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设计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多种多样的教学设计大体上离不开这样两种过渡,实际的教学就在于我们如何去把握。学生总是从或然到释然,到实然,再到应然的,用哲学的语言说就叫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说的也是同样的过程。我们根据什么设计教学呢?难道不是根据我们对过程的理解和把握来设计的吗?
设计常常进入程序,设计出一定的步骤,好的程序就有可能有好的效果。教学不能匆匆忙忙进入应然,有时候,那只是一种表面功夫,往往造成似懂非懂,不知所以然,往往堵塞了思维的充分展开。进入应然恰似水到渠成,水若未到,渠只能干等。仓促进入应然是一种不成熟的教学行为,可惜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地存在,甚至一些教学理论就有这样的毛病。
二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位“老师”谁来请,学生去请,可是老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去请。这位“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呢?
有兴趣的东西才可能喜欢,比较喜欢的东西多半是对其有兴趣的东西。这个简单的提示也告诉我们学生喜欢什么。喜欢不喜欢也是比较而言的。学生比较不喜欢劈头盖脑突然来临的断言,尤其是那种指指点点、斩钉截铁的断言。
学生比较喜欢你告诉我或你让我明白道理,至于应当根据这个道理怎么去做,最好我自己去寻求,我自己去选择。也就是说,教师告诉我实然,应然由我自己去说、去想、去找。
如果教师的教学艺术更好一些,从或然开始引导学生思考或讨论,并且居然通过这种引导让他自己发现了实然,他会更高兴,更感兴趣,更加喜欢。
兴趣常常从新鲜感、好奇感、疑惑感那里来。那会是个什么样子呢?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为什么不是那样的呢?如果自己居然也能思考,能发现了,兴趣就更加强烈了。
一般人是比较喜欢异乎寻常、出其不意的,学生更是如此。一切都那样习以为常,一切都板上钉钉了,还会增加多少兴趣?如果还加上教授的人板起面孔说话,那更可能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讲得好的老师帮学生请来“老师”(兴趣),讲得不好的老师还可能赶跑“老师”(兴趣)。
再说,学问,学问,就是学“问”,学问就是从学“问”开始的。为什么那么高比例的学生相对比较喜欢或然性命题呢?这也表明,学生喜欢从学“问”开始。
从定义或概念开始,从结论开始,是教学不宜采用的。这既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不符合学生的情意变化规律。
“问”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即使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也十分不容易。学“问”当然包括了学习“问”的技术、技巧。同样面对一种现象或一个事物,有的人仅仅技巧高人一筹就可以迅速提出一连串问题,而有的人就只是木然面对。
有一次,我请学生围绕“学会关心”这个命题提出问题,也是训练他们如何提问,亦即引导他们学“问”。等了好几分钟,竟无人提问。于是我只好就范了,自己问了:“关心需要学吗?”“不学也可以会吗?”“怎样去学会关心?”“关心些什么?”“任何关心都会有积极效果吗?”“大约要学好久才能学得像个样子?”学生多少有点兴趣了,“原来,一个‘学会关心’还有这么多问题啊”!
这个事例进一步证明学生是喜欢问、喜欢面对问题的,这与70%的学生相对喜欢或然性命题的现象是相吻合的。
学“问”本身确实还不只是一个纯技术性问题,还有学生敢不敢问、愿不愿问、爱不爱问的问题。过分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教学可能使学生不愿问,过分威严的教学可能使学生不敢问,没有相当讲究的教学艺术学生很难做到喜欢问,而没有这一切,没有学“问”,真正的学问又怎能获得?
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设问,不只是设计一系列好的、引人深思的问题,而且创造优良的发问环境,让问题在此环境中繁茂生长,让学生与教师互问,乃至互疑互质。这便是一种很高的教学境界了。学生在“问”中习得学问,在“问”中获得结论,在“问”中扩大想像与思维的空间,在“问”中获得宝贵的学习兴趣(“老师”)。
三
人们常说的,也是常担心的结果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个“所以然”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实然,而“知其然”者之“然”常常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应然。只知道应当是这样,应当这样做,不知为什么是这样,根据什么应当这样做而不应当那样做。
一般的课程编制者会注意到实然性命题的地位,并不急着进入应用,并不急着交待应当怎样做,也可以说是不急着进入技术性问题。
教学设计并不只是一堂课的设计。从大的方面讲,还需有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从小的方面讲,则还需有一堂课中某个环节的设计,或称环节设计。由这些环节设计组成一个链条,构成整个课程的设计。又由一堂堂课的设计组成一个大链条,构成整个课程的设计。
比如说,一堂课中需讲授两个实然性命题,并有相应的应然命题,那么,对每个实然命题宜有所设计,让学生真的知其所以然。
有经验的老师大半都明白,这还不算真的,在初知实然命题而进入应然之后,悟性较好的学生会返回来再思索那个实然,这才更靠近那个所以然了。教师的更加优秀还表现为能唤起学生的悟性,善于引导学生的悟性和回归。
布鲁纳有个“螺旋式课程”概念,后来被后现代所特别看重,并被借以形成后现代的“四R”方案之一的回归性(recur)。其实,有经验的教师都有意地进行回归或无意地实施了螺旋式课程,并在细节中体现出来,细节表现完美。
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实质上是看重实然命题的,但他并未忽视螺旋式教学的重要性,否则,恐怕后现代主义对之不会有多大的兴趣。布鲁纳对结构的看重实质上是对基本原理(大都是实然性命题表现出来)的看重,因为它是最便于迁移的。迁移的主要方向之一便是转换至应然性命题。
将教学及其设计中的问题联系及此可列述为三种情况:一是长时间停留在实然而不适时去迁移(转换于应然);二是过于急促地转入而不具有多少迁移的性质了,或者说转入后很难回首实然;三是缺乏迁移或转入应然之后的必要回归,构不成螺旋。迁移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大凡有效的迁移应产生反迁移,一种特定的回归也形成特定的螺旋方式。
为“学”设计教学,意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能够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根据具体的学情来定位,以学习为中心展开教学过程,从而让学习增值。新旧课堂的分水岭,就是看课堂能否发生在“学”上,将教师的“讲”让位于学生的“学”,让被动的“学”转变为主动的“学”,把课堂教学真正转化为学习生产力。下面以化学教学为例,探索如何以学习为中心来设计课堂教学。
一、关注学情,找到教学起点
有效学习一定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学生独立学习和师生帮助发展的正确组合,这是课堂转型的关键。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必须要诊断学情、贴近学情、以学情为视角建构学习结构,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最远的终点。学生的学习起点,一是指学生的现实起点,二是指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逻辑起点。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直觉与专业技术,准确分析和判断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与“教”有机融合起来。
【案例一】《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片段
观看录像:海水晒盐的过程(简短)
回顾:展示《溶液》单元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流程:
问题:粗盐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实验活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反思与交流:(1)粗盐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中,玻璃棒使用了几次?分别起何作用?
