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权责发生制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9-27 09:26: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权责发生制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权责发生制论文

篇(1)

权责发生制度预算和在预算会计中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会计管理的精确性,有助于帮助决策者认识政府的长期持续能力,并能够通过预算数据来了解财务状况。权责发生制在预算会计中的应用,可以加强对于公共资源的管理,对于财务状况进行管理工作。此外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会计管理的成本,反映了科学的财务变动状况,真实揭示了财务状况中的服务成本、工作效率、预算成果等信息,有效降低了预算中的信息风险。

(二)有助于较强对于预算活动的成本计量

当前我国的部分单位的预算会计体系并不完善,从而影响了单位的财政运行状况。权责发生制度侧重于配比基础上的服务成本,对于预算活动而言,其具有完整、可比的成本指标,这也是衡量预算会计的重要参数指标之一。因此预算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可以对财务现金管理进行细化,实现现金资源的全面优化,同时还可以对现金资产的运行状况进行持续管理。在权责发生制下,资产成本可以更好的确认持有资产成本,加强对于资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为会计信息使用人员提供便利

随着预算会计的发扎,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会计信息使用人员对于会计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会计制度无法满足正常的使用需求,从而影响了使用人员的正常工作。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其更加关注于预算会计管理中的信息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从而提高政府单位预算会计的竞争力,以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信息使用的数据需求。

二、权责发生制在预算会计中的应用策略

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对于其应用策略要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在我国经济转型期间,各种经济建设制度还需要进行完善,其预算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权责发生制度的应用中需要建立完整地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和财务报告体系,提高财务状况和管理能力。

(一)建立新型的政府会计系统建立

新型的会计制度有助于实现预算会计制度的革新,为政府单位提供完善的预算信息。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依然有传统计划经济的色彩,其预算会计制度也不能满足财务工作需要,尤其是现象的总预算会计和核算内容不能准确反映政府的资金活动状况,从而对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带来了困难。因此要加强对于政府单位资金运动的管理,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实现会计体系管理部门的重构,建立完善的会计准则,并建立和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实行准则和制度并存管理。

(二)优化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基础权责发生制度的推行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应用基础,因此我国的权责发生制度在应用过程中要秉持“局部”到整体的原则,分步骤进行制度的推行。首先要在当前收付实现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形成权责发生制度和收付实现制度的两者并存,并在应用过程中逐渐实现权责发生制度的替代。其次要修正收付实现制度的基础上,确定权责发生制度的首要地位,逐步进行工作制度的转变。通常而言要选择应付款项、应付转移款项、利息费用、政府员工养老金等作为改革的首要目标,为权责发生制度提供良好的改革氛围。

(三)建立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

政府报告是一种全面的财务状况核算方式,也是对于政府综合信息的一种规划性方式,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转变,传统的财务报告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预算会计需求,这就需要对财务报告进行全面的改革,逐步完善其财务报告的内容。将权责发生制度运用到政府财务报告中,可以和国际的政府财务报告相接轨,提高政府和国际间的交流工作,这就需要逐步建立新型的政府财务报告,规划相关的报告编制准则,包含预决算情况的信息、国有资产方面的信息、社会保障基金等方面的信息,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篇(2)

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以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最终经营成果的重大影响力,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特定环境使两个同时成立又相互矛盾的原则在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中同时发挥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应切实注意和解决好这对矛盾。

一、权责发生制是以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界定财务收支期间的一种方法。

它是现代企业必须遵循的最可行的原则。企业收入支出期间的准确界定,对于收入归集、成本的分配以及最终财务成果的形成和计税所得的确认至关重要。为了使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企业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只能在所有企业间选择惟一的收入和支出确认原则,按照收入和支出实际发生的时间确认收支期间。按收付实现制原则确认收支期间,虽然简便易行,但它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因而只能适应单纯计划经济和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企业经营核算的需要。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多种信用形式并存的今天,实践反复证明,权责发生制是惟一的选择。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处理未来不确定的经济事项时必须持谨慎态度。凡是没有绝对把握实现的收入,不能人为虚拟入账;凡是可以预见的,并且应列入本期成本的支出,都应列入本期损益。所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面对的都是一个有风险的市场,其经营活动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处理未来不确定的经济事项时,必须持谨慎态度。人为虚拟收入,下甩支出,必然形成泡沫经济,带来虚假繁荣。

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就其自身而言是严谨的科学的,应当为企业所遵循。但是,如果将这两个原则置于客观实际,尤其是置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处的客观环境,人们就不难看出,这两个同时成立的命题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确定企业收入和支出时,严格以应收应付为界限,而忽略其实现的可能性。如一笔贷款到了正常结息期,若贷款户的存款账户资金充足,即可正常收取利息,如果贷款户无力支付利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现行有关规定,贷款逾期半年之内的,应将应计利息通过“应收利息”科目挂账,以确保银行收入和税赋的正常实现。这种挂账,必然使银行形成虚收和虚假利润,并且面临巨大风险。

谨慎性原则的核心是稳健经营,它强调对于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而对没有十分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账。比如,对于某一贷款户欠交利息,在表内挂账还是表外登记,应主要取决于该笔利息在短期内能否收回。能够收回的,则可以列入表内挂账,相应增加利息收入,对近期无望收回的,应本着谨慎性原则,列入表外登记,防止形成虚收。

显而易见,在财务收支的确认,尤其是在收入的确认上,权责发生制要求严格实行应收应付制,不考虑是否存在虚收现象,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必须稳健经营,任何收入必须建立在可以实现的基础上,以防止和杜绝虚收。这样两个本来各自成立的原则,在收支确认这个范围内,就形成了明显的一对矛盾。

在西方,从政府当局、监督部门到企业自身,在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谨慎性原则,是谨慎原则指导下的权责发生制。我国的情况恰恰相反,从企业来讲,明显倾向于优先考虑谨慎性原则,但财政和相关监督部门首先考虑的是当期收益的实现和本期预算平衡,侧重于优先考虑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只有被迫而从之。我国在两个原则的运用中,实际执行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指导下的谨慎性原则。

二、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执行范围

按照我国现行《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在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核算中,绝大部分收支项目都实行了权责发生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逾期半年以内的贷款利息收入;(2)金融机构往来收入;(3)投资收益;(4)定期存款利息支出;(5)金融机构往来支出;(6)固定资产修理、租赁、低值易耗品购置、安全防卫等大宗费用支出;(7)无形资产摊销;(8)固定资产折旧;(9)各种税金。

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执行结果:由于银行业经营范围的特殊性,其收入依赖于贷款和投资的质量,具有明显的弹性,而其支出中的绝大部分直接面向存款户和维系业务经营正常运转,具有明显的刚性。因而,影响权责发生制原则的主要方面在于收入,源头在于贷款和投资质量。

