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数学课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30-01
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讲究总结的艺术,这是由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儿童好动易变、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孩子们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学习效果最差、盼望下课心情最迫切的时候。这时候,若是一成不变的作业布置、预习等内容,学生常常无心去听,心思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起不到作用。我们如果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试着采用以下几种结尾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画龙点睛——概括性总结
这是一种常用的总结方式,它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一个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很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的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如在学习了“梯形的认识”的认识后,我是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的:
1.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2.梯形有哪些特点?3、梯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4. 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样设计,既复习了前面所学图形的特点,又巩固了本节所学,又引出了下节课所学内容,承上启下。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又巩固了新知识、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下一节课“梯形的面积”。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了过渡和铺垫。
2 埋下伏笔——延伸性总结
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是这样进行总结的:
“我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学生面有难色时,我适时点拨:“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拼图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学生听后恍然大悟。
在此基础上,我再设问:“照这样看,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多边形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3 妙趣游戏——趣味性总结
这种方式是根据小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喜欢做游戏,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
我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或者是约数,你就是这个数字的‘朋友’了,那么你们就可以带着这张卡片离开教室了。学生听后顿时倍添兴趣。
这种结尾,既巩固了本节所学习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音乐提神——赏析性总结。
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在讲授完“小括号”时,我是这样设计结尾的: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括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在动听的音乐声中结束我们的课”接着播放录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
1、启发性总结。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1、启发性总结。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悬念性总结。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不完整的题目:“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对前两问,让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中间两问让学生书面列式集体订正;对后两题告诉学生放在下节课研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均放在下节课研究。这样做使一题多变做到了适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试着采用以下几种结尾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总结预习式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育者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以后,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预习:
1.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
2.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
3.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样设计,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又巩固了新知识、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进入到下一节课“梯形的面积”新课之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了过渡和铺垫。
二、延伸拓展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这样设计结尾:
教师边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和提问:
“我们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当学生面有难色时,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
“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拼图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
这时,学生猛然醒悟,很快顺次把这些图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四边形内角和是180°×2,五边形内角和是180°×3,六边形内角和是180°×4。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
“照这样看,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多边形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三、趣味游戏式
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1.教师出示卡片2,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
2.教师出示卡片3、5时,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也用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3.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1、7、11、13、19、23、29、31、37、41、43、47的学生。
师:“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
生:“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
师:“那出什么数时,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生:“1。”
教师出示卡片“1”,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同学们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乘着游戏的余兴,投入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四、问题启发式
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
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
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正值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我就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留给学生思考:
在下边算式的括号中,任意填上“+”、“-”、“×”、“÷”等运算符号,使2组8个数的计算结果都等于2008:
5( )8( )25( )20( )5( )10( )2( )4=2008
