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产品技术创新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4-11 00:55: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产品技术创新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产品技术创新论文

篇(1)

技术创新理论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肇始于熊彼特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在该书中,熊彼特论证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前所未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他还根据创新对利息、利润、经济周期等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现象进行了重新的界定。由于美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的快速发展无法用传统的资本、劳动力因素来解释,人们开始相信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再加上研究开发方面公共投资的意义相继得到证明,加深了人们对技术创新的经济意义的共识。于是,技术创新理论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当今,技术创新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因为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一种在历史上起着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正是由于技术创新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人们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愈来愈强,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它已经成为一个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课题。

一、技术创新研究的几个主要视角

我国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相对较晚。在1973-1974年间,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内部刊物《国外经济学动态》上,有专文介绍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外经济学讲座》一书,再次介绍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以及熊彼特以后创新理论的发展。在此之后,国内一些学者开始陆续介绍国外创新研究的成果,如翻译出版了《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10辑)(商务印书馆1986年)、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国外技术创新研究系列报告》(《国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1年第1期)等。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技术创新就是在企业“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企业的技术条件或水平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的结果将带来经济效益,因而技术创新的结果,首先将直接影响成本、价格与利润。我国对于技术创新的经济学研究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北京大学经济系厉以宁教授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才开始逐渐地从介绍西方的技术创新模型到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创新理论。由于技术创新理论本身就是来自于西方的经济学理论,所以各位经济学家在对于技术创新这个经济现象进行研究时,就必然会或多或少地运用西方经济学原理,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技术创新理论。这其中包括各种概念的界定、技术创新过程的分析、结果衡量等等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

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重新组合生产条件、要素和组织,从而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生产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的活动过程。目前技术创新管理学研究成果主要有两个类别:一是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如技术创新的机制研究、政策研究、过程研究、环境研究等等;二是从实证的角度来研究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成功企业的案例研究,为理论研究提供支持依据,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模型。

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技术创新是由创新主体即企业所启动和实践的,以成功的市场开拓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导向,以新技术设想的引人为起点,经过创新决策的研究与开发、技术转化和技术扩散等环节,从而在高层次上实现技术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及其社会化和社会整合,并最终达到改变创新主体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目的的社会行动。

二、《技术创新论》:从哲学的视角研究技术创新的有益尝试

李兆友教授的著作《技术创新论一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以下简称《技术创新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是从哲学的视角研究技术创新的一种有益尝试。该书是作者近几年来对技术创新哲学进行思考的一个归纳,共分五章来展开叙述。第一章是绪论,作者总结了技术创新研究的多重视角,说明了技术创新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以及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的意义。作者指出,由于技术创新理论本身来自于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并且由于技术创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而我国技术创新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管理学和较少的社会学层面展开的,哲学层面的研究目前则是处于技术创新研究的边缘。不过,他对技术创新的哲学研究的兴起持乐观态度,因为,技术创新中确实包含令人感兴趣的哲学问题。从哲学视野反思技术创新,就是要对各有差异的技术创新实践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从中揭示技术创新的本质规定,揭示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揭示影响和制约技术创新活动的根本因素,以便为技术创新实践及其理论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第二章是技术创新本质论,作者从熊彼特、马克思、对技术创新的经典论述出发,阐明了技术创新的特点,揭示了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区别,并给出了技术创新的哲学本质。为了更好地理解技术创新的本质,作者对技术创新的基本特点加以总结为:(1)历史性(2)不确定性(3)创造性(4)过程性(5)协同性。对于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区别,作者提出,熊彼特最早对“发明”与“创新”进行了区分,借用日本学者森谷正规的话就是,技术创新不是技术发明,确切地说,它是通过技术进行的革新(即创新),技术本身无须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在总结学术界对于技术创新的各种研究之后,作者从哲学的角度把握了技术创新的本质:(1)技术创新是主体参与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2)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的创新认知与创新实践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3)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的对象化活动过程。

第三章是技术创新活动论,作者探讨了技术创新从创新决策,到创新研究开发、生产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的活动特点,说明技术创新的非线性作用机制和技术创新各阶段协同作用的必要性。现实的技术创新过程,就是作为行为者的创新主体依一定的中介作用于作为行为对象的创新客体而使创新主体与创新客体同时发生改变的过程:创新主体把创新客体的特征、本质和规律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技能等本质力量,完成“人的自然化”,而创新客体则按照人的目的和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被改造为适合主体需要的创新结果,变成“自然的人化”。作者指出,技术创新决策就是作为决策主体的企业家面对实然创新客体作出选择,从而形成技术创新活动方案的过程;创新R&D是从无形技术到实体产品的过程,是创新决策方案的第一个物化环节;生产技术创新则是从一品技术到多品技术的过程,标志着技术创新从技术的认知与实践过程,进入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认知与实践过程;市场创新则是从创新产品到创新商品的过程,即把创新产品变成消费者满意的创新商品;管理创新则是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过程。作者在分析了技术创新活动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后,指出技术创新活动并不是一个完全线性的过程,相反,创新常常被认为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并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反馈回路在起作用。

第四章是技术创新能力论,作者从剖析技术创新的能力系统结构人手,提出提高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设计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创新管理能力的具体措施。第五章是技术创新条件论,探讨推动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或条件,如制度创新、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国家创新系统的建立、健全的研究开发和设计制度以及文化创新。由于篇幅的限制,在此不一一加以详细介绍。

总的说来,作者站在哲学的高度,从全新视角解读技术创新活动,在论述时旁征博引,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成果都尽可能地收集和引用,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所覆盖,对于受众而言,《技术创新论》提供了一个了解技术创新学术界信息的好机会。阅读本书,读者会感受到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新颖的内容,丰富的资料,庞大的信息量,引人深思的见解,尽管对于从哲学的视角来解读技术创新活动,读者可能见地各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技术创新论》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技术创新活动的全新视界,毫无疑问将对学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技术创新论》与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的兴起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AHP;模糊综合评价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echnology innovation risk;AHP;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001-03

0 引言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广东省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实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行动计划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扶持计划,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相关政策。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技术进步和创新将是企业在商场成败的关键所在。广东省内中小企业也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但不可避免会遇到诸多风险。

1 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因素

任何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考虑的的风险因素有:①技术风险:主要包括技术先进性,技术成熟度,技术开发难度等;②市场风险:现代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从投放市场到衰退的周期已经大大缩短,对于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必须准确把握时机,掌握这种规律性,及时地开发出顾客所需要的新产品,才能不断地赢得竞争优势。新产品投放市场,主要依靠独特的产品,优惠的价格和完善的服务来取得竞争力。客户的需求往往是多方面的、不确定的,同时又是不断变化着的。这就需要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状态,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动进行相应的技术创新。

对于中小企业管理风险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处在发展壮大期的中小企业,其管理者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组织成员的认同度及组织协调能力,也是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之一。广东省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流动率大,技术能力低,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之一。

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还将受到环境风险因素及财务风险的制约:今年来国家和广东省颁布一系列法律及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但国际经济趋势慢慢复苏。竞争对手的行对都将影响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近年来广东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虽然有较大增长,但占GDP总量只有2%-2.5%左右。虽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科技创新,而企业接收到的政府科技经费拨款只有30%左右,在企业总的科技活动经费中只占3.28%左右。虽然广东省经济在全国遥遥领先,但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不到。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①金融机构受一些政策与规定的约束,很难形成突破;②贷款给中小企业风险较大;③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很多价值是无形的,有型的,可以用作抵押担保的很少。

2 用AHP法确定各风险因素权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 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因素的权重。

2.1 构造递阶层次模型 据此将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归类,构造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如表1。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评判。采用专家打分的形式,按照1—9标度方法,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和模糊关系矩阵。经有关专家对指标的评定,构造各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其中每一标度对应的含义如表1所示。

将所有的风险因素分为5个子集:

U={U1(技术风险),U2(市场风险),U3(管理风险),U4(环境风险),U5(财务风险)}

其中:U1(技术风险)={技术先进性,技术成熟度,技术开发难度};U2(市场风险)={产品市场生命周期,产品市场竞争力,消费者需求变动};U3(管理风险)={管理者素质,技术人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U4(环境风险)={法律政策,经济波动,竞争对手};U5(财务风险)={技术创新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2.2 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专家评判构造判断矩阵A。

A1= 1 5 31/5 1 1/31/3 3 1 (C1,C2,C3相比)

A2=1 1/3 1/53 1 1/35 3 1 (C4,C5,C6相比)

A3=1 1/4 14 1 41 1/4 1 (C7,C8,C9相比)

A4=1 1/4 1/34 1 23 1/2 1 (C10,C11,C12相比)

A5=1 1/51/3 1(C13,C14相比)

2.3 得出权重:

W=(0.0951,0.3590,0.0432,0.3978,0.1049),

W1=(0.63,0.11,0.26),W2=(0.11,0.26,0.63),

W3=(0.167,0.666,0.167),W4=(0.125,0.569,0.306)

W5=(0.75,0.25)

通过一致性检验。

由此计算结果我们知道目前对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最大的风险因素是:市场风险及环境风险。

