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保护专业技术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3-31 18:30:1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保护专业技术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保护专业技术总结

篇(1)

一、申报范围

2011年底在职在岗、符合省职称办有关规定和要求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与用人单位订立聘用合同,现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

二、申报条件

申报者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大学本科毕业(学位)或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二)获得相关专业的以下学历,经考核称职(合格),可认定为工程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

2、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从事专业工作3年以上。

三、报送材料内容

1、省职称办统一下发的《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表》一式3份,用16K纸打印。

2、2011年环境保护专业资格评审申报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式十份(表一)、(破格人员写明破格条款)用A3纸打印。

3、徐州市环境保护专业中级技术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一式二份(表二)。

4、任现职以来的年度考核表(报人事部门存入个人档案的)。

5、任助工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总结要全面客观、实事求是,一般可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个人简历;二是主要工作业绩及奖励情况;三是参加过何种再教育;四是主要的论文、论著等;五是申报何种技术资格及申报理由)。

6、有关学历证书、职称计算机合格证、获奖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书、继续教育证书。

7、任现职以来的公开发表作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论文、著作2篇(仅凭录用通知书不认可)。

8、申报人所在单位人事组织部门出具的公示证明。

9、按资格条款中的能力、业绩成果材料分类装订。

10、申报专业(环境科研、监测、工程、管理)力求准确,申报材料书写清晰工整。

11、凡破格晋升人员必须按评审条件中的破格条件严格掌握,写出破格依据(注明破格条件的第几条、第几项)并提供晋升材料(在任职期间必须有1次考核为“优秀”)。

12、近期两寸照片一张。

13、计算专业技术资格时间为2011年12月底。

14、报送材料的1、2、3项不用装订,其它材料必须按顺序装订成册。封面请贴好“徐州市环境保护专业中级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登记表(表三)。

四、其它事项及要求

1、报送材料中的复印件须经单位核实,盖章、经办人签名,并注明年月日。同时必须提供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和聘书及其它各类证书和业绩材料的原件以备审查。

2、如果发现有虚假行为的,取消当年的评审资格,两年内不允许参加技术资格评审。

3、符合申报条件人员,一律参加评委会组织的面试和答辩。面试、答辨未通过人员应视为不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当年不提交中评委会评审。

4、所学专业如不一致,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参加由相应专业技术系列中级评审委员会划定的选学科目(申报中级的,任选两门科目)的自学考试,合格后方可申报。

选学科目及考试课程为: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分析与监测、环境质量评价、工程制图、环境规划与管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环境化学、环保设备设计、环境法学。

篇(2)

一、发放证书和管理证书,是一项涉及专业技术人员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十分严肃的工作。对此,各级人事(职改)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要从维护安定团结和廉政建设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对证书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严格发放程序。

二、对通过全国考试取得的资格证书,要认真贯彻人事部《关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发放问题的通知》(人办职〔1994〕2号)和《关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发放程序问题的通知》(人职司函〔1995〕7号)精神,按职责分工,严格验收考试结果,严格核定发放范围,认真细致地做好证书发放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

三、执业资格证书的发放,严格按人事部《关于印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人职发〔1995〕6号,有关规定执行。证书由人事部统一印制,各地人事(职改)部门负责核发。

四、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的发放,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每年评审通过的任职资格数额,须经省人事(职改)部门核准。高级任职资格经报省、部级人事(职改)部门审批备案后再发放证书;中、初级任职资格审批备案程序和证书发放办法,由各地区、各部门制定。

篇(3)

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你故障或者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它保护的是各种故障短路、电压大大降低、系统震荡等和不正常运行状态过负荷、频率降低、低电压等,因为这些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都可能在电力系统中引起事故。

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卫士”,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钢铁长城。其中,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是保障电网和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有效的技术手段。电力系统一旦发生故障而又没有及时有效的处理的话,将会使电力系统失去稳定并造成电网瓦解。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事故反映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不正确操作所引起的事故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因此,必须加强继电保护的管理工作,力求做到尽可能避免由于工作人员的误操作、误整定、误接线等原因造成的电力系统的不安全运行问题。

1 继电保护管理水平的内容

1.1 基础管理

(1) 全面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以人为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提高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必不可少。我们需要建设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专业技术感的继电保护团队。加强实用技术的培训,并能经常派出继电保护人员参加有关自动装置的研讨班。针对特定的保护装置请厂家进行专题讲课。另外采用师徒制度并不定期开展技术活动以激发专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术的热情。对继电保护人员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尽量让新同志动手,然后由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同志指点把关。通过经常的实际工作锻炼,提高继电保护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并提高继电保护的整体技术水平。