在收入方面,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脱胎于国有专业银行,诸多众所周知的原因,使其信贷资产结构单一,质量不佳。执行权责发生制原则,没有考虑新旧制度转轨时贷款质量的现状,仅一刀切地规定逾期半年以上(以前曾经为3年、2年和1年)的贷款才停止计提表内应收利息,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表内挂账利息居高不下。这意味着国有商业银行以实收资本或客户存款垫交国家税利(营业税、所得税及利润)。更为严重的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提高一时难以奏效,大量贷款无法正常收息,已成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客观现实。因此,这一制度的执行,必然使国有商业银行表内挂账利息越滚越大。虚假的繁荣和巨额的欠息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后劲不足和简单的寅吃卯粮,而且抵御风险能力也逐步下降,经营风险逐步加大。

在支出方面,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提取的定期到期存款应付未付利息,不论其在某一时点上数额多大,最终必须支付给客户,银行充其量只能占用时间差,何况近几年由于财政资金信贷化,巨额的保值贴补已从明中和暗中将国有商业银行预提的应付利息蚀尽。另一方面,较为明显受制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是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在现行制度的框架内,两项资产的摊销,单纯考虑了资产的受益期间,而忽略了稳健经营。比如,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使用权、专利技术等要求严格按受益年限摊销,受益年限无法确定的,要求以不短于10年的时间摊销;递延资产中的开办费要求从企业开办之日起,以不短于5年的时间摊销。这些规定人为限制了企业按照谨慎性原则摊销费用。一个经营行、处即使有大量利润,本年成本完全可以消化已经挂账待摊的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也因待摊资产没有达到受益期限而不能摊销。相应的,以后年度即使发生政策性或经营性亏损,成本无力消化待摊费用,也要强制摊销。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可以不受限制地列支直接或间接费用,费用限额不足则可以递延待摊。

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综合分析,超前的、不切实际的实施权责发生制使国有商业银行收入不实,支出下甩,盈亏的水分和潜伏的危机逐年加大,后果不言而喻。

谨慎性原则的执行范围:按照现行企业财务通则和财务制度规定,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核算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谨慎性原则:(1)建立了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2)按应收账款的余额提取坏账准备金,同时规定,对当年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坏账准备金的部分,可以进入当年成本;(3)加速固定资产折旧;(4)合理处理贷款抵押、质押品的入账价格。

谨慎性原则的执行结果:从谨慎性原则的执行范围可以看出,目前谨慎性原则仅仅在国有商业银行成本支出的局部范围内发挥作用,呆账、坏账准备金提取的比例很小,对于巨额的呆账损失和待冲销坏账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通过以上描述和分析,笔者认为,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权责发生制原则离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客观实际还有相当的距离,从而形成巨额的挂账利息无法消化,大量的虚收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和危机。与之相反,由于制度先天不足,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受到限制,无法弥补权责发生制超前运用形成的负效应,矛盾十分突出。

三、既然权责发生制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是国际会计界所公认的,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和最终经营成果最具影响力的基本原则,我们就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因为它们之间在特定环境中存在种种矛盾而放弃执行。

我们的任务是在避免空想不超越现实的前提下,研究解决矛盾的方法。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国家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还是从金融企业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微观角度出发,调和矛盾的前提是权责发生制原则让位于谨慎性原则,使谨慎性原则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凡因执行权责发生制原则可能影响企业稳健经营或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的,必须优先执行谨慎性原则。

关于利息收入的确定。考虑到国有商业银行历史遗留的大量定额流动资金贷款期限确定的不合理和贷款形态划分的不合理性,应统一标准,即对正常贷款实行权责发生制,对其余贷款实行收付实现制。超级秘书网

关于贷款呆账准备。一是扩大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提取范围。取消目前抵押、质押贷款,贴现,进出口押汇不得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规定,充分考虑抵押、质押品和贴现、押汇票据同样有市场价值下跌的风险,以商业银行的全部放款作为计提呆账准备金的基数。二是提高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可仍然维持一个比例,统一计提,也可实行分类计提。计提的比例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浮动的,但其中呆账贷款的计提比例不应低于20%,即确保已经确认的呆账贷款在5年内全部可以核销。三是简化呆账贷款认定和核销手续。取消银行向社会公开取证、财政逐级审查的办法,授权各商业银行根据中央银行的统一规定,自行予以认定和核销。

篇(3)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涵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国家拨付经费,不实行经济核算、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行政事业单位是不具有社会生产职能和国家管理职能,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的形式,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以及其他各种服务的单位。

二、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运用存在的问题

1.权责发生制易导致部门进行非规范性扩张

在权责发生制预算下,上下级财政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往来款项,作为相应的债权债务加以记录,也容易诱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中自由裁量权的非规范性扩张。如在现行收付实现制下,预算安排的支出在年终需要如期拨付给用款单位(特殊情况除外),以应其支出之需,否则就构成了年度财政收支审计的症结所在。有些部门和单位希望通过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的改革,来规避审计部门对此类事项的审查监督。因为在权责发生制下,只要确认了对相关单位的“预算授权”,就确认了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至于在未来哪一个具体时点上发生资金拨付的实际行为,仅仅是往来账目的调整,审计部门也就难以对于这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加以及时的监督。

2.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复杂性与多元性,约束了权责发生制的全面施行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外延上,与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或民间非营利组织,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对于某些自收自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在具体性质上与企业已无太大区别,在财务核算上实行权责发生制原则,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对于更多的全额和差额行政事业单位,其业务性质千差万别、资金来源渠道迥异,总体改革方向也在逐渐的摸索之中。

3.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在权衡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计量基础的时候,操作简化构成了收付实现制的重要优点。在收付实现制下,其核算成本通常要低于其他会计计量基础,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操作技能要求也不很高。通常公共部门财务决算报告的编制人员不需要经过复杂的系统培训,就可以较为熟练的掌握核算与编制方法。而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则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企业理财与管理会计的理念,突出了预算管理中的政府受托责任与透明度,相应地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会计素质与业务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作为政府会计改革的配套措施与保障,需要建立对从业人员的长期培训机制,开展后续教育,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素质。

三、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运用策略

1.资产类中固定资产的权责发生制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应从固定资产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开始进行。固定资产不同于其它现金类资产,它具有价值耗费的特性,因此对于固定资产权益的确认和计量十分重要,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及其部门运转过程中所耗费的固定资产成本通过分期计提折旧的方法予以确认和计量。当然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确认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如军事资产等可以暂时不纳入核算范围。具体做法可增设“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科目,每年按应计提折旧额贷记“累计折旧”核算,“固定资产狰值”反映固定资产原值在扣除累计折旧后的余值。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费用支出可采用持摊或预提的办法进行处理。

2.负债类中隐性负债的权责发生制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常见的隐性负债通常表现在到期应付而尚未支付的职工工资,应付未付的社会保障费用缴款,购入物资暂欠货款的应付账款等等。从目前的财政总预算会计所反映的财政负债信息看,中国防范负债风险的关键并不在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告能够反映的显性负债规模的大小,而在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如何对隐性负债或有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定,使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信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中得以真实、充分、完整地反映。可见当前应该强调提供行政财务风险的信息,用权责发生制来解释和披露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了如实反映已形成的现时义务和实际支出,防范财政风险,本文建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应付未付的款项和相应的支出(即隐形负债),应按权责发生制基础纳入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这样可以使隐性债务显性化,增加财务核算透明度,有利于加强预算政策的前瞻性,合理地安排预算支出。