3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进行风险的综合评价

模糊集合理论(fuzzy sets)的概念于1965 年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L.A. Zadeh)教授提出,用以表达事物的不确定性。这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本论文将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将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分为5个等级:很大(0.9),较大(0.7),一般(0.5),较小(0.3),很小(0.1)。即评价集V=(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评价集的标准隶属度V=(0.9,0.7,0.5,0.3,0.1)。

3.1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和模糊矩阵:

R1=0.2 0.5 0.1 0.2 00 0.15 0.35 0.4 0.10 0.33 0.17 0.2 0.3

R2= 0 0.11 0.49 0.2 0.20.1 0.53 0.27 0.1 00.46 0.14 0 0.2 0.2

R3=0.1 0.03 0.47 0.3 0.20.66 0.24 0 0 0.10.15 0.37 0.25 0.23 0

R4=0.36 0.11 0.39 0.14 00.6 0.22 0.18 0 00.03 0.27 0.5 0.1 0.1

R5=0.65 0.15 0.2 0 00.2 0.35 0.25 0.2 0

3.2 一级模糊评价:

利用公式Bi=Ai*Ri分别对五个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得到模糊矩阵

R=0.126 0.4173 0.1457 0.2087 0.0890.3158 0.2381 0.1241 0.174 0.1480.48131 0.22664 0.12024 0.08851 0.1 0.39558 0.22155 0.30417 0.0481 0.03060.5375 0.2 0.2125 0.05 0

3.3 二级模糊评价:

评价矩阵B=A.R=(0.0951,0.359,0.0432,0.3978,

0.1049)*0.126 0.4173 0.1457 0.2087 0.0890.3158 0.2381 0.1241 0.174 0.1480.48131 0.22664 0.12024 0.08851 0.10.39558 0.22155 0.30417 0.0481 0.03060.5375 0.2 0.2125 0.05 0

=(0.35989,0.244,0.207,0.111,0.078)

=(■,■,■,■,■)

4 结论

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技术风险是最大的。

计算综合隶属度:P=B*VT=(0.360,0.244,0.207,0.111,

0.078)*(0.9,0.7,0.5,0.3,0.1)=0.639,由此结果知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较大。

参考文献:

[1]葛新权,李静文,彭娟娟.技术创新与管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77-281.

[2]范道津,陈伟珂,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89-106.

[3]程工.企业技术创新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4-66.

[4]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M].2000:20-34.

[5]王同律,王季云.企业技术创新管理[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141-158.

[6]华锦阳.技术创新管理理论与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10,53-61.

[7]邵辉,赵庆贤,林娜.风险管理原理与方法[M].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115-121.

[8]胡正东.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3.

[9]周丽娜.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

[10]彭文清.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篇(3)

神华大雁集团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东北地区主要煤炭生产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团委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结合青年特点,全面开展了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为企业发展和青年成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典型带动,项目攻关,营造创新创效良好氛围

公司团委将创新创效活动作为团组织的核心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组织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开展项目攻关为切入点,树立创新创效的青年典型,确立建功成才的正确导向,营造被企业认可、受青年欢迎的创新创效活动氛围。

(一)寻题攻关,个人建功

按照“细、实、严、精”的要求和“小、实、快、省”的原则,扎实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把握好了三点:一是青年骨干提出的课题必须符合生产实际,同时还要具可操作性。我们要求基层团组织在立项时要从解决企业急需、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出发,课题的选择定位为“小、实、新”,使攻关的课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生产的“瓶颈”问题,为企业创造新的效益 。二是在各二级单位团委成立青年科技者协会,对立项的课题定期进行跟踪、指导和考核。三是公司团委每两年组织评审一次,并在召开的“青年创新创效表彰会”上,并奖励优秀青年创新成果,评出青年科技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和创新论文优秀奖,并按有关规定给予重奖,极大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二)培训交流,推动转化

近年来,公司团委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联合人资、工会等部门举办了多形式、多主题的培训活动。一是针对新入厂的“新手”开展导师带徒帮教培训。二是针对提高企业的技术骨干的岗位技术,举行各种专业擂台赛,如2015年开展了卡车司机、钳工、维修工、电工等四个工种的青工技能擂台赛。三是采取内训和外训,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培训方式 ,多次组织青年骨干到总部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参训300余人。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比武,使一大批青工在学习实践中锻炼成长为技术尖子、行家里手。2016年6月份,公司团委组队参加内蒙古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二、创新创效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帮助青年职工成长成才为目标,鼓励青年立足岗位,围绕创新主题,重点突出技术创新,带动管理、营销和服务等方面全面创新

(一)技术创新

主要在生产装置及设计、技术改进等相关领域开展。动员和组织青年职工围绕企业实施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战略,激发和引导青年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深入开展以“开发一项新产品,创造一项新工艺,推广一项新技术,转化一项新成果,创造一个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充分发挥青年职工的聪明才智,解决生产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和技术难题。同时,在青年职工中广泛开展先进操作法和其他技术革新、专利发明,以及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以创新创效活动为主线,继续深化“青年岗位能手”和“青年文明号”活动,为“双争”活动注入新的内涵,进一步推动“双争”活动蓬勃开展。

(二)管理创新

篇(4)

**团委将创新创效活动作为**团组织的核心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组织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开展项目攻关为切入点,树立创新创效的青年典型,确立建功成才的正确导向,营造被企业认可、受青年欢迎的创新创效活动氛围。

1、寻题攻关,个人建功

在**青年中流行这样一句话,“项目不是‘等’来的,是‘找’来的”。**青年就是在一次一次寻找中,与课题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把握好了三点:一是青年骨干提出的课题必须符合生产实际,同时还要具可操作性。我们要求基层团组织在立项时要从解决企业急需、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出发,课题的选择定位为“小、实、新”,使攻关的课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生产的“瓶颈”问题,为企业创造新的效益。二是在各二级单位团委成立青年科技者协会,对立项的课题定期进行跟踪、指导和考核。这样,不仅使课题的参与者有了压力,而且有了动力,进而保证了课题的有效运行。三是公司团委每两年组织评审一次,并在召开的“青年创新创效表彰会”上,并奖励优秀青年创新成果,评出青年科技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和创新论文优秀奖,并按有关规定给予重奖,极大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在**,课题攻关已成为青年技术人员发挥作用,建功成才的有效途径。如热电厂电气车间验电发生器的使用情况不是很理想,团组织在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中经过实施立项后,重点锁定验电发生器的试验,一举攻克了这一“瓶颈”难题,填补了该厂工艺的空白,使之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培训交流,推动转化

我们作为“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全国百家试点单位之一,把单一的技术比武的模式改为技术培训与技术比武相结合的模式。以往开展技术比武轰轰烈烈,各单位往往派某个专业的技术尖子参赛,虽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往往成了精英赛,大部分青年游离于活动之外。而开展青年职工技术培训则着眼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更加切合青年成长成才的普遍需求。近年来,**团委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联合组织部等部门举办了多形式、多主题的培训活动。一是针对新入厂的“新手”开展导师带徒帮教培训。二是针对提高企业的技术骨干的岗位技术,举行各种专业擂台赛,如2009年开展了化工分析、钳工、铆工、电工等四个工种的青工技能擂台赛。三是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展的系统技术培训,如热电厂开办的“大专班”,电化厂开办的“周末课堂”。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比武,进一步开发了企业的青年人力资源,增强了青工学习科学技术的动力,一大批青工在学习实践中锻炼成长为技术尖子、行家里手。2009年6月份,公司团委组队参加团中央举办的全国首届“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团体第十名的好成绩。

3、论坛,成果共享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青年人越来越表现出对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的强烈需求。为了迎合青年的这种需求,我们把以往开展的一般的知识讲座改为了“青年创新论坛”活动,并且在资源配置上从以往的仅局限于公司内部变为放眼国内著名高等学府,大大提高了论坛活动的科技含量。多年来,我们根据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需求将论坛对应分三级,一级论坛是公司级的论坛主要外请与行业相关或者对青年的创造性思维有帮助的教授、行业相关的专家授课,近年来先后请了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晓波教授、浙大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劲教授、省经贸委基地办主任凌云等为青年上课、交流,主要以引导青年的创新意识为主。二级论坛是各单位的论坛主要针对本单位的行业特点,请本单位技术总工等讲课。三级论坛是车间的小论坛以攻关研讨为主,主要针对具体项目。各级论坛为青工们介绍企业技术、科研等各方面的前沿动态,使青年了解行业技术未来发展的脉搏和方向,有利于青工对成功的创新成果的进一步完善,使其在创新中少走弯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创新论坛上的交流,促进了成果共享,产生了“11>2”的最佳效应。

二、全员参与,岗位创造,掀起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的热潮

创新创效活动是一种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活动的主体是所有的青工,活动的着眼点在于推动青工立足本职岗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新是成才的途径,创效是建功的核心,**青年建功成才必须在创新创效的实践中才能实现。

1、“用心干好”,开展岗位创新立功竞赛活动

“用心干好”是**青年的基本工作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青年立足岗位精心操作,大胆创新,追求完美。合成氨厂团委通过开展“青工创记录”竞赛活动,热电厂团委开展了“万步操作无差错”竞赛活动,切实加强了青工业务知识和劳动技能培训。在**青年中形成了人人用心干好岗位工作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创新创效的群众基础。

