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考前给儿子承诺大全11篇

时间:2022-08-01 21:32:5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考前给儿子承诺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考前给儿子承诺

篇(1)

沈先生的女儿今年中考,早在几个月前,外婆外公就拿出1万元钱给沈先生的女儿看:“你要是考上重点中学,奖励你1万元,给你买个电脑。”

李女士的儿子一直想买一部索爱音乐手机,李女士一口答应:“没问题,大考进班级前10名,就买给你。”

尽管这种激励措施太急功近利,但因为近在眼前,对学生而言还是很有诱惑力。在家长许愿的奖励消费中,手机、MP3、电脑、PSP等数码产品成为首选目标。而在耐克、阿迪达斯、Reebok等运动品牌店里,学生们也是人头济济。一位考上市重点高中的小伙子狠狠敲了他爸爸一记“竹杠”,买了两双耐克、一双Reebok。他爸爸笑着说,孩子喜欢打篮球,有最新的篮球鞋出来心就痒痒,因此家里一般也是用买名牌篮球鞋作为考前许愿。这次儿子额角头碰到天花板,中考成绩是整个初中阶段最好的,实在是让父母惊喜不已,因此不管他开口要买什么,都答应他了。

今夏,奖励消费又增添了两个新商机,一是学生出国、出境游增多,参加港澳游的高考后学生已经占了三到四成的比例,基本上都是家长的“奖励性旅游”;二是学驾车。在闵行区一个驾校当教练的杨师傅介绍,他暑假里教的4个学员有两个是准大学生,他们准备在9月份到大学报到前,能够顺利考取驾照。“在大学的节假日里,能自己开车出去旅游,用车载音响欣赏喜欢的音乐,在郊外野餐露营……做到这些的前提是我必须考取驾照”,18岁的小李这样说。

据妮妮的妈妈计算,妮妮得到的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录音笔等加起来价值超过1.5万元。听上去开销很大,但妮妮妈妈的考虑颇能代表很多家长的想法:电脑、录音笔、电子词典等已是大中学生必要的学习用品,本来就要买给她的,只不过是借高考这个因头罢了。

2007年的数据显示,上海高考录取率超过80%,上榜学生超过9万人,即使只有3万个考生家长实施奖励消费,平均每人以5000元计算,也要达1.5亿元。如果加上中考学生考后消费,加上各年级学生家长考前许愿考后还愿,奖励性消费实在是规模浩大。

近年来,奖励性消费还出现两个特点,一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参与许愿的不仅有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果逢到孩子参加中考高考,家里的七大姑姨尽管事先可能不许愿,但得知孩子“金榜题名”时,基本上都会掏钱奖孩子。二是奖励性消费带出安慰性消费,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由于担心考砸了的孩子一蹶不振,家长也会用物质给予安慰。蒋女士的儿子今年中考不理想,只进了中专,他以为之前爷爷承诺的电脑、姑妈许愿的录音笔、小舅承诺的MP3都要打水漂了。谁知,爷爷、姑妈和小舅一样兑现诺言:“我们知道你已经努力了、尽力了,这是最重要的。争取高考时打个翻身仗。”

这种安慰性消费无疑是为奖励性消费再添一把火。

商机有待再发现

遗憾的是,奖励性消费目前还是家长和子女的“自说自话”,商家眼红这个商机,但还没有抓住这个商机大做文章。

篇(2)

据《望东方周刊》了解,海南高考报名结束后,海口市教育局局长韩美急得嘴上起泡。报名表显示,全国各地新迁户人琼的9803名外地考生中有9300余人在海口市报名参加今年高考,如果这些人全部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外地人挤占了海口市49%的高考招生名额。

“这简直就是强盗行为!”海南日报社培训部主任李平也是考生家长,她对“高考移民”挤占本地学生升学资源的行为深恶痛绝。

“我们的孩子要上学”

为查堵“高考移民”,今年4月份,海南省教育厅联合省监察厅、公安厅、民政厅以及省侨办等部门联合下发有关文件,要求各市县、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高考报名条件,对每一名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查。事后又组织了一个省内调查组、六个省外调查组,对各市、县已审查完毕的考生进行复查。

5月16日,海南省取消了340名同时在两省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考试资格。

5月28日,83名“高考移民”考生家长在《海南省340名被非法剥夺高考资格考生的家长代表联名申诉的紧急请求》上签名,开籽共特快专递至国家部门。

5月31日上午,又有20余名考生家长来到海南省政府上访,提出“我们的孩子要上学”的要求,同日,重重压力之下的海南省教育主管部门最终恢复了这些考生的考试资格。

海南省2005年最终招生计划显示:高考本科第一批招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080人,本科第二批招生却减少了1303人。

根据《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考条件暂行规定》,不符合条件的“高考移民”考生“只能报考本科第二批和专科(高职)学校”。

6月8日下午,高考最后一门考试正在进行时,500多不符合报考第一批院校的考生家长又来到了海南省政府上访,要求把调剂到第一批本科的1303个招生指标“还”给他们。

“海南‘高考移民’洪峰造成的冲击波将一直持续到高考录取结束后。海南必须下决心来堵住这股洪流了,否则造成的社会后遗症会越来越多。”海南省监察厅一位官员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冲击海南教育秩序

今年3月,为孩子复读报名参加高考的朱文海惊讶地发现,七个报名窗口中只有一个为海南本地考生服务,另外六个窗口前则排满了省外考生。

“临近高考的时候,班里的桌椅增加了两三排,新来的同学都说着我们听不懂的方言。有个河南来的同学连续二次数学模拟考试都拿了满分。”海南中学文科班应届毕业生林影是班里的学习尖子,面对临考之前赶来做最后冲刺的陌生同学她已经感到一种“威胁”。

“今年高考的数学考卷大家普遍感觉很难,但据说这些外省考生普遍比海南考生发挥得好。”高考结束后,林影心情沮丧地将志愿从心仪的上海复旦大学改为二类重点大学。

曾一再用外省考生成绩较好来激励本地学生的海南中学高三班主任刘哲信,考前给本地考生缓解压力,“这是教育政策的问题,我们无力改变,但必须坚强面对,你们要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但刘哲信认为,“海南省下面各县、镇中学的考生才是受到高考移民考生冲击最大的群体。”

据海南省教育部门统计,除北京、上海、外,全国27个省(市、区)在向海南省进行“高考移民”,尤以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安徽、河北、内蒙古、浙江、山东九省份为最。上述九省份今年有9600多名应试考生来到海南省参加高考,其中河南省3500多人,湖北省1500多人,江西1100余人,湖南1000余人。

“今年的人数比去年激增3.4倍,达到9803人。每5个海南考生中就有一个是‘高考移民’。”海南省考试局一位官员说,“我们还发现,大批考生来自同一个市县,其中河南信阳市达800余人,安徽铜陵市达600余人。”

《望东方周刊》记者在调查时也发现,河南新乡市第一中学有205名考生人户海南报考,占了其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也有175名考生人户海南参加今年的高考。

海南省考试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海南省高考报考人数为44914人,招生学校为929所,招生计划为34423个,均为建省以来最多的一年。今年海南省本专科录取率为77%,本科录取率为32.8%,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往年一样,海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数线均低于全国多数省份。

而今年也是海南省“高考移民”创下历史记录的一年。

政策漏洞

一纸户口是“高考移民”中官民利益博弈的根本。

如果将全国高考的录取形势根据地域绘制成一张地形图,远离内陆的海南岛就是一个盆地,而购房人户政策则使其演变为“漏斗”效应。

为拯救一蹶不振的楼市,处置积压房产,国务院曾先后下发过两个加快处置海南积压房地产的方案,给予海南省许多优惠政策。在此大背景下,1999年《海南省积压商品房转化为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出台,其中规定“单位或个人每购买25平方米的商品住房就可人一个户口,入户对象由购房人自行择定……学生从入户之日起,在普通高等院校入学考试、中小学入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待遇。”

海南省本想以户口资源尽快给积压的房地产解套,这一规定事实上却成为高考移民洪峰的政策漏洞。

早在今年3月海南省高考报名前夕,海南省公安部门对2004年7月-2005年3月来琼购房人户的2.12万人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其中8800人为17-21周岁的适考青年;在海南省考试局对今年移民考生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中,300个样本中284人是移民海口市,其中269人是购房入户。

至今年3月份,海口市空置商品房已消化255万平方米。海南省建设厅厅长夏恩恕向媒体表示,两年内,海口、三亚及各市、县烂尾楼绝大部分处置完毕。 据海南省统计局统计,2000年―2004年五年时间内,海南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92.9万平方米。

由此推算,按每25平方米可落一个户口政策指标计算,海南新落户可达20万人。

6月21日,《望东方周刊》记者在海口调查时发现,海口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户口代办”小广告。

据海南省政府附近一中介公司负责人透露,“按照行情,目前代办购房入户的费用是900元,我们这生意已经做了几年了,主要是给参加高考的学生办。”该公司还承诺可以办理学生学籍以及挂靠学校,但费用则涨到4900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事实上,许多购房者并不需要海南户口,而急于解套的房地产商发现,把户口倒卖给想在海南参加高考的学生比卖房更赚钱,于是从买房者手里收购户口指标,再倒卖给中介,这已经是海南地产商公开的秘密。

利益链条

“有的学校领导和老师把一个班的学生都劝过来了。”海南省一家中介老板很得意地告诉记者。

为大批量开发利用好户口资源,赚取利润,海南省的中介公司纷纷联络动员家乡的亲戚朋友“购房落户”,甚或发展到把落户宣传单派发到内地学校。

而内地省份正为高考升学率焦虑的校领导,听到只要出钱就能消化掉中等以下的学生,亲自上门做学生和家长的劝服工作。

这些考生的家长在交了1万-1.5万元不等的费用后,把考生户口本复印件和身份证交给中介公司,中介公司就可到房产局登记户口指标,并从辖区内派出所开出准迁证,再由家长凭借准迁证将原户籍转出由海南省中介公司代办落户领取户口册、身份证等一系列手续。

来自湖北仙桃的曾玉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5万元把自己和孩子的户口迁到海口市后,报名、体检、考试期间两人先后两次往返海口,再加上高考期间在海口的食宿费用,为了给在当地可能落榜的儿子一个上学的机会,她付出了3万多元的代价。

今年4月,在海口市港澳开发区就职的张勇发现,上下班必经的国际研发学校的学生一夜爆满,百余名外地移民考生正集中在该校进行适应性的考前冲刺。

“一次性缴费4000元,再外加每月800多元的食宿费,外地移民考生就可在国际研发学校进行考前集中冲刺。该校甚至把校外一幢空置楼租下以满足新增学生的住宿需求。”张勇告诉《望东方周刊》。

实际上,海南省民办学校高考补习班招收内地考生,大发移民考生之财已经不是秘密。振发学院、华侨学校、国际儿童中心、国际科技园学校这些在海口市的年学费达万元的民办“贵族”学校,考前共招收了数千名外地学生。

高考期间,海口市所有宾馆、招待所更是千金难求一房。海口市金海湾酒店总台小姐回忆起当时的景象至今都兴奋不已:“比黄金周的生意都火爆!外地考生和家长都是组团而来,这些大客户都由经理亲自办理和接待。”

事实上,目前海南省“高考移民”已经达到了批量化、集中化和公司化运作的发展脉络,由于政策漏洞,“高考移民”事实上早已不再是“游击战”,一条有组织有计划成规模的移民产业利益链已经形成。

后遗症

“高考移民必须杜绝,这条以户籍指标买卖进行高考资源抢夺的产业链必然会滋生腐败。”海南省检察院检察官王珊愤怒地说。

王珊认为,教育腐败是户口指标商品化以及高考移民给海南省带来的另一负面冲击。

而在今年发生的海南高考移民事件中,移民考生家长身后的强大背景在海南省“有口皆碑”。

340名同时拥有两省户籍并在两地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被取消高考资格后,仅仅半个月的时间,事件却有了翻覆灼变化:重重压力之下的海南省教育主管部门最终恢复了这些考生的考试资格。

