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救灾发言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02、2003级篮球班1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篮球课中以发现法进行教学,在训练前把所学习的动作要领有目的地提供给学生。根据现有知识,从准备活动时就采用学生自主发现、分组讨论、分组练习,然后结合教师的指导进行训练,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训练的水平和训练质量。并根据发现法使学生把篮球运动作为自己终身体育锻炼的一种运动项目。
1.2.2调查法
在训练结束时,让学生分组填写易于回答的调查表。
1.2.3数理统计法
采用百分率、均数、标准差统计、T检验、F检验常规数理统计方法等。
2 结果与分析
2.1发现法的理论阐述
“发现法”即“发现学习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过程结构”心理学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显著特点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通过教练提供的有关材料(信息),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自探索、发现应得的结论和法则。发现法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材为题材,以再度发现为学法的一种教学方法。
2.2发现法在篮球训练中的作用
发现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充分发掘智慧的潜力,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使学生从发现的试探法学到正确的练习方法。布鲁纳指出发现的效果有:第一,发现本身就是促进已有认识结构的改组,使这种改组和学生面临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起着提高智慧潜力的作用;第二,发现法促使学生对学习问题产生兴趣,有新发现的自信感,使学生具有内在的动力;第三,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精神;第四,有利于保持记忆。
2.2.1训练前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众所周知,无论学什么知识,都要在脑海中建立一个运动表象,体育技术动作的学习以表象建立为前提条件,不同的教法可建立起不同质量的动作表象。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通过视觉、听觉和本体感觉,分析、对比、判断动作正确与否,从中分辨出技术关键。这种以学生有目的的感知带动其积极思维活动,进行主动的模仿、灵活能动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快速建立起完整、准确、高清晰度的动作表象,从而缩短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训练中学生自己已经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如果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必须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习惯。学生在教练的引导下,运用自我发现、小组讨论,进行身心一起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训练,改变了先详细讲解示范,再通过分解或完整练习从而掌握技术动作的作法,而是紧紧抓住动作的难点精讲,学生自我发现、自我体会。如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在做第一跨步时,有的学生已经在以前的基础上形成了动力定性,跨步很小,并且运球没有提前量,学生自己也很着急。其次,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经验进行讨论,总结发现纠正错误的动作的正确方法,最后学生讨论发现在球场上设定三步的距离,并做上标记,然后进行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积极练习,互相监督提醒,暗中较劲,训练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得到保证。我们在授课时,在组织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上也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停顿时间,只是在训练中起正确指导的作用。经过实践,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正确动作。
2.2.2把所学的动作结合比赛进行合理运用
在训练中,我们就给学生灌输一定的思想,弄清训练的目的和训练的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篮球训练是为了提高篮球水平而进行的活动,目的非常明确。
篮球运动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篮球课不仅仅让学生掌握技术或提高技术水平,篮球运动最终要为大家的终身体育服务。
为此,我们在授课时,要求学生在学过一个动作时,鼓励他们在比赛中运用,并且在学生比赛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暂停,让学生进行讨论,互相学习。然后再进行比赛,让学生在训练中得到提高。在训练结束时进行表扬总结,并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把所学的技术动作用多种的比赛手段运用到实战中。通过强化,不断地提高,尽可能地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同时还特别注意到方法的实战性,将技术运用到战术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总结,然后对练习方法进行调查。其结果表明,学生对此训练表示赞同,有2/3的学生觉得这样训练很好,因为有许多乐趣,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大大提高,并在实战中会合理地运用所学的动作技术。
通过以上手段和方法,学生真正地发现篮球的乐趣,并延伸到茶余饭后都会对训练时的情景进行讨论,从而逐渐养成学生把篮球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3发现法在篮球训练中运用的实际效果
2.3.1参加训练的积极性
调查的结果表明,有4/5的学生认为“练习积极性高”,非常适合他们的上进心理和求胜心理。由于学生的积极性高、主动性较高,改变了学生过去篮球训练课上被动训练的局面,无论是出勤的情况还是学生学习的态度等方面均呈现出积极的投入。
2.3.2学习效果类别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方面,学生的感受更为直接,有很多学生认为效果很好,并且很符合学生心理。
2.3.3学生的训练技术在比赛中的合理运用
在课程训练结束对个人比赛水平情况进行了调查,没有一名学生认为“没有提高”,在训练中学生提高“较明显”或“进步顺利”。
关键词:广告;眼动;广告成分;广告载体;广告诉求
Key words: advertisement;eye movement;advertising component;advertising carrier;advertising appeal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246-04
0 引言
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已将眼动追踪技术引入广告研究领域,到了80年代后广告眼动研究在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方面都已取得初步的成果[1]。阎国利等首先介绍了国外广告心理学的眼动研究状况[2],引起了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3],使得国内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早期国内学者对广告的研究也多在广告的外源性因素,如平面广告的图形、图像与文本等;但国内通过眼动分析法来研究广告心理学的文献数量仍然较少,现今广告研究的重心已逐渐转向广告的内源性因素,同时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纳入到广告眼动研究中,实现了多学科交叉。
