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幼儿园见习工作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首先老师执教的托班活动《甜甜的草莓》,以木偶剧的方式让孩子感受与别人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鼓励幼儿愿意与他人分享。这个活动很生动的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把老师想给孩子的那种分享意识潜移默化的适当的点播给了孩子们,整个活动很有趣,故事也很可爱很适合托班儿童的接受能力很好的完成了基本目标。但这对托班孩子是否真的就学会分享不画上等于号。只是让孩子有这样一种分享意识存在。所以这个影子便很好的把这次见习活动带到下一个环节。。。
通过活动的现场观摩,让家长近距离的贴近孩子的幼儿园生活,让他们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交流达到帮助孩子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更好发展的方式。在家长沙龙环节中家长收获到了很多!虽然每个家长都知道要有分享的概念,但往往因为社会家庭对孩子的极大爱待使一些分享意识淡化,从这样的活动中可以让家长们加深对这个观念的重视。以便更好的培养帮助孩子们成长。家长之间的互相交流更可以让一些好的教育方式理念得到肯定,相互吸取经验从学校和别的家庭中得到一些好的实践方法。这样在幼儿园里的沙龙活动更可以让家长在活动中更了解孩子与老师。使这三维得到更好的统一和接触。让家长有教育的概念教育能力也得到提高~
班级是幼儿园实施保教任务的小集体。对幼儿来说,班级是具体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班级内进行的,因此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作为一名带班教师,如何有效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我们天天在面对、又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能组织好孩子的教育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孩子一片充满爱的天空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爱应该作为前提。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独立生活能力缺乏,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加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都要求自己尽快地熟悉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等,同时用真诚的爱心、恰当地运用表情、动作、语言去感染孩子。对于小、中、大三个层次班的幼儿在方法上有所不同,比如对小班幼儿,适宜多用肢体语言,如摸一摸、抱一抱、拉拉手等来传达爱意,让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关心,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一种安全感、亲切感。到了中、大班,则适宜多用表情、语言去感染孩子,一句真心赞美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幼儿感受到你的爱。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使教育能够更加顺利有效地展开。
二、角色转换,人人参与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在传统观念中班级管理者是管理整个班集体的权威,班级的一切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活动规则都是班级管理者一个人制订,配班老师、孩子及家长只能听从安排,被动地配合开展活动。目前,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级管理时教师必须由权威观念向服务观念转换。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由权威的前台走向服务的后台。让孩子、家长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规划开放自取、丰富有序的教学空间,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实现的,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兴趣,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将活动室布置为多个活动区,如语言区、认知区、角色区、美工区、音乐区等。每个活动区都提供数量充分、种类齐全的玩具及操作材料,其中材料物品的摆放是开放的,学习资源柜架结构可以移动并便于物品分类和幼儿自由观察、取用与学习。提供的学具、材料应有挑战性,符合幼儿兴趣及能力发展,并随课程内容定期更换。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42-01
幼儿是家庭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着家庭的幸福,还影响着国家的日后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就需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便能够更好的引导幼儿的健康发展与全面发展。
一、丰富管理途径,积极开展自我管理与相互管理
在传统的幼儿班级管理中,往往是教师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哪位小朋友不遵守幼儿园规则、哪位小朋友经常欺负其他孩子……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跑来跑去、引导协调、全面负责,一天下来累的喉咙冒烟,第二天还要重复前一天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很难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
其实在我看来,幼儿时期的孩子大多都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也都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只是情绪状态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能够有效的运用当前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善于创新教学模式,丰富管理途径,鼓励幼儿积极开展自我管理与相互管理,将“权力下放”,做到“无为而治”,在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例如教师就要让幼儿自身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惯、行为准则,有效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比如大家都在午睡的时候就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到其他小朋友;在大家玩游戏的时候要积极参与,以便能够玩的更开心;要尊重其他小朋友,不能进行人身攻击、语言攻击等等。然而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当自我约束不起作用的时候,就可以让幼儿之间开展“相互管理”,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轮流做小组长来负责本组成员的学习生活,这样以来大家就可以有效的进行“角色换位”,轮流作为“管理者”来体会管理工作的不容易,作为“管理者”尝到“苦头”的他们自然会慢慢的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逐渐的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在大家相互管理、相互协调的过程中,幼儿对于幼儿园的规定、对于行为准则也会有一个更为科学、全面的认识,也就会更好的提升幼儿的综合认知能力。这对于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灵活运用方法,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认知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管理中,教师“全凭一张口”,基本上事事都要亲力亲为,在增大自身工作压力的同时也让幼儿感觉老师就像一个“老妈子”,什么都要管,自然产生逆反心理,这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小班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经验贫乏、正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阶段中,在幼儿的常规培养过程,需要教师们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便能够丰富幼儿的学习途径,加深幼儿的感知,循序渐进的进行管理内容的渗透与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认知。
