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副高医生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1-18 07:51:4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副高医生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副高医生论文

篇(1)

关键词 问题解决模式 一轮复习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进入高三以后,复习课是日常教学的主流活动,笔者以往常用导学案复习模式,但由于学生熟悉复习内容,所以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学习新课时高,主动求知欲望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复习效率一般。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呢?在摸索和不断反思总结中,发现“问题解决复习模式”未尝不是高效复习的一剂良药。

所谓问题解决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系列类型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能力到人格整体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的一种教学策略。这里的“问题解决复习模式”的基本内涵是:教师将要复习的内容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指导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复习生物学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复习模式既注重发挥教师的点拨、示范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能力迁移、个性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其过程包括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精诚合作、解决问题思维延伸、拓展问题研析高考、迁移训练四个环节。

1 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学习是在情境中的学习,在真实世界中学会解决问题,有助于学习者构建更加牢固的知识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现实世界情境中。复习课的情境创设,更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把要复习的若干知识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例如,在遗传规律的复习中,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情境1: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个律师处理了这样一个法律事件。一个有钱的男人,娶了一个很漂亮的妻子。可是他却要与为他刚生下孩子的妻子离婚。原因是孩子太丑,不像他们夫妇。特别是他们夫妇都是大眼睛双眼皮,可孩子却是单眼皮肿眼泡。但亲子鉴定孩子是他亲生的。他还是无法接受。请运用所学的知识,给这位丈夫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情境2:感谢同学们帮助了情境1中的这位丈夫,是你们让他明白了遗传的规律。在平静的生活中,这对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遗憾的是这个孩子不但是单眼皮而且还没有耳垂,这又怎么解释呢?同学们,快点再帮助一下这位爸爸吧。

问题一抛出,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学习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思考中。

2 精诚合作、解决问题

在创设情境,抛出问题之后,如何解决问题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包括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合作探究或教师点拨等方面,是一个的过程。目的是给学生参与寻求合作的机会,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所学知识、培养能力。

如在创设上述情境1之后,学生很容易就写出这对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的遗传图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复习遗传图解的写法及相关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其他待研究问题:夫妇双方都是双眼皮,生出单眼皮孩子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之为什么?控制眼皮性状的基因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力,而且知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最后使学生澄清分离定律的实质。

教师以故事连载的形式创设了情境2,目的是为了复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情境1的问题解决以后,情境2就比较容易了。当学生分析出双亲都是双杂合子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将对应的控制性状的基因,分别在染色体上表示出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其实,很多学生对该实质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上,不能理解透彻,通过讨论交流,可使学生的思想观点得到碰撞,思维得以提升。如果课堂时间允许,还可以连载故事三:如果这对夫妇要生出既是双眼皮又有耳垂的孩子的概率是多少呢?每一步的设置都是围绕自由组合定律,但这种以设置问题、解决问题来复习知识的方式,要比先复习基础知识,然后再做题目的方式效果要好的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更增强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启发引导,并抓住关键点,重点精讲,及时总结。

3 思维延伸、拓展问题

在学生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再思考,不断深化学习内容。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正常情况下子二代中有四种表现型,并且比例符合9∶3∶3∶1。但在不完全显性的情况下,子二代的比例会发生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样的异常比例,把这种要探索、要解决的问题延伸到课本之外,可以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课本之外的探究与思考,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进一步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复习效率。

篇(2)

医院坚持提高医疗质量与培育医疗特色相结合,注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正向着建设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医院的目标迈进。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特向全国诚聘学科带头人,业务技术骨干。

一、学科带头人:

1、需求科室:

皮肤科、麻醉科、骨科、妇产科、心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口腔科等

2、任职要求:

副高级职称及以上,博士学位,年龄48周岁以下;

有三年以上三级医院工作经历;

近三年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项以上或科研获奖,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或影响因子累计3.0以上;

博(硕)士生导师、海外留学经历、担任省级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或特别突出贡献者优先。

二、临床医师:

1、需求科室:

急诊科、介入科、妇产科、康复科、肿瘤科、麻醉科、儿科、重症医学科、口腔科、普外科、心内科、病理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

2、任职要求:

硕士及以上学历;

具医师资格证书及医师执业证书;

专业知识扎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

有三级医院相关专业,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治优先考虑

年龄25-45岁,身体健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010年以后全日制毕业医师必须具有有效的规培合格证书。

三、医技科室:

1、所需科室:放射科、超声医学科(B超、心电图)、检验

2、招聘要求:

放射科医生:初级及以上职称,硕士及以上学历。

心电图医师,初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学历。

肌电图医师,初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学历。

检验技术员,初级及以上职称,硕士学历。

四、护理

1、护理骨干

篇(3)

一、职称晋升对于医院人才管理和培养的功能

第一,有利于提高医院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职称在较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拥有职称的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的肯定,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获得职称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求。跟水、食物等低层次的需求相比,这种需求的满足能使人获得更大的更持久的满足。另外,由于职称很多时候也会跟医院人才的经济收入有着较大的联系。职称评定既注重医院人才的实际工作业绩,又注重他们的医风医德,既注重他们的工作质量,也注重他们的科研能力,建立正常的职称晋升制度,必将对提高医院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起着重大的作用。

第二,有利于提高医院人才的学习热情。

由于职称评定时,晋职对象的学历、科研能力是重要的硬指标。研究生学历的医院人才在获得晋升时硬性资历年限可以缩短,这将激励部分有冲劲的但只拥有本科学历的医院人才参与更高层次学习的进修。而科研能力主要通过参加科研项目和撰写学术论文来体现,这将激励医院人员在参加工作后继续学习,积极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去,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撰写出有独创性看法的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有些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室,在职称晋升评定时可以要求提交手术视频,并由专家团队对手术中的情况进行询问。

第三,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综合实力。

医院的综合实力是体现在很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配备上。硬件更多的是指医院拥有的各种设备,各类疾病研究实验室,床位数等等。而软件上主要体现在医院的人才的诊疗水平的高低,医院人才的医德水平的高低,医院的学习研究氛围是否浓厚等。通过合理利用职称晋升这种手段,可以激发医院人才的工作、学习积极性,提高医院人才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医院整体综合实力的提高是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职称评定中医院既注重医院人才的专业理论,又注重他们的临床技能考核,这些必将成为医生努力的方向标,使得他们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做好医院人才晋升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第一,医院人才晋升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医院人才职称评定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注重晋升对象的工作实效,注重晋升对象对医院的贡献,注重患者对晋升对象的评价。如果没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职称评定不但不能起到提高医院人才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会导致他们把精力放在拉拢关系,讨好上级等上,甚至可能会引发腐败现象。医院可以成立一个由学术造诣深、处事公正的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由委员会对所有晋升人员在科室考评的基础上,针对他们任职期间所表现出的医德医风、业务水平等进行客观评估。

第二,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进行医院人才职称评定中,要根据医院人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制定量化评估体系。对于某些对医院贡献特别大的,在某些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青年医护人员,可破格给予认定。但对于获得破格认定人员的基本情况,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公示,在公示期内如果有举报人举报拟破格认定人员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况的,要认真核实,谨慎处理。只有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医院才能留住人才。

第三,“评聘”分开原则。

对于个别业绩突出,但暂时未具备相关技术资格条件的人员,可以获得院内破格聘任,并享受具备相关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同等的待遇。对于个别获得了高级职称但缺乏工作热情,不听从医院工作安排,不遵守医院纪律的医护人才,要降格聘任。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激发医院人才的进取精神,在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

