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质量控制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4 12:12:2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质量控制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质量控制论文

篇(1)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道路桥梁工程项目逐渐增加,在进行具体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每个环节的监理,预防出现安全隐患,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均达标。

1道路桥梁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监控要点

1.1重视施工组织审核。项目工程施工之前,监理人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设置完善的监理机构。与此同时,还需配置相应管理人员,高度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避免出现权责不清现象。1.2认真进行工艺工序验收。道路桥梁工程实际实施建设过程中,针对工艺工序检验或者人工验收,监督管理人员必须到场,同时严格按照规定对工程进行检验、分项、分部,进一步提升工艺工序水平。1.3通过经济措施提高现场施工质量。为了促使现场施工质量水平得以提高,在相应施工承包合同当中,对于工程进度款进行支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局限性。例如,在一些施工承包合同上指出,在施工过程中甚至在施工后才支付工程款。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经济措施促使施工现场质量水平得以提高,把现场施工中存在的不达标和不合格项目当做一种违约行为。对施工现场质量进行实际监管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的内容,一般是先让监理人员口头要求整改,如果效果不佳,就通过书面形式进行通报。1.4旁站监理,事后控制。在进行道路桥梁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旁站监理的方式,对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做出动态监督和管理。在施工现场实施旁站监理过程中,必要时还可以派遣监管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否则不能开展具体施工。此外,对施工现场进行施工质量监理过程中,需高度重视事后控制工作,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项目进行及时处理,对于保障工程进度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拆模后的质量问题,应当严格督促并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

2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的问题

2.1高填土下沉。道路桥梁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桥梁的引道区域进行高填土,或者在道路和桥梁之间的匝道位置进行填方、深挖和高填土施工。当工程竣工通车之后,又可能会出现路面下沉情况[2]。2.2路面质量问题。道路桥梁工程中,经常会出现早期破损情况,这一现象的主要表现为路面不平,甚至会出现波浪形式的起伏,对于沥青路面而言,出现早期破损情况或者出现水泥路面短板开裂现象。2.3桥梁桥头跳车和伸缩缝问题。因为桥台的位置出现沉降,桥梁桥头沉降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桥梁桥头位置的搭板以及伸缩缝施工存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桥台位置产生一定的台阶构造,这不但会引发桥头位置跳车现象,同时还会对桥头产生一定的冲击,对桥梁带来损坏。2.4软土地超限沉陷。和硬土地相比,软土地的承载力不够,进行道路桥梁进行具体建设过程中,如果遇到软土路基,因为其承载力不够,从而引发沉降问题[3]。

3提高道路桥梁施工现场监理质量的策略

3.1做好审核工作。相应监理人员,在具体施工之前,需开展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对设计图纸进行科学审核;对施工组织进行审核。道路桥梁监理人员在工程施工还没有开展的时候,需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对施工相关文件进行审核,确保每个道路施工工序能够以图纸作为依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相应的标准,施工单位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设置相应项目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人员,针对不同管理人员制定岗位职责,从而让管理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在施工之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相应监理人员需对其进行实际消除,若管理人员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未能按照规定和制度进行工作,监理人员需提出并勒令改正。3.2合理确定工程质量监理目标。监理人员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监督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监理目标,而这一目标主要是监理人员通过对工程的监理而完成。目标明确之后,相应监理人员可以到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然后结合具体情况,研究业主需求,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设定监理目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法[4]。对相关监理人员进行科学组织,然后严格执行这一监理目标,争取良好的状态,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3.3仔细验收施工工艺工序。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有专业人士到施工现场开展工艺工序验收工作。结合相关质量和验收标准进行分项和分批次的验收,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提升工程施工工艺质量。对工程进行验收时,需要由施工单位监督负责人参与其中,负责人之间的当面对接,同时通过监理人员结合项目具体内容,对检验工序进行合理确定,确保检验程序细致合理,从而提升工程质量。3.4安全监控要点。对于监理人员而言,需要进行不定期安全防护检查,重视安全防护体系和工程运转情况。针对企业是否按照工程安全施工需求进行判断,同时充分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度等。相应监理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施工企业在道路桥梁工程制度和保障费,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施工企业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项目自查,进而彻底排除安全隐患,结合不同隐患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改进措施,从而促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一些硬件设施进行有效提高。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劳动防护用品能够合理有效的佩戴,减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施工人员安全财产提供保障。对相关项目进行专业性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提前做好防护措施,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性。监理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施工企业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项目自查,从而有效排除安全隐患,结合不同隐患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改进措施,尽可能的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员人身财产安全。操作人员素质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进一步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确保人员具有较强的规划以及管理能力,相应生产人员是直接建设者,不但要具备精湛的技术能力,同时要求作风优良,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最终确保道路桥梁工程质量。

4结语

道路桥梁具体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均十分重要,从开始的路基建设到最后的路面建设,不同工序均需要有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工程过程中,遵循国家规定,以图纸和技术标准作为依据,开展具体施工。整个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确保每个环节均符合规定要求,相应监理人员重视提升自身素质,施工人员参与相关培训。

参考文献:

[1]窦军帅.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2016(2):162-163.

[2]赵玉红.关于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现场监理质量措施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2):257.