2、“以软补硬”,开展总结操作法活动

**团委把引导生产一线有志向、有头脑、技术精、善思考的优秀青年总结创新操作法,作为在一线青工中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的突破口。在各级团组织带领下,青工针对本岗位设备和工艺的具体情况,反复研究,不断实践,总结出了一批成形的青年操作法,如电化厂团委总结出了“孔冬梅操作法”,优化了岗位操作。操作法的摸索有效弥补了工艺等方面的不足,创新了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过程控制水平,保证了产品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共2页,当前第1页1

3、“积少成多”,全面开展青年改进活动

**团委积极引导一线青年从小改小革做起,开动脑筋,大胆创新,以小的积累来孕育大的创造,做到“西瓜”要抱,“芝麻”更要捡。电化厂离子膜烧碱团总支的青年改进活动,从车间管理人员到刚进厂的青工全部参与,形成了一支名副其实的改进大军。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改进。他们敢于对美国进口设备挑毛病、动手术,在小改小革上下功夫,通过月月考、天天跟踪的办法,对改进活动进行全过程跟踪记录。青年改进活动为青工立足岗位成才搭建了舞台,铺设了道路,使一大批青工在小改小革中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业务上得到了提高和锻炼,成为了技术和管理上的能工巧匠。几年来,全公司共完成群众性技术创新项目千余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三点体会

1、观念是创新的动力。观念是一切工作的先导。我们团委充分利用青年工作简报、创新创效大会、青年创新论坛等各种阵地,深入浅出地宣讲创新创效的意义,大张旗鼓地表彰创新创效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在青工中树立了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意识。

篇(5)

1912年,著名经济学家约色夫·熊彼特在其德文版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按照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特的定义,所谓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的内容有: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的市场;开辟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新组织。

战后计量经济学的广泛应用和产权理论的兴起,给创新理论在两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一是技术创新与扩散、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得到了深入研究,综合成以技术变革和技术推广为对象的技术创新(Technical Innovation)经济学。二是,道·诺思等人把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概念引入到对制度形成和制度变迁的分析中,形成制度创新(Institution Innovation)经济学。从此,创新研究沿着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两条轨迹发展,由此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二者孰重孰轻的争论。

一、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理论综述

1、技术创新决定论

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上,以凡勃仑与阿里斯为代表的美国制度学派认为,是技术创新决定制度创新,而不是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即主张“技术决定论”。

凡勃仑的“技术决定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物质环境(技术)决定制度,因为制度就其性质而言,就是对这类环境引起的刺激发生反应时的一种思想的习惯方式。因而,制度必然随着物质环境(技术)的变化而变化。二是物质环境(技术)是不断变化的,制度是以往过程的产物,同过去的环境相适应,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天天都在变化的环境(技术)。三是制度具有保守的倾向,除非是出于环境(技术)的压迫而不得不改变,一般总是想无限期地坚持下去。在强调技术变迁决定制度创新的同时,凡勃仑并不否认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有一定影响。凡勃仑指出,价格体系的发展中所包含的思想习惯“跟现代机器技术的兴起有很大关系”。与此同时,商业制度导致新技术的引进,导致新技术在私人利益而非社会利益基础上的利用。

阿里斯的技术决定论比凡勃仑的更为彻底。在阿里斯看来,制度对技术创新只有阻碍作用。阿里斯认为,人类行为本质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工具使用或称影响生产的技术活动,另一种是强化地位与权威的礼仪活动,即制度。前者是动态的,不断前进的,而后者是静态的、保守的。制度始终是日益进步的变革的障碍。

支持和发展技术创新决定论的还有阿布拉莫维茨(1956)、索罗(1957)和丹尼斯(1962),特别是索洛于1957年8月发表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上的“技术变化与总生产函数”(Technical Changes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从长期的角度看,正是技术创新而非规模经济或资本的投入(积累)和劳动力的增加才是经济增长的最根本的因素。索洛说:“我认为,在现实经济中,这两个因素(指技术创新和规模经济一一引者注)中的技术进步更为重要。难以相信美国主要依靠未被利用的规模经济能使人均产量的提高每年超过2%。这并不意味着否认在比美国更小的经济中更应存在着规模经济,而只是说规模经济的作用在技术进步的作用面前相形见绌。”洛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较长时期美国实际经济数据的准确分析,令人信服地支持了他的理论观点,使“技术创新决定沦”成为六、七十年代流行的观点(这也有助于解释人们为什么长期偏执于对技术创新的研究)。

2、制度创新决定论

1973年,诺思和托马斯的名著《西方世界的兴起》对“技术创新决定论”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他们不同凡响的论点是:与技术创新相比,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具决定性。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的首页,作者即开宗明义:“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作为经济史学家,诺思教授对于产业革命起源的缜密观察,使他得出了产业革命是一系列制度创新的结果的结论。他认为:“产业革命是以前一系列事件逐步累积的结果,”并指出,“创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传统年代(1750—l830年)。正是较充分界定的产权(与自由放任不同)改善了我们在前章所述的要素和产品市场。其结果,市场规模的扩大导致了更高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从而增加了交易费用。组织的变迁旨在降低这些交易费用……正是这一系列变化为联结科学与技术的真正技术革命——第二次经济革命铺平了道路。”这就是诺思在经济增长问题上的“制度决定论”观点。

3、互不决定论

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上,新制度经济学家拉坦则认为,争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谁决定谁没有什么意义,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他认为,引起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原因是非常相似的。一是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需求的原因是非常相似的。二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供给的转变是由类似的力量形成的。科学与技术知识的进步降低了由技术创新所形成的新收入流的成本,社会科学及有关专业的知识的进步降低了由制度效率的收益(包括在解决冲突时的技能的提高)所形成的新收人流的成本。 由此可见,拉坦既不赞成“技术决定论”,也不赞成“制度决定论”,实际上是主张“互不决定论”。

4、马克思观点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并没有明确使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这样的概念,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辨证关系的原理实际上就是关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的理论。在马克思的生产力范畴中,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是和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着的。生产工具的发明和创造,劳动对象的革新和利用,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劳动者也必须掌握和利用科学技术,才能不断地解决人和物的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认为,技术创新属于生产力范畴,生产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创新的结果。马克思的生产关系范畴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实际上是有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经济规则和合约,即各种制度安排。可以认为,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变革实际上是制度创新的过程。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及其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即技术的发展变化决定着制度的变迁,是技术和生产力的内在变化引起了原有的生产关系的外在不适应,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

马克思不仅强调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还十分重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巨大反作用,即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巨大作用。在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时,马克思指出,当一种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时,它会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性质与状况时,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一种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时,只有通过革命等手段旧的生产关系即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创新。

二、评价与结论

从以上各种理论可以看出,人们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究竟应该如何认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本文认为,科学地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动态地、辩证地看,二者是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演进和发展的;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制度创新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1、动态地、辩证地看待二者关系

在所有有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的理论中,只有马克思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才是惟一动态地、辨证地看待二者关系的理论。在凡勃仑与艾尔斯的理论中,动态技术与静态制度之间始终处于冲突之中,而马克思却认为,技术与制度之间有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生产关系在适应生产力方面,总是从适应到排斥再到适应,从相对稳定到变革再到相对稳定的过程。在诺思的理论中,过于强调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完全否定了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的决定作用,他把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提条件夸大为技术创新的唯一决定因素,制度创新被看作是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始终坚持的是,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起基始作用的决定因素,正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历史是渐变和剧变的交替过程。渐变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阶段的特征,生产力的变化更呈现出动态性;剧变是二者不相适应时生产力突破生产关系束缚阶段的特征,生产关系的变化更呈现出动态性。

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上,无论是技术决定论还是制度决定论都是极端的理论。科学的认识,应该把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看作是一个交互决定的动态演进过程。其中,技术创新在从根本上要求制度创新的意义上,对制度创新起着基始性的决定作用;而制度创新在作为技术创新实现的前提条件的意义上,对技术创新起着先决性的作用。

2、充分重视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巨大作用

关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就是要充分认识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这也是我们研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的一个重要目的。所以,我们认为艾尔斯的“技术决定论”是不科学的,是因为它完全否定了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巨大作用。在凡勃仑那里,我们还能看到承认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具有一定影响的论述,而到了艾尔斯那里,制度则成了“始终起消极作用”的力量。同样,我们也认为诺思的“制度决定论”是有缺陷的,不是因为诺思肯定了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巨大作用,而是因为它把制度创新的作用过于夸大和绝对化了。

我们应充分重视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巨大作用。当现存的制度成了技术创新的障碍或不适应技术创新发展的要求时,制度创新便成为推动技术创新的决定性力量。在这一问题上,我们过去就存在过深刻的教训。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数十年来中国多次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运动,都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到制定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开发新技术和组织新产品试制生产问题上,而没有在创造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的潜力、有利于创新的制度上下功夫。当出现了科研成果向生产转移的速度过慢、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等老大难问题时,也不从克服企业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缺陷着眼去解决体制和政策问题,而是希图通过‘提高创新意识’……等措施直接干预技术开发的进程,结果往往劳而无功。”正因为如此,吴敬琏提出“制度重于技术”。其意思是说,当现存制度不适应技术创新发展的要求时,制度的创新便是决定性的,必须优先考虑。

要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进行制度创新。过去,我国搞了几十年计划经济,原有的制度体系很不适应我国技术发展的迫切要求,进行制度创新势在必行。而在进行制度创新时,一定要重视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决定作用,进而推动我国制度创新的进程。

(注: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2011B42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常修泽:现代企业创新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2] 凡勃仑:有闲阶级论[M].商务印书馆,1964.

