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国防教育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5-27 17:44:2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国防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国防教育论文

篇(1)

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篇(2)

2词汇教学

课文由段落构成,段落由单词构成,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词汇是教学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韩国语的词汇结构,是根据语素的结合形式,可以分为独立词、派生词、合成词和复合词。独立词是指由一个实语素构成的词。派生词是指实语素与词缀相连接构成的单词。合成词是指由两个以上的实语素构成的一个单词。复合词是指一个实语素与词缀相结合,或者是由两个以上的实语素相结合构成的单词。构词法是韩语单词讲解中重要的方法。词汇语法的讲解要紧密和能力考试结合。韩国语能力考试是针对学生听力、词汇、语法、阅读,写作能力的全面考察。实现听说读写译全面能力培养的基础的词汇语法教学,同时也应该侧重与韩国语能力考试的接轨。这就要求首先教师要对能力考试中的词汇语法范围,重点难点,常考词汇进行整体的把握,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及考试方面的语法同汇双重侧重。另外,随着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灵活性于一体,展开直观教学。如让学生观看大长今等韩剧,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简单化、直观化,使学生更易接受。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由识记向模仿、应用转化,提高韩国语的实用能力。

篇(3)

二、西方会计教育发展对中国会计教育的作用

通过西方会计教育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对我国的会计教育获得了一些启示,并且起到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建立会计教育方面的杂志,对会计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比如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编制等。一些会计方面的杂志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案例,能够为会计教育提供教学案例。其他杂志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通过提供一些从实际工作中采集到案例,为会计教学做有益的贡献。因为会计教师不可能跑到每个会计岗位上去了解和收集案例,主要就是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而会计方面的杂志则是一个非常快捷而方便的途径。我国的会计教育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如何使其更加规范,并且具有创新性,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说,我国需要创立会计教育方面的杂志。但是我国不能直接把这种模式搬过来就用,而是需要结合本国的特色,创立符合我国情况的杂志。其次,我国的会计教育缺乏案例教学,教师总是给学生教授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但是却很少用案例来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案例教学中所用到的案例应该包括财务、审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如何收集到优秀的案例,并且从案例中发掘学生的潜力,就需要会计教师做出不少的努力。除此之外,我国会计教育需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提供会计教学的效果。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各个学科教育常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当然,我国会计教育在使用多媒体时,需要考虑到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是否有效结合了案例,并且通过反馈来了解教学的效果怎么样。

篇(4)

二、法国初中方向指导班的机构设置

1、国家机构

方向指导的国家机构是“国家教育与职业信息局”。其负责具体指导事务,将“信息与方向指导中心”收集的信息做整理,出版成就业指导手册,并以电视为媒介播放就业节目。具体做法是“:了解教育手段和职业活动,建立公众信息资料库;进行相关方法和方式上的研究,扩充资料库;进行调查,提高大众对职业活动的理解;协助制定针对教学和职业信息指导人员的培训政策并参与对其的培训”。

2、地方机构

法国的方向指导的地方机构是“信息与方向指导中心”,其主要职责是:

(1)将“国家教育与职业信息局”出版的就业指导手册发给学生,免费为其提供就业信息;

(2)对本学区的中学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全国劳动与职业方向研究所”以内外两种形式组织招考,招聘指导人员(顾问兼心理辅导师、主任等),其中“外部考试面向35岁以下非国家公职人员,至少受过两年高等教育;内部考试面向40岁以下的公务员,至少受过完整高等教育。”其次,分配相应指导人员给各指导中心;最后,指定每位顾问与本学区的一所或多所中学建立联系。

3、学校机构

学校机构为“民主班级委员会”,有学者指出,其是由校长或校长助理主持、由本班级授课教师﹑两名学生代表和两名家长代表、教育和导向顾问或需要了解学生情况的校医组成。每学年至少开三次民主会议,具体程序是:会议前,学生先就职业选择提出意见,然后教师算出其学习的平均成绩,再综合两方面给出意见;会议时,先由此阶段的负责教师公布学生成绩,给出意见;然后家长与教师协商,这种协商一直可持续至第二学期末。

三、法国初中方向指导班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法国“方向指导班”的建立为我国初中学生选择就业方向和升学类型提供了借鉴,至少表现为以下两大方面:

1、建立专门方向指导机构,培养专业方向指导顾问

当前,我国每所中学都设有教务处、政教处、后勤处等不同部门,其设置不可谓不细,但却缺少专门的方向指导机构。因此,建立专门的方向指导机构势在必行。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设置初中方向指导机构。法国初中方向指导机构组织严密,建立了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的三级指导体系。这无疑给我国教育管理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今后改革可以较大力度鼓励地方建立专门初中方向指导机构。在国家,学校和社会三者间架起就业信息桥梁。

