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舞蹈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舞蹈素养,提高综合性艺术素质。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快乐、优美地表演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识,强调学生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二、具体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身体各部位有一定的灵活与协调能力。
2.跳舞时与音乐协调一致。
3.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集体活动。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知道舞蹈与音乐的姐妹关系。
5.在舞蹈中与他人合作。
6.欣赏舞蹈,能有体态反应,掌握舞蹈风格。
三、以舞带功的形式让孩子逐步掌握舞蹈的要领和要求
1. 动作基本准确到位,配合协调,身体各部位可以灵活运用。
2. 跳舞时能情绪投入准确表演掌握不同舞蹈风格。
3.乐于通过舞蹈表达自己情感。
4.集体配合协调默契队形整齐准确
(1)意识到在生活中注意自己体态语言行为美
(2)观赏舞蹈表演,简单了解欣赏舞蹈的文化背景。
四、教学内容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Ⅱ、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舞蹈发展的相关知识。
2、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识别舞蹈图谱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舞蹈基本手位、脚位。手形、脚位、手位、脚形。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腰的训练、,走跑跳训练,基本舞步训练,组合训练。
三、教学进度
片段舞训练(总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周)基本动作练习
第二课时 (第三周)完成“准备段,第一舞段”
第三课时(第五周)完成“第二舞段,间奏部分”
第四课时(第七周)综合训练,动作提高
片段舞训练(总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第九周)完成“准备舞段”教学
第二课时 (第十一周)完成“第一舞段,第二舞段”教学
第三课时(第十三周)完成“间奏段,第三舞段”教学
本学期为进一步加强舞蹈对的团队力量,将继续按照园内的相关安排,积极带动各教师加强专业化水平,提升专业功底。先将本学期的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二月份
本月主要是寻找相关的资料和视频,为“三八”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三月份
1. 围绕“三八”主题活动,组织教师排练2-3个节目,作为“三八”联欢会的节目。节目选择不会过难,会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小品、相声等。
2. 寻找晨练的新素材,晨练中的素材时间长了就有点陈旧了,需要增添新的血液,才能够唤醒心底的那份沉睡的激情,所以本月中还要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晨练活动,基本选材是健美操、爵士、肚皮舞等,健美操的比例要多一些吧。
三、四月份
1. 本月初期要选择“六一”的的节目素材,首先要听取园领导的一些建议与意见,为我的选材增添更广泛的空间。
2. 中期开始节目的排练,首先是对人员的选择,紧接着是对排练的时间进行安排,最后是动作的排练。
四、五月份
1. 月初是对“六一”节目的巩固与练习,让我们的节目能够更加的出彩。
2. 月中期是对节目进行队列的排练。
相信通过我们今年的早安排、早动手,能够使节目更加的精彩。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按照计划严格执行,把工作落实好,力求取得最佳的效果。
学前教育舞蹈工作计划【2】
第一学期
适龄宝贝:3-6岁
教学目标:
1、 让孩子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同时,增强舞蹈方向感,做
到初步简单动作协调。
2、 逐步规范舞蹈姿态,基本做到腿直、脚绷、背挺。
3、 增强孩子对音乐律动的感觉,提高学习舞蹈的兴趣。
4、 发展幼儿柔韧性和协调性,帮助树立孩子的勇敢自信。
5、 培养孩子舞台感觉及团结友爱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 节奏训练
2、 基本功训练
3、 幼儿成品舞蹈编排
4、 舞台感训练
舞蹈教学计划
一、基训部分地面:
1、勾绷脚组合拍手(训练目的:脚的灵活与后背直立)
2、吸伸腿组合(训练目的:腿直脚绷有延伸感)
3.、前压腿组合(训练目的:前腿韧带的柔韧性)
4、青蛙趴(训练目的:为横叉打基础)
5、手抓脚踝跪下腰,手撑地起后弯腰(训练目的:腰的柔韧性)(辅助练习:推腰1、2。推胯前顶。两头起撑花篮。)
二、中间:
1、走步与拍手组合(训练目的:沉肩拔背走步与节奏训练)
2、蹦跳步组合(训练目的:训练膝盖灵活与正步位)
3、头与肩的动作组合(训练目的:正确做到低头、仰头、转头与肩的灵活性)
4、站的练习(改变自然体态:如沉肩、收腹、拔后背等)
三、成品舞蹈
《快乐的我》
计划在(18节 课)完成以上内容与训练
幼儿舞蹈班教学
一、舞蹈教学目标
1、增强对舞蹈的兴趣,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2、掌握简单的舞蹈基本手位、脚位、舞步,动作基本准确。
3、发展幼儿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树立幼儿大胆自信的个性。
4、增进幼儿的灵活的形体,培养幼儿群体的合作精神。
5、培养幼儿初步的舞台表现能力,增进他们的表现欲。
基本功训练:勾绷脚、擦地、蹲、小踢脚 ,腰的训练、吸腿、大踢腱的节奏变化训练,训练幼儿的反应力、动作的灵敏性。
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基本姿态、舞姿训练。舞蹈技巧训练: 身、跳、翻、转等训练。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基本手形、脚位、手位、脚形。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胯关节训练,腰的训练、胯的训练,压腿和跑腿训练,走跑跳训练,幼儿基本舞步训练,身段组合训练。
舞蹈教师对学生教学工作计划1
一、
1、学生经过在培训班的一周一训练的学习课程,使学生用一种最短的时间记住所学的小组合,提高舞蹈素养、提高综合性的艺术素质。
2、这学期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舞蹈的基本技巧和考级的部分组合。
二、教学资料
在冬季来临,学生在上舞蹈课的时候,必须先让学生的身体预热,如:高抬腿、蹦跳等等
1、基本功训练;
一级的学生能够让他们简单的掌握舞蹈最初级的知识,组要是练习他们身体协调本事,在基本功训练中可开展一下,跪下手扶屁股下腰、横叉
四级的学生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就要注重学生的形体方面了,在横、竖叉都能够的下,腰部训练就要强化些了,下腰、撒手控腰、甩腰抓脚是重要的一部分了,在反应快和掌握好的学生能够在开一下五级学生的知识。
五级的学生要比四级的学生思维方面更理解的快些,基本功技巧方面要学的比较多些,这学期要开展前卷腰、后卷腰,在训练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学生的规范性,安全性。
2考级资料
一级资料
(北舞)1走步、2音乐反应、4手臂动作、5弯腰、转腰、6前压腿、8脚位、
(舞鞋)
四级资料
(北舞)1单手位、2波浪、3压垮、4勾绷脚、5前抬腿、9前踢腿、10后踢腿、11脚位、13三拍舞步、16小跳
(舞鞋)1小浪花、3游泳、4小帆船、6蝴蝶、8积木乐园
五级资料
(北舞)1双手位、3勾绷脚、4小弹腿、6后弯腰、9后踢腿、11脚位、12半蹲、13小跳(一)、15推指、16波浪
(舞鞋)1我和小鸟来唱歌、3花摇篮、5火鸡、7西班牙蝴蝶
考级完成步骤
一级
每节课完成两个组合(北舞、舞鞋各一个)
四级
每节课完成两个半组合,(北舞、舞鞋各一个在学完两个组合的时候,开始引入北舞的下个组合,这个组合能够先学一下组合的基本动作,这样以便下节课的学习)
五级
每节课完成两个半或三个组合,(北舞、舞鞋各一个在学完两个组合的时候,开始引人北舞的下个组合,这个组合能够先学一下组合的基本动作,这样以便下节课的学习)
舞蹈教师对学生教学工作计划2
高中舞蹈模块教学计划应从学生入手,了解学生对舞蹈的认识程度及爱好程度后再进行合理安排。
一、舞蹈鉴赏课是模块教学的第一课。芭蕾、古典、现代、街舞等舞种进行对比欣赏,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对舞蹈有个正确的认识及浓郁的兴趣。
二、形体训练,引导学生理解舞蹈形态与自然形态有何不同,美在哪里?让学生从心里上接受形体训练的教学过程,从而进行2—3节课的形体塑造。
三、现代舞、街舞等简单易学、同学们有兴趣的舞种的训练。建议先从歌伴舞教学开始,3—4节的训练,使同学们能在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配合等各方面有一个大概的基础,为后面的古典舞、芭蕾舞教学奠定基础。
四、后期进行古典舞与芭蕾舞的训练。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情况将两个舞种分组教学,同学们根据爱好进行选择。
诱导之说,最早见于《论语・子罕》,颜回评价孔子的话:“夫子循循善诱人。”现代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从教学论的角度作了精辟的阐述:“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所谓“相机诱导”,通俗地说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善于把握有利的教学时机,当好“导演”,启发诱导学生,废除全盘授予的“注入式教学”,而代之相机诱导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他们课堂主人翁的作用,让他们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教师“引疑”,学生求趣,在求趣中开发其智力,开阔其思路,展开其想象。
与此同时,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相机诱导”是通过外因与内因相作用的理论来辨证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受个人智能和外部环境双重影响的复杂的动力系统,科学合理地进行“相机诱导”,而不是遵循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才能保证该动力系统高效运转。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相机诱导”理念实践
