是对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一次重大考验。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小学低年级依恋老师到初中阶段自主意识增强的过渡期,在对老师有明显依恋的同时,他们的自主意识正在不断萌发。作为小学高年级老师,就一定不能错过这样一个抓好过渡、促进衔接的黄金期。我们应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半扶半放,给孩子一定的自,帮孩子们制订学习计划,优化学习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孩子适应初中学习的能力。具体到语文学科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形成熟练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正确的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养成及时总结、进行思维拓展的习惯。养成了好习惯,孩子们进入初中后就能很快适应初中生活。
五、研试卷,主导向
现在的小学语文评价并不是至善至美的,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小学语文评价方法的单一性。
现在,评价教师语文教学效果和检查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的唯一方法就是笔试。每学期期末那张语文试卷,不能科学、全面地反映出这一学期教师的语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显然,单纯依靠一张语文卷,仅凭学生的笔试,绝对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语文素养。例如,笔试不能检验出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不能检验出学生的阅读习惯,等等。可见,这种单纯依靠笔试的检验方法,束缚了教师的活动,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小学语文评价内容的片面性。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由于受考试方法――笔试的影响与制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处处围绕考试教学。考什么,什么就是重点,就教什么,那些不考或笔试无法考的内容,就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可以说,考试内容的片面性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教师被考试这根“魔棒”所束缚,考试方法的单一性决定了考试内容的片面性,考试内容的片面性又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正因为如此,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才得不到全面的培养,参差不齐。小学毕业,学生在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离课标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差距。完善现在的语文评价方法,是势在必行的,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客观评价教师的语文教学过程,检验学生的语文素质,是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
二、构建多元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
针对现在小学语文评价的单一性和内容的片面性,构建客观的、全面的、多元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十分必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重点突出检验教学过程,及时反馈,比较真实地反映语文教学的全貌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课标提出,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小学语文评价内容,主要有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部分内容,评价方式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一)写字评价。
1、目的。通过对教师写字教学的评价,加强对写字教学的管理,提高教师对写字教学的重视程度,力求达到课标对各年级学生写字的要求。
2、操作。(1)首先,要根据课标对各年级学生写字提出的要求,使教师教学有的放矢,也使评价有据可依。(2)验收可以用平时作业及抽查两种方式,以作业为主,由写字教师负责;以抽查为辅,由教研组长或主管教学领导负责。(3)对学生的写字作业的评价可采取等级制: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教师要依据各年级的写字教学要求,以鼓励为主,认真批改、指导,并做好批改记录。(4)学校可成立书法兴趣小组,举办书法竞赛,定期展览学生的书法作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从而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推动写字教学的发展。
(二)阅读评价。
1、目的。为了全面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达到课标规定的教学要求,完善笔试的不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受到更全面系统的训练。
2、操作。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脱离笔试的制约。阅读教学不能围绕笔试转,不能考什么就训练什么,而忽视了其他内容,在抓好理解的同时,还应注重读的训练和阅读量。
(三)习作评价。
1、目的。应该强化教师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引导教师注重平时的习作教学,抓好习作教学过程,从而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2、操作。(1)明确习作教学的要求,包括教师的习作计划、课堂结构、批改、习作篇数等。(2)学校领导要有布置、有检查、及时掌握教师习作教学和学生习作的情况,有总结,有考核记录。(3)学校要为教师习作教学创造有利条件。(4)学校要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创造机会。
(四)口语交际评价。
1、目的。加强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操作。(1)要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2)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要丰富多彩,选择说话训练的内容要符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3)口语交际时间要保证。(4)口语交际课应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五)综合性学习评价。
一、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
(一)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养成课外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看书做笔记,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养成订正错误、修改文章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入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且节奏快速的学习。
