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消防中队安全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近年来我国乃至全球都发生了多起古城、古村落以及古建筑火灾,损失惨重。多发、频发的火灾形势将古城消防安全问题重新带回人们关注的视线,为我们敲响警钟。2019年4月6日,法国巴黎地标建筑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建筑损毁严重。2019年1月11日,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火灾,烧毁房屋343栋,受灾群众335户。同年1月25日,贵州报京侗寨发生火灾,烧毁房屋148栋,受灾群众296户。2020年5月4日,浙江温州永嘉县芙蓉村古建筑群之司马第大屋发生火灾,过火面积1246平方米。无情的大火不仅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还给传统文化保护造成严重威胁。绍兴古城是一座2500多年的历史名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载体,是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古城是以活态的、文化空间的形式存在,房屋耐火等级低,建筑内可燃物多、火灾负荷大,房屋布局密集,还有相当数量古村落、古建筑电源线路严重老化,村民缺乏必要的用电安全知识,大量存在私拉乱接电线,极易引发火灾,提高古城消防安全等级刻不容缓。
一、绍兴古城基本概况及火灾形势分析
绍兴是中国第一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包括越子城、石门槛(古越文化展示区)、八字桥(南宋文化遗产保护区)、嶯山(东晋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区)、鲁迅故里(近代文化遗产保护区)等历史文化街区、9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和近百处文物保护点,常住人口约为14.4万。(一)古城特点。古城有着“两多一高”的特点。一是文保和历史建筑较多。古城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7处,省级文保单位7处,市级文保单位71处,文保建筑密度高,木结构建筑多。二是新建大型综合体、高层建筑多。与国内其他传统古城不同,绍兴古城内有新建大型商业综合体银泰城、咸亨新天地等,其他新建高层建筑超过30幢。三是社区人口密度高。古城内有百草园、花园、西小路、燕甸园、北海、罗北、铁甲营等七个社区人口密度超过200人/公顷,人员活动、居住较为密集。(二)古城火灾统计及原因分析。笔者统计近五年来绍兴古城内发生的火灾共90起。从起火时间来看,早上7点到8点,中午11点到12点和晚上18点到20点这三个时间点起火风险较高,起火次数占总数的52%。上述三个时间段为用火用电高峰期。从火灾发生地来看,住宅火灾起数43起,占总数的48%;商业餐饮类场所火灾起数19起,占总数的21%。商业用地集聚区和老旧小区火灾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新建小区和其他地区,历史街区嶯山街明显高于其他街区。从起火原因来看,电气火灾39起,占总数的43%,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29起,占总数的32%,用火用电引发的火灾占起火总数的三分之二。综合分析,古城内居民用火用电不规范,电气线路敷设年代久远,不能及时维护更新,并且用电设备在原基础上大量增加,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托古建筑开设的餐饮场所用火用电量大,日常管理不规范,也是古城火灾的另一个集中点。
二、古城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一)消防基础条件差,先天性不足较多。古城历史街区内长街窄巷分布较多,空间以人行交通为主,道路宽幅多为2.5-3米,不具备消防车辆通行条件。街区内以木材构建筑为基本元素,各类木构件年代久远,致使先天易燃的木材成了“全干材”,易燃性提高。古城有众多保留完整的特色台门建筑,宅院四面围合,建筑相互依附,防火墙隔断空间有限,一旦发生火灾易形成连锁效应,造成火势蔓延。历史街区内消防设施以室外消火栓为主,但古城内460个室外消火栓多数集中在新建道路两侧,街区内分部较少。(二)建筑产权和功能复杂,火灾隐患突出。除面向公众开放参观的景点建筑和新建的建筑外,古城内多数老旧建筑、文保建筑仍为居民居住使用。一是违建普遍,违章建筑遮天蔓延。在日常生活中,台门建筑出现较多违章建筑用来遮阳挡雨,进一步压缩建筑开敞空间。二是生活杂物堆积多,走廊过道空间狭窄。三是各类线路交织分布,线网安全隐患大。早期建筑内部设计没有独立水电设计,走线相对随意,随着用电电器增多,线路铺设越发密集。四是日常用火条件较差、使用方式不规范。古城内老年人较多,日常用火习惯不规范,有部分居住老人还在使用蜂窝煤。(三)责任主体欠明确,日常管理松散。绍兴古城文物建筑多,又是一座旅游名城,属地街道、社区以及文保、旅游、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政府职能部门职责交叉,呈多头管理的态势。对历史街区内老旧建筑出租用于经营餐饮、娱乐、住宿等部分高危场所,不能明确管理主体,不能明确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和消防管理人员,场所也未按照要求落实日常巡查检查、消防宣传、灭火疏散逃生演练等工作制度,消防安全设防等级不高。(四)应急处置力量不足,处置能力欠缺。除3个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站覆盖古城以外,古城也已经结合社区办公用房、老旧小区车库等空间建设了一批微型消防站,历史街区所在社区基本都配备有社区微型消防站,但这些站点并未派驻专职工作人员进行值守,且值班人员缺乏专业的消防技能培训,普遍不会使用消防水泵等设施,对比历史街区内古建筑群的火灾危险性、蔓延速度,应急处置力量人员、装备以及处置能力仍有所欠缺。
三、从加强技防措施作用入手,提出加强古镇消防工作的措施
古城消防安全具有其自身特点,其火灾不仅以扑灭火势为目标,更是要最大限度保护其文物建筑、最大限度减少文物损失。因此,古城消防工作应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治理责任体系,制定各级政府、部门、街镇、行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清单”,实现消防管理社会共治,重点坚持“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古城内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风险报告和管控承诺机制,履行法定管理职责。定期组织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和基层监管人员岗前培训和业务知识更新培训。除了以上人防手段以外,笔者从加强技防措施入手,合理利用现代消防技术成果,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一)深化源头快速预警,建立智能防控体系。1.利用物联网技术精准排查火灾隐患及时预警。建立古城“智能预警”系统,针对古城内部居住出租房、合用场所、独居老人住所、电动车停放点、厂房仓库、沿街商铺、集体宿舍等关键领域“小火亡人”问题,通过安装无线智能感烟探测器、无线手动报警装置、无线声光报警器、电气监控设备、智能充电桩和可视监测系统,实现实时探测烟气、高温、燃气以及监测记录电气线路及设备的电流、剩余电流和温度等数据,一旦采集到异常信息,系统自动通过声光、手机向承租户、房东、基层网格员发出警报,并同步将报警信息发送至附近微型消防站、消防队,实现火灾自动多级报警。2.利用“掌上”单位自主管理系统强化责任落实。可以运用RFID,无线传感等技术,依托无线、移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技术,破解单位自我管理难度大、人员管理更换快、管理模式不一致、“四个能力”知识不熟悉、演练演习情况不及时、隐患排查情况不透明等问题,建设统一的“掌上”单位自主管理系统,通过实时掌握单位基本情况、地理信息、消防设施、消防巡查、消防评估、演练培训及宣传等基本资料,实现对古城重点单位日常管理、培训指导、交流学习“指尖化”,进一步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二)创新监管手段,建设古城特色消防管控模式。1.实行消防基础信息循环采集。落实古城网格员每月对辖区小微企业、文保单位等重点建筑进行一次全面走访,重点采集员工数量、消防安全状况等动态信息,实现动态信息每月循环更新。落实镇消安办和村社区等组织每季度对城镇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消防通道和微型消防站等进行一次核查,重点采集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布局、智慧消防物联网终端设施、微型消防站执勤力量等基础信息,实现基础信息每季度循环更新。依托当前镇街均已建成的基层管控平台,所有消防元素信息在平台的城镇地图上集中展示,着力提升数据和信息分析研判能力。2.推行消防隐患检查督改外向循环。落实政府部门相关科室和网格员实地检查、督改等信息通过消防监督管理手机app上传隐患检查、整改照片至平台,由平台值班人员根据隐患照片情况进行分工和销案确认,实现隐患督改机制循环落实。为确保信息真实,可由平台自动定位检查人员手机位置,上传照片自动添加检查单位名称和拍摄地址水印。古城所有智能烟感温感、智慧用电终端传感器和相关视频监控信息和实时状况,定时在镇街基层指挥中心循环滚动直播,实现重点部位循环管控。(三)开拓宣传途径,加强消防安全教育。1.建立科技化消防宣传教育基地。充分利用上大路望火楼等历史文物建筑,将其提升改造为宣传教育基地,设置知识学习、技能实践、隐患排查、逃生体验等区域,融入VR、AR等高新技术手段,以互动式的答题和体验式的游戏设施,打造展示古城消防文化的体验区。将基层网格员等一线监督人员、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安保人员、学生、游客等请进来,让群众掌握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推进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逐年提升。2.建立重点区域消防安全自动提示系统。在古城的文化旅游景区、历史街区、大型公共互动中心、轨道站点等消防安全重点场所建立以公共移动通信网络为基础平台的安全风险提示短信系统,平时向进入该区域的人员安全防范和逃生知识等消防短信,重大火灾发生时及时消防逃生信息,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四)集成精准数据,加强灭火救援“精确指挥”。1.充分采集共享各类数据资源。加强5G通信和传感网络相融合的消防信息化运用,建立古城消防指挥辅助平台,通过采集古城内智慧消防物联网终端设施、社区消防站值勤信息、消防队站地理位置、重大危险源参数指标和作战对象灭火预案等消防基础信息,实现消防资源集成共享,为政府调动力量提供辅助决策。采集道路视频监控系统,汇接实时路况、周边水源、视频监控等数据资源,建立多维度分析评估模型,全面提高接处警准确性和针对性,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全过程、全要素指挥体系。2.建立高效精准联勤体系。在建强古城小型消防站和微型消防站的同时,打破传统调度模式,建立古城微型消防站联勤联动平台,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一键式调派火警500米范围内所有微型消防站,第一时间形成预警点位与各级响应单位的工作合力,有效提升各应急救援力量之间的联动处置效率,达到“反应迅速、覆盖全面、多方支援”的目标。同时,可以通过开发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实现国家消防救援队伍与微型消防站互通互联,实时掌握队伍动态,形成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微型消防站联勤联动体系,真正做到“小火不出社区、大火不出街道”。
以上提出的各项措施,对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古城消防工作中大量人力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一次很好的探索,对政府和职能部门加强古城消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开展古城消防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所在地区突出问题,在积极督促有关单位压实主体责任的同时,结合旧城改造、文物修缮同步增设智能消防设施、设备,在实战性、实用性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合理运用科技力量来做好古城的消防工作。