1.高中化学抽象概念的教学中应用“相机诱导”
高中化学抽象概念的教学一直是难以突破的瓶颈,是许多教师心中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高一新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阅历不足,初高中知识衔接不畅,因此高一必修1中的抽象概念就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很多教师在开课时一般不会优先选择这些课,并且在教学中很容易陷入纯理论式满堂灌的状况,这更是让学生一开始就给化学学科套上了“深”、“难”、“无趣”的帽子,更别提实现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因此,在突破这一瓶颈中,笔者提倡教师应对抽象概念的教学“相机诱导”。
以《物质的量》教学为例,学生一开始对“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当模糊,有时越解释,学生反而越迷惑,因此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解释灌输,就会事倍功半;通过自身的教学反馈,笔者认识到学生的疑惑产生于教材上所述概念的抽象性。学生抠字眼,钻牛角尖,而不能全面地认识。因此,如果能够将抽象的概念细化,找准时机进行正确诱导,则会事半功倍。在这里,笔者探究使用了两种“相机诱导”的方式:一是学案式诱导,利用学案进行导学,在学案中将物质的量概念中的关键词突出展示,并且通过问题和图表展示出物质的量与宏观物体和微观微粒之间的定性和定量的关系,在学生写与做的过程中找准时机进行诱导,从而将抽象的概念内化为形象的问题探究与公式运算;二是多媒体动画诱导,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宏观的物体,分割成单个的微粒,通过“分(微粒)―合(实体)―分(微粒)”这一动画演示过程,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1mol物质与6.02×1023个微粒”之间的等量关系。通过动画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解决了学生“想象不出”的难点。此时,教师找准时机适时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以及动画的验证,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摩尔”的概念,达到了“相机诱导”之妙。
2.在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应用“相机诱导”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多以教师对实验过程的讲解和指导为主,学生动手过程为辅,而且对教材中的实验基本不加以创新和改进,直接让学生一步步照搬实验步骤,学生就好比“提线木偶”一样被教师与教材牵引着动,谈不上探究,谈不上发现,更有甚者直接跳过实验得出结论。因此,如果能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应用“相机诱导”,教师就能把握有利的实验探究时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并做好合理的诱导,得出富有创新的实验结论,将是新课改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的更为有效的尝试。
以《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的性质实验教学为例,教材中提供了3个性质实验,经过前3个专题的实验教学,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知识和实验能力,我们不妨可以抛开教材设计的实验,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实验药品和仪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硫的水溶性,漂白性等。在学生汇报实验步骤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做好诱导工作,适时纠正学生实验设计的不合理之处,启发学生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若发现有好的实验设计方案要加以补充和完善,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实验教学能力。
3.在高中化学复习课的教学中应用“相机诱导”
高中化学复习课不好上,特别是高三复习课,更是要求教师要在短暂的教学时间内讲授复量的教学内容,这对教师的经验和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特别对新教师更是难上加难。笔者认为,在高中化学复习课的教学中应用“相机诱导”是一个绝佳的选择,能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二、工作要点:
(一)抓好理论学习,稳步实施新课程计划
1、按照课程目标,确立课改理念和实施策略
(1)创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增加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打下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2)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各种学科、各种课程的综合发展,均衡发展。如艺术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包含了音乐、美术、舞蹈、声乐等领域综合发展,还包含了关爱、欢乐等众多情感因素。而体育的目标包含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要求。
(3)充分开发课程内容,加强学科内容与生活、科技发展的联系。冲破学科自身的知识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和综合应用,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
(4)创导建构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提倡综合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尝试开展成果展示,口试、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2、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新旧教材在教法、学法上的指导工作,没有参与课改年段的教师做好新旧教材的过渡工作,尽快转变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提前进课堂,准时下课,每天按时处理学生的作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开学初对教师的备讲批辅等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检查与指导,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全期教导处进行两次以上大型教学检查,检查一次总结一次,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评之中。对教师上课情况采取深入班级听课指导和走廊巡视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我校教师的教学情况。
2、做好教学质量检测。
强化质量意识。充分认识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根本、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各年级各学科均要把好质量关,扎扎实实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结合上年度考试情况,教导处要跟踪分析,对薄弱环节(年级学科)要跟踪调查指导。
学校在期中和期末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一的检测,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各学科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及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优缺,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评价,相应的学科也要做好质量分析,同时要配合课改年段做好学生的操行评语。
3、注意特长学生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本学期继续加强对特长学生的辅导,组织参加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知识竞赛。(语文组、数学数、综合组负责)
4、进一步加强体育、艺术以及卫生工作。
抓好体育与卫生工作,坚持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并配合好台江县中小学生运动会的开展,体育工作要加强器材管理,各运动队要加强训练,力争在县级比赛中创佳绩。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工作要适应新形势,一要探索音乐、美术相互渗透的融合点;二要加强艺术教师自修,实现一专多能;三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多样艺术素质。班主任应用班会课开好卫生健康教育课,开展卫生宣传活动,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并对学生进行“讲究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思想教育,要求学生个人做到“五勤一整洁”即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洗衣服、勤洗澡、穿戴要整洁,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时间,不加重学生课余过重负担。
6、严格搞好保学控辍工作,搞好学籍管理。保证学生流失率为0,巩固率100%。
7、做好毕业班工作及一年级新生招生工作。
