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质量控制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4 12:12:2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质量控制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质量控制论文

篇(1)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道路桥梁工程项目逐渐增加,在进行具体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每个环节的监理,预防出现安全隐患,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均达标。

1道路桥梁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监控要点

1.1重视施工组织审核。项目工程施工之前,监理人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设置完善的监理机构。与此同时,还需配置相应管理人员,高度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避免出现权责不清现象。1.2认真进行工艺工序验收。道路桥梁工程实际实施建设过程中,针对工艺工序检验或者人工验收,监督管理人员必须到场,同时严格按照规定对工程进行检验、分项、分部,进一步提升工艺工序水平。1.3通过经济措施提高现场施工质量。为了促使现场施工质量水平得以提高,在相应施工承包合同当中,对于工程进度款进行支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局限性。例如,在一些施工承包合同上指出,在施工过程中甚至在施工后才支付工程款。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经济措施促使施工现场质量水平得以提高,把现场施工中存在的不达标和不合格项目当做一种违约行为。对施工现场质量进行实际监管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的内容,一般是先让监理人员口头要求整改,如果效果不佳,就通过书面形式进行通报。1.4旁站监理,事后控制。在进行道路桥梁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旁站监理的方式,对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做出动态监督和管理。在施工现场实施旁站监理过程中,必要时还可以派遣监管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否则不能开展具体施工。此外,对施工现场进行施工质量监理过程中,需高度重视事后控制工作,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项目进行及时处理,对于保障工程进度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拆模后的质量问题,应当严格督促并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

2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的问题

2.1高填土下沉。道路桥梁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桥梁的引道区域进行高填土,或者在道路和桥梁之间的匝道位置进行填方、深挖和高填土施工。当工程竣工通车之后,又可能会出现路面下沉情况[2]。2.2路面质量问题。道路桥梁工程中,经常会出现早期破损情况,这一现象的主要表现为路面不平,甚至会出现波浪形式的起伏,对于沥青路面而言,出现早期破损情况或者出现水泥路面短板开裂现象。2.3桥梁桥头跳车和伸缩缝问题。因为桥台的位置出现沉降,桥梁桥头沉降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桥梁桥头位置的搭板以及伸缩缝施工存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桥台位置产生一定的台阶构造,这不但会引发桥头位置跳车现象,同时还会对桥头产生一定的冲击,对桥梁带来损坏。2.4软土地超限沉陷。和硬土地相比,软土地的承载力不够,进行道路桥梁进行具体建设过程中,如果遇到软土路基,因为其承载力不够,从而引发沉降问题[3]。

3提高道路桥梁施工现场监理质量的策略

3.1做好审核工作。相应监理人员,在具体施工之前,需开展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对设计图纸进行科学审核;对施工组织进行审核。道路桥梁监理人员在工程施工还没有开展的时候,需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对施工相关文件进行审核,确保每个道路施工工序能够以图纸作为依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相应的标准,施工单位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设置相应项目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人员,针对不同管理人员制定岗位职责,从而让管理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在施工之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相应监理人员需对其进行实际消除,若管理人员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未能按照规定和制度进行工作,监理人员需提出并勒令改正。3.2合理确定工程质量监理目标。监理人员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监督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监理目标,而这一目标主要是监理人员通过对工程的监理而完成。目标明确之后,相应监理人员可以到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然后结合具体情况,研究业主需求,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设定监理目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法[4]。对相关监理人员进行科学组织,然后严格执行这一监理目标,争取良好的状态,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3.3仔细验收施工工艺工序。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有专业人士到施工现场开展工艺工序验收工作。结合相关质量和验收标准进行分项和分批次的验收,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提升工程施工工艺质量。对工程进行验收时,需要由施工单位监督负责人参与其中,负责人之间的当面对接,同时通过监理人员结合项目具体内容,对检验工序进行合理确定,确保检验程序细致合理,从而提升工程质量。3.4安全监控要点。对于监理人员而言,需要进行不定期安全防护检查,重视安全防护体系和工程运转情况。针对企业是否按照工程安全施工需求进行判断,同时充分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度等。相应监理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施工企业在道路桥梁工程制度和保障费,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施工企业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项目自查,进而彻底排除安全隐患,结合不同隐患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改进措施,从而促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一些硬件设施进行有效提高。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劳动防护用品能够合理有效的佩戴,减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施工人员安全财产提供保障。对相关项目进行专业性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提前做好防护措施,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性。监理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施工企业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项目自查,从而有效排除安全隐患,结合不同隐患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改进措施,尽可能的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员人身财产安全。操作人员素质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进一步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确保人员具有较强的规划以及管理能力,相应生产人员是直接建设者,不但要具备精湛的技术能力,同时要求作风优良,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最终确保道路桥梁工程质量。

4结语

道路桥梁具体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均十分重要,从开始的路基建设到最后的路面建设,不同工序均需要有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工程过程中,遵循国家规定,以图纸和技术标准作为依据,开展具体施工。整个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确保每个环节均符合规定要求,相应监理人员重视提升自身素质,施工人员参与相关培训。

参考文献:

[1]窦军帅.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2016(2):162-163.

