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支教实习工作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4] 王瑞.大学生支教的问题与对策[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46.60.
[3] 孙山.浅析大学生支教状况[J].百科论坛,2011.7(下)192.
【参考文献】
[1]孙山.浅析大学生支教状况[J].百科论坛,2011.7(下)192-193.
[2]徐莉 李细香.大学生支教实务中社会工作介入的潜在优势[J].法治与社会,2009(3)231-233.
河北师范大学深化课程改革,初步构建起了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技能实践课程四大模块组成的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学生用三年半时间修读完前3个模块课程,再用半年时间到县以下农村学校顶岗实习,接受“全职”岗位锻炼,完成教学技能实践课程模块的学习,强化教育教学技能。
二、对实习支教学生进行全过程跟踪教学指导
为确保实习支教工作取得实效,河北师范大学、实习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管理和指导实习支教工作。河北师范大学组织不同学科教师教育专家(包括中学一线优秀教师),地方组织教研室和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实习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习生到县重点高中参加听课、评课,接受高水平指导。
三、强化实习支教考核管理,提高实习支教质量
实习生在做好见习、实习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行政工作、课外活动指导、教学实验、社会实践等基础上,还要参加教育调研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实习生返校后,各学院对其进行教学验收并给出相应成绩,实习生成绩由实习学校、驻县管理教师、实习生所在学院共同负责评定,按百分比计入总成绩,实习生教育调研和科技创新优秀论文成绩计入附加分。
四、充分利用高师院校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农村教师置换培训
以“更新观念、传递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为目标,充分利用师大的教育教学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深入开展农村学校被顶岗教师的置换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中学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展开,同时开展教学课件制作等教育技术培训;聘请中学名师传授班主任工作技巧,聘请中学名校长介绍校本管理经验;组织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到名校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教学方法。河北师范大学组织9个学科的教学论教师宣讲新课标,3年共培训教师1.2万人次。组建了“专业技术人员进万村兴百业活动”专家服务团,选派50名专家、教授到50所实习支教学校进行定点帮扶,一年来举办讲座230场,听评课2400课时,个别指导3300人次。组织被顶岗的农村学校教师免费学习师大课程或到师大附中、附小跟岗进修,先后有近千名管理人员、教师进行了挂职锻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29-0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大学阶段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任务。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实践中,警示教育作为夯实大学生思想基础和筑牢他们思想道德防线的重要手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先导作用。新形势下,在加强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创新的进程中,探讨建立健全警示教育工作机制,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对大学生开展警示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影响因素和问题
新形势下,大学与社会的联系程度越来越紧密,大学生思想政治活动也越来越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大学生受东西方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现象更加突出;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利益关系和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显著增强;再次,随着新兴传播媒体的充分发展,信息交流形式更多样、信息交流速度更迅速、信息交流影响更广泛。并且,随着高等学校的教育体制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大学生群体的数量急剧扩大,他们的思想状况也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向。
这些新情况的出现,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比如,西方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不良信息,已经严重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致使在大学生群体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看重现实,轻视理想)、价值取向扭曲(多讲实惠,少讲道德)、社会责任感缺乏(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心理素质欠佳(心理承受能力弱,自我控制能力差)、道德素质部分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
综上分析,众多问题的出现都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警示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各种行为的产生,根本上取决于他们自身的主观思想动因,良好优质思想的形成需要依靠长期不断的思想教育。同时,教育手段有别于法律手段,它不具有强制性,也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是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警示教育,一般是在对已经发生的不良、危害事件进行宣传的基础上,分析其所发生的根源和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并通过选用现实题材使人们感同身受,达到告诫人们引以为戒和汲取教训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是利用反面典型案例来提醒人们,告诉人们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使人们看到或听到后,思想和心灵能够受到深刻的触动和震撼。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适时地、不断地开展警示教育,是在实际学生工作中将教育寓于管理的具体运用,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的。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警示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各种不良行为(如考试作弊、打架斗殴、偷盗赌博、网络游戏等)的危害性,推动他们自觉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和抵制各种诱惑。当然,警示教育不仅能从反面提醒大学生避免他们走入误区,而且能从正面引导大学生指引他们积极上进,对大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正确的理想信念、遵纪守法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等在他们的思想中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无形动力,促使他们不断自觉地改造和提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道德情操,提高精神境界,明确“可为、不可为”的行为界限,规范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警示教育活动开展现状
(一)警示教育机制缺乏系统性
1.警示教育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现在,学生工作者“重处罚轻预防”的现象在处理问题学生的实践中大量存在,对警示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既没有把它看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也没有制定警示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和长期规划。实践中,学生工作者往往只顾安排具体的工作,过后不闻不问,结果出现“问题年年讲年年都存在”;学生则往往把警示片当作“绯闻”传,当成“电影”看,看完了就算了事。可见,教育双方的不当观念和行为,最终使警示教育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难以得到深入的开展和推进。
2.警示教育尚未形成常态化
“时紧时松”是当前警示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突出特点,因为高校对警示教育的长期性认识不够,没有把它看成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和常做常新的工作。在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只是单纯地满足于警示教育“有”的状态,并不强调需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不重视时时有、年年新,也不要求全部学生人人都能参与进来。这样,警示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警示教育活动缺少说服力
1.教育对象重视问题学生,缺乏普遍性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般把警示教育对象完全放在问题学生上,导致大多数学生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警示教育是“坏学生”的事,或者是无形之中把自己定位到了警示教育对象的范围以外,或者是参加警示教育也是“跟着感觉走”。其实,虽然从总体说,问题学生人数只占很小一部分,但不良思想和行为在校内和社会上造成的危害,对学风的影响都不可低估,严重干扰了在校其他大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2.教育内容重视反面警示,缺乏正面引导
从警示教育的内涵来看,它是要通过运用反面典型案例来最终达到正面引导的效果,然而,大多数高校在选用反面典型案例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进行反面警示,却忽略了正面的教育引导;在深入剖析时,只是注意分析产生原因的共同性,却忽视挖掘事件发生的特殊性,没有把问题和教训讲透。这些做法带来的结果有别于警示教育的初衷,也不能引起学生的警觉。
3.案例选材重视大案,缺乏针对性
实际工作中学生工作者爱找大案作为教育资料,忽视了警示案件的针对性。一般情况下,大案都是影响大、震动大的恶性事件,所以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容易使受教育的大学生产生“问题离我很远”的错误思想。很多警醒学生在悔过中都曾坦言:他们在学期间也曾经参加过各种警示教育活动,但是当看到警示教育案例中介绍的都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行为时,反而会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心理。可见,警示教育工作如果组织的不恰当,可能会适得其反。