二、加强中小衔接,形成固定的体系
中小学语文教学应在“过渡期”放慢脚步,采取半扶半放方式;教师从实现素质教育总目标出发,积极更新课堂教学观,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一)在六年级下期,要安排到初中观摩、学习
通过了解初中的校园环境和课堂氛围。给孩子一个初步的印象和认识,克服恐惧感。同时,初一上半学期这个“过渡期”内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自信心。初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又例如在初一上学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前,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测验考试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到初一下学期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上述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的学术语言。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务必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
(三)精讲精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一、语文教学技能的构成
在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中,教学技能是最基本的能力。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活动的能力。它反映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拥有的教学熟练程度和水平,为教师达成语文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可能性和心理支持。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和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师范生所具备的小学语文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和教学评价与反思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是指师范生需具备的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精心预设和系统分析的能力,主要包括小学教材的分析技能、教学目标设计技能、教学方法的选择技能、教案编写技能、课前说课技能等。教学实施及技能是指教学预设的动态生成过程,主要包括语文课堂的导入技能、讲解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提问技能、调控技能、激励技能、板书技能、多媒体运用技能、作业设计与布置技能等。教学评价与反思技能是指师范生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自身教学效果进行检测评定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后反思技能、评课技能、试卷设计与评价技能。
二、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师范生所学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中的教学理论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相应的教学行为。由于高校教师缺乏对小学语文内容的深入研究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经验,在训练内容上更多的是注重师范生的一般教学技能训练,导致师范生的教学训练结果与现实中的课堂教学实践关联度很低,甚至存在与具体操作实际断裂的情况。一些已经上岗的“未来教师”认为,他们的教学技能训练主要是在实习阶段或入职后的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指导他们教学行为的并不是在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中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在校得到的教学技能训练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教育专业在教学技能包括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操作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错误的逻辑前提,即对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必然会提高学生相应的教学实践能力。但事实上,教学技能的理论恰恰产生并发展于教学实践本身。这种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为重传递、轻研究,重理论、轻实践,重视模仿、忽视个性化教学的培养,从而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培养。我们不否认教育理论对师范生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但是无限制地放大理论作用或者机械地照搬书本理论,也会造成课堂活力的缺失,因为小学的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的。
第三,师范生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时间不足。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趋势的加强,一方面,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压缩了实践课程的空间,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占教育类课程比例不高。另一方面,教育专业专门提高语文教学技能的课程主要依靠《语文课程与教学》、《语文教学技能》进行,而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仅仅靠这两门课是不够的,师范生的规范字、口语表达技能、写作技能、阅读技能与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息息相关。师范生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不应该是单纯的理论课程,也不能是简单地操作教学技能的实践课程,而应该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综合师范课程学习中彰显语文教学技能的实践意义,并且通过批判性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的课程。再一方面,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的时间偏短,一般是六周到八周。一些小学考虑到教学质量和升学压力,对师范生的实习工作普遍不热心,以至于师范生真正能够实际授课的时数太少,实习过程常常目的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有的实习生甚至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三、提高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对策