随后广告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相关文献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眼动技术的进步和广告理论的深化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广告市场需求的增大使得研究者将目光放在如何利用眼动技术提高广告效果,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加广告主的效益。国内的研究者在这个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定从广告的组成要素、载体、诉求三个方面对国内广告实证研究进行梳理,藉此对该领域进行总结,为该领域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1 广告组成要素与眼动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广告要素的研究多集中在位置、文本加工、背景这几方面,在该领域也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目前人们对广告元素的研究愈加深入。
1.1 广告位置
广告普遍存在位置效应,在合适的位置放置广告能让受众更容易注视到广告。目前研究者不断致力于广告位置的研究,企图从中找出放置广告的最佳位置,发现位于屏幕上方和左方的广告更能吸引受众注意力[4],但这两个部位的识别率又低于中部[5]。这说明位于上部和左部的广告虽容易被受众注意到,但受众对该位置的广告识别度却不高,很难记住广告的内容,可见这些位置不适合放置含有关键信息的广告或是需要投入较多注意资源的广告。相比之下,中部更加适合放置广告的重要内容。
1.2 文本加工
广告文本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一大要点。与图片信息相比,人们对文字信息的认知加工时间更短、记忆更加深刻[3]。研究表明,在加工纯图片广告时,受众要扫描整幅图片后才能发现重要信息,在广告中加入文字会使受众更快地搜索到关键信息。既然广告文本对传达信息如此重要,那如何设置文本才能使受众准确、迅速地了解到产品信息?目前研究者认为在广告文本中加入转喻能有效提高广告效果(转喻在认知语言学界被公认为是以人的经验为基础的一种思维方式,即用一个熟悉的概念理解与其相近的不熟悉或抽象的概念),文本转喻能增加广告趣味性,引起受众探究兴趣,受众会有意识地对文本意义进行深入加工,从而产生更深的印象[6]。另外,广告文本的字体大小也影响广告效果,研究得出文本在四个字以内时它的大小不会影响受众的阅读,但超过这个范围受众对小字体文本的加工速度会慢于大字体文本[7]。文本加工主要是对标题、正文和广告语的加工,结合上述研究可知对标题设置要用大号字体,吸引注意力,正文的设置要稍集中些,广告语的设置最好富有创意。
1.3 广告背景
广告背景可以分为人物与非人物背景,也可分为抽象与实景。在人物背景广告中,受众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放在背景人物上,减少了对产品的关注,而非人物背景广告由于少了人物的吸引,产品的关注度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也更受人们喜爱。白学军J为受众之所以更青睐非人物广告是由于市场上众多的人物背景广告让受众产生了视觉疲劳,对广告人物的感知产生了一种相似性,认为这些人物背景看起来相差无几,相反,以非人物为背景的广告让人们更有新颖性,更能抓住他们的注意,从而关注到产品[8]。在抽象与实景的眼动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受众对于产品的注意容易受到实景背景的干扰,在实景背景下受众对产品的注视率明显低于抽象背景[9]。可能是因为在实景背景中人们的熟悉性比较高,分散注意资源,导致产品受到的注意减少,而抽象背景的可控性较强,熟悉度也较低,对产品的注意力会更好。广告设计者在选择广告背景时应综合各个因素带来的影响,抽象和非人物背景的广告显然宣传效果更好。
2 广告类型与眼动研究
2.1 平面广告
平面广告若从空间概念界定,泛指现有的以长、宽两维形态传达视觉信息的各种广告媒体的广告。由于它的直观性、便携性和价格低廉等特点,使得它在非媒体广告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平面广告作为重要的广告载体,利用眼动仪分析发现了它的三大要素影响它的宣传效果,除此之外还有广告的投放位置和投放方式。有研究发现高速公路广告牌的投放位置在距道沿5~6m范围内为最佳[10],这样既不影响驾驶员的安全驾驶,也可以达到广告的宣传效果。而且高速公路广告作为户外平面广告的一种,与周围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程度也影响广告的宣传效果,但目前利用眼动技术对此类研究较少。所以平面广告要想发挥它作为载体的优势,必须分析其影响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使用。
2.2 网络广告
网页广告是指广告商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网页公布并与网页浏览者进行产品或品牌信息交流的一N营销手段[4]。网页广告从运动性角度分析包括静态广告,动态广告和动静结合的广告,体现了网页广告形式多样性,尤其是动态网页广告,给消费者带来动态的直观视觉感受。但动态广告的切换速度影响着消费者在的注意,蒋玉石利用眼动技术发现4秒是动态广告的切换速度的分界点,也就是说广告设计人员如果将动态广告的切换速度控制在4秒以内,就可以让网页广告吸引更多网页浏览者的注意力,发挥网页广告的最大宣传效果[5]。在眼动指标上,动态和静态网页广告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显著不同,动态广告明显多于静态广告[11]。在具体网页广告如服装广告中,女性服装品牌的动态广告优于静态广告,但对于男性服装品牌并非如此[12],由此可见选择网页广告要充分考虑到产品的性质和目标受众的特点。并且怎样使网页广告这个载体更加优化,设置更加合理,眼动技术为广告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3 电视广告
目前利用眼动技术对电视广告的研究比较少,且研究内容主要是非植入式广告。非植入式广告是指在一个广告时间段内集中连续播放的广告。喻国明采用眼动实验法与内容分析法,以非植入式电视广告为实验材料,发现广告的商业特征越淡、播放时间越长、“表现形式”越新异并且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的广告更有利于捕获观众的注意[13]。与非植入式广告相对应的植入式广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以及其代表的视觉符号、甚至传统广告片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游戏、手机短信、小说等各种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一种营销方式[14]。植入式广告作为现下比较新颖和重要的一种广告形式,它可以带来更好的品牌态度,并且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影响受众的消费行为。但消费者对于高强度的植入广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15]。所以电视作为广告宣传的载体,比起平面广告和网页广告还有不足。
3 广告诉求与眼动研究
广告诉求是商品广告宣传中所要强调的内容,俗称“卖点”,它体现了整个广告的宣传策略,往往是决定广告宣传效果的关键。如果广告诉求选定得当,会对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从而引起消费欲望,敦促其实施消费行为。
3.1 诉求方式
广告诉求方式是指广告制作者运用各种伎俩,引发消费者的潜在需要,形成或改变消费者的某种态度,告知其满足自身需要的途径,促使其出现广告主所期望的购买行为。广告的诉求方式可分为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16]。理性诉求是指广告诉求定位于受众的理智动机,通过真实、准确、公正的传达企业、产品、服务的客观情况,而感性诉求是指直接诉诸于消费者的情感,形成或者改变消费者的品牌态度。
由于眼动技术取得的数据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很好地控制额外变量。这个优势可以很好地克服在研究过程中被试对不同诉求方式广告的主观态度。以往利用眼动技术对理性广告和感性广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消费者对于两种广告的情感态度以及产生这些情感态度的原因,以及消费者主体状态对二者传播效果的影响[17]。基于以上研究,广告设计者可以从产品特征出发,选取相应的广告诉求方式,设计出更加能够激发受众购买欲望的广告。以手机广告为例,采用感性诉求方式,在眼动数据的基础上,设计者可以用增加广告面积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相反采用理性诉求方式,就需要考虑广告面积、位置以及LOGO呈现方式等广告组成因素[18],对于广告诉求方式而言,无论是以理服人,还是以情动人,在结合眼动技术的基础上,对此进行研究,所得的结果可以为广告设计者提供依据。
3.2 诉求策略