三、建立健全警示教育机制,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一)加强队伍建设,建立警示教育长期机制
1.统一思想,加大重视力度
各级、各类学生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把警示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学生管理工作一同部署。
2.建立警示教育的长期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警示教育长期工作机制,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长期以来实践工作的经验凝练,同时思想观念的形成和确立,也不是在短期内受过三两次教育就能够实现的,良好观念和行为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反复不断的教育。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正确处理好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把警示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完成。
(二)增强警示教育说服力,发挥其最大正能量
1.教育对象坚持针对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警示教育不仅要面向问题学生层面,更要注重大学生群体的普遍性和广泛性,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警示教育,并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等结合起来。警示教育结合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精神风貌更加积极向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和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公民道德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弘扬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2.丰富警示教育内容,增强吸引力
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很强,他们愿意主动了解警示教育的内容,防止自己重蹈覆辙。在理论学习方面,一是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理想信念;二是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和观念,在捍卫法律尊严的同时,也让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
(三)因材施教,探索灵活多样的警示教育形式
1.讲究方法,增强警示教育的专业性
在开展警示教育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组织方式上不够灵活,施教手段上不够形象,保障方法上不够全面等。从警示教育的效果来看,要合理安排、不拘一格,教育的时间和内容,都要以教育的对象、地点和目的来定,不能模式化。从警示教育的质量来看,主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级、各类管理部门,可适时组织汇编典型案例、设计趣味展板、拍摄警示专题片等工作,使警示教育富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发挥特有的预防功能。
2.搭建平台,提高警示教育效果
警示教育要在继承过去好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持续不断地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警示教育的有效平台,不断提高教育效果。目前,各高校进行警示教育的基本形式多为:讲法制课、观看展览、播放影片、集体教育、讨论互动等。今后,应更加关注大学生的需求和要求,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积极参与警示教育活动,实现警示教育的实体化和经常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全新平台,并促进这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3.因材施教,创新警示教育模式
警示教育是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管理的一个过程,他们通过有意识地影响大学生的观念,为使师生之间思想能够达到统一。但是,当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主观独立性强,并不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师生之间形成正常有效的互动,提高教育效果。所以,依据不同情况,划分受教育对象群体,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比如对于问题大学生,最好选择听取警醒学生的现身说法,震撼其内心深处、触动其思想基础,从而加强其自我约束。而对于普通大学生,则要通过上法制课、观看影片等形式进行警示教育,使他们在课堂上就能了解不当思想和行为的危害性,有效推动警示教育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建玲,郭琳,岳兰.关于通过警示教育机制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2,(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随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根本途径。①在中央大力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新时期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摇篮,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展素质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二十
多年的历程中高校素质教育工作成绩斐然,但也存在着一些状况,具体表现为:
(一)人生价值观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社会在急剧的转型变革,各种思潮波澜起伏,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他们由以前的“精神至上”原则逐步发展为“精神与物质兼重”的价值观念,如: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矛盾时,由以前信奉的“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转变为“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在奉献与回报问题上,由以前遵行的“只讲奉献不求回报”转变为“多奉献多回报,少奉献少回报,不奉献不回报”。
(二)多元文化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发展,中外文化的碰撞、交流与结合已渗透到各个领域,高校更成为了中外文化之间交流与碰撞的前沿阵地,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形成了多元文化观。很多大学生既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实、善良、勤俭、励志的观念,也接受外来文化中竞争、创新、自由、现实的思想,同时亦有部分大学生滋生了拜金享乐的物质至上思想。
(三)择业就业观
在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传统的大学生工作分配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被打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完善,“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制度。②而当前仍有不少大学生在择业就业问题上存在误区,具体表现在:1、艰苦创业的少,想一劳永逸的多。不少大学生以毕业后能进公务员单位为荣,形成多年来考公务员热的不正常局面。而打算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大学生却很少。2、见异思迁的多,持之以恒的少。不少大学生没有成熟的择业就业观,属于迷茫困顿状态。他们心情浮躁,态度不端,频繁跳槽,很容易陷入一事无成的境地。
二、制约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发展的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和现行教育制度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诸多因素制约着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传统教育体制的制约
应试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模式,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期间被纳入到无数的考试之中,形成了很多高分低能的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不强。③而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导的社会就业市场要求的是有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社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种矛盾对用人单位和高校都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尤其使社会对高校教育制度产生了怀疑。
(二)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制约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从确立到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循序渐进不断扬弃的过程。④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急需完善的体制。人才就业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在就业竞争中出现不公平的现象,使得部分大学生对高校素质教育的效果看不到希望,失去了信心。
(三)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从幼儿园到高校开展的系统教育工程,而不同层级的教育单位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不尽相同,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单就高校层面来看,不少学校把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单纯理解为就是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也有的学校理解为就是搞些学生素拓活动。他们都没有真正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三、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方法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笔者针对目前制约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发展的因素,提出以下加强和完善的方法: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根据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每个学校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把素质教育工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工作改革方案,并把素质教育工作效果作为职能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业绩考核项目之一,真正把素质教育工作改革落实到位。
