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生科技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当下中学生物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恰恰就是“渔”这种技能的缺失,我们只是功利地盯着“鱼”的数量多少与丰腴与否,而没有时间去考虑是否具备和如何具备“渔”的能力与条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我们不能单一地将其归到教师或学生头上,要充分认识到出现这种状况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避免这种急功近利的短见行为出现。
首先,就教育行政管理者来看,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是最根本的作祟者。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主掌一校之政的校长,都在高考升学率、本科上线率、重点上线率、单科优秀率等芜杂的评价指标的天罗地网下,无力顾及其他,唯指标、率是从,只能通过行政手段和行政命令逼迫教师、学生不择手段提高成绩,唯分数论英雄,得分数者得天下。对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极为短见和功利,只看见眼下的分数,眼下的进步,而无法顾及、也无心顾及学生的长远发展。
因此,要改变当下的这种教学现状,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单一的、片面的、狭隘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完整的、以人为本的综合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全面发展,既要看分数,更要看能力、看综合素质。当然,要达到这种理想的效果,我想,这也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时间、需要过程,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先形成共识,然后循此努力。
其次,就课堂的主导者就是来看,在前述评价体系之下,一些教师也缺乏整体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手段陈旧,应试教育倾向严重,也削尖了脑袋适应这种评价体系,没有了具有前瞻性、全面性、科学性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树立全面、整体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要站在生物教育哲学和生物教育学的高度审视和实施生物教学。要树立“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教学观。帮助学生建立网络化生物学科认知体系,保证学生“即能看到树木,又能看到森林”。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树立“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学生的“学”组织教学,成为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咨询者和服务者。教师要高度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训,摒弃“教教材”的陈腐观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学习服务。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因此,要积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在课堂教学之余,要大力开展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课程要求、学校和地方课程资源情况广泛组织学生开展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将进一步巩固、检验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例如,以“温室效应与人类生存环境”为题目的研究性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相关章节知识的学习成果;通过探究性活动、调查研究、课外预习、课堂收集学习资料、撰写小论文和小制作等方式将生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切实解决教学内容多、课时不够用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形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要大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此要重视生物科学实验。生物科学实验能使我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探究活动,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现学方法式转变切入点和突破点,是学好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探究式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生物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科学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既有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也有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某些侧面的活动。探究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既有实验的方法,也有观察,调查,测量的方法,这我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
学习声乐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高师声乐课教学。它肩负着培养声乐教师的历史重任,不仅要有使命感,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丰富的艺术实践、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优秀的教学活动。当然,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共同探索。
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虽然是相互的,但教师一定是起主导作用。所以本文仅从教师教学这一方面,浅议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备课、教学方法、自身素质等几个主要问题,提高高师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一、备课
备课可以采用自己备和集体备两种形式。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计划的进度、声乐文献及相关的音响和影像资料,独自准备上课的内容。一方面做笔头工作,书写教学计划和教案;另一方面就是一定要将大量的曲目熟练于手,熟练于心,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为给学生做示范和答疑解惑做好准备。为了避免单独备课产生的片面性,还需要集体备课,或两三个人,或一个教研组,集体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想法,集思广益,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备课时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试办法等几方面作出详尽而明确的要求。
备课的具体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备课内容不仅要求教师积极地进行舞台实践,还要阅读书报,研究学术动态,观摩音乐会及参加专家讲座,利用多媒体查阅信息,或与其他院校做学术交流。狭义的备课是需要教师针对每一节课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练习情况,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写出课时计划,按计划进行。
二、要注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老师最频繁、最密切、最集中、最具体的教学活动,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有所收获。
