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统计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前言
百色银海铝业内部局域网于2002年建成,供电、组装、空压站3个循环水站并配套3套独立软件系统,各个站库均已实现自动化。但由于空站软、硬件系统无法使用和另外两个系统都是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来实施,没有形成系统的平台。生产数据只有供电循环水系统形成共享机制,其它系统在纵向上的应用也限制在本站库内,没有形成分级共享机制。
二、系统设计目标
为满足生产监控信息化的需要,建设总循环水监测系统统一平台,按照“生产设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工业控制技术等,将工业控制技术及网络技术应用于本系统,建成一个以工业以太网为基础的集工业生产集中监测统一的指挥平台。对整个循环水统一的管理、调度和远程监测,生产监控系统完成所有站场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档。提供一个信息准确、查询便捷、管理高效、美观实用的信息管理平台。
总循环水监测系统软件实现的内容有:稳定、可靠、安全地对生产全过程实施监测,包括实时设备参数和数据;建立总循环水系统,OA用户通过此系统查看生产数据,同时在用户权限范围内通过网络设置、修改和查看数据;建立基于浏览器的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监测所有生产数据;实现生产业务管理数据和质量检验管理数据输入、查询和分析、输出,输出形式支持表格和图形输出,实现无纸化办公;建立具有向下兼容已有系统的软件构架,便于实时监测已有监测系统的数据,并为未来扩展预留软件接口。
三、系统设计原则
建设总循环水监测系统是为了实现安全高效的生产管理,通过ADAM采集模块和组态王及PLC技术对已有的供电、组装循环水实施信号量采集和自主研发空压站站点系统软件,并集中监视和统一调度,为决策提供辅助信息。要实现上述功能,必须建立对全企业监测、分析和管理一体化的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大型开放式系统,提高企业整体生产水平和安全水平,实现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一)安全性原则:系统对外通过硬件防火墙确保系统数据信息的安全;系统按照独立事务原则设置权限,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用户密码采用MD5算法加密,该加密算法不可逆,如果用户遗忘密码,只能由系统管理员重新设置;系统数据库服务器采用RAID-1 磁盘阵列,实现数据双通道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
(二)先进性原则: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先进的asp+组态王技术,能构建一个快速响应,数据刷新时无闪烁的浏览器页面,有针对性的解决数据交互时,浏览器页面闪烁的问题,为信息及交互奠定基础。
(三)实用性原则:系统充分考虑用户的业务需求,按照用户的运作模式,实现监测信息的收集、处理、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提高调度管理信息化水平。各种生产设备运行的信息全部传输到信息化总循环水监测系统,便于生产调度人员对全矿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和调度。
(四)复用性与可扩展性原则:系统软件设计采用三层结构,分层用户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用户表示层包括人机界面的所有表单和组件;业务逻辑层包括所有业务规则和逻辑;数据访问层包括对数据库的所有交互。系统软件的分层模块化结构,使各个功能模块的耦合度降低,从而大大降低了应用系统二次开发和维护的成本。
(五)标准性原则:总循环水监测系统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符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在符合通用标准的前提下,提供各种层次的尽可能多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接口,实现子系统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
四、系统技术实现
(一)系统软件结构
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软件系统采用B/S、C/S结构,其特点如下:
B/S架构是一种灵活的模式,部署简便,只需安装配置一组服务器,其它的终端只要有浏览器就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其它手段访问服务器,进行业务应用操作。这样对项目实施的成本和周期的控制很有效用。企业用户不需要再对客户终端一一维护,技术问题、版本更新、数据效验等都只需要在服务器端由系统管理员来统一维护,这样用户操作员可以集中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总循环水系统采用B/S模式,开发平台采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 8,编程语言为asp。系统的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C/S架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空压站采用C/S模式,开发平台采用组态王和基于组态王编程软件。系统的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二)实现方案
业界通用的空压站循环水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状态显示采用组态软件实现,优点是编程简单、响应速度快,缺点是界面不友好、有授权限制,一般只能在安装授权的机器上运行,限制了用户的使用范围。现在有些组态软件提供了B/S结构的监控系统,但是这种系统依然有用户数量的限制。总循环水监测采用先进的asp技术,使用IE浏览器访问数据库中的实时数据、状态值,完全没有用户数量的限制。用户界面真实再现现场场景。客户端IE浏览器采用AJAX、CSS、DOM技术,实现实时数据、状态异步更新,界面显示数据和底层实时数据的延时小于2秒,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视觉感觉。
(三)关键技术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操作能力和全面创新素质。有鉴于此,围绕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的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市场对经济管理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统计学知识和统计技能的需求为导向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
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统计学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目前真正适合独立学院经济管理专业使用的统计学的教材较少,而现有的统计学本科教材又存在难度偏大、理论内容偏多、实践技能操作偏少的弊端,更加适用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对象使用,对于数学基础普遍较为薄弱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用现有的教材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就更大。而且,在教材的内容组织上大多数教材侧重对于统计方法的介绍和讲解,对统计方法在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介绍的较少,无法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上述情况,一些独立学院已开始探讨联合编写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计学教材。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统计学教材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应遵循“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实用”的原则,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点:(1)教材应保证统计方法体系的完整性,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量分析方法;(2)教材应侧重于各种统计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实际应用,在例题、案例和实训题目的选编上要尽量贴近社会生活和企业实际需要,也可以考虑从其他专业课程中挖掘应用统计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3)适应企业对管理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统计知识和统计技能的要求,使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对现代企业统计工作的地位、作用、统计工作流程有一定的基本了解;(4)使学生熟练掌握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的整理、显示和分析,学会开展社会调查、市场调查、企业经营活动效益分析等技能;(5)使学生能够读懂国民经济中常用的统计指标的含义,更好地认识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理解国家采取的各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以便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个人的消费、投资及经营等活动。
