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免学费申请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是思想政治教育1202班的赵__,严格说来,写这份申请,我的条件都还不够,因为我的学习在班上并不优秀,但我又想,学习的原因并不纯是自身的原因。至少我还坚持每天上课不旷课,按时上交作业,每天晚上去上自习,我的态度是认真的,我尽了一个学生的本分。又想到如果学费减免,不管可以减多少,对家里的父母来说,都会给他们省下好多活,省好几份心,于是我写下这份申请,不管能否被申请,我想,还是试一试。
我本人来自云南,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均务农。家里没有兄长,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农作物。父母亲都奔六十岁了,父母含辛茹苦把我送到大学,明知读大学会花掉一大笔费用,但孩子读大学的荣耀明显盖过了艰辛体力劳动的疼痛,他们毫不犹豫、义无反顾的送我来到这个梦中的天堂,于是我成了村里第一个上大学的孩子,我的心里很懂得作为一对父母看到自己培养长大的孩子有出息那种心情,我也很高兴能给父母带来这份惊喜和成年礼。
来到武汉这座城市,我的生活费也在见涨。之前父母从我姐夫那里打听到说武汉的消费每月得400块,都显得有些担忧。因此,来到学校,我首先就考虑和打听贷款的事,我的贷款申请书甚至在家里就已写好带了过来。幸好贷款最后妥善解决,学费暂时得以省心。但父母都知道,贷款就是一笔债,不管什么债,都是有期限的,都是要还的,期限一到必须还给国家。因此,尽管我贷款事宜也解决,父母在家却更加不敢放松,一年到头辛苦地筹钱,为了每年能多赚点钱,他们种起了烤烟这种强体力活,本来家里就没有劳动力,谁不想过得清闲,何况都是几十岁的老人了,但实在没办法,爸妈常说:“如果年轻一点,出门打工还有人要,就不用在家里做这些,这样的年纪,是没人要了”,言语伤感而无奈。我把爸妈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记在心里,因为那都与我相关。于是每年暑假,我都没有留在武汉打工,而选择回家。我有我的想法,一来可以陪爸妈,二来可以分担一下重担,越年迈的人,越经不起折腾,我总怕父母因劳累过度而受到伤害,留下什么可怕的后遗。而寒假过年的团聚日子我却放弃了回家而又留在武汉,要么去打工,要么在校内勤工俭学,我总结了一下我做过的活有家教、发单、餐饮、婚庆和校内勤工助学。我能力有限,赚的钱也不多,但有这样的心和行动,我就已经很高兴了。
在生活上,我坚持了多年的俭朴依旧坚持着,从离家住校上初中开始,我在生活上就没有给自己优待过,吃饭只保持在温饱或以上一点水平。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都思想幼稚,唯有好好读书勤俭节约这一点显得自己特别懂事,每次见父母给生活费的那种小心谨慎和饱含殷切都让自己不敢乱花钱,并在学习上始终保持上进的状态。在大学里来,也一样,只求吃饱,不讲色香味俱全;给家里打电话也只用寝室的座机,快上大三了才买了个便宜手机,买“电脑”这种事想都不敢想,与我无关,也不用去想,看到一些被认定为贫困生的同学争着买电脑,觉得很好笑,似乎没有电脑就活不下去了。不管我周围的环境怎么变化,我始终知道我在做什么,我要做什么,我来自这样一个家庭,我该有这样的生活,没有羡慕、没有自卑,真实地过着我的大学生活,有什么困难,克服一下就过去了。为何要去想入非非、绞尽脑汁地去为一些本来很自然的事而费尽心思、心神不宁。
也快到大四了,回顾这三年的大学,在这里依旧要特别感谢学校学院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尤其是一部分经济上的补助,我也会在学习上对自己不放松。本次我权衡了一下我的条件,有意申请( )元的学费减免,还望给位领导、老师和同学审查批准。静候佳音。
我来自贫困乡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收入。由于多年来我和姐姐上学战线拉得太长,家里常年地入不敷出,早已负债累累。为了我们的学业,我父亲在当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贷了款,我也申请了助学贷款。现在我家挣扎着还贷款利息都已耗尽了极大心力。临时解决难题的贷款也早已成了压在父母心头的大山。
多年来,我家的生活状况一直维持在我上初中时的水平,早已简单到了极致,粗茶淡饭,缩衣缩食,朴素成了一张白纸。我家买不起农耕工具,年迈的父母主要是靠肩挑背驮手推的古老方式来耕作。父亲早年罹患乙肝,本需安心调养,但是他怕自己医疗费***过高,就早早地拒绝恢复一切治疗。到现在还把病情拖着。每当他生气或过渡劳累时就会伴着心慌气短,肚子往外胀,脸色发青,面色非常难看。这时,妈妈、姐姐和我就害怕,就哭,但是,父亲并不允许我们这样。
学生减免学杂费申请书1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我叫___,是___专业____班的一名学生。
从进入这个学校那天开始,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时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我来自水城县都格乡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母都是朴实无华的农民,我家中有七口人,祖父母年事已高,父母亲文化浅薄,还有两弟弟正在读高中,由于田地很少,加之天不遂人愿,这两年的.干旱使得农业收入低微,与此同时家里也欠下了一定的债务。我父母都没有工作,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家庭生活条件很差,尤其在我考走进这个学校以后,家里生活情况更加糟糕。为支付我们姐弟三人高昂的学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可是父母含辛茹苦拼命劳作可谓是杯水车薪。