诉求策略就是运用所有可以引起消费者兴趣的,或者可以引起其预期联想的,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方式。诉求策略又包含需求策略、名人广告策略、幽默化策略等等。
需求策略的主体是广告受众,鉴于群体数量大,不可控因素多,需求种类广泛,个体差异性大,问卷法、访谈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手段,而利用眼动技术对此直接进行测量,耗时耗力,当前中国利用眼动技术去研究受众需求策略的文章比较少,所以这方面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而近年来名人广告策略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所谓名人广告就是以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社会名人等作为品牌代言人的一种广告表现手法,利用名人所具有的优势来推介产品,实现快速营销的目的。因为代言人的国别、吸引力、社会属性、性别、匹配度等均会影响广告的宣传效果,所以代言人的不同特征成为研究热点。由于眼动技术的科学、客观,国内学者逐渐采用眼动实验法对代言人进行研究,得出更加客观的结果。基于Kahle和Homer匹配理论的实验研究,牛英泽认为品牌代言人的有效性受到品牌代言人与产品(品牌)之间匹配程度的影响,名人代言对广告的积极作用部分取决于名人与产品之间的恰当的匹配[19]。所以代言专业依赖性强的产品可以选择专家,代言依赖名人吸引力的产品可以选择当红明星。虽然传统观念里人们认为名人代言的产品比非名人代言的产品更易受到关注[20],但对于低档商品来说,普通大众的代言效果会更好些[21]。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商家可以选择更适合的代言人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虽然对代言人差异的研究已经成了一种趋势,但是结合眼动技术的代言人研究仍留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当前利用眼动技术对幽默化策略的国内研究尚少,但幽默化策略是广告营销必不可少的方式。幽默在情感路径中能产生最强烈的影响,同时也能减少广告的负面认知,保持其积极情感,所以幽默的广告能够提高受众的购买意向[22]。杨海波等认为幽默广告适用于功能性和低风险的蓝色商品平面广告,在幽默广告中受众更关注图片,因此在呈现幽默广告时,最好将幽默的内容以图片形式进行加工,宣传效果会更好[23]。但在研究中也发现运用幽默策略时,需要考虑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目前国内对幽默广告的有效研究较少,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加大对它的关注。
4 局限与展望
眼动技术引入广告研究至今,眼动技术仍是广告研究的首要选择。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广告眼动蓬勃发展,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国内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告成分、广告效果和广告载体中,其他方面涉及相对较少。但较于国外,我国广告眼动研究存在局限。如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广告眼动研究只是单纯地依靠这一方法,而很少做到与其他先进技术如脑电技术结合来研究广告。其次是研究对象上,对象单一,多数为在校大学生,虽然部分广告的消费群体为大学生,但某些广告如奢侈品或运动器械等消费主体则是其他群体,这些广告的研究一律采用大学生则可能会造成研究效果与真实情境有出入。最后则是研究内容不平衡,比如广告的内外源影响因素研究不平衡,偏外源而轻内源;其次眼动广告研究主要集中于商业领域,公益广告等领域寥寥无几。
虽然国内广告眼动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但自我国广告研究引入眼动技术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此领域取得了很大成果,如从最初的广告浅层研究已逐渐转向深层、纳入其他理论如认知理论来研究广告眼动,广告视觉研究如视觉选择,视觉心理测量在我国研究激增。随着国内广告眼动研究的进步,我们对此做了一些展望:首先是广告眼动生态效度提高,将会极大地增强广告效果,如国内路牌广告就已开始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实验。进而是广告眼动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即将研究得出的理论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国外已经将广告眼动扩展到一些社会问题领域,如运用眼动技术探究青少年对健康饮食广告选择、香烟广告的警示图标和一些违反网络广告布局中,相比国外,国内这方面却鲜有研究。在此我们希望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开疆拓土,有所作为。最后则是实验研究做到设计更准密、控制更精确,如测量广告效果时可以加入脑电仪、肌电仪等多种仪器,同时运用多种数据来研究广告效果;研究对象扩展到其他群体,使研究结果更具普遍性;研究内容做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国利,白学军.广告心理学中的眼动研究和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2004(2):459-461.
[2]阎国利.眼动分析法在广告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心理学动态,1999(4):50-53.
[3]丁锦红,王军,张钦.平面广告中图形与文本加工差异的眼动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4(04):30-34.
[4]白学军,宫准,杨海波,田瑾.位置和内容对网页广告效果影响的眼动评估[J].应用心理学,2008(03):208-212.
[5]蒋玉石,李永建,何丹,朱坤,宋疵.网页广告“靶”屏位置的顾客视觉识别效应实验研究[J].管理评论,2009(11):38-43.
[6]陈香兰,段雅超,禹杭,白学军.转喻影响广告注视的眼动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2):16-20.
[7]巫金根,闫国利,刘志方.大小字号的文本对中文读者阅读知觉广度和眼动模式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4,37(1):10-15.
[8]白学军,张钰,姚海娟,臧传丽.平面香水广告版面设计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03):172-176.
[9]杨海波,白学军,李怡繁.认知负荷对网页广告加工过程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9(03):230-235.
[10]冯忠祥,刘静,杜姗姗.高速公路广告牌对驾驶员视觉影响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03):144-147.
[11]程利,杨治良,王新法.不同呈现方式的网页广告的眼动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03):584-587.
[12]何立国,温静雯,黄蕾.服装网络广告呈现方式对品牌再认的影响[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45-49.
[13]喻明,丁汉青.电视广告视觉注意模型建构:基于眼动实验的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3(06):112-122.
[14]李佩兰.植入式广告为中国电视剧产业带来的新机遇[D].重庆大学,2009.
[15]周南王,殿文.显著的植入式广告能带来更好的品牌态度吗:植入式广告显著性影响机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4(2):145-152.
[16]刘h灵.不同诉求方式的手机网页广告效果研究[J].心理科学,2010(01):178-180.
[17]朱春发.理性平面广告与感性平面广告眼动的差异性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35-38.
[18]唐青,袁征,张敏.关于不同诉求形式手机报广告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J].新闻传播,2013(01):146-147.
[19]牛英泽.品牌代言人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基于匹配理论的实验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1.
[20]蒋瑛瑾.名人与普通人代言品牌广告效果的眼动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5):498-500.