“很多家长都是公务员,且在原籍担任相当职务,他们的经济能力和活动能力都非常强。有些人在短期内给孩子注销了原籍,并让当地派出所出具证明原户口未注销是由于数据传输有误造成的3然后家长动员当地政府部门出面给海南省施压。”知情人士透露。

移民事件因争夺高考资源而起,在这场冲突中,无论谁输谁赢,对渴望升人高等学府的考生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海口日报社记者王颖自儿子高考结束后就不断向海南省教育厅的朋友打听移民考生的报考意向,她现在最后悔的就是把儿子从黑龙江带到海南上学。

移民考生凭借自身优势,挤占海南高考升学资源是最令海南考生家长光火的事实。

海南省考试局历年统计显示,外省移民考生平均分又甩开海南本省考生70分之多。

在最近三年里,移民考生的平均录取率高达88.13%,海南本省考生录取率为81.9%。按此比例计算,今年高考移民将有8600多人被录取,如此数量将足以把海南第二、三批录取院校的8030个名额全部垄断。

篇(3)

妮妮是千千万万个受到家长奖励的学生代表。随着中考、高考录取通知的陆续发放,家长开始“还愿”,考前许诺的奖励一一兑现。其实,这种待遇不仅是中考、高考学生独有,各年级的中小学生每逢期中考、期末考前,很多家长都会许愿:达到多少分就给你买什么什么。

有人称这是还愿经济,有人说这是奖励消费,但这种奖励消费的商机还远远挖掘得不够。

考好考坏都会奖

奖励性消费商机市场有多大?且看身边的例子就可以想见。

沈先生的女儿今年中考,早在几个月前,外婆外公就拿出1万元钱给沈先生的女儿看:“你要是考上重点中学,奖励你1万元,给你买个电脑。”

李女士的儿子一直想买一部索爱音乐手机,李女士一口答应:“没问题,大考进班级前10名,就买给你。”

尽管这种激励措施太急功近利,但因为近在眼前,对学生而言还是很有诱惑力。在家长许愿的奖励消费中,手机、MP3、电脑、PSP等数码产品成为首选目标。从7月中旬以来,在迪信通手机城里,在国美电器,不时可见家长带着孩子买手机、买电脑、买数码相机、买电子词典。国美商场的一位负责人介绍,每年中考、高考发榜后,该商场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的销量明显增加,每天销量比平时增加一半以上。

而在青浦奥特莱斯品牌折扣店的耐克、阿迪达斯、Reebok等运动品牌店里,学生也是人头济济。

今夏,奖励消费又增添了两个新商机,一是学生出国、出境游增多,参加港澳游的高考后学生已经占了三到四成的比例,基本上都是家长的“奖励性旅游”;二是学驾车。在闵行区一个驾校当教练的杨师傅介绍,他暑假里教的4个学员有两个是准大学生,他们准备在9月份到大学报到前,能够顺利考取驾照。“在大学的节假日里,能自己开车出去旅游,用车载音响欣赏喜欢的音乐,在郊外野餐露营……做到这些的前提是我必须考取驾照”,18岁的小李这样说。

据妮妮的妈妈计算,妮妮得到的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录音笔等加起来价值超过1.5万元。听上去开销很大,但妮妮妈妈的考虑颇能代表很多家长的想法:电脑、录音笔、电子词典等已是大中学生必要的学习用品,本来就要买给她的,只不过是借高考这个因头罢了。

2007年的数据显示,上海高考录取率超过80%,上榜学生超过9万人,即使只有3万个考生家长实施奖励消费,平均每人以5000元计算,也要达1.5亿元。如果加上中考学生考后消费,加上各年级学生家长考前许愿考后还愿,奖励性消费实在是规模浩大。

近年来,奖励性消费还出现两个特点,一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参与许愿的不仅有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果逢到孩子参加中考高考,家里的七大姑姨尽管事先可能不许愿,但得知孩子“金榜题名”时,基本上都会掏钱奖孩子。二是奖励性消费带出安慰性消费,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由于担心考砸了的孩子一蹶不振,家长也会用物质给予安慰。蒋女士的儿子今年中考不理想,只进了中专,他以为之前爷爷承诺的电脑、姑妈许愿的录音笔、小舅承诺的MP3都要打水漂了。谁知,爷爷、姑妈和小舅一样兑现诺言:“我们知道你已经努力了、尽力了,这是最重要的。争取高考时打个翻身仗。”

这种安慰性消费无疑是为奖励性消费再添一把火。

商机有待再发现

遗憾的是,奖励性消费目前还是家长和子女的“自说自话”,商家眼红这个商机,但还没有抓住这个商机大做文章。

篇(4)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1988年高中毕业后,我通过招考,成为了一名乡镇招聘干部。这在当时我们老家的小山沟里,可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喜事。刚参加工作时,黔江区(重庆直辖后改为区)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当时的乡镇工作条件极为艰苦。我从最基层的乡镇司法所干事做起,每天天刚麻麻亮,就挎上当时乡镇干部最为明显的标志性公务包――帆布口袋,里面装有干粮、手电筒和水胶鞋等物品,翻山越岭到农户家里宣传政策、调解矛盾、发展生产。一天下来,往往走得脚生血疱,累得腰酸背痛。但那时我的心思极为简单,心想只要能为百姓排忧解难,哪怕再苦再累也值得。

因为我的工作努力,很快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后来,我被提拔为石家河乡副乡长。两年后的1997年10月,我因工作成效突出,年仅27岁就担任石家河乡乡长,成为主政一方的行政领导。后来又相继担任鹅池镇镇长、党委书记,中心集镇金溪镇的党委书记。尽管位置在变化,职务在不断上升,但我始终不忘自己当初的承诺,依然兢兢业业地忘我工作。

2011年9月,我从黔江区金溪镇党委书记调至蓬东乡任党委书记。这本是组织一次正常的人事交流调整,但我却错误地认为自己是由一个区域中心镇被调至了一个一般乡镇任职,为此我逐渐产生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想法。认为自己应该趁担任领导的机会,从一些平时有求于我的工程项目开发商、包工头手里拿点钱,为自己将来退居二线后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作准备。在此思想驱使下,我在蓬东乡任职期间,利用为他人顺利承建巴渝新居风貌改造、集镇街道硬化、农村基本口粮田、农民新村广场建设等多项工程谋利,收受相关开发商、包工头的贿赂。到蓬东乡任职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我不知不觉地收受了他人贿赂100多万元……

我与一些开发商、包工头们打着合伙“做工程”的名义,做着违纪违法的勾当:他们出钱并组织工人施工,而我呢,就是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帮他们顺利承包到这些工程,帮忙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关工程款的及时拨付等。后者本来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就算这些工程开发商不给我一分钱,我也应该把这些工作做好。但我却错误地认为,如果不是自己利用手中的权力,他们根本承建不到这些工程,也不会顺利施工乃至结算工程款。

篇(5)

迟来的啼哭令她泪飞如雨

“因为胎儿宫内窒息,颅内有血块,将来非傻即瘫,我建议你们放弃。”1988年7月18日,当25岁的邹燕精疲力竭地在产床上睁开眼睛,期待看一眼自己怀胎十月孕育出的小生命时,因为一场医疗事故,她等来的却是几张病危通知单,和医生这句“理性”的建议。

医生告诉她,孩子一出生就抽搐,而且全身发紫,很可能是重度脑瘫。如遭五雷轰顶的邹燕,已经听不清医生后来在说什么,她只是流着眼泪坚定地摇头:“不,我要养大这个孩子!”

连续4天,宝宝安静地躺在特危病房里,鼻里插着氧气管,悄无声息。

“我们不能要这个孩子,他会拖累家庭一辈子的。”丈夫近乎无情的理智,让邹燕失望透顶。他丢下这句话,就去和院方谈判医疗赔偿事宜了。

在医院的走廊里,邹燕放声痛哭。怀孕的近300个日夜,虽然母子俩未见面,但邹燕和孩子有过那么多交流。他的小脚丫曾经那么用力地踹她的肚皮,他的小心脏和她的心脏一起律动。邹燕曾经承诺要把他带到人间,同喜同悲。

母亲的本能如潮水般汹涌,面对丈夫的再次劝说,她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坚定地回答:“我不会放弃的,我只要他能活着!”“你这么固执,就自己养这个孩子吧!”丈夫的话字字如刀。邹燕怀疑,这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男人,那个大学同学吗?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他竟如此无情和自私。“我养就我养!”邹燕的回应斩钉截铁。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好在丈夫当时没有那么绝情,万般无奈之下,他还是选择与她共渡难关。

孩子出生后,一直住在特危病房。这天,望着自己不哭也不闹的可怜孩子,邹燕突然想起了《诗经》里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树木倒下也能发出一些声响,要是我家宝宝也能给世界留下一点声音和动静,就好了。于是,她给儿子取名叫“丁丁”(读音zheng,象声词)。

邹燕每天把丁丁搂在怀里,对着他默默打气。儿子出生的第6天深夜,邹燕突然感觉到他的小脚丫在动,轻轻柔柔的,她以为是幻觉。就在这时,宝宝放声大哭。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他终于发出声音了,孩子有救了!”邹燕哭喊着。

因为爱所以狠,

“铁心妈妈”成就小男人

出院回家后,邹燕总是对着丁丁说话,不管他听不听得懂。“丁丁,妈妈现在吃饭,你看,奶奶做的菜多好看,真好吃。”“丁丁,妈给你讲故事……”家里挂着五颜六色的气球,她经常抱着丁丁,指着气球说:“这是红色的,这是黄色的……”邹燕认为,这样做可以不断刺激孩子的神经,让他对这个世界有感觉,帮助孩子认知外界。

到了7个月大时,丁丁认得妈妈、奶奶、爸爸,也会认气球的颜色了。孩子还特别想说话,总在那咿咿呀呀。经过专家的测试,丁丁的智力没有问题。但是脑瘫儿的其他症状显现无疑,比如流口水、脖子直立不起来等。

90年代初,师院教师邹燕的月工资不过百余元。丁丁的康复治疗全部自费,光按摩就一周3次,每次5元。虽然效果并不显著,但邹燕知道,自己唯有拼命坚持,才有可能看到希望。

一次去医院按摩,赶上下大雪,邹燕骑自行车带着丁丁,陷进了泥坑里。等到了医院,母子俩都成了泥人。医生看到后大吃一惊,说今天天气不好觉得你们不会来了。邹燕说:“孩子的病情耽误不得啊,就算天上下刀子也得来。”一句话,把老医生感动得热泪盈眶。

比起自己吃的苦受的累,更让邹燕痛苦的是治疗带给儿子的疼痛。看着儿子因痛苦而扭曲的小脸儿,邹燕的心在滴血。但多年的教育从业经验告诉她,她不能哭,而且也要让儿子勇敢起来。她问正在哭喊的儿子:“你一哭是不是就不疼了?”孩子摇头。“如果哭就不疼了,妈妈就陪你一起哭。但泪水改变不了什么,男子汉一定要勇敢、坚强。”就这样,在邹燕的教育引导下,丁丁逐渐成为康复治疗中心里最坚强的孩子,“别的小朋友都是嚎啕大哭,但他一直很坚强。”

让邹燕欣慰的是,丁丁小时候吃药一直很顺利,“每天都是大把大把地吃药,或许是他自己已感觉到,只有吃了那些药丸,自己才能好起来吧。”

当时,邹燕一家人的生活十分窘迫。三代四口人,挤在一间20平方米的平房,遇上雨天,屋外大雨室内小雨,床头床尾摆满接漏的盆桶,窗台上经常长出蘑菇。为了养家糊口和给丁丁治病,她在教学之余,跑遍全省做礼仪培训,还兼职卖过5年保险。

艰苦的治疗过程不堪回首,医生从未承诺丁丁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只说治疗一定比不治好。为了给儿子一个尽可能安然的将来,她拼尽了全力:白天上班,晚上带儿子看病,风雨无阻;把自己训练成按摩师,一有时间就给儿子按摩;午间休息也要跑回家陪儿子玩撕纸游戏,开发智力。

“我留下孩子,就会陪他到底。孩子第一次站立,第一次迈步,第一次叫‘妈妈’,都是上苍给我的礼物,老天待我不薄。”邹燕满怀感恩,所有不幸都被她过滤掉了。

在别人眼里,邹燕有时候是一个“狠心”的母亲。丁丁运动不协调,用筷子这种小事对他来说难如登天。别人看不下去,劝邹燕别让他学了。“以后一桌人吃饭,就他一个人不用筷子,别人就会好奇。他必须要跟每个人解释自己脑瘫,那会极大伤害他的自尊心。所以我坚持让他学。”邹燕说。打过、骂过,过了一年多,丁丁终于学会了用筷子。

“我不想让他因为身体疾病自惭形秽。就是因为他很多方面不如别人,我对他的要求才更高,让他更努力。”从丁丁一岁起,她每天坚持带他读书,不到两岁,孩子就认识了100多个汉字。

因丁丁的小脑运动神经受损,一岁了手还不会捏握,两岁才会站立,三岁才会走路,六岁才能跳……在丁丁比同龄人慢几拍的童年里,倾注着邹燕比其他母亲多数倍的努力!