8、安全教育警钟长鸣,做到防范于未然。本学期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自护自救常识等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全校师生在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同时,要树立三种意识:一是安全第一意识,安全重于泰山,全校教职员工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学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做到人人管、天天讲、月月查;二是安全工作超前思维意识,坚持预防为主,对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排除;三是安全无小事意识,对学生发生的每一件事要多过问、多关照,不能袖手旁观、若无其事、麻木不仁,特别是较为严重事故要及时汇报。
9、对学生进行知法懂法教育,利用班会、队会等进行大力宣传。
10、进行诊断性的听课和评价活动,对教学上有问题的教师进行会诊。
(三)搞好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有目标,有层次,有措施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争创意识。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使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第一线的骨干。
2、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本学期校本培训要做到①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②学习与观看录像相结合。③学习与交流心得相结合。④自己学习与讲座指导相结合。同时要注重自我学习,争创学习型教师和学习型学校。
科学的教学活动,提倡“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即在生活中学习,学习的结果,也服务于生活。美国学者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1]古往今来的教育家们针对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有着各种提倡和建议,“生活化”也成为其关注的焦点。教学不应只在课堂中进行,而应向生活开放,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最新物理大纲要求,不仅重视课本知识,而且应该重视实用性的知识,这在近年的考题中有明确的体现。比如某年高考出现这样一道题目:有一只熊掉入了一口井,已知井的深度和熊下落的时间,请猜测这只熊的颜色。乍一看,题中数据与颜色毫无关联,可是,根据已知条件,很容易联想到自由落体运动,并由此可求出重力加速度,再根据重力加速度按纬度分布的规律,便可知道这是一只北极熊,是白色的。这便是知识与生活的巧妙结合。
在物理教学中,师生双方可根据教学任务,适当选择能够密切联系生活与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这样,不但有利于高效率地完成教学计划,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应把学习内容延伸到生活中,并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用生活中的现实场景和常用到的、常见到的物品来开展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巧妙地运用生活与物理的联系,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科内容知识是教学的核心[2],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它与学生的个人知识、生活经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物理。
1.导入新课时联系生活实际
物理学科是一门抽象科学。思维能力有限的中学生,其普遍认为物理知识抽象深奥,难以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提高学生的能力[3]。要想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并对学好它有足够的信心,教师可在课堂导入新课时,列举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合理设计这些感性知识,让学生把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然后上升为更权威的理性知识。这样,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例如,教师可例举饮料吸管为什么能将液体吸上来,让学生联想这是因为压强的作用;又如在讲解重力的课程中,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重力的现象,如漫天的雪花飘向大地,喷泉、落叶、熟透而坠落的苹果,这些形象而生动的例子,可以在学生心中形成对重力这一概念的形象又准确的理解。教师恰当创设生活情境,使每堂课一开始就以生活化的现象、情境展现,将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2.课堂举例多多贴近生活实际
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定理的理解,讲解新课时所举例子应更贴近生活。如,在讲述摩擦起电内容的时候,教师可列举出梳子梳头时,头发会飞舞起来;冬天夜晚脱毛衣的时候,会出现小火星和噼啪的声响。在讲述离心现象时,可以举出洗衣机脱水时的工作原理,等等。另外,为什么有的飞机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与一只力量微小的飞鸟相撞会导致“机毁鸟亡”,为什么夏天自来水管会“出汗”,为什么路灯和节日里七彩小灯泡要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现象都与物理知识密切相关。
教师的讲授还应突破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让其自己联想生活实际,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兴趣。
3.实验教学关注生活实际
物理学科也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理论是建立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4],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物理实验不只可利用学校的实验器材进行,教师还可选择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实验教学。如玻璃瓶、废牙膏皮、盐水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物理的生活性,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价值。例如在讲述气体的压强内容的时候,让学生在一个杯子中装满水,然后将硬纸片放在杯子口上,再将杯子倒过来,硬纸不会掉下来,杯中的水也没有流出来。在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时候,分别用酒精和水在黑板上写字,观察两者哪个干得更快。这些生活化的实验教学,可以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培养其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后探究与练习生活化
实验探究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发现和研究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令学生成为活动的主导者,这对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生活化的实验探究,引导其观察、猜想、实验与验证。课后作业完全不必局限于课本,不是只研究纯理论的知识,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为其创造实际操作的机会,令其用书本上的理论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其充分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身边的物品,这种随意性,更能拉近物理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比如学生用放大镜将阳光下的纸片点燃,在电影院里用偏振眼镜片观看立体电影,让学生对比打开不同数目的家用电器时电表转动的快慢,烧一满壶水和小半壶水哪个时间更久,等等。通过培养学生这种探究意识,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形成自主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上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头脑里自觉形成将物理与生活相联系的思维方式,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楠,朱成科.教育关怀人的生活――对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的解读.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How to Guide Students' Independent Study Through
the Teaching of Inorganic Chemistry
LUO Jing, ZHOU Ju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AbstractInorganic Chemistry is the first basic course for chemistry profession students. It's very helpful for learn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the future by teaching students the self-learning ability.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students' main body of learning. Meanwhile, make use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guid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study.