(2)蒸发时,什么时候停止加热?为什么?
(3)某同学计算出的精盐产率比同期实验的其他同学低得多,请你帮他分析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起点”的有效把握应该体现为“教材内容”与“学生经验”的高度契合。教学设计若不能从学生的实际状态出发,学生就很难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若只关注学生已经达到的现实水平,忽略学生的潜在需求,也很难促进学生可能的发展。《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教学内容是丰富的,教学设计时应做好分拣工作,分拣的原则应该从学生立场出发。这些教学内容中,哪些是学生知道的,这部分内容就可以简单提示,如“过滤”操作学生在《水的净化》中已经学习过。哪些是学生自己能知道的,这部分内容就该引导学生自己学,如粗盐初步提纯后的实验反思。哪些是需要教师教的,这部分内容就可以放手教,如“蒸发”操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采用了先讲解操作要点再指导学生动手体验的处理方式。哪些是与学过的知识有联系的?这部分内容可以连一连,如“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流程。哪些内容在教材中资源不足,而学生学习有需求的,这部分内容可以扩一扩,如“海水晒盐”过程的录像播放;哪些是今后可以学但目前还不适合教的,这部分内容可以先放一放,如“通过粗盐的初步提纯我们可以除去其中的难溶性杂质,那么如何来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呢?”这个问题可以根据学情灵活处理,适时、适度教学。通过这样的分析、判断与设计,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性。
二、充分活动,有效生成对话
以“教师的教”引发“学生的学”,这种对接需要智慧的引领。学生不喜欢的让他喜欢,没感觉的让他有感觉,学生不会学的让他会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活动空间,在实践活动中有效生成对话,在对话中建构知识。活动设计宜简不宜繁,要以最主要的问题拉动最丰富的活动空间。它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在内容方面具有吸引学生感悟、探究的牵引力;二是教学过程中具有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三是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深度对话的凝聚力。这样的教学就会保持一定的张力,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知识的内核。
【案例二】《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片段
情境导入:如何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
学生实验:取两个生锈的铁钉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
注释:学生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同时溶液渐变为黄色,一些学生还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等现象,师生共同探讨、分析、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教师:从自己实验、观察及刚才的讨论中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1:酸也能和铁发生反应,所以清除铁锈时不能把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
学生2:反应产物硫酸铁与硫酸亚铁颜色不同。
……
教师:酸可以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学生实验:将黑色氧化铜粉末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微热;将粗铜丝的一端在酒精灯上灼烧,趁热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里……
学生练习:CuO+H2SO4=CuSO4+H2O
教师演示:将一根未经砂纸打磨的铝丝放入稀盐酸中。
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先无明显现象,后来逐渐在表面出现气泡”呢?
……
在案例二中,教学设计始终围绕着“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核心知识,通过一组有序性、渐进性、整体性“实验问题链”的设计,充分地展开活动过程,有效地生成了教学对话,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主动参与状态之中。这样的学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薄到厚,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新的高度,使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运用更加灵活,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概念系统,同时,为后面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可见,以学习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教师的行为并不在“讲知识”,而是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直接接触知识,与知识对话,通过对话生成教学的价值。
三、积极评价,打通学习关节
积极评价是有效学习的催化剂。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将“对学习的评价”转向“为学习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价学习,更在于促进学习,在于发现学生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问题和差距,从而调整教学或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学生打通学习关节,促使学生自我纠正或自我完善。在复杂多变的课堂生活中,学生既是吸收者,同时还是释放者,教师要加强评价的诊断、预测、激励、促发展功能,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状态”“学习结果”的关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案例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片段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组装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教师巡回观察,发现一小组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浸入酸液中,教师未做指导与评价。实验结束,师生讨论、交流、反思。
学生:我们小组组装好仪器后,一开始很长时间也没收集到二氧化碳,大家很着急。
教师:找到原因了么?
学生:我们找了,重新试了好几次,也争论了好几次,后来终于发现原来只要把长颈漏斗的下端浸入到酸液里面,气体很快就收集满了!