教学方法有许多,首先,我们可以采用讲授法——教师口头向学生讲解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创作与演奏风格,技术难点,乐曲重点。要求教师掌握准确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较高的讲演艺术,做到语言精练准确、亲切生动、通俗易懂、逻辑性强。讲授法好的方面是,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授课时的感染力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系统地讲解,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知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不足的一面是,学生只能从课堂上获得理论性的知识,而不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技巧;教师授课时如果不能启发式地调动学生,必将造成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学习情绪不高,学习效果降低;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为教师组织教学增加了难度。讲授法是教学中普遍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不是唯一的办法。要注意科学应用,才会收到好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谈话法。也就是问答式的教学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谈话法能够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学习情绪,使学生紧跟教学。通过随时随地的提问,可以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突出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要点,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能否较好地应用这一方法。首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实际的学习水平,灵活地提出恰当的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教与学在良好的互动中顺利进行。
再次采取边讲边做法。这是表演专业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显而易见,声乐演唱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完成的。在教学中只是泛泛地讲一些理论,而不实际演练,等于纸上谈兵。因此,这一方法是针对声乐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办法。教师要做到,有娴熟的演唱功底,掌握一定数量的曲目演唱。对曲目的演唱风格、演唱方法、技术难点、重点要把握准确;要边讲边示范,这一点很关键。对于怎样唱,达到什么标准,风格定位等问题,决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完的。教师一边唱,学生马上听到音响效果,同时看到了教师的具体动作,学生就能尝试模仿。这比任何文字性的说明都来得直接,最具有说服力。学生这时就要边听边看边做,听——教师的讲解,看——教师的动作,做——对于讲解的内容马上实践。对问题理解得准确透彻与否,唱一唱就知道了。学生通过当堂练习能够反馈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通过检验学生演唱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优缺点给予评定。
三、要注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水平,也决定受教育者的素质。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确立正确的教育方向,把思想教育自然地渗透到知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师的道德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手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思想活动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所以,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公正无私,诚实可信,遵纪守法,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衣着端庄。从一点一滴做起,由里及表,言行一致,做一名合格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在行动中树立威信,对每一位同学都要给予爱心。通过师生间互相了解,拉近师生距离,密切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起积极作用。每一位学生都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麻烦,教师鼓励学生勇敢面对难题,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否则会使学生的情绪一落千丈,自暴自弃。
提高高师声乐课的教学质量是提高高师音乐教育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广泛地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
[1]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间交流的频繁,目前急需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参与竞争,复合型人才一般被认为是既懂专业又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人。而目前我国高校在外语和专业课的学习上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学生往往能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却不能真正看懂专业文章;能在听力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却无法用英语交流。推行双语教学能有效地避免这种“应试哑巴英语”,在更广的学科领域、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大英语实践,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双语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竞争力及提高综合素质”[1]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在高科技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生物科学对医学和农学及其生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涉及领域广泛。不可否认在生物知识、生物进展及生物教学等方面国外要领先很多,而这些相关信息多数直接来自原版杂志、原版教科书,因此,生物学科本身的发展呼唤双语教学。
1.在生物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中推进得较快,铺开的力度较大,而真正具备开展有效的双语教学条件的高校并不多,因此双语教学在各高校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
1.1学生问题
实施双语教学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问题,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接受能力将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所以双语教学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语言能力方面。我国虽然长期开展英语教学,学生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由于一直以考试为指挥棒,过于注重笔头而忽视听力和口语,致使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一直不高。国内大多数高校生物双语教学采用的是国外原版教材,这些教材内容丰富、新颖,阅读量大,能提供该领域最新的专业知识,但对于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这些大量涌现而又完全陌生的信息恰恰成为他们阅读和理解的障碍。加之高校普遍以大班授课为主,教师很难兼顾程度参差不齐的所有学生,因此双语教学会影响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仅不能促进专业学习,反而成为专业学习的阻碍。因此,对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很有帮助,但对部分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反而会影响专业的学习。
1.2双语师资问题
双语教师是推动双语教学的关键,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专业课教学当中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外文板书、外文讲授,因此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外语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
