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积分兑换方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健词】产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求医望值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产科的服务对象是女性和新生儿,在这样特殊的病患群体中,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潜在性医疗和护理风险,极易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1]。现就产科护理临床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探讨对策,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登记本中记录的护理安全隐患15例,护理投诉4例进行分析。
2 结果
护理安全隐患涉及护士发错外用洗剂1例,产妇分娩后未将新生儿脚印印在病历5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3例,产后出血患者医护记录不相符2例,助产士观察产程不细致,送产妇至产房时机不准确3例,疫苗重复接种1例;护理投诉4例,其中患者对医疗收费有异议引起投诉1例,新生儿脐出血引起设诉1例,新生儿肱骨骨折引起设诉1例,产妇伤口缝合完后遗留阴道填塞纱布1例。
3 讨论
3.1 安全隐患分析
3.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观念转变慢。在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的隐患。部分护士工作存在缺乏进取心、责任心不强的情况。产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严密观察,产妇入院后如果宣教不到位,工作主动性差,检查不认真,不及时将异常情况汇报医生或告知家属。有些护士违反护理操作常规,忽视查对制度、床旁交接班制度、巡视制度等。以致疫苗重复接种、婴儿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 对新生儿的治疗、护理不够仔细等。这些都容易使产妇感到自己和婴儿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引发护理纠纷。
3.1.2 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产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当前临床护士趋于年轻化[2],这使得护理风险大大增加。年轻护士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缺乏临床专业护理经验,缺乏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尤其遇到紧急事件或抢救患者时表现慌乱,工作无条理,这些都是护理风险隐患。使得患者及家属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极易导致投诉。
3.1.3 产科的工作特点是夜间分娩多,工作量大,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入院时,如果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而产妇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过高,对自已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的意识认识不够,稍不满意就易引发医疗纠纷。
3.1.4 护理服务态度在护理纠纷中资料显示约占67%。改善服务态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3]。产科工作面对的多是焦虑的产妇、家属及稚嫩的新生儿。他们一般缺乏专业性知识,对病情变化一知半解,这时最需要的就是护理人员的有效沟通。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礼貌、得体的语言是最好的心药。任何过激的、不文明的、有失分寸的言行都有可能造成患者的不满[4]。有的说话不注意场合,工作不注意细节;有误解时不解释或者解释不到位;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缺乏沟通。这些都会成为护患纠纷的导火索,甚至导致患者及家属在医疗、护理过程的细节中刻意地去找茬,制造纠纷。
3.2 防范措施
3.2.1 重视安全教育 针对护士在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对医院及护理现存和潜在的风险认识不够,护士长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职责》、《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广东省助产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及各项规章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差错事故预防措施等。加强敬业精神的教育,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教育护理人员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精神,认真护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病人在心中,质量在手中。
3.2.2 加强护理风险的监控和处理 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在强化护士风险意识的同时,贯彻落实省卫生厅、院护理部的有关指示精神,建立以“前瞻为本,质控前移,监控系统,非惩保底”的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系统。在护理工作中,必须认真执行“三查八对”,以避免发错药、打错针等意外发生。夜间护士要加强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分娩时,一定要看清新生儿性别,认真填写新生儿胸牌及手腕带,将母婴送回休息室时,产后护士要认真核对胸牌及手腕带,认真查看脐部。护士长加强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的监控,对容易发生问题的人,尤其重点对象(新护士、责任心较差的护士)、重点患者、重点时段(交接班、节假日、新护士值班)、仪器、操作等实行预防管理,杜绝隐患。
3.2.3 完善护理规章制度 制度的完善和流程的合理是预防差错的关键。我院根据护理十大核心制度制订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并制订了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从而有效开展信息交流,及时采取防范和干预措施,指导护理人员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我科根据《广东省助产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制订相关工作流程,提高住院孕产妇的安全感和安全性。
3.2.4 规范与改进护理文书 我科建立了床边护理工作站,写我所做,做我所写,准确及时。因产科工作变化快,处理不当会危及母子两人生命,产程记录多,发生纠纷时,家属要求立即封存病历,有时护理记录还来不及补记,这样对纠纷的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要求助产士要及时准确地记录产程,除抢救外,减少事后补记录的现象。如有医护记录不符合,要及时查找原因,寻求一致。平时记录不认真、不真实、不及时、医护不相符,都可能埋下护患纠纷等安全隐患[5]。产后、术后、新生儿护理等的一般护理记录,用手提电脑在病床边实时记录。
3.2.5 改善服务态度,防范护理纠纷 改善服务态度要从培养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做起,要有良好的心态,在工作中做到爱心、热心、细心、耐心,真诚地为每一位患者服务。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把不愉快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更不能发泄到服务对象身上。在治疗及护理操作中要尊重患者,时时注意言行举止,把自己与患者摆在平等位置,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发生;要多关心体贴患者,掌握与人进行交流沟通的技巧, 实行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要让每位护士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服务态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6 制作护理标识 规范醒目的护理标识,使用方便,一目了然,可以及时提示医护人员重点关注[6],给人们一种警示信息,使之对此有所反应、有触动,从而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3.2.7 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责任心是良好素质的根本,增强责任心是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进行安全护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是产科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7]。因此,对产科护理人员要经常加强责任心教育和安全素质教育,每月召开科务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分析、讨论 ,以提高每位护理人员防范差错事故的思想意识,从而达到安全护理的目的,杜绝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王丽.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C):77-78.
[2] 胡旭良.护理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启示.当代护士,2006,8:7-9.
[3] 朱建军,刘云珍.举证责任倒置对医务人员的影响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3,18(5):398.
[4] 卢兰琴.22起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国妇幼保健,2006,21(3):305-306.
[5] 汪海燕.产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C);3-5.