教师:失败乃成功之母。你们爱动脑筋,小组成员之间也合作得很好!能说明其中的道理么?
该小组同学面露难色,其他小组同学积极发言,在大家的共同探讨下,该小组同学恍然大悟。
教师:可见,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设计素描教学是近几年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功能与审美的需求而进行的素描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是对艺术设计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是艺术设计必要的表现手段,是设计造型的根基。设计素描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理性的秩序感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正确的认识方法、工作方法,使学生树立清晰的体积、结构、空间、造型概念。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设计素描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教学内容设计要注意的环节
1.设计素描与素描的概念
素描(drawing),是指以线条表现物体、人物、风景、象征符号、情感创意和构思的艺术形式。通过对客观物体的观察、感悟、理解并融入个人情感的素描,能准确、生动、概括地反映对象。设计素描是艺术创作和原创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和艺术特性,是艺术设计的基础。它是通过素描手段,在平面纸上对物体进行刻画、塑造、表现的设计过程,是设计者的思维符号在创作过程中的体现。
设计素描和绘画性素描相比较,设计素描是以抽象形态和造物构想为目的的素描;而绘画性素描是以具象绘画能力的培养为目的的素描。设计素描注重传达设计造型的理念,强调实用功能意义上的审美;绘画性素描是纯粹的审美功能,体现的是画家独特的感受和风格。
2.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
设计素描在设计艺术中作用重大,从客观角度来看,旨在培养四种能力:
① 培养视觉的反应及增强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即敏锐的感受能力。(眼)
② 培养分析、洞悉、理解的心智思维,形成对事物特征的深刻把握,即富于理智的认识能力。(脑)
③ 培养开发想象能力,形成对未知领域的自觉探求,即创造意识。(心)
④ 培养技能的熟练掌握,达到对于视觉信息的有效表达,即富于技能的适应能力。(手)
3.设计素描的分类
设计素描的分类应从其功能和目的来划分,凡是与艺术设计类相关的素描形成都应纳入其中。设计素描划分为以下七类:
①结构设计素描:主要研究物体内部的构造关系,研究内部结构与外部特征之间的整合规律,研究形体结构与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②具象设计素描:是以现实形态为依据而进行的一种研究、分析、表现的素描造型手段。它区别于传统写实的具象造型素描,是以设计的表示与表现为目的。
③装饰设计素描:是以素描的表现形式对被装饰物着重于形式美感方面的思考和加工处理。装饰设计素描是在把握物体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追求形式上的装饰性。是超越自然物象的艺术手段,注重自然物象共性美的表现。装饰设计素描具有对称、均衡、节奏、韵律、调和等形式美感规律。
④表现设计素描:源于表现主义绘画,在形式上是表现主义绘画的延伸,主要是以艺术家单纯而强烈的情感方式去感知对象、选择对象,表现出一种自由绘画形式,以突出、集中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⑤抽象设计素描:是从自然形象中抽离出来,符合人们的心理感受、有规律的抽象图像,是与写实传统艺术精神相对立的。抽象设计素描的构成因素主要是点、线、面。
⑥意象设计素描:设计艺术语言中有一种依赖自然形象,通过联想、寓意而独立存在的形式结构,以这种形式结构为主要表现主题的素描即为意象设计素描。意象的形式有线条意象、平面意象、构成意象等。
⑦材质媒介综合性设计素描:即对众多材质媒介自身的物理特性和审美价值进行探讨,有创造性地发现、选择、运用不同的材质媒介去设计、构架不同题材内容的形式。材质媒介的选择、运用和表现是设计素描实践中最能激发创造力和最有探索乐趣的行为之一,材质的自然因素,经常会引起创作的冲动与激励创作的灵感。
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能收到最佳效果
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近年来成为各类学校各科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集文字、声音、图像等于一体,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优点。在设计素描教学中使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会收到特殊的效果。在课件制作中,我们可以分几大块处理:
1.通过众多的图例展示设计素描的实用性、目的性、机能性、科学性、审美性和快捷性。
2.设计素描在包装设计、广告设计、造型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电脑动画设计等多方面的体现。
3.设计素描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4.设计素描的工具、材料和作画过程演示。
5.优秀的设计素描作品鉴赏。
教学中应运用鼓励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有没有兴趣,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败与否,作为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给予鼓励。鼓励艺术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积极性。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要从过去灌输式教学指导思想向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转变。教师的思想中不可缺少教学相长的观念,要树立启发、引导式教育思想,在教学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要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抒发己见,允许他们无所顾忌地尽情的表现,教师给以公平的评价和建议,从而加强学生的安全感与成功感。
总之,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选取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配合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在设计素描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全开启学生的设计思维,要力求为每位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而学生越是觉得他们是自主的,是受尊重的,就越能激发其个人成就感,从而追求自己的目标,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风格。为此,作为专业教师,优质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努力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校园操场的大小,按要求设计运动场;能够选用恰当的比例尺画出运动场平面图,并正确计算运动场占地面积、建筑材料造价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圆、比例、面积、体积、周长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运动场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要求确定运动场内侧的直、弯道长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将新建一个小型运动场,正在征集设计方案,请大家踊跃参加。(教师板书课题)小型运动场的设计要求如下:
①运动场共设四条跑道;②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米;③每条跑道宽1米。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及设计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为探究活动的展开做铺垫。】
二、自主探究
(一)明确跑道的有关数据,绘制平面图
1.设计运动场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学生可以先小组讨论交流,再结合以下问题提示来确定自己的设计思路。
①明确跑道的结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
②需要确定哪些数据。
③按适当的比例绘制平面图。
2.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达成共识:设计成如书上116页的运动场比较好,因为多数运动场都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占地面积较小;长方形的长是直线跑道的长,宽为50米,宽是两个半圆的直径,由此可以计算出最内侧跑道所在圆的半径约为16米(100÷2π=100÷6.28≈16m);学生可以根据以上数据按合适的比例把跑道平面图绘制在白纸上。
3.学生交流展示绘制的平面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一方面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另一方面也复习巩固了圆、比例等有关知识】
(二)明确建造运动场的有关问题
1.美丽的运动场已经设计好了,接下来需要考虑建造运动场的有关问题,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自由说一说。
2.出示问题并解决问题:
①如果要给运动场铺上20厘米厚的煤渣, 一共需要多少立方米的煤渣?(学生计算,指名汇报)
②运动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计算,指名汇报)
③怎样确定100米和200米赛跑的起跑线?