3.先支出后收入

权责发生制基础既用以确认与计量收入,也同时用于确认和计量支出。然而,从国外政府会计改革的经验来看,相对于支出方面而言,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计量和确认收入的难度更大,适应性则稍差(部分原因在于收入的不确定性高于支出的不确定性)。因此,权责发生制基础应先应用于确认和计量支出,随后才应用于确认和计量收入。另外,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确认不同的收入类别时,也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在那些纳税义务的不确定性最低的税收和非税收入项目,然后再扩展到其他项目。另外,可能某些特定类别的收入项目不适应用于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确认和计量。

4.预算可以仍保留收付实现制

预算和财务报告的信息各有侧重,预算是事先编制的财务计划,而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是已经发生的实际交易或事件为基础的,反映的是事实结果。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财务报告,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关于以往决策的现时财务结果,和当前决策的未来财务结果的有价值信息。将预算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告联系起来可以相互补充,全面反映单位的运行状况和绩效,验证预算的合理性,为规定下年度预算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唐振达.对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的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01).

篇(4)

关键词:政府;会计核算;改革; 财务报告      

长期以来,政府会计在我国习惯性地被称为预算会计。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我们只强调预算会计为预算管理服务,侧重对资金的收入、支出及结存的核算,而对使用财政资金所形成的庞大的固定资产及其使用情况、政府举借的债务以及还本付息情况、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缺乏有关的信息披露,已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研究建立起适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需要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具有深刻的意义。

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核算的特点分析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规定: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由此可见,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仍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以权责发生制为辅。收付实现制具有核算程序简单、核算科目简化、能真实地反映政府的财政预算收入支出的优点,但随着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政府会计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对我国政府会计的改革也更加迫切。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资金活动全貌。收付实现制不记录非现金交易事项对政府资产和负债的影响,不区分资本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所有非现金交易不作为收入、支出核算,相应的债权和债务也不确定,导致资产负债表和收支结余表不完整,无法满足国内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政府资产状况及其提供公共服务能力、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支出结构及其效果等信息的需求,也将难以满足国外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我国政府债务结构、偿债能力以及平衡财政赤字能力等信息的需求。

不利于提高政府活动效率和绩效考核。由于收付实现制下,只有款项实际支付时才确认为支出,对于那些支出己经发生,但款项尚未支付的费用项目,则不能确认为当期支出,这样就造成单位的成本核算不完整,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各政府部门和行政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成本耗费与效率水平,不能适应开展对预算的绩效管理的需要。不符合会计国际化趋同方向。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大多在政府会计中不同程度地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政府会计进行改革,逐步摒弃完全的收付实现制,一定程度上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或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我国是世界上许多大的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我国的经济已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遵循国际公认的经济规则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大国)应尽的一项重要义务。因此,硕士论文 我国政府会计现行的主体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应尽快实行变革,以实现与国际政府会计的趋同。

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我国政府会计发展方向探究实行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并行。非营利组织会计主要包括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社会提供公益活动或服务的部门会计,实行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并行,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创造的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广大纳税人及社会公众评价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状况以及其工作效率愈发迫切。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信息,对所提品、服务的成本与费用进行配比,使政府的业绩透明化。

另一方面政府主导下的非营利组织的财产实现良好的监控也成为了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应计制将责任和义务的发生作为确认的基准,管理者不再具有影响时间的能力,使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所消耗的资源及其为其所支付的价格,即资金使用的效率。所以说,应计制的实施有利于引进效果更佳的财政控制系统。初步建立与国际趋同的财务报告制度。

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财务报表的内容过于简单。现行财务报表体系主要以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主要目的,没有披露养老金、失业金等的使用情况以及各级政府在其他财务方面的受托责任的信息,也没有提供反映政府绩效与成本信息的报告。因此,现行的财务报告系统不能真正反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初探罗 彬内容摘要 未来十年,我国政府的社会职能将进一步由“主导”转变为“引导”,并将继续对以预算会计为核心的政府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改革。本文在关注当下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基础上,充分分析现行会计基础不能全面反映政府会计信息、不利于绩效考核和按现金制编制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政府受托责任口径窄等缺点,并提出政府会计未来发展的三个方向,包括:实行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并行、由预算会计模式向基金会计模式逐步转变以及初步建立与国际趋同的财务报告制度。

映政府的整体财务状况,也不能满足使用者对绩效信息的需求,但是如果改用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就能使得以上情况得以改观;其次,从报表的结构上看,财务报表项目设置不科学。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项目既在收入支出表中列示,又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这样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利于人们了解政府的实际财务状况。引入应计制作为核算基础的步伐应如何适应政府会计的发展以上分析讨论了我国政府会计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其共同特点是都包含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政府财务信息真实化、公开化、效益化的要求。

而言引入权责发生制成为了关键。实行“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并行”时如何引入应计制。根据中国实践,可以将我国现有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进行重新归类。其中,政府会计包括目前的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公立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包括公立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会计,私立事业组织会计和其他非营利组织会计。为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和运行成果,并且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所有的经济资源,总预算会计在继续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时,对于部分科目应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改革形式属于逐步深入式,即仍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根据需要在一部分政府会计科目中使用权责发生制。由于行政单位所有资金来源于国家预算资金,因为一般只涉及资金的使用情况,所以可以仍然使用收付实现制作为其会计基础,改革形式也属于逐步深入式。

鉴于事业单位从事社会活动时远不止涉及资金这一种资产,所以建议在财务报告中实行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的核算方法,采用渐进引入式的改革,即从政府财务报告的权责发生制开始,然后深入到政府预算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应用,但在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现金流量方面继续使用收付实现制。非营利组织会计,不管是政府主导型还是民间自我管理型,因为都是社会目的明确的机构,完全采用权责发生制更有利于提高其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一方面更好的接受社会民众和出资人的监督,另一方面也能使机构管理者实施好自我监督。“我国政府会计财务报告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的程度。笔者的建议是:凡是国际公立单位会计准则已经有规定的

--> 或已被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会计原则及核算方法,如果与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不相矛盾,而且我国现行实务中已经存在该类业务的,则尽可能借鉴吸收,尽量少走弯路。

凡是我国实务有的业务、特有的政策规定,则应立足国情,有针对性研究制定相应的会计规范。硕士论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层面财务报告除了在现金制基础上继续编制政府预算报告外,还应按应计制基础增设资产负债表和业务活动表(或称运营表)。全面的财务报告与政府统一的总预算相配比,从而形成一个更加有效的反馈机制。如上文中提到的权责发生制的“渐进引入式”,从政府财务报告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开始,然后深入到政府预算的权责发生制应用,但在现金流量方面可以继续使用收付实现制。展望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政府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目标、会计职能和作用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由此导致会计核算基础不能完全采用以前的作法,会计基础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我国政府会计基础改革没有必要按常规走完每一个步骤,可以选择渐进引入、逐渐深入等模式,以减少改革成本,提高改革效益,真正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逐渐建立起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需要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姜韶、孟阳光,中国特色政府会计改革———两种会计基础并存[j].全国商情 - 经济理论研究,2007,(13),82-83。