(2) 实现现代化管理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技术资料保管和取阅都很困难,为了推动和促进继电保护专业图档向电子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引进一套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化管理是有必要的。结合现场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检验,对投入运行的设备及二次回路进行认真检查核对。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运行和整定方案,严格执行整定值配合的交界面是下级电网服从上级电网,并且在上级电网给出整定限额后,下级电网要严格执行。另外为提高继电保护整定值的准确性和整定值的规范管理,要开发一套继电保护定值单的管理软件,更好地对实现现代化规范管理。

(3) 继电保护的审阅制度

为了能够达到运行设备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技术人员已经校检过的继电保护装置记录进行复查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该过程主要检查试验记录整理是否及时、试验项目有无漏缺项、试验数据以及结果是否准确等。

继电保护管理属于全过程管理,而且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时继电保护工作的核心。基础管理的规范化是保障继电保护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

1.2技术管理

(1) 装置设备的反措

确保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控制保险的配置合理化,防止因直流控制保险选配不当而造成的保护装置据动或造成上一级直流控制保险熔断,致使更多的保护装置失去直流控制电源。对保护盘上一些重要的出口跳闸继电器,或一块屏上有不同单元的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者,在屏前屏后要有明显标记,防止因误碰而造成保护以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误动作。当主网运行方式较大变化时,要对该方式下的定值进行校检以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逐步将严重老化和运行性能差的保护装置更换为原理先进、制造工艺优良性能可靠的微机保护装置,实现向全微机化迈进。

(2) 规范继电保护工作

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区内故障可靠动作的同时也要保证在区外故障可靠不动。确保装置故障时不拒动的同时,及时发现导致装置误动的隐患。对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工作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更好的指导工作。

继电保护作为电网安全的屏障,搞好其管理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搞好继电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加强继电保护的管理工作,所以提升继电保护的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2 继电保护管理的提升

2.1 营造环境提升专业水准

建立功能齐全、培教合一的安全教育室采用国内先进的保护装置和试验设备,扩建继电保护实战培训室,其规模等同于两个互相联络的220千伏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可同时开展多人、多项目作业培训,可模拟变电站和用户定值对调,具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二次作业培训能力,达到了三全两强一突破功能。即:保护型号全、电压等级全、整体功能全;现场再现强、实战能力强;首次突破线路纵联差动保护区外故障模拟难题同时,及时宣传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使标杆创建活动与其他生产经营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享创建成果。充分整合和利用企业文化资源,结合“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建设具有电力企业文化特色的工作环境,持续提升员工的文化品味和专业技术能力、专业工作水平,将培养员工成才作为对员工最大的关爱,进一步优化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激励员工成长为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实现员工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双赢。

2.2 完善的管理体系

通过查找薄弱环节,邀请继电保护专家集中诊断,集思广益,明确工作标准和要求,共梳理修编规章制度。构建涵盖继电保护专业前期设计、调试验收、运行维护、设备退役、反措管理和风险预控等“全过程”的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不因人和事的突发变化而产生混乱异常,继电保护专业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日益健全完善公司安全生产评估体系、监督保证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在省公司、乃至南方电网公司达到先进水平。

篇(4)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269-01

在文化产业领域,文物作为人类历史文化重要的财富,具有非常重大的保护价值。文物的收藏与保护,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帮助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同时对促进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与进步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一、基层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基层文物安全保护作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物保护与发展中本身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大国,在发展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些文化在历史发展与进步中就形成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文物,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发展的象征与代表。

二、当前基层文物安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基层文物安全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

结合当前基层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造成基层文物安全保护重视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及政府对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是基层文物安全保护的意识不够强烈,这是基层文物安全保护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很多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多流于形式,文物保护中没有严格按照制度与规定履行,导致文物保护经费短缺,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困难,影响基层文物安全保护的发展。

(二)基层文物安全保护专业人才缺乏

基层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开展中,专业人才缺乏是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在基层文物安全保护开展中,由于文物保护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使得对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能力与素质要求也比较高,而基层文物保护人员本身结构的不合理性,导致了基层文物保护中专业人才缺乏问题的出现。