二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针对于应用型人才“强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要求,统计学的教学模式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首先,在统计学的教学计划中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对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做出合理分配。从教学计划看,以往多数独立学院的统计学教学大都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所占的课时普遍不足,甚至有的学院根本没有安排实训环节。这种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技能训练的现状必须予以改变。切实的做法就是各学院要从实训课时和实训条件上予以保证。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重大体在3:1左右比较适宜。其次,教师还应注意理论课与实践课在内容上的相互配合与衔接,做好统筹安排。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统计学理论课的思想性和趣味性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统计计算技术已不再成为统计学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统计公式的推导和记忆、数学理论的证明也已不再是理论课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将侧重点放在如何向学生传达统计方法背后的统计思想,帮助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学会用数据分析问题,包括如何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从而达到用数量解释客观问题及分析其发展趋势的目的。为此,就需要教师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做到既能综合运用传统的讲授法及案例教学方法,又能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等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说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其优势,但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就能大大提升统计学理论课的思想性和趣味性。例如:传统的讲授法对于统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比较适合;案例教学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对典型统计案例展开讨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统计思想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统计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统计表和统计图,形象、生动、直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和对统计学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四重点加强统计学的实践教学环节
当今社会对现代的经济管理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统计基本技能的要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了解统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应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掌握各种类型的调查报告和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巧等。开展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统计方面实际工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加强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教师应认真研究和不断完善统计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进一步规范实训教学的方法和步骤,从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体说,应控制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
(一)认真编写实训教学大纲和指导书
编写《实训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是实施实训教学的首要步骤。具体包括:明确实训的目的和基本要求、设计适当的实训内容、确定实训课时的安排、教学软件的采用、考核方法及实训内容的操作指导等项内容。
(二)实训课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
实训课教学过程的组织是保证实训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步骤。具体步骤包括:
1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实训小组组长的职责和职权。如:实训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按教师的要求开展实训活动,对组内成员进行工作分工,对本组成员完成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控制,对本组成员的实训表现进行评价。
2教师讲解实训指导书。使全体学生明确实训的目的、实训内容和考核方法,以及实训内容的技术操作要领。
3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即时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教师应做好实训小组阶段性工作成果的质量把关。如:教师在实训小组完成第一阶段统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的设计时要进行把关,以保证后续统计调查取得数据的质量
5在实训中注意调动和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应用统计软件绘制统计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够选择适当的图形来显示数据,而且要熟练掌握软件中图表功能的使用,对统计图进行适当的修饰和美化,以增强数据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6适当引入范例,提高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如:在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对调查报告的内容结构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还适当引入了某市场调查公司所做的调查报告范例供学生学习,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调查报告的写作要领。
7教师要控制好整个实训的进度和效果。教师要提醒各实训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实训内容,以保证整个实训过程的进度和效果。
(三)学生实训情况的评估及实训成果的应用
每位学生要对个人实训课进行总结,教师也要对各实训小组的实训表现和实训成绩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和评估。即:评估学生是否充分参与了实训内容,学生的实训表现和实训成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对实训效果显著和实训成果突出的班级和个人,教师可建议将学生的实训成果制作成展板在校园内进行展出,以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四)教师对实训课教学效果的评估
实训课教学效果的评估,是指由教师对本人已实施的实训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评价。教师自我评估的内容包括:本人编写的实训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是否适用,实训内容和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实训小组的划分是否科学、是否恰当地解释和回答了学生在实训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在组织学生、引导学生开展实训活动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等。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首先教师要有深厚和扎实的统计专业理论知识;(2)教师要能熟练掌握各种统计软件的使用,并指导学生完成上机操作;(3)教师还应具备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统计学的授课教师最好能够同时讲授其他二到三门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如市场营销、质量管理、财务管理、证券投资等课程,这样有利于为统计方法找到更多实用的案例;(4)教师还要了解现代企业的统计活动和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知识,以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还要注重加强与同类院校同行间的业务交流,同时要深入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到有关企业、单位去调查、了解企业对人才技能的实际需求,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进一步促进统计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参 考 文 献
[1]张晓庆,赵鹏,黄剑桥.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探讨[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7).
