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财务工作建议大全11篇

时间:2022-09-19 20:31:3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务工作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财务工作建议

篇(1)

(2)建立健全规划计划的编制、实施和考核联动机制。通过科学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制定具体的综合考核实施方案,开展年度综合考核,推动规划总目标的全面落实。年度综合考核实施细则,依据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完善考核体系、考核内容标准、考核形式,把日常工作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专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结合起来,真正起到奖励先进、改进不足的作用,把考核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3)开展社保基金预决算专项审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跟踪,及时整改,加强社保基金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步伐,逐步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反馈、奖惩等制度。通过建立常规化、多手段的项目资金监管机制,强化项目资金监管,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专款专用和使用效益。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对重点工作的资金保障,处理好部门预算与事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统筹安排好各类专项资金,增加预算调控能力,实行预算决算全程监管,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分析、绩效评价融为一体,对重要经费或重大项目支出,边支出边审计,做到公开透明,实施任何重要工作、重大政策和重点建设,都要坚持“先规划、后实施”。不断规范财务管理,依法理财。通过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监督、控制经费支出,防止铺张浪费;

(4)深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对公开后可能出现的舆情情况进行评估,提前制定预案,时刻关注发展动向,主动引导,积极回应,避免引起公众误解。

二、加强人事计划管理

篇(2)

在煤炭企业转型的新形势下,财务工作若想成功实现转型并取得跨越式发展,就需要煤炭企业拥有一批了解财经法规知识及熟练掌握信息化核算方法,并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综合型财务人才。而目前,我国煤炭企业财务工作者存在着财务核算技术较低、职业道德与创新意识匮乏等问题,无法满足财务转型对人才的要求。

(二)煤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一是自身经营风险。由于我国煤炭产量供大于求,部分煤炭企业为了追求销量的提升,加大了赊销力度,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坏账风险。二是投融资风险。转型过程中,煤炭企业需要筹集大量资金,在对筹资渠道与资金成本平衡方面选择不当,不但会使企业面临着较高的资金成本,更会面临着巨大的偿债风险。在投资方面,由于煤企业对项目调研及风险评估不充分,将导致企业无法对预期回报进行有效的测算,面临着巨大的损失。

(三)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一是财务管理内容的更新。随着煤炭企业转型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将向多元化发展,推出新产品或涉及到新的行业领域,传统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及核算方式将适应转型对新知识的要求,扩大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内容范围。二是转型对于高耗能产业加以限制,加之新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使传统能源的煤炭企业销量大大降低,企业在销量不变的情况下,唯有在降低产品成本方面下功夫,加大了企业成本管理的难度与复杂性。同时,由于转型后的煤炭企业将涉足其他行业及新产品,生产工序将完全改变,对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成本管理人员需对新生产工序进行新的成本标准制定、控制。

二、实现煤炭企业财务工作转型的建议

(一)建立财务预警体系

煤炭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规模、生产经营模式制定财务预警体系。首先,建立财务预警指标,通过对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流动资金比率的计算对企业发展运营、偿债能力作出评价,同时将指标与同行业、历史同期进行对比,旨在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其次,企业各部门应配合财务部门,积极向财务部门收集并提供风险数据,保证风险预警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再次,建立财务风险跟踪体系,当市场占有率、银行利率、赊销比率等指标发生异常变化时,企业应及时对变动原因进行分析,并向管理层汇报。

(二)充分发挥预算管理职能

全面预算管理在监控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企业整体经营目标分解到各个生产部门,并通过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再者,企业应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通过考核、内部审计等方式,促使各个部门认真执行企业制定的各种预算指标,保证预算监控作用的有效发挥。企业领导层应强调各部门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保证各部门及时向财务或预算编制部门提供基层数据,确保预算指标的准确性及可执行性,并督促各部门按照预算指标执行。财务、审计部门应及时对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差异进行分析、汇报,对预算指标进行调整,保证预算指标适应目前的市场发展,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三)提高网络信息化管理水平

篇(3)

(一)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部分单位未按相关会计制度要求设置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如有的单位未设固定资产明细账,不能如实、全面反映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价值、数量及增减变化。

(二)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如:部分单位将大额的招待费支出计入“办公费”、“会议费”、“其他支出”等科目核算,将“招待费”、“车辆维修费”、“福利费”等计入往来款科目进行核算。

(三)存在账表、账账、账实不相符的情况,如有的单位上报的财务报表与单位实际账面数不符;有的单位总账科目与明细账科目金额不等;有的本单位挂往来账,对方单位没有挂账,并且长时间没有进行核对;有的单位银行账与实际银行存款多年不符,原因查找不清。

二、原始凭证审核不严,存在假发票入账

(一)取得的原始凭证不规范。有的单位报销的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如报销发票上不具体填物品名称、数量、单价,也没有附相应的明细清单,有些单位取得的原始单据甚至没有销售单位盖章。