一、志存高远,笃实躬行,做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XX学子。大学作为XX省唯一一所以理工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走过了XX年的风雨历程,XX年来,几代XX人赓续XX精神,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把服务社会、引领社会作为价值追求,谱写了一曲兴学、强校、报国的华彩乐章。我们要弘扬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的XX精神,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自信和担当,努力成为经世致用,济民兴国之才。
二、砥砺奋斗,苦练本领,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意义在于对学术展开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情之间建立起桥梁,作为研究生,学习知识和学术研究,是我们奋斗的永恒主题,要坐得了板凳,耐得住寂寞,才能赢得起辉煌,正如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教导我们的那样:建筑师的业是什么?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记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作为XX学子,更应常思肩上责任之重。
三、锤炼品德,提升修养,做正直坚定,心怀感恩的中国青年。人以立德修身为本,是我们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人格追求,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对复杂的世界变局,要有明辨是非,恪守正道的坚定,面对纷繁的诱惑,要有保持初心严守规矩的决心,面对美好的时代和幸福的生活,要有饮水思源,懂得感恩回报的赤诚,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大家好!
我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孙诗尧。今天,很荣幸作为在校生代表在这里发言。在此非常感谢研究生处的领导、老师给予我这次机会。
十月的黔地高原,江澄水碧,遍野云锦。十月的莘莘学子,硕果传喜,朝气蓬勃。值此秋风送爽、喜迎新生之际,我代表在校生向所有辛勤耕耘的老师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向所有满怀期望的师弟、师妹们道一声:“祝贺你们成为贵州民族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妥之处,还请大家迎批评、指正。
第一,学会做人。
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说:“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这就是说,要想做好学问,必然先要学会做人。做人,这是穷尽一生也讨论不尽的话题。但至少,我们作为硕士研究生,应该把精神品性、学术良心、独立品格,广博的文化与社会理解力作为终生目标。我们也应深怀感恩之心,为师长们厚重的勉励,更为前辈们的学术认同。作为社会生产,学术需要自由与开放,更需要传承与创新。所以,作为贵州民族学术的后生,我们还应该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第二,居安思危。
在认清形势、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我能做什么?我将来要做什么?现在应该怎么做?我们与别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不管考博、考公务员,还是到企业厉炼,只有在保持一种乐观态度而非盲目自大、妄自菲薄的同时,对自己的发展做一番理智地审视,我们才能够做到上手快,下手早,也才能为贵州这片热土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第三,天道酬勤。
我想我们的学习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打牢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广泛涉猎文学、哲学等方面书籍。
其次,通过浏览知名网站、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与学术讲座等方式,时刻关注本专业的研究动态。
再次,努力钻研,勤于思考。我想我们应该习惯长久地陷入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思索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里,我们煎熬着,也幸福着,更能体验到人之所以为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幸运的是,我们贵州民族大学拥有一支较高品质的导师队伍。他们或潜心治学,成果丰厚;或劝勉后学,甘当人梯;或不遗余力,孜孜不倦。我记得潘善斌教授说过“你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就去学自己的、做自己的;当你出成绩的时候,别人的嘴巴自然就闭上了”,还说过“在我们这个地方,认认真真写作,认认真真搞科研,是可以做出成绩来的”;我记得龙海燕教授说过“我们需要一批热爱语言的学生,需要一批把语言当做终身事业的学生”;我记得汪文学教授说过“我们要有种‘问题意识’,要去寻求与‘问题’相遇的偶然”。青山隐隐,墨绿如黛,等孤独的时间静静爬满高原的枝头,大山会将老师们这些深切而挚诚的回音刻成理想的沧海桑田,刻成现实的生命相依。
何彪老师曾说:“你们是硕士研究生,你们写的论文要对得起这个身份,要对得起这五个字。”我想,人生,是由各种身份与情感组成;人生也只为这三个字:对得起。正如我们的校园精神:奋发蹈厉,庄敬自强。一个民族,一个族群,一个人,只有奋发蹈厉、庄敬自强,才会走过破晓以前的寥廓沉寂,才能在一片浩淼的海浪中寻得骊珠。
让我们秉承“自强不息,全面发展”的校训,以独立的人格精神与充盈的学术智慧迎接未来,相约美好明天!正如美国诗人桑德堡所说:“我告诉你昨天是落下的夕阳/是已逝去的风/我们的面前只有一个充满明天的海洋/一个充满明天的天空/我们在日落时说/明日又是新的一天”。
1.1 实验探究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具有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等特征,在教学中通过采用改变实验方式、注重实验设计、美化实验过程、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等方式让学生广泛、深入、有效参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其作用是通过观察实验,引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通过操作实验,激励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实验探究教学。
1.2 “探究验证法”的提出。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完全的探究实验方法进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探究教学,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的概念较抽象,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力的合成遵循的规律的探究实验,学生很难搞清楚具体该怎么进行实验,实验中应该记录哪些量,甚至有些同学不明白实验目的是什么,学生实验中出的问题较多。我们在全校高一级部教科研沟通实验室会议上,讨论的课题就是“力的合成”,讨论的焦点就集中在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应该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还是验证性实验教学。一部分教师主张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另一部分教师认为这个实验探求起来难度太大,并且学生在预习后知道了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主张要求学生做验证型实验。最终,我们的讨论结果是,既让学生体验物理实验探究的过程,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记忆,又要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能力等实际情况,探索采用在探究中验证实验教学的方法。
2 “探究验证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我们探索在探究中验证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多个班级按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新课程教学中,探究并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本节课的重点,探究和验证过程的顺利进行是难点。
探究和验证过程的教学设计如下:
2.1 提出问题:互成角度的两分力跟其合力具有怎样的关系呢?