篇(2)

2 仪器

仪器的使用管理是整个实验室质量管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正确合理地使用仪器,可以减少操作损耗,保持良好的性能和精度,延长仪器的寿命。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应由专人负责,严格按《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的标准操着程序》的要求进行。其维护、保养的内容包括仪器的日维护、周维护、月维护及试剂槽的定期清理等[3]。仪器在使用间隔一定时间后,应为其工作轴承涂抹油,保护工作元件,使仪器能够正常运行。

3 血站检验标本、试剂与质控品

3.1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采血时要正确使用止血带,抽血过程要尽量迅速,抽取中要及时去掉压脉带,以免影响标本质量。献全血的献血者标本留取要及时混匀,以免标本凝集。标本容器的选择以真空试管最佳。酶免检测要尽可能使用抗凝标本,未抗凝标本则要注意标本分离的时间,分离早,纤维蛋白在血清中未析出,匆忙上机易致洗板单元的吸液针或注液针堵塞;分离晚,易致标本溶血,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

3.2 试剂的选择

选择一种试剂应有充分的外部质量保证和完整的实验室内部评价,要有试剂厂商对质量的保证及“三证”齐全,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试剂[1,2]。如发现某种试剂的质控结果很不稳定则应考虑尽早更换,选用质控较为稳定的试剂。3.3 质控品 在试剂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质控品应尽量选择人血清基质、无传染性、瓶间差异小的质控品。

4 血站检验方法的选择

实验方法选择ELISA。质控方法的选择,作者实验室以L-J法作质控图并联合应用部分Westgard规则对质控结果进行判定,遇有失控情况要对失控原因分析并及时处理。

篇(3)

1.2质量检测

为扩大高风险医学装备质量控制范围,我院购进专用检测仪器,开展呼吸机/麻醉机、多参数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高频电刀、血液透析机、通用电气安全等项目质量检测。通过质量检测能及时发现高风险医学装备潜在使用风险并通过技术保障手段防控风险;了解不同品牌、档次间医学装备性能差异,为采购环节做出技术指导;保障高风险医学装备安全使用,为医院发展规避医疗风险。今后我们力争将更多高风险医学装备(如婴儿培养箱、DR等)纳入我院质量检测目录。

1.3做好医学装备计量检定与质量检测的建议

医疗机构责任人应高度重视医学装备计量检定与质量检测,加强宣传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对医学装备计量检定与质量检测的认识,严密组织、统筹安排[3]。未开展计量检定的医疗机构应积极联系地方计量院或其他具备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医疗机构应加大高风险医学装备质量检测专业仪器的投入力度,培养专业人才,建立高风险医学装备质量检测体系。

2建立覆盖全院在用医学装备的质量控制模式

2.1定期进行医学装备普查,明确账目,完善医学装备档案

现代化综合医院医学装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小到百元左右的血压计,大到上千万元的大型高精密设备,总数可达上千台件。做好医学装备账目统计是进行质量控制、降低使用风险的基础。每年对医学装备进行普查,可确保账物相符并督促临床做好本科室医学装备管理。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设备信息要素(如名称、规格型号、启用日期、供应商等)进行记录,且应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新采购的医学装备、报废的旧医学装备或维修后的医学装备要素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更新。同一种医学装备不同厂商使用的名称可能不同,但确保名称的唯一性至关重要。如病人监护仪、床旁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均指同一类设备,若未对名称进行规范统一,系统中将存在多个名字,工作开展会事倍功半。应及时保存医学装备采购环节形成的文件资料;应做好使用、技术保障环节的痕迹化管理,即对维修、维护保养、升级改造、计量与质量检测等工作做好记录,形成履历、完善档案、妥善保存,这是做好医学装备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

2.2在用医学装备风险评估

医学装备风险相关因素包括故障发生率和危害后果。若某医学装备故障率高且危害大,则其属于高风险医学装备,反之属于低风险范畴。根据不同设备属性对其进行综合风险评估,量化风险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处于不同风险级别的医学装备区别管理,这是做好医学装备质量控制的保证。实际应用中我们参照MikeCapuane提出的医疗设备风险分析与评估六维度模型设计了《医学装备验收交付环节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评估表》,从设备属性、物理风险、设备特性、安全性能、致死状态和使用频度6个方面对医学装备使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在医学装备验收环节即做出高、中、低风险级别判断[5]。

2.3不同风险级别医学装备三级安全管理

(1)临床工程师、医学工程科质量与安全管理组、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共同对高、中、低风险医学装备进行三级安全管理。针对高风险医学装备,临床工程师每3个月进行一次安全巡检,中风险医学装备每6个月进行一次安全巡检,低风险医学装备每12个月进行一次安全巡检。按照计量与质控、电气安全、机房环境、使用年限频度、装备特性、安全警报、操作规范、预防性维修8个方面对医学装备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得出量化分值。

(2)医学工程科质量与安全管理组对高、中、低风险医学装备分别每6、12、18个月进行一次抽检。考核并检查临床工程师工作成效并督促其做好高、中、低风险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监测工作。

(3)医学工程科质量与安全管理组针对检查情况拟定相应风险级别检查报告,并上报院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将对检查报告进行审核分析、评价相应风险级别医学装备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判别该种医学装备能否继续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

3切实做好在用医学装备的预防性维修

(1)硬件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软件功能与稳定性日益完善,系统智能化设计不断优化是未来医学装备的发展方向。由于生产厂家技术垄断、专业资料不开放,给医院维修工作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而故障后维修作为一种被动处置方法,维修难度与资金、人力投入往往较大,且设备故障会扰乱正常医疗秩序,一些重要设备突发故障会给医院医疗工作带来严重阻碍。所以,运用技术手段对医学装备进行预防性维修,对其自身运行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及时发现小的故障隐患并排除,可降低偶然故障发生率,延缓必然故障发生时间,降低维修成本,这是今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重点[6]。

(2)运用PDCA循环原理进行预防性维修流程设计。临床工程师应在深入了解医学装备工作原理、内部结构、使用操作方法、常见故障表现与解决方法的基础上,以戴明环PDCA即:计划(plan)—实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为原则,以最小资源投入换取最大限度医学装备安全有效保障为目标,按照不同医学装备属性科学、合理进行预防性维修内容与时间间隔设计。可将属性、维护保养方法相近的医学装备归类管理并严格按照设定的预防性维修内容与时间间隔开展工作[7]。工作结束后,认真进行梳理总结,细致查找出预先设计不合理之处并依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改进,优化预防性维修流程。医学工程科应合理配置人员,将个人专业能力与技术保障重点发展方向相结合,充分发挥预防性维修的作用。

