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前言
中小学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问题已是关系到教育品质、全民福祉的大事(檀传宝:2007)。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引进精华的同时也带来了糟粕。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当前师德形势,提出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有时也简称为师德,从古至今,我国一直重视师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要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不正,不令而行;其身正,虽令不从”;唐代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的教师职业道德已经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李春玲(2005:46)等学者在《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中写到,对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些学者把师德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品德(梁庆周:2007)。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2013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等六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2013)。综上所述,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钱焕琦:2008)。
三、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不可否认,当前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职业道德偏失问题。陆明玉(2015)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对学生缺乏爱心;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依法执教意识淡薄等问题。何智明(2014)对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进行问卷、访谈和观察的结果表明:当前农村教师不道德行为比较常见。这些不道德行为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重视。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是爱岗敬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简单来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是古今中外所有职业对各自的从业者设定的普遍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的教师。这些教师从事这份职业只是因为它相对稳定,他们仅仅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非真正热爱这份事业。他们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也不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老套陈旧;忽视学生道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过分重视分数;课堂上也不因材施教,批改作业应付了事。这类教师不能安心本职,往往把重心放在自己的第二职业上,显然就缺乏对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更有为评职称而搞科研的现象,所以这类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些均会影响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与树立。
(二)对待学生缺乏公平原则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管在法律上还是在人格尊严上都是平等的。师生平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和睦的关键,也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每个中小学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获得老师的尊重也有被教师尊重的权利。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个体差异,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客观,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同时应该给予差生和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然而在当前的中小学中,更多的教师会把赞许的目光投向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课堂提问也更倾向于学习好、积极性高的学生。而差生和问题学生,则缺少了很多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在施教过程中,个别教师甚至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这违背了《义务教育法》(2006)对教师应该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规定。
(三)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学校这一集体的场所所进行的一项集体活动,这项工作需要各科教师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完成。但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没能做到相互协作配合,他们过高的肯定自己的贡献而忽视其他教师的作用。这类教师在教学中只顾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顾其他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占课、拖堂等现象更是经常发生。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特别是一些技能科教师,他们很少主动联系家长、向家长说明学生在校的学习及表现情况,这些教师理所当然地把这项工作交给班主任处理。学校开家长会是一个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好机会,然而大部分学校的家长会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与家长在家长会上的沟通交流很少。
四、提高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对策
(一)完善教师入行管理
近年来,由于少数地区在师资管理中出现漏洞,导致一些不具备从师资格和素质的人混入教师队伍,这不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因此,改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加强和完善教师入行管理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应该从形式上进行完善。形式上的完善是指能够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做到完善和细化。目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工作中,对申请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准仍然缺少必要的考核,而对这项内容的考核不应该是通过考试答题的形式来衡量,而是应该通过观察和调查的方式来把关。例如,对申请者毕业的学校、所在单位和所住的小区、街道等有关单位的调查来确定。
(二)完善教师的分配与激励制度
从各项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党和国家反复强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但事实上,特别是一些城乡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低、待遇普遍较差,这已成为阻碍其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于这种情况,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各所学校领导部门应不断改革现行的教师分配制度,通过此措施来激发中学教师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积极性。各中学要对师德建设评比规范化,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及惩罚条例;可以利用先进教书育人的事例进行师德师风宣传,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校整体师德师风的提升。例如,学校可实行奖罚政策,对教师良好的师德行为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相反的要严肃批评和处理某些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
(三)强化中学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首先,要提高理论修养,通过学习《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作为教师必须依法履行的教师职责和义务。其次,在教学工作中磨炼师德意志。教师想要在充满诱惑的外界条件下保持高尚的情操则必须具备顽强的道德意志,而顽强道德意志的形成则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磨炼。长期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身的师德意志,才能使道德理想、道德规范转变为坚定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师德素养。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所以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在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中不断地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五、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肩负着教育、培养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未来的教育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何智明.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调查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9):83~84.
[2]梁庆周.当前我国高校师德问题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2007.
[3]陆明玉.内蒙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5(1):273~275.