丁丁上学后,邹燕从不辅导他的功课,也从不逼他上培训班。“你就当妈妈是文盲,不要对我存有任何依赖,我不会教你的。”她对丁丁撂下狠话说。只是在儿子写作业时,身为教师的她也会在一旁批改学生作业,或看书写字。她知道,潜移默化的教育最有效。

后来,邹燕又以要批改作业为由,让儿子帮她看新闻联播,然后“转播”给她。第一天,丁丁只能说一件事;一周后,丁丁能说两条新闻;几个月后,丁丁能将新闻联播复述下来。有时,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冷不丁地给别人说一个时事,这让大人惊讶不已。来自他人的肯定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妈妈不再让他“转播”后,他仍坚持每天晚上准时看新闻联播,然后将国际国内大事向大人们“显摆”。

邹燕说,孩子的能量是无穷的,开始她只想锻炼儿子的记忆力,没想到成了他的一个爱好。直到现在,丁丁对历史和政治都充满兴趣。

丈夫弃她而去,

用坚韧母爱送儿进哈佛

自从儿子降生后,邹燕和丈夫的感情就产生了裂痕,因为她的“顽固坚持”让他很生气。平时,丈夫不是忙工作,就是在外面喝酒应酬,对这个家已经产生了疲惫和厌倦感。邹燕曾期待丈夫能和自己一起尽心教育孩子,但实际上并未如愿。两人在1998年和平离婚,10岁的丁丁跟随妈妈生活。

令这位单亲妈妈欣慰的是,丁丁上学后成绩一直挺优异。“因为他在运动方面发育迟缓,就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我感觉也是件好事。”生性乐观的邹燕说,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谈到家教,邹燕认为身教胜于言传,方法重于结果,“我跟他说,你的重点是学习,我的重点是赚钱养家,咱们到期末来比一比,看谁取得的成绩好。”

2000年,12岁的丁丁被楚才中学奥赛班录取,因为成绩优异,学费全免!可就在邹燕为儿子取得的骄人成绩满心欢喜时,波折降临了。因为丁丁军训时总比别人慢半拍,连抬腿、正步走这些基本军训动作都做不标准,班上一些调皮孩子就编顺口溜骂他:“丁丁是个苕(武汉方言‘傻’的意思),正步变成跑……”

当时,邹燕正在贵州学习,却接到儿子的电话,说他不想上学了!邹燕坐了30个小时火车,连夜赶到儿子的学校。课间10分钟,她走到讲台上,跟孩子们说了丁丁的情况,“……如果上天不眷顾你,让你身患疾病,你已经很痛苦了,还遭到辱骂,你不难受吗?”这位单亲妈妈的声音有些哽咽,全班寂静无声。末了,她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黑板上,“如果丁丁做错事了,你们打电话给我,我会对他严加管教。”

临走时,邹燕对儿子说,你怎么证明自己不是个苕?退学能证明吗?不行,你只能靠优异的成绩来证明自己。此后,丁丁与同学们的相处开始和睦起来,他的成绩也一直都在年级上游。

丁丁升入高三后,邹燕告诉他:“当年妈妈读书不认真,没能考上北大,你能不能帮我实现这个愿望?”丁丁认真地点头。儿子参加高考时,显得有些紧张,深怕自己考砸了。这时,邹燕又给儿子宽心说:“努力了就好,考不上北大还有武大和江大,再不济还能考我的学校,妈妈张开双臂欢迎你!”

“高考前一天晚上,我为了让他放松,洗碗的规定动作都没让他落下。”邹燕说着,笑出声来。正是这样的开放心态,让丁丁在高考时轻装上阵,最终以660分被北大录取。

2007年夏,捧着那张白底红字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邹燕泪流满面。丁丁懂事地搂着母亲,轻拍着她的肩膀说:“妈妈,我也算帮您圆梦了吧?”邹燕拼命点头,激动的泪水洒满儿子越加宽厚的肩膀。

2011年修完本科课程,丁丁又被保送到北大国际法学院读研。2014年硕士毕业后,他成为杭州一家互联网巨头的法务。期间,懂事的丁丁拿到工资后,只留出一点零花钱,其余的悉数交给母亲。

丁丁虽工作繁忙,但周末是双休。见儿子总爱把周末时光用来睡懒觉,邹燕笑着对他说:“你可以找个女朋友谈恋爱,或者继续学业呀,把大好时光浪费在床上,是不是有点可惜了?”上班一年后的丁丁,此时正感觉法务职位太边缘,想继续读书深造,于是就在母亲的鼓励下,申请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的LLM(相当于国内的法学硕士),课程只需一年。

2016年3月,通过远程笔试和面试,丁丁以出众的学识和不凡的人生经历,打动了哈佛,对方顺利批准了他申请的免托福就读。

在美国留学期间,丁丁利用课余时间到中资机构当翻译赚钱,每到母亲节、妈妈的生日等重要节日,都会给邹燕寄回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并附上一封亲笔信。每逢此时,邹燕心里都溢满了幸福和骄傲:不健全的儿子终于长大了,现在他不仅能像正常人一样自食其力,甚至还比一般的孩子更孝顺!这时,邹燕总会想到当年曾和丁丁一起做按摩的那个小男孩,因为太疼,他坚持了一个多月,就没有再去了。后来碰到他的家长,说那孩子只能躺在家里,行动依旧不便。

穿风过雨地陪伴自己29年的妈妈,在丁丁眼里是自己的“精神导师”,而邹燕则认为自己是孩子的挚友。

2017年7月,丁丁就要从哈佛大学毕业了。关于儿子的未来,邹燕说,不管他回国发展还是留在美国,自己都会支持他。“孩子就是母亲手中的风筝,可以牵挂,但不能限制。下一个目标,我会建议他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喽。”说到这里,邹燕一脸幸福的笑容。

有人说,母爱如水温暖生命,父爱如山扛起责任。邹燕这位伟大的单亲妈妈,用她的温暖和坚韧,为丁丁撑起了一切,用深沉的母爱一路托举脑瘫儿子考取北大,进入哈佛!同时,她自己也拼成了大学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全礼仪师资培训班特聘教授、武昌区优秀政协委员。

如今,有很多家长慕名联系到邹燕,他们的孩子有脑瘫和脑积水的,有语言发育不好的。虽不懂医学,但邹燕会用丁丁的成功经历,向大家输出正能量,鼓舞家长们坚持为孩子治疗,并向他们分享自己的教子经验。

生活从来都不简单,命运也从来都不公平,有的人生来健康父母双全,有的人生来残疾无依无靠。如今已经54岁的邹燕,用她29年将脑瘫儿打造成哈佛骄子的奇迹告诉我们:只要你敢,人定胜天!

篇(6)

“这是东方新一同学的家吧?我是你的同学金绍才的父亲,我叫金维利。”来人满脸带笑地自我介绍着。

“噢,您是金叔呀!这是我爹。”东方新一急忙站起来,“爹,这是我同桌金绍才的爸爸,城里的一个大老板。”

“快屋里坐。”东方守田不习惯地握了握金维利伸过来的手,憨厚地一笑,把客人让进了屋里。

金维利进屋坐下后,仔仔细细打量了屋里的摆设,长叹一声,说条件真是够艰苦的。

金维利扯了些家常后,话锋一转,切入正题:“守田老哥,我家原本也是山里农户,骨子里也透着实在,当着您我就不拐弯抹角了。我这次来呢,是有事儿和你们商量。这不马上就进行高考吗,我家绍才肯定考不上,可他还想上好大学,唉……也是老天爷创造机会,新一和我家绍才高考时前后桌,新一考重点大学是十拿九稳,所以我打算求新一在考场上帮助帮助我们家绍才。我也不让你们白帮,只要绍才考上大学,我就给你们五千块,要是考上重点大学,我就给你们一万块,新一上大学的学费也能解决了。这事儿还得请老哥和新一多帮忙呀……”

“你给我滚!”金维利的话还没说完,东方守田便大吼了起来,一碗水差点儿没泼了金维利一身,金维利急忙夺门而逃。

见金维利消失在夜色之中,余怒未消的东方守田一把拉住儿子的手:“孩子,爹向你起誓,爹只要有一口气,一定供你上大学。你也跟爹起誓,必须考上大学,啥时候也不能没了志气和骨气。”

“放心吧,爹,我永远都不会忘了你的话,我不会给你丢脸的。”东方新一看着父亲,眼睛里泪花闪烁。

也许是受了金维利的刺激,也许是这些年来超强度的劳作埋下了祸端,第二天,东方守田便病倒了,高烧不退,胡言乱语。东方新一急得满嘴起泡,东家跑西家串,好不容易凑到几个钱,背着父亲翻山越岭去医院看病。

可那几个钱连住院的押金都不够,所以虽然医生说东方守田的病必须要住院医疗,可他也只能买了几副药,咬着牙把父亲又背回了村子。

两天后,东方守田清醒了,一位本家前来探望东方守田的病情,无意中说起了高考时间,东方守田这才恍然大悟,他命令儿子必须返回学校,准备参加明天的高考。

两天高考很快就结束了,东方新一立刻返回了家,父亲已经是昏迷不醒,在本家的帮助下,东方新一又把父亲背到了医院,经过紧急抢救,东方守田保住了性命。心急如焚的东方守田又挨了两天,见自己已经能够行动,便索性离开了医院。

父子俩刚刚走进家门,东方守田便一把拉过儿子:“跪下,你给我说,治病的钱到底哪儿来的?”

见实在瞒不过父亲,东方新一低下了头:“爹,儿子错了,儿子没有听你的话,我答应了金维利,看病和住院的那三千块钱就是从他手里拿的。”

“你!你为什么要这么干?”东方守田狠狠地给了儿子几个耳光,然后泥一样地瘫了下去,“这都怨我,我这病……”

东方新一一把抓住父亲捶打自己胸膛的手:“爹,你别这样!这不怨你,都怨儿子我,我已经十八了,却还得让爹养活着,爹有病了,可当儿子的连给爹看病的钱都拿不出来,是儿子不孝!”

父子俩抱头痛哭。老半天,东方守田看了看儿子:“新一,是不是拿了人家三千?爹想办法弄上这钱,你把钱还给人家,咱不要这昧良心的钱。”

东方新一苦笑了笑:“爹,考试我已经让金绍才抄了,这钱还什么呀!这是咱该得的。”

东方守田愣了半天:“孩子,那可是全国考大学呀,你让人家抄,能不出事儿呀?”

