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社会实践支教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6 02:47:3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社会实践支教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社会实践支教总结

篇(1)

初中、高中时更多的是埋头苦学,假期也多数奉献给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直到上了大学,我有更多可灵活支配的时间,我可以尝试更多我想做而没做的事情。

大一时,我十分有幸加入了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志愿者队和“知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做一些志愿服务。每周四去博远小学支教和暑期给孩子带去知识与快乐,这些事让我至今为止的两年大学生活过得十分有意义。

今年我又加入了台州学院“知心支教”暑期实践队,并成为了实践队的队长。我深刻的意识到队长肩负的责任,不断地完善提高自己,希望能让支教越办越好。经过这一次带队,我明确了一个实践队队长需要做到的几点:

一、制度建设,合理管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XX多年前的古人便已深刻认识到制度建设对一个团体的重要性。家需要有家规,队需要有队规。为进一步规范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便拟定针对本团队今后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团队守则,确保更好的做到上传下达。

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便是责任制,明确任务和人员编制,以任务定职位,以职位定人员,责任落实到人,各尽其职,达到事事有人负责的目标,改变以往有人没事干,有事又没人干的局面,避免苦乐不均现象的发生。这一制度的实行,有助于团队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

当然,处事管理也要灵活,切不可一味按照既定制度执行。一名好的队长还应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地引导、控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实际目标。

二、每日总结,查漏补缺

每日一结,便是让团队每一位成员对当天的工作或任务加以回顾、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明确今后实践的方向。总结应对实践进行全面、深刻的概括。总结是对实践的认识,总结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总结可以承上启下,为后续内容做好准备工作。在每一次实践活动后进行总结,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努力改正,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提高活动质量。

每一天支教结束后的总结,让队员们更好地发现当天的不足和之后需要注意的地方。每日一结的开展让活动的开展更为顺利高效。

总结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查漏补缺。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一切难题,只有结合现实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结合现实才能把握;一切愿景,只有结合现实才能实现。

抛开现实,空谈理想,是空。

长远考虑,火石能敲出星星之火; 长远考虑,重新点燃熄灭的灯; 长远考虑,为你照亮前行的路。

篇(2)

第一堂静电实验课,我以静电宝宝的口吻录音,用直观的效果,让同学们觉得静电就在身边。利用塑料尺、纸片、胡椒粉和食盐设计相关静电实验,促进他们探索生活。第二堂课是古诗鉴赏课,带大家学习胡令能的《小儿垂钓》。第三堂空气电池课,也利用自我探索让学生们感知科学的奇妙,并利用简单的板书绘画帮助孩子们理解电池原理。

我认为支教是一种选择,当身边的伙伴开启假期模式时,我却依然坚守在我的岗位为大家服务,但我不遗憾、不后悔,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每当我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收到他们亲手做的花朵与泥彩时,便幸福满满,一扫疲惫,我想这就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与魅力吧。

教师的责任与魅力还远远不止这些,当孩子打闹奔跑时,你要维护正义,保障安全;当他们上课不认真听时,你要管理劝阻,融入他们;当他们有疑难问题时,你要学会引导,帮助他们探索。每一分每一秒,你的弦是紧绷的。母亲看到向来夜猫子的我,周末回到家倒头就睡,便笑着说我是去做苦力的,然而,我知道,我的心是异常丰富与饱满的,因为我收获了孩子们质朴的友谊与自我的成长,支教行还在继续,我将会依然携着热情享受这短短的9天时光!

【范文二】

一个雨天, 我们开始了这段难忘的旅程。

在这里,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每个人的真诚和爱心。

有的人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孩子调皮,他们课上喊破了喉咙,课下又和孩子耐心地交谈。有的人负责画宣传海报,为了制作出一幅精致的画作,他们会花几天的时间来构思,纸张太大,要铺在地上,他们会连续几个小时跪着画画。

有的人特别喜欢孩子,一有时间就和孩子们玩耍,在课上是他们的老师,但在课下是孩子们亲切的哥哥姐姐。有的人会叠几十个纸鹤和纸玫瑰,作为小礼物送给孩子们。有的人,看到孩子摔倒磕破,会关切的将孩子带到办公室,为他们抹药。有的人,生病了,仍坚持上课,强忍着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可一下课,便累得坐在办公室里休息许久…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孩子是那么的单纯可爱。

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回答一个你提出的有意思的问题,他们会为没有被叫到朗读课文而沮丧失落;他们会认为老师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会情不自禁地仰视你;当你在课上向他们拓展一些课外知识时,他们会好奇地问这问那;当你给他们画一幅漫画时,他们会高兴得不得了……