[2]施生勤,对我国预算会计引进权责发生制的思考[j].时代金融,2006,(09),125。

[3]刘瑜,对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的新思考[j].经济论坛,2010,(06),38-41。

[4]杨曼,对我国政府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8,(11),244-245。

[5]牛小宾,关于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7,(24),102-103。

[6]刘炳江,关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财会月刊,2009,(2),11-12。

[7]杜立纲、战莉,论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的渐进引入[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205-207。

[8]金希萍,论政府会计核算基础[j].事业财会,2005,(06),32-33。

[9]迟雁红、张集会计毕业论文琼,浅谈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选择[j].商业会计,2008,(13),60。

[10]刘牧野,浅议政府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的原因[j].消费导刊,2008,(5),78。

[11]谷蕾,权责发生制在我国预算会计中的应用探索[j].北方经济,2010,(06),82-83。

篇(5)

一、我国财政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的背景

我国政府和其他事业单位、企业的权责发生制的实行是在整个世界的发展浪潮中展开的,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领域中掀起的权责发生制实行的浪潮,许多国家将收付实现制逐步向权责发生制转变,其中这种改革较为典型的国家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的权责发生制的实行大有成效,而之后权责发生制在OECD乃至全世界的迅速发展和蔓延,也有力证明了权责发生制在政府和其他单位财政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从国内背景来看,我国各行业和各领域的财政核算中,目前多以实行收付实现制为主而在此基础上展开财政决算等工作。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存的财务会计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我们需要认清其优劣势,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和财务会计系统的发展要求进行合理的财会系统设计。

二、我国财政决算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可行性分析

(一)权责发生制的优势

1.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与全面性

在政府财政决算中实行权责发生制,财政相关的会计信息和收支情况能够全面、透明地呈现出来。同时,在财政决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也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业务的规律能够灵活运用于决算工作中,从而帮助工作人员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决算工作,增强财务决算报表对于经济工作的指导性。

2.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现状

权责发生制的实行,在全面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方面有着鲜明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它能够避免隐性资产得不到反映的现象,将任何有关财务信息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中,有效避免了财务决算中许多不道德乃至不法行为的发生,大大促进了单位和政府财政经济的科学循环和持续发展。

(二)收付实现制的缺陷

1.易造成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和不全面

收付实现制的实行有着自身的优越性,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以及不完整。例如,年终“结余”就是收付实现制下会计信息不真实的一种反映,它表面是结余,实则是已有用途且暂时不能再支付的款项。而在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方面,收付实现制也会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政府在社会保险支出缺口、地方政府欠发工资情况等信息的反映没有反映或反映不全面,而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政府在解决问题和履行职能方面的困难。

2.不符合国际经济趋势

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特别是OECD的大多数成员国在政府财政运行中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和实行了权责发生制,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通用的会计核算系统。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成员之一,我们国家只有紧跟世界潮流,才能够发展自己。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各事业单位、各中小企业,作为中国和世界经济的一部分,紧跟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才能够得到自身的发展,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乃至世界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财务成果易被管理当局操纵

收付实现制对于各项支出或其他款项的确认多以款项的实际收付时间为标准,而缺乏对收支配比性的全面考虑,这就为管理当局通过修改收付时间来达到自己的财务需求,从而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准确。

三、财政决算实行权责发生制的途径

(一)权责发生制财务报表的编制

1.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在财政决算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在收付实现制为主的财政决算中,预算执行表起到了记录和反映现金流量信息的作用,所以,现金流量表暂时不需要进行编制。

2.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的补充,能够使报告使用人员从各个层面更加详细地获取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并更好地理解它。报表附注中包含着一些报表中未详细说明或未列出的事项和信息,例如报表项目明确信息、会计政策和方法等。

3.财政经济状况分析

在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附注的基础上对政府或事业单位的财政经济状况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我们进行财政信息记录的目的。在进行财政经济状况分析时,也需要结合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相关的政策等进行分析。

(二)在意识层面加强权责发生制的地位

要加快权责发生制在政府财政中的发展,就要首先从意识层面加强权责发生制的地位,具体表现为在工作人员和政府上层管理层中树立在财政工作中实行权责发生制的观念。而要普及权责发生制应用的观念,首先要从管理层开始进行,在管理层的引导下,通过采取某些措施来进行相关知识和理念的普及,讲座、印发宣传手册、派遣员工外出学习等都是有效地方式。

(三)加强权责发生制实行的制度保障

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是加强权责发生制的又一层保障,它从制度上规范和引导着权责发生制在具体的政府财政工作中的运行,同时也从制度层面保证了权责发生制的运用。

(四)提升财政工作人员的素质

首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到位,特别是在全责发生制的运行方面。领导层可以通过举行外出学习活动、引进先进人才、进行技能培训等方法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从主观上促进我国财政核算水平的提高。其次,从业人员的个人素养也需要提高。包括责任感、道德素养、法律意识等多个方面,这些个人素养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与专业技能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结语

权责发生制的实行是我国财政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管理进步的重要制度措施。上文中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权责发生制的优势,它对于财政决算和其他活动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不可避免地,我们国家在权责发生制引入初期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也要积极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创新发展,促进我国财政核算的全面化、真实化和科学化,高效透明地实现政府、事业单位和其他企业的财政运行,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唐振达.对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

[2]高东秀.论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2).

篇(6)

1.现行预算会计的改革与思考

2.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思考

3.预算会计内部控制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4.预算会计发展对抑制腐败的功能初探

5.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

6.新会计环境下预算会计的改革和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

7.浅析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的改革

8.深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

9.我国高校预算会计的现状及变革浅析

10.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单位预算会计的影响

11.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异分析

12.预算会计向政府会计改革的准备工作

13.试析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异

14.我国预算会计现状与发展思路

15.论我国预算会计改革

16.财政集中化管理与预算会计改革

17.我国预算会计改革问题浅析

18.乡镇预算会计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晋江市X镇的分析

19.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影响

20.预算会计与我国政府会计的改革问题探讨

21.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探讨

22.财政、国家预算与预算会计研究

23.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的预算会计改革

24.预算会计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协调问题探讨

25.浅述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

26.浅议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7.浅谈预算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28.预算会计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29.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分析

30.对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

31.关于加强改革我国预算会计的探讨

32.论我国预算会计的确认基础

33.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OECD国家的经验及启示

34.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35.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核算基础

36.重叠浅析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改革

37.关于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及问题

38.《预算会计》课程“慕课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39.预算会计与部门会计相结合下论权责发生制的引入

40.关于预算会计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

41.关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

42.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43.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浅探

44.权责发生制在预算会计中的运用

45.国库集中支付下政府预算会计的改革

46.预算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47.我国预算会计发展展望

48.关于新建院校预算会计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49.收付实现制在预算会计核算中的运用研究