(二)加深对素质教育认识
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深刻理解它的意义和内涵,改变当前对素质教育工作的理解误区,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做到不仅对学生传道授业,更要做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素质教育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觉悟,做到与时俱进。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制度改革的新时期里,每一位教职工应明确自己肩负的改革重任,意识到加强素质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通过努力把素质教育工作做到实处,取得良好效果。
(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工作的目标,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丰富他们的实践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他们的德智体综合方面在素质教育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早日成为社会实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教育工程,素质教育工作的潜在规律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外在需求融汇贯通于该系统工程中。打造大学生素质教育品牌,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孔繁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工作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4
[2]刘新生.大学文化建设[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413
[3]姜鹏.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与探索[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073-01
服务式教育方法是应十报告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提出的,服务式教学法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要求,变显性教育为隐性教育,依靠学生自身,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落到实处,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系统规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模式
受传统时代教育实践单向传承机制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为教育者所掌握、实施的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即教育过程的基本动力。受教育者只是被传授、被发展、被要求的对象,需要教育者时时代表社会提出要求,才能推动教育过程的发展。这种单向式的、被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否认客体的主动和能动作用,忽视客体的参与,缺乏主客体的交流互动,会导致客体对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抗拒或虚假接受,容易导致教育的低效性。
2.以显性教育为主导,与隐性教育方式缺乏有效衔接
显性教育又称“有形”教育,传统的显性教育即有明确目的的灌输式课堂教育。加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枯燥乏味、形式单一无变化,方式陈旧,方法缺乏创意,因而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反而引起学生的应付心理和逆反情绪。相反,隐形教育则以学生为主体,又称“无形”教育,通过场景设定和氛围营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进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的。二者缺乏有效衔接,将导致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和自我体验的机会,还将导致学生失去自我调整与实践的方向,进而造成学生知、情、意、行各轨道在更大程度上的偏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 服务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措施
1.把握形势政策课堂,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无论在课程内容设置还是课堂教学形式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服务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我们在课堂内容安排上应兼顾理论性与思想性,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兼顾政策性与时效性,根据国内外的形势热点,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政策的新变化;兼顾实际性与新颖性,要抓住学生关注的问题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创新教学形式,如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对话互动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与努力,真正掌握理论与实践的精髓。
2.转变工作理念和方法,努力做到三个贴近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个体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自我发展,激发创造力和活力,从实际生活和现实问题出发,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发展健全人格。其次,要将学生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其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此外,变管理式工作理念为服务式,变主导式工作方法为协助式。增强对学生的信任,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
3.努力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学生发展空间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载体,过程中重视学生群体的主导意识,确保各类活动满足大学生现实与自身需求,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主体意识,达到规范言行,挖掘潜力,培养个性和协作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营造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导性,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提供发展空间。
4.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力量
为学生干部和社团骨干定期提供培训,通过课程讲解、实训操作、创意激发等系统的培训,使其真正具备应有的知识储备、远见卓识和工作能力。同时,为每个学生组织配备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化显性教育为隐性教育,专业指导老师的任务不是任务式和管理式教导,而是服务式和引导式协助,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示自身的能力和风采。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赋予学生正能量,积极引导,依靠学生自我调整、自我实践、自我总结,自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不断的内外化过程,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克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845~846
一、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现状
自卑是指人们在长期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自我认识的偏差,是个体在自我心中形成的一种不良的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象。如果不能及时矫治,使自卑心理习惯化、固有化,就会造成个体人格上的重大缺陷,严重者会自暴自弃甚至自毁。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贫困大学生人数占大学生总数的35%,人数已直逼600万,这其中81.7%的贫困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中15.5%存在严重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不仅影响着贫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
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家庭因素,家庭经济的落后、父母的弱势、父母的心态以及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在低人一等的层次上。其次是社会环境因素,社会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性和他人对贫困的态度使贫困大学生无法正视自己。最后是个人因素,个人的能力差距、期望值过高、心理落差和攀比心理都会导致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
现阶段,我国高校中对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进行矫治的工作主要由学生工作教师和经过培训的学生志愿者担任。学生工作教师主要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等,此类群体在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方面肩负责任,掌握专业的辅导方法和咨询技巧,能有效对贫困大学生中出现的自卑心理给予关注并积极矫治。经过培训的学生志愿者主要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和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后,掌握了一定的治疗技术和手段,明晰矫治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通常,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工作是采用个案工作方式进行的。本文为方便使用,将学生工作教师和经过培训的学生志愿者统称为个案工作者。
二、个案工作应用于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适用性
个案社会工作简称个案工作,它与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并称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个案工作的基本目标不是消极地帮助人解决问题,而是积极地助人自助,以便案主能独立面对生活适应上的挑战,以充分发挥社会生活功能。个案工作的本质特征是“助人自助”,这当中包含着两层涵义:一方面个案工作是一项帮助他人的工作,另一方面个案工作是一项帮助别人更好地帮助他自己的工作。个案工作遵循社会工作基本价值观,即接纳、尊重、个别化、自觉、知情同意、保密和不批判的价值观。
