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装饰画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3-31 00:09: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装饰画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装饰画教案

篇(1)

二、实验教学现状成因分析

1.教材的编排不够合理

(1)课时安排不够充裕。首先,每个模块的学习仅安排了36个学时。以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为例,新课程下,在高一第一学期已基本结束学习。而过去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几乎要一年多的时间。因而现在的学生基础知识要薄弱得多,实验能力亦然。其次,课本上的很多实验是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进行探究,这必然需要相对充裕的时间来保证,这在时间有限的教学实践中很难做到。(2)实验的实际内容有所减少。从新课程化学实验的总量上看,实验内容确实增加了。但实际上,在三年的高中学习中只能完成部分教材的教学。我们新疆的高考遵从宁夏方案,必考内容为《必修1》、《必修2》和《选修4》,选考内容为《选修2》、《选修3》和《选修5》中三选一。所以我们较完整地完成了必修1、2以及选修3、4、5的教学。统计这5本书,各种实验共有97个,而老教材中却共有各种实验(包含学生实验)129个。(3)删减了学生实验。在老教材中,每册书后都有大约10个左右的学生实验。每个实验都需要学生花约一节课的时间来独立做实验。而学生分组实验一般是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的,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而老教材的学生实验却是相对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来进行实验和思考。

2.实际条件的制约

(1)学校配备的实验室数量有限。如我们是重点中学,有三个化学实验室,条件比较好。但是有二十班几乎在同一时间内要去实验室做同一个实验,仅要排开就很困难。若赶上连续两、三节课都要去做实验,即使能做,也不得不将有的实验由分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2)由于实验室的药品及仪器配置有限,加上新课程增加和改进了一些实验,一些实验也不得不改成演示实验甚至放弃做实验。

3.现行高考模式的深远影响和制约

高考对实验内容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力度近年来确实有所上升,但变化并不很大。对部分教师而言,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讲、分析和记忆,会比做实验更省时、更省力。尽管新课程下,实验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要教师完全转变也是有过程的,具体的实施中要完全落实也是很困难的。

4.教师的认识能力和处理教材能力的影响

首先,由于过去的教学思想的束缚和影响,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和转变是有一定的过程的。而且,化学教材的变化是很大的,从知识的呈现方式、知识的体系,以及必修和选修中相关知识的衔接上,与老教材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要对所有的课本都有一定深入的认识后,才能具备较好的处理和整合教材的能力。

5.学生自身的问题。

首先,由于初中化学教材使用的不同,以及各地学校条件的差异,学生自身的实验能力和素质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在初、高中衔接时,我们应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及基本实验的训练和规范。其次,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验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三、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与素养的应对策略

1.教师自身要重视实验教学能力的提高

(1)教师要充分体会实验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活动中的主体;(2)教师要提高自身实验设计、评价和交流的能力;(3)教师要提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合作、交流和评价实验的能力;(4)教师要积极进行实验改进、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2.多给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去做:(1)创设条件,让实验尽可能的由演示转化为学生分组实验;(2)让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实验的过程;(3)适度的增做部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部分实验可改学生分组实验为单人做实验;(5)支持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还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实验”,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及实验方法。(6)适度开放实验室。可以利用校本选修课,开展兴趣实验或与生活有关的实验,甚至是难度较高的实验设计,等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利用自习课或自由时间去自主选做实验。

3.切实有效的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验学习的引导和管理,培养科学的实验学习的习惯和素养。

首先,大部分学生去实验室上课是很有积极性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是比较放松的,甚至实验的学习是无效的。这也造成部分老师不愿意在实验室上课而宁愿演示实验的重要原因。这样,学生会损失很多锻炼和提升实验素养的机会,也使实验的功能大打折扣。所以,从高一就开始,就要加强管理和严格要求并培养学生在有实验的课上的习惯。新课程下,课时没有增加,但内容却增加了,落实学生的实验探究必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保证。那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要提高才能完成。

其次,要重视学生实验的预习、自学、规范书写实验报告,以及实验后的反思等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养成学生重视实验的习惯。

4.要重视学生实验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方法观。

(1)重视学生的实验过程中观察、操作,以及用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和能力培养;(2)重视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3)重视学生实验过程中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4)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的机会,重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5)重视学生评价和改进实验能力的培养。

篇(2)

2010年10月经学院审批,管道设备安装“教、学、练”一体化教室开始建设。该项目由庾汉成老师负责,张亚峰、严湘华、胥书霞老师和本人参与了建设,邀请实训中心老师参与整个施工过程。我们先从总体上划分区域,规划布局,把“建筑给排水工程实训区”和“建筑采暖工程实训区”列为重点对象。先进行样板房的搭建:六个给排水实训区,两个地暖演示区。把所涉及的管材、仪表及附件、设备、工具准备好,进行了样板间管道的配置,给水和排水管分别与卫生器具连接,采暖管与分(集)水器连接。地暖采用断面处理可以清晰地了解地面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其他实训区需要现场制作,比如:教学演示区的50个凳子,管道工基本操作要用的12个管工操作台,10个散热器组对操作面,管道焊接的排风罩,材料堆放架、工具摆放架等。2012年7月一体化教室验收合格并投入了使用。

1管道设备安装“教、学、练”一体化教室简介

管道设备安装“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主要用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用于水、暖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一体化教室位于我院南院实训楼二楼,建筑面积约600m2,分八个区:建筑给排水工程安装综合实训区;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综合演示区;教学演示区;电动工具操作演练区;管道工程焊接实训区;管道安装基本操作综合实训区;材料堆放区;工具摆放区。

(1)建筑给排水工程安装综合实训区简介(见图1)。建筑给排水工程包括:建筑给水系统和建筑排水系统。

建筑给水系统由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网和用水设备组成。采用直接供水方式,给水管材采用镀锌钢管或PP-R塑料管。管道连接方法有:螺纹连接、热熔连接。建筑排水系统由卫生器具、排水管道、通气管、清通设备组成。采用UPVC管粘接而成。

(2)建筑给排水工程安装综合实训区的主要功能:①熟悉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所用管材和管件、与卫生洁具如何连接,了解给排水系统安装与土建相互关系。②实物展示、真实工程的参观,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概念,并对真实工程有足够的认识。③让学生通过小组配合安装,提高其动手能力,感受岗位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综合演示区简介

地板辐射采暖是一种以低温热水作为热媒,将加热管道与建筑物构造相结合,利用建筑物内部地面进行采暖的系统。该系统由分(集)水器、加热盘管等组成。加热盘管的布管方式为平行排管。地面结构一般由楼板、找平层、绝热层(上部敷设加管)、填充层和地面层组成(见图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综合演示区主要功能:

(1)了解地板辐射采暖地面的结构,管道的材料,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方式。

(2)通过实物的演示了解真实工程情况,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除此之外,一体化教室配有钻床、砂轮切割机、电动套丝机、气压泵、电动和手动试压泵、交流弧焊机等设备,可进行套丝、电焊、切割、散热器组对和安装等实训。

3管道设备安装“教、学、练”一体化教室的使用

2012年7月一体化教室已投入使用,我系普大设备10级、11级二百多名学生进行了实训。在实训室,学生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浓厚,个别小组在完成自己实训任务外,协助教师辅导其他小组工作。从总体上看,学生在实践课上表现相对轻松,参与度高,喜欢动手,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和动手能力。

在两年中,通过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及一体化教室的投入使用,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体化教室的使用不仅为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承担了“水暖工种实训”的实践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了“初、中级管道工”职业技能考证的平台;同时也可以满足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观需要;也为社会相关技能等级考试、技能培训搭建了平台,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

4管道设备安装“教、学、练”一体化教室对教师的作用

在一体化教室建设过程中,专业团队老师积极参与规划和布置,完成了一体化教室各系统的设计、编写了说明和各项规章制度,有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一体化教室是实施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依托本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督促教师到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的科技信息,将企业最新的生产工艺成果应用到实践基地建设中去,通过管道设备安装“教、学、练”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不仅可培养锻炼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也可增强专业实践指导能力,着力打造一支高层次中青年骨干“双师”教师教学团队。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和使用,提高了教师实践课的指导水平。专业团队教师近两年参与了国家级管道工职业技能鉴定中、高级管道工考评工作,也为青海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写了锅炉工、管道工的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学习的相关资料,为地方专业培训做出了贡献。