50.预算会计发展对抑制腐败的功能初探

51.浅谈预算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52.关于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探讨

53.M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问题研究

54.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研究

55.解析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上的差异

56.我国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

57.预算会计发展对抑制腐败的功能初探

58.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研究

59.预算会计与政府会计之比较研究

60.构建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探讨

61.浅论现行预算会计的完善

62.中国预算会计结账基础的比较及选择

63.关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

64.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单位预算会计的影响

65.当前预算会计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

66.论财政风险管理视角下总预算会计改革

67.论我国预算会计向政府会计转换的必要性

68.改进我国预算控制和预算会计核算的设想

69.关于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进一步认识

70.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方向:建立政府会计

71.关于会计工作中的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比较探析

72.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

73.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路径选择

74.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对预算会计的影响

75.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法

76.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行政事业类预算会计的影响

77.财政总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的技术路径——基于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结合模式

78.加强预算会计管理的对策研究

79.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上的差异探讨

80.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81.新公共管理模式与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

82.对预算会计改革问题的探讨

83.建立高校预算会计新体系之探讨

84.预算会计的发展对抑制腐败功能的初探

85.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结合的解读

86.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高校部门预算会计的影响探析

87.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88.我国现行预算会计问题及对策探析

89.我国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协调机制研究:基于基金会计角度

90.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比较研究

91.浅谈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92.权责发生制在我国预算会计改革中的应用

93.中美预算会计报表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94.浅谈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改革

95.论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异

96.浅谈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97.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思考

篇(7)

一、两种会计基础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及其特征

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确定某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从计量和确认标准上说,收付实现制旨在计量会计主体在某个期间内的现金收、付及其差额的财务结果,它以现金的实际收付来确认交易和事项。

收付实现制的会计目标,在于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一定会计期间内筹措现金的来源、使用及报告日余额等信息。如果管理上要求只关注现金余额并控制其变化,则收付实现制还是适当的选择。收付实现制像是会计主体以现金为中心的流水帐,它如实记录了的现金流量,却无从反映会计主体的资源存量,即不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如将举债视为收入,偿债视为现金流出,对资本性支出(如购建建筑物)和经常开支(如工资、办公费用)不做区分,同时,收付实现制下的“成本”是以支出发生的时点确认,而不管提供服务或交易获益的时间,不遵循配比性原则。基于收付实现制不涉及除现金项目之外其他存量资源,因此政府部门除编制收、支报表外,不编报资产负债表。

(二)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及其特征

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入或费用的实际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某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基础。在计量与确认标准上,权责发生制计量的是会计主体在某个期间内取得的经济收益与消耗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差额,交易和事项的确认则以其是否实质发生为标准。把本期收到与前期管理和服务有关的款项在前期预先确定,把本期收到在下期才能发生服务的款项要递延到下期才确认收入;反映会计期间的各种消耗,不管款项是否已经付出。它把在本期付款但与前期提供的管理或服务相关的金额在前期先予确认;对在本期已付款但没有实际消耗的资产则递延在下期再确认。

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目标,是提供会计主体所控制经济资源的信息,提供从事管理活动的成本或服务成本等相关信息,提供用于评价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化和管理活动经济性、效率性等会计信息。如果客观经济现实要求将重点在放经放济资源及其变动方面,那么权责发生制就是合理的选择。主要特征:对资源存量的如实反映,具体表现为对会计主体财务状况揭示。

对政府会计主体来说,每年要计量的是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提供管理和服务所消耗的净资源和未消耗经济资源的净累积。一个单位控制经济资源的净值,应该是现金加上应收帐款、应计收入、递延资产(含固定资产)等,减去应付帐款、应计负债和递延收入等来确定。通过资产负债表对期末资产和债务进行反映。比如,政府在当年许诺了社会保障并需要在以后期间支付退休福利,该事项发生时就应记录相应的资产和负债。实际支付现金时,再注销负债记录。

二、两种会计基础的比较与利弊分析

(一)收付实现制的优点与缺陷

收付实现制的优点:(1)在评价政府对经济的影响时,现金指标既能提供现实的信息,又使控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2)由于直接对货币收支加以记录,因而它能精确地衡量预算对信贷的影响,进而实施货币调控政策。(3)会计核算简单、易于理解,数据处理成本低廉。收付实现制缺陷:

1、政府财务状况信息被扭曲。财政预决算报告,无法使使用者了解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所掌的各种资源及其数额。

2、国有资产信息失真。在收付实现制下,由于不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对资本性支出,在付款日即作费用报销,从而导致了国有资产规模和数量信息失真。

篇(8)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4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105-03

一、引言

1988年开始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共同点是把收付实现制作为其主要的核算基础。即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进而计算本期盈亏。不可否认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政府会计,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不断兴起,面对“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具体目标,对政府职能的转换、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政府监督的加强、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和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都对政府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国家中已有大多数国家在政府会计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权责发生制,还有更多的国家正在计划进行这一方面的改革,我国很多会计理论者和实践者都大力提倡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国际权威机构对权责发生制为公共部门带来的优越性作了如下的表述:“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权责发生制真正超越了现金流概念,能够在全面受托责任基础上实施预算管理;真正以竞争性方法去实现绩效目标的最大化;更有效率地进行资源管理;更科学合理地进行长期战略决策,以增强政府的持续运营能力。因此,政府会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我国政府会计基础的现状

收付实现制是指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应计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应计的收入处理。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该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有利于确保政府行为的合规性,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其下属单位的现金支出状况来达到控制的目的,而且具有会计核算简单、提供的会计信息易于理解、数据处理成本较低等优点。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政府会计不仅要反映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而且要反映政府受托管理的国家资源状况和政府自身的财务状况。现行的收付实现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政府当期现金的收付情况,这不利于评价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不利于科学的、准确的揭示政府的财务收支状况,不利于科学的评考核管理者的业绩,不利于客观的揭示政府在各个会计期间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实际耗费与效率水平,也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容易造成年终结余失真,不能进行准确的成本和费用的核算。在现阶段,收付实现制的弊端已日益显现,我国必须进行政府会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才能适应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加全面的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和运营绩效,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三、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可以有效的提高财政收支信息透明度和政府对资源的配置效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门指出:“只有权责发生制才能全面的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以及政府的所有公共交易。”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下,政府财政收支状况指标的计量、财政风险的评估、披露及应对等都是很难实现的。权责发生制的重要特征是如实反映资源存量和未来责任,而且它在报告日确认资产和负债,因而引入权责发生制能够全面准确客观的反映政府所拥有的经济资源价值及其使用效率、效果,从而有利于政府对所拥有资产的持续管理,能够加强对负债的管理,防止管理者将自身应承担的当期成本责任转嫁给继任者,有利于政府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提高其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在权责发生制下,政府由侧重资源和权力的使用转向重视产出和结果,并将重点放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上,从而有效提高政府对资源的利用率。另外,在权责发生制下也有助于政府对各部门实施绩效考核,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政府财政收支信息的透明度。