第四,积极主动为医护人才做好职称晋升的指导工作。

篇(4)

数据采用双人单独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科研状况518名护士对护理科研步骤、护理科研种类及护理科研选题知晓率分别为33.7%、38.9%、28.9%;参加培训率仅为41.9%;对护理科研知识需求强烈,愿意参加科研者占84.2%。

2.2不同护龄护士科研培训率、科研意愿及科研知识比较见表1。

2.3不同职称、学历护士护理科研情况见表2、表3。2.42010年、2011年科技局、卫生局三所医院医疗、护理立项情况。

3讨论

3.1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缺乏,目前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大部份放在质量管理上,缺乏对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撰写论文的指导,护士只是应对临床工作而忽视了论文撰写[2],而早在1996年就有专家提出,护理部工作量的5%~10%应该用于科学研究[3],从调查中发现,参加过科研培训者217人(41.9%),知道护理科研步骤者175人(33.7%),知道科研种类、科研选题者分别是202人(39.0%),和176人(34.0%),护理科研知识知晓率在不同护龄、职称、学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原因分析:目前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的护士大多是中专毕业303人(58.9%),通过业余时间获得了护理大学专科或本科学历215人(41.9%),第一学历为本科毕业者被调查的三所医院均没有,护士基础理论的知识水平较低,而且在职教育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科研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被重视。基层医院在职称评审时只有副高级,正高级职称才要求科研立项。但尽管如此,表中显示职称学历高者仍是护理科研的主角。由此,护理管理部门要重视护理科研的发展,市卫生局、医院护理管理委员会在为护士提升学历的同时,应加强护理科研的培训,培训内容有护理科研的基本知识(概念、步骤)及技能(文献查阅、科研设计、资料分析、护理论文的撰写、注意事项等),同时加强在职教育,外请专家讲学,选送护理骨干外出培训、鼓励自学成才等育人措施,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来提升科研能力。

3.2护士有撰写论文的愿望,期望在质量高的护理期刊上来提升自己的职业成就感,但困难大,实际行动者少,愿意主动撰写论文有387人(74.7%),不愿意者有33人(6.4%),无所谓者98人(18.9%),动机均为晋升职称者多,其次是迫于医院下达的科室论文完成的任务。护士平时在单位里有繁重的工作,回到家里又要担起相夫教子的任务,留给自己学习提高的时间可想而知,造成护理科研知识及撰写论文的能力严重缺乏,再者是经费缺乏,投稿困难等,本院2010年13篇,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提示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科研的重要性,在人员、时间、经费、设施和科室合作精神上给予足够的条件和支持,才能营造有利于科研的良好环境,同时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培养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做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4]。提高科研知识的储备,为其进行护理科研奠定基础,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3.3改变护理观念,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专业,临床护士要彻底打破护士只是医生助手的观念,不能只机械的注射、给药、执行医嘱,要善于观察,勤于用脑,依靠平时的点滴记录,评判性思维把临床中经验上升为理论,在制订护理措施和处理护理问题时寻找科学依据[5],那么,就需要护士通过继续教育和学习等方式增强自我的专业知识、科研知识、上网阅读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最新科研信息,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健康。

3.4医院要成立护理科研小组,小组成员要有创新性思维和超前意识,主动捕捉科研信息,提出科研攻坚方向,协调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查新,确定立项课题,以指导护理人员更好地从事科研活动,保证人人参与,护士在实际科研工作中缺少相应的帮助也是制约护士开展科研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院有科研管理委员会,护理部有护理科研小组,但近5年只进行过二次科研知识的培训。

篇(5)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GDP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有了质的变化,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才能满足患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从而提高医院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成了各医院管理人员必须思考和正视的问题。我国医疗体制在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私人医院也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逐渐的在人民群众中占领了一定的位置,而公立医院体制上的不断改革也使得公立医院必须考虑盈利和收入的问题来应对市场竞争,由此,公立医院了解患者所需所想,从患者出发进而提高服务质量势在必行。那么,如何评价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需要哪些参考指标,用哪些参考指标才可以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做出客观评价就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

二、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1)评价维度的建立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仔细阅读与分析,结合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各地医保制度执行情况不统一等相关问题,通过新闻网络信息与实地考察,与患者进行非结构面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患者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初步得出我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多层次等方面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最终确定评价维度为医疗保证性、服务有形性、医风医德性、费用经济性、服务可靠性、服务响应性。

(2)评价指标的建立

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个人信息部分及医疗服务部分。

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部分包括患者性别、个人婚姻状况、患者年龄(每五年一限)、患者学历(分为高中以下、高中、专科、本科)、人均月收入(或家庭人均月收入)、就诊原因、是否异地就医、参保状况(商业医疗保险、基本居民医疗保险)、是否参加报销九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医疗服务部分。从医疗保证性、服务有形性、医风医德性、费用经济性、服务可靠性、服务响应性六个维度来进行评价,具体内容如下表:

三、实证研究

(1)A公立医院简介

本文所设计的评价体系是从患者角度出发来评价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则到A医院进行诊疗的患者群体是研究的目标人群,因此需要对A医院进行简单的了解。A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为当地龙头医院,近几年进行了医院内部设施建设,2013年新院区投入使用。设有2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全院共500名职工,其中300名专业技术人员,含副高专业技术人员40人,是集科研、教学、医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公立医院。

(2)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针对A医院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进行,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76份,有效回收率为88%,其中门诊患者95份,住院患者81份。同时采用一对一问询交流的方式与调查对象进行交流,着重询问就医感受方面的相关问题,通过对患者人群的调查和总结发现,来A医院就诊的患者人群偏年轻化,已婚、本地居民前来就诊的占多数,患者当中收入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占多数,且大部分患者都持有基本医疗保险。在调查时还采取实地考察体验的方式,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过程进行体验,以便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通过与患者的直接交流,增强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同时为初步判断数据分析所得结果提供大方向,通过调查人员亲身经历和感受,提高本研究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3)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的汇总和分析,结合A公立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和所服务的患者人群特征及感受,发现A公立医院在日常医疗事务的提供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①问题反馈处理不及时妥当,缺乏相应的反应机制。调查结果显示,在就诊患者中,有38%的患者认为问题反馈方便或者是较好,有26%的患者认为意见处理及时或者是好以上,并且通过一对一的询问,有68%的患者在意见问题反馈方面表示不清楚不知道A医院设有问题反馈处,不知道如何对医院的服务提出建议。在27%知道或者曾经反映过问题的患者当中,有86%的患者表示在再次就诊时并未发现自己的意见被采用,医院的管理或者服务有针对提出的意见进行相应的改进,但是,调查人员也发现,A医院其实设置了问题意见收集箱。由此可发现,在A医院的日常管理当中,并未对患者意见给予足够的重视,患者意见并未得到及时处理和有效利用。