双语师资短缺是高校推进双语教学的最大瓶颈[2]。目前我国高校中进行生物双语教学的教师一般都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这些双语教师绝大多数没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他们的英语能力并不全面,通常在词汇和阅读方面能力较强,但听力、口语方面却相对薄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仅来自媒体或有限的阅读。在对某高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3],当问及“你对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否满意”,仅有18.09%的学生表示“满意”,61.17%的学生表示“还可以”,而表示不满意的学生有20.74%。在“你认为给你们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一项,11.7%的学生回答的是“加强专业素养”,29.26%的学生回答的是“提高口语”。
1.3双语教材问题
由于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与媒介,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因此实施双语教育的国家普遍重视双语教材的选择与开发,他们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有理论性、可行性、针对性、系统性、易读性、真实性、文化性、规范性、教育性与趣味性[4]。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生物学科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多是原版进口教材,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无法满足生物学科双语教学的要求[5]。第一,引进的教材费用太高。原版教材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语言地道、专业术语表述准确、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国外该学科专业的研究现状,缺点是花费昂贵,使师生难以承受。另外,学生往往会为避免由于英语水平问题带来的理解上的偏差,需要购置相应的中文教材,这样就更增加学生学习的经济负担。笫二,引进教材的适用性问题。由于中西文化在文化底蕴、背景及思维表达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差异使学生在对引进教材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
1.4课程设置问题
建立完整的双语课程框架指导双语教学朝向规范、统一、明晰的体系方面发展是双语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何时、哪些科目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最为合适是我国高校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英语在和生物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就达到理想的程度。因此,双语教学在生物学课程安排上,应注意其延续性,使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双语课程的数量也应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但目前多数高校按照《大纲》精神是从三年级才开始开设双语课程,而且学时不多,因此,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依然很少,而从语言的学习规律方面来看,语言环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直接影响,课时数量不够会导致双语教学的实效大打折扣。此外,课程设置应该具有连贯性,课程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平稳,不能有过大的跨度,而目前我国高校由于师资方面的原因难以综合考虑到课程的各个方面。
2.改进生物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生物双语教学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之前,要清楚、生动地提出生物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生物双语课程开始阶段可以先给班级的学生发一些有关生物方面的外文资料,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并且把主要内容以书面形式用中文表达出来。以此为契机,教师可以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引出来,这样,学生首先在情感上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便于以后双语教学的开展。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双语教学的“度”,过于简单的知识和英语对学生没有挑战性,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过于难的知识,学生力不能及,会打消学生学习双语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习动机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英语水平,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并且做到在用英语讲授内容的时候难易适中,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听得懂学得会。按照这一思路,在进行生物双语教学时首先根据学生英语测试水平进行分班。对于学生英语水平较好的班级,在授课时可以以稍微高于50%的英文比例进行[6]。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稍差的班级,在授课时可以采用30%—50%的英文比例,适当放慢语速,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在用英语讲完后适当用中文作补充。至于部分外语水平过低的学生,我认为可以不必接受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毕竟不能以损伤学科教学为前提,对于这部分学生,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只能妨碍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2.2加强双语师资培训
高校生物双语师资的培训,应该以培养为主,辅以引进。培养包括双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双语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指对双语教学感兴趣的人员进行的就业之前的正规的教育。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是指对各学校在岗双语教师进行的双语教学的技能培训。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对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1)校本培训。由于不同高校开设的生物双语课程各不相同,教师自身水平及面对的教学对象之间差异相对较大,实施以双语教师任职学校或该地区层次相当的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的校本培训会是比较符合现阶段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现状的一种方式。这种培训首先要注重教师自身的双语教学实践和经验,并且要注重双语教师的自我反思。所以校本培训首先要有针对性,譬如教师所欠缺的是英语语言能力,培训就重点强化双语教师听、说、读、写等方面;欠缺的是教学技巧,培训就重点介绍演示各种课堂教学策略、手段等,总之,培训者的讲座要和被训者的经验和实践密切结合。(2)出国培训。选派优秀的双语教师直接去国外接受生物双语教育培训是有效而快捷的方式。这种培训不仅能直接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师的英语语言水平与语言教学技能技巧,而且能使双语教师习得国外教师先进的双语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开拓视野,了解多元文化。
2.3加强生物双语教材建设
高校生物双语教材在选用或编写时要紧扣教学大纲,教材的语言要采用纯正地道的英语来讲授和表达生物学知识,对于较难理解的部分可以多用短句和简单句,用清晰的形式对知识点加以表达。教材的内容通常要包括:学习目标和本章概要;专栏形式的阅读材料;每章结尾的复习材料,如关键术语表、小结、复习题等。书中还可以加入大量经过仔细挑选和设计的图表,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内容的了解。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在系统讲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保证其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原汁原味,因而可由国内外学者合作编写中国版的双语教材。
2.4改善生物双语教学环境
只在生物课堂上加强口语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利用好校园环境。如提供各种教育活动的时间、场地等,如语音室、多功能活动室、录像室、制作室、运动室、模拟社区、模拟超市等,保证学生双语环境下的活动时间,创设一个教师与学生平等融洽的心理环境等。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播放英语节目,开设英语交流与活动区域,邀请同校的外籍学生一起举办英语角,举办各种趣味英语竞赛、英文歌曲演唱比赛并采取多种奖励手段,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建一个全方位的双语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校园生活中、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使用英语。