个案工作者与具有自卑心理的贫困大学生之间维持着面对面或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与技巧协助失调的贫困大学生改善环境,增强生活适应能力;协调社会关系,建立良性互动网络;调适自我功能,促进人格发展;以健康、成熟的心态,来认识及面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善用社会资源和机会来解决问题,以提升自我信心和生活质量。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中关于个案工作专业知识对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给予介入是由于个案工作价值观与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目标相一致。个案工作价值体系提倡:
(一)个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怀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可以使其个人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还能提高我国人才队伍的质量,落实人才强国战略。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理应受到社会的关怀。
(二)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
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也包括社会原因,社会理应对贫困大学生负有相应的责任。社会为贫困大学生提供脱贫致富的资源,帮助贫困大学生矫治自卑心理,从而更好地成长成才,以更多的财富回报社会。人与社会的是相互依赖的,不可分割的。
(三)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类共同的需要外,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
这说明个案工作个别化原则的需要。由于产生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因素各不相同,自卑心理的程度也不相同,只有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介入方法对每一个具有自卑心理的贫困大学生设计有效的介入方案,才能逐步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自助,矫治他们的自卑心理。
(四)社会有责任提供途径以消除自我实现的障碍,以便个人的自我实现得以完成
产生自卑心理的贫困大学生,会产生相应的交往障碍,人格障碍以及自我实现的障碍。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消除贫困,矫治自卑心理的社会环境,是解决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重要环境基础。
三、个案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方式
(一)个案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基本原则
个案工作中专业关系的原则是根据贫困大学生心理需求而设定,它包括:案主参与及自觉原则、个别化和接纳原则、非批判性原则和保密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在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时应注意:(1)案主参与及自决原则,即让贫困大学生对自己的选择做出决定,增强贫困大学生的自决能力,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然后根据自己的现状对自己进行抉择。(2)个别化和接纳原则,即根据贫困大学生的不同状况采用不同的介入方式,帮助其尽快走出困境,提升自助能力。要接纳贫困大学生的不同状况,不歧视偏见,正视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3)非批判性原则,即不否定贫困大学生的各种非理性想法,不否定其自卑心理,更不逃避其各种质疑,正视贫困大学生的各种自卑表现。(4)保密原则,即个案工作者对贫困大学生的所有内容必须坚持保密原则。保密原则可以让贫困自卑大学生对个案工作者的倾诉解除防备心理,完整地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想法,帮助个案工作者清晰地认识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以达到矫治自卑心理的目的。
(二)个案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基本技巧
在与贫困大学生建立专业关系时,个案工作者可以运用同感技巧,感受贫困大学生所处环境存在的问题,理解贫困大学生自卑的根源,能够设身处地从贫困大学生的角度出发认识贫困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个案工作者采用尊重的技巧,表达对贫困大学生人格的尊重,使贫困大学生消除戒备心理,表达内心的自卑情绪,缓解自卑情绪给贫困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个案工作者真诚的接纳技巧,可以让贫困大学生在治疗过程中完全将自卑情绪发泄出来,有助于加深贫困大学生与个案工作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帮助个案工作者正确认识贫困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找到根本原因,帮助贫困大学生矫治自卑心理。
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矫治的过程中,个案工作者注重沟通技巧的应用可以迅速、敏捷地找到问题症结。个案工作者首先要主动倾听,倾听贫困大学生的语言信息,找到信息中的与自卑心理产生有关的因素,同时观察贫困大学生的肢体语言信息,以达到解读其人的目的,帮助自己迅速而准确地把握贫困大学生的主要信息;采用同理心的技巧使得个案工作者进入并认知贫困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将认知传达给贫困大学生,使其明白自己得到个案工作者的理解和支持,提高贫困大学生对个案工作者的信任程度;通过摘要技巧,个案工作者把贫困大学生所讲述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并作出提炼和摘术,以明晰贫困大学生所表达内容的准确性,更好地完成矫治工作;强调案主力量技巧的使用,可以增强贫困大学生自信,使其正确面对自卑心理的现实和产生自卑心理的环境现状,从而勇敢地面对现实,克服自卑。
四、个案工作介入具体过程的应用
个案工作方法的工作程序是指对个案问题所采取的问题解决过程。众多学者对个案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的阶段分法不一,有三段论、四段论和六段论等。针对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状况和我国大学生现阶段所处环境特征,个案工作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具体过程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资料收集和接案阶段
在这个阶段是个案工作者与贫困大学生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了解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现状,明确自卑心理产生根源,并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为进入矫治阶段做准备。具有自卑心理的贫困大学生很少会主动找到个案工作者解决自身问题。这就要求个案工作者主动收集资料,了解贫困大学生现状以及产生自卑心理的严重程度。资料的收集可运用访谈法、问卷法等方法。遇到自卑心理突出的贫困大学生,个案工作者要及时地给予关怀,运用尊重和同感的技巧使得贫困大学生对个案工作者消除戒备心理,并逐渐建立信任关系,进而通过沟通了解贫困大学生更多信息,如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家庭教育方式、个人生活习惯、个人性格等具体详细内容。个案工作者应真诚地接纳贫困大学生,表达对其理解和尊重,同时注意明确贫困大学生表达内容,简洁、具体地做出总结,使贫困大学生明确现状。
(二)制定计划和介入阶段
这个阶段是个案工作者帮助具有自卑心理的贫困大学生实现自助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个案工作者通过与贫困大学生共同制订介入计划,通过介入,增强案主自助能力,矫治自卑心理,恢复健全人格。首先,根据贫困大学生的状况制定详细计划。所制定的计划要包括贫困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简要准确地描述并列出贫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和相关问题、贫困大学生要达到的结果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目标、贫困大学生场力分析及介入方案。其次根据介入方案对贫困大学生进入自卑心理的矫治,介入阶段是帮助贫困大学生提升自我认识能力和自助能力的主要时期,个案工作者要综合运用访谈沟通中的各种技巧对案主进行介入。介入阶段个案工作者扮演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和治疗者的角色。最后,个案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根据贫困大学生矫治情况,对介入计划做适时修改,以便更好地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这一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制定计划时要坚持个别化原则、判断过程注重双方的参与、判断过程中个案工作者警惕自己的价值偏见、避免将问题简单归因等原则。协助贫困大学生列出与问题相关的问题,以便再次确定问题的重点;协助贫困大学生确定问题解决的优先次序;协助贫困大学生明确其预期结果。
(三)结案阶段和评估阶段
结案与评估阶段的任务就是个案工作者结束与贫困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并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估。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巩固已有的改变,增强贫困大学生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缓解自卑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容地面对大学生活。良好的结案能够帮助贫困大学生在失去个案工作者指导和支持之后,用自身力量去面对自卑心理及其产生的问题。评估的目标是了解整个矫治过程的效果。对贫困大学生来说,可以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应对自卑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技巧。对个案工作者来说,可以从评估结果中看到工作成果,促进个案工作者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成长。这一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个案工作者与贫困大学生接触矫治关系要处理好分离情绪,避免因分离带来的伤害。
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个案工作者需要充分运用社会资源给贫困大学生带来新的讯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有利于提高我国当代大学生人才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为贫困大学生家庭摆脱贫穷困境带来新的生机。矫治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刻不容缓,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国蓉.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J].教育探索,2010(1):137-139.
[2]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勇,李卫华,张金俊.个案社会工作[M].合肥:合肥出版社,2005.
[4]许莉娅.个案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4).