2.2 学生分组探讨探究的方法。
2.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选定优秀方案。如验证性实验方案:①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拉A至某点P。在纸上标出P点,记下拉力F的方向和大小。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拉A至同样的位置P,在纸上记下两个力F1、F2的方向和大小。③过P点用统一标度作出F、F1、F2的图示。学生能设计好前三个步骤就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转换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当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之后,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完成步骤③,作完F、F1、F2的图示之后,我们没有按传统步骤,直接告诉学生力的合成遵循的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没有让学生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转贴于 而是引导学生将力的图示的三个力的末端相连,再观察图,看有何发现。学生此时能发现连接之后得到的图形像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是引导学生探究的关键点所在,我们通过合理的引导,给学生创造条件,学生自己探索出是平行四边形。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享受探究成功的喜悦,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探究过程:④引导学生将力的图示的三个力的末端相连,再观察图,看有何发现。在学生对合力与分力构成平行四边形有感性认识之后,再介绍平行四边性定则。之后进行下一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过程:⑤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比较F′和F,看是否重合。(大小、方向误差多大)
2.4 教师声明实验的注意事项;指导学生顺利进行探究和验证实验过程。
2.5 组织学生交流探究和验证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误差,确定实验结论。
2.6 运用多媒体展示平行四边形定则,强调合力为两分力所夹的对角线。
2.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考试成绩对比见表1。
3.讨论
3.1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PBL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PBL是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案例分析是教师先讲解教材,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前提下,然后做案例分析。
3.2PBL教学法的优势
首先,它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其次,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第三,它不仅对理论学有益处,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2]。本研究显示在高血压教学中,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大英 郑晓妮 单位: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古人云:“开卷有益”,指的是读好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净化心灵、催人奋进,近代以来,许多研究发现,阅读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可以辅助治疗很多疾病,促使人们身心健康平衡。阅读疗法,是心理学、图书情报学、医学的交叉学科。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的文献情报中心,也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讨论阅读疗法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首先应该将阅读疗法的两层含义理解清楚。这两层含义,一是阅读保健,把阅读作为正常人一种养生的方法,完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二是阅读的治疗作用,对于生理疾病的治疗,要认识到阅读更大程度上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对于心理疾病的治疗,阅读甚至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手段。
二、阅读疗法的产生及发展
1.阅读疗法的产生
阅读具有能够辅助治疗和保健的作用并不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在古代埃及,掌管文献的图书馆员被称为“生命之宫的文臣”。我国古代同样对阅读的辅助治疗和保健作用有相关描述和认识。比如,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中国古人还创造了一种文体――“箴”,以告诫规劝为主。《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更是在“铭箴”篇中说:“箴者,针也,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斯文之兴,盛于三代。”清代的文人张潮则更加明确地提出了“书本草”一词,“草”意为治疗疾病的药材,可以看出,“书本草”一词的意思非常接近于“阅读疗法”。
近现代,美国学者最先开始把阅读纳入医疗卫生体系,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进行研究和临床实践。一般认为,美国人Samuel Mc.Chord Crothers于1916年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文学门诊”一文并创造了一个词:bibliography,这标志着阅读疗法的正规化、系统化研究在西方兴起。
2.我国阅读疗法的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阅读疗法的国内就见诸报道。到了九十年代初,开始对有关“阅读疗法”的概念的引进。1991年,陈信春发表《文献治疗,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之一》,认为“开出针对某些病症的书目供患者借阅文献,对忧郁症、心理变态症等疾病能起到治疗作用,因此,图书馆应将文献治疗列为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之一”,可以说是我国最在引入阅读疗法同义概念的文章。1994年,南京大学沈固朝教授发表了《图书,也能治病》,标志着我国学者开始对阅读疗法进行系统研究,而后,他更是在《图书治疗――拓展我国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学研究新领域》一文中,呼吁??内学者关注阅读疗法这一新领域,借鉴国外的实践和研究,正视国内的巨大需求,以科学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认真钻研,在这个新领域中做出成绩。1999年,浙江大学黄菊屏老师在《高校图书馆开展图书疗法的建议》中,认为在高校图书馆中开展阅读疗法服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提出开辟图书疗法阅览室等建议。
在理论研究方面,王波先生对于阅读疗法的本土化研究贡献突出,他在《图书疗法在中国》一文中,挖掘了我国古代乃至近代关于图书疗法的历史,用情志相胜理论来解释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为我国阅读疗法的本土研究开始进行理论构建。在2008年,他的学术专著《阅读疗法》出版,展现了一个完整的阅读疗法研究体系,认为发生学、心理学、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
三、阅读疗法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的必要性
1.大学生需要阅读疗法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严重者甚至会演化为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有损个人的身心健康。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文化层次较高,本身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大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时,更多人愿意选择从书中寻找解决办法。常见的心理障碍或是困扰,学生可以在馆藏图书中找到成因、案例并自我寻求解决方法。由此可见,阅读疗法在排除大学生心理困扰方面起着心理医生、老师、同学、父母等无法代替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够成熟,虽然基本上所有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因人力不足、学生排斥等原因,心理咨询工作尚没有到达预期的功效。因此,在高校中,需要一种可行性更强、普及性更广、效果更好、各种心理问题都能顾及的方式方法。据调查,部分在校大学生即使在日常遇到困惑,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的意向并不明显,有35.82%的学生直接表示不愿意去找心理咨询师,29.85%的学生认为只有心理问题严重(患有心理疾病)的时候才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2.高校图书馆需要阅读疗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以其庞大的信息资源和方便快捷的服务,对传统图书馆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多元化的信息获取途径和个性化的获取方式,大大节省了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时间,大学生的注意力慢慢远离图书馆,图书阅读率和读者到馆率的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据调查,在校大学生每周几乎不去图书馆的比例高达37.31%。另外,据相关报道,“2014年北大图书馆书籍借阅总数62万本,为近10年最低。阅读内容也不容乐观:许多高校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显示,通俗类读物最受大学生欢迎、高居排行榜前三。”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拓展服务范围和服务模式,再度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并且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地进行阅读。这样一种新的引导阅读的方法是图书馆提升自身价值、更新服务理念、拓展教育功能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图书馆在“全民阅读”大环境下开展阅读推广的重要形式之一。