②医院就诊流程设置复杂,就诊计划不合理。统计调查结果发现,78%的患者认为A医院的服务提供不及时,42%的患者认为医院空间布局设计不合理,53%的患者对医院的就诊计划表示不是很满意,在进行一对一调查时也发现,66%的患者对于医院排队的问题表示不满,认为医院安排的诊疗计划太过复杂,医院空间布局和就诊计划并不协调,患者往往要不停的在各个楼层穿梭才能完成一个简单的医疗项目,尤其是在进行抽血等一些要求时间的诊疗项目上,往往在路程和排队上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③医疗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调查结果显示,在服务可靠性和医风医德性两个维度方面,患者的满意度较低。34%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选择了好或者是好以上,23%的患者对医患交流情况上选择了满意,37%的患者认为就医感受为好或好以上,46%的患者认为医生诊疗水平在好或好以上。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反映出A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人员在应有的素质和能力方面的缺乏,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④特殊服务存在漏洞,康复医疗项目空白。根据本文所得数据分析,认为在A公立医院当中,患者满意度最低的应该是特殊服务提供这一项目,包括个人特殊服务提供、互联网或电话专家预约、以及康复情况追踪调查等服务。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A医院在进行互联网建设方面却未能满足患者需求。在实地调查和访谈中发现,87%患者没有进行过医院的互联网或者电话预约服务,大多数人不愿尝试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害怕受骗、找不到医院官方网站、或者是觉得预约不能成功等。

(4)对策建议

根据A医院所体现出的问题结合调查中收集到的患者期望,本文认为有效提高A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条:

①建立完善的评价反馈体制,加强反应机制建设。对于评价反馈体系的建设,需要医院各个部门的配合和协调。在借鉴其他先进国家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要结合本医院自身情况及我国实际进行相应的调节和修改,考虑医院等级评审时对医院的考核标准,关注当地发病率较高的病种,结合医院自身优势进行相应的调整,设置明确的医疗评价项目,并设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医生意见的反馈和处理。

②优化流程设计,善用管理人才。就医流程设计和优化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用机器代替服务人员,减少患者接触的服务人员数量,并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统一的指导和培训,灌输相同的理念,为业务上相互沟通合作打下基础;流程设计应关注地理位置设置,医院的空间上相邻流程之间的地理位置应考虑到就诊时间和后续工作问题进行设置,同时相邻流程之间的工作人员要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和交接渠道,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正确性;多渠道开展服务工作,建立规范的预约制度,并对其进行监督,减少排队挂号就医的人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患者的后期恢复情况可以建立反馈渠道,作为医院后期对医生进行评价时的参考;重视规范化服务的作用,同时要根据各公立医院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动,避免死板僵硬的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提高人员素质,树立服务理念。改变传统观念,吸收先进经验,注重医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周期问题,在借鉴和创新方面也要有所协调。医院要设立定期学习和技术考核,确保医护人员素质紧跟时代潮流,对先进器械的使用也要进行推广,加强全院各科室的交流配合,做好医生的会诊工作。完善激励措施,做好医生的考评工作,优化医院分配制度,注重绩效工资建设,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能够留住人才。积极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注重与各等级医院的技术及信息交流,使信息得以不断更新,同时明确医院自身优势,不断提高医院整体水平。注重培养医生的服务意识,使其重视患者自身积极配合的重要性,主动做到为患者考虑,从而能及时掌握患者动态,对突况妥善处理。

④加强特殊服务建设,促进医院改革。医院应加快数字化医院建设步伐,建立卫生信息数据库,关注医院患者治疗康复情况,努力发挥医疗卫生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建立和完善互联网挂号及电话预约服务,并向患者进行推广,提高患者对于预约服务的接受度,同时利用患者预约信息可将预约患者进行分级,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分级医疗制度的实施。进行并完善网上查询、缴费系统,将预约系统进行相应整合,做好整体服务,使患者在就医时间上有更合理的选择和安排。

[参考文献]

[1]董婧.现行医疗体制中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研究[M].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秦文斌.适应新时代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2.

[3]张鹭鹭等.高级医院管理[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

[4]陈杰等.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5]郑春玲.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综述[J].大众科技,2010(7).

[6]任真年.医院医疗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7]朱宏例.基于SERVQUAL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8]沈蕾.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消费经济,2006(6).

[9]田常俊.基于患者体验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篇(6)

[论文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素质 教育方式与手段

人义素质是指人们的一种精神特质和文化特质,是人们通过学习伦理道德、文学、历史、哲学、法律、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存个性、人格、气质、风度、理想、情感、意志、人际关系等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素养和品质,是对世界、社会、他人和自身的认同与正确看法。人文素质是医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是未来从事医师职业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育人环境,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命伦理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人际关系交往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具有弘德善医的人文素养。当前,受市场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正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包括思维与心理)并努力使其尽可能保持正常自然状态的科学和技术。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的疾病治疗与预防,医患之间必然形成人与人的情感关系,医学就是“人学”,既有自然科学的属性,也体现出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从古今中外医学发展历史来看,生命伦理道德、敬业精神、善良、仁慈等都必定是医师职业的前提和基础。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医乃仁术。非仁德者不为医”。西医《希波克拉底誓言》说:“医生应当竭力、忠实为病人筹算,严禁对病人的一切毒害与妄为。无论进入谁家,始终以病人的安危为念,远避不善之举,不论男女老少、自由民或奴隶,均戒绝随心所欲的行为和诱惑。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天上之荣耀。我若违誓,天地鬼神共诛之。”当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进入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更强调人文素质在医学生综合技能和素质构建中的作用。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在制定面向21世纪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时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是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在医学生中进行以敬业精神和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全球化、市场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影响,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极大地影响着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构建与提高。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1 医学教育行为的短期化和功利性挤压着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市场经济竞争导致学习评价标准的简单化、短期化和工具性。学校需要通过毕业生就业率来获得信誉和资源,拓展发展空间。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在短时间内难以准确评价候选者的素质和品行,只能以学科成绩、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作为选人的依据。这样导致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增强,使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边缘化的状况。在课程设置上,人文素质课主要包括“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等,课程性质为任选课程,教学时数为16学时,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上课。在学分制下,大部分学生不会选修这类课程。据调查,80%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拿到英语四、六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就能找到好工作;87%的学生认为专业课、英语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已经占用了90%以上的学习时间,自己不会主动再去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据某高校统计,选修该类课程的医学生不到15%。由此可见,通过课程教学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面临挑战。

2 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面临挑战。科学技术的进步使高校的教学形式多媒体化,这种教学形式能给学生提供多角度的、立体式的感受,但也使教师囿于操作台,难以走到学生中,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少,学生想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领略气质、风度、意志、品行、情感、人格魅力的机会越来越少,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面临挑战。再加上当前高校职称评定过于看重教师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教师的教学工作权重越来越小,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劳动与付出难以体现,导致教师在价值追求与行为选择上的功利性,不愿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上,这就使得学生难以从教师。特别是自己所敬重的专业课教师身上获得人文精神的启发。

3 网络的大众化和娱乐性减弱了医学生对人文精神探索的兴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上网成了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视野,了解学科专业知识和社会信息,扩大交往范围;另一方面,网络的娱乐化、庸俗化又助长了学生逃避社会现实,不愿意思考人生问题的风气。据统计,医学生平均每天上网1.5小时,上网查专业资料与信息的占10%~15%,玩游戏娱乐的占35%~45%,交友聊天的占30%~40%;85%的学生在面临人生难题时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聊天来解脱。  4 医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难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的要求。据调查,73%的学生认为医术比医德重要,道德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钱最重要,掌握了高超的医术才有自己的幸福;89%的学生选择去大城市与“三甲”医院就业,不愿意去农村和基层工作;34%的学生感觉在人际交往上不适应,难以处理好与舍友之间的关系;当被问到“当你走在街上,看到有个老人摔倒在地昏迷不醒,你会怎样?”时,选择“毫不犹豫去抢救”的为12%,“打120急救电话”的为53%,“悄悄走开”的为31%;85%的学生不了解国家医疗卫生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认为这些知识等工作后再学也不晚。由此可见,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伦理道德意识亟待提高。