前言
顶岗实习期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且也可以让顶岗实习的学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让自己在工作中变得更加的出色,顶岗实习期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让大学生将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所学习的思想政治内容相结合,也就是说,思想和实践进行充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都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将他们的就业观摆正确,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出有助于国家发展的有用之才,所以要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顶岗实习的大学生之中,就这一问题想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顶岗实习期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1可以帮助顶岗实习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目标,提高其自身的整体水平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还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许多人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需求,而逐渐转向精神生活的追求,这其中就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让许多的人更加注重这方面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帮助高校的顶岗实习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思想政治课程关于就业教育的这一方面内容做出详细的描述。现如今许多大学生在就业面试时所产生的一个问题,许多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的时候要求太高,对就业岗位挑三拣四,既要工作轻松,又要丰厚的薪资待遇,因而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所以说在大学生顶岗实习的时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大学生这些错误的就业观念纠正过来,他们要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就必须先将他们的思想观念摆正确,只有通过这一种方式,他们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生存环境,了解社会,从而更好的去服务社会,加强高校顶岗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将他们的大学生活中所学习到的思想政治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确立人生目标,提高他们自身的整体素质水平。
1.2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同时企业可以引进高素质人才
现如今社会上知识水平很高,但是思想觉悟不高的大有人在,许多的人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去做一些有害于社会的事情,就比如进行高科技的犯罪,进行一些电脑黑客之类工作,不把自己聪明的头脑用于正途之上,造成这一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进行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他们在顶岗实习期间进行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那么他们就不会做有害于社会的事情,就会将自己的知识发挥到正确途径之中去,企业也可以得到有用之才,得到能够帮助自己公司发展的有用之才,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高素质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顾名思义,人才首要任务就是要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与有才华相结合,但是顶岗实习生只是懂得如何做人和明白思想政治的重要性,而没有才华,没有学习到有用的、对企业有帮助的知识,这样的人企业不会录用,如果顶岗实习生,空有才华,而没有思想政治上的觉悟,那么这样的人企业也不会录用。企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顶岗实习生,录取对企业能有所帮助的高素质人才,所以说顶岗实习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让社会上的有用之才增加,企业也可以引进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1.3可以使高职学校的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得到创新
顶岗实习对于学校来说很重要,对于学生本身来说也同样重要,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就业作为导向,并且和市场天衣无缝的连接在一起,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就业梦想,培养出理论知识和有比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有用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的重大责任所在,所以学校要想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更加的有趣,学校也可以跟上时展的潮流,也可以使校园文化更好的与企业的文化相接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可以让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时候,更好的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更好的了解企业。
2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哪些特点
2.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改变
学生一开始进入大学校园的时候,就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就比如,毛概课、思想心理教育,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大学几年逐渐的适应了在大学的这种环境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顶岗实习的时候,学生就由校园环境转变到社会环境之中,这突然之间的转变可能会让学生很不适应,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明白他们必须快速的适应社会环境,这样才可以帮助都社会,成为社会上有用之人,为企业增光增色。不同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在高职院校的时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全方面的发展,但是在企业的环境之下,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从而让其成为企业的形象代言人。
2.2思想教育的施动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顶岗实习生在他们还未步入社会之前,对他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是学校,而步入社会后则是企业的责任,总的来说,思想教育的施动者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结语
所以说顶岗实习可以使得学校和企业双方都受益,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工作之中得到帮助,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和社会价值观,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之人,为企业和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敏.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理论. 2011(15)11-13.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典型示范则是最传统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典型的旗帜作用、感染作用和自我教育作用。笔者参与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课题项目,通过对辽宁近十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典型示范的现存问题,并分析成因。
1 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存问题
1.1 典型示范的选树原则不明确
1.1.1 典型示范远离大学生生活
在学生眼中,典型示范评选的结果都是全面发展的非常出色的特例,而学校为了突显典型的优秀一面,不排除有夸大其词的成分,甚至对先进典型的不足遮遮掩掩,对毛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您的身边有您认为的大学生典型示范人物吗?”调查这项调查中,收回有效问卷1220份,其中60.8%的同学认为有,37.9%的同学认为没有。可见这种完美的典型在生活中并不真实存在,所以在大多数学生心中,他们与典型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巨大心灵鸿沟,典型的行为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很难做到,所以也就失去了典型评选的真实意义。典型的选取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校可以设定各种符合各个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评比,每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报名评比,这样可以让典型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同时让学生有努力和学习的方向,做到典型大众化、有效化。
1.1.2 典型示范的时代性不够鲜明
当今时代,大学生的目标追求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仅注重思想的进步和学习的优秀。因此,用传统、古板、守旧、落伍等形象已经不足以成为典型,更何况以此来说服新时代的大学生呢!当今的典型应该能够反映并增强社会主流价值,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实践证明, 用具有时代特点的典型去教育大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流,使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3 典型示范不够大众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归根到底要有可行性,可学性。在1204份问卷中,632名学生认为可能去参加,222名学生不会去参加,可见70%的学生没有认同感,不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那么典型示范的影响力也无法发挥作用。大学生典型应该得到广大师生的公认,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学校树立典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优越于普通同学和一般集体,但是最终还要归宿于大众。所谓的“超人”“超级英雄”虽然感人,但不够平民化,人性化,只有共同性才能使典型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和接受,从而鼓励学生见贤思齐,不断完善自我,形成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1.2 典型示范的选树机制不健全
1.2.1 典型示范的选择标准单一
不论是标兵的评比,还是奖学金的评选,都是相近的内容——选取学习优秀的学生作为典型。于是我们常常看到某个同学一人获得几个奖项,而一些学习没有足够优秀,但是其他方面很优秀的同学却没有机会成为典型。这种没有针对性的选准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会造成一些学生对学校的不满和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心理。学校应该不仅仅单一地以学习为选准,而是针对各个方面树立典型,让更多的学生展现闪光点,激励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发展。