参考文献:
[1]李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23.
[2]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袁长青,范正华.对我国高校推行双语教学模式阶段性成果评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9).
高中生心理特点与议论文思维意识相契合。高中这个年龄阶段,学生求知欲旺盛,有较强的评论意识。“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学生确实到了一个认识自我、思考未来(内察与外省)的阶段。会被外界的一事一物而吸引,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在认识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往往也有积极的回应。
“不动脑子的假大空作文”是怎么形成的?高中生议论文思维意识往往呈现厌弃继而应付的特点。高中生拒绝的往往是无法陈述主见(没有能力清晰表达)、陈述主见无法得到认同(或理据不足或自身认识确实有局限)的痛苦,主观错误地认为老师让我写的都是我不想写的(我有能力写好的、有心关注的与作业、考试无关)。是的,有不少学生的随笔写的很好,却无法写出老师要求的“好作文”,自卑的学生说“我不会写”,自信的学生说“我不擅长写”。应付的是让他们生厌的“有形的”“目标明确的”系列的“议论文”写作任务。当“学写”完全成了形而上之物,追求如浮尘般的表象与末节,渐渐死寂的是如火山般涌动的青春的思考与表达的冲动。
二、议论文思维意识的激发与文体定格
议论文思维意识的觉醒实质上就是文体意识的觉醒。学生只是没有意识到而已。写作指导重在激发表达的潜意识。
什么是议论文思维意识?即我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并极力陈词说服。什么是“议论文”的文体意识?文体意识是对文体本质的把握。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注重以理服人,严密清晰的分析推理,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可以简化理解为表达一个观点或一种态度并用论据来阐述理由。两者诉求相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议论文没有统一的范式,以固定的模式来为文体定格的方式是僵化的、不科学的文体定格方式。
三、高中生议论文思维力当着力提高
高中生心理特点与议论文思维力不相协调。1、思维的动荡性,评论的不成熟性。高中生思维敏锐、独立而有批判性,但还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物的另一面,容易偏激、迷惘、忽左忽右,不知何去何从。2、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但往往未尝试换位、多角度思考。思考的动机层次提高,对权利的需求多于对自身的义务、责任和实际行动的需求。结果会出现自我内在与外在的心理冲突,有牢骚等消极情绪。
面对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信息时代,心智仍不成熟的高中生还缺乏对客观事物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缺乏自身较为完善的道德、价值观念,缺乏较为准确的判断、甄别能力,容易受到表象的诱惑,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进而影响自身对生活、对学习、对老师、对社会的看法,所以,高中生当着力提高议论文的思维力,这是议论文能力提升的关键。
四、议论文思维张力的共性构建与文思开阔
议论文思维张力是源于思维意识生根后的枝繁状貌,思维的繁枝伸展,茂叶丛生的百花园才能形成。议论文思维张力的共性构建有两大层面。
(一)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的抽象逻辑层面进行分析、评论,即通常所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层面。与通常主张不同的是,它的思维意识是有张力的。它可以是俱到式的逻辑,由“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样”。比如“尝试”这个话题,由“什么是尝试”到“为什么要尝试”再到“怎样尝试”。也可以是选择性逻辑,如选择其中一个逻辑层面或某两个角度(可以由表及里纵向式,可以多侧面横向式)。比如“幸福”这个话题,选择“是什么”这个角度探讨“什么是我们理解的幸福”。也可以是任选择其中二个逻辑层面组合,比如“中国梦”,可以从“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实现中国梦”到“我们如何可行地实现中国梦”。它甚至可以有“倒序”的可能,比如“低调”这一话题,主体部分充分论述它的重要性、必要性等,但在最后适当地交代一下文中所倡导的“低调”在新时代的内涵也是可以的。这样的逻辑思维呈现多样性、变化性,富有思维的张力。
(二)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从其所涉及的自然、人生、生活、社会等生活的感性层面切入进行分析、评论。当然,四个层面还可细化至更小的切入点,比如“社会”这一角度可细分为“政治、历史、文化”等等;“文化”有包括“教育、科技、文艺、道德、宗教”等等。比如“低调”这一话题,从各个不同的领域去探讨自会五彩缤纷、精彩纷呈。还有,感性生活层面的切入依然可以借助抽象逻辑层面来纵向建构,如“学习生活的低调是什么状态”,“有什么意义”,“如何保持学习的低调”。也可以从生活的感性层面横向式建构,比如由兰、梅内敛之风骨,淡远之风韵,到人生的格调淡远、沉潜。也可以是批驳式的时评体,如当今社会精英式的家庭教育,辨证式批驳,欲抑先扬是批驳,深入生活,理性反思。
五、思维路径的建构与作文模式的建构的区别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高中生的英语阅读障碍主要体现在语言和非语言障碍两个方面:
语言障碍:主要包括词汇、句法、文体和题材等语言文字方面所存在的阅读障碍,对于这些障碍,学生自身容易觉察。首先,词汇障碍是影响高中生阅读速度和质量的最主要障碍,超过半数的学生都表示有此困扰。英语词汇量的多少、词汇意义掌握的准确程度以及对词汇的熟悉程度都能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其次,语法和长句近年来也成为影响高中生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过于纠结在词汇意义上,加上语法知识不系统、不准确,难以驾驭灵活多变的语法结构,不能掌握阅读材料中长句的主旨,这与近些年英语教学偏重听说读写训练,弱化语法教学有很大关系。最后,高中生的阅读障碍主要集中在某些题材的材料上,如科普文章、议论文等。这类文章的内容多是学生不为常见甚至从未涉及的现象,而且一般都含有一定的陌生词汇,再加上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等,都会构成学生的阅读障碍。
非语言障碍:主要包括阅读动机、阅读技巧、阅读习惯、阅读模式、文化背景知识等非语言文字本身所造成的阅读困难。首先,绝大多数的高中生进行阅读训练的动机都是处于外在动机,为了升学、提高成绩等,内在动机严重缺失,阅读兴趣不稳定、不持久,阅读训练的主观能动性差。其次,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有较高的焦虑情绪,自信心不足,在考试中常常由于时间不足而惊慌失措,无法发挥真实水平。再次,很多高中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如英语国家的历史、政治、宗教、价值观等缺乏了解,用中式思维难以理解阅读材料的含义,导致错误性推理和结论,造成阅读障碍。最后,大量高中生有不良的阅读习惯。有些学生将阅读变成了文字识别、语法分析和字面释义等活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遇到生词必查字典,准确性不高,效率低下。这还容易导致考试时遇到生词时大失方寸,手脚大乱。还有很多学生习惯借助笔、尺子、嘴唇动作等一字一句的低声诵读,这些都是一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阅读速度。再者,学生的英语语感也会直接影响英语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二、突破高中英语阅读障碍的策略分析
(一)突破语言阅读障碍
首先,变消极词汇积累为积极词汇积累,改善词汇教学。具体措施包括:通过阅读练习逐渐掌握词汇,扩充词汇量。在阅读时,遇到不会的词汇要做好笔记,事后查找字典,认识单词的意思,并将这些新词灵活运用到合适的情景,增加使用频率,协助记忆。学习一些词汇组织方法,如词根、前缀、后缀等,分类记忆。及时对单词进行整理和归纳,将新学词汇与常用词汇通过读音、构词、语法规律、同反义词等方式加以比较和联想,不断扩充自身的词汇网络。
其次,对于长句、复杂句所带来的语言阅读障碍,可以通过增强语法学习,学会分析长句的常用方法,如跳跃法、抽取主干法、重排理解复合句法等来消除。
最后,对于科普文、议论文等文章体裁障碍的突破,要了解这类文章的特点,各个击破。科普短文重在说明,一般是讲述某个发明或某项技术的起因、过程和价值;议论文则是通过例子说明某种道理。对于这方面的训练,一方面要多留意和了解这两类文章中的常见词汇,以便加快阅读速度;另一方面要学习把握议论文的主题句。具体的做法就是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阅读英文报纸如ChinaDaily等,了解时事新闻和最新科技动向,既能积累相关词汇,又能熟悉科普、议论等阅读理解中的常见文章体裁,增强考试中的信心。