(二)报销手续不完备。部分单位报销凭证上只有领导签批,没有经手人或相关人员签字,从而无法确定原始单据的真实性。

(三)票据使用不合规。部分单位收费项目没有按规定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存在使用自行外购收据的现象,并且收据存根未妥善保管,存在遗失、不连号现象。有的甚至直接用“白条”入账。

(四)存在假发票入账的现象。通过检查发现,被检查单位存在假发票入账的问题,并且有些单位数额较大。

三、收支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经检查发现,部分单位未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存在“坐支”的现象。如部分单位的房屋出租收入等事业收入未上缴财政,直接用于经费支出。

(二)业务招待费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支出数额较大;其次是转移支出,有的单位将招待费放在下属单位列支处理,有的单位以办公品、会议费及劳保等名目列支招待费。

(三)违规发放津补贴、福利费。个别单位以值班费、交通补贴、奖金等名目在本单位或所属单位列支、发放津贴、补贴;部分单位福利费支出数额较大。

(四)存在大额支出现象。有的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只要领导签字的单据,不管合不合手续规定都予以报销。

四、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购入或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形成账外资产。

(二)一些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办公用品及设备的采购,没有按规定办理政府采购手续。

(三)固定资产帐实不符问题比较突出。例如,部分单位存在车辆交叉使用的现象,本单位使用的车辆不在本单位账面反映。还有部分单位的办公桌椅、电风扇等小件大批量通用设备都已经上了固定资产帐,但由于年久失修、更换频繁等原因,现在这些固定资产早已更换不在,却没有及时办理资产报废手续。

五、往来款存在的问题

(一)往来款项目多、数额大、挂账时间长。通过检查发现,大部分单位存在往来款长期挂账现象,有的账龄长达20多年,并且项目繁多、数额较大,现在有些债务方已破产倒闭,丧失了最佳的催收时机,形成大量的呆坏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部分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往来款项核算不清。如对于同一核算主体多处挂账,致使账目不清。还有个别单位借用财政资金,财政账上挂单位借款,而单位却做收入未挂往来账。部分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往来款没有催缴或催缴不及时,导致往来款数额越来越大。有的单位多年未设置往来款明细账,总账、明细账不符,导致单位的债权债务不清。

(三)部分单位在往来款中核算收入、支出。在往来款的核算过程中,部分单位将应上交财政收入及上级专项资金挂往来款并用于单位日常经费支出,这样既违背了“收支两条线”的相关管理规定,又造成单位收支不实,会计信息的失真。

六、几点建议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各单位会计人员应加强对《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金管理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务制度的学习,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

(二)完善财务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建议各单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如制定支出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办公费管理制度、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二是财务人员必须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洁身自爱,不谋私利;坚持如实反映经济情况,反对弄虚作假;坚持维护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如:对假发票和不合规单据应拒绝付款;对单位实现的收入应按规定缴库,拒绝“坐支”等。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严格经费支出管理,杜绝挥霍浪费现象。一是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每一笔开支都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并附有关的明细内容,由经办人员负责签字、财务人员审核,领导审批后才能予以报销。二是加强经费开支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统筹安排使用各项经费。

篇(4)

我们事业单位是国家重要的社会职能部门和机构,承担着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任。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由国家财政下拨,并承担政府指令性计划,推动各级各类事业发展的繁重任务。因此,在全社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际,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状况进行梳理和研究,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提高各项事业资金使用效益,是国家对事业单位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下面我就分为三个方面来讲一讲如何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即: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当前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下面我就分别来讲。

一、必须充分认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是从根本上防范和遏制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是推进依法理财和依法行政、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要。建区十二年来,我区干群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经济发展迅速,财政实力不断加强,财务管理日趋规范,财政蛋糕也越做越大。但近几年来,少数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着财政法律观念不强,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预算执行不严,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坐收坐支预算外资金,擅自违规采购,违规设置银行帐户,设置帐外帐,“小金库”等违纪现象。而我区是财政穷区,是吃饭财政,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尤其是规范收支行为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配套。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势必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二)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科学的理财观念,在资金的使用上缺乏成本意识,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仅仅满足于事后核算,忽视了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单位对经费的收支仅停留在核算和帐面平衡的考核。很少对资金使用效能、用途的必要性进行考核,这直接导致单位一方面经费紧缺,另一方面却是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三)预算编制不完善,预算执行不规范。经费使用缺乏计划性部门预算是财务工作的龙头,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应按部门预算执行,但在实际丁作中往往因为忽视预算编制,导致预算编制较粗,项目不细化及预算编制缺乏科学依据等原因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伞面,不能反映整个单位财务收支全貌和单位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在预算执行上,存在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力不强和预算执行不力的情况。(1)有些领导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而是随意开口子,批条子,造成预算变更频繁,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的现象。(2)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的公众形象。(3)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4)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在预算执行评价上。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各部的预算经费和资金的使用效果难以做出正确完整的分析评价。不少单位年终决算与年初预算偏差很大,根本反映不出预算的执行情况,无法体现预算的计划作用。