[2]马赞军.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J].统计教育,2006(3).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on-the-job training of nurses.Method: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60 cases on-the-job training nursing staff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taught by the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were evaluated through the nursing staff’s theory assessment results before training and after training.Result:After implemented the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the scores of nursing staff’s theory examin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at at before the teaching,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Nursing staff; Trai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Xiaog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ogan 43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6.023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互动教学方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教师所设定的情景中,对自身岗位进行扮演模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技能[1]。本次选取本院在职护理人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60名于本院在职培训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年龄20~25岁,平均(22.3±1.4)岁;工作时间1~2年,平均(1.5±0.4)年;其中大专学历8名,本科学历52名。
1.2 方法 60名护理人员均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均接受为期1年的培训,并将培训1年的成果与培训前进行对比,具体内容:(1)教学目标:内容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2]。(2)教学内容:针对护理人员个人自身情况采用模拟情景、讲解理论、教师评价、小组探讨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其中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案例讨论与实训教学均在模拟病房内进行。本文中所设计的模拟情景为:患者男,65岁,经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由专科医师实施处理后,相关症状已得到缓解,之后被送入普通病房(神经内科);教学活动:护理人员可选择神经内科患者、家属、护士进行扮演,模拟查房、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交班。预设学生行为:护士进行查房,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患者实际资料进行收集,将护理诊断提出,并根据患者和家属实际需求,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且于交班时进行交班流程。设计意图:对护理人员交接班流程、沟通技巧、处理医嘱流程、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考察。(3)实施教学:①分组:将60名护理人员分为3组,每组20名;再将每组中的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5名;大组中选取一名学生为大组长,小组中选取一名学生为小组组长。②第一次模拟: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在实际案例护理过程中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并发现学生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3],大组长获得案例后,再将各项任务分配至各小组,之后根据案例的要求进行护士、患者等的角色扮演,并且在模拟教学过程中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充分到扮演不同角色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同时各个小组成员在其余小组模拟过程中,针对其余小组人员的优点、缺点进行总结与记录,同时教师记录好各个小组成员表现不足地方。③模拟实训情景回顾与总结:学生完成模拟实训后,情景回顾录像中的内容,组内进行相关讨论,首先指出各组之间的优点和缺点,根据模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使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得到收获,同时老师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给予相关回答,对模拟实训中的具体表现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4]。各个小组分析整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于课后反复练习和改进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增强自身专业能力。④第二次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情景回顾与总结1周后,进行第二次模拟实训,此次实训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上次实训中存在的问题是否被改善,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增强学生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5]。本次实训中学生就上次实训内容再一次进行模拟演练,并进行讨论。
1.3 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情景演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该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交接班流程、沟通技巧、处理医嘱流程、职业防护等4个方面[6],每方面的内容包括10小项,每小项各1分,每方面10分,总分40分,分数越高表示情景演练教学法的效果越好,此方面主要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情况进行考察。同时根据教师自制的问卷?{查表判断学生对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评价,共8项内容,赞同画“√”,不赞同画“×”[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前后理论知识情况比较 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前60名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考核平均成绩为(21.1±3.2)分,高于实施后的(38.1±1.2)分,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304,P=0.0000)。
2.2 护理人员对情景模拟教学法效果的评价 在60名护理人员针对情景模拟教学法效果的问卷调查中,51名(85.00%)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57名(95.00%)认为其可增加自身对战胜临床工作的信心,56名(93.33%)喜欢该教学方式,54名(90.00%)认为在职培训效果被提升,58名(96.67%)认为模拟培训优于单纯讲座教学,56名(93.33%)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指导临床实际工作,57名认为(95.00%)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活跃课堂氛围,54名(90.00%)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增加了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
3 讨论
护理学是一门技能要求极高的学科,对护理人员动手实践能力、服务精神等均有着严格要求。近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健康及法律意识的转变,人们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护理人员可运用自身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各种问题,从而人性化、个性化等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被逐渐应用各科临床护理中[8],而实际护理工作中如发生因自身专业技能等造成的护理不当,使服务对象获得不专业的护理服务,极易引发护患纠纷,降低医院护理质量,对医院形象造成影响,因此,针对医院护理在职工作者,应用一种可达到增强护理人员护理服务专业能力的教学方案,对护理人员意义重大。为进一步规范各级护士在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三基”理论水平及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积极配合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要求各级护理人员在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外出进修学习等继续教育的基础上,做好在职培训。本院提出支持和加强护理人员参与学历教学、继续教学等措施。
本文中所探讨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是199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Etienne Wenger和Jean Lave提出的学习理论[9],教学过程中,将临床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增强护理人员学习技能与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在设定的情景中感受到情景的真实性,并实现真实互动,在完成情景中设定的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技能,最终达到将教学目标完成的目的[10]。情境教学法是护理培训课程中常见的教学方式,根据培训主题所描述的场景和内容,创设鲜明的投影图画面,再加上生动的语言和表现力,将护理内容描绘的场景形象化,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同时,情境教学法通过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帮助学习者理解,启发思维并发展想象。情景教学法以其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的特点,激发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欲望,迎合了其心理特征,解决了护理培训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但情景教学法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容易忽视学生交际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文教学内容中,首先由教师确认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对教学内容做出规划,最后再实施教学,通过分组、第一次模拟、模拟实训情景回顾与总结、第二次模拟实训、教学效果评价5个步骤,完成教学规划,达到教学目标。首先对6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以各种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典型案例进行情景模拟,各个小组成员轮换模拟[11]。使实训人员学会换位思考,了解护士、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家属护理责任心与重视性,同时各个小组仔细观看其余小组模拟效果,对其缺点和优点给予归纳总结,并且与自身模拟实训作对比,改善自身不足之处。于模拟结束后,由教师对每位小组模拟效果做出总结评价,再通过第二次相同案例的模拟,与第一次模拟做出对比,使护理人员理论实践得到进一步强化[12],也可增强护理人员自我解决实训问题的能力。最后再通过模拟实训考核的方式,对每位护理人员实训结果做出评价,让培训者感受到自身不足与进步,再具有针对性地改善自身专业能力,通过每次考核评估也增加每位护理人员对模拟实训的重视性[13-14]。通过教学可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有以下优点:(1)激发护理人员学习激情、兴趣,调动培训者学习自主能动力;(2)可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提高其服务责任心,使服务对象感受到最佳服务态度;(3)有助于理论结合实践,提供护理人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关键词:
目标案例教学;急救护理实训教学;应用效果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急救实训教学中要给予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本研究为探讨目标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与常规教学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共选择高职护生100名,纳入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其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高职护生分为参照组(n=50)和研究组(n=50)。研究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20.1±2.1)岁,全部为大专学历。参照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21.3±2.3)岁,全部为大专学历。2组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选取急救护理实训教学项目中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作为实验内容,共包含课堂教学2学时,实训教学4学时。课堂教学同一教师学,实训课参照组高职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回示与教师总结、课后练习、考核。研究组实施目标按例教学。具体如下:
1.2.1教学准备
研究者向带教老师及研究组护生介绍目标案例教学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取得师生配合。带教老师于实训课前一周集体备课,学设计、组织和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任务与情景。在理论课后,分发教学案例,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相关情景剧本编写。
1.2.2课堂实训
以1例心脏病患者突发心跳骤停导入实训,结合PPT图片和操作视频,分步骤详解操作要点后,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角色扮演,老师指导纠正。
1.2.3教师小结
研究者将分组模拟练习中的问题汇总,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对操作中的难点、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及讨论,并予以解决。
1.2.4练习、考核
以学习组为单位开放试验室自主练习,第2次实训课,对每名学生进行操作考核。考核前给每名学生不同的案例,对复苏模型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急救。实训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实训课的总结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填写本实训项目意见的调查问卷。
1.3观察指标
对2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同时记录2组对护理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分为三个标准,即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
研究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92.15±6.73)分;参照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84.82±8.43)分;t=12.35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教学满意度
研究组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37名,满意度为98%;参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50分,满意度为86%;组间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教学满意度对比,见表1。
3讨论
3.1调动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组在实训期间期间接受目标案例教学,首先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并让护生认识到护理岗位的真正需求。其后,可以将临床案例与真实情景相结合,这样既可以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又提高护生的学习欲望。此外,护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护生的学习目标得以完成。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护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爱好和性格,在学习中扮演不同角色,一起参与。团队合作会使护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护生和临床实践进一步接触,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更加贴近,从而为护生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
3.2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操作技能
结果显示,研究组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参照组。研究组在练习过程中,对各种情景案例中心脏骤停患者的处理准确有效;参照组只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在面对具体临床病例的处理方面表现应对能力差,不够灵活。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重视高职护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与理论相结合,不仅提高了高职护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商得到明显提高;锻炼了护生的逻辑思维和预判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为高职护生的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3]。
3.4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
目标案例教学教学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强调护生运用护理程序来分析和设计案例,角色扮演中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老师可以适时进入情景扮演一角色,训练护生的应变能力,同时提高了护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的能力[5]。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分工协作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查阅书籍、文献资料,护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了护生的专业和自我发展。同时还提高了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使护生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性化关怀。护生通过对角色的掌握,进行换位思考,更切身地了解病人的需求,理解病人,在临床护理中会用更多的爱心、关心、责任心对待患者。
4小结
在高职护生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提高护生急救护理技能考核成绩的同时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丽欣.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求实,2014,10:280~281.
[2]刘燕.法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与完善途径———以案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7):62~64.
[3]陈雄林,傅文学,曹小明,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22(6):569~57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9 月至2015 年11 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护理学习的80 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 名,女性69 名,年龄均在19 至22 岁之间,平均年龄20. 4 1. 6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仿真模拟实训。两组护生各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且临床工作多年的教师进行授课,并在课程结束后,由学校对学生进行统一试题考核。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专业水平、学历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故有可比性。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学,即主要以课堂和老师为中心,由老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进行相关操作技术的示范,护生在理论学习期间,也进行一些基础临床外科操作练习,主要包括: 导尿、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仿真模拟实训,利用高智能高级综合模拟人( ECS) 等作为教学载体对护生作临床操作培训教学。由教师在课前一周提前把要讨论的病例发放给护生,并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操作技巧知识参考,护生通过看书和翻阅相关资料,熟悉操作要点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上课期间,采用简短理论温习- 综合模拟演练- 视频总结分析的教学模式,仿真模拟演练期间,由护生根据老师课堂前几分钟的理论温习,在仿真模拟人在进行综合练习,教师视情况进行简单点评,课后全体护生就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3.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 0 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P 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 观察组护生经仿真模拟实训的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平时表现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 P 0. 05)。