东方新一摇了摇头:“不会的,金维利做了安排,我们那个考场里监考的都跟他们有关系,我也是一再确认这事儿万无一失后才答应金维利的,不会出事儿。爹你放心,考大学,是我从小的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圆了我的大学梦。”

一个月后,高考成绩发表了,不出众人所料,东方新一高考成绩全县第一,进任何高校都没问题。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全县第二名竟然是历次考试都在倒数几名的金绍才。许多考生包括家长都充满了疑虑。后来不知是谁把这个疑问向上举报,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专门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几周后,结果出来了,东方新一和金绍才高考试卷雷同,虽然调查组对东方新一和金绍才展开继续调查没有得到什么结果,可这个结论已经够让人震惊的了。几天后,有关部门做出处理决定:东方新一和金绍才取消当年高考成绩,连续三年禁止参加高考。

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消息自然而然传到了东方守田的耳朵里。病情刚刚好转的他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痛叫几声,口吐鲜血,倒在了地上,他再一次住进了医院。

父亲虽然住进了医院,可除去押金,兜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东方新一万般无奈,只好找到了金维利,要求他把剩下的那七千块钱付给自己。

谁知金维利冷冷一笑:“要钱?你好意思吗?当初咱们是怎么说的?考上重点大学给你一万,可现在呢?高考成绩取消,三年内禁考,你并没有实现你的承诺,我还给你什么钱?”

东方新一一愣:“金叔,这话不对呀,高考的时候我让绍才抄了,高考成绩也是有目共睹,我全县第一,他全县第二,按那个成绩进重点大学绰绰有余。至于被人家查出来又被处理,那是你没有做好工作,我还受牵连了呢。我没找你不错了,你赶紧把考前咱说好的那七千块钱给我,要不然……”

“要不然怎么样?”金维利瞥了瞥东方新一,“土包子,就你那一身穷酸样也敢跟我这么说话!实话告诉你,看在你跟绍才是同学的份儿上,我提前给你的那三千块钱就算打了水漂,还敢跟我再要那七千,是穷疯了,赶紧给我滚,否则老子叫你知道什么叫马王爷三只眼。”说完,金维利钻进汽车一溜烟走了。

不知什么时候,东方新一回到医院,护士又来催交费用,摸摸兜里那几张零头纸币,东方新一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出院。”

东方新一将父亲在家里安顿好,便匆匆离开了山村。

东方守田是第二天一大早才醒过来的,醒来后发现不见了儿子,等来的却是呼啸而至的警车。十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察冲了进来,又是搜查又是问讯,整整折腾了两个多小时。精疲力竭的东方守田最后只记住了一件事儿,金维利死了,是被自己的儿子东方新一杀的,杀人犯东方新一下落不明。

儿子成了杀人犯!东方守田仿佛傻了一样,他呆呆地坐在那儿,不知该干什么,就那样一直坐到天黑。

打那后,警察就成了他家的常客,经常来询问东方新一的消息和情况,他家周围也埋伏了不少警察,单等东方新一一回家就收网。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东方新一没有丝毫消息,警察最后从小村撤离了,金家开始悬赏五万元寻找东方新一的线索,可东方新一像蒸发了一样没有任何消息。

这天晚上,已经是后半夜,重病在身的东方守田木然地躺在那,他知道自己已经活不了几天了,可他希望临死前能见上儿子一面。突然,屋门轻轻一动,一个人影闪了进来,竟然是儿子东方新一。

东方新一跪倒在地:“爹,儿让您担惊受怕了。”

篇(7)

儿子是小学生,当初为了把他送到这所民办双语学校,我们费了不少功夫。可没想到一年下来,他就学会和同学攀比,下课就在一起讨论父母的工作、家庭收入、住房、用车……让我不得不反思,把孩子送到这样的“贵族学校”到底对不对。

曾经有个民办寄宿学校的老师告诉我,学生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一个学生说:“唉,我爸爸这个月的零用钱没有了,他买的股票昨天输掉十几万元,他打算再买5万股补仓。”另一个学生马上接着说:“那算什么,我爸爸上次投资房产,用了1000多万元还不够,他说还要追加投资。”

新闻事件

重庆评“十大不健康消费行为”“学生攀比”居首

由重庆一家媒体组织的“十大不健康消费行为”评选活动日前揭晓了投票结果,“学生攀比消费”、“打着开会的名义,公款外出度假”、“吸烟成性”列前三位。专家呼吁消费者应树立健康消费理念。其他消费恶习依次为“大吃大喝,暴饮暴食”、“滥用保健药”、“迷信消费”、“盲目减肥,不注重健康”、“滥食野生动物”、“大把花钱择校”、“贪图便宜,仅凭价格购物”。

就在我为儿子这种不正常的心态感到担忧的时候,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条新闻:

一对经营着一座煤矿和一个书城,称得上腰缠万贯的夫妇,为了让孩子养成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作风,竟然“装穷”17年。在“装穷”的17年中,他们让女儿6岁起,每到寒暑假都要到巷子口去卖报纸,每天最少要卖20份。除了过年,女儿很少穿新衣裳。进入高三,女儿仍生活在“穷”家之中,在班上45个同学中,她是5个没有手机者之一。在女儿的眼中,自己家确实很穷,为了帮助初中时得白血病的同学,父母同意卖掉家里那台24英寸电视,才有了捐出去的一千元钱。高考前夕,他们向女儿许下的重金承诺,无意中曝光了这场持续17年的爱心“骗局”。

这样极端的方式我是不赞同的,为了让孩子可以健康地成长,我家出台了一项禁令:不允许在学校谈论家中的情况,一旦发现儿子只能乘坐公交车上学。果然,有了一个月乘坐公交车的经历后,儿子主动提出放弃车接车送,他竟然爱上了坐公交车的感觉。

也算是歪打正着吧。

专家点评

制约攀比家长先行

上海教委教研室教研员步根海

开学将近,我注意到各大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前人头济济,不少家长动辄给孩子买上几百元的高级学习用品。许多家长自身的消费观念就不健康,怕自己的孩子在消费上比不过别人。我认为要让孩子不攀比,家长先要在物质上放得下。

用校规制约攀比

华东大师教科院副教授冯起德

北京市今年在全市各中小学试行的新《中小学生守则》中,首次将“生活不攀比”单独列出,这是一个信号,表明教育界已经注意到,并且正采取措施制止校园的攀比风气。在国际上,这样的做法也不少。如目前德国教育界正重新考虑用统一校服,来制止越来越多的校园名牌追捧者;新加坡甚至明确规定中学生不准穿名牌;日本不准中学生烫发;英国皇室子弟虽在贵族学校,可社会实践必须与平民同甘共苦。

攀比应导向良性竞争

上师大教科院心理学系副主任李丹

家长和学校应该及时引导,让孩子知道,良好的生活条件要靠自己创造,父母的成就并不是你的荣誉。家长应把他们的竞争注意力从家庭条件引向个人能力和学习成绩,从而使攀比演化成校园内的良性竞争。

细节提示

1.要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多给孩子讲诚实的可贵,虚荣的坏处。

2.培养孩子朴实、善良的交友原则,不要被社会上的“功利”色彩所污染。

3.回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不应过分夸大孩子的优点,也不要掩盖孩子的缺点。

解决之道

与孩子立个契约

篇(8)

47岁的李谌曾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第一次婚姻失败后,他带着6岁的女儿来到深圳。在深圳,他和自己的初恋女友重组了家庭。然而,他们的感情并没能经受住两个女儿的考验,这两个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孩子频发矛盾,终使这段婚姻在10年后画上了句号。

2D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谌遇到了在美容医院做分院院长的刘茜。刘茜比李谌小3岁。儿子8岁那年,她的丈夫突患肺癌去世。刘茜不得不将年幼的儿子寄养在亲友家,独自来深圳打工。能干的她,通过几年打拼,靠着自己的双手,从基层员工升上了分院院长的位置。

相似的命运,将两颗受伤的心捆绑在一起。于是,李谌鼓足勇气把再婚的想法告诉了女儿:“晓宇,爸爸想再给你找个妈妈,你可能还会有个比你小3岁的弟弟。”谁料,满心期待换来的竟是女儿不悦的叫嚷:“我不想再有继母更不想有一个年龄相近、没血缘关系的弟弟!”“砰”,女儿重重一甩,关上房门。李谌知道,女儿关上的不仅是她的房门,还有她的心门,更阻塞了他的再婚之路。

不久后,李谌因腰椎椎弓断裂进了医院。医生告诉他,如果不立即手术,可能会有下肢瘫痪的危险。可当时是高考前夕,李谌的女儿正在积极备考,而李谌的父母又远在千里之外,且年事已高。十几万元的手术费,对于他这个积蓄无多的中学体育老师来说,更是无力承担。

得知消息后,刘茜赶往医院。一路上,她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能丢下他不管!看着刘茜为自己忙里忙外,李谌阻止道“不要忙了,我没钱开刀。”刘茜笑着说:“没钱也要开!我会想办法。”

一周后,刘茜终于筹齐了手术费。手术并不顺利,七天后又要动第二次手术。为免影响女儿高考,李谌没有告诉她。

守在静静的手术室外,刘茜焦虑地来回踱步。整整12小时过去了,李谌仍然躺在冰凉的手术台上,情况不明。一时间,辛酸、苦楚一齐涌上她的心头,强烈的不安感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她颤抖着掏出手机,忍不住拔通了刚刚结束高考的李谌女儿的电话:“晓宇,我是刘阿姨。你能不能来医院一趟?你爸爸正在动手术。”

“什么手术?爸爸怎么了?”两个女人,第一次在电话里为同一个男人痛哭失声。

也许是她们的哭声感动了上苍,李谌第二次手术取得了成功。见到死里逃生的爸爸,看到了刘茜为父亲所做的一切,晓宇对刘茜的态度有了明显的缓和,对父亲和刘茜的婚事也不再像从前那么反对。

2007年年初,李谌和刘茜在儿女们的默认下,拍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合影――结婚照。照完相后的第三天,他们在民政局领了结婚证。半月后,李谌满心欢喜地将多年的积蓄悉数交给刘茜,让她张罗办几桌酒席,他要风光地将她迎娶进门。可刘茜将办酒席的钱连同自己的积蓄共计18万元交到李谌的手里,郑重地说:“你用这钱,将原先那辆矮小的吉利车换成商务车,免得腰伤复发。”妻子体恤的话语,让李谌久久不能平静,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后半生尽心呵护妻子,守好这个家。

母女“交战”冲突不断:非亲不教也是过

婚后的日子温馨而甜蜜,李谌和刘茜都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新家庭。为此,夫妻俩约法三章:一、家里的经济和一切事务都要公开透明;二、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统一思想;三、处理问题应相互配合。但尽管如此,李谌的心中仍不无担忧――要女儿真正接受继母和弟弟并非易事。很快,李谌的担忧就变成了现实。

晓宇自小受娇宠,很任性,花钱大手大脚。而李谌为了弥补女儿离开生母的亏欠,对她有求必应。晓宇进大学后,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半个月就被她花光了,对此李谌敢怒不敢言。

刘茜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头。朋友劝她说:“女儿不是你亲生的,你说轻了她不听,说重了,她又会认为你舍不得钱。别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刘茜却觉得女儿虽不是自己亲生,但非亲不教也是过;作为一个重组家庭,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份责任。

于是,刘茜拨通了晓宇的电话,直言不讳地对她说:

“从下月起,除了生活费,我和你爸不会多给你一分钱。你是一个女孩子,将来总要嫁人,必须学会持家,我不能任由你再这样发展下去。”“你凭什么单方面做决定?”面对女儿气愤的质问,刘茜坚定地说:“这事你爸也是支持的!”“我不信!”女儿愤恨地挂断了电话。