(四)票据管理不规范.首先,一方面有些单位对发票管理办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位没有制定票据管理制度,既使有制度也是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没有对票据使用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督。其次有些预算单位仍然在使用不规范票据收款,且未建立票据领购缴销制度,有些正规票据的管理也是如此,责任不清,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五)财务人员素质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比较严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特殊性,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专职的会计人员。兼职会计人员无证上岗,会计岗位人员变动频繁、随意,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差,导致了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是有些财务人员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如购买实物发票不填数量和单价,有的发票内容笼统,甚至没有售货单位盖章;二是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三是原始凭证内容失实。如一般出差开会或培训,开具的都是会务费内容,由于会务费原则上不能报销,就随意注明是住宿费或资料费、考察费等,很难正确归类反映;四是有些单位共至自制原始凭证、格式和内容不规范。

三、当前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合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梳理,对完全企业化管理或政府已决定改制的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一些以事业收入为主的事业单位,如高校、医院等,可暂时先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等经济体制改革、财政改革、事业改革全部到位后。再将进入市场运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退出预算单位会计系列,适用企业会计,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则改变现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分开制定的做法,将之合并为一个制度,称为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将现行两套制度会计科目,根据日前的核算需要和管理要求,进行必要的归并和调整,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系统。

(二)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牵制制度。单位内部应按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原则,设市财务管理相关岗位、明确职责。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预算执行的合规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建立完善的内部稽核制度。主要审核单位资金来源的正确性和收入的完整性;审核单位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审查单位资产和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审查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审查单位重大经济事项的制度和执行情况。第三,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是应清理过时不适应当前情况的内部各项开支标准等财务管理制度,对财政未明确开支标准的制定实施细则,从而加强各项经济业务开支的事前控制。二是应规范凭证流转程序。对一些授权审批的权限应明确细化,对一定金额以上的单笔开支,应实行集体讨论决定。

(三)加强资产和资金管理。科学配置单位资源。防止国有万方数据资产流失。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配备专职人员对资产进行管理,彻底打破目前财产物资分口管理散乱、难以清理、调拨的局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制度、统一调拨的完善管理体系,完善资产合理流动。第二,加强会计核算。单位财务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进行价值管理和恰当的数量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进和转让,原则上应先经评估讨论通过后方可进行;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加强产权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第三,行政事业单位要及时清理往来款项,特别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和数量较大的欠款要重点清理,通过清理优化单位的资产状况,进一步保证资金的安全。

(四)强化预算管理。规范单位收支行为。第一,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要力争将单位各部门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预算的实施范围,要坚持按项目、按进度支m,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超预算安排支出.因特殊情况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第二,严格遵守财经法规,编制资金使用计划,从严控制支出。各单位都应根据各自的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制定费用消耗限额及定额,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要加强财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从严控制专项资金中列支各项费用,确保专款专用,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分析制度,促进专项资金进行规范核算。

(五)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一是在财务队伍中普及法律知识.强化财会人员的法律责任;二是加强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三是加强培训,抓好继续教育;四是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五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培训一批精通业务、讲求实效、遵守法纪、顾全大局、坚持原则的财会队伍。

篇(5)

(一)概念

风险,在一定条件、一定时期内,因产生某一事件的预期结果与实际间的存在差异,给企业可能带来了非预期的损失或是收益。因人对损失的关注高于收益,所以,风险一般会被看作是不利的事件。

财务风险,关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其财务状况出现的有关风险,截止到目前,财务风险观一种是认为其财务风险是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及不可控的因素,受其影响造成财务出现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所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发生财务风险,致使企业收益出现损失;另一种是认为其财务风险是因企业资金的借入,在到期需要偿还债务时所引起的风险。

(二)特征

在经济环境的改变下,医院是一个具有独立经营的单位,所以,在经营过程中也可能因财务风险的影响,使收益情况不稳。

医院财务风险具有着以下特征:客观性。医院的财务活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所以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发生财务风险存在着客观必然性;系统性。财务风险在医院的财务活动全过程都有着体现,主要是体现在财务关系上,使财务系统的各种矛盾都被整体反映出来;不规则性。其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不能完全确定,财务工作人员还不能了解和掌握财务活动的多样性和日益复杂性,因此使财务风险出现了不规则性;损失性。医院出现财务风险,其最终结果一定会反映在医院财务成果和状况中,使医院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的稳定性、连续性及医院的安全性均受到威胁,影响医院的收益;可控性。医院发生财务风险均有内外因素作用,如对财务风险的因素充分了解,就可控制其发生和影响的程度。