2. 根据两组护生对教学培训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量表结果,可以发现,观察组护生对各项条目的满意度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仿真模拟实训的认同度更高,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 P 0. 05)。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指出,21世纪是注重质量的世纪,谁轻视质量将会为此付出代价。我国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校内实训教学是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校内实训教学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校内实训的含义
校内实训是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校内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单元实训、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和校内生产性实习,目的是培养受训者的职业基础技能、专业通用技能和岗位方向技能。
二、源头管理――严格把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校内实训教学内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校内实训内容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专业对应行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调研市场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实训内容。
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把关,审查实训内容是否能满足该专业对应职业对技能培养的需要,从而从源头上对实训教学进行精细化管理。
三、制定专业实训计划,力求教学组织与管理有序
(一)实训教学计划制定
实训教学计划由各专业教学团队制定,院(系)审查,教务处审定和管理。在培养计划中应对实训课程的设置、学时数的分配、教学进程等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安排,便于实训教学组织与安排。
(二)实训教学计划的管理要点
1.实训计划的编制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出发点,并与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
2.定期检查与及时调整实训教学计划,通过定期检查,查找问题,反馈信息,调控实训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以便为及时修改计划提供依据。
3.必须保持实训教学计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4.制定实训项目汇编表,进行实训项目管理。实训项目汇编表包括实训项目名称、所属系和实训室、所属课程、适用专业和年级、实训学时、实训开出学期等。
四、制定实训教学标准,务求有效指导和规范管理
实训标准是以标准的形式规定实训教学目标、实训条件、实训内容与方法、实训流程、实训学时分配、实训进度、实训作业及考核、实训管理和实训效果等,并明确该实训教学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此形成校内实训教学的标准体系。
(一)实训教学标准的主要内容
1.校内实训的教学条件
主要从场地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配置、指导能力四个方面明确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基本要求。实训场地要求按工作情境进行规划,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对接工作岗位实际,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指导教师要求对实训内容操作熟练,并且能准确传达操作过程的相关信息。
2.校内实训的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内容主要指实训项目或工作任务,分为单元实训项目、课程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和校内生产性实习四个层次。实训项目必须与职业技能要求紧密结合,并且随生产工艺改进而调整更新,校内生产性实习工作任务体现真实性要求;实训项目和内容应与生产实际产品或管理流程紧密结合;与职业技能的对接度高,体现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实训内容作为课程实施的载体,按照项目化或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要求,采用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3.实训教学标准的管理
(1)制定标准。提出制定标准的要求,组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对标准进行审定,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实施。
(2)适时修订。检查实训教学标准的执行情况,反馈问题。应侧重从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角度出发,紧跟职业岗位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变化,适时调整专业实训教学标准。
五、制定课程实训计划,确保实训准备充分
(一)课程实训计划的主要内容
学期课程实训计划应明确实训项目名称、实训班级、具体实训时间、实训地点、分组、必备设备和耗材、实训指导书或实训教材等。
(二)课程实训计划的管理
学期课程实训计划由任课教师依据专业实训计划做出,教研室主任与实训中心或实训室相关人员一起会审,对不合格的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合格的计划报负责教学的系主任(或院长)审核批准实施,并由系(或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把核准的实训计划传送到教务处、任课教师、实训中心或实训室、所在班级。实训室制定本实训室的学期实训计划表,教务处以实训室为单位汇总一个学期中全校各实训室拟开出的实训项目教学计划制成实训教学授课计划表,实训教学授课计划表是实训教学检查和实训教学工作量统计的依据。
六、 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确保实训质量
任课教师做好实训指导准备,编好实训指导书,对实训项目进行预做;参训学生做好训前预习,经指导教师抽查合格,方能动手实训;实训室做好实训场地、设备、耗材等准备工作;承担实训教学工作的教师和实训技术人员要通晓该课程全部实训内容的基础理论和实训技术。
七、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组织实施实训
(一)实训操作
主讲教师讲授与实训有关的知识点、实训方法、操作规程、注意事项,指导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独立操作并记录实训数据,教师指导。实训小组长对实训成员做好课堂评价(包括实训预习情况、实训态度、听讲情况、操作规范性与熟练程度、结果准确性等),并把评价结果抄送指导老师。
(二)实训室运行记录登记
实训室做好实训登记,内容包括实训班级、实训时间、实训项目、实训任课教师、实训分组、实训缺席学生姓名、实训纪律和效果,最后由实训任课教师签名,实训室存档。
(三)实训报告和实训考核
实训报告要求规范,教师对实训报告批改评分计入实训平时成绩。课程实训结束后,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训考核,随机抽取实训项目作为考核内容,项目相同的同批次考核,独自完成考试。对于单独设课的实训课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考核,计入学分。以理论课为主的课程实训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取消该课程理论考试资格,允许进行一次补考。实训课成绩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平时考核可分为实训课堂评价和实训报告完成情况。
八、实行实训效果评价,确保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到位
为了培养职业岗位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实训教学管理必须贯穿于实训教学的全过程,开展实训教学效果评价和实训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与监控。
(一)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与方式
1.实训教学项目开出率
实训教学项目开出率是指实际开出的实训项目数与教学计划 (或实训教学标准)所规定的应开出的实训项目数之比。可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实训项目开出率=计划规定应开出的实训项目数/实际开出的实训项目数×100%。
2.学生技能抽查
课程结束,教务处组织各院(系)按照实训教学标准对学生技能水平进行抽查来评价实训教学效果,先制定课程每个实训项目的评分标准。以任课教师所任教课程的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30%的学生(一般10人)进行技能水平操作,从课程开出的实训项目里随机抽取2个项目作为操作内容,每个项目50分,总分100分,取两个项目的平均成绩为该生的技能抽查成绩,60分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 10人中有6人合格或优秀则该任课教师任教的该课程技能抽查合格或优秀,其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主要依据。这样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客观而真实。
(二)实训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与监控
实训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是实训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应贯穿于实训教学全过程。
1.确定实训教学的质量标准:对实训教学要进行系统地全面地质量管理,首先必须制定出一套管理内容全面和量化的实训教学质量标准,根据实训教学规定的内容和管理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做成具体量化的指标体系,作为实训教学的质量标准。
2.过程管理与监控:实训教学质量是由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实训计划、实训教学标准、课程实训计划、实训内容、方法与手段、实训条件、实训组织、考核成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结果。所以,实训教学质量必须突出过程管理与监控。
3.实训教学档案管理与资料管理
实训教学档案必须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时监控相结合,确保资料完整、规范,便于发现问题、反馈信息、及时改进。
(1)实训教学基本文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实训计划、实训教学标准、课程实训教学计划、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卡片、实训项目汇编等。
(2)实训教学记录:实训教学授课计划表、实训报告样本、实训考核试卷、学生实训成绩表;实训室运行记录登记本;实训典型教案或讲义;实训教学质量检查、分析、总结材料;实训教学研究、总结、教改方案和经验总结。
(3)实训教学管理文件与规章制度:上级下达的实训教学文件;学校制定的实训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评价材料;实训教学人员情况一览表。