5管道设备安装“教、学、练”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教学特点

建筑设备安装教学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原材料知识、设备及工具知识、典型工艺知识、管理知识和相关工种知识;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掌握设备、工具的使用及维护方法、岗位的操作技能、常用设备故障分析、排除方法。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适应安装岗位的工作要求,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根据教学积累,总结出“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如下:

5.1职业定向

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应,部分项目设置与工作岗位要求相吻合。

5.2实用性强

“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培养专业操作技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度,课程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从而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5.3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练”一体化教学使多门理论、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连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5.4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

“教、学、练”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能借助多媒体、模拟系统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探索学习能力;能以真实现场情境及真实系统实施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并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素质。

篇(3)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教学项目;“理-实”一体

Key words: automated production line;teaching project;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175-03

0 引言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是高职院校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也是学生获取综合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最主要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同时,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也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院校的竞赛内容,从获奖情况看,往往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积累、办学实力较强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很难有黑马出现。这些都说明,要能真正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甚至在竞赛中获奖,对学校的学生创新水平、教师教科研能力以、实验室教学条件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1 自动化生产线的教学要求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把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课程纳入了教学计划中,课程的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就业的无缝对接。

1.1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体系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机电类专业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课程,涵盖了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PLC应用技术与气动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内容;需要包括PLC的编程、通信、模数转化、变频器、触摸屏和步进/伺服电机的使用等核心技术;必须具备机械、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能力。因此,要围绕这门课程,整体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技能和考核要求,尽可能将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的课程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在前导课程中有充分的体现,其相关的前导课程与核心技能见图1所示。

1.2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践平台构建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践平台构建要努力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融多媒体教学、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为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要求。因此,实践平台包括三大区:实训区,多媒体理论教学区和小组讨论区。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的实训装置一般都选择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指定的产品YL-335B自动化实训装置,该装置较好模拟了工厂企业真实的柔性自动化制造系统,涵盖了企业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需求,以及高职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技术内容,整个系统采用S7-200PLC控制,包括供料站、加工站、装配站、输送站和分拣站5个单元,每单元都独立的PLC控制器,系统联机采用PPI通信技术。具有可扩展性、单站实施教学的独立性、组态的灵活性、触摸屏多站点的联机调试和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等特点。

1.3 课程重点和难点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系统硬件的安装、调试与排故能力;第二、PLC编程能力。但由于目前高职学生普遍生源质量下降,学习的主动性、钻研精神以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积累不足,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因此,通过合理组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任务,采用理-实一体的七阶段教学方法来剖析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4 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通过本人的教学体验和对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弱,对设备的软硬件不熟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动手操作,常常会出现各种设备故障,给教师课后设备的维护带来巨大工作量,导致老师不轻易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观看设备运行现象,进行理论的讲解分析,学生无法真正去装拆、调试设备;第二,由于学生的PLC程序设计能力有限,教师只是讲解教材上的设备运行的标准程序,而没有让学生真正调试运行学生自己独立编写的程序;第三,教师一般不进行课程拓展创新训练要求,从而也就很难真正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当然学生也很难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胜。

2 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

鉴于自动化生产线课程的职业性、综合性以及课程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合理设计教学项目、安排教学任务、分解教学难点、剖析教学重点,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议课程的教学学时在安排100学时以上,根据班级规模,配备12~15套设备,每套设备3人一组,每组按照平时的学习成绩合理分配组员,确保每组有1位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组长。

2.1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教学项目设计

由于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存在上述问题,因此,教学设计按照各个项目由易到难,遵循由单机排故调试到联机运行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整个教学内容分成十一个项目,每一项目按核心技术又分解若干教学任务。

项目一,自动化生产线设备介绍。教学目标为:理解整个装置单站和联机运行情况以及设备电源的供电情况。教学任务:①YL-335B基本结构认识;②各站基本结构功能;③YL-335B单站和系统运行描述;④系统供电电源及运行;⑤设备的气路装置及运行。

项目二,供料站分析与调试、项目三,加工站分析与调试、项目四,装配站分析与调试、项目五,分拣站分析与调试、项目六,输送站分析与调试。项目二至项目六的教学目标:掌握各单站运行的气路、硬件电路的工作原理,单站程序的设计方法,以及单站软硬件的调试运行。教学任务为:①相应站的工作任务;②相应站的气路设计;③相应站的电路设计(包括各站所用的传感器、光电编码器应用、变频器参数设置及应用、PLC地址分配、PLC硬件接线图);④相应单站运行的编程要求;⑤单机程序设计与调试。

项目七,自动化生产线的拆卸与安装,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完整的硬件系统的拆装能力,以及软硬件的综合调试能力。教学任务包括:①自动化生产线各站点的机械零件的拆装;②气路、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排故;③用单站程序进行单站运行与调试。

项目八,主站(输送站)联机调试,教学目标,掌握基于触摸屏的联机运行中主站程序的设计方法。教学任务包括:①PPI通信;②触摸屏的应用;③主站联机运行工作任务;④主站程序的设计、调试与排故。

项目九,从站联机调试,教学目标,掌握各从站程序的设计方法。教学任务包括:①各从站运行工作任务;②各从站的联机程序设计、调试与排故。

项目十,系统联机调试,教学目标掌握联机运行时系统软硬件综合调试。教学任务包括:主、从站的硬件排故与调试,主、从站软件排故与调试。

项目十一,系统拓展与创新,结合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竞赛要求,一方面教师提出创新实践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自己设计拓展创新要求。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

课程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包括“理-实”一体的教学设计、“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理-实”一体的双师队伍、“理-实”的考核方法。“理-实”一体的教学内容是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交叉、渗透;“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是指课程教学场所要模拟真实的职业场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理-实”一体的“双师”队伍是指授课教师具有“双师”资质,并同时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不再单独设置实验教师。“理-实”的考核方法,是指一场考核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融为一体。

每一个教学项目的实施,根据教学任务,分成七个阶段,第一项目导入阶段:通过实验演示等方式,描述项目要求;第二项目分析阶段:学生分组讨论项目的设计要求,选择项目的设计方案;第三知识技能阶段:教师对设计方案中涉及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技能的演示;第四项目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围绕设计要求,完成项目的设计与调试;第五项目拓展阶段: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功能拓展和完善,以开拓知识视野;第六评价交流阶段:通过小组汇报交流,分享不同的设计方案,达到知识融会贯通;第七项目考核阶段: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2.3 教学考核评价

教学考核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衡量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课程教学考核包括各项目的平时过程考核,拓展创新考核和期末的理论考核三大部分:项目一至项目十,采用平时过程考核,占比为50%,注重项目实践的过程考核。依据每个项目的教学目标,设置理实一体的考核内容,根据各项目具体完成情况,有教师对组长进行打分,组长对各组成员进行打分;项目十一采用拓展创新考核,占比为20%,考核安排在拓展项目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针对每一站点,出一道创新拓展题目,每小组成员的题目不同,各自独立完成,避免了同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和参考;期末理论考试,占30%,采用理论闭卷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掌握以及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 结束语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要面向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根据课程核心技术,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分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吕景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M].二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篇(4)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

1.1 交通事故的死亡率

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交通事故的数量以及事故的严重程度都在不断增加,据我国交通部门的报道我国在2014年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在不断增加,我国一共处理的交通安全事故共有667766起,总共造成了1040373人死亡、494944人受伤,直接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共有33.9亿元。由此可见我国的交通事故在不断增加,同时道路安全的严重程度在不断增加,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在我国整体交通事故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十分严重十分突出。

1.2 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所占的比例

我国的道路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和发生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近年来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在不断增加,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近年来的死亡数量来看在不断地增加,其中1999年的死亡人数在8万人左右、2010年的死亡人数在10万人左右、2011年的死亡人数在11万人左右、2012年死亡人数在12万人左右,占世界死亡总人数的16%左右,但是在同期我国的机动车占有量只有全世界的4%左右,公里通车里程数占全世界总量的8%作用。由此可见,如此严重的交通事故发生频率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不能够适应我国交通道路的安全。