从小在农村的生活赋予我吃苦耐劳,不畏一切艰难险阻的品质,在节假日我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课余时间做家教,派发传单,做促销,寒暑假打工等。经过一年以来的努力,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也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在各个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在学习上;我始终牢记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学习永远是生活的主旋律,我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希望自己能踏上一个新的台阶,经过我的刻苦努力,这一年来我一次性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试,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我的努力下,获得____。荣誉称号,____奖)。在生活上;我勤俭节约,自立自强,严格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注重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思想上;我团结同学,关心他人,始终保持者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养成了更加细致,更加严谨的优良作风。在社会实践方面;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众多亲友帮助下,才有机会来这里上学,。每当看见父母为我姐弟三人的学费发愁而唉声叹气,偷偷落泪时候,每当看见父亲越来越佝偻的背影的时候,我多想能够自食其力,减轻他们的负担。我不知道我欠他们多少,我只知道用我的努力来打造他们后半生的幸福安乐才是最好的回报,正是由于以上所述,我郑重的向学校递交申请——申请减免学费!以助我圆满的完成学业,将来能够更好的孝顺父母,回报社会,希望学校领导批准!
申请人:___
学生减免学杂费申请书2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20__级的学生,由于家庭无力筹得本学年的_元学费,本人提出减免申请。
我来自贫困乡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收入。由于多年来我和姐姐上学战线拉得太长,家里常年地入不敷出,早已负债累累。为了我们的学业,我父亲在当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贷了款,我也申请了助学贷款。现在我家挣扎着还贷款利息都已耗尽了极大心力。临时解决难题的贷款也早已成了压在父母心头的大山。
多年来,我家的生活状况一直维持在我上初中时的水平,早已简单到了极致,粗茶淡饭,缩衣缩食,朴素成了一张白纸。我家买不起农耕工具,年迈的父母主要是靠肩挑背驮手推的古老方式来耕作。父亲早年罹患乙肝,本需安心调养,但是他怕自己医疗费过高,就早早地拒绝恢复一切治疗。到现在还把病情拖着。每当他生气或过渡劳累时就会伴着心慌气短,肚子往外胀,脸色发青,面色非常难看。这时,妈妈、姐姐和我就害怕,就哭,但是,父亲并不允许我们这样。
由于常年地手工耕作,父母积劳成疾,身上多处都有损伤。父亲常年腿抽筋,两条腿都抽。晚上因此常常无法入眠,表情十分痛苦。父亲由于乙肝,不能赶重活,矮小的母亲就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农活,多年下来,她的手指、手腕、胳膊肘、脖颈、膝盖、脚踝等多处都有损伤,常常行动不便。
尽管如此,我家实在那不出钱来给父母治病。家里的绝大部分收入都用到了我姐弟的学杂费上。这么多年的积贫积弱使我们无力再去贷款。我家这小小的水塘几尽干涸,也早已达到了它弹力的极限,无力再经受风雨。
我谨代表父母诚恳地提出减免学费申请,希望领导能切实了解和关切我家的具体状况,给予我们力所能及的最大帮助。我们诚惶诚恐,感激万分。
学生:
学生减免学杂费申请书3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我叫___,1988年生,是___班的一名学生。
在这里已有两年的大学生活,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时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到全面发展。经过大一一年的努力,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现特向学校申请国家助学金,申请材料如下:
我来自石家庄赵县,父母都是朴实无华的农民。我家中有四口人,父母亲文化浅薄,在家中务农,由于多年的劳累,父母两人身体状况均较差,母亲因患眩晕症不得不花大量的钱用药物维持,尤其是父亲,因患腰椎间盘突出而不能重体力劳动,为省钱供我们兄弟两个上学,患病多年没有舍得买过药,疼痛时就吃两片安乃近止疼。家里农业收入低微,所以全年收入十分微薄。我还有一个因不能支付学费而不得不辍学的弟弟,家中一年省吃俭用的钱大多都供给了我和弟弟读书,与此同时家里也欠下了一定的债务。
父母以种地为生,家庭收入要来源于农田收入,家庭生活条件很差,尤其在我考上大学以后,为支付高昂的学费家里生活情况更加糟糕。但是农村的生活赋予我吃苦耐劳,不畏一切艰难险阻的品质。
在节假日我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课余时间做家教,寒暑假去做家政,去一些、工厂打工等。
我始终牢记: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学习永远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在进入大学后我刻苦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一次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学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在班级中都名列前茅。
__年开学时候攥着众多亲友帮忙凑齐的学费,才有机会来这里上学,接下来的两年为了我的学费父母含辛茹苦拼命劳作可是仍然杯水车薪,只好再次四处求借,如今不富裕的亲朋好友都已经竭尽全力了。每当开学之初看见父母为我的学费发愁而唉声叹气,偷偷落泪时候,每当看见父亲越来越佝偻的背影的时候我多想能够自食其力,能够让父母再为我的学费担心,减轻他们的负担。我不知道我欠他们多少,我只知道用我的努力来打造他们后半生的幸福安乐是最好的回报。大学的最后一年中我不想失去学习的机会,更不想因为学费无法交齐而半途而废。
正是由于以上所述,为了能够保证我圆满的完成学业,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孝顺父母,回报社会,我郑重的向学校递交申请——申请减免学费!希望学校领导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___
___年_月_日
学生减免学杂费申请书4尊敬的领导:
您好!本人是__学院__班的___,我家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我家所在的县__县是百个全国级的贫困县之一。家里有八口人,爷爷奶奶,爸妈以及姐弟四个爷爷奶奶都已八十高龄,且体弱多病。家中的劳动力只有父亲和母亲,其中母亲又经常小病不断,不能干重活。小时候,家中四个小孩一起读书,父母为了让我们都能上学,日夜劳碌奔波赚钱,但是他们那些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根本不够我们几个人的学费,只能向亲友借债以维持。因为经济实在困难,大姐和二姐初中毕业就错学回家了。如今我在上大学;九月,弟弟也将跨进大学的门槛,两笔昂贵的学费沉甸甸的摆在爸妈的面前。