例如教师要能够善于借助儿歌的妙用来引导幼儿进行规则的教育。在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时,要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教给孩子,孩子在学会儿歌的同时也记住了相应的规则要求。如在幼儿叠衣服时候,要运用儿歌:“衣服平平摆,关好两扇门,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鞠躬弯下腰。”使幼儿一下子掌握了叠衣服的步骤。又例如在教学红绿灯认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眨眼等一等”来加深幼儿对于交通规则的认识,提升他们的学习认知。总之,对于幼儿园小班的管理,要运用这种琅琅上口的儿歌,不用刻板地说教,这些规则能够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潜移默化地教育着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准则。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运用标记的暗示来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创设形象化的情境来引导幼儿进行直观学习,例如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提示孩子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促进良好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例如,为了帮助孩子掌握“上下楼梯向右行”的规则,在楼梯口贴上箭头标识,幼儿只要看到标识就能够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们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到了靠右行的习惯。
此外教师也要善于借助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身边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直观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培养他们养成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就算是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就要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例如对于比较活跃的幼儿教师就可以表扬他们积极参与活动,以便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提升他们对于自身的要求,实现他们的良性发展。
慢慢发现,孩子们开始接受我喜欢我,这是让我最高兴的一件事了。我才发现,原来对待孩子真的是要非常的用心,给他们多一点的关爱,他们自然就会喜欢你。
1.健全保育管理网络,人人有责。
成立由园长、主管副园长和保健医、保育员组长及保育员组成的保育工作精细化管理小组,研究制订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分层管理,责任到岗的管理体制。园长重点负责研究理念、目标、方针、策略等决策化和思路化管理,为保育工作引领方向。副园长和保健医、保育组长主要负责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和推进,围绕办园理念确立保育工作的目标和具体可行的管理行为,细化为操作性强的流程和细则。保育员主要实行“谁的岗位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从而提高了全员参与管理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了管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创新保育管理制度,规范行为。
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准绳,让制度会说话是保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保证。“以精细化管理”的方法,认真梳理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工作流程,深入分析工作环境,坚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定期组织全体保育员结合工作实际对相关制度进行反思讨论,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哪些是应该抛弃的,哪些是应该创新的,并说明理由。通过集体修订,形成了《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及各环节要求》、《环境卫生制度》、《个人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保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幼儿一日生活制度》、《保育员教研制度》、《保育员月岗位考核细则》等31条保育工作的相关制度和细则,让每个保育员都明白在哪个环节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明确了保育员一日工作各环节的常规要求,形成了每一项工作的质量标准,规范了保育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状态。
二、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以保研活动为平台落实精细化管理
1.组织学习,明确精细化管理的每一个细节。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落实,那么关注过程中的管理细节尤为重要。《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及各环节要求》制定后,如何执行是关键。首先是组织保育员学习领会,让每位保育员都知道各环节自己该干什么、怎样去干。
2.积极研讨,强化精细化服务的意识。
定期组织保育员研讨活动,学习了解幼儿常规的具体行为要求,从幼儿的需求入手,结合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给予幼儿适合的教育指导和精细化的服务。如:经过保育员的研讨,根据幼儿户外活动环节的需求设计了户外活动便携包,内放擦汗毛巾、饮用水、卫生纸、消毒棉签、创可贴等,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时的各种需求,体现了精细化的服务意识。
3.开展技能比赛,优化完善精细化管理细节。
保育工作具体要求中进一步规范了保育员分发饭菜的步骤、擦桌子方法、开窗通风消毒要求、保育员整理床铺的要求等,我定期组织保育员开展专项比赛,由保育员精细化管理小组成员当评委。比如:水果拼盘比赛、消毒餐桌比赛、幼儿个案分析问答、幼儿分饭比赛等,优化日常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追求保育工作高质高效。
三、交流学习,强化评估,促进优质保育工作常态化
1.案例交流,互相借鉴。
我园每月开展一次案例交流活动,通过案例交流对自己和他人的个案做出反思,提高分析、解读幼儿的能力。同时,通过对话交流活动,凝聚每个人的小智慧,形成幼儿园的大智慧。比如:在一次案例交流中,小班保育员介绍的“我为小花浇水”描述了如何通过此互动栏目引导幼儿多喝水并愉快记录取得的良好效果,大家都非常认可,纷纷效仿学习。于是各班出现了“我为小汽车加油”、“我的小花长得壮”等互动栏目,形成了保育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的良性循环,达到了注重个案评估、互相交流的目的。
3、进一步深化学习调研。为深入开展学习调研活动,我园学习实践领导小组成员Xx书记、园长Xx结合分管工作和本园实际,撰写二份有思想、有质量、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并发动党员和教师代表也积极参与。大家对自己分管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理性思考,确定了有价值的调研题目,并细致地调查采集相关数据资料,认真组稿。
4、开展广泛征求意见活动。为分析检查制约我园科学发展存在的不利因素和薄弱环节,认真查找领导班子、班级教育教学工作、后勤服务以及幼儿园的管理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学习实践领导小组以问卷形式分别向教师和全体家长发放了意见征求表,并认真进行了回收和意见梳理汇总。另外,还以多层次的交心谈心、座谈形式广泛征求意见。