三、创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与手段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构建与提高,更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精神状态,影响到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正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树立危机意识,科学修订医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创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与手段。

1 改革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增加人文课程比重,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质量。据统计,国外大学人文类课程比重达20%以上,而我国只占10%,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比重只占8%。因此,应改革医学院校课程结构,增加医学人文课程,将“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由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大学语文”改为“医学与文化”,“艺术欣赏”改为“医学艺术修养”,由任选课改为必选课;增开“医学社会学”和“医学行为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施课程教学质量工程,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 重视校园育人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特别是高等医学院校要对校园育人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在学生聚集区设置文化长廊,在教室、宿舍、运动场、图书馆、活动室、楼道、林荫道等地,悬挂名言、格言、警句标牌,让学生时刻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和人文情怀,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在社团管理和文化艺术活动中彰显人文精神,例如,可选择在华陀、张仲景、李时珍等中医名师纪念日举行文化艺术节庆活动。图书馆要增加人文类书籍、报刊杂志的数量,不断满足学生获取人文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在校园网建设上要彰显人文精神,建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网页和论坛,让学生主动参与人文素质教育活动。要开设更具有针对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延伸和拓展人文素质教育手段和方法,积极营造一个和谐、丰富又有吸引力的校园人文教育环境。

篇(7)

  本人xxxx,xxx年7月毕业于xx医学专科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于20xx年1月至今在朱阳镇医院内儿科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院领导、科主任、多位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我努力工作、学习,将书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努力钻研内儿科专业知识体系,在实践过程中我逐渐熟悉到临床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了解到了一些内儿科疾病的诊疗过程。现将本人近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端正工作态度,热情为患者服务。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医生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做好个人工作计划,进步专业技术水平。

  参加工作后我仍然坚持天天学习,天天把握一种疾病;同时不忘学习本专业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锻炼科研思维;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事故及差错的发生;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碰到不懂的题目勇于向上级医师请教,努力进步自己综合分析题目和解决题目能力;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正确记录病情,对患者的处理得当;在内儿科的实习工作中,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按时参加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提问,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操纵,能规范书写各类文书,并能做好内儿科常见病的诊疗。在工作中,发现题目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技术与病房治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熟悉和了解。

  三、严格要求自己。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为科室的发展出谋划策,希看明年的工作量能够再上新高。在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的各项工作完成地较为圆满,但是我不能有丝毫的松懈,由于以后的工作还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与其它先进同事相比还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克服不足,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以上是我的工作总结,在过往的近一年里,要再次感谢院领导、护士长。带教老师周医生的教育、指导、批评和帮助,感谢同事们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过往的一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一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长的一年。我也深知,在业务知识上,与自己本职工作要求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自己要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克服不足,在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通过不懈地努力,加强我的自身能力。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儿科医生工作个人总结2

  20xx年恰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130年周年,麻醉科乘着院庆的春风,秉承一贯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态度,严谨认真积极进取的作风,在这一年里继续大力发展,人员规模进一步扩大,日常业务麻醉工作稳步增长,新技术开展、科研立项、论文成果及继续教育方面更上了一个台阶。

  一、规模与人员

  麻醉科规模扩大,新增美容科手术间1间,现拥有各类手术间共28间。除手术室、疼痛诊疗中心、内镜中心、麻醉后恢复室外,手术室新增了麻醉准备间,内镜中心新增了麻醉后恢复间,大大缩短了手术接台时间,加快手术流转,提高手术室使用率。新购置麻醉机4台;监护仪6台;用于深静脉穿刺和神经阻滞的B超1台;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视喉镜1台。这些仪器的购入使麻醉科日常麻醉工作更安全、更便利、效率更高。

  经过多年的努力,麻醉科初步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技术团队,结构日趋完善。20xx年新增硕士毕业麻醉医师和本科毕业麻醉护士各一名,内镜护士2人,手术室护士1人。现有麻醉医师44名,麻醉护士xx名,内镜护士12名,手术室护士79人,技师1人,共计技术人员xx1人。现我科获医学博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4人,医学硕士12人,医学学士23人。取得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人员7人,占29.5%;中级职称人员14人,占31.8%;初级职称人员xx人,占38.6%。与20xx年对比,中级职称医生数量和比例有所上升。护理队伍中,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为xx3人,占97.2%,与20xx年对比,高学历人员数量有较大提升。取得护理高级职称人员5人,占5%;中级职称人员26人,占25.2%;初级职称人员75人,占70.8%,与20xx年的比例基本持平。

  二、业务开展

  从20xx年12月到20xx年xx月xx个月里,麻醉科共完成手术32360例,比20xx年同期增加xx67例,增长5%;手术室外各种舒适医疗麻醉28876例,达20xx年全年12个月麻醉量的98.5%;疼痛治疗xx408例,疼痛会诊146例,均比20xx年同期有较大增长。手术量突破6万大关,无一例麻醉相关死亡或并发症发生。

  麻醉科出色的工作使我科在继获得“佛山市医学重点专科”、“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点专科”、“中华医学会静脉靶控输注培训中心”、“中华医学会术后镇痛培训中心”, “佛山市青年文明号”等称号后,20xx年又获得了“广东省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

  三、科研、立项、论文及成果

  我科在高质量完成临床麻醉工作同时,重视并积极开展科研、教学工作,努力推进科室人才阶梯队伍的建设,加快促进了科室临床、科研、教学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20xx年全科科研立项7项,包括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1项、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4项、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2项;20xx年46篇,包括“中华”期刊论文8篇;核心期刊论文26篇。出版专著2本,分别为杨承祥为副主编的《麻醉护理学》及杨承祥为主编的《麻醉与舒适医疗》。

  四、人材培养与继续教育

  麻醉科一向重视科室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年轻医生的训练培养。20xx年我科再有两位医生顺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闫哲医生9月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院进修一年学成归来,xx月王汉兵博士赴美国进修半年。

  接收培养实习医生28人,其中广东医学院14人,泰山医学院6人,徐州医学院4人,包头医学院4人;接收培养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4人;接收培养进修医生4人。与20xx年相比基本持平。

  除了积极培养人材外,麻醉科也很重视与学界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20xx年主办了围术期液体治疗新进展学习班、门诊诊疗麻醉新进展学习班及佛山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20xx年学术年会,协办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九次年会。得到同行的广泛参与和一致好评。

  在20xx年的基础上,麻醉科不断完善、发展,在各个方面超越20xx年的工作成绩。麻醉科在正要来临的'20xx年将会按照十二五规划的方向和目标,切实执行20xx年年度计划,继续努力前进,争取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取得更大的成绩,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儿科医生工作个人总结3

  内儿科是一支充满活力、爱心、刻苦钻研的年轻队伍,随着新院搬迁我们兢兢业业地走过了半年。全科始终不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用自己的爱心、诚心满足每一位住院病人的需求,把“救死扶伤”的工作作风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在医院和护理部的领导下,根据半年前制定的工作目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实施不懈努力基本完成了各项任务,赢得了大部分住院病人的满意。