(2)在高校设置方向指导专业。专门方向指导机构的运行,需有专业方向指导顾问做前提,才能保证指导意见的专业性。这就需在高校设置相应专业,培养专职人才;如有意从事方向指导职业之人员(不包括高校专业学生),需到高校相应院系进行专门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考试得到相应的资格证书,才具有成为指导人员之资格。

2、加强学校、教师、家长三方的联系

法国初中方向指导班,每一阶段的指导意见都要求教师在与家长相沟通,在充分了解学生之兴趣后,才综合评价给出指导意见。反观我国初中教育教师,学校和家长三者间鲜少民主交流。因此,加强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联系尤为重要,其具体做法是:

篇(5)

第一,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公民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伊拉克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必须通过大力加强国防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切实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安全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从而增强国防观念,自觉做到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加强国防建设,抓紧做好各项军事斗争准备。

第二,加强国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客观要求。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是实施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坚强阵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浪潮的激荡中形成了强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防教育,不断地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把国民的爱国热情充分激发起来,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万众一心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三,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公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国防教育任务决非一朝~夕所能完成的,必须持久地开展,常抓不懈。因此,国防教育不仅要在组织形式和法规制度上予以保障,更要在教育内容上下功夫,特别应在国防教育赖以进行的国防理论上逐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一套教材,使国防理论能真正发挥作用。

国防教育事关国家的安危。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必须把着眼点始终放在教育的实效上,坚决防止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走过场等不良倾向。要从国情出发,着眼于国防教育的特点和发展,着跟于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着眼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施教;要注意提高教员队伍的素质,运用现代化教育工具,搞好各种教学保障。

2开展国防教育要坚持“三个结合”

一要把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从教育形式看,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经常教育就是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国防教育节目、栏目,以及结合思想工作、业务工作等所进行的国防教育,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受到熏陶,通过潜移默化、点滴积累,增强人们的国防观点。集中教育通常是结合重大的国家和国防纪念活动、部队和民兵训练、征兵、学生军训、举办国防教育学习班以及战争动员等所进行的系统的国防理论和国防知识教育。集中教育的效果往往比较明显。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和提高。

二要把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从教育对象看,国防教育可以分为普及教育和重点教育两种类型。普及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普遍教育,主要是进行国防建设和战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国防法教育、“三防”知识教育等。重点教育是对重点团体、重点单位和重点地区的教育对象进行较系统的国防建设和战争的专门理论知识及技能教育。普及教育和重点教育是个有机整体。普及教育是基础教育、共性教育、长期教育,是全体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没有普及教育,国防教育就没有坚实的基础,国防观念、国防意识就不可能深入到每个公民的心中。重点教育是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的提高教育,不抓好重点教育,那些担负特殊任务的团体和人员,那些作为国家和社会后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就不能胜任自己所负担的建没国防、保卫祖国的任务。

三要把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就教育内容和方法看,国防教育包括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两个方面。理论教育包括国防建设理论、国防知识等教育;行为教育包括参加和支持国防建设教育、参军参战和支前教育、爱护和保护围防设施教育以及军事训练,实际操作、战备演习等教育。理沦教育和行为教育的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能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受教育者提高国防综合素质和能力,保持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有效地增强教育效果。

3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途径

国防教育要提高质量和取得最优教育效果,必须有一套优良的教育方法。目前我国的国防教育对象,涵盖了全国党政军民学等各个领域的成员。其中,武装力量是国防教育的主体对象,各级干部是围防教育的关键对象,学生是国防教育的基础对象。国防教育内容则包括理论、精神、知识、技能等方面。国防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国防教育的方法必须灵活多样,这是国防教育过程优化的关键。

一是学校课堂教育。可在各级党校、军队院校、地方大专院校和高级中等学校开没国防教育课,对国防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细致地讲解,使这些受洲者成为国防教育的骨干力量。

二是举办专题讲座。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举办一些国防教育讲座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介绍世界军事形势和有关热点问题,国防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知识,或邀请老将军和军队离休干部作有关国防的传统教育等。

三是组织各种参观。学校和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组织参观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场所,如: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部队在进行重大的军事行动(如军事演习、外出驻训、阅兵仪式等)时,可以邀请群众观摩;部队还需经常地有意识地与地方联合搞一些展示我军形象的军事活动。

四是增强大众传媒的宣传。鼓励创作有关国防教育的影视作品,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的作用;对全社会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军民共建活动,慰问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开展关心退伍军人活动,参加保护军事设施和支援国防建设活动,举办军民联谊活动,宣传并表彰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和单位。

篇(6)