[2]赵玉红.关于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现场监理质量措施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2):257.

篇(2)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快速,各种新型电气设备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各个领域对电力的需求,必须不断提高配网工程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高度重视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消除配电系统质量隐患,提高配网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配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配网工程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系统扩建改造的关键。配网工程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人为、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引发配电网三相不平衡、线损过大、电气设备故障、线路断路、短路等质量问题,直接影响配网工程的连续、可靠供电。配网工程施工时,一些管理人员不重视很多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在不了解施工工艺技术、电气设备、施工材料等内容的基础上,盲目地进行施工建设,施工质量管理水平较低,使得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为了提高供电质量,有效发挥配网工程的使用功能,必须高度重视配网工程的质量控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加强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和组织管理。这就需要管理人员从配网工程项目自身特点出发,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全方位、全过程地对配网工程进行质量管理,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施工效率。对于配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不能仅集中在施工建设阶段,还需要贯彻在配网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从而提升配网工程质量,实现最大化的工程效益。

2配网工程质量控制策略

2.1明确质量控制职责

在建设配网工程时,为了实现良好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效果,首先应明确配网工程施工单位各部门的职责,特别是管理机构,应结合配网工程的特点,明确质量管理责任。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配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质量管理和责任意识,明确各个工作人员和各个岗位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责任。配网工程施工单位管理部门需要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由专业管理人员加强施工现场的日常巡检,定期维护和检修施工设备,提高其稳定性和安全性。配网工程项目经理应提高工作积极性,强化责任意识,积极承担配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职责;对于配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落实奖惩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另外,施工单位应注重对质量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深入学习配网工程的应用特性,充分了解配网系统结构组成,全面掌握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在实际的配网工程施工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控制,保障配网工程的顺利施工。

2.2施工准备

为了确保配网工程的顺利、正常、安全施工,必须重视施工准备工作。一方面,严格把关配网工程质量控制点,结合配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可靠性和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点,特别是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和质量问题部位,要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便于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从而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理和解决,保障配网工程施工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完善配网工程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规范具体的施工操作,特别是配网工程施工中引入各种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时,更应该加强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学习各种新工艺,增强施工单位的团队精神,创新配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另外,还要做好配网工程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并且在重点环节和关键工序施工时,应使施工人员明确质量控制目标,熟练掌握各项施工技术,及时消除配网工程的质量隐患。

2.3设计阶段

在配网工程设计阶段,应广泛搜集各种经济文件、技术文件和设计说明,详细标记配网工程的各个设计环节,根据配网工程的应用特点、规模和性质,提高配网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一方面,基于公开招标形式,选择最佳设计单位,提高配网工程设计水平;另一方面,跟踪配网工程设计质量,及时完善和修整配网工程设计中不合理的内容,科学论证配网工程施工设计的可行性。

2.4施工阶段

2.4.1事前控制

配网工程施工之前,应全面梳理各种质量影响因素,预估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根据配网工程的施工设计要求,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施工经验丰富和良好资质的施工单位,运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保障配网工程施工质量。同时,优化配置人员、设备和材料,提高各种资源利用率,仔细检查各种安全防护设施,保障配网工程的安全施工。

2.4.2事中控制

在配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做好配网工程施工的实时控制,跟踪各个施工环节,严格审核已经完工的工序,对于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及时处理,从而保障配网工程施工质量。

2.4.3事后控制

结合配网工程的应用特点和施工流程,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结合配网工程的建设规模,仔细分析各种质量问题,积极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控制,不断提高配网工程施工质量。

3结束语

配网工程的运行状态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供电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结合配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明确施工单位质量控制责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障配网工程质量。

作者:詹上宙 单位:阳江城区供电局

参考文献:

篇(3)

2现场检测的体系建立

部分材料检测需要通过现场检测的方式来进行,在进行此种检测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样品的环境与工艺的统一性,在具体的现场检测过程中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体系建立:(1)与上文中的现场取样相同,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在现场检测之前制定严格的现场检测报告表。并根据报告表的具体事项进行具体的现场操作。(2)现场检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检测方法的落实,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来确定不同的检测方式,检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检测单位自身的专业设备与专业技术的使用与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才能够适应当下不断变化的施工工艺变革,才能够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必要的质量保障。同时,在现场检测的过程中检测人员还应该对检测中的条件统一性来进行必要的监督,保障检测样方与实际施工是出于统一环境、统一标准、同一批次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现场检测的有效性。(3)在现场检测之后,相关的检测人员以及检测负责人应该对数据进行汇总与等级。对于多样方的检测应该给予不同样方之间的误差分析,并以平均水平来代表相关的检测结果。同时,在现场检测的过程中引入电子化办公的概念,通过预设阙值的方式来进行现场评价。以降低后续数据处理的工作压力。