1.3道路交通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

道路交通安全不仅会对我国社会安全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损失,据我国相关部门的调查和统计,交通事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大概占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总量的4%左右,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会对我国很多普通家庭造成沉重打击。在车祸造成中造成的残疾也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因此要想减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就需要进行相应的道路交通安全建设工作。

2.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的必要性

2.1 减轻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制约

通过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的建设工作,能够大大提升我国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从而能够减轻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制约。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关系到诸多社会因素,要想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交通道路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因此在解决相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从国家层面入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当从安全教育、交通执法、工程建设等方面来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

2.2 道路交通安全标准化是基础性工作

道路交通安全标准化是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我国为了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往往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在进行相关建设的过程中也有着长足的进步,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促进了我国交通安全设施研究和生产的产业化和系统化。同时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于安全设施标准化的建设工作,这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性的提升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帮助,同时也维护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3 满足我国公共安全发展的需要

通过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的建设工作能够满足我国公共安全发展的需要,这主要是因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的建设工作和我国的公路交通安全、安全设施的建设工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我国在进行相关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开展完善的生产、研究、技术引进、应用标准化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3.道路交通安全标准化的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

3.1 道路安全标准化的起步阶段

我国开展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起步较晚,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最开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进行的是反光膜的建设工作,我国的相应建设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我国在进行建设和生产的过程中的所采用的技术较为落后。我国以往生产的反光标志膜的有效的反射角为140°,同时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有效的反光亮度和外国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并不能够满通标志的相关要求,同时整体额使用寿命较国外的产品较短,并不能够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达到很好的效果,不能够保证建设的安全性。

3.2 道路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在进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的过程中达到了标准化体系的建立阶段。我国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开始进行了工业化的生产和建设工作,通过在进行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在进行生产和建设的过程中国家的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同时组织的国家的相关科研部门开展研究工作。

3.3 道路安全标准化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进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目前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秉承着安全发展、环保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在进行生产和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使用新型的建设材料、建设技术来开展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一步进行了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提升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的水平。

3.4 道路安全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篇(5)

近年来,淮安市坚持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之路,努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职教集团化办学总体情况

1.集团化办学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集团化办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它按照产业规律,将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职业教育,旨在依托行业,联系企业,加强学校和学校、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进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的重大创新,集团化办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推进产教深度对接,缩短校企人才供需距离;有助于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集团内部学校、企业、行业等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有助于形成集群集约优势,提升区域职教整体服务能力;有助于深化校企一体办学,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职教集团化办学得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201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把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项目之一。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各地积极探索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路径和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职教集团700多个,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近2万家企业,700多个科研机构和50%以上的中职学校、90%以上的高职院校。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规模效应不断放大,质态和效益也不断提高。

2.淮安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取得长足进展

淮安市职教集团化办学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积极实施职教发展“2112”工程(全省到2000年新建100所、占地100亩、生源2000人的职教中心),初步构建市、县(区)职教中心集团;第二阶段从2002年到2007年,在两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推动下,以产教合作为核心的行业型职教集团有了快速发展,区域型职教集团初具规模;第三阶段从2008年召开全市职教工作大会到现在。认真贯彻《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职教资源整合力度,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职业教育集约发展、优质发展。总体看来,全市职教集团化办学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是规模明显扩大。市、县(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建立了6个区域性职教集团;各重点职业院校以骨干专业为纽带、对接地方主导、新兴和特色产业,组建了行业型职教集团或协会26个、特色型职教集团或协会35个;全市职业学校参与组建的职教集团或行业协会14家。二是覆盖面广。目前,职教集团已覆盖全市8个主导和新兴产业、近50个行业部门、30多家企业,覆盖全部17所中职学校和4所高职院校、骨干和特色专业16个。三是类型多样。有以整合区域职教资源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型职教集团,最典型的是盱眙职教集团,有以融合产教发展为目的的行业型职教集团,如以淮阴商校牵头的淮安建筑职教集团,有以地方特色产业为纽带的特色型职教集团,如中国淮扬菜职教集团。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发挥行政主导作用,推进区域职教集团化重组

2008年以来,淮安市从整体提升职教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出发,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加快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步伐。重点建设一批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并以此为龙头,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走共建、共创、共融、共享的职教集约化发展之路。最成功的范例当属盱眙职教集团,集团成立之前,当地教育、劳动和其它部门都在办职业学校或行业培训,规模都不大,难成气候,难以满足当地产业快速集聚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在此情况下,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将县域内跨部门、跨行业的职教资源进行整合,组建盱眙职教集团,由县长兼任董事长,校长兼县教育局和人社局副局长。并迅速在县开发区的黄金地段辟出400亩地、投资3.6亿新建了与工业园融合、服务园区产业的新校区。组建职教集团的当年,办学效益就实现倍增,学校年招生3000人,年培训创利润达千万元。更可观的是,依托集团优势,筑巢引凤,吸引企业入驻12家,与县内外百余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集团的外延进一步拓展,内涵不断丰富。盱眙职教的发展证明:加大统筹力度,整合职教资源,组建职教集团,是实现区域职教优质发展的明智选择和有效途径。目前,淮阴区、淮安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先后完成职教布局战略性调整,组建以职教中心为主体、校校联盟融合、校企携手合作的区域职教集团。区域职教集团化整合和运行,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四个优化:一是资源优化。改变了过去多头办学、资源分散的状况,形成“握紧拳头发展”的格局。二是投入优化。改变过去政府多线投入、产出效益低下的状况,便于集中投入,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三是管理优化。改变过去多头管理、无序竞争的状况,形成了“一个核心主体、一套管理班子、对外多块牌子”的集团化管理模式,管理效能明显提升。四是学校优化。这是上面三个优化的最终实现状态,目前,淮安市6个区域性职教集团旗下的主体校均创成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并进入下一轮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序列。金湖、洪泽完成职教中心改扩建工程,淮阴区占地212亩、投入3.5亿元,淮安区投资占地320亩、投入3.2亿元的现代化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区域职教中心的基础条件、办学功能进一步优化,作为职教集团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凸显。最近两年内,省委罗志军书记、省政府李学勇省长、毛伟明副省长先后视察盱眙职教集团,充分肯定了集团的办学模式、办学特色和成果。

2.加强政校行企合作,推动综合性职教集团建设

主动顺应淮安集聚提升的趋势,推动职教集团化办学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由政府主导型向多元合作型转变,积极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航母式”职教集团的建设。最具代表的是淮安市高职校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是在市教育局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推动下、由淮安市高职校牵头、按照复合型模式建立的职教集团。集团的组建体现了运作的规范性,集团有共同遵守的章程,明确了参与各方的责、权、利;体现了参与的多元性,有市教育局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行政支持,富士康、达方、淮钢等24家区内外大中型企业和2个行业协会加盟,市内外19所中学、21所中高职和本科院校成为理事单位;体现了合作的紧密性,校际之间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联合办学、基地共享、专业互补等,校企之间借助淮安市高职校并入开发区、毗邻工业园区的优势,推进校企一体办学;体现了办学的针对性,集团主要服务集聚于开发区的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和现代物流等战略新兴产业。集团的成立将学校和企业作为利益共体有机组合,实现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和利益链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区校一体发展,实现“三个零距离对接”:园区产业结构和学校专业结构的零距离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零距离对接,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学校课程标准的零距离对接;也实现了“三个同步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和学校基础能力的同步提升,园区产业规模和学校办学规模的同步提升,园区产业素质和学校办学质量的同步提升。淮安市高职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示范校,进一步提升了在集团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既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形成有力支撑,也为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提供广阔空间和丰厚的试验土壤。

3.紧贴地方优势产业,组建淮安特色型职教集团

专业和产业是职教集团化建设的纽带。淮安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并着力开展专业和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整个调研集中了教育、发改、经信委、人社等多个部门力量,深入学校、企业,历时一年,采集大量数据和信息,市、县(区)、校共形成20份翔实的调研报告,为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调整、推进集团化办学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积极引导全市11所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3所国示范校,立足自身专业,对接地方产业,依托行业组织和覆盖行业的企业,组建或参与淮安特色的行业型职教集团,加盟或组建多种形式的行业协会。淮阴商校利用其烹饪传统强校的优势,牵头组建了“淮安餐饮职业教育集团”,鼎力等6家市区顶级酒店成为其主要成员单位。同时,学校作为苏北唯一理事长单位加入“江苏省餐饮职业教育集团”。餐饮职教集团的成立,为校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开发淮扬菜品20多个、共同开发实训教材2本、共建8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培养中级以上烹饪人才300多名,学校参加首届江苏省厨师节暨第七届全国烹饪竞赛(江苏赛区)竞赛,获团体优胜奖,校企合作取得双赢。目前,全市围绕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已组建4个特色型职教集团,其中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阴商校参与组建中国淮扬菜集团,既促进了淮扬菜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职业院校烹饪专业的建设水平。金湖的石油机械职教集团、淮阴区的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淮安区的教学具职教集团也初具规模。