当晚,李谌接到女儿的哭诉电话。听完女儿的委屈,李谌很惊讶,他想不到刘茜竟会在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上挺身而出。李谌安抚女儿说:“这是我和你阿姨的共同决定。我们这样做是对你的将来负责。”对于李谌的解释,晓宇难以接受:这么多年来,这是父亲第一次选择放弃自己,和另一个女人站在一起。从那以后,晓宇的话少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

就在晓宇和新家庭“渐行渐远”的时候,一天,她突然收到家里汇来的7D00元汇款。拿到汇款单的那刻,附言栏上清晰而娟秀的字跃入她的眼帘:“晓宇,这钱是给你买电脑的。你用它买一台配置最好的电脑吧。刘茜。”是想求和,还是想讨好?晓宇一边想着,一边不情愿地给刘茜打去电话:“这钱是怎么回事?”刘茜从容地解释道:“从我和你爸结婚那天起,家里的开支就都是透明的,也欢迎你监督。我只希望你明白,不该花的钱,我们不会多给一分;但该花的钱,再多我们都会给。”“希望如此。“虽然晓宇嘴上不服软,但她的心还是被刘茜的坦诚动摇了。

刘茜烧得一手好菜,每次女儿回家,她都会做女儿最爱的“红烧猪蹄”。为了尽快修复母女间的感情,她借机向女儿建言说:“将来你自己成了家,怎么也得做几样拿手菜,不如我教你?” “这个主意好像还行。”看着女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刘茜高兴极了。一连几天,女儿都像小尾巴似的跟在刘茜后面,一口一个“师傅”的叫。

一周后,刘茜下班刚进家门,女儿就忙不迭地把她拉到餐桌旁坐下,然后从厨房里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猪蹄说:“这是我亲手做的红烧猪蹄,请‘师傅’品尝。”刘茜夹起一块放进嘴里,还没来得及品味,“怎么样?”女儿已迫不及待地问了。“你想听好听的,还是不好听的?”刘茜笑着逗女儿。“我想听真话!”女儿认真地回答。“那我告诉你,可以打70分了。再努力一把你就能出师了。”“真的?谢谢阿姨!”女儿高兴得一下子跳起来,她立刻拨通朋友的电话:“我会烧菜了!我阿姨说我的‘红烧猪蹄’很快就可以出师了。下周你来我家尝尝我的手艺j”母女俩的笑声多了,感情也增进了不少。

晓宇大学毕业后回到深圳工作,很快就陷入热恋,常常玩到半夜才回家。这让李谌很担心。那段时间,刘茜恰逢身体不适,在家休养。她知道,自己和女儿的感情好不容易有所进展,如果此时贸然出面,很有可能“功

亏一篑”。但如果任由女儿发展下去,一旦出了差错,自己又如何面对丈夫,如何面对这个家?夜里,刘茜辗转反侧。等丈夫睡下后,她撑着病中的身体,悄悄来到客厅,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夜半时分,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身影踮着脚尖走进了屋内。黑暗中,刘茜缓缓起身,关切地问:“你回来了,饿了没?冰箱里有吃的,要不要我去热一下?”晓宇先是一愣,随口道:“我不饿。你这么晚还没睡啊!”“我是特地在这儿等你的。一个女孩子,这么晚回家,既不安全,又伤身体。从明天起,你要在晚上11点以前回家,别让你爸担心了。”突如其来的“门禁”让女儿原本大好的心情一下子降到了谷底,她一把将钥匙扔在了茶几上,微怒道:“为什么?”刘茜不自觉地提高了嗓门:“这是为你好!”“我爸都没管我,你管我?”

“你亲妈不在你身边,你爸有些话又不便对你说,我这是在代他们和你谈话。你如果不服,可以打电话问你亲妈。如果她认为我做错了,我向你道歉!”刘茜深沉而有力的话语,让晓宇无言以对。其实,这些年的生活,早已让晓宇从内心敬佩这个心直口快、敢说敢为的继母阿姨,只是强烈的自尊心让她嘴上不肯认输罢了。

第二天晚上,刘茜照例坐守在客厅,回想起昨晚的不欢而散,她心里忐忑不安:究竟女儿会不会将她的话放在心上?11点不到,楼道里突然传来了一阵轻缓的脚步声。刘茜紧张地起身从冰箱里拿出女儿最爱吃的榴莲,放在了茶几上。脚步声一点点近了,她的心也一点点地提了起来,她害怕到头来只是自己空欢喜一场。直到“咔咔一

・”的开门声响起,刘茜这才松了口气。女儿一进门,就发现了黑暗中的刘茜,轻声道:“我回来了。”说完,便)4中着“香味”凑了过来。刘茜“啪”的一下打在女儿的手背上,嗔怪道:

“快去洗手!”“好!”听着女儿带笑的口气,刘茜一颗久悬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信任有度温情无限:重组家庭合家欢

相比起女儿的个性化,刘茜的儿子则显得乖巧、听话许多。但在感情上,对于新爸爸的抵触情绪,他一点儿也不会比姐姐来得少。记得搬进新家的那天,一家人第一次聚在饭桌上,李谌高兴地猛给儿子夹菜:“儿子多吃点,千万别跟爸爸客气。”可儿子淡淡地说了句“谢谢”,埋头只是扒白饭。感觉到儿子的情绪后,李谌并没有埋怨,而是加倍关心儿子。

有一段时间,儿子上洗手间老是忘记掀坐便器的座板,常把坐便器弄脏。一天,李谌把儿子叫到洗手间,当着他的面清理了坐便器,并对他说:“儿子,这个家里不止是我们两个男人,还有妈妈和姐姐。男人应当学会尊重和保护女人,事事都要为她们着想。”“我知道了。”看着儿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李谌一把搂过儿子的肩,笑着说:“好儿子,知道了就好。这没什么丢人的。”

儿子生日,李谌特意买了一台数千元的苹果手机,而他自己用的只是几百元的“山寨机”。为了不让儿子有心理负担,他调侃地对儿子说:“爸爸这是在‘支持民族工业发展’,是不是很爱国?”儿子“扑哧”一声笑了,而在他的心里,对这个继父除了感激,也渐渐生出一股不一样的感情。

李谌的付出,刘茜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她私下跟儿子说:“你不能拿亲爸爸的标准去要求继父。如果你想要妈妈好,就应该把他当作自己的长辈来尊重。他好,妈妈就好;妈妈好,你才能好。”

听完刘茜的话,儿子郑重说:“妈,我明白了。”刘茜知道,儿子的承诺,不仅意味着他卸下了心防,也意味着儿子已经从心底找到了接受继父的理由。

在没与刘茜结婚前,李谌是深圳球友俱乐部有名的“老大”――为人豪爽仗义,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带着一帮“弟兄”打球、吃饭、玩麻将,整天到处跑。可结婚后,他不仅出去少了,还戒掉了20多年的麻将。为了顾及刘茜的身体,有时他宁愿一个人中午在家煮碗面条,也不让妻子来回奔波为自己烧饭。朋友们邀他出游,这样的“老大”竟成天把“老婆不去我也不去”挂在嘴边,成了实打实的居家好男人。

2011年1月,晓宇出嫁在即。晓宇的生母,带着晓宇年过七旬的外公、外婆以及舅舅、舅妈等,从老家赶来深圳。为此,李谌主动将自己的两套房子腾出了一套,让前妻一家住。细心的刘茜考虑到两位老人年事已高,主动向李谌提出每天中午和晚上,接其前妻一家来家中吃饭。为了既不影响工作又能保证“一家人”的正常伙食,她每晚都提前将一些荤菜做成半成品,常常忙到深夜才休息。李谌怕她辛劳,劝她不要操持这两顿饭,她笑着说:“这没什么,就把他们当自己的公婆和家人一样对待就好。”

女儿婚礼当天,李谌和刘茜一大早就换好了礼服准备出门。可刚走到门边,刘茜却停下了脚步,犹豫着对李谌说:

篇(9)

“把妈妈还给我!”高三优秀女生大闹校长室

17岁的赵昵是重庆市陵江中学高三学生。陵江中学是重庆市的一所重点中学,每年高考升学率很高,而赵昵成绩又特别优异,学校对她寄予厚望。

可是,谁也意料不到的是:2009年12月2日中午下课,赵昵突然来到校长的办公室,怒气冲冲地吼道:“你把妈妈还给我!”

感到非常吃惊,红着脸申辩:“我不知道你妈妈的下落啊!”“那你就赔钱,否则我就去教委告你。在全校宣扬你跟我妈妈的事!”赵昵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完全不顾及的颜面和声誉。

急忙哀求赵昵别大声嚷嚷,有事好商量。可赵昵不仅高声吼叫,还哭闹撒泼,甚至把校长办公桌上的东西砸得乱七八糟,隔壁办公室几位老师被惊动了,过来劝阻赵昵。可是,没有哪个老师知道赵昵跟校长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一切,皆缘于赵昵的母亲张小曼和父亲赵大林……

38岁的张小曼,在重庆闹市区解放碑商圈开了一家时装店,她漂亮、聪慧、能干,被周围的人喻为“女强人”。丈夫赵大林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两人存在着明显的落差。因为她能干、挣钱多,赵大林挣钱少,又辛苦,心里一直很憋屈。同时,他还迷上了赌博,短短3年时间,就在牌桌上输掉了她辛辛苦苦挣来的40多万元,她不给钱,他就借高利贷去赌。两人争吵、打骂,张小曼为此伤透了心,再也不堪忍受与他生活在一起,提出离婚。赵大林要她付100万元,“买断”他们18年的婚姻!最后,谈到30万元,但是赵大林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要把女儿判给他。这是张小曼无论如何不会答应的,因为她知道赵大林不可能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赵大林似乎也明白这一点,提出可先由他负责监护女儿,她每月再给女儿2000元生活费。张小曼明知这样会影响到女儿,因急于摆脱这段噩梦般的婚姻,最后她只好同意了。不过,她也提出一个“附加”条件,就是离婚的事先瞒着女儿,等她考上大学以后再说。对外人,也不要说。赵大林急于拿到那30万元,什么也没说就同意了。2009年8月12日,两人协议离婚,张小曼打了一张30万的欠款条,然后带上自己的衣服和日用品,在外租房居住。

赵昵对父母悄悄离婚的事一无所知。这次张小曼搬出去居住,对女儿的解释是:“我对你爸眼不见心不烦。你快要高考了,免得我们老是吵架影响你。”赵昵也就相信了……

8月14日是周末,张小曼在街上遇到女儿学校的校长。跟她是老朋友了,因为赵昵在他那里上学,两人平时接触比较多。见她心事重重、郁郁寡欢的样子,便关心地问了一句:“是不是遇到金融危机,钱不好赚了?”

张小曼苦涩地笑笑,请去吃饭,告诉她跟丈夫赵大林离婚了!有点惊讶,不无责备地对张小曼说:“还有不到一年时间,孩子就要高考了,这个关键时刻,你们怎么能离婚呢?就不怕影响孩子升学吗?”

张小曼眼泪汪汪,“我也怕影响女儿……可我实在受不了他,只有走离婚这条路!”张小曼把她和赵大林协议离婚的事都告诉了。

此后,张小曼和之间见面的机会突然增多了。比张小曼大4岁,两年前就离婚了。以前,张小曼是个有家的人,他们之间仅仅是朋友关系。现在,两人都成了单身,关系突然之间变得微妙了很多。有几次,张小曼把他叫到她租住的地方,亲自炒菜煲汤招待他。两人都有一种同病相怜之感。一天晚上,在张小曼租住的地方,两人没能把持住自己……

两人都是自由身,张小曼没有任何顾虑,与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她打算等赵昵考上大学后,就公开她和赵大林离婚的事,然后跟结婚。也沉湎于这种激情和幻想中,备感珍惜……

离婚8天后再复婚,名牌中学校长被敲诈勒索

协议离婚时,张小曼承诺要给赵大林30万元。可是,这么多年大部分钱都被赵大林输掉了,她还要维持时装店的经营,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的钱。为此,赵大林大骂张小曼是“骗子”,还几次跑到她的时装店吵闹和掀摊,闹得张小曼无法做生意。此后,他还一次次跟踪张小曼,甚至死皮赖脸地要她陪睡觉,以“补偿”拖欠的赔款。

不久,张小曼和暗中同居的事,被赵大林发现了,他既恼怒又嫉妒。他找到张小曼,威胁道:“要么拿钱,要么复婚,否则你后半辈子不得安宁,我还要让名誉扫地,让他活着比死了还难受!”