5、召开了党支部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在召开党支部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前,园班子成员认真对照群众给班子个人和集体所提的意见,写好个人分析检查材料,做好充分准备。12月18日上午召开了区直机关幼儿园党支部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邀请了区委人大政协委员来园作指导,并请了后勤代表和教师代表、无党派人士听会。领导班子逐个发言,对自己在思想、作风、自身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深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位党员认真对照自己的实际工作与思想动态,剖析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制定了明确的整改措施,大家还本着真诚帮助的原则,进行了相互批评与指正。会上,党员们畅所欲言,敢于直面问题、承认不足,不怕揭丑亮短,深入地交心谈心,会议开展得非常深入扎实。
见习生回学校后普遍反映,在见习期间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帮助主班教师抄写教案或工作日志;工作之二是帮助教师进行环境设计中的剪纸制作、折叠、粘贴等,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并一无所获;工作之三是帮助幼儿园进行洗刷桌子和椅子等简单的清洁工作。见习生带着在幼儿园工作就是不停地抄教案、做保洁的印象回到学校,见习不仅没能帮助学生,反而害了学生。
1.2见习制度严重缺失
见习生在见习时会带着学校设计的见习报告走进幼儿园,但是由于见习报告设计脱离企业实际、制度无人监管、见习结果与学生学业和就业完全脱节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园的教师和见习生都没能重视和珍惜见习机会。个别带班教师甚至利用学生见习期间满足私欲,让学生从事完全与见习无关的工作,造成人才和时间的浪费。
1.3见习时间短
本校见习为一周时间,幼儿园因企业管理和行业特点,无法在见习之初就让年轻没有经验的见习生直接深入一线工作,而学生刚刚熟悉了工作环境就到了返校的日期。学生普遍反映刚要摸到一点儿门路,见习期却结束了,很遗憾。
2校企合作之中职院校在见习期的建设建议
针对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学校首先要对见习制度进行整改。培养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在一定的的职业环境中形成的对职业的认识、理解、情感和态度,是职业人从事自己职业的一种自主自觉的认识。中职学生年龄在16~18周岁,本身就处于青春期,尚未成熟,对角色的理解和就业的前景尚未认知。为了让学生尽快通过职业定向阶段,进入准幼教工作者的学习状态,建议每学期让学生到市级示范幼儿园或优秀的私立幼儿园见习两周时间,请企业安排优秀骨干教师以讲座或演讲的形式,用他们自身的优秀业绩来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向往。见习时要按照见习计划确定每日见习内容,将每个学生分配到班级,由班级的主班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行业规范、家园合作、幼小衔接等相关职业要求,培养职业意识。
减少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大连市公办幼儿园目前使用的是《探究式B版教材》,涵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并将五大领域系统融合,目的是让幼儿在3~6岁发展关键时期,无论从身体发育,还是智力发育、情感发育,都得到合理发展。在校期间学校会安排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理论课课时,但学生往往因为内容枯燥而兴趣索然。甚至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只要能唱会跳,基本上不用学教育学原理等纯理论课程。为了加强中职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应该从企业要求出发,将工作内容及时引进到学校课堂里。幼儿园课程课程设计与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参照B版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学生利用资料包并进行活动准备。在实训周中,学校要求幼儿园必须安排有专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看课、听课、讲课、评课的时间。教师讲课是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的发挥和融合过程,这是形成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基础。学生在见习时找到自己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漏洞,回到学校课堂才会重视理论知识。
为企业提供财务保障及人才储备每一学期,学校会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配到幼儿园见习两周,势必会给幼儿园的工作和日常管理来带压力和负担。尤其对一线的班主任无疑加重额外负担,因此,幼儿园教师对见习生进行管理时难免出现精力不足或不负责任的现象。因此,学校应该为企业支付经费和课时费,确保见习的有效开展。同时,见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还可以作为幼儿园的人才储备,在毕业实习分配时优先选择校企合作期间大力支持并培养见习生的幼儿园,激励幼儿园为学校见习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与企业合作,加强交流在学生见习期间,学校应组织因为见习周而停课的教师集体到幼儿园参观学习,有条件者可以在见习的企业驻点调研。这不仅是发挥对学生的监督作用,也让中职院校的教师深入企业,成为理论性实践者。中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幼儿园教师免费授课,给他们带去最前沿的政策和理论;同时听取幼儿园教师对见习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学校的授课方式和内容,打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未来幼儿园教师。学校只有和企业经常往来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3校企合作之企业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学生想要通过见习积累经验、感悟未来职场的工作内容和氛围,与幼儿园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加强实习指导教育实习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学生置于实际工作环境中,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实现学生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技能的实践教学方式。幼儿园的主要岗位就是教师和保育员,见习的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不相同。幼儿园应该从学生成长的角度,为学生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详细系统地为见习学生介绍“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与教师岗位职责”“幼儿园环境概述”“3~6岁幼儿发展指南在园实践效果”“幼儿园与家长、小朋友的沟通技巧”等辅导工作,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避免学生在见习期间盲目、被动地适应环境。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考核工作考核是学生的动力,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考核是否严格规范决定了学生应该学什么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只有考核标准与培养目标达成一致,才能保证学生见习的效果,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考核时要本着实事求是、严格的原则。尤其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求见习学生必须完整地进行一次活动设计与实践,由指导教师为见习教师打分、评价的标准包括:活动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活动过程是否思路清晰、时间安排合理,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有感染力,等等。