(三)成因

医院内外环境的变化。医院的资金大多由经营的收入和预算的资金共同组成。预算资金是国家对医院的主要固定资产及成本收费进行政策性的补偿。包括医院的制剂生产、药品的经营和经营活动中的收入。目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医疗机构也在不断地改革深化,使医院的资金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医院已经逐步地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型。所以,在转型时,医院的内外环境必然有大变化,这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出来了很大的风险。

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医院工作人员对管理的风险意识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医院因其特殊的性质,使财务人员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工作重点就是放在对数据的统计上,更谈不上医院对财务风险建立管理机制,没有培养应对风险的能力。医改在深入,医院面临环境越来越复杂性,医院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加大。医院的财务人员没有深入地学习会计的理论和制度,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出现错误。

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没有完善。医院的监控内部财务在财务管理的系统中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监控内部财务是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所建立起来的比较系统、强有力、相对完整的内部财务监控的制度,是用来保障医院能够高效地运行。现在,我国以河北邯郸市第一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两家医院为例的医院中,都缺少其内部的财务监控机制,使资产的损失责任制度处于缺少的状态,使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整体风险管理策略缺乏。医院根据实际的情况把精力放在了具体财务风险的管理中,但因没有全面地考虑风险与其组合的关系,就会严重地影响着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医院缺乏整体的风险管理意识,在具体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因某一项需要风险的管理而影响着整个管理财务风险的效果,致致资源不平衡分布。

投资、筹资不理智,使财务风险情况放大。医院的管理者投资时过于相信自己的决策,对实际情况考虑不周,而盲目认为会顺利地实现预期的结果,从而低估了投资项目潜在的风险。医院管理者在项目开始之初,没有真正地可行性分析和研究投资项目,过于追求多样化的经营,对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能力没有考虑,从而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项目亏损时,医院的管理者又都不愿承认损失,依然继续追加投资,给医院增添了更多风险。医院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高估了未来资金流的增值,忽略了资金的成本,对现金流的风险低估,从而进行过多的债务融资。因在融资时没有考虑到风险性。使医院的财务风险没有据实行情况,严密论证和科学分析,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

财务本身的局限性。财务管理虽有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但自身还有一些不足。例如,财务信息、报表等大多为会计的工作内容,会计通常以货币作为计量的单位,因其假定持续经营、币值不变等位前提、统一执行规范的工作特点,造成现实成本和历史成本形成差异,不同会计方法不同,结果不同,影响着财务分析过程中信息的损耗。必然不同程序地影响着决策者,形成财务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建议

针对外部的环境变化,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医院外部的环境主要受国家的政策、市场的环境、经济的环境的影响,医院财务工作受其约束,医院的外部环境给其财务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所以,医院要积极地应对环境的变化,避免发生财务风险,要积极地了解国家政策,明确市场的定位,积极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降低环境的变化对医院造成财务风险的危害。

篇(6)

处置突发事件中的财务保障既不同于战时,也不同于平时,它具有突发性强、经费开支范围广、保障对象复杂等特点。武警部队研究处置突发事件财务保障,对于履行武警部队职能,顺利完成处突任务,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突发事件概念及特点

(一)突发事件概念

突发事件主要是指由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或人为影响造成的,在不确定的时间、空间内发生的事件。它主要包括:1、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2、重大的事故,如爆炸、空难等;3、人为蓄意破坏社会稳定的骚乱与暴乱或恐怖行为。

(二)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

1、破坏性强。突发事件的突然出现,必定会给国家和群众造成很大的损失。如汶川地震、南方冰雪灾害以及“911”恐怖袭击等,这些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是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

2、不确定性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不确定、地点不确定、所涉及的范围也不能确定,这种不确定性给人们了解和控制突发事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和事故,如果没有提前充分准备,又不能及时控制这类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是不堪设想的。

3、事态难以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人力无法控制的,人们只能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避免更大的损失。

二、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财务保障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财务保障的特点

1、保障时效性强。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往往会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扩散,事件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武警部队闻令必须立即出动,准备时间非常有限,这要求财务保障工作必须做到“边行动、边准备”,确保部队在第一时间得到充足的经费供应。

2、准备仓促,筹资困难。部队从接到命令到组织开进,通常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准备时间,因此,处突期间,财务保障工作往往处于“边筹备、边供应”的持续紧张状态中,时常遇到筹资难题。

3、保障面宽,统筹难度大。处突力量编成比较复杂,由于增援友邻单位、公安等协同作战单位的参与,导致经费保障协调难度增大。

(二)武警部队在处置突发事件财务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忧患意识不强,应急思想淡化。相关财务人员思想麻痹,忧患意识淡化,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有的认为如果有处突任务,也不一定轮到自己;有的认为应付突发事件与财务部门没多大关系;有的认为现在财务工作本来就很忙,没时间去关心和研究这些“莫须有”的事情。