[3] 罗伯特·M·索罗: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解说[M].上海三联出版社,1989.

[4] 道·诺思、罗·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华夏出版社,1999.

[5] 道·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

篇(6)

江苏老字号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知识产权保护:(1)强化商标先行意识:秉承“自愿注册原则”和“申请在先原则”,企业应对已经在他国或其他地区进行交易的商标及时“补过”、尽快注册,对即将打入他国或其他地区市场的商标提前、及时注册。(2)适当构筑防御性注册:根据“一类商品一件商标一份申请”原则,老字号商标可在与该商标类似或非类似商品类别上分别进行防御注册,以免受职业商标炒家的侵害。现在就有许多浙江人在炒作商标。(3)加强国际市场的监测: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商标公告》,如发现相同或近似商标,及时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异议;应委托商标组织进行市场追踪监测,及时反馈侵权信息。(4)及时注册老字号域名:在如今的网络时代,老字号企业不能忽视“网络商标”——IP地址的注册,注册商标有时间限制,而域名可以归权利人终身使用。(5)及时对老字号商标进行延期续展:注册商标第一次有效期为10年或20年,到期就应续展。⑸老字号企业应与知悉企业技术秘密的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被“竞业限制”的人员不得在生产同一核心技术产品,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单位任职,或者自己从事与原老字号企业有竞争关系的同一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经营;同时,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还应该给被竞业限制的人员一定限制补偿费用。

相应的政府机构要加强老字号被侵权的证据管理和诉讼管理,对侵犯老字号权益的行为建立严格的惩戒制度。

2.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经营规模。

江苏老字号企业可以着手改善的工作有:(1)老字号企业应集中于从一家融资机构贷款,进行关系型贷款。从多家融资机构的贷款行为显著影响贷款的可获得性和贷款利率,集中型贷款行为相比非集中性贷款行为利率更低、贷款数量更大、可获得性更强。(2)老字号企业要规范自身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和长期规划,争取可能的融资机会,力争信息透明,解决内部账务混乱的现象,让投资者相信企业的确具有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提高中小老字号企业信用。(3)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和合伙制老字号企业进行重组和改制,建立符合上市要求的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4)江苏老字号企业应该奉行开源节流的良好风气,通过留存利润、盘活存量、员工入股等方式进行内部融资。还可以通过商业承兑汇票、会员卡、促销等渠道融资。

政府需要做的工作:(1)培育区域性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和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应借鉴美国的小型股权市场和国内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四地产权产易市场的经验。培育规范江苏甚至下属各地区产权交易市场,为大部分不能上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老字号企业提供一个产权交易、收购兼并、股权回购与风险资本退出的场所,有关方面还可以考虑组织发行老字号企业发展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全部提供给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企业使用并由其偿还。(2)可以创立江苏老字号创新发展基金。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老字号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培育一批具有浓厚江苏特色的老字号小企业。(3)江苏省政府可以对老字号企业进行财政支持,如对老字号进行贴息贷款,提供技术、设备支持,税收减免等等。

3.提高人员素质,创建创新团队。技术创新不仅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而且关键要靠全体企业员工来落实执行。老字号企业需要一个有创新精神和敏锐洞察力的企业家,企业家需对自身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有清楚认识,能识别不稳定市场中的获利机会,能利用各种方法带领员工把握住机会,将潜在机会转化为现实利润。

老字号企业不能忽视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工作。由有经验的老师傅轮流给基层员工授课,或者鼓励中低层员工定期进行经验交流,一来可以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同时可以提高员工素质。江苏高校众多,科技资源丰富,为老字号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优厚的技术资源条件。各种类型的老字号,只要找到匹配的相关专业院校进行技术研发合作,就会为其创新发展提供广泛的空间。老字号企业要致力于组建创新团队。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一个创新团队,从企业家、管理人员、技术专家、营销人员、生产或服务人员和其他企业各部门人员组成,创新团队内各成员由各部门选取,并负责本部门内新创意的收集。企业人员目标一致,各部门人齐心协力,对各自的新思想、新创意相互反馈。

二、江苏老字号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

对30家经营得较好的江苏老字号企业进行调研,发现有70%的江苏老字号企业周期性地进行产品或服务创新,28%的江苏老字号企业偶尔进行创新,仅有2%的江苏老字号企业几乎没有产品或服务创新。经营状况良好的江苏老字号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普遍存在如下特点:(1)不断有新产品开发问世;(2)不断引进先进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经营规模。

江苏老字号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老字号企业缺乏商标、专利、技术秘密保护意识,无形资产管理有待规范。江苏老字号被侵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历史原因,老字号同名现象严重,商号、商标等知识产权纠纷也时有发生;(2)一些缺乏诚信的企业擅自使用与老字号相似或相近的字号来为自己企业冠名;(3)“移花接木”盗用老字号企业名称中的字号来为自己企业注册商标;(4)将老字号企业的字号在网络上抢先注册成自己的域名等。

目前,许多江苏老字号商标被别的企业抢注,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老字号的形象严重受损,导致众多江苏老字号企业在竞争中失利。江苏老字号企业产品的商业价值及其技术的完整性和成熟性,已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老字号企业的生产运作和市场营销过程所验证,为人们所喜欢,具有极其宝贵的财富价值。这些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它若被其它公司盗用,江苏老字号企业也就存在着生存危机。

江苏总共只有南京中央商场、新百和镇江恒顺3家上市老字号企业,算是规模较大的老字号企业,其余的老字号企业均属于中小企业。一些江苏老字号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低下,工具、设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盈利能力低,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负债水平整体偏高,信用级别低,因此贷款抵押担保难,造成了向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困难的硬伤。资金不足又会引起人才、新技术、新设备引进难和技术创新难等一系列问题。比如说,由于经费拮据,南京云锦博物馆大量的云锦实物和资料的有效保护成为一大难题,一些传统云锦工艺的科研与复制攻关项目难以落实,这也是一些云锦手工工艺濒临失传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诸多学者所说,要进行技术创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科技经费的投入,即技术创新费用的支出,需要前述的融资来解决;(2)科技人员的投入,即技术创新人才的引进。江苏老字号企业技术创新的又一大难题也就是创新人才的匮乏,缺乏创新的潜力。江苏老字号企业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均不高,技术人员数量少,科技人员严重缺乏。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影响因素:(1)大多江苏老字号企业大都是以家族企业的模式存在着,从基层管理人员到高层领导,体现权利的岗位均被企业高层的亲戚朋友所占据,而且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2)江苏老字号企业所谓的技术人员通常也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存在,涉及关系可靠的少数几个人,或是家族内部人员掌握着核心技术或配方,秘而不传。(3)江苏老字号企业大部分员工缺少工作所需的技能培训或职业培训教育,在与部分江苏老字号企业底层员工交谈时,发现他们几乎没有或很少会有学习培训的机会,从而老字号企业无从开展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技术条件创新等技术创新活动。(4)以前的老字号的员工,无论是诸如苏州稻香村、黄天源糕点等生产加工类,还是诸如南京绿柳居、镇江存仁堂等餐饮零售类的“师傅”,都是经过“三年学徒,三年帮工”,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而如今的年轻人急于求成,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所以老字号的技艺难以找到真正的继承人。

江苏老字号企业产品缺乏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老字号企业在进行连锁经营扩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分店产品与总店产品味道、质量不一等诸多问题。诸如云锦、丝绸、玉器等类产品,因为产品本身种类、质量就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容易招致其他厂商仿制,又以低价倾销扰乱正规老字号的销售市场。不仅侵害了南京云锦的知识产权,给正规云锦生产企业带来了压力,影响了南京云锦的声誉。

三、老字号应建立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

老字号产品制作严格的标准、程序与技艺,很难在短时间内继承与发扬,很多产品形似而神不备,老字号产品上的微弱差别,都瞒不过老顾客。一朝老字号产品因各种原因有品质上的欠缺,就会酿成美誉度的下降,造成信誉危机。因此,致力于扩大经营规模、进行连锁经营的江苏老字号企业,建立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1.企业的技术质量标准的编制要重视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上下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征求多方面建议,使质量方针简洁、易记;质量目标尽可能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为日后技术质量体系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企业内控标准、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计划、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可执行性文件进行较为客观的界定,对企业内控标准和工艺操作规程进行重新修订,删除繁琐的条款,并将成熟的操作经验以简明的叙述融入其中,使其操作时易于执行。对质量记录尽量采用表格的方式,在设计表格时,突出重点,做到不漏项,无多余项,保证了在记录过程中便于操作。

3.有了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不能忽视按建好的标准进行严格的审核管理。像无锡三凤桥肉庄,一直采用传统作坊式生产,每天仅有10多吨产量,因为传统的烧制方式是低标准检测指标,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因此三凤桥肉庄投资了2000多万元,按当前被认为是控制食品安全和风味品质最有效的管理体系———HACCP标准建设了生产基地,以及三条现代化流水线,从原料、辅料验收到生产加工、预煮、烧煮、包装灭菌、成品出库各个环节均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测、化验跟踪。现在日产正宗口味的“无锡排骨”可达60吨,改变了顾客排队买货的现象。

另外,诸如生产云锦、丝绸、玉器等富含中国文化特色产品的江苏老字号企业,由于产品本身种类、质量就参差不齐,易招仿制,无法从源头(建立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上根本控制假冒伪劣品的侵犯,则可以从产品进入市场时开始控制,只有特许经营权的商家才能销售自己的产品,其他的一律属于假冒品。就像正宗的奥运产品只有在授权经营的商家才能销售。关键一点是这一信息要让公众知晓。

参考文献:

[1]刘友金.企业技术创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丘磐.产品创新实务[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3]陈浩.传统食品的知识产权保护[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4]贺爱忠,彭星闾.中华老字号企业复兴的关键:创新力与控制力的动态统一[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7).