四、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措施
1.大力宣传阅读疗法
要在高校图书馆中推广这一阅读的新形式,首先需要面向全校师生对阅读疗法进行宣传和介绍,让师生对此有科学的认识。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主页等学生易于接触的新媒体渠道,也可以通过图书馆主页的布告栏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使得学生对此有较为明确的了解,让他们明白这是一种门槛低、易于实现、可有效保护隐私的一?N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也是一种增加个人修养、陶冶情操的休闲方式,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的兴趣。
2.建立阅读疗法研究小组
阅读疗法研究小组可由图书馆员、心理咨询人员、辅导员和大学生助理组成,图书馆员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责任相关部门切实合作,寻求培训,再结合馆藏书目切实做好具体工作,并与学生辅导员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征求学生助理当好工作助手,指导其在读者群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
3.建立图书馆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力资源合作机制
由于图书馆在心理健康咨询方面的人力有限,必须整合校内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学生工作处等人力资源,形成系统,发挥整体优势。心理咨询中心有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可以有效指导阅读疗法的开展,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处与学生的接触最广泛,对学生的了解最深入,因此在阅读疗法的宣传上有很大的优势。各方积极配合,相互合作,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行为更科学、更有效。
4.培养高素质的阅读治疗人员队伍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peaceful district's land functions replacement and redevelopment for example, considering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Game, traditional architects, planners rely on experience and standardize the different indicators of controlling detailed planning of land development,trying to maximize the use of technology and ideas of architectural planning to expand the strength and function to determine land development, win-win situation for the city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developers, and ultimately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the city.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planning; university land; strength; planning positioning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概念释义
庄惟敏教授将建筑策划定义为“建筑策划就是将建筑学的理论研究与近现代科技相结合,为详细规划立项之后的建筑设计提供科学而符合逻辑的设计依据。”
严格的说,我国的建筑过程中没有完整而正确的建筑策划。通常人们认为的建筑策划是项目委托方提给建筑师们的设计任务书或是建筑师们提给项目委托方的策划性设计,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建筑策划。
2现状调研
1区位概况
山东建筑大学和平校区地处济南市历下区,城市中心区边缘,南临和平路,北靠解放路,西接历山路,总用地26公顷。基地东部的山大路商务科技中心区,区内商业网点密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基地南部为文东科教区,高校林立,东部遥望中央商务区,周边居住区比较集中,生活服务设施比较完善。
2体规划要求
土地使用性质:以居住为主,同时兼有部分商业、文化娱乐、行政办公。
商业:该基地位于老城商业主中心的边缘外侧,受老城商业主中心的辐射。
文化娱乐:根据总体规划,历下区图书馆将在该基地附近建设。
3制性详细规划对基地要求
根据《济南市山大路片区控制性规划》,山大路片区商业开发的具有显著的优势区位和潜力:
济南市和山东省行政中心向东部迁移,必然带动城市发展重心东移;济南市已确定发展总部经济的设想,本片区内沿二环路西侧的用地极具商务开发的潜力;部分迁出高校原校区沿街用地会进行商业开发,规模不容忽视。该地区商品住宅房价水平较高,区位优越,在今后仍然是济南市商品住宅开发的热点地段。
4基地周边设施分析
基地位于济南市文东高教区核心区域,周边有山东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12所大学。另外,基地周边还有若干专科技术学校及培训学校。
基地位于老城边缘地区,周边商业设施齐全,商业氛围浓厚。周边文娱设施分布众多,高校内的绿地,广场,体育设施等,也可作为城市共享文设施。
基地周边医院分布广泛,且都为大型综合医院,医疗设施完善。但是几所小学基本达到饱和状态。由于基地位于济南市中心,交通相对比较便利,公共交通尤为便利。但存在交通拥挤、缺少南北向交通联系、缺少公共停车场等问题。
3居民意愿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5份,以下是根据问卷得出的结论:
近半数居民对周边绿化环境不满意,希望扩大绿化面积。半数以上居民平时锻炼都是利用高校内的场地,该区域公共活动空间的严重缺失,高校在周边区域中承担的部分休闲公共场所的功能。
周边公共服务设施可基本满足居民日常需求。居民希望增加商业和文化娱乐设施略多。
半数以上居民认为建工学院的拆迁对他们的生活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建工学院拆迁后的再开发的类型,周边居民认为适宜开发成商业娱乐用地的占到三成,其余多认为适宜开发成居住和商务办公用地,还有部分居民建议开发成教育或体育用地。
4周边房地产研究
1基本概况
基地以北:商住,居住为主。该地块商业以沿街商业为主,多分布与解放路沿线,形式较分散。
基地以南:商业,文化为主。该地段集中分布了较多的高校用地和商业设施用地,医疗服务设施为经十路以南的千佛山医院。
基地以东:居住区为主。该地段主要是居住区。无医疗服务设施。
基地以西:商业服务区,商业较为集中,是济南市重要的商业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设施为泉城路附近的历下区医院。
2分析评价
住宅开发大量减少:
目前,以泉城路、泉城广场周边区域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区,在开发项目95%以上是写字楼和商铺项目,新规划的项目中也有90%以上是商业地产为主的项目。
济南市的中心区域,尤其是泉城路和泉城广场周边,不仅是济南的政经济文化中心,而且还是商业中心,发达的交通条件和配套设施,决定了其房地产价格无可厚非的优越。
5策划定位
1设计思路
和其他大中城市相对比,济南市一样有植物园,体育中心,广场等。济南作为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想有自己的步行商业街——泉城路。但因为泉城路有着特殊的区位,无法解决的城市交通问题,最终没有成为专用步行商业街。
2在基地内开发建设专用步行商业街对城市的收益
城市交通
在基地内开发建设一条平民化的专用步行商业街,在步行街外两侧另劈平行的交通道路。沿商业街北侧可做一条城市支路,也可解决因为山师附小上下学高峰时段的和平路压力。
城市经济收益
济南具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景点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济南成为了旅游“中转站”。基地位于大名湖、暴突泉和千佛山怀抱中,在这里做一条专用步行商业街,可使三大景点有机的联系起来。
3策划定位
按交通控制定位为专用步行街,完全禁止车辆通行,只供步行者使用,同时考虑应急的消防、急救、疏散等通道要求。在商业街的中部提供一个休息环境,由小卖亭、树木、草坪、喷泉雕塑和休息椅等小品组成,丰富了步行商业街的内容和景观环境。
一、交际法语言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交际法的理论基础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称交际法的语言教学,这一教学理论是在美国人类学家Hymes的《论交际能力》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强调语言的社会文化特性及交际功能。交际法的语言教学的核心观念就是认为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因而,其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必定是“交际性的”,即通过交际学习交际,尤其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际,最终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法也是外语教学法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交际法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外语教学课堂中运用的交际法有以下4种表现形式:①语言作为传送信息的交际工具,教师的语言教学与学生的语言学习都服务于有目的的交际;②言语交际发生在特定的语境之中,教师在特定的语言背景下进行课内语言材料的讲授,使学生有目的地完成言语任务;③交际有选择的自由,会有不可遇见的情况发生,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交际交流,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④交际以语言和语境的真实性为前提,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任务,将课内交际活动与课外交际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下完成话语交际,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与实践技能。因此,交际法主张通过进行和完成有意义的交际任务来组织教学,强调在使用中学习语言,在学习语言中积极交流。