(3)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临床工程师应不断学习,持续关注医学工程领域前沿科技成果及医学装备发展动向;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应从设备原理着手,在工作中理论结合实际,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医学工程科应尽可能多的为临床工程师创造学习条件,定期组织临床工程师集体学习,在全科形成浓厚学习氛围[8]。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派遣人员到医学装备管理及技术保障先进的医院进修学习或参加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交流与培训;积极鼓励临床工程师参加各类相关专业资格证考评;定期邀请外院及本院专家、厂家工程师对临床工程师进行培训教育。只有不断提高技术保障能力,才能满足医学工程学科及现代化医院的发展需求。

4做好对临床使用人员的使用培训

加强使用培训,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医学装备操作方法及常见故障处置流程,对最大限度发挥医学装备使用价值及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医疗事故和医学装备故障具有重大意义。新购设备的验收环节中,验收人员应协调临床科室及厂方工程师对医护人员开展使用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使用环境条件、基本工作原理、常规操作方法、日常保养方法、常见故障解决办法、常规校准事项等。与临床医学专业密切相关的设备如呼吸机、B超等,应争取供方指派专业人员进行临床应用培训,或在设备购买初期以合同形式约定培训方式与内容。验收人员应认真填写培训记录,重点医学装备培训结束后,院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应对被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使用设备。医学装备投入使用后临床科室应指定专人对其进行管理,临床工程师应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如针对使用环节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对使用人员进行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医护人员正确使用与维护医学装备,邀请专家或厂方工程师培训等。

篇(4)

建立宁夏27个国家级台站参数,对地面气象资料审核规则库本地化,实行台站、省、国家3级质量控制,并对质控后的数据进行质控标识。对于历史地面气象资料,可以利用相邻时次及邻近台站的资料对缺测资料、错误资料进行插补、修改或订正,经3级质量控制的历史地面气象资料有较高的质量保证,信息反馈以人工为主。

2)实时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流程

实时地面气象资料包括正点(加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应急加密文件和报文文件等三类,以逐小时自动观测气压、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的数据文件为质量控制对象。如图2所示,对于实时地面气象资料宁夏建立了台站级、省级、国家级三级质控业务流程,实行3级质量控制:对于实时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报文代码进行格式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极值检查和完整性检查,信息反馈均以人工为主。

1.2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

1)传统的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仍是主要的质控工具:

传统的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是根据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原理,以气象要素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以及观测记录必须符合的关系,分析气象资料的合理性。我国现行采用的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和国外的质量控制结果表明,无论是人工观测资料还是自动观测资料,仍以逻辑检查、格式检查、气候界限值或要素允许值检查、气候极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变检查、持续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等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主要的质量控制工具。对于逻辑检查必须符合如低云量≤总云量≤10成、相对湿度≤100%、各时日照时数≤1.0h、电线积冰厚度≤直径等关系,否则为错误记录。对于内部一致性检查分为两种情况:a.同类要素之间,如:日最低气温≤当日各定时气温≤日最高气温;极大风速≥最大风速≥10min平均风速;当风向为“C”时,风速≤0.2m/s等,若不符合时,其中至少有一方为错误值。b.不同类要素之间。如露点温度、水汽压、海平面气压3个要素采用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直接计算来进行质量控制。对于气候界限值或要素允许值检查,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体系中规定的部分要素允许值范围如表1所示,超出此范围为错误记录。

2)人机交互质量控制技术的结合

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之间的相互关联是十分复杂的,对不符合气候极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等的数据;要素之间不配合的数据如降水与天气现象、视程障碍现象与能见度、日照、辐射与地温等,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天气事件如大幅度降温、高温、高湿、等温事件及有积雪时地温的变化等问题的判断还要人工进一步判断,因此,必须采取计算机自动质量控制和人工判断相结合的方式。在各级质量控制中,以计算机质量控制为主,以人工判断为辅,才能保证完整的质量控制。

3)利用历史资料和统计检验相结合:

利用计算机使用大量的历史地面气象资料,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异常地面气象资料和因仪器漂移而造成的错误记录及非均一性地面气象记录的判断也是一种较好的质量控制方法。

2宁夏质量控制体系的发展方向

2.1建立宁夏自动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系统

以“省级自动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系统”为基础,搭建“宁夏地面自动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对宁夏所属的国家级地面观测自动站及区域自动站实时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通过WEB平台提供宁夏地面自动站实时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结果及台站疑误数据反馈结果的查询,生成自动站疑误数据有效反馈率统计报表。并根据质量控制结果,结合气象业务及不同用户的应用需求,分别建立未经质量控制的自动站要库、带有质量控制码的自动站要素库及高可靠的自动站要素库等不同质量控制级别的应用数据库。通过WEB平台提供不同级别质量控制后的全区自动站质量控制数据服务和数据查询。

2.2开展宁夏实时和历史资料一体化业务

现代气象业务对气象资料时效性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实时与历史地面气象资料同步是地面气象资料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建立完善的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体系尤为重要。依托中国气象局下发的“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建立宁夏实时与历史资料一体化质量控制系统及信息反馈机制,结合质量控制业务中使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参考天气因素及其特殊天气事件的影响、气象要素日变化和地理条件对数据质量标注的影响,建立宁夏26个国家级台站地面质量控制参数规则库,实时滚动地对分钟数据、小时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疑误信息人机交互处理,确保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实现台站、省、国家三级资料同步一致,逐步消除实时和历史地面气象资料的界限,以“时效和质量协调并重”为原则,充分发挥宁夏地面自动站观测网的作用,满足研究城市局地气候、分析局地小气候规律、做好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报、精细化天气预报等应用时效的现代气象业务工作需求。

2.3开发宁夏自动站观测数据质量评估业务软件

在宁夏现有的3级气象资料质量控制的基础上,以气象资料质量评估技术指标与方法为基础,研究和开发适合宁夏特点的自动站观测资料质量评估业务系统,以全区26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为参考,确定宁夏自动站观测要素的错误数据、疑误数据判定标准,利用气候界限值或允许值范围检查、要素内部一致性检查、要素空间一致性检查等方法对宁夏任一地域范围、任一时段自动站观测数据进行错误率、疑误率、缺测率、正确率的质量评估,实现宁夏自动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评估的高效、客观、准确。

篇(5)