  一、科室基本情况

  1、全科护理人员共9人,其中聘用护士5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4人,护士4人,大专2人,在读本科2人,中专5人。共有40张床位,全年收住院病人1313人,上半年总数489人,下半年总数824人,下半年比上半年病人总数增加了25.5%,下半年抢救危重病人126人,死亡9人,抢救成功率92.9%。静脉采血468人,其中颈静脉12人,股静脉2人,皮试472人,肌注148人,输血人,导尿126人,洗胃抢救18人,死亡3人,洗胃抢救成功率83%。气管插管3人,成功插管2人并使用呼吸机正压呼吸。严格护理操作常规,严格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的落实,对于内、儿传染综合科室无院内交叉感染,无差错事故发生。

  二、科室设备、物资运行及相关制度情况

  1、科室拥有抢救设备:洗胃机2台,婴儿温箱1台,除颤仪1台,成人吸痰器1台,幼儿吸痰器1台,运行正常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所有抢救设备由责任班xxx专人管理,每周定期检查运行情况、保养、作记录;抢救柜、药柜由责任班xxx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如出现缺药、漏药现象,予即时补上备用并记录;各种消毒液及用物每周定时更换,专人治疗班负责,主班每天检查1次,出现问题应立即报告并即时解决。

  2、科室执行严格的查时制度,班班查每周五大查,环环相扣。半年来堵科室药品漏洞10次,查出漏处理医嘱5例,已及时填补,未造成不良后果,各班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调合作,未出现明显拖班造成人员的过度疲劳现象。

  三、科室护理工作完成情况

  半年来我科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基础护理平均93分,危重一级护理95分,护理表格书写94分,急救物品平均89分,病区消毒合格率95分,满意度调查87,5分科室管理86分。严格了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等)得管理,用后全部做到分装、消毒、毁形、焚烧并记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无一例输液、输血反应。

  四、科室业务学习及引进新技术开展情况

  1、在x院长、xx主任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学习,我们科每位医生都能使用心电图机,每位护士都能看懂临床常见异常的心电图。科室对每例死亡病例、疑难病例都进行讨论,从中总结不足,制定出完整的治疗方案并上墙,备工作参考。现已上墙的治疗方案有:脑出血血压调控方案,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流程图,小儿呼衰、心衰急救流程图,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治疗方案及快速性心律失常抢救治疗方案(有一位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在我科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并治愈出院)。大部分脑出血的病人在我科得到了全面、科学的治疗与护理,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留住了很多病人。今年还在我科开展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例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呼吸的先例,在病人身上进行了眼部、口腔、气管、导尿、褥疮、生活、心理等一系列护理,并整理装订成册。护理人员还学习了从省医引进的新技术:留置针的运用与护理,硫酸镁湿敷运用,褥疮患者使用氧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已在我科运用。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护理,能够即时、准确的为医生提供诊疗依据。

  五、内部管理

  一年来,科室每月定期召开二次会议,将这段时间出现的问题及患者、患者家属提出的意见、建议在会上相互沟通,进行疏理,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1)、向患者家属发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意见、建议,使我们及时掌握和了解部分病人对我们医生、护士、病房管理的满意程度。

  2)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尊重和维护患者权益意识,通过学习,大家基本了解和掌握了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促进了医患、医护之间的关系xxx,增进了感情,让病人相信我们,愿意留在我们科。

  3)为了给病人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我们围绕了“树行业新风,创一流服务”的活动主题,从细小环节入手,要求医护人员做到“四轻”、“七声”服务,对一些无法解决最基本的生活及住院费的患者,我们全科人员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切实让病人感受到温馨、耐心、细心爱心的四心服务,感受到家的温暖。

  4)经过今年“医疗质量管理”大检查后,使我们认识到了我们的管理不够完善,主要问题出现在对医疗安全入手不足:病历书写不及时、不规范,对各种疾病的治疗疗原则不规范,滥用抗生素,收费不透明,对各种记录不完整。

篇(8)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1.医学教育行为的短期化和功利性挤压着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市场经济竞争导致学习评价标准的简单化、短期化和T具性。学校需要通过毕业生就业率来获得信誉和资源,拓展发展空间。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在短时间内难以准确评价候选者的素质和品行,只能以学科成绩、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作为选人的依据。这样导致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增强,使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边缘化的状况。在课程设置上,人文素质课主要包括“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等,课程性质为任选课程,教学时数为16学时,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上课。在学分制下,大部分学生不会选修这类课程。据调查,80%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拿到英语四、六级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就能找到好工作;87%的学生认为专业课、英语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已经占用了90%以上的学习时间,自己不会主动再去学习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据某高校统计,选修该类课程的医学生不到15%。由此可见,通过课程教学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面临挑战。

2.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面临挑战。科学技术的进步使高校的教学形式多媒体化,这种教学形式能给学生提供多角度的、立体式的感受,但也使教师囿于操作台,难以走到学生中,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少,学生想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领略气质、风度、意志、品行、情感、人格魅力的机会越来越少,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面临挑战。再加上当前高校职称评定过于看重教师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教师的教学工作权重越来越小,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劳动与付出难以体现,导致教师在价值追求与行为选择上的功利性,不愿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上,这就使得学生难以从教师,特别是自己所敬重的专业课教师身上获得人文精神的启发。

3.网络的大众化和娱乐性减弱了医学生对人文精神探索的兴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上网成了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视野,了解学科专业知识和社会信息,扩大交往范围;另一方面,网络的娱乐化、庸俗化又助长了学生逃避社会现实,不愿意思考人生问题的风气。据统计,医学生平均每天上网1.5小时,上网查专业资料与信息的占10%~15%,玩游戏娱乐的占35%~45%,交友聊天的占30%~40%;85%的学生在面临人生难题时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聊天来解脱。

4.医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难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的要求。据调查,73%的学生认为医术比医德重要,道德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钱最重要,掌握了高超的医术才有自己的幸福;89%的学生选择去大城市与“三甲”医院就业,不愿意去农村和基层T作;34%的学生感觉在人际交往上不适应,难以处理好与舍友之间的关系;当被问到“当你走在街上,看到有个老人摔倒在地昏迷不醒,你会怎样?”时,选择“毫不犹豫去抢救”的为12%,“打120急救电话”的为53%,“悄悄走开”的为31%;85%的学生不了解国家医疗卫生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认为这些知识等T作后再学也不晚。由此可见,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伦理道德意识亟待提高。

三、创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与手段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构建与提高,更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精神状态,影响到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正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树立危机意识,科学修订医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创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与手段。

1.改革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增加人文课程比重,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质量据统计,国外大学人文类课程比重达20%以上,而我国只占10%,医学院校人文课程比重只占8%。因此,应改革医学院校课程结构,增加医学人文课程,将“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由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大学语文”改为“医学与文化”,“艺术欣赏”改为“医学艺术修养”,由任选课改为必选课;增开“医学社会学”和“医学行为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施课程教学质量工程,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篇(9)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医院改革,探索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提升肿瘤专科医院核心竞争力。我院自2008年1月开始实施了主诊医师负责制(Attending)的医疗管理模式。经过六年的实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主诊医师负责制管理体系。本文就大型专科医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实践过程、总体成效及对医院人才发展进行探讨。