二、高职英语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容易受传统教学模式局限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施在空间、课时以及学生人数等方面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都是梯田式格局,讲台、黑板、桌椅,没有仿真的工作环境,“工作过程知识”的讲授自然变成了“纯理论知识”的传达,这与高职教育改革中提到的“在课堂还原工作场景”的需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高职英语一直是大班授课,人数众多,加上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无法着重于学生语言实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也形成了另外一个主要问题――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与知识讲授为核心的矛盾。
(二)师生角色单一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师生的角色一直是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在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讲解、命令,学生习惯于静听、服从,基本的语言交流只是局限于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无休止地讲知识、学生在不停地记笔记,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以记笔记为主,整个教学课堂井井有条、鸦雀无声。如果有更多的交流,也可能是课后师生单独的探讨,这种“师生少交流,同学无交流”的语言教学课堂与培养高职学生利用英语进行实际工作交际的培养目标形成了又一个突出的对比。
(三)跨文化意识培养薄弱
多年来,英语课堂教学一直以系统的讲授语法、矫正语音和辨析词汇为主,如果教师脱离了教材上的学习资料将其他文化背景知识融入课堂,学生反而会感到突兀、不习惯。普遍的英语教学观点就是语言教学,训练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学生扎实的掌握词汇就是教学目的,文化可有可无。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薄弱会使学生认为语言学习仅仅是四种技能加上文化。高职英语培养的不仅仅是具有特定文化能力的学习者,更应该是跨文化的人格,其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及文化交际能力。然而,很少有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地、有深度地引入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化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发展出相关的跨文化能力了,这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现存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三、交际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教育处于改革阶段,高职英语教师也正在积极地为改变现状、解决现存问题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其中,交际法作为较为成熟的教学理论,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是符合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和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它在语言教学的应用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
(一)营造语言情境,创建语言交际背景
众所众知,语言交际需要恰当、良好的语境。由于在高职语言教学过程中,无法将学生带到真实的工作语境中,课堂即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度,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直接场所。而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内,改变课堂的整体格局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营造符合工作环境的语言情境,创建学习语言的交际背景,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师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首先,可以将讲台旁边的空间设置成“工作角”,课前简单地将几张桌椅摆放成会议室U型格局,学生可以就在这个模拟场景中完成仿真的工作交际过程,既锻炼英语,又能展示自己。学生通过直接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可以增加学习的热情与自信心。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建语言交际背景,如在《Job and Career》这一单元,就可以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从人才招聘、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等方面设计出“初入职场”的语言交际背景。因为与学生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必然积极地参与这个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语言交际背景,课堂会逐渐形成工作中的不同语言交际情境,为学生适应工作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工作过程知识”,设定语言交际任务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际交往。教师不应该再唱“独角戏”,教师应该像“导演”一样学会运用剧本即“工作过程知识”,引导、组织、评价和帮助学生完成表演即“语言交际任务”。这里可以利用交际法课堂教学活动的两种类型进行课堂教学。①功能性的互动活动。例如,每节课开始之前进行“暖身”(Warming-up)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如带有比较性、选择性的问题,或乱序排列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常识或经验来回答,教师先不公布答案,引导学生带着悬念去听课,这样可以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提高学习兴趣;②社交型的互动活动。一方面,教师选取以“工作过程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设定符合学生知识基础的语言交际任务,然后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分话题讨论、分角色扮演等教学步骤,让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可以体会到工作中的协作精神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写作比赛或口语竞赛等,使学生懂得如何利用英语进行危机处理、化解矛盾等工作策略,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加强跨文化意识,提升语言综合能力
我国电子元件的平均每年的生产总量占全球的39%左右,但是我国电子元器件检验技术的发展并不成熟。而检测电子元器件是维修电器的一个基本内容。一般而言,采取的是从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电感器变压器这四个方面进行检测的方法。电子元器件检测朝着自动化方向的不断发展,使得研究高过载下电子元器件测试方法成为了热点话题。
1 研究高过载下电子元器件测试方法的必要性
在检测电子元器件的过程中,一般利用LCR数字电桥以及UT708新型数字万用表进行检测。LCR数字电桥的测试精度较高,但是它的测试频率却偏低,每秒平均10个。UT708新型数字万用表的测试频率比数字电桥还低,每秒平均3个,难以满足高过载下高速测试的要求。此外,一般情况下,利用本万用表只能有一个测试通道,无法同时对多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视。虽然本万用表配备了相应的计算机接口,然而其数据信息的传输速度很慢,且不利于数据信息的记录。因此探究在强应力场环境下,电子元器件参数的动态监检测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以此才能够达到不同试验情况下与不同环境下的各种要求。
2 高过载下电子元器件测试方法研究
2.1 选择试验方法
文中探讨的高过载是指由机械冲击产生的高过载。笔者将标准锤击机作为本试验设备。因为标准锤击机与加速传感设备具备较强的重复性能,所以能够用作恒定应力的试验设备。利用锤击机产生高过载,然后发生惯性力,以此进行试验。标准锤击机上的棘轮中,有三十个齿,且每个齿的转角为12度。在实验中,锤击机的转动齿数多,锤击过程中的产生惯性加速度也就更大。用棘轮上的齿数,来控制锤击机模拟的具体惯性力。通常情况下,击锤的碰撞时间大约为150μs,占实际时间的几十分之至几百分之一。 在高过载试验条件下,电子元器件的具体特征参数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过载水平地不断增加,特征参数也会不断地发生改变,当冲击结束后,待测参数将会恢复为初始值。
2.2 设计测试电路
2.2.1 设计电阻测试电路
(1)运放测电阻阻值的利用。测试原理公式如下:
Uo=-Ui (1)
在本公式中:Ui为基准电压,Rx为待测电阻,R1是基准电阻,Uo为输出电压。在明确基准电压Ui和基准电阻R1的基础上,输出电压Uo与Rx是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将待测电阻Rx更换为与之相符的输出电压Uo,然后利用下述公式进行换算,就能够得出待测电阻Rx的实际阻值。
Uo=-Ui ,Rx=-R1
此实验结果显示,该测试电路适用于高速测试以及高温测试环境。
(2)利用RC振荡法测试电阻值。此测试原理为:在电路中,当待测电阻和电容形成一个完整的RC振荡回路时,电容的放电与充电均要通过被测电阻。因此放电时间与充电时间是相等,且振荡集成电路自带2个恒流源,并以控制电容充电的实际电流作为恒值,由此,在电容两侧的电压将会出现线性变化。通过实验证明,本测试电路达到了高速测试要求。
2.2.2 电容测试电路
(1)RC振荡方法对电容充电特性与放电特性的测试。测试原理:笔者利用电路形成RC多谐振荡设备,在电容中的电压为Vcc的情况下,电路内将会出现1个短路通道,且电容放电;当电容电压为Vcc时,电路中的短路通道将会被关闭,电容充电,同时还将会输出波信号,而方波高电信号在幅值上和Vcc相等,可以利用此方波信号进行定时。试验中,取电容端压是以分析放电、充电时间来反映实际的容值,由于其只对电容单向进行放电、充电,因此适用于无极性电容以及有极性电容的测试。然而,此测试法的缺点在于:难以保证充电时间与放电时间的一致,振荡频率在20kHz以下,电容端压值为非线性。经过实测与仿真后,证明本测试法操作简单,符合高速测试要求。