2.有利于政府公共监督受托责任的履行和职能的转换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人大和社会公众要求有全面和透明的信息来评估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 同时必然要求政府部门转变在计划经济传统思维下的职能。随着政府改革的深化,社会公众满足意识的增强, 财务公开越来越重要。从经济学角度讲,公民与政府单位之间是委托关系。在政府预算监督过程中,由于存在众多的相关利益主体,当委托人与人常常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容易产生委托问题。在收付实现制下,由于政府预算单位作为人掌握大量的信息,预算单位很容易通过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损害公民的利益。采用权责发生制之后,政府的各种财务信息将能更好的展现在公众面前,人们可以完全了解这些资源的存在状况和使用效率,以实施及时、有效的监督。

3.可以有效的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近年来,政府发行国债的规模在扩大,政府部门或有负债的金额在上涨,这阻碍了地方财政的有效运行。这些负债具体包括:政府为事业单位或者下级政府部门融资提供的担保或者承诺、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等等。在收付实现制下,无法反应或有负债部分,因此无法做到准确、及时和完整的对政府会计财政负债信息进行披露,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债务风险,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则可以有效的降低政府的债务风险。

4.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能更好的适应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近年来, 我国财政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等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 对财政资金的管理由过去的”切蛋糕”、重分配,向事先的部门预算、事中的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 以及事后的监督管理与追踪问效转变。在公共财政体制下,要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财政管理的透明度,考察部门预算的合理性及其执行效果,考察政府采购成本的公允性,对财政资金实施有效的监控等,都需要相应的政府会计信息作为支撑。所以,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更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可行性

很多知名的会计学者认为,我国政府会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目的是明确的,改革是可行的。陈立齐(2003)、李建发(2003)认为,鉴于应计制固有的缺陷和引入的障碍,政府会计不可能一次性、全盘地引入应计制基础。程晓佳,张琦(2009)从政府会计环境分析入手,认为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有利于政府绩效考评制度的实施,适合进行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

1.我国实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不断兴起,又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具体目标,政府职能的转换、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政府监督的加强、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和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都对政府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为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西方多家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有益实践,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自新西兰率先将权责发生制全面引入政府会计起,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美国等成员国已开始将权责发生制不同程度地引入到政府会计中。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尝试对政府会计进行权责发生制改革,这给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3. 越来越多的学者着手研究政府会计改革,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近几年的《会计研究》、《财会月刊》、《财会研究》等的刊物可以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会计学者针对政府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有益的建议和设想,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具体涉及改革必要性、可行性分析、改革的具体路径等。这为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中国政府财政工作者不断推进政府会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为其提供了实践基础

财政工作者在具体的工作中,探索了各种改革路径。其中就包括权责发生制的探索,如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在某些方面是可以共存,它们之间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把财政工作的任务进行细分,结合二者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工作模式。这为我国政府会计的权责发生制的改革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

四、我国政府会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建议

政府会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在我国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已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但是究竟应该如何引入以及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大家的观点还不统一。笔者认为,应该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改革道路,也就是说,一定要考虑我国的国情,应该循序渐进的、稳步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进程,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再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理论研究,大胆进行实践。要认真的总结国外政府会计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经验,并对其改革的背景、动因、进程进行认真的分析,加强理论研究,研究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容及其构成, 包括我国政府会计准则建设的具体方案、步骤和实施中需要配套改革的措施, 包括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的建设是否需要建立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应当制定哪些具体会计准则、每一项会计准则的具体结构等. 并将研究成果大胆运用于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实践当中。

(二)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改革的环境。在宣传的过程中,应着力于改革的原因、进程、效果。使相关人员加强对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加强对政府相关部门财会人员的会计理论以及实务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改革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经验、有能力、懂专业的人才,为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营造人才环境。

(三)建立健全法制,实现有法可依。在推进权责发生制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我国应该尽快的修订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包括合同、预算、投资等法规。为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

(四)先试点,后推广。今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海南等省进行了试点,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种试点的地理范围还应进一步扩大,努力总结经验,为在全国范围的的顺利推广提供基础保障。总之政府会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立齐、李建发.国际政府会计准则及其发展评述[J].会计研究,2003,(09).

[2] 王雍君.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79.

[3] 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2004,(09).

[4] 贝洪俊.新公共管理与政府会计改革[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5] 张雪芬.政府会计发展与对策[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6] 张琦.论绩效评价导向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6,(04).

[7] 徐镇绥.试论政府会计改革中会计基础选择问题[J].会计研究,2006,(12):24.

[8] 罗辉.改善和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会计使命—关于建立公共部门管理会计的基本思考[J].会计研究,2006,(03).

[9] 路军伟、厉国威. 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政府管理会计的兴起[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05).

[10] 张曾莲、曹敏.政府管理会计的国际研究与启示[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12).

[11] 程晓佳、张琦.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实施的可行性分析与启示[J].财务与会计,2009,(07):66—67

篇(9)

(二)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的局限性 随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事业单位企业化、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收付实现制的不足日益明显,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会计信息不全面、不符合实际。收付实现制虽然能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但由于将本期的全部现金收入作为本期的收入,将本期的全部现金支出作为本期的耗费,一是不能正确反映出事业单位当期实际成本费用,无法正确揭示事业绩效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关系;二是对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反映不全面。如高等学校一般是按学年收取学费,而其相关费用有的提前发生现金支出,有的却在下一学年发生现金支出,在收付实现制下,实际收到学费时确认全部收入,相应的费用却在现金支出的各期确认。这样一方面使当期的费用成本不实,造成当期的收支不配比,不能真实地反映当期的收支结余;另一方面对预收和应收的学费、预先支付和延后支付的费用不按期确认,未能形成相应的债权和债务,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财务报表信息不够全面、不符合实际。

(2)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一是纵向不可比。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所反映的预算收入,除了按预算标准向上级报送外,还包括运用单位经费节余弥补的部分。支出情况更为复杂,除了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外,还有与本单位有直接关系甚至无关的一部分差旅费、招待费、公务费以及事故处理费用等开支,同时,还包括上年度事业超支转入数。收入支出反映的数据不配比、不规范,说明不了实质问题,无法用其来准确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经费管理的优劣,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二是横向不可比。收付实现制确认支出和费用的标准,是以资金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而不核算资本的损耗。如事业单位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相关费用直接在发生期列入相应的支出科目(根据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不同,分别列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款支出”或“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没有将购置固定资产的成本予以资本化,并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内分期计入单位的支出和费用。这样由于固定资产等购入的不均衡,造成了同类事业单位之间预算执行情况及结果的难以比较。

(3)影响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存在营利性附属机构,这些附属机构开展非独立经营活动发生的收支业务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而事业单位的事业活动又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在两种会计基础上形成的不同质量的信息都在财务报表中出现,导致这些信息的可理解性差。

二、事业单位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的理论分析

(一)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的研究 权责发生制比收付制实现制更能产生满足使用者需求、反映事业单位主体经营活动结果和财务状况的信息。