Key wordsInorganic Chemistry; main body
无机化学是高校应用化学、化学教育等化学专业及与化学有关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把高中化学知识衔接起来,同时为专业后续课程准备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①因此,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无机化学教学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任务。笔者就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地位,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研究和建议。
1 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引发积极性最直接的理由,对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重视他们的兴趣,同时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把他们的兴趣引到学习上来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关键的一步。
1.1 优化教学内容,以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各章节关联性又不强,学生们学习起来难免感到枯燥无味。一方面,对于教学内容需要“量体裁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整合、更新教学内容,使知识更系统,层次更分明;另一方面,在优化整合的同时,为活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眼界,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环境化学或绿色化学内容。例如:热力学教学中,主要讨论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问题及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而节约能源是当今热门话题。为此可在这一章介绍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如地热能 潮汐能 太阳能 核能,甚至垃圾发电等目前研究较多的领域;②动力学教学中,讲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时,可引入“绿色化学”的概念。所谓“绿色化学”的中心思想是从源头杜绝有害物质的产生,从根本上消除化学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它对化学反应从原料到产品提出一系列保护环境的要求:采用无毒、无害原料及反应条件,反应具有高选择性、副产品极少、甚至实现零排放(废料最小化),最后生产出的产品对环境要好;③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要讲到化学电源,介绍Zn-Mn电池、Zn-Hg干电池、AgO电池、Ni-Cd电池、Pb蓄电池等。这些电池中的重金属Hg、Cd、Pb等已被证明有致癌性。大学生们日常使用过的电池(如耳机 随声听、计算器 电子表中电池)常常随意抛弃,这是不利于人体自身健康及环保的。④
1.2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也称为“填鸭式”。教师是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灌输对象,知识是在类似抓着鸭子的脖子强行向里面填食物的过程中灌进去的,不管被灌者是否愿意,是否能消化。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想着反正会有老师来教的,到时再“啃”就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被动接受、强行接受知识的过程。相反,如果给学生一些看似矛盾的“问题”,使他们在课堂上教师教授的内容之外有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恰当的问题情景不仅仅能够激发兴趣,增强理解,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愿望,从而增强学生自己的学习效能感。笔者认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多设置问题情境中。比如,在元素化学的教学中,学生高中已有的知识与正在学习的内容往往存在矛盾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同学回答或补充,让学生通过对价层电子构型、原子半径、电离能等分析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中,利用初始速率与初始浓度中隐藏着的关系,请学生自己由此推出一般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等等。
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发现知识规律。
2.1 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加强良好学法的传授
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于一项始终不会丢失的技能,掌握了这项技能,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还是以后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如同“授人以渔”,比教授学生单纯的知识要有帮助得多。然而,封闭、压制、过分强调权威的环境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有可能导致学生个性的退化、思维模式的单一,更不利于学习方法的体会与掌握。实践证明,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个性思维成长的优良土壤,对学生的创造动机有着无形的推动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坦诚交流,发表不同的看法,积极寻找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还可以相互学习,探讨好的学习方法,相互取长补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努力创设师生间的和谐气氛,建立起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相互合作的教学关系,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表达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2.2 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是一个大家把各自掌握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其他人明白的过程。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讨论的人都能利用别人的学习成果来解决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自由讨论的环节,可以促使学生跳出个人狭窄的思维空间,打破思维定势在其他同学的引导下展开思维的翅膀,在他们思维的空间自由翱翔。在这个环节中,鼓励他们能充分发表见解、相互争论或辩论,从而达到使学生在讨论中可以相互启迪、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目的。比如,在学习了有关平衡的内容后,让学生讨论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有哪些;在学习标准电极电势和能斯特公式后,对某一电极的电极电势和与其相关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直接的联系的讨论;而且成功的讨论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的一个有效手段。比如,对一些典型的习题组织学生讨论,进行一题多解等等。阶段性的进行几次课堂专题讨论,总结在该段时间所学的主要知识,通过讨论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素质。⑥
2.3 科学评价,正确引导
应该说,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及时科学地衡量。一方面由于掌握的知识有限,且缺乏系统性,学生在学习某个具体内容时容易钻牛角尖,甚至误入歧途,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评价将其引入正确的学习轨道,这就是评价的引导功能。处理得不好的话,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甚至会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科学性的怀疑,失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取得了好的学习成绩、解决了某个问题,或者攻克了某个难题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是评价的激励功能。⑦适当的肯定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快乐,可以间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达到自主学习。
注释
①方正军,陈建芳,邬峰.谈无机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创新教育,2009.5.
②③④沈伟丽.无机化学教学中环境化学知识的渗透.芜湖师专学报,2002.1.