[5]唐明,蔡东松.老字号面临的法律问题[J].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科技,2007(4).

[6]姚靓.苏州老字号的SWOT分析与发展战略[J].江苏商论,2007(2).

篇(7)

创新是科学技术的市场化,作为学术概念,自从熊彼特教授提出以来,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广泛的研究,这其中英国的freeman教授、美国的nelson教授、Hippel教授研究成果比较突出,在世界范围内对具有广泛的影响。我国学者对创新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研究,相对来说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研究者主要有:李京文院士(2012)、许庆瑞院士(2010)、傅家骥教授(2001)、周寄中(2011)、陈劲(2012)、雷家(2005)、吴贵生(2010)、柳卸林(2010)、王春法(2008)等。

我国也自有一套独特的创新研究体系,这其中包括技术经济、工程经济、软科学、科学学等,目前情况下又有创新经济、创新管理、科技管理、技术管理、科技政策等。目前研究内容比较丰富的在于创新经济与创新管理,本文对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探讨。

创新研究学科体系

创新经济与创新管理研究比较如表1所示。上述从四个层面五个维度对创新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容易引起混淆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论述主要集中在具体研究方面的区分。如果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可以认为四个层面既然都是研究科技、创新问题,一定具有联系,这就涉及到创新学科体系相互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从更宏观的方面来看,四个层面之间的区分是什么,相互之间又是怎样的一种逻辑体系,这就是创新研究的学科体系问题。从以上四个层面相互联系交叉比较明显,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在于四者研究的都是关于科学技术、创新领域的问题,总体来说就是研究科学技术领域的经济管理问题,包括这些内容的研究开发、实施运行、效果评价,以及在这个过程发生的人的因素的考虑,例如激励、管理、组织方面的问题。这是造成以上四个主要层面相互联系的最重要的原因,从这个共同的理论前提出发,能够大致理出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科学学、软科学更加偏重学术方面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科技哲学、科技史方面的问题,这是这个创新研究的哲学基础研究。因此考虑底层是学科研究基础,中部是四者之间的关系,技术经济、工程经济和创新经济、创新管理的研究,二者互有交叉与联系,而科技管理、技术管理、科技政策可以作为具体研究内容。整个创新研究的学科体系如图1所示。

图1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学科基础,这其中包括哲学、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笔者主要学科基础,可能还有其他的学科,其中哲学主要解决科学的认识问题,如何判断科学本身能够反映出现实世界,这其中牵涉到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不同认识问题,前者主要的代表如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等,后者主要的代表包括洛克、贝克莱、休谟等,这是哲学基础解决的问题。经济学解决学科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方法问题,其中重要的方面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等;历史学主要给予学科应用中的历史经验借鉴和判断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包括科技史、人文历史,特别是经济史的研究;心理学主要给予学科研究的人的行为解释的支撑作用。当然这只是主要的考虑方面,创新研究作为综合交叉学科应该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文明成果,这样才能得到有价值的结论。

中层是主要的学科领域,这在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四者的共同指向科技与创新问题。笔者认为创新是科技的市场化,创新不仅是科技问题。四者之间相互之间具有联系,研究成果可以相互借鉴,研究进程可以相互促进。上层是学科动力问题,本文认为最重要的学科动力来源于现实的需要,从前面四个研究领域的历史中可以看出,现实需要是促进这几门学科发展的最重要动力。这四个研究领域共同的大力发展开始于改革开放时期,即20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历史时期,当时正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和现实需要促进了创新研究的快速发展。

我国目前创新研究的主要热点问题

(一)基于创新本身相关问题的研究

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多层次、多环节、多因素、多类别的复杂系统过程,就多主体来说设计到的创新主体包括个人、企业、产业、国家、社会等不同的主体,与多主体相互耦合交叉的是多层次,比如企业、产业、国家等就是不同的研究层次,创新过程环节众多,一般包括知识创造、研究开发、生产设计、市场推广等,最后送达消费者手中,实现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这其中包括复杂的反馈及各环节的交互作用。创新过程的多因素包括不同的影响因素,经过研究发现创新不仅是简单的设计开发过程,创新包含复杂的人文社会文化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较明显的影响因素有相应的激励、不同的社会资本体系、主体所处的社会网络内容等。创新的种类不同,也有众多的内容,比较突出的有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战略创新、价格体系创新、新产品开发过程的营销创新等。就这些不同的主体、层次、环节、因素、类别目前国际国内开展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基于社会学研究理论基础上的创新体系研究

从当前国际和国内的论文研究范围和研究数量来看,应用社会资本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的创新研究较多。学科交叉成为重要的学术研究现象,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学科交叉应该是学术研究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学术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现实问题的复杂特征决定了现实问题的解决不能简单只用一门学问能够完成,因此需要多种学科的交叉。社会学理论在创新研究中的应用就是明显的例子,其中社会资本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应用的较多。其他用到的社会学理论包括社会交换理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应用)、符号互动理论(在创新交流过程中应用)、社会学习理论(在创新扩散中应用)等。在所有这些理论中,基于网络理论的应用最多,社会越来越体现出网络化的特征,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化的特征更加明显,网络理论中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规则网络、小世界、随机网络、自相似网络等都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了验证,因此各主体进行创新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当前所处的网络以及在社会网络中存在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本。这是创新研究中网络理论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在新产品开发和新工艺设计的研究内容较多

在创新研究所有研究类别中,新产品开发研究数量最多,研究质量较高,新工艺的研究内容居于其次。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客观现实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创新市场或者在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技术路线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开发为主,真正的自主创新相应较少,因此市场需要新的产品和新的工艺。表现比较明显的在电子领域我国代工生产了很多电子产品,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与能力,但是设计到高精尖的芯片设计、生产与研发我国一直没能实现重大突破,而国外已经掌握芯片技术的企业或者相关主体设置层层技术壁垒对我国的研究开发造成了不小的困难,但是,芯片开发一定要掌握,况且这种技术是引进不来的,只能靠自主研发。另外在钢铁生产工艺上,目前世界上正在进行非高炉炼铁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并且已经有了可以实行的商品化产品,我国目前处于落后的位置,但是落后的水平不是太多,在此种位置,我国应该努力抓住这次钢铁工艺进步的机会,争取我国钢铁技术水平的升级。

结论

第一,从历史发展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创新的程度,因此研究科技、创新领域的经济管理问题对经济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时期更为迫切。我国的学者和科学家对这一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老一辈的科学家如钱学森、钱三强、李京文、许庆瑞等院士,也做出了有价值的成果,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年轻的研究者沿着老一辈开创的道路进行前进,在目前的整个经济态势的发展过程中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第二,创新研究是一门具备明显综合交叉特征的学科,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成思危教授(2000)提到的要具备宽广扎实的研究基础,在上述创新研究的学科体系构造中,本文也着重对创新研究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特别是哲学进行了论述,这对于创新研究的指导意义重大。

第三,从学科动力来看,创新研究应该更加关注现实需要,走出象牙塔,这样才能得到更有价值的成果,这不仅是创新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其他学科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正如郭重庆院士多次提到的“学者的天职就是透过纷繁芜杂的事实找出规律,满足现实需要”,这在创新研究领域表现的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探究[M].叶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英]弗里曼.工业创新经济学[M].华宏勋,华宏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美]尼尔森.国家(地区)创新体系比较分析[M].曾国屏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4.[美]希普尔.民主化创新:用户创新如何提升公司的创新效率[M].陈劲,朱朝晖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5.李京文.李京文文集:技术经济研究卷[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6.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傅家骥,仝允桓.工业技术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8.周寄中.科学技术创新管理(第2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9.陈劲.协同创新[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0.雷家,程源,杨湘玉.技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吴贵生.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12.柳卸林.构建均衡的区域创新体系[M].科学出版社,2010

13.王春法.科技全球化与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4.[法]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9

15.[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M].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2002

16.[荷]斯宾诺莎.伦理学[M].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3

17.[英]洛克.人类理解论[M].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9

篇(8)

2.浅谈智能科技与传统儿童玩具结合 

3.智能科技生活化你准备好了吗?