二、以质量为本,建构我国远程开放大学的教育模式

面对全球化、知识化、终身教育的深入发展,面对国际知名大学组成的免费开放的课程联盟的不断扩张,在反思和借鉴的基础上,以保障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诉求,重构我国远程开放大学教育模式是办好开放大学必由之路。

(一)全面的把握远程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在全球化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和加深,在当下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网络远程开放大学的质量已经不能仅仅限制在中国社会之内,这不仅是因为我国在WTO协议中已经承诺成人教育向全球开放,而是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化进程中一个有机系统。在全球化进程中,远程开放大学的竟争就不仅仅是国内各院校之间,还面临着国际化的竞争,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随着全球开放课程联盟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全球一流大学正在利用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改变着全球的高等教育生态,我国的网络远程开放大学又当如何应对?当然,根本的措施还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学生规模和经济收入,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能靠招生规模和经济利益能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大学。当然“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所以,无论专业评价机构,还是社会组织以及公众,都是以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目标、学术水平、课程与教学质量、教师水平、学校的文化、毕业生质量以及对社会服务的能力为基本指标来评价。核心是大学对人的培养质量以及大学对人类科学知识和文化以及社会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除了大学的一般之外,远程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其特殊的方面是在多样化,多层次化的教育中,在于如何利用网络化的通讯技术建构大学教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课程及其教学生活,在虚拟和现实的二元世界中来满足和促进每个人成人自由自觉的个性化的高阶位的终身学习,表现在经过教育之后每个人自由自觉地个性化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以及对社会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一个开放、公平竞争的社会,远程开放大学的质量不应成为大学的例外,更不应因为网络远程开放大学的入学,教育和教学方式、普通高等教育选拔之后的成人教育对象而成为低质量的借口。而只有当他的教育质量不低于普通高校时,他的个性特色得到展现时,他才能是一个让人们信服的成功的范例,英国开放大学的发展历史就是铁证。

篇(7)

高校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其他方面相比,在育人总目标上,有着自身特殊的历史使命。一方面,高校国防教育要通过军事理论教学、军事训练和其他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增强国防意识,提高军事素质能力,养成军人作风的习惯”的培养,在提高学生军事素质方面作出应有贡献;另一方面,又要把国防教育“从纯理论作用和文化隔绝的状况中解脱出来,使它同智力、道德、艺术、社会和公民活动更紧密联系起来”(见《终身教育导论》第61页),进而使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确立,应从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增强国防观念出发,通过提高学生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这一途径来进一步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风貌,从而使高校大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

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确立,必然要求高校军事教师在具体实施教育目标时,首先要解决自身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需求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问题。这是因为,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活动的最本质的特点是要通过对人的培育来为社会服务。高校国防教育,要求军事教师在具体实施育人总目标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住21世纪人才需求的标准,才能为目标落实奠定坚实基础。具体说,高校军事教师在育人方面,应该由过去的主演变为导演,即应该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减少以往知识传递的作用,加大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在锻炼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开发智力水准、提高军事素质上下功夫,进而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不断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因此说,高校国防教育目标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在于军事教师自身是否具有与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思维方式,这也是直接关系到高校国防教育目标与教学质量水准高低的问题。

实施高校国防教育目标的主体是教师,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从21世纪发展要求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看,关键在于军事教师必须确立“科学育人”的思想观念。因此,能否有一支具有现代思维方式和科学育人能力的高校军事师资队伍是关系到尽快提高我国高校军事教育水准的现实问题。

“科学育人”的内容很多,但从根本上说,在高校国防教育方面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广义上讲,高校国防教育水准的提高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本质上是个科技水准的提高发展问题;二是从狭义上讲,高校国防教育的贯彻落实,要求每一名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与实践。前者是个宏观把握的问题,后者则是个微观操作问题。这是说,科学育人的落实,从具体实施过程看,更加依赖于具有科学育人思维方式的军事教师的具体实践。因此,每一位军事教师都应当具有“科学育人”的战略意识和责任意识,都应当通过尽快转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尽快提高现代意识、尽快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具体实现“科学育人”的根本目标。在这个意义上说,提高“科学育人”问题的重要一点是要提高广大军事教师的思想方法与科学文化知识和修养,这是“科学育人”的必要基础。

然而目前仅从我国军事教师整体文化素质状况看,同其他专业人员相比差距很大。从学历层次比例来看,据调查统计的数字表明,吉林省高校现有军事教师100多名,其中学历层次基本上属于大专和本科毕业,研究生学历的为零,而其他学科的教师具有博士生、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则为30-40%左右。这就告诉我们,尽快提高我国广大军事教师的文化层次,对于实施“科学育人”的战略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篇(8)