张小曼自然不愿与赵大林复婚,可一时又拿不出那么多钱(她也舍不得),她害怕赵大林骚扰、伤害,更害怕女儿知道了这件事。于是,在离婚8天后,她又与赵大林去民政局复了婚。她希望结束被威胁的噩梦,保护女儿和不受伤害。

张小曼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她割舍不下这迟到的爱情,背着赵大林,暗中继续和交往。

9月底,约张小曼国庆期间和他一起去三亚旅游。“让我想想。”张小曼含糊地回答。“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就像找回了失去的青春,充满深情。张小曼不忍拒绝他。

回到家,张小曼对赵大林说她要去一趟海南,听说那边服装的款式新,价格便宜。赵大林好像动了恻隐之心,对张小曼说:“去放松一下吧,我和女儿在家等你。”这是近年来,赵大林对张小曼说得最有人情味的一句话,张小曼反倒有些愧疚。

其实,赵大林知道张小曼和还在暗中来往, 她正一步一步地朝着“陷阱”走去……

10月8日下午1点,从三亚回来,刚打开办公室的门,突然背后出现一个强壮的男子,用力把他推进办公室,并关上门。还没回过神来,已经被该男子按倒在地,脸上被踢了一脚:“你这个不知羞耻、流氓成性的臭校长,竟敢乱搞两性关系!”

浑身哆嗦地说:“你认错人了,我从来都没破坏过别人的家庭。”没有见过赵大林,所以不认识他。

“呸!敢做还不敢当呀!”赵大林骂骂咧咧:“张小曼是我妻子,你碰了她,你就得补偿我!”

“你是赵大林?你们离了婚,我和小曼的关系很正当,你别讹诈我!”争辩道。

赵大林突然从身上摸出一把尖刀,又顺手把自己的结婚证、和张小曼在海南三亚湾的海水浴场搂在一起拍的照片扔给:“你自己看吧,依你徐校长的文化,不会看不懂结婚证吧?认不得字,照片总该认得。”

认为张小曼欺骗了他。他与张小曼恋爱前,明明看到过她的离婚证啊,怎么现在又出来一张结婚证呢?看看结婚证上的日期,他明白张小曼与赵大林离婚是真,但是,他们在离婚8天后,又再次复婚了,自己居然毫无所知!

“你给我50万元补偿吧!你是名牌中学的校长,高工资,还收黑钱,拿这点钱肯定没问题。你给了钱,就当我不知道你和张小曼的事,否则我就让你名誉扫地,校长当不成,生活还不得安宁!”

老家在农村,要赡养在农村生活的父母,还要抚养跟前妻生的儿子,哪里来这么多钱啊?可不给钱,他又担心这件事闹大了,会损害自己的名誉。他一心想尽快从这件事中脱身,咬紧牙关答应:“我只能给你5万元,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家里负担很重,真的没什么积蓄……”在一番讨价还价中,他们最终把“交易价格”定在了10万元,并说好10天后,准时把钱汇到赵大林的账户上。

赵大林走后,迅速拨通张小曼的电话,气愤地对她吼道:“你们真龌龊!明明再婚了,还来欺骗我的感情!现在,你的丈夫居然来敲诈我。我告诉你,以后别来找我,拿着你的10万元,赶紧滚得远远的,别让我再见到你!”还没等张小曼说话,就挂断了电话。

张小曼听得一头雾水,可她怎么也打不通的电话了。随后,张小曼发现偷放在柜子里、在海南拍的那些照片不见了,她赶紧去赌场、茶馆和赵大林爱去的地方寻找,但根本就找不着他的踪影。直至深夜,她回到家中,赵大林已经到家,女儿已经睡熟。张小曼正准备开口询问他,为何要敲诈?不料,赵大林迎着她就是一阵劈头盖脸的暴打:“,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这7天去了哪里?你背着我和女儿都做了些什么?行,你走啊,我已经叫你那相好的校长大人拿了10万元,替你赎身了。不过这次婚我就不离了,女儿今后要买房子什么的,我还得找你俩要呢,别以为给钱就轻松了事,你背叛了我就要付出代价!”

张小曼痛心疾首,又害怕惊动女儿,影响到女儿学习,只有任赵大林暴打,直打得她口鼻出血,趴在地上,赵大林实在打累了才住手。

张小曼泪水长流,所有的哀怨和凄楚都只能往肚子里咽。她不知道事态发展下去,赵大林还会使出什么损招?是个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她怕赵大林对付他,可是又想不出什么办法。

10月18日,是赵大林给规定的最后付款日期,赵大林没有收到汇来的10万元,也找不到。他气急败坏地回到家中,对张小曼又是一阵拳打脚踢。这次张小曼再也忍受不了,吼了一声:“这日子没法过了!我再不逃命,会被你打死的。”她冲出房门。从此,张小曼掐断电话、断绝跟任何人来往,再也没有回家。

张小曼出走后,渺无音讯。加上说好的10万元没有影子,赵大林气得暴跳如雷。

的儿子在重庆另一所重点中学就读。张小曼离家出走后第三天,赵大林拨通了儿子班主任的电话,说是可耻的“第三者”,拉着自己的妻子私奔了。三天内,如果不出现,他就来学校找儿子的麻烦!

得知赵大林要到儿子学校去闹事,只好打电话给赵大林,叫他明天中午在市区红海洋茶楼拿钱。23日中午,按时到红海洋茶楼,赵大林早已点了一杯咖啡,坐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等候他。摸出口袋里的牛皮信封,里面包有5万元。他说自己才装完新房,手上实在没有多余的钱了。

赵大林一见到钱,就放宽了勒索的底线,同意就用这5万元了结之前的一切不快。让赵大林写下了收条,没有想到就是这张收条,为今后警方破案留下了铁证!

以仇恨和伤害作“武器”,高考前夕被网上追缉

拿到5万元现金后的第5天,赵大林又来到学校,像幽灵一样闪进的办公室。他开口就说:“我妻子被你拐骗到哪里去了?她已经好多天没回家了,电话也关机,是死是活,你得给我一个交代!另外,那5万被我打牌输光了,你还得给我5万!不然,我就把你彻底搞臭。”

但是,却真的拿不出这笔钱来。无奈之中,找到赵昵,很不情愿地说:“校长口袋羞涩,你爸爸向我索要5万元,我很为难。我和你妈妈并没有什么不正常……希望你回去劝劝你爸爸,不要再逼我,我是真的没钱给他了。”

当天晚上,赵昵回家转告父亲:“爸爸,你不要再去找我们校长的麻烦了。我们校长也很不容易,有啥事你原谅他吧!”

竟然让女儿来劝阻自己,赵大林不禁火冒三丈,咬牙切齿地对女儿吼道:“你小孩子懂什么?你那个校长是个流氓,我要他付出代价!”

赵昵说:“你不要冤枉了我们校长,他和妈妈只是好朋友,你不要瞎猜疑……”赵昵话音未落,赵大林“啪”地一耳光打过来,直打得赵昵眼冒金星。

这是赵大林第一次打女儿,平静下来的他有些后悔。他生怕女儿站在一边,又来哄劝:“你知不知道?那个狗东西不是人啊!本来你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家,可欺负了你妈妈。他勾引、迷惑你妈妈,还将你妈妈‘金屋藏娇’,害得你妈妈丢下我们俩跑了。你不要帮这个流氓,你要帮爸爸!”

为了进一步拉拢女儿,赵大林拿出先前敲诈来的钱,买了一辆二手别克赛欧轿车,车主写上了赵昵的名字,拉着她去上学,下课后又让她学开车,想尽办法逗女儿开心。他还教唆女儿要仇恨校长。赵昵毕竟还只是高中生,母亲老不回家,她渐渐相信了母亲被校长“金屋藏娇”的话,她心痛父亲,并开始仇恨。赵大林要她去威胁,拿到剩下的5万元。她答应了!于是,12月2日中午刚下课,她就跑到的办公室,歇斯底里地大闹,并惊动了其他老师,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当时,满头冷汗,手足无措。出于颜面的考虑,他找到赵昵的数学老师胡伟文,向他借了2万元现金交给赵昵。拿到钱后,赵妮主动留下了收据:“已收到徐校长2万元人民币,保证以后不再威胁徐校长和他的家人,不再损害他的名誉和人身安全。”落款写上了赵昵的名字。

害怕赵大林无止境地勒索,12月20日,鼓足了勇气,来到江北区公安分局报警。12月底,赵大林和赵昵父女被列为网上C级逃犯。

2010年3月26日,渝北区交巡民警接到消息,称金岛花园附近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银色别克赛欧轿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摩托车司机颅骨骨折、颅内出血,伤势严重,被肇事司机送到附近的丽人医院救治。

民警赶到医院,询问肇事车主和她旁边的中年人出事经过,肇事女孩显得很慌乱。民警要她拿出身份证查询,通过网上信息比对,发现她正是去年12月底挂网追逃、涉嫌敲诈勒索的C级逃犯赵昵,而坐在她旁边的中年男子正是她的父亲赵大林。当晚,父女俩被刑事拘留。

篇(10)

他的家在村街边,临街的一间杂货店是属于他的。这间杂货店很小,但商品种类齐全,是农村里常见的那种。与众不同的是,“老板”张昭昭看起来还是一个身材瘦小、嗓音稚嫩的少年。这个小“老板”一副很练达的样子,介绍着商品和价格,迎来送往,热情地喊着“叔”“婶”,招呼着不多的顾客。不过,天真依旧写在他稚气的脸上。

正当农忙季节,杂货店里时常没有顾客,一有空闲,张昭昭还要跑到地里去,和姐姐一起帮本村的姨妈收庄稼。每当这时,他那因中风偏瘫的母亲杨梅枝就挪着病体,从后间的卧室里扶着墙走出来,看管铺子。

这原本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文都村一带曾是一个规模很大的摩托车配件市场,昭昭的父亲生前跑运输,母亲在家务农,一家人和和睦睦,衣食无忧。最让夫妻俩满意的是那三个孩子,大女儿琛琛、二女儿雯雯、儿子昭昭都聪明好学,是学校里的尖子生。

因为昭昭是男孩,又是家里的老幺,所以父母对他更多了一层疼爱。昭昭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在整个小学阶段,成绩没出过全校前三名,家里的墙上贴满了昭昭这些年得的奖状。

昭昭小学毕业后,父母把他送进了献县的重点中学――献县二中。这里汇集了全县各小学的尖子生,刚开始昭昭由于来自乡村,成绩一度落后,但他发奋学习,很快就成了同年级的佼佼者。同学钦佩、老师表扬、邻居夸奖,谁都说昭昭会有一个不错的前程。

2002年4月10日晚,一场突来的横祸降临了,跑运输的父亲在行至沧州和衡水交界处的一座失修的旧桥上时,车从断了栏杆的桥上翻了下去。父亲的死讯传来,妈妈当场昏死过去,三个孩子哭着爹,喊着妈,那一刻,天好像塌了……