1.2.2 典型示范的后续培养不到位
学校选取一个典型之后,会举行颁奖仪式告之全校,但是忽略了之后的跟踪培养工作,把典型教育作为了一种短期行为。典型不是自然成长的,需要经过组织的精心培养和教育,才能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从而成为一个长久的典型,时刻激励着大学生。然而现在典型只是昙花一现,众多典型在树立之初备受关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遗忘,典型逐步落伍,丧失了典型的引导作用。所以,学校应该给予典型一个后续的培养,经常进行后续发展活动,让大学生时刻关注着他们,时刻激励着大学生向他们学习,这样才能实现选取典型的实际意义。
1.2.3 典型示范的选取不够民主
典型是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的人,是学生的楷模,树立的典型首先是要得到学生的认可。 而大部分的典型都是学校在学生申报材料中选举出来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典型的推荐、评选工作中。所以,学校应该发动“大众评审团”,让学生参加选举典型的投票活动,杜绝有关人员内定的情况发生,选出让学生认可、学校满意的典型,从而增强典型的引导作用。
1.3 典型示范的推广宣传不到位
1.3.1 典型示范的宣传方式单一缺少新意
目前对于典型的宣传方法过于传统,25.7%通过学校活动,16.7 %听周围学生说,52.5%的学生通过海报宣传,广播,网络等渠道。然而海报形式宣传地点局限在校园中心,学生上课、下课匆匆路过,很少会驻足,宣传效果十分有限;对于新兴的宣传传媒应用得不够,不能很好地介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去,既没有时效性,也缺乏广泛性。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媒介,手机是接收信息的最快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打好网络宣传牌,让更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典型的事例,也可以在细微处将典型渗透大学生的思想中去,例如:通过微信的方式,宣传大学生典型。
1.3.2 典型示范缺少传承性
“香港小姐”比赛是一种美的典型,她们在任职的一年内要担负使命前赴各地宣传香港的形象并实践香港小姐服务社会的使命,不停激励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并且把美传承下去。与之相比,我们的典型却没有相应长期的宣传,只是一时地受人追捧,之后就被人遗忘,这些优良品质没有感染给更多的人,没有传承下来,着实是一种可惜。所以,树立典型之后,要相应地做一定的宣传,把典型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典型”把优点传承下去。
1.3.3 典型示范的互动性不突出
在“您是否接受过典型示范的大学生的帮助”调查中,66.3%学生没有得到过帮助,21.6%学生偶尔会请他们帮助,12.1%经常受到他们的帮助。典型被树立后并没有在实践中进行活动,不能够担负责任,主动发挥典型的作用,导致大学生对于典型仅仅了解大致的模型,而众多的模型很难形成一个有利的整体形象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内心。学生只有处于特定的角色和情境之中,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接触到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才可能真正地被感染,被吸引。因此,典型应该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们一个具体的形象,让大学生知道该如何向典范学习。
2 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2.1 主体因素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受到西方资本意识形态多元化文化思潮的冲击与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会有一些特性,最为显著的就是自我化倾向和功利化倾向。
2.1.1 自我化倾向
由于现代的家庭格局多是以独生子女为主,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得到的关爱较多,付出的感情较少,使得他们比较自我,从而造成现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我的利益和感受,认为我就是我,无需效仿别人,会规划自己的人生,选择走自己设计的路。这种习惯就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漠不关心,甚至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所以使得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面对典型示范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心态。
2.1.2 功利化倾向
在经济尚不发达,大学生双向选择的中国,大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存在于生存的角度、经济的角度,却忽视了教育的非功利性意义和价值,教育往往被当作是一种改善人的物质生存状况的投资行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中所占比例不大。由于中国教育的特殊化现象,导致中国大学文化软实力较为薄弱。从而典型示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较为缓慢,落实较为迟滞。
2.2 客体因素
2.2.1 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针对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而是各个教育阶段共同联动的问题。大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中学以及中学以前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是效果一直不明显。因为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也没有强化校内先进典型、营造学习示范的氛围。在典型示范上,从选择典型,培养典型到树立典型的每个环节,都缺乏有效的机制,缺少有效的多方合作,甚至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即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偶有实践,也是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实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27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057-02
[本刊网址] http://hbxb.net
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正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做出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并在维护高校稳定发展的趋势中,取得重要成果。但近些年来,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信息技术和传媒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广泛普及,以微博和信息通讯为核心的新媒体正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深远影响。新媒体有着开放性、普遍性、互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极为广泛的认可,并已然成为了大学生在信息咨询时的首要选择。但新媒体的信息承载过于庞杂,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而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浪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新媒体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工作方法和手段加以改进和创新,从而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进程,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传统媒体以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为代表,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媒介与载体,能够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但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出现,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这主要是源于新媒体的进入门槛非常低,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经历过于复杂的流程,这不同于传统媒体商业资本和行政资源的高度集中。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在新媒体中拥有自己的位置,这种平民化的特点,符合了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年龄特点,也为大学生的观点表达、情绪宣泄提供了平台,但一旦当他们的极端情绪和心理压力在网络环境中进行释放,很容易会引起学生思想层面的问题,从而对现实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清楚其以下特点:
(一)开放性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搜索引擎、通讯工具和社交平台等网络工具,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表达出来。在校大学生因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的多重压力,再加上对于就业的迷茫感。很需要有这样的平台来供自己宣泄心理压力,但当不良情绪在网络上蔓延开来后,很容易让学生受到非理性信息或煽动性信息的误导,影响学生的现实生活。
(二)普遍性
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使得我国网民接近6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也高达40%。通过手机来上网的网民数量也高达3.9亿,这些数据都表现出了新媒体的普及。而在我国的网民群体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也超过了1亿人。而高等院校具备完整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并且大学生中也普及应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在技术方面上,已经消除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障碍,这也让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接触更为简单,因此产生了对新媒体的强烈依赖性。
(三)互动性
在互联网应用技术不断提高的进程中,大学生对社交平台、即时通讯工具和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在虚拟世界中更轻易的获取对问题的信息探索,以及与陌生人建立社会关系,并与处于不同地域的亲友沟通。这种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被满足的需求,可以通过互联网络的应用工具,实现互动与沟通。这对大学生接受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方式,产生了彻底改变,让大学生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自由选择信息的接受,并参与到信息的互动之中。
(四)时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中,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并通过自己经营的媒介,来向社会公众。在短暂的时间中,便能从信息的传递者,变为信息的制造者。大学生对新媒体的热切,强化了他们信息的获取能力。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一)对大学生价值选择和判断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的变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新媒体时代对于个性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但这也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形成去中心化的概念,在生理和心理期并未成熟的大学生,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将潜移默化的变为无中心状态。信息传播路径和形态的变化,使得网络媒体会因商业利益,而对突破道德底线、背弃社会责任等现象进行追求和逐利。许多煽动性信息会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进行严重影响,并且西方价值观通过新媒体也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了严重影响,给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带来难题。