3后续检测的体系建立

后续的检测体系是指根据现场所取得的样品来进行后续的室内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的问题:(1)在检测样本的确认方面,必须要根据现场取样的结果进行对应检测。并建立相关的平行标准。采用多平行检测的方式来确保所获得数据的准确性。(2)为了提高检测的高效性,在后续检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通过增加设备与人员的投入来构建更为科学、更为自动化的检测实验室。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应该以连续、自动化设备的引入与更新为主导思想,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避免同等条件下的人为扰动,同时也能够建立横向的比较标准,为后续的质量评价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3)在检测之后我们应该对相关的样品进行妥善的备样保存,以当数据或者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是提供必要的复检依据。在备样的保存过程中应该最大化的保障样品的原样属性。另外,在样品保存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关的保存标准,对样品的保存的时效性与时限性进行系统的规定,以防止由于人为等因素造成样品的丢失。(4)在样品检测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进行相关的责任确定。在确定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同样品同人,或者同工序同人的方式来进行。此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检测团队内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检测效率。同时还能够通过分工协作等方式确定不同环节的岗位责任。

篇(4)

建立宁夏27个国家级台站参数,对地面气象资料审核规则库本地化,实行台站、省、国家3级质量控制,并对质控后的数据进行质控标识。对于历史地面气象资料,可以利用相邻时次及邻近台站的资料对缺测资料、错误资料进行插补、修改或订正,经3级质量控制的历史地面气象资料有较高的质量保证,信息反馈以人工为主。

2)实时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流程

实时地面气象资料包括正点(加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应急加密文件和报文文件等三类,以逐小时自动观测气压、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的数据文件为质量控制对象。如图2所示,对于实时地面气象资料宁夏建立了台站级、省级、国家级三级质控业务流程,实行3级质量控制:对于实时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报文代码进行格式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极值检查和完整性检查,信息反馈均以人工为主。

1.2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

1)传统的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仍是主要的质控工具:

传统的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是根据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原理,以气象要素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以及观测记录必须符合的关系,分析气象资料的合理性。我国现行采用的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和国外的质量控制结果表明,无论是人工观测资料还是自动观测资料,仍以逻辑检查、格式检查、气候界限值或要素允许值检查、气候极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变检查、持续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等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主要的质量控制工具。对于逻辑检查必须符合如低云量≤总云量≤10成、相对湿度≤100%、各时日照时数≤1.0h、电线积冰厚度≤直径等关系,否则为错误记录。对于内部一致性检查分为两种情况:a.同类要素之间,如:日最低气温≤当日各定时气温≤日最高气温;极大风速≥最大风速≥10min平均风速;当风向为“C”时,风速≤0.2m/s等,若不符合时,其中至少有一方为错误值。b.不同类要素之间。如露点温度、水汽压、海平面气压3个要素采用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直接计算来进行质量控制。对于气候界限值或要素允许值检查,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体系中规定的部分要素允许值范围如表1所示,超出此范围为错误记录。

2)人机交互质量控制技术的结合

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之间的相互关联是十分复杂的,对不符合气候极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等的数据;要素之间不配合的数据如降水与天气现象、视程障碍现象与能见度、日照、辐射与地温等,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天气事件如大幅度降温、高温、高湿、等温事件及有积雪时地温的变化等问题的判断还要人工进一步判断,因此,必须采取计算机自动质量控制和人工判断相结合的方式。在各级质量控制中,以计算机质量控制为主,以人工判断为辅,才能保证完整的质量控制。

3)利用历史资料和统计检验相结合:

利用计算机使用大量的历史地面气象资料,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异常地面气象资料和因仪器漂移而造成的错误记录及非均一性地面气象记录的判断也是一种较好的质量控制方法。

2宁夏质量控制体系的发展方向

2.1建立宁夏自动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系统

以“省级自动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系统”为基础,搭建“宁夏地面自动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对宁夏所属的国家级地面观测自动站及区域自动站实时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通过WEB平台提供宁夏地面自动站实时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结果及台站疑误数据反馈结果的查询,生成自动站疑误数据有效反馈率统计报表。并根据质量控制结果,结合气象业务及不同用户的应用需求,分别建立未经质量控制的自动站要库、带有质量控制码的自动站要素库及高可靠的自动站要素库等不同质量控制级别的应用数据库。通过WEB平台提供不同级别质量控制后的全区自动站质量控制数据服务和数据查询。

2.2开展宁夏实时和历史资料一体化业务

现代气象业务对气象资料时效性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实时与历史地面气象资料同步是地面气象资料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建立完善的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体系尤为重要。依托中国气象局下发的“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建立宁夏实时与历史资料一体化质量控制系统及信息反馈机制,结合质量控制业务中使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参考天气因素及其特殊天气事件的影响、气象要素日变化和地理条件对数据质量标注的影响,建立宁夏26个国家级台站地面质量控制参数规则库,实时滚动地对分钟数据、小时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疑误信息人机交互处理,确保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实现台站、省、国家三级资料同步一致,逐步消除实时和历史地面气象资料的界限,以“时效和质量协调并重”为原则,充分发挥宁夏地面自动站观测网的作用,满足研究城市局地气候、分析局地小气候规律、做好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报、精细化天气预报等应用时效的现代气象业务工作需求。