一、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现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相关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审计工作的内容较为复杂烦琐,且企业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审计方法有待创新

新时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相应的经济管理制度和财务工作上的项目分类也都有了新的规划。同时,基于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各个企业都在积极建设信息化工作平台。这就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企业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数量统计和质量检查问题上,传统的审计工作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工作效率慢,而且容易出现数据记录错误的问题,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此外,许多审计人员所使用的方法还存在不科学的问题。比如,目前仍然有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根据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来做出分析和判断,在专业技术的使用方面只对统计抽样的方法有一定的应用,其他审计技术都没有发挥作用。而且,内审人员的审计理念和意识仍停留在账项及制度基础审计方面,片面地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查问题、找毛病。过于注重企业资产核对的工作,而忽视了内部审计在监督、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容易出现工作马虎的情况,无法全面地展示出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审计工作人员自身审计能力不够完善引起的,也与企业没有重视起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关系。这是目前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虽然是在企业内部完成各项工作,但是其相应的技术操作及运行方法都是经过国家统一规定的。而实际上,许多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工作方式和发展目标都不相同,就使得各个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在运行机制方面应当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并且,工作人员应当制定科学的审计工作方案,规范工作流程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基于目前个别企业的管理机制无法有效落实到位的问题,审计工作经常出现同一项目重复审计或者审计疏漏的情况,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下降,这也与信息沟通交流渠道不畅通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内部审计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针对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问题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制约着内部审计工作效力的充分发挥。

(三)审计质量评价问题

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在具体进行工作时,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工作。而这体现在内部审计工作上就是对质量控制的标准设定问题。国际上有很多的内部审计准则,说法不一。企业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因素,更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审计质量的标准。主要应当将评价目标放在员工的工作行为上,而在目前的审计工作中,有部分企业就缺乏质量控制评价体系,主要是以业务量的多少或者查处问题的多少来衡量其审计能力。内部审计业务标准的缺乏,使得审计人员执业目标不清晰,执业能力低下,没有积极的执业意愿,只关注于如何提升审计工作量,而忽视了质量方面的问题。

二、有效控制和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的可行方法

基于内部审计质量方面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控制和优化审计质量的有效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提高审计团队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要想充分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就必须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工作。工作的内容应当以思想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为主,结合新时期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变化情况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具体需求,安排专家授课。企业必须要意识到设置审计工作部门的重要作用,认可审计工作人员在企业当中的地位,并帮助审计人员明确意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为了能够提高审计团队整体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企业还应当设置人才引进机制,面向社会开展招聘会议,招收一些高技术、高素质的专业审计工作人员,为内部审计工作团队注入新鲜血液,从而确保各项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全面的审计结构体系

在信息时展进步的环境背景下,相关企业应当重视起信息技术能够为审计工作带来的便利性,增加资金投入,引进相应的工作设备,然后创建内部的网络工作平台。审计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一点,就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实质和核心便是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和适当,不同的审计证据可以实现不同的审计目标。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流程,设置完善的网络结构运行体系,保证审计工作的全面性。比如,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管理以及事后审核,审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侧重点来明确工作的重点方向,细化网络结构体系的分类情况。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并整理相关的经济收支信息,在这里尤其要注重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并设置平台的身份验证系统,其他工作人员可以查看审计信息,监督审计工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但是不能对审计数据随意进行修改。

(三)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基于传统的监管机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进行设置,因而无法有效落到实处,也就无法发挥监管工作的真正价值。针对这个问题,相关企业必须要结合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审计工作的范围以及国家相关的管理规定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内部管理制度。企业需要设置一个监管工作部门,保证其各项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出现权责问题划分不清而导致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情况。但是,独立不代表不与其他部门建立联系,企业内部每个部门的工作数据变化都会对审计工作的最终数据产生影响。这就要求监管部门与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在这方面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保证工作数据的及时传递,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四)建立审计质量的综合考评制度

考核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是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评价和考核,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实力。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个科学的审计质量综合考评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每日工作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定期针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工作总结,在总结会议上,对严格按照管理规定进行审计工作的员工给予表扬,并对出现审计马虎情况的人员进行批评。同时,企业要设置一些奖惩结合的考评机制。根据每位员工的实际绩效情况合理进行职位和薪酬的调整,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在这个环节,企业还要根据基础审计结构体系当中对审计内容的分类来为每位审计人员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这是保证员工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

三、结语

企业必须要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结合国家的相关管理规定,以及新时期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变化,对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培训教育工作。在这个环节要注重对员工个人工作素质的提升,然后可以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建设工作平台,根据审计工作流程来完善审结构体系。并将审计工作的相关基本要求与企业内部的运行管理机制结合起来,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最后,建立审计工作质量的考评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达到控制和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根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中血液质量控制检查项目,结合中心供应临床的10种血液成分(全血、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单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选取24个关键指标(见表1),记录关键指标的每月质控数值。

2关键指标的选择原则

选择与临床输注疗效相关的或能体现制备工艺的定量项目为趋势分析的关键指标。

3建立警戒限和行动限

将关键指标的合格标准设置为行动限,将其作为需进行回溯性调研,必要时采取措施的界限。将关键指标合格标准的120%(>合格标准为符合)或80%(<合格标准为符合)数值设置为警戒限,将其作为需引起关注的界限。

4图表绘制

每个关键指标制作一份图表,以月度抽检袋数为横坐标,以检测结果数值为纵坐标,将每袋抽检制品的检测结果以折线图的方式绘制于图上,并设置警戒限和行动限。

5偏离数据的判定

对检测结果超出行动限、同月抽检的4袋血液成分中有3袋检测结果超出警戒限或检测结果趋势有严重漂移(连续6~8个检测结果朝向检测合格标准线方向有明显连续上升或下降),定为偏离数据。

6趋势分析的指标

连续性趋势分析的数据应不少于20个点,如少于20个点,仅进行数据监控,可进行积累数据,达到20个点后进行趋势分析。每月点图后对于连续性趋势予以关注,并对产生偏离数据的情况予以分析,必要时采取措施。