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产妇的安全性是产房护理管理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针对产房的服务对象及产房工作的高风险性,我科对产房的风险及安全隐患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产房的护理风险和安全隐患分析
1.1 管理方面因素
1.1.1 各项制度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 科室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建立后不严格执行或以经验代替制度,导致制度形同虚设[2]。
1.1.2 物品、器械管理因素 物品和设备管理、使用不当,医疗设备种类不全、性能不良、规格不配套,严格影响护理质量[3]。
1.1.3 人员配置不合理 风险控制可能需要对整个服务进行重新的组织,这其中可能牵涉相当多的工作人员。目前的建议是,在产程的所有时间里,或至少在大部分时间中,助产士和产妇的比例是1.5:1[4]。而临床科室根本达不到此种配置标准,长时间的超负荷的运转势必影响护理质量,也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
1.2 助产士方面的因素
1.2.1 未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及操作流程而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①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新生儿弄错。②催产素点滴诱发宫缩时未按规定控制滴数,导致子宫破裂。③产后未常规行阴道检查和胎盘检查,导致软产道裂伤和胎盘残留未及时发现和处理。④行会阴伤口缝合术后,未按常规取纱布而导致阴道纱布漏取的现象。
1.2.2 专业技术不熟练,临床经验不足而出现的问题①助产士接生手法不正确,导致新生儿产伤或产妇会阴Ⅲ裂伤。②缝合不彻底造成阴道壁血肿或缝线穿透直肠未及时发现而导致感染。③对妊娠合并症的产妇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危急时刻不能采取正确的应急护理措施。
1.2.3 因责任心不强而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①未严格按要求进行交接班,当产妇病情出现异常变化时就互相推诿。②产房的常用药、急救药及抢救设备为及时清点及检查,或用完后未及时补充,遇到抢救时,因抢救物品不全而导致延误抢救时机。
1.2.4 因法律意识观念淡薄而出现的问题①对产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告知少,遇到异常情况时只忙于处理而忽略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一旦出现不良结局,导致产妇及家属的不理解、不接受[5]。②护理文书的书写不规范,医护记录不吻合或护理记录不真实,医生迟记、漏改医嘱导致助产士执行在前或没有医嘱[6]。
1.2.5 因职业暴露而出现的问题①由于产房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检查操作的项目较多,如接生、缝合、检查等,容易被血液、体液污染。②助产士与各种锐器频繁接触易受锐器刺伤,因此受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的感染机会较大。
2 管理对策
2.1 完善科室工作制度,实施质量监控。
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防范风险的良好基础,严格落实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
2.1.1 科室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树立高度的安全护理意识。
2.1.2 科室成立质控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年资长的助产士分别管理一项。组长每月不定期检查包括产房设施、仪器、抢救设备、各种记录等,发现问题能落实到个人并每月总结点评反馈。这种人人参与科室管理发挥人员的能动性可以提高助产士的工作积极性。
2.1.3 不断规范各项护理操作流程,科室要求每位助产士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工作,谨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健全科室风险管理制度,强化风险意识。
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各项活动,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
2.2.1 通过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执业法》的学习,提高了助产士的职业风险意识、法律意识
2.2.2 针对影响产房护理安全的因素,组织助产士每月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及开质量分析会各一次,针对工作中容易发生差错、矛盾、纠纷、投诉等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使助产士从中吸取教训。
2.2.3 每班交接班都要评估每例产妇产时、产后及新生儿的情况,并共同进行风险评估,防止意外发生。
2.3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
产房是一个风险大、事故发生率高的科室,它不但要求助产士懂得一般的护理知识,还必须精通专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必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2.3.1 每月安排业务学习,主要针对产房中产妇发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内容进行复习讲解,让每个助产士都能加深理论知识,防止风险发生。
2.3.2 助产士对助产技能如人工破膜术、接生技术、缝合技术、新生儿抢救技术等必须熟练掌握,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自如,同事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特别需要加强新毕业助产士的专业培训。
2.3.3 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开展学习产科新技术、新进展,拓宽助产士的知识面。
2.3.4 提高低年资助产人员的助产技术,由科室骨干一对一带教并与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搭班,让她们的助产技术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2.4 实行人性化管理,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在护理管理中以人本原理为基础,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7]。
2.4.1 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以缓解工作压力,减轻体力消耗,不搞疲劳战。护士长在排班上给予了护士一定的自。如遇特殊情况,在征得护士长同意下可自行换班,尽量满足护士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合理要求[8]。
2.4.2 工作中充分尊重护士的人格,对护士偶尔出现的工作失误,非万不得已,不当众批评,而是选择适当的场合进行批评教育[8]。
2.4.3 对新分来的助产士从思想上、生活上予以关心和支持,缓解她们的心理压力。
2.5 强化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助产士服务的对象是产妇,产妇及家属的评价对评估助产士的服务是最有力的证据。
2.5.1 热情周到地接待每一位产妇,耐心地讲解分娩的过程及产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产后的注意事项。通过对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和风险分析,良好的拉近了助产士与产妇之间的距离,使其提高风险意识,也是降低护理风险的有效途径[9]。
2.5.2 护士长认真听取每一位产妇的意见和建议,以正确评估助产士的工作,并作为年终考评助产士工作的条件之一,以便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
2.6 重视护理文书管理。
病案是医院和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文字见证,是重要的法律文书[10]。提高助产士对护理记录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真正理解护理记录的举证作用和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意义。要求助产士做到产妇在出产房前护理文书应再次查对,如产妇分娩的时间、胎儿的性别、体重、阿氏评分等。2.7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2.7.1 助产士在接生前,了解产妇的基本情况,仔细查阅病历,对乙肝阳性、丙肝阳性、艾滋病及梅毒病毒携带者,安排在隔离产房按特殊感染防护处理。如接生时穿双层隔离衣,带护目镜及双层手套等。
2.7.2 在使用锐器时严格规范,刀、剪、针使用时放置同定规位置,保护好自己,行缝合时注意防止针刺伤。
加强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及不必要的损失[11]。建立护理安全和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使护理入员逐步认识到护理安全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增强,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各级护理管理者能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和作风,主动查找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对策,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孕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健康。
参考文献
[1] 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2] 杨秀文,护理风险管理新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7):676-678.
[3] 俞银娟.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及其管理[J]护理研究,2006,20(6):1480.
[4] 段涛等主译.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2):13.
[5] 马凤兰,谌丽娜.产房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851.
[6] 谭丽萍,蒋银芬.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评估及提高途径[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561-1562.
[7] 杨英华主编,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
[8] 孙秋云,项玲.提高产房护理质量的管理.[J]TODAY NURSE,2007,11:100-102.