(2)改进RC振荡法。利用改进后的RC振荡法对电容进行测试。测试原理是:运用集成函数发生设备,在本电路中,电容与电阻构成一个完整的RC振荡回路,而电容放电、充电经过电压后,放电与充电相同,发生设备自带的2个恒流源,将其中的控制充电、放电电流作为一个恒值,由此,在电阻两侧电压呈三角波形状。当振荡频率为100kHz的情况下,三角波的线性度是0.1%。通过实验证明,本测试电路符合高速测试要求。
2.3 二级管的测试电路
此测试原理是:在电路中,利用LF353和ICL8038形成交变信号电源,并将该信号加在由待测二极管与一线性的基准电阻形成的分压网络上,采集二极管两侧的电压,大约是0.5V。该测试结果证明,本测试电路符合了高速测试要求。
2.4 电感参数测试电路
在本电路中,明确某一电阻以及待测电感的串联电阻,利用本信号发生器所引发的正弦波试验信号,以及待测电感两端的电压,然后经过电感与电压这两者进行转换,最后从示波器中输出导纳,并获得待测电感的实际感抗。
3 结论
综上,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后得出,将笔者所阐述的测试电路用于高过载试验中,待测二极管、电感参数、电阻以及电容等电子元器件参数,与实际数值相比误差偏小,测试结果有效。因此本文所阐述的4种测试电路满足了高过载实验条件下的高速测试要求。
参考文献
[1]何荣华,张亚,黄运銮等.高过载下军用电容的参数变化研究及失效分析[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0,02(20):656-657.
[2]李玉宝,刘兵,杨川.某型激光探测器高温过载失效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四川兵工学报,2013,01(25):225-226.
[3]马清桃,杨城,潘凌宇.电子元器件可焊性测试仪校准方法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5,01(20):103-105.
[4]雷芸,邱云峰.基于温度变化的电子元器件参数响应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5,01(20):320-321.
作者简介
0 引言
目前,高校很多毕业设计仍停留在纯理论的“开发”上,很少有人完成实物的。这就把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与生产实践完全脱离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国外高校早就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应用于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而我国现行高校仍以传统的“注入式”理论讲解的教学方法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作用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把学生看作是外部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1]。教学中也大量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针对部分知识内容进行,对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课题在教学上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整合传统教学法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点,改善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意在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本文试图构建高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体系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探求高等院校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的一些共同范式。教学研究成果可以为高校相关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有意的借鉴。
1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思想
“任务驱动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教学模式[2]。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教师把新知识的传授隐含于每一个任务中,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任务驱动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信息类的教学中被普遍采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3]。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着重在方法运用、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三个层面上,包括任务和项目设计、教学组织和实施、学生学习效果考核等。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和谐互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在于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还要包含将要学习的所有知识点,同时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
下面以计算机课程教学为例,来说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1 确定任务 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学习任务。选取的任务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
2.2 分析任务 教师还要对任务进行分析,在任务提出后,为了能让学生找到任务中的知识点,找到完成任务的突破口,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任务中的问题。并讲解与任务有关的理论知识,为完成任务做好知识的储备。
2.3 结果示范 由教师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由于选取的任务一般带有趣味性,所以运行的结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足够的好奇心,从而充满求知欲。此时,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很浓的兴趣。在教师演示结果的过程中,对于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可以先写错代码,使运行出现问题,以引起学生注意。
2.4 完成任务 给学生布置任务,下发任务单。接到任务后,学生采用分组协作形式,以组为单位(2~3人),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收集相关知识,确定算法思路,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指导点评,对学生加以适时的、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通过提问、观察、交谈,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进行探索。通过分组协作形式,学生可以借助他人帮助来完成任务,更好地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5 运行结果 完成任务后,在计算机上运行程序结果。此时如果程序出现错误,没有正确运行,教师要进行指导,和学生一起排除错误。
2.6 教学评价 最后教师根据小组或个人实验表现,给予总结评价。可以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即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看重结果、不管过程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不仅看结果,还看过程。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如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专业技能、学习态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作为评价的依据。同时,每个参与者也是评价者,在教师进行点评的同时,学生自己也参与评价,把评价变成一种交流,同时也使得评价过程更加透明。将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一起作为学生的总成绩。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结果的评分标准。使评分更加公平、公正。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通过在计算机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我体会到任务式教学法的运用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整体编程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可以发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符合计算机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求知欲,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在高校有关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气氛明显活跃起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 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课程教学中将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应该看到,她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也必将面临众多的问题,如何构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体系模型仍然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相信经过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定会被有效地运用于高校教育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王卫东.用新课程理念审视任务驱动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
[2]亢宗等.在计算机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