2.3开发宁夏自动站观测数据质量评估业务软件

在宁夏现有的3级气象资料质量控制的基础上,以气象资料质量评估技术指标与方法为基础,研究和开发适合宁夏特点的自动站观测资料质量评估业务系统,以全区26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为参考,确定宁夏自动站观测要素的错误数据、疑误数据判定标准,利用气候界限值或允许值范围检查、要素内部一致性检查、要素空间一致性检查等方法对宁夏任一地域范围、任一时段自动站观测数据进行错误率、疑误率、缺测率、正确率的质量评估,实现宁夏自动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评估的高效、客观、准确。

篇(5)

一、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现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相关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审计工作的内容较为复杂烦琐,且企业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审计方法有待创新

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相应的经济管理制度和财务工作上的项目分类也都有了新的规划。同时,基于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各个企业都在积极建设信息化工作平台。这就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企业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数量统计和质量检查问题上,传统的审计工作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工作效率慢,而且容易出现数据记录错误的问题,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此外,许多审计人员所使用的方法还存在不科学的问题。比如,目前仍然有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根据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来做出分析和判断,在专业技术的使用方面只对统计抽样的方法有一定的应用,其他审计技术都没有发挥作用。而且,内审人员的审计理念和意识仍停留在账项及制度基础审计方面,片面地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查问题、找毛病。过于注重企业资产核对的工作,而忽视了内部审计在监督、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容易出现工作马虎的情况,无法全面地展示出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审计工作人员自身审计能力不够完善引起的,也与企业没有重视起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关系。这是目前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虽然是在企业内部完成各项工作,但是其相应的技术操作及运行方法都是经过国家统一规定的。而实际上,许多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工作方式和发展目标都不相同,就使得各个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在运行机制方面应当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并且,工作人员应当制定科学的审计工作方案,规范工作流程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基于目前个别企业的管理机制无法有效落实到位的问题,审计工作经常出现同一项目重复审计或者审计疏漏的情况,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下降,这也与信息沟通交流渠道不畅通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内部审计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针对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问题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制约着内部审计工作效力的充分发挥。

(三)审计质量评价问题

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在具体进行工作时,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工作。而这体现在内部审计工作上就是对质量控制的标准设定问题。国际上有很多的内部审计准则,说法不一。企业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因素,更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审计质量的标准。主要应当将评价目标放在员工的工作行为上,而在目前的审计工作中,有部分企业就缺乏质量控制评价体系,主要是以业务量的多少或者查处问题的多少来衡量其审计能力。内部审计业务标准的缺乏,使得审计人员执业目标不清晰,执业能力低下,没有积极的执业意愿,只关注于如何提升审计工作量,而忽视了质量方面的问题。

二、有效控制和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的可行方法

基于内部审计质量方面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控制和优化审计质量的有效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提高审计团队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要想充分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就必须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工作。工作的内容应当以思想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为主,结合新时期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变化情况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具体需求,安排专家授课。企业必须要意识到设置审计工作部门的重要作用,认可审计工作人员在企业当中的地位,并帮助审计人员明确意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为了能够提高审计团队整体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企业还应当设置人才引进机制,面向社会开展招聘会议,招收一些高技术、高素质的专业审计工作人员,为内部审计工作团队注入新鲜血液,从而确保各项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全面的审计结构体系

在信息时展进步的环境背景下,相关企业应当重视起信息技术能够为审计工作带来的便利性,增加资金投入,引进相应的工作设备,然后创建内部的网络工作平台。审计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一点,就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实质和核心便是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和适当,不同的审计证据可以实现不同的审计目标。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流程,设置完善的网络结构运行体系,保证审计工作的全面性。比如,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管理以及事后审核,审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侧重点来明确工作的重点方向,细化网络结构体系的分类情况。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并整理相关的经济收支信息,在这里尤其要注重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并设置平台的身份验证系统,其他工作人员可以查看审计信息,监督审计工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但是不能对审计数据随意进行修改。

(三)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基于传统的监管机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进行设置,因而无法有效落到实处,也就无法发挥监管工作的真正价值。针对这个问题,相关企业必须要结合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审计工作的范围以及国家相关的管理规定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内部管理制度。企业需要设置一个监管工作部门,保证其各项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出现权责问题划分不清而导致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情况。但是,独立不代表不与其他部门建立联系,企业内部每个部门的工作数据变化都会对审计工作的最终数据产生影响。这就要求监管部门与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在这方面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保证工作数据的及时传递,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四)建立审计质量的综合考评制度

考核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是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评价和考核,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实力。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个科学的审计质量综合考评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每日工作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定期针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工作总结,在总结会议上,对严格按照管理规定进行审计工作的员工给予表扬,并对出现审计马虎情况的人员进行批评。同时,企业要设置一些奖惩结合的考评机制。根据每位员工的实际绩效情况合理进行职位和薪酬的调整,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在这个环节,企业还要根据基础审计结构体系当中对审计内容的分类来为每位审计人员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这是保证员工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