4.智能农业:“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前瞻

5.2017浙江华尔智能科技、医疗运动产品推荐会 智能科技让运动更健康

6.创新智能教育,培养时代需求的智能科技人才 

7.让味蕾绽放的智能科技 

8.智能科技概念股初显王者风范

9.领先装备带来非凡体验 新途安树立MPV智能科技新标杆 

10.继续掘金智能科技潜力股

11.秦皇岛尼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介及产品介绍

12.惠而浦:绿色环保与智能科技的融合 

13.智能科技在仪器仪表及测量中的应用 

14.住宅智能科技的发展 

15.智能科技簇拥下的G20峰会

16.秦皇岛富通尼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介及产品介绍(待续)

17.专访上海信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斌

18.做企业,我永远在路上——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9.深圳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拓荒 铺路 登顶——江苏瑞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宏海与本刊执行主编谭雪清对话

21.上海大众汽车 领先装备带来非凡体验 新途安树立MPV智能科技新标杆

22.适应智能化应用发展趋势,培养创新型智能科技人才

23.当AI遇上VR智能科技或将开启全新产业布局

24.依托智能科技手段搭建高铁信号技能培训新平台

25.用卓越科技为安全护航——采访杭州安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周亮先生

26.智能科技对汽车安全性设计的影响

27.智能科技:推动虚拟仪器技术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28.期待智能家居市场曙光——专访科力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9.腾锦:吊挂输送行业先锋——专访上海腾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丽霞

30.民族品牌唱响数字音频市场主旋律——赴深圳市东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参观记

31.惠州市茂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32.秦皇岛尼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介绍

33.首届“萨驰杯”智能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圆满落幕

34.为电梯生产提供轻劳化和高效率的生产方案 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5.上海延华 完美转型——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发展记实

36.快仓:英雄史诗的初章——专访上海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杨威

37.坚持行业定位 立足自身优势——访上海腾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爱良

38.投身大业 成就未来——专访北京清华泰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兼楼控技术研究所总工钟衍

39.慧锐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生活——访慧锐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划经理钟燕

40.省人社厅与山东星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41.第18届晋江鞋博会智能科技风正劲

42.科博会:智能科技进我家

43.因为柏诚 冷暖皆知——专访广州柏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李孔政

44.用科技创新改变出行观念 访常州爱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左国刚

45.发展中国脑科学和智能科技的思考和建议

46.沃尔沃汽车Drive-E“E驱智能科技”

47.当现代服务遇上智能科技

48.超越数字化,智能科技人才的需求及培养——写在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开创十年之际

49.立足技术创新 以精英团队打造璀璨未来——访常州明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景玉萍

51.大左的创业“经”——湖南旺佳环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儿童房·老人房硅藻泥

52.“上海臻和防雷”正式更名为“上海电科臻和智能科技”

53.“一家人”新塑 探索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新路径

54.南京大树智能科技推出智能化包装颗粒缺损在线检测装置

55.泛系资源泛通论:交通·通信·金融·数学——计算机·网络·智能·科技史新论识

56.记宁波迅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露 如花绽放的创业人生

57.北京集智达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58.山东冠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59.常州市鸥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60.惠州市超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61.世麦智能:谋“移动”定江山——访上海世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超然

62.“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专访泉州市博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子晴

63.佛山市安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64.云洲 创新领航——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纪实

65.智能科技 教育为先 松下四款教育专用液晶投影机全新上市

66.机器人 智能科技 未来工厂——访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研发中心副总监、产品部经理周朔鹏

67.智能科技引领“e车生活”

68.中山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9.厦门健康之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70.研祥:当创新成为生存的方式——访研祥集团董事、北京研祥兴业国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洪波

71.开拓纵深市场,打造DIY音乐空间——专访深圳市右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72.文创融合、互联网+、智能科技 宁波婴童企业玩转市场

73.汇泰龙智能科技五金陈鸿填:唯有专注与专业方能引领行业前行

74.BSH2000综合计费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广州柏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供热计费管理系统方案

75.科技推动节能——访广州柏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文胜

76.创新就是自我超越 访广州柏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文胜

77.全新奥迪A6L 以智能科技带来安全与便捷

78.抢占智能装备产业高地国机集团投资设立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79.西门子智能科技打造绿色节能典范——访西门子基础设施与城市业务领域亚太区总裁肖松博士

80.科技提升建筑价值——记上海延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1.在技术升级与创新中缔造企业实力——访深圳市东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及MIDIS系统总设计师曾维雄

82.智能科技 教育为先——松下四款教育专用液晶投影机全新上市

83.全新奥迪A6L 以智能科技带来安全与便捷

84.智能家居 隔靴挠痒几时休?——访弘柯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程青

85.宁波优尼博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86.浙江华尔智能科技与医疗运动

87.智能科技开启城市未来——访西门子基础设施与城市业务领域亚太区总裁肖松博士

88.柏诚的不变原则——访广州柏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孔政

89.中国煤矿智能开采科技创新与发展

90.绵阳卓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91.秦皇岛尼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介及产品介绍

92.设计更人性 科技再升级 全新朗逸带你体验智能新风尚

93.促进亚太地区智能科技发展

94.Honeywell 迈克.郎 智能科技是工程与IT的混搭艺术

95.科技提升建筑价值——访上海延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东伟

96.攀永生:智能科技 与时俱进

97.上海高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楼控系统及其产品

篇(9)

中关村创新创业季2016由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海淀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北京海淀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关村创业大街联合承办,于10月12日正式开幕。

作为着力打造的双创品牌盛会,本届创新创业季以“创・新能力”为主题,聚焦创新能力提升,共举办全球创新峰会2016、极客挑战赛72小时、K12少年创客马拉松、Demo the World全球创新路演、共享经济论坛、人工智能论坛、中关村全球创新论坛等29场活动,涵盖峰会研讨、论坛沙龙、路演竞赛等多种形式,累计吸引来自以色列、美国、德国、芬兰、瑞典、瑞士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716家机构、5925个创业项目、超过50000人参与其中,277个项目进行路演,达成188个合作与投资意向,总计数百项活动成果;此外,超过 80万人次在互联网上关注了本届创业季系列活动的线上直播。可以说,中关村创新创业季2016全方位展示了以海淀为核心的当前创新创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在吸引全球高端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引领国际创新创业趋势、推动北京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凸显了创业季作为创新创业领域“风向标&嘉年华”的活动定位。

菁英亮相,全场见证荣耀时刻

闭幕式上,首先进行的是本届创业季相关赛事活动的集中颁奖环节,众多优胜团队集体亮相,享受荣耀时刻。

K12少年创客马拉松共吸引北京市17支中小学创客团队参加,最终,来自海淀实验小学的“速度激情”与西城科技馆的“169师”分别摘得小学组和中学组桂冠。该活动秉承去功利化的核心理念,让小创客们更为纯粹地在比赛中提升实践能力、感受科技创新魅力,真正让创客教育深入青少年群体。

极客挑战赛72小时,以大企业创新需求与前沿创新创业项目对接为突出特征,全球海选70支创新创业团队,最终10支佼佼者进入决赛。Lumin.AI凭借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卓越的技术创新优势,脱颖而出,勇夺第一,幻视互动、云账户分列二三位。同时,TASI、海油信科天津分公司、知行指南针分别获得最具科技含量奖、最具投资价值奖和优秀奖。

Demo the World全球创新路演关注人工智能领域,在全球7个国家招募到9支优秀创新创业团队进行同台PK。来自美国的创业项目5D Robotics获得DEMO THE WORLD 2016 Best Team Award;英国项目Medical Realities荣获DEMO THE WORLD 2016 Excellent Team 。Demo the World为全球创新创业者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的舞台,也成为这些优秀项目进入中国的窗口。

与此同时,闭幕式还邀请参与本次活动的媒体,以现场公开投票的方式从9个候选产品中评选出他们心中的冠军产品,最终,Medical Realities获得了最受媒体关注产品。

千帆竞发,榜样力量引领双创潮流

为了进一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迈向纵深,寻追具有创新引领性的创业企业与全国创新高地,关注创新科技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本届创业季特别“创新先锋2016”榜单和“2016中国创业创新指数”。

创新先锋2016 榜单基于参选企业提供的信息,从知识产权、核心论文、企业认定和人才认定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最终,艾吉泰康、旷视科技、诺亦腾等二十家企业上榜。

2016中国创业创新指数由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组委会联合36kr,在产出、投入、生态三个板块设置10个考察指数,最终,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创业创新指数排名全国前四。

放眼未来,中关村并购母基金打造重要资本推进器

在闭幕式现场,又一重头戏为“中关村并购母基金启动会暨签约仪式”。孟景伟主持此环节,在各级领导与现场观众的见证下,举行有限合伙签约仪式以及基金管理公司和战略出资方、金融机构、托管银行签约仪式,各方将在产业资源对接、资金渠道对接等多方面与并购母基金开展战略协同,共同促进资金和资源向科技产业、实体经济流动,聚集一批全国领先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提供资本动力。

据悉,中关村并购母基金是北京中关村大河资本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与海淀区产业并购引导基金、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中关村发展集团等联合发起设立的市场化产业并购母基金。基金计划募集3期,共计300亿元,通过和参与母基金的中关村领先科技企业联合设立子基金的方式,在未来3-5年,将支持中关村领先企业开展1500亿-2000亿元人民币的并购。