为见习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形象幼儿园指导教师是学生见习期间接触最多的人,也是见习生未来工作的楷模。不仅代表企业的形象,更是行业的标杆。因此,在学生见习周期间,一线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端庄大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观念,传递正能量,让实习生心中充满爱,充满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德高为范、技高为师,指导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见习的学生,耐心细致地为学生介绍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爱护见习学生对本行业的热情。
中图分类号:G7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48-03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可见,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教结合”是幼儿园工作的基本原则与灵魂。为使保教更好地融合,许多发达国家在幼儿园未设保育员岗位,而是让教师轮流负责保育工作。目前我国有一些地区的一些幼儿园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三教制”保育模式,即各班不设保育员,由所配备的三名教师共同承担本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也称“三教共育”或“三教共保”。这对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对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保育实践的能力。这些技能的学习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结合幼儿园保育见习和实习,让学生深入幼儿园班级,在观察、实践中反思、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保教结合的意识,掌握保育和教育的技能技巧,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实习现状
自2005年起,我校创新性地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一见二实三顶岗”实践教学模式。把“一见二实三顶岗”的实践教学模式具化到学前教育专业,即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在幼儿园见习,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为期八周的中期实习,三年级第二学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所谓一年级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见习即每周安排每个班级有四节课在幼儿园进行授课,这四节课一般由任课教师上两节课,留下两节课给学生观察,完成见习手册相关内容。学生见习主要安排在我校附属的两所幼儿园进行。但是,自2009年开始,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导致班级数增加,附属的两所幼儿园无法安排学生正常见习。虽然笔者和其他老师努力提出建议希望能在一年级下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保育见习,但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合作的幼儿园无法安排。二年级第二学期会进行为期八周的中期实习,实质主要是进行教学实习,对学生的保育能力不进行考核。到了三年级下学期为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很多学生到了幼儿园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直接承担了配班教师的角色,甚至承担主班教师的角色,文章中称呼她们为新手教师。
三、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保育见习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的保育见习参考资料。纵观目前我国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实践,还没有比较规范的保育见习计划和内容可供我们参考。我校学前专业学生一年级见习计划主要是完成教研室印制的见习手册,见习手册内容涉及对教师和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的记录、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观察记录、对特殊儿童的观察记录、家访记录等等。这个见习手册并不是专门的保育见习手册,内容繁杂。笔者作为学前卫生学任课教师,也会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见习内容主要是根据其他院校保育见习的计划,再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修订而成的。
2.见习内容和要求不够全面具体。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内容往往只涉及观察见习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及各项教育活动,并做相应的记录,但是对于比如“来园”、“离园”、“盥洗”、“饮食”、“睡眠”“户外活动”、“教学活动”等环节的保育工作要求不全面具体。
3.见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我校施行“一见二实三顶岗”实践教学模式,安排学生第一学年进行见习,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这样的安排也直接导致无法安排专门的学前教育保育见习时间。作为任课教师,如果安排学生观察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保育员和教师的一日工作情况要见缝插针,时间过于散乱,学生很难观察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状况,对保育员全天的工作也很难有机会实践。近年来由于学前专业招生人数激增,幼儿园不愿接纳大批学生见习,这也导致学生见习难以安排,实践学习时间减少。多年以来,我院《学前卫生学》的课程教学都是由笔者一人承担。由于教学班级数多,无论是在校对学生实训的指导还是下幼儿园对学生见习情况的了解,仅靠学科教师一人难以做到全面、深入、细致,这也使很多学生的保育实践浮于表面。
4.学生能力有限。一年级的学生首次下幼儿园见习,由于学生还没有开始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素养缺乏,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有限。在保育见习中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只是更多地停留在观察、分析的层面上,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太少;结合卫生学课程到幼儿园实践的机会有限,并且实践操作的面太窄、内容不够全面。比如在见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幼儿流鼻血吓得手足无措;有的学生帮忙喂药,因为对幼儿不熟悉,错把另外一个幼儿当成要吃药的幼儿,所幸药物没有给幼儿造成什么影响。
5.幼儿园指导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因为学生的各方面实践能力有限,也导致了有些指导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在幼儿园的保育见习过程中,很多指导老师只是让学生做去食堂领饭菜、帮幼儿穿衣服梳头发等工作,不敢放手让学生负责幼儿的一日生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的实践能力弱导致幼儿园不敢放手让学生完成保育工作,而幼儿园不敢让学生负责保育工作又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导致老师没有办法具体指导学生见习实践。因此,保教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薄弱一直是我们毕业生的软肋。