作者:陈梦玲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天然药物化学作为我校生物工程专业药物工程方向的一门重要课程,有着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天然药物来源广泛,可以从植物、动物、矿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天然资源中开发,一直是人类获得药物的主要途径。我国利用天然药物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新药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天然药物结构具有多样性,被认为是寻找新药的重要资源,其研究和开发对于疑难杂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从天然药物、民族药物和传统药物中寻找出路。因此,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开设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和有实用价值的,也符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要求。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与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生药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微生物学、药理学、毒理学等都有密切关系,这对教师授课以及学生学习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作重心之一。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例如让学生到地方相关企业单位如制药厂参观或见习、外聘基地兼职工程师来校做专题讲座等,充分体现我校“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办学理念。
从整体入手,系统概括学生在刚刚接触天然药物化学这门课程时,往往对该门课程的总体情况认识不够充分,以致其在随后的学习中不能很好地抓住要点和方法。因此,首先要注重第一章总论的教学。总论是整个课程的统领章节,地位举足轻重。教师应尽可能从第一堂课就帮助学生梳理好各个章节与总论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该门课程,为以后内容的讲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总论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概况,包括学习目的、各个章节的特点和学习要点。另外,总论中蕴含着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与生物转化、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天然产物的结构研究方法等,这些对后续章节中各种类型的天然活性物质的学习非常重要,贯穿在整个天然药物化学的知识体系中。其次,在每一章节的各种类型天然药物成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握内容,学会系统地概括和总结知识,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增加互动,因材施教教学过程的实质之一是交往互动,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1]。如何能让学生学得更好,教的方法非常值得探讨。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问等方式启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并进行必要的引导、补充和总结,对相关的难点和重点进一步详细讲解。在完成某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可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知识点分解,拟出相应的讨论题,从而可以有计划地开展与本单元相关的一些综合讨论。让学生课前预先查阅资料,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2]。采用课堂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自学讨论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并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进行了一段时间一定模式的教学之后,可采用全班民意调查的方式对目前的教学效果进行测试,调查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情况、对目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对教学方式或内容的建议或意见、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薄弱点等。笔者曾对某一班级全班24名学生进行了此类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在遵照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了授课方式和内容,发现后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效果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学生互动,同时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知识功底的不同、兴趣爱好的差异以及学习动力的差别等。授课过程要遵循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3]。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照顾到全体同学,又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此在授课时,安排内容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例如在讲述天然药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时,可以首先帮助学生复习一下总论中各种生物途径以及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再联系该天然活性物质的结构特征,让学生推测其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温故知新,将更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另外,还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在介绍某种类型的天然药物时,联系实际生活,对常见的中药或中成药的应用情况进行举例,以加深其印象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天然药物化学这门课程涉及了较多的实验方法,如果仅靠板书讲解是远远不够的,不仅枯燥,而且缺乏直观性。多媒体教学兼具有文字、图像和视频音响等效果,其清晰、美观、生动等特点,非常有利于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因此也成为了目前的主导教学手段。借助于多媒体,将大量图片或视频插入或链接到课件中,就可以利用动画直观地演示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实验操作流程等,也为实验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还可以播放一些有趣的或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的视频,例如蟾酥的提取、精油美容方法、疟疾的防治与青蒿素的使用等,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为直接的接触机会。如笔者曾将精油带进课堂,使学生通过看、闻等来感受和了解精油的特性,实物和道具的使用使学生的兴致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偶尔也可以采用一些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掌握巩固新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点带面教学天然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化学结构式多且杂,总共介绍了近l0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生物活性物质,而且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的结构特点及分类。作为专业选修课,该课程仅安排了32学时。如果将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逐一讲解,毫无遗漏,则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容易混淆,也不利于记忆。另外,有些章节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因此,可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例如对某一类型的天然药物成分选择性地讲解部分内容,余下相似的结构类型及特点可让学生课后自行学习并通过完成相应的习题来实现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减轻了课堂负担,可以更为集中地讲授重点内容,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学能力。针对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采用小组成员合作互助、个别答疑或统一讲解的方式解决。拓宽视野,改革课程考核办法当今社会,网络资源极其丰富,而且信息知识更新较快。教师可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关于中药化学研究新进展的综述文章或者将收集的资料做成课件在课堂上讲解,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整理、综合、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将来的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传统的考核方式都是以期末开卷或闭卷考试的成绩为准,这种单纯的凭一次期末考试评定学生成绩的方式并不客观、合理。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模式,增加过程考核,例如定期随堂测验,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可以更好地综合评判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上是关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理论教学的一些思考和体会。由于该课程是学科交叉和知识渗透的产物,且内涵越来越丰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思考和总结,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引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实施和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中国有近万年的文明史,创造文明史的先贤哲人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像一座座蕴玉含珠的巍巍高山,永远屹立在华夏大地,数千年来,让后人发掘不穷,寻索不竭,成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一、用庄子“高峰体验”的理念指导舞蹈教学
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这是《庄子·外物》篇中的文化智慧,其中的“筌”是用来捕鱼的工具,“蹄”是用来捕兔子的工具,意为读书要达到获得语言之外顿悟的境界,有的学者将其解释为“高峰体验”。当读书读到心领神会并逐渐达到忘我境界时,主体与客体之间就没有一点距离了,在瞬间感到仿佛脱离了尘世,摆脱了一切压抑、紧张的状态,沉浸在不可言状的极度欢乐和幸福之中。读者会感觉到自己已经发现了终极真理,达到一种身心俱化、尽善尽美的境界,这就是“高峰体验”,也即“不落筌蹄”的真谛所在。这种“高峰体验”,突然来临,像灵感突然光顾,可遇而不可求。