④如果要给4条跑道铺塑胶,每平方米价格是17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汇报计算的思路,而后独立计算)
教师先引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用到哪些知识,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四大组各解决上面的一个问题,最后各组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建造好的运动场,先提出四个常见问题,再解决问题,以此帮助学生明确和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而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完善运动场设计
设计好的运动场已建造好了,为了充分发挥运动场的作用,可以在场内设计怎样的运动设施呢?学生先小组讨论,而后把自己的设想在全班交流。
三、课堂小结
谈谈自己亲身经历了运动场设计、建造并完善的全过程之后,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里表现得非常好,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比例、周长、面积及体积等知识解决运动场设计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知道角的有关概念;(2)认识角的表示方法;(3)根据图形写出图中有关角的和与差的关系式;(4)能进行度与度分秒之间的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角的表示方法。
2.角的度量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写出图中有关角的和与差的关系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设计上,主要设想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直观形式来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角有关概念(两种不同的描述),通过先动手操作(如用画角),引起学生的思考、逐步获得结论,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学习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自主探究,因此,本节课采用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观察、思
考、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习。
四、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由生动手画角,由生归纳角的特点。思考,相互交流并回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角的特点。
讲授新课
(一)角的概念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教的两要素是:顶点、两边。
【设计意图】有的学生可能会答不准两条射线,而说成是直线或少说公共端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示例让学生分辨,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钟面,提问: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是如何构成角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角的第二定义: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角的共同点,在钟面旋转中加深对角的本质的理解。从而得到两种特殊的角:平角和周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探索周角、平角的定义,在比较中加深对各类角的小关系的认识。注意与小学中有关知识相联系,以达到平稳过渡。
(二)角的表示:
自习课本152页倒数第二段,总结角的表示方法。
1.用三个大写字母可以表示一个角。注意:①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②字母也可以随意用。
2.当一个顶点只有一个角时,可以用顶点的字母表示。
3.用数字或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角:∠1,∠α(注意:角中不能有角)
注意:“∠”与“
多媒体展示辨别角的表示方法的小练习,通过判断正误进一步深化对角的认识,对角表示方法的记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方法,在练习中让学生感悟如何表示更方便。让学生通过练习比较巩固角的符号表示,在练习中提高,为后面有关角的推理书写作好铺垫。
(三)角的和与差
提问: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方法一:观察法
方法二:度量法
设问:度量法,用的工具是什么?你知道角的度量单位有哪些吗?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154页第一段。
1°=_____′,1′=_____″,强调由小单位化大单位与由大单位化小单位的区别。
提醒:转化时必须逐级进行,”越级”转化容易出错。
多媒体展示练习角的单位换算,由生抢答。
【设计意图】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自然过渡到角的单位换算,易于学生接受。在练习中掌握角的度量与换算,引导学生采用清晰正确的步骤,巩固对度分秒换算关系的理解。
方法三:叠合法
1.看图,讨论下列问题。
多媒体展示两个角叠合起来的过程,让学生更具体感受这一方法。叠合的同时,标上字母,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有几个角?
(2)∠ABC=_____+_____。
(3)你还能写出其他类似的式子吗?
2.试一试:若在上图中再添一条射线OE,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几个角?
(2)以AB为边的角有哪些?他们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大小关系?
(3)∠A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能写出其他类似的关系吗?
(5)①若∠ABD=50°,∠DBC=30°,求∠ABC。②在上题的基础上∠DBE=30°,你能求出哪些角的度数?