父亲的丧事过后,三个孩子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退学:父亲死了,母亲一个人怎么供得起姐弟三人?那样妈妈的负担太重了,多个帮手总是好的啊。他们向母亲说了自己的想法,母亲却立刻沉下脸来,大声训斥:“小小年纪就不思上进,想一辈子没出息吗?妈妈再苦再累也要让你们把书念下去!”杨梅枝说完,看着几个孩子一脸委屈地立在那里,心一软,眼泪扑簌簌流了下来。

为了生计、供孩子们念书,杨梅枝在自家临街的房子里开了一个小吃部,开小吃部是个很辛苦的生意,杨梅枝一个人又是厨师又是跑堂,忙得里外团团转。三个孩子都在外地上学,寄宿在学校不回家,家里冷清寂寞。忙完了一天的杨梅枝,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家里,看看丈夫的遗像,又看看孩子们可爱的照片,常常失声痛哭。

有一天放学回家,细心的张昭昭发现,刚刚40岁的母亲老了,她面色疲惫,头上已经有了白发。昭昭心一疼,走到母亲身后,悄悄帮妈妈拔掉白发。妈妈转过身,看着小儿子手中的白发,不禁一声长叹。

母亲的白发和长叹,让小昭昭的心一阵阵抽搐。他开始动起心思:退学,妈妈是肯定不让的,但转学总可以吧。县二中虽然教学条件较好,但要住校,住宿费、伙食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加上两个姐姐都在高中住校,三个人的学费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母亲的小吃部赚不了几个钱,自己已经改掉了爱吃零食、爱花钱的习惯,但是如果转回乡中学上学,还可以再省一点。乡中学虽然各方面条件比不上县二中,但不用住校,这样不仅省了开销,还可以回家陪伴孤单的母亲,帮她干活。

张昭昭的转学是自己偷偷进行的,13岁的他,自己办妥了转学手续,而母亲和姐姐还蒙在鼓里。直到县中的班主任老师打来电话询问,母亲和姐姐才知道昭昭已经转学。母亲放下电话,脸已经气得通红,她盯着正在扫地的昭昭,一字一句地问:“昭昭,这是怎么回事?”

两个姐姐紧张地看着母亲,她们把昭昭拉到身后,生怕暴怒的母亲会动手打弟弟。昭昭却显得十分平静,他向全家一一诉说着自己的理由,最后,他向母亲承诺:“在乡中上学,我一样能学好。”母亲听完昭昭的话,愣怔了半天,放下了想打儿子的手,“哇”一声大哭起来。那一天,一家人抱头痛哭。

从此,杨梅枝的小吃部有了帮手。早晨,昭昭早早起来帮母亲买菜、生火,晚上,他放了学就从几公里外的乡中学飞快骑车回家,帮母亲洗菜、刷碗、跑堂,一直要到夜里十一二点,关上店门,他才在灯下展开书本。

但这个小吃部并没有带来很大的收益,杨梅枝看到小吃部太耽误孩子们的学习,也挣不到几个钱,2003年春天,就把小吃部关了。由一个亲戚担保,向银行贷了2万元,开起了这间杂货店。

尽管杂货店的生意也不是太好,但日子还是在艰难和希望中延续着,令杨梅枝满意的是,三个孩子更懂事,学习更刻苦了。

但这时,不幸再一次降临这个家庭,2004年5月10日,昭昭正坐在教室里学习,有本村人来喊他:“昭昭,你快回家吧,你妈出事了!”

为了辍学,他烧毁了书包和课本

母亲抢救了6天,总算活过来了,但已偏瘫。望着病床上生活已经不能自理的母亲,三个孩子知道,母亲再也不能咬牙撑起这个家了。

老大琛琛,19岁,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老二雯雯,18岁,高二,曾有过全校年级第三的好成绩;昭昭,15岁,初三,马上初中毕业。严峻的人生抉择摆在三个孩子面前,必须有一人辍学回家,伺候母亲、养家,才能供另外两人继续学业。

老大琛琛说:“我必须回家,因为我是老大!”老二雯雯说:“应该是我回家,姐姐马上就能上大学了!”昭昭拦住了两个姐姐,坚定地说:“我回家供你们上学。你们都快念出来了,我还差好几年呢!”

琛琛、雯雯坚决不同意,她们说:“你是弟弟,还这么小,我们不会让你退学!”可昭昭说出了自己的盘算:“从妈病倒那一刻我就想好了,应该是我退学。你们是闺女,你们如果退学,过几年就要结婚嫁人,照顾妈还是个问题,而我是男孩,就该我撑这个家!”

姐姐们惊异弟弟这么小年龄已经对生活有这么深的想法,但哪里肯答应他?她们撵着他上学去,姐妹俩留在屋里继续争执。可过了一会儿,院子里突然出现了火光,她们慌忙跑出来,看到昭昭在院子里正将自己的书包、课本投入火中,那些记载着他以往优异学习成绩的课本、纸笔,已经在通红的火光中化为灰烬!

两个姐姐哭得瘫坐在院子里,她们拉着弟弟的手大哭着说:“让你退学,我们怎么忍心,怎么对得起死去的爸爸!”这时里屋的母亲听到动静也扶着墙壁颤巍巍地挪出来,她看着眼前这一幕,与三个孩子抱头痛哭。

昭昭擦干眼泪,坚毅地对姐姐们说:“你们放心念书去吧,家里有我,我供你们!”

那天,乡中学昭昭的班主任张老师,得知昭昭想辍学的消息,正好赶到他家里来劝他复学。张老师看着院子里的灰烬,看着这个凄怆的家,什么话也没说出来,流着眼泪摇头离去,边走边叹息:“一个上学的好苗子,可惜了,可惜了!”

两个姐姐上学、母亲要吃药治疗,家庭的重担山一样压在了昭昭的肩上,从决定辍学那一刻起,昭昭感觉自己长大了,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家里原有5亩地,但没有办法耕种,只能转包出去。惟一的生计就得指望家中的小杂货店了。母亲病情稳定后,昭昭就打开了已经关张的店门。他对母亲说:“妈,我想把店再开下去。”

这样,15岁的少年成了“老板”。

小小男子汉,撑起一片天

平时,昭昭边在店里卖货,边照料母亲。他学会了做饭和简单的缝缝补补。为使母亲不感到寂寞,他经常和母亲唠家常,给不能出门的母亲报告街坊四邻的各种新鲜事,还时常讲个笑话。看着眼前乖巧可爱的儿子,慢慢地,母亲的脸上开始出现了笑容。店里进货的时候,昭昭就把母亲托付给村里的亲戚暂时照料。

杂货店虽小,但要从好几家批发商那里进货。昭昭先问问病床上的母亲大体的进货种类和价格,就自己进县城进货了。他有时是搭邻居的三马车(北方农村一种农用车辆),后来是借三马车自己开着去。因为不熟悉行情,他又太小,所以上当受骗是常有的事,一次被骗得厉害,进来的几乎全是以次充好的商品,回家打开让母亲看,母亲气得直哆嗦,昭昭吓坏了,伤心地哭起来。

昭昭不是那种忍气吞声的孩子,他回去找到那个批发商,向他说了自己家里的处境。那个老板听后半晌不语,最后招呼他:“来,小兄弟,我都给你退换了。记着,以后再拿货就到我这里来,我不会再骗你!”

慢慢地,批发商们和昭昭都熟悉起来,他们都同情这个苦命的孩子,再也没人骗他了。可是,开这个小杂货店对昭昭这个孩子来说毕竟是件很吃力的事,大堆的货物要他一个人艰难地装卸。有几次,路上三马车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都是昭昭想办法弄回来。

每天平均十来块钱的收入,艰难地供养着两个姐姐的学业继续下去。一个邻居对记者说,昭昭这个孩子,从他爹死后,就没见他为自己花过一块钱,家里炒菜几乎不放油,都是多放盐,因为这样可以省钱。

大姐琛琛一次在献县县城里见到进货的弟弟。一天中午她到书店买书,看见弟弟正装完了货一个人坐在台阶上吃中午饭,他连块咸菜都没舍得买,吃一口馒头喝一口讨来的凉水。琛琛想上前招呼,却迈不动腿,张不开口,她就一直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弟弟吃完饭,等弟弟开车拉着一大车货物“突突”地走远了,眼泪才哗哗地流下来……

昭昭的邻居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昭昭的父亲死后,他就变成了小大人,过去爱玩爱出去跑的孩子气都没了。

2004年6月,大姐琛琛参加了高考,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原本有希望考个重点,但高考前家中的变故影响了她,不过她还是考出了576分的好成绩,被河北农业大学录取。这个喜讯把一家人愁坏了,一听入学须交6500元,琛琛就不想去了,但昭昭坚决不答应,他对大姐说:“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大学!”

姐姐10月8日就开学,但学费还没有着落。姐姐上大学的学费,昭昭考虑了很久,他已经提前为姐姐攒钱了。杂货店每月只有三四百的收入,但他还是攒出了1000多元钱,他把全家的开销压到最低,两个姐姐每月一共有100元生活费就够了,他和妈妈每月只用四五十元。两个姐姐也自己想办法,假期里除了帮姨妈种地,两个人还揽了帮人绣花的活,每天每人能挣六七元钱。

眼看姐姐的开学日期到了,学费还凑不上,年纪小小的昭昭开始失眠了,杂货店收入太少,他想出去卖苦力,但有病的母亲还需要他的照料。

二姐雯雯的成绩也很好,明年考个好大学也没有问题。供养两个大学生,实在是一个难以面对的难题。面对大山一样的压力,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昭昭依然坚定,他说:“总会有办法,日子要一步一步走,不能先愁死啊!”

琛琛说,如果能入学就好了,她想办法申请助学贷款。等她四年后毕业了,弟弟的担子就可以由她来承担了。

还是有一些同学和伙伴们来找昭昭,昭昭也盼望着他们来,希望他们能给自己说说学校里的事。身不在学校,心却在那里。看着昔日的同学上学时远去的背影,昭昭沉默着,抿着嘴久久不说话。自己的课本烧了,他偷偷向同学们借着看。暑假的时候,他又偷偷向同学要来考试试卷,背着家人做了一遍,做完后,他笑了,对同学说:“我的功课还没有落下!”

不过昭昭从来没有后悔过,家里就是这么个现状,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姐姐身上了。严酷的生活,使这个15岁的孩子已经懂得怎样面对现实。

篇(11)

两颗受伤的心惺惺相惜

王海竟然爱上了一个离异“打工妹”。

得知消息的母亲气得浑身哆嗦。儿子离婚后,她四处托人给他介绍对象,他一个都看不上,可如今……

母亲觉得热血直冲脑门,她叫回王海,老泪纵横地说:“你快40岁的人啦,怎么不知擦亮眼睛,妈不能看你被人骗,你和她不要来往了!”王海说:“妈,阿梅不是那种人,我们是真心相爱。”

见儿子执迷不悟,母亲召开了家庭会议,让全家表决。全家人都劝王海不要糊涂,到头来落得人财两空。王海有些气恼:“我的事,不用你们操心!我寻找的是一个适合我的人,你们怎么会明白呢?”说完,他起身摔门而去……

王海的妹妹不甘心,径直找到“打工妹”刘向梅,上下打量一番后,冷冷地说:“我知道你惦记着我哥的财产,但我们不是好骗的,希望你尽快离开他。”刘向梅正想辩解,王海的妹妹轻蔑一笑:“你是一个没工作没身份的离异女人,不要妄想攀高枝,好自为之吧。”

刘向梅顿时怔在那儿,委屈的泪水在眼里直打转。是啊,她与王海的差距太大,难有结果。

身为河南市南阳市海旺毛衣编织厂经理的王海有着百万资产,而刘向梅则是一个从四川大山里走出来的女人。她命运多舛,高考前被邻村女人骗至南阳市大河屯,卖给了一个名叫赵博的男子。儿子乐乐3岁时,刘向梅跟丈夫到南阳市宛城区打工。丈夫做泥瓦工,她开了一家川味面馆。1999年初,5岁的儿子乐乐不幸被电击,全身70%高度灼伤,被送到南阳中心医院抢救,需进行3次植皮手术。刘向梅转让了小吃店,一心照料儿子。不久,她到火车站做了一名清洁工。