“高峰体验”有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创作体验以及某些神秘体验等,而用在舞蹈教学方面应该属于审美体验和创作体验的范畴。
1.“高峰体验”中的学与悟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重点突出学识与创作的关系。对此不少先贤名家发表见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中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严羽老夫子辩证地将学识与创作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出来;还有先贤提出“求诗于书中,得诗于书外”都是同一道理。
那么,舞蹈教师究竟应如何使学生在舞蹈专业学习中达到“高峰体验”的境界?笔者以为,舞蹈教师应教会学生“识没字理”。
“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这是明代鹿善继在《四书说约》中的至理名言,强调读书必须勤于思考才能有所收获。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中也强调了“识没字理”的道理,重点突出学与悟的关系。一般来讲,“学”是基础,“悟”则是通往“高峰体验”的必由之道。舞蹈教学和讲解诗词歌赋截然不同,其本身就是一部无字书,全靠“识没字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部无字书中勤学苦练,多学多识,认真悟道,才能达到“高峰体验”的境界,“高峰体验”是“悟”的精髓。
“高峰体验”是要通过“悟”激活思维。激活思维就是要让人的大脑思维迅速产生闪光点。英托尼·巴赞在他的《思维导图》一书中,对思维导图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好的论述,“我们相信,思维导图是一种策略,可以用来鼓励‘深层次’而不是‘浅层次’的学习。比格斯、泰尔法(1987年)和马顿及斯拉约(1976年)按照深层次和浅层次学习进行学习指导工作,‘深层次’学习在内在本质上得到激励,因为学生试图了解新观点及新概念对于他们工作的意义,并理解其内容和环境。‘浅层次’学习倾向于在外部得到刺激,并导致死记硬背”。瓦特肯和哈蒂(1985年)指出,浅层次方法在小学和中学学习阶段最为有效,用得也最多,可是到了大学阶段,许多大学生要求用思维导图进行深层次学习,激励他们总观全局,并在一些理论、概念和他们自己的观点之间建立联系。舞蹈教学中的编创教学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教学内容是一种研讨、剖析、提示、描述、刻画,始终充盈着新观念、新概念,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启迪、开发、激励的过程,随时激发学生灵魂深处的闪光点,使其思维得到质的飞跃,使学生在“悟”的过程中获得“高峰体验”的真谛。
二、用荀子“师正”理念指导舞蹈课堂教学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这是荀子《劝学》中的文化智慧。意思是说没有刻苦钻研的意志,在学习上就不会有什么显著的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精神,在事业上就不会有什么成就。这里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即求学者不仅要有一种意志,还应该具备一种精神,这种意志和精神一般人很难同时具备,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放开思路,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提高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坚定刻苦钻研的意志,树立埋头苦干的精神。要实现这些,教师用“师正”的理念引领学生“礼法”是关键。
荀子在《修身》篇中说,“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正仪,而贵自安者也。”学习的目的是要学习礼法,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自己也按照礼法去做。荀子所说的“礼法”有两层意思,一是儒家所提倡的做人礼法,二是荀子的思想兼有儒道两家之长,和老子的“人法道,道法自然”一脉相承。在这里,荀子提出要遵守教学法则,而这种教学法则也需教师身体力行。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先学习一下荀子的另一重要理论——“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意思是说,没有办法学又不能靠人为而成的是天生就有的,就叫做本性。可以经由学习而了解,经由人为而改变的就是后天的。在这里荀子提出一个哲学原理,即后天造就人,而教师则是造就人的工程师。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言教和身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师正”和“礼法”。
1.言教提神——做“言之有文”的艺术师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运”。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实现,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舞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言之有文”,才能达到造就人的目的。
言教有两种有效办法:一是用精辟的语言清晰地表达教学思路。舞蹈用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上课时教师以形体动作示范的同时,口头表述也非常重要。俗话说,一个好的舞蹈教师一定是好的舞蹈演员,但好的舞蹈演员不一定是好的舞蹈教师,这取决于其语言的表达能力。清晰、严谨的讲解能够使学生迅速准确地领会教学内容,掌握动作要领及方法,如上民间舞课时,教师首先要讲述清楚该民族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该民族舞蹈的体态、造型、动律,并根据这些特性讲述其发力点和气息以及民族情感,由此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刻度。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话重点不突出、不得要领,以致于拖泥带水、思路含糊,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就很容易混淆视听,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出现这种情况势必影响学生的动作质量和课堂教学的进度。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严谨、准确的讲解必不可少。
二是用幽默、赞美的话鼓励学生,调节气氛。舞蹈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重复性,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反复完成很多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周而复始,有时候一个动作要反复数十次,这种枯燥无味的练习,不仅使学生的体能过度消耗,还使学生容易产生极度的身心疲惫,有时学生精疲力竭,出现厌烦和抵触情绪。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多讲一些幽默、赞美的语言帮助学生释放压力,使学生在内心深处获得一种精神满足。据研究,一个人长时间在紧张而激烈的状况下学习和工作,其大脑皮层就如同罩着一个大顶盖,这就是压力所致,长时间的压力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这时教师用幽默语言调节气氛,可以让学生重振精神,在营造出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2.身教提质——打开天窗看世界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是荀子《劝学》篇中的文化智慧。意思是,不爬到山顶,就不会知道天究竟有多高;不走到山涧溪谷,就不会知道地究竟有多厚。在知识的领域中,攀登得越高,视野就越开阔。舞蹈是一门肢体语言艺术,它有别于其他学科,除了教师在课堂上正确的语言运用,而另一教学法宝则是教师的身教——示范。
(1)身教是钥匙
舞蹈艺术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受体能、心智以及外界因素等多方面的制约,在课堂教学或在舞蹈剧目的编排中,由于学生体力下降或对作品理解不够,经常出现停板、卡壳的现象,严重影响课程的进展,有时虽经教师多次指点分析,还是经脉不通,心智不开。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思路,进行分段、分次序地无数次的示范讲解,然后跟随音乐舞蹈,充分展示出剧目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情感,使课堂活跃起来。只有教师的身体力行,才能弥补言教的不足。这种课堂运作,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身教是标杆
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教学需要,经常设计一些场景和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进行教学,特别是在教学剧目的编排中,根据剧情需要设计的一些高难动作,人物性格的细腻刻画,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而,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专业素质与教师存在一定差距,经常达不到教师的要求,特别是在排练教学剧目时总是达不到实验演出的标准。为此,教师要及时示范,运用身教法释疑解惑。动作要手把手地教,对重点人物的刻画要反复示范。例如,笔者2012年编创的教学剧目《骏影彪风》,反映的是一群蒙古族青年人在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上豪情奔放、欢歌笑语,颂赞美好生活的场景。在排练过程中,多数学生对剧情理解不透,出现动作呆滞、心情紧绷、面部阴沉等现象。笔者通过难以计数的示范指导,为他们树立起标杆,经过反复锤炼,该剧目在2012年华北五省市第六届舞蹈比赛大学专业组中获创作、表演一等奖。
3.“师正”与“课堂编创教学”的“临场插柳”效应
课堂45分钟,师生为零距离,是心有灵犀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个良好时机,教师把所需教授的内容或是需要和学生共同编创的意图灌输给学生,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富有哲理的名言。古人有专指爱情的,也有引申为事业的。此时笔者的用意是课堂编创“柳成荫”的效应。众所周知,柳树有极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只要在特定的时间里(冬春两季)折一枝即插即活。课堂编创在某种程度上既不同于大型剧目创作,也不等于比赛节目的编导,它是一种教学实施,同时也是师生磨合共创的过程。课堂编创最容易突发灵感,一旦捕捉到最佳信息,教师也最容易及时输入大脑,当场交给学生用场景或是动作,更或是用人物造型固定下来,就像插柳造林一样,其成活率为100%,只要稍加培植,就会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因此说,这种课堂编创“临场插柳”的效应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其收到的效果是“五新五活”,即新鲜活泼的人物形象、新鲜活泼的内在情感、新鲜活泼的肢体语言、新鲜活泼的艺术意境、新鲜活泼的实景感受。
结语
古代先贤名哲的文化智慧,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它不仅给现代人提供一种超越物欲的灵性、一种独立卓然的自由境界,同时还为我们向着奋斗目标步步攀高提供巨大的智力支撑。瑞士学者胜雅律从我国先贤名哲的文化智慧中受到启迪,在其名著《智谋》的译本中写道,“这是一个既深邃又广袤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充满着‘智慧可乐’。我作为一个西方人虽然只是品尝了其中的点滴,但深感其味无穷。”但愿舞蹈教师能在这位学者的《智谋》中得到启迪。总之,多看、多读先贤名哲的经典原著,多学、多悟先贤名哲的文化智慧,在先贤名哲的文化智慧中薰习熙载,“发挥其徽绪,步趋其逸躅”。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强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意识,确保中国舞蹈文化在世界多样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2]陈戍国.四书五经[M].长沙:岳麓书社,2002.
