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学学习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伴随社会的进步,人的发展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因此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与提升是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这需要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参与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参与的动机。所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动机是教育思想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时代的要求[1]。
1、影响化学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1.1认知因素
个体的行为动机来自主观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客观事物符合自己需要的程度如何,满足的可能性有多大,都取决于个体的认知。
1.2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也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喜怒哀乐。情感的一个突出的功能即情感的动力功能即情感对包括学习活动在内的个体各种行为活动都具有增力或减力功能[2]。
1.3价值观因素
价值观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的价值并以此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制约着个体去发现事物的意义,设计、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价值观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萌发和形成的,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也主要通过这些形式得以具体化。
1.4意志行为因素
个体的意志在其动机作用过程中起调节、控制作用。而个体的行为是在其动机的驱动下发生的,其发生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又会影响个体随后行为的动机。意志行为的结果所产生的对个体行为动机的影响,同样适用于学习情景。
2、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策略
2.1通过化学实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十分引人入胜,极易把教师和学生带入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所以我不只是按照书本上的实验进行简单的重复,照方抓药,机械操作,而是要善于利用化学实验,通过化学教师的精心设计的实验、学生参与的实验活动等等都可以创设一定的化学实验情境。当然,化学实验情境的创设基础来自于教师对化学课程的利用和开发。设置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更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教学中,幻灯机、投影仪、扫描仪、CAI课件等多媒体采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辅助媒体使得难以理解的化学反应形象化、优美化,同时营造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注意力和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时首先得到生动的、直观的感受,进而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吸收,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的效率。
2.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由学生来构筑知识、发现知识、转移知识和扩展知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一个比较宽松而民主的学习气氛中去。在相互合作中学习,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取长补短。可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自尊心和改善对学校的态度,不管是能力强的学生还是能力差的学生都从合作学习中受益。尤其对学习差的学生,他们是更大的受益者。这在所有学科及所有年级都有很肯定的结果。合作学习使学生能获得更大的自尊,对学校的态度也有所改善。这种方法对自尊心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2.4自主学习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任务除了传授知识,更多的应当是帮助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是使学生学会能动地创造性的学习,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支配、自我调控、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影响,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自主性学习是未来社会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学习者根据学习计划,检查评价学习方法和各种学习因素相符程度,并主动地加以调控。自主学习研究注重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2.5帮学生自己确立化学学习目标
教师对学生提出期望与要求,而学生自己亦应该有对化学的期望与目标。大家都知道学习若有目标,而且可望又可及,学习动机就会增强。布朗等人发现,凡是设立学习目标的学生,其学习成绩都比较优异,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精神。相反,未设立学习目标者,其成绩比较差,而且常有行动迟缓,裹足不前,缺乏学习兴趣的表现。如何帮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呢?化学学习的目标以一个学生在其原有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增加20%为佳,实现该标准的时间以一学期为宜,而且目标应贯穿在随后的日常学习活动中。它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起指导作用,化学学习目标可以是远期的,以亦可是近期的。还将单元目标、每周目标、课时目标贯穿在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中。此外,还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每个单元、每节课、每个提醒中增加的额外目标。
2.6探究性课堂教学
探究教学可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改进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为原则。在化学学科中倡导科学探究,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机械的化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是对科学研究的“简约复演”。在这种科学研究活动中,学生只有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科学研究”中的痛苦、茫然、焦虑与挫折,体验惊奇、激动、充实与兴奋,才能认识和领悟到:科学知识并不是神秘的,是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的,是暂时的和可变的;科学是人们观察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它一方面寻求知识,另一方面又不断怀疑和检验知识。
3、结论
总之,通过化学教学中学习动机培养的教学对策的实施,改变学生学习动机的不良现状,把握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规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乐趣,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大面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初中化学课程太难,没有教师的引导,没有同学、家长的帮助,想学学不懂,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很多初中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况。对于学生这种想学学不懂的现象教师往往感到十分地无能为力,而且大多数教师都将学生的这种状况归结为学生的智力问题,而不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的心理问题、心理状况,仅仅是从表面现象主观臆断。其实,这种做法是相当不可取的。笔者认为,教师要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行为,就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再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做好反馈与评价、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四个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才能从学生的心灵深处解决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让学生在一个健康、愉悦的氛围中,把自己的学习意愿转化为学习动机,在把自己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学习行动。
1 学生的心理状况
每个人在面对自己难以完成的任务或者险恶的环境时,都会觉得自己完成不了,克服不了。有时还会在心理默默地暗示自己:“这么困难,自己很有可能无法完成,要不放弃了吧。”渐渐地,心里就会产生一种畏惧感。就像在蹦极之前,看着天台下面的悬崖、奔涌的河流,每个人都会心生恐惧,想要逃避。这就是所谓的畏惧心理。每个人在面对困境时,都会心生畏惧,这是人之常情。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会存在畏惧心理,只是因为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学习方法、成长环境的不同而表现不同而已。虽然一个班的学生至少也有三十多个,但除了一两位情况特殊的学生以外,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都具有相似性。因此,教师需要使用分组整合的方法,将学生分组。根据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以下几组:
1.1 性格原因:这类学生大都由于性格问题,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启齿,不愿向教师请教,或者不屑于自己的这些学习问题,认为解决与否都无所谓。
1.2 基础原因:这类学生大都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化学知识了解甚少,想认真学习,但又因为基础问题过多,解决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犹豫不决,甚至选择放弃。
1.3 学习方法:这类学生大都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在将自己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实践时,尽管做出了许多努力,还是无法掌握知识,这类学生往往是最苦恼,学习信心最容易被打击的。
1.4 成长环境:这类学生大都由于从小到大成长环境过于优越、舒适,而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在面对问题时举棋不定,惰性较强,宁愿自己不懂也不愿意解决这些问题。
2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激发法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前文所提到的四类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原因皆不尽相同。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四种可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动,让其轻松愉快地学习初中化学的方法。
2.1 设置合理的目标
有目标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动力,目标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目标的设置一定要合理,合理的目标才能发挥有效的积极作用,目标设置得不合理,不仅不利于目标的完成,还会不断打击学生信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减弱。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就是要设置合理的目标。那怎样让这个目标合理呢?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难度适中。一般来说,具体明确的、短时间内能够通过学生的努力完成的、难度针对学生本身来说适宜的目标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反,宽泛模糊的、长期的、难度不适宜的目标学生几乎不可能完成。第二,制定目标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这个学习计划的实施主体都是学生,教师在当中只是起了一个引导作用。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其一是因为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况更清楚,指定的目标更符合主体;其二是学生对于自己制定的目标,接受意愿都较强,很少出现抵触现象。当然,当学生无法自己制定目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帮助,让学生制定的目标更合理。
2.2 做好反馈与评价
适当的目标制定出来之后,接下来就是目标的实施。目标实施的过程就像学生考试一样。学生通过平时的实践,将制定好的目标转化为实际,这就好比考试做题。当目标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希望教师对自己目标的实施情况做出一个评价,这就好比考试的得分。学生达到了自己预想的分数,就会不断奋进;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分数,会倍感失落;学生实施目标的情况也是这样的。因此,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做好计划反馈评价工作。对于完成计划的学生,鼓励其再接再厉,完成新的、更进一步的目标;对于未完成计划的学生,要鼓励其不要灰心,并同学生一起寻找计划未完成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照顾,坚定完成目标的信心。
2.3 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如果教师每天上课都穿着同一件衣服,那学生一定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是,即使是经典的教学内容,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讲,学生也会感到厌倦。这也是许多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动机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在这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务必要从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入手。首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即尽可能使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其次,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材料。再次,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任务。最后,让学生多动手,做做化学实验,独立探索。从这几个方面来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纳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
1.自身因素:
(1)学习目的不明确,大多表现在没有责任心,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和老师学的,不需要努力去学,常常要老师催,家长追才能完成作业。
(2)贪玩造成学习困难占的比例最大,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小学生的自制力差,不能分清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习,课堂上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课后作业应付了事,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3)知识断层型,由于学习不得法,对所学知识不能很好掌握,造成学习新知有困难,因为小学没留级制度,这些学生都跟班升级,所以学习缺漏也就越积越多。
(4)学习习惯差,依赖性大,产生惰性心理,他们只等着别人说出结论,不愿主动积极地思维,成绩当然不乐观。
(5)自信心不足,由于理解能力比较缓慢,思维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思路,课堂上这些同学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会当观众,来掩饰自己的紧张情绪。
2.外部因素
(1)家长教育无方,表现在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由,孩子作业是否按要求做完,很少过问。等到成绩不好,更多的是责骂而不是帮助分析原因。
(2)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与方法在一定范围内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
(3)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有抵触情绪,导致厌学。或者是在同学中不合群,也会影响到对学习的兴趣。
总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虽然诸多方面但大多不是智力、能力的问题,而是态度、兴趣、习惯问题。
二、转化策略
(一)走进学生心灵,寻找教育突破口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的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小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所学习的科目是否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的老师就放弃该科的学习。因此每个老师要伏下身子,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走进孩子的心灵,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的关系,这是促进学学习的重要因素。
[案例一] 晓宇 :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不会听课,无法独自完成作业。上课画画,做小动作,眼睛很少朝黑板看,课堂练习从不参与,家庭作业都是父母家教带着完成,而且不听从教育,课堂上老师叫其写作业就嚷,我没本子,或者说我没笔,我妈没削铅笔等,如此的幼稚,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弄清原因后,我觉得这个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循循善诱,要多鼓励,多亲近,要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像妈妈那样真诚地关心他。于是我就时常利用下课时间与他谈心交流,了解他的爱好、兴趣、烦恼,并在课堂上多关注他,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他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动笔完成好课堂练习,做对了给予表扬奖励。在同学赞美中,他乐了,感觉学数学还是很有趣的。接着我又用课余时间帮助他补缺补漏。适实指导,真诚帮助,他感觉到进步的希望,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了,学习成绩也在不断的进步。