(1)实行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已经成为趋势。事业单位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政府拨款不足的矛盾,促使事业单位日益重视资金的统筹规划和使用效益,要求事业单位自身增强创收能力,讲求服务效果,提高经济效益,适应社会的优胜劣汰。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事业单位加强成本核算的意识。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不仅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承担的债务,还有利于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的合理使用情况,实现收入要素与支出要素的配比,清晰反映事业单位各个会计期间业务的真实情况,反映事业单位的成本项目及成本水平,促进事业单位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

(2)实行权责发生制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在权责发生制下,财务信息扭曲、完全成本信息失真、收入支出不均衡等现象能得到较好的改善。权责发生制下不仅提供短期的收支信息,还提供全面的资产、负债、风险等方面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了更好的信息基础,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和一致性。

(3)实行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权责发生制信息帮助使用者了解事业单位主体所拥有和控制的所有资源,有助于评价其主体使用这些资源的合法性、效果和效率,进而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主体对资源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权责发生制保持对所有资产、负债的全面的记录,为管理资源,包括资产的保全维护、冗余资产的识别处置及更新、负债的识别和风险管理、服务成本的追溯分析等提供信息;权责发生制全面记录了各种资源流动的信息,资源的使用能完全分摊至成本,因而提供了为产品和服务正确定价的基础;在权责发生制下,有利于减少资产的盲目购置,有利于加强资产的监管和控制,有利于减少舞弊和腐败。

(二)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必要性分析(1)以绩效为导向的事业分类改革,要求正确计量事业活动的产出和成本。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不只是一种孤立的技术方法,而是事业单位改革的组成部分。目前,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自有收入来源占了单位经费相当大比重,事业单位管理已不再局限于预算资金收支管理,而代之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方式,这就要求正确确认和计量事业活动的产出和成本。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现金收付与收入、费用没有配比关系,难以对事业单位的产出进行费用核算,不能适应以绩效为导向的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需要。权责发生制则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或产品所耗费资源的成本,并能更好地将成本与绩效比较,为事业单位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更多的、有用的会计信息,促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

(2)事业单位走向市场,要求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正确性。事业单位改革已逐步走向市场化方向,采用更商业化的方式提供事业单位的服务或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事业单位应为政府制定收费标准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作为接受教育、医疗服务等缴费的一方,其消费主体意识正在逐渐加强,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按权责发生制基础正确确认成本,在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提供正确依据的同时,给缴费方一个明白的交代。

(3)事业单位的国际化进程,要求同国际惯例接轨。我国加入WTO后,事业单位同各国相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加,需要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制度。如果现在仍不放弃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将会形成“会计语言”上的障碍,影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国际交流进程和竞争能力。

(三)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现实性分析 (1)现实可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为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提供了现实可能。随着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必将带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体制改革后所出现的新业务,及时提供全面、完整的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使管理者重视政府的效率、效果等财务绩效管理问题。

(2)经验借鉴。西方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美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OECD中包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法国等国家均采用了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3)研究支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会计学者、会计工作者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有益的建议和设想,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同时,我国事业单位也已经着手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进行研究,或开研讨会,或请国外专家来做讲座。有这么多热衷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人士,同时有政府的支持,这必将推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入。

三、事业单位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措施

(一)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条件 (1)理论研究。首先是对我国经济环境以及事业单位改革所引起的会计环境的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确定会计环境的变化对改革的程度和层次的需求。其次是对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存在的源于收付实现制基础本身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以确定这些不适应之处和本身具有的弱势是否可以通过转向权责发生制基础来解决。最后分析和研究国外非营利组织会计最近一些年来转向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背景、动因、相关改革、进展以及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实施正式的改革前,必须对引入权责发生制基础进行系统地成本效益分析,以便认识到改革的收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大于成本,从而在适当的条件下采取适当的步骤。

(2)学习培训。对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财务会计人员、管理者甚至决策者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其对各种会计基础的含义、利弊和适应性有足够的认知。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收付实现制会计被认为是简单的会计核算,但是在运用权责发生制后事业单位会计势必将变得更为复杂,事业单位会计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加强专职会计人员的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3)法律保障。权责发生制改革需要相应的法律措施做保障。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法律保障不单单是事业单位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相关法规的建设也非常必要。

(二)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策略 事业单位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转向权责发生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即便时机和条件成熟,也需精心设计策略步骤。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者服务以及为社会提供公共利益的非营利性组织。一方面它要处理好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从事业单位本身来讲,它不具备政府机关的权威性,也不具备企业单位的营利性,是介于行政机构和企业单位之间的一种组织。长期以来,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确认基础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而企业财务会计确认基础是权责发生制。然而,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事业单位不断参与市场经营的今天,事业单位所从事的经营活动也越来越复杂,原有的财务会计确认基础能否适应现实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一、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的三种观点

关于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目前有三种提法:一是收付实现制;二是现金流动制;三是权责发生制。三种会计确认基础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都有其现实意义,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

(一)收付实现制及其存在的缺陷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CashSystem),是以收到或者付出现金的时间作为标准进行确认收入或费用。在收付实现制下,所有收到的现金都作为本期收入,所有支出的现金都作为本期费用;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由于商业信用的广泛存在,一个经营主体纯粹的现金收支业务是不可能存在的。尽管收付实现制为资本运动过程中的现金流量要素提供了确认基础,但它无法解决属于债权、债务关系中的资产、负债、利润分配等会计要素的确认问题,因此,收付实现制这一确认基础不是现实的选择。

(二)现金流动制及其存在的缺陷

现金流动制(CashFlowSystem)也称完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FullyModifiedCashSystem),也是当前会计理论界探讨比较多的问题。现金流动制是以期末持有的净资产视为虚拟现金净流入额,期初持有的净资产视为虚拟现金流出额,然后将虚拟现金流入量和虚拟现金流出量进行比较的差额视为虚拟现金净流量,来确定当期所实现的利润额。在现金流动制下,不仅涉及已经发生的实际现金收支,还包括可能将要发生的虚拟现金流动,利润额的确定是通过采用盘存法,将前后两期净资产的变动额(虚拟现金变动额)视为当期所实现的利润。在现金流动制下,要求全部资产和全部负债应以现行市价、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实际上是财务报告的计量观和收益决定的资产/负债观。现金流动制有两个致命的缺陷:一是它存在的条件比较严格,需要有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事业单位的资金供应和运用受到政府干预程度较大,对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的采用可能会受到限制。二是资产和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公允价值的确定难度很大,可靠性不高。尽管现金流动制比较理想,但缺乏现实基础,在实践中应用比较困难,正如坎宁曾经发出的“真理可能既是昂贵的,又是无用的”的感叹。