当然,在乒乓球比赛、奥运知识趣味比赛、绘画比赛,你可以看到了孩子们的活力和才华;活动课上的游戏和歌声,你可以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天真和可爱。

快乐而又有意义的日子总是那么稍纵即逝。转眼到了离别的日子。在最后的几天,我知道我们就要走了,就要离开这个给我们欢笑和感动的地方。可我不敢多想,不敢对离别有太多的思考,不敢与这些孩子有太多的接触。我怕我自己会依依不舍,我怕我自己会受不了这份沉甸甸的感动。

最后的文艺汇演,许多孩子都哭了。当孩子们唱起隐形的翅膀,当那稚嫩的歌声飘荡在操场,当孩子们伴着虫儿飞的音乐踉跄地跳起舞蹈,吹起一串串的小泡泡,我想我们每个人也哭了,尽管不是所有人都掉眼泪。

我们走了,孩子们排着队送我们。平常最调皮的两个男孩子哭红了鼻子和眼睛。

篇(3)

我的学生叫xx,是xx中的一名学生。第一次到他家做客,他的母亲热情地招待了我,与我在客厅里诚恳地交谈了很久。从她儿子的性格爱好谈到他的学习情况。我第一次全面了解我的学生时,是通过与他交谈篮球开始的,因为我们都比较喜欢篮球,从对方喜欢的事物谈起才能引起他的好感,才能更容易地了解对方。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以下情况:他有很强的求知心,人很聪明,有些顽皮。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来懒于学习,贪于玩乐。由于上述诸多原因,他的成绩很不尽如人意。父母对他抱以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够考上重点高中,近而考入理想大学,靠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他现在的学习情况,让他的父母感到担忧。

在交谈中,我可以感受到父母心中那种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感受到父母对儿子的那种期望是那样挚热的、无私的。他们看的很远,看到了儿子的未来;我被父母对子女的这种情义深深打动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也同时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对于没有任何家教经验的我来说,毕竟是一个“挑战”。

家教的第一天,,我发现他在学习上很随意,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我开始意识到: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讲课,而是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嘛!”

第二天,我给他讲了我以前同学的经历,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给他阐明了学生的职责和学习的目的。他似乎懂得了什么,不时地点头表示同意。此后,我也经常给他聊类似的事,不时地与他交谈学习体会。他的听课状态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每天下午工作两个多小时,中间有一段休息的时间。因此,我在以后的讲课中,对他的要求渐渐严格起来,并经常给他讲解懒惰的害处。他虽然听得进去,但改观不大。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九层之台,是需要起于垒土的。

由于每天做家教,这就迫使我改掉了假期睡懒觉的习惯。上午我还有一部分时间用来给自己“充电”。开始的几天,他听课时,时常会走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有时,我心里会感到很恼火:自己如此卖命地讲,他却置之不理,。好在我很有耐心。每当他走神时,我都会提醒他,耐着性子给他讲下去。

他做题时,喜欢看着干想,而懒于动手。听课时,也只是“洗耳恭听”,从未做笔记。这正是他学习懒惰的体现。我清楚地知道:他有时会给我带来“沉重”的打击。记得有一次,我给他讲解了,他听课时,显得有些吃力。我讲完后,问他是否还有疑问。他点头表示全听懂了。过了两天,为了检验复习的效果,,我感觉自己仿佛从九霄云殿一下子跌进了无底深渊。这是我家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事后,我不断地反思:是自己的原因,还是他的原因?不管怎样,有一点很清楚:他根本没听懂,或者没有深刻理解。面对懒惰成性的他,我显得“束手无策”。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懒惰是学习的“大敌”。,只得不时地督促他,鞭策他,使他逐渐变得勤快起来。

转眼他就要开学了,我也结束了家教生活。他的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许多,学习也知道勤奋努力了,他的父母很感激我这段时间对他的帮助。

篇(4)

文章摘要:14天的下乡实践,相比于每学期18周的理论学习,似乎没有特别大的意义,但是,以价值的标尺来衡量,却一样地不能忽视.一边是文化知识,承载着象牙塔里学子的学术追求,另一边则是实践知识,标志着象牙塔外社会人的价值担当.这何尝不是新的一课呢…… 14天的下乡实践,相比于每学期18周的理论学习,似乎没有特别大的意义,但是,以价值的标尺来衡量,却一样地不能忽视.一边是文化知识,承载着象牙塔里学子的学术追求,另一边则是实践知识,标志着象牙塔外社会人的价值担当.这何尝不是新的一课呢?尤其是真正的触摸到农村的种种细节,在大脑里勾勒出的诗意的农村与现实相对比时,那实实在在的每一天给我的,无法用单纯的情感描述:有失望,农村的山水也有鄙陋;有汗泪,农村的生活如此劳苦;有感动,农村的人事一样细腻.