[9] 宋艳,杨文琴,王玉华.如何加强产科护理的风险管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2):120-121.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c)-0157-03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1]。为确保老年痴呆症患者居家安全,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本研究对98例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总医院的98例老年痴呆患者临床资料及出院随访情况,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59~79岁,平均(69.89±11.02)岁;临床分期:早期30例,中期40例,晚期28例;居家时曾经发生误食或食物梗阻18例,占18.37%,坠床20例,占20.41%,跌倒18例,占18.37%,烫伤15例,占15.31%,有自伤倾向15例,占15.31%,走失12例,占12.24%。
1.2 研究方法
居家安全隐患包括跌倒、坠床、伤人或自伤、误食或食物梗阻、走失、烫伤。首先,对本组98例痴呆患者居家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问卷调查,然后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最后对比分析了安全措施实施前后MMSE量表评分、生存质量及危险发生率。
安全防护对策包括:①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衣、裤、鞋,鞋底最好为防滑的软底;外出时不穿拖鞋,并有人陪同,穿脱袜子、鞋、裤应坐着进行。在行动前应先站稳,起身时不能过快,站稳后再迈腿。②对服用安眠药的患者,尽量避免起夜,在睡前准备好夜间所需物品和便器并放于床旁;对服用降压药及降糖药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头晕等症状。③对在家里也找不到自己床或卫生间的重度痴呆患者,应当尽量避免改变其生活环境的布置[2]。居室内的设施要便于老人活动,利于通风和采光,厕所选用坐式马桶,并设有扶手架,地面要平坦干燥,地砖要防滑,防止患者跌倒[3-4]。床的高、宽度应合适,方便上下床,对于活动不便的患者,应尽量使用硬床垫,避免患者在翻身时失去重心发生坠床。床上解小便后应及时倒便壶,保持地面干燥,防止独自下床。④应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状况,关心、关爱患者,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当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时不要与其争辩,可采用转移其注意力的方法缓解。对于患者的暴力、攻击等伤人行为,要采用疏导、解释、转移注意力等方法,不要责怪、指责患者,以免增强患者的逆反心理,暴力行为更为严重。⑤日常用品应选用不易打碎的物品并定点放置,移开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严禁放置危险物品,如热水瓶、刀、剪等,要避免选用玻璃或镜面玻璃家具,从而避免碰撞或划伤患者[5]。发现患者有可疑行为应及时排除并阻止,以确保并患者的安全。⑥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及饮水时是否有呛咳。痴呆患者思维混乱,因此,进食时环境要安静,使患者注意力集中,吃饭时不要讲话或者做其他事情。食物要软烂而易消化,防止阻塞气道,进食时尽量取坐或半卧位。吃药时家属要检查患者的口中、手上无药,确定患者已将药服下,以免造成藏药、错服、漏服。对吞咽困难患者必要时应给予鼻饲,缓慢进食,进食后不宜立即翻身,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 min以上,以防反流及呛咳。⑦避免患者单独外出,身边必须有家属陪伴,防止患者独自外出时走失。患者衣袋中放置联系卡片,上面写有患者姓名、联系电话等,或佩戴写有相同内容的识别腕带,以便走失后可以得到帮助。⑧避免患者使用暖水袋,进食、水前先将食物放置适宜温度后,再让患者进食,洗澡时水温适宜后再让患者进入,并有家属陪同,防止患者私自调整水温。
1.3 MMSE量表[6]
MMSE量表共计30分,主要评估内容包括: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短程记忆、注意计算等10个项目,每项目的分值为3分,分数在27~30分范围内为正常,
1.4 生存质量评价
本研究使用的患者生存质量评估标准总分为144分,主要包括:患者的自觉症状、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心理情绪状态以及躯体生理功能状态项目,分数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干预前后MMSE量表评分比较
除物体命名外,患者干预前后MMSE量表其他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干预后优于干预前。见表1。
2.2 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根据生存质量评价标准,对干预前后患者近期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总得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干预后优于干预前。见表2。
2.3 干预前后患者居家安全隐患发生率比较
实施安全防护对策后患者居家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安全防护对策前(P < 0.05或P < 0.01)。见表3。
3 讨论
老年痴呆患者居家安全隐患发生原因分析:步态的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引发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7]。而老年痴呆患者由于认知能力下降及精神行为异常更容易发生跌倒。有报道,我国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4%~34%[8]。痴呆患者发生跌倒的概率较正常老年人明显增加,4%的跌倒老人发生骨折,11%导致软组织损伤。也有调查显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跌倒的概率为60%~80%。老年人生理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关节灵活性能减弱、头晕等均易发生跌倒;多数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相关疾病,服用各种药物易导致低血糖、性低血压等,均可致跌倒。痴呆患者平衡感觉减低、睡眠质量差、纠正失衡能力下降、睡眠期间翻身幅度过大或者身材高大患者,均易发生坠床。部分痴呆患者容易被幻听等精神症状支配或影响而造成自己或者他人危险,存在潜在的冲动,出现伤人、毁物等行为;部分患者有偏执行为,脾气暴躁,一意孤行,容易与家人发生冲突,从而发生伤人行为;患者有时觉得自己会给家人造成负担,成为家人的累赘,心情沮丧、抑郁,会产生自杀倾向,也会有自残、自伤行为[9]。老年痴呆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常有拒食、贪食以及乱吃东西情况,易发生误食及呛咳或食物中毒。部分患者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下会有拒服药物、藏药、吐药、吃错药物等行为,经常会误食家人的药物,导致低血糖等症状发生,还会因饮食结构不当、进食急促发生呼吸道梗阻,而导致窒息。走失多发生在肢体活动能力较好而定向力障碍的患者,会在熟悉的地方迷失方向,常认为自己不需要家人陪同,由于定向力、记忆障碍,在离开后找不到回去的路;同时,由于痴呆患者存在认知障碍,不懂得求助于他人,语言及社交能力下降,说不出居住地址、联系方式,因此,经常会走错路或者进入危险区域,更容易迷路走失。老年人感觉迟钝,痛觉灵敏度下降,反应慢,皮肤温敏感下降,末梢循环变差,在使用热水时容易烫伤,进食较烫的食物时反应迟钝,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及时与家人沟通,容易发生烫伤[10]。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安全防护对策后患者居家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安全防护对策前(P < 0.05或P < 0.01);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居家中应注意老年痴呆患者安全隐患,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避免患者高危行为,使老年痴呆患者居家安全性得到提高。同时,家属应了解老年痴呆患者居家安全知识及增强安全意识, 有效预防各种危险的发生, 从而提高患者居家期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华丽,于欣.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现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6):358-360.
[2] 王海荣,彭锡铃,张永莉,等.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45-46.
[3] Elaine S,Joan RC,Roger DW. Dementia in the new millennium [J]. Medsurg Nurs,2003,11(2):61.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report on falls prevention in older age [R].2007:1-47.
[5] 张振馨,陈霞,刘协和,等.北京、西安、上海、成都四地区痴呆患者卫生保健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20):116-121.
[6] 潘永惠,段淑荣,赵庆杰.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相关检查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3): 161-163.
[7] 王鲁宁.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4):251-253.
[8] 梁平,翁雪玲,陈燕.早期老年性痴呆患者心理行为症状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26):2373-2374.