由于我家地处国家级贫困县的偏僻山村,交通极为不便,家中地少,光靠种地几乎不能维持正常的生存。村里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赚
钱,我爸妈也不例外。爸爸去了广东一家工厂,妈妈因为体弱多病不能远行,只好去了县城里的一家超市做清洁工。我家的经济来源完全依靠爸爸那一点点的收入,出去还债和日常开支,所剩无几了。学费一直困扰着我们。
我很希望能够减轻父母的压力和家里的负担,特向学校提出申请,希望得到学校的帮助。请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___
___年_月_日
学生减免学杂费申请书5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20__级的学生,由于家庭无力筹得本学年的_元学费,本人提出减免申请。
我来自贫困乡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收入。由于多年来我和姐姐上学战线拉得太长,家里常年地入不敷出,早已负债累累。为了我们的学业,我父亲在当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贷了款,我也申请了助学贷款。现在我家挣扎着还贷款利息都已耗尽了极大心力。临时解决难题的贷款也早已成了压在父母心头的大山。
多年来,我家的生活状况一直维持在我上初中时的水平,早已简单到了极致,粗茶淡饭,缩衣缩食,朴素成了一张白纸。我家买不起农耕工具,年迈的父母主要是靠肩挑背驮手推的古老方式来耕作。父亲早年罹患乙肝,本需安心调养,但是他怕自己医疗费过高,就早早地拒绝恢复一切治疗。到现在还把病情拖着。每当他生气或过渡劳累时就会伴着心慌气短,肚子往外胀,脸色发青,面色非常难看。这时,妈妈、姐姐和我就害怕,就哭,但是,父亲并不允许我们这样。
由于常年地手工耕作,父母积劳成疾,身上多处都有损伤。父亲常年腿抽筋,两条腿都抽。晚上因此常常无法入眠,表情十分痛苦。父亲由于乙肝,不能赶重活,矮小的母亲就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农活,多年下来,她的手指、手腕、胳膊肘、脖颈、膝盖、脚踝等多处都有损伤,常常行动不便。
第一部曲:我是资助政策的受益者
我出生在河南农村,幼时父亲去世,母亲从此一个人扛起养家的重担,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语说来就是“妈妈把养家的责任高高举过头顶”,养育三个姐姐和我,妈妈非常的不容易,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小学时,因为学校老师都是本村或者邻村的,对我家的情况比较了解,我一直享受学费减免政策。上初中时,每年春秋两个学期开学前,因为自己不会写公文性质的材料,我都会在母亲的劝说下到同村的小学老师家里请他帮我写学费减免申请,所以现在提起这位老师来,我都一直非常感激他、敬重他。高中时因为没有学费减免的相关规定,按时交纳各种学费和杂费成为义务。不过我记得我在高中获得第一笔30元的奖励后还是非常积极地找校团委书记说要捐出去给希望工程,后来由于捐资渠道不畅没有完成意愿。
1998年,我考进中国政法大学。刚进大学,辅导员老师估计是提前查阅了我的学生档案了解了我的家庭情况,在没有告诉我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申请了校内免息贷款,每月发放200元,一年发10个月共2000元,这在当时对于解决我的生活费非常有帮助,刚开始对每月都能领到这200元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弄明白来龙去脉。
大四本科毕业前还这笔校内无息贷款时,因为我成绩优秀并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一等奖学金等符合学校还校内无息贷款减半还贷政策,只还了1000元。还的这1000元还是我从一个既是老师又是老乡的人那里借来的,工作后挣到了工资,我第一时间到母校找这个老师还了借他的钱。
我大学第一年的学费,是我在表兄的指点下,找时任县委书记、镇党委书记、镇长、县民政局局长等多个部门的领导,从政府筹集了1700元,再加上亲戚给的钱才勉强交上去的。大一进校申请勤工助学,因为错过了申请时限,没有申请到勤工助学岗位。
其实主要原因是心理比较自卑,自己迟迟没有上交申请勤工助学的申请书。我记得当时我也不敢在宿舍里写,趁同学们午休时,到图书馆后面的凉亭下没人的地方,写了一份申请勤工助学的申请书,交到了校团委,满怀希望的我得到的回复是申请书交得晚了,超过了截至时间,所以我大一没有申请到勤工助学岗位。
大一暑假,我参加了暑期校内勤工助学,和留校的一些同学在学校家属区割草。大二,我有幸申请到了勤工助学岗位,职责是在电影院放电影时维持秩序还戴着袖章,比较“威风”。经常报复性的“袭击”在电影院里“不老实”的学生情侣,现在想来真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大二由于勤工助学的收入从120元逐步提高到150元,最高时是200元,生活逐渐有了保障。当时,辅导员老师给我申请了一个香港工商界的资助2000元,加上姐姐和母亲的努力,缴纳了第二年的学费。
从大学第三年开始我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后两年学费就有着落了。毕业后我在有了收入后提前两年还清了国家助学贷款,还在母校学生诚信教育大会上发了言。大三、大四,我有幸被安排在学院辅导员办公室、学生处办公室勤工助学,直接和老师打交道,学到了不少社会经验。我本科毕业的工作是在我做学生处的勤工助学时认识的老师推荐的。所以在学校勤工助学的岗位上,我解决了就业问题,这就是资助工作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
在找工作还是考研的
问题上,我也犹豫过,后来想着还是先工作努力赚钱养家吧。上大学以后母亲不再在矿区扫煤灰卖钱了,她在家里养羊,我大学春节放假是要到坡上放羊的。在大学里通过勤工助学、暑假里帮忙给学院打工,我挣钱买了BP机、手机,都是班里第一批。个人成长中的这些经历,我一直都有写出来的冲动,这些也印证了一句话“谁的青春不奋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第二部曲:我是资助政策的实施者
2002年我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当辅导员以及在学生处工作期间,非常重视和积极参与学生资助工作,特别是我在担任学生处副处长分工负责学生资助工作期间,我非常尽心尽力,真心从自身成长的经历很投入感情地去做这份工作,因此做得非常好。我校学生资助工作还获得“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我校学生资助工作也基本做到“应助尽助”,努力实现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在学校强有力的资助和支持下顺利完成学业。