50( )4( )5( )2( )2( )10( )25( )8=2008
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音乐赏析式
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如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小括号”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呢?”
生:“小括号。”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接着播放录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
1、启发性总结。
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
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悬念性总结。
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不完整的题目:“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对前两问,让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中间两问让学生书面列式集体订正;对后两题告诉学生放在下节课研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均放在下节课研究。这样做使一题多变做到了适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1、启发性总结。
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
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悬念性总结
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不完整的题目:“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对前两问,让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中间两问让学生书面列式集体订正;对后两题告诉学生放在下节课研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均放在下节课研究。这样做使一题多变做到了适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学习是教科研的源头活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继续前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同时教师也只有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才能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开学初我们低年级段的老师赴鄂尔多斯市中心小学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知道思想和教学理念。回来后我们几个教师就围坐在一起,又进行了认真学习,全面把握总体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进度,并且互相交流了各自对新教材带来的思考和建议,为顺利地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如来自北京刘教授等主持的讲座,张校长的授书仪式……我们组全体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利用一切机会给自己充电,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提高教学技能。
我们欣喜地看到新教学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活力,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师生带来了新的体验。教师的理念新了,我们的课堂活了,我们的学生乐了,当然,我们的老师也累了。老师们在使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发展。
二、善思考勇于实践,优化课堂教学
我组在每周二下午的地一节课进行集体备课。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共同研讨教案。 从交流准备稿、到集体商讨备课到平时的快餐式备课,老师们对全册教材的地位,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重、难点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老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
我们组还多次进行磨课,《乘加乘减》《角的初步认识》……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写教案,以组讨论商定,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同时,我们注重听随堂课,听课后认真评课: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俩位校长也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大家互相友好提示,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在二年级数学组这个小家庭里我们一起交流、探讨,一起研究和实践,一起体验新课改所带来的新奇、兴奋和成功的喜悦。在这样一种浓浓的氛围中,教师的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得到了提高,渐渐地走向了成熟。
三、抓常规重基础,不松懈
1、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小组合作探讨,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2、抓好学生计算工作
我们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来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大屏幕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每天坚持进行口算笔算练习,就是我们组自编的“一日一练”。以形成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马虎粗心是学生经常犯的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另外,我们每学期组织进行一次“口算速算比赛”,平均一分钟能达到20道题,通过每天的坚持口算训练,计算速度不错。我想,我们会坚持到底的。
二、课堂总结要有利于学生的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先生提出“经验+反思=成功”。反思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新课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总结的方法,丰富学习体验。例如:一次小数乘、除法计算综合练习课中,笔者收集了学生平时典型作业错题:①7。2+2。8×1。43,②32。05-2。05÷0。82,③17。6÷0。125÷8,④7。38÷3。6×2。8,⑤0。32×25,⑥0。23×89+2。3×1。1。教师根据学生独立练习中出错情况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总结反思出错原因(忽略运算顺序,演算马虎,算理不明,简算意识缺乏),然后自我修正,最后每位学生回头看演板情况,做了这堂“小数乘、除法计算综合练习课”的总结。
三、课堂总结要承前启后
华应龙老师曾经说过,“千金难买回头看!”这是对课堂总结艺术的一个概括。值得深思的是,“回头看”出从何处起?例如,“梯形的面积”教学之前,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利用的是割补法,探讨三角形的面积利用的是旋转、平移法,而在“梯形的面积”教学中,学生探讨了多种关于梯形面积的推导方法,有的把梯形分解成两个三角形,有的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课堂总结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梯形的面积”这节课,应追索到前面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的内容,同时还应考虑到后继学习“圆的面积”。问:(1)三种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什么共同之处?(2)“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的推导,同学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3)假如老师要同学们探讨“圆的面积”,你有什么想法?
四、课堂总结要擅于研究学生
有效的教学设计,从研究学生开始。研究学生就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态度、习惯、思维特点)。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可以设计“有序离教室”的结尾:教师宣布:快下课了,我们按座号的情况来下课,但一定要符合老师的要求分先后下课(每位学生手持自己的座位号)!学生顿时兴致倍增。1。老师:座号的因数只有2个的同学按顺序下课!学生:2、3、5、7、11、……的同学纷纷有序离开教室。2。老师:座号的因数至少3个的同学第二批有序退场!学生:4、6、8、9、10、……的同学纷纷有序离开教室。3。老师追问:“你怎么还不出去玩呢?”学生:我的因数只有一个,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老师:那你能给自然数分类吗?学生:非0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1,质数,合数。离开教室的同学,其实都在窗外关注教室里的一切。