(三)基层文物安全保护制度不健全

基层文物安全保护中文物保护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基层文物保护机构进行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中,没有健全的文物保护机制,导致文物保护过程中经费投入与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编制问题比较突出,不利于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影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针对当前基层文物保护问题的防控对策

(一)提高对于基层文物安全保护工作认识

在今后的基层文物安全保护开展中,应注意进一步提高对基层文物安全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提高基层文物保护机构及领导干部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基层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的领导,通过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与素质培训,在提高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道德素质及增强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二)健全基层文物安全保护管理制度

基层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健全,主要是针对上述基层文物安全保护开展中工作机制不健全所采取防控措施。首先,要对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职责进行明确。同时,基层政府以及城市建设、国土管理、交通等部门在工作开展中,注意配合基层文物保护的制度与要求,对文物保护申报建设项目要做好相关的审查与勘探工作。

(三)加强基层文物保护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当前的基层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开展中,专业性人才的缺乏是影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提升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基层文物安全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设,要求基层文物保护机构要结合基层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在科学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基础上,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进行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同时,注意加强对基层文物安全保护现有技术人员的培养,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四)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

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首先,要求基层政府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到基层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规划中,通过基层政府的支持与监管,推进基层文物保护发展和进步。其次,鼓励民间资助及捐赠等方式来获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解决文物保护中资金不足问题和困难。再次,基层政府及文物保护机构要注重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最后,做好基层民众文物保护的引导工作,以提高基层民众对文物保护的自觉性,随着文物保护意识加强与提高,来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与进步。

四、结束语

总之,基层文物安全保护作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水平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当前基层文物保护问题与防控对策分析,有利于提高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水平,促进基层文物保护发展。

篇(5)

作者简介:王秋红(1970-),女,四川渠县人,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系,副教授。(重庆?400053)詹红霞(1971-),女,四川成都人,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副教授。(四川?成都?610039)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7-0058-01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根据国家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电网公司“一特三大”的发展战略、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2015年电力系统的规模将比现在翻一番。国家电网公司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大批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电力行业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具有浓厚的行业特色,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计划项目的主要任务是重点专业建设,作为有深厚基础的电力行业高职院校,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契机,依托电力行业,对接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重构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本文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行业标准,对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研究,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

一、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具体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培养目标和规格;二是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的教育过程;三是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四是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根据重庆经济发展趋势,以电力行业和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积极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以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借鉴兄弟职业院校经验,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工作。以重庆市电力公司各供电公司、新世纪电气有限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校企合作为平台,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共享教学资源和生产设备、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校企共同监督教学质量。共同开发“企业全程参与的“232”人才培养模式”,即“两个体系,三个阶段,两个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两个体系”是指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组“基础课程体系”;分析继电保护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个阶段”是指分阶段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第一阶段是职业能力的认知,在第一、二学期完成。要求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环境、工作环境和岗位工作任务,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职业素养。第二阶段是职业能力形成,在第三、四学期完成。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以继电保护专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聘请企业专家到生产性实训基地,采取“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三阶段是职业能力提升,在第五、六学期完成。安排进行顶岗实习。在电力生产一线对继电保护进行运行、维护和调试操作,以适应继电保护专业职业岗位。三个阶段递进地实现“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两个证书”学生经过三年培养,增强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学生毕业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应取得继电保护工、电力通信调度值班员、电气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等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二、贴近生产实际,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为适应基于企业全程参与的“232”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建设突出“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的改革思想,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调试、维护和检修生产流程,新建能满足继电保护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的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提升技术内涵,拓展服务功能,建成具有较强共享功能、辐射面广、贴近生产实际的实训基地。

该基地能按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检修现场实际生产流程,按照电力系统的工作标准,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接受封闭式强化训练,以现场调试项目为载体,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强化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会贯通,积极探索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实验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三、打造职业素质过硬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继电保护专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出去,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挂职、承接科研或工程项目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为企业举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培训和讲座。企业的生产、科研实例成为教师讲课时的活教材,将这些实践经验、掌握的高新技术、活生生的案例带进课堂,编进教材,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具体,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请进来,教师为企业服务的同时,也赢得了企业对专业建设的支持。我们在企业常年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讲授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不仅发挥了他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缓解了专业教师相对紧张的矛盾。同时,兼职教师参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对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提出指导意见。