(一)开展专门的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据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技能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转化;二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积累,这是时间知识最主要的来源;三是教师专门的教师技能训练。学校应该尽可能地扩大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在师范生教育类课程中的比例。在课程设置上,一是开设相关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课程、语文教学模拟和实践课程;二是开设围绕教育实习和教师招聘面试进行的教学技能训练。在小学语文教法教师的指导下,以模拟教学训练和微格训练为主要方式,强化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使师范生初步形成备课技能、教案编写技能、课前说课技能、教学语言技能、课堂调控技能、评课技能、多媒体运用技能等多种语文教师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在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师范学校还可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对师范生的模拟训练活动进行点评,促使师范生的训练模式不脱离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只有实践加反思,师范生才能对教育技能形成规律性、本质性的认识,形成教学智慧。
(二)理清课程体系,为语文教学技能课程奠定知识基础
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主要由通识类课程、学科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这三个层次构成。在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应围绕语文技能训练目标,合理处置该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尤其是以学科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学科教学法类课程,以及侧重理论结合实践的学科教材与教学案例分析类课程,加强教育实践类课程(如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也十分必要。从师范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学校)的反映情况来看,目前最需要提高的是教学技能和教学基本功,由此在政策导向上必须加强对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包括学科教学的学理分析和多元评价,以及运用多样化方式促进学生对教学和评价的理解,强调教学的方法取向,把教学经验视为教学知识的一种来源以及学会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新教学经验和行为。
(三)开辟多种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加强与教育实习资源的整合
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技能、课堂管理技能、教育语言技能、课堂节奏的掌控技能、课堂评价技能等都要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历练,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开辟多种形式的教学训练场域。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将见习实习与教学法课程或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协同起来。目前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学年上学期,实习时间比较短,使得学生的教学技能不能得到充分锻炼。因此可以将教育实习放在大一的第一学年和最后一学年进行。第一学年的实习目的是让师范生初步熟悉小学语文课堂设计原理,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教学技能上的缺陷,例如普通话水平、三笔字、备课技能、教材解读技能等。在师范生明确自身相关教学技能训练不足的情况下,再返校后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在师范生的最后一年,再次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教育技能。因此,建议延长教育实习时间,且在传统实习的基础上创新形式,加强师范院校与所在地教育部门的合作,开发互利共赢的教学实践合作项目,成立教学技能训练会,加强与小学之间的联系,利用寒暑假开设教学实践活动,为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的初步形成创造条件。另外,在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过程中,应该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带队老师进行全程的管理和指导,避免实习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王玉辉,王雅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一)知识的罗列
试卷缺乏系统的整合性,互相割裂,只琐碎地罗列出一个个知识点让学生考。从长远的角度讲,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系统思考、整体关照的思维习惯;从语文素养的角度审视,知识的罗列式的考试也不能真正考核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发展学生的语感。
(二)知识的超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淡化小学阶段文学、问题知识的传授,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淡化中心思想,注重情感的内化体验。但在现在一些语文高段试卷上仍然出现诸如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和修辞知识等试题。
(三)能力的搁浅
语文试题多采用“定势”模式,导致部分出卷老师不深入思考试题能否真正考出学生的语文能力,仅为考试而考试。例如,传统的看拼音写词语年年都考,但是能否促进学生拼读能力的发展呢?我曾作过一个调查,城镇五年级的学生运用智能ABC的拼写法来打字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2.8个。而智能ABC是检验一个人对拼音掌握情况的一项很好的测试手段。正如管建刚老师在《当前流行的八种语文考题剖析》[1]一文中所罗列的现象一样,这样的考题不但不能考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反而会给语文老师一种教学误导。
(四)情感的遗漏
新课标关于课程评价的建议中指出:“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反观我们的语文试卷,还是注重共性的客观的试题占绝大多数;关注学生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的情感体验型的题目偏少。
(五)本体的丢失