4.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实现产教融合发展、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主要路径。近年来,淮安市依托各种形式的职教集团,政行企校一起发力,推动校企合作迈上新的台阶。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制度设计,稳定职教集团内部的“联姻”关系。市教育局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制定《淮安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评选标准(试行)》,从合作思路、合作基础、合作保障和合作成效四个方面构建了校企合作示范组合的标准体系,引导了校企合作的正确方向和实现路径。各职教集团还以章程的形式明确了集团内部校企合作的内容、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盱眙职教集团推出集团内部校企合作的“四项制度”,即组织引导制度、定期会晤制度、项目责任制度、督查考核制度,淮安中专校职教集团还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奖励制度。二是建立校企对话协作平台,构建职教集团内部的“互动”关系。市政府搭台,举办职教区域合作(淮安)论坛,携手中西部百所职校和市内百家企业、职业院校,共同探讨职教跨区域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新机制、新路径、新策略,努力构建政、校、行、企“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新模式。论坛在为校企合作带来探索性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上百份校企深度合作的“签单”。市教育局连续举办三届校企合作论坛和校企合作现场会,展示校企合作成果,搭建校企沟通、对话、联系、互商、协作的平台,尤其是今年的盱眙现场会,既有职教集团运作模式下校企合作成果的多样、深度展示,还有极富借鉴价值的理论总结和探索,使与会者深受启发。三是创新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开创职教集团内部的“共赢”局面。在职教集团内部,关键要理顺的是校企关系,重点要创新的是校企合作模式。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淮安的职教集团形成了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订单培养。覆盖全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23家大企业与职业学校签订了培养协议,建立冠名班62个。引企进校。全市职业学校引进“校中企”13个,引进企业生产线21条,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26个。淮阴区职教集团整体引入金恒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和实习融为一体,收益显著。校办企业。与校外企业合作,或依托本校专业和人才优势,建立校内企业17个,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企业办校。淮安华丰机械有限公司投资兴办华丰职业学校,实现企业技术、人才、设备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完全融合,提高了生产和办学效益。股份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早在2006年由金湖职教中心率先尝试,校企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了小青青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目前市内这种模式试点最成功的一是淮阴商校,学校与中瑞教育集团旗下的华汽教育集团建立股份制合作关系,学校以场地、企业以设备和技术分别入股,共建了汽车维修专业和实训基地,当年招生400多人,商校实现了汽车维修专业零起点突破。另外一个成功案例是淮阴卫校,该校与上市公司迪安诊断采用股份制合作共建医药检测实训基地,学校以部分设备和场地入股,企业方以资金和大部分设备入股,建立实训基地,既供学生实训,又供企业对外经营,校企双方共同收益。这种股份制合作的优点在于明晰了职教集团内部校企双方的产权,构建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尊重了校企作为平等的利益主体的地位,更有助于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推动职教集团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行。这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在《中国教育报》做过经验报道,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吸引全国不少职业学校前来学习取经。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对策

1.职教集团化办学面临的问题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模式,仍处于探索中,与全国一样,淮安的职教集团化办学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有一些是共性的,也有一些是个性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1)职教集团还缺少整体规划和建设,与地方产业的契合度不高。

目前看来,全市的区域型职教集团还不够大不够强;行业型职教集团数量明显不足,与淮安目前全力培育的“4+2”(盐化工、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的对接度不高,对市内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类的职教集团也明显偏少。

(2)主体松散,结合度不紧,运转效能不高。

职教集团大多数不具备法人身份,实际上是各种利益主体的“独联体”式的组合,缺少法律效力的责、权、利的界定,往往是集而不团,运转效率偏低。至今,市内还有少数县(区)区域型职教集团内部学校之间还是一种松散型的联合,职教资源仍处于相对分散状态,没有通过集团达到有效整合,需要当地政府出面加以整合。

(3)体制机制尚未理顺。

职教集团作为一种松散型的、自愿组合的团体,身份比较模糊,难以有效地行使管理责任,往往导致凝聚力、执行力不强。集团内部的约束机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保障机制、利益共享分配机制、监督考评奖惩机制、进退出机制等还需尽快完善。

(4)核心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职教集团建设的根本问题、核心问题。实际看来,校企合作仍存在学校“一头热”,行业企业“一头冷”的现象,有些企业只是在职教集团挂个名,没有实质性合作项目,校企合作的形式有不少还停留在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实习实训资源,学校承担企业的部分培训等浅层次上,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技术研发等全方位、深层次合作较少。

2.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对策

职教集团化发展是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紧紧围绕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

(1)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要加强政府对职教集团建设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督查,将职教集团化办学作为推进产教合作的重点工程,纳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出台加快推进全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引导职业教育集团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在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之下,成立一个由市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人社局组成的产教合作协调小组,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职教集团建设,引导职业院校服务地方行业企业。

(2)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对接。

组织有关部门和职业学校,持续做好职业教育专业和地方产业吻合度调研,建立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预警预测机制,引导职业院校科学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为加大产教对接的力度,提高职教集团的运转效能,建议由政府来主导区域型、行业型和特色型职教集团的建设。在做好产业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建设覆盖我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行业型职教集团,集团包括行政主体: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人社局和产业主管部门,学校主体:相关专业的中职和高职院校,企业主体:相应产业的企业,行业主体:相关行业协会。其中以专业实力最强的学校和最具合作实力的企业担任领头单位,由产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集团的理事长。当前重点围绕我市“4+2”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整合政校行企力量,组建相应的行业型职教集团。要积极策应中国声谷――淮安呼叫中心的建设,建立中高职院校广泛参与的淮安呼叫中心职教集团。力求以集团化的有效组织来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3)进一步推动校企一体办学。

篇(6)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A

1工序及工期管理

1.1 里程碑节点确定

(1)在施工前期,以设备房交出为里程碑;

(2)在施工中期以公共区以上部各专业管线交出装修吊顶施工为里程碑;

(3)施工后期以设备安装交出给装饰专业进行地面和墙面收口装饰施工为里程碑;

(4)系统调试以动力照明专业安装结束,可以送电配合各专业系统调试为里程碑;

(5) 以综合监控专业为主导,开始进行各系统综合联调为里程碑。

1.2 工序及工期策划

下面以环控设备安装为例说明:

环控工程设备安装、管道及管线施工 车站通风空调大、小系统及冷冻水系统 风管、水管工厂预制及现场制作;标高、轴线复测 60 1)分段组织、流水作业;

2)设备区、公共区先上后下的顺序。

2管理与协调要点

2.1 机电设备安装管理与协调要点

(1)管理与协调

1)信息资料管理:应建立唯一的信息资料交换平台,保证信息资料传递的唯一性和及时性。

2)设计管理:要制定严格的施工现场设计文件变更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现场设计变更等文件的下发渠道畅通和唯一。要让各参与方能轻松地从设计图纸和技术规格书中及时获取准确的接口信息。

3)协调方面:应建立专门的协调组织机构,制定明确的《协调程序》,建立各参与方的联络制度和必要的会议制度,做到信息沟通畅通,协调高效及时。

(2)工期管理

1)总体进度管理:建设单位应有专人或者委托系统总集成方或地盘管理商编制主要土建、机电工程的接口节点摘要,列明每个合约所有重要接口的节点和交付成果,以及各机电承包商在各土建工作现场进场时程计划,以便各参与方可以轻松进行反馈和调整,推动各参建单位落实接口进度跟踪。