我对学生资助工作有着天然的情感和敬畏,原因有二:一是我自己上大学时本身也是贫困生,靠着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社会资助、兼职等各种途径获得支持顺利大学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我既是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获益者,更是坚定的支持者,今后会成为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者、传承者。二是我一直认为在高校里,学生资助工作是最具有人情味、最人性化、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工作。学生资助工作关注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能否安心生活学习并适时给予他们宝贵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在人生成长的非常关键的大学阶段,给予一个有希望成才、成大器的人以帮助是雪中送炭的善事,这比锦上添花更重要。这就是我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浅显而又有切身体会的认识。
我后来认为能考进像我毕业和工作的地处北京等大城市的国家重点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特别幸运的。地处北京等大城市的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资助工作的财源比较广、学校重视程度非常好,所以需要帮助的学生比较容易得到资助。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已占据了教育的重要地位,中职学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中职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随之大幅增加。2007年5月国务院专门下发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明确提出了“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因此加强中职学校贫困生的援助与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援助的效率。
1.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
1.1 在贫困生认定方式:主要包括学生生源地认定和家庭困难程度认定两种方式。学生生源地认定主要是由学生生源地乡、镇、县政府或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依靠当地政府提供的材料确定该生家庭是否贫困家庭,该生是否应该为贫困生和特困生,换言之,学校在确定该生是否为贫困生和特困生时,几乎完全依据生源地政府的“贫困证明”来判断。家庭困难程度认定是学校通过学生提供的家庭困难证明,如低保证、残疾证、下岗证及重大疾病证明。结合学生在校的消费情况,经过班级评选,最终确定贫困生人员,从而确定其是否应该受到资助和应该资助的程度。
1.2 贫困生认定程序:首先由个人填写《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申请表》提出书面申请,并在申请书后附上尽可能提供的贫困证明;其次由班主任组织班级民主评议小组依据学生提交的各种贫困证明及学生的日常表现预审、评议、排队、认定;最后由学校学生资助中心审核认定。
1.3 贫困生认定依据:学生家庭所在地政府部门加盖公章的贫困证明,加盖政府部门公章的家庭经济调查表,监护人丧失劳动能力证明、无经济收入证明、残疾证明或受灾证明等证明材料,以及学生的表现和日常消费行为等。
2.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学校在贫困生认定上都总结出了一定的可借鉴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贫困生认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
2.1 各类证明不能反映学生贫困的真实情况。由于各级政府没有贫困学生证明的规范化规定,中职学生所持有的证明材料不尽相同。在贫困生认定的实际操作中,贫困证明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如有的家庭背景好,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因一纸证明,而能享受资助;而边远地区的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想开家庭贫困证明则遇到困难。而学校又没有有效的方法来辨别这些贫困证明的真伪。所以,学校在众多的贫困证明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另外,贫困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生源地和学校所在地之间存在地区经济差异,地方基层组织开具的证明只能证明该生在当地是贫困的,但该生在学校属不属于贫困生还不能完全确定。
2.2 不良的申请风气导致认定难度增加。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加之政策宣传到位,影响力度大,让一些即使能筹集到资金支付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也开始不再主动克服困难,纷纷争取贫困生的认定名额。另外,由于地区生活水平差异、计算方法不同等原因,学生能否承担得起学费及基本生活费用,学校也很难准确认定,“僧多粥少”的现象让人一筹莫展。
2.3 班级民主评议并不代表学生的真实意愿。每到确定贫困助学金时,都有学生向班主任讲得“声泪俱下”,班主任也颇感无奈,认为同学们互相接触多,班级测评应该是最好的办法,让申请助学金的学生上台“演讲”,通过演讲告知同学其贫困程度,然后由同学投票来决定“国家助学金资助给谁”。在这种环境下,有的贫困生为不愿泄露隐私而自动退出参评;有的贫困生因为自卑心理,平时和同学接触少,人缘差,即使同学知道他困难,但投票时票数仍然不高;相反,平时人缘好的人都上了“贫困榜”。