一、主诊医师负责制的概念

“Attending”制,即主诊医师负责制,核心是由一位主诊医师率领医疗小组全权负责患者诊疗全过程医疗管理模式,包括门诊、住院、手术、随访、组织会诊等,主诊医师组是由一名Attending(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资格)、Fellow(主治医师以上)和Resident(住院医师)等人员组成,Fellow对Attending负责,进行由Attending授权范围内的诊疗工作,Resident负责具体事务的实施。通过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医疗服务模式,旨在强调主诊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为病人提供具有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医疗质量和合理的医疗费用。[1]

二、传统医疗管理模式――科主任负责制

长期以来,根据《全国医院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医院的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所谓科主任负责制,是指医院里设有科主任的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计划生育等全部业务技术工作和包括对本科工作人员、伤病员的组织管理在内的全部行政管理工作,统一由科主任负责。传统医疗管理模式存在较多弊端,科主任事务性工作较多,难于做到对每个患者负责;科室内部不强调医师分组,对患者的管理要求人人负责,从而造成了谁都负不了责,谁都不负责的局面,容易出现脱节、漏洞或重复等管理真空问题。[2]

三、主诊医师负责制的主要运作模式

(一)主诊组的设置

根据医院内科、外科、放疗科、妇科肿瘤科四大科的亚专科分类并结合床位数及医生人数来设置主诊组,以及肿瘤介入治疗科、中西医结合科、ICU、麻醉科等设置若干个主诊组。原则上,每个病区40―55张床位,设置3―5个主诊组。主诊组人员配置最低要求为:1名主诊医师、1名主管医师、1名经管医师,即“1―1―1”配置。当收治患者人数和人员配置应相适应,如收治患者人数长期超出本组所能承担的数量,则增加人员配置为“1―1―2、1―1―3、1―2―4”等。

(二)主诊医师的遴选

主诊医师的任职资格:一是本院聘任满3年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二是能胜任本专业的临床工作,独立完成本科室业务工作能力,近3年来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申请科研项目1项;三是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四是责任心强,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强,服从院、科两级管理,病人满意度高等。实行“按需设岗、以岗定编、坚持标准、择优汰劣、滚动遴选”原则。主管医师应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原则上为高年资主治医师(满三年以上)职称以上者;经治医师应具备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原则上为低年资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

(三)双向选择

主诊组内主诊医师和主管医师间实行双向选择,双向选择工作由大科主任主持,各亚专科主任配合。原则上做出选择的主管医师相对固定,经治医师在科主任安排下定期轮岗,有利于年轻医师在各专长的主诊组之间进行培养。依旧存在“优胜劣汰”:在双向选择中落选的主诊医师和主管医师原则上由大科内通过转岗等方式解决。如果大科内仍无法解决,由医院在全院范围内重新调岗。未能按要求组成主诊组,主诊医师资格解聘。

(四)衍生新型主诊医师

经过我院的摸索以及创新,发展出自由主诊医师(兼任医院行政管理岗位、部分高年资主诊医师可自愿选择担任,不配备专门床位和下级医师,可自由开展住院及门诊病人诊疗工作);后备主诊医师(为科室后续发展储备人才)和临时代主诊医师(由后备主诊医师中候选,当科内主诊医师因故长期不能在医院正常工作时临时暂代主诊医师,保证临床工作的正常进行),以此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为实施主诊医师后备人选做好规划并提供人才保障。

四、我院开展主诊医师负责制的总体成效

(一)为医院医疗服务注入新活力

主诊医师负责制强调竞争机制,不同于科主任负责制由一人承担临床医疗任务、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责任,转变为由各个主诊医师承担本组医疗服务、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新格局。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后,第一周期实施结束当年和第二周期结束当年门、急诊人数分别增加48362人次和70877人次,同比上升幅度均达到50%;出院病人分别增加13525人次和20500人次,同比上升86.0%和70.1%;平均住院日分别下降20.5%和33.8%;实际床位使用率第一周期结束后同比上升4.7%,第二周期结束后同比上升10.9%;平均病床周转次数第一周期结束后同比上升了19.0%,第二周期期间继续大幅度上升至70.1%,总体数据显示医院医疗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见表1。

(二)为更多病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主诊医师负责制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满足了病人选医生的需求。[3]由于各主诊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主诊医师组内各级医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同时,大大缩短了平均住院日以及次均费用,强调从病人门诊、入院、治疗、到出院随访等整个医疗过程中贯穿优质服务的理念,有利于医师加大病人的了解和沟通,有助于形成和谐、优质、高效的新型医疗关系。自开展主诊医师负责制以来,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逐年递增,医疗服务总体满意度均在95%以上。

(三)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同时保证了医疗安全

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推动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即经济目标的严格考核,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各主诊组成员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病人,提高本组的声誉和竞争力,必将重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同时,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完成情况也都列入了主诊组评价的内容中,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病历书写、医院感染控制、医疗安全等均有扣分依据,因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实,避免和减少了医疗缺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深化医院内部人才制度的改革

主诊医师负责制明确了岗位性质、岗位数量及岗位要求,按照相应的标准选择合适的人才,体现的是“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不再拘泥于唯学历、唯资历、唯职称。个别副主任医师未在本专业岗位上履行职责满3年的,但确有较高专业水准、业务能力、科研教学能力特别优秀且医院学科发展需要的,就可破格加入。同时,这一制度也彻底实现了评聘分开,在聘任考评过程中,以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作为考核重点,从而真正解决了高职低聘、低职高聘这些问题。2015年第三周期主诊医师中:全院共计68名主诊医师,其中正高41名,副高27名。以及5名自由主诊医师和7名后备主诊医师。

五、主诊医师负责制对于医院人才发展的探索

(一)主诊医师负责制彰显全面效益,成为医院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

实践证明,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后,我院门诊量、手术量、医疗收入等医疗数量指标都是较大幅度的增长,平均住院日、医院感染率等医疗质量指标则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医疗服务和医疗沟通明显改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一步加强;各级医师的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二)主诊医师负责制提升管理水平,成为医院人事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主诊医师负责制把医院管理的思想贯彻到了每个医师,贯穿到整个医务人员的个人成长历程,即“人人懂管理,时时讲管理”。主诊医师作为主诊组的领头羊,必须要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关心本组的经济运行情况、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从而促进主诊组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主诊医师负责制激发强大动力,成为医院人事人才自觉发展的重要平台

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得各级医师在保证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还要保证有一定的精力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医院做好继续教育、外出进修的经济补助;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活动、疑难病历会诊、新技术观摩等形式再学习、再深造;新入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轻医师实行科间、组间轮转,打好临床基本功。

(四)主诊医师负责制产生示范效应,成为医院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导向

主诊医师负责制有别于以往的科室内分组管理的模式,对各级岗位的医生明确了相应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尤其是在主诊医师身上集中体现了责、权、利的统一。我院围绕以Attending主诊医师负责制为核心的医疗人事制度改革,将对我院未来的医院管理,特别是医院绩效的评核和人才发展战略产生引领和示范效应,也必将不断地促进我们医院医疗质量的提升。

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科主任负责制与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关系问题

传统管理模式下医院多采用院、科两级管理,科主任权利过于集中,但因精力有限,导致科室管理不严密。科主任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跳脱出来,变为站在全科角度审视主诊组内诊疗思维是否局限,强调科主任领导下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医疗工作的开展、教学任务的完成、科研工作的创新和落实等。同时为避免科主任身兼主诊医师后,可能造成处事不公、优先利用资源等的情况,可将科主任慢慢转变为自由主诊医师,并将所收病人原则上放置在科内新成立主诊组中,加以扶持年轻主诊组。