(二)突破非语言阅读障碍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增强阅读训练的内驱力,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具体做法可以通过阅读前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悬念,好奇的开展阅读,也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诱导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引入竞争手段,如比阅读速度、比理解能力等等,激励学生自发的认真阅读。
2000年,纽约科学院对1994至1999年间参与过暑期见习活动的555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填写了问卷。50%的学生回答说,参与见习影响了他们的职业生涯选择。75%的学生说,见习经历影响了他们的专业选择。80%以上的学生说,以前他们对科研过程一无所知,现在有感性认识了。这些见习学生后来有三分之二选择了理工科。不过,难以判断的是,有多少人是本来就对理工科有明显兴趣所以才积极报名参加实习的,有多少人是在实习之后才对理工科发生了更大兴趣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约80%的学生都非常珍视这段见习经历,因为他们学到了一些技能,锻炼了论文写作能力与写报告的能力,对科研环境的性质有了真切的认识。
进入现代文明,伴随着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对传统思维模式的改革探索,创新思维模式继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之后走上了历史舞台,并迅速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创新教学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重要内容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真正实现创新教学理念向教师教学实践的转换,那么我们需要真正使新课程理念与当下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有效促进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基于“互动创新”式高中生物教学思维模式的创新。
1 创造性使用教科书
从新课程教材的编写方法可以看出,新课程提倡重视与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来实施教学过程。如果说深刻理解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有效使用新教材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是在这基础上的一个提升。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实际收集有关的教学资源,对教材的单元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改进实验;适当增加新的生物学习素材;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等等。比如在在学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人与其他生命的生长发育机制,认识到人的生命与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生长具有共性,并感受新生命所焕发出来的朝气与希望。经过教师的点化,学生体验到自然界中所有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是应当受到关怀和爱护的。
2 注重探究性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较少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即使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主体性、情景性、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情景性、自主性和实践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作为教学内容,体验性比知识性更为显著。比如在“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想将人置于食物网中,引导学生分析其他生物的变动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以及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的积聚最终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的危害,并结合生活中的环境污染事件分析其后果,学生对此产生内心体验,生发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关爱环境的道德情感。
3 强调生物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思想,更是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活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策略,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机会和权力,欣赏每个个体的自身发展,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增长和情感的体验。
3.1 深挖探究实验
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设计实验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常规教学安排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又可借此机会和教师合作,进行科技攻关,发表小论文,这些对提高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力无疑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2 模拟易错实验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总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他们实验时思想不集中,对生物生理活动、生物现象等把握不准,也不清楚错误操作的严重后果。我们建议用计算机模拟错误操作,并给出错误操作所带来的后果,学生在看过计算机动画模拟实验后才恍然大悟。这种顿悟的感觉,记忆深刻,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这种纠错效果尤其显著。
3.3 开发家庭实验
家庭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有充裕时间自主进行探究实验,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资料查阅、替代药品和仪器收集、现象观察与记录、结论与分析等全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于家庭实验真实、直观、安全、易做、有趣,学生通过做家庭实验能获取知识、获得技能、发展能力。
4 改变评价机制
创新性学习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及指导者的作用,以促进学生自由、独立的学习。同时,要改变评价手段,创设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从我国目前教育状况来看,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是考试的分数,学生更多地依赖于教师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这只能满足于机械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探索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下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探究效果的评价体系,采取多元的评价手段,把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否真正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和内容;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氛围。
总之,高中生物作为高中理科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后期理科课程的整体学习。因此,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观,需因地制宜地对教学进行创新发展,既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避免了以往生物课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弊端,增强了生物课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万长江,王后雄.一堂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验设计[J].生物教学,2006.