[4]李春玲.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一)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工作敷衍塞责
敬业奉献精神是每个职业从业者责任感的表现。作为教育事业的先行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如果没有对职业的责任感,何谈教书育人?当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不正的社会风气正在全社会蔓延,有部分教师觉得教师这个职业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都得不到普遍的尊重和认同,所以导致其自身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缺失了最初的信仰,对待工作没有责任感。有部分农村教师之所以走入教育的行业,并非其本意,只是为了稳定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根本没有做好终身从教的准备,工作总不安心。对于这类教师,当他们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难以安心本职。更有甚者,经常牢骚满腹,对于整个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极其严重的隐患。此外,随着独生子女这个群体的出现,教育事业确实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而一部分教师不愿意在新的教学方法上做出改变,从而制造紧张的师生关系。
(二)极端个人思想严重,谋取不正当的个人利益
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拜金主和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已经在教育行业中慢慢滋生。这就使得一些本身不够坚定的教师,置教师职业道德和个人价值观于不顾,将学生和家长当作其赚钱的对象。最近几年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1.与一些校外辅导机构或者个人合作,通过强制学生购买辅导资料,强迫学生参加各类辅导课程以谋取私利。更严重的是,在课堂教学中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事后要求学生参加自己个人承办的有偿辅导班。2.变相的向学生和家长收取礼品或者好处费。有一部分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对于一些后进生不闻不问。这就导致部分家长通过给教师送礼的渠道使得教师能在平时多多关注自己的学生。以上两个突出问题导致教师在学生和家长眼里的信任度极大的降低,从而使得教育工作者在大众眼里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三)行为表现失范,不能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国师范类院校最基本的一条校训,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然而,在现实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不能“为人师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仪表、语言上不能“为人师表”。有些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不注重自己作为教师的仪态,粗话脏话连篇,使得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恶化师生关系。2.行为上不能“为人师表”。有些教师在平时不注意个人行为的妥当,在课堂上抽烟、随意接打电话,对于学生教育工作也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二、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有效机制的对策
(一)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师德传统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师德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涌现出如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等一大批闪烁着智慧和道德光芒的教育家。虽然历经几千年,但是优秀的师德传承却一直在创新和发展。所以,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师德传统,将“关爱学生,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不耻下问,教学相长”以及“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传统师德铭记于心,发扬下去。
(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建立良性评价体制
虽然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缺失的现象,但是绝大多数教师仍然坚守职业道德,兢兢业业,以身作则的维护着教师群体的公信力。然而,由于一些固有的评价体制难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所以导致教师职业道德没有客观、良性的评价机制,教师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约束。所以,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良性评价体制,树立一些典型和榜样,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一、前言
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着教师的行为、敬业水平、教学态度等,对学生更是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小学学生是性格养成,心理发展、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一些不恰当行为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尤其是心理伤害,因此,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保证教师队伍的纯净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不断有中小学教师打体罚学生,侵害学生等问题的发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至关重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敬业水平不高,职业认同感低,不够敬业是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教书育人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但是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备课、讲课等,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影响职业认同感,产生疲劳感,从而出现不够敬业等问题,敷衍了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学生出现的一般问题不予关注,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阻碍学生学习的进步。第二,师表意识欠缺,当前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利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依据职务之便,收取礼物,家长送礼,就对学生加以关照,家长不送礼,就对学生进行冷处理,不关注,不冷不热,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形成,阻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如此缺乏师表意识,不仅不能够作为学生的表率,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生活,打击学生自信心,为学生提供错误的示范。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典型,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中小学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措施就是建立典型,通过榜样作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因而,建立典型十分重要,不仅可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还可以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敬业、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组织学校教师进行学习,树立典范,有效建设师德师风。例如,对敬业教师进行全校奖励,组织敬业教师分享经验。第二,选择具有亲近性的典型榜样,亲近性典型榜样能够拉近与教师间的距离,有效的进行沟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强化中小学职业道德建设。
(二)增强教师意识,使教师自主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意识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态度行为,因而,增强教师意识十分重要,是促进教师自主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手段。增强教师意识,促进教师自主提升自身职业素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教师会议,组织教师学习等方式,可以有效进行宣传,使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自己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敬业程度,使教师产生职业认同感,自觉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第二,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通过培训与外出学习,能够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意识,促进教师进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例如,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外出考究学习,体验其他学校教师的工作态度,取其精华,引为己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建设机制
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是保证教师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的基础保证,因而,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建设机制十分重要,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实现教师的长远发展。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建设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完善考核机制,将师德考核作为一种硬性考核标准,通过设计特定的考核问题,制定完善的考核内容,能够尊重师德考核者的主体性,保证考核的有效性。第二,完善奖惩机制,通过完善奖惩机制,可以有效规范教师的行为,对敬业的教师进行奖励,强化教师行为,使教师产生荣誉感,再接再厉,自觉遵守相关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对不敬业的,违反规章制度的教师进行惩罚,严重者给予开除,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至关重要,是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向外学习主要包括加强理论学习,虚心向他人求教,学习行业楷模及从教育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等几个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读书来获取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修养方面的理论知识,是理论学习的主要开工和必要方法。