四、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保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在教育实习或新上岗时,保育实践中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保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保教并重原则能否在幼儿园工作中得到切实贯彻落实的前提是教师是否真正树立起保教并重观念。通过实习观察,笔者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意识淡薄,认为教育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至于保育工作,也只是帮忙领饭、给幼儿盛饭、给幼儿梳头发等。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幼儿园老师只要把幼儿教育好就行了,而保育则是保育员的任务。所以在校期间他们比较重视对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对卫生保育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2.保教分离。学前教育大专生在教育实习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明确保育和教育的结合点在哪儿,保育和教育严重脱节,重教轻保,保中无教。学前期是幼儿各种习惯、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时时、处处是教育”,凡是接触幼儿的所有成员尤其是保教人员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学生认为保育工作主要由保育员阿姨来完成,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教学工作。其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工作职责划分中明确提出了保教结合的原则,教师要“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而保育员要“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其中保育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侧重“卫生消毒”变为侧重“配班参数”;由侧重“保”到注重“育”。这些变化都需要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保育员的角色要有重新认识,树立保教合一的观念。
3.保育技能欠缺。在学生或新教师进行保育时一个突出问题是保育技能不足,如很多新老师只在乎“上课”,而忽略了许多生活环节的保育工作;欠缺诸如食具消毒、被褥拆洗、内务整理等基本的保育工作技巧。不够关注孩子一天身体的变化,对孩子的一些疾病迹象没有预见性;遇到意外伤害,不能进行简单的处理;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的调节,有的甚至还在有意无意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等。
五、提高学生保育能力的途径
为了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对幼儿园不熟悉,实习过程中上手不快,思想上存在“重教轻保”等弊端,我们需要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加保育见实习的时间,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保育能力。
1.转变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在课堂上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特定的、模拟的情景场合中,让学生去模仿提炼,学会综合分析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提高临场应变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2)在课堂上通过采用录像教学法,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到幼儿园中将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拍摄下来,并穿插一些幼儿常出现的保育问题,让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分析讨论。通过研讨,学生能增强对保育工作的感性认识,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现场教学法。为了增强理论讲授的实效性,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和考察,验证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并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的保育工作中去。如,“幼儿健康检查”一节的内容,在讲解了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以后,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协助保健教师进行晨间检查;“托幼机构的设备卫生”一节,我们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考察、参观,实际感受托幼机构设备卫生的重要性和应注意问题,并在见习的基础上对所见所闻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现象教学,增加了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2.科学合理安排保育见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分析表。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接触和学习保育工作,需要设计多次保育见实习,将理论知识学习与能力实践紧密结合。在课程学习期间,一方面利用各种教学法见实习机会,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观察表或主题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下幼儿园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将常见保育问题或一些难题及时反馈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前卫生学》课程真正做到指导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专门安排1~2周保育见实习,让学生带着某一保育现象或保育问题到幼儿园与幼儿教师或保育员探索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者调查分析报告,提升保育调研能力。最后在毕业前夕集中顶岗进行保教实习1个月,学生真正以保教人员的身份开展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强化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各项保教技能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在学生下幼儿园保育见习期间,除专业课教师进行实地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由于目前大多数大专生是独生子女,本身的自理能力就不强,到幼儿园后,对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无从下手,这就更需要老师、保育员手把手地教,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学校创设相应的保育实训室,让学生在《学前卫生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充分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学生毕业教育实习中要加强保育实习的分量,使配班的学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非形同虚设;学校能根据学前卫生学教学的需要,多安排学生下幼儿园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教育见习是职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学生零距离接触幼儿园,形成对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的第一印象,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及训练实践技能的契机。本人组织学前教育学生到各个幼儿园见习,以个别和集体的形式与见习生、幼儿园管理者、指导老师、见习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在见习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指导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见习的目的性不强;见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等。并在此提出一些解决的策略。