二、结果

1除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有部分指标抽检结果

未能100%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外,其余8种血液成分全年48袋抽检结果的各项关键指标均100%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中未能100%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指标为Ⅷ因子活性。

2冰冻解冻

去甘油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项目出现1次偏离数据(1个月中有3袋检测结果超出警戒限),甘油残留量项目数据曲线距离警戒限较远,趋势分析结果为正常。

3悬浮红细胞血

红蛋白含量项目出现1次偏离数据(检测结果趋势有严重漂移)。新鲜冰冻血浆Ⅷ因子活性项目出现2次偏离数据(超过警戒限)

篇(7)

一、概况

广东LNG项目是中国首个引进LNG的试点项目,国家重点示范项目,也是广东省“十五”计划的大型能源基础设施项目。1999年底,项目正式立项。2003年,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广东LNG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广东LNG大中型河流穿越工程P1标段,是广东LNG项目质量控制要点。项目包括大型河流穿越5条,施工长度为3.5km。工程采用X65焊管,管线焊接采用半自动焊接工艺,使用AWSA5.1E6010φ4.0焊条和AWSA5.29E71T8-Nij1φ2.0焊丝,管线设计压力为9.2Mpa,输送介质为液体天然气。

虽然该工程是以管线穿越为主,但是管线的焊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线焊接场地均为农田、鱼塘,沟渠纵横交错,地下水、地表水十分丰富,场地十分泥泞,空气潮湿,属典型的水网地区施工,施工难度很大。工程2005年3月正式开始施工,管道焊接时期处于广东地区的梅雨季节,焊接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通过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工程焊接超声波检测一次合格率为100%,X射线检测一次合格率为95%,水压试验一次合格。在此对施工中焊接质量控制方法予以简单介绍。

二、对焊接质量进行控制的必要性

焊接质量是采用焊接工艺制造的焊接接头的实用性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可分为直接焊接质量和间接焊接质量,直接焊接质量包括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内、外部的缺陷等;间接焊接质量就是焊接过程中能够被感知和检测到的缺陷。在施工过程中,一般无法对直接焊接质量进行控制,所以通常都是通过控制间接焊接质量来控制和保证直接焊接质量的。

三、准备工作

1、焊接工艺

开焊前,现场焊接工程师根据相关规范、设计文件和业主下发的焊接施工与验收规范编制工程焊接工艺指导书,给出合适的焊接坡口、对口间隙、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焊接工艺参数。焊接工艺评定合格以后,根据评定结果编制焊接工艺卡,确定焊接材料、焊接顺序、层间温度等等,同时还制定了焊接返修工艺,确定一次返修、二次返修的缺陷消除方法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主要焊接工艺参数

焊道名称填充金属直径

(mm)极性焊接方向电流

(A)电压

(V)送丝速度(in/min)焊接速度(cm/min)

根焊E60104.0DC-下向70-13024-37----8-16

填充E71T8-Nij12.0DC-下向190-27017-2270-13010-32

盖面E71T8-Nij12.0DC-下向180-26017-2270-13010-30

返修焊接工艺参数

焊道名称填充金属直径

(mm)极性焊接方向电流

(A)电压

(V)送丝速度(in/min)焊接速度(cm/min)

根焊E60103.2DC-下向55-10024-37----6-15

填充E71T8-Nij12.0DC-下向190-27017-2270-13015-25

盖面E71T8-Nij12.0DC-下向180-26017-2270-13010-32

2、设备选择

管道焊接设备采用移动焊接车配备米勒焊机+送丝机。在焊接前检查所有的设备,确保运转正常、性能稳定,能够满足现场焊接的要求。同时准备防风棚、焊口加热设备、测温设备等必须的设备和机具。

3、技术准备

选定了焊接工艺、选择合适的焊接设备和机具后,在开焊前,焊接技术人员应对焊接机组的所有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解焊接工艺过程,明确各种焊接工艺参数。

四、过程质量控制

1、质量保证体系

按照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和业主质量控制要求,建立项目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各责任人的质量责任,如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焊接工程师、质检工程师、班组长等。在焊接前对有关员工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工程质量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标准。

2、焊接过程

在焊接过程中,现场质检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参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规范、设计文件、工艺技术文件、公司质量体系文件、业主下发的质量要求,对焊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控制。焊接过程的控制要点主要包括焊条、管口组对、焊接防护、焊口加热、焊接参数的检查、焊缝外观检查、焊缝返修等环节。

对于焊条,虽然E6010纤维素焊条一般不需要烘烤,但是在雨季施工时,一次领用量不能太多,要少量多次领用,同时焊条必须存放在现场的焊条保温筒内,随用随取,防止焊条遭受雨淋和受潮。当天未用完的焊条必须进行回收,并按照烘烤要求在70-80℃温度范围内烘烤0.5-1h,烘烤温度不得超过100℃,而且只能回收烘烤一次。材料保管员负责对焊条的存放、烘烤、回收进行管理并填写和保留质量记录。质量管理人员应进行监督和不定期的检查。

由于管线材质为X65,所以在焊接前必须进行管口加热。而且按照规范要求,在雨雪天气和空气湿度大于90%、风速大于8m/s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进行焊接作业。有效的防护措施包括:

a、现场配置防风棚。防风棚应具备遮挡风雨的功能,而且能够方便移动;

b、开焊前对管口进行加热,温度要求达到100℃以上,以防止出现气孔等焊接缺陷;

c、要控制层间温度,层间温度必须大于80℃,否则必须进行重新加热;

d、焊接完成后采取遮盖措施,避免焊口被雨淋或出现速冷导致焊接裂纹或焊缝淬硬而硬度韧性和强度下降的情况;

e、尽量保证施工带相对干燥。在作业带两边缘开挖排水沟,作为积水、排水沟。

f、同时雨季时施工带土质松软、泥泞,在吊管机下在铺设钢管排,制作牢固的管墩可避免出现裂纹缺陷;

g、焊接操作坑中的积水必须排除干净,并铺设干燥的木板,给焊工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其正常操作;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和现场情况制作了轻便的防风棚,焊前和层间加热采用环形火焰加热器,焊后在焊口处遮盖石棉被,这些措施对保证焊接质量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3、质量检查