【关键词】公共聚集场所;火灾隐患;消防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为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商业综合体、下沉式广场、大型购物娱乐场所等公共聚集场所的数量不断增加, 其建筑形式、规模、装修的发展非常迅速, 从而大大增加了火灾的因素, 许多公共聚集场所的火灾案例证明, 发生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最根本的原因是管理上的原因。因此, 防止火灾的发生, 减少火灾损失和危害, 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火安全管理措施。
1 公众聚集场所的范围及特点
公共聚集场所是指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公共聚集场所多建在人员集中地段,或附设在民用建筑物内,这些场所布局紧密,防火分隔差,防火分区小,有些包厢纵横交错,进入感觉像步入迷宫。建筑功能复杂,用电量大。内部装修使用可燃材料多,歌舞厅、夜总会、洗浴中心等为了讲究豪华气派,采用三合板、麻板做夹墙。
2 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隐患
火灾隐患类型根据火灾隐患形成的原因, 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隐患可以分为静态火灾隐患和动态火灾隐患。
2.1 静态火灾陷患
静态火灾隐患是指建筑场所在投入使用前由于结构不合理,设施安装不到位或不匹配,产品质量低劣,装修、装饰材料选用不当等先天性不足造成的影响建筑消防安全的隐患。
公众聚集场所的静态火灾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内部消防设计不合理
现有公众聚集场所大多是利用原有建筑改建或扩建的,其内部的消防设计是按照其原有使用性质确定,受原条件的限制,因此难于达到现有公众聚集场所的防火设计规范要求。
2.1.2 安全疏散条件不符合规范要求
个别公众聚集场所改建和位于高层建筑内,由于建筑结构等问题,门宽无法扩大。安全出口设置数量、设置位置、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指示标志不符合防火设计规范要求,一旦失火,严重影响人员疏散。
2.1.3 内部装修工程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
公众聚集场所为了吸引顾客,室内进行豪华装修,装修中采用大量的木材、塑料、纤维品等可燃材料,绝大多数未作阻燃处理,不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2.1.4 电器安装不规范
公众聚集场所所用电器数量多、功率大,电器连接插座部分大多数是裸线使用,电器用电量大, 如果安装不科学规范, 容易因短路、电线路老化、短路过负荷等引起火灾。
2.1.5 烟气无法有效的排除
近年来,烟气无法有效的排除是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造成群死群伤后果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公众聚集场所自燃排烟差,采用机械排烟系统。如果机械排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如何处理排烟问题,消防规范制定时,是否考虑这方面问题。
2.2 动态火灾隐患
动态火灾隐患是指场所投入使用后由于管理不到位,场所内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知识缺乏等原因造成火灾情况下消防设施无法正常使用,人员无法安全疏散,致使火势蔓延扩大,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不安全因素。
2.2.1 经营者消防意识淡薄,经营者追求最大的经营收益
经营者没有摆正经济效益与消防安全的关系,敢于冒风险,未重视对员工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加上场所的员工流动性大,许多服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消防培训,缺乏必要的消防知识,有的甚至不会使用消火栓、灭火器等常用的灭火设备。
2.2.2 消防设备、设施不能正常工作
部分娱乐场所的表演厅内,表演时释放烟雾气体,再加上内部人员集中地方吸烟释放气体浓度偏大,导致烟感探测器不断发生报警信号,经营者通常做法是进行隔离或关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玻璃球长期不清洗,厚厚灰尘包住玻璃球,影响爆破温度。
2.2.3 用火用电管理不完善
公众聚集场所经常增加、更换电器设备,擅自将线路乱拉乱接;使电气线路长时间超负荷运行,甚至出现用铜丝代替保险丝,歌舞娱乐场所内经常发现消费的顾客将未灭的烟头随处丢的现象, 桌子上放着蜡烛或点灯照明。
2.2.4 单位未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一些娱乐场所未建立健全防火档案
个别人员离开单位好几年,灭火应急疏散预案里仍然有他的任务,自查自纠的巡查记录里的检查内容与实际存在火灾隐患不相符现象大有所在。
3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对策
3.1 搞好建筑布局, 提高结构的耐火等级, 保证防火分隔, 防止火灾蔓延
公众聚集场所在建设时应与其他建筑物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 特别是重要公共建筑( 包括大型商场、宾馆、饭店、体育馆、剧院等) ,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和集贸市场与甲、乙类厂房、库房和易燃、可燃材料堆场之间防火间距的要求较高, 其原因就是为了避免爆炸或火灾形成的冲击波或热辐射使大量人员伤亡, 也为了避免火灾的扩大蔓延。
3.2 设置安全疏散设施、防止人员伤亡
公共聚集场所人员高度集中, 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安全疏散问题,所采取的建筑安全疏散设施主要有: 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楼梯、消防电梯、避难层( 间) 、停机坪等以及相配套的消防设施: 火灾事故广播、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
3.3 加强可燃物品的使用、销售管理、减少火灾荷载
由于公众聚集场所经常使用一些易燃危险物品和其他一些可燃物品、还有一些企业单位建设的俱乐部或礼堂、平时使用不多, 常作为仓库使用, 更有甚者, 将易燃易爆危险品存入观众厅内, 火灾隐患很大。因此, 必须加强对易燃危险物品和可燃物品的管理。如各剧院、礼堂和俱乐部, 当使用汽油、乙醚等易燃液体清洗假发或戏装时, 须在舞台以外的安全地点进行;商场要严格控制易燃易爆商品的销售; 大中型商场、集贸市场的经营范围广、商品种类多, 大部分易燃可燃物品, 一旦失火往往损失巨大。
3.4 加强电源与火源的管理、消除起火因素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连续性很强的学科,香港医院管理专家认为:任何临床活动,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有危险[2],因此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永久性课题,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准。本文通过从护理人员、管理者及患者家属方面进行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探讨相应防范措施,以减少或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实现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1 护理安全隐患原因的分析
1.1护理人员因素
1.1.1护士的法律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往往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如:患者的隐私权,患者的知情权等没有在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导致与患者产生冲突。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1.1.2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综合素质不高
1.1.2.1对护士教育培训不足,主要表现在仅注意护士的工作完成情况而忽视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及培训管理监督不力等,这不仅是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1.1.2.2专业技能不熟练,随着护理新观念,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涌现,知识的不断更新,住院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这不仅对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由于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熟练,容易发生护理差错。
1.1.2.3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护士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角色转换困难,满足不了患者的身心护理要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患者的权益。
1.2管理因素
1.2.1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而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而医院对护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较少,造成护理人员不足。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影响或隐患。
1.2.2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3]。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的不完善是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3患者及家属因素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对医院期望值过高,如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就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拒绝护理人员的安排及治疗,导致患者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2 相关防范措施
2.1转变观念,提高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重视在职护士的法律观念。
2.1.1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聘请法律界的老师进行经常性规范培训,通过法制教育,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广大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使全体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在实施护理行为的过程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减少不必要的差错和纠纷。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让护士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加强责任感,使护士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从而维护了患者和自己的权益。