一、文艺走向现实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陶渊明那样,自耕自作,“带月荷锄归”,还有心思“悠然见南山”,诗人的目光把农村的生活变成了天堂一样的景致,尤其是对于就在城市蛰伏的学生来讲,那真该是世外桃源;不幸的是,这样的情感只持续了不到两个小时.

我要下乡的村子,是在太行山东部的华北平原上,倒没有太久的坐车,翻山路,也没有来到大西北,大西南的震撼,当汽车把我送进这个村庄时,我就意识到――其实不过平常.金黄的麦子早变成了麦茬儿,打着蔫儿,毒辣辣的日头晒得这个世界都泛着白光,也许是久未下雨,或者刚下的雨已……

篇(5)

一.听讲座,学知识,得升华。

7月15日培训启动仪式上,董事长对教育思想,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做出了详细深刻的讲解,让我深切感受到要成为一名高技能、高水平、高业绩的教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让我明确了即便前路荆棘丛生,也要勇往直前,披荆斩棘的,成为一名有位、有知、有为;无惧、无畏、无贪的三高教师的目标与信心。铸师魂,培师德,精师业,借助学校这个大平台,在团队指导合作中不断成长、成熟、成功。在校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电蓄能,整装再战”的专题讲座中,我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平台的重要性;我更为能进入学校,在学校这个强有力的平台上学习成长感到庆幸、感到自豪。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同时也是需要我们保护的群体。“未成年人学校保护法”的专题讲座,让我明确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相关法规和条例,对于我未来的教师生涯有着规范和警醒的作用。“教育部五项管理规定”专题讲座,更给我们今后的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睡眠管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学校作业管理,体质健康管理,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关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讲座,让我认识了学校教学特色中重要的一环,更让我体会到了学校在教育事业上的真心和用心。

学校特地聘请了谭贤政教授为全体教师带来了关于中小学生职业道德的专题讲座,让我体会到学校在教师成长上的用心,身在此处,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谭教授的语言艺术与班级管理艺术深深地震撼了我,也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的东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成为我一生的信条。

接下来两天的班主任工作培训专题讲座,让我感受到“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以爱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激励为手段,以发展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观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细心耐心,科学正确的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注重班主任教育艺术;创建一个温情的班集体。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需要严慈并施,带着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二、学理论,重实践,严要求,备课试讲要过关

三段式,六认真,教师功在课外,利在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师精讲要清晰,学生活动要充分,课后巩固要扎实,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学习给我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篇(6)

7月中旬,蓬勃志愿者协会实地走访了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新胜村委员会及其新胜小学,确立了假期社会实践的地点和内容。同时,我们还选择了服装城,哈平路,中央大街等地一些交通现状比较繁华的地带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的考察。并且,我们在答辩的过程中确立了这三个地点作为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的宣讲地点和调研地点。

7月10日至24日,协会组织编写了交通安全知识手册和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顺利完成了社会实践的准备工作,包括志愿者的筛选以及宣讲人员和调研人员的培训。

由于准备比较充分,社会实践志愿者团队提前一天出发。7月25日,我们把团队分为几个小组,到哈市一些交通繁华的地带进行交通现状实景拍摄、取材。

7月26日,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分为三组,第一组走进新胜村,首先走访当地的村民,了解他们以及他们孩子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和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宣传此次社会实践,为接下来的宣讲活动做准备。第二组走进服装城附近的街区拍摄交通车辆违规和行人横穿马路、跨越护栏的现象,同时,在该地区发放《交通安全手册》150册和交通安全意识调查问卷100卷第三组为交通安全知识教研组,他们专门负责以后几天交通安全知识与急救常识讲座的准备工作与完善工作。

7月28日,团队所有成员走进了新胜村,开始了一整天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在新胜村我们为这里的中小学生做了三次讲座(分别为交通事故预防与急救常识课,交通安全常识课与现代交通工具认识课)和一次“我心中的汽车”绘画美术课以及交通安全意识调查。