2、资金储备不足,财务保障反应滞缓。目前,武警部队只有个别机动师、机动支队储有应急资金,其他部队储备很少。就有应急资金储备的部队而言,虽有专户储备资金,但因存储量小,很难满足处突需求。

3、规章制度不全,财务保障缺乏有序性。一是财务保障预案不完善,目前不少单位没有拟制应付突发事件的财务保障预案,即使有,内容也缺乏可操作性。二是缺少完整的经费标准,应付突发事件所涉及的经费开支范围广、经费分配难度大,但目前武警部队却还没有一套完整合理的经费标准,使部队在执行中难以把握。

三、优化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财务保障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障预案

为了增强财务保障工作快速反应能力,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突发事件的特点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保障预案。

1、必须遵循统筹兼顾、保障重点的原则。制定保障预案必须通观全局、把握关键,充分认识突发事件的特点、对象、环境、规模和强度,协调好当前与以后、重点与一般的关系,集中主要财力确保重点方向、重点部队和重要时机的经费供应,同时要兼顾一般,保证整体的作战效能。

2、必须有多案准备。财务保障预案的制定,既要立足现有的条件和基础,又要着眼于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多情况、多方向准备的原则。既要有对所属单位的保障方案,又要有对支援部队保障的措施;既要有应付自然灾害的保障方案,又要有应付恐怖袭击的保障措施。

(二)合理预计经费需求,确保资金供应

处突中,由于处突任务、环境以及规模等的不确定性,经费需求伸缩性较大。因此,必须坚持宏观控制、定量供应的原则,合理预计经费需求量,保证经费供应的及时性。

1、要明确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经费标准。主要是补助经费和特殊开支。在目前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各总队、机动师财务部门在处置突发事件初期就应及时与总部有关部门联系,明确经费标准,并及时通知一线部队,为定量供应提供依据。

2、要掌握处突部队的人员实力以及处突时间,并了解各个部队承担的任务和动态,以便准确计算出各部队所需的日常开支和某些特殊性开支,以达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保障要求。

(三)多渠道筹措经费,增强应急机动能力

突发事件突然性强,短期内对经费需求量大,如果只靠自身单一渠道筹措经费将很难满足经费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多渠道筹措经费,增强财务保障应急机动能力。

1、预拨部分机动经费。根据近年来部队执行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反恐治乱等突发事件任务的经验,在某些特定时期,如汛期、特定节假日等,应从机动经费中预留处置突发事件专项储备金,设立专项储备资金项目,为突发事件财务保障做好准备。

2、压缩各项经费开支。在接到处置突发事件的任务后,为保证部队紧急机动时所需资金,应当在最大限度推迟报销经费开支、借款的基础上,压缩基建开支项目,充实处置突发事件资金储备。

3、提取基层部分生活结余经费。参加处突的主体是基层连队,财务保障的重点也是基层连队。为此,财务部门可以预先从基层连队历年来的生活经费结余中提取部分资金。

4、依靠社会力量解决困难,尽可能地争取地方银行、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四)加强监督,确保经费使用效益。

1、制定并完善突发事件财务管理规定。管理规定应包括保障原则、经费开支范围、供应关系、审批权限及资金结算方式等内容。

2、及时清理结算,不留悬案。突发事件的财务清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及时做好财务清理工作,有利于及时准确有效地实施经费供给,考核计划执行情况,分析经费保障程度和各项经费的使用效益。各项债权债务、往来款项都要及时清理与结算,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下向友邻单位、地方政府和个人的借款及采购物资器材、主副食欠款,要做到不漏项目,不留悬案。同时,要做到票据完整,账目记载清楚,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1]于安.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理论框架[J].法学杂志,2006(4).

[2]黎云.《军队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颁布实施[N].人民日报.2006年.

篇(7)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71

高校财务审核作为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当前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现状,发现高校财务审核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提高高校财务工作能力,解决财务问题提供基础资料和分析思路。同时,高校财务审核作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财务审核工作的全面梳理和完善,有助于高校进一步厘清财务管理各个环节的权责利关系,减少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

1 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现状

1.1 关于财务审核人员建设方面

伴随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不断与实施,高校财务审核工作也面临重大变化,不断更新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手段、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也对高校财务审核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高校财务审核人员在掌握与熟悉应用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了解、熟悉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其他专业如审计、税收、财政、金融等知识。

虽然在工作实务中财务审核人员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是仅仅依赖现有的知识已经难以跟上经济形势快速发展的步伐和我国新会计制度和准则不断实施的节奏。但是由于高校编制所限,高校财务人员配置有限,高校财务审核人员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导致财务审核人员在处理日常的纷繁杂乱的财务报销业务后,难以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主动学习最新的财会专业技术知识、实时更新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法律知识,导致目前高校财务审核人员知识面狭窄,会计理论单一,对相关财会法规不熟悉,对财务政策理解不到位,职业判断能力不强。有的财务审核人员态度消极,工作缺乏责任心,工作中敷衍了事,不能履行审核人员的职责。