2、虚心向他人求教
通过听取他人传授、向他人请教、观察他人言行等,择善而从,能够使教师想到之间取长补短。
3、学习行业楷模
教育战线涌现出来的大批优秀教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楷模代表,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4、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积极投身教育实践
二、内在的自我剖析
内在的自我剖析的主要方法是内省和慎独。自我剖析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经常对自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对不符合要求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严肃的自我批评,并及时予以纠正。
1、内省
①理论对照
②榜样对照
③实践对照
2、慎独
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要达到这一崇高境界,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①要求教师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内心信念,化作行为的品质,并予以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之时,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中国历来把人才的标准定为“德才兼备”,当德与才有些差异之后,在人的心目中评价的标准多偏向于“德”。作为培养人的人――“教师”德的要求更应放在首位。大文学家韩愈就指出教师的责任“传道授业解惑”。可见,教师的德行在教育中是占首位的。教师应是有教养的典范,应身体力行地帮助学生养成品德甚至于美德。因而,教师个人的学识魅力以及人格魅力是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培养新教师自觉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也是师德规范的首要要求。结合现实把理论放到实际的事例当中,让他们能体会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特别是新任教师培训中,组织严密并逐步加入新的培训内容“让每位新任教师走进学校,实地参观学习”。新任教师置身于学校,通过听示范课、评课研讨、讨论交流,与学生面对面,亲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感受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
一、培养新任教师对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和献身的精神是师德建设的思想基础
从执教起,对教师这一职业就有充分的认识。那种只求稳定职业,旱涝保收的想法,甚至是“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是不能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的。更不会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此,新任教师要时刻树立“投身教育事业,终身无悔”的思想。学校也必须倡导执著追求和献身精神。“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也许这句话并不全面,却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应该严于律己,以良好的形象、文明的言行为学生做榜样,用行动去教育学生。
二、培养新任教师关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工作。中小学教育工作是发展建设的基础,是需要用爱铸就的大厦。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使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爱学生是师德的根本。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面对独生子女成群、单亲家庭孩子越来越多的现状,不严格要求训练,难以培养出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对学生不严不行,严要有度,要刚柔并济,度的关键是“慈”,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尊重学生,使他们充满自信,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进步,使他们全面发展。
三、培养新任教师率先垂范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教师要遵守社会公德,言语规范健康,衣着得体,作风正派,处处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社会中的一员,必然会带来学生的敬佩声,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用自己遵守纪律的行动回报教师。“教育无小事,处处见人心”,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先做到做好。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不可鲁莽;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范,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抵制有偿家教。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不好好教,利用职务之便强迫学生到家中补课,借机向学生收费。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不可信赖。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培养新任教师教好书育好人是师德建设的关键
一个学识渊博、业务精湛、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没有过硬的业务技术,那么为人师表就没有基础,教书育人也将成为空话。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长年累月的航行其中,将一批批渴望成才的求职者送达理想的彼岸,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应是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五、培养新任教师终生学习的理念是师德建设的方向
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不能固守自己原有的知识,应主动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具备这一点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仅利用好学校提供的机会,还要自己挤时间学习,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1 新《规范》将优秀师德传统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中国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对教师职责最本质的体现。当今时代,为师者,要传好“道”,首先要“爱国守法”“为人师表”;要授好“业”,必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要解好“惑”,没有“关爱学生”的情感,缺乏“终身学习”的意志,都是难以做到的。这些正是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师德的重要内涵。新《规范》既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师德的本质内容,又反映了新时期对中小学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时代要求。
2 新《规范》抓住了师德的核心――“爱”和“责任”
师德的核心就是在强烈的责任感下,对学生怀有平等和无私的爱,宽容和耐心的爱。没有爱,就没有“师魂”,没有责任,就做不好教育。新《规范》强调了教师的“教书”和“育人”职责,贯穿并充分体现“爱”和“责任”这一师德的核心和灵魂,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3 新《规范》反映了师德的阶段性特征
新《规范》一方面从教师队伍现状和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提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从先进性导向出发,提出了体现时代精神的倡导性要求。同时,新《规范》还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做出了若干禁行性规定,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这些阶段性的、具体化的要求,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要求,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二、新《规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的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突出强调尊重人、依靠人、维护人,从“叭本”出发。新《规范》正是教育事业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实践。以下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1 新《规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新《规范》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一方面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教师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强调全社会都要尊重教师,关注教师的内心情感、自身价值以及自身成长的心理需求,规定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强调教师责任与权利的统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 新《规范》强调“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他律”、贵“自律”。“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同侪砥砺,相互促进”是行业自律的目的,而“慎独内省”是个人自律的历程。新《规范》在注重“他律”的同时,强调“自律”,倡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自重、自律、自省、自强,把良好的师德风尚内化为自觉行为。可以说,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3 新《规范》注重教师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师德《规范》能否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和调节作用,关键在于广大教师的认可与共识。同时,师德《规范》能否顺利实施,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监督。此次有关部门修订《规范》,采取通过媒体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充分拓展广大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渠道,充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的热情,充分汇集全社会的智慧力量,创造了一个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师德建设的生动局面。这一过程迈出了新时期师德建设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崭新一步。