(二)思想教育工作者主导话语权的削弱
新媒体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使得使用者的群体被扩大,并且通常会因现实中的压力,从而在虚拟环境中表现出“逆反权威”的心理。而人人都能通过新媒体等手段,对信息进行获取,因此大学生更愿用自我的独立判断来进行问题思考,而大学生的思想活动也更加的多元化,并不像以往一样传统化。大学生能够以自己观点和想法,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而传统教育所强调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全面性都被大学生所抵触,在新媒体时代中,信息量异常庞杂,因此大学生通常会采用碎片化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而信息内容的获取方面,大学生也通常会对教师传播的知识将信将疑,以往学生获取知识,新知识有了疑问后,都会下意识的寻求教师帮助,但随着搜索引擎的出现,使得学生更习惯网上搜索。这种对主流价值观的怀疑,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上的信仰危机,让大学生对于学术的敬畏转变成不屑一顾,而社会实践经验少的大学生,很容易会对主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质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话语权。
(三)大学生道德约束功能被弱化
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虚拟特点,会让使用者产生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不同的精神体验,因此虚拟世界很容易成为使用者宣泄压力的场所,因此庞大的信息源中汇集了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而人们也更容易受到好奇心理的影响,从而突破社会伦理底线,摆脱社会道德约束。而教育主题的观念落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作用和重大影响认识不到位,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道德约束功能,使大学生更容易沦为传播不良信息的主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
新媒体的多元化需要中国社会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强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深远影响,面对新媒体技术形态的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当认清错误思潮泛滥背后的市场因素。并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适应新媒体的过程中,不应当陷入技术误区之中,应当以传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而将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的认清新媒体的特点及发展规律,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建立新媒体思想宣传阵营,将网络舆情导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建立有效的良性互动机制
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需要柔性管理,并不能完全依靠外界约束力来执行专制式管理,应当明确“以人为中心”的原则。用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来营造相关气氛,对大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在新媒体的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大学生平等的基础,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大学生群体完成新媒体时代下应用主体的转换。并通过新媒体的应用工具,对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和利益需求进行搜集,并开展正确网络引导,顺利实现教育信息的全覆盖输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摘要] 探讨运用新媒体技术中的微信公众号或订阅号,搭建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平台相关技术,实现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提供学生就业信息,完成学生个性分析和测评,以及进行一系列基于学校、专业、学生个人的数据统计。
[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学生工作;微信;大学生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085?03
[收稿日期] 2014-01-16;[修回日期] 2015-03-28
[作者简介] 徐昊翔(1982-),女,江苏南京人,法学硕士,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概述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及特点
1.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内容。当前,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往往是通过学生的就业率来衡量和体现的[1]。就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业指导在就业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职、就业指导工作对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信是大学生使用率极高的交流通信工具,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就业服务指导工作顺应了当前高校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了微信这种新媒体新颖的特点。
2.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指导性越来越重要,前瞻性越来越必要,理论性越来越需要等方面[2]。
以往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以教师、辅导员为中心,以就业指导课程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为目的,内容形式较为单一,且缺乏互动、数据统计等分析。因而,一种融合学生个性分析、心理测评、职业匹配、工作信息统计等多维度的新型工作模式亟待研究。
(二)微信的特性
1967 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 Goldmark 发表的一份关于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书中首次提到“新媒体”。新媒体是以互联网、手机、各种户外电子媒体等为内容传输和现实终端的载体[3]。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 年11 月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其最大特点在于其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的特质,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摇一摇”“漂流瓶”等社交插件。该社交软件一经推出,就取得了巨大成功。截至2014 年1 月,已经吸引近6 亿用户,成为亚洲地区拥有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4]。相比网络社区另一微工具——微博而言,微信有着更为独特的个性。微信、微博主要区别如表1。
从表1 中可以看出,微信具有跨运营商、跨平台、低成本、时效性强、关系性强、互动性强、工具性明显等优点。
尤其是2012 年8 月,微信推出了公众平台。其基于一对多的关系,更具有凝聚性、高效性,侧重于用户的管理功能。公众号后台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包括用户管理分析、群发图文消息分析、用户消息分析、接口调用分析等)为用户的使用习惯等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可能性。公众号的平台接口功能为不同功能的个性化定制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综上所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中使用频率高、内容可形式多样且便于分享、信息推送迅速可实时更新等特点,搭建高校就业工作公众平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势在必行。
(三)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调查报告》[5]显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微信用户已经占到了整个用户群体的一半以上(见图1 和图2 数据)。可见在高学历人群中,微信具有很大的优势和用户基础。微信作为新媒体时代使用率最高的社交媒体,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主要使用的沟通工具。
二、微信就业指导工作平台的打造
(一)总体思路
微信就业指导工作平台主要用于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总体目标是实现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提供学生就业信息,完成学生个性分析和测评,以及进行一系列基于学校、专业、学生个人的数据统计。结合工作实际,就业微信平台设计分为三个模块,即就业信息模块、个性分析模块和数据统计模块,如图3 所示。
(二)功能及界面设计
1. 就业信息模块
就业信息模块主要用于就业信息,就业指导相关内容。此模块分为:学校简介、专业介绍、招聘信息、笔试题库、面试经验。
2. 个性分析模块
个性分析模块主要从心理学理论及量表出发,以学生心里评估、个性分析为目标,进行个性的测评和工作匹配度的评估。此模块分为: 适应能力测试、MBTI 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倾向力测试、九型人格测试、DISC 性格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试、组织协调力测试。
3. 数据统计模块
数据统计模块主要从数据统计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记录、统计、分析数据,为高校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提供数据支持。将此模块分为:就业率、第一次跳槽时间、职业健康指数。
(三)系统流程图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平台主要通过自定义菜单来完成用户的互动,通过菜单项的点击和关键字的识别来自动返回相应的内容,如图7 所示。
三、结语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善于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不断开创新的工作模式,努力使新媒体成为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新平台。本文研究如何发挥利用微信平台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在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师生互动性、收集处理数据等方面,微信平台有其独特的优势。随着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的建设,以微信平台为代表的移动新社交媒介势必对就业服务指导工作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北京: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
[2] 周锦成.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思路[J].江苏高教,2005(2):115-117.