2)抓好关键设备用房施工及大型设备安装基础的施工(如组合空调、冷水机组、隧道风机、大型变压器、开关柜等),确保交出的时间,保证设备的安装和布线施工。

3)对于高架车站和有盖出入口处电扶梯的安装要与土建专业协调好安装时间,避免因车站轻钢屋面结构或玻璃幕墙或有盖出入口已安装后增加吊装难度或无法吊装。

(3)安全文明施工及场地管理

1)大型设备吊装前必须对垂直吊运孔洞尺寸和水平运输通道进行实地勘测,吊运前必须编制专项方案,经审批后实施。

2)设备采用盾构井、吊装孔等孔洞进行垂直运输时,其吊装位置必须考虑设备运输(车辆)及吊车的占位、进出现场通道,同时起吊空间(范围)不得有其妨碍设施。如需占用市政道路,施工单位需提前进行协调。

3)在进行水平运输作业时,在楼板上设置地锚或需在墙体、梁、柱上设置临时固定牵引装置时,应得到相关单位认可和确认。

4)在提前吊装扶梯金属结构就位时,要对基础板的强度进行确认或采取临时支撑等措施。

5)环控等专业的管道预制尽量实施场外工厂化加工。减少现场场地的占用,在工地设置预制材料周转堆场,按现场实际施工进度提供预制材料,避免造成材料现场积压和占用场地。

6)承包单位要事前统筹好现场材料临时周转堆场(特别是供电专业的电缆;环控专业的风管材料、各类阀门、保温材料等;给排水消防专业的管道材料)和各类阀件的严密性试验和强度试验场地,保证材料、阀件的有序进场和施工进度的匹配。

7)对隧道洞口、设备吊装孔、站台层下面的设备房等雨水容易进入的重要部位制定防漏雨、排水、抽水预案并做好充分的防汛准备。

8)轨行区作业需提前申请,统一调配作业时间。严格执行轨行区作业计划安排,不能随意进入或占用轨行区,作业人员应穿戴反光服及配备警示灯(器材)。

2.2机电安装与其他专业协调配合要点

(1)明确各设备系统的接口关系,其接口关系如下表:

(2)制定或建立接口管理工作方案,并规范化和程序化。

(3) 与土建、装修专业协调配合要点

1)机电安装承包商在施工前应根据工勘,协助装修专业搞好基准点的移交和平移工作,统一由机电安装单位或装修专业将基准平移到各层墙面和柱面(也可由业主测量队统一完成)。环控专业对施工图进行深化设计,统一优化管线布置并制定合理的作业顺序,并经设计认可后施工。

2)车站主体结构移交时,一是应着重解决结构几何尺寸问题,重点复核站台、站厅标高、站台边线的位置、公共区的净空尺寸(尤其要关注下翻梁、扶梯口处等)预留孔洞、井口尺寸等;二是应及时处理好结构顶板、侧墙渗漏问题,做好站内漏水的引、排工作;三是扶梯专业要对土建上、下基坑跨度和提升高度、标高及安装轴线、基坑几何尺寸偏差、吊装预留吊环等进行实际测量复核等。

3)设备房、管理用房墙体砌筑与风、水、电专业安装同步进行,设备房砌筑构造柱与大型风管在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和图纸的审查工作,避免出现“相碰”问题。内隔墙内的管线施工应优先安排,以便内隔墙的砌筑。各种管线的穿墙套管必须与墙体砌筑同步实施。

4)动照专业(包括AFC专业等其他弱电专业)的管线施工牵涉到在地面和墙面预埋的,建议由装饰专业统筹(进行排版图深化设计)确定标高和放线定位。

5)对有静电地板的设备房,机电安装单位必须向系统设备安装单位进行地面龙骨安装的排版交底,避免系统设备地面桥架与龙骨立柱安装位置干涉。

(4)与供配电系统配合要点

1)最主要的是建立和制定送电工作的互相配合及送电调试过程的安全措施等制度。

2)送电过程中,机电安装单位必须制定“设备停、送电管理制度及相关工作程序”,双方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应付、处理各种突发事故的准备,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区域,明确唯一指挥者,保证指挥信息的畅通和唯一,以保证安全地送电调试成功。

3)对BAS、FAS、AFC、事故照明等一、二类用电设备提供可靠0.4KV电源,双电源能实现自动切换。

(5)与轨道工程协调配合要点

1)进入轨行区作业,必须严格按轨行区作业制度进行,实行严格的人员、工器具和材料及安装设备的进、出场清点制度。

2)进行安全门/屏蔽门施工测量,应以轨道的最终安装三维数据为测量基准,注意车辆动态限界问题。

(6)与综合监控系统协调配合要点

系统设备安装完毕,能有效实现如下功能:

1)扶梯控制柜的通信接口RS232或RS422、干式触点与BAS提供的终端盒连接,扶梯状态信号能可靠传送到车控室显示屏上。

2)扶梯上的旅客紧急停止信号,能在车控室显示屏上显示和报警。

3)车控室灾害报警系统能有效停止车站所有自动扶梯的运行(或全部上行)。

4)垂直电梯轿厢内对车站控制室的报警信号,能有效的显示和报警。

5)防灾报警系统的声光报警设备接入AFC系统的中心和车站的监控房(如中小机房和车站设备监控室),并处于明显位置。灾害状态时,闸机的闸门应全部处于开门状态。

6)监视屏蔽门的开关状态,并对故障进行报警。

7)当区间发生火灾或车站某区域发生火灾时,FAS主机向BAS主机传递灾害命令。BAS强制相关设备按灾害模式运行。

8)监视并控制车站及区间的各种水泵(包括排水泵、废水泵、污水泵、集水泵等)和电动蝶阀的运行状态,并对设备故障及危险水位进行报警。

9)按地铁运营时间所制定的运行时刻表,对车站的工作照明、节能照明、广告照明进行控制。

10)监视车站事故照明电源的运行状态,并可进行故障报警。

11)控制车站通风空调系统在正常、列车阻塞、火灾等不同工况模式下运行。

12)控制隧道通风系统(包括区间及站间)在早、晚间运行,正常、列车阻塞和火灾事故等不同工况模式下运行。

13)对冷水机组设备进行集中监控。

14)对空调风系统的变频器进行监控和故障报警。

3 机电安装主要技术问题及对策

(1)车站两端设备房区(特别是设备走廊区)进行管线施工前,必须要求机电安装单位(属地管理单位)按照综合管线设计文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管线深化设计,并及时组织各专业对深化设计图进行审查和最终进行会签,以保证在该区域的各专业管线能有序进行排列和施工,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其施工和今后运行可维护空间不得小于400mm。

(2)应随时复测轨行区限界限制,避免设备与管线侵界,以免造成大量返工。在轨行区两端设备房安装防火门(包括卷帘防火门)或防护门,必须高度重视其门框与结构的安装质量,避免发生门体因门框安装不牢固被活塞风吸入轨行区的安全事故,建议门框砌筑结构采用砼构造柱或预埋钢结构等形式。

在轨行区进行安装的各种设备管线,其支吊架连接螺栓要求全部采用后切底机械锚栓或化学锚栓,并采取防松动措施,避免发生因列车运行振动造成螺栓(或部件)脱落对列车造成伤害的事故。

(3)经过伸缩缝的电线管、水管、电缆桥架、风管、母线槽等要加伸缩节等过渡装置。

(4)孔洞的防火封堵问题:尤其要关注设备机房与公共区域等防火分区部位的封堵及过墙过楼板的封堵完整性。

(5)消防水及高压细水雾系统或气灭系统管线、喷嘴安装位置的确定,应在被保护区内设备准确定位后进行,以确保消防效果,因此需与相关专业施工进度密切配合,确保不影响下道装饰工序施工进度。

篇(7)

一、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培养目标

对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其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很明确的。学生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严格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各项工艺规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

同时,学生还应具有以下专业能力:能读懂并测绘较复杂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图;能进行简单的钳工操作;能使用常用电工工具,正确选用示波器、电桥、晶体管特性图示仪、万用表、兆欧表等常用电工仪表;能安装较复杂机械设备的配电箱,并能调试整台设备;能拆装交流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及各种特种电机;能绕制小型变压器,并检修大容量变压器;能焊接典型电子电路,并进行测试;能分析、检修、排除较复杂机械设备电气部分的常见故障;能进行PLC的选型,构建及调试简单PLC控制设备电气系统,并能独立解决调试中出现的问题,使设备正常运转。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