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校企合作,互助共赢”原则,教师参加生产实践活动,不但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了职业素质,也获得了可观的报酬和事业的成就感,企业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企业员工到学校教学,有利于企业员工总结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经过多方位建设,继电保护专业逐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四、按照行业标准,引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在教学的各环节引入行业标准,以企业的规程、规范为指导,严格执行岗位责任条例,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设备与现场相同,按照标准化作业指导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题目直接采用实际工程项目。教、学、做相结合强化了学生所学技能与职业岗位的联系。通过到设备生产企业、发电厂、变电站进行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工程师现场教学,使学生切身体会继电保护装置的生产、配置、运行、安装、调试等过程。学校设有职业技能鉴定站,学生毕业前需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近三年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98%的学生参加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其中92.2%的学生取得了“电气运行工”、“变电运行工”、“继电保护工”、“变电检修工”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篇(6)

2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森林保护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2.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环节中的森林保护学内容除了掌握森林有害生物识别、鉴定和分类的传统技能以外,还增加了林业企事业单位中经常用到的有害生物防控技术规程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训练内容,从森林有害生物检疫、林业技术措施、物理防治技术和无公害化学防治技术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技能训练,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扎实掌握。如在杨树天牛防治实验中,让本科生积极参与到肿腿蜂和花绒寄甲释等天敌释放和利用过程当中;在舞毒蛾防治实验中,让学生学习利用微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应用技术;在果树和林木蛀干害虫防治实验中,增加杀虫灯诱控技术、色板诱杀技术、信息素诱控技术和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调控技术。森林保护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理论教学与林业生产实践的有效对接,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2.2实验教学方式改革森林保护学传统实验教学中,由于验证性实验内容设置过多,灌输式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针对这种弊病,课程组大胆改革实验教学方式,设计了综合性实验代替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包括探索性实验、生产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三个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

2.2.1探索性实验模式建立探索性实验设计思想与实施流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逻辑思考和总结能力。近年来,我校森林保护学实验中心大规模的在本科教学中开展探索性实验,对于教师与学生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探索性实验中,教师给予一般性指导,学生自始至终均是独立操作、独立设计,实验中还会出现多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均需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查资料来解决。往往一个探索性项目的分析,学生可设计出几个不同的分析路线,这增加了实验的探索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2.2生产性实验模式建立森林保护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常常需要解决林业生产上有害生物防治的实际问题。为了使学生在亲自探究的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实验教学中心将教材中的部分知识拓展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包括将教材中的“生物防治之以虫治虫”拓展到“饲养和培育花绒寄甲防治杨树天牛”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将教材中的“森林害虫信息素绿色防控技术”拓展到“秦岭松树小蠹虫信息素监测技术”的生产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真正了解林业生产一线所需专业知识。这对同学们更深入掌握森林保护学的基本技能有重要的意义。不但提高了同学们的实验兴趣,并且进一步认识到森林保护学在林业生产上的重要地位,使他们感觉到从事森林保护是大有作为的。实践证明,让学生更多的在“做中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拔尖创新能力的提高。

2.2.3研究性实验模式建立近年来,我校实验教学中心将教师的研究项目列为学生的实验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精巧的科研构思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同时还可为教师的科研提供一些基础数据和材料,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如秦岭松树小蠹虫信息素诱捕器及诱芯筛选(国家林业局引进先进国际林业科学技术应用基础部分内容),学生们在做这种类型实验时,既涉及到室内森林害虫小蠹虫的定向行为学研究,也涉及到林间引诱效果的监测和统计,学生认为这不是在做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在搞创新。因此,实验完成后,本科生往往感觉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比较好。

2.3实验考核模式改革传统的森林保护学成绩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实验课成绩即使占有一定比例,也是以各项实验的实验报告来评定,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并未完全列入实验课成绩中。为使学生的实验成绩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森林保护学实验中心在制定科学的实验课成绩评定方法的基础上,对森林保护学实验课成绩评定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创新,创建了实验课成绩综合测评体系。提出了实验课成绩评定指标的选择原则与方法,改革了考试的方式和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学生总的实验成绩为百分制。实验设计20%,实验操作20%,学习态度10%,实验结果20%,实验闭卷考核30%。在对学生成绩评定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实验报告结果的准确度、精确度以及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力求灵活、新颖、多样。在操作考核中采取随机即兴口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从近3年的实践结果来看,运用实验课成绩综合测评体系,从实验预习、实验学习成就及操作素质、实验报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培养拔尖创新森林保护专业人才非常重要。