(四)拓展与延伸
1.在∠AOB内部画1条射线OC,则图中有_____个不同的角。
2.在∠AOB内部画2条射线OC、OD,则图中有_____个不同的角。
3.在∠AOB内部画3条射线OC、OD、OE,则图中有_____个不同的角。
4.在∠AOB内部画10条射线OC、OD…则图中有_____个不同的角。
5.在∠AOB内部画n条射线OC、OD、OE…则图中有_______个不同的角。
五、小结
由学生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六、作业
6.2(1)角
1.角的定义。
引言
“素描”(Sketch)作为造型能力的基础技能,始于文艺复兴时期,但事实上,古希腊的瓶绘、雕塑等艺术作品的创造者都显现出良好的素描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常常被视为绘画的底稿,例如作壁画时先要有构想的草稿。传统的壁画制作习惯上是不对着模特儿直接写生的,而完全要靠事先准备的素描底稿和画家的记忆。到了近代,素描已经不再囿于原来的底稿和习作的地位,而单独被作为艺术品来欣赏,由此可见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在严格意义上解释,素描只有单色的黑与白,按照素描的目的来分,又可分为创意、手稿、作品和习作等。基于传统素描的教学,应不局限于培养描写能力,还应培养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和美的感知能力。因此,素描与设计学专业的设计手稿异曲同工,被我国广泛应用于当代设计教育之中。“设计”(Design)是指设计师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性的创作与创意活动。美国国立建筑博物馆在1995年出版的《为什么设计》中指出:“设计是一连串的判断与决定。”[1]设计的任务不只是为生活和商业服务,同时也伴有艺术性的创作。因此,“Design”也是从单纯的创作领域进入视觉艺术探讨的术语之一,是涵盖产品、平面、环艺、绘画、电影等多个艺术门类的一项创造和创新活动。包豪斯学校是现代设计发展的里程碑,其创办人格罗皮乌斯提出:“作为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有必要以各种机械的加工方式作为现代设计的造型手段。”[2]包豪斯开设了大量的创新课程,例如材料形制与产品应用、图形与视觉应用的实验探索等,都是对创新设计的有意培养。后现代主义设计虽然否定了现代设计的观念,却没有忽略设计的创新意识。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这为当代设计指明了创新的思路。可见,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重点在创新思维方面提升设计师的能力和素养。针对设计素描中的创新问题,许多培养单位依旧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教授传统的素描技术,忽视学生个体审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从基础到有创意的设计素描,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素描基础,对形体的认识有个人喜好,可以对感兴趣的形体进行相应的试验与探索,在一定的文化认知中去分析其原因,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观点与审美情趣。有了自我的审美,一切技术才会随着审美的追求而变化,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开启。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本科一年级有设计素描课。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传统素描方式与规律性的教学占三分之一,造型与形体构成试验占三分之二。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下,设计学专业学生在黑白构图上有创意的人数明显增加。在传统设计素描的教学中,除讲授基本规律外,必须分析基本规律产生的来源,以及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审美追求。在技法层面,设计素描的安排随学生水平的提高而调整,以提升学生对造型结构的认识;而装饰造型课的试验性教学根据画者喜好并结合画面构成进行试验。另外,还要从整理素材着手,让学生从内心主动去发现美、感受美。下面是我们实施教改后,大学一年级下学期三周(共48课时)的设计素描课教学的具体情况。
一、素材的分析与运用
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黑白构图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可是,黑白构成方法又是一门需要花时间进行的功课,并非是学了传统练习方法就能应对的。所以,在这部分的授课中,要对创作需要的小构图进行训练。假设课程仅有三周时间,每一周有两天的课程,那么可以安排在头两天用收集的图像资料进行构图练习。以静物表现为例,在两天的课程中让学生完成在一定场景中几组静物的构图,数量是三张尺寸为十六开的素描纸,作业中造型的方式按黑白构成的方式进行操作,并且静物素材要自己寻找。低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在网上查找还是自己拍摄素材,这些图像资料的利用都难以令人满意。所以,在课程中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阅读大师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对画面中静物的经营位置有所理解,对静物与场景的空间感、画面黑白灰的节奏感、色调的统一与对比、虚实的运用等形式语言进行梳理。在讲解之后,再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去寻找优美的静物,以速写方式记录静物的形体,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素材。然后,根据他们收集的照片素材进行严格的审查与讲评。对于基本的构图知识,在对比中讲授古代与现代的画面结构关系,如古希腊浮雕上的黄金分割率、控制浮雕画面的抽象结构、塞尚作品中几何形体的造型语言、中国传统绘画中点线面的节奏构成、篆刻中知黑守白的位置经营等。大量的图例分析可以使学生对构图有初步的了解,理解画面结构是什么。以上内容要在学生练习的同时穿插讲解,学生还必须交三张作业。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与初步的构图能力。
二、黑白构成造型意识的培养与引导
在前面的课程安排中,学生已经在纸上做出了草图,但这个草图是缺乏一定力度的。接下来,在此草图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喜好形体的探索性试验,争取每个同学都能在试验性的探索中找到个人喜好的形体。为了突出个人喜好对形体变形的影响,我们以中外著名的艺术品和艺术风格进行对比教学。这些作品在造型与黑白分布上的差别是极大的,审美追求的变化影响着形体的样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如汉代陶俑与陶制生活器皿在造型上追求简练,崇尚精粹,是当时朴素审美观的体现;而明清时代无论是陶瓷还是金银饰品,则无不精美华丽,这与工艺技术密切相关。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理顺造型思路的开始。在现代主义绘画领域里,19世纪末心理学的产生是重要的社会背景,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关注点已切入人类的内心世界。现代主义绘画与设计大师们把能见的世界和能感受到的世界放进内心并经过“处理”之后,按内心的需求重新排列组合,使造型语言符合自我情感与性格的需求。包豪斯的出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此环节教学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艺术史上已有造型方法的来龙去脉,引导他们打开视野并大胆操作。在讲授完部分理论知识后,我们将两天的具体操作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要求学生用毛笔与墨汁在生宣上快速勾画静物的形体,并用草图上的静物进行多次尝试,找到个人最喜好的形体。学生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寻找自己喜好的并且与上述不同的操作方法,尽量回避以前课堂上所学的固定操作模式。第二步,在个人喜好并有一定夸张的形体被找到以后,按照原有的构图将新的静物造型与景物重新安排在画面中。有的草图可能比较传统,有的草图可能比较夸张,还有的草图可能很有现代感,然后在此基础上来安排黑、白、灰与其他画面元素。