在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新形势下,教师要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际的工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来实现“通过工作达到学习目的”的工学一体化。

根据笔者学校的实际情况,给出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课程设置如下表。

三、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1.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好课堂管理

现在,技工院校的学生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即使在一体化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和任课老师对着干的情况。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照教师的安排来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百依百顺,对他们放纵,而是建立在“爱”和“严”这两个字上。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利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操水平,来征服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首先,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师、认可教师。只有学生认同了教师这个人,教师再去批评、教育他,他才会接受;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可教师讲的课,才会按照教师的安排去完成工作任务。

2.建立大型学习游戏,让学生爱上学习

在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给学生分配相应的角色,但是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厌学情绪。那么,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现在,很多技校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笔者设想:能不能把电气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得像游戏一样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满足,让学生爱上学习呢?于是,在实行一体化教学的思路下,笔者尝试建立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大型学习游戏,把专业当中一个一个的学习任务设置成游戏里面的关卡,逐渐把枯燥无味的学习转变成学生喜欢的过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像玩游戏一样逐步去升级,从而让学生像爱玩游戏一样爱上学习。

那么,怎样的游戏才算是大型学习游戏呢?首先,要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习任务有关,是和日常学习活动紧密相连的,要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容量要足够大,能够包容本专业学习任务的方方面面,能够融合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再次,玩的时间要足够长(从入学到毕业),还要能够长时间、持续地吸引学生,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

以笔者学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为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完成基础课程学习游戏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学习游戏。每个学习游戏又分为若干个项目,在每个项目中设置相对应的学习游戏任务;对应的学习游戏任务设定通关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该游戏任务的,便获得所对应的“游戏经验值”。比如在电子装配环节中的自动夜光灯电路的组装,就包括四个项目: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焊接知识的讲解与练习、自动夜光灯电路的装配与焊接、电子电路的调试与维修。

游戏经验值是指用来计算学生完成一门(或一部分)学习游戏任务所需时间和学习成效的单位,是学校确定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游戏经验值的配置应以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同时参考该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重要程度。目前针对笔者学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来说,暂定以24个学时为单位来计算游戏经验值。

3.适应角色的转变,建立团队PK制度

建立起学习游戏之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就发生了改变。在这样的学习游戏中,老师就相当于网络游戏中的NPC,是整个游戏任务的布置者和组织者,也是游戏当中的小BOSS,是学生能否通过游戏关卡的把关者。

学生在学习游戏当中相当于网络游戏的主角,是整个游戏任务的全程参与者与完成者,只有不断地完成学习任务才能获取相应经验值,才能够到达下一关卡,从而达到最终通关,也就是毕业。

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大型学习游戏中来,笔者借鉴了拓展训练当中的团队训练模式。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队,每一队都选出一名队长,并由全体队员共同拟定出本队的队名、口号和队标。这样不仅便于教师的整体管理,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更是利用了团队的力量来完成学生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尤其是在利用计算机进行软件仿真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效果非常好:学习好的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方面可能欠缺一些,但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在这一方面可能技高一筹,正好形成了互补,体现了团队之间的合作力量。

当每一阶段性的学习完成之后,各个小队之间要进行学习成果大比拼,也就是所谓的“团队PK”。在PK过程当中,针对表现优秀的团队及个人,要给其加上相应的“游戏经验值”,也就是分数;而对那些表现比较差的团队要进行相应的扣分。在PK过程中,每个团队都可能会因为本队中某个人表现不好而被整体扣分,也可能会因为本队中某个人表现突出而被整体加分。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模式受到学生们的接受和欢迎,有效地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平时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会怕因为自己的原因连累其他队员扣分而努力看书;平时学习积极性较好的学生,会在团队PK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和指导,向学生灌输面对成败得失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既教书又育人,而且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四、小结

篇(8)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全国各地技工院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校园、购置先进设备,实施免学费、助学金等多项优惠政策,技工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技工院校生源主要是考不上理想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和考不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就业形势严峻,传统的老师讲解课本知识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现代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技工院校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理解工作需求能力、动手能力,打造应用型专业人才。为适应发展,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势在必行。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能让学生提前经历实际工作中“接到任务-理解任务-设计解决方案-动手解决-根据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随时调整方案-解决问题”这一流程,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的节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简介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理解任务、获取信息-制定方案-方案实施-成果展示-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各个环节,无不体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贯穿每个环节,学生不断获得成就,从而增强自信心,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技工教育,尤其是在学生即将前往企业实习的前一学期的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中运用,效果较好。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柔性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教学中的应用

《柔性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是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工厂工作流程,对PLC、变频器、触摸屏、伺服、步进电机、传感器、气动控制技术等内容进行综合学习和应用,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不能给学生切身体验,教学效果较差。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不断思考、探索,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学生创造了体验工厂工作的空间,还锻炼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和课程特点,重点运用过程评价等教学技巧,认真落实任务书、解决方案等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任务、分解任务、动手实践、交流学习、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并通过成果展示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起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现在我们以《柔性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中的“上料检测单元”为例,展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2.1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主要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情境创设通过播放“MES网络型模块式柔性自动控制系统”工作视频来完成,我适当讲解介绍该单元的结构组成、作用及完成的动作,让学生熟悉该系统的作用,重点了解“上料检测单元”的动作过程。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简单记录该单元的结构组成及动作过程。

2.2 理解任务、获取信息

在创设的情境下,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上料检测单元”的安装、调试。为更好的完成任务,我组织学生分组,选出班上组织能力较强且较有威望的6名同学任命为组长,然后组长带头选组员,每组6-8人,分组别接收任务书,检查部件、原料是否齐备,并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间。

2.3 制定方案

在理解任务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工作原理理解、材料准备、实物安装、软件编程、总机调试等)。这个环节,组长要根据组员的特长分派任务,组织组员对整个安装、调试过程的先后顺序、每个步骤的工作内容、人员调配、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出最适合本组的方案,并填写《“上料检测单元”设备安装、调试记录表》。学生面临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会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积极查看说明书、任务书,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来解决当前问题,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主要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工具书、说明书等查找相关资料、制定方案、确定方案是否可行,并针对学生制定的方案适当给予建议,学生根据所提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方案。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让学生自信满满,并且锻炼了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统筹能力。

2.4 方案实施

各组根据方案分工,有条不紊的完成各自职责,每完成一项工作,提醒学生及时填写《“上料检测单元”设备安装、调试记录表》,对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记录。经常巡回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及仪器设备,监督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任务,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安装、调试,同时鼓励团队合作,避免组长代工、独立完成全部任务。

2.5 成果展示

各组完成安装、调试任务后,均有5-15分钟时间上台展示,向同学们展示其完成任务的过程、碰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小组讲解采用了什么方法保证任务按时按量完成,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小组重点分析存在哪些方面问题。我则对每组的展示做简单评价,提醒工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整个任务的完成如何达到最优化,并检查学生的工作质量,工作任务是否完整,安装调试是否正确等。

2.6 评价

评价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过程评价,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及时发现及时表扬,重点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二是结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个方面,分别填写《“上料检测单元”学业评价表》,作为学生该课程得分的主要依据。

由于学生性格活跃、渴望成就,为激发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过程评价,对于表现好的组别、组员,及时点名表扬,满足学生喜欢被关注被表扬的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适当的表扬不仅能起到对受表扬学生的鼓舞作用,也能及时将好的做法在班里分享,帮助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在本门课程中,我重点关注学生在元件选择与检测、工具仪表使用规范、工作过程记录等方面的表现,对在这些方面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其他小组借鉴他们的做法。

为了体现公平、公正,最后的学业评价环节需进行多方评价,需引导学生从考勤、纪律、实施过程、工作效果等多方面自评、互评,并结合教师评定,选出优秀小组,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学习氛围。

3 结束语

在《柔性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实践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可以从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激发了他们求知欲望,提高了学习效率,较好的完成了课程学习。