近年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语文试题的生活化已成趋势。很多试题尝试将命题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但这样的“综合性”的生活化试题不仅不能考核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而且无法实现调控、促进教学的功能,例如“我能写同学的名字啦。(要求写出四个同学的名字)”等。
二、基础类知识的命题探索
基于上述现象,我尝试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试卷命题进行新思考。语文评价考核考些什么?毋庸质疑,是语文的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考得当然是语文本体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命题一定要凸显本年段的课程目标,针对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突出语文的本体地位,注重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核。那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呢?首先是语文本体知识的积累,其次是语言的运用。怎样的命题才能为教师传达这样的信息呢?我采用罗列式的方式对基础类的命题进行如下探索。
(一)整合性
新课标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因此,命题时一定要突出整合意识,统整关照各知识点,从而促使教师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培养。
1.整合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教学中研究得比较多,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考核。三个维度中,考得比较多的只是第一个维度――知识和能力,往往忽略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语文素养是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综合素养。
例如:某市小学毕业试卷上的一道口语交际题:“母亲节刚过不久,我们又迎来了父亲节。当你踏进考场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考场外的父母也同你一样对你的理想充满期待。假如你是考场外的家长,你会对即将面临人生第一次重要的考试的子女说什么呢?而作为子女又如何回答呢?请你创设一个情境,设计一段对话。”这样的试题设计整合了学生的口语表述、语言表达、情感态度等,我认为是比较符合通过考试“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目标的。
2.整合知识的内在语言规律
传统的题型往往是比较独立的单项命题,比如要考查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就采用看拼音写汉字,而一个个生字词之间却是毫不相干的。因此,命题要提高功效性,尽量发挥试题的最佳功效,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与素养的提升。例如看拼音写词语这种题型,就可以整合本册教材的内容,设计一段话,把词语拼写穿插其中,如:
xiangtianxinshang
走在恬静的乡间小路上,迎着( )的微风,( )着路旁的幽幽翠竹,
pu shitian gao di kuo
听着()的乡下人家吃晚饭时()的闲谈,让人感觉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
3.多元智能的有机整合
所谓多元智能的有机整合就是使学生发挥思维、想象、感知、观察等综合智力因素功能的题目。传统考试强调知识的巩固与掌握,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大家对考试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反映在试卷上就是出现了更多需要想象、思维、观察等综合智力因素参与才能完成的题目。
例如某市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上的一道题目:“山东济南大明湖有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你能根据这副对联的意思,描绘一幅图画吗?请用简笔画的形式勾勒出画面。”要完成这道题目,学生首先理解这副对联的意思才能画出联句所表现的画面;其次,学生需要发挥想象,联系生活经验,把生活中的具象物体提炼成一根根生动的线条,从而表现出对联所蕴涵的意境。这个过程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等。
(二)人文性
所谓小语命题的人文性,就是在考试时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这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学生对考试往往存在紧张、焦虑等心理,成绩稍差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特征呢?当然,并不是全部因考试引起的,其形成的原因很多,有来自家长、老师的压力,有自己给自己施加的无形的精神压力,有社会对人才要求所带来的优胜劣汰的形势,等等。但作为教师,作为学生精神的引航员,同时又是操控考试题目的考官,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试卷中融入一些轻松的元素,从而适当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呢?
例如:某市一位老师所出的试卷,就把试卷设计为“智力大比拼”的游戏。比如第一关挑战“A、B、C”(考核的内容就是看拼音写词语),第二关挑战“成语大本营”,第三关挑战“语法大考验”(考核的内容就是普通的语法转换),等等。而且在每一关都设置一个“挑战烽火台”,让学生对自己刚才在挑战这一关中取得的成绩,量力加上几颗挑战之星。这样虽然“换汤不换药”,但却在考试中融入了许多学生喜欢的游戏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使学生以相对轻松的心态完成考试。
又如:某市一份语文试卷上,老师在每个大的板块上都安排了一小段温馨的提示语。例如第一个板块“积累运用”的温馨提示: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是学好语文的根基。第二个板块“阅读理解”的温馨提示:请你静心默读思考,并且注意书写要认真端正,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这些温馨的话语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来自教师(考官)的直接关怀,而且从这些提示中获取做题的许多信息,如做题的方法、要求,以及做这些题目的意义,等等。
(三)发展性
老师往往认为期末考试是一个阶段学习的总结。这虽然不错,但忽略了考试也是一种促使发展、促进提高的形式。因此,传统的试题很少涉及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进行学习提升的试题,这是对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评价“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而且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片面解读,但很高兴的是一些地区的语文命题已开始关注这种理念的体现。
例如课外阅读的命题:
1.这篇文章中有些词语和句子写得挺好的,值得积累,我要把它给记下来;并说说这样的语言描写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2.请你根据九寨沟风景的特点来给她写一条广告语吧!