三、结语

企业必须要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结合国家的相关管理规定,以及新时期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变化,对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培训教育工作。在这个环节要注重对员工个人工作素质的提升,然后可以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建设工作平台,根据审计工作流程来完善审结构体系。并将审计工作的相关基本要求与企业内部的运行管理机制结合起来,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最后,建立审计工作质量的考评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达到控制和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根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中血液质量控制检查项目,结合中心供应临床的10种血液成分(全血、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单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选取24个关键指标(见表1),记录关键指标的每月质控数值。

2关键指标的选择原则

选择与临床输注疗效相关的或能体现制备工艺的定量项目为趋势分析的关键指标。

3建立警戒限和行动限

将关键指标的合格标准设置为行动限,将其作为需进行回溯性调研,必要时采取措施的界限。将关键指标合格标准的120%(>合格标准为符合)或80%(<合格标准为符合)数值设置为警戒限,将其作为需引起关注的界限。

4图表绘制

每个关键指标制作一份图表,以月度抽检袋数为横坐标,以检测结果数值为纵坐标,将每袋抽检制品的检测结果以折线图的方式绘制于图上,并设置警戒限和行动限。

5偏离数据的判定

对检测结果超出行动限、同月抽检的4袋血液成分中有3袋检测结果超出警戒限或检测结果趋势有严重漂移(连续6~8个检测结果朝向检测合格标准线方向有明显连续上升或下降),定为偏离数据。

6趋势分析的指标

连续性趋势分析的数据应不少于20个点,如少于20个点,仅进行数据监控,可进行积累数据,达到20个点后进行趋势分析。每月点图后对于连续性趋势予以关注,并对产生偏离数据的情况予以分析,必要时采取措施。

二、结果

1除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有部分指标抽检结果

未能100%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外,其余8种血液成分全年48袋抽检结果的各项关键指标均100%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中未能100%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指标为Ⅷ因子活性。

2冰冻解冻

去甘油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项目出现1次偏离数据(1个月中有3袋检测结果超出警戒限),甘油残留量项目数据曲线距离警戒限较远,趋势分析结果为正常。

3悬浮红细胞血

红蛋白含量项目出现1次偏离数据(检测结果趋势有严重漂移)。新鲜冰冻血浆Ⅷ因子活性项目出现2次偏离数据(超过警戒限)

篇(7)

2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做好施工安全控制对于施工安全控制方面工作,首先需做好基坑的防护工作,在正式施工之前,严格排查施工周边的环境与土质特点,进而针对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支护方案;其次,需做好脚手架的安全防护工作,通过精密计算来确定脚手架的位置与高度,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最后,各方面的施工均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引导各方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施工意识,并充分认识到高层建筑实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以从整体上降低施工安全隐患。

2.2加强施工现场材料和设备的控制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方面,材料和设备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施工现场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既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又可以提高建筑产品质量。要想提高房屋建筑施工现场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就必须加强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在挑选相关的采购人员时,要注重其责任心和专业知识,以胜任这项工作。由于房屋建筑工程属于一项盈利性很强的工程,因此在采购材料和设备时要有独到的眼光,在掌握各种信息的同时,还应进行综合比较,选择购买符合相关建筑要求和质量好的材料,并要做好进场的检查验收。对于特殊材料要附有相关的说明书和检验报告,对于材料和设备质量有质疑的,要进行加倍的抽样检查和全部检验。

2.3做好施工验收环节的质量控制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在施工验收环节进行最终的控制。而对于一直存在的问题,则需专业的施工单位和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作出具体的问题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操作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才能够保证工期按时完成,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然而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其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梁板、承重墙等的浇筑,若按照施工工序逐步的验收,则有助于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产生的原因。而对于出现问题,在追究责任和返工时,要采取可行性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才能够做好施工验收环节的质量控制。

篇(8)

1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黄村—琶洲站盾构区间主要由两条圆形盾构隧道组成。隧道双线长度为3832.525m;隧道标称内径为5.4m;埋深为9.6m~23.6m;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650m;最小竖曲线半径为3km;最大坡度为28‰;最小坡度为3‰。区间隧道洞身所穿过的围岩主要在⑥,⑦,⑧,⑨泥质粉砂岩层中通过,工程采用日本三菱公司制造的两台刀盘开挖直径为6.29m的盾构机施工。

2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右线施工自始发掘进以来,共掘进156环,出现了管片破损、错台、渗水、上浮、隧道轴线偏差等诸多质量问题。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如下:

1)崩缺、裂纹。自右线始发掘进至今,管片出现的崩角、崩裂几率较高,主要表现在3点,9点位置,一般在管片脱出盾尾后出现。共计崩角有37处,占总掘进环数的24%。裂纹主要集中在63环~72环,每环5点~7点位置均有几道裂纹,最长达到1.2m。共计裂纹18处,占总掘进环数的6.5%。

2)渗漏水。拼装时,由于止水条被扯破或者位移,K块容易产生渗漏水,在右线隧道79环~91环较严重。

3)错台。普遍出现了上下错台的情况,沿盾构掘进方向,管片错台呈下台阶式,最大错台值达30mm。当坡度变化后,螺栓孔被拉裂,在竖曲线段错台呈上台阶式,两侧错台通常为10mm~15mm。共计错台18处,占总掘进的11.6%,其中,超过20mm的达11.6%。