(三)权责发生制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AccrualSystem),是以权利或责任是否发生的时间作为标准进行确认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在权责发生制下,以收款权利或者付款责任是否在本期发生来确认本期的收入或者费用,即把属于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或者已承担的费用以及属于本期的资产或负债,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以及资产或费用处理;反之亦然。权责发生制的合理性在于:一是在会计初次确认中,权责发生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涵盖部分收付实现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收付行为也是权利或责任的发生行为,二者并不矛盾;二是在会计再次确认中,即使不是现金收付事项,只要采用一定方法进行调整也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事项,以现金流量表为例,表内“现金制”下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通过“应计制”下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会计账簿的数据调整而来;三是会计上大量的应计、预提、递延、摊销项目正是由于有了权责发生制才得以及时、正确地估计、判断和计量,解决了各项会计要素的发生期和归属期的问题;四是权责发生制为收入实现原则、费用配比原则等奠定了基础。因此,权责发生制作为财务会计确认基础(包括初始确认和再次确认)是科学合理的,同时它也是会计计量的基础。

二、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现实选择

随着事业单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使用者范围的不断拓展以及内部财务管理重心的变化,这些内外因素对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事业单位会计目标的多元化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二章“一般原则”中提出了事业单位会计目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并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经营管理。”这一要求反映了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由宏观的经济管理到中观的财务管理再到微观的经营管理,满足内外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协调好国家、组织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体现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社会效益的产生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期,资金运营也要跨越不同的会计期间,仅仅收付实现制是无法解决长期资金的会计核算问题的。诸如一些事业单位在当年年末突击花钱或者隐瞒大量结余没有纳入预算管理,致使大量资金白白浪费,资金核算与管理就明显违背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会计目标。

(二)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随着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经营深度、广度的不断加深,资金来源已不再仅仅依靠财政拨款,筹资渠道更加广泛。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各事业单位随着事权的逐步下放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财权。因此,事业单位除了主要从财政部门取得的资金以外,还可以从主管部门或者上级单位取得非财政性资金,以及通过银行信贷、吸收投资、接受捐赠、开展专业业务活动以及辅助活动等取得各项资金。例如高等院校的合资办学、银行贷款、职工集资等筹资形式日益多样化,使得信息使用者的外延进一步扩大。他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商业信用的普及,使得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处于劣势。

(三)事业单位净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反映了事业单位本身的价值。由于现金流动制存在条件比较严格,必须存在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因此,采用现值或者公允价值来计量资产和负债都受到了限制;加之事业单位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尽管筹资渠道广泛,但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性资金,受政府的干预程度较大。基于市场失灵或市场经济不完善,现金流动制难以真实确定事业单位净资产价值。然而,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的一些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又出现失真现象,影响净资产的实际价值。由于事业单位全部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内既不提折旧,也不提减值,在报废之前仍然以原始价值在账面进行反映,脱离其实际价值,虚增了资产和净资产总额,同时也虚增了事业结余,这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高等院校,占据高校办学经费一多半的学费和住宿费,由于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使得学生大量欠费的隐性债权未能反映在账面上,未上交主管部门的学费和住宿费等隐性债务也没能反映在账面上。此外,高等院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等院校未来发展的原动力,在收付实现制下这些人力资源都无法给予反映。上述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在收付实现制下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导致了事业单位净资产价值失真。只有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才能将大量的应计、待摊等项目及时准确地确认和计量,才能解决各项会计要素的发生期和归属期的问题,真实、可靠地反映各项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价值,进而保证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或价值真实性。

篇(11)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颁布实施,我国的所得税会计核算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以往使用的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则直接被淘汰。这一变化将对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企业、及国家产生较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与以前的不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会计准则所得税计量基础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所得税的计量基础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

(一)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亦称现金制,所有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为标准,即只有收到现金的收入才能确认为实现的收入,只有付出现金的费用才能确认为实际发生的费用。国家征收所得税的目的是公平征税,而且税法强调“有支付能力”原则。所以,税法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这种计量基础尽管不能将收入与费用恰当地配比起来,但在会计和管理上较权责发生制简便而客观。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制,所有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己经发生为标准,即一项收入只有当期享有了该项收入的权利才能确认为实现的收入,一项费用只有当期承担该项费用的责任才能确认为实际发生的费用。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所以,从净收益的计量及其结果来看,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较之收付实现制会计提供的净收益信息更为公平而合理。

二、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暂时性差异采用的是全面分摊法

(一)部分分摊法

部分分摊法是指仅对一次性非重复发生的暂时性差异作跨期所得税分摊,而对重复发生的暂时性差异则不作跨期分摊。对重复发生的暂时性差异来说,当旧的差异转回时,又有新的暂时性差异发生将其转回,而使原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永远不需要支付或不可抵减,会计确认以后不能转回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是毫无意义的,故可以不作跨期摊配。主张部分分摊法的人认为,重复发生的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负债是一种遥遥无期的负债,通常不会产生现金流出,不需要跨期分摊。因此,采用部分分摊法时,只对那些预期在将来能够转回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全面分摊法

全面分摊法是指对所有的暂时性差异无论是否重复发生都要作跨期分摊,以反映他们对所得税的全部影响过程。主张全面分摊法者认为,根据暂时性差异的定义可知,既然它是暂时性的就不会是永久性的,每一种暂时性差异总是要转回的,这是由持续经营的假设决定的。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本准则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除外。这正是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暂时性差异采用全面分摊法的体现。

三、可抵扣的亏损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新准则规定:企业对按税法规定能够结转后期的可抵扣的亏损,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于抵扣的未来应税利润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应当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回作出判断,如果不能,企业不应确认为所得税资产。

另外,新会计准则中还有以下几种变化。

(一)减值确认的变化,旧会计准则没有规定对“递延税款”账户借项计提减值准备。新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规定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计提减值准备。现行准则第二十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二)企业亏损处理的变化,经营亏损的处理由前溯和后转两种方法。我们国家采用的是后转。旧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可以接转以后期间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在亏损弥补当期不确认所得税利益。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即以后结转抵减所得税的利益在亏损当年确认,称之为当期确认法。按照该方法,企业应当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有足够的利润来抵扣进行判断,如果不能取得足够的利润来抵扣亏损,则不应当确认。

(三)报表附注披露的变化,旧会计准则只要求企业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所得税有关的下列信息:所得税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与会计利润的关系说明等等。虽然披露的内容更加详细,加大会计工作量。但是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四)所得税项目列报和披露的变化,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在资产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按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税利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清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更有利于企业的正确决策。旧准则规定损益项目仅包括企业本期所得税费用,具体是在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项目下设置“减:所得税”项目,以反映企业本期所得税费用;而新准则规定,损益类科目不仅包括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还包括递延所得税费用。新准则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所得税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与计入权益项目相关的当期和递延所得税的总额等项目单独披露,内容方面的列报和披露,新准则更详尽、完整、规范。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所得税制改革取向、新的企业所得税制的基本框架应该是:统一的纳税义务人,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统一的税率,推进所得税制的国际化;统一的税基,实施中央与地方同源共享的分税方式,解决好企业所得税的隶属关系问题。因此企业所得税的问题要从理论上加以明确,以保证企业所得税的顺利实施;要进行考虑,制定完善的法规体系;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增加企业所得税的透明度通过会计和税法的规范处理和监督,才能使我国企业的改革顺利进行下去。

推荐精选