(4)其他资料:实训设备、材料经费投资分配情况统计表,实训设备、材料领用出库验收单,实训材料消耗统计表,仪器设备、材料损坏、丢失、赔偿报表,新开实训项目申请、验收材料,实训项目仪器设备配套情况报表,实训方法、实训手段、实训技术改进意见、实施情况及成效。
九、 按照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进行过程总结并持续改进
PDCA循环指的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或处理)四个阶段。
(一)计划阶段
该阶段主要通过分析研究,确定实训教学质量的管理目标和质量控制标准,制定质量保证的计划和方案。计划阶段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调查分析质量现状;第二步,找出实训教学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三步,分析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第四步,确定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
(二)执行阶段
该阶段是根据制定的实训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由相关部门组织实训质量保证计划的实施。
(三)检查阶段
该阶段是对照实训质量保证计划要求,检查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计划实施中出现问题的根源。
(四)处理阶段
该阶段即处理检查发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健全和规范管理制度,肯定和巩固成绩,提出整改措施,并在下次检查时重点考察整改是否到位。
高职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要以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主要目标,所以要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课程体系的确定,是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是行动领域的教学归纳,是按照教学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后用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行动领域。每一个学习领域均以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是通过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说明、学业评价方法等内容来确定的教学单元。
同时,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发展远景,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师、统计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课程来设置教学课程,并将设置课程嵌入到课程体系中。并针对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适时修订对应课程的课程标准,更新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以满足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变化的要求。
二、加强精品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和学生学习必备的教学媒介,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教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参考行业技能鉴定标准,编写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会计类一体化教材是实施“教、学、做”合一的基础。例如《基础会计》教材,在体现实用性的基础上,更要参照会计从业资格的考核进行编写。教师要明确学生要达到的从业要求,学生应重点掌握哪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对教师讲授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就有了一个参考的标准。如果理论与实践分开,理论势必达不到指导实践的目的,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专业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也要一体化,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接受,为真正的“教、学、做”合一打下基础。
三、重构课堂教学内容
要从新构建课堂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例如,《基础会计》最常见的授课顺序多是基本概念、科目账户、复式记账法、账户分类、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经营过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但也可以在进行授课时,介绍基本概念之后,先让学生认知会计报表,从会计工作的最后结果入手,先让学生知道会计工作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做这些工作。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也便于后面教学任务的开展。所以变化以后的授课顺序可以是基本概念、财务报表的认知、复式记账法、科目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制造业的经营过程、财务报表的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
再如《财务会计》课程,为了更好的做到“教、学、做”合一,可以考虑采取按照会计岗位(出纳业务、工资核算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存货核算业务、经营成果核算业务、往来核算业务、总账会计业务、综合处理业务)来讲授,按岗位设置讲授业务内容,最利于采用“教、学、做”合一,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也确保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熟悉未来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内容,达到毕业就可以上岗,减少了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适应工作岗位及自己总结提炼的一个过程,缩短了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真正的体现了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选用适当教学手段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学过程强调工作的导向性和工作流程,将课程按照实际会计业务的展开划分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再划分出不同的工作任务,针对每个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教、学、做”合一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运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相对真实的会计环境中学习,增强教学效果。如利用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取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形式,又可以采取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的形式,教师指导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不是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使他们主动地将学到的课内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五、加强软件硬件建设
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到公司去实习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每个实习单位接纳学生实习的能力有限,实习实训的主要任务还是要在校内完成。因此,要加大投入实习、实训的软硬件建设,为学生实践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岗位是非常必要的。要按照在校学生数建设多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配备各类主要的会计(如金蝶、用友等)教学软件和教学实习平台,建立多个手工会计模拟室,满足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出纳技能实训、手工记账模拟实训、税务实训、成本核算实训、财务管理实训及会计电算化实训的需要。要按照企业和公司典型的会计岗位设置建立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使学生具体模拟企业公司的会计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对会计类课程整体认识水平,为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打下基础。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工商业务模拟实训室、模拟银行等,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样化的实习实训场所,增加学生的感知认识和实践机会。
市场经济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由理论型转向实践型、单一性型转向复合型应用人才。高职学院《统计学》教学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课程改革探索如下:
一、《统计学》课程改革探索
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课程进行改革,本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是基于统计员工作岗位的项目教学,旨在培养高职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培养目标的改革。《统计学》培养目标本课程应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教学设计依据,以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为教学创新平台,以服务区域经济为课程建设宗旨,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运用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并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具体目标为:
(1)知识目标:具有统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运用统计知识的基础知识;具有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2)能力目标:能树立统计基础知识的新观念;能使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团队意识和强烈的事业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教学方法的改革。本课程以“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为主线的融合多种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如我院统计学课程是基于统计调查员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同时采用项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整本书知识点采用一个大项目为案例进行教学。如我们以《关于高职学生就业现状与分析》调查报告为背景,课本知识可以看作一个工作过程。教学内容实设计从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Excel表5个模块来进行,进行情景设计,而且前4个模块正好是统计工作的4个步骤。知识得到整合,知识“框架“形成;使学生每学习一点新知识,都能融入这儿框架当中,在加上运用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3.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教师应改变过去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教法,变成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方法。具体可进行以下操作。