[2] 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区别于传统的生物教学,它既要满足传授学生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研究方法,还要通过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知识水平和正确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针对这些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标准。笔者结合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从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偏重生物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往往不重视甚至忽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忽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随着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推进,对综合素质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高中生物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现代意识的重要性,这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
1.2 现有生物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许多生物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法,很少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导学生。教学中还经常有教师“满堂灌”,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没有给学生理解吸收知识的时间,更无法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有些教师虽然领悟到新课程生物教学的内涵,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开展探索式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新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因此,要达到新课程的教学标准,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理解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内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性。
1.3 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匮乏
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没有充分体现出新课程的内涵,忽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所用的课件大多都是考试的知识点,没能按照新课程的标准要求来制作课件,更没有给学生提供生物科技比较前沿的相关资料。有些教师不按教学目标要求,不能充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导致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积极性得不到激发,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得不到。
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探讨
2.1 采取兴趣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兴趣教学的理念被提出,并很快被学生接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而且比较容易接受该科的知识。在课间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教师,听课兴趣高;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其实这就是兴趣教学的一个方面,而这一教学方式也类似于情感教学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能很大程度上培养和和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追求向学生不断灌输知识,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打造兴趣教学理念时,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因素,科学合理的设问,以此激发学生的发展思维,增强课堂活跃程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提问“为什么班上有些人的大拇指弯曲度很大,有的就很小?”让同学们试着弯曲大拇指,发现许多学生的弯曲度都很小。在课堂上可以提出很多这样的问题,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带动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2 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新课程标准下,提倡探究式学习,学生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在实行探究式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一些探究式问题,引导学生以自主讨论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进而探索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让学生独自思考,然后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解决的方法。
2.3 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一个教师现代化程度的标尺。新课程背景下如果仅仅靠传统的板书教学,高中生物教师不但任务重,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有些教学内容是板书无法书写的,没有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比较抽象的生物知识直观的放映出来,学生可以和荧幕形成一种直接的对流,不仅增加了教和学的信息量,还培养出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例如,在讲动植物细胞结构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完成的细胞剖面图展示给学生,这样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更加容易,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动植物细胞内部的结构。
2.4 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法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也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评价在新课程中有质量监控和导向作用。通过建立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的体系能为素质教育的的实施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体系促进发展的功能,让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的鱼提高的过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并不是舍弃考试制度,而是要端正目的,要学生明白学习最终是成为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公民, 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通过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什么,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以此提高教学的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个工程的艰巨性,做好相应的准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为目标,采取兴趣教学法、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法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水平,实现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小平.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现状与建议[J].考试周刊.2011(52)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本研究通过对廊坊市高中生三级跳远的常见损伤现状及致伤因素的调查分析,对廊坊市高中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存在的运动损伤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更好的建设性建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对廊坊市第八中学中学、廊坊市第二中学等180名高中生以及6名教练员为调查对象,以高中生运动损伤的情况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和中国中文期刊网,查找相关乡镇学校体育的书籍、期刊等。
(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以廊坊市高中生三级跳远的基本信息,运动损伤的发病率、分布、原因等与运动损伤相关的因素进行问卷设计,发放《廊坊市高中生三级跳损伤状况调查问卷》的运动员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60份,回收率为89%。其中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达81%。为论文的有效开展提供积极的条件。
(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的问卷进行核查、分类,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利用软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4)逻辑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比较、归纳进行综合分析,对廊坊市高中生三级跳远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廊坊市高中生三级跳远运动损伤的现状分析