3.解决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认定标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制定一个比较全面的评定体系,综合各方面的标准来认定贫困生。首先,对能提供城市低保证、农村特困证、烈士证、孤儿证、家人重病医疗凭证、多子女在读学生证的学生优先予以认定。因为这些证明有的是政府部门经过严格审核发放的,有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来就有的,证明的可靠性基本可以得到保证。同时,还要参考生源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支出进行调查,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对比,确定贫困生及贫困程度。
3.2 要建立规范严谨的监督体系,保障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公平。贫困生认定工作应该是一个包括前期的调查、认定和后期监督处理的系统工作。对贫困生的监督包括家庭经济基本情况的监督和学生基本情况的监督。首先,学校每学年应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其次,资助中心老师和班主任应该加强和贫困生的沟通,及时掌握贫困学生的生活状况,监督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此外,学生监督也是不可忽略的力量,因为他们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为亲密,相对比较了解他们的日常情况。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监督作用。对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立即取消受资助资格.并收回资助资金。对于情节严重的学生,学校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并在其档案中留下记录,以增强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严肃性。
3.3 要加强贫困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问题一直是干扰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重要因素。伪贫困、虚假证明材料等问题的出现都与诚信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加强道德约束,转变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尤其是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伪贫困的现象发生。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明白贫困生的资助是国家、社会及学校对家庭生活困难学生的关怀,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对于那些出于心理因素没有主动申请的贫困生,通过各种渠道调查了解并做好心理引导工作。对于家庭一般贫困的同学,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友善礼让的优良传统,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客观陈述家庭经济状况,从而使学校降低贫困生认定成本,提高认定效率。
3.4 规范生源地有关部门的认证工作。一是要规范生源地基层部门认证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核查认证工作应纳入其职责范围,制订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要明确生源地中学的职责。学校要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资助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并向当地民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建立家庭经济困难考生的档案。再次,生源地县(市)资助中心要建立已被学校录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档案,负责申请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的审核确认工作,出具家庭经济状况的证明。最后,要保证学校与生源地有关部门之间信息的对称性,做好信息传递和工作对接。
3.5 研究学生消费行为,严把审核关。学生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真实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目前,部分学校通过学生校园一卡通来了解学生在校园消费情况,并以此认定贫困生。这种方法能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内的消费情况,但对学生在校外消费情况却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我们不否认,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使自己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而另一方面,一些假贫困的学生,在校内消费虽然不高,但在校外消费却大得惊人。因此,应通过学生同班级同学,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并进行认真甄别。要进一步完善班级的审核机制,建立和完善民主测评体系,通过学生班级同学对学生的了解,坚持“个人申请――班级评义――班主任审核――学校审批”的认定程序,把好审核关,增强贫困生认定的真实性。
4.实施多元化的援助项目