4)上浮。在前100环,共出现了三次隧道上浮,分别在10环~25环,59环~66环,78环~88环。最大超限位置在85环,与设计位置垂直偏差达161mm。

3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1管片崩缺、裂纹产生的原因

管片的崩缺、裂纹对隧道产生的危害比较大,管片损坏后进行修补,修补后的防水性能比原始混凝土差,这样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管片最先损坏的应该是这些以往受过损坏的部位,所以管片的损坏对永久结构的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影响。造成管片崩缺、裂纹的主要原因如下:

1)盾构机方面的原因,三菱盾构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盾尾间隙过小。盾尾与管片外表面的间隙仅35mm(而海瑞克盾构机为70mm),管片环轴线与盾尾轴线稍有偏差,即产生盾尾对管片的挤压、憋压、拉刮等作用,易造成管片损坏。千斤顶布置不合理。千斤顶的分布与管片块接缝不匹配,不管如何调整K块位置,总出现千斤顶撑靴作用在接缝上(骑缝),易导致管片崩角。盾尾铰接方面的原因,施工时主动铰接表现为刚接,使盾尾与管片的适应性变差。

2)盾构操作方面的问题。

吊运和拼装过程中的碰撞损坏,盾构机姿态控制不好。如蛇行或盾构机轴线与管片轴线偏差过大,各组推进千斤顶推力相差过大等。

3)管片上浮方面的原因。

随着盾构推进,管片环脱出盾尾后,立刻受到浆液或地下水浮力的作用要上浮,而位于盾尾内刚拼装的管片则受到盾尾约束,使管状的隧道结构相当于悬臂梁,在盾尾附近的管片受到的弯矩最大,故管片的开裂往往在脱出盾尾后2环~3环处出现的概率最大。

4)管片环椭变造成裂缝。

管片环椭变可由于自重作用、浮力作用、注浆偏压等原因造成。硬岩段管片环椭变往往表现为“横鸭蛋”式,即管片环上下发生变形。发生椭变后,管片环腰部受到负弯矩作用,管片内弧面受压,腰部纵缝相互挤压而易出现崩角、崩边以及螺栓孔拉裂等损坏;而管片底部、拱部受到正弯矩作用,管片内弧面受拉,顶部、底部纵缝张开,接缝外侧相互挤压而易出现崩角、崩边等损坏。由于顶部、底部接缝崩裂往往出现在接缝外侧,在隧道内难以发现,但此类裂缝对止水槽破坏大,易产生漏水。故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位于隧道腰部(3点,9点附近)的裂缝数量多,但漏水往往在隧道顶部居多。

5)管片扭转。

管片扭转后,会导致管片端部(千斤顶的作用面)的受压区混凝土开裂或相邻两块管片接缝处崩角破坏。

3.2管片渗漏水产生的原因

管片渗漏水主要表现为裂纹渗水,K块漏水,接缝漏水,吊装孔因卸水导致阶段性渗水。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1)管片本身质量原因。管片制作和养护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2)管片壁后注浆防水。壁后注浆实施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施工质量,注浆的好坏影响地面沉降控制,在硬岩段,注浆不足还会导致隧道上浮。事实上,注浆也是隧道的第一道防水防线,注浆不足,直接致使接缝防水和管片防水。

3)施工原因。盾构与管片的姿态不好,影响到管片的拼装质量,造成管片间错位,相邻管片止水带不能正常吻合压紧,从而引起漏水;掘进过程中推力不均匀造成管片受力不均匀而产生裂纹、贯穿性断裂等而渗漏水;在掘进困难时推力过大也会造成管片产生裂纹而渗漏水;由于盾尾间隙不均匀,管片选型不当,造成间隙过小,使得在掘进过程中造成管片外壁被损坏导致止水条漏水。由于掘进行程不足或拼装不当,导致封顶块插入困难时止水条破坏而漏水;千斤顶撑靴在顶至管片时摆放不正,使得止水带损坏而漏水,管片损坏、崩缺漏水。

3.3管片错台产生的原因

1)线路方面的原因。

在小曲率半径地段,易产生错台。主要是由于在转弯段推进千斤顶沿垂直隧道轴线方向的横向分力引起错台。此类错台主要表现为左右方向错台,隧道腰部错台量最大。此外是管片拟合方面产生的几何误差,即用折线(管片)拟合曲线(线路)产生的误差。

2)管片上浮造成错台。

由于盾尾内的管片受到约束,而脱出盾尾的管片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管片环之间产生剪力作用而错台。此类错台主要表现为竖向错台,隧道顶部、拱部错台量最大。目前的错台主要属于此类错台。

3)注浆偏压造成错台。

在进行管片背后二次补注浆,当压力过大时容易出现错台。国外曾经出现过在对K块进行管片背后二次补注浆时由于压力失控导致K块失落并伤人的事故。此类错台一般表现为局部管片块的向隧道内部错台。