[3]隆荫培等.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4]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5]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课堂情景设计导课最近发展区 教师在进行生物化学的课堂情境设计过程中,必须从学生建构知识的内在认知基础出发进行情境的创设。学习是在现有情境与原有认知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学生自我建构的,因此,从学生建构知识的角度来看,有效的情境创设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体现:首先,通过设立情境引发学生的疑问,从而产生学习的需求;其次,通过设立情境支持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既获取直接经验,又完成了方法和技能探究体验,最终建构相关知识和技能方法;最后,通过情境,促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和心理品质进行学习,建构良好情意品质。生物化学的课堂导课是能够把学生引入有效学习情境的关键所在,是探究性教学的出发点,具有问题性是导课的价值所在,必须能够使学生迅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习动机。
一、导课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把握住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发展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即为最近发展区。教学设计者应该掌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距。及时给学生提供与其原有认知基础相关,又需要将原有认知发展成为待学习目标内容才能解决的真实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对原有认知不满足感、疑惑感和需求感,从而产生出探究性的问题。以下几方面是在进行生物化学课堂导课时要考虑到的基本要求。
1.导入的启发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过,教师应该积极想办法使学生产生高涨的情绪和振奋的智力状态,如果没有做到这点就急于进行知识的传授,则这类知识会使人产生比较冷漠的态度,同时,也会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产生疲劳感。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关键在于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上课初始时,就需要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一定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究行为。利用问题情境去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启动和活跃,随即造成教学所需的“愤、悱”状态,便于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
2.导入的趣味性。趣味性是引导学生乐于学习的一剂良方,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渴望获得知识、探求真理、带有情绪色彩的一种有意心向。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或她)就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主动积极而且心情愉快地从事学习活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3.导入设计简洁清晰。虽然导课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切记不可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课语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能够简洁明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至所学的知识内容。教师要力求做到思路清晰,言简意赅,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二、导课的形式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入,它的首先出场,能够起到承上启下、铺路架桥的作用。导入需要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所谓设置问题情境,就是从学生所熟悉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中提取一些矛盾让学生学着分析解决,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创设问题的情境,务必新颖、生动,有趣味性。无论以故事讲述的形式,还是多媒体动画放映的形式,都是将要解决的问题置于具体情境中。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熟悉的物质相结合,这样会增加新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下面是生物化学探究教学中常见的几种形式。
1.复习性导入。根据巴甫洛夫的观点,新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来实现。也就是说,各种新知识都是由相应关联的旧知识发展而来。导入就是通过一种方式或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到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中去,导入可以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氨基酸代谢》一节中,可这样设计导入:根据大家所学的知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其主要官能团是氨基和羧基。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想法,机体内的氨基酸代谢,是怎么从氨基和羧基的角度进行的?这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2.生活实例性导入。在教学中,结合知识的传授,根据一些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讲述一些故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到蛋白质的性质时,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过注射疫苗、消毒、煮鸡蛋等生活体验,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期。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无法对问题进行解释,学生会问:问题会出在哪里?这些貌似不关联的事例,怎么会出现在同一个环节里呢?这个时候,老师引进蛋白质性质的标题,使学生又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与蛋白质有联系呢?究竟是什么性质呢?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实验导入。学生实验导入可以分为分组实验导入
和演示实验导入。前者较适合于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例如,在进行生物氧化部分的知识学习之后,指导学生进行体温测定实验,学生即可通过亲身体验来发现问题以激发自己的思维。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6)10C0092C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是非常重要的两门基础学科,其中“杂化轨道理论”在两门课程中均有涉及,它是认识无机物质及有机物质的基础,并更有助于理解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若能把“杂化轨道理论”在两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衔接性学习,就可以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纵观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杂化轨道理论章节,不难发现,其中第二周期的三种元素原子C、O和N的杂化成键方式对学好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对C、O和N三种原子杂化成键过程和方式进行分析,阐述三种原子的成键规律,使中学知识与大学知识由浅入深地进行对接,将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杂化轨道理论知识点衔接起来,为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备课提供有益参考[1~5]。