“课堂三导教学”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导学、导疑、导练”三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有效训练与评价,进而创建紧张、有序、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以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下校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比较传统,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致使许多教学内容在课堂内无法完成,老师只得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靠多布置课外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羁绊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我们进行的“课堂三导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它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二、研究内容
探索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为此,我们确立了“课堂三导教学”的核心理念: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即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引导为本、学校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立足点,在课堂上通过灵活交替运用“导学、导疑、导练”三个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改革形式,既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途径、方法,又能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暴露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经过教师的点拨解惑,落实学生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有效训练与评价,从而达到人人达标的目标。
三、研究方法
为了使本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并灵活使用个案分析、调查研究、区域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研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并推广可行性经验和做法,使课题目标得以真正的落实。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
1.通过理论与实践培训,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在区级培训的基础上,邀请省、市专家来我区作报告、开示范课、与教师座谈,强化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组织全员培训
(1)利用期初小学校长会、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会,分别对学校领导进行培训,确保认识到位,统一思想。
(2)组织我区全体实验教师参加培训,抓典型实验学校,培养优秀实验教师队伍。
3.典型学校带动
第一、确立典型实验学校若干所;第二、利用典型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通过开放周、片际研讨、共同体等活动传递给全区实验教师,以此带动、辐射、引领全区课题实验研究。
(1)开展区域性课题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好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进一步促进课题实验的稳步发展。
(2)组织全区性的教师竞赛,促进教师自觉参加实验。每年定期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堂三导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
(3)开展区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及城乡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以研带培,以培促研,研培结合,促进了城乡之间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
(4)编写导学材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保障。由小学教研室牵头,组织一线优秀教师编写四―六年级学生学习活动材料,并在网络上,为实验教师的上课提供方便,同时为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课题的实验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辅以实验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确保本课题得以顺利实施。
四、研究成果
(一)教师方面
1.转变观念,增强教研意识
一切先进的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改革的困难都是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所以,要想推进课题实验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是先导。课题实验开始,我们把教师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有关“课堂三导教学”理论,还经常组织老师们积极参加了省内外的教学观摩研讨和培训活动,听取优质课、专题讲座、优秀案例分析等,要求老师回来后要在本校或全区里上一节汇报课或开一场讲座,把先进的理念传播给老师们,推广运用好的经验和做法;还聘请省内外专家来我区讲座、上示范课,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注重抓校本培训,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专题研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学反思与论坛相结合。老师们认真研读教育教学理论的有关知识、课程标准以及报刊杂志的有关文章,人人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达到在培训研讨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增强教师课题研究的教研意识。
2.开展研讨,提高教研水平
课题实施的推进,研究是关键。面对课题实验的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抓住对“尝试”、“有效”两个词的理解。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堂三导教学”课题的研究?只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1)开展课题调研活动。每学期我们教研室都要组织教研员到课题实验校进行调研,听课、评课、交流,了解一线教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实验教师指明课题研究的方向。
(2)举办课题专题研讨活动。每个学期课题实验校轮流开展一次课题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题研讨课、评课交流、经验介绍、讲座、阶段小结、论文汇编等。共举办了7次课题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有教学论文或阶段小结等共汇编5册,取得较好的成效。
(3)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实施课题实验以来,曾举办了三次区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主要以开展“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领域的内容进行教学专题研讨。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三导”教学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核心理念,“先学”就是让学生进行独学、对学、群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运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评价机制,发挥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后教”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之处进行点拨、指导,教师少讲、精讲,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才讲。力求达到:“一节课我们关注的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的精彩,而在于关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状态;一节课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获取了哪些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知识”的最高境界。