篇(7)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课题。为创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园林工程质量,首先必须要解决好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 园林绿化工程现状和问题

1.1 园林设计层次不齐,质量不高

园林绿化设计本土特色不足,设计往往过分强调硬质景观和平面构图,轻视植物种植设计,效果图做得美轮美奂,而实际施工效果却与方案设计有天壤之别。加之决策者主观意图涉及较深,园林设计的科学性不高。

1.2绿化队伍业务水平不高,管理落后

园林绿化建设中,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施工队伍素质高低不齐,施工组织计划性不强,不能正确领会和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

1.3技术规范不完善

技术规范是指导园林绿化施工的依据,也是绿化项目验收的标准。由于技术规范不完善,园林绿化工程在施工和验收中仅仅凭借技术人员和验收人员的主观印象进行评比,势必缺乏质量保障。

1.4专业绿化监理机构匮乏

监理是建设方委托的对绿化施工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等监督管理的第三方机构,对于规范园林绿化施工活动、提高工程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绿化建设部门由于对绿化施工中监理的认识不高,大多数绿化施工项目只是指派本单位技术人员充当监理,行使监理职责,他们更多的是为绿化企业提供服务职能;部分项目虽然有监理公司,但绿化施工监理很多都是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专业技术水平低,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理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监督管理的作用。

1.5后期养护工作相对滞后

现今的园林绿化工程注重栽培而忽视养护的现象突出,为巩固和发展绿化成果,必须加强对树木、花草的养护管理。大多数绿地刚完工时效果好,由于缺乏后期管理,草坪逐渐杂草丛生,树木杂乱无章,病虫侵蚀现象严重,观赏效果大大降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有关绿化的养护专业人员较少,养护队伍中大多是农民工。如爬地柏,红叶小檗等,在浇水的情况下还旱死,类似的情况在八一闸口的绿化工程中也出现,草坪斑秃不堪,旱柳、石竹成片死亡,主要原因是植物移栽后的浇水工作没有及时做到,发现问题后又过量浇水,导致植物死亡。这不仅给施工单位带来了经济损失,浪费了人力、财力。还影响了景观效果,本来是很好的民心工程,结果适得其反。

2 方法及对策

2.1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

绿化工程施工就是按设计要求艺术地种植植物并使其成活,设法使植物发挥绿化美化的作用。所以,设计是绿化工程的灵魂,否则绿化工程的施工将无从入手。推行设计现场交底制度 通过图纸会审现场调整,使一线的作业人员理解设计意图,了解工序的技术、工艺和验收要求,是保证绿化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

2.2关于绿化队伍人员素质问题

人才培养直接影响单位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各单位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通过业务培训、自学、深造等方式,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2.2.2博采众学,科技兴园,营造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2.2.3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对职工进行完职业技能的培养之后,最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不仅要要求大家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不低俗、只唯实,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的思想作风;还要求大家树立起察实情、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

2.3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

园林绿化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遵循科学准则,以科学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既维护业主的利益,又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做到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从而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园林绿化监理人员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能够做到全过程跟踪,一旦发现不合格材料、工序和产品,及时整改,以确保园林绿化工程每个环节运作流畅,从而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

2.4 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工作相对滞后

一般说,园林绿化工程与土建工程项目有相似的一面。园林绿化工程的景观小品、园林建筑等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标准都相同。然而,园林绿化工程与土建工程相比,它的大部份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这就意味着在植物移栽完成之后的养护尤为重要。另外,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巩固绿化成果有很大影响,所以要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重视绿化养护工作,彻底扭转“重栽轻管”的局面。抓好养护管理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2.4.1建立业务强、技术好的养护专职队伍,签订养护责任书,责任到人、标准明确、奖罚分明,通过竞争创优的手段促进养护工作。

2.4.2养护工作需要有完整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抓好维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并制定必要的维护检查措施,对维护措施,突出绿色管理好,要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对管理不到位,维修水平差的空间增加处罚,逐步完善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技术能力和质量。

2.4.3实施绿化养护资金,根据养护任务的工作量估算的养护资金,同时要建立严格的管理标准,根据评估后养护等级来核算,拨付维修基金,真正实施奖励和处罚原则,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大管理维修部之间的竞争实力,从根本上提高养护管理的水平。