2.1.2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围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以及产生的原因,使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增强护士自律及依法护理的意识,使护士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2.2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仅要加强专业理论的继续学习,还要培养自己的操作技能,管理者千方百计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并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在医院内每季进行三基考核,专业技术操作考试,对护理人员的成长进行动态观察。开设礼仪规范培训班,保证全员参加培训,并制定了各种岗位的规范语言,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管床护士每天通过与危重患者家属交流,弥补护士沟通不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护士还要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2.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中午班、夜班要增加人员,医疗高峰时要实行弹性排班制,当天的突发事件发生或重患者的抢救都可以实行动态排班,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2.4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制定确保护理安全质量的标准,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护理纠纷的处理和索赔,科学地分担风险,更好地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质控小组要加大监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加强夜间查房工作,系统地观察护士自律性。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平时形成分级督促制度,发现违反操作规程与奖惩年度考核挂钩。在对护士执行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的同时,必须加强证据的收集和管理,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4]。规定对一些关键操作、创伤性的护理操作,不管患者是否选择都要在有关记录上签名以示知情同意,重要的告知教育内容要在护理记录中体现。 建立各科管理手册,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排除隐患,减少护患纠纷,不断提升护理质量,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以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132-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和医疗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提供一流技术与服务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
1 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1.1 患者常见症状造成的安全隐患
神经内外科收住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感觉障碍、肢体瘫痪、抽搐、烦躁、智能障碍等,甚至精神异常,就有可能会发生误吸、窒息、烫伤、压疮,坠床、外伤、走失等,精神异常者还可能出现自伤或伤人。
1.2 护理技术与护士个体方面的因素
1.2.1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影响护理安全 [1]。
1.2.2 护士责任心不强,技术不精湛。个别护士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如交接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仔细,各种处置不及时,延误病情。还有一些护士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较低或不熟练都会引起病人及家属不满,产生护患矛盾,引发护理纠纷。
1.2.3 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护士为病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但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记录或回忆式记录,出现大概、可能的情况与医疗记录不吻合,当发生医疗纠纷时,提不出真实有力的证据;有的甚至是护理管理者为应付考核,要求护士重新抄写护理记录,以至于破坏了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这些现象都反应了一些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更重要的是对因违规行为引起的严重后果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3 管理因素
主要是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质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因素,这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2]。另外在临床工作中,有些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仅在医院做治疗后就离院,使某些按护理常规应该完成的工作无法进行,还有一些患者因经济或其它原因不愿接受某些治疗,致使护士左右为难,而出现不遵医行为,这些都将成为不安全隐患。
1.4 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如手术时使用的电切刀、电极板灼伤病人;呼叫系统突然故障而延误病人抢救;地面湿滑致病人跌倒等。
2 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2.1 强化制度管理[3]
完善各项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等)和专科护理常规,培养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并认真落实在护理工作中,规范每一工作流程。管理者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抽查,确定是否落实并不断强化。
加强对年轻护士业务技能的培训,对本病区常见安全隐患进行归类并重点讲解,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求护士认识住院病人管理的重要性,患者入院时作好安全指导[2],住院过程中不断强化,积极防范并排除安全隐患。
2.2 落实护理安全检查措施
建立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安全员为主体,全体护士参与的护理安全检查体系,落实各级检查,是保证安全管理制度贯彻的关键所在。护理部成员每月不定期抽查护理安全落实情况;护士长每周1次检查护理安全问题,并将发现的问题在科内讨论讲评;科室安全员由高年资护理组长担任,对本组在班护士的安全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各级检查者及时将工作中查出的安全隐患逐级上报,完善防范措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层层把关,每个环节不疏漏,从组织形式上确保护理工作安全、高效运行。
2.2.1 对儿童、躁动不合作的病人设床栏以防坠床,根据病情需要备1~2条约束带,做好交接班。对情绪低落、有自杀倾向的病人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严禁将锐器用物带入病房,做好心理疏导,并给予24小时贴身陪护,防止自杀。
2.2.2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护理中做到勤翻身、勤抹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护理人员及陪护不留长指甲,患者周围不放锋利物品,防止病人发生皮肤破损及压疮。
2.2.3 妥善固定各种导管,向家属及患者交代注意事项,每班交接测量长度,防止导管脱落。
2.2.4 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防止病人跌倒;冬天尽量不使用热水袋,如使用者水温低于50℃,并用包布包裹,定时更换位置。病房内严禁使用电器。经常检查水、电、气及病区的各项设施,无漏水、漏电、漏气现象。对常用医疗器械应及时检查、维修,确保性能良好,运转正常。
2.3 倡导人文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护士由于专业知识技能缺乏,观察病情不到位,采取措施不得当,常常导致医疗差错。
2.3.1 提高护士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对工作中出现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从主观上找出自身原因并加以改正,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2.3.2 每一项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新护理用具在临床使用前,均应制定护理操作程序和安全管理制度,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补充和修订,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各项安全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工作的落实。
2.3.3 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做到谁管病人谁书写,谁当班谁书写,做什么写什么,使护理记录成为病人病情、接受治疗护理全过程的真实体现。同时加强护理文书的质量控制,要求记录人员自查、自评,进行自我完善控制;护士长或科室质控员严格把握记录审签标准;终末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把病案入库关。
总之,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医疗成本的上升,物质消耗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因此,只有认真抓好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增强自律性和工作责任心,及时排除临床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消除护理不安全性,才能有效提高护理整体质量,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villages emerg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a kind of new product. In the process of rebuilding the villages inside the city, inevitably appeared some fire control safety problem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llages an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villages fire accident cases, statis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illages and the cause of the fire key dangerous parts, points out that the village inside city fire hazard,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pertinence fire control safety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villages fire accident happen, reduce the loss.