1 碳原子C(2s22p2)的杂化
C原子是构成有机物的重要原子,了解C原子的成键规律,对掌握有机物结构及反应性质有重要的意义。从简单结构的无机化学课程中的实例CH4、CH3-CH3、HCN、CO2入手,演变为重要的有机官能团及有机化合物,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知识脉络。
1.1 C-H键(σ键)
掌握C-H构成的σ键要从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中学课本中常见实例CH4入手,中心C(2s22p2)原子采用sp3杂化方式与H原子的s轨道重叠成键,构成正四面体结构[6,7]。甲烷杂化成键如图1所示,中心C原子价层电子2s22p2中s轨道电子受到激发跃迁到p轨道当中,s轨道与3个p轨道进行杂化形成具有单电子的4个sp3杂化轨道以接受H原子s轨道当中的自旋相反的单电子成键。
当CH4中C的一个轨道不与H原子成键时,仅有一个单电子占据轨道,则可变换为有机化学中重要基团甲基自由基・CH3,掌握它的成键过程对研究有机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甲基自由基与甲烷不同,其中心C(2s22p2)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与H原子的s轨道重叠成键,构成平面三角形结构。甲基自由基杂化成键如图2所示,杂化后的3个sp2轨道具有单电子可以与H原子s轨道当中的自旋相反的单电子成键,最终剩余1个2pz轨道中有一个电子[9]。
当・CH3中的C失去一个电子,成为C正离子后,基团变为甲基正离子H3C+(中心C离子外层电子为2s22p1),其与甲基自由基杂化成键方式类似,不同的是杂化成键以后剩余的2pz轨道当中没有电子,但构型仍呈平面三角形。其杂化成键过程如图3所示[11]。
当・CH3中的C得到一个电子,成为C负离子后,基团变为甲基负离子H3C-,与前两者杂化成键方式不同,由于中心C离子外层电子为2s22p3,其只能采用不等性sp3杂化,如图4所示,成键以后剩余一个具有孤对电子的sp3轨道,由于孤对电子没有成键,使得本应该为正四面体构型变成了三角锥型结构[13]。
1.2 C-C键(σ键和π键)
C-C键(σ键)是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重要的成键方式,例如乙烷CH3-CH3中的C原子为sp3杂化,相当于最简单的有机物两个CH4相连,形成的C-C的σ键以sp3-sp3轨道重叠成键;C-H的σ键为sp3-s轨道重叠成键[15~17]。以简单的C-C键可以演化出C=C键(σ键+π键),双键当中除了重要的σ键外,还存在π键。π键的存在使得许多有机反应可以发生,它是掌握有机反应机理的重要成键方式。以最简单的乙烯CH2=CH2为例,C原子杂化成键方式如图5所示,C采用sp2杂化,其中C-H的σ键是sp2-s成键;C=C之间的σ键以sp2-sp2成键;π键是杂化以后剩余的2pz轨道以肩并肩形式构成pz-pz重叠π键。在有机反应中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CC键(σ键+2个π键)以乙炔为例,除了σ键外,叁键当中有两个π键,其中C原子采用sp杂化,如图6所表示的,C杂化成键后剩余的2py和2pz轨道以肩并肩形式分别构成2个py-py和pz-pz重叠的π键,最终乙炔构成直线型结构[18]。
C=C键和CC键在有机化合物中极为常见,许多有机化合物中还不仅仅以单一双键和单一叁键形式存在。若乙烯(或乙炔)当中的H原子被乙烯或乙炔结构单元取代后,其构成π键的py或pz轨道重叠形成离域π键,分子形成共轭分子体系。如图3中所示,就是通过此成键方式形成的重要有机化合物丁二烯[图7(a)]和苯[图7(b)][20]。
无机化学实例氢氰酸H-CN:中C、N均采用sp杂化,其中形成的C-H的σ键为sp-s轨道重叠,而C和N之间的叁键类似乙炔中C和C之间的成键方式,只是在杂化时N原子为不等性sp杂化,所以N原子杂化后的sp轨道当中留有孤对电子,最终氢氰酸构型为直线型(如图8)。
依据氢氰酸结构,将H原子换成任意烷基基团R,则构成有机化合物腈R-CN:,如乙腈CH3-CN:,C原子与N原子之间杂化成键方式与氢氰酸一样,只是烷基一侧成键轨道有所改变,甲基与C原子之间为sp3轨道与sp轨道重叠成键。
1.4 羰基:C=O(σ键+π键)
羰基作为有机反应中一类活性基团,其杂化成键规律在探讨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时尤为重要。了解羰基的杂化成键性质要从最简单的无机实例CO2入手,CO2分子中心C原子采用sp杂化,杂化过程如图6中乙炔的C相似,杂化后余下的2py和2pz轨道分别与两个O(2s22p4)原子中2py或2pz肩并肩重叠形成两个π34键,C杂化的两个sp轨道分别与两个O原子中px轨道重叠形成2个σ键(sp-px),所以构成直线型结构。
C=C-C=O基团:若羰基基团上连有C=C双键,所有C和O的pz轨道肩并肩形成大π键,形成共轭体系,如图10所示。从简单的无机实例CO2出发,只要掌握羰基杂化成键方式,通过变换不同的取代基便可推出各种具有羰基衍生物的杂化成键规律。
2 氧原子O(2s22p4)的杂化
2.1 臭氧O3和氧气O2
无机实例O3相当于OO2,中心氧原子采用不等性sp2杂化,余一对孤对电子在sp2轨道当中,O-O键:σ键(sp2-py);所有O原子中剩余的pz轨道形成π34键(如图11),整个分子结构呈V型[21,22]。对于氧分子O2的成键方式则要利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1个σ键2个3电子π键,键级为2,在这里不赘述。
2.2 水H2O和双氧水H2O2
依据臭氧O3结构,可将非中心原子氧替换为H原子,则为H2O,中心O原子采用不等性sp3杂化后与H原子s轨道重叠成键(sp3-s),由于两个sp3轨道中两对孤对电子的存在,使水分子构型呈V型,如图12(a),夹角为104.5°。双氧水H2O2中两个O也为不等性sp3杂化,H-O-O-H键空间构型如同一本打开的书,且书打开角度为105°左右,其分子结构为图12(b)。
2.3 甲醚CH3-O-CH3、甲醇CH3-OH和苯酚
3 氮原子N(2s22p3)的杂化
3.1 氨NH3、联氨NH2NH2和羟胺NH2OH
N原子的杂化要从无机实例NH3谈起,中心N原子采用不等性sp3杂化方式后与H原子s轨道重叠成键,构成三角锥型结构,键夹角为107.3°,这与1.1中甲基负离子H3C-结构相似。联氨和羟胺中的N原子都采用了不等性sp3杂化,它们的构型如图15所示,联氨和羟胺中的H-N-H夹角约为107°。
4 结语
综上所述,C、O和N三种原子的杂化成键方式均可由简单的无机化学章节中的实例深入至较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以C、O和N三种原子作为桥梁将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杂化轨道理论内容进行衔接,可为学生学习及教师备课提供较为清晰的知识脉络。
参考文献:
[1]袁万钟.无机化学(上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91~322.
[2]王国清.无机化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16~224.
[3][21]魏祖期,刘德育.基础化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0~187.
[4]谢吉麟.研讨“杂化轨道理论”的教学疑难[J].化学教学,2010,(7):8~12.
[5]尹爱萍.基础化学“杂化轨道理论”的教学初探[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1):95~98.
[6][15]袁华.杂化轨道理论的逆向实例教学法[J].广东化工,2009,6(36):218~219,274.
[7][16]邢其毅,裴伟伟等.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8][10][11][12][13][14][17]付彩霞,高宗华,魏光成,黄玉玲.杂化轨道理论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2008,21(4):497~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