2.4.4在养护管理上增加科学的投入,并加强培训学习,增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使养护管理工作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2.4.5加强绿化宣传教育,把绿化保护与环境保护、遵纪守法联系起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开展对绿地的认建、认管、认养等活动,加大社会舆论的监督,逐步做到人人都自觉的爱绿护绿,共同创建优美的环境,形成绿化家园,人人有责的社会风气。

3 结论

人类在改造世界的任何做法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的问题,园林景观工程也不例外。人们在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追求更高的明天,因此对绿色空间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及时纠正施工中的问题,使园林施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技术化。那么园林施工必将成为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篇(8)

1.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不到位

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园林绿化质量好坏决定的,而城市园林绿化科学布局即规划设计则成为二者质量控制的源头所在。现阶段,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缺乏长远性与科学性。由于没有较为稳定、长久的规划系统来指导城市绿化规划,在进行城市园林建设时缺少依据,导致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脱节,各类绿地数量严重不足,大大滞后于城市化建设发展的要求及市民游憩出行和生态环境防护的要求。

城市内部绿化发展不均衡、布局不均匀。一是社会绿化积极性不高。一些老居民区、单位庭院绿化明显滞后,绿量明显不足,绿地管理差;新建居民小区、单位庭院绿化不达标现象仍然存在。二是老城区绿化水平低。道路、街头游园等公共绿量相对较少;旧城区和旧住宅区整治、城中村改造以及道路拓宽等城市改造时,绿化破坏严重,缺少有效的保护。

1.2 形象特色问题

城市园林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特色的载体,是城市对外形象的窗口,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一个城市应具有鲜明的形象特色。然而城市经营中缺少科学全面的特色定位,各城市几乎同时掀起了大树热、草坪热、追求名贵树种,这些行为与现象造成了城市文化缺失、形象的雷同,也造成了城市功能的重复和浪费,步入"千城一面"的误区。

1.3 城市园林绿化忽视自然生态和以人为本理念。

很多城市不注重绿地的实际功能,不顾群众需求,盲目追求新奇高档。植物配植方面,追求即时视觉效果,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性、植物多样性和生态性。

1.3.1 片面理解生物多样性原则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中,很多城市一味的追求丰富生物多样性,盲目的增加植物种类,甚至从国外引进植物种类以丰富生物多样性。。当然,这也要避免一味的种植乡土树种、地方特色的现象。因此,要全面的理解生物多样性原则,避免片面理解、断章取义的现象发生,把握好其中的平和。

1.3.2 大树移植

大树移植应选择适合本地区生长,全冠移栽成活率高的品种,树形优美的大树能给城市生活带来了美观和情趣,如在河南山东等地国槐、朴树等。但是将大树移开其生长原始地后,整个群落的生态必将受到严重破坏,直接的恶果是水土流失,殃及区域环境,与其改善城市局部生态环境相比,可谓得不偿失。另外,移植大树为保成活,需要大抹头、强修剪,原来的枝繁叶茂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树体主干或主干上孤零零的几个大枝,谈不上有美化效果,因而也不能立即起到良好的绿化效果。

1.4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不够规范

主要表现在,施工建设行业管理不够严格,工程招投标管理不够规范,进入施工建设领域的施工队伍良莠不齐,施工单位内精通相关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缺乏,甚至有些施工单位为片面追求高额利润而不合理压缩成本支出,乃至采取偷工减料等行为,不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加之个别监管单位与监理部门把关不严、监督不力,直接导致工程质量不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极大地损害了园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5 养护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缺乏系统科学养护管理方法,资金不足

提高养护队伍整体素质,普及养护知识,掌握关键技术是保证巩固园林绿化效果,绿化管理费用上投入不足,重建轻管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园林部门经费严重不足,缺乏基本的作业设备,甚至出现发生病虫害没钱买药防治,树木、植物造型常年不修剪,绿地养护管理粗放等影响日常绿化管理水平的现象。

2.对策

2.1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科学规划,加强城市绿化规划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具体来说,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在规划层面应考虑以下因素:

(1)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地域气候、土壤、水文、地形等生态条件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等条件,综合考虑城市绿化的发展方向与步骤。

(2)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在维护现有绿地基础上推动城市普遍绿化,与规划、建设部门相协调,使绿化建设与工业布局、居住区规划及公共建筑分布等城建工作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

(3)均衡分布,建设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公共绿地要符合点、面结合的特征。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使用权与绿地养护组合为完整的系统,使用权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景观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4)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应当严格执行城市规划设计程序,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从城市建设的宏观视角科学绘制出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图,近、远期限园林绿化规划图与设想图。