[案例二]小佳,对学习数学自信心不足,畏难情绪严重,原任老师反映作业完成没质量,成绩不理想。接班后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很有个性,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应付,还煽动孩子不订正错题。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多次找其谈心,指出她身上的优点与不足,和她一起定出学习计划,并为她加小灶,补缺补漏,让她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她理解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告诉妈妈老师是她的好朋友,对学习也就有了动力,不仅认真完成作业,还挤时间给自己加码,多完成妈妈布置的课外作业,从厌学到主动学,这个变化可真不小。
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以全身心地爱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以十足的干劲来学习老师教得功课。
( 二)精心设计每节课,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要想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最重要就是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会主动去学。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孩子的兴趣,我想最主要的要让孩子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尝到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在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如果课堂上犹如一潭死水,学生何有乐趣,无乐趣哪来兴趣,因此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孩子在自主、猜测、实践活动中去探究新知的奥秘,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而是一件快乐的事。
如,“体积与容积”一课,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我以“乌鸦喝水”如,“体积与容积”一课,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我以“乌鸦喝水”故事情节引入新课,孩子们觉得新颖有趣,随着石子的放入,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1:石子占有位置。学生2:石子将水挤出来。学生3:也就是说石子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间……老师不满足接着问:如果我将石子取出来,它还占有空间吗?这个黑板擦占有空间吗?每个物体都占有空间你知道叫什么吗?孩子们高兴地喊起来:“体积”。接着在猜猜两个容器哪个容纳的水更多的环节中,学生情绪更高涨,有的说一样大,有的还是左边的容器大,有的说右边容量肯定更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孩子异口同声的说:验证。谁来验证呢,看到一个个跃跃欲试的孩子,我不失时机地把球抛给学困生完成,看到他们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我欣慰地笑了,我相信他们未来的学习会获得丰收的硕果。
(三)注重“导学”,激发学困生自信
学困生的学习活动并不就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还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学习障碍,还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进行个别“导学”。在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又如何进行个别“导学”呢?每节课中都有一定时间检查课前学习效果或检验新课掌握情况,此时我都走下讲台,。因人而异,掌握时机,给予学困生巧妙的引导帮助。别小看只有几分钟时间,这几分钟的指导让学困生增强了获取成功的机会,一个微笑,一点抚摸,一句勉励的话,对学困生都可能是信心的源泉,他们就可能产生无限的学习动力。自信心对提高“学困生”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信心铸就成功的一半。有了自信心,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还要从各个方面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会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自卑,重拾自信。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是未来的栋梁,每个学生都拥有无限潜能,有待挖掘。信息技术多元化,学生对于计算机并不陌生,它逐渐成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办公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初中信息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主考科目,但是,它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虽然没有复杂的内容,但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学好的,要想让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维持兴趣,教师就需要不断探索,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新教材下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
1.教学内容项目化
新课改下,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是围绕软件展开的,主要内容是开展项目学习。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软件知识。所以,通过项目学习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融入项目中,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相关内容。
2.教学模式小组化
在学习过程中,项目学习是关键。选择教学模式时,一些教师选择了分组学习,把几个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共同制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他们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共同进步。
3.培养目标全面化
在以项目教学为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软件的使用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制订学习计划,通过团队学习,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交流。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分析
1.评价方式多元化
进行教学评价,首先就是鉴定功能。相比较传统的考试评价,这种评价更有优势。学生的自身条件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思维也不同,仅仅通过一次考试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盲目性。例如,一些学生家庭条件不好,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少,他们对于计算机的熟悉程度低于家里有计算机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仅仅想到进行分层教学,却没有考虑到分层的评价。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进行多层次的教学和测验,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进行考查。对于学生的考试,如果达不到理想效果就可以再次考试,使得学生获得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增强求知欲望,在成功中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2.评价内容多元化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作为依据。教学评价实际上就是一个向导,通过教学评价巩固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可以促使评价主体不断向思想和目标靠拢。进行教学评价时,可以从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通过恰当的教学评价,使得学生意识到学习本身不仅是获取知识,还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全面人才。
2.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3.1自我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馈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教学反馈,师生可以在教与学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要想发挥教学优势,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认识的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制定一些自我评价表等,对学生进行逐一了解不仅可以使学生自我剖析,还可以弥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
2.3.2他人评价
在进行他人评价时,学生逐渐接受参与评价,改变了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教学模式。小组学习时,同学以互相评价,既可以帮助他人,又可以在发掘他人亮点和不足的同时,弥补自身不足。
2.3.3教师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可以清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应该重视整体学习过程,对于那些成绩不好、但是学习积极性很高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教师可以针对一个小组进行评价,也可以针对一个学生。总之,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要求制定不同目标,采用有效方法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提高综合素质。在新课改中,一定要以新课程为理念,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和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学。