公司质量检查人员和焊接监理在现场对整个焊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对焊接重点、难点部位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查。

a、在焊接开始前检查现场的焊条和焊丝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储存和使用,对于不合格的焊接材料一律不得使用,避免焊接后出现夹渣和气孔等缺陷;同时管口的清理、焊口组对间隙、错边,控制参数在规范要求范围内,避免出现强力组对、组对间隙、错边超标现象的出现;

b、在焊接过程中检查焊接工艺参数如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引弧位置、管线焊缝错开量等;

c、焊接完成后检查焊缝表面飞溅、焊瘤、焊渣是否清理干净,以及焊后焊口的保护等;

d、检查完成后质检人员填写必要的质量记录如管口清理记录、管口组对记录、焊接工艺参数记录、焊缝外观检查记录等,如有返修焊口,还应填写焊口返修记录,这些记录都将作为质量受控的证据;

在现场,质检人员除了起到监督作用外,更要按照标准规范和技术文件的要求提醒作业人员,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施工质量的下降,影响工程进度。

五、结束语

雨季焊接施工如何保证质量对施工单位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做好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将有利于控制雨季焊接施工质量。

1、根据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系统有效的质量管道活动来实现焊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控制。

2、结合施工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工艺技术措施来保证焊接质量,并保证措施在施工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焊接工艺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工作,保证焊接工艺和返修工艺的合理性。

篇(8)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序质量、工程质量。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控制工作。

1.1、对监理队伍及人员质量的控制

工程建设监理量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活动,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具备建筑、经济、经济管理和法律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时刻想到我们所从事每项工作要对国家负责,人民负责;并能够随着生产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打铁先得自身硬”,监理工程师应该是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均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做到一专多能。否则就会在某些问题上“束手无策”。就高层建筑而言,作为总监理要懂得建筑、结构、装饰、地基基础、内部设备(通风空调、通迅、水、电、供气)、给排水和采暖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随着监理工作的发展与深入,没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人是搞不好监理工作的。同时这也是监理人员做好事前控制的先决条件。

1.2、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质量的控制

人又是施工的主体。施工人员的素质高低及质量意识强弱都直接影响到工程产品的优劣。监理工程师一定要在“自身硬”的前提下,抓好承包单位承担任务的施工队伍及人员技术资质的审查与控制工作。对项目承包单位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长、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检验、试验人员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等要进行综合考查;对特殊作业(如高空作业等)以及关键部位的施工工艺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安装方面的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进行有关考核评审;对国家规定持证上岗的人员,一定要经审查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坚决要求撤换。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在施工阶段事前控制方面都必须做得十分到位。

二、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等的控制

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将成为永久性工程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质量应当从采购、加工制造、运输、装卸、存放、检验、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全过程地监督与控制。

2.1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组织上述材料、设备的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仅限于索取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和试验报告单是远远够的。首先应监督其选择信誉高、对产品质量有保证的供货厂家。因此,对一般材料在订货前应向监理方申报,并按有关规范要求检查验收;对于重要的材料应提供供试验或签定用样品,有些材料则要求供贷单位提高交理化试验单,经监理方审查认可发出书面认可证明后,方可进行订货采购;对永久性设备、器材或构配件,应在其质量满足有关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订货。

2.2材料、设备进场的质量控制

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等,均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并由施工承包单位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试验,经监理方审查确认后,也应具备有关证书,并按供方提供的技术说明书和质量保证文件进行检查验收,经对其质量确认合格后,方可签暑验收单。对进口的材料、设备的检查、验收,应会同国家商检部门进行。

2.3材料、设备存放条件的控制

从材料、设备等进场,到其使用或施工安装通常都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此段时间内,如果对材料、设备等的存放、保管不良或时间较长,将可能导致质量状况的恶化,如损伤、变质、毁坏等。因此,应根据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的特点,按照防潮、防晒、防锈、防腐蚀、通风、温度和湿度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安排适宜的存放环境,以保证其存放期间的质量。同时对进场后的材料、设备等要进行标识、实行挂牌制。标牌上应注明在工程中使用的部位、进场日期、生产厂家、贮存批量、规格、型号、合格证编号、试验报告编号、采购、保管人员姓名等。此外,对刚进场未进行检验试验者须标注“待检”字样;检查、试验合格或不合格产品应标注“合格”或“不合格”字样;经检验、试验后仍不能确定其是否合格的(如对冷拉钢筋检查验收时进行的拉力和冷弯试验中,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重做各项试验;当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时,则判定该批冷拉钢筋为不合格),须标注“经检验待定”字样。通过标识不仅可及时清退不合格产品,而且可避免不同类型、规格的原料、半成品等混淆、错用,另外,还应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试验室管理规定》的要求对有关原材料、半成品,实行见证取样及送检制度。只有如此,方可对所有材料进行有效控制。

在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一定要监督其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与手段,以免在此过程中产品雨淋受潮以及擦伤、碰伤及损坏。

三、对设计图纸的事前控制

设计图纸是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而目前某些设计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只知时间就是金钱,忘却了质量就是生命,只图多、快、省,而忽视了图纸质量。施工图深度不够、把关不严、质量较差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做好事前控制工作,不仅会使正常施工受阻,降低建筑使用功能,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质量事故。常有错误有:有些设计图纸中建筑图与安装图轴线标注不一致;同一部位建筑图与结构图,以及相同部位的平面图与相应的部面图标高不一致;建筑图预留洞口与结构图、安装图洞口位置不一致;施工图中所列工程做法与施工规范要求不一致;有些框架结构工程,局部钢筋配置错误;有些图纸所选设备的功能与其应发挥的使用功能不相符;有些设计人员因施工实践经验较少,在高层建筑未设计设备层的情况下,将上水、下水、消防、供热等全部管道布置在建筑物地下室走廊外,使施工人员无法合理排列。在设计图纸用词方面有些图纸不管规范是否严禁,一律采用“宜”字(施工规范用词说明中明确规定:“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因此,为了在施工前能发现和减少图纸的差错,防患于未然,事先消除图纸的质量隐患,监理工程师必须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做好施工图纸的事前控制工作,其具体内容应包括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3.1设计交底