Keywords: villages, fire safety, a fire hazard, the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中村及火灾研究
1.1城中村研究现状
城中村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也是我国推进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城中村经历了都市里的村庄、都市里的乡村、城市里的乡村等一系列的演变过程[1]。根据其地理位置与城市的关系,城中村可以分为中心型、延伸型和边缘型三种类型。其中,处在市中心区,被城市建筑所包围,基本无土地的区域为中心型;在城郊结合部和城市建设区,有少量农用土地的是延伸型;边缘型城中村则是在城市近郊,有较多的农用土地,并且已纳入近期的城市规划发展范围中。
近年来,国内对城中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1-3],关于城中村的研究文献数量也在逐年迅速增加,由2000年的7篇增加到2007年的134篇。而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潜在火灾安全隐患,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有,阻碍城市化的发展[4][5]。目前,城中村火灾呈现出“小火大伤”的特点,发生频率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城中村火灾的原因和起火危险部位[6][7],并提出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消防安全的应对措施[8-11]。
1.2城中村起火原因与起火部位分析
本文对广东省近年来241起城中村火灾事故进行了调查[11],结果显示,用火不慎和电气安全等造成的火灾事故分别占29%(70起)和25%(61起)。成为广东城中村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吸烟、违章操作、人为放火和玩火、自燃和其他)分布情
况如图1所示。
图 1 城中村火灾事故原因统计
(注:括弧里数字表示火灾起数)
务工经商居民租房、三合一作坊、高校学生校外租房聚居区和居民娱乐用地等逐渐成为城中村的表现形式[2][9]。这些场合火灾发生概率高,是城中村的危险部位。同样在广东省241起城中村火灾事故中,经营场所、“多合一”场所和娱乐场所等场合发生的事故达到了152起(占全部火灾事故的63%)。图2给出了不同场合火灾事故分布情况。另外一个特点是发生在易燃易爆物生产、贮存等场合的火灾事故较少。
图 2城中村火灾事故起火部位统计
(注:括弧里数字表示火灾起数)
2城中村改造中火灾安全隐患
2.1规划混乱,火灾扑救困难
在城中村改造中,空间规划不合理,空间通道变窄,出现多种建筑形式。如“握手楼”“贴面楼”等,另外,消防设施老化,消防通道堵塞,基本没有疏散设施,一旦发生火情,消防车根本无法进入居民区施救,人员无法快速疏散,容易造成火烧连营现象。在太原市的诸多城中村中,类似的“楼挤挤”、“握手楼”、“贴面楼”并不鲜见,此间潜藏的安全隐患同样不容小觑。
2.2经营活动混乱,安全监管不到位
城中村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员从事经营性活动。在居住区域内,“十小场合”集中分布,加上监管力量不够,有些是无证经营,游离于政府管理之外,形成了地下加工厂。同时,生产者消防意识淡薄,设备不齐全或老化,消防通道长年被占用或堵塞。另外,很多非法仓储地、制假售假的黑窝点都将经营、仓储、生产、住宿等连为一体,形成“三合一”甚至“多合一”作坊。存在着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通道瞬间被占,人车混杂,疏散通道严重堵塞,这些都成为潜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2.3人员复杂,消防素质参差不齐
城中村处于城市与农村的过度地带,积聚了多种人群。人员年龄、结构、教育背景、知识储备等都有较大差异。没有专门的消防知识教育,即便有相关的培训,而绝大多数村民积极性不高,不会主动积极参与。更重要的是,很多租住人员持临时居住观念,消防安全意识非常淡。
同时,现有居民长期的农村生活,已有的不良陋习无法改变,例如用火用电不当,在出租房内私拉电线,改道线路走向,用电设备不及时关掉或长时间满荷载运行等行为,导致设备老化,引起电气火花。甚至有些人员害怕消防队救火要收费而不敢拨打火警电话,从而延误了最佳的灭火时机。
2.4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缺乏保障体系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政府也都会出台相应的标准来保证消防安全。而在具体操作中,钻法律政策空子的现象时有发生,或实行暗箱操作,或故意隐瞒实情,该配备必要消防设施的部位,不配备或者偷工减料,以不合格产品充好。无法明确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没有出台奖惩细则,降低了整体队伍的积极性。
3城中村消防安全应对措施
3.1制定城中村消防整顿标准
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基础上,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适合本地的城中村改造的消防整顿标准。例如深圳市于2009年提出了城中村消防安全治理“七个一”整治要求和城中村消防安全治理技术要求。城中村消防整顿标准的制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消防法,还可以有效解决城中村改造中的实际难题。
3.2组建城中村联合消防队
依托专职市级或市级以上的专职消防队,组建城中村兼职消防队。一般来说,城市专职消防队设施先进,人员素质高,火灾扑救与应急速度快,而兼职消防队力量相对较弱,消防人不够专业,配备的设备也不一定非常齐全。而城中村兼职消防队在扑救邻近火灾时非常有效,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城中村中消防安全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例如,南京市消防支队将确定的26个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城中村清剿火患行动作为重点工作,属于专职消防队发挥作用,而昆明市于2011年,以“清剿火患”为契机,组建了382支“城中村”志愿消防队,督促整改“城中村”重大火灾隐患742处,可视为兼职消防队的正常工作。
3.3加强城中村消防安全工作
统筹安排消防安全布局与城市功能分区、消防供水与生活用水的相互关系,把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放在首位考虑,加强消防部门与城建、土管、环保等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和沟通,确保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全面完善灭火预案,实行分区管理,相互监督,制定消防安全责任牵连制度,开展消防宣传和培训工作,解读政策,增加政府执行透明度,提高消防安全意识,从而形成全民参与、监督的消防安全氛围。
4结论
(1)城市化改造中,城中村消防安全形势严峻,潜在火灾隐患多,火灾事故呈现出“小火大伤”特点,城中村消防安全成为城乡规划重点考虑问题。
(2)城中村火灾危险场合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火灾荷载和人员分布等因素。火灾荷载高而几乎无人活动的场合发生火灾的频率会有所降低。
(3)为保证城中村消防安全,本文从消防制度、消防队伍建设和政府职能工作等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巧玲,肖小爱.国内城中村研究综述[J].经济师,2011,4:16-18.
[2] 周军.高校学生校外租房聚居区消防安全的思考[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100-101.
[3] 刘升.浅析“城中村”的消防现状与管理建议[J].经济师,2007,4:266.
[4] 张艳霞.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消防安全改造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6-17.
[5] 许东平,陈景新.浅谈“城中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及整治措施[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9,6:54-57.
[6] 杜冰.如何加强“城中村”消防安全工作建设[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11:178-179.
[7] 袁进根,蒋定国.”城中村”消防安全现状和对策分析[J] .中国西部科技,2008,7(24):74-75.
[8] 张宝珠.当前城中村防火工作浅析[J].科学之友,2008,8(24):126-127.
[9] 陈睿泉,赵延胜.对“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探讨[J] .消防科学与技术,160-161.
[10] 田震,张全灵,严洪,等.城中村消防安全现状及其对策措施研究[J] .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6):65-68.
[11] 肖建华,莫德升,潘向泷.广东省城中村消防安全现状与防治对策[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6:0-12.