参考文献:
[1]白铁柱.浅议历史文化名城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以大理古城为例[J].北京:经济日报社,2016:39-41.
[2]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N].四川日报,2019-05-28.
[3]陈成.历史街区中古建筑的火灾隐患及预防措施分析[J].深圳住宅与房地产杂志社,2020:259.
[4]张庆顺,赵柯,马跃峰.基于安全街区理论的历史古镇防火设计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2019:146-151.
[5]王刚.互联网+古建筑智慧消防系统[C].杭州:事故预防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018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6]曹洪斌.历史街巷消防安全适应性研究[J].北京:中国房地产研究会,2018:35-36.
[7]王久平.提高智慧消防技术创新能力人防技防共护安全[J].中国应急管理,2019,(11).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消防安全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必须要及时进行创新,改进现有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保证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一、网格化管理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1.1有利于提高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效率
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应用网格化管理,可以将整个管理区域分成多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内都有对应的消防防火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人下面还有部分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处理一些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事务,比如消防安全资料的收集、消防安全问题的及时上报等。在进行消防安全信息收集时,最好是询问当地居民,因为当地居民在该地区已经生活了很长时间,对周围的环境比较熟悉,所以提供的信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在获得这些准确的信息资料以后,可以对管辖区域内的火灾隐患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合理安排消防防火材料与设施,采用科学的处理措施,解决实际的火灾隐患问题,降低其管辖区域内火灾发生的几率,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效率[1]。
1.2有利于加强消防防火安全监督能力
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整片区域划分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建有消防安全管理小分队,每个消防安全管理小分队负责对应地区的消防安全排查工作,以保证该地区的消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这种小分队排查的方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独立性,由于每个小分队只需要管辖一部分区域,所以在进行排查时可以更加全面、仔细,在保证排查工作质量的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排查时间,提高消防问题排查的效率,对管辖地区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督[2]。
1.3有利于提高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水平
网格化管理方式将整片区域划分成多个部分,每小区域当中都有专门的消防信息收集人员,负责将收集到的信息提交,可以说网格化管理方式具有十分丰富的信息来源。消防部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建立起专门的信息交流分析平台,将这些消防信息统一收集保存到平台中,而后对这些消防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重点分析其中的数据部分,并进行准确的评价。这样,就不需要消防部门的人员四处奔波从各地获取资料信息,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从动态管理转变为静态管理,通过信息交流分析平台直接对区域内的火灾详情进行了解,如若发现问题,也可通过信息交流分析平台消防预警信号,提醒广大人民注意安全,并且及时排出消防人员前往问题场所进行针对性地处理,从而提高消防部门的防火安全管理水平。
1.4有利于推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发展
在网格化管理模式下,每个小区域中的消防安全管理负责人都可以及时发现管辖区域内的火灾隐患问题,根据责任落实制度的相关规定,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区域、落实到个人,可以有效提高消防安全检查的实效性。由于网格化管理已经将各区域的划分界限明确出来,所以在发现火灾隐患问题并要求整改时,很容易将整改的相关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加强火灾隐患整改力度。
二、网格化管理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实施办法
要想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提高消防防火安全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如果居民小区属于老式住宅,缺乏专门的小区物业管理,那么小区的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应由拥有建筑物产权的人员或单位负责;如果小区住宅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单位,则由收取小区物业费的相关部门负责;如果小区住户没有缴纳物业费,其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则由所属社区负责[3]。
2、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应与当地的公安机关相互配合,确保消防安全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效率。
3、及时对管辖区域内的安全环境、消防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解,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消防安全管理方案。
4、定期对管辖区域内各单位的消防工作进行考核,对消防工作不到位的要求整改,并给予一定惩罚。
三、结束语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将其应用于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当中,可以有效提高消防防火安全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加强消防安全监督能力,推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发展。因此,消防部门必须要加强对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力度,切实提高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高层住宅楼典型火灾事故案例
案例一、2011年2月3日零时13分,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b座公寓楼发生火灾。火灾是业主燃放烟花引燃b座11层1109房间南侧室外平台地面塑料草坪,致使建筑外窗破碎,引燃室内可燃物,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
案例二、2010年11月15日14时15分发生的位于上海静安区胶州路728号的一栋28层高层公寓楼火灾共造成58人死亡,70余人受伤。
由以上两起案件可以看出,由于消防设施未能及时发挥作用,以及群众未能掌握正确的火灾逃生等因素,导致了严重人员伤亡。所以,做好高层住宅小区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2 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消防法》第16条对单位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进行了规定 企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消防控制室应当24小时有操作人员值守,及时处理报警信号。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3 当前物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消防管理经费的不落实,造成物业管理及消防管理不落实
消防安全管理经费涉及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费,管理经费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开发商提供的一定比例的物业管理维修资金;二是,物业管理公司向业主或物业使用者收取的物业管理费。而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仅靠契约,物业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的不规范,使缴纳者产生误解,因而消防管理费用难以收取。
3.2 物业管理的职业队伍未形成,消防管理不规范
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社区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基层管理体系,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物业管理的职业队伍尚未形成,作为专业技术性较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更是严重缺乏,面对物业管理中设置的现代消防设施,物业管理人员往往知之甚少。
3.3 各责任主体消防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
物业管理单位承担着公共部位的消防设施管理、维护,对于安装在居民家庭内的消防设施(火灾探测器、喷头等)由于工作时间错时、人户困难等原因,很难按时进行有效维护;街道、社区居委会由于缺乏消防专业人员,较少开展防火检查、检查时也很难发现火灾隐患;作为居住小区消防监督管理机构的公安派出所,从职责、警力等方面很难对涉及改变消防设施使用功能的室内装修进行监管。
3.4 业王消防安全意识及维权意识低
由于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许多业主使用大量可燃材料进行室内装修,装修过程中,普遍存在电气线路及设备安装不规范;私自改装燃气管线及设备等不安全行为;随意拆除、封堵、遮蔽消防设施。大部分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诉求停留在环境卫生打扫、公共照明保障、电梯服务、绿化养护等方面,而对消防设施的管理很少关注,不关心自身消防安全方面的权益。
3.5 承建商建管脱节,留下火灾隐患