7月29日,团队走进中央大街实践地,发放交通安全手册,深得市民的好评和认可。

7月30日,将前段时间实践中整理的交通安全宣传材料以及“心中常绿红绿灯,文明交通伴我行”宣传条幅带到哈平路进行宣传,同时进行“文明交通,珍爱生命”的签名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此次签名活动为我们的社会实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二)交通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篇

团队最初调查的地方是黑龙江大学至服装城路段,此路段正在进行惠民的地铁工程建设,交通比较繁忙,车辆、行人都比较多,交通秩序比较混乱。此路段违规停车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车辆甚至停在禁止零时或者长时停车的十字交叉路口的道路上,显然他们对交通法律法规了解并不多,或者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调查的过程中仅仅三十分钟一个十字交叉路口就有七八次不同程度的车辆违规现象,甚至有的车辆在禁止掉头的路段掉头。为了构建安全、快速、平稳的城市交通,我认为光靠交通警察的督察,交通现状也是难以改善的,还要全名提高司机的法律法规意识。

然而,团队调查发现,在电子大厦的周围,本来有人行横道,只需从电子大厦向前走过几分钟就可通过人行横道,但是许多市民却选择了从横穿马路、翻越护栏,在护栏的一侧,车辆高速行驶,极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一些市民还抱着自己的孩子翻越护栏,我想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吗?这让我们志愿者感觉非常的担忧。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中小学生横穿马路与翻越护栏的现象也频频发生。根据调查一些横穿公路的中小学生,他们知道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比较差,究其原因还是没有一个好的交通环境来引导他们。一些老年人也有横穿公路、翻越护栏,通过抽样调查,他们大多不了解交通安全知识,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横穿公路知识为了方便,但是忽略了生命安全。从未成年人到老年人,都有横穿公路、翻越护栏的现象,他们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大多数未成年人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接受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同时,他们对现在交通安全现状也不太满意,希望得到改善。

对于中年人来说,大多数对交通安全知识都有了解,但是除了司机外,其他人对交通法律法规了解的不够全面,大多数是一知半解。更有甚者,有些市民竟然不了解交通灯的含义,这让我们志愿者很疑惑,可能是以前的交通安全教育缺失。而许多市民了解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却同样不顾及交通事故的危及,横穿公路、翻越护栏。而且,许多人了解交通法律法规,但是他们却不遵守交通规则,有明知故犯的嫌疑,许多人都是等到发生交通事故才后悔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许多了解交通安全知识,却不遵守交通规则,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为了构建安全、平稳、快捷、和谐的交通,我们应该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了解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交通安全教育的课程,没有系统的教育,为此我们提出在中小学校进行交通安全极教育,加深中小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共2页,当前第1页1

在交通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成年人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和宣传是最困难的,以成年人为宣讲对象很难起到好的效果。通过此次实践,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教育中小学生来带动成年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如果小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如果由子女来提醒其父母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这样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通过他们来影响更多的人,这就是我们实践所得出的“小手牵大手”的含义。

针对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特点,容易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我们应该探索出一套适宜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的方案,在中小学开交通安全教育的课程。拓展中小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不仅仅只学到语文、数学,只培养小学生的语言逻辑与逻辑思维能力,还接触交通范畴,托扎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我认为中小学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助于交通事故发生率减少,这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

此次实践,我们还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尽管他们了解不少交通安全知识,但是他们只是停留在说与了解的程度上,并没有形成较强的交通安全意识。因此,在以后的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意交通安全知识“实习”。例如,让中小学生在道路上认识交通标志,带领他们正确过马路。另外,我们还没有发现有专门针对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研究和课程教育的教案。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编写了针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手册》,并且在社会实践当中,我们不断完善《交通安全手册》,为以后进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做铺垫。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没有许多经验总结也没有专门的课程,我们也没有专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以及接受能力,我们需要在实践当中探索,在实践中求进步。在此次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在中小学校进行专门的交通安全课程有一些比较切合实际,学校没有相应的课程,有没专门的教师,只有日常的教育,而且成效并不明显。然而,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体,我们也没有太多时间,长期放在交通安全教育与宣传的研究上,我们只有靠一届一届的学生志愿者传承。所以,我们在中小学校进行的交通安全教育,以“讲座式教育”和调研的教育方式才有一定得可行性。在我看来,所谓交通安全“讲座式教育”就是我们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体在一定得时间间隔里为同一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同时了解他们在各个阶段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程度,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改善教育模式。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明白了在以前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种种教育方式行不通的原因,我们不能把课程设置的太深奥,孩子们难以理解,取不到好的效果,而且,他们也会对课程失去兴趣。我们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时候应该编写一些图文并茂的的教材,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使它们理解的教育方案,我想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说我们要充分理解小学生,充分掌握交通安全知识我们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篇(7)