1.2 关于财务审核制度建设方面

目前,我国高校等事业单位一般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即由单位领导或分管财务的领导对有关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签字,再由财务人员审核后办理记账与付等会计业务。由于单位领导或分管财务的领导(“一支笔”)不具备一定的财务专业背景和知识,作为财务报销的第一责任人的单位领导或分管财务的领导(“一支笔”)们在审核签字过程中,由于对原始凭证的真伪、经济业务发生的性质、项目开支范围等财务日常报销的要求不太熟悉和了解,在审核签字过程中难以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财务审核人员在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七条相关规定进行原始凭证审核时,对发现的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更正时,难以获得报销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削弱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互相牵制和监督的作用。

1.3 关于财务审核信息化建设方面

高校财务审核信息化是将会计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建设成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高校信息化是高校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从高校内在管理要求而言,由于高校财务审核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重视高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高校内部各个相关部门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有助于打造部门信息共享的财务信息平台。从高校财务工作的外部工作环境来说,高校财务系统与财政、银行、税务等社会外部系统关系密切,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高校财务信息与社会其他资源形成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

当前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特别是财务审核信息化建设由于层级复杂部门众多、信息资源整合难度比较大、高校领导重视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国高校财务审核信息化建设滞后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的要求,也桎梏了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的发展。

2 改进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2.1 提高财务审核人员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知识观念与职业技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把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人无情的甩在身后,成为时代激烈竞争的淘汰者。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会计人员面对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高校财务审核人员予以及时、正确的解答与处理。高校财务审核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勇于面对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工作环境。高校财务审核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发展的眼光,认真专研,拓展领域,开阔眼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2.2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财务审核人员乐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目前由于高校在岗位设置、职称评聘、职务聘任等方面对一线教学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从而降低了高校财务审核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高校应创造条件为财务审核等财务人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提供条件,建立健全财务审核人员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对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对于那些考核结果优秀的财务审核人员,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要给予必要的精神奖励,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对其给予职称评聘、职务聘任方面的政策倾斜。

2.3 增加人员配置,缓解财务审核人员工作压力

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的资金来源也由单一的财政拨款方式转变为多渠道的资金筹措形式,除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学杂宿费、科研经费拨款等非税收入,以及提供培训进修和校办后勤实体经营收入等,伴随高校资金流量的剧增,高校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幅增加,财务审核人员既要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外,必要时还要为报账人员解释报账流程和报销相关规定,对不予报销的原始发票还要给出合理的解释,导致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量每天都处于饱和状态。然而受高校事业编制和财务保密性要求所限,高校财务部门人员编制普遍偏低,导致财务审核人员配置没有和高校财务工作量的持续增加形成合理配比。增加高校财务人员配置比例,打破制约高校财务审核工作完善和发展的瓶颈,将高校财务审核人员从过度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提高高校财务审核人员安于工作乐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 建立健全财务审核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监督职能

当前我国高校财务审核内控制度尚未形成完善健全体系,伴随我国经济法制的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必然成为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的新要求。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具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职能。然而目前我国各高校财务审核工作对会计核算职能重视有余,对会计监督职能重视不足,从而不利于高校财务监督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高校加强财务审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真正地重视源头、夯实工作过程,促进高校财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一是要建立健全财务审核人员工作制度,要求财务审核人员严格遵守会计法相关规定不得审核原始凭证,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二是建立健全高校部门间的监督制度,明确监督的范围,落实监督责任,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三是引入外部监督机制,依靠外部监督力量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为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的规范发展提供合理化意见,提高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的效率。

2.5 加强财务审核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审核工作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与各学科各行业的结合日益紧密。加强高校财务审核信息化建设将极大促进于高校财务审核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加强财务审核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对高校财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整合,目的在于对财务审核各道环节进行细化和优化,寻找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财务工作最佳结合点和介入点,用最低的投入实现最佳的效果,从而实现财务审核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实现财务审核信息化建设的高效性。其次要借助校园网络建立财务审核信息化共享平台,接受广大教职员工的监督,共同维护财务审核工作的健康发展和有序运行。

2.6 提高财务部门与财务审核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高校财务部门应重视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提高财务制度的普及度,促进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提高财务工作特别是财务审核工作的效率。高校财务部门应借助财务审核信息化建设的成果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强财务审核工作宣传,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建设成果方便报销人员随时通过登陆了解学习等高校各项财务制度。从事财务审核工作的会计人员应提高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现象,主动与报销人员沟通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业务熟练、程序规范、高质高效地为全院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潘虹,黄宏杰.加强高校财务审核工作的管理[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篇(8)