目前一些开发建设项目与物业管理存在明显的脱节,未从物业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全过程出发来设计、施工和监督。这种建与用、建与管脱节的现象,造成物业投入使用和消费过程中建筑消防安全分区、分隔、疏散不合理,消防设施设备不齐全不配套,留下先天隐患。
4 解决物业消防管理问题的对策
4.1 规范物业管理单位消防管理行为
物业管理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准入、等级评比时应增加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要求和人员数量要求,明确物业服务单位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应承担的责任: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和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对共用消防设施、器材、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进行维护管理。
4.2 加强消防监督管理
公安派出所对物业服务单位履行消防管理的职责应加强监督。依法定期督促物业服务单位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对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小区,在房产交付时,督促房产开发商、物业服务单位向业主发放装修消防安全须知;帮助居民成立多种形式的互助组织,帮助制定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社区居民开展逃生自救演练等。
4.3 建立高素质的物业消防安全管理队伍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88-02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型医院出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里,为广大人民群众就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由于医院人流量大,设备多,易燃易爆物品多,建筑密集,弱势群体(病人)居多,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近几年来,医院的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时有发生。2003年11月8日1时30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医院住院部病房因电气线路短路发生火灾,造成7名住院治疗患者死亡,过火面积495m2,直接财产损失40万元。2005年12月15日16时30分,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配电室因供电电缆短路引燃可燃物起火,过火面积达5714平方米,火灾造成39名患者死亡,182名患者受伤住院治疗,火灾直接损失821万元。2011年12月9日,印度东部城市加尔各答一家医院于凌晨3点左右发生火灾,造成89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为病患。本文就医院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进行探讨,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1 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1.1 建筑结构容易留下先天患
近几年,随着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类大中小型医院层出不穷。当然,对于一些新建的医院来说,工程在施工前和投入使用前当地消防部门都会对工程图纸设计及工程施工进行严格审查验收,基本能够杜绝先天性的火灾隐患。但对于一些利用原有非医院建筑进行改造时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民营私立中小型医院来说,涉及到改变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现行国家技术规范中关于对医院的消防设计要求,往往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包括新增自动消防设施、安全疏散等难度较大,一旦把关不严或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容易留下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1.2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不畅现象普遍
据调查和平时工作时发现,大多数中小规模的医院考虑的防盗的要求,经常性的将部分安全出口的门上锁;同时,部分楼层的疏散通道也时常被一些医疗设备等物品堵塞。这些违法行为导致一旦发生火灾,严重影响人们的疏散逃生和消防队员的灭火救援行动。
1.3 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严
医院中涉及到易燃易爆的场所部位较多,常见的易燃易爆场所有燃气锅炉房、高压氧舱、液氧供应室、消毒间、化学试剂储藏室、药品库房等,当然,医院一般对于大家熟知的认为容易发生易燃易爆的场所或部位管理比较严格,但对洗衣房、被服中心、病区小仓库、放射科储片室、病案室、图书室、手术室、病理科、检验科、制剂室等场所或部位的管理却常常被忽视,例如手术室中所使用的麻醉剂、生化检验及实验室每天都要接触和使用各种化学试剂,有时还需使用的酒精灯、煤气灯等明火和电炉、烘箱等电热设备,如果管理不当,也极易发生火灾,造成严重的后果。
1.4 忽视电气线路
目前医院大型设备与日俱增,不少医院舍得投资几百万购置先进设备而不愿拿出几万元更新陈旧线路,部分场所或部位因线路老化而为及时进行维护,还有就是对于新增或新调整的设备临时乱拉乱接电线,新建筑也常因调整科室、更改原设计用途、电力超负荷等出现火灾隐患。
1.5 依赖消防设施,忽略技能培训
目前,各类医院内配备的消防设施应该说是比较齐全,自动化程度也比较高。而大部分医院的消防力量却尤为薄弱,只是仅仅依靠消防控制室的仅有的几位员工或是保卫科的几名员工负责全院的消防安全,而忽略了义务消防组织的建立和对医护人员消防知识和技能培训。一旦发生火灾,紧靠现有的消防力量很难自救。因此,每一位医护人员消防安全素质高底,直接影响火灾预防和扑救。
1.6 重视明火,忽视高温
多数医院都对食堂煤气炉、科室电炉、施工使用电焊和吸烟做出很多安全规定并定期检查。但常忽视对治疗用的红外线、频谱等电加热器以及电烘箱、电取暖器、电热水器、电消毒碗柜的检查和监督,一旦使用不当或用后不及时断电,其火灾隐患不次于明火。如放射机房装有固定或移动的X线机。X线机常见电路故障有断路、短路和零件损坏等,进而造成电器起火。X线机使用的电压要求较高,当电子的能量在转化为X射线时,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热能,具有潜在的火灾危险性。
1.7 设备维修使用电气焊监护不力
在设备维修动火过程中,不按照动火审批程序的要求,随意性很强,监护人员和设施不到位,发生火灾后小火酿成大灾。
可以说,医院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必须执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才能杜绝各类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才能成为老百姓放心的救死扶伤的场所。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医院消防安全隐患的对策及措施。
2 医院消防安全隐患的对策及措施
2.1 严把消防审批关
对于新、改、扩建的医院,建设单位应该按照要求在工程施工前将工程消防设计图纸报当地消防部门审核或抽查,未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不得动工;工程在竣工投入使用前,同样应向当地消防部门申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当地消防部门应当加强工程施工检查,及时上门服务,帮扶指导建设单位整改问题。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2.2 加强医院消防力量建设
各类医院要建立院长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各科室主任(科长)为本科室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消防安全体系,并设立专门的消防管理部门,负责对全院的消防安全进行管理。以科室或楼层为单元成立义务消防组织,负责本区域的火灾扑救、人员逃生等。加强对消防控制室的管理,严格落实24 h值班制度,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
2.3 坚持防火巡查制度,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坚持做好每日防火检查,“谁检查、谁负责”,切实整改火灾隐患每日防火检查是确保医院消防安全的重要手段。医院消防管理人应对医院消防工作采取“严防死守”的措施,每天坚持下病区、宿舍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完整及性能进行逐个查看、测试,对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进行疏通,对杂物间进行清理,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认真记录。能现场整改的,当场检修或更新;不能现场整改的,要及时上报院领导进行限期整改,如果自身无法整改的应及时向消防部门报告,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4 加强管理,重点监控
对医院的高压氧舱、病理室、手术室、药房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对易燃危险药品应限量存放,一般不得超过一天用量,以氧化剂配方时应用玻璃、瓷质器皿盛装,不能用纸包装。手术室内非防爆型的开关、插头,应在施行麻醉前合上、插好。必须等手术完毕,乙醚蒸气排除干净后,方可切断或拔去插头。室内应备有二氧化碳灭火器。
2.5 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演练情况不断修正和完善应急疏散预案,提高其实用性。同时经常组织医院的医生、护士参加疏散演习,增强对火灾危害性的认识,学习实用的灭火技巧,以提高内部员工的综合消防素质。
2.6 抓好防火宣传,加强消防知识的普及与培训,扩大防火群体
医院消防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火宣传和消防知识的普及培训。接受消防知识教育的人群越多,发生火灾的几率或火灾受损的程度就会越小、越低。这就要求医院主管消防安全的领导定期对专兼职消防员、重点工作人员、临床各科医护人员、新分配职工、保洁员工等各类人群进行消防知识培训,不定期抽查、考核;并经常邀请消防部门专业人员到医院开办消防知识讲座,同时在病室中广泛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教育,以扩大防火的社会覆盖面,增强防火力量,充实消防队伍,尽可能地减少火灾的发生或在火灾发生后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7 严格执行设备维修动火制度
单位动火要严格动火审批制度,按一、二级动火审批要求进行报批,同时要落实监护人员和必要的消防设施,对动火现场的可燃易燃物品要进行清理,确认安全后方可动火。