4.1 建立贫困生档案,认定贫困生。建立贫困生资料档案,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困难原因、困难程度、个人信誉、心理健康状况、获得资助等各方面信息。加强对贫困生的追踪教育和管理;准确确认贫困生,依据贫困程度采取区别对待,突出资助重点和工作重点,以加强贫困生工作的针对性。资助工作中充分保证特别困难学生在勤工助学岗位上优先安排,在发放困难补助上优先考虑,在评定奖学金方面适当照顾,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4.2 积极引导贫困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注意做好经济资助工作的同时,学校针对贫困生在校内设立一些通过学生自身的劳动来获得相应报酬的助学岗位,大力加强对贫困生勤工助学的指导和支持。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勤工助学中心,制定了《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加强对贫困生勤工助学的管理和协调。在学校内充分挖掘潜力,广泛开辟勤工助学岗位,帮助一部分贫困生走出困境。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但城乡的贫富差距也日益凸显,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自2007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资助政策,形成了“奖、贷、勤、减、免、补”的综合资助体系。近几年来,高校资助政策也不断完善,在“资助”中“育人”的新思路也逐渐引起重视,这要求高校必须在资助工作中及时关注受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受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受助学生对高校资助工作的满意度,达到“资助”与“育人”的双重目的。“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是高校顺利开展资助工作重要前提。
一、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发展概述
1、我国高校资助政策发展历程
我国高校资助政策的发展和改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Il:第一个时期为“探索时期”,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时期国家制定了高等教育免收学费和发放人民助学金的资助政策;第二时期为“过渡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高等教育实现了由人民助学金、奖学金并存到以奖学金、校内贷款为主的过渡;第三个时期为“改革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国家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标志着我国“免费上大学”政策的彻底终止。第四个时期是“形成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7年,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助、勤、补、免”五位一体的高校多元资助政策体系;第五个时期是“完善时期”,从2007年至今,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完善了高校资助工作模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高校为辅,社会广泛参与的“奖、贷、助、勤、免、补”多元资助政策体系。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化资助制度到多元化的资助育人模式的历程,完成了高等教育由免费到收费的重大改革转变。
据2011年国家教育部新闻通气会统计公布:国家助学贷款突破“双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成“主角”。2010年年度国家助学贷款人数和金额分别突破100万人和100亿元,创历史新高。2010年国家助学贷款获得贷款学生人数达到11384万人,较2009年增长11.6%;新增贷款金额114.89亿元,较2009年增长32%。其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已成为地方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主要模式。连续几年,教育部发通知要求全国高校在秋季新学期开学之际都要建立“绿色通道”,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是特困生不能因为经济困难无法入学。2010年秋季学期,全国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新生为60.9万人,占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38.8%,占报到新生总数的9.7%,“绿色通道”制度得到了很好地落实。确保学生入学后,学校再根据学生的经济状况和有关规定给予各种形式的资助和补助。
2、目前高校资助模式的现状
高校的资助工作,首要任务在于落实国家、政府以及社会的资助政策,其次是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各具特色的资助育人模式。
在资助工作中,各高校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起了以生源地各级政府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为前提,以困难学生的助学金申请书为依据,同专业班级民主商议、年级辅导员审核相互配合的认定体系。在此基础上,分别确立了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三个困难等级,为各类资助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结合每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学生在校期间3~4年的受助标准基本固定了下来,后期资助工作走入了模式化的轨道[2]。
合肥工业大学学生资助服务中心面向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着“扶贫济困,助教结合,爱心传递,互助成才”的工作目标,搭建资助工作平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各项资助,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贴心人。中心还为在校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实现“勤工助学梦”,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资助覆盖面愈来愈广,更多的学生得到了国家、高校以及社会的资助,但是资助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甚至影响了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的开展,降低了受助大学生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