三、对草图进行设计素描的转换
接下来两天,我们需要将形体草图进一步用完整的设计素描方式表现出来,这是对草图进行深化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分析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图形中的节奏因素是第一个要讲授的环节,第二个环节是进一步落实画面上的结构安排。首先,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表现图形都是在一定节奏中形成的有各种秩序的符号。这里面有曲直方圆节奏、黑白灰节奏、色彩呼应节奏、材质运用节奏等诸多图形构成因素的节奏。历代设计大师的作品都在一定的构成节奏中有其特殊的长处。在一定的传统绘画基础训练之后,设计学专业的学生要把握住各种节奏因素在画面当中的运用,的确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在我们课程的安排中,对各种节奏秩序的理解有相应的解决途径。如在课堂静物用毛笔取形之后,我们对学生作品的外形经过几次曲直方圆的分析,使学生在形的取舍上积累相应的经验,提高造型能力。例如袁运生先生西双版纳的装饰性写生,其曲直方圆是极具特点的;再如韩美林先生极富装饰性的小动物造型一直影响着许多美术设计者,是学生们理解装饰造型的优秀案例。所以,初学者从静物入手,经过相应的手法对形体进行一定夸张之后,体现出的是在装饰性前提下的曲直方圆节奏。这个装饰性造型也是每个学生自己心中喜欢的并符合个人审美的。再比如,课堂上的人物写生,除了像静物一样对装饰形有自我喜好形体的探索,更重要的是利用黑白灰层次与固有色去提炼与概括装饰性语言。在描绘过程中,点线面的再安排是装饰性节奏的重要因素。其次,当学生的草图有了初步的图形设计节奏安排之后,下一步的结构调整就应根据画面的抽象构成做进一步的解读,并让学生进行设计图形上的调整,以保证图形的节奏秩序不会显得多余与重复。在此环节当中,草图放大成半开或全开纸大小的素描,并在这种状况下不断完善,让学生在有个人兴趣的造型上进行画面的深入绘制,全面提升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理念是设计素描创新的源泉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杨开城(1971—),男,辽宁海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E-mail:。
时至今日,教师专业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教师成为一种专业似乎已成定局。有关教师专业化的文献非常丰富,教师专业化的必然性、必要性、构成要件、师资培训和师范培养的课程体系、相关的政策法规、实践中的矛盾和误区等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讨论。这似乎表明,教师专业化这个话题已经过时,那么本文为何还要讨论它?很简单,文献中的热闹归热闹,其实教师专业化还没有真正起步!
本文所讨论的教师专业化是指使教师这个行业或者工作成为一种专业的过程。有些文献将“以专业性的尺度或者按照专业性的标准,促进教师群体的成长,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过程也称为教师专业化,本文认为还是称为“教师专业发展”为好。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教师专业化完成之后,有了明确的专业标准,才能够谈得上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问题,否则就是职业发展问题(职业发展问题也可以制定标准,却未必是专业性标准)。
一、关于教师专业性的迷思
在现代社会,专业通常意味着高成就、高标准、高地位、高收入。并非所有的行业都有资格被称为专业。目前社会各专业领域公认的专业概念和标准是利伯曼(M.Lieberman)提出来的。利伯曼指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专业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1.范围明确,垄断地从事对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2.工作需要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3.从业者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4.从业者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5.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从业者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6.非营利的目的,以服务为动机;7.拥有综合性的自治组织;8.拥有具体的伦理纲领。概括地说,当一个行业能够有组织地利用专业技术和其他专业知识,在专业精神、专业伦理规范的约束下,为社会提供专门的专业服务,并赢得社会信任,拥有专业权力的时候,这个行业就成为了一种专业。
专业服务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操作过程,因此离不开专业技术。想一想医生和律师的工作性质就会明白这个道理。专业服务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所以,以专业技术为核心的专业知识是专业的最核心要件。因为只有拥有了专业技术,一个行业才可能垄断性地提供专门的、稳定的社会功能。专业技术往往比较复杂,掌握专业技术还需要学习很多其他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所以个人只能通过长期接受教育和行业实践才能掌握它们。有效的专业技术操作本身对从业者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高要求最终会发展成为行业群体的自律文化和明确的伦理纲领。也就是说,专业自律源自专业技术的客观要求,而不是从业者的个人道德修养。专业技术是完成专业性社会功能的客观有效手段,因此,对于专业问题自然按照专业技术的标准去行动,而不是按照行政长官的意志去行动。专业问题的解决需要专业技术,行政命令无置喙余地,这是专业人员拥有专业权力的缘由。也就是说,专业权力不是行政管理系统主动赋予专业人员的,而是专业人员因为掌握了专业技术而赢得的一种知识权力。“科层管理人员把组织中的重要权力让渡给专业人员,并使其享有充分的专业自”[2]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专业技术的在场。但对于目前的教师而言,这种权力让渡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很简单,假设教师获得了这种权力,在缺少专业技术的客观约束下,工作水准一旦下降,势必又会回到备受监督和控制的状态。权力的让渡是以信任为前提的,被信任是以实力为前提的,实力来自专业技术。只有在拥有专业技术的条件下,将专业权力和责任制度化为法律法规才有意义。由此可见,当拥有了以专业技术为核心的专业知识体系,即便还没有满足专业的其他要件,教师已有资格被称为“形成中的专业”或“准专业”,否则就连“准专业”都算不上。
专业性是专业领域的属性,它以客观的、可共享的专业技术为前提。一个行业只有首先具有了专业性标准,其中的从业者才可能有专业性的表现。所以,“教师默会知识的专业性”之类的说法是错误的。默会知识再高级也与专业性无关,它不属于专业知识的范围。只有当复杂的工作领域的行业水准开始依赖某种技术而不完全是从业者的个人经验时,专业性才可能诞生。专业性表现与从业者的个性和创造性不构成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是个性和创造性表现的更高级平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使学生体验动态的统计过程。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初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一格代表五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做出合理的预测。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
2.教学难点: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一格代表五个单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计。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决定表彰一批优秀少先队员,分配给我们班两个名额。先请每小组推荐一名候选人,分别填入下表中(生推荐,师板书)。