做好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还需要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不断的完善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只有真正做到制度措施明确,设施器材完备,管理责任到位,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及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我们定义的高层建筑通常是指:高度达到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者总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高层建筑施工现场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火灾隐患较多,同时,逃生困难与施救困难,使得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消防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二、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施工人员消防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许多建筑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不少建筑施工现场都雇的是农民工,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安全培训就进入施工现场。他们缺乏专业的技能,更没有较高的消防安全意识,使得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同时,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或者项目部基层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管理意识较为缺乏,最终导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低下,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
2.2、建筑施工现场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时高出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关键,然而,有不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些消防安全上的盲点。例如,一些施工单位受工期影响不断赶工程进度,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标,而忽视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如用火违章,电气电线线路违规接拉,没有及时开展防火防灾监督工作等。
2.3、建筑消防设施定期维护、检查制度不落实
现代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公共建筑,其内部都会设置多种消防安全设施,一般都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联动系统或者防火卷帘操作系统等。若要确保这些设备时刻处于安全工作状态,则需要定期维护,做到预防为主,并建立与健全相关检查制度。然而,许多高层建筑的安全消防管理并没有设有固定的检查维护人员,消防工作主要由产权单位委托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根本没有去定期维护、检查、操作上述各种消防设施,不符合当今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三、高层建筑施工必须采取的消防安全措施
痛定思痛,为防患类似事故重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及其消防安全措施的特殊性,提出如下三点处理办法及建议:
3.1 改进传统施工工艺,使用阻燃型保温材料、阻燃型安全网
淘汰易燃材料,开发新型建筑节能保温材料及施工安全防护网;改进传统施工工艺,推广施工新技术。这是一项从源头上消除高层建筑防火隐患的最有效途径。确保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最好的办法是预防,使用阻燃型保温材料、阻燃型安全网(聚乙烯密目网),同时改进传统施工工艺。
3.2 做好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是世界性难题,至今无任何有效的办法,重点还是要做好消防安全防范措施。结合我国目前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我认为主要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改善现场不良作业环境两个方面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把防火工作做在平时,采取防控措施,消除现场安全隐患,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与结构功能和使用安全。
3.2.1 建立有效的防火管理制度。
建立有效的防火管理制度,例如火险报警制度、动火审批制度;在施工区限制吸烟及火源管理制度;易燃易爆物品储存、运输、使用管理制度等,规定易燃易爆物品必须设置专库,隔离存放,专人管理等。
3.2.2 按规定动火作业,做好防火应对措施
动火作业按规定办理,电焊作业人员持证操作,现场配置有效消防设施和防火应对措施,并派专人监护。作业前要检查现场环境,下班时要检查焊割现场是否残留火种隐患。发现隐患并加以及时处理解决,严防违规冒险作业。
3.2.3 施工现场防火设施设备齐全
施工现场应按施工总平面图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现场消防器材充足,消防设施完善,建筑材料及杂物有序堆放,消防通道畅通,一旦发生火灾,扑救方便。
3.2.4 消防给水正常
高层建筑施工期内,消防水源及管路、出水嘴设置必须到达顶部施工楼层工作面,并确保加压水泵扬程达到有效高度,现场设置储水池及抽水自动调节控制开关装置。
3.2.5 用电装置和电气线路符合规范
施工机械及照明使用的各种临时用电装置与电气线路和配电箱(柜)必须符合《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禁止使用不合格或破损电气设备材料,胶质线、花线不得用于临时用电场所。各种电气线路不准私拉乱接,不得拖地或与金属物、易燃易爆物接触,应按规定采取保护措施,电气故障应及时检修排除,确保绝缘或接地良好,防止漏电、短路起火。
3.2.6 提高警惕,多方合力抓消防安全
作为施工单位应改进经营管理,编制含有火灾事故内容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向员工交底、教育并定期组织演练;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花大力气落实整改,政府主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依法治理,并出台一些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新举措,支持与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3.2.7 其他防范措施
在建建筑物内及仓库间严禁住人、做饭,严禁吸烟、生火采暖;高层建筑必须设置消防应急通道;强制推广使用阻燃材料及阻燃型安全防护网;加大消防宣传培训力度,建筑施工单位经常举办消防知识培训,提升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公众安全避险和自救逃生能力是防范火灾事故和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原则。
四、结语
消防安全防范工作作为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时刻防范,强化消防安全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对设备及时进行维护及检修,施工人员时刻自律,依法施工,有效的将危险因素控制在最低。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消防隐患关系着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等,一旦发生火灾其经济损失及人员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让我们行动起来,切实在施工工程中,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马伟明 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及预防[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08)
[2]王涛 浅析中小城市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J]-山西建筑2011(22)
【关键词】 “三合一” 消防安全 现状 成因 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大量集住宿、生产、加工、经营等场地混合设置在同一建筑内的商业“三合一”场所大量出现,各类火灾事故多发,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财产造成巨大威胁。例如:2012年12月25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一门面方发生火灾,造成3人死亡;2013年1月6日上海市一家农贸市场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6人死亡,10余人受伤。而根据相关统计,发生在“三合一”场所的火灾、爆炸事故占火灾总数比例逐年上升,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屡见不鲜,给地区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危害。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切实做好商业“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下面就从“三合一”现象的现状、成因、火灾隐患,以及预防“三合一”场所火灾的方法对策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思考“三合一”场所如何治理才能达到有效根治,才能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才能为我们的生命营造和谐安定的安全环境。
1 “三合一”场所的现状和成因
近年来,全国各地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在地区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长期的对本地区走访排查调查发现,池州市贵池区“三合一”场所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小型服装厂、宾馆、餐饮、储存场所、机动车维修、各种易燃易爆物品经营场所等。这些场所经营结构复杂,所涉及的经营模式和经济种类众多,大多以个体工商户和无证经营的家庭、个人的经营方式为主,以小型服装加工厂为例,池州市贵池区397家小型服装加工厂,其中有一半以上厂房均存在“三合一”现象,并伴有以下几点问题:
(1)安全疏散问题严重,多数消防疏散通道拥堵。从排查情况来看,265家厂内的唯一疏散通道被堆积的大量货物阻塞,占总数的67%,其中154家设置影响疏散和施救的防盗铁栅栏,占总数的39%。
(2)居住人员复杂,弱势群体居多。对全区397家“三合一”小型服装加工厂成份分析,主要有以家庭作坊为主的家庭住宿和以外来人员为主的员工住宿。这些场所普遍集加工、储存、办公、食宿为一体,在同一建筑、同一空间内既有生产又有食宿的就有246家,占总数的62%。
(3)建筑耐火等级低,装修材料不能满足防火要求。调查发现:有131家小型服装加工场经营户为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自行增加夹层,夹层楼板和楼梯往往采用木质材料或未经防火处理的钢质材料,占调查总数的33%。
(4)电器使用不规范,用电线路集中混乱。被检查的场所中,90%以上都存在电线私拉乱接,空调、电灯、电热器、电动机、广告牌线路布置零乱,线路没有穿金属管或阻燃的PVC管进行保护,接线处没有设接线盒,总线处未安装电气过载保护装置等现象。
(5)物品堆放杂乱,排烟通道受阻。397家“三合一”服装厂内,有195家在窗户、通风口等自然排烟通道处堆放大量杂物,封堵了有效地排烟通风设施,占总数的50%。一旦发生火灾,火场产生的烟雾与热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疏散人员的视线,导致人员缺氧而窒息死亡,造成火势加速蔓延,妨碍战斗员的侦察救人和进攻。