设计交底应在工程施工前,由监理工程师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在此过程中,首先应由设计单位介绍初步设计文件;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如规划、环保的要求;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有关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设计意图、结构特点、施工及工艺要求;技术措施和有关注意事项及关键问题;然后由施工单位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疑点,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最后经三方研究、商讨,拟定解决办法,写出会议纪要。

3.2图纸会审

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参加的图纸会审工作主要解决:图纸与说明书否齐全;设计是否满足施工规范以及抗震、消防、环保等规定的要求;图纸中有无“错”、“漏”以及相互矛盾、标注不清、相对标高选定不合理之处。例如,在新建工程相对标高土0.000的选定上,若设计人员只考虑周围原有建筑物及永久性路面的高程,而忽视周围排水系统、化粪池、城市排水管网的高程,则往往会造成下水管道坡度不够,排放不畅,甚至造成“倒喝水”的现象。

四、对施工的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方法和工艺的控制

在施工承包单位进行正式开工之前,监理工程师要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方法等进行认真审查。审核其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主要的施工组织技术措施针对性、有效性如何;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质量通病的防治方面有无相应的预防及质量保证措施。在炎夏、严冬、雨季等特殊条件下,对某些特定对象的施工质量与安全(如夏季大体积砼施工防裂、雨季土方回填、冬季砼工程保温等)有无可靠而有效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在程序的安排上是否符合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的基本规律;其主要项目施工方法是否可行、适用、经济合理等。

五、其它

篇(9)

1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黄村—琶洲站盾构区间主要由两条圆形盾构隧道组成。隧道双线长度为3832.525m;隧道标称内径为5.4m;埋深为9.6m~23.6m;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650m;最小竖曲线半径为3km;最大坡度为28‰;最小坡度为3‰。区间隧道洞身所穿过的围岩主要在⑥,⑦,⑧,⑨泥质粉砂岩层中通过,工程采用日本三菱公司制造的两台刀盘开挖直径为6.29m的盾构机施工。

2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右线施工自始发掘进以来,共掘进156环,出现了管片破损、错台、渗水、上浮、隧道轴线偏差等诸多质量问题。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如下:

1)崩缺、裂纹。自右线始发掘进至今,管片出现的崩角、崩裂几率较高,主要表现在3点,9点位置,一般在管片脱出盾尾后出现。共计崩角有37处,占总掘进环数的24%。裂纹主要集中在63环~72环,每环5点~7点位置均有几道裂纹,最长达到1.2m。共计裂纹18处,占总掘进环数的6.5%。

2)渗漏水。拼装时,由于止水条被扯破或者位移,K块容易产生渗漏水,在右线隧道79环~91环较严重。

3)错台。普遍出现了上下错台的情况,沿盾构掘进方向,管片错台呈下台阶式,最大错台值达30mm。当坡度变化后,螺栓孔被拉裂,在竖曲线段错台呈上台阶式,两侧错台通常为10mm~15mm。共计错台18处,占总掘进的11.6%,其中,超过20mm的达11.6%。

4)上浮。在前100环,共出现了三次隧道上浮,分别在10环~25环,59环~66环,78环~88环。最大超限位置在85环,与设计位置垂直偏差达161mm。

3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1管片崩缺、裂纹产生的原因

管片的崩缺、裂纹对隧道产生的危害比较大,管片损坏后进行修补,修补后的防水性能比原始混凝土差,这样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管片最先损坏的应该是这些以往受过损坏的部位,所以管片的损坏对永久结构的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影响。造成管片崩缺、裂纹的主要原因如下:

1)盾构机方面的原因,三菱盾构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盾尾间隙过小。盾尾与管片外表面的间隙仅35mm(而海瑞克盾构机为70mm),管片环轴线与盾尾轴线稍有偏差,即产生盾尾对管片的挤压、憋压、拉刮等作用,易造成管片损坏。千斤顶布置不合理。千斤顶的分布与管片块接缝不匹配,不管如何调整K块位置,总出现千斤顶撑靴作用在接缝上(骑缝),易导致管片崩角。盾尾铰接方面的原因,施工时主动铰接表现为刚接,使盾尾与管片的适应性变差。

2)盾构操作方面的问题。

吊运和拼装过程中的碰撞损坏,盾构机姿态控制不好。如蛇行或盾构机轴线与管片轴线偏差过大,各组推进千斤顶推力相差过大等。

3)管片上浮方面的原因。

随着盾构推进,管片环脱出盾尾后,立刻受到浆液或地下水浮力的作用要上浮,而位于盾尾内刚拼装的管片则受到盾尾约束,使管状的隧道结构相当于悬臂梁,在盾尾附近的管片受到的弯矩最大,故管片的开裂往往在脱出盾尾后2环~3环处出现的概率最大。

4)管片环椭变造成裂缝。

管片环椭变可由于自重作用、浮力作用、注浆偏压等原因造成。硬岩段管片环椭变往往表现为“横鸭蛋”式,即管片环上下发生变形。发生椭变后,管片环腰部受到负弯矩作用,管片内弧面受压,腰部纵缝相互挤压而易出现崩角、崩边以及螺栓孔拉裂等损坏;而管片底部、拱部受到正弯矩作用,管片内弧面受拉,顶部、底部纵缝张开,接缝外侧相互挤压而易出现崩角、崩边等损坏。由于顶部、底部接缝崩裂往往出现在接缝外侧,在隧道内难以发现,但此类裂缝对止水槽破坏大,易产生漏水。故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位于隧道腰部(3点,9点附近)的裂缝数量多,但漏水往往在隧道顶部居多。