人防事业运行的过程中,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的辅助。新形势下财政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审计、专项审查、社会力量等多维度的监督体系密切相关。在这种模式中,人防部门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发生一定的调整。人防财务管理工作如何满足目前财政管理体制变化形式,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提升人防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分析人防部门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以及成因

一是预算编制方面存在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对部门预算缺乏足够的认识,预算编制较随意粗放。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申请追加资金或是达不到支出进度。预算理念落后,对部门预算重视不够,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绩效缺乏监督和跟踪问效,存在重分配轻监管,重投入轻绩效的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益偏低。

二是人防经费保障与使用效率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有些地方因财力不足,业务费挤占人防易地建设费,资金用途被改变,没有切实做到专款专用,经费管理缺乏规范性,人防建设经费使用效率偏低。

三是人防部门管理过程中固有资产使用率低下以及清查盘点体制缺乏完善性的问题,这就使人防部门固有资产的完整性受到极大的威胁。

四是人防财务监督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内部监督机构的设置缺乏合理性,以及人防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监督审计环节必要性认识缺乏两大方面。

二、探究优化人防部门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

1.强化对预算管理力度,是提升人防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依托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体系的中心,也是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大型因素,强化对预算管理力度。首先,要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借此途径去使预算体制具有综合性、合理性与精准性特色,而上述目标的落实,财务人员确切的计算出整年理可支出财力资源的数额是必要的。在人防事业运行的过程中,资金来源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收支的多少也是不确切的,受很多因素的干扰,因此把握好预算环节是必要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对其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其次,在预算环节中,对人防部门现阶段发展水平、未来发展规划、客观存在与隐含的各类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明确其财务支出水平,最大限度的强化财务预算工作的规整性与有效性,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最后,要动员全体财务人员参与进预算管理整个进程中。当然认真落实预算执行环节是必要的,从而使财务预算的约束效能发挥出来。主要体现在每一项收支预算务必要依照财政部门审批的用途、科目与资金数量执行,禁止出现擅自挪用资金,自行调用其他科目与项目资金,随意改动项目内容等行为。强化对预算管理力度,优化人防财务管理水平,预算执行过程中一定要落实“先预算,后支出”这一规则的,使支出的每一笔资金具有规划性与合理性特点,以从根本上消除资金使用上出现盲目性c任意性。

2.提升财务分析质量,是强化人防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关键

财务分析可以被视为财务管理的重心与终极产物,其可以协助财政部门、单位内部及其他报告应用者对企业发展的面貌,政策制定与推行的效果等内容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此外,财务分析质量的优劣,也影响着下季度或下年度财务收支规划编制的情况。为了落实这一工作环节,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深入的对财务月报、季报进行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的准确性提供财务方面的支持。此外,人防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掌握对经费来源结构分析、支出结构分析、资产使用效果分析等方式方法,从而对人防财务管理质量做出合理的点评。为了优化财务分析质量,从而实现强化人防财务管理效率这一目标,在财务分析环节中,除了需要分析那些能够量化的财务标准以外,也应尽最大努力将战备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非财务指标整合在一起,从而确保财务分析管理和参谋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3.完善体制,依法管理是提升人防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保障

在财务管理体制深入改革的进程中,人防财务部门应该积极对传统老套的财务制度进行统一处理,具体是指对内容缺乏完善性的制度实施填充措施;对实践性缺乏的制度实施修整措施;对那些与科学发展观缺乏匹配性的规章机制实施优化措施。并基于人防部门事业运转的实况,重新编制《财务管理工作规范》《人防固定资产定理规定》《内部审计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全面贯彻落实,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运行的有效性与有序性有所依托。

再者,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务必要遵守《会计法》《预算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法律体制,加强财务管理,从而为人防部门事业的平稳健康运行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时代中,人防财务管理工作思路应该发生一定的转型,积极创新思想管理,打造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尽量投入少量化资金而去获得最为丰实的效益,从而提升社会对人防部门的满意度,这是以及人防部门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能够使财务保障性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为人防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白景明,朱长才,叶翠青,朱克俊,程丹润,汪文志.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财税制度操作层面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43:3-91.

篇(9)

保障公民生活环境的安全是消防部队工作中的职责与义务,而由于近年来,消防部队所承担的职责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消防部队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成效,要求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不断优化自身财务管理内容,最终由此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以下就是对新时期加强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建议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带动其实现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当前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足

就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消防部队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编制等问题的限制下导致消防部队大部分财务管理人员都是出自于部队内部的工作人员,而由于其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因而导致财务管理问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来;第二,由于部分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从而导致其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规范化完成账簿设立、决算评估等自身工作职责;第三,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也是当前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足的表现。即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呈现出消极且不严谨的工作态度,最终影响到了消防部队财务管理质量。此外,由于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认知不足,从而导致其在实际工作经常出现财务错误问题,影响到了工作的有序开展[1]。