关键词:大学生 支教 人格养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36-01

临近暑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即将拉开序幕,上海交通大学从2009级本科生开始,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一门课要求所有大一年级学生必修,这两年实践队伍数量之庞大,调研考察实践内容范围之广,为全国高校所罕见。2011年我有幸作为一个西部支教团队的指导教师,全程参与了整个支教活动,再通过后续一年多的观察总结,发现支教活动不但给西部被支教的学校和学生带去爱心和知识等,而且还让参与支教的大学生队员们从学习、思想、学生工作等多方面提升了自己。

1 支教活动过程

2011年我指导的团队所参与的支教活动分两部分:在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一所高中支教10天,之后是在广西柳州市融水县的一个儿童福利院支教10天左右,支教人数共20人。在重庆支教时,我们的学生主要是给所去中学的5个高三重点班介绍大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介绍高考经验、介绍各科复习的方法,另外还到部分学生家进行家访,调查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等。活动反响强烈,最后一天要离开时,那5个班级自发准备节目为我们送行,预计半小时结束的告别仪式,最后用了近4小时才结束。在广西儿童福利院的活动则是以协助院长和义工照看那里的孤儿、辅导他们学习为主,团员和福利院的孤儿们吃住在一起,期间与深圳来的支教团队一起为那的儿童准备有意的文体活动。

整个活动结束时,我们的团员们都很不舍,觉得活动有意义。整个支教过程中,我让他们珍惜每一天,尽全力做好支教中的每一件事,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来,不是为了拿学分而做。他们也确实做到了、做好了,他们的经验介绍课、学习辅导课得到了那里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团员们自己也觉得收获颇丰。

2 支教活动的影响

活动结束距离现在过去已一年多,作为他们的思政教师,也是支教活动的指导老师,我有必要对整个活动的意义进行总结:我查询了这20名学生的成绩,并与他们去支教前的成绩进行对比,发现他们中几乎所有人的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年级排名也有了提升),其中有3名提升了将近80名(全年级共213人),进步非常明显。学生工作方面,支教团员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现在担任了党支书、班干或其他学生社团的部长,工作表现优秀,一位大一时什么社团也没参加的团员,回来后也积极报名参加了我院助学部(一个公益爱心助学社团)。通过回校后的一些活动和单独谈话,我发现通过在讲台上给西部学生讲课、传授经验,大部分团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上去了;通过支教过程中体会到的东西部教育条件的差距,大部分学生懂得了珍惜在名牌大学学习的机会,对自己毕业后工作还是继续深造也有了一定的考虑,甚至有极个别学生跟我说以后要致力于改善西部贫困学生上学条件,让想上学的孩子都能进到学校学习。

3 支教活动的总结

团员们回来后有以上这些改善、提升不是偶然的,通过对支教活动的全身心投入,指导老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对活动提出具体的要求,整个支教活动就能做好,让所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认可,也能让去支教的学生团员在各方面有很大提升,让他们对自己有个新的认识,让他们对现在自己拥有的学习和工作机会更加珍惜,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新的一期暑期社会实践即将开始,希望像支教这样的爱心公益活动能有更多、办的越好,使其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中振.志愿服务与社会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 谭建光.社会转型时期的志愿服务与人文精神[J].社会科学,2005(3):10-12.

篇(8)

一、“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三下乡” 的提出

1、关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1]后来,可持续发展观被运用到,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或永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模式。”[2]

2、关于“大学生三下乡”

三下乡,是指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的通知》,1997年正式开始实施。

二、“大学生三下乡”“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三下乡”与“可持续发展观”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大学生三下乡从提出,到今年已经被不断实践和深化长达近20年。在这近20年的时间内,大学生三下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强化。大学生三下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和例证。

大学生三下乡,能够把先进的文化、卫生和科技带到乡村偏远地区。先进的文化能够改变落后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观念,先进的科技有助于落后地区生产力的提升、甚至是质的飞跃,先进的卫生服务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落后地区的医学常识和就医观念。从根本上而言,大学生三下乡能够不断平衡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发达与落后地区的差距,对于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等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作为三下乡的主力军,首先从自身而言,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卫生知识、能够获得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能够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学生带着文化、卫生、科技下乡,不但有利于作为接受对象的乡下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传递者大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总体而言,大学生三下乡是一个双向共赢、有着积极意义的活动,大学生向工农群众学习丰富的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经验,有利于大学生自我的提升。工农群众向大学生学习文化理论、经济发展信息和先进科学技术,利于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理论知识的提升,促进和带动生产力的发展。