篇(10)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8.002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8-0007-05

知识服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服务集成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与传统信息服务相较,更具有能动性、增值性和创新性,是高校图书馆不断摸索和实践的服务方式。近年来,业内关于知识服务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到目前为止,多数研究成果基本从图书馆角度出发,围绕服务观念、服务模式和技术支撑而展开。极少有学者站在用户角度,挖掘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也鲜少对知识服务做实证分析。本文拟在用户需求的视角下,以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为案例,对图书馆知识服务进行探究,并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提出知识服务创新的新理念。

1知识服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知识服务概念被引入到图书情报领域之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随着知识服务的开展,学者们不断阐释和丰富知识服务内涵,孙丹霞认为知识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采用知识整合和开发的方法与手段,提供给用户专业化知识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或提供决策支撑的服务;苏格兰NHS教育委员会信息管理者McLeod,Lorraine认为图书馆知识服务是实现各种异构系统和分布式资源的互操作性最大化,为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和知识[3]。从国内外对知识服务的定义可以看出,知识服务的首要特点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脱离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即便所提供的知识成果体现出极大的创新和增值价值,也是不切实际的、无用而徒劳的服务,对用户而言,毫无价值。知识服务工作应始终围绕“用户”这一轴心开展,密切关注用户的需求变化,准确、动态地分析和把握不同时期用户的知识需求。因此,分析用户需求,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首要任务。主动根据用户的身份、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通过与用户进行多方交流和沟通,挖掘出用户潜在的知识需求,融合馆员自身的知识、经验、技能,为用户提供超乎用户预期的知识成果,从根本上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对象及其需求特点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对象有其特殊性。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因此,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对象一直主要面向校内的教学和科研,为教师更新、深化教学内容,为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研究动态,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辅助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等做出较大的贡献。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呈指数化增长,经济发展、行政决策对信息采集、资源整合、知识挖掘和创新等的依赖性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有着其他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信息、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可以并已经渗透到学校各类人员、各项工作中,且逐渐向外扩展,成为全校师生乃至社会各行各业日趋依赖的知识渊源,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对象愈加广泛化、社会化。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高校的行政部门(决策机构与职能部门)、高校师生(个人与课题组)及校外用户。不同对象有其特殊的身份和职责,信息需求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见表1)。根据各种人员的需求差异,我们总结出目前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用户需求的主要特点,如下:

2015年8月第35卷第8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Aug,2015Vol35No82015年8月第35卷第8期面向用户需求构建基于价值共创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Aug,2015Vol35No821需求扩大化

用户需求不再停留在教学与科研有关的科技文献上,逐渐向多学科领域的学科发展动态、课题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以及行业战略情报等全方位的综合信息扩展,甚至延伸至高校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学术引领、科研管理、人才引进、企业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决策支持数据信息。

22内容深层化

用户需要的知识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通过检索、分析、挖掘、整合后的有序、高质而易吸收的知识产品。

23知识个性化

用户在年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所承担的责任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知识服务需要根据不同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24服务手段多样化

用户由本校、本地扩大到整个社会乃至全球,其服务对象的范围广而庞杂且具有不确定性。传统信息服务“守株待兔”的服务提供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再满足用户的需求,亟须寻求新的服务手段,跟踪用户的动态化需求。

31服务内容:以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内容为例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在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服务内容见表2。

32服务方式和手段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变革着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也为知识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信息获取手段、知识生成方法到服务提供途径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以到馆服务、电话、E-mail服务为主逐步被以虚拟咨询服务为主取代。国内典型的知识服务提供方式主要有:中山大学与德国Central and Regional Library Berlin进行联合咨询服务、东南大学建立CALIS分布式虚拟咨询系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注册人人网宣传并提供服务,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已经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以及移动图书馆。

表2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案例

服务内容案例决策支持东华大学图书馆的特色专业国际前沿、学科发展态势、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分析;浙江大学图书馆决策咨询情报分析东华大学图书馆科技论文统计、读者统计、馆藏使用、读者到馆情况分析等;浙江大学图书馆专利信息、学科情报等服务;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专利文献分析”服务;东南大学图书馆成立“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展工作绩效评估

人才引进东华大学图书馆配合科研处、人事处进行科研人员的学术绩效、论文分区奖励可行性分析、学术水平测评研究等教学与培训清华大学图书馆定期组织图情教授与学科馆员的研讨会,围绕特定主题举办专题讲座,对用户进行图书馆使用技巧和与学术研究相关的培训教育;浙江大学采用新型的微视频教学;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教学模式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等采用嵌入式教学模式、提供网络在线课程、国内教授精品课堂学科服务平台武汉大学图书馆采用美国LibGuides内容管理与知识共享平台制作“学科服务平台”;南京大学图书馆开发“Subject+学科知识服务平台”进行信息聚合、互动问答特色资源建设暨南大学图书馆“学术成果数据库”;武汉大学图书馆“名师库”、“长江资源库”、“测绘文摘数据库”;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生优秀作品数据库”、“原创视觉空间”;北京大学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共享平台建设广州高校资源共享平台;复旦大学图书馆“e-Learning平台”;浙江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交流园地”;南京大学图书馆Book+移动平台服务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与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进行整合知识发现暨南大学图书馆“EDS/FIND+资源发现平台”;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云平台架构的“智立方知识发现系统”;南京大学图书馆“Find+知识发现平台”服务宣传、提升武汉大学成立图书馆相关学生社团、开发了“新生游戏-拯救小布”;清华大学图书馆制作微视频教程、纪念宣传片及系列短剧;复旦大学图书馆成立了“咨询委员会”,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听取广大教师意见,获得高水平的咨询建议交流讨论空间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教师研究间与小组研究间”

4创新服务,理念先行:提高用户参与度,构建价值共创体系现有的服务内容和深度与用户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为学校决策机构、职能部门以及校外企业用户提供的决策支持和战略情报服务不够深入,信息挖掘有待进一步延伸;且知识服务方式以“阵地性”服务为主,通常是用户主动上门要求,馆员则被动提供服务的模式。馆员需要转变观念,走近用户,深入跟踪用户的研究需求,与用户进行积极的对话和交流,共同创造有使用价值的知识。

图书馆知识服务可以看成是由图书馆、用户和馆员构成的三元组合(见图1)。用户不仅仅是图书馆知识的接受者,还可以成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积极参与者[4]。这种参与不仅表现于用户与图书馆员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表现在用户与用户之间以及图书馆员与图书馆员之间的互动上。用户在将自身经验赋予知识本身,和馆员一起创造出贴合需要的、有价值的知识产品的同时,也将融入知识服务评价与推广的过程中;馆员着重于知识挖掘与组织,促进知识交流与传播,与用户一起创造价值;图书馆则加强和完善“交流”机制[5],鼓励用户积极参与,支持协同创新,桥接天才创意和激发意外收获[6],实现价值共创。

“价值共创”理论最初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通过积极互动,消费者贡献智慧和劳动,从而与企业协同创作、设计和生产对消费者有价值的商品[7]。基于共同的消费理念,我们将图书馆知识服务视为一种“商品”,同样适用于这一理论。对信息的需求,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以及用户的认可与分享创作等都可以成为用户参与知识服务价值共创的动机。图书馆及其馆员根据用户的体验和需求,与用户协同完成服务。与以往图书馆单方提供解决方案不同,用户的参与在提升用户的成就感和满意度的同时也将激发知识创造,对于图书馆而言,则将获取更多的效益,提高其地位。图书馆知识服务价值共创模型如图2所示。

图2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价值共创模型

馆员和用户合作并分享经验、共同创造价值,实现高质量的交互融合。在共创体系中,图书馆员通过扮演“价值放大器”或“创新催化剂”的角色促进价值创造;用户则通过整合馆员提供的知识产品以及其他个人及公共资源进行价值共创,履行服务诊断者、价值共创者和知识产品营销者的责任;图书馆作为价值创造过程的组织者,着重于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技术以及多样空间支持。在协同合作中,图书馆、用户与馆员之间达成互利共赢的模式(价值共创体系见图3)。图3馆员与用户组成的价值共创体系

5结束语

知识服务在图书馆界方兴未艾,高校图书馆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知识服务,形成了包括个性化服务、多样化服务、专业化服务、顾问式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内容,但由于各馆信息资源、技术手段、馆员素质等条件参差不齐,知识服务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就目前而言,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在很多用户需求的领域尚未展开,服务能力与用户的真实需求之间仍存在着较大差距,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图书馆员以及图书馆员之间存在知识分割,开展面向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显得尤为迫切,开拓我们的思维,更新我们的理念,发挥图书馆用户本位思想,构建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知识服务体系,促进图书馆、用户与馆员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促进知识服务成效。美国雪城大学RDavid Lankes博士曾提出的“交流创造知识”理念[8],也正是“价值共创”理论的延伸,因此,构建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知识服务体系,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切实可行的全新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Zhang J.,Yao J.,Zhai D.Research on an index system for university library knowledge service quality assessment;proceedings of the QR2MSE 2013-F,2013[C].