(1)教师提出问题。比如讲问卷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简单问卷,学生自己研究自己设计,出现的问题可以讨论、查询或向教师请教。(2)教师指导阶段。学生完成自学后,要求学生进行展示,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某组学生设计问题:你的父母职业?问题没法回答。教师针对经常出现错的地方教师要重点讲,对于难点教师要反复讲,直到学生真正掌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变主体,教师变主导。指导学生对所要求掌握的东西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完整的概念。(3)总结梳理。对本节内容进行学习后,教师对小节要进行总结,章节进行整合,与工作过程融合,继续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4)布置课下预习和实践活动,进入下一节课程学习,如此反复,知识日积月累,学生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
4.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强教学实践环节。《统计学》课程高职学院经济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能运用统计方法进行调查分析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需要通过具体社会实践,同学们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
教学内容改革,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内容设置是按调查员工作设置,课本知识可以看作一个工作过程。教学内容实设计从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Excel表5个模块来进行,进行情景设计。
增强教学实践环节。对于统计课程大多院校课时40、54、或60课时不等。仅靠课内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环节。所以教师应上课期间布置作业,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践。如上完统计调查这一章,布置学生针对每组课题,课下搜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比如可组织学生实地调查搜集一手资料实地观察超市商品陈列,顾客衣者打扮,或者让学生亲自设计问卷,再进行调查。从选题方案设计,问卷设计、实地调查、到资料的汇总整理等,小组分工合作、人人参与、共同完成。不仅提高了设计问卷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针对每组研究课题进行二手资料调查,比如网上搜所引擎的使用,校内网站科研网的利用,图书馆有关图书的查找等。增强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科学研究能力。。
二、对高职学院的建议
1.开放对象设置根据每一个实训室内仪器设备的配置及能开展的实训项目,进行开放对象的设置,分为三种限制:学生限制、老师限制和无限制。
2.开放单元设置系统默认每一实验、实训室设置“开放单元”6个,并可以对每一个单元设置是否开放,设置指导教师、实训项目、配套设备和物品;开放单元(时间段):16:30~17:00,17:10~17:40,17:50~18:20,18:30~19:00,19:10~19:40,19:50~20:20。
3.预约时间控制学生至少提前2天进行预约申请,限制在预约时间生效4小时前可修改或取消申请。
4.小组人数控制实行组长负责制,一组人数最多人数6人、最少人数4人。5.开放预约开关遇到有特殊任务时,管理员可以关闭预约系统,并显示公告。
(二)预约申请管理
1.预约申请新增支持两种方式。A前台提交,如学生登陆后在线填写预约申请单,当前填写预约申请单的学生默认为小组长,同时从允许开放的学生库中选取组内成员3~5人;A后台提交,如管理人员在系统后台相应模块内代为提交预约申请单。提交预约申请时系统自动校验当前所有组员在当前预约时间单元内没有与已有的其它小组预约申请单冲突,预约成功则系统会自动发邮件或短信通知到小组长。
2.预约申请修改在有效期内可以进行变更,并限制小组长和后台相应管理员能在线修改,修改内容只限于:组内成员,每一次修改提交时系统自动校验当前所有组员在当前预约时间单元内没有与已有的其它小组预约申请单冲突,每一次修改成功,系统会自动发邮件或短信通知到小组长。
3.预约申请取消在有效期内可以进行取消已提交的预约申请,被取消预约申请自动失效,当前已预约单元立即被释放开放。
4.预约申请失效已取消的预约申请自动失效;预约申请对应的时间已过则自动失效。
5.预约申请删除若遇到特殊情况,实训室需要删除预约申请,限制只有系统管理员才能操作,删除预约后系统自动通过短信方式告知学生。
6.预约申请查询小组长及小组成员前台查询、后台管理员查询统计。
(三)开放使用管理
1.到课情况登记基于预约申请记录,值班老师对当日的实验进行实验前准备,勾选确认本次实验实训的要使用的实际仪器设备与物品等准备情况,值班老师进行到课情况登记。为防止学生预约后不到位的情况出现,超过预定时间15分钟后作为自动放弃,连续出现3次自动放弃的小组以后将取消预约资格和实训机会。
2.考核评价登记学生的实训成绩分好、良好、差三个等级,指导老师当日给予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是否按时到位,衣着是否规范;在训练期间能否按照操作流程认真训练;在操作过程中同组成员间是否有互相帮助、合作精神;训练结束后能否保持环境清洁、将物品整理归位等。指导老师给出的评价为小组成绩,组员成绩一致。
3.使用实时统计根据预约申请记录、到课情况登记和考核评价登记,系统可以实现:每一实验实训室使用状态实时查询,当天实训项目、批次、人员和指导老师和需要物品清单,按场地统计实际开展的课余实验室开放的实践教学人次和物品消耗量,按一定周期统计仿真医院实际开展的课余开放的实践教学人次和物品消耗量,按场地房号统计一定周期内的使用率,按仪器设备统计一定周期内的使用率。
二、系统实施总结和建议
(一)优势通过二个学年的实施,实训室预约管理系统展现出许多优点:
(1)使用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预约实训室进行实训项目的训练;
(2)以小组为单位的预约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预约系统的实施在保证正常教学任务外,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实训设备和场地的使用率;
(4)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实训结束后要求把物品整理归位,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5)保持实训室的整洁、干净,使得管理更加有序,也确保了实训物品的完整性并有据可查;
(6)将实训室预约管理系统中学生预约的次数、实训项目、实训表现和专业相关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有机结合使课程考核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养成。
一.问题的提出
校外实训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必然会考虑的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达到40%以上。学校需要酒店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酒店也欢迎学校帮助他们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这种基于自身利益的合作往往不能实现培养、提高人才质量的目的,想要达成双方的共赢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提高校外实训的效果,除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外,更需要从参加实训的主体——学生出发,让校外实训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更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只有满足学生真实需求的实训才能真正体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
笔者认为,校外实训效果的提升需要把握好两点。第一,校外实训的安排要遵循学生对实训认识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第二,每次实训方案要有周密的准备,实训考评要切实可行。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尽阐述。
二.校外实训的安排遵循循序渐进
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的安排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学校承担理论教学,酒店承担实践安排,且从时间的分配上来看,理论教学先行安排,实践教学结合毕业实习进行统一安排,例如普遍采用的“2+1”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易于教学安排,校内教学时间较长且较为集中,方面进行理论教学。同时,一般学生参与实习后无需返校,也受到较多酒店的欢迎。但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上来看,差强人意。原因在于学生长期“固守”在校内进行学习,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脱节,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往往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产生对行业的失望,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另辟蹊径,到别的行业发展,导致行业人才的流失。
另一种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交叉安排,保证学生求学期间实践学习的连续性。这种方式往往会给学校的教学安排和酒店的管理带来一些麻烦,典型表现在学校理论教学的时间安排会和酒店的实训安排产生冲突,也增加了学校对校外实训学生的管理难度。酒店也往往因为每次实训时间较短或者和酒店业务的淡旺季产生冲突而不愿意接受这种安排。但从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效果上来看,这种方式更易于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因为它将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并加以解决,减少了学生对就业工作的不安和不适感。因此,要大力提倡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和酒店都是教学的主体,只有两者相互融合,结合学生特点,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笔者根据高职教学的总体进度和人才培养规律,作了如下安排,见图1。岗位技能实训可根据酒店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安排,并对每位同学的实训内容进行统计,尽量保证学生能够实现酒店基层工作的轮岗。
三.校外实训流程和规范
校外实训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将学生送到酒店进行顶岗,而应引导学生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学校和酒店共同面对的问题绝非工作本身的问题,而更多的应是服务意识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行业发展前景的引导等。为确保每一次实训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对校外实训的安排进行了如下构建,见图2。
(一)实训准备