(二)预算管理较为落后

部分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将财务状况记录化为工作的重点,而由此忽视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最终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中频繁出现财务错误。预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但是由于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其认知不足,因而导致预算信息无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自身功效。此外,财务预算信息可精准的计算出财务资金数额,进而便于消防部队在开展相应活动时可提前做好财务预算,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但是当前大多数消防部队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都未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因而给其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且降低了财务管理质量。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预算管理在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中占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因而财务管理部门应给予其高度的重视。

二、加强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要求消防部队财务管理部门应将预算中的各项工作职责落实给相应工作人员,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并以此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为了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始终秉承着“保障重点,兼顾一般”的工作原则,且从大队的中心任务出发,严格控制预算项目经费的投放,最终达到解决部队难点问题的目的。此外,为了推动预算管理的有效加强,要求消防部队相关部门应通过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宣传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能提高自身对预算管理的认知,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另外,消防部队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应为此构建相应的监督部门,确保预算管理的执行质量。

(二)加强财务基础工作

强化财务基础工作时加强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于此,首先要求消防部队相关部门应加强财务制度的落实,进而促使财务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严格参照财务制度内容完成相应的财务基础工作。此外,在财务制度的引导下,财务管理人员也会在工作中规范自身操作行为,且从根本上避免财务计划失控现象的发生。其次,在财务制度落实的基础上,支队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亦应加强基层单位的监督工作,以此来规范财务工作操作管理。此外,消防部队财务监督部门也应定期检查财务部门财务管理状况,进而对其工作的展开加以指导,最终达到强化财务基础工作的目标[2]。

(三)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篇(10)

会计工作是信用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肩负着核算业务、反映经营成果、预测业务发展前景,参加信用社经营决策的重要职责。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信用社的信誉和地位,关系到信用社的生存发展。为此要加大会计内控制度建设,从严治社,化险增效。

(一)要坚持不懈抓好会计规范化管理。从整体上改变会计基础工作状况,对未实现会计达标的信用社要重点检查辅导,严格标准验收,促其达标;对已达标的信用社要定期坚持检查保证质量。力争200×年信用社会计工作达标100%,+个信用社达标升二级,升级面达30%以上。

(二)整章建制,完善内控制度。针对辖区信用社会计的情况,进一步修改《信用社财务管理办法》、《电子联行和微机业务操作规程》等,制定出一套具有自身特点、便于信用社会计操作执行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体系,进一步规范财会人员的行为,将各种会计风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达到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业务稳健运行的目的。

(三)确立激励机制,全面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一是设立会计风险抵押金。每个会计员交500元作为保证金,实行错帐自赔;二是加大对会计工作质量考核力度,对检查发现不合规会计凭证,每张扣工资0.1元,记帐不合规的每笔扣0.2元,计息差错的按差错金额退赔补收入帐;三是开展会计工作评比,奖优罚劣,对会计工作成绩显着,安全无事故的会计颁发荣誉证书,给予表扬,对会计工作质量差的会计员通报批评,并进行经济处罚。

二、重管理、抓落实、巧理财、创效益。

200×年利润计划目标,确定社社盈余,盈余面达%,盈利额wenmi.net万元。综合费用额压缩到%。财务管理的主题应是加强核算,增收节支,支持业务的发展与创新,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将以加快财会管理创新为动力,找准财会工作改革和突破口,实行积极有效财务措施。

篇(11)

一、收入管理

1、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收入必须全部纳入镇财政进行财务核算,在业务活动中与其它单位或个人发生的一切款项,必须及时开具财务票据、收取款项和登记入账,不得截留、隐瞒和挪用,部门存在“小金库”行为将严肃追究部门负责人责任。

2、政府属有的集体资产出租必须由政府与租房主体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租房收入由政府指定专人负责收取租金,部门以前签订的所有合同全部进行主体更换,在本意见出台后部门再行与租房主体签订合同的,将严格追究部门负责人责任。

3、按照各部门实际收入情况订立各部门年度收入任务(任务数见附表),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完成收入任务。

二、支出管理

1、经费报支要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财政部门有关规定,机关财务开支必须坚持“一支笔”审批。

2、各部门费用(含办公费、招待费、市内差旅费等)包干使用,在编人员为6000元每人每年,编外人员为4000元每人每年,借用人员及编制数与实际使用人数差额部分按每人每年3000元费用包干到部门,由部门负责人安排使用,费用按季结报,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后交财政所审核,报主要领导审批。按序时进度安排支出,超支部分不得报销。

3、各部门在编人员工资福利及保险费等由财政统一办理,各部门借用人员数量由政府统一按需安排,工资福利标准由政府统一制定,由政府按月发放到位,经费不列入各部门包干经费。

4、固定资产购置需由部门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由分管领导审核,报主要领导审批。经主要领导审批同意后交财政所办理相关政府采购手续购置,费用列入部门包干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