孙丹霞.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用户满意度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McLeod L.,Thain A.,Wales A.Influence of strategic direction for NHS Scotland knowledge services on indexing policy for the NHS Scotland e-library[J].Health information and libraries journal,2005,22(1):44-53.

[4]石艳霞,刘丹丹.图书馆知识服务价值共创的实现模式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5):51-53.

[5]辛小萍,吴新年,李娜,等.交流创造知识:美国学术图书馆知识服务新理念[J].图书情报工作,2014,(7):25-29.

篇(11)

一、 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背景

所谓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市场价值的实现模式。当今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激烈的变化。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严重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以适应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

1. 企业经营环境的第一个变化是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关注于企业在网络环境的生存与发展。很多现实中的经营活动正复制到虚拟世界中,例如网络银行、网络教育、网络购物、网络拍卖等等。这些以无店铺经营、与客户直接双向沟通等为特征的商业模式,将会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流通费用和经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2. 企业经营环境的第二个变化是市场化。当今市场已进入全方位的买方市场,顾客追求个性的张扬和标新立异的愿望得以实现,已成为新的趋势。仅仅依靠以往的价格优惠和单纯的质量优势已不够,消费者更加注意产品的设计、造型等方面的创新,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产品本身符合标准,而且对各种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3. 企业经营环境的第三个变化是全球化。近10年来,世界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生产经营的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使得技术、资金、劳务、专利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转让。

二、 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战略

1. 商业模式以价值创新为灵魂。商业模式的灵魂在于价值创新。企业必须借助商业模式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商业模式应该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向什么顾客提供价值,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怎么样为顾客提供价值等。

(1)注重轻资产经营。追求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并不是要求企业的资产最大化,有效的资产必须能高效地创造价值,轻资产经营即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所谓轻资产经营,是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上科学配置各种资源,以最少投入的商业模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轻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奠定企业竞争基础的各种资产,包括企业的品牌、企业的经验、规范的流程管理、治理制度、与各方的关系资源、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等等。通过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许多跨国企业把投资投向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分,而间接创造效益的土地、厂房、汽车、电脑甚至办公桌椅等都是租用。因此真正决定企业创造财富能力的,是企业资产经营水平的高低。以轻资产模式经营,可以获得更强的盈利能力,更快的速度和更持续的增长力。

(2)加强企业市值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必须加强市值管理,以稳定和提升公司市值为出发点,提升自身价值水平,获得投资者认可,使股价充分地反映公司的价值。上市公司的一切经营行为,无论是投资、融资、再融资或是股利政策等等,都必须围绕以市值最大化这个核心的目标来进行。

(3)构造企业价值网。今后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是单一线性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企业正从独立创造价值走向合作创造价值,有多条价值链构造企业价值网。在价值网中,企业可将众多的合作商连在一起,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构成快速、可靠、便利的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价值网通过网络的弹性适应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增强价值创造方式来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为广义的客户创造价值。价值创造的目的是让企业价值链上的所有利益共同体受益。广义的客户包括顾客、股东、员工、社会。这就要求商业模式能创造四种价值:为顾客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为股东提供持续、稳定、高水平的价值回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回报社会。其中,创造顾客价值是创造其他价值的基础和保障。

2. 商业模式以占领客户为中心。商业模式创新必须以客户为中心,由企业本位转向客户本位,由占领市场转向占领客户,必须立足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认真考虑顾客所期望获得的利益,只有把竞争的视角深入到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层面中,才能进入到游刃有余的竞争空间。

(1)精心研究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精心研究客户需求,要从客户角度出发,重要的不是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什么,而是客户希望得到什么。客户的期望值比产品本身更重要,提高满意度的关键是企业必须按照客户的要求,有效地满足客户对自己产品或服务的期望值。

(2)实施大客户管理。无论什么样的行业,大客户都具有收入贡献大和业务增长潜力大的特点,是企业的“黄金客户”,必须锁定大客户,建立客户经理制。对大客户由专人实施,定人服务、顾问服务、终生服务。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在实施大客户管理,最为典型的是电信行业,如中国移动针对年轻的客户群开发了移动梦网,中国电信开发了全球眼、新视通、会易通等产品,以满足特定大客户群的需求。

(3)实施客户互动管理。以客户为中心必须深化服务,实施客户互动管理。让顾客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将客户前置,让其参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制作、定价等过程。企业可以运用因特网、电子邮件与顾客交流,让顾客提供意见、建议,参与产品开发。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新产品才能真正满足顾客的需求,有效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4)创造新的附加值。一个产品的价格,实际上是由“产品成本+附加值”构成的。为什么同类型的产品,譬如手表,有的售价仅几十元,而有的却可以卖到数万元?这其中,“附加值”起着关键作用。当今企业,创新附加值已不在产品之中,而在产品之外。在实践中有三条途径:①文化附加值;②服务附加值;③附件附加值。

3. 商业模式以经济联盟为载体。据统计,目前企业创造的价值曲线,1/3源于企业内部,2/3源于企业之间。新的商业模式不再是企业的孤军奋战,必须以联盟为载体,发展联盟经济。通过合作,聚合彼此价值链上的核心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形成更强的群体竞争力。

企业发展联盟经济,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强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由消费者的需求出发,经过产品设计、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到最后把产品送到最终用户的各项制造和商业活动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提供的是一种新的思考方法和发展途径,它可使企业创新经营理念、再造业务流程。因此,打破区域、行业限制,强化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整体运作,尽快形成供应链,是当前企业必须共同解决的课题。

(2)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的力量。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为了赢得竞争优势,势必要把主要精力聚焦在主业上,集中在供应链中最具优势的环节上,把优势强化到最大,以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核心能力要素的价值潜力。

(3)外包非核心业务。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企业仅保留最为关键的核心业务,而将所有类似于枝叉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交由专业的公司打理。今后,凡是离市场较远的后台业务,凡是机械重复能数字化的业务,凡是可以离开现场在网络能运作的业务都可以外包。由此,将使企业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扩大企业支配资源的范围。

4. 商业模式以应变能力为关键。如果说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应变能力则是商业模式成败的关键。应变能力是企业面对复杂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策略,是竞争力的基础。

(1)时间是第一成本。时间是第一成本,企业必须因时、因地,因竞争对手、因顾客消费心理的变化等作出快速调整,要在变化中把握方向和机遇加快发展自己。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企业搜集市场信息时要突出“早”和“全”,做应变决策时要突出“快”和“准”,这样才能争取主动,抢占先机。在实践中要把握以下五点:①灵敏信息;②准确判断;③正确决策;④快速行动;⑤敢冒风险

(2)JIT随需而变。JIT是一种应市场需求而变的“拉动式”管理体系,这一观念的确立可以促使企业按市场规律办事,要求企业在各个环节做到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提供准确的产品,达到消除浪费、节约时间、节约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目的。JIT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产生价值;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所有必须的步骤和活动;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随市而变,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

(3)个性化定制。个性化最为典型的产物就是大规模定制。它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和环境等于一体,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现代设计方法学、模块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支持下,以大批量生产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提供定制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全面考虑了制造运作系统控制的需求集合,包括:产品品种的迅速增加、批量变小和订单的随机性增大等。

5. 商业模式以信息网络为平台。新的商业模式必须重视信息网络的力量,脱离信息网络平台,企业将无竞争力可言。

(1)构造虚拟经济的竞争力。信息社会,网络平台可以造就无数神话。企业必须具有敏锐的商业意识,抓住商机,驰骋在网络世界,同时很好地与现实相衔接。号称网络第一食品的“QQ能量枣”,以“虚拟+现实”的商业模式被业界广为称道。传统食品企业绿盛公司与天畅科技公司合作,首次在网络游戏中销售真实物品,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中的虚拟食品店,下单购买真实物品,通过专门配送系统,可立即送到购买者手中,买家还可选择事前信用卡付款或货到再付款。这是国内首次将传统产业嵌进网游产业,形成网络内外的互动对接,在网络时代首次实现了“真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的对接。

(2)加快企业商务电子化。企业商务电子化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它将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务活动,通过信息技术实行电子化、数字化运作,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增强竞争能力。

(3)推动流程再造。重构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是实施流程再造:原有的塔型结构正在被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所取代。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信息与决策层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以上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五条核心战略,这是创新商业模式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当然,在实践中应当因企制宜,灵活应用,结合实际进行创新。任何商业模式都有其适合的环境和生存的土壤。好的商业模式必须始终保持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只有具有动态匹配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获得成功。

三、 商业模式创新是制胜关键

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和兴衰成败。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从制定成功的商业模式开始,新兴的新企业是这样,传统的老企业更是如此。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是商业模式的竞争。

中国企业的发展经历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两个阶段后,现在已经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必须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先决条件,否则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将无法实现。现在,中国企业最缺的是成功的商业模式,因此商业模式的创新就已成为当今中国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Porter M E.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吕本富,张鹏.77种网络经济创新模式.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丁乃鹏,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及其对企业的影响.中国软科学,2005,(1):44-47.

4.(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竟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5.(美)大卫·波维特,约瑟夫·玛瑟,R·柯克·克雷默著.仲伟俊等译.价值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6.(美)哈维·汤普森.创造顾客价值.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