三、如何实现“大学生三下乡”的“可持续性发展”

从实践角度讲,大学生三下乡支教做为三下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比较曲折、困难的实践过程。大学生三下乡支教要想获得实质有效的效果,必须做到支教对象的可持续性、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团队成员组成的可持续性、团队文化的可持续性。此外,还应发挥媒体宣传报道,及时向社会传达支教信息。只有实现这些基本的要素,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生三下乡支教的可持续性发展,真正落实三下乡到实处。

1、支教对象的可持续性

支教的对象相当于是受众,受众必须是固定的、可续性的,这里所谓的“支教对象”,从宏观上讲,指的是支教的大区域必须是固定的,一方有一方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从微观上讲,支教的具体对象必须是确定的,例如小学、初中和高中这三个群体的文化水平是不一样的,服务方式也必定存在差异。支教的具体对象应该是小学,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内在的持续和发展。只有支教区域具有固定性、支教对象具有可持续性,才能建立完整的支教服务体系和机制。

通过表一可以看出:“律动阳光”志愿者队2011年第一次支教到三原县,由于先前没有进行实地调研支教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最终没能持续支教。在借鉴经验基础上,到乾县丈八完小进行调研和协商,最终签订支教协议,于2012年第一次支教,并在2014年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最终实现了支教对象的可持续性。

2、团队成员组成的可持续性

大学生三下乡的团队相当于是“传播者”,在受众固定和可持续的情况下,传播者也应该保持可持续性和固定性,因为固定可持续的传播者,能够最全面和最深层次的掌握受众的特点,能够最实效可行的实现三下乡的效果,使三下乡得到最大力度和最深层次的实践。从事实角度而言,团队内的大学生会不断面临毕业,意味着老队员的离开,团队需要重新建构。这就需要团队不断做到“老人”带“新人”,做到薪火相续。团队每年都会进行总结会、分享会、表彰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总结工作,为三下乡团队的传、帮、接、带提供了保障,在分享交流中,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三下乡、加入三下乡、传递三下乡。实现团队组成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会中断。

“律动阳光”志愿者队做到了团队成员组成的可持续性,积极动员有经验的队员进行二次支教或到队进行指导。在乾县丈八完小连续支教三年,再次支教人数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见表二)

3、团队文化的可持续性

在“传播者”和“受众”固定的情况下,作为团队的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时间服务团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团队,建构完善可行的团队运作机制。一个团队的发展,最核心的是建立属于自己团队的文化。西安外国语大学“心希望”支教队主要团队文化就是:“关注留守儿童”,针对这个团队文化进行不断的细化和深化。

“律动阳光”经调研,村里小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安全教育问题没有得到重视,有些小学生甚至已经出现心理和卫生安全问题。通过表三,可以看出在乾县支教的三年中,在保留原来特色课程文化的基础上,2014年突破性的增加了四门课程。根据受众年龄小的特点,增加了互动性特别强的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励志公开课、创意美术等课程。做为艺术学院的支教队伍,逐渐建设完善了团队的支教文化,并根据实地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见表三)

以2014年为例,团队所开设的特色课程中,书法课老师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书画协会的会长;剪纸课老师的个人剪纸作品展已在西安展出三场,也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首个学生个人展;舞蹈老师、音乐老师都是艺术学院表演专业的学生,舞蹈老师作品曾获陕西省舞蹈荷花奖;创意美术课老师是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创意美术课为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三下乡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特色及专业水平,做到其专业。

总之,一支可持续的三下乡团队应打造“三建一新”的团队文化体系,即:学科建设、品牌建设、团队建设,活动创新。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一定要以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将品牌项目细化、深化、持续化,如:心希望的关注留守儿童,律动阳光的文化艺术节。加强团队建设,尤其是“家”文化的创建是使团队充满生命力的精神支撑。活动创新是指不应在寻求可持续的同时,应防止出现死循环,要根据每一期活动的开展情况来调整下一期活动的开展,不断创新,这是团队充满生命力的源泉。

4、时间的可持续性

通过对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年的近20支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的调研表明,三年以内的社会实践服务团很难在一个地方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也很难被当地的“受众”认可。观念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暑期三下乡支教需要在时间上做到可持续性。针对一个固定的区域,固定的服务对象,进行不间断长时间的实践服务。