然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把握教学进度、管理课堂秩序、避免个别同学滥竽充数等。因此,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能力,不但要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备好课,还要能了解学生,提高掌控课堂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究者和创造者,从而真正让每位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31-02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内容包含了机电一体化技术、PLC编程及网络通讯、变频控制技术、电机控制技术、传感器应用及气动控制等技术及技能。如果在学习过程中继续采用传统的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应用教学方法,容易使理论与实践产生偏离,对知识求新能力较差,达不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很难适应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灵活、高效与创新,因此,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中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发现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参与式教学模式以项目案例为基本素材,以提高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为目的,其实施方法多种多样,如构建学习团队、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视频教学、辩论比赛、企业参观等。参与式教学模式要求教育的重心由关注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和“练”,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倾听者转向积极主动的探索者,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的学习领路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知识和经验背景,持有客观、公正及开放的心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进行创新。

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按照以培养生产线设备维修维护的应用技能和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紧密性。课程改革时首先与企业专家、技术工人共同设计开发学习情境,以亚龙科技公司YL-335系列及YL-101MPS柔性生产线设备的常见工作任务和典型故障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生产线的拆装、编程、调试、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际操作与维护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参与式教学模式常用的有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等,在实施的过程中方法是灵活多样,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方法,构建了学生踊跃参与、实践动手能力不断增强的师生互动式课堂。

(一)“学习团队”的构建

根据学生知识和动手能力水平以及男、女生按比例分配组成3-5人的“学习团队”,每个团队自主选出一个组长、一名发言人。在各组组长的统一协调下,共同发挥积极能动性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最后由发言人进行汇报总结。

(二)教学情境的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是对自动化工控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自动化设备操作、调试、维修维护、生产管理等岗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经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针对工业生产线中的供料、物料搬运、冲压加工、零件装配、成品的分拣等工作过程,突出所需的主要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并兼顾前后课程的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精心设计开发了以亚龙YL-335系列自动生产线为平台,基于自动线安装调试的工作过程的供料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输送单元、分拣单元、人机界面及联合调试等7个学习情境,各教学情境间的联系可用图1所示:

主要学习情境具有明显的典型性、可操作性和挑战性,相互间是平行、包容和递进的关系,形成了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实施过程的改革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应该在“讲-演-练-评”一体化的实训室内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边讲边练,使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可让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教学实施根据循序渐进关系可由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及评估等五个步骤组成,这六步的关系及老师的作用可用图2所示(以下以分拣站为例说明这六步的实施过程)。

(一)资讯

资讯即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搜集与设备或教学任务相关的信息。老师先把整个自动线设备的功能通过实物展示或视频放映的方式,让学生先有个总体印象,然后把整套生产线进行分解进行,最后再进行综合,老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

在分拣站安装调试中,首先通过现场演示的方法,先让学生了解分拣站的工作过程,做到有的放矢进行,接下来把整个分拣站划分为机械及安装、气动控制回路的调试、传感器及安装、变频系统调试、PLC控制系统调试等五个子模块。作为先期知识的传感器及变频器知识可让学生搜集在分拣站中所用到的光电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及MM420的相关信息,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在此工作站中使用这些元件,并把元件的型号及性能作出记录。

(二)计划

根据教学情境及资讯阶段获取的相关资料信息,主要是提出安装与调试几个方案;不同小组教师可给予不同的指导,由学生制订出任务实施的计划书,及时检查计划可能存在的漏洞。在项目计划过程,老师要启发大多数学生制订严密可行的计划。

列举出分拣站机械及安装、气动控制回路的调试、传感器及安装、变频系统调试、PLC控制系统调试这五个子模块的具体地实施过程,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计划性和条理性。

(三)决策

综合前期的信息,先由小组讨论,再由整个班级进行分析论证各小组工作计划的可行性,决定项目实施方案。

通过各小组的讨论,决策出分拣站的调试过程是第一步进行机械部分安装;第二步气动控制回路的安装;第三步进行传感器及安装;第四步PLC控制模块的安装;第五步变频系统安装调试;第六步气动控制回路、传感器的调试、变频器等模块的调试;第七步进行系统综合调试。

(四)实施

学生根据选定的方案将所要进行的教学任务分解成若干个模块,必须进行组内分工,明确任务后,各自独立完成各人所分配的任务;老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上的或设备上的支持,并起督导作用。把决策过程中的七步按计划及决策分工,具体实施出来,要发现前期工作的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正。

(五)检查

任务实施完成以后进行检查,学生对安装调试好的单元进行工作效果测试,整理安装调试日志;教师要巡视指导学生使用相关检测仪器。老师要检查各小组的实施结果,难度比较大的地方如电机连轴器的安装及变频系统的调试重点检查。学生要测试系统调试的结果及传感精度是否达到了要求。

(六)评估

每组学生讲解安装调试的实施方案,进行小组间的互评;教师对每组安装的计划、方案和完成过程进行点评。综合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的结果,形成最终成绩。老师组织学生在各小组间先进行自评,事先要把分拣站安装与调试评判标准的工作页,分发给学生;然后是各小间进行互评,找到被评判小组的做的好及存在的不足,并让其对于不足的部分进行修改,即再实施、再检查、再评估,直到完全达到标准要求。

五、体会与建议

学习情境中的项目来源于实际工作过程,但要加工处理使其适合教学,能够体现知识技能点并合理分布。教学实施运用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步法,不能机械地套用,可以根据实际项目情况进行取舍或合并。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前几个环节要加强指导、监控,让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先完成简单的单元,体会成就感,并在组间形成竞争的良好氛围,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检查和评估要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大部分由客观指标构成,可操作性要强,评价方式要简单,不必求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评价,即对整个项目的完成情况不能只以结果为准。

参考文献:

[1]吕景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45-48.

[2]何用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4-72.

[3]冯卫东,王亦晴.情境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10)

Abstract In order to 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continuous box girder bridge deck pavement construction sequence optimization provides a reasonable basis, through the 4 × 10 米 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girder bridge of the original construction plan and construction programs and other two kinds of adjustments different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uctural stress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n-situ pavement construction program control section tensile stress is reduced by 25%,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or even avoid the appearance of cracks, its structural rigidity and durability is guaranteed. Achieved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equence to simplify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ensure that the 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al safety purposes.Keywords continuous beam bridge deck construction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U4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众所周知,对钢筋混凝土受弯结构来说,由于没有采用预应力对结构受拉区施加预压应力,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受拉区(正弯矩区下缘和负弯矩区上缘)很容易产生裂缝,从而降低结构刚度和耐久性。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施工经验和结构受力分析来试图从调整桥面铺装施工顺序的角度来改善钢筋混凝土梁桥的受力状态。

二、基本思路

钢筋混凝土现浇连续梁桥一般采用支架现浇工艺施工,即:主梁在支架现浇成型,待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拆除支架(以下简称原方案)。在拆除支架的过程中,主梁结构自重由原来的支架承担逐步转移到由主梁结构自身承担。这时在主梁的正弯矩下缘和负弯矩上缘处将会产生拉应力。在桥面系施工过程中随着二期恒载(主要为桥面铺装及护栏)的施工,拉应力将加大。在通车运营后,在车辆活载的作用下,拉应力将进一步加大。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抗拉能力很弱,由《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的“表3.1.3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可知:对于C40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标准值只有2.40MPa,对于C50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标准值也只有2.65MPa而已。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很容易产生裂缝。

由于主梁自重和行车活载这两部分产生的拉应力无法避免,因此可以尝试调整桥面铺装的施工顺序来改善主梁拉应力。具体方法为:主梁现浇成型后,在不拆除支架情况下继续施工桥面铺装混凝土(主要指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待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拆除支架(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与原方案相比:由于在支架拆除前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已经形成强度并与主梁形成整体,增大了结构刚度,改善了结构受力状态——原方案中,不仅主梁自重由主梁承担,而且由于桥面铺装浇筑过程中尚无强度,其自重也要由主梁来承担。桥面铺装形成的承载能力只对行车活载起作用,对结构恒载没有贡献。而调整方案的主梁和桥面铺装自重由原来的主梁本身承担转变为由主梁和桥面铺装形成的整体结构来共同承担。这时桥面铺装形成的承载能力不仅对行车活载起作用,而且对主梁自重及二期恒载也起作用。