(6)建筑消防设施不全,灭火器材缺乏。很多经营业主由于受“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作崇,只考虑自身经济利益,消防投入不足,消防器材配备缺乏,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缺少对基本的防火、逃生知识缺乏了解,对火灾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单位场所面积小,建筑物情况都在视野范围内,一旦发生事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控制。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火灾处置能力。
(7)人员安全意识差,消防责任不落实。大多数“三合一”场所上至业主,下至员工,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消防安全意识差,员工消防安全观念淡薄,缺少相应的消防培训,灭火和逃生常识缺乏,没有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没有落实相关责任,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淡薄,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很难组织起有效的灭火和逃生,容易导致人员伤亡。
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伴随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不断扩大,个体私营经济逐渐占据市场成为政府鼓励和支持的经济类型。一些投资少、成本低、规模小、工艺简单、经营方式机动灵活的“三合一”企业应运而生,某些房地产开发商则利用商家的这种需求,在建筑设计施工上,形成了以楼下经营、楼上储存经营模式存在的“三合一”建筑。
其次,商家对社会治安的信任度低,导致各家各户都宁愿通过安装防盗网的方法来换取“安全感”,这样就无形中便将消防通道“网死”。从调查结果来看,有67%的 “三合一”小型服装厂建筑在唯一的安全出口处堆积货物和生产原料;其中有39%的厂房在窗户、阳台处设置了影响疏散和救援的防盗铁栅栏。这治安防范措施虽然在防范各种违法犯罪行事件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大量的火灾事实告诉我们:火灾烟气无法及时排出、金属卷帘门受热变形和窗户上安装铁栅栏导致安全疏散通道不畅和灭火救援困难是造成火灾时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对商业“三合一”进行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不但要在现实状况加以限制,而且要从政治层面加以引导,从法律层面加以规范。
2 “三合一”场所的整治对策
(1)通过“网格化”管理,全面排查整治火灾隐患。消防管理重在经常,也难在经常,2012年,贵池区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对全区397家小型服装厂火灾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治,取得了良好成效。因此,在对“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时,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保证消防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发动各乡镇、街道、社区积极参与消防安全集中行动,每周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摸清辖区单位底数,并登记造册,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下发书面通知督促整改,逾期不改的移交公安派出所或消防部门依法查处,着力构建全覆盖、无盲点的隐患排查网络。
(2)通过宣传手段,增强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主动将“三合一”场所的现状以及危害向党委政府汇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发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政府有关部门在“三合一”型商业区内部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不断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争取得到更多的群众支持,加强对生产经营业主、员工和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培训,大力普及相关消防法律法规和基本的防火灭火逃生常识,最大限度减少“三合一”场所发生火灾的危害性。
(3)通过法律手段,加强“三合一”场所监督。消防部门首先应当会同城建、工商等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三合一”建筑的法律界定和防火要求作进一步的明确。这样才能使“三合一”建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大大提高监督执法效率,有效控制“三合一”建筑火灾事故发生。同时结合“96119”火灾隐患举报电话,发动群众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检举,积极配合执法工作,对于照成严重后果的隐患单位,必须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4)通过与社会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加强火灾隐患源头管理。要使消防管理能够适应“三合一”场所的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消防社会化。建筑立项、设计等环节中要明确使用功能,建筑设计未经消防部门审核同意的,建设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施工单位不得投入施工,工商部门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必须将消防行政许可作为受理前置条件,对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方可办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和制止“三合一”建筑的产生。
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隐患关联因素很多,消防管理、监督和整改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但要依靠消防机构的监督管理,还要靠社会各界的全员参与;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积极的态度,还要有先进的消防技术作支撑。要通过建立严格的消防监督管理机制,通过消防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有效地解决火灾隐患的问题,实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1、公众聚集场所火灾的特点
1.1建筑功能复杂,用电量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进一步增长,人员密集场所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员密集场所不断增多,多数位于功能复杂的综合性建筑内,易于发生火灾。
1.2室内装饰装修一般使用可燃材料。公众聚集场所如:商场、旧点、歌舞厅、洗浴为达到装潢效果,采用大量木材、塑料、纤维制品等可燃材料,其它装饰一般也使用了易燃可燃材料,加大了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1.3用电设备多,控制难度大。公众聚集场所照明、电器等设备品种数量多,线路敷设复杂,若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局部过载、短路等,若接近可燃物很容易发生火灾。
1.4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
人员密集场所一般都存在着大量的可燃物,在发生火灾后,必然放出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浓烟和大量的热,使得人员疏散出现困难。在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高温使入难以忍受,极易发生盲目的争相逃命的情况,也极易出现疏散人群拥挤,疏散速度缓慢造成践踏伤亡,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1.5物质财富集中,出现火灾经济损失大
一些人员密集场所同时也是物资高度集中的场所,若出现火灾不但造成人员伤亡,还必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现状及原因
2.1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强,没有建立岗位责任制
单位是消防安全的责任主体,这种意识在各个单位乃至全社会并不明确,多数人认为消防安全工作是公安消防部门的事。许多单位虽然建立了规范的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职责不清,管理混乱。一些单位领导和职工普遍认为安全问题是保卫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对消防问题,认为是小事,仅停留在口头重视上,发生安全问题互相推诿。
2.2对建筑消防基础设施投入不够,安全欠账太多
公众聚集场所建筑面积很大、使用功能复杂、可燃材料多,火灾危险很大。根据现行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要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疏散系统、事故广播系统等设施配置都不到位,有的单位仅配备若干灭火器。还有的单位资金匮乏,无力承担建筑所必有的各种固定消防设施,在建造、管理与消防安全出现冲突时,一般是放弃消防安全。
2.3消防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单位偏重于追求经济效益,随意削减消防保卫人员,有的单位未配备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有的甚至把其他部门都不愿接收的、无责任心的人员安置到保卫消防部门,造成消防力量薄弱。对消防干部的专业技术培训较少,全凭经验进行消防安全管理,管理水平低下。不能有效落实火灾隐患自查自改制度,消防设施设备得不到合理的配置、维护,消防安全基础工作薄弱。
3、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对策
3.1加强消防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消防安全宣传是消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公众消防意识提高了,全民、全社会参与消防工作,火灾形势才能实现根本好转。社会各单位要有效利用现有的社会组织机构和资源,建立消防管理网络,完善消防管理机构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设立固定消防宣传阵地,拓展和延伸消防宣传工作。学校要延伸至进课堂、进教室、进宿舍,利用有线电视及校园网络进行教育,宾馆可以延伸至进客房,要利用公共区域做宣传栏,商场可以延伸至共享空间、柜台,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员工消防知识培训班,组织消防演练;医院可以延伸至进门诊、进病房,利用橱窗张贴宣传画,利用门诊大屏幕播放宣传录像片,要把消防知识、技术在全社会普及,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这些形式充分调动全社会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自查、自改、自防、自救的深入开展,提高预防和抗御火灾的能力。
3.2改变管理监督机制,明确消防责任
在实际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监督检查人员通常能够发现并指出各类场所中存在的火灾隐患,并责令其整改,而经营管理者由于消防观念、物质财力等因素对整改工作草草了事,这使消防工作难以正常的进行。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督促其改正。