要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水平,自觉地运用先进的科学思维方式是根本。没有先进的科学思维方式作支撑,单纯靠改进科学方法和更新技术设备,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水平,甚至有可能导致教育评价走进误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教育评价受到什么样的科学思维方式的影响进行检讨,反思对待科学思维方式的态度,提高选择和运用科学思维方式的自觉性。我们认为,使教育评价走向人性化,不仅可行、有效,而且合理、合情。

所谓“思维方式”,通常是指“人们用以把握、描述、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概念框架的组合方式和运作方式。”①科学思维方式形成于科学研究活动,并适用于科学研究活动,具有追求客观、讲究精确、重视实证、注重效用等特征。具体而言,科学思维方式可以使人们形成严谨踏实、客观公正、讲求效率的良好工作作风,也可以使人们增强活动的前瞻性和预测性,避免盲目性和冲动性。但是,科学思维方式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例如它适用于自然领域但不一定完全适用于社会领域,因为社会现象有别于自然现象,研究社会问题不同于研究自然问题,不能只有物的尺度,还要有人的尺度。科学思维方式注重客观而忽视主观、注重普遍而忽视特殊、注重必然而忽视偶然、注重定量而忽视定性、注重效率而忽视公平。这些倾向,对人们在社会领域中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也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教育活动与科学活动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教育理论研究到教育实践活动,从教育观念的形成到教育制度的建立,从教育目的的制定到教育评价的实施,无不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发轫于20世纪初的现代教育评价就深受科学思维方式的影响,教育评价中相信客观实验、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坚持价值中立、推崇定量分析,以及标准化测验、常模测验,一度成为世界范围内盛行的评价工具和手段。这种教育评价具有简便可行的特点,效率大大提高,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如重共性轻个性、重结果轻过程、重控制轻理解、重效率轻公平,被人们指责为是机械化、非人性化的活动。虽然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对此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新的评价观并进行试验,但是还有很多人仍然习惯使用这类评价模式。

科学可以被划分为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科学和以量子力学和系统科学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现代科学提供了比经典科学更先进、更符合世界本来面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当然,现代科学可以包容经典科学,可以把经典科学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看成现代科学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的特例。

两种科学思维方式对教育评价具有不同影响。

一,对教育系统、教育活动以及教育中的人的不同假设,直接影响到教育评价制度的建构和教育评价手段的采用

在经典科学的思维范式中,“事物成为客观的、僵化、无组织、死气沉沉的东西,它只会在外界规律的支配下运动。被抽象到这一程度,没有形式,没有组织,没有个性,这类物体当然极不真实。不过,用它们来做测量和试验却很方便,而测量和试验之行动却是极真实的行动。”②经典科学思维方式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思维方式,它把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物同样看待,把复杂的教育过程看成工厂中的产品加工过程。对于封闭、确定、抽象的事物或活动的评价,力求客观、精确的刚性评价制度则是简便有效的。刚性教育评价制度具有这样一些特征:通常只评价教育因素与学生发展之间的线性因果关系,而不考虑其它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只评价预定的教育方案是否实现,而不考虑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意外收获;评价标准追求客观、精确,一些不能精确、客观评价的东西被拒于标准之外;重视共性因素的评价,忽视个性因素的评价,等等。测量和评价物那样测量和评价人,虽然便于操作、简单高效,但在很多情况下评价的只是一些表面的、共性的、预设的、僵化的东西,而一些本质的、个性化、生成的、鲜活的东西却被忽视了,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远离我们而去。更为严重的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被扭曲了。如果说简化的经典科学思维方式能够有效地认识线性、封闭、确定的简单系统,那么对于认识多变量、开放性、非线性、不确定、自组织的复杂系统就未必有效了。自然界、社会和人体中恰恰都存在许多复杂系统,如气候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教育系统、信息系统、大脑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教育系统中有人、物、信息等多种因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教育活动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教育过程是计划性与生成性的统一,教育结果是预期性与非预期性的统一。例如,教育影响和学生发展之间就存在不确定关系,许多精心设计的教育事件对学生发展没有多大影响,而一些偶然事件却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样,教育评价就不能只关注有目的、有计划活动的教育价值,也要关注教育过程中非预期的、偶然事件的教育价值;不能只重共性标准,也要重视个性差异;不能只看重精确评价,也要看到模糊评价的意义。为了使教育评价不远离教育活动的真实面目,应该建立更加人性化的弹性教育评价制度。这种教育评价制度是规范的、判定的,但更是引导的、激励的。

二,经典科学思维方式是一种二元对立思维,思考任何事情都必须透过表象与真实、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有限与无限等两极的对立去进行,对立的二者之间是算计与被算计、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这种思维方式折射到教育评价中,表现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分离和对立。教师是学生的评价者,学校是教师的评价者,教育主管部门是学校的评价者。