1、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有难度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准确的认定,是高校开展资助服务工作的前提,是确保资助工作公平公正的关键,也是高校历来重视的一项工作,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准确认定存在以下难点:
①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审批环节多、工作量大,致使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不够准确。通常情况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按照自下而上、层层审批的模式进行的,即申请者需到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具相关证明,递交至所在班级,经班级内部民主推荐产生,并上报所在学院、学校,经审查、公示无异后,该申请者完成认定环节。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降低认定工作的准确性。
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的认定较模糊。《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认定为: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3],这样笼统的认定标准在现实中较难以实现,申请者在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具贫困证明以及《高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的真实度、可信度难以考证。甚至有些民政部门不做任何调查,就给申请的同学出具相关证明,这就致使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大打折扣,再者在民主推荐环节,也会出现少数学生拉关系、拉选票的情况,导致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行列中,而一些真正困难的学生却无法获得资助。
现如今部分贫困学生把“贫困”当作资本,认为获得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都是理所应当,部分学生拿到资助后,花钱大手大脚毫无节制,不知道感恩社会;部分毕业生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下顺利毕业,但是出现故意延期不还贷款的情况,不知道诚信做人。因此,高校应制定“诚信、感恩、励志”教育方案,以“诚信人生”为切入点,以“励志教育”为主线,以“感恩社会”为过程教育,以“自立自强”为教育目标,加强对受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并注重对受助学生进行全过程“心理辅导”,用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感染受助学生,教会他们学会逆境成长,把眼前的困难看作磨砺意志、增强才干的人生财富。
4、树立自强意识,倡导勤工俭学
“唯有自立自强者,才能拥有尊严和财富。”一个国家是如此,一个民族是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对贫困大学生加强自立自强教育,有助于贫困大学生克服经济困难,预防由于不稳定思想而诱发的精神贫困.使其顺利完成学业,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引导高校贫困生正确认识外界对他们的资助,并把这种经济资助转化为行动力,发挥新媒介的积极作用,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金钱观和幸福观。
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减轻经济负担,树立自强意识,磨练意志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将来进入社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学校要发挥勤工助学在资助体系中的作用,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勤工助学,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开支,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高校应成立勤工助学服务机构,不仅在校内多设立勤工助学岗位,还要与社会、企事业单位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更好的勤工助学机会。同时,也要严格规范管理程序,加强对应聘勤工助学岗位学生的考核、培训和再教育,切实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四、结束语
高校必须在资助工作中,积极推进政策宣传工作,完善资助评审体系,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受助学生的意志品质,发挥资助工作中育人功能,提高受助大学生的“主观满意度”和“客观满意度”。实现“育人为本”是目前高校资助工作的终极目标,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家庭、学生等多个角色的积极配合。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将资助与育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培养经济困难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凌娟,曹建军.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发展历程刍议[J].管理观察,2011,(17):150-151.