(1)改革消防监督机制。改变传统的火灾隐患查处程序,仅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监督其整改,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处罚,而对由于拒不整改而发生火灾的单位从重或加重处罚,形成隐患责任追究制。并通过火灾风险评估,对评价好的单位予以奖励表彰。
(2)明确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及经营者的责任。一是要对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实行消防安全责任终身制。明确设计责任、施工责任和监督管理责任。通过事后的严格处理对事先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发挥震慑作用,使责任人在工作过程中认真负责。二是要对建筑的使用单位,实行分级承担责任制度。规定单位内部不同人员的职责,划分直接领导责任、领导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使责任明晰,制度科学,以更好的整治火灾隐患。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高层病房楼矗立在大江南北,为广大人民群众就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医院的职能是救死扶伤,病人集中属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由于医院人流量大,设备集中,压力容器、化学试剂、被褥纸张等易燃易爆物品多,建筑密集,通道相联,且弱势群体(病人)居多,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在紧急状态下,住院病人如何才能安全疏散。近几年来,医院的群死群伤火灾事故频发。2003年11月8日1时30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医院住院部病房因电气线路短路发生火灾,造成7名住院治疗患者死亡,过火面积495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40万元。2005年12月15日16时30分,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配电室因供电电缆短路引燃可燃物起火,过火面积达5714平方米,火灾造成39名患者死亡,182名患者受伤住院治疗,火灾直接损失821万元。而高层建筑本身就存在火灾蔓延迅速、扑救与疏散困难的问题,所以,医院高层病房楼在火灾等紧急状态下的安全疏散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医院存在的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进行探讨,并对高层病房楼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医院日常消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消防安全误区
1、通道不畅现象严重。据调查,大多数中小规模的医院有贵重设备和财产的科室里都安装防盗门,非正常工作时间封闭门诊区域,夜间将安全出口锁闭,可谓拒盗贼于铁门之外。很少有人考虑一旦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如何迅速扑救或住院病人从何处快速逃生。
2、重视易爆,忽视易燃。锅炉房、供应室消毒锅、高压氧舱液氧罐等压力容器稍有违章操作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这些易爆设备常被医院消防管理人员重点监控。但对洗衣房、被服中心、病区小仓库、放射科储片室、病案室、图书室的易燃物品,手术室、病理科、检验科、制剂室、治疗室内的乙醇、甲醇、丙酮、苯、乙醚、松节油等易燃化学试剂的管理却常常被忽视。例如手术室中所使用的麻醉剂、生化检验及实验室每天都要接触和使用各种化学试剂,有时还需使用的酒精灯、煤气灯等明火和电炉、烘箱等电热设备,若发生火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3、关心设备,忽视线路。目前医院大型设备与日俱增,不少医院舍得投资几百万购置先进设备而不愿拿出几万元更新陈旧线路。新建筑也常因调整科室、更改原设计用途、电力超负荷等出现火灾隐患。
4、依赖消防设施,忽略技能培训。随着我国医用高层建筑不断增多,消防设施日趋现代化、智能化。但高层建筑火灾,仅靠消防控制中心的几个专业人员遥控操作是很难控制住火场瞬息万变的局面的。再加上受消防器材装备的限制,地面扑火往往是望楼兴叹。因此,每一位医护人员消防安全素质高底,直接影响火灾预防和扑救。
5、重视明火,忽视高温。多数医院都对食堂煤气炉、科 室电炉、施工使用电焊和吸烟做出很多安全规定并定期检查。但常忽视对治疗用的红外线、频谱等电加热器以及电烘箱、电取暖器、电热水器、电消毒碗柜的检查和监督,一旦使用不当或用后不及时断电,其火灾隐患不次于明火。如放射机房装有固定或移动的X线机。X线机常见电路故障有断路、短路和零件损坏等,进而造成电器起火。X线机使用的电压要求较高,当电子的能量在转化为X射线时,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热能,具有潜在的火灾危险性。
6、设备维修使用电气焊监护不力。在设备维修动火过程中,不按照动火审批程序的要求,随意性很强,监护人员和设施不到位,发生火灾后小火酿成大灾。
二、高层病房楼安全疏散存在的问题
目前施行的国家消防技术规范及专业设计规范中,针对医院高层病房楼的安全疏散设计还是空白,所能依据的就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在这部规范中,仅对医院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防火防烟分区、建筑消防设施设置等方面与其他高层建筑并无不同。
但是,高层病房楼内的住院病人在进行疏散时,所需时间大大超过正常人。现以北京市世纪坛医院(原铁路总医院)为例,该医院病房大楼12层、高度50米,据测算,能正常行走的病人从12层疏散至地面需3分钟,2人抬65公斤担架从12层疏散至地面需8分钟,4人抬65公斤担架从12层疏散至地面需7分钟。这些数据仅是一组人员的疏散时间,如果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能正常行动的病人和不能正常行动的病人都从疏散楼梯进行疏散,势必引起楼梯堵塞,疏散所需的时间远不止8分钟。
根据安全疏散的设计理论,高层建筑的疏散时间一般按5~7分钟考虑,而且楼梯和走道的宽度一般是按照楼层容纳人数计算的,楼梯的宽度不可能满足全部人员同时疏散的需要。同时,在火灾条件下组织人员疏散时,通常的顺序是着火层、着火层上一层、着火层下一层、而后才是其他楼层,但在火灾条件下,这样的组织程序需要多少人来保障呢?从近几年医院发生的火灾来看,这样有组织、有秩序的疏散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病人、医护人员在火灾后,由于恐慌、忍受不了高温烟气,自行跳楼的不计其数,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后果非常严重。
综上所述,高层病房楼在发生火灾时,依靠建筑内的现有疏散设施进行有序、有效的安全疏散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三、消除医院消防安全隐患的对策及措施
1、坚持防火巡查制度,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坚持做好每日防火检查,“谁检查、谁负责”,切实整改火灾隐患每日防火检查是确保医院消防安全的重要手段。医院消防管理人应对医院消防工作采取“严防死守”的措施,每天坚持下病区、宿舍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完整及性能进行逐个查看、测试,对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进行疏通,对杂物间进行清理,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认真记录。能现场整改的,当场检修或更新;不能现场整改的,要及时上报院领导进行限期整改,如果领导不重视应向消防部门报告,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加强管理,重点监控。对医院的高压氧舱、病理室、手术室、药房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对易燃危险药品应限量存放,一般不得超过一天用量,以氧化剂配方时应用玻璃、瓷质器皿盛装,不能用纸包装。手术室内非防爆型的开关、插头,应在施行麻醉前合上、插好。必须等手术完毕,乙醚蒸气排除干净后,方可切断或拔去插头。室内应备有二氧化碳灭火器。
3、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演练情况不断修正和完善应急疏散预案,提高其实用性。同时经常组织医院的医生、护士参加疏散演习,增强对火灾危害性的认识,学习实用的灭火技巧,以提高内部员工的综合消防素质。
4、抓好防火宣传,加强消防知识的普及与培训,扩大防火群体。医院消防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火宣传和消防知识的普及培训。接受消防知识教育的人群越多,发生火灾的几率或火灾受损的程度就会越小、越低。这就要求医院主管消防安全的领导定期对专兼职消防员、重点工作人员、临床各科医护人员、新分配职工、保洁员工等各类人群进行消防知识培训,不定期抽查、考核;并经常邀请消防部门专业人员到医院开办消防知识讲座,同时在病室中广泛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教育,以扩大防火的社会覆盖面,增强防火力量,充实消防队伍,尽可能地减少火灾的发生或在火灾发生后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严格执行设备维修动火制度。单位动火要严格动火审批制度,按一、二级动火审批要求进行报批,同时要落实监护人员和必要的消防设施,对动火现场的可燃易燃物品要进行清理,确认安全后方可动火。
做好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还需要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不断的完善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只有真正做到制度措施明确,设施器材完备,管理责任到位,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针对紧急情况下高层病房安全疏散的对策
由于高层病房楼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先天不足,本人结合消防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对策。
1、在医院高层病房楼的每层或每两层设置避难区(间)。这里主要是针对病房区域设置,门诊、行政、手术等区域暂不考虑。避难间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建筑形式的不同,在楼层的一端或两端设置,可利用医生办公室、会议室进行改造,并且要满足举高消防车的作业需要。
(2)设置防火分隔措施。避难区(间)与其他部位之间采取在走道增设防火门、连通的窗采用防火窗等措施分隔。
(3)在避难区(间)的入口处采取加密喷头保护,增设消防软管卷盘等灭火设施。
(4)采取防烟措施。有条件的可增设正压送风口,没有条件的应当采取自然排烟通风。
(5)避难区(间)的面积可根据楼层人数按1m2/人的标准确定。
(6)避难区(间)的装修材料应当尽量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病床等设施应能方便移动。