作者简介:
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
医院环境设施因素:①基层部分医院存在布局不合理,产房和病房统一管理,病房呈开放式设计,安全设施跟不上,没有安装电子监控设施等问题,给病区安全带来隐患,有新生儿被盗的危险。另外孕产妇行动和反应迟缓,应变能力差,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如卫生间缺少扶手,地面湿滑易摔倒,热水瓶不按规定放置使孕产妇在取放时易发生意外等。所有这些设施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都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②医院环境卫生学方面的因素:基层医院三通道设置不合理,院感防范措施不力,消毒隔离不严,探视制度执行不严格,导致患者院内交叉感染机会增加,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⑴护理管理方面:基层护理人员编制普遍不足,未按《江苏省护理管理规范》的要求配备护理人员,排班不合理。产科特点是患者周转快,工作量大,工作繁琐,护理人员缺编,导致新生儿观察和护理不到位,成为护理差错和事故发生的诱因。⑵护理人员素质方面:①少数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巡视病房不及时,不能及时发现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异常情况;产程观察不细心,易造成急产;产后不认真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易造成产后大出血。另外还有新生儿识别带系错,性别填写正确等。②部分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理念落后。对患者缺乏同情心,说话语气生硬,缺乏耐心。不重视患者主诉及家属意见,沟通缺乏技巧,讲话不注意分寸,回答问题冷漠简单,不能感受患者的痛苦,大声呵斥,从而导致原本就很紧张的产妇更加紧张,恐惧,而发生异常情况。⑶护理人员技能方面:基层医院受医疗条件,助产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临床经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易导致在产前,产时,产后对产科以外的并发症不够重视,观察不到位以致产生严重后果。在紧急事件发生时,如: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窒息抢救等过程中,因技术不熟练,心理素质差,对常用诊疗设备及仪器性能不熟,在慌乱中出现差错而引发纠纷。⑷护理人员沟通技巧方面:产妇的产程观察是连续动态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在各项检查,治疗和处理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理解和配合。如果沟通的方式不正确或未及时沟通,都会随时引发医疗纠纷。⑸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方面: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忽视患者的权益、不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如:书写不及时,记录不认真、不准确,随意涂改,医护记录不相符。另外,随意透露产妇及新生儿的信息。不注意产妇的生命健康权、知情权、隐私权。
患者及家属方面的因素:①患者及家属文化素质高低不一,缺乏育儿相关知识,对新生儿护理不当,易发生新生儿呛奶、窒息、烫伤等意外事故。②患者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且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擅自外出,对治疗不配合。基层医院很多患者是外来务工人员,常有未婚产子故而导致遗弃婴儿等违法事件的发生。③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认识不足,对产程中的风险没有认知,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知识不对等,从而造成误解,引发纠纷。
防范对策
完善医院产科病房建设及安全管理制度,改善医疗设施:爱婴病区装上安全门,配置电子监控,及时发现安全缺陷和漏洞;走廊安装扶手,卫生间放置防滑垫并安装呼叫系统。注意细节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探视制度、新生儿交接班制度、告知制度、抢救制度等,并签字为证。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和产科的工作特点合理排班,可以采取弹性排班,并注意新老搭配,使人尽其职。避免超负荷工作,从管理上杜绝安全隐患。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产房及爱婴病房环境消毒严格按要求执行,接触新生儿的每一项操作前后,都必须用流动水按六部洗手法洗手。对于有传染性的母婴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医德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等;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加强责任心教育,定期召开科务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分析讨论,提高每位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风险意识,确保护理安全。
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理念,规范护士的服务行为:在工作中做到有爱心、热心、细心、耐心,不因工作繁忙而急躁,真诚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与帮助。
提高沟通水平与技巧,消除沟通不善造成的隐患: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技巧,耐心诚恳地回答孕产妇及家属的问题,取得患者的信任,解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产科护士除需要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级护理人员分层次进行专科知识、急救技能以及急救仪器操作规程的培训、考核,重点培训、考核产科危重患者(如新生儿复苏、产后大出血等)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以达到锻炼、提高护理队伍的急救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并通过继续教育、进修等形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培养新理念。
加强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母婴保健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护理工作职责和法律责任,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认真书写护理文件。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尊重患者的健康权、知情权和隐私权,不泄漏、不议论患者的个人隐私。
通过孕妇学校及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在产前,产时,产后进行知识宣教。指导正确护理新生儿,做好安全教育,避免新生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做每项治疗,操作前应给孕产妇及家属讲清目的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和意外事件。
基层产科病房应根据自身医院特点,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以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将风险最小化,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维护患者及自身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何利琴.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55-56.
心房颤动属于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是心房颤动威胁性最高的一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群体较为多发,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病房颤的抗凝疗效与安全性,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详细内容如下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通过心电图和相关检查予以确诊。把62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1例患者。对照组3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2.3±3.4)岁;观察组3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64~86岁,平均年龄(73.5±4.2)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予以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对照组31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每天顿服75mg阿司匹林片,用药量按照患者凝血酶时间予以增减,每隔一周调整一次用药量。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治疗前对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检测,首次剂量为1.5mg/d,按照INR值对华法林用量进行调节,一个调节单位是0.5mg,持续服用,平均用量大约是(2.6±1.1)mg。用药后每隔三天要检测患者的INR,如果出现异常则对INR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予以核查。
(三)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外周动脉栓塞、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死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出血事件的情况。
(四)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各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借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计数资料使用率(%)显示,计量资料使用平均值±标准差(x±s)显示,组间率对比使用x2或是t检验;P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31例患者终点事件总发生率是6.46%,对照组31例患者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是29.03%,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x2=5.415,P=0.020),具有统计学差异。详细分析见表1。
(二)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对比
观察组3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出血现象,均是轻微出血,出血发生率是6.46%,其中口腔黏膜出血1例,鼻粘膜出血1例。对照组31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出血发生率是3.23%。组间出血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老年非瓣膜房病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脑卒中与脑梗塞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房颤,患者心律失常,导致心房收缩作用减弱,血液积聚在右心房,就有可能出现血栓或是中风。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是进行抗凝治疗,利用抗凝药物将血液稀释,保证心房波动平稳,维持正常功能。有效的抗凝治疗不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致残和致死率。
阿司匹林与华法林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抗凝药物,有众多临床研究证实,其治疗非瓣膜病房颤具有显著疗效。华法林属于香豆素类抗凝剂之一,属于间接生效的抗凝药物,自身并没有抗凝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维生素K产生抑制,不让其参与肝脏内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实现抗凝效果。该药物相比于普通的阿司匹林,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抗凝效果要更为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终点事件总发生率是6.46%,对照组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是29.03%,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x2=5.415,P=0.020);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能够明显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但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给予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只能预防并发症以及控制症状,而无法治愈房颤,通常需要长时间用药,从而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肝脏功能,所以治疗时必须准确调整抗凝强度。
综上所述,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但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准确调整抗凝强度,来加强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孕妇的妊娠与生产过程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产科病房的护理安全隐患也十分多[1]。因此,对安全隐患的预防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产妇的各项临床资料,按照风险防范前后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与满意度。防范措施实施前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产妇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31.0±1.5)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5例。防范措施实施后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产妇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30.1±2.2)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9例。两组产妇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比较意义。
1.2 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1.2.1 产妇与产妇家属 通常产科的产妇以初产妇居多,一方面,产妇的分娩、哺乳、育儿方面的知识匮乏,在此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易对自身和新生儿造成伤害,再加上产妇在分娩前后一般会有短时间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得产妇的激素分泌水平不稳定、神经系统功能不佳,以及重视程度不够,可能引起更严重的事故。
同时产妇分娩前后的身体情况变化快,如产妇家属不遵医嘱,擅自或强行离院[2],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1.2.2 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是产妇分娩过程及分娩前后的基础工作承担者,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与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临床护理中的安全性。
新生儿接生、护理过程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对工作不重视,不能及时发现新生儿或者产妇的异常情况以致产妇婴儿无法得到妥善治疗,可能对他们造成不可逆伤害。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否合格直接影响产科的安全。如产中助产士的接产手法、产后新生儿的处理(包括脐部处理、沐浴、穿衣)等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产妇与新生儿的产伤。
产程图、产程观察表、分娩记录单、新生儿出生记录单等如不能做到准确记录,就失去了意义[3]。如产妇婴儿受到伤害,无法判断问题根源,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1.3 防范措施 根据产科的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增强法律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文件[4],严格做好各类文书、表格记录工作,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法律意识,维护双方权益。
加强护患沟通。积极与产妇及家属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向产妇普及分娩、哺乳知识,帮助产妇解决问题,与其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医患关系。
转变服务理念,增强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做到细心、耐心、热心、有爱心,严格遵守产科病房的操作规程,认真履行职责。
提高业务水平。护理人员要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护理过程中有疑难困惑的时候虚心向有经验的护理人员请教。科室为护理人员提供定期培训与学习机会,鼓励护理人员自学或接受继续教育,提高科室整体的业务水平。
2 结 果
将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两组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分(百分制)与满意度进行比较,发现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产妇在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比较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孕产妇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5]。产科病房作为高风险因素聚集地,使得其出现护患纠纷的概率较其他科室更大。大多数人对妊娠和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和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一旦出现危险,产妇及其家属不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所以加强对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与控制十分重要。
做好产科病房的安全隐患预防与控制,探索出有效的规范措施,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宦小玲.基层医院产科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0):292-293.