4)其他原因造成错台。

管片选型不当,掘进操作不当,急纠偏,盾构姿态差等也会造成管片错台。

3.4管片上浮产生的原因

硬岩段是产生上浮的外部条件。由于硬岩段隧道围岩变形小,难以对上浮管片形成顶部约束,而软土层中洞周收敛快,限制了上浮。线路原因,下坡段导致管片上移。下坡段盾构机推进千斤顶与水平方向产生夹角(等于坡度),千斤顶对管片的推力存在竖向分力。按隧道28‰线路坡度,15000kN总推力计算,竖向分力约有420kN。砂浆或地下水的浮力,流体浮力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管片上浮最根本的原因。经计算,砂浆密度按1.6kg/cm3考虑,在浆液注满的情况下,每环管片受到的浮力约678kN,而每环管片自重仅200kN,两者相差478kN,比较容易上浮。

4针对质量问题采取的措施

1)加强管片本身生产质量控制,严格控制管片模具精度、混凝土配比及管片的养护过程;

2)机器设备方面:三菱盾构机采用主动铰接,通过调整铰接千斤顶行程使盾尾轴线尽可能与管片中心同心。改变千斤顶布置,使千斤顶撑靴作用不在接缝上,防止崩缺;

3)施工管理方面:制订质量管理措施和质量办法,严格控制管片进场、运输、拼装引起的质量缺陷;

4)掘进过程中,控制好盾构机姿态,合理调整掘进参数,尽可能地降低掘进推力,各组千斤顶推力差值控制在一定范围,管片选型时尽量根据盾尾间隙来选择,推进过程中管片螺栓的拧紧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篇(9)

二、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分析

(一)、数据虚假

这是最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这类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

(二)、拼凑的数据

这种数据是把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性质的数据在收集、加工、传递过程中,人为地拼凑成同一时间、地点、条件和性质下的同一数据。这种东拼西凑的数据,虽然分别有事实根据,但是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符合事实的,其性质与数据虚构相同。

(三)、指标数值背离指标原意

这是由于对指标的理解不准确,或者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收集整理的统计数据不是所要求的统计内容,数据与指标原意出现走样,面目全非。

(四)、数据的逻辑性错误

这是指统计资料的排列不合逻辑,各个数据、项目之间相互矛盾。例如,企业卷烟库存商品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省产烟、省外烟、国外烟,如果企业报送的统计资料中,卷烟库存商品总金额显著下降,而省产烟库存金额大幅度上升,省外烟和国外烟库存金额只是持平或只有小幅度的下降,这就存在矛盾,表明数据有逻辑性错误。

(五)、数据的非同一性

它是指同一个指标在不同时期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上有差别而造成的数据的不可比性。例如,2003年的统计资料中不含税价在30元以上的卷烟为一类卷烟,而在2004年的统计资料中,不含税价50元以上的卷烟为一类卷烟,如果在此基础上来比较两年的一类卷烟的销售量,而得出一类卷烟销售量大幅度下降的结论显然是不合理的。

(六)、数据不完整

这里指调查单位出现遗漏,所列项目的资料没有搜集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对现象变化的规律性做出明确的判断,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七)、统计手段和统计分析落后

目前许多企业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很原始!即使采用计算机也仅仅是减少工作量去做一些汇总、指标计算,并没真正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做的统计分析也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换句话说,“统计预测”这一职能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缺乏对信息的收集、综合和系统化。

此外,常见的统计数据问题还有计算错误、笔误等。

可见,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既可能是来自于设计阶段,也可能是来自于统计资料的整理阶段。

三、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一)、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应当是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以预防为主的数据质量控制。

首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每进行一步,都要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对已发生的差错及时进行纠正,做到层层把关,防止差错流入下一个工作环节,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其次,参加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人员应当是全面的。全体统计工作者都要树立数据质量意识,各个主要的工作环节都要落实专人负责。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是许多工作和许多统计工作环节质量的综合反映,牵涉到统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提高数据质量需要依靠所有统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决不是单纯靠某一个部门或少数人所能搞得好、抓得了的。只有人人关心数据质量,大家都对数据质量高度负责,产生优质的统计数据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因而,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求把差错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在质量控制中具有超前意识,抛弃那种出现了统计数据问题才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被动的局面。

实行全员性的质量控制,就要把统计数据质量目标及其关键交给广大统计工作者,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使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质量标准,做到合理分工、职责明确,职责越明确,数据质量控制就越有保证。

(二)、统计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环节,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这个过程,它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如果设计过程的工作质量不好,就会给统计数据质量留下许多后遗症。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正确规定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数据质量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对统计数据精度所提出的要求。满足统计目的精度的统计数据就是准确的,高质量的统计数据。首先要作充分的调查,系统地收集市场和用户对统计数据的反映和实际使用效果的情况;其次要分析研究过去统计数据的主要质量问题,找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主攻方向;最后要进行反复论证,考虑到统计工作中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2、合理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