(7)避难区(间)内设置必要的应急照明和防毒面具。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以下简称重点单位)是消防部门针对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的单位进行重点保护而划分出来的。构建和谐社会,消防安全十分重要,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单位担负了发展经济的重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61号令》)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提出了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要求,但由于我国消防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因素,客观上导致61号令法律约束力、执行力较差,再加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管理也处于弱化的状态,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管理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1、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消防设施管理问题突出。
消防安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消防技术在不断应用中,许多单位的管理跟不上,特别是一些单位的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性能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如何操作。
1.2单位员工流动性大,不熟悉单位内部消防设器材、设施使用
特别对于宾馆、饭店行业,由于各自本身的经营状况,单位内部员工流动性很大,每隔几个月就可能更换一次,从而出现了单位部分员工对基本的消防器材使用都不熟悉,部分员工甚至跟本不会识别和使用。这给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3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火灾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排除
根据公安部61号令规定了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但是在实际当中,很多单位就没有明显的安全责任划分,导致相关责任人不能按要求履行安全责任制,对单位内部消防器材、设施使用和运行状况不熟悉,一些消防器材、设施的缺少必要的检查和维护导致其不能正常运行的现象也很常见。
1.4单位效益差,消防投入逐渐减少。
近年来,由于部分企业负担加重,效益差,有的重点单位处于亏损状态,消防投入随之减少。此外,由于认识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麻痹大意,于是出现了"三合一"等严重的火灾隐患,随时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5企业消防保卫干部被精简或事业心不强。
有的单位将消防工作与其它工作混在一起,归属混乱,职责不清,消防保卫干部待遇下降,等同于企业的一般工人;有的由于精简人员,消防保卫干部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环境,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的现在虽然享受一定的待遇,但也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消防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针对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予以加强。
2.1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自责任
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对于存在的一些火灾隐患就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可想而知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对这些单位必须督促其严格按照公安部61号令规定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使单位安全管理落实到个人,达到各个部门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
2.2加大投入,加强安全培训力度
针对一些单位人员流动性大,单位临时性员工较多的问题,单位要充分利用有利机会对这部分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比如在敦煌一些宾馆、饭店,流动人员主要集中在旅游旺季的服务人员当中,人员流动相当频繁。针对这一问题,单位在招收季节人员之前就可以组织短期的安全培训班,对一些基本消防器材、设施如灭火器以及消火栓的使用加以培训,培训合格后才允许其进行促销活动。
2.3维护保养好消防设施,做到“四个到位”,即“设施、装备、培训、管理”四个到位。
在消防设施方面,重点单位要严格按消防机构的审核意见施工,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并应通过消防审核和验收,公众聚集场所且应取得《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方可营业或投放使用。在消防装备方面,应按规范要求配备灭火器材和逃生器具,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必须畅通无阻,并应按规范要求安装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在培训方面,单位要采取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做法,凡是重点岗位、重点工种、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一定要先取得消防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同时邀请消防机构的人员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培训,熟悉消防器材使用的知识、逃生方法、疏散灭火技能。
2.4严格落实隐患整改“三不放过”原则。
即“隐患不发现不放过、隐患不整改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重单位要制定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对不能及时发现隐患或隐情不报者追究责任,并予以罚款。隐患整改制订“火灾隐患整改情况表”,记录火灾隐患检查人员、部位、内容、处理情况,明确隐患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并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签字。对存在重大隐患的或不能及时整改的,形成专题报告,提出具体的方案,并落实防患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3、消防监督人员应转变对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消防监督管理水平
热情服务、严格执法是做好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关键,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必须把服务意识的理念融入到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要改变过去工作的方式、方法,以热情服务来改善对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的效果。消防部门对所辖实际情况,对重点单位及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划分,真正把发生火灾后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的单位列入监督管理范围,并把具体的监管单位与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对于所列管的重点单位,消防监督人员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必须按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73号令)对所管单位进行监督抽查,条件许可的可以建立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监督检查视频资料档案,消防监督人员在检查单位时不能仅停留在看汇报材料上,要把被监督单位确实存在的隐患挖出来,指出管理上的漏洞,提出消防设施上的缺陷,使被管理者在事实面前心服口服,提高隐患整改率,并在检查中既能发现一般问题,又能洞察深层次问题,既讲究工作方法,又不失原则,既树立了执法机关形象,又保障了单位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做好消防工作非一日之功,做好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坚持不懈,始终把握住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这个责任主体,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各项制度,抓好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的有效运行,自觉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构筑良好的消防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管理将逐步成为城市管理服务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社区火灾形势十分严峻,火灾起数、人员伤亡及损失均呈上升趋势。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正是应运而生的一方良策,它有助于提高基层消防监督管理效能,提高社区抗御火灾能力,加快推进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1.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现役消防队伍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城镇,而乡镇、街道则缺少消防监管机构和人员,消防安全失控漏管问题比较突出。随着经济发展,人员密集型和高危险企业数量剧增,城中村、群租房和九小场所遍布城乡,这些区域和单位场所往往成为消防管理的盲区,埋下巨大的火灾隐患,危害社区居民生命安全。乡镇、街道往往远离城市消防站,且缺乏消防装备和设施以及消防水源,扑救火灾难。虽然在城市社区的一些主要街道都设置了市政消火栓,但某些社区如旧城区,由于纵深距离过大,往往远大于一个室外消火栓的150m最大保半径,且旧城区供水管道普遍存在口径细、水压小、管壁老化等特点,有些连居民生活用水都难于满足,更谈不上消防用水。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落实,可以充分整合辖区多种监管力量,促进基层消防工作实现齐抓共管,形成基层消防管理合力,有利于提升基层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解决基层消防安全失控漏管的问题。消防监督网格化管理必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日益显著的效力,对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和今后消防工作长远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组织领导方面“上热下冷”
基层单位对网格化管理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只是一个普通性、临时性的工作,存在重视不够,推动不力,指导不实等问题,有的地方既未对本辖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也未开展“网格化”消防安全大排查。甚至有的基层领导对网格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不了解,更谈不上组织领导,工作不是主动作为,而是被动应付。
2.2工作落实方面“重部署轻落实”