体与客体、物质与环境、系统与元素等的对话。“对话意识”所追求的,是消解上述种种两极之间的对立,让它们平等地对话,在对话中相互作用,产生出某种既与二者有关,又与二者不同的全新的东西。对话式的真理是超越的真理,是两极在相互作用和相互肯定中“生发”出来的,而不是一极吃掉另一极后创造出来的。③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对话思维,强调普遍与特殊、整体与部分、有序与无序、必然与偶然等两极之间的不可分离和相互作用,重视两极在互动中实现转换。这样,教育评价不是一方高高在上,对另一方作判断、下结论、排秩序的单向活动,而是双方平等,互相尊重、互相赏识、互相鼓励,积极交换信息和意见的双向活动。通过对话能获得理解,通过研讨能激发创造。教育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者的需要而控制被评价者,而是为被评价者创造自我发展的空间,激励被评价者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解放。

三、从某种程度上说,经典科学思维方式对客观性、普遍性和确定性的执着有其狂妄的一面,认为复杂的现象都遵循几条基本规律,只要找到这些规律就可以把整个世界掌握在自己的手心里

经典科学思维方式过度相信科学的力量,某些人甚至形成了科学万能的观念。受这种科学功能观的影响,人们对教育评价的功能很乐观,通常没有考虑到教育评价功能的限度和可能存在的负功能,动不动就给学校、教师和学生严格地排秩序,肯定地下结论,精确地作预言,并且经常用优劣、好坏等极端标准一锤定音。被评价者也非常相信评价结论,获得好的评价就沾沾自喜,获得不好的评价就垂头丧气。现代科学的发展破除了人类不切实际的幻想。美国物理学家福特断言:“相对论排除了绝对空间和时间的牛顿幻觉;量子论排除了对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迷梦,混沌则排除了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可预见性的狂想。

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尊重被经典科学思维方式所歧视的偶然性、特殊性、无序性、不确定性等,强调普遍与特殊、整体与部分、有序与无序、必然与偶然、组织与自组织等的不可分离,及有序与无序的相互作用,充分体现了辩证精神。从绝对走向相对、从单义性走向多义性等,则体现了宽容精神。时间的不可逆性、对象与环境不可分离性、系统方法等,则体现了历史意识。总之,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是谦虚的,能够辩证地看待科学的功能,对科学功能的限度和负功能有着清醒的认识。这种思维方式折射到教育评价中,表现为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评价不可能是绝对精确的,也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所以,在评价中就会更宽容,慎重使用评价权力,充分尊重和关怀被评价者,不轻易给被评价者下定论、贴标签、排顺序、做预言。对于被评价者而言,不再盲目相信、被动屈从评价结论,而是主动反思评价结论,既不会因好的评价而骄傲自满,也不会因为不好的评价而丧失信心,评价成为他们发展的新起点。

科学思维方式对教育评价产生什么影响,在很大态度上取决于人们如何看待和运用它。如果人们片面地对待它,或被动地受其影响,那么消极影响就不可避免。要正确发挥科学思维方式的作用,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水平,就必须提高选择和运用科学思维方式的自觉性,坚持主动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习惯性的思想观念、隐蔽地发挥作用的思维模式,通常是自发地起作用的。科学思维方式已经内化在我们的文化中,成为大多数人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在深层次中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实践,我们通常没有意识到它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能主动地进行反思,而只是被动地受其影响,就不知道科学思维方式是否先进,对我们的行为和活动是否发挥积极的作用,就会丧失自主判断能力,过度迷恋它、依赖它,从而受制于它,成为它的奴隶。要让科学思维方式发生积极作用,人们必须增强自主性,把它从潜意识中挖出来,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有选择地运用,并对运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行监控。一句话,就是变被动影响为自主选择、能动运用。

在教育评价中存在着科学主义取向和人文主义取向的争论。两种取向的提倡者都是在经典科学思维方式的水平上来理解教育评价,都无法超越这种思维方式的二元对立性,因而他们对科学的态度是片面的。提倡科学主义的人相信客观的实验,评价的目的是要了解经过实验处理后所产生的结果;评价采用自然科学家们所运用的方法,如评价者必须严格采取中立的态度,防止带有个人的价值观;所收集的资料都是量化的,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根据在标准化考试中所取得的数字或分数来判断许多课程计划的质量和学生理解的水平,等等。人文主义取向者认为,实验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既不能把复杂的社会现象切割开来分别加以研究,也不可能完全排除个人主观倾向性。相反,他们认为自然主义的个案研究是一种“灵丹妙药”,因为必须把人类行为置于特定情境中加以理解;重视在调查研究中,在随机观察中,在与参与者的会谈和讨论中,获得定性的、而非定量的资料。⑤经典思维方式对科学本性进行了狭隘理解,认为科学的本性就是客观化、定量化和精确化,肯定者和否定者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理由,因而不能全面看待科学思维方式。在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共性与个性、定性与定量等问题上,持非此即彼的观点,造成教育评价的片面化。在现代科学的视野中,观察者、认识者与被观察者、被认识对象是相关联的,科学研究不是价值中立而是价值关涉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是相统一的,多义性代替单义性等等。当前,教育评价所强调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质上反映了现代科学思维方式以全面的观点和关联的观点认识事物的特征。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本身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辩证思维,人们也应用全面的观点对待它,并运用它来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水平。超级秘书网