当前,学校实训准备阶段的工作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很多学生对实训抱有一定偏见,不愿意到酒店参加实训,将实训学习等同于出售廉价劳动力。试想在这样的心态下参加顶岗实习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有必要在实训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实训也是专业学习必须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教育学生踏踏实实从基层工作做起,校外实训除了学习专业技能外,更是提升自己在未来岗位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为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防止学生实训过程中产生退缩的情绪,可通过和学生签订“实习(实训)承诺书”来约束学生的散漫行为。让学生知晓在实训过程中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触犯了实训管理条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这也是锻炼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实训过程中
实训期间,学校和酒店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共同商量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学校不能将实训任务抛给酒店,某种程度上来说,酒店能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但很难承担起教育的任务,因此,学校要和酒店一起商量如何在岗位上培养学生。校企合作如果能够做到将酒店岗位纳入到教学平台下那将是最大的成功。
第二,定期回访,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尽管实训前对学生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要消除实训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倦怠、退缩、反抗等情绪是不可能的。学生对岗位的熟悉、对工作的适应、对和他人相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要允许这种问题的出现,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不要刻意回避而引发事态向不良方向发展。所以,实训指导老师、班主任、酒店的管理人员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时帮助他们梳理心理障碍,解决生活中 、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
第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学校指导老师往往不能和学生一起参加顶岗实训,因此,也就很难对每位同学进行科学的考核。所以,考核的任务就要落到酒店方面,但酒店方面也往往缺乏对实习生有效的考核办法,也就无法为学校提供公平公正的实训考核依据。因此,学校需要和酒店共同商量对实习生的考核办法,可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客人评价、同事评价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为实训指导老师进行成绩评定提供最有效的信息。
1.学生经济学素养不足、实际分析能力不够
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的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开设,这些低年级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学习主动性不强,更缺乏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缺乏经济学基本素养。尽管学生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甚至少数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知之甚少,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对经济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经济现象有效联系起来。[2]
2.学生文献阅读能力不高
通过实训课程近几年的运行,发现大多数学生文献阅读能力欠缺,不能对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也不能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到对项目工作完成有益的启发点,不能对文献进行有效借鉴。由于对相关文献未做深入学习,因此在实训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方向性不够明确,对项目所涉及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入。
3.前期知识准备不足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运行流程一般是:周一上午学生确定研究题目,接着由小组长与组员进行工作分工,各成员按分析完成各自工作,由组长汇总。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未能系统地对各个小组所涉及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知识等学生所学相关课程进行复习回顾,造成学生后期学习和先期知识脱钩现象,在运行相关工具分析实际问题时显得办不从心。
4.对学生学习引导不充分
由于学生实训时间一般只有五天,即一般从周一上午接受工作任务,周五上午口头汇报,实际工作时间只有四天半,时间较短,学生很难对相关的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计量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进行深入复习,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
5.学生写作能力训练不足,模仿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学生在参加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之前就已经完成过学年论文的写作,但由于学生不认真、指导教师不强调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的文献学习吸收能力、报告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在“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实践课程中发现,本科学生的文献学习能力和中文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
6.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综合实训成绩分为三种,一是原始成绩,二是学生自评分,三是最终成绩。最终成绩是在原始成绩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分修正而成。原始成绩一般由实验报告和实验汇报两部分组成,由于实验汇报只能随机抽取一位学生来进行口头汇报(而以该生的汇报成绩作为全组的汇报成绩),因此汇报成绩带有一定随机性。
二、“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创新教学法思考
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学生大四学习的特点,在以后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课程训练目标,明晰课程改革思路,优化教学创新环节,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3]“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在运行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任务要具体、可操作。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到:以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贯穿整个实训过程;以实验项目的理论工具为线索安排教学重点;实训过程由实验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团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项目设计、理论与应用工具复习、统计分析数据收集等过程,这样就能在实训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积极的参与者。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整个实训过程应做如下改革。
1.实训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是在实训项目开展以前,要对实训用到的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统计学基本理论进行简要复习。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内容,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主。统计学基本理论要以计量经济学当中用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为主。经济学理论主要以实训项目所涉及到的为主。在学生团队确实实训项目以后,实训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三个层次针对学生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复习指导。这一环节是目前实训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2.实训项目牵引阶段
本阶段对整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既要使学生实训项目有思考切入点,又要使学生理解实训项目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还要让学生最终完成一个实训报告。在此阶段,指导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侧重检查项目子任务完成情况,并适时为学生归纳总结写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对学生参与项目的引导不是简单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理论讲解、上机演示等形式,如计量经济学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等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动手实现,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应用。
3.实训项目完成阶段
本阶段是指实训项目的初步完成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完整实训报告的写作和汇报PPT的制作对整个一周的实训内容进行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借鉴各种现成的资料,按一定格式完成项目文档,并制作汇报PPT。指导教师在学生口头汇报之前,对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内容和汇报PPT的制作进行初步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实训项目汇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检验学生对实训报告内容的口头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由团队小组组长先进行汇报,主要介绍实训项目的组织策划、项目分工、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及项目时间安排。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取两位学生来对实训报告内容进行陈述,指导教师再做进一步的点评。这一阶段能对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