在130名调查对象中,发生损伤的次数共计50次。踝关节共受伤17次,占总比率的34%;腰背部共受伤14次,占总比率的28%;膝关节共受伤10次,占总比率的20%;肘关节共受伤5次,占总比率的10%;腕关节共受伤2次,占总比率的4%;足趾关节共受伤1次,占总比率的2%;颈部共受伤1次,占总比率的2%。
调查表明:廊坊市高中生三级跳远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主要分布在踝关节、腰背和膝关节,其次还有肘关节、腕关节等部位。运动损伤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就成为他们日常训练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3.2廊坊市高中生三级跳远运动损伤的致伤因素分析
为了全面分析、探讨廊坊市高中生三级跳远在三级跳运动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调查的主要内容为:生理因素、技术因素、训练因素、心理因素等。原因调查问卷采用打分的形式,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损伤因素对运动损伤的影响程度重要性的排序结果。
调查表明:问卷中按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准备活动不充分、旧伤病未痊愈、局部负担过重、技术动作不规范、柔韧性不足、身体过度疲劳、运动负荷过大、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场地器材等原因。因此运动员应该和教练多进行沟通,相互了解训练情况,减少他们在训练中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恢复时间及措施安排不合理、技术要领不正确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损伤,来加强训练效果,保证每次训练的质量。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损伤部位主要分布在踝关节、膝关节、腰背部位。常见的损伤类型有肌肉损伤和软骨损伤等,不同的损伤类型对运动员继续训练或比赛所带来的影响不同。
运动损伤部位、损伤类型的特点明显,在训练期的不同训练阶段发生的损伤不同,运动员常见损伤主要发生在技术训练、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素质训练三个阶段。
忽视旧伤、伤病没有痊愈的影响,带伤训练;运动负荷过大,造成局部承受的负担过大;体能训练不够全面;技术动作不到位;场地、器材等条件须进一步完善。
4.2建议
加强全面的体能训练,采用科学、先进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在训练中注意技术训练、身体训练及心理训练的科学组合,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强化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务监督,遵循科学的训练时间。在比赛中,注意力一定要集中,避免突况,造成二次损伤。结合三级跳远项目的特点,加强加强受伤后调节性训练,高度重视训练或比赛时的准备活动,提高准备活动的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64-02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前沿学科,生物技术对解决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等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有力的援助,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当做好生物学科的教学,提高新时代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一、当前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现状
通过比较初中和高中生物教学目标,我们知道初中生物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生物学在人类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简言之就是知其然;而高中生物学教学则要求将生物学知识系统化和理论化,也就是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能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能有所创新。但是实际情况是,升至高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都习惯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不仅在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初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断层也让学生在刚开始的学习过程中有些无所适从。初中生物课程开设时间虽然较长,但是各地初中的师资水平不一,实验教学器材差距也较大,在中考中生物学科跟历史、政治学科合成综合科目,分值比例也不高,这就导致了有些初中为了升学率而不够重视生物学教学,而高中的生物教学从文理分科之后才恢复进行,间断的学习过程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初中的生物学知识几乎遗忘殆尽,很多时候高中生物教学只能从重复初中生物,从头开始。而高中生物对逻辑性和抽象性知识的学习也对学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是无法正常进行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而原有的初中生物学的学习心理和方法都不再适用于高中,这就普遍导致了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脱节。
二、强化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的对策与思考
1.注重知识结构的衔接。基础知识就如同树木之根基,河流之源头,学生如果没有完备的基础知识作为学习的保障,就容易失去提高和发展的源泉。高中学生经过一年综合学科的学习之后,对初中生物知识近乎遗忘殆尽,等到文理分科之后对高中生物课本中的知识容易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受。针对这种现象,首先高中生物老师应该通读初高中的生物课本,全面把握其知识要点和知识体系之后对其做一个全局分析,全盘梳理初高中的知识点,并对其中存在的间断进行补充。在教学之前可以印发一些初中生物课程中的知识回顾,让学生在课前复习,让学生有个记忆恢复的过程。其次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拓展阅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一些适当的阅读,以填补对初中生物知识的遗忘和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空白。同样,也可以在教学的时候利用一些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同学们有个竞争的平台,从而进行有意识的知识回顾与探索,这往往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有效果。
2.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生物被升学的分数压力压在了一个“副课”的地位上,针对初中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初中生物老师大多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自然而然便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而到了高中之后,学生必须向探索式理解型的主动学习方法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注重启发式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和能力。高中的生物教学的重点必须从注重教师教授知识转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并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以及通过质疑、调查、实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提升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营造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建立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为学生设置更多的生物学的实践活动,创造出更多情境来吸引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将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除此之外,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多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生物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撰写科技小论文等,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的动手能力。
3.注重学习方法的衔接。如上文所说,初中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受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影响,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被动地接受和汲取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培养起善于思考和触类旁通的能力。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转变和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初高中生物教学中断层现象的根本动力。初高中的生物教学中都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找出众多知识点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完知识要点之后建构一个知识框架。其次,要“授之以渔”,在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和当地的生活环境,通过图表、实验和教学模型让学生知道生物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且时刻关注生物科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养成探索未知的习惯,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