三、新《规范》基本内容的解读
1 “爱国守法”体现“做人”和“为师”的统一
“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做人”,要具备一般公民的道德素质,而且要“为师”,应当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因此,“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更是“教书育人”对教师的要求。
2 “爱岗敬业”凸显“责任”对教师的特殊重要性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承担着为社会建设事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责任对于教师职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道出的正是教师可贵的敬业奉献精神。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为国家为民族未来培育人才的光荣职责。“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 “关爱学生”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同时,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用行动去播撒爱,用爱去培育心灵。真水无香,大爱无痕。“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严慈相济;“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雨露。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都是师爱的重要内容。总之,“关爱学生”是衡量师德的一把基本尺子,是师德的灵魂。
4 “教书育人”明确了“怎样育人”“育什么样的人”
教师既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新《规范》首次将“教书育人”列入基本条目,明确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
根本任务,更强调了教师的“育人”职责。怎样育人、育什么样的人始终是教育需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教育部周济部长说,“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整个教育最重要的工作”。这就是答案。根据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个性,善于挖掘学生潜力,因材施教;要重视学生品德修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规范》突出强调了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也要求教师要勇于探索创新。只有勇于探索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才能为学生成长为创新型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5 “为人师表”强调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立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都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因此,“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为人师表已成为对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教师要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从课堂内外到学校内外,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二、教书育人。虽然表面上只有4个字,但却含有丰富的内涵。以前总认为,我按照大纲要求,将学习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一些做人的道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但现在我重新认识到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责任,当作一种义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同时最后的评价也要改进,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要充分运用综合的评价的手段,将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
三、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那就要处处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发芽。学生在学校的与老师交往的时间甚至比跟父母交流的时间都多,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品德、做人的各种道理的教育,只要这样才能不枉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我们应该自身做一个道德行为的楷模。
四、终身学习。以前总是强调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实际上现在已经不够了,随着知识的多元化,综合性的加强,现在的教师要具备更多的知识,现在要做自来水,甚至都不够,必须要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今后我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充电,不断学习,将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细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要求,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教师职业与别的职业不一样就在于:教师职业是一种自我监督的良心职业、充满神圣的使命感的职业!这是因为教师在本职工作中是否真正尽职尽责,很难准确测量,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神圣的使命感去工作!
我们的职业是伟大的,然而,可能由于工作的繁忙与疲惫,也可能由于个人性格的特点,有时我们的工作还有诸如下列的现象:
一个面无笑容、冷若冰霜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常是“凶”。学生会因此而惧怕,难以产生敬慕之情,从而难以学习上进。所以教师要有平易近人的态度、笑容可掬的表情。要善于营造校园和谐、亲切的气氛,在无形中缩短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后进生”也不例外。面对“后进生”,教师不应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用神圣的使命感在学习上关心与辅导“后进生”,要积极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循循善诱,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学习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为人师表,忠诚于教育事业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面对挑战和机遇,我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起了“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视野,以此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一、爱国守法
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要拥护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行。要宣传普及科学知识,不宣扬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不参与xx活动。
二、爱岗敬业
“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面向21世纪,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改革。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代有创新能力,能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代新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于跨世纪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胜任21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
首先,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师德教育纳入学校重要工作日程。根据《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师德教育的具体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结合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其次,要把师德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对涌现出来的师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大力予以宣传、表彰;对品德有缺陷的教职工,要加强教育、帮助,促进全体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师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积极引导教师学习理解《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通过对《规范》反复深入地学习,使教师从自身所肩负的历史重任的高度,认识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明确《规范》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其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提高教师遵守《规范》的自觉性,使教师联系工作、生活的实际,深入了解《规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把《规范》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进一步强化师德教育。
三、学习师德榜样,铸造一代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