非暑期阶段的可持续关注,大学生三下乡一般的实施开展阶段是在暑期,而可持续性的三下乡在时间上不应该禁锢在暑期,支教团队和实践地应该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联系,以律动阳光社会实践服务团为例,在结束2014年暑期支教后,又相应的开展了回访,延续性的开展了暑期的某些特色活动,2015年3月,又与实践地小学少队部开展了学雷锋活动,拟于5月份联合开展体育比赛等活动。时间上的可持续从根本上改变了一年一次,往往过于形式的支教活动,也为团队成员的可持续提供了保障。

5、做到媒体宣传的可持续性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应该建立良好的媒体宣传渠道,及时把支教信息传达和反馈给社会,运用社会的力量强化支教的力度和深度。

通过表四可以看出,2014年的新闻报道数量是过去四年的近两倍。

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西安外国语大学 “律动阳光”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使支教活动得到广泛宣传,利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平台,通过自身的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做宣传报道,加强与社会主流媒体的持续性合作。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新老队员交流活动,老队员即使毕业也能将经验分享,保证团队传承的同时,注重历届队员联系录的整合,保证隔界联系交流无障碍。充分利用自媒体手段,加强个体对整体的宣传,鼓励队员通过自己的自媒体方式来宣传团队。通过每一个个体的微博、微信、博客等平台来搭建宣传团队的网络式平台。在2014年有西安市文明网、新浪陕西咸阳网、陕西网、咸阳共青团、陕西论坛、西安论坛等23篇省市和地方媒体、网络对“西安外国语大学‘律动阳光’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进行了报道和关注。

“律动阳光”志愿者队正是充分利用了媒体宣传的作用,才使得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关镇丈八完小的危险校舍危房得到社会关注,最终得到社会支持进行重建。同样是媒体宣传报道学校教学基本的课桌和凳子破烂,得到社会的捐助,实现了教学硬件的配置。

6、理论联系实践,主动联系群众以点带面

加强立项工作,使其项目化,促进可持续各级团组织应积极组织立项,使其暑期支教项目化,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二十多支队伍为例,专门独立单独运行的支教队只有两支,大多支教队依托于志愿者队,显然,单独运行的两支各方面做的相对都比较好,项目化的团队更容易达到团队文化、时间等方面的可持续性。加强党团组织领导,在暑期支教团队中建立临时党支部、团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可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加强思想引导,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务学分系统,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三下乡的活动中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

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丰富,但社会实践经验匮乏。在暑期三下乡支教过程中,大学生应该充分抓住机会,在教学等服务的实践中不断检验自身具备的理论知识。同时,要积极深入到当地群众中,进行实实地研究、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当地的丰富习惯和文化环境,能够以点带面,在支教服务的同时,努力促进传播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教授先进的科学技术。

四、结语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要想落实到实处,必须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在固定的支教区域,确定固定的支教对象,组成固定薪火相续的支教团队,形成团队的自我文化标示,坚持长时间不间断的支教服务。同时,要及时利用媒体宣传报道团队的支教信息,分享支教经验和不足,在学习和被学习提升团队的整体支教水平。最根本的,在暑期支教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到群众中去,以点带面,实现支教的最优化效果。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支教;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是被实践证实的真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是一个曲折、困难的过程,应加强各部门的组织引导,坚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目前大学生群体已全面为“90后”新一代的群体,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的他们性格独立,个性强,思维活跃却容易激进,作为高校辅导员老师,其言语教育已经不易成为有力的教育途径,更多的主题班会、年级大会也逐渐流于形式,很难深入人心,因此作为辅导员要通过更多新型的沟通模式和沟通渠道去深入学生的心理,在带队进行支教的过程中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日常管理者的身份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引导。真正做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辅导员带队参加大学生志愿支教的活动过程中,正是自我职业目标明晰化和职能化的最有效过程———深入社会、深入基层的经历不仅仅会增加辅导员的社会发展要求,也会提升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

2.科学引导,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目标规划者

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其目标规划作用主要体现在向学生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即引导大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尽量避免在实践中大学生产生消极、功利等不正确不合理的想法;引导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深入基层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吃苦耐劳、培养坚忍不拔的优秀意志和品质。此外,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应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积极营造适合的氛围。同时应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并努力拓宽社会实践活动渠道,引导更多的大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近年来,社会实践队犹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而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队员选拔机制,导致支教队伍层次良莠不齐,社会舆论针对暑期的短期社会实践也是褒贬不一,作为带队老师,一方面要做好支教队品牌的打造、实践基地的稳固建立,另外一方面则是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时,能够科学引导,明确目标。