(5)进行城市园林规划,应该尊重和利用当地的自然因素,尊重场所的文脉,充分体现出城市的文化、自然特色。

2.2 坚持自然生态,营造和谐宜居的城市绿化环境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绿化建设模式上,转到节约型绿化上来,增强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性。

(2)在绿地植物配置上,转到复层配置模式上来,增强绿化的生态性。

2.3 规范绿化建设管理,加强工程施工监督和有效质量控制

要加强绿化工程质量管理,全面落实绿化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质量监督制。

2.4 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绿化管理部门职能

要进一步强化各级园林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理顺和完善适应城市实际的园林绿化体制,建立城市绿化管理长效机制。

2.5 建立科学的养护管理制度、进行养护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加大绿化管理投入

(1)建立和完善植物养护管理技术档案,方便总结,分析和改进工作。建立树木养护管理工作年历,从而做到有预见、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工作,避免盲目性。同时又能总结经验,并为今后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2)进行养护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模式,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制定详细的养护标准,进行分级养护。理论与实践表明,现代化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机制对于完善、改进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工作都具有明显的助推作用。根据现实情况处理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园林绿化部门要坚持改革,强化管理,因地制宜,不断总结与完善,真正地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打造出崛起中的城市新形象。

篇(9)

从1982年起,档案馆为地下库房(新馆即将投入使用)。档案馆工作人员立足现实,采取了较为可行的保护措施。1982年安装了防盗铁门,在每间库房门口均设置了10厘米高的防水隔段,并陆续购置了除湿设力求;1991年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温湿度记录,加强了对库房温湿度的控制;加强库房的日常管理,做好防尘防虫、防有害气体等各项工作,开展档案的修复工作,修补、复制解放时期字迹褪变的档案450余卷。二、档案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库房与设备不符合规范要求。档案库房与设备是保管档案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地下库房的弊端显而易见:湿度高,不利于通风,不利于维护档案的安全。从维护档案的设备上看,存在单一、老化的问题。新馆的建成解决了档案保护工作最基本、最首要的问题。

(二)档案保护意识缺乏。档案保护工作是为利用工作服务的。当前由于过分强调为经济建设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保护意识的减弱,表现在实际行动上就有所松懈。大的方面,如资金的投入,人员的安排;小的方面,如在接收、利用、整理、编研工作中忽视保护工作,修补档案未用专用浆糊,将档案放置地上,不注意防尘等。从中可以看出,档案保护意识在工作人员头脑中还相对淡漠。

(三)档案保护技术的培训研究不够,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缺乏。

1培训不够。档案人员参加的档案培训,尤其是档案保护技术专题的培训相当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的载体已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胶片、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档案所占比例将有所增加。它们的保管、使用同纸制档案发生了根本变化。档案人员如果不随时补充知识,保护工作将无从谈起。各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不仅次数有限,而且由于资金、时间等原因难以保证参加。

2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不够。档案人员不仅要做好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而且应加以总结、研究。在我局、馆人员撰写的论文、业务研究、调查报告中,很少有专门涉及档案保护技术课题的。

3档案保护技术专业人员缺乏。近几年,档案馆人员的学历、职称都有明显提高,但具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却相当匮乏。档案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档案专业人员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却很有限。

出现以上问题,也有某些客观原因:档案馆人员多是身兼数据职,征集、接收、整理、提供利用都要参与,难以保证“专”;部分保护技术很少接触,如裱糊、去酸等。

(四)制度不够完善。档案保护在档案馆的各项制度中都有所体现,但从总体上讲还存在着不深入、不细致的问题。在制度执行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疏漏,由于人员少、时间紧,有的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必要的分析。

(五)财力投入不够。保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档案库房温湿度的控制、档案的修复、专门档案的特殊保护要求、专业培训等都需要相关的设备和资金为后盾。档案并无专项保护资金,使档案馆除维持日常的管理工作外,难以有足够的财力购置较为先进的设备及进行保护技术的开发、利用。如何进一步提高档案保护工作水平,我认为应当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档案保护意识。认识提高了才能付诸行动。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寿命,一旦遭到破坏,为经济建设服务也只会成为空谈。加强培训。开展、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因档案保护工作的技术性较强,培训的内容不但要注重理论的指导,还要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篇(10)