2.如果要从4名候选人中选出2人作为我们班推荐学校表彰的优秀少先队员,该怎么办?(板书课题:统计)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六一”表彰优秀少先队员这一教学资源,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统计,体会统计的必要性。感受统计的价值。
二、自主探索,认识统计。
1.收集整理数据。
(1)议一议:4名候选人中选出2人,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推荐比较好?(举手表决、无记名投票)
(2)比一比:举手表决和无记名投票的优越性(无记名投票有利于保护选举人,便于剔除不按规定填写的废票)。
(3)进行无记名投票:①在纸条上写出上面候选人中最优秀的两名少先队员姓名(超过两名为无效票)。②由小组长把票收齐交老师。
(4)计票:①议一议:我们学过的统计方法中,用什么方法统计选票最好?(画“正”字统计)②荐一荐:推荐计票人、唱票人、监票人。③算一算:由计票人、唱票人、监票人在黑板上画“正”字计票。④填一填:把统计结果整理好填入下表(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参加投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通过方法的比较,学会优化方法,体会画“正”字的统计方法更为直观、准确。放手让学生亲身经历分工合作、收集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做人原则和民主意识,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绘制统计图。
(1)想一想:如果想一眼看出谁的票数最多。谁的票数最少,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统计图)
(2)怎样画统计图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例2。①看一看:(出示教材109页动态图及统计表)注意观察辆数。②试一试: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尝试画统计图。③比一比:展示学生不同的生成情况。(一格代表1辆、2辆、3辆……)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用每个口代表2辆.最多要画几格呢?⑤议一议:每个口代表几辆比较好?⑥画一画:用每个口代表5辆,在教材110页再画一画。⑦想一想:A.每个口表示( )辆车。B.面包车比货车多( )辆。C.( )车最少,( )车最多。它们相差( )辆。⑧猜一猜: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比较小结方法。
议一议:为什么一格代表5个单位最好?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由于数据比较大,用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方法比一格表示1或2个单位更清楚、更合适。在实际生活中,如果碰到更大数据,我们可以用每格表示5或10个单位,甚至更大的单位。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化静为动,让学生体验动态的统计过程;接着尝试画统计图,由于统计图上设置的单位过小无法完整展现数据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逐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比一比、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领悟制作统计图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格表示的数量,初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4)画一画:根据投票结果统计表中的信息,独立画统计图。
说一说: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②谁当选为我们班推荐学校表彰的优秀少先队员?
【设计意图】通过对导人题自主生成的数据进行绘制统计图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深化知识,灵活地绘制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再通过说一说,使学生敢想、敢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增强他们应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以致用,体验统计。
1.看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假如一个口代表3人,参加各项活动各是多少人?
(3)参加人数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人?
(4)如果再来一人参加活动最有可能是参加什么活动?为什么?
4.完成114页第4题后,交流“你知道吗”内容。
5.做环保小卫士:(课件出示某餐馆上星期丢弃塑料袋数量统计表)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统计图中涂色,并回答问题。(个)
(1)统计表中每个口代表( )个塑料袋。
(2)星期( )丢弃的塑料袋最多,是( )个。
(3)星期一到星期五一共丢弃( )个。
(4)塑料袋对环境有害,为了保护环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办法少丢弃几个塑料袋?
(5)你平时是怎么做的?我们都来做个环保小卫士。
【设计意图】把统计引向社会生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既巩固新知,又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加深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用眼卫生习惯。
四、总结延伸,渗透统计。
1.通过设计与生成,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懂得成功需要专心致志、勤奋努力;
2.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理解,并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达到预设与生成。
教学目标:
1.以读带讲,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勤奋努力,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句与句之间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形状不同的熟鸡蛋。
教学流程:
一、动手操作,引出课题
意大利有位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他小时候的绘画就是从画鸡蛋开始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画鸡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了解效果
(出示课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你做到了吗?
2.组词:芬( )耐( )简( )单( )肃( )训( )确( )论( )
3.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师: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答:(四百多年前有个叫达芬奇的意大利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师:是的,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意大利画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有贡献,后代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最为著名的作品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师:第2自然段会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读第2自然段。师:老师让他画鸡蛋,他为什么不耐烦?
生答:(好几天都画一个鸡蛋。)
师:不耐烦说明没有耐性了,几天都画一个鸡蛋太枯燥了,可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呢?