二、以行践言,提升辅导员个人综合素养以及职业竞争力

一名合格的辅导员不仅仅只局限于定位其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探索有效的发展路径,更应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完善人格素养以及扩充其学识水平。因为大学辅导员对于一个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的学术水平、学识结构、人生阅历、思想品质、人格魅力和个人综合能力等综合素养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必须具有极高的学习、实践能力并且懂得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去提升个人的能力。

1.加强沟通,提升组织协调能力

在支教过程中,老师们往往要克服许多困难,包括语言不通、生活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等难题。但是,支教过程作为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从而接受进一步基层锻炼和做奉献的机会,也进一步拉进了与大学生的距离,通过自身行动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比起单纯的言语教育会收获更好的效果;同时大学生的生理年龄日趋成熟,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组织、协调能力也略显不足。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组织者,其强调的是辅导员应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及开展过程中起到组织和协调作用,比如辅导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具有创新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此外,辅导员应妥善采取各种手段和相应的有效措施以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辅导员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程参与,增强学生管理能力

在笔者开展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的过程中,辅导员作为活动的一员全程参与其中。辅导员的参与既可以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信心,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提高自身修养。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交流,是辅导员走进学生生活与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辅导员的参与者角色主要体现在与学生共同拟定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探讨活动细节、启发和发掘学生创新思维以及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同时,辅导员还应全面多角度的了解活动进程并及时提供活动相关指导以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3.强化提升,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对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而言,在学校中接触到的人际关系相对较为简单。社会实践需要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面对一些平时很少接触到的社会现象、民生百态,自然他们要处理的人际关系也就变得复杂得多。由于社会上被各种利益矛盾所充斥,这很容易使学生树立扭曲、不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道德观。一旦出现此种现象,就需要辅导员抓住典型实例,与学生进行深度剖析,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篇(10)

人们都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可以有助于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我自己感觉通过这几天的实践,包括支教等一系列活动,从内心里说真的很有收获,增长了一些与人交流的技能,学到了课本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虽然时间有限,十几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稍纵即逝。但这其中,让我学到了终生受用的东西。实践结束回到家时妈妈就说我晒黑了,也说我变了,变得善谈了许多。尽管有半年没有回家,但还是时时回想那些支教的情景。学校让我们去社会实践真的很有作用,会让我们从中收益很多。也让我知道必须多和陌生人交流;生活中还要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这次我们的团队主要的任务就是支教,然后利用多余时间进行一些有关青年就业创业的社会调查,走访一下农村,了解我们学校附近的村民对学校的百年校庆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利用支教践行大爱,在农村弘扬科学发展的一些活动。

这里我就把我和同学们这么多天的行程,加上自己的所学所感记录下来。也作为一次总结,看看自己收获了多少知识。

7月11日,我与十几个队友一齐踏上了前往钦平陵村暑期实践之路。之中尽管有忙碌,有艰辛,我们依然在村里度过了愉快的第一天。清早,我们就早早的出发。却依然难挡微微的燥热。我们一路上心情舒畅,边走边了解路边情况。依据日程安排,我们第一天是走访农家,拜望老党员,联系小学生。一路上我们走街串户,看到了许多小学生,还遇见了很多党员。他们都很热情,表示支持我们的工作,尤其是对即将展开的支教活动充满期待。一路上,我们口干舌燥,却依然无所顾忌的前往每一户家庭拜访。我们搜集到了好多有用的信息。有党员户、小学生各个方面的,对我们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有很大帮助。

篇(11)

在短短的9天里,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如给小学生支教,对xx进行社会调研,与当地村干部座谈等。在农村里,我们也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关注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农村的经济问题。现将此次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支教。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了解了xx的受教育状况。村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寥寥无几,受过初数等教育的也只有少数,而且文肓比例仍然不小。因此绝大多数的家长希望孩子们能上大学。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们的身上。xx与我们学校有相当长的一段路,孩子们来上课极不方便,家里条件困难的学生不得不每天起早摸黑地走路或骑车来回,有的学生连骑车也要半个小时,可见他们求学的艰难。虽然条件艰苦,但孩子们仍是十分的活跃,同学之间相处的也不错,在他们身上散发的是一股浓浓的朝气,他们很天真也很单纯。从他们的脸上,你看不到悲伤,却能看到开心;看不到自卑,却能看到自信。这也许就是知识赋予他们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