这样的试题不仅能考核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能使学生在做题目的过程得到再次的学习机会,从而达到考核促发展的目的。
工作重点:
1.继续强化学习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与途径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及其他教育教学理论,真正转变教学理念。尤其要组织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总目标及年段目标,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各年段目标及年段间目标关联,使教学能瞻前顾后,有的放矢。
2.积极探索朴素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在前几年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课堂教学的改革,切实改进教学行为,以提高小语课堂教学效益为根本,优化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探索朴素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追求“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语文课堂境界。
倡简:目标简明扼要,过程简洁清晰,手段简捷有效;
务本: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为本,突出语文的本体地位,用好用足文本的资源;
求实:教学过程真实,教学方法朴实,对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以及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培养扎实;
有度:目标要求设定有度,教学进程的推进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度,课堂训练适度,教学手段的运用及相关拓展有度。
3.继续深化教学“六认真“研讨,落实精致化管理要求
教学“六认真“是语文教学永恒的研究话题,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继续加强对教材研究,尤其是加强对教材内在联系、语文知识能力等训练序列进行研究,继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材教法研讨,对不同年段中出现的同类体裁课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研究;
加强对教学方法研究,根据不同年段要求、课文特点、学生特点设计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解决[本文由网站收集整理]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
强化学法渗透与指导意识,结合不同课文的教学,指导相应的语文学习方法,使学生具备语文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加强课堂及课外训练的设计研究,找准语言实践点(听说读写思等),精心设计课堂实践练习和课外作业,力求使课内外练习更精要、更具针对性,匀出更多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注重发挥学习评价的导向作用,教师要在融会课标精神、深入透彻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命题,关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素养的检测。
4.倡导丰富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研讨活动要力求做到“课内提效,课外丰富阅读”,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学生学习发展规律,重点探究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等有效策略,摸索一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策略,并实现课内外融通,通过相应的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能力,丰厚学生的文化与精神积淀。本学期将继续进行“阅读之星”、“书香之班”评选工作,组织暑期小学生作文竞赛活动。
5.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调研
本学期将进一步落实教学质量调研的过程管理,提高调研的信度和效度。做好调研后期的质量分析工作,以期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要特别加强高年级的质量跟踪和调研活动,认真组织好小学毕业考试和质量调研工作。各校平时要求教师认真选编、批改、评讲作业,做到“五有五必”: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立足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6.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要求教师在学习中提高,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教学、文学等),与学生共同阅读,并在阅读中积累思考,丰厚自身的文学及教学底蕴;在活动中提升,坚持活动出人才的宗旨,举办各级各类活动,让不同层面的青年教师得到不同的磨砺,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教学中锤炼,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课堂教学语言变得准确、生动、形象,成为学生的语言示范,磨砺自己的组织调控能力,灵活智慧有效地组织教学。
7整改进教研形式,营造求真务实、和谐有效的教研文化
本学期,各校校本教研活动要在“实”上下工夫,在“新”字上做文章,将市级教研、视导片教研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展示活动与主题研讨紧密结合,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与内涵,凝聚语文教研的集体智慧,切磋课堂教艺,充分实行资源共享,努力打造求真务实、和谐有效、富有创新的教研文化,推进我市小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上学期评选的市级先进教研组将组织展示活动。
活动安排:
2月份
1.制定教研计划
2.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笔试部分)
3月份
1.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展示
2.先进教研组展示活动
3集中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
4月份
1.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口试部分)
2.整班阅读现场观摩活动
3.试题编制研讨活动、
4.民工学校教学工作调研
5月份
加固了课内的基础,老师也不忘给我们学点课外的,“古典文学”老师也要求大家来掌握一点:《古诗必背70首》,还有老师打印出来的古诗词……课外阅读训练的书籍老师会挑几本让我们买来做比如:《小学语文阅读训练80篇》,《新课标新阅读》,《小学毕业素质测试卷》。这些书籍都让我们受益不小。
记得xx年我刚调入瀛洲小学,当时所有的教师都还不懂得操作电脑,我们学校刚好引进了二十台电脑,电脑公司负责派人来教我们操作,听到了这个消息我欣喜若狂,我每星期六日都到校学习,学得不亦乐乎。因此我也承担了学校的电脑兴趣小组的工作。同时在同年6月我取得了大专文凭。现在我继续在进修本科。xx年我参加了晋江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我很重视自己的学习。培训、上网、阅读、学习、借鉴、总结……这一条条的交流渠道让我受益匪浅。
而且我们校领导很重视教学研讨活动,来提高教师的素质。(“走出去,请进来”、每星期的例会上的业务学习等)记得xx年在我们黄校长的带动下,我怀着9个多月身孕也跟所有的老师前往南安课改实验基地——柳城中心小学“取经”。的确我很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上我能适应新教学形势,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深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我所带的几届毕业班毕业统考成绩优秀,都超过学区平均线。对于点和学区、市举行的一些教学方面的比赛我也积极参加,使自己能不断地得到锻练。xx金井镇青年教师业务技能选拔赛我获得了二等奖,xx年学区小学语文课堂观摩评优活动获得了三等奖。所出的《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期末试卷》参加xx年秋季市小学“优秀课改试卷评选获三等奖。
在教学上,我服从学校的安排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由于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就目前学生实际的写作能力而言,是不容乐观的。我认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求真、求善、求实、求美,指导学生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陶情。在我的班级里,孩子们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在写作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我开设了“小作家”专栏。郑杜威同学写的《这个办法真好》获得泉州市教研通训赛二等奖;王妮莎写的《我是全格的小公民》获得全国冰心杯作文竞赛二等奖;王蓉蓉同学获福建省第二届素质教育博览杯征文比赛三等奖;王佳林同学的《幽默二则》获全国青少年第二届“小作家杯”竞赛二等奖等。我还及时把教学心得写成论文——《写作小窍门》获全国教育丛书论文评选第一名,《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养》在晋江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让作文教学沐浴人文阳光》《荡涤灰色污染培育绿色作文》收入晋江教育研究会晋南分会汇编。《多媒体与快速作文》收入泉州教研通训。学海无崖,教海无际,唯勤是岸呀!