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之一。采用统计报表搜集资料,首先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的指标要符合统计制度的规定,范围要全,分组要准,指标涵义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要精确;其次要对统计报表的设计、颁发、填制、汇总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三)、资料整理鉴别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资料整理鉴别阶段出现的差错是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方面。如果资料不准确,就会影响结论的正确。因此,要特别注意审查资料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要弄清楚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和时期时点。对于口径不一致或不完整的资料,需要进行调整、补充;对于相互比较的资料,必须要注意有无可比性;一旦发现数据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应进行核实,避免有质量问题的资料进入汇总处理阶段。总之,对搜集到的资料,经过鉴别推敲、核实审定、使之准确无误,才能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到保证。

(四)、人为错误的质量控制

1、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同时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计算机作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高科技产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运用计算机整理、汇总统计资料,速度快、效果好,其优越性是手工整理无可比拟的。现在国内大部分著名企业基本上实行网络化、全球化,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世界先进行业信息,采用科学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找差距挖潜力,努力赶超世界先进企业。要能够写出有一定深度的统计分析预测报告,系统、全面、科学地去挖掘利用网络资源和从市场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完善整个分析、预测手段方法和过程。但是,也应重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质量问题,提高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录入数据的可靠性。

2、统计工作者本身应提高自身素质。

统计人员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没有跟上时代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不善于统计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写不出有一定深度关于本企业某一方面对决策层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因此,对统计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工作,企业内部应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对每一层次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必要时到企业外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或到相关先进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做到取长补短。统计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努力学习统计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杜绝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

3、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目前,上级部门下达计划和各类政绩考核对统计数据干扰不可低估。有些地方,以是否完成计划和各类数据的高低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依据,导致很多下级部门所报的统计数据高于计划数或持平,这并不是计划部门的计划多么精确合理,而是说明某些统计对象或统计部门受某种利益的驱动而使统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当然,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统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对统计数据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如实地反映情况。

4、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篇(10)

2加样回收率

见表1。分别称取6份样品(每份0.20mg)于10mL容量瓶内,加适量甲醇后,加入线性关系考察项下各浓度对照品溶液各2mL,超声使全溶,放至室温后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进样15μL,每个样品进样3次,按回归方程求得黄芩苷的回收率。样品测定取生产批号为120910、120911和120912的样品进行测定,3批样品中黄芩苷含量分别为1.201mg/mg,1.176mg/mg,1.223mg/mg。

3讨论

3.1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2]HPLC测定黄芩苷的含量时采用50%甲醇超声处理20min,文献报道也采用上述方法。实验中观察到,50%甲醇超声处理20min与用100%甲醇溶解超声所得色谱峰峰面积的结果无明显区别,而溶解操作更为简便易行,所以选择甲醇溶解对照品。

3.2检测波长的选择

本实验对黄芩苷对照品进行了200~500nm紫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黄芩苷在278nm处有较强吸收,315nm处有次强吸收,为了保证实验检测灵敏度,于是选择278nm作为检测波长。

篇(11)

妇科患者比较特殊,稍有疏忽就会引起护患纠纷。很多患者对护理人员期望过高,如果不能和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交流,因为期望值和现实的落差就容易产生纠纷。在实际护理中,相比其他病患,妇科患者的护理有着特殊性和许多复杂因素,许多妇科患者都存在一些心理上的压力,隐瞒病史,不积极和护理人员沟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还有些患者因为认知问题,对妇科疾病讳疾忌医,同时对于治疗也不能正确对待,认为妇科疾病不是大病,所以忽视治疗,不重视术后的消炎及恢复情况,这些都对治疗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综上因素都易导致护理隐患的发生。

1.2护理工作者因素

(1)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由于一些妇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专业技术不过硬,在患者病情复杂的时候不能准确的判断和正规的护理,从而延误治疗的最好时机。

(2)抢救技术与流程不熟练。对于一些护龄比较短的护理人员来说,由于其没有接受过严格的系统培训,对于抢救的技术与流程并不熟练,对抢救的物品与药物没有例行检查、对需要用到的物品准备不充分、放置的顺序不合理等;

(3)没有按照常规的操作技术执行工作。由于一些护理人员工作的疏忽,没有按照常规的操作技术执行工作,造成一些妇科患者的器械损伤,在用药过程中因为疏忽用药不当造成药物损伤,从而引起护患纠纷。

(4)法律意识不扎实。一些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与法律意识认识不足,对“三查七对”制度没有严格的执行,在工作中抽错血液与接错液体、发错药等事故时有发生,对护理记录的文书书写不规范,忽视了记录文书的关键性等,在发生护患纠纷时无法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造成护患双方的伤害与损失。

2改进对策

2.1完善妇科的服务质量监管体系

护理的质量管理过程是一个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要想使妇科的护理质量达到制度化、标准化与专业化、规范化,就必须培养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意识,积极把护理质量有效的提高,全心全意的服务于病患。

2.2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训练

护理安全的基础就是要有良好的护理水平,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护理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对提高护理的质量与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妇科的发展,要求妇科的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加强各种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训练及学习,充分提高自身的护理技术,严格按照操作的规程执行护理,保证护理的质量与医护的安全性。

2.3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法律法规与护理质量存在密切的关系,对于妇科的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在遇到护患纠纷情况时,能够不慌不忙,充分利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提高护理的安全性,从而避免发生纠纷时没有有力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