(4)开展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和城乡共同体活动。每个学期开展或组织一到二次区小学数学林爱村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工作室成员的研讨课、经验总结、专题讲座、评课交流等等;还组织开展了城乡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能围绕“课堂三导教学”课题研究的主题,组织课题实验学校的优秀老师到农村及薄弱学校进行“送教送培”,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成员及课题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的作用,让优秀的课堂教学成果在教师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促进了城乡之间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
3.提升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尝试中来,走促进自己专业成长之路,其综合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也培养锻炼了一批中青年教师。一是教师合理设计教案的能力明显提高。二是在刻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热情明显增强。课题实验以来,全区教师自撰了1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或优秀案例分析分别在CN、省级等刊物上发表;3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分别在市、区级刊物上发表。参加市级以上优质课评比20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1人次、省级13人次、市级6人次);参加区级优质课评比有40多人次分别获一、二等奖。多位教师参加市教师技能大赛获得好名次,还有老师被邀请承担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由此可见,通过课题实验的研究,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学生方面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多种,可以是教师指导,学生领悟;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不同的学习方式,代表着不同的教育理念。通过课题实验,我们发现学生最大的变化是:教师在课堂中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学,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中品尝成功之乐,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展示自己的个性。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在问卷中写到:“我会通过自学课本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我们这样学习感到学得很轻松。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节课处于紧张的状态,但我们还是学得很愉快!”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很喜欢这样的数学课堂,老师都是让我们自己学,不懂的知识老师才讲,我们真正学到了知识”等等,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1)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增强。由于教师采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理念进行教学,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成果,老师利用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基本活动经验,掌握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2)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养成。通过课题的研究,实验老师对学生经过精心的培训、辅导,严格要求,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断的养成。如:倾听的习惯、勤思的习惯、敢说的习惯、善问的习惯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逐步形成。实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同时运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评价机制,让学生通过“兵教兵”、“一帮一”等活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2.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三年多的课题实验,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特别是有些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大。如:某实验教师从四年级跟班到了六年级,原来这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比较差的,到六年级毕业抽检中学生的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还有一位实验教师他所执教的班级有好几位学生由原来的学困生转化为中等生,中等生转化为好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
(三)努力实践,推进课题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课题实验开展以来,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充分了解学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并根据导学材料进行个人的增加或删减,在课堂中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探索、学会质疑、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爱学、乐学数学。
课题实验校先后承办了多次课题专题研讨活动,教研员与一线老师一起研究了无数的课例,通过“备课―公开研讨课―听课―评课―反思”的基本案例研究模式,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经过比较分析,形成了“课堂三导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
1.导学目标
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将以往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改造成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目的是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本节课我们要学什么?使学生学习有了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自学诊断
让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课本的内容,边自学边完成诊断练习。学生对自学过程中碰到自己没办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可灵活采取以下四种形式:一是让学生自我重点研读;二是小组讨论;三是向老师求教;四是引导学生通过“兵教兵”、“一帮一”的形式,解决在独立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3.合作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精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以让已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进行讲评,教师补充。合作探究可以包括:
(1)预设的问题。
(2)学生在自学诊断练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3)生成的问题。
(4)教师重点讲解和辅导,解决疑难问题。
4.展示交流
是“自学诊断”和“合作探究”的升华,主要是解决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检测、提升的过程。通过组际展示,交流各小组在“自学诊断,合作探究”中取得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展示学习效果就是让学生表现自我,感动同伴,学会倾听,学会欣赏,进而在为自己为同伴自豪的同时增强学习自信心,完善自我,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即当堂训练,巩固提升。展示交流部分的练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的,如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请教小组的成员,或者老师重点辅导,让好生帮助差生,并且要求他们做完练习后进行及时的批改或者让学生上台展示,进行集体的批改,这样也可以减轻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老师应采用一些评价的激励机制,促使学生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5.归纳总结
(1)全课总结,归纳、概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201x年10月12日,带着学校领导的嘱托,同事的关注,我非常荣幸的在普洱学院参加了"国培计划(2014)云南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3个月时间,使我对"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种相见恨晚的思绪绕在心间久久不能散去。