一些基层政府、公安派出所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名义上设置了消防办公室,实际上没有真正发挥基层消防工作组织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具体表现:
(1)只将网格化管理职责和制度挂到墙上,没有将责任明确到个人。
(2)只设置了专门的消防档案柜,没有建立完善的辖区消防工作档案和防火巡查检查记录。
(3)只张贴了几张消防宣传海报和标语,没有按季节火灾特点及时进行更新维护,致使网格化管理流于形式。
2.3监管手段方面“粗放型突击式”
对辖区消防安全管理方式粗放,具体表现:
(1)对管理对象的底数不清楚,特别是对辖区“三小”场所排查不彻底,台账登记不翔实。
(2)以突击式管理方式整治火灾隐患问题,上级机关考评验收、绩效考核时才开展排查,被动应付上级机关检查,造成消防安全管理效率低下。导致出现了“四个没人管”现象:发现隐患多少没人管;发现隐患严重与否没人管;隐患整改是否及时没人管;隐患整改到什么程度没有人管。
2.4 管理体制方面“缺乏长效机制”
缺乏一种长效管理机制,对于地区火灾隐患整治局限于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热衷于搞突击检查,对如何改善辖区消防安全环境缺乏一种长远打算。同时,对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评价考核方法还不够科学合理,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缺乏动态性、实时性和阶段性的检查考评,不利于工作推动。
3.全面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对策
3.1进一步明确“组网”模式
(1)建立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常设机构。在市消防安全委员会联席会议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具体负责本地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中重大问题的议事和决策,定期听取本地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情况的汇报,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2)扩大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参与力量。积极依托城市综合治理平台,将城管稽查等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力量吸纳到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中来,把这些参与城市管理的单位执法人员(或巡查人员)合理地布置到城乡的每个角落,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工作,一起来发现火灾隐患、宣传消防知识。
(3)组建大、中、小三级网格。以乡镇、街道为“大网格”,成立由主管领导为组长,安监办、综治办、工商所和公安派出所等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消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消防工作办公室,配备1~2名专(兼)职消防工作人员;以行政村、社区为“中网格”,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至少明确1名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有条件的可设立消防工作办公室;以街区、居民楼院、村组为“小网格”,成立志愿或义务消防队等群众性消防组织。公安派出所作为消防三级管理的重要力量,应作为“网格”组成部分参与网格化管理,由所长负责,副所长主抓,治安、巡防等多警种协同,依法履行消防监督管理职责。
3.2进一步规范网格化管理工作措施
3.2.1乡镇、街道“大网格”工作措施
(1)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消防安全工作重要问题。与行政村、社区和相关单位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至少每半年对各单位履行消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一次督查。
(2)完善城乡消防规划,加强消防水源、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使之满足灭火救援需要;将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同步发展。
(3)协调指导辖区消防工作开展,至少每月对社区、农村进行一次检查督导,着力解决消防安全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本辖区消防工作档案和消防工作制度、建立辖区重大危险源、重点单位、消防设施、消防水源等消防工作基础台账,并针对辖区可能出现的重大灾害事故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4)针对本地区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大屋场、“三合一”场所、“四小”场所(小型公共休闲场所、小型公共住宿场所、小型公共娱乐场所、小型公共餐饮场所) 等存在的消防安全突出问题进行整治;在每学期开学前开展学校及幼儿园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学校及幼儿园消防安全;在五一、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冬春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对辖区的重大火灾隐患及时上报县(市)、区政府依法处理。
(5)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在五一、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冬春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活动。
3.2.2行政村、社区“中网格”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本村、本社区消防工作台账,台账包含消防安全检查、重点单位、消防设施、消防水源及火灾防控弱势群体(独居老人、精神异常人员、病残人员以及留守老人、儿童) 等情况。
(2)每月组织一次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对无力整改的火灾隐患,报所属乡镇、街道消防工作办公室及所属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3)制定村(居)民防火公约、在主要道路、街区设置消防宣传标语,并至少设置一处消防宣传橱窗。
(4)行政村、社区根据实际,设置室外消火栓、建设消防水池,设置公共消防器材配置点,或在天然水源处设置取水设施等,明确专人负责维护管理。
(5)有治安巡防队的建立治安、防消合一的治安联防消防队,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无治安巡防队的村庄、社区建立志愿或义务消防队。
3.2.3街区、居民楼院、村组“小网格”工作措施
(1)街区、居民楼院、村组义务消防组织要进行经常性防火巡查,及时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对无力整改的火灾隐患,及时报告所在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
(2)配合协助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及公安派出所开展相关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3.2.4公安派出所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消防监督管理档案,完善监督执法、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辖区火灾事故台账,并针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制定灭火救援预案。
(2)落实基层消防监管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公安部令第120号)等有关规定对辖区单位实施消防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消防违法行为。
(3)至少每月组织一次消防宣传活动。
(4)为治安巡逻车配备灭火器材,具备处置初起火灾的能力。
3.3完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
(1)制定出台地方相关政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是行政管理在城市消防安全管理领域的创新。因此,政府应当明确自己作为第一推动者的角色,出台关于建立完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完善管理链条的前端建设,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中的职能和任务,明确“网格”责任人的责任和管理范围等,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一是加强化管教结合,注重发挥教育作用。安全防事故工作的关键在于管理和教育,只管理不教育,不能形,!成系统,光教育不管理,只能是一句空话、一纸空文。因此,油库中队充分利用墙报、板报及网络等的优势,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一是要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油库中队采取把官兵的政治表现、家庭情况、内外交往、婚姻恋爱等情况作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准确掌握官兵的思想动向,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对一些处理问题能力低、控制能力差的人员,教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有针对性地搞好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要强化法律知识学习。由艾玉松指导员进行法律常识讲解,每月不少于一次;同时还联系毕业法律业的教师到中队为官兵讲授法律知识及分析一些案例;并且鼓励官(来源:文秘站)兵参加自学考试或法律专业函授,使全体官兵都投入到讲法、学法、用法的活动中。三是要加强无私奉献教育。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与自私自利的思想品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定期开展人生观教育、爱国奉献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只有强化管教结合,使中队的安全防事故工作深入人心,实现官兵在思想认识上达到从“被动消极”到“主动预防”的转变,才能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的意识。
一是强化堵疏结合,注重发挥制约机制作用。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细节没有把握好,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做好安全防事故工作,应当找准切入点,让中队官兵的头脑中牢固树立条令就是法律,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全面落实部队执行条令条例的措施,特别是对请销假制度、值班门卫制度、查铺查哨制度、车辆派遣制度等,积极发挥“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工作体系的作用,密切与官兵家庭、驻地中石化长沙油库的联系,及时沟通官兵的思想、生活、工作等情况。对于思想有波动、工作有情绪、生活有困难的同志给予多关心、教育,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疏导、感化,解除其工作、生活乃至思想上的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