参考文献:
2教学改革内容和方向
长期以来,医学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基础化学与临床医学并无直接联系,无法投入足够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好。因此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应当努力挖掘两者之间的联系,教学内容应当更多地倾向于临床医学教学,让学生明确,基础化学对基础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意义[3]。同时在实验教学方面,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科研思维培养和良好实验习惯的形成,此外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应当进行大幅度改革,以适应临床医学教学改革。
2.1理论教学内容和方法
从教学内容看,应侧重对与医学联系紧密且易于理解的内容重点讲解,如渗透压、胶体、电解质、缓冲液等,而适当删减原子结构、共价键与分子间力、化学反应热等理论性较强而与基础和临床医学关系相对并不密切的章节[3]。形式可以多样化,课堂讨论式、研讨式[4]、比喻和对比式教学法[5]、PBL教学法[6]等都可以应用。设定一些与医学相关的讨论题目或问题,如肾性水肿和渗透压关系、溶液酸碱度与机体酸中毒和碱中毒关系、配位化合物与抗癌药物的关系、水溶液与医药学应用的关系、自由基与疾病关系等,让学生查找资料和小组讨论,即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明确基础化学知识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意义,又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疾病的症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等;也可以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并制作PPT,与大家进行讨论,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扩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甚至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撰写综述、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4]。转变基础化学教学目的,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化学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应用于临床理论和实践,让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接触医学实践,熟悉讲授式以外的多种教学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2.2实验教学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通常只作为理论课程的辅助内容,学生和老师都不十分重视,但实验教学对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非常重要[1]。实验教学目的是进一步理解和强化理论知识,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7],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方式以及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因此可在实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设定新颖的与临床和实际应用相关的实验题目或实验场景,让学生自己查找实验方法和步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验证性实验给学生带来的惰性思维。在重视实验教学基础上,辅以不同的教学形式,如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开放实验室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8]。
2.3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要求,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定。终结性评定主要目的是通过课程结束后的考试,对学生包括理论知识掌握在内的各方面表现进行评定,作为今后个人评价的参考。而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测验、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通常不计入终结性评定,而只是用于督促学生学习及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另外也可以依据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终结性评价前进行自我评估,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和目的性。目前认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非常重要,因此在评价体系中应当引入。对于实验评价,应当反映学生的全面能力和素质,如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结果分析能力、团队意识、实验操作规范程度、科研创新意识等,因此可在课前采用预习报告形式对学生的实验理解程度、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程度、注意事项了解程度等进行评价[9],也可以在操作考试的基础上,引入笔试、口试等评价方式[10]。上述实验评价,可以作为终结性评定,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作为形成性评价,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督促学生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应当重视考试成绩的分析和反馈,分析结果应当以适当方式反馈给学生,或用于改进自身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一、新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给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构成学习共同体(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新课程教材的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化学教学“四步法”,全面贯彻落实这个概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提高、当堂训练,使学生掌握知识,在参与体验中获得成功学习的经验。
二、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1.明确探究目标
探究活动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得出的结论,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们的学习的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如果只是为了简单的知识得到结论,或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某些内容可能并不需要加以探讨。
2.创设问题情景
通过对教材资料进行实验、观察、阅读等实践,来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探索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来探索的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选择有一定新颖的内容来让学生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并进行积极探索。
4.对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进行探究
包括学生根据教师,教材或其他方式来探索给定的问题,学生从所提供的问题得到启发,提出新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相关问题。
5.探究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
探究活动并不需要建立在太复杂的条件下,学生在学校的实验室可以完成,在实验前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对实验器材进行检查,以此确保实验具有安全、可靠性。
6.研究和使用教材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眭学习不是同一维度的三种学习方式,它们反映的是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它们对人的发展相互并行又互为补充,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不仅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
三、化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学习方法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个性化学习和选择性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准备好学习活动,才能够对学习进度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自我学习的教学策略:定制自主学习目标;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自学方法;自主学习意志的培养。
教师关注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专注于教学情境设计;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虑。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
1.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