(一)库房与设备不符合规范要求。档案库房与设备是保管档案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地下库房的弊端显而易见:湿度高,不利于通风,不利于维护档案的安全。从维护档案的设备上看,存在单一、老化的问题。新馆的建成解决了档案保护工作最基本、最首要的问题。

(二)档案保护意识缺乏。档案保护工作是为利用工作服务的。当前由于过分强调为经济建设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保护意识的减弱,表现在实际行动上就有所松懈。大的方面,如资金的投入,人员的安排;小的方面,如在接收、利用、整理、编研工作中忽视保护工作,修补档案未用专用浆糊,将档案放置地上,不注意防尘等。从中可以看出,档案保护意识在工作人员头脑中还相对淡漠。

(三)档案保护技术的培训研究不够,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缺乏。

1培训不够。档案人员参加的档案培训,尤其是档案保护技术专题的培训相当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的载体已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胶片、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档案所占比例将有所增加。它们的保管、使用同纸制档案发生了根本变化。档案人员如果不随时补充知识,保护工作将无从谈起。各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不仅次数有限,而且由于资金、时间等原因难以保证参加。

2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不够。档案人员不仅要做好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而且应加以总结、研究。在我局、馆人员撰写的论文、业务研究、调查报告中,很少有专门涉及档案保护技术课题的。

3档案保护技术专业人员缺乏。近几年,档案馆人员的学历、职称都有明显提高,但具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却相当匮乏。档案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档案专业人员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却很有限。

出现以上问题,也有某些客观原因:档案馆人员多是身兼数据职,征集、接收、整理、提供利用都要参与,难以保证“专”;部分保护技术很少接触,如裱糊、去酸等。

(四)制度不够完善。档案保护在档案馆的各项制度中都有所体现,但从总体上讲还存在着不深入、不细致的问题。在制度执行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疏漏,由于人员少、时间紧,有的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必要的分析。

(五)财力投入不够。保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档案库房温湿度的控制、档案的修复、专门档案的特殊保护要求、专业培训等都需要相关的设备和资金为后盾。档案并无专项保护资金,使档案馆除维持日常的管理工作外,难以有足够的财力购置较为先进的设备及进行保护技术的开发、利用。如何进一步提高档案保护工作水平,我认为应当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篇(11)

(一)库房与设备不符合规范要求。档案库房与设备是保管档案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地下库房的弊端显而易见:湿度高,不利于通风,不利于维护档案的安全。从维护档案的设备上看,存在单一、老化的问题。新馆的建成解决了档案保护工作最基本、最首要的问题。

(二)档案保护意识缺乏。档案保护工作是为利用工作服务的。当前由于过分强调为经济建设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保护意识的减弱,表现在实际行动上就有所松懈。大的方面,如资金的投入,人员的安排;小的方面,如在接收、利用、整理、编研工作中忽视保护工作,修补档案未用专用浆糊,将档案放置地上,不注意防尘等。从中可以看出,档案保护意识在工作人员头脑中还相对淡漠。

(三)档案保护技术的培训研究不够,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缺乏。

1培训不够。档案人员参加的档案培训,尤其是档案保护技术专题的培训相当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的载体已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胶片、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档案所占比例将有所增加。它们的保管、使用同纸制档案发生了根本变化。档案人员如果不随时补充知识,保护工作将无从谈起。各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不仅次数有限,而且由于资金、时间等原因难以保证参加。

2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不够。档案人员不仅要做好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而且应加以总结、研究。在我局、馆人员撰写的论文、业务研究、调查报告中,很少有专门涉及档案保护技术课题的。

3档案保护技术专业人员缺乏。近几年,档案馆人员的学历、职称都有明显提高,但具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却相当匮乏。档案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档案专业人员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却很有限。

出现以上问题,也有某些客观原因:档案馆人员多是身兼数据职,征集、接收、整理、提供利用都要参与,难以保证“专”;部分保护技术很少接触,如裱糊、去酸等。

(四)制度不够完善。档案保护在档案馆的各项制度中都有所体现,但从总体上讲还存在着不深入、不细致的问题。在制度执行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疏漏,由于人员少、时间紧,有的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必要的分析。

(五)财力投入不够。保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档案库房温湿度的控制、档案的修复、专门档案的特殊保护要求、专业培训等都需要相关的设备和资金为后盾。档案并无专项保护资金,使档案馆除维持日常的管理工作外,难以有足够的财力购置较为先进的设备及进行保护技术的开发、利用。如何进一步提高档案保护工作水平,我认为应当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