我们发现,在经典科学思维方式层面上看似合理和科学的东西,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层面上却是不合理和不科学的。例如经典科学思维方式认为评价结果越精确越科学,但现代科学思维方式认为像教育这样一个自身是复杂的、变化的、模糊的对象,设立一个相应多元的、模糊的标准才是真正的“精确”。⑥相反,一些以往被视为影响教育评价科学性的因素,如教育评价者的价值倾向性,在现代科学的视野中却恰恰是教育评价科学性的应有内涵。这说明,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科学思维方式。如果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科学思维方式对教育评价的意义,就有可能犯错误。例如,如果停留在经典科学思维方式的水平上理解教育评价的科学化,要么就会认为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就是客观化、定量化和精确化,导致教育评价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要么就会因对机械化和非人性化的不满而完全否定科学思维方式对教育评价的意义。需要指出的是,现代科学是经典科学的发展,它能够包容经典科学,经典科学思维方式可以看作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一些特例。如果说经典科学的“精确”的取值是一个点的话,那么现代科学的“精确”的取值就是一个区间。在特定条件下,经典科学思维方式仍有其价值,同样的,对于受经典科学思维方式影响的传统教育评价的合理一面,我们也应该予以继承。

注释

①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5页。

②莫兰著、吴泓缈译《:方法:天然之天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96页。

③滕守尧:《对话理论》,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4页。

篇(9)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民族。在中国封建社会,自汉朝以后.儒家学说。成为国家正统,道德教育不但成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首要途径,而且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

一、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特点

中国古代德育思想起源很早,德育的观念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下萌芽.并成长发展起来的,而封建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的社会形态.并且是以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异常集中的专制统治为主要特色的。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不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到的特色.而且与它相适应的传统德育思想也表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中国古代传统德育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圣外王.修身为本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历来十分强调道德的修身功能,即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启发个体的内在道德自觉,督导个体不断进行自我道德品行的修炼.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良知的人。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成为君子的第一步。所谓“修己以敬”是指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以诚敬之心来进行自身道德的修炼.只有以诚敬之心进行道德修养,才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够做到不被物欲所惑.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身居陋巷,身无长物.日常赖以果腹者,惟箪食瓢饮而已,人皆忧戚难安无法忍受.而颜回却怡然不改其乐;有人问如此困境所示何事。他说非乐贫而乐道也。孔子曾再三赞叹他道:“贤哉回也,贤哉回也”。“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的根本特征。所谓“内圣”就是内以修养自身品格,以期成就圣贤人格;所谓“外王”就是外以平治天下.以期建立不朽功勋,从而造福黎民百姓。儒家经典著作《大学》详细阐述了儒家思想“以修身为本”的德育纲领和步骤。如“格物”是道德教育的起点,“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意思是说道德修养必须从“格物、知致”,即认识道德规范开始,由认识道德规范逐步转化为形成道德信念.即“诚意、正心”.才能最终达到约束自身行为,即修身的目的。无论是从个体身心发展.还是从德育发展的规律来看,这种观点都是符合个体道德心理发展规律的;同样。《大学》中提到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通过“修身”来达到的。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十分强调道德信念的作用。可以说,强调道德教育的自律,既是我们民族优良的德育传统.又符合德育发展之规律。

(二)知行结合,以行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观强调知与行的有机结合,即强调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倡以行为本。子日:“纳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也就是说道德修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辞上.必须与实际行为相结合。朱熹指出:“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即是对知行关系形象而生动的表达。王守仁曾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更是强调了知行统一的重要性。王阳明也认为“满街都是圣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途径只有一个——“躬行实践”。