一、教育见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缺乏指导教师的有效引导
在访谈中了解到,有的同学反映被分到幼儿园某班之后,老师就很少指导,尤其是对于男生。觉得男生是本科生以后会进国办园,看不起民办幼儿教师的身份及大中专的学历,从而产生心理隔阂,在实际交往和互动中不自觉地产生抵触心理。加之,见习学生不主动询问或请教指导老师,且幼儿老师要组织和照顾幼儿的一日生活比较繁忙,疏忽对见习生的指导。
(二)学生对教育见习认识不清
与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见习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有些同学认为见习仅是院系布置的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按时来按时回就行。有人认为见习只是在某个学期院系集体组织下进行,其他时间不用见习。也有人这样看待见习,见习就是完全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自己不主动争取锻炼的机会,于是便成了一个没有主动融入这个班级的旁观者。也有的同学反映,见习的确让大家见识了幼儿园教师的多才多艺,同时也反衬出自己的五项技能和组织活动能力的薄弱,滋生出自卑感。受前面经历过见习、实习与支教过的同学的影响,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见习不如实习支教重要。
(三)见习时间安排不合理
文科师范生认为教育见习学校安排的不合理或有限、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师范生的要求。主要反映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见习时机安排不恰当。许多学生见习后反映,他们去幼儿园见习,真正学习和观摩的时间并不多,因为学校安排的见习时间正遇上幼儿园忙碌的时期。以往见习都是安排在12月前后,此阶段幼儿园正进入年末的总结评估阶段,处在忙碌期的幼儿老师们忙于准备年终总结汇报和迎接各种考核,忙于组织孩子们编排和训练元旦节目,幼儿园管理者则忙于准备接受上级教育部门领导的检查工作及年终的工作汇总工作,因此无暇顾及对见习学生的指导和培训。
其次,见习时间太短。学前教育专业集体教育见习只在大二和大三各安排一次,大一和大四不安排集体见习。且每次见习从周一到周五,学生只能对自己未来可能工作的环境――幼儿园,及自己未来可能担任的角色――幼儿教师有粗略的了解和体验。
(四)教育见结工作有待改进
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见习生普遍反映的另一个问题是,较重视教育见习前的宣传和要求,忽视对教育见习的有效评估及总结。学生普遍在教育见习前期待很多,比如,以前都是在课堂中零星地接触到一些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终于有机会亲自进入幼儿园感受和体验真实的幼儿教育。但是教育见习以后感觉并没有太多的收获,有的甚至只看到当幼儿园老师的负面,看不到其积极的一面。见结的主要以学校指导教师个人组织的报告会的形式进行,缺乏集体形式多种性的汇报总结活动。学生的见结也只是上交,并没有针对见习中的一些情况作进一步的调查和个别访谈。
二、提高学前教育本科生教育见习的对策
(一)建立院系与上级主管部门及幼儿园的合作关系
高师和实习基地学校之间的双向互动不仅加强了双方的了解和沟通,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而且还促进了双方的共同进步。因此,应努力建立院系与幼儿园之间的广泛、长期而稳定的联系,建立起平等互利、互帮互助、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关系。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院系主动邀请当地主管幼教的部门负责人,幼儿园园长及骨干幼儿教师以座谈会的形式共同协商讨论。在学前教育课题申报、中期检查及结题方面,及近期出台的一些新的学前教育相关文件的学习方面,院系可以以讲座、专项培训等多种形式为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输送新鲜的知识和信息及提供理论和技术上支持与保障。针对教育见习这一部分,建议可以以协议的方式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义务。
(二)完善教育见习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见习
遇到学生正确看待教育见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调动其参与见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让学生明确教育见习的重要性。其次,让学生明确教育见习的内容,包括观察幼儿教师在来园接待,一日生活活动、自由活动及离园等各个环节如何组织和开展的,并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组织一些游戏或活动。第三,明确见习的方式可以是多元的、灵活的,除了学校组织的集体见习外,自己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分散见习。
第二,明确指导教师的权责
将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以文本的形式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加入教育见习的相关制度中。幼儿园指导教师的职责与义务着重落在实践上对见习生的引导,比如引导学生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与常规,五大领域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幼儿老师所具备的基本才艺与技能。院系专业指导教师的职责与义务重点是培训学前教育学生记录并观察教育见习的内容并进行反思,每天与学生交流并检查布置的见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解疑答惑。
第三,适宜地安排并延长见习时间
建议将教育见习常态化,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即在大学四年每学期都开展教育见习活动。见习的时间尽量避开幼儿园忙碌的时期。比如可以在开学的第三个星期组织和开展见习工作,那时开学迎接新生工作刚结束,正式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步入正轨的时候安排见习的时机最佳。除了集体的教育见习外,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分散见习,多利用空闲时间去幼儿园观摩学习。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学生不但要掌握广泛的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还要熟练应用各种幼儿园实用技能,因此,学生除了在校内进行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外,还要走出课堂,深入一线幼儿园教学单位,进一步获得真实教育情境中的实践经验,才能具备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职前素质。而见习与实习恰恰是学生获得基本职前素质的必备途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单位,所开展的见习与实习工作是否有效呢?这直接决定了高校学前教育师范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见习与实习工作加以反思,是十分必要的。[1]
见习与实习工作有效性的内涵
有效性是指人们完成某件事情并达成预期的结果,与之相反的就是“无效性”。有效性也被称为“效能性”,反映的是所要达成的积极的或肯定结果的实现程度[2]。如果进行了某项活动,得到的结果与个人需要或社会期待相吻合,那么就是有效的,如果付出了一定的投入,却未得到预期的结果,那么这项活动就是无效的。因此有效与无效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所得结果与期望值相差较大,即是“低效”的,也通常会被认为是无效的。而做任何事情,人们通常都希望在合理的付出后,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即实现活动的“高效性”。这是人们在进行任何活动时的基本价值诉求。
见习与实习工作的有效性,就是指当学校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见习与实习活动后,学生积极参与了该项活动,并获得了应有的学习经验,学生素质得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得以保证,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人才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这说明见习与实习工作是有效的。当然,这种有效性不仅体现在短期内,更多的是长期性的体现,如,学生入职后的工作表现等。