生答:(急躁,语速稍快些。)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师:老师又是怎样说的,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指名读学生互评)(老师的表情很严肃,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稍慢,读出每句之间的停顿,语气要严肃而诚恳,要明白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学生分组读,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出示课件)
1.写出与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1)您天天让我画鸡蛋,不是太简单了吗?( )
(2)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吗?( )
2.按课文内容填空
你以为画鸡蛋很( )吗?这就错了,在一千个鸡蛋当中,没有哪两个是( )的。每个鸡蛋从不同的( )去看,形状也不一样。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 )你的( )和绘画( ),使你能看得( ),画得( )。
师: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自由读3、4自然段。(小组合作交流看法)
教师参与其中指导:达芬奇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开始努力学习绘画,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画家。
四、总结延伸,升华主题
出示课件:(小组合作讨论)
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许多教师并不陌生。但有的人对于教学设计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从而产生了错误的教学反馈信息和一些不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有必要了解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有无必要?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认为教学设计是一门所谓的"桥梁科学",它是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连接起来,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也就是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特性,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需要,那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有没有其它因素需要去考虑呢?美国学者哈利斯(Harless,J.)在1968年提出了前端分析的概念,它是指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要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也就是必须对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虽然前端分析不属于具体设计领域里的问题,但是现在前端分析已经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端分析中,首先必须对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具体的分析。也就是要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的方法,找出学习者的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去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坚实基础。同时也会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能动性的发挥找到理想的切入点,以此积极引导学习者的能力或倾向相对持久的变化。
另外,教学内容的分析也不容忽视,对它的分析,是在教学目标确定的前提下,运用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等方法,去分析学习者要实现总的教学目标,需要掌握那些知识、技能或形成什么态度。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出学习者所需学习的内容范围和深度,并能确定教学内容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后来的教学顺序的安排铺平道路。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要获得成功或理想的教学设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就需要对学习者进行很好的分析,以学习者的特征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的学习者经验背景。学习者特征分析就是要了解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风格,分析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之前所具有的起点能力,并确定教学的起点。在此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就是要了解那些会对学习者与学习有关内部产生影响的心理和社会性特点,诸如,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社会需求,主要侧重对学习者整体情况的分析。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是学生持续一贯地、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它涉及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对它分析主要侧重于了解学习者之间的一些个体差异;要了解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了解他们在认知方式方面的差异;还要了解他们的焦虑水平等某些个性意识倾向性差异;了解他们的生理类型的差异等等。因为只有全面了解学习者的这些个性特征,才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在对学习者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学习者的学习差异与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技能,它是控制与调节学习方法或技能而选用的执行技能,或上位技能。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在学习活动中能否注意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一般认为,学习策略与元认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研究表明,元认知比较健全的学习者能够较好地运用学习策略,能拥有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并对各类知识的关系及其变化有清楚的认识。对学习者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所以,在前端分析过程中,注意分析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设计中将对学习策略的训练有意识的考虑进去,不断加强学习者对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要实现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训练,可以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激活与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与动机状态;善于分析学习者学习情境;具体指导学习者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执行和评价结果以至于修改方法和计划。为进入下一层次的学习训练做准备。
总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全面发展的,符合时代、社会要求具有个性特征的人才,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运用教育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去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理解前端分析的重要性。开阔思维,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以期能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习者个性。
参考书目:
[1] 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章伟民、 曹揆申 .《教育技术学》.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
[3] 施良方著 . 《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1
[4] 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编著 .《教育技术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 英语课程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 instructional design; English courses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77-01
一教学设计的本质与意义
首先提出教学设计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加涅,他指出:“教学是对学生在教师设置的环境中适当反应的强化”。在此基础上,布里格斯(Leslie J. Briggs)提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式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我国教育研究者也提出了关于“教学设计”的概念。他们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如何将教学设计用于课堂,怎样来制定教学设计?笔者认为,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科学化;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3有利于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4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5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设计就是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需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分析学生需求
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比如,我们通过对学生需求的具体分析来针对性地确定新授内容,强化训练的内容,巩固的内容和拓展的内容次序和比重。
2分析学生特征
教学设计的一切都起源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才可以设计出符合这一特点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技术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标准。
3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建立在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1)语言知识。包括四方面:①语音。英语音素语音拼读规则和语调是语音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②词汇。词汇目标涉及词汇量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学习项目以及词汇的主要用法。③语法。语法目标需要确定语法学习的范围,并以句型为主要形式提供主要的语法条块的具体学习项目。④功能。功能目标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日常交际用语。(2)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四项技能。(3)情感态度。它主要表现为持续的信心浓厚的兴趣明确的动机和丰富的感情。(4)学习策略。即具体的学习技能,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问题计划学习时间学会记笔记主动提问题互动积极与教师配合探寻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4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是教师比较熟悉的课题。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即复习巩固和运用已学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歌曲游戏故事日常交流和复述课文等形式来达到此活动的目的。(2)新学习内容呈现(Presentation)。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故事、图片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明确这堂课所学的东西。(3)阅读(Reading)。学生通过阅读能明确这堂课的语言目标。①读前(Pre-reading)。教师通过大屏幕呈现重点词汇的英文解释或同义、反义词汇,让学生说出相应的单词或词组。②读中(While-reading)。学生通读文章后,教师让学生个人或分组来归纳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和中心思想。③读后(Post-reading)。学生再次阅读文章,通过讨论的形式来回答问题。④语言知识点(Language focus)。在实施任务、解决问题当中,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难以理解的词汇、短语和句型。(4)小结(Summary)。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需要做简练的学习小结。(5)作业(Homework)。教师应该将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相结合,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
5设计教学评价
评价活动是伴随着教学同步向前推进的。因为英语课堂评价具有诊断、激励和调控的功能,其目的是为了检测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活动时应注意评价内容、主体、方法、工具和用语等问题。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还是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究教学设计的具体问题,带着教学的实际问题,用有效的教学设计程序,收集信息、分析情况,并不断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执行能力和教学质量都会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