合作不只是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具备合作精神、合作态度。合作不只是学习,也是共同学习内容,学会接受别人,欣赏别人,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不只是教师和学生交流,合作也是一种资源共享,同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值得学习的资源。
2.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做好教学前的决策,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交往目标;确定小组规模4人左右;确定编制的方法(尽可能体现异质性);指派角色或任务;合理安排空间;⑤安排学习材料。
讲解任务与合作关系,讲解学习的任务:学习目标、原理、概念,合作时应该遵守的程序;解释成功的目标:评价的方式,评价的标准;责任到人,确保人人有责;明确预期的行为。
督促和干预,安排直面积极互动;观察、指导学生;督促做好小结。
评估和小组,针对陛地评估;分析小组效能,提出改进目标;共同决定展现的方式。
(三)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黎丹.对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反馈的几点思考[J].化学教学2009(7)
[2]陈俊松论新课标下化学实验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8)
一、教师应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
1.应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教学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即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例如在讲授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演示Al(OH)3分别和HCl、NaOH反应的实验,然后设疑:为什么Al(OH)3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呢?氢氧化钠究竟是酸还是碱呢?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并能认真地研读教材。
2.应在重点、难点处设疑。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非常注意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而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恰当地设疑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当然,教师此时所提的问题也应当是经过周密考虑并能被学生充分理解的。例如,《摩尔》一节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在讲授了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后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又如“电子云”的教学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一节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应在此处不断对学生提出问题,耐心地讲解问题,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的释疑,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可以从联系旧知识入手进行启发;可以增设同类,对比启发;可以指导读书,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也可以从直观进行启发;同时,仔细把握教材内在逻辑关系,逐步提问引导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
3.应在关键处设疑。中学化学教学中注意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效率是极为重要的,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重点、难点是关键处,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是关键处,一节课上学生最疲劳时也是关键处,由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时更是关键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质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疑时应注意恰当地组织问题,人为增加问题的不一致性,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另一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问;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例如在讲授硝酸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可否用NaCl和浓硫酸共热的方法制硝酸。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硝酸制法和性质的理解,而且复习了浓硫酸的性质。在教学中对于不同视角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善于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主要有因果法、反问法、推广法、比较法、极端法、转化法、推理验证法、变化法,等等。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C002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53-01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1]提出的,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2-3],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这种改革和变化是把教与学的互动作为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指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4]。笔者在生物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做一份努力。
一、让学生拥有课堂自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进行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知识的传输者,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的。而忽视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就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及独立创造性的发挥。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是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工具,为了提高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效果,我们利用多媒体和学校的机房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听课的同时可以随着老师的演示自行操作、给学生创造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环境,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传授知识,发展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课堂生动活泼,教学事半功倍。
二、构建双向通道,实现有效教学互动
“师生互动设计”变传统的单向教学信息传递为双向传递,教师重在引导、启发和点拨[3]。如“方差分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设计”为:①教师请学生先说明当样本数较多时t检验的繁琐;②教师进一步引出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③教师使用相关程序演示利用宏分析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的快速获得;④学生自行操作,熟练程序,此时学生会好奇结果如何得到的;⑤教师再分解方差分析的每一个求解过程,也就是总体方差的各个分解过程。显而易见,这样的师生互动设计中,教师没有将较枯燥的原理强加给学生,而是从学生的实验经验入手,提供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自由表达、质疑、探讨的机会,精心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师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效果及意义
近两年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机房,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引入了Origin和EXCEL软件的实验环节,师生的反映效果都很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本例题提供的数据来进行实践教学,采用相同的统计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与课本的结果进行比对,以加强学生对软件分析结果的接受度;而且课堂上当场进行练习,学生直接上机操作和课后学生在电脑上练习相结合,对课后习题进行统计分析,加深对统计方法应用条件的判断和认识。而且在学生平时参加的校级科研立项或大四毕业设计论文的数据统计处理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得以深刻理解和应用,使得论文数据更有说服力,论文质量水平也明显提高,更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研究严谨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德亮. 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中国电化教育,2002, 1: 5-8.
[2]刘桦. 论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优化, 新西部, 2012, 18: 160-163.