可见,见习与实习工作不仅要开展,还要富有成效地开展。不仅要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要有利于高校的社会声誉,这项工作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当减少“低效”的见习与实习活动,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见习与实习工作的“高效性”。
影响学前教育师范生见习与实习工作有效性的因素
1.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师范类本科生在参与正式的见习与实习活动之前,都会在学校接受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而专业课程设置可分为理论课、技能课、实践课等不同的类型。学前教育专业除了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含实践环节)等基本理论课程,以及琴法、舞蹈、美术等技能课程之外,还要进行试讲、微格教学以及渗透在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课程的学习。而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的关键,合理的实践课程设置,能使学生获得课程设计、语言表达、教学组织、教态等方面的系统训练,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这就为学生进入幼儿园参与见习与实习活动打下了基础。如果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比较扎实,那么其见习与实习效果相应就好,反之亦然[3]。
2.指导教师专业素质是否够高
指导教师分为两类,一是由高校指派的见习与实习带队教师,一般由学前教育专业专职教师担任,负责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二是由实习幼儿园各班委任的指导教师,他们是幼儿园一线教师,负责对来班实习学生进行直接指导。指导教师全程对学生的见习与实习活动进行指导,会对学生下达实践任务、提出要求、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考核评价等。高素质的指导教师认真负责、态度诚恳,会给学生以有效的帮助,对学生形成稳定的实践能力、塑造学生入职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3.学生参与见习与实习的态度是否积极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是见习与实习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他们对待这项活动的态度是怎样的,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积极性高的学生,往往态度端正,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实践任务,并主动求教,积极思考,努力调整自己,力争通过一线实践环节来提升个人能力,取得最大收获。因此,做好见习与实习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这项工作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保证见习与实习工作的有效性。
4.考核评价方式是否科学
考核评价是见习与实习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其方式是否科学合理,能反映出这项工作成效怎样。要想获得真实可靠的结果,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呈现见习与实习的效果,否则可能出现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情况。科学合理的考评方式还可以起到督促的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实践活动,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取得较好的实践成绩。
5.实践基地建设是否完善
实践基地建设是否完善,承接高校实践活动的工作方式是否成熟,园长、教师所持态度如何,各种软硬件设施是否到位,这一系列与实践基地相关的问题,都会对学前师范生参与幼儿园实践活动的态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见习与实习的有效性。成熟的实践基地与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比较重视高校的实践工作,也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指导机制,能够给学生切实的帮助。
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见习与实习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1.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比重,彰显学前教育专业特性
学前教育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学生技能要求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而传统的课程设置是以理论课为主的,学生掌握了广泛的理论知识,但对幼儿园教育实践了解甚少,在见习与实习中往往感到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入职后不能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成长周期”比较长。因此,加大实践课时数和学分,从大一起每年递增见习时间和频率,制定层级性见习任务和内容,进而形成稳固的见习体系,使学生在大四参加实习之前就对幼儿园工作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实习中就不至于产生难以上手的感觉。而对于实习工作,则应增加实习时间,提高实习成绩在学生学年综合考评中的比例,使学生通过实习真正熟悉幼儿教师身份,有足够时间巩固初步形成的实践技能,对实际教学生活有充分的体验。这对提高学生专业认知度,形成稳定的专业态度和素养十分有益[4]。
2.建立全程跟踪指导机制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是提升幼儿园见习与实习工作成效的关键。幼儿园各项工作比较琐碎,除了教学以外,保育工作占有很大比例,学生初步接触幼儿园真实教育情境,难免会产生很多疑问,指导教师应针对学生特点,根据见习和实习任务、内容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一对一的指导,逐步形成本专业指导教师与实习点指导教师联合进行的全程跟踪指导机制[5]。例如,在实习工作开始前,学校指导教师应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开展实习动员工作,帮助学生作好实习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确定实习目标、任务、内容等,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等。实习进行过程中,学校指导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前往幼儿园,观察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及时辅导答疑,每天应开通电子信息交流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提问、讨论、答疑。幼儿园各班指导教师则应从早到晚对学生实习情况跟踪指导,针对具体问题随机展开指导,包括检查教学活动方案、准备教具、教学环节指导、点评教学过程、日常保育工作完成情况等,与此同时,学校指导教师与实习点指导教师要及时交流,互通有无,全面掌握学生动向,形成全面的、科学的、有实效的指导机制。
3.形成高校―实践基地联动管理模式
见习与实习工作要取得实效,做好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而对这一工作进行管理不是单方面所能为之,要形成高校与实践基地联合管理方式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实践活动开始之前,高校应提前与各幼儿园取得联系,商讨见习或实习的具体时间、任务、内容等,幼儿园则根据校方要求并结合本园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互相协调并最终确定相关事宜,达成一致。实践活动进行过程中,双方要保持沟通,在协调中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遇到问题时,双方协商解决。实践活动结束后,要根据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评。采取学校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给学生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结果。