5)管片扭转。

管片扭转后,会导致管片端部(千斤顶的作用面)的受压区混凝土开裂或相邻两块管片接缝处崩角破坏。

3.2管片渗漏水产生的原因

管片渗漏水主要表现为裂纹渗水,K块漏水,接缝漏水,吊装孔因卸水导致阶段性渗水。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1)管片本身质量原因。管片制作和养护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2)管片壁后注浆防水。壁后注浆实施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施工质量,注浆的好坏影响地面沉降控制,在硬岩段,注浆不足还会导致隧道上浮。事实上,注浆也是隧道的第一道防水防线,注浆不足,直接致使接缝防水和管片防水。

3)施工原因。盾构与管片的姿态不好,影响到管片的拼装质量,造成管片间错位,相邻管片止水带不能正常吻合压紧,从而引起漏水;掘进过程中推力不均匀造成管片受力不均匀而产生裂纹、贯穿性断裂等而渗漏水;在掘进困难时推力过大也会造成管片产生裂纹而渗漏水;由于盾尾间隙不均匀,管片选型不当,造成间隙过小,使得在掘进过程中造成管片外壁被损坏导致止水条漏水。由于掘进行程不足或拼装不当,导致封顶块插入困难时止水条破坏而漏水;千斤顶撑靴在顶至管片时摆放不正,使得止水带损坏而漏水,管片损坏、崩缺漏水。

3.3管片错台产生的原因

1)线路方面的原因。

在小曲率半径地段,易产生错台。主要是由于在转弯段推进千斤顶沿垂直隧道轴线方向的横向分力引起错台。此类错台主要表现为左右方向错台,隧道腰部错台量最大。此外是管片拟合方面产生的几何误差,即用折线(管片)拟合曲线(线路)产生的误差。

2)管片上浮造成错台。

由于盾尾内的管片受到约束,而脱出盾尾的管片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管片环之间产生剪力作用而错台。此类错台主要表现为竖向错台,隧道顶部、拱部错台量最大。目前的错台主要属于此类错台。

3)注浆偏压造成错台。

在进行管片背后二次补注浆,当压力过大时容易出现错台。国外曾经出现过在对K块进行管片背后二次补注浆时由于压力失控导致K块失落并伤人的事故。此类错台一般表现为局部管片块的向隧道内部错台。

4)其他原因造成错台。

管片选型不当,掘进操作不当,急纠偏,盾构姿态差等也会造成管片错台。

3.4管片上浮产生的原因

硬岩段是产生上浮的外部条件。由于硬岩段隧道围岩变形小,难以对上浮管片形成顶部约束,而软土层中洞周收敛快,限制了上浮。线路原因,下坡段导致管片上移。下坡段盾构机推进千斤顶与水平方向产生夹角(等于坡度),千斤顶对管片的推力存在竖向分力。按隧道28‰线路坡度,15000kN总推力计算,竖向分力约有420kN。砂浆或地下水的浮力,流体浮力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管片上浮最根本的原因。经计算,砂浆密度按1.6kg/cm3考虑,在浆液注满的情况下,每环管片受到的浮力约678kN,而每环管片自重仅200kN,两者相差478kN,比较容易上浮。

4针对质量问题采取的措施

1)加强管片本身生产质量控制,严格控制管片模具精度、混凝土配比及管片的养护过程;

2)机器设备方面:三菱盾构机采用主动铰接,通过调整铰接千斤顶行程使盾尾轴线尽可能与管片中心同心。改变千斤顶布置,使千斤顶撑靴作用不在接缝上,防止崩缺;

3)施工管理方面:制订质量管理措施和质量办法,严格控制管片进场、运输、拼装引起的质量缺陷;

4)掘进过程中,控制好盾构机姿态,合理调整掘进参数,尽可能地降低掘进推力,各组千斤顶推力差值控制在一定范围,管片选型时尽量根据盾尾间隙来选择,推进过程中管片螺栓的拧紧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篇(10)

2加样回收率

见表1。分别称取6份样品(每份0.20mg)于10mL容量瓶内,加适量甲醇后,加入线性关系考察项下各浓度对照品溶液各2mL,超声使全溶,放至室温后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进样15μL,每个样品进样3次,按回归方程求得黄芩苷的回收率。样品测定取生产批号为120910、120911和120912的样品进行测定,3批样品中黄芩苷含量分别为1.201mg/mg,1.176mg/mg,1.223mg/mg。

3讨论

3.1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2]HPLC测定黄芩苷的含量时采用50%甲醇超声处理20min,文献报道也采用上述方法。实验中观察到,50%甲醇超声处理20min与用100%甲醇溶解超声所得色谱峰峰面积的结果无明显区别,而溶解操作更为简便易行,所以选择甲醇溶解对照品。

3.2检测波长的选择

本实验对黄芩苷对照品进行了200~500nm紫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黄芩苷在278nm处有较强吸收,315nm处有次强吸收,为了保证实验检测灵敏度,于是选择278nm作为检测波长。

篇(11)

2施工质量控制

通过采用无拉杆施工,通道墙身内侧和外侧光洁度较好,无修补的疤痕,混凝土外观效果较好(如上图)。施工时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是最关键的,主要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如下:(1)内模支撑体系采用满堂式钢管支架,在支架搭设时要加强检查,所有钢管之间连接的扣件必须拧紧,横向支撑采用通长的钢管,钢管两端设可调顶托来调整顶进内模板,确保模板安装位置准确和支架体系稳定。(2)通道两侧水泥土的质量影响外模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水泥土必须分层填筑压实,保证压实度达到96%以上,且外侧打入土体内的钢管的入土深度要达到1m以上,如处理不好,在箱身混凝土浇筑时容易造成外模支撑体系松动,出现跑模、涨模等现象影响混凝土的外观。(3)模板安装时拼缝必须严密,相邻两块钢模拼接时采用螺栓上紧、竹胶板拼接时采用木方固定在缝口上,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防止出现锈迹、油污、杂物堆积的现象。(4)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控制好分层厚度,两侧墙身要做到对称下料,振捣充分,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和钢筋。(5)沉降缝板设置时底板、墙身和顶板必须在同一个断面上,且固定牢固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出现变形现象影响外观。本次通道外侧沉降缝位置采用弹性体改性沥青SBS防水卷材进行防水处理,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