(二)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关系问题

主诊组工作中,可能会造成学术氛围削弱,有些医生只顾眼前利益,为多收病人而忽视继续进修学习、深造等,或是某些主诊医师忽略组内年轻医生的培养,只重使用不重培养,都是对未来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于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避免过早固定在一个专业组中,影响其全面发展。[4]因此,科室应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将年轻医师在各专长的主诊组之间进行培养,既锻炼专业能力,也为之后的双向选择提供参考。

(三)主诊组存在不正当竞争问题

少数主诊医师间缺乏沟通和团队协作精神,尤其是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受经济利益的影响,主诊负责容易变成主诊垄断,在收容的病种、治疗方案的选择(费用高低)等方面,更多地考虑本主诊组的局部利益。因此,在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量化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倡导和谐共进的医院文化,强化科室间团队协作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张静,艾励生,李军等.主诊医师责任制及临床业绩考核[J].中国肿瘤,1999,8(12):549―550

[2]曹秀堂,姚伟,刘广东等.主诊医师负责制管理模式及其应用[J].中国医院,2010,4(14):2―3

篇(10)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是典型的应用学科,需要医疗技术人员通过不断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积累临床实践经验,才能解决医学上层出不穷的技术难题,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周期长,基层医疗工作强度大、风险高、薪酬偏低等原因,导致基层公立医院的医疗技术人才紧缺日益严重。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的不断增加,医疗人才流动性加大,整个医疗人才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医疗技术人才的管理,尤其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等内容成为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职称管理与岗位设置、薪酬管理、干部任免等医院管理工作紧密联系。目前,公立医院的各项工资、奖金等收入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即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级别。想提高收入,提高职称水平是最快捷的途径。因此,职称晋升与聘用是专业技术人员最为关注的内容[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科学实施岗位聘用工作是基层公立医院留住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1基层公立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的基本情况

1.1职称分类

医院的职称主要有卫生、会计、经济、工程、统计及档案等系列,其中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是公立医院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医、药、技及护理四大类。

1.2职称级别

职称一般分为初中高级,其中初级分为员级(士级)和助理级(师级),高级分为副高级和正高级。

1.3职称的取得方式

职称的取得形式主要包括职称考核认定、职称考试和职称评审。目前除了个别职称可以通过初次认定的形式取得外,基本上都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形式取得。1.3.1职称认定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含研究生)参加工作后通过见习期的考核而取得的首个职称资格。用人单位根据拟聘岗位的职责要求,对其政治表现和从事该岗位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水平、工作成绩等,进行全面的考核。见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可按规定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不需再进行考试或评审,目前只针对国家未开始组织统一考试的系列。1.3.2职称考试职称考试按照不同专业要求在时间和形式上有不同的统一安排。医疗技术人员的职称是从事医疗技术工作基本要求,是依法执业的凭证。医疗技术人员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到医疗单位从事专业工作,根据不同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可报考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医疗技术是社会实践学科,医疗技术人员的职称报考条件中十分重视实际临床经验(即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经验和年限)。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已于2003年起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单独开考,其他专业统一考,原则上进行1次/年,一般安排在每年1月份左右报考,5月中旬考试。由于基层公立医院年轻医疗技术人员较多,所以每年的4、5月份为迎接初中级考试而出现人手相对紧张现象。1.3.3高级职称一般通过考评结合形式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般由各省市根据实际制定评审办法,有些省市考评结合,一般在年初进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实践能力考试,每年的8至10月开展申报评审工作。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主要以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资历、业绩成果和科研、论文著作等条件作为依据。基层公立医院由于高级人才较缺乏,而上级主管部门往往以高级人才的比例作为对医院的管理考核重要指标。所以基层公立医院都积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称,以提高医院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1.4公立医院职称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技术人员的职称管理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医疗技术人员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到医疗单位从事专业工作开始就要考取职称作为从业资格,随着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晋升职称并聘用而提高个人薪酬待遇,直至退休也要根据聘用的职称级别享受相关退休待遇。职称可以反映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同时也是公开招聘、岗位聘用及干部提拔等的重要依据。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十分重视自身职称的管理,职称管理的合理性与公平性,直接影响着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2基层公立医疗单位的职称与岗位聘用现状与分析

职称聘用是职称管理工作的核心,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但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产生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评价与聘任岗位相分离的需要,即“评聘分离”[2]。尤其实施岗位设置后,岗位总量控制,岗位数量和结构比例按单位功能、职责任务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设置,使职称聘用与岗位聘用存在不统一。基层公立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紧缺,为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管理上采取鼓励提高、适合聘用为主的原则。下面以某基层公立医疗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分析为例展开探讨。

2.1岗位设置与职称管理

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公立医疗单位的岗位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三类,其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确定,其中公立医院是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为主体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70%以上。根据医疗卫生单位的功能、职责任务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是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的主系列岗位,其数量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80%。该单位严格按照岗位设置原则,核定总岗位数为共119个,其中管理岗位16个、工勤岗位3个、专业技术岗位100个,专业技术岗占总岗位总量的84%。表1显示卫生技术岗位占全院技术岗位的90.3%,是该基层医疗单位的专业技术主体岗位。但编内技术人员仅占全院技术人员的41.7%,这为职称管理带来了政策上的不均衡性。表2显示岗位设置后岗位总量与结构比例和实际取得职称人数差距较大,高中级岗位“岗少人多”,编内人员近1/3人存在不能聘到与职称相应岗位的情况。这使专业技术人员存在心理落差,影响工作积极性。岗位设置要根据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任务进行,设岗的原则是“以事定岗、因事设职”,结合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及要求等确定不同岗位。由于公立医院岗位设置只将编内人员纳入管理,但“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是不分编内外的,编外技术人员是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职称管理上应尽量除去身份管理,严格按照岗位管理程序执行,充分考虑专业技术岗位的公平性,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用制度留住人才。

2.2职称聘用与岗位聘用

基层公立医院医疗人才紧缺,尤其是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单位好不容易培养成业务骨干甚至学科带头人,如果其职称不能聘用、待遇不能兑现,就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考虑离职。因此,基层公立医院在职称聘用上制定条件相对宽松,以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但编内人员的岗位聘用由于受岗位设置原则及结构比例所限,存在岗位“僧多粥少”现象,所以对于编内人员只能通过择优聘用方式进行聘用岗位。2.2.1职称聘用该医院制定了《专业技术职务聘用管理实施办法》,成立院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和应聘条件进行应聘。应聘条件按照高、中、初级的不同要求,主要以任职年限、实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间、专业技术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科研教学能力等为依据,另外按要求完成主管部门规定的培训任务、继续教育学分和学时达标、现聘职务考核合格、无违反院内相关规章制度等作为基本条件。聘用程序主要通过个人申请,经科室及业务主管部门、人力资源科审核后递交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并确认聘用。其中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聘用由院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讨论评审,对通过评审的拟聘人员进行聘前公示,公示结束无异议的由院统一下发任职通知并兑现相关待遇。这种职称聘用模式以激励为主,不分编制内外身份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只要按要求完成单位各项工作任务,符合基本聘用条件且无违反原则性问题的,基本能聘用并兑现职称待遇。2.2.2岗位聘用职称聘用是对符合相应等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达到相应水平的认可,而岗位聘用对同级职称的人的专业水平高低和等次的界定。岗位聘用较职称聘用来说,存在竞争性和淘汰性的特点。岗位设置严格限定岗位数量和结构比例,为解决编内人员的岗位聘用问题,该院制定了《专业技术岗位择优聘用办法》,当同一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出现竞聘人数多于竞聘岗位数时,通过综合计分排序,择优聘用。通过综合计分择优聘用办法确定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综合计分根据竞聘者资历、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多项考评指标,结合院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评议得出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工作能力是要从任职岗位、职务及学术职务等评价,工作业绩主要以考核结果、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等为依据。专业技术岗位择优聘用实行院、科两级考评,尽量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3探讨