1 通过作业批语渗透书写意识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书写”的弊端。只要学生的字写对了,题做对了,就是就会打对号,就会给分。很少有教师注意学生的书写过程:笔顺是否正确。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书写问题进行头口提醒,部分教师会强制学生练字。但是,教师很快就会发现:学生练字与作业书写出现剥离,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最后只能放弃。书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缓慢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提醒、强化的学习项目。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强调书写外,还要通过作业批语加强学生的书写意识。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基本是每天有,学生很在意教师的批语。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在批阅作业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对书写整洁、端正、规范的学生进行赏识激励:“你的书写真棒!”“你有书法家的潜能”“你的字真是赏心悦目”“你的作业就像一本字帖”“看你的书写是一种享受”“老师都羡慕你有一手好字”等等。教师不要吝啬你的夸奖,也不要担心你的夸奖“言过其实”,因为好的书写就是在教师的夸奖中产生的。对于书写差的学生,教师要运用指导性批语:“注意字的结构”、“按笔顺写字会更漂亮”、“字的大小要一致”、“写字要做到横平竖直”、“笔顺书写到规范、到位”、“字体要端正”、“要注意书写的整体效果”、“字与字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等。教师常规性的赏识激励和书写指导,能强化学生的书写意识,成为促使学生提高书写的一种动力,推动学生书写水平不断提高。
2 教师以身作则规范板书
小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天生的崇拜和模仿,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书写会对学生的书写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会发现:字体漂亮的语文教师所任的班级内,总有几个学生的字体与教师惊人的相似,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要教师要苦练基本功,练好三笔字,尤其要练好钢笔字和粉笔字。教师在板书时,要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结构匀称,笔顺流畅。字的大小要适中,保持适当的字距,注重板书的整体效果。在板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时常强调一些字的笔顺和结构,比如,“火”、“凸”、“凹”等字的笔顺;“落”、“蓬”、“匙”、“薄”等字的结构。教师还要强化一些形似字,引导学生将一些形式的偏旁区分开来,比如,“见”和“贝”等。通过板书过程,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注重书写整体效果的习惯。教师切忌在黑板上信手涂鸦,东一句话、西一个字,尤其是不要写连笔字。这种新手涂鸦式的板书会对学生的书写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连笔字也会影响学生对字的笔画的正确了解。教师要通过板书为学生树立一个模仿的榜样,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的书写意识。
3 对学生的板演进行有针对性地书写点评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板演的教学活动,比如,听写生字、组词、造句、默写古诗等。每次板演,教师在关注内容正误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书写,在评价的过程中对书写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当学生内容正确、书写工整时,教师要给予高度的评价:“无论从内容还是书写,你都是当之无愧的优秀者”;当学生内容很好却书写不佳时,教师要委婉含蓄地提醒、激励学生加强书写:“如果你的书写能有所进步,就更完美了。”当学生内容和书写都不理想时,教师要从书写入手进行引导:“即使不能写对,我想你一定也能写工整吧,那也是一种进步。”总之,在板演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始终渗透书写指导和书写意识,让学生切实意识到书写时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核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从而不断加强学生的书写意识,促使学生将“写字”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还可以增加书写差的学生板演的机会,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点评,加强学生的书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