(三)立足当前,胸怀大志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是说.要想把自己的品德昭示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国家的人,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要想整治好家庭的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要想提高道德修养,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内心。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要想使自己的意念诚实,首先要获得丰富的知识;而要获得丰富的知识,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这里就提出了《大学》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立志做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孔子的学生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孔子明确提出官员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在孟子的论述中得到了更深刻的体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诚然。要实现以上的道德理想,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如果一个人连“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小事都不愿干.又何以谈论治理国家呢?因此,我们的道德教育必须启发受教育者形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之心,胸怀天下的道德理想.从而达到“内圣外王”的道德目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有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内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道德教育方法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并对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启示作用。挖掘和概述中国传统德育的主要内容,目的是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精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宝贵的精神文化食粮。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道德结构的思想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虽然没有关于品德心理结构成分的系统阐述,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极着丰富的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例如.孔子提出的“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的思想.就是强调道德认识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其提出的“仁者不忧”的思想.即有道德的人是感到快乐的人,强调的就是道德情感的作用。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社会中的道德关系以及这种道德关系的原则、规范、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培养品德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形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心理上对某种道德义务在认识基础上所产生的爱憎、好恶态度。

孔子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意思是说只有仁德的人才知道爱什么人、憎什么人.可见仁德中含有“爱”和“恨”两种情艨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道德义务有发自内心所具有的定信念。孔子提出的“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以及“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均强调道德信念对道德行为的导向作用。后来的儒家学者提出的“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已成为激励华夏儿女道德意志的格言警句。道德行为是指人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十分重视道德实践的作用和道德行为的激励。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思是说,一个人的道德意识.不能转变为道德行为。不能践履自己的道德诺言.这是一种可耻;言而不行.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言语慎重迟钝.行动却敏捷干练.强调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此外.孔子也十分重视道德行为的持续性。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说.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要坚守仁德规范,甚至连吃一顿饭的工夫也不违背仁德;一个人处处事事都要实行仁德,甚至在“流离痛苦“的时候也要按仁德行事。也就是说,即使遭遇不幸变动、困难等逆境,仍然不改初衷.坚持道德操守。

(二)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

古代教育家提出了许多道德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和技巧至今仍闪耀着生命的光彩。概括起来,这些道德教育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启发诱导法

孔子说:“不愤不言,不悱不发,举~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就是善于抓住“愤”、“悱”的时机来进行启发。启发诱导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循循善诱”。孔子的得意门生颜渊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这样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要逐渐形成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坚定道德信念,并付诸道德实践,从而养成道德习惯。

2.因材施教法

对不同的个体.先哲们很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对其进行示同方式的道德教育。例如在《论语》中。孔子这样表扬颜渊道:“回也好学”,“回也不愚”“贤哉.回也”;而对于子路。由于其秉性亢直.又骄傲自大.很容易轻举妄动,所以孔子就采用批评的方式教导他。

3.以身作则法

孔子在德育中不仅重视“言教”。更重视“身教”。他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以身垂范,时时处处以自己高尚的德性品行向学生们示范,以自己真诚坦荡的人格魅力熏染学生。深受其弟子及后人的崇敬和膜拜。子路问君子。子臼:“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人。”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百姓”。

4.修心德育法

根据儒家的道德观点.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开启善的心灵和德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心灵的道德修养。“行道而有得于心之谓德。得为心得.则修亦修之于心。”在具体方法上,古代学者先后提出了诸如寡欲法、唤醒良知的自我育德法、培育羞耻感法、慎独法、诚敬存心法和返璞归真法等,其目的是要求人们通过修心育德达到至善的境界。

(三)品德考评法

篇(10)

模式内容:“四位一体”

在充分认识高校国防教育的内涵、外延以及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职能关系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教学、科研、训练、群体”四位一体高校国防教育发展模式。“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具体内容为: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大学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水平的主要标志。学科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称,又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它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构成科学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二是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知识,三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的人员队伍和设施。国防教育学是研究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并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这一科学认识明确了国防教育属于教育学的范畴。国防教育学对国防教育规律的探索所产生的新知识,是国防教育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专门知识。从教育部体卫艺司国防教育办到省教育厅国防教育办,再到普通高校的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已经形成一个体系庞大的管理、教学和科研网络体系。可见,国防教育学已具备一门学科所必须的三个要素,具有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何为学科建设呢?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分析,对于一个研究领域,学科建设主要是通过理论体系的构建使其制度化,然后通过学科设置、学科建制等过程建立起该学科的训练制度与研究制度。