一、学习目标
农村学校的教师难得外出学习、培训,“国培”是一次绝好的自我学习、提升机会。出发前,我在想,一定要认真学习,不要辜负了国培,浪费了一个难得的培训指标,要带着任务、带着目的去学习,要向教育专家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要向发达地区的学校学习,学习他们新的教学方法,学习他人的教育智慧、教育技巧;要向环境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因此,我定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学习别人的教育智慧。
二、学习时间
在集中研修学习、总结反思学习、跟岗学习阶段,学习任务重、内容多、时间紧,学习时间具有“两黑”特点,一是早上起床时天黑;二是学习结束时天黑。
集中研修学习、总结反思学习阶段,在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学习,学习时间为早上8:00——12:00,下午14:00——18:00(或18:30)。跟岗学习阶段,跟岗的学校离我们居住的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较远,早上到校,上班高峰期堵车严重,需1-2小时才能到达,必须6点钟起床,6点半出发。下午5点半放学,下班高峰期,返校时天已黑。因此,国培学习的学习时间特点是一日两头黑。
三、学习方式
跟岗学习阶段,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跟岗学员在校区内可以自由听课,不局限于指导教师的课,给了我们学习上很大的方便,我们可以听任何一位教师的课。因此我们跟岗学习阶段的学习方式,一是“跨学科”听课,本人在跟岗学习阶段共听了数学、语文、英语、思品、历史、地理、生物7个学科教师的课。二是“跨学段”听课,我不仅听了初中学段教师的课,同时还听了高中学段教师的课。三是“跨学校”听课,本人在跟岗学习阶段,为了学习更多的、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育智慧,不仅在跟岗学校听课,同时跨校区到别的学校进行听课学习,如到“花溪区实验第二学校”、“贵阳市七中”、“贵阳市十九中”、“贵阳市二十八中”等学校听课学习。
四、学习收获
集中研修、跟岗学习、总结反思三个阶段的国培学习,本人收获有六个方面:
1、“热情”。本人跟岗学习的学校是贵阳市十四中,他们对跟岗学员十分热情,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上。
(1)领导层面:10月9号下午,我们分配到十四中的22位学员在化学学院秦院长、顾老师的带领下于下午2点钟一同到达十四中校门口,十四中校长阎校长与学校部分中层干部组织学生在校门口佩戴夹道欢迎,迎接我们到综合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介绍我们跟岗学员与指导教师一一对接。随即举行了“2013年师大国培贵州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脱产研修置换十四中开班典礼”。在开班典礼上,阎校长作了一个多小时热情洋溢的报告,详细地介绍了十四中的基本情况,使我们跟岗学员对十四中有了一个全面的、详细的了解,阎校长还向我们学员表态,我们学员在学校可以进行推门听课,可以听任何一位教师的课,任何教师都会热情接待,同时,从进入十四中起,就将我们跟岗学员当做十四中的一员,我们跟岗学员十分感动,感到了他们对我们的热情、温暖,使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为了迎接我们国培跟岗学员,后勤处早已作了安排,专门为我们跟岗学员腾出一间他们的教师娱乐室作为我们学习、休息的活动场所,并及时给我们准备了饮用水以及垃圾桶、扫把等生活用具,同时考虑到我们跟岗学员听课期间的娱乐问题,后勤处还给我们联系了象棋、乒乓球、篮球的借还程序。教科处吴主任及时给我们发了听课记录、教师联系方式、课程表等,对我们学习、生活上的关心非常到位,并吩咐有什么困难及时与他联系,尽量想法解决。他诚恳的的话语、态度使我们感到了他们的热情和真诚。
(2)教师层面:我们跟岗学员到了十四中后,十四中的教师见到我们都主动与我们打招呼,没有因为我们是外来学员而冷落我们。我们的指导老师,与我们学员对接后,与我们向老朋友一样交流,无话不谈。我们每天听完课后都要进行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流、沟通。