在这次培训中,有来自国内各处知名专家、院校教授和一线优秀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培训;有来自临沧市、红河州、版纳和普洱市的四个地区,50多位教育工作者参训。实行"四阶段四结合"的培训方式。
第一阶段:集中专题培训,为期30天,以专题讲座为主。
由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与优秀小学教师主讲、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拓展学员的学术视野,曾强学员理论结合实践,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意识,深化学员对小学教育教学的认识。
第二阶段:"影子教师"实践,配备双导师,为期30天。
我们被分为4个小组,分别进入思茅一、二、三、四小跟岗实践,观摩、思考与交流。通过倾听、观察、分析教师的教学活动和设计策略,对照自身教学实践行为的异同,提升自己对有效教学行为的认知与理解,学习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改善自己的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研修学员返岗与顶岗师范生合作,解决实践教学问题,撰写问题解决案例,为期30天。
第四阶段:研修学员返回高校交流研讨,成果汇报与总结,为期10天。
学习中,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我分享到了收获的喜悦,接受了思想上的洗礼,受益匪浅。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能和更多的同行交流,探讨了疑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国培,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心中的困惑、教学中的疑难、成功的经验都是我们热心交流的话题。这是一个畅所欲言、平等交流的地方,使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断完善自己,多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使自己在国培中成长。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一)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业务上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潜心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课堂上,我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班实际,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期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课余,我经常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还结合实际教学撰写一些自己平时的教学反思等等。从中,我更是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教学新理论新实践。
(二)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进步。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课堂教学,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我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捣蛋分子实行严格要求。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分层施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余,我让优秀学生与"学困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一学期来,学生们原本薄弱的基础,逐步得以夯实,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稳步提高。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本年度里,新课程改革仍是教研工作的重头戏,引领课程改革,既要加强理论学习,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学习: 一是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和各年级教材的要求,力求做到熟悉教教材,掌握教材。二是学习了明德学校的“数学分层测试卡”的相关书籍,在学习中认真领会“以学生为本,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数学学习中都能有成功的体验”思想,感悟专家的各种讲座实质,并且及时反思自己的工作,写下自己的感想。三是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的学习工程的学习活动,自己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建议》一书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用专业理论充实知识底蕴,除此之外认真学习了齐齐哈尔市教育局下发的《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关于构建普通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见》(试行稿)、《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关于普通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稿)等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二)立足课堂,做好常规调研。本年度借集中调研和教育教学管理评估检查的契机,先后在3月和9、10月份,深入10个乡9所乡直小学和1所村校和6所局直小学进行听课评课导课,听评课在百节之上,在听课的过程中,及时与做课教师平等交流,充分肯定教师的优点,提出可操作的建议,扎实有效做好常规调研工作。
(三)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做好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工作。深入基层学校,走进青年教师(长山冯春明、东阳王芳、张敏、宝山高丽等)和学科骨干教师(实验冯敏、五小张艳玲、东阳李成娟等)的课堂,一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引领青年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尽快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
(四)为全县教学教研活动提供研讨的课例。在本学年的两次全县小学教研教学活动中,提供了6节数学展示课例,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有效实施“五个一”工程,进行了学科校本培训工作。在局领导、校领导的指示指导下在4月24、25日进行了小学数学校本集中培训,本次培训充分准备,精心布置,在培训中展示研讨了数学学科不同课型的5节课,真正做到了以课例为研讨的依托,积极引领参训教师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实施教学的技能。
(六)四月份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了齐齐哈尔市的首届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在本次活动中,积极推荐参赛选手,参加竞赛的选手有东阳乡直小学的李成娟、王芳老师,音河乡兴十四小学的马春波老师,指导参赛选手做好赛前准备,最终3位选手都以较好的成绩进行了展示。
(七)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黑龙江省UC小学教研在线)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我县小学数学教研水平。本学年借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的契机,组织10个乡6所局直小学的部分骨干教师积极网络中进行同备一节课的教研活动,这样的大型的多人次的网络教研是首次,让更多的人分享到网络的资源,感受到网络的教研魅力,我县有8名教师的论文和案例获得了网络教研优秀成果奖。
(八)积极参与专项调研。在教育局指示下,在我校领导的带领下,参与了全县的中小校的调研工作,在此次调研工作中,我负责的是调研要点中的6至10项。从作业、测试后质量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在校体育活动时间、德育活动计划5个方面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各校均高度重视此次检查工作,都相应作了认真的安排;从检查结果来看,各校都有自已的特点。总的情况是:作业量及批改情况,体现在作业本上的量是适量的,教师批改及时,多数教师批阅比较认真,有的有激励性语言;大多数学校的学生本面整洁、书写认真规并且能在教师的指点下修改错误,通过作业达到温习巩固的目的。
(九)积极参与评估工作。在此项工作中,承担了现场组的组长工作并完成了成果展示和小学组的材料汇总。
(十)认真做好期末命题(本年度命题18套)、测试、成绩统计、测试后的分析工作。
(十一)积极参与明德学校的课题实践活动。按要求及时向上反馈信息,深入六所实验学校,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如何使用《分层测试卡》,随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全面检查。在课题实验的扩大阶段协助教育局普教股做了基础性的调查积极相关的信息反馈,收集了相关的资料。
(十二)其它工作。
1、积极参与“国培”的网络活动,督促并辅导参训教师完成学习任务。
2、参与了幼教开展的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