[2]夏阳,赖志华,张玉霞.多维度构建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探析―以苏州科技学院“三心工程”为个案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84-87.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N].2007-6-2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26-02
通过大量的听课实践,笔者将中职应用写作教学现状按教学效果分成了三个层次:(1)教师没有安排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导入环节,而总是按照教材中“概念—适用范围—特点—分类—结构—写法—注意事项—范文与分析—练习”的结构形式讲解,学生学习积极性很低,睡觉、玩手机现象较多。(2)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确定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的导入环节,学生能比较配合地完成文体知识的学习。(3)教师按照项目教学法等行为引导教学法教学,学生在学习文体知识方面很活跃,且能较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教学内容,但在写作实践环节,依然表现得不够积极和主动,而是停留在抄袭范文的层次,极少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独立进行写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主导地位。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实施层面对教材进行改造,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用教学方法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三条途径,与广大同仁切磋。
利用好“首因效应”,以
《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导入课
为载体,培养学生兴趣
目前,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佳,若能利用好“首因效应”,以《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导入课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兴趣,对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效至关重要。
“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显著的影响作用。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便是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
有的学生有“实用主义”思想,只有他们真正认识到学好应用文写作对自己未来生活的重要意义,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有的学生属于“亲其师,信其道”类型的,当他们对任课教师心怀敬意甚至有所崇拜时,就能对其所教课程产生兴趣。
鉴于此,在《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导入课上,教师需要让学生信服《应用文写作》课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紧密相关的课程;需要让学生信服《应用文写作》课是有用的课程,让学生感受到讲授《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的教师是值得他们喜欢和信服的人。
那么,在《应用文写作》的导入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条据(借条、欠条)为例,特别是联系当今社会上因为条据撰写不规范引发的法律纠纷,让抱有“实用主义”思想的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发生兴趣;教师还可以讲述历史故事的形式,与学生共同学斯的《谏秦王逐客书》、李密的《陈情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让学生充分在历史情境中体会到应用文的确是“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善恶忠奸”,感受到应用文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在讲解这些的过程中,通过抑扬顿挫的语气、犀利透彻的分析、深入浅出的导入等,让学生喜欢上教师,进而喜欢上这门课程。
以行动导向范式为
指导,遵循认知规律
传统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的顺序一般是先介绍文种的写作理论知识(概念—适用范围—特点—分类—结构—写法—注意事项),然后附上一两篇例文作说明。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按教材的顺序实施教学,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这是因为课前没有任何激发学习动机或提高学习兴趣的铺垫的教学,对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目的普遍不明确的中职学生来说,无异于“饱汉面前摆着美肴”,激不起任何“食欲”,又何谈教学效果;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写作理论知识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例文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按照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便是先给学生进行理性认识,然后再进行感性认识,违背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效果自然不好。
行动导向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论汲取融合现代心理学思想精华而形成的一种新思潮,它以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行动实践,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行动能力、生活经验和知识体系。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鉴于此,在应用文写作课中,任何一个文种开讲之前,必须花足够的心思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讲授任何一个文种时,必须跳出应用文教材提供的教学程序,遵守学生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重新组织教学材料恰当安排教学流程。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讲解某一文种的一般流程:(1)设置文种应用的情境。在生活中,不是根据学的文种知识编造应用文,而是根据现实中的问题先选择合适的文种,再以文种的理论知识为指导,联系实际,撰写出格式规范、合乎情境、能解决问题的应用文。因而,分析情境,选择好适合的文种是首要问题,而先给定情境,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2)解析例文。包含分析例文中描述的情境与例文的文种之间的联系,探讨该文种的适用情境;分析例文的结构,讲解该文种的组成部分;透析例文深层的逻辑规律;点评例文的语言特点,如语体风格、惯用句式、惯用语等。(3)讲授写作理论知识,学生口述理论知识。(4)学生根据给定情境,撰写合适的应用文。(5)学生优秀作品析评。(6)学生自评,小组评价。(7)总结。
因材施教,综合采用
多种教学法保证教学效果
在已发表的论文中,如邱惠湖的《技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方法探究》,张凝婕的《激活职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策略探讨》等,论述了精讲法、对比法、情境教学法、典型范文分析模仿法、病文修改法等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其他角度谈一谈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学有法”的心得。
选择好案例 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备受推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同样的案例教学,如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接近的案例或是最近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学生会更有兴趣。例如,在讲授《招标书》时,选择学校近期要开展的操场塑胶工程为案例背景;在讲授《贺信》时,选择写给其母校江苏省大浦中心小学百年校庆时的贺信为案例进行分析;在讲授《申请书》时,选择中职学生免学费的申请、中职学生生活补助金的申请等为案例进行分析。所以,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本土性。
运用好比较 心理学认为,某一事物的特性总是在同其他事物的比较中显示出来的,这是比较原理。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可以使用比较原理学习类型相似的文种。在训练学生写作启事和海报时,先说出两者的相同点——都是向社会公众发送信息、引起公众注意以及获得公众的协助、认同,都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都注重宣传效果,文字都力求准确、鲜明。接着把两者的不同点通过列表的方法从适用情境、内容、公布方式、制作形式、使用对象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两种文种的异同,为今后在实践中能准确地应用打下基础。
教好“万法归宗” 应用文最本质的特点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写作实践。如请假条,是写作者为让领导批准预期的假期,借条是证明保留借条者与写借条者存在借贷关系,便于日后讨债……应用文实用的目的,决定了应用文的材料取舍、结构布局、语言风格。这是应用写作万法归宗的“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反复结合不同文种的情境及对应例文说明并讲解应用文主旨、材料、结构、语言之间的关系,那么将会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应用文写作技巧,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00-262.
[2]崔景责.心理学视野中的德国职教行动导向教学范式[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7):25-31.
[3]姜大源.指导优先原则与建构优先原则的特征及其融合——关于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及其思辨[J].职教通讯,2005(2):5-8.
[4]邱惠湖.技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方法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98-99.
[5]谢志生.谈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导入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