此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完善也不可小视。高校与幼儿园应建立起彼此信任、互帮互助的关系,每年定期召开实践基地工作会议,商讨实践活动相关事宜。各幼儿园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升见习与实习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波、母远珍:《学前教育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遭遇的困难及解决策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第127-129页。
[2]闫莉莉:《论高校师范生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理论观察》2012年第5期,第136-137页。
[3]王冰、于海英、王慧:《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2期,第81-83页。
校内实训是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必备手段。但是由于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教学环境建设与管理上的滞后,常常让实训教学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校内实训通常零散地分布于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并没有制定系统、科学的校内实训实施方案。例如,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的校内实训教学,通常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与美术系的学生共用画室,与音乐系的学生共用琴房、舞蹈教室来完成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只能在其他专业教学的间隙来进行,导致学生的实训实践过于零散,难以对学生的相关技能进行系统化的培养。其次,在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的计划安排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其中“学”与“用”的脱节是最严重的问题。如学前教育专业对英语教材的选择,多是直接使用《大学英语》或《实用英语》教材,没有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特点,在实训环节同样脱离了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现实需求,“学以致用”也就无从谈起。此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数校内实训教学活动是通过模拟教学的形式开展的,虽然模拟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出幼儿园的班级情境,但毕竟与幼儿园的真实教学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上有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开展模拟实训教学时,模拟教学环境的创设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学生模拟实训的现实需要。
2.幼儿园见习不够深入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见习教学需要学生真正进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各项教学与保育工作进行观摩,明确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见习效果。但是由于有的高校同幼儿园沟通与协作的程度不够,所以没有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见习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实践的教学质量。一方面,有的高校在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前,没有同幼儿园的领导进行充分的沟通,也没有安排相应的见习导师,导致学生的见习实践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有效的见习质量保障机制;另一方面,高校对学生的幼儿园见习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见习缺乏足够的时间保障,尤其是当高校安排的见习幼儿园离学校较远时,学生往返幼儿园和学校的过程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见习效果。
3.学生的自主实习缺乏有效的指导
在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当中,有很多实习内容都是需要学生自主到幼儿园实习,在实习内容以及实习计划的安排上都是由学生自己负责,最后提交相应的实习报告即可。但是由于学生在自主实习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没有配备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从而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当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地点之后,班级内学生的实习地点会非常分散,这就给学校派遣教师进行实地指导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学生进入顶岗实习环节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会被幼儿园当成保育员或者配班教师来使用和管理,但是由于专业指导的缺乏,很多学生在实习岗位上仍旧无法全面掌握保教技巧、幼儿管理、师幼沟通等专业知识。其次,很多学生自主选择的见习幼儿园都是民办幼儿园,有时到学校后会直接安排顶岗实习,没有相应的过渡计划和安排,导致很多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幼儿园的顶岗实习环境,严重时甚至会产生职业挫败感,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最后,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常常会面临实习岗位工作单一化的问题,这就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全面的锻炼,进而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系统、复杂的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鉴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高校在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时,不仅要进一步完善校内的实训设施,如幼儿园教学仿真室、钢琴实训室、舞蹈实训室、绘画技能实训室、音乐综合实训室、婴儿教育实训室等,还要积极加强同校外周边幼儿园的沟通与协作,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逐渐建设一批能够适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
2.健全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
针对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的现状,为有效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教师教学的随意性、主观性,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及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学生实践能力和教育技能的培养为评价重点,既要重视校内实训的考核,又要重视校外自主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考核。此外,高校还要重视对学生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指导与管理工作,给学生配备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实训与实习计划,明确实践技能的培养方向。当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进而提高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