(3)学生层面:学生见到我们跟岗学员,都热情地叫“老师好”。我们到班上听课时,学生主动要求给我们拿凳子,给我们介绍班上学生情况和教师情况,积极给我们推荐上课教师。如,有一天我们几位学员在七(2)班听了一节数学课后,原计划下一节课到另一个班听语文课,学生热情地拉着我们的手,挽留我们不要离开,继续听下一节课,并且说:“下一节课是英语课,是位女老师,年轻,漂亮,课上得非常棒,不听,您会后悔的哟”。我们被学生的热情所感动,不得不改变原计划。以上三个层面都反映了十四中师生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好好学习。2、“敬业精神”。在十四中跟岗学习阶段,体验到了十四中领导、教职员工的敬业精神。他们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十四中的敬业精神反映在三个层面。
(1)领导层面,十四中阎校长是一位女校长,看上去50 多岁,精明、干练,在管理上,不仅抓学校干部管理、教师管理,且对学校大小事务都亲自过问、直接安排,一抓到底。每天第一个来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以校为家。学校规定下午6点钟学生离校,6点半拉匝关灯,7点钟关校门。一天,6点半阎校长正准备离校时,在监控室里检查发现,教学楼一至五楼的教室里还逗留有学生,有的在学习,有的聊天,有的在打闹,均无教师在场。她看到后,立即召集中层干部逐层清理学生,并记录了逗留学生的班级、人数,共68人。第二天在教职工大会上,严厉通报此事,并对教职工进行了一次严肃的安全教育,她说:假如没有发现,7点钟校门关闭、全校拉匝关灯,教室一片漆黑,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处于性萌动期,学生在教室内出了问题,谁负责?谁负得起责?借此事对全校教职工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责任课,进一步敲响了安全警钟。这个事例体现了领导层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体现了领导层的敬业精神。
(2)教师层面,上课之前、课间休息时间,在教师坐班室里,我们跟岗学员看到的景象是教师忙忙碌碌,有的在备课、有的在批改作业、有的在上网查资料,有的在为学生解答问题,没有见到老师聊天、网上玩游戏、斗地主、看电视剧等现象,十四中的老师课间总是来去匆匆。
(3)工作人员层面。十四中的门卫人员也非常敬业,严格把好大门关。有一天,早上我在贵阳市七中听课,中午直接乘车到十四中,刚好中午1点,我进十四中大门,门卫人员要我出示证件,我忘记带了证件。我说,我是国培跟岗学员,教科处吴主任说如果忘记带证件,在门卫处签字就可以进去。门卫人员说,你在门卫处等等。于是我就在门卫处坐着等,一直等到1点40分我的同事到校拿出证件才进入校园。这些事例都体现了十四中教职员工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员认真学习。
3、“新课改理念”。在跟岗学习阶段,我听了多个学科、多位老师的多节课堂教学,他们虽然教学风格不尽相同,教学智慧各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改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组织、引导作用。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4\“课堂情景导入技巧”.课堂教学,情景导入至关重要。一节课的课堂导入,情景的创设有多种方式,好的情景创设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持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笔者观摩的一节课“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你们会“猜拳”吗?你们会玩“剪刀、石头、布”吗?你们会玩“一只青蛙两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的游戏吗?现在你们两位同学为一个小组自由选择游戏,时间为5分钟。教师话音刚落,学生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游戏。5分钟到后学生停止游戏。教师提问一位玩“剪刀、石头、布”游戏的学生。
师问:你在游戏中是胜多还是负多?
生答:有胜有负,胜略多于负。
师问:怎样才能获胜?秘诀是什么?能与大家一同分享吗?
生答:在这个游戏中,不仅要手快、眼快、口快、耳灵,还要脑筋反应快,要分析对方的心理活动,猜对方出什么,然后自己相应出手才能获胜,稍微配合不好就会输。
师问:在游戏中,你那些器官参与了活动?
生答:眼、口、手、耳、脑。
师面向全体学生,问:你们的体验和他相同吗?