4.注重实验教学的衔接。高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是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为基础的,而学生学习生物学和做生物实验的兴趣也是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开始的,所以做好实验教学,对学生把握生物学课程的知识点与研究方法是大有裨益的。在初中,学生做生物实验大多是跟着老师进行简单重复的模仿,按部就班,并不能养成一个独立完成实验的习惯。而到了高中,在生物教学方面就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在实验中自主发现问题、大胆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应该在把握好实验进度和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多一点儿鼓励,少一点人限制,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从实验设计、实验实践到实验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好知识点,开拓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而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接近完全时期,身体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锻炼身体的“黄金时期”。篮球运动作为一种独特的运动,其价值受到广泛的关注。篮球运动的迅速推广和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篮球运动能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河源市辖区中学的篮球活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了解高中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程度,并找出目前影响河源市高中生篮球活动的各方面不利的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使河源市高中生篮球活动更好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东源中学、河中一中、东埔中学、萧仙中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篮球运动开展情况等方面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并查阅了近几年河源日报对高中蓝球运动等方面专题栏目,并对以上文献资料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了解了河源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现状和动态,为本文的整体构思与设计奠定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专门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分别对学生放问卷230份,回收220份,回收率95%,对教师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对专家放问卷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0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96%。
1.2.3、访谈法:
作者通过电话和面谈等方式就论文的选题、问卷调查的设计等问题对市各中学篮球教师、学生和武汉体育学院篮球专家进行访谈,并将访谈结果用于本文研究中。
1.2.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excel软件将调查的5所学校的高中生的一系列数据进行常规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河源市高中学生对参与篮球运动态度调查
学生对篮球运动喜爱程度统计表(%)
篮球运动的魅力使得它在高中生中非常的受欢迎。从表1可以看到,高中生们中有75%的学生非常喜欢篮球,不喜欢的比例只有10%。原因在于:一是篮球运动自身独特的魅力(身体对抗)、趣味性;二是通过高强度的身体对抗释放学习中的压力。同时可以看出在所有参加篮球活动的学生中,男生占了绝大多数,女生比例很小,这与男生好动、喜欢身体对抗的性格特点是分不开的。
2.2、高中生进行篮球活动动机
表2表明,6%的高中生参与篮球活动的动机是为了提高技术,40%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身体,38%的学生是享受乐趣,11%是为了促进智力发展,2%学生是为了交友,1%是其他。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高中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赛的输赢,更多的是和同伴享受篮球带来的乐趣和强壮体格。篮球运动的价值在于健身和享受快乐。大多数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恰恰说明了中学篮球教学的目的和宗旨,同时以享受乐趣、锻炼身体、提高篮球技艺的动机也体现了学生对篮球运动追求的方向及时代特征。
高中生进行篮球活动动机统计表
2.3、高中生课余篮球活动频率及持续时间
高中生课余篮球活动频率及持续时间统计表
中的数据表明每周没有参加篮球运动的学生为13人,参与调查的总人数为220人总人数的6%,活动频率为每周1次为62人占总人数的28%,每周2次为71人占32%,每周3次为40人的占18%,每周4次以上的占 14%。从中活动频率可以看出每周参与篮球活动以1次到2次占到了50%左右。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中学都是以文化为主,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篮球运动,固定的活动时间在星期五下午放假以及双休日的时间进行篮球活动,有的由于学业压力大,将双休日用于休息,放弃运动。
以看出学生篮球活动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为62人,占总人数的28%,1-2小时占45%,2小时以上的为59人,占26%。该数据表面每次参与篮球活动时间为1-2小时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5%,这跟高中生文化课程紧密课余时间少,以及篮球运动体力消耗大有直接的关系。
2.4、高中生参与篮球活动的形式
高中生篮球活动的形式统计表
的结果表明所有受调查高中生篮球活动几乎都是通过半场的形式而实现的。其中半场的3对3、4对4是学生参与篮球活动最主要的方式,参与者在实际运动中接触球机会多,体能消耗小,对抗频率增加,对抗更加强烈,对于战术要求较低,而且全场5对5 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所以现阶段学校课余篮球活动以3对3、4对4为主要形式出现。
2.5、影响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支持因素
影响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人文支持因素统计表
的表中数据可看出学校领导及班主任在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态度上十分赞成的占15%,赞成的占20%,无明确态度的占34%,不赞成的占31%。在家长态度上十分赞成的占16%,赞成的占17%,无明确态度的占43%,不赞成的占24%。由此可知领导和班主任对对学生是否进行篮球运动的态度上多数都是无明确态度和不赞成,其比例占到了65%,希望学生以学习为重,应该减少了运动的次数。家长的态度也与学校的态度几乎一致。建议学校的领导、班主任及家长应该倡导篮球运动,提倡学生要劳逸结合。
2.6、学校的篮球设施器材情况
学校的篮球设施器材情况统计
中数据表明学生认为学校的篮球场地及器材足够用的为36人,占16%,认为勉强够用的为40人,占18%,认为不够用的占50%,认为十分短缺的占16%。由此可知,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学校的篮球设施器材是不够用的和十分短缺的,同时暴露出学校在体育项目上的投入太少。虽然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很高,但学校基础的体育设施及器材不足,造成供不应求。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调查的5所学校中,参与篮球运动的学生比例高,且大多数是男生。
3.1.2、以锻炼身体和享受乐趣为目的的学生占大多数,且参与动机较为单纯。
3.1.3、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持续时间大多在1-2小时内,且参与的频率不高,多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由于学校文化课程紧密,且放假时间少,学生学业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篮球活动。
3.1.4、由于3对3、4对4的半场篮球活动方式对学生的体能消耗小,技战术要求低,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选择该方式方式参与课余篮球活动。
3.1.5、受社会传统观念和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领导、班主任过于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对于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篮球活动支持力度不够。
3.1.6、调查的学校存在对体育设施及器材投入不足,造成篮球场地少,篮球个数不足。
3.2、建议
4.1.1、根据学生对篮球活动的热爱程度,积极组织3对3、4对4的篮球趣味竞赛,提高篮球技术水平,培养学生集体团结合作精神。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
4.1.2、学校应加强对篮球小群体的安全教育和保护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1.3、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对场地和器材进行完善。
4.1.4、体育教师应加强篮球理论的学校并结合学生喜欢的3对3、4对4的方式进行基础性教学。
4.1.5、学校领导、班主任及家长应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了解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 季浏主编.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5月
[2] 祝蓓里.丁忠元主编.体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吴合斌.影响山西省业余篮球训练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因素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4] 孙民治.《现代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北京人教育出版社2002
[5]常彦君.篮球运动对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2012,7
[6] 陈加祥.怎样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3)
[7] 冀勇慧.篮球运动对中学生健身价值的影响[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23(1)
[8] 张凤波.论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29(6):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