[3] 曹培庚.关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9):120-121,127.
一、大学生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实习支教能力现状分析
1.语言能力
南疆农村民族地区,乡下学校几乎为百分之百的民族学生,县一级的中小学生受环境和教学水平的影响,可以进行简单交流,但乡级绝大多数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尽如人意。即使是高中双语实验班级,除个别汉语水平较好,可以无障碍进行学习交流外,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汉语程度不容乐观,这是南疆农村学校的客观现实,也是实习支教大学生面临的教学困难。实习生如果没有一点维吾尔语基础,没办法用维吾尔语解释说明,受教学生在课堂也是一知半解,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启发教学成为一种奢望。南疆农村民族学校迫切需要的是既能够用汉语又能用简单的维吾尔语授课的教师,尤其是数理化、音体美方面的双语教师。新疆高校中语维吾尔语专业的实习生虽然学的是维吾尔语,但专业方向为汉语教学,维语水平也未能达到授课用维语来解释的水平,特别是数理化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及这方面的训练的欠缺,维吾尔语专业实习生仍然难于完全胜任用汉、维两种语言进行数理化方面的双语教学。而少数民族实习支教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也不能授汉语课,因为受到语音和汉文化方面的制约而少数民族实习支教的大学生汉语水平仅仅是MHK三乙,少数是三甲,基本没有四级,所以也无法用流利的汉语授课,再加之其自身专业水准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因此部分学生造成非但没有完成教学,反而严重影响了实习学校本身的教学进度和水平,最终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学能力
大多数大学生在实习支教之前并没有真正站在讲台上授课过,在校学习的是教育教学类的理论课程,虽然大学生在校期间会兼职家教,但一对一的家庭教育模式无法与课堂教学相比,因此并不能锻炼大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在问卷调查中有98%的大学生在实习支教中担任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可见实习支教还是以教学为主。实习支教它决定了大学生必须对所教授的学生及其身心发展全面负责,但参加实习支教的大学生的素质方面还是暴露出如下问题,第一,敬业精神有待提高,大学生仅凭一腔热诚无法达到持久强大的责任感。第二,教育教学基本功尚待提高,特别是将现代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教学的能力亟需加强,教学水平和管理类学生的能力有待提高。在问卷中有27%的大学生在实习支教中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但是在访谈中发现由于语言的障碍,这一职务并未充分发挥其影响。
3.适应能力
南疆少数民族特殊的地理环境、语言环境和经济结构造就了具有特色的民族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方式。新疆地域面积广阔,主要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疆。天山以南是南疆,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每年有半年的沙尘暴天气,全年基本无降水;北疆气候较分明,冬季有大雪。这些气候、地域上的差距导致生活或习惯各个方面的不同。大学生赴南疆实习一般少则一学期,多则一年,必须要能完全适应南疆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投入的实习工作中。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性格的不同,对南疆地区生活的适应程度不同,总体来说大布恩学生可以适应当地的饮食,只有个别同学由于不吃羊肉或者不喝奶茶造成饮食上的不适应。但从大部分学生的反馈中笔者发现大学生在实习生活中真正无法适应的是南疆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他们认为南疆的生活让他们枯燥、无聊,有些学生甚至在问卷中表示是在浪费青春。问卷调查中,除了语言障碍外,“生活环境艰苦,饮食不习惯”是实习支教期间排名第二的困难,有47%的比例。大学生初到南疆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鲜感,马上就会产生不适应的状态。主要表现在饮食不适应,无法习惯南疆以面食和肉食为主的饮食结构;气候不适应,因此产生皮肤,眼睛瞪疾病;人际交往不适应,与其他实习同学之间,与实习单位同事之间,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之间,都会产生人际交往的矛盾,这与大学生社会阅历和处事思维方式息息相关,但这些不适应势必会影响实习支教工作。
二、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实习支教能力培养的建议
1.掌握少数民族语言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学会只用少数民族语言是民族团结和个民族之间增进交流的表现。据笔者观察了解,参加赴南疆实习支教的大学生在实习支教期间都会学习维吾尔语,虽然程度不同,但是在实习支教期间都在维吾尔语的语法、词汇、发音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其中词汇量和发音进步最大,有6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词汇量方面提高最大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语言环境的改变。语言的学习,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从而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信任。问卷调查中,有7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维语水品有了提高。可见,语言环境对于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时很有积极作用的。
2.培养爱国爱疆的奉献精神
新疆是我国西北边陲一个而美丽富饶的地方,大学生应当有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大学生作为祖国年轻的一代,参加实习支教活动不仅仅是完成学业的要求,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实习支教,对于培养学生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奉献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业务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应该时刻给与大学生这样的思想观念: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经济需要发展,大学生参加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习支教,不仅为南疆地区的教育教学注入的新的活力,也为南疆的人民带来了新的信息和思想的交流。问卷调查中有65%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实习支教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祖国边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因此,在对实习支教大学生的培训方面,除了专业技术和语言的培训,还需要一些爱国爱疆思想的教育和培训,从思想态度上让大学生对实习支教有更深入的理解。
3.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及培养
问卷调查中有81%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开展实习支教钱的岗前培训。对于参加实习支教的学生,实习生支教前应接受实习支教任务、组织纪律、安全要求、实习支教学生的管理办法等几方面的培训,从教师职业必备的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包括支教宣传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相关学科教学理论课程、备课、多媒体教学方法等。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培训合格后再走上岗位。实习期间带队教师们定期巡回检查指导支教工作,从支教生的工作到生活全方位进行指导,了解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反馈各有关方面对支教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解决工作的实际困难,指导学生在自我调整完善中提高支教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掌握乡镇中小学教学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引导支教生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圆满完成支教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