[2] 魏晓芳.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12,7(36):266-267.
急诊科的患者病情危急,急危重症患者往往需要在急诊科接受急救、复苏等早期处理后再转运到其余科室、病房或手术室,若得不到有效的安全护理,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1]。本次研究就53例急危重症转运途中采用针对性安全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1月进行转运的急危重症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为经急诊处理后送往专科治疗。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在34~67岁,平均(48.5±12.3)岁,其中心血管疾病32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颅脑损伤疾病10例。对照组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在31~65岁,平均(46.9±12.7)岁,其中心血管疾病27例,呼吸系统疾病9例,颅脑损伤疾病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转运途中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安全护理措施,先结合临床经验分析急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措施。
安全隐患分析:①转运前未做好对患者全身状况的评估。急诊科工作繁忙,护理工作繁重,医护人员急于将患者送往专科治疗,不少患者病情尚不稳定时就急于转运。②转运途中的急救条件限制。由于转运的患者涉及到各个科室,病情严重且病种多样,患者在转运途中随时可能出现病情严重情况,即使按照要求配备急救物品,但是在转运途中也很难对患者进行急救,控制病情,如:转运途中光线差,静脉穿刺失败率高[2]。③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转运途中护理人员对于病情观察能力不强、抢救搬运技术问题等均可能导致转运失败。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途中若出现病情变化,而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的,如:穿刺部位出现液体外渗、心跳突然加快、管道脱落等,若未能及时发现将会延误最佳抢救时机,危及患者生命。抢救搬运技术不熟练、搬运措施不当也会引起转运失败,如:对于骨折患者未采用硬板床,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未将其头部偏向一侧等,这些问题都会加剧患者的病情。④转运制度不完善问题。转运时若急诊科医护人员未与接收科室医护人员协调妥当,接收科室未及时准备好床单位、监护设备等,当患者转到时无法及时接受治疗和监护就会影响病情。
针对性安全护理措施:①转运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首先对威胁到患者生命的首要问题做出评估,例如:患者意识是否清醒、气道是否通畅、是否能自主呼吸等,然后采取针对性急救措施稳定患者病情,初步抢救成功后对患者进行全身身体状况的评估,例如:骨折患者的包扎固定是否良好,待能转运后立即转运,并以详细的身体状况信息确保转运途中的高效监测护理,确保安全转运。②重视急救物品的管理。严格按照要求做到转运途中急救物品的齐全,并定点放置由专人管理,使用后立即补充,确保急救物品处于齐全状态。同时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增加针对性急救物品,例如:便携式呼吸机、氧气、气管插管、手电筒等[3]。③加强对急救搬运技术的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急救搬运技术的专题培训课程,并逐步在科室内形成惯例,定期开展内部培训,如:以小组形式进行竞赛,确保每个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搬运技术,能熟练使用各种急救设备,懂得不同患者的转运途中的现场急救措施,掌握不同患者转运时的注意事项等,将患者成功的转运到接收科室。④完善转运制度。在转运前10 min与接收科室打电话汇报需要转运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需要准备的床单位、监护设备等,让接收科室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患者成功转运到专科科室后,转运人员与专科科室护士一起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并将患者病情、用药情况、检查项目、配备血量、进出液体量等信息做好交接班,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单上填写清楚,一式两份,交由双方科室签名后与患者病历一起保存。⑤实行PDCA转运质量管理方式,急诊科每月就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大家一起分析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分析目前的转运模式中各个方面存在的漏洞,并就具体的转运病例进行针对性研究探讨,逐步改进转运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转运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转运途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
1.4数据处理 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转运途中出现4例意外事件,均及时发现,得到针对性处理,未耽误最佳抢救时机,发生率为7.55%;对照组出现10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2.22%;经卡方检验,P
观察组出现1例医疗纠纷,发生率为1.89%;对照组出现4例医疗纠纷,发生率为8.89%,经统计学分析,P
3讨论
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是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好、更专业的监测、治疗和护理,不是简单的患者转运过程,转运中的急救能力也十分重要,其直接关系到转运的成功与否。做好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有助于让患者在转运全程得到最好的监测和护理,避免意外事件发生,在成功转运到专科科室后立即得到最好的治疗,并且以完整的交接信息使得专科医护人员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并立即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4,5]。
本研究通过加强对转运前的全身性病情评估,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转运,有效避免转运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意外事件;通过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和对搬运急救技术的培训,全面提高急诊科转运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时俱进的学习新知识,消除转运中的安全隐患;通过完善的转运制度使患者一到专科病房立即接受最佳治疗、监测、护理;通过PDCA循环不断改进转运模式,确保转运安全。结果显示:采用针对性安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转运途中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综上,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采取针对性安全护理十分必要,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月娇,张梅青,高龙海,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6):63-65.
[2]琚金梅,陈兰,王芬,等.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途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7):1177-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