3.1抓住医改时机,倡导创新管理机制,是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改革方向

随着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全面实施和事业单位编制备案制的试行,医疗人才的流动性将越来越大,这给基层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转变理念,创新机制,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是基层公立医院当前的重要工作。2006年全国推行的岗位管理,范围仅局限于编内人员,十年来对基层公立医疗单位的规模、实际工作及服务要求已不相适应。从医疗服务供需角度来说,公立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人民群众所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是无差异性,群众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和技术要求也是无差异性的。群众到公立医院就医并不清楚哪个医生是编制内或编制外的,他们只知道医生的专业与岗位,能“看好病”是最终目的。那么医院的岗位设置应该涵盖全院各个岗位,打破现行机制,即真正按需设岗,按岗管理。基层公立医院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的资源和让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平台有限,所以首先从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开始,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聘用不拘一格,一视同仁。

3.2岗位聘用条件的科学化、合理化

基层公立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工作强度大、效率高,以解决危急病和常见病为主,科研、学术论文的能力相对大医院的技术人员来说较薄弱。因些建立符合基层医院实际的量化考核制度,是体现岗位聘用公平合理的重要方法。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量化考核指标可以更细化、更科学、更合理。科学、合理的聘用条件,能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了单纯以科研能力的强弱和论文数量的多少来评价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3]。

3.3完善聘期考核制度

大部分基层公立医院由于医疗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对职称管理和岗位聘用都缺少聘期考核,或者虽然有考核,但只是常规式考评,只要未明显违规或犯错就能续聘。这样造成个别专业技术人员想方设法取得高职称,而聘用后就一劳永逸地等退休了。这种能上不能下的体制,令一些年轻的优秀技术骨干始终不能聘到高一级岗位上,严重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完善聘期考核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考核程序,通过择优竞聘上岗,使岗位能上能下,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内动力,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4结语

职称管理工作贯穿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职称是岗位聘用的基本条件。加强职称管理工作,不断优化职称评聘机制,让职称真正能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实现能、职匹配,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深化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按需设岗,全面推行定员定岗,真正实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根本转变。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基层公立医院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安琪.浅谈公立医院专业技术职称与人才管理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5(11):174.

篇(11)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05-02

成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为人的持续发展、差异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服务。成人医学教育是对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成人进行的医学再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和医疗水平。成人医学教育的对象在年龄、心理、知识结构、社会经历上均与普通医学教育的对象不同。本文通过对我校成人医学教育学生的调查,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改进教学与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成人医学生的现状特点

1.成人医学生的学习优势。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储备成为有效的学习资源。成人医学生大都经过了中专和专科阶段的学习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自学能力。积累下的宝贵经验使其理解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强,能够很快掌握学习内容,并学以致用。成人医学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成人教育的目标重在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同理,成人医学教育也不能丢掉这个原则。有的希望补充新知识,有的需要补充知识断层,提高层次,有的希望学习新技能或者强化原有技能。明确的目标能够促使其在学习当中有高效的行动。他们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情境学习者,成人医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由于成人学生在职性的特点,他们在接受教育时总是带着问题而来,在学习每一门课、完成每一阶段的学习后,都希望解决一些问题,有明显的收获。同时在学习中不断地形成各种情境推理,借此对个人经验发生质疑,对自己的实践进行阐释。通过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成人医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时间少。成人医学生承担一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具有多维社会角色,可支配的时间较少。他们为完成学业付出的精力和体力远远超过普通在校学生,这些现实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学生个体差异大。成人医学生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和不同的工作岗位,经验背景不同,实践差距很大;他们的专业基础不同,知识层次、结构层次不齐;年龄跨度大,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记忆能力各有不同。这种现状导致不同学生对同一学习内容的主观感受和难易程度不同,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薄弱。成人医学生通常接受系统教育的时间不够,离开学校时间较长,以前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也有所淡忘。但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中要扬长避短,突出三基,加强系统化的理论教育。人文素质欠缺。成人医学生重视学以致用,重视技术化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相对缺失。知识面专深但广博欠佳,综合及创新能力不强。他们强调自我成才,追求自我奋斗,对理想、信念教育,德育教育比较淡漠,在公共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及人文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

二、对成人医学教育问题的分析

1.参加成人教育的原因。学生参加成人医学教育学习的原因复杂多样,部分学生想通过学习提高业务知识,增强自身社会竞争力;部分学生的主要目的是拿文凭、升职称。主要目的是拿文凭、升职称的学生占大多数。他们中多数人在县市级中小医院或乡镇基层医院工作,基本上都是中级或中级收下职称,而多数医院规定有必须拥有本科学历方可晋升副高职称,为了以后的职称和评级,学生必须得获得学历。

2.课程问题。成人医学教育课程门类多,要求记忆的内容很多,而成人教育真正授课的课时数相对较少,一般只有周六周日上课。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工作年限不定,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设置培养目标及课程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

3.到课问题。学生的到课率不高,上课不准时。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平时工作繁忙,他们中大多已参加工作多年,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经验,甚至有些在单位科室中担任骨干。而除了面对工作的压力,有的学生还有一定的家庭负担。上课时间经常与工作、生活时间冲突。实际承担教学任务的多为年资较低、实践经验较少的教师。

4.考试问题。成人教育的学生对有大量记忆题的闭卷考试有畏惧心理。成人医学教育考试的试题多由教研室自行命题,而成人教育学生也是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他们很容易和任课教师建立良好关系,从而获得考试内容。成人教育学生与在校学生不同,他们有工作、有家庭,能够专门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多。而且医务人员没有固定的休息日,所以身处在这样工作环境下的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动力不足,而获得学历和学位的欲望却很强烈,想不劳而获,唯有铤而走险,考试作弊。

三、成人医学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组织安排上,尽量请高年资教师、医生担任教学工作。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尽量讲重点和难点,着重介绍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增加专题讲座;增开一些学生实际工作关系密切的选修课;尽量开展案例教学。

2.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开发网络教学。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的到课率问题,一方面要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同时把到课率与学科成绩挂钩。另一方面,开发网络课程教学。网络教育的优点在于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学生有时间,可随时上网学习,缩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缓解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的矛盾。

3.改革考核方式。考试时采用主干课程闭卷,其余课程开卷的模式,平时小测验、小论文也加入考核成绩。建立试题库,减少以记忆性为主的题型,增强理解性试题。在考试过程中应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严格要求,坚决抵制作弊行为。

虽然成人教育现今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但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不可代替。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理念,构建具有生命力的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新体系,才能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樊耀.对成人医学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0,(19):215-216.

[3]李军政.成人高等教育科学性探究[J].成人教育,2010,(27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