三、不同施工顺序下结构应力对比分析

基于以上思路,此处以一座4×10米的钢筋混凝土现浇连续梁桥为例来分析在两种不同施工方案下的主梁拉应力的变化。主梁横断面几何尺寸如图1所示。

图1 主梁横断面图

1、结构模拟

主梁结构模拟采用MIDAS/CIVIL(V7.8.0)软件进行离散,单元长度为0.5米,共划分为80个梁单元,81个节点。其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计算模型

2、基本假定

(1)原施工方案:桥面铺装及防撞护栏按均布荷载施加于主梁单元上;

(2)调整方案:防撞护栏按均布荷载施加于主梁单元上,通过增大原主梁断面尺寸来模拟桥面铺装与主梁形成的整体结构;

(3)行车荷载按公路-Ⅱ级计算;

(4)钢筋混凝土容重按26kN/m3计算;

3、荷载组合

(1)正常使用状态长期效应组合;

(2)正常使用状态短期效应组合;

(3)弹性阶段应力验算组合(考虑荷载试验时受力状态,即活载不进行折减)。

本次计算不考虑承载能力验算。

4、主梁应力验算结果

主梁在两种不同施工方案中不同荷载组合条件下控制截面拉应力对比结果如表1-表3所示。

表1正常使用状态长期效应组合下控制截面拉应力对比结果(单位:MPa)

表2正常使用状态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截面拉应力对比结果(单位:MPa)

表3弹性阶段应力验算组合下控制截面拉应力对比结果(单位:MPa)

5、对比分析

(1)由两种方案在三种不同工况下控制截面拉应力的对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的施工方案控制截面拉应力为原方案的73.2%~74.1%,平均为73.6%,即拉应力减小了约26.4%;

(2)由正常使用状态长期效应组合及短期效应组合计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的方案正弯矩控制截面跨中下缘的拉应力均小于C40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2.40MPa,最大的为2.22 MPa,而原方案中最大为3.01 MPa;

(3)由弹性阶段应力验算组合计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尽管调整后的方案正弯矩控制截面跨中下缘的拉应力有了明显改善,但其拉应力仍高于C40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2.40MPa,为2.78MPa。其原因主要为本次计算采用的板梁截面为实心截面,其恒载效应较大的原故,若采用空心截面则恒载效应将会减小。另外本组合主要为成桥静载试验时所采用的工况,在实际做静载试验方案时可将跨中截面正弯矩加载效率取下限,可有效保证其拉应力满足要求;

(4)由正常使用状态长期效应组合及短期效应组合计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的方案负弯矩控制截面1号墩顶上缘的拉应力分别为2.52 MPa和2.67 MPa。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中4.2.4条“计算连续梁中间支承处的负弯矩时,可考虑支座宽度对弯矩折减的影响,……,但折减后的弯矩不得小于未经折减的弯矩的0.9倍”,由于采用MIDAS/CIVIL(V7.8.0)做结构离散时未考虑支座宽度的影响,故尚需对表中数值进行修正,按规范公式计算折减弯矩均大于理论弯矩的10%,故按90%进行折减,即表中数值经折减后分别为2.27 MPa 和2.40MPa,若考虑采用空心截面其恒载效应将会减小,故可保证其拉应力满足要求;

(5)由弹性阶段应力验算组合计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的方案负弯矩控制截面1号墩顶上缘的拉应力3.01 MPa,考虑支座宽度折减后为2.71 MPa,仍大于2.40 MPa,考虑采用空心截面其恒载效应将会减小并在实际做静载试验方案时可将跨中截面正弯矩加载效率取下限,可有效保证其拉应力满足要求;

(6)由弹性阶段应力验算组合计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尽管在采取空心截面并采用加载效率取下限的方式下可以保证控制截面拉应力满足要求,但其安全储备较低,并且不同的设计方案其应力状态不完全一样,尽管本桥主梁可以满足要求,但并不能保证所有钢筋混凝土现浇连续梁桥主梁均能满足要求,故当出现控制截面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标准值时,需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四、结论

(1)当跨中截面下缘拉应力储备较大,而墩顶截面上缘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标准值时,可采用在支架上现浇0.1L~0.9L(对于中跨)和0~0.9 L(对于边跨)范围内的桥面铺装混凝土,待其强度满足要求后再拆除支架,然后再浇筑墩顶0.9L~0.1L负弯矩范围内的桥面铺装混凝土,由于墩顶负弯矩范围内的桥面铺装混凝土为后浇筑的,只承受活载的作用,故可保证其拉应力满足要求;

(2)必要时可在支架上现浇0.1L~0.9L(对于中跨)和0~0.9 L(对于边跨)范围内的护栏,拆除支架后再浇筑墩顶0.9L~0.1L负弯矩范围内的护栏可进一步减小控制截面主梁的拉应力;

篇(11)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27-01

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专业是我国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必须要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一、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设备安装和维修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最重要的就是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逐渐具备积极的态度、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新的设备安装与维修技能,同时也应该具备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学生在经过了专业的学习之后还应该具备非常强的读图能力,对简单的钳工操作应该能熟练的掌握,对于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工具也应该可以非常轻松的使用,如果需要小型的变压器,学生应该可以独立完成变压器的制作,如果电路终端,学生还应该具备非常好的电子线路焊接能力,对当前机电专业经常使用的PLC系统要完成调试,同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PLC系统,调试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学生还应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

1、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当今“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要能找到相应的专业岗位,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即岗位设计及其应用技能的培养己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课题。实践证明:科学地选择支撑一个专业的技术,构建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才能满足教学规律的要求,达到培养目标。因而,寻求社会需求与专业支撑技术的最佳结合,是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建设一个专业的首要任务。根据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的内涵设计明确的岗位及人才培养规格是当前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也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知识能力构筑的切入点。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能力

当前,很多该专业的学生普遍都有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很多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已经使用了一体化教学的方式,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直接逃课的现象,为了保证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师生关系。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守“爱”和“严”这两个原则,教师千万不能因为让学生听话二对其进行百般呵护和放纵,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最重要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应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际经验来使学生真正从心里感觉教师真的很有能力,同时还要减少和学生之间思想上的距离,这样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接受教师,发展呈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只有学生真心的接受了一个教师,教师去批评他或者是教育他,他才可能更容易接受,学生很认可这个教师才能更好的进行本课程的学习,同时能更好的展现出实际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

3、改变课程设计方式,注重工学结合

在进行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教师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给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但是学生还是没有办法真正的爱上学习,所以改变课程设计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当前教学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课题。例如当前很多学生都对网络游戏非常的感兴趣,所以笔者在本文中也做出非常大胆的设想,如果能将课程做成游戏的形式就一定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更好的享受到乐趣。当然,建立的大型游戏首先它必须要和学生所学到的专业有非常大的关联性,同时它也需要和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也要有很好的作用。其次是在游戏中容量一定要十分的充足,这样才能包括该专业的,每个方面,将学习切实的融入游戏中。再次,玩的时间一定要够长。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课程设计还包括学生学完某门课程后,运用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面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针对性强,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成绩单独考核。 例如:制图测绘选择一般复杂程度的组合体(常选齿轮泵),让学生测绘并绘制组合体的装配图和零件图,写出测绘说明书。使学生具备绘制普通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再例如,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可选择减速器为课题,进行设计。培养学生运用和检索有关设计手册及技术资料进行结构设计与工程计算的能力。其成绩可根据设计质量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或口试)进行考核。或者设备修理课程设计让学生通过了解设备修理前的技术状况,设备故障原因等分析,初步掌握故障分析、零件测绘、修理工艺编制、技术文件制订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4、加强专业实习训练,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首先,需要安排一定的基本技能实习。基本技能实习安排在教学过程各个阶段进行,以培养学生各种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实践性强。基本技能实习一般在实习车间或工厂进行。通过钳工、机加工、焊接、机械拆装、电气装修、机械设备大修等实习,使学生具备修理及加工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实习完毕,必须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

其次,需要安排相应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认识实习在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时进行。一般选择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先进的工厂为实习场地。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工厂生产概况、生产过程、设备维修、设备管理、产品装配、企业生产组织和车间管理的情况,获得本专业较为全面的专业实践知识。实习结束,学生写出实习报告,根据实习报告和学生的表现等全面考核,实习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

三、结语

总之,加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机械与机电设备安装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并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任务为载体,将理论授课、实训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将能够极大的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本刊编辑部.抓住一体化教学的根本[J].中国培训.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