生答:相同。
教师:在这些游戏中,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体验到的,要眼、口、手、耳、脑多个器官同时配合、协调才能获胜。这些器官的协调、配合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那么,神经系统是怎样调节我们各个器官的呢?你们想知道这个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探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体现了教师高超的课堂导入技巧。这种情景创设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好好学习,认真体会。
5、“推门听课”。在跟岗学习阶段,我到多个学校听课学习,这些学校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有的学校,如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实验一中,学校作出明文规定,上课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他人听课,谁拒绝,领导找谁的麻烦。并明确校长、副校长、中层领导、普通教师每学期推门听课的最低课时数,由教务处专人负责查堂记录。推门听课作为学期考核、学年考核、评先选优、进级、晋职、外出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邰校长说,2012年,她听课368节,一年内平均每天一节课。
2、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运用化学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科学,研究原子、分子等的结构、性质、组成、以及它们的变化发展规律,其中有些概念、化学式、化学反应等是比较抽象的,靠想象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此时,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模拟这些粒子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如模拟分子的形成过程、粒子的运动过程以及物质的溶解过程等等,将一些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化学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具备进行实验操作的条件,有的学校虽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条件但是仍然有许多大型的或者是复杂的实验是不能够在学校的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可以用计算机来进行模拟实验,计算机集声音、图像、动态视觉效果为一体,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做虚拟实验的乐趣。化学也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门科学,可以利用拍照、摄像、观察生活现象等等方式使学生能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利用多媒体真实地再现生活中的场景,为教学内容提供新的有用的补充,使化学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要注意: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运用多媒体教学与选择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不能一味地依赖多媒体创造出的虚拟的教学环境,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设实实在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获得切身参与的体验。第二,要有明确的化学学科教学目标,切忌一味地教学课件的演示,教学课件的演示应以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目标的要求来制作课件,做到兼顾完成教学目标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双重效果。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正文开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中年级段的学生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他们爱表现,好活动,对外部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另外,他们学习的劲头足,互助精神强。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
二、教学内容:
研究性学习致力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着力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据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分为两类,即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类是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为主要目的。项目(活动)设计类是以研究操作问题,提出实际解决办法为目的。本学期的研究内容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的生活、环境为主要内容。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更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而不仅是通过课本和老师获取间接的知识;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在亲身实践中,使同学们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得到升华。具体说,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亲身参与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要义。只有参与进去,才能体验出解决任何一个实际问题的不易,才能感受到书本上每一项知识的来之不易,才能体会克服困难,顽强进取的酸甜基苦辣,才能品尝获得成功的无比喜悦。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放的环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提不出问题,就无从谈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无从知道围绕什么主题收集分析资料信息,更无从着手总结提练研究的成果。研究性学习要求同学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3、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是贯穿于整个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活动主线。
4、分享与合作。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与人共同承担素任、共同分享快乐和成果是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基本保证。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研究性学习为同学们的人际沟通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在开展研究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要发扬团队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
5、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科学的态度和科学道德是研究性学习追求的高尚人文精神。真理的追求,需要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在通向成功的崎岖道路上,只有不畏艰难才能到达终点。研究性学习虽不能与先辈们的上下求索和科学家们的创造历程相比,但同样需要同学们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进取的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长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才干是我们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与时代前进方向一致才能创造出价值的成果。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社会实践,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
四、实施措施:
1、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2、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3、适时评讲,强调学生们通过交流实现对研究经历、感受、成果的分享。
3、加强对学生搜集资料的指导。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一年四季 1
2 植树节 1
3 各行各业的人们 1
4 家乡的商店 1
5 村委会和居委会 1
6 人们的衣服 1
7 衣服的制作 1
8 衣服的选择和穿着 1
9 丰富的文娱生活 1
10 人们的住房 1
11 各种各样的房屋 1
12 房屋的建筑 1
13 --14 现代电信 2
15 -- 16 现代交通工具 2
2008年下学期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进入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具备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和经验。经过几年的学校生活,学生已经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同时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两极分化现象开始出现。由于种种原因,英语教学中学生学得比较被动,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较少;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轻情感、态度的培养的现象也较为严重。
二、教学目标:
1、把教材内容按其原貌活化于课堂内外,围绕教材但不限于教材,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投入,彼此协商、互相交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这个交际工具。
2、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独立自主、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甚至挫折的精神和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归纳等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进行“再实践——再认识”活动。
4、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探索真理的习惯,培养独立的人格。
6、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文化素养 :可以进行有效、高效的信息利用;可以对信息进行关键性评价;可以准确地运用各种信息,并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学会利用网络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人物特征描述:综合运用语言谈论人物外貌特征、职业、性格特点等方面。可以将话题拓展到家人、同学、朋友、老师、名人等。
2、场所位置与特点:通过图画、路线等标示场所的位置,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可以将场所内容确定为学校、家庭(房间)、公共场所等,同时能够用语言描述场所的特点。
3、个人能力描述:描述自己和他人能够做的事情。
4、个人喜好与特长:描述自己和他人关于动物、颜色、服装、食物、数字、课程等方面的喜欢和不喜欢。
5、日常生活:可将话题拓展为星期、时间、节日、季节、交通等各方面。
6、天气:能够描述天气特征并能根据天气状况安排合适的活动。
三、教学措施:
1、教师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平等合作,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
2、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点,以开放性、综合性问题为线索,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要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3、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概括提炼观点,形成自己的结论。
4、教师在学习的组织和指导中,应渗透启发性、激励性理念。教师对学生的研习活动应多肯定、赞赏、鼓励,消除他们的种种顾虑,使他们大胆质疑,敢于创新。要尊重学生的研习成果,不要随意否定和贬损学生的观点和结论,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5、精心设计任务型活动,布置开放性的作业。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2 人物特征描述 2
3--5 场所位置与特点 3
7--9 个人能力描述 3
10--11 个人喜好与特长 2
12--14 日常生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