对于一个具体的学科或院、系而言,学科建设主要是指学科群的建设,即通过学科划分、学科设置、学科建制,从而使得一级学科下面的分支学科不断增多,建制不断扩大,研究的经费更加充足,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入。而对一个学校而言,学科建设则主要涉及学位点设置,学科门类、学科结构与体系,交叉学科的形成等一系列更为宏观的问题,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些有影响的学科群或一流学科,以此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大学学术组织围绕“国防教育学”而进行的所有建设活动的总称。尤其是指设置专门的学术组织进行制度化的体育科学研究。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通过前面分析,学科建设是整个学校发展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的龙头部分,只有通过学科建设才能增强学校的科研实力,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但学科建设是宏观层面的,学科建设一般体现在课程建设上。因此,课程建设是学校实现其教学与科研发展的核心。何谓课程?课程是指一定学科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国防教育学课程是指以促进全体学生国防素质提升为目标,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总和。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涵盖了国防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教材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和研究等。其主体部分是教学,教学的完善与改进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高校国防体育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高校国防体育是我国国防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高等教育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体育教育对培养未来国家合格的建设人才,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防体育高水平运动队目前主要项目有定向越野运动和射击等,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关键是训练机制和竞技机制的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国防教育体系还不是十分完善,在开展大学生国防体育教育活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解决。高校国防教育社区建设。高校国防教育社区建设是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建设以学校学生、教职工为主体、周边居民参与的“校园———社区”一体化的国防教育体系。它能够将学生的课余国防教育活动、教职工的国防教育活动和周边居民的国防教育活动整合在一起。这一措施有利于大学国防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充分整合大学国防教育工作中的教学、科研、训练、群体等工作的同时,将大学国防教育的外延一一涵盖,并将各项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以上四个部分工作内容侧重点不同,学科建设以科研为重点,课程建设为教学为关键,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以训练为基础,而社区国防教育建设则为群体为服务对象。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教学、科研、训练、群体”四位一体模式。科研活动能促进国防教育教学和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水平的提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能接触并创造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并在教学和训练活动中传播给学生,有助于改进和丰富教学和训练活动,提高教学和训练水平。国防教育教学和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也可以促进科研发展,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能发现教学和训练内容、手段、方法、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科研活动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活动。有了以上科研、教学和训练的基础,高校就可以充分整合并利用相关资源为社区群体提供优质国防教育服务。#p#分页标题#e#

模式存在的问题

篇(11)

一部好的电影,一本好的小说或者故事,人们在欣赏的时候,往往会沉迷其中,设身处地,融入故事情节而不可自拔,充分感受故事的曲折离奇,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台上台下浑然一体,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语文虽然不同于电影故事和小说,但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却能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语言,把课讲得生动活泼,耐人寻味,同样能给人以一种艺术享受。

小学语文教学,要紧的是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求知愿望。这就要求教学要有趣味性。

一、课文故事化,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用最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所学的东西的爱好和兴趣。教师要学会讲故事,根据课文的特点,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感情。教师只有自己首先进入角色,真正把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感染人,给人以入迷之感。教师要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变成故事的主角,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好像唱歌一样,加上节奏使故事具有可听性,语言亲切,又有变化。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各种动物的叫声的模拟词,把角色的对白进行扩充,适当重复,适当提问,让孩子们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老师的,自然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了。讲故事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讲故事为契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要比说一些大道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讲故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文音乐化,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利用一些儿童歌曲和律动来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玩中学,效果会很好。在教学《小小的船》时,笔者没有布置学生背诵,而是把歌曲《小小的船》教给了学生,边学歌曲边做运动,学生们在快乐的音乐享受中很自然地记住了课文。学习《雪孩子》一课,笔者唱《雪花》,学习《借生日》一课,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们边唱边表演,兴趣很高,学生非常投入地学习,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三、课文艺术化,提高课堂的活跃性。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绘画把内容再现出来。

画精彩的景物,低年级的孩子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喜画乐画的特点,把绘画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踊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富有表现力的对话用表演的形式,动作描写用肢体模拟。课堂经常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四、课堂游戏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将枯燥的课本知识与生动的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教学中,把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自参加,亲自体验,寓教于乐,寓学于玩。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并不是为了认识一个事物而去主动观察,而是由于情绪的激动,兴趣的导引不由自主地去观察,使学生入情入境入理。绕口令游戏,造句接力游戏,指令游戏,传话游戏,猜字游戏,听音辨音游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学中游戏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从而勤思考,大胆说。这种活动化的教学让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做中学,从玩中学。

既增强了教学情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小游戏在大教育中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

五、开拓学生视野,推荐课外读物。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推荐有关的读物,或及时介绍报章杂志上的好文章,注意开拓他们的眼界,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教学而言,精读是准备,博览是应用,如果通过语文教学,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嗜好,那就等于帮助学生找到了一个源远流长的寻求知识的泉眼。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嗜好,找到了这个泉眼,就会广泛觅取,学而不倦,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

六、语言趣味化,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教学时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是拨动学生心弦,及其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会像童话中的魔棒一样,使学生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因此作为一个教师讲话一定要有趣味。规范简练,准确鲜明生动,具有较强的形象性。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教之以情,教之以情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凡是对自己思想有所触动的事情,最容易记住。自己的思想无所动,就不容易记住,就会像过眼云烟,飘过去了,不能留下痕迹,学生听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