2000年底的一天,王海在火车站的候车厅看到动人一幕:一个衣着朴素的漂亮女子,一会儿打扫卫生,一会儿帮客人拎东西……酷爱摄影的王海赶忙举起相机,将这一温馨的画面定格下来。

被王海摄入镜头里的女人就是刘向梅。

当时,38岁的王海已于6年前与妻子协议离婚,离婚后的王海忙生意、忙摄影,没再贸然谈感情。

在候车厅拍下那张照片后不久,王海将照片发给南阳报社,发表于春运专刊。他回南阳后,有朋友告诉他,28岁的刘向梅是个“有经历、有故事的人”。

王海兴趣顿生,托火车站工作的朋友邀请她一起聊天,从而了解到刘向梅的一些情况。当听说刘向梅的儿子需要做最后一次植皮手术,3万元费用没有着落时,王海慷慨相借,这让刘向梅很是感激。

之后,两人很久没联系。一晃到了2001年6月,王海突然想起刘向梅,便拨打她的电话,没想到已关机。王海又找到在车站工作的朋友,朋友告诉他:刘向梅很多天没上班了。王海觉得蹊跷,放下手头工作,叫上朋友一起去了刘向梅的住处,看到刘向梅蜷缩在床上,面容憔悴……

原来,儿子乐乐的手术做完后,刘向梅病倒了,嗓子又肿又疼,水都咽不下去,到医院检查诊断为食道癌!她的丈夫吓坏了,提出离婚。绝望之极的刘向梅不想拖累丈夫和儿子,便办理了离婚手续。此后,前夫带儿子回了老家,而刘向梅关掉手机,在出租屋等死。

那天,王海将刘向梅送到南阳市中心医院复诊,结果让人惊喜交加:刘向梅患的是胃病,不是癌症!一场虚惊,刘向梅喜极而泣。

出院后,刘向梅继续回到火车站打工,有空就去王海家帮忙做些家务,并照顾患有严重脂肪肝的王海。慢慢地,相濡以沫的感情在两个人的心里蔓延开来。

但两个人的交往却受到王海家人的一致反对。甚至王海的前妻得知后,也怕王海被骗、财产旁落(她有50%股份),坚决要求收回针织厂股权,否则夺回儿子的抚养权。该如何取舍?王海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中。

一天,王海跟一个朋友喝酒,两杯烈酒下肚后他酩酊大醉,拨通了刘向梅的电话。刘向梅一听他喝了不少酒,担心他的肝脏出问题,忙打车过去。到饭店后,刘向梅刚想推门而入,却听到里面有一个声音说:“王兄,天涯何处无芳草,为一个女人,你何苦呢?”接着是王海醉醺醺的声音:“与阿梅在一起,我觉得格外温馨,家人为什么都不理解我呢?”说完,王海呜呜哭了。

刘向梅不忍再听,悄悄离开饭店,眼泪被风吹干了又湿了。那一夜,她辗转难眠,最终下定决心跟王海分手。

刘向梅决定回四川。走在人群熙攘的火车站,刘向梅犹豫许久,最终还是给王海发了条短信:“我走了,你要好好生活、善待家人。”发完,刘向梅的眼泪再次流出……

然而,就在她检票进站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她扭头看到王海一边喊着,一边拨开人群跑到自己面前,气喘吁吁地说:“别离开我!他们不懂我,我跟你一起走吧!”刘向梅极力反对:“胡说,你的厂子谁管呢?”王海说:“其实我早已厌倦商场的尔虞我诈……”拗不过他,刘向梅答应带他去自己的老家看看,好让他知难而退。

层层障碍相爱多难,

归隐深山打造幸福桃源

两人下了火车,又坐汽车,一路辗转,终于到了县城,之后又是3个小时的盘山公路和七八里山路。刘向梅指着前方:“这是我家。”王海放眼望去,天空清澈碧蓝,能映出大地的影子,清澈的溪水潺潺地流着,羊儿悠闲地啃着绿油油的草……深吸一口气后,王海的心豁然开朗。但随即,他的心又揪起来了:刘向梅的家太贫寒了!两间破旧不堪的土坯房,门口是坑坑洼洼的土路,窗户像是窟窿,用一块塑料布糊着……

刘向梅瘫痪的父亲无法起床,母亲颤巍巍地迎了过来。

“现在你知道了,我家条件这么差、负担这么重,你就放弃吧。”见王海眼里似有泪光,刘向梅幽幽地说着,然后侧身偷偷抹泪。

住了一周后,王海要回河南。刘向梅以为他“想通了”,强颜欢笑送他:“海哥,相爱不一定相守,我们下辈子做夫妻吧!”王海笑笑,没作声。

刘向梅做梦也没想到,几个月后,王海背着包又回来了。原来,王海回到南阳转让了公司,决定走进大山,与刘向梅长相厮守。

刘向梅惊呆了。

听说村里来了个有钱人,小村子沸腾了。但更多的人觉得,王海是看中了刘向梅的年轻漂亮,感情长久不了。

王海从刘向梅母亲的眼中也看出了疑虑,他知道,哪个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受伤害,他决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一切。

刘家的事儿不多,每天打扫猪圈、喂猪食。王海见刘向梅的母亲喂猪艰难,便接过扫把和猪食。可他养尊处优多年,哪里干过这活儿,刚跳进猪圈,就被猪拱翻在地……刘向梅心疼不让他干,他却干脆脱掉外裤,继续清扫。

一次,刘向梅的父亲忽然发高烧,家离诊所有近一公里路程,又没有车,刘向梅和母亲急得直掉泪。王海想都没想,背起老人就往村外跑。两个小时后,他背着老人回到家里。老人注射了退烧药,已无大碍,可王海的大腿上却多出了一条血口子。去诊所的路上,他一脚踩到长满青苔的岩石差点滑倒,为保护老人,他顺势调整重心,右腿擦到锋利的石壁边缘……

慢慢地,刘向梅的父母开始从心里接受这个“上门”女婿。

2003年春节,王海与刘向梅办理了结婚手续,并举行了婚礼。乡亲们带了青稞酒、腊肉、苕酥糖,纷纷前来道贺。

婚后,为让一家人生活得舒适些,王海开始修新房、搬新居、改厕所……整整花了20多万元。他扎根深山的决心,让妻子和岳父母感动不已。

2004年7月,王海和刘向梅有了爱情结晶,女儿王茜出生了。刘向梅一直心疼丈夫,生怕他因为生活不便、无法适应而感到委屈。一次,她和王海到山上割猪草,见丈夫干活时的认真劲,想到原本衣食无忧的他竟然变成了裤脚裹泥的村夫,不禁一阵心酸:“你放下好日子不过,却到这儿受罪,真傻啊!”王海呵呵笑了:“这里空气好,没污染,再加上有你这漂亮老婆相伴,我很幸福啊!”刘向梅听后,呜呜哭起来。王海帮妻子擦干泪水,说:“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其实,王海也曾问过自己:抛弃一切来到与世隔绝的大山值吗?最终,一件事情的发生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案。

那是2004年11月的一天,王海接到电话,他的好友、餐饮店老板周宇因不堪竞争压力,跳楼自杀了。回老家参加葬礼时,王海看到了心碎的一幕:好友的女儿年仅4岁,不相信父亲已逝,哭求他叫醒爸爸;好友年迈的父母不堪打击,双双病倒……

王海深受触动,名和利不过是套在人身上的枷锁,最重要的是要生活快乐啊!王海默默地回到深山,扎根深山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村里还没通车,出门得花半个小时翻山越岭,再徒步两个小时到镇上……王海决定,先买一辆摩托车。于是,王海将一辆崭新的摩托车骑回村里,有些歉意地告诉妻子:“钱要先留着,准备做些事情。等咱们有了经济来源,再考虑买辆越野车……”善解人意的刘向梅点了点头。

趟过人间流言蜚语,

山林深处我们爱的天堂

每天晚上,王海都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香甜睡去。第二天一觉醒来时,阳光已洒满房间,鸟儿在窗外唧唧喳喳地叫着。王海感觉心情愉悦极了,想起以前在城市起早贪黑梦魇般的日子,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王海喜欢垂钓,县城有一个水库,里面有许多鱼,闲暇时,王海便骑摩托带妻子一起到那里钓鱼。运气好时,他们能钓到十多条鱼,然后支起烧烤架,围坐在草地上,把钓来的鱼烤着吃。

在王海眼中,山村生活虽然有很多不便,却同时有着许多让他沉醉的东西。当小羊从妈妈肚子里出来,颤抖着叫出第一声尖细的“咩”时,他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赶羊累了的时候,他可以无所顾忌,倒地就歇。妻子抱过一只刚满月的小羊让他看,他第一次发现,小羊竟有着又长又弯的睫毛,漂亮极了。此后,他为每只刚出生的小羊都取了名字:长睫毛、大眼妹、帅毛毛……

一次暴雨,正赶着羊群的王海夫妇因为脚下湿滑从山坡滚落,他紧紧抱住妻子,以至于自己身上多处擦伤。刘向梅哽咽着:“我自己吃惯苦了,却不忍心看你这个样子,你为我付出太多了,要不你再考虑一下吧。”谁知,王海扮个鬼脸,俏皮却又认真地说:“你这辈子都别想赶我走,我的心里真的只有你。”

这个赶不走的男人啊,让她如此心疼。

王海一直没有忘记让妻子过上好日子的承诺。小县城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适宜发展种植养殖业,王海敏锐地嗅到这一商机。

2006年3月,一直找项目的王海承包了两千亩荒山,种植了雪梨。他搭建了个小屋和妻子住下,又买了几百只山羊、几千只土鸡……解放鞋、粗布衣、满手老茧,以前想都没想的生活,却被王海过得有滋有味。

山上没有灌溉设备,王海虽然雇了人,但自己也用扁担挑水。从山上到山下空手也要40多分钟的路程,更何况负重前行。刚开始的时候,王海挑着满满两桶水经常摔倒,到达山顶时,桶中的水几乎洒完了,身上也满是淤青。刘向梅抢过扁担:“我从小干惯体力活,还是我来吧。”王海又夺过去:“你是女人,这种活要男人来做。”一段时间后,王海肩上磨出了老茧,但能坚持担着满满两桶水到达山顶。

一次,王海挑水浇地,没干多久就感到累了。这时,村里60多岁的倪大爷也在地里干活儿,只见他肩扛手提,步伐稳健有力,丝毫没有疲倦的感觉。那一刻,王海忽然觉得,自己还需要锻炼,身体才能像倪大爷那样硬朗。

王海决定爬山锻炼身体。刘向梅听说后,很支持。为督促丈夫,她每天陪他一起爬山。山上就像一个大花园,不知名的野花自由开放,看着那些美丽的花儿爬山,王海心情愉悦。当他累了的时候,刘向梅就会在一旁高兴叫着:“快啊,山上野生的葡萄、猕猴桃、石榴、板栗,还等着我们去采摘呢!”王海儿时的童趣被激发起来,他加快了步伐。

从前,王海出门就是开车,稍微有闲空也是跟朋友吃饭打牌,哪想过锻炼身体。但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里,王海竟把健身运动坚持了下来。他觉得干起活儿来不再像以前那么累,而且精神还很充沛。

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后,王海的体重由90公斤降到60多公斤,体重降了,身体却结实了。刘向梅以米为主食,而来自河南的王海则以面食为主,偶尔会想念家乡的面食。为此,妻子收了绿豆后,费了两天工夫把绿豆磨成粉,又托人弄了些面粉掺在一起,给他做绿豆面条吃……每次,王海都吃得心里暖烘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